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专业采风心得

2024-04-14

广告专业采风心得(共6篇)

篇1:广告专业采风心得

夏了夏天

采风时间:2011年7月3日---2011年7月15日

采风地点:丽水在水一方写生基地、丽水遂昌南尖岩摄影基地、安徽宏村

采风目的:通过采风活动,提高同学们对美景的直观感受能力,从自然风土人情中领悟悟传统文化。从民俗民风中感知“场所精神”与历史文脉的延续性的重要性。从地域特色感知自然色彩。从大自然中领悟色彩的光与色的变化与魅力。

作为广告学的学生,这是对我们很有意义的一次采风,不仅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接触了更加广阔的天地,看到了很多人文知识,让我更加理解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的深蒂,同时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联系,使我们这个小团体更加和谐统一,今后的路更加有希望与方向。

匆匆的来到了我们的第一站:丽水在水一方写生基地丽水是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小村落,极惹人喜爱.........走进丽水,你感同身受的是绿色盎然的生态环境和对自身文化的一种衍生和升华。穿行于丽水间,你会深深感受到丽水的山水不仅仅是一座座茂林修竹覆盖的山水,而是长满灵气和仙丹的山水。

丽水还是诗与画、动与静相结合的丽水,是历史与现实交织融合的丽水。在丽水古堰画乡,无论是艺术家还是羁旅游人,都能够真正在自然中觅到那份回归和悟然。

当我们走进在水一方写生基地,第一个感觉是:乡间别墅。住宿条件一般,丽水的天气热得出奇,所以有空调的房间还真的是让大家欣慰。

南尖岩,我们的第二站。

最美的总是稍纵即逝,总是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总是让你念念不忘。我见到的最美的南尖岩是第一眼,是在我坐的中巴车向南尖岩行驶的时候。中巴车在盘山路上行进快至目的地时,远处突然出现一幅美景:湛蓝的天、雪白的云雾、碧绿的梯田,还有久违的阳光...这幅画面异常耀眼而震撼,瞬间使我的睡意全消。阳光透过车窗照在我身上。而我想再看一看刚才令人兴奋的景象时车子已经转至别处,只有大片竹林在眼前了。第一眼的那一刻我只想到两个字——仙境!去之前我看过网上很多南尖岩云雾缭绕的照片。我觉得我看到的第一眼的南尖岩比我见过的任何照片都要美丽,不可形容。即使在到达南尖岩之后都没有赶上这样难得的景色。我没能拍到那一刻的照片,但是一想到南尖岩,脑海中便是那幅一晃而过的画面。最美的留在了心里。南尖岩景区规划得很不错,整体成环形,可以不用走回头路地欣赏梯田、探索美景。从观景平台的的右侧而下,时而平地缓坡,时而陡峭台阶,更有一段需用手抓紧岩侧的铁环才能安心前行。哗哗水流声不绝于耳,环顾四周却寻不到水声来处,直至走至山腰一个拐弯,才看到从上垂下的飞流~闻着清凉水汽,坐看夕阳余晖,下一刻,我也将在群山的怀抱中安然入睡。

很快来到观景台。延升出的一段露台上是用透明玻璃铺的,站在上面能直窥山底。玩一下心跳吧。虽然有点恐高,每个人还是“冒险”留影。凉风送爽,蜻蜓低飞,一场山雨如期而至。所幸此时我们已走到瀑布边上的廊亭处。这场雨的到来似乎是有意让大家多驻足一会儿。每次在旅行的过程中,我总希望时间就停留在这一刻,让我好好体会。深深呼吸吧,让心情放松。山里的空气好清新,天然氧吧一般。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景区比较小,2到3个小时就可以游完全程。回到农家乐吃好晚饭后,各自回屋休息。住宿条件甚好,此处便不细表。

宏村·西递,我们的第三站

第三站,我们来到了徽州这片神奇的土地进行采风。

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安徽这个古老的村庄吸引游客的独特之处,来到安徽的这一周多时间,我们尽情的享受着自然和前人给我们带来的这种艺术的气息。在这 黑瓦白墙、小桥流水之间,随处可见支着画架、凝神挥笔的学生。

第一站我们安排在西递村。从大巴下来,步入村中,走进预定好的宏村饭店,顿时觉得周身清爽,城市的喧嚣和路途的尘土都涤荡而去,未来几天的写生也变得更加诱人。宏村镇位于黄山南麓,黟县县城东北,地处黟县、黄山区、休宁上区县交界处,离县城 11公里,往东可达太平湖、九华山风景区,北上铜陵、合肥,往南可达屯溪、杭州、景德镇等地。交通十分便利。

宏村早在唐宋期间就曾繁荣一时,南宋绍兴年间,汪姓聚族于此建村。历代沿更曾名:怀仁乡、贤仁里、十都、弘村,乾隆年间,更名宏村,距今860余年历史

宏村镇管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8838人。宏村资源丰富,是黟县优质木材毛竹、名优茶产地之一。2001连5月被确定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宏村地形犹如一头卧牛,亦称牛形古村,有举世无双的环村水系,水圳、月沼、南湖及串起的池、塘、窑、坑、涧、榭等水系艺术设施。村中有被人们称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培德堂”。有保存完整全省仅存的古代书院——南湖书院等重要文物、历史设施。对于宏村,进村便是秀丽的南湖和横跨其上的画桥,湖中芙蓉俏,湖边垂柳生,电影里李慕白牵马过桥的场景再次浮现眼前。宏村的水系遍布全村的街道,每家每户出门便可打到清水做饭洗衣。村中心是有牛胃之称的月沼,因为池塘的形状为规则的半月,所以村中人又叫它半月谭。想起宏村,自然会想到村中老者挎着竹篮的叫卖声“糯米饼,桂花麻饼”,还有香甜的板栗。宏村里还有很多存活几百年以上的古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

虽然采风时间只有短短几天,但是心中的感觉不能用不舍二字简单概括,大家心里更多的是惆怅和感慨。惆怅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痕迹,感慨环境的恶化和城市的浮躁。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宏村背枕雷岗,面对奇墅湖,谓是枕高岗面流水。一望无际的村庄内有月沼、南湖辉映诸峰远近、倒影入池。春天当你漫步湖畔,柳絮飞舞、桃花夹路、青山苍绿、小路上老牛悠悠,和自然浑然一体,犹如人间仙境。

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宏村古民居以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古民居的存在就是宏村千百年历史的存在。从这些古民居中可以展示宏村、徽州、乃至中华文化的辉煌和文明的久远。现代生活五光十色、日益繁荣,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但对古民居德典雅古朴、安宁恬静,以及土味乡韵的习俗,更使人们向往回归自然。

宏村古民居的艺术价值在于她的文化内涵深厚,造型奇特变化万千。田园绿树与乡村道路,黛瓦与白墙、抵出的门罩和深花漏窗、波光粼粼的湖面和溪畔卵石砌磅、河畔的浣纱淑女、山道岗坡的马车老牛,一眼望去,得体均衡,虚实相生。湖畔和月沼旁的民居和水相衬,更是妙趣横生。

马头墙起伏变化、湖面的波光粼粼、圳中的潺潺清流和田埂的曲曲折折,白墙黛瓦与窗罩飞檐,这些形成了音乐的旋律。这一切对园林、绘画、工艺美学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它和敦煌壁画一样,都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徽州文化的一棵奇葩。几百年人家烟火数千载的沧海桑田,今天宏村以她独特的方式保留,标志着徽州文化内涵的古貌遗风。桃花源里人家、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国内外无数学者、专家、游人,他们纷纷从四面八方来寻芳踏幽,还有数不清的校园学子踏入这片陌生的神奇土地,从这古老的民居中汲取营养„„ 西递距宏村虽不是很远,但却给我们另一种感觉,无论是风景,建筑,还是人文。西递,位于安徽省县东南部,村中以胡氏宗族为主。清晨,薄雾朦朦,远看的山水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仿佛有着仙气一般,吸引我们去探索。

下午,按照计划同学们开始背着画具走街串巷寻找合适的景点作画。其实,在西递,令人满意的景色无处不在,幽长的巷子,古老的官宅,斑驳的墙壁,都留在了我们的画纸上。一下午的时间没有什么成果,我安慰自己才第一次不要灰心,老师也细心地指出我们画作的缺点并鼓励我们多画。

西递之游很快就结束了,但那古朴蜿蜒的长巷却像照进心里的光一样萦绕在我的心里。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我为2年后的自己寄出了一张明信片,不知道那时又是怎样一番场景。当我们再次回到宏村,也意味着我们此次的采风之旅即将画上句号,这一路来结识了很多的朋友,我们一起游戏,一起开心,一起创作,纵然又再多的不舍,也将留在宏村,留在我美好的大二,留在这一路的欢声笑语中。再见宏村、再见21岁、再见我的大二生活。

09广告本 汪奇奇 09105303124 2011年暑假,我们班与瓯江广告系的同学一起参加了广告学暑期专业采风,这是入大学以来第一次参与与专业知识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为期近两周的专业采风中,我们一共去了丽水古堰画乡、遂昌南尖岩、安徽宏村三地进行实践活动。出发前,带队老师布置了不少作业,明确了本次采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给我们绘画写生、摄影摄像提供实践练习,并在采风结束之后要上交相作品,可以说此次采风是任重而道远啊。

7月3日从茶山出发,当天上午抵达第一站,丽水大港头,附近便是传说中的古堰画乡了。住宿的条件还算可以,只是由于正值7月当下,外面35℃以上的高温给我们的采风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老师考虑到我们的承受能力,重点安排在早上和傍晚活动,所以我们每天都需要早起吃早饭然后开始我们的采风活动。背上画板画簿、扛上相机就出发了,我们去了古堰画乡,瓯江源边,景色迷人,水光潋滟,是个非常适合作画摄影的好地方。早上出去,中午回来,傍晚再出去走走看看画画拍拍,晚上回到房间整理白天作品。就这样过了4天,我们去了丽水遂昌南尖岩,这是一个一千多米的山头。经过一次转车,然后驱车上了山,山路艰险曲折漫长,大半小时后我们到了南尖岩,由于海拔高,上面非常凉爽,植被覆盖也很好,因此空气清新,非常适宜居住,还有纯真农家乐菜肴可以吃。南尖岩景区有云海,有竹林,有瀑布,还有大片美丽的梯田,更是一个适宜摄影采风的地方。我们在南尖岩待了3天,9号边去了安徽宏村,接下来的时间边都是在宏村、西递等地采风了。

因为在安徽宏村待的时间最长,所以对这个地点采风体会也特别深刻,重点阐述一下心得。宏村,古称弘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黄山市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大奇迹。

在我们到那之前已经有很多学校的学生在宏村写生了,经常可以在宏村街巷看到或蹲着、或坐着的学生在那边写生画画。高高的马头墙、曲径通幽的小巷,还有满目的绿色,典型的徽派建筑,真是写生绘画的绝佳去处,有山有水有建筑有风情,最美不过如此。宏村建筑至今保留着明清时期完整的民居建筑,外形最有艺术特色的就是灰砖、白壁和马头墙了。马头墙是徽州建筑最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和代表,据传主要是为了防火用,古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之过,有了马头墙可以很好的防止这一悲剧的产生,同时也还有一定的防盗作用,防止盗贼从别家屋顶翻到自家来。宏村很大的一个特色是他的水系,利用村中一天然泉水,扩掘成半月形的月塘,作为“牛胃”;然后,在村西吉阳河上横筑一座石坝,用石块砌成有六十多厘米宽400余米长的水圳,引西流之水入村庄,南转东出,绕着一幢幢古老的楼舍,并贯穿“牛胃”,这就是“牛肠”。“牛形村落”科学的水系设计,为宏村解决了消防用水,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妨溪路连,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也给宏村带去了别样的灵气。

因为大学里绘画基础只学了一个学期,而且老师也很随便的教我们的,于是我们这一个班绘画基础普遍不好,对于这次采风作业甚至有点恐慌。带去的东西不是很多,主要还是笔和素描本,从最基础的入手。这也是我们隔了一年学习绘画基础之后第一次参加实践采风练习,对于很久没拿笔的我们来说着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且采风结束后就要上交素描和水彩画。一般正常情况下,在每周半天课的课程量下,从零开始学习素描,一个学期也学不了多少,况且我们还要学习色彩,学水彩画,分配到了一个不怎么负责任的老师,教得我们的绘画基础见不得人啊。采风的地点风景都很漂亮,但是我们却不敢拿出去画,或者只能躲个角落画画,因为确实画技很一般啊。因此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摄影,用镜头记录下美的瞬间,回到房间再把这些美丽从镜头中取出画在自己的画簿上面,虽然有些尴尬,但是我是我们想到能避免在外面尴尬比较好的办法了。

还有,除了绘画,还有摄影摄像作业,摄影作业还好,摄像作业也是比较难办的事情。因为摄像是需要脚本的,但是我们这次去纯拍风景,最后很难剪辑,没有剧情、没有主题、没有中心的摄像作品就像没有了灵魂一样,而在我们刚熟悉了采风地点之后我们是很难马上写出脚本来的。一般都是写好剧本之后才开始选景的,而我们这次是反着来的,因此对于摄像作业也有不小的难度啊。

同时,在和瓯江同学一起采风的过程中,我们两个班之间也进行了一定的交流和切磋,也认识了一些朋友。交流过程中发现,其实我们本部广告学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专业水平与瓯江的也差不多,有些甚至还不如他们。这也和我们班一直以来的学习态度有关,因此我们也需要正视这样的问题,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努力读书,把我们原本有的实力展现出来,体现出我们的优势,这样才能在以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去争取和取得有利的岗位。

总的来说,这次采风也是我们广告学学习过程中一段宝贵的经历,经历了这次采风,我也发现自己很多不足的地方,更加正视自己,需要改进很多地方,也要更加努力去学习广告学知识,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理路知识,还有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而这对于一个广告学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只有把书本知识充分运用到现实工作中去才能实现我们这个专业的社会价值。

篇2:广告专业采风心得

业: 新闻采编与制作(网络编辑2)姓

名:

江 依 凡

班级学号:0 1 2 1 0 3 0 9 2 2 1

指导教师:

刘 栎 媛

联系方式:5 2 0 7 1 0 4 1 8

1文化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 二0一四 年 四 月 十日

目 录

1:江西乐安—————————3~4

2:福建南靖—————————5~6

3:厦门———————————7~9

4:惠安———————————10~11

5:采风感想—————————12~13

江 西 乐 安

采风时间:2014年4月21---23日 采风地点:江西乐安流坑村

采风行程:D1—指定时间前往江西乐安县,(580km约7h)D2—由领队带领学生前往江西乐安县流坑村古建筑群参观

历史风尚:乐安是临川文化发源地之一。位于江西省中部腹地,抚州市西南部。而流坑村,属乐安县牛田镇,位于乐安县西南,距县城38公里。流坑村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村始建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公元937年至943年),繁荣于明清两代。流坑村以规模宏大的传统建筑、风格独特的村落布局闻名。

村中现存明清传统建筑及遗址260处,其中明代建筑、遗址19处,其建筑类型之齐全、保存之完整,在国内自然村中实为罕见。由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该村被专家誉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缩影,并有“千古第一村”的美誉。流坑村四面环山,恩江从群山中自南往北向西流去,明代董燧在西南方用人工挖掘的龙湖,将湖水与江水联为一体,使流坑村成为山环水抱的胜地。恩江右岸的古老香樟,由牛田镇至村口,浓荫覆盖十余里,景色极为优美。村子经董燧改建后,原来密如蛛网的小巷,以七横一竖的较宽的街道相联,在宽巷的头尾,建有巷门望楼,用于关启防御。族人按照房派支系分区居住,一如唐宋流坑村古建筑(15张)时代的里坊规制。各房派宗祠与各房派族众结合在一起,犹如众星 拱月。全族大宗祠则建于村北,其他宫观庙宇均建于村外,以符合古礼的要求。全村外有恩江、龙湖环绕,内有村墙门楼守望,很像一座小小的城池。

具体安排:流坑村的一天我们主要是观察这里人文风景

流坑村(上图下图)

(傩戏表演者和老师)

福 建 南 靖

采风时间:2014年4月23---26日 采风地点:福建南靖土楼去群

采风行程:D3—早餐后车赴福建省土楼故里-南靖(600km约7h)D4—在领队带领下参观考察福建土楼的代表——田螺坑土楼群 D5—塔下村土楼群自由考察 D6—塔下村土楼群自由考察

历史风尚:福建土楼产生于宋朝时代,明、清朝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的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模式。福建土楼的建筑材料甚为奇特,由粘土、糯米、红糖、竹片、水组成,建成的土楼冬暖夏凉,具有很强的抗台风、抗地震能力。南靖土楼是指遍布漳州市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县山区的土楼,以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

而我们居住塔下村是一个中国典型客家村落。这里两座自南而北的蜿蜒大山,如巨臂揽住一道生机勃勃的峡谷,山中古木参天,碧绿如黛;竹林茂密,翠接云天;林阴深处,青气浮浮;淡淡霭雾,划出几道弧线,托出村落恍若蜃楼的起伏檐角。一道弯弯曲曲的山溪从峡谷中穿过,溪水快快活活地流淌,水色清明澄碧。清纯如酿的空气,让人嗅出许多逝去的年代,追寻历史行走的印记。为敬奉先祖,德远堂。家庙后面是一片眉月形斜坡的草地,宛若天然地毯。草地连着一片葱郁的风水林,树林随着山峰向上延伸,直入云天,风吹林涛,气势磅礴。家庙前是一口半圆形池塘,塘中鱼儿遨游,庙宇疏影,给人增添了幽美的意境。池塘前边两侧石坪上耸立22支高过10米的石龙旗杆,杆柱浮雕蟠龙,腾云驾雾,势欲腾飞。村中那条奔流不息的溪流,每天都把清澈和洁净送到家家户户,这条与村民息息相关的溪流,建国前从村头到村尾只有三座木桥。若遇山洪暴发,木桥被冲毁,只相隔30多米宽的两岸村人便中断过往,后来在热爱家乡的侨胞资助下,溪流上建造了11座石拱、钢筋水泥桥,使两岸村庄衣带相连。小桥流水、土楼人家,把塔下村装点得分外妖娆。阳光灿烂的清晨,村妇们提着木桶,领着孩子,到溪边洗衣,把鲜艳的色彩和款款的谈笑声一起流进水里,闪闪烁烁。

具体安排:在塔下村的四天里,我们参观了土楼群,了解了土楼人们的风土人情,观察对比了现在土楼里的人和以前土楼里的人们生活变化。在塔下村我们和百岁老人促膝长谈,和当地的孩子游玩嬉戏,和土楼居民侃侃家常,尽情的体会着这里的风土人情,和塔下百态。

田螺坑土楼群(上图)塔下村百岁老人(下图)

厦 门

采风时间:2014年4月27---29日 采风地点:福建厦门

采风行程:D7—早餐后赴厦门参观考察厦门著名古刹南普陀寺、“中国最美丽的校园之一”的 厦门大学。晚上可体验厦门的饮食文化。(90km,约1.5h)

D8—早餐后赴鼓浪屿参观,包括日光岩、钢琴博物馆馆等 D9—早餐后中山路自由活动

历史风尚:厦门由厦门岛、鼓浪屿、内陆九龙江北岸的沿海部分地区以及同安等组成,是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称赞厦门为“东方夏威夷”。

南普陀寺是厦门著名古刹,居于鹭岛名山五老峰前,背依秀奇群峰,面临碧澄海港,风景绝佳。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

(天王殿)

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7 古书等,明万历年间血书《妙法莲华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 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 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厦门大学简称“厦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类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

(厦门大学一角)

史上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学校是中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三所大学之一,被誉为“南方之强”,也有中国最美宿舍在此。

鼓浪屿是厦门最大的一个卫星岛,岛上岩石峥嵘,挺拔雄秀,因长年受海浪扑打,形成许多幽谷和峭崖,沙滩、礁石、峭壁、岩峰,相映成趣。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无车马喧嚣,鸟语花香,素有“海上花园”之誉,岛上收藏众多古典钢琴沁心典雅,更为其赢得“钢琴之岛”的美誉。鼓浪屿街道短小,纵横交错,清洁幽静,空气新鲜,岛上树木苍翠,繁花似锦,特别是小楼红瓦与绿树相映,显得格外漂亮 具体安排:虔诚的拜过佛,体会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素饼的清香绕梁三尺,这些在普陀寺我一一感受过。在厦大我完全沉浸在最美校园最美宿舍中,不能自拔,感受着重点大学别致一格的精彩。鼓浪屿一个小清新的代名词,我努力的将自己挤进着充满文艺和小清新的鼓浪屿,感受这 梦幻般魅力

(印象巷子)上(鼓浪屿)下

惠 安

采风时间:2014年4月20---5月3日 采风地点:福建惠安

采风行程:D10—早餐后乘车泉州,中餐后在领队带领下参观开元寺,后送酒店

D11—早餐后赴崇武石头城、海湾、惠女服饰等自由考察收集创作素材。

D12—早餐后惠安县大岞村石头房子、海湾、惠女服饰等考察收集创作素材。D13—早餐后赴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参观,下午休整

历史风尚:惠安县,位于福建省泉州湾和湄洲湾之间,惠安与台湾隔海相望,素有“海滨邹鲁”、“雕艺之乡”、“建筑之乡”、“渔业强县”、“食品工业强县”之美誉。

惠安县是闽南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全县旅居海外侨胞68多万人,台湾汉族同胞中约有70多万人祖籍惠安。人们滨海而居,资食于海,有断发纹身的习俗,而惠安女是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一个特殊的族群,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勤劳的精神闻名海内外。惠安女,从狭义上来说其实是惠东女,主要分布在福建惠安东部崇武、山霞、净峰和小岞四个镇,是地地道道的汉族。她们的服饰,也深深地影响着周边的乡镇,如东岭、东桥和辋川等。据当地人说,几百年前,她们由中原移居于此,因海边生活为防风而佩带花色头巾和橙黄色的斗笠,花巾上还有编织的小花和五颜六色的小巧饰物;上身穿着紧窄短小的衣服,露出肚脐;下身穿着特别宽松肥大的裤子,腰带是扎在肚脐下面。

具体安排:在这里我们是将惠安女最为重点,观察和采访他们的当地习俗、生活习惯、服饰特点、和收入来源等一些细节问题,通过对比,比较现在的惠安女和以前的惠安女有什么变化,表现在哪方面,通过惠安女身边的人来对此分析。(惠安女)

大岞村(如下)

小岞村(如下)采 风 感 想

大二的第二学期了,新闻的学生都会有一次专业采风活动。这个话题一直从开学延续到学期末,每个人心里一直都有一份自己的期待。结束了紧张的考试,终于迎来了这个日子。

4月21日早上,我们整装待发,在行政楼集中后坐上了开往我们采风的第一站——江西乐安的大巴。这是我第一次跟着这么一大队人一起出远门。一路上,大巴车里弥漫着兴奋与激动,我们谈笑风生,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未来几天的计划。经过9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在晚饭的时间到达了目的地。雨后的空气在江西显得格外的清新,大家对入住的旅馆满意度还是可以的,舟车劳顿后的大家匆匆的吃完晚饭后便回到各自的房间休息了,期待着第二天的行程。

精神充沛的我们开始了“坑中之旅”。我们穿梭在狭窄的小巷,东绕西拐,在我怀疑是不是迷路的时候眼前开朗了。一跳铺满青石的路上,我看到的这个流坑村的魅力。虽然路不宽,但是那种古韵味已经让我沉醉了。下午时刻,精彩的傩戏已经开始,因为我对古村的不熟悉,所以我迷路了,傩戏也只看到了最后的一点点,这也是这次行程中遗憾之一。

继古村之后,我们来到福建土楼群,说实话我第一看到这个土楼的反应是觉得下雨天,这个房子不会塌吗?随着几天对土楼的了解我才发现它的精妙和雄伟,赞叹不已。在后来的两天行程都是我们自由活动,我带上相机和一个负责采访的小组一起去记录这里的风土人情。我们了解了百岁老人的生活、观察了土楼居民的百态、体会了塔下村的生活、感受了土楼人们的热情。在塔下村的几天里我们还自己买菜自己做饭,体会了一种大家庭的乐趣,这也算是给大学的生活、塔下的日子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

四天后我们坐上开往下一站的大巴,虽然离开塔下有点难过,但是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美好始终给了我们更多的期待。第三站厦门,当就看到了郑成功的雕像,我才觉得自己真正的到厦门。在厦门我虔诚的拜过佛,体会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素饼的清香绕梁三尺,这些在普陀寺我一一感受过。在厦大我完全沉浸在最美校园最美宿舍中,不能自拔,感受着重点大学别致一格的精彩。鼓浪屿一个小清新的代名词,我努力的将自己挤进着充满文艺和小清新的鼓浪屿,感受这梦幻般魅力。在厦门的最后一天我们在中上路自由活动,当然我们有干别的事儿,就是各种吃、玩。

采风的最后一站泉州惠安,让我印象最深的一站,因为这里我看到了我最想看到的大海,虽然在厦门我也看到了海,但是那里的还不是我想的那样,还是受到人为的摧残,变得浑浊了些,可大岞村的还就不一样了,无比的清澈,在大海的相称下天空也显得格外的蓝,分外的美。坐在礁石上,海风吹拂,面对眼前的美丽景色,我用相机记录着这里美丽的风景,记录这里勤劳的人们,记录人们的热情,记录惠安女的淳朴。

篇3:广告专业采风心得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采风,实践教学,设计

众所周知, 我国各个高校艺术社会实践又被称为艺术采风、写生或艺术实践的, 其含义其实是一致的, 在这里, 我们统称其为“采风”。艺术设计专业的采风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补充, 是学生学习与实践的最佳平台, 它能够引导学生在采风中找寻创作的灵感, 观察到现实, 是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最有效的一种实践教学方式。在采风实践过程中, 让学生走出校门, 走向自然, 深入社会。同时, 在专业采风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有目的地进行创作、收集大量的设计素材, 使其向民间学习、向社会学习、向自然学习, 传承和弘扬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 为现代的艺术设计积累丰富而宝贵的民间艺术元素, 从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强化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 以便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1 对采风实践课程的理解

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采风实践活动中, 很多的学生认为只是单纯的猎奇和游玩, 这是不正确的, 指导教师首先就应该提示学生要重视并深入地进行体验生活, 要发现生活中的那种自然美。我们带领着学生走出了大学的校门, 要深入到考察对象所在的环境中, 了解各采风区域生活的各种状态, 指导学生进行考察、学习同时要感受考察地区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 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又丰富了其自身的民族文化知识, 并且激发其爱国心与关注国家发展的热情。让学生亲身了解国情和民情, 体会考察地域的文化底蕴, 这样就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通过采风这门社会实践课程, 学生能在实践中充分地领悟人生与艺术的真谛, 同时将来会更便于服务于社会。

采风, 这一词语本意是指对民情民俗的采集, 特指是对地方歌谣民谣的搜集。我国的采风活动起源的很早, 历史很悠久。《周易》中就有源自商代的民间谣谚。还有《诗经》中的《国风》和《小雅》, 都是从民间采来的周初到春秋中期的一些民歌、谚语。隋朝的王通在《中说·问易》:“诸侯不贡诗, 天子不采风, 乐官不达雅, 国史不明变, 呜呼, 斯则久矣, 《诗》可以不续乎!”明朝的刘若愚在《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世之君子, 当不讳之朝, 思采风之义, 史失而求诸野, 闲中一寓目焉, 未必不兴发其致君泽民之念也。”“五四”运动至解放后, 采风的含义就扩大到了泛指采集所有民间的创作和风俗。尤其到了现代, 很多的民间文学艺术各类的现场采访也都被称为了采风。现在来讲, 我们说采风其实就是一种手段, 是让我们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最佳途径。毕竟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是一种生命的意识, 要把自然的转化成为精神上的, 这是一种转化, 也是一种升华。

谢赫在《续画品录》中提出:“学穷性表, 心师造化。”浅层意思就是告诉我们采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要我们走进自然、认识自然、感悟自然。其深层意思则是告诉我们要对事物外在的现象和内在的本质都要有透彻的理解和认识, 要去领会自然的法则。所以我们从此就可以了解到采风是我们认识生活的最佳途径, 也是认识生活、感悟生活、了解生活、表现生活的一种最好的方法。毕竟我们只有与观察对象面对面的时候, 才会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它的存在和它内在的东西。

我们知道艺术本身是具有教化功能和人文价值的, 但在艺术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其大部分的内容却常常被我们所忽视, 只是一味地去强调艺术设计的实用性和它的商业价值, 所以现在全国各个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也是多数以“实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的。其实无论什么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部分, 首先是要培养“人”, 其次才是“才”。当初北大蔡元培先生就倡导“以美育代宗教说”, 所以到了今天, 我国所构建的和谐社会的方针, 处处体现出国家及社会对艺术设计教育在内的人文教育发挥其本身作用的期望。

我们从事教育的工作者, 一定要本着“教书育人、学画先学美”的方针, 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让学生在专业的采风实践课程教学中了解自身的价值和潜力, 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其真谛, 从而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2 对采风实践课程的认识

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计划中, 采风既是一六基础课程, 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它同时兼顾着专业的教学、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等多重的任务, 具有很深远的意义。我们从专业的教学上来讲, 第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动脑的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和鉴别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专业的采风实践有目的进行创作, 同时也为设计收集大量的素材;第二方面则是在亲近大自然、亲近社会的同时, 可以向民间学习, 感悟民间的文化, 提取艺术设计的元素, 激发创作的灵感, 培养多元化的思维及专业的设计能力;第三方面通过采风可以修炼学生的自身品质意志, 使学生在采风中身心都得到历练, 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学会为人处世、人际交往、团结协作和礼貌待人的各种行为准则, 并且培养学生灵活处理的综合能力、树立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环保意识;第四方面通过采风可以迅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课堂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的有机结合, 是与社会零距离的充分接触。

几乎所有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老师都带学生进行过采风活动, 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与实践都有过不同程度的理解、探索和研究, 普遍认为这门课程非常的重要而且比较艰辛, 是门有一定难度的课程, 要使师生采风取得理想的效果与成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 指导教师在采风的课程教学中, 一定要事先做好采风的各种准备, 其中包括:一是采风的目的、内容和要求;二要提醒学生行前的准备、必带的背包 (除了必备的画具、相机, 还要有常用药品) ;三是路线行程的合理化安排, 各采风点的逗留时间;四是各采风点的饮食、住宿、消费、风俗、气候、交通和当地的治安等相关信息的收集 (此内容可由学生进行收集后上报指导教师) ;五是要准备些娱乐性的活动, 主要指的是晚饭后的安排, 只有合理的活动安排, 才可以掌控好学生, 把突发性事件降到最低点。其中尤为关键的是在采风前一次完整的采风教学活动往往要肩负着多项工作, 责任很重大, 同时对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 采风前, 一定要选择专业水平较高、责任心较强的, 同时有一定的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带队, 这样才可以顺利地完成采风教学任务。

3 对采风实践环节的设计

如何把采风的实践环节设计的合理、丰富, 这是一门艺术, 是一门学问。严格来讲, 从事设计工作的人其实就是一个体验生活的人, 所以他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是方方面面的, 这样才能做到阅历丰富、见多识广。通过采风要使学生知道, 多去一些地方带有一定目的性的进行走走, 多带一些问题去走, 单一的一个地区, 一片地域其实并不代表一个生活丰富, 所以对采风点的选择, 不要单一, 一定要选择多地点的采风, 不能一个起点, 一个终点, 要在过程中下足功夫, 并确定好各采风点的逗留时间, 同时各采风点一定要有着自己的个性特色。比如采风点的民风民俗、人物风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城市规划和文化渊源等等。所以就特别强调指导教师一定要能做到胸有成竹, 做事有规律、有原则, 有条不紊。

针对采风这门课程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采风的生活作出一些尝试。

首先要向采风区域的民间学习文化。组织学生每到一处采风点, 如果有条件就请当地的文化名人进行座谈。谈的主要内容包括采风点的历史文化变迁、其区域的民间艺术的发展与传承、有什么历史典故、当地民居有什么特色, 是否有名人旺族、地沿风貌与民风民俗等等。期间, 一定在组织学生做好笔记, 并组织整理, 使学生对考察的采风点概况有个较全面的了解。再合理安排时间来熟悉当地的环境, 参观名胜古迹、名山大川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留意写生地点内容和创作素材的收集, 从而激发学生对其表现的欲望和认识采风的意义, 创作出富有感情内涵、意境深邃的艺术设计作品来。

其次是要向采风区域的民间学习艺术。我们国家的民间艺术丰富且根基厚实, 有着深远的影响, 应该说是取之不尽, 它们深受我国百姓们的欢迎和喜爱。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源泉, 所以我们要抓住采风的机遇, 充分挖掘考察当地的民间艺术, 尽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多看一些东西, 多了解一些东西, 从而拓宽其视野, 使其增长见识, 并从中汲取营养运用于今后的艺术设计创作中。

最后是指导教师要从细节关心学生。比如采风过程中哪位同学过生日, 可以适当地进行组织, 这是采风生活中的一个小点缀, 也是缓解采风压力的一种形式。比如采风过程中学生间发生了不愉快, 如果不及时掌控, 可能就会出现激发事件, 所以指导教师要第一时间了解到相关信息。再比如哪位同学想家了, 哪位同学遗失物品了, 哪位同学有了小毛病等等诸类情况, 虽然都是一桩桩小事, 却体现了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 这对于在采风团队的凝聚力来说是很重要的。

4 对采风实践教学的设计

凡事我们都喜欢“事半功倍”, 对于采风实践来讲也不例外, 我们组织学生外出采风进行实践教学活动, 如果事先有个规划, 有个方案设计, 那么整体的外出采风就会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通常我们的采风教学大纲全称应该是《艺术实践 (艺术采风) 课程》教学大纲, 要把适应专业体现充分些, 毕竟艺术设计与美术学 (非师范教育) 、美术教育有所区别的。要有明确的学时数, 一般是两周到四周的时间, 在教学大纲中有其学分要求;要有编写日期, 因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要适时进行调整的。

在采风教学大纲中:第一要提出采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采风实践是强调本实践课程是通过加强学生的色彩实践, 即从客观到主观、认识到理解、造型到色彩, 在实景写生中训练取景、构图、空间意识, 掌握色彩理论、色彩感性知识及一定的综合造型能力。是本实践课程通过展开课题研究、人文景观和经济调研的梳理整合。注重学生社会锻炼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培养,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艺术考察期间完成专业实践和毕业论文的选题, 为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创作, 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基础知识。

第二是提出采风实践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要求在该单元的教学计划与大纲要求下, 专业指导教师要事先编写好讲义、组织教材利用多媒体进行色彩画种、画法介绍, 讲授艺术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作画步骤及要求。在艺术实践过程中, 教学方法采用指导教师示范、指导、集中讲评等形式, 授业解惑完成教学任务。在艺术考察中充分培养思想品行优良、艺术功力扎实, 并具有专业理论知识人才的目标下, 由指导教师组织考察了解人文特色、民俗、民情、民风等历史文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课题研究、完成艺术考察和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和撰写2000千以上的艺术考察综述报告。

第三是本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指导教师在艺术实践中, 课程实行单元作业考核。该课程结束时, 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艺术实践课堂作业 (比如色彩风景:15张、景观速写20张、数码像片打印10张、艺术实践报告2000字左右) , 并由指导教师进行总结评讲, 按大纲和教学要求, 结合学生平时作业评定课程综合成绩, 并由本专业其它教师组织教学检查, 对成绩进行最终审核, 在本单元作业中选出优秀作业在系级展出, 接受教师同学督审。优秀作业、采风记事刻录光盘。同时指导教师在艺术考察中, 在课程教学中实行教学纪律、学习态度、思想品行、团队精神等结合学生平时综合表现, 由带队指导教师写出评语, 并由专业教师组织教学检查, 人文特色资料采集, 对成绩进行最终审核。优秀作业、采风记事刻录光盘。

第四是采风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专业艺术实践、艺术考察实践课程, 以“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 的教育理念, 通过加强对学生实景色彩的教学, 使其逐步掌握一定的色彩理性、色彩感性知识, 强化构图关系, 色调运用能力。通过艺术考察实践课程,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人生、保护环境、人文文化遗产的责任。学会选择课题研究, 文字表达的能力。地点原则上是在与本高校较远的距离中进行选择。

第五是采风的教材及相关信息的浏览。比如指导教师可以推荐学生事先看《认识水彩、水粉》、《水彩、水粉风景画法》、《数码摄影基础》等等书籍。同时指导教师要组织全体采风学生在网络上收集采风地区的相关信息, 提前掌握一些采风内容, 从而使学生采风时更具有目的性。

第六是教学设备及采风备品的要求。由指导教师拟订教学设备的使用计划, 并提醒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其中包括速写本、画笔、数码相机、U盘等等。

篇4:专业 业余 拍广告

小手电照样拍出好广告

使用普通的手电也能拍摄难度较高的广告产品照片?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本页的图片就是这种方法的成果,您能看出它与使用专业影室灯拍摄的照片(第74页)之间的很大差别吗?

专业篇影室灯光拍摄法

雕花瓷瓶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瓷瓶的釉色为深蓝色,瓶口和瓷底都包有金边,它的正面镶嵌着一条栩栩如生的金龙,令人百看不厌。熟悉产品摄影的人都明白,拍摄这只通体闪光的瓷瓶难度非常高。首先,要让瓶的整体形状完美地显现出来,要让满瓶雕饰亮光闪闪,尤其是瓶子正面的金龙,更是引人注目的焦点,更要让它靓起来。其次,要将雕花瓷瓶拍出非同寻常的档次,赋予它强烈的艺术感。因此,我决定采用光线烘托的布光方法,来体现金龙瓷瓶的高贵品质和档次。

具体拍摄方法如下

第一步、整装待拍

我用的装备主要是国产金贝影室闪光灯,虽然不如布朗、爱玲珑等国外著名品牌的灯光操作便利,但是完全能够满足我的拍摄需要。一些配件(如拍摄台)也基本上都采用国产的用品,价格十分便宜,对于绝大多数喜爱广告产品摄影的业余爱好者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步、巧布灯光

主辅灯的布置

将雕花宝瓶放在拍摄台上,从左右两侧使用灯光将它照亮,加装束光筒的主灯灯光从左侧照射到瓶子中部的金龙上,有效地突出了主体形象。另一只辅灯从右侧将瓶子的正面照亮。为了表现好瓶子两侧的金属装饰花纹,我在左右各放置了一块白色的反光泡沫塑料板,利用辅灯的余光,将两侧金属装饰花纹映亮起来,从而有效地将产品的整体结构显现出来。

顶灯的布置

从上部给瓶子打光,能够增强物体的立体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影室中必须有悬臂灯架,才能从高处架起灯来。

背景光的布置

拍摄前,我根据雕花宝瓶的特点,将整个画面的色彩定成蓝色的基调。拍摄台使用弧形的有机玻璃板,能够实现平顺的光感过渡,于是,我从背景板后面使用一盏灯光,从后面给瓶子加上神秘的背景光,顺便把瓷瓶的蓝色质感表现出来。

为了获得蓝色的背景光,我将灯头前安装了标准灯罩、遮扉、蜂巢和蓝色色片。遮扉将光线有效地聚拢,蜂巢使柔化的光线形成圆形光,蓝色的色片将白色的光线变成蓝色,从而,瓶子的背部就呈现出一个中间略浅,四周渐深的淡蓝色光芒。

底光的布置

为了给瓶子多增加几分神秘恢宏的气氛,让它看上去犹如太上老君的宝瓶一样,我在拍摄台的底部增加了一只闪光灯,并在灯头部位安装了标准灯罩、遮扉、蜂巢和蓝色色片,从而给雕花宝瓶营造出特殊的画面气氛。

第三步、控制光比,平衡灯光柔硬效果,实现准确曝光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控制灯光的光比是最重要的环节。正确的光比,可以发挥各种灯效之间的相互烘托作用,可以让作品层次清晰,可以使画面主次分明。本图的光比是:背景光和底光最强,顶光和主灯次之,辅灯再弱一些。如果以主灯照亮金龙的曝光值为准,背景光和底光就要亮半档(或一档);照亮瓶身周围的辅光就要暗半档多,从而使整个画面达到比较均衡的视觉效果。

灯光的柔硬程度对于表现产品有着重要的作用,主灯采用硬光照亮瓶子正面,显得很有力度;辅灯使用柔光照亮瓶身和周围的雕饰,尤其是通过左右两侧的白色泡沫塑料的反光将光线柔和地洒在瓶身上;背景光通过拍摄台上的有机玻璃柔化,使产品的背景光和底光都看上去非常舒服。

在灯光前加用标准罩,照射出来的灯光通常是硬光。在灯光前加装柔光罩、硫酸纸可以将光线柔化。

现在,很多摄影师都使用数码相机拍摄产品,可以马上看到实际的拍摄效果。如果发现某个部分光线强度不当,马上就可以纠正。调整灯光的位置,调整灯光的距离,调整灯光的软硬,很快就能获得比较好的拍摄效果。

所用设备

注:以上国产的灯光设备和附件,价格只有7000多元,如果是欧洲名牌布朗灯,价格可能要高达五六万元。因此,近几年迅速发展的国产影室灯光设备为我们从事业余产品摄影提供了物美价廉的设备。

工作示意图

输出功率为600瓦的闪光灯

半透明薄膜

束光筒(右)

遮扉(上)、蜂巢(下)

标准灯灯架

硫酸纸

蓝色色片

标准灯罩

拍摄台(中)

白色泡沫塑料板

业余篇手电灯光拍摄法

雕花瓷瓶是一件典型性的产品,它的造型、它的雕饰、它的拍摄构思,对于摄影布光的要求很高。很长时间来,我一直想用简单的灯光(如手电)进行专业的产品摄影尝试,也就是说使用最简单的照明灯光,也能完成严格的指定性的具有规律的拍摄要求,而不是那种简单的随意性布光的静物摄影。恰逢遇到雕花瓷瓶产品的拍摄,它的复杂难度和挑战性让我非常感兴趣,于是在完成专业影室灯光拍摄任务后,便设法找到一些家用手电,细细地试验起来。

具体拍摄方法如下

第一步、整装待拍

将雕花瓷瓶放在拍摄台,弯曲的有机玻璃可以实现背景的平滑过渡,小型的国产拍摄台只需三四百元,虽然色温有些不如人意,但足以胜任日常的拍摄需要。

解决照明手电的三个主要问题

发光强度的问题

单只手电筒的照明亮度较弱,所需的曝光时间很长。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需将几只手电绑在一起,同时适当地延长一点曝光时间就可以了。由于光线较暗,相机的光圈常常要开到最大,曝光时间有时需要几秒钟甚至几分钟,这样就产生了景深浅和倒易律失效的问题,所以要尽量多试几种曝光组合,以期获得最佳的曝光效果。

色温的问题

拍摄产品需要多只手电照明,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使用统一型号的手电,而且最好选择冷光源手电,因为冷光源手电的色温接近专业灯光的色温,一般在4900k至5100k之间。

统一的手电可以保证光源色温的一致,电脑处理时,容易控制色彩;同时,也有利于在拍摄时看到实际的布光效果,容易计算和控制光比数值。拍摄期间,如有条件最好使用24色校色板拍一张样片,这样就可以精确地进行色彩的后期校正,保证色彩的正确还原。

光线不匀的问题

产品摄影的照明光线通常是柔和的散射光,而手电筒发射的光线为束光,我们可将硫酸纸等半透明的材料放在手电前方,也可以将硫酸纸绑在手电上,就能使手电光柔和均匀地落在被拍摄物体上,实现亮部到暗部的自然过渡。

第二步、巧布灯光

主辅灯的布置

将雕花瓷瓶放在拍摄台上,我从正面用一个手电作为主光,照亮金龙,从右侧上方使用两只手电作为辅光照亮瓶身。同时,在瓶子的两侧各放置一块泡沫塑料板,让手电发出的光线均匀地反射到瓷瓶的侧面,从而有效地将产品的整体结构显现出来。

顶灯的布置

从上部用几只手电绑在一起给瓶子打光,能够增强物体的立体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虽然是简单的照明设备,这个环节也是不能忽略的。

背景光的布置

根据背景光的面积大小,我将4只规格统一的手电筒,用透明宽胶带扎牢,并用宽胶带和细绳,将它们固定在灯架上,从背后照射到拍摄台的有机玻璃上。为了让手电发出的光源呈蓝色并均匀的打在拍摄台的背面,形成蓝色背景光,在手电和拍摄台之间,加上一片蓝色色片和一张硫酸纸,适当地调整一下灯光的照射位置和距离就可以了。

底光的布置

将1只手电蒙上一片蓝色色片和半透明包装材料放在拍摄台下,使其形成灿烂的底光,用来衬托瓷瓶的底部,并给整体画面效果增加几分神秘和恢宏的气氛。底光的面积可以用调整手电与有机玻璃之间的距离来实现。

第三步、控制光比,实现准确曝光

统一的手电照明,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光比效果。尽管在不同的地方,我用了7只手电,但是,明亮的程度一目了然。如果某个局部的照明亮度不够,我可以将手电靠近瓶身;或者在同一位置再增加手电筒的数量就可以了。

由于手电的光线很暗,常常需要曝光几秒,甚至几分钟,因此,就会出现倒易率失效的问题,给准确曝光带来很大的难度。幸好我使用数码相机拍照,哪一个部分曝光不准马上就能发现,马上就能及时纠正。

概况总结

无论是使用专业的影室灯光,还是使用简易的手电照明,雕花瓷瓶的拍摄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用光的问题。光的强度,光的角度,光的柔硬、光比的分配,是产品摄影的关键,也是拍好产品摄影的密诀。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隔期连续刊登专业广告摄影师的介绍文章,结合不同的产品,不同特点的光影效果,不同风格的广告作品,为您全面揭示广告摄影的奥秘,为您介绍使用简易器材也能真正拍好广告产品的经验,共同分享“业余广告摄影”的乐趣。

所用设备

以上简单的设备和附件只需要几百元,可谓非常价廉。手电虽然可以照明,但是它们与专业摄影灯相比,存在着不少弱点,如发光强度较弱、色温不标准、光线不匀等问题,这是必须要首先了解和解决的。

蓝色色片

多只统一规格的冷光源手电

灯架

拍摄台

硫酸纸

白色泡沫塑料板

篇5:专业采风实习考察报告

班 级: 环境138班 学 号: 201305114817 姓 名: 田下下 指导教师: 王阿依

一、徽派建筑考察

考察时间:2016年4月11日——2016年4月18日 考察地点:安徽黟县的古村落 考察形式:速写、摄影

考察目的:通过对徽派建筑的直观感受,提高了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从自然风土人情中悟建筑文化。从民俗民风中感知“场所精神”与历史文脉的延续性的重要性。从地域特色感知自然色彩。从大自然中领悟色彩的光与色的变化与魅力。要求大家在实习中遵守实习纪律,争取从大自然中和民族建筑文化中学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并在写生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对西递周围环境的了解

西递,别称西川,安徽黄山市黟县辖镇。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位于黄山南大门43公里,黟县城东8公里处,面积77平方千米。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224幢、祠堂4幢、牌楼1座,素有中国古代和现代历史的衔接点、明清古民居博物馆、桃花源里人家、古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等美誉。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中国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荣升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相继接待了江泽民、乔石、朱镕基、连战、安南、泰国王储等中外领导人和中外媒体来访,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十佳最具魅力名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前十名、中国首份“名村排行榜”魅力指数全国第七等桂冠。

2、对徽派建筑风格认识

实习的十天时间里,在老师、导游的帮助下,我们对历史悠久的徽派建筑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 2.1徽派建筑的形成

徽派建筑的形成过程,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这里原来是古越人的聚居地,其居住形式为适应山区生活的“干栏式”建筑。中原士族的大规模迁入,不仅改变了徽州的人口数量和结构,也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中原文明与古越文化的交流融合,直接体现在建筑形式上。早期徽派建筑中典型的“楼上厅”形式,楼上厅室特别轩敞,是人们日常活动休憩之处。这是因为山区潮湿,为了防止瘴疠之气,而保留了越人“干栏式”建筑的格局。同时,由于大量移民的涌入,人稠地狭,构建楼房也成为最佳选择,但多依山就势,局促一方,为解决通风光照问题,中原的“四合院”形式又演变成为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而山区木结构的房屋又易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便又产生了马头墙。早期的徽派建筑形式,正是外来移民与原住民文化交融的产物。

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雄据中国商界。致富后的徽州商人,将大量资本返回家乡,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建筑的投入。他们修祠堂,建宅第,造园林,竖牌坊,架桥梁,盖路亭,给徽州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由于“贾而好儒”的特点,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徽商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住宅布局、结构、内部装饰、厅堂布置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2.2徽派建筑的特点

徽州古村落选址一般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周密地观察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天时、地利、人和和诸吉兼备,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村落一般依山傍水,住宅多面临街巷,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散落在山麓或丛林之间,浓绿与黑白相映,形成特色的风格。同时有大量的文化建筑,如书院、楼阁、祠堂、牌坊、古塔和园林杂陈其间,使得整个环境富有文化气息和园林情趣。在民居的外部造型上,层层跌落的马头墙高出屋脊,有的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两端跌落数阶,檐角青瓦起垫飞翘。在蔚蓝的天际间,勾出民居墙头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体现了天人之间的和谐。

徽州民居的外观造型颇具特色,除一般中国古代建筑的低层、坡顶形式外,着重采用了马头山墙的建筑造型,将房屋两端的山墙升高超过屋面及屋脊,并以水平线条状的山墙檐收顶。为了避免山墙檐距屋面的高差过大,采取了向屋檐方向逐渐跌落的形式,既节约了材料,又使山墙高低错落,富于变化。这原是为了防火,故俗称“封火墙”。

天井是徽州民居中最基本的建筑格式,几乎每一幢宅居都设有天井。从建筑功能上看,这种设计使得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并有利于排水。居室中的厅堂面对天井开放,厅堂和天井融为一体,坐在厅堂内能够晨沐朝霞,夜观星斗,名副其实地坐“井”观天。有些家庭还在天井中设置假山,筑池养殖金鱼,摆放盆景,使天井成了搬进室内的庭院,这可以说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徽州民宅的外观明朗,其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入宅则依天井的位置和布局的形状可以分为4种类型:凹型、口型、H型、曰型。凹型住宅,即俗称三间式为“一颗印”,一般是一明间两暗间,天井两侧各建廊房,为一进两层的楼房,楼梯设在明间背后,或廊房的任何一侧,楼下明间做客厅,左右暗间为两厢房。口型住宅,多为三间两进的楼房,其实就是两座三间式的凹型住宅相向组合,楼下前一进的明间为正间,两旁为卧室,后一进的明间作客厅;前、后两进中间有天井。H型住宅,其实就是两座凹型住宅相背组合,前、后各有一天井,两旁有廊房,中间为正屋。曰型住宅,也是三间两进,头一进与第二进之间、第二进与第三进之间各有天井,各进之间两边均有廊房相连。房屋多进式显得有层次感,可避免一览无余。2.3徽派建筑的工艺

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

徽派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内容广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鸟兽及八宝、博古。题材众多,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渔、樵、耕、读、宴饮、品茗、出行、乐舞等生活场景。手法多样,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其表现内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这些木雕均不饰油漆,而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石雕主要表现在祠堂、寺庙、牌坊、塔、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内容多为象征吉祥的龙风、仙鹤、猛虎、雄狮、大象、博古和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2.4徽派建筑的文化底蕴 徽州文化是以儒家伦理价值观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孕育和发展的结果。人们日常行为完全被纳入儒教礼仪规范。建筑的格局与形式,当然地受到宗法制度的浸染。为保持血统的纯洁性,增强宗族的凝聚力,抵御外族的侵扰,徽派古村落民居建筑,往往是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同姓同族家庭聚族而居,杂姓不得混居。即使同一村落,各族宗祠、民居亦界域分明。居第之中,亦严格遵循宗法家族的孝悌伦理和礼乐秩序,按照男女长幼、房系嫡庶有序排列,营造出主次分明、内外有别、尊卑有序的多元聚合。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天人合一”,徽派建筑追求的也是“天人合一”,这里的“天”既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徽州为山岗丘陵地貌,溪流水塘遍布,民居多借助山水格局,依山傍水而建。白墙青瓦马头墙,绿水青山蔚蓝天,大自然与建筑完全融为一体。

生活在“理学文章山水幽”独特的人文环境中的徽州人文化修养深厚,构思村镇蓝图时最善于抓住山水作文章。表现为山峦为溪水骨架,溪水是村落血脉,建筑物成了依附于血脉——溪水及其支流的“细胞”。徽派建筑群体布局时多重视周围环境,参考山形地脉,水域植被,或依山跨水,或枕山傍水,力求人工建筑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居家环境静谧雅致如诗如画,保持人与自然的天然和谐。2.5徽派建筑的艺术风格

徽派建筑艺术风格,可以概括为:自然古朴,隐僻典雅。不矫饰,不做作,自自然然,顺乎形势,与大自然保持和谐,以大自然为依皈;不趋时势,不赶时髦,不务时兴,此谓之自然。笃守古制,信守传统,推崇儒教,兼蓄道、释,坚持宗族法规,崇奉风水,追求朴素淳真,此谓之古朴。

依山傍水、背山面水是徽派建筑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客观反映,也是其之所以获得自然禀赋的基本条件。徽州山高路险,溪水回环,故虽曲径通幽,富柳暗花明之趣,但却寂寥清僻、闭塞偏远。这是造成徽派建筑具有隐僻特色的重要原因。

3、徽派建筑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徽州古村落数、古建筑数量众多,分布地域广阔,具有极大的建筑艺术价值„„

二、苏州博物馆

考察时间:2016年4月19日——2016年4月23日 考察地点:苏州博物馆 考察形式:速写、摄影 考察目的:观察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从外形到内部功能分析,可以用于以后的设计中去。

1、对苏州博物馆的了解

苏州博物馆成立于1960年,馆址太平天国忠王府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保存完整的一组太平天国历史建筑物。

1999年苏州市委、市政府邀请世界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2006年10月6日,苏州博物馆新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新馆占地面积约10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0余平方米,加上修葺的太平天国忠王府,总建筑面积达26500平方米,投资达3.39亿元。

苏州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2、苏州博物馆的建筑特色

苏州博物馆新馆其特色体现在: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空间处理独特,建筑材料

苏州博物馆考究和内部构思,及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线引入到室内。在建筑的构造上,玻璃、钢铁结构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由几何形态构成的坡顶,首先,屋顶之上立体几何形体的玻璃天窗设计独特。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中老虎天窗的做法并进行改良,天窗开在了屋顶的中间部位,这样屋顶的立体几何形天窗和其下的斜坡屋面形成一个折角,呈现出三维造型效果,不仅解决了传统建筑在采光方面的实用性难题,更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建筑的屋面造型样式。屋面以及其下白色墙体周边石材的运用,使建筑的整体风格达成了统一。

图2

3、展厅分布设计

为了使材料和形式协调,采用深灰色花岗石取代传统的灰瓦,这种被称为“中国黑”的花岗石黑中带灰,淋了雨是黑的,太阳一照颜色变浅成深灰色。石片加工成菱形,依次平整地铺设于屋面之上,立体感很强。

博物馆在形式上分为三部分。中心部分是入口处、大厅和博物馆花园;西部为展区;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及行政管理功能等,该部分还将成为与忠王府连接的实际通道。忠王府将恢复成原貌。由于忠王府难以在现有的结构下提供合适的展览空间,它将被用作展示其丰富建筑遗产的橱窗以及那些通常无需高档展示空间的艺术品,诸如家具和雕塑等。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与博物馆花园之间。这个拥有八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的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几何形状转变以及重新诠释设计出来的,它是所有参观者的导向并为去博物馆所有展区提供通道。常设展厅新石器时代和吴文化文物的展厅,影视厅、多功能厅都安排在院落 地下室。苏州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厅只有一层,该馆展区设有“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这4个常设展厅:其中“吴地遗珍”系列包括晨光熹微、争伯春秋、锦绣江南、都会流韵四个主题展室;“吴塔国宝”系列包括瑞光寺塔佛教文物和虎丘云岩寺塔佛教文物两个主题展室;“吴中风雅”系列包括书斋长物、陶冶之珍、攻玉巧技、雕镂神功、文房雅事、闲情偶寄、墨戏草堂(即宋画斋,室外)、锦绣浮生展厅;“吴门书画”尤以吴派及吴派源流诸子、四王吴恽及其源流诸子、扬州画派诸子等作品居多。特展厅、现代艺术展厅现代艺术展厅位于东路的首层,特展厅位于负一楼,特展厅和现代艺术展厅特展厅不定期地举办海内外现代艺术品展览,以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除了字画、双塔瑰宝、明清瓷器和苏州工艺美术品展区外,还将布置特色家具展区,以强调苏州丰富的艺术和文化传统。在人流路线的终点处,也就是在它的花园庭园处,安排一个宋代书斋的复制品,主要展示当年的工艺品和家具。字画展区设在自然采光的八角型大厅的二楼,高高的墙面为展示字画长卷提供了背景上的便利。现代美术作品设在博物馆花园东边的一个特别展区里,展区由1.35米的模块组合而成。

三、苏州园林考察

考察时间:2016年4月19日——2016年4月23日 考察地点:狮子林 考察形式:速写、摄影 考察目的:„„、1、对狮子林的了解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是汉族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属于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狮子林同时又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狮子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3号。平面成东西稍宽的长方形,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惟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

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2、建筑布局

狮子林建筑可分祠堂、住宅与庭园三部分,现园子的入口原是贝氏宗祠,有硬山厅堂二进。

住宅区以燕誉堂为代表,是全园的主厅,建筑高敞宏丽,堂内陈设雍容华贵。沿主厅甫北轴线上共有四个小庭园燕誉堂甫以白、紫玉兰和牡丹花台为春景庭园。堂北庭园植樱花二株。小方厅为歇山式,厅内东西两侧空窗与窗外腊梅、甫天竹、石峰共同构成“寒梅图”和“竹石图”,犹如无言小诗,点活了小小方厅。九狮峰院以九狮峰为主景,东西各设开敞与封闭的两个半亭,互相对比,交错而出,突出石峰。再往北又有一小院,有黄杨花台一座。

主花园内荷花厅、真趣亭傍水而筑,木装修雕刻精美。石舫是混凝土结构,但形态小巧,体量适宜。暗香疏影楼是楼非楼,楼上走廊可达假山。飞瀑亭、问梅阁、立雪堂则与瀑布、寒梅、修竹相互呼应。扇亭、文天样碑亭、御碑亭由一长廊贯串,打破了南墙的平直、高峻感。主花园的建筑主要分布在北部,前后错落,形式多变,但由于建造年代的不同和贝氏在重建时对园林的理解不同,在建筑材料的运用和体量比例上看,旱船过于写实,问梅阁体量过大,见山楼外形中西结合,甚至有混凝土六角亭,建筑风格不够统一。

3、园林特点

狮子林虽缀山不高,但洞壑盘旋,嵌空奇绝;虽凿池不深,但回环曲折,层次深奥,飞瀑流泉隐没于花木扶疏之中。狮子林的古建筑大都保留了元代风格,为元代园林代表作。园以叠石取胜,洞壑宛转,怪石林立,水池萦绕。依山傍水有指柏轩、真趣亭、问梅阁、石舫、卧云室诸构。主厅燕誉堂是典型的鸳鸯厅形式;指柏轩,南面面对假山,下面靠近小池,古柏苍劲;见山楼上可以看到群峰;菏花厅雕镂精工;五松园庭院幽雅;湖心亭、暗香疏影楼、扇亭等均各有特色。园内四周长廊萦绕,花墙漏窗变化繁复,名家书法碑帖条石珍品700余方。3.1堆山与理水

狮子林以假山著称,山占地面积约0.15公顷。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园林大规模假山的仅存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奇峰怪石。假山群共有九条路线,21个洞口。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

狮子林的假山,通过模拟与佛教故事有关的人体、狮形、兽像等,喻佛理于其中,以达到渲染佛教气氛之目的。它的山洞作法也不完全是以自然山洞为蓝本,而是采用迷宫式作法,园东部叠山全部用湖石堆砌,并以佛经狮子座为拟态造型,进行抽象与夸张。山体分上、中、下三层,有山洞二十一个,曲径九条。山顶石峰有“含晖”、“吐丹”、“玉立”、“昂霄”、“狮子”诸峰,各具神态,千奇百怪。山上古柏、古松枝干苍劲。此假山西侧设狭长水涧,将山体分成两部分。跨涧而造修竹阁,阁处模仿天然石壁溶洞形状,把假山连成一体。园林西部和南部山体则有瀑布、旱涧道、石磴道等,与建筑、墙体和水面自然结合,配以广玉兰、银杏、香樟和竹子等植物。

园内水体聚中有分。聚合型的主体水池中心有亭伫立,曲桥连亭。在园西假山深处,山石做悬崖状。一股清泉经湖石三叠,奔泻而下,形成了苏州古典园林引人注目的人造瀑布。园中水景丰富,溪涧泉流,迂回于洞壑峰峦之间,隐约于林木之中,藏尾于山石洞穴。

3.2狮子林植物配置

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基调是以落叶树为主,常绿树为辅。用竹类、芭蕉、藤萝和草花作点缀,通过孤植和丛植的手法,选择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按照作画的构图原理进行栽植,使树木不仅成为造景的素材,又是观景的主题。许多树木的种植与园林建筑和诗词匾联、人物典故相呼应,喻情于草木。狮子林的植物配置亦照此理,东部假山区以古柏和白皮松为主,西部和南部山地则以梅、竹、银杏为主。配植色香态俱佳的花木,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不仅增加了林木森郁的气氛。更使山石、建筑、树木溶合一体,而成为真正的“城市山林”。指柏轩前假山上有元代古柏数株,有白皮松五棵,姿态苍劲,皆成画意。暗香疏影楼和问梅阁推窗可见三、五株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尤其问梅阁中桌椅、吊顶都是梅花形,窗纹用冰梅纹,书画内容亦与梅有关,与地上“冰壶”古井共同构成一幅思乡的画卷。更有文天样《梅花诗》:“静虚群动息,身雅一身清;春色凭谁记,梅花插座瓶”,借梅咏怀,体现了文天祥正气凛然的高尚情操。山石间有六百年年银杏一株,粗干老木,盘根错节于石隙间,夏日浓荫庇日。秋叶灿若织锦,成为狮子林中一美景。3.3狮子林假山王国

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元末明初建园时,搜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纲”的遗物,经过叠石名家的精妙构思,假山群以“透、漏、瘦、皱”的太湖石堆叠。假山上有石峰和石笋,石缝间长着古树和松柏。石笋上悬葛垂萝。假山分上、中、下三层,共有9条山路、21个洞口。在假山顶上,耸立着著名的五峰:居中为狮子峰,东侧为含晖峰,西侧为吐月峰。两侧为立玉、昂霄峰及数十小峰。清代文人朱炳靖钻过假山后写道:“对面石势阻,回头路忽通。如穿几曲珠,旋绕势嵌空,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

4、最后总结

实习考察是环境设计中一种最为基本且重要的表现形式,当今的设计表现种类繁多,但实习考察近距离的观赏仍旧不可取代。在环境艺术写生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观察力值得深入探讨。

篇6:采风心得

期待了三年的采风终于到来了,激动的心情,什么也抵挡不住我们向往的心,尽管只是在省内而已,大家依然是满怀期待。在这过程中充满着美好的回忆,是任何一次的旅游都无法去代替的。

我们的采风地点是柳州,在这之前本是可以去外省的,却因今年的昆明事件,而影响了我们今年的采风计划,所以只好依照了学校的规定在本省采风。在出行的前一天大家都已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有的心已不在课上,有的在准备着行李,有的半画不画的在聊天...都在期待着。

出行了,首先是坐火车到南宁,在坐动车到柳州,没坐过动车的我们,像山里小孩进城一样急忙的在车头拍照,一张又一张的合影,都没能表达出看见动车的激动心情。

第一站带着我们激动的心我们来到了柳州,因路远的原因要在柳州市里落脚一晚,第二天直奔香粉乡。这一路的奔波,都是在车上度过,有些同学忍受不了汽车的颠簸,吐得晕头转向的。但我们的时间不允许,需要继续往前向雨卜苗寨出发,一路的山路十八弯,稳重老练的司机,让我们多了一份安心。终于在一路的奔波下来到了苗寨,热情的乡民们在欢迎着我们,在车上已领略到了一路的风光,还没来得急安顿下就已迫不及待的去感受着这美丽的苗寨风光。满山的树林,有我喜欢的竹林,古朴特色的老房子,清澈见底的溪流急湍着,满是民族特色的吊脚楼,这一

片又一片的风光尽是享受不完,这一路都在不停的用手机拍照记录下来,怕会错过某个美丽的景点。接下来第三天我们在这美丽的大山林里,热情的村民组织烧烤,做竹筒饭,让我们不仅吃到了纯正的竹筒饭并且学习到了怎么去做竹筒饭。吃完了不忘把那里的风景给记录下来,我躲到了一个安静的地方把这一山一树,一花一草,用我的画笔以速写的形式记录了下来,这不仅满足了我对大自然的欣赏,还完成了我的采风作业。这一系列的活动后回来,还去穿了当地的民族服装,平常的创作都是通过网上找来的素材,如今让我们真正的看到,并且穿上了这些民族服装,让我们更加的对创作的了解。带着好奇并且激动的心,我们穿上了它,感受到了苗族的生活气息,以及他们的淳朴美丽,这对我们的创作有很大的收益。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三江的侗族,直接去了很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侗乡,很热情的乡民带我们看了侗族的民族表演,他们的表演是不掺杂任何的电器音乐,都是纯声的,第一回高手到如此动听的音乐,还欣赏了他们的舞蹈,满是享受着少数民族特色的风情。侗族与苗族在服饰上有一定的区别,但它们的颜色都是一样的,它们的乡民都是很淳朴很热情。

第六天我们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把梯田给参观完,接着直接向桂林出发,到达桂林后就意味着我们的采风结束将准备返程。

在这一路的采风中,我感受到了日常生活中感受不到的东西,不仅是人,物等。大家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动手合作能力,让我们在寄情于山水的同时,更加了解身边的同学,与之建立起更加深厚的友谊。在这次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且接触到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情文化,建筑以及服饰等,身受其中,感受着这一切带来的美好。我们还在这次的的活动中相互学习,增进师生间情谊,同学间关系。通过老师的指导,我们学习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专业知识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对我们在今后的专业道路上有一定的铺垫和提高。感谢学校给予的这次采风实践课程的机会,让我们在学习中放松自己,更增加了对学习艺术的追求和对我们本专业创作的突破,对实现自我价值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

上一篇:会议讨论纪要范文下一篇:为荆轲写一段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