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二年级上册识字表

2024-05-26

新版二年级上册识字表(共6篇)

篇1:新版二年级上册识字表

识字表 课文

1塘 脑 袋 灰 哇 教 捕 迎 阿 姨 宽 龟 顶 披 鼓 2晒 极 傍 越 滴 溪 奔 洋 坏 淹 没 冲 毁 屋 猜 3植 如 为 旅 备 纷 刺 底 炸 离 察 识 粗 得 语文园地一

套 帽 登 鞋 裤 图 壶 指 针

识字 滩 艘 军 舰 帆 稻 园 孔 翠 队 铜 号

2梧 桐 掌 枫 松 柏 装 桦 耐 守 疆 银 杉 化 桂 3世 界 雀 锦 雄 鹰 翔 雁 丛 深 猛 灵 休 4季 蝴 蝶 麦 苗 桑 肥 农 归 戴 场 谷 粒 虽 辛 苦 了

语文园地二

葡 萄 紫 狐 狸 笨 酸

课文

4曹 称 员 根 柱 议 论 重 杆 秤 砍 线 止 量 5玲 详 幅 评 奖 催 叭 脏 报 另 及 懒 并 糟 肯 6封 削 锅 朝 刮 胡 灯 修 冷 肩 团 重 完 期 束 鲜

7哄 先 闭 紧 润 等 吸 发 粘 汗 额 沙 乏

语文园地三

弹 钢 琴 捏 泥 滚 铁 环 荡 滑 梯

8楼 依 尽 欲 穷 层 瀑 布 炉 烟 遥 川

9闻 名 景 区 省 部 秀 尤 其 仙 巨 位 著 形 状 10潭 湖 绕 围 胜 央 岛 华 隐 约 纱 童 境 引 客

11沟 产 梨 份 搭 棚 淡 够 好 收 城 市 留 钉 利 分 味

语文园地四

昌 铺 调 硬 卧 限 乘 售

12沿 答 渴 喝 话 弄 错 际 哪 抬

13号 堵 缝 当 鹊 朗 衔 枯 劝 趁 将 且 腊 狂 吼 复 哀

14葫 芦 藤 谢 蚜 盯 啊 赛 感 怪 慢 语文园地五

锋 蜜 蜂 幕 扫 墓 慕 抄 炒

15洪 毒 蛇 兽 伤 灾 难 仍 退 继 续 训 被 耕 恢

16朱 德 扁 担 志 伍 泽 敌 抽 陡 难 仗 疼 料 敬

17泼 族 民 度 敲 龙 驶 容 踩 铺 盛 碗 祝 福 健 康 寿

语文园地六

轿 救 摩 托 防 渔 货 油 轮 科 考 18宿 寺 危 辰 恐 惊 似 庐 笼 盖 苍 茫 19雾 淘 顽 于 暗 岸 街 梁 甚 至 切 躲 失 20累 添 柴 烧 旺 渐 哎 呀 冒 烫 终 浑 淋 灭 激

语文园地七

椰 壳 漠 骆 驼 骏 悬 崖 假 威 转 扯 嗓 派 违 抗 爪 趟 神 猪 纳受 骗 借

22酪 捡 俩 始 拌 帮 匀 嚷 瞧 便 剩 整 23筝 鼠 折 漂 扎 抓 幸 但 愿 哭 取 24助 使 劲 哗 秧 拉 表 示 摆 翻 栽 责 语文园地八

狼 猩 鹤 鸽 羚 蚯 蚓 螃 蟹 蚕

篇2:新版二年级上册识字表

清油河希望小学 田梽鑫

教学要求:

1、学会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认不写。认识1个偏旁。

2、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本课词语。

3、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析记字形,学习写字。了解图上描绘的事物,认识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观。

难点:借助图片理解词义,熟读词串。培养学生的想象意识,创新意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播放《大中国》

小朋友,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首歌曲,你们可得听仔细了!里面唱的是什么呢?(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2、出示地图、依次呈现四幅画面

瞧,这就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我们的家幅员辽阔,地形各异,有黄沙漫天的——塞北(出示词卡,指名读,贴词卡),有碧波荡漾的——江南,有骄阳似火的——海岛,有冰天雪地的——高原。

3、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小朋友到祖国的这四个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相信你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二、读好课文

过渡:瞧,小火车开来了,我们赶快背上行李包,乘上小火车,踏上我们的旅途吧!(播放火车“喀嚓喀嚓”声)咦,火车先将我们带到了哪里呢?

1、学习“骏马 秋风 塞北”

(1)出示塞北图,你知道塞北是哪里吗?(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的北部、河北省外长城以北地方)

(2)小朋友再看,在这一望无际的塞北草原上,谁是主角呢?(马儿)你们觉得这些马儿怎么样?(强壮、神气、俊俏、跑得快……)对,像这样跑得快的好马就是——骏马(出示词卡),现在,你能看着这些好马,读好这个词语吗?

(3)骏马喜欢在塞北草原上奔驰,不仅因为草原的辽阔,而且还因为有凉爽的秋风迎面吹来!(出示秋风)假如你就是那只骏马,迎着瑟瑟的秋风奔跑,那是怎样的感觉啊?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4)小朋友想不想跨上骏马,迎着瑟瑟秋风,奔驰在塞北草原上?先读好这个词串。(自由练习——谁想试一试?——让我们扬起马鞭,一起奔驰在塞北草原上!)(5)小朋友,看看图,再看看黑板,现在,你能用上这三个词语说上一两句话吗?说得好,老师帮你“出版”!交流板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位小作家的作品!

2、学习“杏花 春雨 江南”

过渡:(播放火车“喀嚓喀嚓”声)火车继续向前开,它又会将我们带到哪里呢?

(1)出示图片,对,来到了我们美丽的江南。能说上一两句吗?相机出示“杏花”(粉红粉红的杏花开了,多么娇艳!你能美美地读好这个词语吗?)出示“春雨”(绵绵的春雨滴在身上,又是什么感觉啊?)(2)粉红粉红的杏花露出了笑脸,在蒙蒙春雨中显得更加娇艳,装扮着江南美丽的春天。喜欢江南吗?

瞧,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江南,他还写下了一首赞美江南的古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投影显示)小朋友可以跟着读一读!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江南的古诗?(3)江南美如画,令无数诗人竞折腰!

小朋友,让我们学一学诗人的样子来赞一赞这空灵秀美的江南!(练一练,读好这个词串——指名读——老师发现,女同学读这个词串读得特别有味道,女同学一起来读——男同学想读吗?老师也给你们一个机会,赛过女同学)

3、学习“椰树 骄阳 海岛”

过渡:(播放火车“喀嚓喀嚓”声)走过了半个中国,下一站,我们将来到骄阳似火的——海岛!

(1)海岛就是指——海南岛,你对它了解多少呢?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现在,我们就去领略一下海岛风光。(播放海岛风光)哎呀,老师发现,小朋友去了次海南岛,怎么一个个的小脸都变黑了呀?这是怎么回事啊?课文中就有个词说明太阳好厉害,是?(出示骄阳)你能读出太阳的厉害吗?(指名读——小组赛读)

(3)一组比一组厉害!虽然海岛骄阳似火,可是这儿却有一种植物它不怕热,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出示椰树)你们觉得这椰树怎么样?你了解它吗?

椰树长的很高大,很茂密,郁郁葱葱,如果你去采一个椰果,把它剖开来,还会流出乳白的椰子汁,喝一口,甜甜的,味道好极了!看,不少小朋友都要流口水了,看来你们的心已经被椰树深深吸引了,谁来读好这个词语?(4)想在海岛上听听浪涛拍岸的声响吗?想爬上高大的椰树去采摘椰果吗?

试着读好这个词串。指名读——喜欢海南岛的小朋友站起来一起读!

4、学习“牦牛、冰雪、高原”

过渡:(播放飞机起飞的声音)小朋友,祖国的南部骄阳似火,而祖国的西部却飞雪飘飘,让我们乘上飞机,俯瞰高原!(1)出示高原风光图片,播放《青藏高原》

小朋友,看看图,听听歌,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悄悄和同桌交流一下。(2)你了解高原吗?来到高原你有什么感受?

相机出示“冰雪”(是呀,高原上白雪覆盖,好冷啊,谁来读好这个词语?)

相机出示“牦牛”(你们了解牦牛吗?它全身都是宝,它的毛长长的,黑黑的,可以做绳索,做帐篷,它的奶可以制成酥油,它还是人们耕地运输的好帮手,被誉为“高原之舟”,在那么冰冷的高原上,它一点也不怕冷,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夸夸它!

(3)我们走进冰雪覆盖的高原,认识了不怕寒冷的牦牛,让我们带着由衷的敬佩来读好这个词串!

三、朗读总结,拓展延伸

1、刚才,咱们来到了祖国各地,欣赏到了各地的美景。咱们迎着瑟瑟秋风,来到辽阔的塞北草原——骏马秋风塞北;咱们沐浴着蒙蒙春雨,漫步美丽的江南——杏花春雨江南;让咱们再去炎炎夏日下的海岛——椰树骄阳海岛;咱们再登上冰雪覆盖的高原——牦牛冰雪高原。

2、可无论是塞北、江南,还是海岛、高原,都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板画地图)!那就是——中国!

3、喜欢这篇课文吗?那么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这篇课文吧,可以邀请小伙伴和你一块儿读,也可以加上动作来读,先准备一下。指名读——都这么喜欢,那就一起来吧!

看你们读的这么好,相信这次旅行大家一定玩的很开心!

四、学习生字“南”、“骄”“岛”

过渡:课文学完了,小朋友回头看一看,还有几个生字没有学? 我们先来学习“南”

1、你准备怎么记住这个字?交流

小朋友看,“南”像一种用于悬挂敲击乐器的样子,是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一种乐器。现在,你该记住了吧?

2、那谁来当小老师教小朋友写一写? 根据学生回答师范写

你还想提醒小朋友什么问题吗?(南字肩膀要宽宽,里面羊字少一横)

3、你这个小老师讲得可真清楚,我学会啦,小朋友学会了吗?快快打开书,用心地描一个。教学“骄”

1、这个字,你准备怎么记?(小桥去木换成马)

2、小朋友看,老师写得对吗?(师范写,先把马字旁的提写成横,待学生指出错误后,师:是呀,老师真粗心,相信你们一定不会犯这个错。)

3、动起手,用心描一个。教学“岛”

1、这个字,老师要请小朋友来教了?

2、你先教什么呢?(我先教怎么记,鸟字一横换成山)你真聪明,有山有鸟就是岛,师简笔画。

3、你再教什么呢?师范写,先把山写得高高的,写得好吗? 那这个山字应该写得怎样呢?(扁扁的,一半露在外)

师强调:这个字是山字旁,一起读!岛字里面藏个山,山字是扁山,里面没藏好,露在外一半)

4、有信心写好这个字吗?

五、布置作业

篇3:新版二年级上册识字表

1援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9个生字, 书写4个生字。

2援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 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援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 了解这些成语的大意, 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 学习生字, 书写生字。

2. 了解成语大意并积累背诵。

【教学难点】

了解字义, 了解成语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 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初次见面, 吴老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吧。

生:好!

(师播放PPT, 讲《坐井观天》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窥、障、泰”

师:小朋友, 你们说, 青蛙弄错了吗?

生:弄错了。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青蛙待在井里, 它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

师:是啊, 就像鸟儿说的那样, 天还———

生:大得很哪!

师: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吗?

生:坐井观天。

师:“坐井观天”是个成语, 像这样的成语,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 请看——— (课件出示:管中窥豹bào)

师:谁来读?

(师指名读, 全班齐读。)

师:“豹”是“豹子”的“豹”, (出示豹子的照片) 见过豹子吗?

生:见过。

师:在哪儿见过?

生:在动物园里见过。

生:我在电视里见过。

师:豹子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 古人就是根据豹子的样子造出了“豹”字。 (出示甲骨文) 哪里比较像?

生:豹子张着大嘴, 身体上有一圈一圈的纹, 还有爪子和尾巴。

师:对, 古人就是用这样一幅简单的图画来表示“豹”。后来, 简化为, 人们又在它的右边加上一个表声的部件, 使这个字变成了形声字, 现在楷书写成“豹”。记住这个字了吗?

生:记住了。

师:一起读一读这个成语。

生:管中窥豹。

师:“窥”是“看”的意思, 请你根据字形猜一猜, “窥”是怎样看呢?

生:“窥”就是往小里看。

师:不是“往小里看”, 是看到的面比较小而已。“窥”字的部首是———

生:穴宝盖。

师:“穴”表示什么?

生:就是与“洞”有关系。

生:就是“孔隙”的意思。

师:对, “窥”就是从小孔中偷偷地看。那“管中窥豹”能看到什么呢?别急, 老师这里有一根管子 (师拿出一细管) , 哪个小朋友窥一窥, 看看能窥到什么。 (课件出示一张完整豹图, 指名学生管中窥豹。)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豹子的尾巴。

生:我看到了豹子身体的斑纹。

生:我看到了豹子的头。

师:你们看, 这些同学管中窥豹都只看到了豹子身体的一部分, 却看不到豹子的全部。管中窥豹就是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 看到的不全面。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成语吧!

生:管中窥豹。

师:再来读读这两个成语——— (出示:一叶障zhàng目不见泰tài山)

(生读)

师:“障”是“障碍”的“障”, “路障”的“障”, “屏障”的“障”。请猜猜看, “障”是什么意思呢?

生:“障”应该是“挡住”的意思。

师:是的。我们以前学过左耳旁, 还记得左耳旁表示什么吗?

生:左耳旁表示山。

师:像山一样隆起的地方能隔开、阻挡, 所以“障”有阻挡、遮蔽的意思。你们看, “一叶障目” (用一片叶子演示“一叶障目”) 会怎样?

生: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生:就连泰山也看不见了。

师:是的。泰山, 是我国的一座名山, 有谁去过吗?说说看。

生:泰山特别高, 我们下来的时候都看见云了。

师:泰山高耸入云, 气势壮美。但如果一叶障目, 就是高大的泰山———

生:也看不见了。

师:是的。那你又怎样记住“泰”字呢?

生:我们学校是“景泰小学”, 就有这个“泰”字。

师:你看, 原来同学们天天和“泰”字见面呢!

生:老师, 我把“春”字下面的“日”换成下面那部分 (指‘氺’) , 就是“泰”了。

师:“下面那部分”是什么字?

生:好像是“水”。

师:就是“水”。你们看, 古时候“水”字是这样写的 (板书:) , 共有几笔呀?

生:五笔。

师:是的, 后来单独成字, 我们把“水”字左边两笔写成横撇, 变成了一笔, 右边变成了撇、捺。有人把刚才这位同学记忆“泰”字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小儿歌, 我们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儿歌)

生:春日去, 雨水来。民安康, 国安泰。

师:这首儿歌不但帮我们记住“泰”的字形, 还告诉我们“泰”有安定、安稳的意思。“景泰小学”多么吉祥的名字呀!再来读一读这几个成语吧。

(生读)

师:去掉拼音还会读吗?

(生再读)

师:把这些生字放到句子中, 还认识吗?

(师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 自由读, 指名读。)

从竹管中看豹子, 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斑纹;坐在井里只能看到一小块天空;一片小小的树叶障蔽眼睛, 就连高大的泰山也看不见了。

师:读得真好!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句子就是那几个成语的意思。

师:是的。同学们, 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 语言简洁, 但意义深刻。今天要学习的“识字4”就是由成语组成的。刚刚我们学习的几个成语, 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让我们借助拼音, 把课文读一读, 认识更多的成语吧。

三、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

师:请大家借助拼音, 自己读一读课文, 遇到不好读的字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书)

师:能读吗?让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课文)

师:文中还有几个生字, 请同学们读读下面的成语, 读准字音。

(师课件出示下面的成语, 指名学生读, 其他学生跟读。)

师: (去掉拼音) 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

生:会读。

师: (把课件中的成语打乱排列顺序) 把这几个成语调换位置还会读吗?

生:会。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这些成语读起来朗朗上口, 放在一起还很押韵, 像一首诗一样。让我们把这些成语放到全文中再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听你们朗读这些成语, 就像听你们读诗一样。

四、学习生字“寸、益、彰”

师:谁来读一读这四个成语? (课件出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指名读。)

师:这位小朋友读得真好听!同学们, “尺”和“寸”都是测量长度的单位。你们看, 这是一尺 (实物) , 这是一寸 (示意) 。古人是这样写“寸”字的 (板书甲骨文) , 这是一只手, 在医生诊脉的地方做个标记, 表示手腕到脉搏的距离就是一寸。快伸出你的小手看一看, 从腕线到诊脉的地方这么长的距离就是……

生: (边做边说) 一寸。

师:对, 你看古人多聪明啊, 用这样简单的图画就表示出了“寸”的意思。“尺”和“寸”虽然都是测量长度的单位, 但如果测量稍长一些的东西, 你觉得用哪一个更方便?

生:用尺。

师:测量长一些的东西, 尺子就有它的长处。但是测量短一些的东西, 比如这个铅笔盒 (不够一尺) , 尺子的长处还发挥得出来吗?那寸就显出自己的优势了。尺有长处, 也有短处;寸有短处, 也有长处。这就是———

生: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师:这里的“所短”就是“短处”的意思, “所长”就是“长处”的意思。 (课件出示选读课文《骆驼和羊》中的插图)

师:这两幅图你们熟悉吗?

生:熟悉, 是选读课文里的。

师:真好!这个故事的题目是———

生:骆驼和羊。

师:对!谁来讲讲这个故事?

生:骆驼长得很高大, 能吃到树枝上的绿叶, 小羊却吃不到。但是小羊可以吃到穿过小门洞的园子里的嫩草, 骆驼却吃不到。

师:讲得真好!这说明, 高有———

生:高有高的好处, 矮有矮的好处。

师:这就是“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的意思。那你们说, 有什么办法, 让骆驼和羊都能吃到树上的嫩叶和园子里的嫩草呢?

生:骆驼可以把羊托上去, 羊就可以吃到树上的绿叶了。

生:骆驼可以把树上的绿叶弄下来给羊吃。

生:羊也可以把园子里的嫩草弄一些给骆驼吃。

师:如果他们两个互相帮助, 不是像课文里讲的那样去吵架的话, 他们就可以既吃到树上的绿叶, 又吃到园子里的嫩草了。看来, 用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就可以……

生:就可以使自己的短处变得不那么短了。

师:就可以使他们各自的长处发挥得更加明显了。请看 (指着“相得益彰”) , 这里的“益”就是“更加”, “彰”就是“彰显”“明显”的意思。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四个成语吧。

(生读)

师:快说说, 你们准备怎么记忆“益”和“彰”这两个生字呢?

生:我想记“彰”。“彰”是形声字, 左边是“章鱼”的“章”, 右边是三撇, 表形。

师:没错, 但你知道“彡”表示什么吗?

生:表示明显。

师:没错, 在这里它表示“光”, 光很明显, 容易被人看到, 所以“彰”有明显的意思。

生:我想记“益”。“益”的上面是“高兴”的“兴”去掉一个点, 下面是皿字底。

师:说得很清楚。但老师告诉你, 上面的字跟“高兴”的“兴”可没有关系。上面是什么呢?上面是, 不过, 是横过来的 (板书) , 你看古时候“益”就是这样写的 (板书) , 下面是一个装东西的器皿, 后来变成皿字底。你们看, 器皿里面装着什么东西?

生:水。

师:对, 水多得都溢了出来, 这就是“益”。现在“益”字没有这个意思了, 现在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更加”的意思。

师:对。我们就这样记住了这几个字。再来读一读吧。

(生再读)

五、学习生字“徒、功、渠”

师:学得不错, 奖励你们看一个动画片。 (课件播放动画片《拔苗助长》)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

生:拔苗助长。

师:“拔苗助长”也是一个成语。看了这个故事, 你想对拔禾苗的人说些什么?

生:你不要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 不能帮它长。

师:是啊, 大自然自有它的规律。

生:禾苗慢慢地就能长大了, 不能太着急了。

生:不能急于求成。

师:急于求成, 只能是———

生:一事无成。

生:我想对他说, 做什么事都没有捷径。

师:对, 时机成熟了, 自然就会成功。

生:这个人想让禾苗快点成长, 但他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 结果是白忙了一场。

……

师:是的。刚才你们对那个人说的这些话, 其实都可以用这几个成语来概括。 (课件出示“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读)

师:“徒”就是“白白地”的意思。“徒劳无功”就是白白地劳动而没有功劳的意思。那“瓜熟蒂落”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知道, 就是瓜只要成熟了, 自己就会落下来。

师:连接瓜和藤蔓的那一部分叫瓜蒂 (课件演示) 。瓜熟了, 如果人们不去摘它, 它自己也会从瓜蒂上落下来 (课件演示) , 这就叫———

生:瓜熟蒂落。

师:对, 就像刚才那位小朋友说的, 事情都有它自然的规律, 条件成熟了, 自然就会成功。“水到渠成”的“渠”字是什么意思, 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老师给你们看一张照片, 这是“京密引水渠” (课件出示) , 我们北京人喝的水都是通过这条水渠从密云水库引到京城里来的。你说, “渠”跟什么有关系呀?

生:“渠”跟水有关系。

师:所以, “渠”字中哪一部分是表形的?

生:三点水。

师:对, 这个字念“q俨”, 也是形声字。你们用什么办法记住“徒、功、渠”这几个字呢?

生:“徒劳”是白白地劳动, 如果不动脚就不能劳动, 所以“徒”右边是个“走”。

师:这位小朋友说“徒”跟“走”有关系。吴老师告诉你, 这个字还真跟“走”有关系, 但跟“徒”右边的“走”没有关系。请看 (出示古文字 ) , 古人这样写“徒”字, 左上表示路, 左下是脚, 右边是“土”, 这个字是形声字, 表示不乘车不骑马, 徒步在路上行走。你说, 哪一部分表示读音呢?

生:“土”表示读音。

师:对, 后来这个字左上部分变成“彳”, 左下的“脚”跑到右边“土”的下面去了, 就写成现在“徒”这个样子。你再说说, 哪部分表示读音?

生:“土”表音。

师:对, 其他部分合起来表义, “徒”跟“走”有关系。“徒步行走”就是用脚走。还有什么办法记住其他字吗?

生:我用“工”加“力”就记住了“功”。

师:“功”是生字, 还要书写, 看老师写一个。 (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 边写边讲解书写要领。) 请大家写一个。

(生练写)

师:“寸”也是要书写的生字 (边范写边讲解) , 请大家也写一个。

(生练写)

师:另外两个要书写的生字是以前学过的熟字, 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读)

师: (边书写边讲要领) “取”字第一笔横写过竖中线, 两竖一短一长, 中间的两个小横靠左不靠右, 最后一笔是提。右边最后一笔是捺。“补”字起笔的“点”靠近竖中线, 特别要注意衣字旁的一撇一点是两笔, 右边的“竖”要写直。看清楚了吗?请大家写一写。写字时注意头正、背直、足安。

(生练写)

六、复习巩固, 积累背诵

师:字写得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抢树叶”的游戏吧。 (游戏:看树叶上的字, 读出成语。)

师:九个生字都认识了, 让我们再一次把它们放到课文中读一读。这一次, 请你们边读边想一想, 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读全文)

师:读得真好!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我发现第一组成语, 后面的一个与前面一个的意思相近。

师:嗯, 她发现这一组成语意思相近。

生:这一课的成语都是4个字的。

师:对, 这一课的12个成语都是4个字的, 但成语可不光是4个字的, 还有……

生:5个字、6个字、8个字, 还有12个字的呢!

师:是的, 下节课我们可以交流交流。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第一组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

师:是围绕哪个意思来写的呢?

生:取长补短。

师:很好的发现, 其实每一组都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

生:我发现每一组成语之间都空一行。

师:那课文中的成语一共有几组呢?

生:三组。

师:为什么要把这些成语分成三组呢?老师留这个作业, 下一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好吗?

生:老师, 我还发现, 一些成语都有故事。

篇4:新版二年级上册识字表

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由八个四字词语组成,左边四个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神话,右边四个展示的是现代科学成就的伟大。课后“我会认”中有9个字,“我会写”中有6个字,“运”“航”“舰”是已经会认的字,“卫”“宇”“宙”是本课要掌握的生字。这些生字让学生回忆并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去识记,较难的字“射、箭”则由教师引领,通过做动作、看图片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我会读”中的两个句子既复习了词语,又进行了“……是……,……也是……”的句型训练。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看图片、析字理、运用对比法等方法,正确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卫、运”两个生字。

2.通过联系生活、朗读识记和多次复现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通过交流,开始关注科学,有主动阅读中国神话故事、了解当今科技成果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讲故事、看图片、析字理等方法,能正确认识并书写本课的生字,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让学生在课前了解四个神话故事及当代的先进的科学技术。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读

1.师生一起板书课题,齐读。

2.请小朋友读这一课八个四字词语,碰到不认识的字请小树叶帮忙。

3.左右两组词语有什么不一样?(第一组都是古代神话故事,第二组都是当今科技成果。板书:古代神话故事,当今科技)

二、学习四个神话故事词语

1.我们先来学习四个神话故事的词语,请小朋友读准字音。出示嫦娥奔月图,组词,说一句话。

2.再齐读这四个词,这四个词里藏着好多秘密,你发现了

什么?

預设(1):都有一个神话人物名字,用“_____”画出四个神话人物名字。“嫦娥”“女娲”中“嫦娥”“娲”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女字旁),追问:为什么是女字旁?

预设(2):第三个字都是动词,用“·”圈出来。“射”怎么记?(做动作)

3.老师讲《精卫填海》的故事,思考:你最佩服精卫的什么?

你还了解哪些神话故事?

后羿能把天上的太阳射下来,小小的精卫鸟能把大海填平,嫦娥可以飞到月亮上去,女娲竟然能把天上的大窟窿补上。你觉得这些神话怎么样啊?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这组词。

4.出示“嫦娥奔月是神话故事,女娲补天也是神话故事。_____是神话故事_____也是神话故事”进行说话训练。

三、学习当今科技成果词语

1.这些神话故事寄托了古人对自然的无限向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上天入海的愿望实现了。出示“神舟九号”是载人宇宙飞船图片,小朋友这是什么?

介绍神舟九号是载人宇宙飞船。“载”是多音字,出示组词让学生读,“载”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字长得特像?

2.人类自从有了运载火箭后,就可以向太空发射人造卫星,你了解有哪些方面的人造卫星?(讨论)出示“_____是人造卫星,____也是人造卫星”进行说话训练。

四、“卫、运”生字教学

1.“我会写”中“卫”字,小朋友发现了什么?(横折钩的“钩”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上)。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2.“运”字,小朋友发现了什么?先写“云”,范写(走之儿由三笔组成,横折折撇重点跟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篇5:新版二年级上册识字表

版苏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识字7

【教学目标】

.会写本课“亭”“停”“闻”等”7个生字,会读“侧”1个生字。

2.看图体会字义,初步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小诗。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朗读体会小诗的意境,并能有感情地诵读小诗,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教学素材】

会意字相关知识

相关古诗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会写本课“亭”“停”“闻”等”7个生字,会读“侧”1个生字。

2.看图体会字义,初步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小诗。

教具准备

生字卡,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1)同学们,在20世纪50年代,印度总理尼赫鲁曾对他的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今天我们将学习识字7,学完后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印度总理会这样夸奖我们中国的汉字。

2.请小朋友们伸出小手当小老师,教老师板书课题(板书:识字7),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读字读诗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2)这张图片熟悉吗?对,这就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汉字,这些字有什么规律?同学们记得非常清楚,它们是象形字,那么我们还学过什么识字方法,师引导生答(形声字),今天我们将认识一种新的识字方法,它叫会意识字法。

.首先,请小朋友们打开语文课本74页,开始朗读课文,请仔细听老师要求。(出示3)用手捧着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难读的词语可以多读几遍,开始朗读吧。

2.同学们的读书声音真好听,这篇课文老师已经让大家预习了,那老师要考考你们本课的生字。(出示4)

首先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开火车读,然后把拼音小帽子去掉,(出示5)指名读,齐读。

3.现在我把这几个字放到了一首小诗中,在这首小诗中,你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出示6)

请你自己读一读小诗,比一比谁能既快又准地认会这几个字。生自由认读,指名读,一人读一行开火车读,同桌互查读,男女生比赛读,小老师领读。

投影出示不带音节的小诗。(出示7)你看,老师把拼音小帽子摘下来了,你还能教出这些生字的名字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相机指导学生朗读古诗的停顿和节奏。

三、看图识字

看来生字和小诗同学们都会读了,那么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些生字有什么特点?

.认识“亭”。(出示8)出示“亭”生字和图画,请看,图片上画着什么?你能猜读出这个字吗?指名生答,师引导,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2.认识“停”。(出示9)

出示“停”字。请看,小亭子的旁边来了个人,他到亭子边不走了,这个人和这个小亭子又组成了一个新字“停”。那你说这个字应该读什么?平时你在哪些词中用到过或者看到过这个字?

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初步了解会意字构字方法。

3.认读“闻”。(出示10)进一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方法。

同学们可真聪明,根据这个字的结构特点就能读出这个字,想一想你能不能根据刚才“停下”的“停”的方法读出它们,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

投影出示闻的图片和字,指名读,让学生说说生字的意义。

对!“闻”的一个意思就是用耳朵听。想一想你在哪里见到过这个字?(出示11)

根据学生的回答,理解“新闻”“闻名”“闻味”中闻的意思。

4.认读“鸣”。(出示12)

指名读,生读“鸣”

你读得很对,鸟叫一般称为“鸟鸣”。很多动物的叫跟鸟鸣一样,都有一个特定的词语来表示。你知道老虎叫怎么说吗?(虎啸),狮子叫呢?(狮吼)。还有很多动物的叫都有个特定的词,课后你可以查一查资料或者问一问大人,还有哪些词表示动物的叫。

刚才我们认的这三个字就是“会意字”(板书:“会意字”)。(出示13)师解释:会意字,是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这种造字法就叫作会意。

四、指导写字

.看练习册上,关于“停、鸣、闻”古今演变。以激发识字兴趣。

2.提醒学生注意三个生字的结构,怎么在田字格中占格,哪里容易写错。

(出示14-16)

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亭”中间的秃宝盖同样写在横中线上。

闻:门字框竖要直,横要翘,折要直,钩落地,耳字不能写得满,长横不要连着门子框,要留缝隙。

鸣:左右结构,“口”要写在横中线上方。

3.教师示范指导描临“停、鸣、闻”三个生字。

4.引导学生经历“看笔顺→读帖→看老师范写→描红→仿影→临写”的过程。

(出示17)在学生写字的时候提醒学生注意:

写字姿势正确。(老师给画一颗小星星)

字在田字格中占格正确。(老师给画两个小星星)

字的间架结构正确。(老师给画三颗小星星)

5.展评作品。展示优秀的同学作品,加以表扬。

五、布置作业

课下搜集学习过的其它象形字和会意字。

课堂作业新设计

.按要求填空。

生字

声母

音节

组词

2.看拼音,写词语。

dàn

shì

tíng

liú

niǎo

míng

ěr

wén

tīng

jiàn

shēng

yīn

shù

lín

liángtíng

3.给下面的字加个偏旁组成字,再组词。

亭:

()

鸟:

()

耳:

()

斤:

()

参考答案:

.生字

声母

音节

组词

t

tínɡ

亭子

w

wén

闻到

t

tínɡ

停下

n

niǎo

鸟儿

2.但是,停留,鸟鸣,耳闻,听见,声音,树林,凉亭

3.停,停留;鸣,鸟鸣;闻,耳闻;听,听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会写本课“亭”“停”“闻”等”7个生字,会读“侧”1个生字。

2.看图体会字义,初步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小诗。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识字7》,你们掌握的怎么样?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们。

出示生字卡片和词语卡片,指名生读,师相机纠正字音,开火车读,齐读。看来生字没能难倒你们!你们记忆力真棒!(出示18)

2.出示古诗,这首古诗你们会读吗?(出示19)自由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指导停顿,生齐读。

二、品读小诗

.再读小诗

(1)请小朋友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一边读一边想想小诗的意思。

(2)指名读,教师相机纠正字音,指导读出停顿。

2.联系课文中的插图读一读,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出示20)

(1)“人来小亭边,停步侧耳听。”

①请看大屏幕上的红字“侧耳”。读准这个词的音。“侧耳听”你们都懂吧,什么意思呢?哪个同学勇敢的做个动作看看。

②谁能加上动作来读一读这句话呢?

你还看到了什么?(教师指导学生说话:树木怎样?树叶?有鸟叫吗?还有什么声音?„„)

(2)“林深不见鸟,但闻鸟鸣声。”(出示21)

①这里的“深”是什么意思呢?

②读着这句话时,你感受到了什么?(生答:树林的树非常多,并且树林很安静)

③想一想,为什么小诗里说“但闻鸟鸣声”却“林深不见鸟”呢?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小亭周围的树木长得怎么样呢?(茂密)你能看见小鸟的身影吗?可是,作者却听见了阵阵欢快的鸟鸣声,这是为什么呢?小鸟躲在哪儿了呢?动脑筋想一想。师引导生说一句话:小鸟躲树上了,鸟窝里了。

3.这首诗把我们带到幽静、美妙的树林中,小朋友们能读好它吗?请你先自己读读,同桌之间在相互读读。之后大家推选一名读得好的小朋友。

(1)个人读、同桌互相读。

(2)请2名学生读,2名学生评价。

(3)集体读。

4.接下来,老师为大家配上音乐,请同学们再次读读。

5.配上音乐,师范读小诗,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亭边安静、自由,美丽的景色。

6.指导学生试着背背这首诗。

三、指导写字

我们还有四个生字没有学习,课下已经让同学们预习了,接下来我们共同来学习这4个生字。(出示22)

.哪个同学能当小老师教给老师写字,并向老师介绍一下这位生字朋友的特点,什么结构?怎么在田字格中占格?哪里容易写错?

“亭”:

(1)记住“亭”的笔顺,描红。

(2)指导写“亭”:上中下结构,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在横中线上,上小,下大。

(3)教师范写,学生临写,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良的书写习惯及姿势。

(4)给字组词。

“步”:

(1)记步的笔顺,描红。

(2)指导写“步”:第四笔的横稍长些,写到横中线上,下面的字不是“少”。

(3)学生临写,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良的书写习惯及姿势。

(4)给字组词。

“深”“但”两个生字按照上面的方法让学生自学。

2.引导学生经历“看笔顺→读帖→看老师范写→描红→仿影→临写”的过程。

3.在学生写字的时候提醒学生注意:

写字姿势正确。(老师给画一颗小星星)

字在田字格中占格正确。(老师给画两个小星星)

字的间架结构正确。(老师给画三颗小星星)

4.投影学生的写字。师生共同评议。

四、课外作业

搜集描写田园风景的古诗。

课堂作业新设计

.数笔画,填空。

亭共()笔,第六笔是(),组词()()

步共()笔,第三笔是(),组词()()

深共()笔,第五笔是(),组词()()

但共()笔,第七笔是(),组词()()

2.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耳朵

一()小亭

一()树林

一()小鸟

一()清风

一()鸟叫

参考答案:

.亭共九笔,第六笔是点,组词小亭,亭子。

步共七笔,第三笔是竖,组词步子,跑步。

深共十一笔,第五笔是横钩,组词很深,深山。

但共七笔,第七笔是横,组词但是,但凡。

2.只、座、片、只、阵、声

板书设计:

识字7

【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抓住本课生字和图画有关系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到象形字和会意字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识字7内容朗读上,让学生采取多种朗读方式朗读小诗,相机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还掌握了古诗之间的停顿,让学生读时不拖音,边读边悟,以悟促读。使学生透过读诗歌,仿佛感受到了亭边美丽的景色,体会到了林中的安静。读中品味,提高朗读水平。把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2.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因为其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所以就通过图画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魅力。这样的汉字学习,已不再是单调枯燥的,而是有滋有味,让孩子乐在其中。

同课异构

创新教案

《识字7》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

《识字7》是看图会意识字,教材首先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画来揭示会意字的特点:“亭”和“鸟”是象形字,它们最初的字形就是亭和鸟的简单图画。“亭”旁有人不走了,要在亭子里歇歇脚,就是“停”;大门里有个孩子用耳朵仔细听,就是“闻”;鸟儿张开嘴巴叫,就是“鸣”。课文中一首清丽的小诗,为学生提供了语言环境,不仅有利于巩固前面所学的生字,而且识字与阅读相互促进,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材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公园吗?哪位小朋友可以谈谈自己熟悉的公园的景色。指名生答。

教师总结,是啊,同学们都去过公园,公园里的木马、过山车、滑滑梯、好看的牡丹花、绿油油的树木给你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今天老师将带着你们去参观另一个独具特色的公园,看看你又能欣赏到哪些美景,又有哪些感受呢!

2.出示本课情景图,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到公园参观一下吧。

3.生书空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课题《识字7》

二、看图会意

.学习“亭”“停”

同学们,公园里有一位大诗人,这位诗人在欣赏一个美丽的亭子,那这位诗人在亭边发现了什么?仔细看图,再看看右边的字,你发现了什么?(出示“亭”字)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亭”字。

诗人也发现这个有趣的小亭子,你看诗人来到小亭边不走了,你又发现什么?(出示“停”字和人停小亭边的)让学生自己在比较中学会“停”字。

2、学习“鸣”

“人来小亭边,停步侧耳听”(放鸟鸣)他听到什么?(显示“鸣”字),你们听见鸟叫了吗?让孩子比较“鸟”字和“鸣”字,学习“鸣”字。

3、学习“闻”字

(1)刚才的鸟叫声,惊动了一个小孩儿。(放“小孩开门侧耳听”的)让孩子猜用什么字可以表示小孩的动作。

(2)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

(3)四人一小组再交流,推荐一个同学介绍这个“闻”字。

(4)联系学生以前所学习的和身边所见的,学习“闻”

三、品读小诗

一幅画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又是一幅画,几个字还可以是一首诗。

.诗里还包含几个没学过的的生字,请你借助拼音读一读。

2.自由读。

3.指名读,师相机正音,生齐读。

4.开火车读。

5.男女生比赛读。

6、配上音乐,师范读。

四、指导书写

同学们,字是我们的第二张脸,我们一定要写好汉字。

.我们除了要知道古代人的心思外,还要向古代人学习一样本领,那就是学写字。

2.分析结构,指导书写。

亭:上中下结构,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在横中线上,上小,下大。

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亭”中间的秃宝盖同样写在横中线上。

闻:半包围结构。中间“耳”的笔顺要注意。

鸣:左右结构,“口”要写在横中线上方。

3.教师板书,学生书空,描红。学生临写田字格,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良的书写习惯及姿势。展出写得好的字,并予以鼓励,师生共同评议。

4.指出写得不好的地方,有待改进的地方。

五、游戏巩固

、猜一猜(显示)

2、认一认(显示)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象形字和会意字,知道了古人的造字方法,以后我们同学就能够自己看字去理解它们的意思了。汉字无处不在,到处都有,下课快去找找吧!

备课资料

.亭

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源于周代。多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用。亭一般为开敞性结构,没有围墙,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因为造型轻巧,选材不拘,布设灵活而被广泛应用在园林建筑之中。

2.停

人在亭子里临时休息,即临时中止活动。“亻”表示人;“亭”表示亭子,即人临时休息地,兼表示字音。

3.鸟

繁体为“鳥”,象形文字。分为“头”“眼”“翅”及似“匕”的“爪”四个部分。脊椎动物,温血卵生,有羽毛,一般会飞行。

4.鸣

鸟或虫的清脆而连续的叫声。“口”表示嘴,即发出声音;“鸟,鳥”表示鸟禽类动物。

5.闻

隔着门用耳朵来听取声音类的信息。“门,門”表示房门,院门;“耳”表示耳朵,听觉器官。

练习:

.读一读,连一连。

美丽的 茂密的 清脆的 树林

鸟鸣

亭子

2.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

(1)我听见()

(2)公园里,()

(3)()在()停下了脚步

3.排列句序。

()弟弟说:“多么好看的菊花呀!”

()我赶紧拦住他的手说:

()前几天,我和弟弟去公园看菊花。

()他刚想去摘一朵。

()“公园里的菊花是给大家看的,不能摘。”

4.根据诗意,写出相应的诗句。

一个人走到了小亭边,()

停下脚步用耳朵仔细听。()

茂密的树林里看不见鸟,()

只听见清脆的鸟叫声。

()

5.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我还知道《

》也是一首写景的古诗,这首诗的作者是(),朝代是()。

参考答案

.美丽的亭子;茂密的树林;清脆的鸟鸣。

2.(1)我听见树林里有鸟鸣声。

(2)公园里,有很多的小鸟和飞舞的蝴蝶。

(3)有一位诗人在小亭边停住了脚步。

3.顺序是2、4、1、3、5。

4.人来小亭边,停步侧耳听。林深不见鸟,但闻鸟鸣声。

5.鹿柴

王维

篇6:新版二年级上册识字表

课文 塘(水塘)(池塘)脑(脑袋)(电脑)袋(口袋)(袋子)灰(灰色)(灰蒙蒙)哇(吱哇)(哇哇)教(教学)(教书)捕(捕捉)(捕鱼)迎(迎接)(欢迎)阿(阿姨)(阿爸)姨(阿姨)(姨娘)宽(宽宽的)(宽阔)龟(乌龟)(龟壳)顶(山顶)(屋顶)披(披上)(披着)鼓(敲鼓)(打鼓)晒(晒干)(晾晒)极(极其)(极端)傍(傍身)(傍晚)管(看管)(保管)越(越来越好)(越长越高)滴(一滴水)(滴下)溪(小溪)(溪水)奔(奔跑)(飞奔)洋(海洋)(洋气)坏(坏人)(坏蛋)淹(淹死)(淹没)没(没收)(淹没)冲(冲掉)(冲刷)毁(毁灭)(毁坏)屋(房屋)(屋顶)猜(猜谜)(猜想)植(植树)(种植)如(如果)(假如)为(成为)(无所欲为)旅(旅游)(旅行)备(准备)(防备)纷(纷纷)(五彩缤纷)刺(刺刀)(刺客)底(海底)(底下)炸(炸弹)(爆炸)

离(分离)(离开)察(考察)(观察)识(认识)(知识)粗(粗细)(粗心)得(得到)(取得)

园地一 套(手套)(全套)帽(帽子)(衣帽)登(登顶)(登上)鞋(鞋子)(鞋袜)裤(裤子)(短裤)图(图画)(图案)壶(水壶)(茶壶)帐(蚊帐)(帐篷)篷(帐篷)(斗篷)指(指针)(指向)针(针对)(针线)

识字 滩(沙滩)(海滩)艘(一艘船)(几艘)军(军舰)(军队)舰(舰队)(军舰)帆(扬帆起航)(帆船)稻(稻谷)(水稻)园(公园)(园林)孔(孔雀)(孔桥)翠(翠竹)(翠绿)队(队伍)(军队)铜(黄铜)(铜器)号(学号)(句号)

2梧(梧桐)(梧桐雨)桐(梧桐)(桐木)掌(手掌)(掌心)枫(枫树)(枫叶)松(松鼠)(松树)柏(松柏)(柏树)装(装修)(装饰)桦(桦树)(白桦)耐(耐心)(忍耐)守(守护)(守卫)疆(疆土)(新疆)

银(金银)(银色)杉(水杉)(杉树)化(变化)(化学)桂(桂树)(桂花)

3世(世界)(世代)界(国界)(外界)雀(麻雀)(孔雀)锦(锦鸡)(云锦)雄(雄伟)(雄鹰)鹰(老鹰)(雄鹰)翔(飞翔)(滑翔)雁(大雁)(飞雁)丛(草丛)(花丛)深(水深火热)(深林)猛(猛兽)(凶猛)灵(百灵)(机灵)休(休养)(休息)

4季(四季)(春季)蝴(蝴蝶)蝶(飞蝶)(蝴蝶)麦(麦苗)(小麦)苗(禾苗)(树苗)嫩(嫩叶)(鲜嫩)桑(桑树)(桑叶)肥(肥胖)(肥大)农(农业)(农民)归(归来)(回归)戴(爱戴)(拥戴)场(场院)(一场雨)谷(稻谷)(谷物)粒(米粒)(颗粒)虽(虽然)(虽说)辛(辛劳)(辛苦)苦(吃苦)(辛苦)洋(海洋)(大洋)了(了解)(了却)

园地二 葡(葡萄)萄(葡萄)紫(紫色)(姹紫嫣红)狐(火狐)(狐狸)狸(狸猫)(狐狸)

笨(愚笨)(笨蛋)酸(酸酸的)(酸甜苦辣)

课文

4曹(曹操)(曹营)称(称重)(称量)员(人员)(队员)根(树根)(草根)柱(圆柱)(柱子)议(商议)(议论)论(讨论)(争论)重(重量)(体重)杆(一杆秤)(笔杆)秤(台秤)(一杆秤)砍(砍刀)(砍断)线(直线)(线条)止(止血)(停止)量(数量)(量词)

5玲(玲珑)(玲玎)详(详细)(详实)幅(幅度)(条幅)评(评优)(评奖)奖(奖状)(奖励)催(催促)(催眠)叭(喇叭)(叭啦)脏(脏话)(脏水)报(预报)(报名)另(另外)(另眼)及(及时)(波及)懒(懒腰)(懒惰)并(合并)(并列)糟(糟糕)(糟粕)肯(中肯)(肯定)

6封(一封信)(密封)削(削皮)(削苹果)锅(下锅)(锅炉)朝(朝向)(朝着)刮(刮风)(刮下)胡(胡说)(胡人)灯(点灯)(电灯)修(修养)(修竹)冷(冷风)(寒冷)

肩(肩上)(肩膀)团(团员)(团圆)重(重复)(重新)完(完结)(说完)期(期望)(星期)结(终结)(完结)束(一束花)(结束)鲜(鲜花)(新鲜)

7哄(哄骗)(哄人)先(先后)(首先)闭(闭上)(关闭)紧(紧张)(紧握)润(红润)(湿润)等(等级)(等待)吸(吸水)(吸收)发(头发)(理发)粘(粘贴)(粘湿)汗(汗水)(流汗)额(额头)(扶额)沙(沙滩)(风沙)乏(疲乏)(困乏)

园地三 弹(弹力)(弹性)钢(钢琴)(钢笔)琴(弹琴)(口琴)捏(捏造)(捏泥巴)泥(泥土)(水泥)滚(滚来滚去)(滚动)铁(铁丝)(钢铁)环(铁环)(环绕)荡(回荡)(荡漾)滑(滑冰)(滑梯)梯(楼梯)(梯子)

8楼(楼房)(高楼)依(依靠)(依然)尽(尽头)(尽力)欲(欲望)(欲念)穷(贫穷)(穷人)层(云层)(层次)瀑(瀑布)(飞瀑)布(一匹布)(瀑布)炉(火炉)(炉子)

烟(烟雾)(烟气)遥(遥远)(遥望)川(山川)(四川)

9闻(闻名)(闻一闻)名(著名)(姓名)景(景区)(景色)区(区别)(区分)省(节省)(省力)部(部分)(南部)秀(秀美)(秀丽)尤(尤为)(尤其)其(其实)(其他)仙(神仙)(仙山)巨(巨人)(巨大)位(位子)(座位)著(著名)(著书)形(形象)(形状)状(形状)(状态)潭(潭水)(泥潭)湖(湖水)(湖面)绕(围绕)(缠绕)茂(丰茂)(茂盛)盛(盛开)(生产)围(包围)(围巾)胜(胜利)(优胜)央(中央)(央求)岛(小岛)(岛屿)华(华丽)(中华)纱(面纱)(纱布)童(童年)(童趣)境(环境)(仙境)引(吸引)(引出)客(客人)(请客)

11沟(山沟)(水沟)产(生产)(产品)梨(香梨)(雪梨)份(月份)(年份)枝(树枝)(枝头)搭(搭配)(搭档)淡(淡然)(清淡)够(足够)(够好)

好(爱好)(好客)收(丰收)(收拾)城(进程)(城里)市(市民)(市长)干(干净)(干燥)留(留下)(去留)钉(钉子)(图钉)利(利益)(利用)分(水分)(盐分)味(味道)(气味)

园地四 昌(新昌)(昌盛)铺(店铺)(铺子)调(空调)(调解)硬(坚硬)(强硬)卧(卧室)(卧铺)限(无限)(有限)乘(乘客)(乘法)售(出售)(售票)

12沿(沿着)(边沿)答(回答)(答案)渴(口渴)(渴了)喝(喝茶)(喝水)话(说话)(讲话)弄(弄错)(弄堂)错(犯错)(错误)际(边际)(国际)哪(哪里)(哪边)抬(抬头)(抬手)

13号(学号)(号角)堵(堵着)(围堵)缝(石缝)(墙缝)当(当真)(上当)鹊(喜鹊)(鹊桥)朗(朗诵)(开朗)衔(衔接)(衔着)枯(枯草)(枯萎)劝(劝告)(劝导)趁(趁着)(趁早)将(将来)(将就)且(并且)(而且)腊(腊肉)(腊月)

狂(疯狂)(轻狂)吼(吼叫)(大吼)复(复习)(重复)哀(哀求)(悲哀)14 葫(葫芦)(西葫芦)芦(芦苇)(芦荟)藤(草藤)(藤蔓)谢(感谢)(谢谢)蚜(蚜虫)(棉蚜)盯(盯住)(盯着)啊(啊呀)(啊呦)赛(比赛)(决赛)感(感觉)(感受)怪(怪事)(奇怪)慢(缓慢)(快慢)

园地五 锋(刀锋)(锋利)蜜(采蜜)(蜂蜜)蜂(蜜蜂)(黄蜂)幕(开幕)(闭幕)扫(扫地)(打扫)墓(扫墓)(墓地)慕(羡慕)(爱慕)抄(抄写)(抄录)炒(炒菜)(吵闹)洪(洪灾)(洪水)毒(有毒)(毒蛇)蛇(毒蛇)(蛇尾)兽(野兽)(禽兽)伤(受伤)(伤害)灾(灾难)(灾害)难(灾难)(苦难)仍(仍然)(仍旧)退(后退)(退步)继(继续)(后继有人)续(后续)(继续)认(认真)(认识)训(训练)(训诫)被(被动)(被子)恢(恢复)(天网恢恢)朱(朱德)(朱红)

德(德行)(品德)扁(扁担)(压扁)担(担子)(扁担)志(志气)(志向)伍(队伍)(行伍)泽(色泽)(沼泽)敌(敌人)(敌军)抽(抽到)(抽签)陡(陡坡)(陡峭)难(困难)(难办)斗(北斗七星)(升斗)仗(打仗)(仗势欺人)疼(心疼)(疼痛)料(意料)(预料)敬(尊敬)(敬爱)泼(泼洒)(泼水)族(汉族)(民族)民(人民)(民众)度(度过)(一年一度)敲(敲门)(敲打)龙(龙舟)(龙船)驶(驾驶)(行驶)容(容易)(笑容)踩(踩到)(踩死)铺(铺上)(铺开)盛(盛饭)(盛满)碗(碗筷)(大碗)祝(祝福)(祝愿)福(福气)(有福)健(强健)(健康)康(安康)(康复)寿(长寿)(寿命)

园地六 轿(轿子)(花轿)救(救命)(营救)摩(摩的)(摩托车)托(拜托)(托住)防(预防)(防止)渔(渔夫)(渔民)货(货车)(货物)油(加油)(油轮)轮(车轮)(轮流)科(学科)(科目)

考(考察)(考试)宿(住宿)(宿舍)寺(佛寺)(寺庙)危(危险)(危机)辰(星辰)(辰时)恐(惊恐)(恐怕)惊(惊喜)(惊吓)似(好似)(似乎)庐(庐山)(草庐)笼(笼罩)(笼络)盖(盖房)(修盖)苍(苍白)(苍松)茫(茫然)(白茫茫)雾(大雾)(雾气)淘(淘米)(淘气)顽(顽劣)(顽皮)于(于是)(终于)暗(暗中)(暗处)岸(上岸)(海岸)街(大街)(上街)梁(房梁)(上梁)甚(甚至)(甚于)至(至今)(至于)切(切开)(亲切)躲(躲藏)(躲避)失(得失)(失败)累(劳累)(累了)添(添加)(增添)柴(砍柴)(柴火)烧(燃烧)(烧火)旺(兴旺)(旺盛)渐(渐渐)(逐渐)哎(哎呀)(哎呦)呀(啊呀)(咿呀)冒(冒尖)(冒雨)烫(烫手)(滚烫)终(终于)(始终)浑(浑水)(浑然)淋(淋雨)(淋湿)灭(灭火)(消灭)激(激动)(感激)

园地七 椰(椰子)(椰奶)壳(果壳)(外壳)漠(沙漠)(大漠)骆(骆驼)驼(骆驼)骏(骏马)(骏才)悬(悬挂)(悬梁)崖(山崖)(跳崖)假(假如)(假设)威(威风)(威力)转(转动)(转轮)扯(扯开)(扯断)嗓(嗓音)(嗓门)派(派人)(门派)违(违抗)(违背)抗(对抗)(反抗)爪(鸡爪)(爪子)趟(一趟)(赶趟)神(神话)(神仙)猪(小猪)(母猪)纳(容纳)(收纳)闷(闷闷不乐)(纳闷)受(接受)(受到)骗(骗人)(骗子)借(借钱)(借书)

22酪(奶酪)(乳酪)捡(捡到)(捡拾)俩(他俩)(我俩)始(始终)(开始)拌(搅拌)(拌饭)帮(帮忙)(帮助)匀(均匀)(匀开)嚷(吵嚷)(叫嚷)瞧(瞧见)(瞧着)便(方便)(便利)剩(剩下)(剩余)整(整个)(整齐)筝(风筝)(古筝)鼠(老鼠)(仓鼠)折(折断)(折纸)

漂(漂流)(漂浮)扎(扎辫子)(扎腿)抓(抓住)(抓牢)幸(幸福)(幸运)但(但是)(但愿)愿(愿望)(心愿)哭(哭泣)(哭声)取(取出)(取消)助(帮助)(助人为乐)使(使劲)(天使)哗(喧哗)(哗啦)秧(秧苗)(秧歌)拉(拉手)(拉开)表(表示)(表达)示(示意)(示范)摆(摆动)(摆放)翻(翻墙)(翻东西)栽(栽种)(栽培)责(责任)(责问)

园地八 狼(大灰狼)猩(猩猩)鹤(仙鹤)(风声鹤唳)鸽(白鸽)(鸽子)羚(羚羊)蚯(蚯蚓)蚓(蚯蚓)螃蟹

蚕(蚕豆)(蚕丝)

写字表

课文

1两(两个)(两人)就(就是)(就来)哪(哪里)(在哪)宽(宽大)(宽宽的)顶(房顶)(头顶)肚(肚子)(肚皮)皮(果皮)(瓜皮)孩(小孩)(女孩)跳(跳绳)(跳动)

2变(变动)(变化)极(两极)(北极)片(一片)(叶片)傍(傍晚)(依傍)海(大海)(海洋)洋(海洋)(大洋)作(作业)(工作)坏(坏蛋)(坏人)给(给你)(送给)带(带路)(带领)

3法(方法)(办法)如(如果)(不如)脚(脚下)(手脚)它(它们)(它的)娃(娃娃)(女娃)她(她们)(她的)毛(皮毛)(毛竹)更(更加)(更好)知(知道)(知识)识(认识)(知识)

识字 园(花园)(园林)孔(小孔)(孔桥)桥(大桥)(一座桥)群(羊群)(群体)队(小队)(队长)旗(国旗)(升旗)铜(黄铜)(铜号)号(学号)(句号)领(领子)(红领巾)

巾(毛巾)(红领巾)杨(杨树)(白杨)壮(强壮)(壮大)桐(梧桐)(梧桐雨)枫(枫叶)(枫树)松(松柏)(松树)柏(松柏)(柏树)棉(棉花)(木棉)杉(水杉)(杉树)化(美化)(化学)桂(桂花)(桂树)歌(歌唱)(听歌)丛(树丛)(草丛)深(深水)(深处)处(到处)(处处)六(六月)(六十)熊(熊猫)(熊样)猫(小猫)(熊猫)九(九十)(九月)朋(朋友)(亲朋好友)友(朋友)(友情)季(四季)(季节)吹(吹风)(吹牛)肥(肥大)(肥牛)农(农田)(农事)事(事情)(故事)忙(很忙)(连忙)归(归来)(回归)戴(爱戴)(拥戴)辛(辛劳)(辛苦)苦(苦头)(吃苦)年(过年)(新年)

课文 称(称呼)(称重)柱(柱子)(圆柱)底(海底)(底下)杆(笔杆)(一杆秤)秤(杆秤)(台秤)做(做法)(做事)岁(岁月)(几岁)

站(站立)(站着)船(船上)(上船)然(然后)(不然)

5画(画家)(画画)幅(条幅)(边幅)评(评奖)(批评)奖(奖励)(奖状)候(问候)(时候)报(报名)(报道)站(站立)(站岗)及(及时)(殃及)拿(拿走)(拿开)并(并且)(合并)6信(信息)(信心)封(信封)(冰封)今(今天)(今日)写(写字)(书写)支(一支笔)(支撑)圆(圆珠笔)(圆桌)珠(珠子)(珠宝)笔(毛笔)(一支笔)灯(台灯)(灯光)电(电话)(电视)哄(哄骗)(哄人)先(首先)(先前)闭(闭上)(关闭)脸(脸上)(洗脸)事(事情)(做事)沉(下沉)(沉着)发(发现)(发明)窗(窗户)(窗花)楼(楼房)(上楼)依(依靠)(依然)尽(无尽)(尽头)黄(黄色)(黄花)层(一层)(云层)照(照亮)(光照)炉(香炉)(火炉)烟(烟火)(烟花)挂(挂在)(挂住)川(山川)(大川)南(南方)(南北)部(南部)(部分)些(一些)(好些)巨(巨大)(巨人)位(一位)(座位)每(每天)(每日)升(上升)(升旗)闪(闪光)(闪亮)狗(小狗)(天狗)名(名字)(有名)胜(胜出)(名胜)迹(名胜古迹)(足迹)央(中央)(央视)丽(美丽)(华丽)华(华美)(中华)展(展开)(开展)现(现在)(展现)披(披上)(披着)份(一份)(月份)坡(山坡)(上坡)枝(树枝)(枝头)起(起立)(起来)客(客人)(请客)老(老人)(老师)收(收走)(丰收)城(进城)(城市)市(城市)(市长)利(利用)(水利)

12井(一口井)(井水)观(观看)(景观)沿(沿着)(边沿)答(回答)(问答)渴(口渴)(渴了)喝(喝下)(喝水)话(说话)(讲话)际(无边无际)(国际)面(面包)(脸面)阵(阵雨)(一阵风)朗(晴朗)(朗读)

枯(枯草)(干枯)做(做事)(做人)却(却是)(了却)将(将军)(将来)纷(纷纷)(纷纷扬扬)夜(夜晚)(夜里)棵(一棵树)(几棵)谢(谢谢)(花开花谢)想(想象)(想到)盯(盯着)(盯住)言(发言)(言语)邻(邻居)(邻里)治(医治)(治好)怪(奇怪)(怪人)洪(洪水)(洪灾)灾(灾难)(灾害)难(难道)(难处)道(难道)(道路)认(认为)(认识)被(被动)(被子)业(作业)(事业)产(生产)(出产)扁(扁担)(又宽又扁)担(扁担)(担子)志(志气)(志向)伍(队伍)(行伍)师(老师)(师长)军(军人)(军队)战(战士)(战斗)士(战士)(士气)

17忘(忘记)(难忘)泼(泼水)(泼出)度(一年一度)(度过)龙(飞龙在天)(火龙)炮(大炮)(炮火)穿(穿衣)(穿上)向(方向)(走向)令(命令)(指令)危(危险)(危难)

敢(敢于)(果敢)惊(惊吓)(吃惊)阴(阴天)(阴山)似(好似)(似乎)野(山野)(野外)苍(白发苍苍)(苍白)茫(白茫茫)(茫然)

上一篇:描写景物英语作文下一篇:石材工程施工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