小学命题作文400字

2024-05-14

小学命题作文400字(精选15篇)

篇1:小学命题作文400字

今天早上一到教室,我正准备一屁股坐下时,被我的“神眼”看到了,就是昨天下午,全班三分之二的参加表演,其余的都是观众,大家因为种种原因太appy了,一直在扔糖果,突然没到一分钟,整个教室就已经像是打了战似的。我自己的椅子粘粘的,同样周围的人也差不多,彭凌轩一个早读一个劲的在擦桌子,我去一下又回来一下,跑了好多趟了。其实我那不是因为大家扔糖果,而是因为昨天下午放学后,蒋文诺收拾书包的时候在跟彭韬林大打出手,结果一不小心心蒋文诺碰到了那个饮料瓶,正倒在我的书包侧面和底部,这都是什么逻辑,我也不知道我遭了什么运,就那一会儿,不仅书包湿了,连书桌里的书都染上了那个“不明物体”,我现在已经不敢想象了。

第一节课的时候,我连动都不想动一下,如果碰移一下桌子,就会粘上黏乎乎的……反正就会惹上很多麻烦。自己都已经用了四五张纸了。到快下课的时候,我一直在忧郁要不要把那个粘满“不明物体”的美术学具袋子给抽出来呢?好吧,没关系了,迟早都要拿出来,拿就早拿出来早安息。我打算扔掉的,结果彭韬林主动向我要了那个不明物体袋,真把我给笑喷了!他看到那种局面袋子已是惨不忍睹!突然,下课铃响了,我终于解放了,但又要清理那粘乎乎的桌子了。

篇2:小学命题作文400字

我们家原本有一个玩具,它圆头圆脑,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长着锋利的牙齿,凶猛中带着温柔,让人赞不绝口,它不但可爱,而且还会唱歌,跳舞。我也非常喜欢,跟它又唱又跳,可是我一不小心把它一脚踢飞了,只听“彭”的一声,那个玩具顿时粉身碎骨了,东一块,西一块的。妹妹目睹了一整个过程,伤心极了,扯开了她的“金嗓子”,左邻右舍的邻居都受不了了,一边安慰妹妹,一边把我教育了一顿。最后。我把我最心爱的小蛇送给了妹妹,当然,这也是妹妹最喜欢的小蛇送给了妹妹,才平静了这场战争。

自打,我把小蛇送给妹妹了,妹妹再也没有找过我的麻烦,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我在下午马上跟妹妹好了起来,可万万没想到,我给妹妹骑大马时,一不小心,“怦”的一声妹妹被我摔在了地上,我仔仔细细的看了妹妹全身上下,没什么事。可是,心中的恐惧感越来越强。最后,还是到妈妈法官那里不打自招了。妈妈看在我还是很疼妹妹的,只让我赔偿妹妹一大包海苔,Q帝5个,健达巧克力8条。这可是我压箱底的宝贝——年货,可现在被一扫而空,真是太可恶了,可我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这是因为明明我有错再先。唉!我自认倒霉了。

篇3:小学命题作文400字

一、以自主命题方式促情感兴奋点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体验,是兴趣的诱因。积极的情感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唤醒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反之,消极情感则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倦怠、厌烦之心。一直以来,由于教师把握着写作命题的主动权,学生被动随题而作文,这种背离学生写作意愿,丢失写作主体的单一命题方式,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致使学生的写作欲望日渐萎缩。写作的本质就是内心情感的表达。“砸碎由教师单一命题,学生被迫作文的锁链,让学生的作文在鲜活的生命中舞蹈和歌唱。”这是近几十年来作文改革的核心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种淡化教师命题,提倡学生自主命题和自由表达的教学原则,为新时期的小学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我的作文我做主”。以自主命题方式来促进学生写作情感的兴奋点,让写作成为一种表达欲望,一种自我需要,这样,学生的写作就会在自身内部动力的驱使下,变得饶有趣味了。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训练是“写熟悉人的一件事”。教学时,实验班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身边熟悉的人有哪些?他们做的哪件事让你印象深刻?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自主拟题,结果全班42个学生,就有30多种不同的题目,如《爸爸戒烟记》《精明的妈妈》《“傻”爷爷》《课桌上的“三八”线》《小姨再婚》《哑巴卖菜》《老师,想说爱你也容易》……自主命题方式,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写自己想说的话,作文不仅写得顺畅,而且写出了个性。

二、以多元话题选择诱思维辐射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由于年龄、性格、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带有各自不同的体验。如果写作命题过于单一、死板,就不能唤起所有学生的表达欲望,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平平淡淡,没有真情实感。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和呆板单调的教学方法,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因此,作文教学要创设良好的命题氛围,增设多元命题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话题内容,然后根据所选话题内容再进行自主命题写作。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多元话题的选择能大大拓展学生的写作范围,激发不同个体、不同程度学生的写作动机,促使他们的积极思维找到各自的辐射点。写作是最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多元话题的选择冲破以往教师单一命题的局限性,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设立多种话题内容,让不同感受和体验的个体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话题内容进行创作,既体现了教学中的民主,又创设了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作文教学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幸福的情感在写作命题环节中扬起快乐的风帆。

三、以本真话题内容拓展表达的欲望点

老舍在《最难写的文章》中说道:“什么文章最难写?自己不愿写的文章最难写。”反过来理解这句话,什么文章最容易写?自己愿意写的文章最容易写。受“应试教育”的传统作文教学,重在强调文章的中心、选材、结构、布局等,学生为了应付教师、应付考试而乱造的作文不仅套话、谎话连篇,而且抄袭成风。这样强制的作文缺乏个性、真性,没有活力,没有张力,更谈不上有强烈的感染力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时代在呼唤作文教学的改革,作文教学的改革呼唤儿童真实的表达。本真话题以其话题内容回归儿童生活本真,以凸显儿童情趣为特点,揣一颗“童心”,用一腔“童调”,融一股“童味”,架设学生与作文之间的生命桥,打破惟写作方法、技艺、分数为上的陋习,以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话题内容吸引学生的眼球,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打开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之门,使写作真正成为个性表达和真情流露,真正成为一种自我需要和自觉的创造性行为。如习作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如果让你写一个人,你想写谁?写些什么?”结果学生有的说“想写‘老师您错了’”;有的说“想写‘要是校长不统考’”;有的说“想写‘如果妈妈多给我些慈爱’”;有的说“想写‘爸爸,您太辛苦了’”。显然,学生想写的话题与习作要求中的“体现人物的品质”有一定的出入,但这样的话题却是学生想写的内容。因此,教师马上改变此次习作要求为“在你的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人,请选择一个人写一篇作文,注意突出这个人的特点。题目自拟,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不写错别字。”这一变换,习作话题更切合学生实际,更容易真情流露和个性表达。习作课后,一篇篇情真意切、个性鲜明的作文让教师收获着教学的喜悦。

篇4:刍议小学命题作文中的“命题”

【关键词】小学 命题作文 命题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81-02

命题作文也称为全命题作文,它的表现形式是一个完整的作文题目,学生必须用这个题目作为自己作文的题目,不能改变题目的任何一个字。在进行命题作文的写作时,学生一定要把握作文的构造,首先是作文题目,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有利于学生对写作方向的把握;其次是提示语的解读,只有正确解读提示语才能打开自己的写作思路;最后是对题目要求的把握,准确掌握命题作文的内容规定和字数要求,可以保证作文的规范性。这其中对命题作文“命题”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对命题作文的命题形式进行解读。

一、小学命题作文的命题形式分析

1.利用开放性的系列式命题作文

传统的命题作文由于题目统一,束缚了小学生的创造思维,为此,可以采用系列式的命题作文,开阔小学生的写作思维,让其进性自主选择。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系列式命题,其一,同一中心,如,围绕“我的好朋友”这一中心进行系列式命题,老师可以为学生出如下作文题目:《朋友之间》、《需要好朋友时》、《好朋友在身边的日子》、《友谊的珍贵》。其二,同一题材,例如,班级中的一位同学是单亲家庭,他的母亲生病了,家务无人帮助料理,同班同学到她家主动帮助做家务。针对这一素材,老师可以让学生从以下题目进行自由选择,比如《她开心的笑了》、《我们是好兄弟》、《朋友在身边》等。

2.利用自主性的自由式命题

受到老师教学水平、年龄以及兴趣和认知能力的影响,小学生往往对老师的命题不感兴趣。因此,老师只需要确定写作范围,然后让学生大胆进行自由命题和写作,这样学生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写作,进而感受到命题作文的写作乐趣。正是自由式命题作文满足了学生心口合一的写作需求。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篮球比赛获取的资料让小学生自由命题,结果小学生的作文题目十分新颖。如《胜利就在一瞬间》、《为失败者鼓掌》。

3.利用灵活性的填充式命题

为了克服命题作文限制过死、题目单一的缺陷,可以采用填充式的命题作文。例如,当出《第一次登山》命题题目时,许多小学生没有登山的经验,无法进行写作只能胡乱书写,导致写出的文章没有真情实感。但是,采用填充式的命题形式可以增加命题的灵活性,让小学生有东西可写,例如,可以采用《第一次……》形式的填充式命题,小学生填充了“坐飞机”、“坐轮船”、“游泳”、“篝火”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填充式命题形式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加之学生对填充的实物亲身经历过更容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小学生如何把握命题作文的“命题”分析

1.对命题作文类型的把握

对于命题作文审题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审错作文题目类型就会脱离作文的写作要求。但是,小学生又如何才能审清作文的类型呢?可以从以下几种作文类型着手,其一,对记人类型作文的判断,这类命题作文一般在题目中直接体现,如《我的老师》、《我的偶像》。但有时部分作文题目没有直接点明,只有通过自己的认真审题才能明白。例如,《温暖》,如果小学生不进行认真仔细的审题就容易写成气候让人感到温暖,但是实际上是别人让自己感到温暖。其二,对叙事类型作文的判断,有的作文在题目中直截了当的点名是一件事,如《童年趣事》,有的命题作文在题目中没有“事”字,但是在叙事内容中包含事物。例如,《假如我是……》,这个题目通过假定我的含义,进行事物的叙述与描写。

2.对“命题”的准确把握

对“命题”的把握关键是对题眼的把握,也就是命题作文中的关键词,进而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题眼不仅决定了命题作文的主题更决定了命题作文的内容,甚至决定文章的深度和构造。例如《一场有意义的篮球赛》与《一场难忘的篮球赛》,虽然都是关于篮球赛的,但是题眼的不同决定了写作方向的不同,因此,小学生在写作时要抓住文章的题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其一,对“怎样的什么”命题类型的判断,此类题目的“题眼”是“怎样的”,这为小学生的写作指明了方向,例如写《最难忘的一个人》,小学生就要凸显这个人令自己“难忘”的原因,通过不同事件的描述,凸显令自己难忘的原因。其二,对疑问句式的命题题目的判断,此类命题作文的“题眼”要确定在疑问词上,例如《谁是你的最爱》,要将作文的内容定义到“谁”上,可以采用一些与他有关的例子表达自己为什么最爱他。

三、结语

命题作文作为小学作文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分适合小学的作文教学,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命题作文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命题作文的“命题”,为此,语文教师可以对学生传授命题作文类型,教授学生如何挖掘命题作文的“命题”。

参考文献:

[1]罗继远;命题作文教学序列实验[J];江西教育;1991-06-30

[2]王秀仁;作文教学的命题、审题、开头与结尾 [J];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2000-03-01

篇5:半命题作文400字

银装素裹,寒气逼人,窗里边喜气洋洋,热气腾腾。今天是春节,一想到这,老婆婆就开心地笑了,布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欣喜与快乐。今天,终于能见到儿子、女儿了。外

一大早,老婆婆便忙里忙外,把这偌大而空旷的家装扮一新。门上挂着红灯笼,贴着红福字、红对联,让整个家充满了年味。桌上已准备好了饺子、红烧猪蹄、糖醋排骨……这些都是她的儿女们最爱吃的。

“丁零零……”,电话铃声响起,老婆婆赶忙跑过去,生怕错过儿子、女儿在回家路上的福音。“喂!”老婆婆急促地对着电话喊。“喂,妈,我今天要开会,没办法回去了,你自己吃吧!我五点的飞机,车在楼下等着,挂了啊。”老婆婆刚想说句什么,电话那头传来的已是忙音。

这是女儿小丽,一位从国外留学回来的著名服装设计师,在家跨国企业上班。自从五年前的寿宴上匆匆见过一面后就再也没见过了。

“丁零零……”,电话铃声又一次响起,老人急匆匆地从厨房里跑出来。“喂!”像刚才一样,她激动地对着话筒喊。“喂,妈!老板临时叫我去澳洲出差,我回不去了,晚饭,就让小丽陪你吃吧。”于是,电话里又一次传来了忙音。

老人放下电话,站起身来。电话铃第三次响起,老太太拿起电话,电话里传来孙子的声音:“奶奶,我和妈妈去外婆家过年,就不回去了。奶奶再见!”“忙!忙!忙点好啊!”老人轻轻地叹了口气,慢慢放下电话,坐到桌边,将围裙不紧不慢地解下来。

天凉了,菜凉了,老人的心也凉了。她披着一件旧棉衣坐在沙发上,抚摸着很多年前拍的全家福,一朵泪花在眼角绽开,好像在向黑夜诉说着什么。

篇6:感悟人生400字命题作文

灵魂陷入沉睡,就说明已经死亡,不!事物的外表与真相是截然不同的。

人生是真真切切的,任不得任何虚拟与假构,我们最终的归宿绝对不会是那小小的坟墓。

我们本是尘埃,就必将归于尘埃。这并不是指我们的灵魂,而是我们的身体躯壳。

我们生下来必定不会是来享清福的,也不会是来受苦的

而是来这个人间努力奋斗的,所以,每一个晚上都超越了每一个清晨。跨出新的一步。

似水流年,光阴似箭,我们这一颗心,如果不想着去努力,也只如一片礼花,风一吹就飘一下,最后这一片礼花将会葬于坟墓。

不必向上天抱怨生不逢时,事在人为,只要我们肯去努力。那么就一定会成功。

人生是杂乱的,走打哪就在那安营扎寨。

人生是茫然的,我们看不见前方的一草一木。

人生是奇怪的,一不小心就会失去自我。

篇7:才艺展示命题作文400字

“明年?”有同学问。原来周国庆太激动了一不小心把“明天”说成了“明年”。哈哈,但我非常期待他的魔术表演。

星期四上午才艺展示开始了。首先上场的是二年级的小朋友赵香B,她表演的是《上学歌》。她的声音太小了,几乎听不见。最后老师和赵香B一起唱:“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魏大娘魏子博又开始调皮了,改歌词了。“你为什么背着炸药包?”又一次弄得大家哄堂大笑。

接下来有表演笑话的唐颖骁,有表演街舞的杜明宇,还有……

终于该周国庆表演魔术了,周国庆兴冲冲地上场了。他刚上场,就有同学打趣说:“明年魔术师周国庆上场了,大家赶快热烈欢迎。”周国庆的脸呼的一下都红了,恨不得找一个地缝钻进去。魔术开始了,周国庆先让袁老师上去帮助他变魔术,我还没看明白就完了。他又进行了第二项“心灵感应”。他挑了几个同学,包括我每人发一张牌,让我们看清楚是什么,不能让他看见,然后他把牌收回去,最后他猜出我们拿的是什么牌。他竟然都猜对了,真是名不虚传啊。

还有张承楷的古诗背诵,刘书亚的打油诗,唐心怡的脑筋急转弯,李松睿的吉他……

篇8:小学命题作文400字

好的小学作文命题在许多方面是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相适应的, 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小学生刚刚跨入作文训练之门, 在行动上尚未能完全控制和监督自己, 在认识能力上也处于稚嫩状态。这种情况下, 作文的命题是否新颖, 目标是否明确, 就成了控制学生作文训练的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叶圣陶先生以简洁的语言中肯地论述了命题作文的心理学根据, 在《论写作教学》中说:“……惟恐学生有所积蓄而懒得发表, 或打算发表而懒得在技术上用工夫, 以至于养成两种习惯和目的相违反, 于是定期命题作文。”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来看:命题作文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思绪, 启发学生打开思路, 引导学生围绕题目的要求去思考表达。特别是小学生, 分析能力还不强, 然而, 一个好的命题可能一下子就把学生记忆库房里的表像激活, 并有机地集中起来。这样, 学生作文思维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小学生不喜欢的作为命题

1. 悬绕隐晦的命题

故意寻些意蕴过深, 饱含哲理的, 或是绕绕弯弯, 令人不知所云, 不知所措, 不易理解的命题让学生写作, 看起来教师水平很高, 墨水很足, 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无论从心理上, 还是从生理上都是不能接受, 更谈不上写作的。对于小学生, 作文命题应该是一目了然, 切勿悬绕。有位教师别出心裁地以《生命的意义》为题, 让学生写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件事, 并谈谈对生命的看法, 此类题目过于深奥, 适合初中以上的学生探讨, 对于小学生而言, 更觉得云里雾里, 不知所云。

2. 空泛不着边际的命题

只有把命题出在学生的身边, 出在学生的心上, 才能使学生在习作中言之有物, 并在情感宣泄中学会遣词造句, 突出重点。若任兴趣所致, 随意出题, 且大而无当, 空而无益, 会令学生束手无策。命题《生活》, 是让学生写生活的意义, 还是对街头流浪儿的生活表示同情, 还是透析一种现象, 此类题目对于学生是无计可施的。倘若把题目稍稍改变一下, 改为《我和流浪儿比生活》、《妈妈的一天》、《那件事对我的启示》等, 就会有较感性的生活画面奔向学生大脑, 充盈他们思维的空间。因此, 应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感兴趣的话题及时激情, 抓住他们情感的兴奋点, 对他们接触过的事物巧妙提出问题。

3. 触目无及的命题

对于命题中所涉及的内容, 如果学生不熟悉或知之甚少, 就难以下笔。有位教师要学生以《猫头鹰》候, 捕捉田鼠, 保护庄稼的品质。为题, 歌颂猫头鹰在夜深人静的时可学生所处的城市没有猫头鹰, 能见到的也只有猫、狗等。学生对猫头鹰不太熟悉, 许多学生家长对猫头鹰的知识也知之甚少, 造成学生对习作无从下手。结果, 学生东拼西凑, 勉强才完成习作。收上来后, 教师发现学生写的习作大体都相似。假如以《淘气的小猫》、《可怜的流浪狗》、《××家的小鸡》为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 就容易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了。

三、小学生喜欢的作文命题

1. 富有新奇性的命题

“新”就是改变命题的程式化特点, 力求推陈出新, 如果每一次命题都是按照固定的格式, 出些像《记一件有趣的事》、《童年趣事》、《记一次家务劳动》之类的题目或重复往年的命题, 学生就会兴趣索然;“奇”就是别具风采, 具有奇特、灵活等特性。如若出些像美国学生《一个令人兴奋的夜晚》、《和一个小偷的遭遇战》、《菲利浦王子家失火以后》之类的题目, 学生就会兴趣盎然。

2. 富有趣昧性的命题

小学生的特点是年龄小, 知识少, 阅历浅, 但活泼好动, 精力充沛, 富于幻想, 乐于干自己感兴趣的事。因此在命题时, 应充分注意到他们的这些特点, 使命题具有趣味性。如学习了《各种各样的灯》后, 可出示一组《未来的灯》、《皮皮游灯国》、《灯的发明》、《灯的诉说》等富有趣味性的命题让学生选择。拟人化手法的运用, 使写作没有了呆板的程式、枯燥的语言和空洞的口号, 学生的兴趣也能迅速转化为写作的内动力。作为教师, 平时除了注意观察学生对哪些事物感兴趣, 还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 为命题具有趣味性提供保障。

3. 富有针对性的命题

《论语》记载着孔子对自己弟子的评价:高柴愚笨, 曾参迟钝, 子张偏激, 子路鲁莽, 子贡通达人情世故, 冉求多才多艺, 颜回能闻一知十……在教学时, 孔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 发展各人的长处, 使每个学生都具有成就。作文教学也是如此。不同年级的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各有差异, 教师命题也要因班、因人而异, 不能“一种活动一道题, 不分年级高和低”地“一刀切”, 即使在同一班级内命题, 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具体情况也要区别对待。如指导学生写环保作文, 可出示以下几个命题:《蓝天绿地消失了》、《慢性灾难》、《救救我吧!》、《未来遐想———地球环境兴衰史》、《喂, 请扔得准一些》、《我祝福麻雀》、《地球妈妈请擦干眼泪》等。

四、结束语

现在的小学生, 生活经历缺乏, 活动范围狭窄, 视写作为苦差, 作为教师得深入到学生中, 弄清学生在想些什么, 喜爱什么, 厌恶什么, 熟悉了哪些人, 接触了哪些事物, 只有这样, 才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状况和知识基础出发, 找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使他们写出真实的生活。

摘要:进行小学作文教学, 首先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命题, 俗话说“好题一半“文”, 如果教师交给学生的命题是精彩的, 合乎实际而且对胃口的, 就能促使学生的大脑皮层产生兴奋, 激荡思维, 调集学识, 进入犹如“骨鲠在喉, 不吐不快”的状态, 甚至触发灵感, 进入“文思泉涌”的境界。因此, 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就是如何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进行作文命题方法的革新。

篇9:小学命题作文“三点拨”

点拨——激发记忆的再现

前不久,习作课我布置学生写一写《快乐的中秋》,学生一看题目纷纷撅起小嘴,嘟嘟囔喊不会。我说:“孩子们,今年的中秋节你家举行过什么活动吗?有什么事让你觉得快活呢?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

“我爸爸买了好多焰火,放起来好看极了。有一个爸爸放错了,应该向上飞的它却在地上乱窜,差点把我笑死了。”玉莹发言时边说边笑,其他同学似乎受到了她的感染,想像出那可笑的场景也跟着笑。

“老师,这天你布置的作业很少,能算是快乐的事吗? 一向调皮的小李试探着问,“应该算吧,因为你认为快乐呀”我没有否定。

同学们的表达,勾起了每个人对节日景象的回想,作文自然有了目标。

点拨——唤起形象的记述

初学作文者常常会在不自觉中坠入“干瘪”的巢穴,一两句话就好像把事情说好了,使得文章干巴巴没有血肉。于是教师恰当及时的点拨,唤醒孩子掌握形象的记述十分必要。

还以上篇习作辅导为例,等孩子们广泛的表达之后,我选择了玉莹等两三个同学的发言,让他们把故事详细地告诉同学们,在孩子叙述的过程中,我不时地给她们添上关键的词。“我和爸爸抱着各种各样的焰火来到门口的空地上,爸爸点燃了焰火‘砰——啪啪啪’‘哧——哧哧——哧’,真美呀!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最后一个桶状的焰火,可能是被爸爸放倒了,没有上天却在地上拖着火花乱窜,真像一只被逼急了的小老鼠,开始吓了我们一跳,随即它的表演反让我们笑成了一团”……

如此,文章变得丰满起来,旁听的同学也触类旁通,“顿悟”了如何把自己要写的事写具体写形象写生动。

点拨——形成写作的构架

小学中年级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是“总分”“分总”或“总分总”。学生虽然学习了不少例文,但不一定会准确地运用,在“水到渠成”之时教师引导学生一起重温学习过的精彩片段,点拨形式、写作的构架同样是不可或缺的程序。

篇10:-滋味半命题作文400字

当我失落的时候,我的朋友就会传来一句句鼓励的话语,使我重新鼓起勇气来。这份真挚的友情令我十分感动,不禁鼻子酸酸的。也许,这就是生活中的酸吧!

学习知识不但是课堂上的事情,我也可以在生活中学到知识。课外书就是我的第二位老师。遨游在书的海洋里,是最快乐的事了。除此之外,长辈们也是我的老师。他们懂得许多生活中的小常识,向他们多多讨教,就会有很大的收获。也许,这就是生活中的甜吧!

岁月如梭,光阴如箭,一眨眼,我已经长大了,也该为家长干一些家务。当我拿起抹布、扫把、拖把时,才尝到了干家务的劳苦,也明白了妈妈的劳累。也许,这就是生活中的.苦吧!

以前我家有一套玻璃杯,但现在只剩下两只。哎,都是因为我贪玩,其他的杯子都被我摔碎了。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吃了辣椒似的。也许,这就是生活中的辣吧!

篇11:我终于作文半命题作文400字

考试的前一天,老师千叮咛万嘱咐,考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读题目。

到了第二天,考场上有人摇头摆尾,有人拼命挠头,有人满头大汗,有人……我却被一道数学题搞得焦头烂额,我实在写不出来,便东张西望,可却什么都没有看见,我只能埋头苦想,我心想:这次数学考试要是考不到一百分那可就惨了,终于我想出了那一题的答案,瞬间,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过了几天,只见数学老师满面愁容地走进了班级,顿时,我心想:这次肯定考砸了,我在心里默默的祈祷着。

班级里一片沉默,突然数学老师开口了: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就是你们班了。我的心里如十五个吊瓶打水――七上八下。

现在我来报一下个人的分数:“王燕燕,92分……”我心想王燕燕平时成绩这么好,才考92分,那我该怎么办啊?“单韵洁……”报到我了,我好紧张啊,“单韵洁,全班的唯一的`一个100分”那一瞬间,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篇12:什么之星半命题作文400字

一年一度的评星活动开始了,经过我再三考虑,我决定评肖蕾为劳动之星。

肖蕾长得很高,是我以前的同桌。她那短短的头发显得有些蓬乱,弯弯的眉毛,大大的眼睛,下面还有一个鼻子和一个小小的嘴巴。她虽然外表很朴素,但他很勤劳。

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肖蕾就早早的来到了学校。她近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冬天,天气很冷,北风呼呼地吹着,吹在身上很冷。可肖蕾不顾这些,仍然在扫着地。有时,一扫就是几个小时。当她打扫完了之后,脖子、腰、腿,就像是被固定了一样,很难动,可是肖蕾还是坚持来到班级。可是到了班级以后,她还是不坐到原来的位置上。哦,原来,她是想把柜子里的扫帚都放整齐了再回到位置上。每当摸到她的`手,就像摸到了冰块似的,禁不住打了一个寒战。有时,到早读课下课,她的手还是那么冷,冻得她浑身发抖。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肖蕾的手上都生冻疮了。到了春天,天气渐渐变暖和了,就算是早晨,人们也感觉到很热。可是肖蕾仍然坚持打扫卫生。太阳晒在她身上,她那豆大的汗珠一点一点地从她头上流淌下来,肖蕾不顾这些,仍然在打扫。等她扫完之后,浑身都湿透了。

篇13:小学语文命题改革探究

在命题改革中, 应该注重以下几个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新课程改革倡导语文教学情趣化, 相对应的, 语文试卷中, 也要充满趣味性。这种趣味性不是为了追求趣味而趣味, 是在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基础之上, 使试卷命题趣味化。

(一) 命题语言趣味化

语文试卷应该不同于其他科目试卷, 在题目语言上应该体现语文学科的特征。传统的语文命题语言枯燥冰冷, 充满程序化味道。比如改写句子、阅读回答问题、按课文内容填空。学生面对这些字词要求只是为了回答问题而回答问题, 并没有深入思考, 生硬之下效果不佳。学生对于自己只是成为一个学习行为的执行者, 一定很不喜欢, 怎么可能有很好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呢?那么怎么改变命题语言呢?既然是语文试卷, 那么完全可以运用语言工具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愉快的考试氛围, 或者亲切的口吻, 或者调侃的语气, 或者期待的字词都可以很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要求。比如:“请写出你喜欢的四个成语”“改写句子时间到了, 加油啊”“开动脑筋, 帮帮主人公吧”, 诸如此类的语言都可以让学生感受自己的主人地位, 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命题语言趣味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让学生能够自信地去回答问题, 更有利于考查出学生的能力。

(二) 命题设计趣味化

同一考试内容可以由不同的命题设计, 不同的命题设计可以测试出不同的学生水平。传统的考试命题设计单一枯燥, 学生内心并不认可。作为教师和出题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教材的基础之上, 贴近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如果能将知识性、趣味性、情感性三者融为一体, 这样的命题才可称之为有水平的命题。知识性是命题的出发点, 这点相对容易做到, 难在命题的趣味性和情感性, 尤其是常年适应传统教育模式的小学语文教师, 对于趣味性和情感性命题一时难以适应。但不得不说的是, 只有与时俱进, 为教学改革配套考试改革, 才能考查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 试卷设计趣味化

一张试卷, 除了题还是题, 学生应付完这个应付那个, 疲惫中常常会产生厌学心理。即使老师经常面对程式化的试卷, 也会心生厌烦, 何况做题的学生呢。所以在试卷设计方面若能插入些可爱的图片或者鼓励的图片, 只要不分散学生注意力, 效果一定非常不错。试卷具有亲和力, 试题具有感性化, 学生心情自然不错, 答题就会事半功倍了。

二、人文性原则

考试改革应该以学生为本, 使学生有与试卷对话的愿望。小学生年龄尚小, 心理承受挫折能力一般, 易于产生压抑不安情绪。考试改革要有针对地消除学生的应试心理, 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如果试卷卷首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提示语, 比如“小朋友, 努力啊, 要认真啊”, 让学生放松之下更好做题, 试卷结束还可以写“恭喜, 考试结束了”。如果每道题的题目教师都可以赋予人文情调, 或者以对话的形式提问, 或者用激励的语言出题, 那么学生会更好地理解语文教育的实质所在。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特点, 在考试改革中, 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传统的考试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人文性重视不够。如何改变这种情况?比如写作, 完全可以设计为“两只小熊为了饼干产生了矛盾, 谁也不理谁了。如果你是熊妈妈, 你怎么劝他们才能和好呢?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吧。”如此, 不仅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点, 更展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三、过程性原则

考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 传统的考试往往注重最终的结果, 通过结果判断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 稍显偏颇。因为结果的得出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等在过程中都有体现。所以考试改革应该能让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 进而在过程中评判学生的能力和掌握程度。

语文考试文本阅读是最重要的, 作为教师在选择文本的时候不仅要看重文本的语言, 还需要看它的思想和情感。文本不仅仅是语言的载体, 更体现了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念。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 不仅只把它当做考试的一段文字, 而是情感的熏陶。考试过程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寻找文本, 而是学生感知生活体验情感的不同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具有重视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文本阅读中, 虽然没有标准化试题, 但是应该尽可能地去创设具体的语境, 让学生在其中思考分析进而感受和体验。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命题要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 这才是人文教育落脚处。比如发问学生阅读之后的体会, 让学生谈谈他欣赏的片段。此类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思考和情感活动,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

语文教育要让学生学会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此明确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丰富语言的积累。”传统的考试方式单一地考查学生背诵积累, 为了分数, 学生被动地背诵积累。如果考试方式进行改变, 让学生能在考试中意识到积累的重要性以及对自己的意义, 那么学生自然会自觉地积累背诵。

篇14:浅谈小学作文如何命题

关键词:小学 命题 作文

命好题是有效训练学生写作,提高写作水平的前提和保证。命题是影响学生作文水平发挥的一个关键因素。如何命题是所有教师都应该慎重考虑的问题。至今,仍有一些命题纯粹是例行公事,根本不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谈不上考虑他们的精神需要了。比如,一开学则写“新学期的打算”;一到三月就写植树,一到国庆就写爱国……这种命题方式没能充分关注学生的写作动机,没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好的命题应该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学生隐含的真情实感的题目。怎样的命题才能称之为好的命题呢?

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

一般来说,班级学生的写作水平呈现纺锤分布,大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处于纺锤的中间部。因此,好的命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能让大部分学生有话可说,又能区分出水平的差异,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好的命题还要能激发学生写的欲望,一下子抓住学生的眼球。

首先,命题宜新。有一些题目是“老生常谈”,学生看来总是似曾相识,不能激起写作的激情与欲望,更别提写好作文了。所以教师在命题时,应找准生活的闪亮点、事件的新奇点、景物的细致点、人物的闪光点来拟题。这样所命的题目新颖别致,学生一见就跃跃欲试。如五年级的一次单元习作要求学生“以难忘的童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这样的命题就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钻到他们的心里去命题。因为童年是纯真的、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的人,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一只昆虫,一个玩具,一次发现,一场争执……看起来微不足道,却饱含着快乐、梦想和追求。这样的命题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他们可以自己选择着眼点,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其次,命题宜小。题目大而不当会让学生无处着手,也无法捉摸。如果学生连题目都弄不清楚,何谈写好作文呢?如写“家乡的变化”,要求学生写出家乡的变化,让过去与现在形成鲜明对比。但是试问一下,如果让农村的学生按照这样子的要求去写,怎么能写好作文呢?学生年龄相对较小,没有经历过过去的苦日子,对于过去的一切根本一点儿也不了解,所以只能胡编乱造了。家乡变化过程的时间说漫长就漫长,说天天在变化也的确是真的。因此教师应该给出这样的提示:“楼房代替了平房,柏油路代替了泥泞的小道,冬天盖起了种菜大棚,很多人家的黑白电视也变成了彩色电视,乡村也有了厂房,摩托车、汽车奔跑于柏油马路,电话在家中放,手机挂腰间,可爱的家乡日新月异,天天变,年年都在变……”这些都是学生亲身感触到的,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写起来便容易多了,远胜于硬让学生写出他们出生前的“茅屋、煤油灯”时代的家乡的效果。教师还可以指点他们自拟题目:《爷爷用上了智能手机》《我家开起了小汽车》等。

再次,命题宜巧。如作文题目《“罗曼蒂克”的小伙伴》就巧,比《我的小伙伴》好得多,学生看到题目也会觉得耳目一新,写出的作文自然能别开生面。

最后,命题宜活。教师的命题要少给学生一点限制,多给学生一点自由,让他们自由发挥。“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命题”也是个好办法。

二、与学生生活结合,珍视体验感悟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题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真正做到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教师在作文命题时,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世界,使他们有事可叙,有人可传,有景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刺激他们的写作欲望,真正做到言为心声。具体地说,如以感动、难忘、幸福、友好、关爱等内容为话题或半命题作文,可以引导学生对美好事物和情感的关注和体验。又如,以第一次、合作、秘密、朋友、宽容、家、校园生活等为话题的作文,内容上贴近学生的成长经历,与他们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感受也多,从而使他们既有素材可写,又能激情运笔,一吐为快,写出真情实感。

三、与社会生活接轨,体现与时俱进

作文命题时要从自然景观、地域特色、历史变迁、社会发展及社会现象中取材,引导学生走出学校家庭,走向广阔的社会。以学生生活为基点向外辐射,延伸触角,不断拓展生活空间,丰富生活积累。

如在五年级下册“聊聊热门话题”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提示:话题可以是国际、国内的重要新闻;可以是学校、家庭、社区中的好人好事好风尚;可以是关于家庭、友谊的品德问题……写的时候,可以叙述看到或听到的事物,注意把事情的过程说清楚;也可以谈对这些事情的看法,要把理由说充分。

事实证明,这样的提示语充分打开了学生记忆的仓库,打开了他们语言思维的闸门。学生纷纷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跳舞的奶奶们”“我心中的歌”“您辛苦了,邮递员叔叔”等为题进行习作,从习作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

四、给予想象的空间,激发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想象作文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空间,提供了自由驰骋的支柱。想象作文激发了学生无拘无束的想象,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所以说,想象作文命题要有利于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想象中创新,在创新中展示自己。比如“十年后的我”“假如——”等命题不但能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还有利于調动他们的生活积累,使他们观察生活,重新思考生活,更有利于他们的想象创作。

说到底,作文命题的关键是如何打开学生头脑中的信息储存器,使之面对题目能快速筛选有价值的材料,进而言之有物,从容下笔,挥洒成篇。如果教师命题时能做到以上几点,那么学生的听说读写都能得到全面的训练,这样的命题才是高质量的。

参考文献:

[1]唐艳平.把握尺度科学评价——浅浅谈小学作文命题[J].小学教学研究,2012(8).

[2]林秋妹.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探讨[J].作文教学研究,2012(1).

篇15:什么的味道半命题作文400字

荔枝肉

肉粒裹着淀粉下锅,随着油锅中“噼哩啪啦”的响声,肉粒便与淀粉融为一体,逐渐成形,顿时一阵清香扑面而来,一块一块金黄色的荔枝肉已形成。油炸后,在肉的边上,放上一两朵小花菜,当作装鉓品。我便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吃上一块,油而不腻,肉质松软又有嚼劲,独特的风味,令我陶醉。一块,又一块,荔枝肉逐渐被我光盘。把筷子放在口中抿一抿,那甜味在口中回味无穷。

海蛎煎蛋

蛋液在煎锅中铺平,再加上小巧玲珑的海蛎,纤细的萝卜丝和挺着肚子的葱花,整张蛋皮十分和谐,它们依偎在一起,像一个美好的大家庭。用餐具切一刀,咬上一口,海蛎的清甜加上蛋皮的淳香,让美味沁入心脾,直进肺腑,简直就是人间美味。

春卷

“皮薄酥脆,馅心香软,别具风味”这三个词是我对它的美好印象与评价。金黄的面皮薄薄的,脆脆的,透出里面翠绿的荠菜,一口下去,香鲜酥脆,喷香扑鼻。味道虽然有点咸但让我胃口大开。如果蘸点酱醋,那味道更让你欲罢不能。

上一篇:大学教学评价情况总结下一篇:愚人节记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