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宗罪经典影评

2024-04-13

七宗罪经典影评(通用6篇)

篇1:七宗罪经典影评

对于这部影片来说,七宗罪以及其中一些有关宗教的理解也好,书籍也好,概念也好,都是一种借口,一件外衣,电影只是以宗教之名来表达某些更深层次的东西。所以,在分析这部影片之前,不妨首先揭开这层宗教外衣的笼罩。

宗教来源于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当然“自然”中同样包括人类本身,而无论是一神的还是多神的,无论是拜物的还是拜人的,无论是用于统治人民的行动和思想还是用于调整约束他人或自身的行为,宗教都是人类社会内部发生的产物。我们不知道是否真的有更高级的存在,同样我们没办法获知更高级的对人类传递的信息。不管一种宗教发展到怎样的程度,哪怕有再繁冗的教义,再复杂的管理体系,再绵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都无法掩盖宗教人性的事实。所以无论梁山泊的“替天行道”,还是约翰·杜的劝诫都是源于自身对社会现象的反射,所谓神的旨意并不能对布道者的过激行为加以合理的解释和成为其脱罪的理由。显然威廉·沙摩塞看到了这一矛盾,他问约翰·杜:“如果如你所说,是被上天选中,如果你是被迫的,我很奇怪你为什么还能如此的乐在其中,你享受折磨他人的快感,这和殉道精神是背道而驰的,不是吗?”约翰·杜沉默了两秒钟,将自己的行为比作大卫·密尔斯在审讯室审讯自己(将他人牵扯到话题当中是借以回避直面问题的手段),并且承认自己有私欲。通过这一段的分析,我们知道《七宗罪》只是披着宗教的外衣来向我们展示其他的东西,至于是什么,下文将要提到。

还有一点电影表面的东西需要一些笔墨阐述,就是约翰·杜的作案手法,这也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以为约翰·杜犯下各种用变态手法杀人的罪行,其实不然。第一个被发现的受害者是暴食者,约翰·杜用枪口顶着他的头颅逼迫他吃了连续十二个小时的食物,导致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内壁破裂,直肌和横结肠出现血肿,造成大量内出血死亡;第二个是律师,被迫割下一磅肉,大出血死亡;第三个是奄奄一息的瘾君子,靠约翰·杜的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维持了一年的生命体征,背部褥疮和全身的伤口出现化脓性感染,只要“用手电照他的眼睛就会休克死亡”;第四个普遍认为“七宗罪”的直接受害者是被嫖客套在胯下的尖刀捅死的妓女,然而妓女并没有犯“淫欲”之罪,她也许只是因为经济或其他的原因沉沦,真正有淫欲之罪的是嫖客,其实约翰·杜想要惩罚的也是嫖客,看到他在审讯室中的表现就知道了;第五个是靠容貌吃饭却被毁容的骄傲者,死时被捆在床上,脸上缠满纱布,显然是约翰·杜给她包扎的伤口,一手握着安眠药瓶,一手握着电话,约翰·杜给了她选择的权力;第六个是犯了忌妒罪的自己,被大卫·密尔斯枪杀;第七个是犯愤怒的大卫·密尔斯,影片没有交代大卫·密尔斯的下文,这个暂且不提。纵观全局,约翰·杜没有杀过人,至少没有亲手将人致死,每个犯下“七宗罪”之一的人都受到了程度不同的惩罚,这也是约翰·杜的辩护律师自信能够帮他脱罪的原因,如果不是约翰·杜的自首,警察是没有足够证据证明约翰·杜的罪行。那么既然这样为什么当约翰·杜看到威廉·沙摩塞和大卫·密尔斯查到他家时要开枪躲避追捕呢?原因在于,他没有将“作品”完成,认为一件没有展现全貌的作品是无法起到劝诫世人的作用。不过,与其说是约翰·杜在劝诫世人,倒不如说是大卫·芬奇在劝诫世人,通过电影来敲响警钟。所以,接下来就是电影的分析。

首先通过电影的细节描写,来看看大卫·芬奇的功力。一、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分析

1.威廉·沙摩塞与大卫·密尔斯性格对比 1)

这两个简单的场景就已经将威廉·沙摩塞谨慎、稳重、成熟的性格特点表露无遗,影片中还大量存在摩根·弗里曼对角色精细入微的刻画,几乎就是他的本色出演。

节律器是表现人物稳重有规律的性格,也表明威廉·沙摩塞失眠需要有规律的响声来帮助睡眠,体现出一丝隐忧,也是后文的伏笔之一,与威廉·沙摩塞砸毁节律器的细节对比,表明人物性格的转变。

大卫·密尔斯的第一次亮相,嘴里嚼着口香糖的细节就已经表现出他不安分甚至略显轻佻的性格特点

与威廉·沙摩塞系领带的场景发生鲜明对比,大卫·密尔斯的领带都是已经系好直接套在脖子上即可,这时大卫·密尔斯的右手还在揉眼睛,体现人物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一方面表明大卫·密尔斯富有年轻活力,另一方面是人物内心急躁、冲动的性格。因为他只揉右眼,所以同时与下文大卫·密尔斯的妻子翠茜·密尔斯帮他清理左眼眼屎有一个顺理成章的衔接,体现夫妻恩爱,也为下文伏笔。

威廉·沙摩塞与大卫·密尔斯查看案件发生现场前,大卫·密尔斯为威廉·沙摩塞递咖啡被拒,也是人物性格的对比。

一幅是大卫·密尔斯晃腿的场景,一幅是车里大卫·密尔斯不停按圆珠笔笔尾的场景,也是细节性格刻画。

3)威廉·沙摩塞与大卫·密尔斯在图书馆,一个忙着复印文件,一个大大咧咧坐着吃乐事薯片。

威廉·沙摩塞与大卫·密尔斯在图书馆,一个忙着复印文件,一个大大咧咧坐着吃乐事薯片。

一个读的是“经典导读”,一个读的是《神曲》、《坎特伯雷故事集》、《天主教字典》等等。一个代表快餐文化,一个代表经典文化。

一个代表复印机的旧式文化,一个代表电视机的新兴文化,个中差异不加赘述。

3.约翰·杜的性格分析

约翰·杜不慌不忙的步履已经让人感到一丝凉意。

没有一丝慌乱

泡茶的场景看出,一切状况都在约翰·杜的掌控之中,淡定、从容的风度彰显无遗。之后有关他的场景无不体现人物平和、淡定、冷静的性格,一举一动甚至略带轻蔑嘲讽,只有在谈到自己“作品”的时候有些许激动,不过随即就平静下来,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二、细节上的黑色幽默 1.在一件妻子杀害丈夫的命案中,威廉·沙摩塞看到冰箱上贴有家里小孩子的绘画,问到这句话,担心不正常的家庭对孩子有不良影响,然而另一名警官说:“你要是退休我们肯定欢呼雀跃,你总是问这种问题!谁他妈管这些!”一则体现威廉·沙摩塞尚未冰冷的内心,二则体现人的普遍冷漠,三则为下文的转变和约翰·杜的产生埋下伏笔。

2.满嘴瞎话但义正言辞的地方检察官,大卫·密尔斯看到这里立刻关掉电视,个中内涵不必多说。

3.威廉·沙摩塞坐在出租车上,看到阴冷的城市,街道上的无家可归者、打架斗殴者等等场面,结合之前的时间不由得心凉,借回答出租车司机的问题来表达内心的失望。与下文”Around”的转变形成对比。由于受到大卫·密尔斯的感染,通过飞镖、节律器等一系列细节提示表明威廉·沙摩塞内心的转变,影片最后那句经典名言“海明威说过:这世界是好地方,值得为此奋斗。我同意后半句。”也算是黑夜中的一点希望。

4.发放传单的场景,行人匆匆走过,一名行人伸手虚拿一下但没有抽走,一则表现冷漠的快节奏生活,二则是对商业化的讽刺。对于第二点《搏击俱乐部》有更加深刻的体现。

5.大卫·密尔斯为了掩盖通过调查局的非法操作查到嫌疑人的事实,用贿赂的方式让流氓做伪证。

6.皮货行老板:“那种先在舞台上把尿撒进帽子,再喝下去的家伙,行为艺术。”讽刺借艺术之名行荒唐之事的人。7.浑身是血的约翰·杜从下出租车到这里,一直没有人阻拦,甚至没有人注意,直到大卫·密尔斯拔出手枪,周围的人才四散惊逃,讽刺人们不管闲事的冷漠和惜命如金的自私。是对上文威廉·沙摩塞说“在遇到危险时不要喊‘救命’而要喊‘救火’,因为救命没有人管只有火灾会影响别人的财产和人身安全”的印证。

8.威廉·沙摩塞:“维克多的房东说每个月一号都会在邮箱里收到房租,他说‘我从未听306的房客有过任何投诉,也从没有邻居投诉过他,他是我最好的房客。”

大卫·密尔斯:“房东梦寐以求的理想房客,一个没了舌头的瘫痪„„”

威廉·沙摩塞:“„„而且准时付房租。”

9.“我怎么能让孩子出生在这样的世界。怎么能让他在这种烂环境下长大!我很肯定当初的决定没错,可是后来没有一天不为此后悔。如果你不想留下孩子,就永远不要告诉他怀孕的事。可一旦你选择生下他,你就要无时无刻地爱护这个孩子。”这是威廉·沙摩塞的原话,是影片中比较直接的对社会的批判。三、一语双关 1.在清洁工挂掉门上威廉·沙摩塞的名字时,正在与警长谈话的威廉·沙摩塞叫他暂停,一方面是嫌刮蹭的声音吵到他们谈话,另方面暗示威廉·沙摩塞决定接受案件,如果不完成就不会退休的决心。

2.凶手在死于“贪婪案”的律师家中将死者妻子相片用鲜血圈出双眼,一则凶手暗示警察,律师妻子能够看出反常的地方,从而使破案的节奏受到自己控制;二则导演暗示大卫·密尔斯的妻子可能并不安全。(反常之处在于挂反的后现代美术作品,警察并没有看出,凶手也认为需要自己的提示警察才能看出,这里似乎对后现代艺术有一丝调侃的意味,加上下文对行为艺术的调侃,大卫·芬奇似乎对后现代艺术不以为然。)

四、细节暗示 1.大卫·密尔斯向威廉·沙摩塞讲述自己的从警经历,提到一个中弹死亡却记不起名字的警察时,画面突然变得刺眼,以致模糊了两人的面容,暗示他们也将为人所忘记,被世界的黑暗所淹没。

2.飞镖盘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细节道具,前者用飞镖扎,后者用弹簧刀扎,表现人物的反思、转变,而这来自于威廉·沙摩塞和大卫·密尔斯在酒吧里的经典对白,是整个影片真正要表达的所在,在此记录下:威廉·沙摩塞:“你想成为冠军,人们才不需要冠军,他们想要汉堡、彩票还有电视。” 大卫·密尔斯:“我想知道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威廉·沙摩塞:“不是一两件事,我只能这样讲„” 大卫·密尔斯:Go on.威廉·沙摩塞:“我只是觉得自己没法住在这么一个把冷漠当做美德的地方。”

大卫·密尔斯:“你也没什么差别,好不到哪里去。” 威廉·沙摩塞:“我没说我好,我没有。我同情一切,冷漠只是一种解决方式。沉迷毒品比面对生活要容易得多,偷窃你所需之物远比挣来容易,打孩子比养孩子容易。该死的,爱要付出代价,需要努力维持经营„„”

大卫·密尔斯:“我们在讨论那些精神上有缺陷的人们,是那些可恶的变态„”

威廉·沙摩塞:“不,才不是。” 大卫·密尔斯:“是的,今天。”

威廉·沙摩塞:“我们是在讨论这里的日常生活,你这么幼稚可不行。”

大卫·密尔斯:“**** off.你该听听自己说的话,你说:‘问题在于人们漠视一切,所以我漠视人们’这话没道理„”

威廉·沙摩塞:“那你在乎了?” 大卫·密尔斯:“当然!”

威廉·沙摩塞:“就是说你会大有作为了?”

大卫·密尔斯:“随便了,关键是我觉得你辞职不是因为这些想法,而是因为要辞职了才要自己去相信这些。你会让我认同你,全都去离群索居,我才不会这样说,完全不同意。”

飞镖盘从墙上到地上也是威廉·沙摩塞总警探到退休的过程,隐隐有一丝悲凉。

3.“有个声音让我这么做,我的狗让我这么做,朱迪·福斯特让我这么做。” 1981年3月30日,25岁的约翰·辛克利向美国第40任总统罗纳德·里根开了6枪,其中有三枪打中了里根的随行人员,致使一名白宫秘书终身瘫痪,而里根本人也被一颗子弹打中了胸腹部,虽然经过抢救安然无事,但辛克利的子弹差点就引发了当时正在冷战的美苏两国之间核战争的爆发,更让人震惊的是,此次差点改变美国乃至整个人类历史的严重事件的导火索竟是因为辛克利疯狂迷恋着朱迪·福斯特。辛克利想通过一个举动来吸引朱迪的注意。在此之前辛克利曾几次前往耶鲁大学骚扰朱迪,朱迪还将辛克利写给她的示爱的纸条上交给了学校教导主任,学校又将这些纸条转交给了**部门,但并未引起政府的警觉。就在辛克利行刺总统前的两小时,他还在旅馆中写下了最后一封给朱迪的示爱信,他以为刺杀了总统就能赢得朱迪的爱和尊敬。

皮货行的店名叫“野牛比尔”,出自《沉默的羔羊》。以上两点似乎可以证明《七宗罪》向《羔羊》致敬的意图。(这里提一下《蝴蝶效应》向《七宗罪》致敬,通过以下几幅图不难看出什么:

4.其实约翰·杜已经在演职员表的过场中出现,剪报、胶片、黑色的笔记本、用纱布缠绕的手指,不过谁能想到这就是凶手呢!

5.这是电影末尾大卫·密尔斯举枪,悲愤交加时,一闪而过的一帧画面,有可能侧面指出盒子中就是翠茜·密尔斯的头颅,也有可能只是大卫·密尔斯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这种手法在《搏击俱乐部》中有充足的表现。

五、关于背景声音

1.比较引人注意的是威廉·沙摩塞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图书馆保安播放由巴赫《乐队组曲第三号》改编的小提琴曲《G弦上的咏叹调》,整个画面安详、沉静又不失大气、典雅,与剧情、人物、场景配合得恰到好处。

2.从影片最开头开始,大部分场景充斥着警报、吵闹、犬吠,体现整座城市的混乱、浮躁。在声效上配合的最为经典的是,威廉·沙摩塞安静地躺在床上,一边是有规律的节律器的嘀嗒声,一边是城市间的嘈杂,似乎此时威廉·沙摩塞只是一位孤独的无力面对世界阴暗的老者。

另有一篇关于《七》细节的文章,来源不明,我是在时光网影评中看到的,修改并附录如下:

1.影片中的血腥场面的构图与光线源自于BOSCH的名画《地狱之光》、《七死罪》。2.最后野地里的那一段结局,罪犯跪于地上,天上飞机轰鸣,警察铁桶似的包围,戏拟了希区柯克《西北偏北》中“广阔之处无处可藏族”,具有反讽意味。

3.威廉·沙摩塞到在大卫·密尔斯家里,与米的妻子翠茜·密尔斯交谈,背景是大卫·密尔斯在玻璃门后面与狗玩耍,后来,翠茜·密尔斯打电话时,背景中的米尔斯在玻璃帘后边洗澡,暗示了他与翠西的隔阂。4.翠茜·密尔斯与威廉·沙摩塞总是相对而坐,威廉·沙摩塞与大卫·密尔斯则是并肩而坐,前者表示两人达到了沟通,后者表示两代警察无法面对面。

5.威廉·萨摩塞特意为沉下去的东西,象征着历史上的沉淀,米尔斯的意思是“石磨”,粉碎了自己及其妻子。

6.七宗罪的罪犯约翰·杜身穿猩红衣,象征他的暴力,翠西大多数时着绿色套装,象征她的和平,两名警察衣着沉着,像是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

7.影片最后的翠茜·密尔斯之头,运用了《圣经》中“莎乐美与圣约翰之头”的典故。

(《圣经.马太福音.14》中:

14:1 那时,分封的王希律听见耶稣的名声,14:2 就对臣仆说:“这是施洗的约翰从死里复活,所以这些异能从他里面发出来。”

14:3 起先希律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的缘故,把约翰拿住锁在监里。莎乐美

14:5 希律就想要杀他,只是怕百姓,因为他们以约翰为先知。14:6 到了希律的生日,希罗底的女儿在众人面前跳舞,使希律欢喜。

14:7 希律就起誓,应许随她所求的给她。

14:8 女儿被母亲所使,就说:“请把施洗约翰的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我。” 14:9 王便忧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吩咐给她。14:10 于是打发人去,在监里斩了约翰,14:11 把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了女子,女子拿去给她母亲。)8.在“贪食罪”中,周围的家具极其没有个性而只有食物;在“贪婪罪”中,周围环境极其夸张,家具的品味豪华;在“懒惰罪”中,灰尘、垃圾充斥房间;在“淫欲罪”中,所有物品上都涂成红、黑、金色,表现了圣经中所说的亚当与夏娃爱之原罪及欲望放纵的颜色。

9.米尔斯与翠西的家在地铁上,时刻有一种被摧毁的不安全感。影片细节上的展现我只做了不到百分之一的工作,我是犯下“怠惰”之罪了,所以请大家自行观赏影片,细节上的问题就不再过多分析。

其次,是电影主旨的分析。通过细节极具张力的表现,《七宗罪》的主旨已经昭然若揭。大卫·芬奇不是要灌输原罪、忏悔等等基督教思想,而是借一名激进的布道者之手,将以这座混乱城市为代表的世界的阴暗面揭露在世人面前,让人真正有价值去反思的不是我犯了七宗罪中的哪一条,而是对于冰冷的世界,我将何去何从的问题。

天主教教义中提出“按若望格西安和教宗额我略一世的见解,分辨出教徒常遇到的重大恶行”。“重大”在这里的意思在于这些恶行会引发其他罪行的发生,例如盗贼的贪婪源于欲望(本句话来源维基百科)。“七宗罪”不是那种需要审判、惩罚、偿还的罪行,而是可能会引起罪恶的人类本真的欲望和性情,不可避免、不可变更,只能约束。人们对于“七宗罪”的理解常常进入误区,因此会对影片产生误解。

所以在此,点明本人的主观见解:本片主旨在于揭露物质社会的阴暗面,使人对物对人对自己乃至对世界有一个更加清醒冷静的认识。至于面对这一切的解决办法,请参照《Fight Club》。

最后一部分要谈谈个人对于影片几个争论比较激烈的问题的见解。

1.翠茜·密尔斯到底有没有死,快递送来的箱子里到底是什么? 答:翠茜·密尔斯没有死。在威廉·沙摩塞和大卫·密尔斯两人在约翰·杜进入警察厅前,一名在前台接电话的女性告诉大卫·密尔斯:“你妻子又来电话了,快去买台答录机吧!”这时,约翰·杜已经后脚踏进警察厅来自首。说明约翰·杜在离开女演员家后到坐上出租车之前,找到了大卫·密尔斯的妻子,此时,威廉·沙摩塞和大卫·密尔斯忙于调查“骄傲”案。而前一天晚上,也就是当天凌晨,大卫·密尔斯和妻子翠茜·密尔斯在一起,此时约翰·杜在女演员家作案。约翰·杜主动报案引出威廉·沙摩塞和大卫·密尔斯,然后潜入大卫·密尔斯家。至于为什么翠茜·密尔斯没死,有两点原因:

一、不直接杀人是约翰·杜的原则,从头至尾约翰·杜从未亲手杀过人;

二、路边倒毙的野狗,约翰·杜说:“这可不是我杀的。”似乎很幽默,但是确有所指,因为野狗与大卫·密尔斯家的母猎狗同种,隐含着“我没有杀你的妻子”的信息。所以可以知道,翠茜·密尔斯应该是在约翰·杜走后向警察厅打电话,但很明显不是报案,而是找自己的丈夫,因为翠茜·密尔斯并没告诉其他警察发生了什么,一定是只有丈夫才能知道的事情。而翠茜·密尔斯与威廉·沙摩塞的最后一次会面是在星期五的早晨,翠茜·密尔斯告诉他怀孕的事,威廉·沙摩塞说了下面这一番话:“我怎么能让孩子出生在这样的世界。怎么能让他在这种烂环境下长大!我很肯定当初的决定没错,可是后来没有一天不为此后悔。如果你不想留下孩子,就永远不要告诉他怀孕的事。可一旦你选择生下他,你就要无时无刻地爱护这个孩子。”翠茜·密尔斯似有所动,产生了堕胎的想法,那么我们可以大胆猜想,约翰·杜剖了翠茜·密尔斯的腹,将成型没有完成的孩子装在箱子里,以为大卫·密尔斯知道妻子怀孕,不料大卫·密尔斯被妻子和同事隐瞒,这对于他来说还是一个“意外惊喜”。约翰·杜看向威廉·沙摩塞说:“看来他还不知道呢!”,而不是对大卫·密尔斯说:“看来你还不知道呢!”,这时丧子之痛、妻子和同事对他的隐瞒、自己对妻子和同事的不理解等等情感一齐向大卫·密尔斯心头袭来,此时影片也达到了最高潮。愤怒者最终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一声枪响,完全爆发,然而哀莫大于心死,这就是约翰·杜对愤怒者的惩罚,“作品”终于完成!

2.威廉·沙摩塞会不会是最终Boss,幕后黑手?

答:不会。推理十诫中有一条,侦探自己决不能犯罪。这是其一,其二是所有指向威廉·沙摩塞是幕后黑手的论点都站不住脚。这一点我不想一一解释,工程太大,有异议者可以下来交流。

3.《七宗罪》的故事并不圆满,因为大卫·密尔斯没有死。答:并不能以尸体的数量来验证“作品”是否圆满。因为约翰·杜的根本目的不在杀人。大卫·密尔斯也许会被判死刑也许不会,但是哀莫大于心死,愤怒者已经受到惩罚。所有人都是受难于自己的“罪”,就好像Victor没有死透,嫖客只是受了过度的惊吓,已经达到约翰·杜劝诫的目的。

如果你觉得《七宗罪》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好,那么请你再看一遍。

完~ P.S.1.影片开场演职员表的画面信息量非常多,本文只提了一点,全部说了就没意思了,请大家一帧帧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有关本片的各种问题太多,欢迎积极讨论。

篇2:七宗罪经典影评

作为一名基督徒,我也读过这些的“罪” 而且无比坦诚地承认我们每,个活着的人,在每一天都在犯着罪。耶稣基督说,最大的诫命,一是 全心全意尊奉神,二是爱人如己。事实上这两点没有一个人能做到。神也知道我们无法做到,所以给我们机会悔改和赎罪。人最大的勇气 在于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并且愿意改变。最后的审判没有到来,我想,神是一直在给我们机会,而我也相信人类有悔改的机会。只要我们活 着,只要我们愿意悔改。任何妄图代替神去审判人的人,都是自大而可笑的。影片的最后,如果米勒选择宽恕,那会怎样? 七宗罪的审判也就无法完成,嫉妒和愤怒获得了宽恕。所有的人类也就都获得了宽恕。图1

从影片整体色调来看,整部电影大部分都处与灰色,黑色,以及青色 为主色调的处理,在以往的悬疑惊悚片中都是常用的色调,属于典型 的黑色电影。还有,对于光线的把握是尤其重要的,在影片第一个案 件(暴食)昏暗而狭小的室内杂乱无章且极度安静的音效相配合,中,然后便是诡异的移镜头,再加之前面的雨水相铺垫,营造出一种压抑,诡异,和死亡的气息,室内唯一的直接光源便是两个手电筒,与黑色 的影调形成强烈反差,代表的是警察的锐利和刺破阴霾的决心,同时 也给人一种收缩的无助感,有一种被黑暗吞噬的恐惧,经过这样的光 影搭配,手电筒就具有了双重效果,而后在(懒惰)一场戏中也同样

有这样的妙处。然后便是在影片的构图上也有某种暗示性,影片最开始新来的米尔斯 与沙摩塞是对立切互相抵触的,他们在小小矛盾后镜头的切换中和构 图中作者很少使他们两人处于同一个镜头之内,并且更多的是两人的 对立和背向,造成一种距离感和疏离感。然而作者恰恰在这样的构图 前后做了比较,当米尔斯的妻子翠西请沙摩塞一起晚餐之后,两人逐 渐走向一起侦破案件的目标,沙摩塞不再因为快退休而失去兴趣,而 米尔斯在与沙摩塞的接触中逐渐发现这个老警官的过人之处,敬佩之 心油然而生,之后的构图中,特别是在他们两在推理案件的时候,两 者更多的是处于同一个镜头之内,共同协作,并且他们面部朝向很多 时候是一致的,更加体现了他们共同的目标和决心。还有便是在特写的运用之中,这部影片没有象《沉默的羔羊》一开始 便是大量的特写,而是循序渐进,在特定的时刻给予特写来刻画人物 的内心变化,比如沙摩塞每次在案件现场分析的时候便是各种特写的 堆砌,作者特意把沙摩塞和米尔斯的面部特写相互切换形成一种对 比,表现了沙摩塞的老练,沉着,

冷静,同时也刻画了米尔斯躁动,活力,有干劲的人物性格,这样的镜头不仅充分刻画了人物性格,同 时在营造恐怖的气氛上作者也别出心裁,比如在(暴食)的一场戏中 突然提起的死尸面部特写,在(懒惰)的一场戏中对那半死不活的人 抽搐的面部特写加之与突然出现的音乐充分刺激了观众的感官,不仅 有冲击力而且对整个气氛的营造也有帮助。而且伴随着影片的推进和 节奏的加强,给主角的特写也越来越多,这样的方法不仅能营造出空

间的压抑感同时也是暗示着这部影片侧重的是人物的内心本身的变 化而不是单纯的变态凶杀。而关于剧作方面,《七宗罪》更多的是逐渐的铺垫和上升,与整个剧 情的发展方向达成一致,整个影片时间的设置为七天,将近一天一个 命案。这种剧作方式其实就是让观众知道下一刻会发生命案,但又对 警官的侦破产生向往,这样就充分带动了观众的好奇心,使观众也掉 入了这场游戏,成为了旁观者和鉴定者。而在节奏的控制上,变态凶杀,在追逐犯人方面节奏的掌控优点就是 静与动的强烈反差和爆发性的对比,比如沙摩塞和米尔斯第一次找到 凶犯住宿地的时候被凶犯攻击就是绝对的安静突然爆发出强烈而动 感的音乐,配合以快速的运动镜头,紧张,刺激,激动,等一系列感 觉就这样爆发,加之走道这样特定的空间设置,不断的未知尽头(人 对未知的东西存在着恐惧)和犯人模糊的影象处理在同样是成功的。这里强调的就是节奏的收缩以及静动对比的震撼。《七宗罪》中设置了两和主角,并且配之与鲜明的个性对比,沙摩塞 的沉着冷静和锐利,米尔斯的冲动,活力以及单纯。两个主角的设定 绝不单纯,我的猜想是运用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征相互对比以激发这 部电影真正的主题——直白真挚单纯的人的内心被抹杀,对混乱的社 会下人的内心的一次审问。很明显,沙摩塞的沉着冷静和锐利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动力和主要线索 发现者,若要把整个凶杀案说明白沙摩塞一人就已经足够了而作者为 什么要设定两个人物从相互对立相互配合?

我想,米尔斯作为纽约这个混乱城市的外来者他代表的是鲜活的个性 和自信,还有与之相关联的是美好的家庭和贤惠的妻子,他的暴躁完 全来自于对于这个城市的失望和无法理解,而沙摩塞始终是个冷静的 旁观者,他已经习惯于这个城市的光怪陆离,他看着米尔斯在一次又 一次接连发生的案件中情绪的逐渐升级,从冲动到焦躁然后是暴躁到 最后的愤怒,米尔斯的悲剧不仅仅在于其自身,起根源是在这个环境,充满着各种各样罪恶治安极其之差的
的城市的影响,而米尔斯仅仅只是 一个载体。在翠西因为怀孕单独与沙摩塞交谈的一场戏很清楚点明了 一点,为什么翠西会对孩子的出生产生犹豫?为什么沙摩塞打掉了属 于自己的孩子而葬送了自己的爱情?这一切的一切都归之于对社会 环境的不信任,不希望鲜活纯洁的新生命被这个城市污染。在米尔斯最后充满泪光的眼神和三次垂下的举着手枪的手时,他在反 抗,作者在这时候切了四个镜头,沙摩塞的无奈,米尔斯几乎崩溃的 脸部特写,杀人犯约翰的麻木表情,以及直升机上人的主观视角。米 尔斯的表情全部是特写与近景的切换,他在最后的时刻杀掉了约翰,他无法放弃自己的尊严来赢得这样的胜利,对着他的镜头在不断的微 颤,充分说明人物内心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作为反抗者的他在这一 时刻全面崩溃,他失去了自己的妻子,他无法相信自己的妻子被眼前 的人切掉了头颅,他反抗到了最后,但是最后这个社会并没有给他任 何希望,在最后一个关于他的镜头中,警车内被封锁的头部特写和昏 暗的光线是他内心的外部表现,对于这个社会,他已经不抱有任何希 望。而沙摩塞作为一个老者,旁观者,他代表的无疑是正义,但是在

这一时刻正义在死板的法律面前是如此的暗淡而失去光辉,作者在这 时候故意利用天空的阳光调节光线对比,让沙摩塞的的脸部变的剪影 般,并且似乎被黑暗笼罩的感觉,无奈但又无法挣扎的抑郁,让人欣 慰的是他扇了约翰一个耳光,这个耳光不仅代表的是他的愤怒,同时 也代表的是给死板的法律的一个耳光。而变态杀人狂约翰,给他的是正面的特写,脸部阴影对比强烈,此刻,他几乎没有任何表情,麻木而冷酷,完全的让人憎恨又理所当然,他 自己化身为嫉妒,让米尔斯堕落杀人变成愤怒,他无疑赢得了这场游 戏,然而他代表的不仅仅是恶,而是隐藏在人内心深处存在的危机,那便是贪图,嫉妒则是无法占有,然后他便毁灭,这是人欲念的畸形 化产物,但在这个冷漠的世界中,这个产物也已经麻木,失去了人最 后对于生命起码的尊重而去追求那些虚无的信仰,何其可笑!影片最后的黄昏中,沙摩塞说起了海明威的句子: 这个世界是好地方,值得我们为他奋斗。但他却只承认后半段,面对人们日益压抑而不稳定的内心,还有这个 社会和世界的残缺和冷漠,我们要做的只能是奋斗,而不是挣扎。生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我们的生命必须让这个社会和世界重新找 到希望。


篇3:简历投递“七宗罪”

一头雾水的小罗彻底蒙了:是成绩不好吗?不会啊, 自己曾多次获得奖学金。是没有实践经验吗?也不是, 虽然功课繁忙, 但自己仍很注意参加学生工作。难道是简历制作的不精美?更不可能, 这份简历自己不断修改完善了好几次……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据不完全统计, 在HR浏览简历之前就已有30%的邮件被扔进了垃圾箱。也就是说, 即使制作再完美的简历, 也可能从来就没有被HR打开过!在就业指导老师的指点下, 小罗这才发现, 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犯下了简历投递“七宗罪”。

第一宗罪:标题无所谓

小罗看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公司就万分激动, 迫不及待地将简历发出。一天到晚海投简历难免眼花, 小罗根本无暇顾及在标题栏里写些什么。更多时候, 他选择将邮件标题空着或是草草地写上“我的简历”之类无关痛痒的话语。

每天HR都会收到成百上千封的简历, 其中标题栏空白或是无意义的邮件绝不在少数。公司邮件来往时, 标题栏是整封邮件的概括或重要信息的罗列。“无标题”邮件既不能说明自己是谁、又不能表明申请的职位。在多个岗位同时招聘时, 往往被视为无效邮件而被毫不留情地删除。

Tips:邮件标题可以“姓名+学校+专业+应聘职位+手机号码”这一简练的模板罗列, 一目了然地标明基本信息。尤其是贴心地写上手机号码, 可以让HR在第一轮初筛后马上联系到你, 而无需再打开邮件正文寻找联系方式。

第二宗罪:我是“罗老大”

当初申请邮箱时, 小罗想也没想就以平时别人称呼自己的外号“罗老大”作为邮箱命名。同学间的邮件无伤大雅, 然而作为求职邮件, 这个命名几乎就是自己的第一张名片。

“罗老大”?工作场合, 可没人买你的帐!

Tips:赶紧检查一下自己的邮件命名, 也许时间长了, 自己都忘记了究竟使用什么名字注册。尽量改为自己的真实姓名, 既规范又易查找, 摆脱学生时代的稚嫩。

第三宗罪:你好, 谢谢!

实在想不出在邮件正文写些什么, 一片空白似乎又不好看, 于是小罗选择了一句话:“你好, 谢谢!”。本想表示礼貌, 殊不知这句话在繁忙的HR眼中可视为废话, 等于什么都没写。

你知道吗, HR在每封邮件停留的时间不会超过30秒, 一扫而过的瞬间, 你能否抓住他/她的眼球?

Tips:在仔细研究职位描述的基础上, 通过3-5句话, 简明扼要地突出“我为何适合这个职位”。如招聘岗位为“程序员”, 可表明自己的项目经验、所写代码数、获奖比赛等。同时在结尾处致以简短的问候, 并附上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

第四宗罪:简历见附件

由于害怕简历直接粘贴于正文而出现乱码, 小罗总是会将其细心地粘贴于附件。这么为他人着想的行为, 难道也有错?

HR可不这么想。HR通常使用outlook接收邮件, 在点击标题栏时就能实时预览正文。

由于电脑配置不高, 碰到带附件的邮件往往需要长时间打开, 而且担心沾染病毒, 所以在招聘时间紧张时, HR可能直接跳过带附件的邮件。

Tips:较为妥帖的方式是采取“附件正文双保险”, 让自己的简历在附件和正文中同时出现。同时要注意, HR每天要下载很多附件名为“我的简历”、“20090905”之类的简历, 然后再花时间来改成应聘者的名字, 此时不妨采用“姓名、应聘职位、手机”三要素的形式命名。有同学喜欢将中英文简历分别上载, 这势必增加了HR的下载量, 应合并在一个文档中。如无特殊要求, 可遵循先中文后英文简历的顺序。

第五宗罪:软件领先一步

作为技术狂人, 小罗始终秉持着“领先一步, 胜人一筹”的原则。喜欢尝鲜的他, 使用的都是当下最时鲜的软件。

然而很多公司, 如银行等出于系统安全和正版软件费用考虑而升级较慢。Office2007, winRAR等都可能属于暂不使用的版本。

Tips:如果你使用office2007编辑简历, 请以Office2003版本保存。为了避免版本转化可能造成的排版问题, 可以选择PDF格式, 体现出职业人的素养。

第六宗罪:这些职位我都爱

小罗在心里暗暗将一些公司排了序, 只要是上榜的公司, “做牛做马”他都愿去。一旦这些公司发布招聘信息, 他就恨不得把每一个职位都投一遍, 唯恐公司看不到自己的诚心。殊不知, 逢岗必投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位应聘者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一个对自己的兴趣特长都不了解的人是很难委以重任的, 且不稳定、易跳槽。有了这样的印象, HR也不会再有兴趣阅读正文。小罗投递的所有邮件都有可能被“大快朵颐”地同时删除。

Tips:简历投递不仅要靠“量”, “质”的把握才是硬道理。面对喜欢的公司, 更要做足功课, 找准突破口。同时, 不妨将对公司的诚意体现在邮件正文, 浅谈对公司的了解和发展的建议, 显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即使难免需要一岗多投, 也务必锁定在2-3个相关的职位中。

第七宗罪:小邮箱才个性

作为某些网站的粉丝, 小罗坚定的使用一些小网站的邮箱, 以标榜自己的个性和品位。

然而, 对于一些客户使用较少或知名度较小的邮箱, 大公司往往使用拦截系统, 直接默认为“垃圾邮件”。

即使某些细心的HR在有余力时翻阅垃圾邮件, 也可能已过了截止日期。

Tips:请检查一下自己使用的邮箱, 是否为yahoo、Gmail等较为常见且信誉度较好的邮箱。有时候, 使用自己的学校邮箱发送也不失为证明自己学生身份的好方法。

最后, 请开启邮箱中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功能:“阅读回执”。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监测到邮件的最新动向。如发现自己的邮件在截止日期前被莫名删除, 务必及时进行补发。

“怀才不遇”、“伯乐难求”是小罗们常常发出的感叹。然而, 在简历投递中, 你是否已不知不觉犯了以上的“七宗罪”?

篇4:健康七宗罪

★第一宗罪:每天都淋浴

进入现代社会后,人们习惯于每天都淋浴。殊不知,管道热水加上粗糙的肥皂会破坏皮肤表层的毛孔,导致皮肤干燥、皲裂,甚至感染。生理学家认为,人们根本没有必要每天都淋浴,即使因为工作需要每天都淋浴,也最好使用温度稍低的流水。肤质干燥的人在淋浴时,可以使用不含皂剂的沐浴露,它能保持皮肤中的水分,起到更好的护肤作用。

★第二宗罪:每天睡眠8个小时

4~15分钟的深度睡眠,能让人体充分放松休息,其效果等同于晚上多睡一个小时。认为每天晚上睡眠8小时,才能让人体充分放松休息的观念过于守旧。在远古时代,由于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的恶劣,人们的睡眠过程往往被打乱,多次短时间的高质量睡眠也可适应人体的生理需要。如果半夜醒来后再也难以入睡,请不要焦虑,不如起床做一些分散注意力的轻松娱乐活动,如拼图或读书,直到身体出现困意。

★第三宗罪:刷牙之后马上喝水

这种做法会让牙膏附着在牙齿表面的氟化物丧失护齿作用,正确的做法是,刷牙后半个小时内避免喝任何液体饮料。刷牙之前也不要在自来水龙头下将牙刷打湿,因为这会稀释牙膏的护齿作用,人体口腔内的湿润度已经足够,并不需要额外的水分。吃饭之后半个小时内也不要刷牙,这种做法会刷掉牙齿表面的釉質,削弱牙齿对食物中含有的酸性物质和糖分的防腐蚀作用。

★第四宗罪:座便器

进入现代社会后,人们在公共场合和家居生活中,更普遍采用的是座便器。殊不知,相对于坐便来说,蹲坑是一种更自然的姿势,而且不需要肌肉的过度用力,还能降低人们患上胃肠道疾病的可能性。蹲坑更能适应胃肠道消化这一人体复杂的生理过程。即使那些因为患有特殊疾病而不能蹲坑的患者,医生也建议其如厕时,在脚下垫一个15厘米高的脚凳,并将躯干向前倾斜,这种方法就能模拟蹲坑的姿势。

★第五宗罪:喜欢做家务

美国学者选取了100多名工作男性和女性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那些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家务劳动的人,其血压值要明显高于不经常做家务的人。不要以擅用真空吸尘器和勤洗衣服为荣,过于繁重的家务劳动实际上有损健康。如果一个人把过多的心思放在烹饪、清扫房间和精打细算的购物上,很有可能就会引起血压偏高。过多使用家居清洁产品,还会增加人们患上哮喘病的可能性。西班牙市政医学院的数据资料显示:清扫房间过程中使用酸性喷雾剂和空气清新剂,只要每周使用一次,就会使1/7的成年人患上哮喘症。

★第六宗罪:错误的呼吸方法

随着人体的衰老,呼吸的效率会降低,你会越来越依靠婴儿那样胸部呼吸的方式。胸部呼吸方法会让陈腐的空气在肺的底部徘徊,而每个人的肺容量是有限的,这就意味着新鲜的空气无法达到这个部位。肺的底部存在着最温暖和最湿润的血管,这些血管能让空气更加容易和更有效率地进入和排出血液。正确的呼吸方法是采用瑜伽的腹式呼吸方法:吸气的时候让腹部膨胀,但胸部要保持相对静止不动,把腹部慢慢向外推。呼气的时候腹部肌肉收缩。在吸气和呼气的转换过程之间稍微停顿一小会儿。每天这样锻炼几分钟,长期坚持下来,有抗压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第七宗罪:晚餐后休息放松

如果你在晚餐之后完全不运动,饭后就躺在沙发床上看电视,或是在上床之前才吃晚饭,很容易将晚餐中多余的热量存储为脂肪。运动生理学家建议,人们晚餐后以轻快的速度散步20分钟,晚餐一定要在8点前进食。控制体重的最佳方法就是少吃多餐,每次进食的量少一点,次数可以从通常的3次增加到5次。 ■

篇5:七宗罪影评

这是一部黑色电影,也可以说是结构式的电影。我从影片里面学到了很多:

1.学会及时合理的疏导自己的压力以及阴暗情绪,这点至关重要。变态狂和科学家都一样,都是熬出来的,绝非一步到位。

2.这个世界并不是应该是什么样的,而是它本来是什么样的那它就是什么样的,希望和幻想有时候也很难区分的。

影片的背景来源于基督教教义中的七宗死罪,分别是: 色欲、暴食、贪婪、懒惰、暴怒、妒忌、傲慢,该影片围绕七宗罪刑展开,环环相扣,故事情节特别吸引人.这部电影堪称一部经典之作,接下来说说我的感想。

影片的简介是这样的:大卫•米尔斯是一个年轻气盛的警探,他因为工作上的失职而被调到了纽约的一所警署.在那里他迫不及待的想接下一个大的案件,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能力.其实从开始的一系列场景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他的大概性格了,有些不羁,有些浮躁,容易冲动但对待工作却有股拼命的冲劲。当然,外表的冷峻掩盖不了他内心的温柔和善良,他爱他的妻子翠西。印象深刻的是刚搬到新的办公室时,妻子突然来的一个电话.让米尔斯措手不及,不好意思被别人看到自己温柔的一面,但是又不忍责怪妻子,只好小声的在电话里轻声抚慰,挂断电话后还故作镇定的看看身边的搭档有没有注意到。看到这一幕我们不禁会心一笑.当他回到家后便冲进房子里去找他的“孩子们”,当看到他和几只狗在尽情的嬉戏,完全没有任何平日的矜持的时候,我们又发现了他孩子气的可爱一面.就在这样一个好胜的人的心中,其实家庭比工作和地位更重。导演从这时候就开始酝酿有些气氛,因为影片最后的选择,和他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

威廉警探,一脸沧桑,宠辱不惊,在警局德高望重。看的出,这个年过半百的黑人警探以他缜密的思维和冷静的办事风格早以树立了自己独有的地位,这点从警长对他必恭必敬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但是,在这些表态的背后,总能隐约的感到他内心的那份苍凉和淡漠。和血气方刚的米尔斯不同,威廉已经看过了太多的人间丑恶,试想每天接触到的都是社会的阴暗面,还怎样用饱满的热情去认识这个世界。所以他会在发现初露端倪的罪犯在策划着连环犯罪的时候拒绝接受接手调查此案,他会在和米尔斯的谈话中说道:“在这个地方,如果遇到抢劫或者强暴喊救命是没有人会去理你的,除非你叫着火了。”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的表情,戏谑,嘲

讽,还是自暴自弃的揭示.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解释,都可以洞悉到他内心的历程,从最初痛苦的无法接受,到看多了之后逐渐的淡漠。还好,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他还是怀揣着希望,他还在默默的奋斗着,虽然不像年轻时那般外露那般显耀.这也是最后他还是接手那个案件的原因。

电影的结局是大卫•米尔斯从罪犯的口中得知了自己的妻子翠西怀孕了,而且还被罪犯在自首前给杀死了,愤怒之下开枪打死了罪犯,这一切都是罪犯所设计的,而大卫•米尔斯则掉入了罪犯的圈套,让人觉得很惋惜却又很无奈.可能任谁在那种情况下都会失控开枪打死罪犯吧,即使是警察明知道这样是犯法的,也还是开了枪,真的很无奈.在大卫•米尔斯坐上囚车被带走的时候,目光空洞,一点点生存的气息都没有,眼中充斥着绝望,我想当时他的心应该已经死了吧。最后威廉警官交待看守米尔斯的警长:无论他有什么要求都尽量满足他.我想可是他的心都已经死了,也不会再有什么需求了呀,真的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影片虽然平静的结束了,可我的心却再也无法平静。

当我们自身迷失于欲望的洪流中,是能够理智并坚决的急流勇退呢,还是最终沦为欲望奴隶?我们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态度,尤其是当很多事情无法控制也无法抵抗时,这是一个难题,也许根本没有答案。如果我们真正的追求真善美,那应该在我们尽可能的全面的去了解黑暗世界的沉重和强大后,依然乐观选择为之奋斗。这才是出口——光明的所在。

值得一提的还有绵亘了七天的七场雨,上帝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降下了一场又一场的大雨,把这座水泥森林里的每个人搅得人心惶惶。在雨雾弥漫的水气里,所有的罪恶都被笼罩起来,只有他能看到,而我们,只是懵懂无知地向前走,走向那神秘未知的、早已经注定好了的、各人的宿命。

篇6:《七宗罪》影评

乌云背后的曙光

《七宗罪》是一部典型的黑色电影,这部影片故事离奇曲折,结构严谨完整,人物性格鲜明,叙事手法流畅,风格设定恰到好处,摄影与特效手法熟练,演员表演真实自然,各种因素和谐完美地组合在一起,发出了强烈的共鸣,为其奠定了巨片的牢固基础。

影片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影片似乎只是在向世人展示:人性堕落,有罪之人会遭惩罚。这样片子就有种道德劝诫的警世意味,让人看后可能反省自身是否有罪。然而,什么原因让这些人产生罪恶,让凶手不可忍受而以上帝之名以杀戮的方式来进行惩戒,影片好像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是因为信仰的缺失吗?在西方,启蒙运动发现了理性,自此,理性被逐渐推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的自我意识不断膨胀,充分肯定了人类的理智,开始蔑视上帝。到了近代,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理性摧毁了宗教信仰精神,认为科学技术万能的人类觉得理性可以实现一切。不错,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的确推动了西方社会的飞速进步,促其完成了现代化的过程。可是,理性也越来越成为人们束缚自身的枷锁。依照齐美尔的看法,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诸如效率、计算、守时这些“理性化”的东西,这样的理性化其实就是一种“物化”,金钱和商业价值成为衡量一切价值的唯一尺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金钱的厉害变得日益冷漠。影片中,对现代城市的冷漠现实不断被展示。比如威廉提到遇到强奸犯的女士不要喊救命要喊救火才会有人关注;受到房东欺骗的米尔斯和翠茜住着一栋不断受地铁震颤的房子;房东把被折磨成活鬼的房客当做最好的房客,因为他会定期收到放在邮箱的房租。

如果说身而为人有任何的可悲,莫过于降生之初那一声啼哭的无助。你不仅仅以最原始的状态来到人间,还有随之而来的种种欲望。影片展现了基督教中指名道姓的七种人类欲望,虽然人们所有的欲望远远不止这些,但单单是人哺乳期就天生的食欲,就将所有人毫无例外的介定为欲望的动物。这或许就是影片把贪食作为第一宗罪展开故事的动机所在,沉重如此,乃是《七宗罪》最为黑暗的人性逻辑最集中的表现。

如果说有人可以撇开七宗罪所有的罪恶,我可以把它奉为神明。影片主题正是要展现一个充满恶之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所有可能的美好不过是生活中那海市蜃楼一般的幻象,可望而不可及。是的,没有人能逃脱命运里无处不在的欲望,而更没有人能逃离这世俗生活中随时可能的命中注定。我把这叫做冥冥中黑暗的现实,无处可寻却又无处不在。

自有电影诞生以来,从来没有哪一部犯罪电影能如此黑暗却又让人不得不真心希望看见世界的美好。影片在故事情节上遵循了案发和案破的基本逻辑,但是却用一种近乎于绝望的画面完成了故事的所有前因后果。当黄昏降临,黑夜的必然暗示了罪恶的永无止境。在叙事中,通过图书馆资料调查案件和约翰杜用极短的时间了解米尔思夫妇这两个情节点在逻辑上略显牵强,而约翰的犯罪动机也只停留在神意的表象,在最终的完整案件中显得有点微不足道。但电影本身的这个缺憾恰好又验证了完美对于人们来说始终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状态。影片不是完美的,却足以在创作者的这个暇疵中显现出一种遗憾的美感。不是无懈可击,却足以震撼人心。

纵观影史经典的罪案电影,在众多单方面表现罪恶和最终恶棍伏法的情节比较下,影片有着一种独特的吸引力,比任何一部犯罪电影都明显的多出一种宿命感,不可逃离也欲罢不能。你无法用通常先入为主的观念猜测结果,这在感官上给了观众一种无可替代的惊悚和悬念,这就是影片逻辑上的成功。虽然影片第一个死者是所谓的冲动犯罪的结果,有和米尔思的愤怒之罪重复的嫌疑,不妨把这看作影片一种黑色幽默式的首尾呼应。

《七宗罪》在无数优秀的电影中不是最好的,但却是我最割舍不下的一部。不仅因为故事的精彩――倘若如此,看过几遍就足够了;更不是因为演员和导演――虽然参与者都足够优秀。让我最为之动容的还是影片在阴暗的剧情下掩藏的那种悲天悯人。影片用商业性的故事,独到的叙事方式,把一个犯罪故事用情节和影像上升到人性的深度,普通升华为非凡,和片中描绘的罪案一样的震撼,又如此深入人心。

最后的画面:黄昏,沙摩塞独自站立。对应最后的台词,就算世界永远不是美好的,也都值得为之奋斗。黄昏以后的黑暗和必然到来的黎明,必然永久

上一篇:快乐的节日先学后教教学设计下一篇:巧剥西红柿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