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性的寓言故事优秀精彩

2024-05-15

哲理性的寓言故事优秀精彩(精选6篇)

篇1:哲理性的寓言故事优秀精彩

有一个商人赶着几匹马,来到艾苏、艾西住的寨子卖棉花、同时也买当地的土特产。

这是冬季,芒果树下的篱笆旁边生着一堆火。商人规定上午买,下午卖。艾西发现商人在没人的时候,拿着铁盘到火上烤一下。他走过去悄悄一瞄,原来铁盘底下粘着块大蜂蜡。买进的时候,烤一下,蜂蜡脱在一边;卖出的时候,烤热铁盘,往地上一放,蜂蜡又粘上了。人们吃了他的亏也不知道。下午,许多人正在那里买棉花。艾西也去买,走过去,发现大铁盘底下已经粘着一大坨蜂蜡了。艾西交了钱,商人就往大铁盘上堆棉花,然后拉过秤砣来过秤,艾西抬脚到火堆上烤一烤,伸进铁盘底下,跷起大脚趾,把棉花和铁盘向上顶起,秤砣往下掉。商人生气地叫起来:“你们看,艾西买棉花脚伸到秤盘下往上顶,你们见过这样占便宜的人吗?”

艾西说:“这能怪我吗?天气凉、你的铁盘怕冷,我的脚也怕冷。我烤了一下脚,你的铁盘就把我的脚粘住了。它太奇特了!”

这一下,商人的骗人把戏露底啦!

篇2:哲理性的寓言故事优秀精彩

有两个画家,一个在社会上流浪写生,一个在国画院做专职画家。

流浪写生的,从城市到乡村,从山野到海滨,新疆、西藏、云南一路画去,食取果腹,衣取避寒,没有学术会议,没有国内国外的参展,心无旁骛,专心作画。

做专职画家的人有17个头衔,每年的工作也丰富多彩,作画、开会、剪彩、辅导、义卖、参展、评奖,不一而足。

某日,他们的画共同展出,来自国外的人士参观后,花高价买走了流浪画家的所有作品,专职画家的画一幅都没卖出。

谁心里都明白,专职画家如果把身边的事减少到用手指数清的程度,是不致如此的。

在这个世界上,简洁而执着的人常有充实的生命,把生活复杂化的人常使生命落空。

篇3:哲理性的寓言故事优秀精彩

案例1

在一次数列复习课上,我出示例题:

已知在数列{an}中,a1=1,,求数列{an}的通项.

师:如何求解?(待学生思考片刻后)

众生:用累乘法.(这正是我期待的回答)

∵.

∴.

我准备出示下一个例题时,学生1举手示意.

生1:我是用构造法求解.

由题意∵对一切自然数n成立,∴为常数列,又真∴an=n(n∈N*).

反思1

这是令人叫绝的解法!我们差一点与之失之交臂.为什么生1的解法超出了教师的预设?实际上,这样情况并不鲜见.一是因为教师的头脑里储存大量的题型并形成了思维定势,这既有利于对同一类问题迅速得到统一的求解方法,但也会束缚了思维的发散性与创新性,从而难以发现一些新颖、奇特的解法.二是从建构主义观点来看,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信念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世界独特的理解.就数学教学而言,每个学生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已形成了自己的经验和数学现实,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和数学现实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的潜能.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常常各异,且学生头脑里的思维定势要弱于教师,所以他们往往会有许多奇思妙想.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倾听,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从这些差异中发现“闪光点”,以丰富、完善我们的教学.

反思2

为什么生1的解法出乎绝大多数学生的预料?这就涉及一个很重要、也很有争议的话题——题型教学.由于教师对学生进行题型训练,使学生对某些问题的思考与处理方式有趋同性.数学教学究竟是否要进行题型教学?是否要培养学生的题型意识?数学是模式的科学[1],当主体接触到数学问题之后,首先要辨别题目的类型,以便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生联系,然后再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就是模式识别.显然数学模式识别是建立在数学题型基础之上的.数学是题型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定势思维,把解决一类问题程序化、规范化,其优点是:快速高效、体现了化归思想;缺点是:固化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与创新精神.正如学中国功夫,首先要学习各种各样的招式与套路,这与总结题型类似,掌握的招式与套路多,是我们战胜对方的必要条件,也是创新的前提与基础.但真正的功夫大师,是既有招式与套路又能突破招式与套路,从而能随机应变、百战不殆.同样地,学习数学解题既要掌握题型又能突破题型,方是解题高手.如何使学生既能掌握题型又能突破题型?笔者认为,数学的题型要在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方法的统摄与引领之下,而不能就题型讲题型.就此题而言,此题属于“根据数列递推公式求数列通项公式”的题型,这个题型又可分为若干个小题型,对应着若干解题方法与技巧,如构造法、迭代法、累加法、累乘法、先猜后证等等.解决这类问题核心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笔者认为:一是通过构造新数列化归为等差或等比数列的通项问题(学生1的解法);二是通过迭代法转化为与首项的关系,如此题也可用下面方法求解:,又a1=1×a1=1,所以an=n(n∈N*).三是归纳猜想、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即先猜后证),这里省略.从数学概念的角度来看,数列的递推公式是通过数列的首项(或前几项)逐个生成数列任一项的方法,而已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恰好把上述过程倒过来,借助递推关系,逆向寻找an与首项a1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迭代法.所以迭代法又是解决这类问题最原始、最核心的方法,而累加法与累乘法只是雕虫小技而已,正如李邦河院士所说:“数学根本上是玩概念的,不是玩技巧,技巧不足道也!”

案例2

甲、乙两人约定6:00-7:00在某地点会面,并约定先到的人要等候另一人20分钟后,方可离开.求甲、乙两人能会面的概率.(假定他们在6:00-7:00内的任意时刻到达该地点是等可能的)

师:如何求解?(待学生充分思考后)

生2:把6:00-7:00(60分钟)分成三段(如图1),当甲、乙两人到达时间同时落在某一段时,他们能会面.概率为.

生3:不对!当甲、乙两人到达时间落在相邻两段内也可能会面.

师:那么这种情况的概率是多少呢?

生3:我还没有想好.(大约3分钟后,生3与许多学生已经有了结果)

生3:当甲、乙两人到达时间落在相邻两段内能会面的情况是:两人到达时间“一个落在AB内,一人落在BC内,且相距为不超过20的区间”或“一个落在CD内,一人落在BC内,且相距为不超过20的区间”或“一个落在BC内,一人落在AB或CD内,且相距为不超过20的区间”,这种情况的概率是.所以“甲、乙两人能会面”的概率.

反思3

这是经典“两人会面问题”的概率,属于二维几何概型.由于上一节课刚刚讲了一维几何概型,所以我在备课时预见到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可能想到用一维几何概型来求解,我准备通过线段上的点(一维)不能表示是甲、乙两人到达会面地点的时间(二维变量)来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二维几何概型的.学生的上述解法出乎我的预料,是“意外的通道”,不仅及时纠正了我认识上的偏差,而且使我对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如将线段AD等分成AB,BC,CD三段,点落在每一段上的概率为,这既可以看做是运用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也可以看做是运用古典概型计算公式啊,不正说明几何概型有时可以转化为古典概型吗?

案例3

学完“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后,学生4提出课本(苏教版选修2-1)[2]第11页例2中命题P:方程x2+x-2=0的解是x=-2;命题¬P:方程x2+x-2=0的解不是x=-2.命题¬P究竟是真还是假?我是这样回答的:显然命题P为假命题,则根据命题P与命题¬P的真假性相反,可知命题¬P为真命题.

生4:P的逆否命题:若x=-2,则它不是方程x2+x-2=0的解.显然¬P的逆否命题为假命题,根据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真假性相同,可知命题¬P为假命题啊!究竟是为什么?

生5:课本例2中的命题¬P的写法是否有问题?命题P好象是全称命题,隐含着“所有”这个全称量词.实际上,命题P是:所有方程x2+x-2=0的解是x=-2,从而命题¬P存在方程x2+x-2=0的解不是x=-2.这样就没有问题了.

反思4

在为学生主动思考、勇于质疑叫好的同时,我想起了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兼职教授保罗·爱尔德士先生所说的:“如果中国学生有更多的质疑精神,那就更好了.”(《南方都市报》2011年1月10日)无独有偶,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在2010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在他的2800余字讲稿中,“质疑”先后出现82次(《长江日报》2010年9月10日).质疑精神是创新精神重要的前提与基础.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如果我们教师视课本为金科玉律、给学生的印象总是绝对权威、传授的知识也总是千真万确;如果我们的课堂缺乏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我们的学生还能有质疑精神吗?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还要善于设疑、激疑,甚至有时还需要故意“露出破绽”.

叶澜教授还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他说:“如果一个教师只教书,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有可能没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型教师的水准上.”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

学生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来自学生“意外的精彩”和疑问与困惑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是重要的教学反思之源.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静心倾听、细心观察、勤于反思,而不能仅仅满足于惊叹、欣赏与解惑.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篇4:优秀的军人 精彩的故事

机智的号兵

俄国与土耳其在公元1877—1878年间,爆发了一场战争。在一次战役的激烈交战中,土耳其军队以不可阻挡的强大攻势,向俄军阵地发起了猛烈的冲击。俄军无法抵挡住敌人的进攻,眼看土军士兵就要冲到俄军阵地的前沿堑壕了,俄军的处境变得十分危急。

就在这关键的时刻,一位俄国的号兵以超乎寻常的冷静,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手中的号角,打退敌人。因为这个号兵平时特别注意土耳其军队的号音,并已熟练地掌握了土军的号谱,于是,他便躲在堑壕内突然吹起了土耳其军队的“退却”号。土军士兵以为是自己的指挥官有了别的意图而终止进攻,听到退却号角,便毫不犹豫地退下阵来,使俄国赢得了巩固阵地、补充人员的宝贵时间。当土耳其军队明白过来时,良机早已错过。

小点拨:这个号兵真是机智,以最小的成本获取了最大的胜利。如何让自己“机智”起来,还是要在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哦!

勇敢的军人

1916年的一个早晨,德国医生沃克在他重庆的私人医院里,迎来了一个二十四五岁的年轻军人,只见他头上缠着纱布,右眼和小半个面孔都被遮盖了。

年轻人从容地请大夫给他看看眼睛。沃克医生检查完,对他说:“你的右眼被子弹打坏了,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还要把所有的腐肉割去。”

在做手术前,年轻人认为麻醉会影响大脑的智力,拒绝使用麻醉剂。他对大夫说:“三国大将关羽没用麻药就敢刮骨疗毒,我也有这个信心。”

沃克终于被说服了。手术开始了,年轻人的肉被割开了,坏死的眼珠被摘了出来,腐肉被割掉了。年轻人一声不响,也一动也不动,只见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滚下来,他就这样两腿绷直一直到手术结束。更让沃克医生吃惊的是。年轻人还告诉他,手术一共动了64刀。

沃克医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坚强的人!他情不自禁地喊道:“你是一尊会说话的铜像,用我们德国话说,你堪称为军神!”这个勇敢的年轻人就是刘伯承元帅。

小点拨:刘伯承元帅靠什么撑过了64刀的疼痛?靠的是坚强的意志力。

忠诚的 “巡逻王”

在西藏军区有一条最苦、最远、最险的巡逻道,全长160余公里,需6天5夜才能走完。走完它,需要穿越10余条冰河及8座终年不化的雪山。而就在这条巡逻道上,某边防团二连班长、重庆永川籍战士杨祥国用一串串坚毅的脚步,丈量着一名边防战士对祖国的忠诚。

2002年,杨祥国怀揣大学录取通知书从重庆永川区执意走进雪域军营时,后勤部队要留他,他却不干:“我当兵就是为了扛枪,坚决申请到边防一线。”

当兵10年,他在这条生死路上走了10年,来回60多趟,成为这条道上走得时间最久、走得次数最多的人。苍茫的雪山间,他用青春和热血刻下雪域“巡逻王”的大名,同时也留下这样一串数字:47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身上留下21处伤疤。

小点拨:看似平淡的一次次的巡逻,实则表现了一名军人的忠诚。忠诚来自深沉的爱,你爱祖国吗?你爱家人吗?你爱老师和同学们吗?

忠诚、机智、勇敢、坚强……这些都是刻在军人心上的标签,读过以上三个故事,相信我们对这些“标签”的含义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篇5:精彩的大哲理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青年要到一个村庄去办事,途中要经过一座大山。临行前,家人嘱咐他:遇到野兽也不必惊慌,爬到树上,野兽便奈何不了你了。

年轻人牢记在心,一个人上路了。

他小心翼翼地走了很长时间,并没有发现有野兽出现,看来家人的担心是多余的了。他放下心来,脚步也轻松了几分。正在这时,他突然看到一只猛虎飞驰而来,于是连忙爬到树上。

老虎围着树干咆哮不已,拼命往上跳。年轻人本想抱树干,但却因为惊慌过度,一不小心从树上跌了下来,刚好跌在猛虎背上。他只得抱住虎身不放,而老虎也受了惊吓,立即拔腿狂奔。

另外一个路人不知事情的缘由,看到这一场景,十分羡慕,赞叹不已:“这个人骑着老虎多威风啊!简直就像神仙一般快活。”

骑在虎背上的年轻人真是苦不堪言:“你看我威风快活,却不知我是骑虎难下,心里惶恐万分,怕得要死呢!”

篇6:一个女人的精彩人生哲理故事

我们几个旅伴一起租车去圣湖纳木错。

出发之前商议着要带些水果吃食,一个女人的精彩人生哲理故事my却已经把购物清单和去哪里购买弄得清清楚楚,而且精打细算得让我目瞪口呆。

原来她从高中起就利用一切假期外出旅行,如今已经一个人跑遍了大半个世界。

她本科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又在欧洲名校读完了硕士、博士。她就职过的公司几乎都是名门,拿高薪休长假,还辞职去非洲一年做志愿者,在埃博拉病毒肆虐的地方救助饥民孩童。

一个女人的精彩人生哲理故事my在旅途中的“矫情”也让旅伴们刮目相看。

大家在车里吃东西她立马会拿出垃圾袋,一个纸头都会仔细收集起来带回拉萨再扔。

她吃东西极为自律和简单,一直保持少女的身材,不论好吃的还是不好吃的,她的那份一定吃完绝不浪费。

一位真正见多识广的女孩,身上闪烁出的却是自律而谦和的光芒,一位出身普通人家的女孩,却因为后天修炼人品贵重得能够影响到每一位路人。

也许很多人看到这会觉得一个女人的.精彩人生哲理故事my一定是单身吧,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时间读书、旅行、做志愿者,所谓平常女子没她那种经历的,早已在柴米油盐中风干了梦想,38岁能有38岁的样子就已经很不错了,有她那种经历的女子也常常是难嫁的。

38岁早就不可能再有什么少女心。

一个女人的精彩人生哲理故事my30岁结婚,育有两个儿女,先生名校毕业,她钱包里的照片上,先生高大帅气,儿女天真可爱。

一个女人的精彩人生哲理故事my还是每年都会安排一次独自旅行,她说她的时间被严格划分,给家庭子女、工作事业、社会公益,以及自己的时间不会混淆也不会错过分毫。

一个女人的精彩人生哲理故事my为很多人做过很多事,却从未表现出强者对于弱小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处处平等地关爱与尊重,给予帮助还要向对方说声“谢谢你,是你让我感觉到了爱的力量”。

我一直认为,一个女子最精彩的生活,莫过于在该干什么的年纪就去干什么,对了错了、痛了伤了,都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什么都没有错过,就必会有所成长。

就算你曾经都错过,如果现在能够自省停止抱怨,清除负能量的阴霾,努力学会去爱去付出,去欣赏每个人的优点,去把没有做过却又一直想做的事再重新做一遍,正能量自然会慢慢充满你的心扉。

现实生活里的我们都不是也不可能单独活着,总有牵挂,总被爱着,所以你不能狭隘着完美,让自己心底的美好太凄凉与孤单。

如果你也看不到生活的尽头,如果你也面临着痛苦的选择,如果你也迷茫恓惶,请不要怕,去主动承担些社会责任吧。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你有爱别人才会有爱,你尊重别人就会被别人尊重,等你活得漂亮了,自然会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

上一篇:枣核的教案下一篇:政务公开工作情况的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