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作文

2024-04-27

夜读作文(精选8篇)

篇1:夜读作文

看到标题,可能会有人问了:“不就是晚上读书嘛,有什么心酸的?难道你家要凿壁偷光吗?”这里的夜读可不是大家理解的夜读呀,如果想知道那是什么意思,请听我娓娓道来。

一天晚上,我正在书房看《哈利·波特》,正看得起劲儿呢,耳边忽然响起了妈妈的声音:“快去洗澡,你看这都几点了,明天还上不会上学了。”“我正看兴奋呢,再等一会儿呗!”我想。可又有妈妈的“圣旨”在身,我又怎么敢违抗呢!要知道违抗“圣旨”可是要“诛九族”的呢。在找睡衣准备洗澡时不知怎么的想起《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献计的场景,忽然我也有一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计上心来。

我飞快地洗完澡,漱完口。然后偷偷跑到书房里拿出我没看完的书,还顺手牵羊走了几本我平时喜欢看的书,那感觉,仿佛不是在我家,而是在做贼。回到自己的卧室,我立刻把书藏到枕头底下,然后关灯假装睡觉,因为我的经验告诉我:上床之后,妈妈都会来看我一次。果不其然,几分钟后,嘎吱一声,门开了,当门再次合上时,我立刻打开灯,翻开书,开始我的“读书大计”。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不知读了多久,当街灯忽地暗下去时,我才发觉,已经读了两个多小时了,而我的两双眼皮也开始打架了,这时我才知趣地放下书。

天长日久,我也不免觉得有些辛苦,但我“书瘾”没解,也是睡不着的。明代的李翊曾说过:“人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书。”你可以没有物质上的粮食,但不能没有精神上的粮食。陆游说过:“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果你不想这样,那就快来读书哟!

篇2:夜读作文

晚上,我躺在床上,脑子里却想着白天还没有读完的曹文轩的作品《蜻蜓眼》。这本书中各个人物的命运使我牵肠挂肚,念念不忘。我想着:那个法国老太太怎么了?我读到第几页了?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越这样想,我越睡不着觉。于是,我翻开被子下了床,摸索着打开灯,踮起脚尖,赤着脚来到门口。太好了,爸爸妈妈都已经睡了。家里已经没有一丝动静了,我瞧了瞧时钟,正是晚上10点钟了,不晚。我心里舒了一口气,周六周日也是我夜读的最佳日子。我偷偷摸摸地来到书架旁,窃手窃脚地拿起书,走到书桌旁。

哎呦,我的脚冻得瑟瑟发抖,但这也不能影响我对读书的热情。咦,看到哪儿了?我匆匆翻开书……嗯,终于找到了!我急忙看起书来,一页,两页……我像一只饥饿的老虎,贪婪地品味着读书的美妙。此时此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夜读的滋味!

每当父母房间传来动静,我都会警觉地竖起耳朵,担心是不是父母来看我了。每当这时候,我都会用书签做个记号,关上灯,然后再回到床上假装睡觉。待父母走后,我还会再起来看书。

这是一部悲剧小说,人物们凄惨的命运使我不禁低声哭了起来。泪珠滴到了我的手上,书上,桌上……一张张餐巾纸地被我的眼泪浸湿。这本书像一艘通往知识彼岸的船,把我带往书中描述的黑暗的时代……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读了两个多钟头了。一阵阵睡意向我袭来,眼皮也开始上下打架,我又瞧了瞧时钟,两个小时了,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

我抬起头望了望窗外,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月亮高高地嵌在黑乎乎的天上,好像在鼓励我:加油吧,少年!我低下头,陷入了沉思:书中的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为什么这么残忍?每读到伤感的地方,都会触动我的内心,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篇3:夜读三点导读

挑灯夜读总是勤奋刻苦的代名, 悬梁刺股更让人目不忍视。《夜读》却如一曲天籁之音迅速将我们劫持, 这是一种幸福的劫持, 我们就这样温顺地被他优美的文字带走, 走进夜的静谧, 走进心的安宁, 走进五彩斑斓的书海。于是, 我们抛开世俗一切, 在时间之外, 在物质之外, 在一切救赎无法达到的地方, 展开了心灵间的对话。任那纯美洁净的文字淌过心扉, 淌过灵魂, 洗尽铅华, 洗去一切焦虑、烦闷、重压, 打开“那种缠得好死的死结!”《夜读》让我们身与心空成没有风暴的海洋, 又让我们充实成触手即天伸手即岸的天堂。先生如一位高明禅师, 带读者在看似漫不经心的赏景中, 让人开悟。点化普度我们的, 正是文章淡远优美的意境。

“囊萤夜读”“凿壁偷光”这美丽传说背后即蕴含悠远古朴、催人奋进的意境, 作者以诙谐手法又“反美”出新意境, 生活气息更浓, 读者赏心悦目。“长夜不眠”本单调乏味、烦躁痛苦, 可作者笔下却表现出诗情画意。“云雾”“一丝丝一缕缕的雨痕”“碎光断影”“拍岸的潮在远天消失”, 是美梦?是观海览胜?意识被美化, 吻合了整篇格调, 也保持了读者的心境美。

作者还善于巧借书中意境体现“夜读之美”。“峨眉山月”“漠北关塞”“江南水乡”等优美画卷, 引领读者思绪飘向远方, 走进远古, 走近圣人, 去感知他们心境, 触摸他们灵魂。自然想起千古佳句“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言有尽而意境无穷美矣!

《夜读》最美在于让每位读者深刻领略到乡村夜读之美!

“那儿静, 白天已经够静, 晚上更是静得出奇……不是死寂的无声, 而是万籁交响中的宁谧……仿佛面前就横亘着一大片等待填补的空旷。”作者笔下的乡村, 如此安静祥和, 如此圣洁美丽。这静分明与作者内心的静合而为一。作者内心是恬淡的, 灵魂是澄澈的。对知识的渴望, 对自我的提升总不断鞭策人类向书海汲取营养, 填补内心空白和灵魂空缺, 而乡村永远是读书人心中的圣地, 精神家园。

“四野的蛙鸣与虫声”“夜暗里的思索”, 给人无尽想象。美丽大自然总以她的清纯和博大, 给人内心深处滋润, 在读者心田洒下一片片清凉。没了污浊躁动, 没了名利挤压, “什么都可以想, 什么都可以不想”, 这份轻松宁静岂能言传?乡村夜读这最美的精神享受, 永远启迪智慧, 校正人生。热爱读书是单纯质朴的, 是可爱可敬的;热爱并积极解读黑夜的是坦荡无私、乐观向上的;以吃碗“担担面”为人生乐事的精神难道不正是我们所缺的?

作者人格美和作品意境美在此达到了高度统一。李国文有句话“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温先生的淡远、淡定无不让我们心灵受到沐浴, 灵魂受到震撼。《夜读》不仅教会了我们怎样去读书, 更教会了我们怎样去做人!

《夜读》之美渗透在字里行间, 也需“夜读”方能尽品其妙!

难点指津

夜读最大难点在作者拿“长夜不眠”和“夜读”进行对比的深意。长夜不眠本让人痛苦烦闷, 可在作者笔下似乎表现出的是另外一种美, 忧郁的美, 朦胧的美, 清冷的美, 让人着迷, 让人沉醉。读者不能仅仅停留在表象, 实际上作者在选词时经过了精心安排, “云雾”“一丝丝一缕缕的雨痕”“碎光断影”, 种种意象很美却让人伤感, 让人迷惘, 耐人寻味。“往返”“消失”“喧哗”“孤零零”“辗转而已”则揭示出“长夜不眠”本质是一种单调乏味、烦躁痛苦的心理过程。该眠不眠为什么?是尘心未泯, 羁绊太多!功利、人情、色欲等重重枷锁在暗夜被自然消融, 此刻人才真正回归到真我状态, 才能静心反思, 我们的内心真正需要什么?正如结尾所言, 都市“楼高”“灯亮”却是“寒伧”的;在繁华熙攘的人群, 生命总是渺小的, 人心是“怯懦”的, 因为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攀比让我们迷失了自己, 灵魂脱离躯体, 被世俗俘虏。我们在物质追求的极大满足中荒芜了精神家园。我们试图忏悔, 企图弥补, 可除了读书净心外, 还有什么能救赎我们的灵魂?

作者勇敢解剖自己, 热心普度众生。吃“担担面”巧妙将人生的禅意揭示:一碗面足以填饱肚皮, 可是填补内心的空白、提升灵魂的高度永无止境!“长夜不眠”不仅仅是对比、伏笔, 也是主旨提升。

考点训练

1、“乡村夜读”和“都市夜读”有何不同?请概括归纳。

2、“长夜不眠”本质感受是什么?根据文章内容理解归纳。

3、结合全篇理解“我已经加入了白天的折腾和熙攘里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附:参考答案

1、乡村夜读:环境优美, 宁谧, 远离人群、喧嚣, 心静适宜读书。都市夜读:嘈杂, 空间狭小, 易被打扰, 烦躁、怯懦, 难脱俗, 不适合读书。

2、单调乏味、烦躁痛苦、矛盾、持续时间很长的内心煎熬。

篇4:三联夜读人

4月8日,24岁的王宇(化名)接到自己所在保安公司的指示,去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一家书店值夜班。听说过有网吧、酒吧、快餐店24小时营业的,却从没见过一家书店也通宵营业,王宇跟同事们议论:“大晚上的,有谁不睡觉往书店里跑?”

保安公司安排了包括王宇在内的4名保安“镇守”书店,4人每6个小时换一次班。轮到王宇上工时,已是凌晨,虽然整个北京城已经夜阑人静,但书店里的景象却让他大吃一惊:一楼收银处等着结账的人排队都排到了门口,每人手里捧着要买的书。“好像这些书都不要钱似的。”王宇嘀咕着。

这晚,店里人多得像周末的超市,而且到处都是拍照的人,书店经理忙着接受各种各样的采访。王宇这才知道,他服务的这家叫“三联韬奋”的书店今天才开始实行24小时营业,“竟然真的有那么多人愿意晚上来书店夜读……”

其实,对于国内很多爱书之人来说,三联书店一直是一种情结,也是北京这个城市文化版图上的一类风景,就像左岸咖啡之于巴黎、诚品书店之于台湾,一进书店,似乎所有人都成了贵族,读书的人大都讲究置身书店那番心照不宣的感受。所以深夜书店的开张,自然少不了大量拥趸的捧场。

纪录片制作人焦瑞青就是其中之一。当天夜里9点左右,她走进书店,想要在书架上找编剧徐浩峰的武侠作品来读。她看着从通往地下一层的楼梯上已坐满静心看书的人,告诉记者:“我也曾经是这个楼梯上坐着看书的一员。”

焦瑞青对三联书店开启“文艺刷夜”的模式很赞同,“有人说这是一种类似仪式的行为,但读书不就应该是这种状态吗?一盏灯、一本书、一个人,跟夜晚的气氛如此契合。上世纪80年代,也不算久远,那时大家还愿意聚在一起读书,聊理想、聊未来,可如今好像书本已从我们谈话和聊天中远去。三联的夜读正好能让一批人重新聚集,大家来到这里,呼吸共同的思想,就会有一种归属感”。

“请问这个座位有人吗?”北京工商大学法学专业的学生刘珊(化名)轻声询问在中国地质大学读研三的李天(化名),时间已是深夜11点,两人都打算在书店读书到天明。李天将自己的书移到面前,腾出一半的桌子给刘珊。两个原本互不相识的陌生人,开始了在一张桌子上的秉灯夜读。

刘珊的学校离书店很远,她从房山坐很长时间地铁才过来,但她丝毫不觉得麻烦,因为学校的图书馆总是会早早关门,她也一直都在寻找能够在夜里读书的地方,当知道三联书店通宵营业的消息后,便赶了过来。除了信赖三联书店的文化品牌,刘珊特别喜欢三联图书的分类方式。“去万圣书园看书总会考验我的智力和体力,而三联的分类则清晰流畅,比如我想找关于民国的作品,就能找到很多。”虽是法学专业出身,但刘珊看的书都跟文学有关,有《民国红粉》、《陈寅恪的最后20年》、《民国旧梦》等。“我打算一晚上翻完它们,”刘珊拍了拍眼前的这摞书,“因为我不打算买下带回去。”

刘珊还告诉记者,她初中时候来过三联韬奋书店这边,知道如果没有达到消费额度,是不能办打折会员卡的。而开放夜读后,人人都可以免费办卡,但也只能打九五折,比网购的价钱还高。“通常我都是来书店挑好了书,记下名字,再到网上去买。图的就是便宜。”

李天和刘珊一样,也属于不在书店买书的那一类。所以他一进书店,看到满眼的灯火通明就“心疼”,“不知道这样下去他们电费能不能赚回来”。他还担心地跑去问书店的营业员:“这种夜读的‘待遇’能开放多久?”

书店一名值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就目前晚间服务的效益来看,他对这种夜晚模式比较看好,销售数据显示,晚上时间段的销售额相当于过去白天的销售,也因了“文艺刷夜”的热情,白天的销售较过去增长了55%。

约莫两点钟,一位姓高的先生打着酒嗝、穿着人字拖走了进来,他在摆满中国古籍的书架前停住。“没看过蔡志忠的《菜根谭》你还来书店干嘛?”聊起自己最喜欢看的书,高先生的兴致高了起来,他告诉记者,因为总是睡不着觉,索性从家里跑了出来,“书店是个好地方呀!可以改变北京夜生活的方式”。

在这众多夜读人中,也许只有四十多岁的刘勇(化名)夜读的理由有些特殊。他之所以在书店待了一夜,为的是给生病的小儿子在隔壁的北京中医院挂上早号。因为熬夜,刘勇的眼里有了红血丝,他捧着关于宗教内容的读物,“读了一夜,书里说的语言还真的能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平静。其实你们记者想要知道什么答案呢,这些来这里看书的人,无非都是两个字,‘生活’嘛!”

篇5:夜读作文

雨声交杂着灯座开关独有的声音,我灵敏的听觉已感探到家人早已入睡,“嗯,开始行动”我一手拿着书本,一手托着台灯,悄悄地坐在被毛绒玩具簇拥的飘窗上,独自欣赏着月光的圣洁。我像一只饿狼贪婪的读着,翻开了第一页,津津有味的看起,用两根手指轻轻地翻动书页,鼻子嗅着书本的香味,生怕翻书声惊扰爸妈,破坏这个计划已久的夜读计划。寒风瑟瑟的冬天,一阵刺骨寒风吹来,果不出我所料:响亮得喷嚏声在房间的每个角落回荡。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在被窝里点着台灯看书,一边享受温暖一边懂得知识。

鸟儿不再鸣叫,马路上的车辆所剩无几,夜已深,我的眼睛也有些疲劳,兴奋的大脑驱使自己再看几页。一个生与死的故事使我偷偷留下眼泪,鼻子酸酸的想用纸巾弄掉,可会发出巨响。怕吵醒爸妈就一直憋着,这滋味真不爽,拿起纸巾圈成纸笔就往鼻子里捅,鼻子算干净了,鼻血就蹭蹭的流下来。妈妈来的可真巧呀!看见我房间发出唯弱灯光,便匆匆赶来,拖鞋在地板上磨擦发出地声音,提醒我有人来了。书藏枕头底下,台灯藏在玩具身后,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盖好被子,当妈妈打开门时我以安稳得躺在床上睡着了。经过刚才一折腾,本身缺钙我右腿抽筋,腿疼的不能动又很痛,决定站窗户旁伸展一下经骨,因为害怕把灯光对着自己照。楼下的行人从下往上看就是一张“鬼脸”,看见行人落荒而逃,噗嗤一声便笑了出来,“呵呵呵,被我逮住了吧!还不快去睡觉。”

篇6:夜读记作文

夜读记作文

辽宁盘锦市辽河油田于楼学校五年二 高颖

我非常喜欢读书,尤其是那些科幻类的课外书。可是爸爸妈妈不让我读那些“没有用的书”,说读那些书影响我的`学习。没办法,我便常常晚上在被窝里偷偷地读。

今天白天,我借了一本《哆啦A梦》的书放在桌子上,可现在怎么找不着了呢?是不是让妈妈拿走了呢?我写完了作业,看爸爸妈妈都睡了,我便轻轻地打开书房的门去找。我踮起脚,小心翼翼地,生怕惊醒了父母,原本几步路的书房,现在却变得那么遥远。

来到书架旁,我又犯难了,没带手电,还不敢开灯,看不清书名。我只好把外边的几本书拿到窗前,睁大眼睛,借着月光看。突然“砰”的一声,可能是做贼心虚,我一不小心书掉地上了,吓了我一跳,呆着不敢动,似乎听到爸爸起床的声音。几秒钟后,似乎又没有什么动静了。我轻轻地拾起那本书,借着月光一看,竟是《哆啦A梦》!我心里一阵暗喜,双手捧着书,蹑手蹑脚地回到了房间。

我急忙跳上床,钻进被窝里,打开手电,开始了夜读。

指导教师 付文胜

篇7:夜读作文

我对窗而坐,打开窗户,让清凉的柔风吹进我房,吹尽我心中的闷热。再泡一杯香气四溢的茶,在柔和的灯光下“品读”。

读夜。读到的是它的美:华灯同时熄灭的瞬间,令人惊叹;夜里飘来的一丝丝雨丝,令人感到有种朦胧的美。读到的是感动:记得川端康成的《花未眠》中曾写道“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这悄然绽放的海棠,不知感动了多少心灵。

读武则天。你从一个宫女,一步一步地走向皇位,其中的悲凉与痛楚也许只有你一人知晓,多少个夜晚你独自一人坐在庭院中,归来时,泪已沾湿了你的衣裳。你的泪水解不了心中的结,但我很欣赏你坚持不懈地努力,是因为你,唐朝才出现另一番繁华的气象。我想,只有在这静谧的夜晚读你,才能感知你内心深处的寂寞。

读你,只为了走近你,感知你所承受的痛楚,更好地了解你。

读苏轼。你借着月光,带着一壶清酒,伴着两行泪,走向短松岗,你的步伐是那么地急啊,只为了能快点看到那个令你魂牵梦绕的女子。她永远的走了,曾经的伉俪情深,如今只剩他一人。他将满心的哀伤化作一首千古流传的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读你。只为了走进你,走进你内心去感受那欲罢不能休的柔情,领悟到我们应将哀伤化为前进的动力。

读夜,读到的是美与感动;读武则天,读到的是你坚持不懈的努力;读苏轼,读到的是将一缕缕的哀伤化为前进的动力。

篇8:夜读马基雅维利

作家写到:“尼可罗·马基雅维利1469年5月3日出生于佛罗伦萨城。从他家到亚诺河上的韦奇奥桥(意为老桥)只需一分钟,过桥去市中心的领主广场(又称市政广场或市政厅广场)走大路也不过5分钟。”马基雅维利的家位于圭恰迪尼大街18号,一直保存到1944年,后毁于战火。现在的建筑物里只保留着一根长约40厘米的古旧方木材料,上面写着:“此梁为马基雅维利家所用,发现于1944年房屋遭到战火破坏时。”

这样的写法很是引人入胜,尤能引起旅行者的兴趣。我的朋友王巍先生曾带着盐野手绘的地图,在佛罗伦萨四处寻觅马基雅维利的踪迹。在维罗纳的一个酒店里,他看到一幅将意大利历史描绘为一棵盘根错节的古树,展示了几十个诸侯公国,几百个影响欧罗巴文明的政治艺术哲学科学军事名流的来龙去脉,他说:“一瞬间,我体验到了卑微和崇拜,也叹服盐野女士把握历史的勇气与能力。”

盐野七生在这部著作中介绍了马基雅维利的一生,展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社会生活画卷。记得友人曾问我文艺复兴跟政治是什么关系,我想了一下回答说,文艺复兴代表着人的心智的解放,是对基督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的冲击,为随后带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和17、18世纪向现代社会转型奠定了基础。这样回答大体不错,却也失之于肤浅。要深入了解欧洲的这一伟大的思想文化运动,应该去向马基雅维利请教。

马基雅维利一生留下的著作并不多,影响最大的就是《君主论》了。他偏爱共和制,现实中却积极推进君主制完善,这是因为当时的意大利处于分裂之中,军队也不是自己的,当务之急是摆脱神学和教会的控制,建立王权的绝对统治,注重人的智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他认为,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非有三个要素不可:暴力以保障安全,权力以保障秩序,权威以保障荣誉和忠诚。三者缺一不可。君主可以偶尔使用暴力,此后除非能给臣民带来福祉,决不可再用。用中国人的话说,叫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既然敌对势力已被消灭,就不必再动刀枪,结束人心惶惶的状态。

马基雅维利的终极追求是善,但非常现实地指出善的形成只有通过恶才能实现,因为人性是恶的,掌握权力的人跟普通人一样也是恶的。与善相比,恶才是政治的核心特征。因此,他告诫君主:宁要别人畏惧,不要别人忠诚。因为别人的主观意念难以窥测和操控,君主却可以掌控和随时使用暴力。但马基雅维利也认为,使人畏惧并不意味着使人憎恶,而避免使人憎恶的方式便是让被驱使者获得财产,保护臣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那么,是不是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就不能有道德了吗?倒也不是。君主的道德和他的行为是两回事。他可以内心是道德的,完全知晓是非对错,但是在政治角逐场上的杀伐决断绝不能含糊,而且有时候思维方向是相反的。比如,对于常人来说,慷慨是美德,吝啬遭人鄙视,而对于君主而言,慷慨未必就是美德,吝啬未必就是恶行。君主的钱财来源于臣民,倘若君主对少数人过于慷慨,则必须加重多数人的税收负担。对于少数获得赠与的人来说,君主是慷慨的;但是对于多数人来说,君主则是吝啬的。

马基雅维利看透了政治生活的内在机理与本质特征,将伦理道德问题排除在政治学研究之外。只有认识到这一点,人们才可以确定自己采用什么方式去应付与驱除这种恶。除非有弄脏自己双手的准备,否则他就不能为国民服务。也是因为这一点,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现代政治哲学的奠基人,是他最早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开创了用人的眼光看待国家和政治的先河。

我们也有学者和学术活动,但常见的情景是:只见经济不见政治,只见政策建议不见制度演化,只见具体的技术操作环节不见对现实政治经济走向的精确把脉,无从发现“要害问题”和“真问题”。比起马基雅维利,我们难说是现实主义者。

上一篇:请 假 条 - 台州学院数信学院下一篇:金斗乡开展作风建设情况民主评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