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人生之路

2024-05-05

想象人生之路(共14篇)

篇1:想象人生之路

梦之路想象作文

等一个黄昏,一爱一一个清晨,那是梦。

——题记

梦是什么?就像鹰翱翔在白云之上,掠过更高更高的喜马拉雅山!!逐梦路上,即使荆棘丛生,我也要走完全程!!

就像我,我是一个体育迷,小学时我总想着当一名运动员,在赛场上奔跑,为国争光。但是,所有优秀的运动员都是从小培养的,而我早已错过了那样的机会。我想我只能看着电视,做着这个不可能实现的白日梦。看着看着,有时几个镜头会对着运动员;在那时我意识到,我虽然不能作为运动员在赛场上为国争光,但可以作为观察者经历比赛,记录比赛,而离他们最近的观察者,便是体育记者,体育记者便是我的梦。

本以为梦想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就能实现,但现实却并非如此,梦想应该要靠不懈地努力、坚强的毅力、顽强的.拼搏、坚定的信念和不断探索的一精一神才能实现。我的梦,想说伟大也不伟大,说平凡也不平凡;不用轰轰烈烈,可一定不能碌碌无为,我希望,我以后,能无私而又无悔!!

现在是21世纪,这真是个神圣的世纪,没有什么能完成不了的,可是世界上未知的谜还 有很多,这些我们人类可能永远也解不了,可我们还 是勇往直前的实现下一个梦。不过要想实现自己的梦就要自己去奋斗,拼搏。如果你想好了梦就要不停地追逐下去,不能轻易的放弃。我相信总有一天是可以实现的。

每个人都在逐梦路上,每个人的梦的难度不同,去实现的程度也不同。有些时候,还 是自己努力吧。路飞就是这样,以前,不懂会做饭,不会剑术,不会射击,不会修船,不懂文字,不懂音乐,但你有一个令人吃惊的梦想——成为航海王。你在这条梦想航道上,不知摔倒了多少次,不晓被打击了多少遍,但你每次都能再次爬起,每次都能再次地乐观面对困难……故事虽没结尾,但我坚信,你的航海王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逐梦的心,逐梦的路。即使路再坎坷,即使爬着,也要走完。这不是执拗,也不是坚强,而是一种信念。因为梦想,去实现,去拼搏,不遗憾,不后悔,那是梦……

篇2:想象人生之路

我是一节电池,在工厂里被制造出来,穿上精美的包装,跋山涉水之后,被摆在了超市的货架上。

没过几天,有一位顾客把我买去了,装到他孩子的玩具车里。我每天都努力工作,让那辆玩具车行驶地飞快,逗得那个孩子哈哈大笑。突然有一天,我觉得自己有些有气无力,那辆玩具车也开得慢吞吞的,没有以往的`威风。很快,主人发现了,把我拿到外面,那儿有四个垃圾桶,分别是蓝色、绿色、红色、灰色。我看了一眼,就发现了我的家红色垃圾桶(有害垃圾),主人似乎明白了我的心意,把我扔进了红色垃圾桶。

在里面,我遇见了许多好伙伴,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经历,说到自己做出的贡献时更是眉飞色舞,无比地骄傲。天天聊天、谈话,十分开心。可好景不长,有一天,一个人从垃圾车上下来,二话不说把我们带走,本来我们个个都很兴奋,以为可以重生了,可谁知车忽然抖了几下,弱小的我竟然被弹下了车,落到了一块草地上。

因为我是有害垃圾,所以在腐烂的同时,散发出了化学毒素。娇弱的花先是一命呜呼了,坚强不屈的草也只是多活了几天,到最后,连大树的叶子也开始枯萎了。

看到这情景,我十分悲痛,也十分惭愧,希望能离开这块被我毁灭的土地。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一个学生看见了我,带着我回了家。

篇3:想象人生之路

一、想象与现实的融合:树立女性自我意识

《女勇士》的开篇“无名女子”讲述的就是一个在男权社会中始终沉默、失音的女性——“我”姑姑的故事。姑姑的丈夫离开家乡后, 姑姑怀孕了。愤怒的村民闯到家里, 有她有个交代。在万般无奈之下, 姑姑在猪圈里生下了孩子。为了不让孩子遭受屈辱, 姑姑抱着新生的婴儿跳了井。从此之后, 家里的父辈就再也没有提过她的名字。正如在小说开篇一段“你不能告诉任何人我给你讲的事情。在中国, 你父亲有个妹妹自杀了。她跳进家里的井。我们说你父亲只有兄弟, 因为她就像从来也没有过一样”。母亲的警告暗含着即将成为女人的我应该遵守传统女性所该具备的道德标准。如果无名姑姑的故事存在母亲的讲述中, 那么姨妈月兰的悲惨遭遇却是真切地发生在我的现实生活中。月兰的丈夫早年离开她, 在美国社会再次娶妻生子, 生活得富足体面。对被自己遗弃在香港的妻子, 他毫无愧疚, “她有吃, 有佣人, 女儿上了大学。她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 我尽到了丈夫的职责”作为丈夫, 他认为自己满足了妻子的生存需求, 就算尽了责。可悲的是女性也接受了这种观点。月兰认为:“他没抛弃我, ……我不能给他添乱, 一定不”。无名姑姑和月兰的悲惨遭遇令我无法忘怀, 这使得我对女性的命运进行思索:为什么总是女性在承受着不幸, 而男人却可以不必受到惩罚?波伏娃认为, 女人不是生来就是女人的, 而是成为女人的。男人把女人塑造成神话, 或是他者, 正是为了显现其主体的合理性。在传统的男权社会中, 理想的女性应该是沉默顺从的, 而在我看来, 这样的做法无非是男性在为自己的错误而找的借口。因此, 在小说中, 我把无名姑姑的故事进行了大胆地改写, 对姑姑的感情世界展开了想象。无名姑姑是为了坚守爱情而舍弃了生命, 因此我内心里认同无名姑姑是坚忍女性的典范。为了表达对她的钦佩之情, 同时也为了表达我对男权社会的不满之情, 我违背了母亲的意愿, 用笔诉说了无名姑姑的故事。

在小说的白虎山学艺一章, 我表达了对美国生活的极度失望。华人社区生活的保守村民们, 每当看到我和妹妹就不住地摇头, 用同情的眼神看着我的父母说, “一个女仔, 又一个女仔”“女仔好比饭里蛆”, “宁养呆鹅不养女仔”。这些场景深深地印在我幼小的心灵上, 让我深切意识到身为女性的低贱。而父母的所作所为使我更感身为女性的不公。女孩子出生时没有任何像男孩子一样的庆祝仪式, 比如说在脸上抹鸡蛋, 办满月酒等等。就连周末购物, 叔公也只带男孩, 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看自己的兄弟们捧着糖果和玩具满载而归。生活中的点滴记忆和女性的悲惨经历让我无法再忍受作为女性被忽视被贬低的地位, 最终在母亲讲述花木兰的故事中汲取力量来抗衡来自男权社会的对女性的压迫。母亲告诉我长大后会成为妻子, 成为奴隶, 但是也教给我女勇士之歌, 长大后我也要成为女勇士。在母亲讲述花木兰的故事中, “我”加入了自己的想象。“花木兰”在报家仇国恨的同时生儿育女, 体现了“我”对父权制男尊女卑的挑战和男女平等的渴望。通过对中国传统故事的改写,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女勇士形象:坚定, 勇敢, 强大无比而又温柔贤惠。可以说, 这个耳目一新的花木兰形象体现了“我”对生存状态的不满, 对男尊女卑社会的反抗, 对身为女性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尊重。

二、想象与现实的融合:构建华裔女性身份

作为华裔美国人, 汤亭亭始终摆脱不掉中国文化和美国经历的背景。因此, 她处于一种两难境地, “很难精确地区分在中国和美国中, 谁是他们, 谁是我们, 很难确定自己的真正身份”。身份问题一直困扰美国华裔的心灵之殇。在“我”看来, 中国只是父辈们口中遥远的故乡, 而美国才是我看得见摸得着的欢乐国度。可是,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 我永远是生活在夹缝中的人。在我的眼中, 中国的传统生活方式就是野蛮和愚昧。对迷信的母亲来说, 药店的男孩送错药, 疾病就会跟着来到。所以母亲强迫我去药店要些糖果。对母亲来说, 要糖果是避免不幸的必要措施。可是对女儿来说, 乞求糖果去除晦气的行为却荒唐不堪。同时“我”感到华人移民的言谈举止粗鲁不雅, “我所认识的移民嗓门都很大, 即使离开他们过去隔着田野打招呼的村子好多年, 也还是没有变成美国腔。我一直没有能够制止住我母亲在公共图书馆和电话里大嚷大叫的习惯。走路正 (膝盖要正, 而不是中国妇女那种内八字步) , 说话轻, 我一直想把自己转变成地道的美国女性”。

为了成为真正的美国人, “我”努力挣扎, 企图摆脱华人的形象, 像美国女性那样细声细气的讲话:做洋鬼子的事情甚至比洋鬼子做得还好……然而一切努力, 始终未能彻底改变边缘化的状态。在美国的成长经历中, 没有人认为“我”聪明;学校里有人约会, 有人跳舞, 却没有学习好的华人女生的份儿。只因为这里是美国白人的世界, 而“我”是黄皮肤的华人。母亲在旧中国是村里的医生, 打鬼英雄, 备受尊敬, 而在美国, 父母亲只能靠洗衣房艰难度日, 做着最辛苦而又廉价的工作。尽管如此, 城市改建的时候, 父母的洗衣作坊被推倒了, 这一片贫民窟被夷为平地, 改成了停车场。这里没有和平与欢乐, 有的只是如同母亲故事中光怪陆离的“鬼”世界。“的士鬼”、“公车鬼”、“警察鬼”、“开枪鬼”、“查电表鬼”、“剪树鬼”、“流浪鬼”、“卖杂货鬼”, 还有“报童鬼”和“垃圾鬼”。面对那些歧视华人的洋鬼子, “我”甚至幻想唤来天剑, “冲他肚子上来一下, 一定会给他那身衣服加上些皱褶, 添上点颜色。”可是, 这种不公平的对待并没有因为我抗议白人店主称一种颜料为“黄黑鬼色”和拒绝为持种族歧视的老板打请柬而有所改观。相反, 我更加感到迷惘, 身心备受煎熬。

最终, 母亲讲述的蔡文姬的故事其实反映了汤亭亭对于两种文化的态度:要消除“他者”与“自我”的对立, 要民族沟通, 文化融合而不是种族对抗和文化冲突。文中的“我”认识到包容的重要性, 理解了沟通和融会两种文化的意义, 确立自己的文化属性, 从而在二元文化中达到心灵的平衡与平静。

通过对想象和现实的融合, 我从早期的中美文化的撞击和冲突, 逐渐走向和解。在美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自由“取”、“舍”, 构建了自己独特的身份。作为女性和华裔作家, 在今天充满纷争、对抗、偏见和隔阂的世界里, 我们真的需要一种乐观、一种包容, 以及追求和谐、理解的勇气和信心。

摘要:美国华裔作家汤婷婷的《女勇士》一经发表, 便引起读者和批评界的广泛关注与强烈反响。在《女勇士》中, 汤婷婷从自身华裔女性的视角出发, 努力解决华裔女性性别和种族身份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女勇士》中女主人公的成长经历, 从母亲讲述的中国经典传说、自身的生活体验和自我的想象中汲取力量, 反抗父权制和种族主义的双重压迫, 进而形成独立的女性自我意识和建构华裔女性的自我身份。

关键词:想象,现实,女勇士,华裔女性意识,华裔女性身份

参考文献

[1]蒋丽平.双重边缘化下的自我建构——论《女勇士》中华裔女性成长的艰辛与困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1 (3) .

[2]蒲若茜.对性别种族、文化对立的消解——从解构的视角看汤亭亭的《女勇士》[J].国外文学, 2001 (3) .

[3]郑庆庆.站在边缘的女勇士——对汤亭亭《女勇士》的跨文化观读解[J].外国语言文学, 2005 (1) .

[4]汤亭亭.女勇士[M].李剑波, 陆承毅, 译.张子清, 校.南宁:漓江出版社, 1998.

篇4:那想象之路,自己走过

1862年,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从海军专科学校毕业,接受为期三年的远洋训练,乘“阿尔马斯”号训练舰由特隆修塔军港出发,经过挪威、英国、美国的纽约、南美的巴西以及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最后回到俄国。长达三年的海上生活,不但使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在日后创作《天方夜谭》时有描写海洋的丰富灵感,而且许多美丽的主题也在此时酝酿而成。由此可见,管弦乐曲《天方夜谭》是先有了音乐素材,才去构想标题,而不是先有了标题,才去构想素材。在他写作了12年的《自传》中,他曾经提到,他原先写作这首四个乐章的管弦乐曲时,只是用:“第一乐章,前奏曲;第二乐章,叙事曲;第三乐章,慢板;第四乐章,终曲”这样简单的说明。后来,他的学生李亚多夫(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师、指挥家)在帮助他校阅过总谱以后,建议他明确表明各乐章的具体内容,于是经过反复考虑,他才在新版乐谱上加上《海洋与辛巴达的船》、《卡伦德王子的叙述》、《年轻的王子与公主》、《巴格达城的宴会,船舶撞向立有青铜骑士的岩石》这样四个标题。他所选取的这些插曲内容上并不连贯,整个创作意图在于在音乐中表现“神话故事的多姿多彩和东方风韵”。最初,他只考虑音乐的细节,后来他才倾向于摒弃细节而侧重表现这件作品的交响乐性质。他为这首乐曲听起的标题仅仅是“引导听众走上他自己曾走过的想象之路,而把所有的细节留给不同爱好,不同气质的听众”。总谱于1888年夏天完成,同年10月28日在圣彼得堡由作曲家亲自指挥演出,大获成功。

这首管弦乐曲第一乐章是“海的主题”,第二乐章是“暴风雨主题”,第三乐章是“舞蹈主题”,第四乐章是“节日的主题”。使整首乐曲统一起来的主题旋律最初由小提琴奏出,贯穿第二和第四乐章、第三乐章末尾直至终曲,这支旋律体现宰相的女儿舍赫拉查德对夏利尔国王讲述故事时那种轻松、和悦的声音。受所有忘恩负义的女人的欺骗,作为报复,国王惯于在新婚后的第二天将妻子处死,但舍赫拉查德的故事如此引人入胜,以致国王听得着了迷,日复一日推迟了对她的处决,最终完全取消那个令人不寒而傈的计划。

国王夏利尔的主题初次出现时如雷灌耳,威武凶残,但在作为故事叙述者角色的舍赫拉查德的声音插入以后,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第二乐章讲述卡伦德王子(大管独奏)伪装成一个僧侣,漫游四方,不久,国王对这个故事似乎显得有些厌烦,他的威武与舍赫拉查德的柔声细语揉合在一起。在以后的故事中,国王显得很安静,这一段音乐讲的是年轻的王子(开展主题)与年轻的公主(单簧管和小鼓)。可能是这段优美的爱情音乐,使国王屏息聆听。最后乐章重现国王的威武和舍赫拉查德的诉求,许多先前的主题重复出现,随之而来的是巴格达的节日盛况。这段音乐突然转变为对碧波万顷的海洋的描写,一艘海船触礁遇难。国王的主题,到了第四乐章末尾,终于融化到柔美的舍赫拉查德的主题之中,这和《天方夜谭》的故事结局完全吻合。

篇5:求职之路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职场新人把职业的成功归功于自己拥有强大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储备,以及是否能够进入好的定位:“认可的行业与职位”。

而职场过来人则认为,除了知识与技能之外,那些进入职业后你学会的东西――“职业的积极态度”以及“好的职业习惯”,才是职业发展的关键。而“准确的职业定位”或者“认可的行业和职业”在他们看来都并非重点。

为什么职场新人和老人对于成功的因素差别那么大?我想是因为下面3个方面交叉作用的原因:

1.对职场的认知不同:刚毕业的新人,很容易把职场当成自己大学生生涯的另一段延续―能力要高,专业要好,自己知识要过硬。而过来人则明白,大学和职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是从学生生涯的最顶端下来,归零心态,重新从山底爬职业这座山。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积极心态和重新培养好的习惯至关重要。

2.大学知识和技能的保鲜期很短:在知识爆炸,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学学习的知识保鲜期很短――在毕业那天,被淘汰的就已经有近40%。剩下的60%中,真正在工作中间用到的不足20%。大学的专业优势大概只能支持你进入职业3~6个月,而学历(硕士,博士)优势只会在职场中间保持1~3年。而其他所有的成功技能,都在进入职场之后学到。

3.匹配论与适应论:职场新人往往过度看重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和定位,希望一下子进入与专业技能匹配的职位。而几年的工作经验让职场老人很清醒:所有的适合自己的工作定位都是干出来、争取出来的――即使暂时没有找到,保持积极的态度,积累自己的能力,也能让自己找到的一天,有实力能够进入。职场头三年,不靠定位精准,而是适者生存。

,这样有利于蜘蛛的爬行,做站这里推荐一款不错的程序dedecms织梦,这个应该很多朋友都比较熟悉了,优点在哪里我就不说明了,大家可以打开百度来搜.

3. 网站的友情链接,友情链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地方,你的网站被降权了,页面收录减少了,有时就是友情链接出的问题,因为你的友情链接的站点他们被惩罚了,你也跟着受牵连,所以很多站长莫名其妙的站点收录出了问题,可以先查下你的友情链接站点是否出问题了,还有友情链接要以你网站内容来寻找适合相关搭配的站点,如果你是做小说的,你连接一个卖手机的,这样基本友情起不到什么作用.

4. 最主要的和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网站的原创性了,为什么都说要原创,因为各大搜索引擎都喜欢原创的内容,因为搜索引擎里面没有这些内容,你原创出来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搜索引擎比较中意,大家可以看看流量高的站点,都是几天更新一次,或者是天天更新,更新的同时绝对是有原创内容,而且原创的好处还可以给大家带来高质量的外部链接,像我投稿到admin5审核通过了,我的文章总会被几个站点所转载,而且后面连接也会加上,这样就给你的网站带来了不错外链,而且被转载的同事,蜘蛛也会爬行你写的文章,文章后面不是加了你自己的网址么,蜘蛛也会顺着爬向你的网站,所以写原创内容对网站是有很好的作用,其实SEO的精髓就在原创,如果SEO优化离开了原创,那SEO优化就一点作用都没了,各位站长不要刻意去SEO,只要做好你的原创,你的网站自然会被搜索引擎看中.

今天介绍就到这里了,希望这次浅谈SEO优化可以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和思路,我也是菜鸟站长,我只是站在我的角度看SEO,以上是我个人的见解,如有错误之处请多包涵

篇6:人生之路,“习惯”起步

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孩子小时候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间。

我的女儿,她是一个很听话很乖的孩子,基本上不用我太操心,唯一令我烦恼的事是她吃饭不乖。她不但饭吃得少,而且吃得时间很长。吃饭不能安安稳稳地坐在饭桌边吃,吃吃跑开去玩玩,每次都要我喊了她才能回来,一顿饭要喊好几次。为此,我很是苦恼,我曾经问过她这样一个问题,“宝贝,你最不喜欢做的事是什么?”她竟然回答我“吃饭”。我觉得她在家里,零食吃的也不多,就是吃饭时,她喜欢先吃菜,再吃饭,饭菜分开吃,等菜吃的差不多了,饭也就吃不下了。

以前我也想过一些办法,比如给她规定吃饭时间,限她几分钟内把饭吃完,或者吓她,不吃就把饭倒掉,不让她吃好东西,不让她吃牛奶(她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吃一包牛奶,否则就不睡觉。有时,家里没有牛奶,又忘记买了,晚上9点多了也得给她去买来,真拿她没有办法)。这样短时间里有点效果,但时间长了又没有用了。所以,到现在都9岁了,体重还不到40斤,朋友们见了都说她瘦弱。为此,我也是绞尽脑汁了,真可谓“山穷水尽疑无路”了。

今年六月初的一天,我刚下班回家,一踏进家门,女儿高高兴兴地跑过来对我说:“妈妈,我要送你一个礼物。”“什么礼物呀?”我问。她拿出一个空白算术本给我,我问她:“为什么要把这个本子送给妈妈呀?”她自豪地说:“妈妈,这是我用十个笑脸换来的,是数学老师奖励给我的,这个送给你,下次我再换一个送给爸爸。”原来如此,她以前跟我说起过,只要上课回答问题对,老师就会奖励一个五角星,十个五角星换一个笑脸,十个笑脸换一个空白本子。

看着女儿得意的笑脸,我灵机 一动,把她拉到我怀里,笑着对她说:“宝贝,妈妈跟你商量个事。”宝贝点点头,我接着说:“你数学课上回答对了问题,老师给你奖励,那你如果吃饭乖了,妈妈也给你奖励,好吗?”“那你给我什么奖励?”女儿问。“你想要什么都可以,只要妈妈买得起。”我说,“你不是想要一个漂亮的头箍吗,我去云南旅游时给你带花来,怎么样?”女儿马上高兴地答应了。于是我们商量了奖励规则。吃饭比赛参加人员有宝贝、妈妈、爸爸。如果宝贝吃饭得第一名,就奖励她一朵大红花;得第二名奖励一个五角星。十个五角星换一朵大红花,十朵大红花就可以满足她一个愿望。我们把商定的规则写在纸上,并让她签字,把它贴在饭桌边的冰箱上,她得到的大红花、五角星都贴在这张纸上。

刚开始时,她很积极的,饭吃得很快,也不走开去玩了。一连几天她都得到了大红花。随之,我又发现新问题了,她光记着对付碗里的饭了,菜吃得很少。我想,这样也不行,光吃饭不吃菜,营养会跟不上的。于是我在约定上又加了一条,饭菜必须都吃,每个菜都要吃一点。女儿还算配合,很快满了十朵大红花,我给她买了一个粉红色的头箍,头箍上有一只可爱的小狗,小狗身上点缀着几颗小亮钻,非常漂亮。这是我和她一起挑选的,女儿很喜欢,天天戴着。

可是时间长了,新鲜感没了,女儿有些懈怠了,有时又有老毛病复发的迹象,我马上提醒她我们的约定,再加上用去云南给她买花、买礼物来诱惑她,她又乖乖地吃饭了。现在女儿吃饭的速度快得多了,一个月下来,人也胖了一些,脸色也红润了。这更增加了我把这个活动搞下去的决心,我有信心一定让女儿养成好的吃饭习惯。这可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从这件事上,让我更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首先,重在预防,父母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我的孩子吃饭出现这样的问题,也都怪我自己不好,小时候喂她吃饭时没有让她在固定的地方吃,而是捧着饭碗随着她到处跑,一边吃一边玩,导致她养成了这样不好的习惯。相反,她的学习习惯从一开始就培养,我就觉得很不错。我要求她每天放学回家马上就做作业,做完作业才能玩,她也很听话,基本上在我下班回来时作业已经完成,我只要检查一下,签一下字就可以了。所以,听到别人说小孩做作业一定要大人陪,而且做的又慢,我感到很欣慰。还有做作业、考试时比较粗心,老是看错题目、漏做,我要求她做完后一定要仔细检查,这样以后这种情况就很少出现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其次,不断强调,我经常有意识地去提高孩子对好习惯的认知。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责任在于父母。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对于好习惯、坏习惯是没有概念的,这就需要父母在有意识地引导过程中,不断地向孩子强调好习惯的重要性。如果孩子缺乏对好习惯的认知,她就有可能在家长提醒的时候注意一下,家长不提醒,问题就又出现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孩子的坏习惯总是无法纠正的原因。只有孩子深深地意识到好习惯的重要性,孩子才会主动地强化这种良好的习惯,避免出现与此不相符合的坏习惯。第三 做到令行禁止。例如:我的孩子刚上学时,放学回家先看电视,不做作业,我就与孩子商量好,写作业剩下来的时间奖励她做喜欢的事。孩子马上答应,而且后来一直做的很好。不过千万要注意,不让孩子做的要提前约定,不能失信于孩子。制订好的计划家长得坚持执行,不能随口承诺,更不能按自己的意愿随意改变。永远不允许一次倒退发生,直到新的习惯牢牢地扎根在孩子的生活中。第四,重在坚持。开了好头就要持之以恒,遇到困难就要咬牙坚持,万不可随意松劲。有累得实在不想动的时候,有病得起不来床的时候,怎么办?咬牙挺住。事后,孩子甚至会被自己的精神所感动,进而特别珍惜自己的成果,越来越不忍心放弃,于是就成了好的习惯。美国西点军校有一条规矩,就是:不许找借口!这对于养成好习惯非常有帮助。人最容易原谅自己,事情没做好,想办法找一些原因,让自己心安理得,这是一种坏习惯。它会让你软弱,会让你偷懒,会让你逃避,结果你丧失了勇气。

篇7:人生之路作文

也许你哭过,笑过,尝过酸、甜、苦、辣,因为这些味道让你的生活变得精彩!变得那么有意义,就像俗话说的:“没有束缚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只有这些开心的事让我们觉得生活有意义,很精彩,只有这些难过的事让我们觉得生活不易,是悲伤激励我们前进,因为难过的事让我们学会坚强勇敢的面对生活!

人的一生都需要激情!没有热情的人是过不出精彩人生的。无论是做事还是说话,他们都应该有热情,因为有热情,生活才会精彩!因为热情,生活才有前进的动力,推动我们前进的是热情。整天郁闷总比热情好。过了一天,你会觉得生活很有意义,很精彩。

生活需要健康。如果生活不健康,再有钱也没用,因为钱买不到健康。一个有钱人曾经说过:“如果你能用我的钱为我健康一天,就让我从病床上爬起来。我很愿意过好日子!”如果生活中没有健康,每天生病,整天难受,你会开心吗?生病发烧的时候躺在床上想。如果你现在没病,可以出去活动活动。多幸福啊!所以没有健康就活不下去!

篇8:想象人生之路

第一,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家校合作的认识清楚吗?

案例中的王老师工作一年就重视家校合作,想法值得肯定,但做法欠妥,暴露出青年教师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家校合作的认识不清晰。现实工作中,青年教师容易把自己在学校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搬到家长教育或家校沟通当中,凭着自己对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的理解,去指导家长教育子女,这种主观的态度和做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教育的效果和家长、孩子对教师的信任。《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明确规定了家庭教育的制度保障,形成全社会重视家庭教育的大环境。所以,一个积极有为的教师必须从专业角度去认识家长这个教育主体,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目的本就是一致的,不要把家长摆在教师的对立面,必须认清二者之间的角色差异,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能够换位思考。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应该多加沟通,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唯有在教育目标上达成一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合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真正做到尊重家长了吗?

老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是尊重,尊重家长是教师的美德。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当认识到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只有用好家长这一教育资源,才会让教育产生巨大的能量。尊重家长就必须站在家长的角度理解家长,设身处地地为家长考虑。现实中经常出现年轻教师居高临下指责家长的情形,这不仅严重损害了教师形象,也不利于调动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如果邀请家长来学校,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让家长感到来学校不是“听训”的,而是与老师共同商讨孩子教育问题的,从而使其愿意与老师交流。教师如果能够求同存异,认真聆听家长建议或想法,就会使家长感到被尊重,从而也会更加诚心诚意地接受教师的指导并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第三,是否将教育工作简单化了?

刚工作一年的王老师很难在工作中把握教育的本质,容易将教育工作简单化。教师工作对象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班主任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自我反思,从中积累经验,逐步提高自身教育能力,提高自身修养。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不是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真正的教育要用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来导向人的灵魂觉醒的本源和根基。教师的工作,因为是跟人打交道,更需要智慧和艺术。

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通常会有一个问题家庭。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要对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教育观念等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对待不同层次的家长,就要有针对性的沟通预案,选择相应的沟通方式和沟通内容。这就需要班主任有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意识,要有开放并乐于接受批评的态度。若家长积极或无条件地支持教师,反而容易使教师墨守成规。因此,当王老师在微型家长会上听到出乎他意料的家长回应时,不必困扰,应该借此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调整班级管理方式,有针对性地做好家长工作。比如,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班级荣誉,也要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又如,与家长沟通时要肯定学生的优点,能够通过家校合力激发学生的潜能。

篇9:让想象开启习作之路

一、想象,顺应儿童天性

喜欢想象,乐于幻想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正处特殊的年龄段,内心充满着好奇,常想着能像孙悟空一样自由地出天入地,一个跟斗就是十万八千里。如今,电视传播高速便捷,科技产品日新月异,网络世界新奇有趣。随着学生接触面的不断扩大,他们的内心更是充满着奇思妙想,有着强烈的表达愿望。笔者想,既然学生这么爱想象,我们何不顺应其天性,以指导写想象作文为突破口,不断创设想象时空,让他们放飞想象的翅膀,用“心”写作,自由表达。这样,既顺应了学生的天性,又容易解决无米之炊的难题;既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心理,又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促进习作能力的提升。

二、阅读,铺开想象之路

1.大量阅读,开阔视野。孩子善于想象,头脑里充满着多彩的世界、多姿的形象。但是,如果没有丰富的语言,还是难以具体地表达出来的。试想一下,当一个人步入想象之时,头脑没有贮存一定的信息,没有表象的积累,思路能清晰吗,语言表达会顺畅吗?这正如庄子所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大翼也无力。”所以,指导小学生写好想象作文,更应该引导他们大量阅读。可以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如“向你推荐一本好书”“书海拾贝”“诗歌朗诵会”等,让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知识经验和语言积累,为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有针对地阅读,丰富意象。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这样的习作训练:“假如我会克隆……”乍一看,觉得新奇有意思。可要让学生交流,却说不出所以然来,更不知从何下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窘况呢?原因是学生不知什么是“克隆”,对克隆技术知之甚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在习作前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克隆方面的书籍,了解克隆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过程,查阅相关的图片资料,感受到克隆的神奇有趣,为写这篇习作做好充分的铺垫。如此一来,习作中学生思维活跃,表达精彩。例如,有的学生想利用克隆技术大量复制珍稀动物,挽救濒临灭绝的物种,调节生态平衡,为人类造福……可见,作文前有针对性的阅读,不但能扫除学生想象的障碍,而且能激发表达欲望,丰富想象内容,写出的文章自然妙趣横生。

三、情境,叩开想象之门

1.活用教材,创设想象情境。小学语文教科书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精心选编的。教师可以利用课文巧妙设置想象情境,激发学生再次想象。低年段,可以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如在教学《小小的船》《问银河》等课文时可这样设问:“如果让你也坐在小船里,你是否只看见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小朋友,你还想问银河什么呢?”……以教材为凭借,学生想象的空间得到有效的拓展,发言精彩且有个性。到了中、高年段,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歌进行扩写,或对课文的空白处进行补写,或给那些言虽尽、意犹存的课文进行续写,或根据自己的看法对课文内容进行改写。这样活用教材,让学生展开想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借助课件,激活想象情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往往是用形象、色彩、声音等来思维。”进行想象作文教学时,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录音、录像、摄影、网络信息等,巧妙运用各种卡通形象、图片资料、动漫电影等制作成课件,让活生生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共鸣。这样,一个个富有个性的想象故事就会如泄闸的洪水,源源不断地喷涌出来。

四、交流,丰富想象内容

1.作前交流。作前交流在习作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指导学生习作,一般要遵循先说后写的规律。小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强,喜欢与众不同。当教师创设情境,诱发想象时,他们常常会按捺不住那“一吐为快”的冲动。在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大胆倾吐,在小组学习中交流自己的构思,展示自己独特的想象。通过交流,加大学生的信息量,拓宽习作思路。学生可以从“占有材料的过程与方法”“表达的情感与态度”“有创意的想象”等方面得到资源的互补与共享。

2.作中交流。学生思路打开了,大部分能较顺畅地完成心中所思。怎样能让想象更充分?这就要安排“作中交流”,即教师在保证学生有充足写作时间完成习作后,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初作”,让学生互相欣赏,相互评价,从“用词是否准确”“语句是否通顺”“想象是否合理”“表达是否清晰”等方面相互探讨、相互帮助,再加上教师的适时启发点拨,能使学生想象更丰实、表达更灵性。作中交流更大的意义在于,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学生打开想象空间,模仿、借鉴别人的写法,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3.作后交流。传统作文教学的做法是把习作当成交给教师的作业,让教师包揽批改的“重任”。实际上,学生完成了习作,更应互相欣赏,共同体验习作的成功与快乐。安排成文后的交流,一方面,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另一方面,学生会逐渐明白:习作不只是交给教师的作业,更是自己与他人真诚交流的有效工具,是倾吐自我、表达自我的必需。当然,教师的批改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师生交流提升的又一重要环节。

总而言之,小学生习作训练是一个寓听、说、读、写于一体的综合实践过程。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以想象作文训练为突破口,注重丰富阅读、创设情境与交流分享,学生就会敢想敢说、爱想乐说、会说愿写。这样,学生的习作能力就能得到不断提升。

篇10:人生之路作文

我带自信与使命

一路一程经历

天是那样蓝

漾云朵朵

生命是那样活泼

充满生气

呀,路!一条困阻激动的路

我顺个性与信任

一步一心排除

人性是如此善美

荡气回肠

个性是如此能干

攻无不克

哦,路!一条灿烂温情之路哦

我在醉心于夕阳残辉中

一天一期沉醉

一刹那是非常辉煌啊

心释辉灿

完结是非常惋惜呀

簌然泪下

一条曲折路

一条感悟路

篇11:奋战人生之路作文

抬左脚,落地。抬右脚,落地。如此循环,所谓走路基本过程。这是每个人乃至生物成长的蜕变。

按常理,走路很简单,但它是一切运动的基础。奥运健儿的健步如飞,舞蹈者的翩翩起舞,甚至运动员的打球都建立在学会走路,走好路的基础上的。如果一个人连路都走不好,跑,跳从何谈起。

谈起走路,人们就该想的远一点了。为何走路,目的地是哪?是孤单一人,还是三五合群等等。古人云:三思而后行。告诉我们,不要盲目的去走。人生也是如此,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奔走着。每个人也都要明白自己为何而走,及下一站的方向。只是人生走路,走起来更加艰苦,更有激情,但也会收获更多快乐。

人生路容不得我们停留时间过长,也许我们因听信他人的意见,或自己判断失误而走了弯路;也可能被一个乔装的陷阱给欺骗的遍体鳞伤;或面对前途茫茫,道路的曲折而止住了脚步。我们想留恋树荫的凉爽,大石头上的惬意,客栈的舒适,更需要有路人的陪伴,但我们是否知道,其他的人都在往前赶,一旦我们停下了脚步,相比别人,不进则退了。山穷水尽总能柳暗花明,况且时间老人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他不可能对谁有特殊恩赐。而路途中的人也都有自己的目标,他们不会因一个陌生人而放弃前进。这是你需要的是跟上他们的步伐,前往自己的下一站,只有在自己的站点休息才心安理得。但我们也不是拒绝一切外来者的帮助。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需要借鉴的是别人的长处,他们的经验。在征途中的陷阱,不可能有标语提示,但一些有经验的长者们见得多了,自然就了解其危险性在哪,该怎样躲避;还有我们被树上的野果而引诱的垂涎不止是,我们也不知道是否有毒,但口渴难忍而以身实验害了自己。这是我们吸取别人的智慧,但绝不是害别人,让别人尝。通过一次次经验的积累,我们需掌握一定的常识与判断险情的方法及自救措施。有些道理只靠听,看是学不会的,实践才能领悟其真谛,实验证明,多听多看,不如多实践。

另一方面,走人生路,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去走,一步一个脚印。不要总想着抄近路,占小便宜。偷工减料的建筑一定不会经受住风吹雨打,假的黄金也不一定能忍受烈火的炼烈。一切伟大的成绩与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人生需要我们学会变通,但更多的是坚守自己的信念,亲贤臣,远小人这是诸葛亮多后主刘禅提的建议;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现在人应具备的修养。不要让邪恶的思想有机可乘,玷污你神圣的心。

面对人生的旅途,我们需要经历的很多。我们需忍受风吹雨打的.自然因素,相互竞争的社会因素,冷嘲热讽的人为因素,还有身体上的缺陷等等。我们像漂流在海上的一叶孤舟,随时有被卷入海底成为鲨鱼的晚餐的危险;我们可能会像暴风雨中的蜜蜂,随时有被冲走的可能。这是,我们就不要在幻想天神的相助了。我们得依靠自己,首先需要的是超凡的自信心与不言败的勇气,结合前人的经验,孤军奋战。我们可以学习鲁宾逊,一手划着理想,一手划着信念。我们可以学习海燕勇敢的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总之,人生旅途中不可能一帆风顺,鲜花掌声总是最后出场的,荆棘,绊脚石无时不在,只是他们总是刁难没有信念的人。也许挫折就是这样。它看好你好欺负就只针对你,所以不要轻言放弃。

篇12:人生之路作文

赵丽宏曾说过:“人生就是学步和学路的过程。”可学会了步了,路又在哪儿呢?人生的路怎么会像生活中的公路一样告诉你这是通向哪儿呢?

所以我们刚出生学会走路,就有和蔼可亲的爸爸妈妈为我们指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父母走过了这段路,他们能告诉你正确的方向,更好地走人生之路。

但是,即使有了路,并不是所有人都敢走。有人说过:“世上没有不敢走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人生之路是坎坷艰辛,曲折不平的。勇敢的人,则一往直前,不畏艰险;懦弱的人只能停滞不前,原地踏步。路始终在那儿,就看你敢不敢走。

但每个人的人生选择的路是无限的,你可以成为艺术家,可以成为科学家,也可以成为商人。你拥有了一个梦想,即寻找到了你的人生之路;你为这个梦想而努力,即敢走自己选择的路。可你是否坚持下去呢?当你发现这条路太艰难,你是否还能努力呢?尤其是你走错了路,选错了梦想,你是否想往回走,重新选择呢?公路走错可以调头,人生之路走错难以重头来过。可正如“有些路虽然走错了,但只要走下去就会是一条新的路。”一样,谁能完全否认这条路走下去不是一个美好的光景呢?只要你努力了,坚持了,奋斗了,那条路狭窄也好,困难也罢,就会像马克思先生所说:“那些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勇敢攀登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取得成功!

我得到了爸爸妈妈的指路,我也走上了自己所喜爱的路,无论这条路多么艰辛,曲折,我都会走下去,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篇13:想象人生之路

一、《幼年时代》人生与文学的萌芽

堀辰雄于1904年12月28日出生于东京市麹町区平河町。因为出生于辰年,被命名为辰雄。亲生父亲堀浜之助是广岛藩的士族,任当时东京地方裁判所的监督书记。母亲西村志气,是城市小商人家的女儿,因为家境贫寒嫁给已经有了妻子的浜之助。浜之助与妻子之间没有孩子,堀辰雄作为长子被抚养。四岁时,母亲带堀辰雄改嫁给雕金师上條松吉。从此一直到养父离世,堀辰雄从母亲的妹妹那里听说了自己的身世为止,他始终相信松吉就是自己的亲身父亲。

要想了解堀辰雄的早期人生经历,有两部自传小说不可忽视,那就是《幼年时代》与《拿花的女人》。《幼年时代》创作于1938年夏天至第二年春天,作者34岁,结婚不久。这时的他,生活安稳,在文坛上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本着“想要在自己的幼年时代找到人生本质的东西”的初衷,创作了这部作品。《幼年时代》写到刚上小学时期就结束了。结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养父去世,他从母亲的妹妹那里得知了自己的真实身世。对他来说“意想不到的事情太多了”。没有任何作为作家的野心,将阿姨那里听来的事情原封不动地写在了以《幼年时代拾遗》为副标题的《拿花的女人》里。

从幼年时代的轶事中,可以看到堀辰雄敏感情感的萌芽,对格调高雅生活的向往,潜意识里对生父的思恋,而这些影响在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中,以摆脱城市平民家庭、消除平民生活阴影的方式呈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可以说他后来的文学发展方向是完全背离了实际成长环境的。直到他三十多岁养父离世,得知了自己真实的身世,他的文学创作才以对父母无尽的思念,对城市平民生活的追忆的方式复苏。从创作理念以及方法上,堀辰雄的《幼年时代》受德国诗人、小说家卡罗萨的影响较大。

二、益友良师的影响

十三岁,堀辰雄升入东京府立第三中学。据他自己后来回忆说“中学时代没有什么值得特别记载的事情,喜欢学习的科目是数学,尚未喜欢文学类书籍”。十七岁升入第一高等学校,认识了终身好友神西清。受神西清的影响开始阅读屠格涅夫、霍普特曼、施尼茨勒等人的小说,进而开始喜爱上法国象征派诗人的作品,并接触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哲学书籍。十九岁,迷上萩原朔太郎的诗集《青猫》。同年母亲拜托第三中学校长广濑雄带着堀辰雄去拜访了著名作家室生犀星。九月遭遇关东大震灾,母亲在隅田川溺水身亡。堀辰雄虽然九死一生,但是在逃命时身体和精神遭受巨大创伤,留下终身病根。十月,经室生犀星介绍认识了芥川龙之介。同是出身平民家庭、同为第三中学校友,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的芥川龙之介对堀辰雄一见如故,二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

二十一岁,升入东京帝国大学(现在的东京大学)文学部国文科。大学一年级的夏天在轻井泽逗留了三个月。在这期间,他充分体验了幼年时代就憧憬过的格调高雅的生活,并且集中精力学习文学,为迈向文学之路做着准备。期间还与芥川龙之介、室生犀星、萩原朔太郎、片山广子一家交往。这个夏天的经历,无论是从文学知识的积累、还是未来文学创作的素材方面都成为堀辰雄文学创作的源泉。例如初期作品《鲁本斯的伪画》就是一部以这个夏天的体验为素材而美化创作出来的小说。

三、从同人杂志到个人作品集

在轻井泽度过了充满了文学氛围的夏天后,堀辰雄开始亲近科克托、阿波利内尔、拉迪盖等法国诗人、作家的作品,同时也尝试创作了一些深受科克托影响的诗歌,还有了写小说的打算。与中野重治、窪川鹤次郎、平木二六达等人,创刊了文学杂志《驴马》。这个杂志为堀辰雄、中野重治等人后来的文学事业奠定了基石。堀辰雄在这个杂志上连续发表了阿波利内尔、科克托、萨蒙、雅各布等法国诗人的译作,受法国新诗的新精神和技法影响的原创诗作,以及小说《小故事》、《蝶》。另外还有《甘栗》、《风景》、《星期天》、《即兴》等小说发表在同人杂志《山茧》上。这些小说严格意义来说还只算作习作,采用了将幻想或者梦境技巧性地用小说的结构方式表达出来的创作方法。

1930年堀辰雄的第一部作品集《笨拙的天使》作为当时“新锐文学丛书”的一册被出版。这部作品集有《鲁本斯的伪画》、《笨拙的天使》等共13篇小说、4篇诗歌和2篇译作。作品集中的每篇小说都都是堀辰雄青春摸索时代的习作,都是他贪婪地吸收欧洲,特别是法国作家的新心理主义,用理智的头脑、纤细的感觉和丰富的幻想,大胆地追求新时代小说的可能性的心血之作。

四、结语

堀辰雄出身于东京平民家庭,自幼没有接受过文学熏陶与教育,但却凭借对文学的热爱与不懈努力成长为一代文学大师。他的文学作品虽有所谓描写个人生活的“私小说”的一面,但作品内部却更多地充满了西方现代小说的性格。通过其早期人生经历可以看出,芥川龙之介等人的知遇之恩固然不可或缺,但同时堀辰雄本人对文学的热爱与不懈的追求更值得学习,命运不会亏待向正确方向真正努力的人。

参考文献

[1]竹内清己.堀辰雄――人と文学[M].东京:勉誠出版,2004.

[2]竹内清己.堀辰雄事典[M].东京:勉誠出版,2001.

[3]新潮日本文学アルバム17堀辰雄[M].东京:新潮社,1984.

篇14:自我人生之路的探照

关键词:萧红 《马伯乐》 家庭 时代 比较

时光荏苒,悠悠四十载已悄然而逝,重温女作家萧红的作品,我们仍能感受到字里行间那种悲壮凄凉、沉寂哀婉的格调,使人百感交集。从“充满着力与美”的《生死场》到“含泪的微笑”的《呼兰河传》,从古老的东北大地上人和动物一样进行着生与死的挣扎,到愚昧麻木的故乡人饱受封建旧风俗旧礼教的摧残,这些都在人们的灵魂深处留下了印记。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同样是长篇小说的《马伯乐》却被时代的尘埃掩盖,很少有人问津,渐或有人提及,也颇多微辞,例如“书中的幽默与讽刺笔调,刻画出战时的中国的形形色色,在当时可说是非常难得的,但有时却流于低级的闹剧而变得令人讨厌。”[1]或认为“似乎是在走下坡路了,个人的悒郁代替了战斗的气息。”[2]这些评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难以用统一的标准妄下论断,但有一点,我们需要承认:评价一部作品成功与否,关键看其是否成功塑造了典型形象,这个典型形象对他所生活的时代有无深刻的挖掘和广泛的概括。《马伯乐》始笔于1940年,终笔于1941年11月,是萧红生前最后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第九章完,全文未完)。[3]就已经完成的部分来看,作品中的人物已然成型,马伯乐——一个活生生自私自利、懦弱无能的灰色灵魂跃然纸上。诚然,萧红算不上是个伟大的作家,但被鲁迅喻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的她能够在30年代的文坛,用越轨的笔致保持自身独特的创作态度,已属不易。那么萧红在病危之际仍坚持创作《马伯乐》,意欲何为?暗示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无能?讽刺国民党兵败如山倒、溃不成军的狼狈丑态?抑或表露萧红自我人生之路的孤寂茫然?下面笔者将从家庭、时代与自身三方面来分析马伯乐这个人物形象以及人物背后寄寓了作者怎样的精神思索。

一、家庭的毒害

萧伯纳曾说过:“家,蕴藏着甜蜜的爱的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家庭对孩子影响最深入、最全面的,并不是一些空洞的说教,而是父母的生活态度和思想观念,这些都在孩子身上留下深深的印记。马伯乐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无疑也深受家庭影响。他的父亲,表面上是个虔诚的基督徒,每天向上帝祷告,涂了金粉的《圣经》比家谱还重要,实际上却极端自私、冷漠。为了省钱,他雇了一个有病的车夫,居然以“主耶稣说过,一个人不能太贪便宜”为借口而心安理得;车夫因劳累过度晕倒在地,又以“我主耶稣不喜欢狭窄的地方”为由拒绝把车夫抬进里屋。他就是这样一个任意解释、歪曲基督教义的伪君子、洋奴才。有其父必有其子,马伯乐在这样的家庭中耳濡目染,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崇洋、恐洋的卑劣性格,而且其病态般的自私猥琐较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要么厚颜无耻地宣称“中国人非得外国人治不可”,要么自我发泄般地“真他妈的中国人”。追寻造成马伯乐这种人性和行为方式的深层根源则会发现:家庭是培育马伯乐人之心性的温室,也是造成其人格悲剧的重要条件。毋庸置疑,在崇洋媚外达到极致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人,自然有意无意或自觉不自觉地深受其毒害。以“现代有为青年”自居的马伯乐其实就像一个生活在家庭樊笼中的人——对现代文明消化不良,又难以摆脱传统文化侵入骨髓的毒害,双重的桎梏造成了畸形的人生。家,生命的摇篮,给人带来欢乐、活力的同时,也在无声无息地制造着一幕幕人生悲剧。

在萧红的内心深处,对“家”的体会和感受比其他人更深刻。从童年起,寂寞孤苦的她就对家庭的爱和温暖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然而父系社会的代言人父亲的专制冷淡与重男轻女和祖父的疼爱,两种强烈而又截然相反的情感冲突使她与家产生了疏离感。她深刻意识到要获得解放,就必须彻底挣脱传统家庭观念的绳索。冲出家庭,远离这片曾经哺育过她的呼兰河,成了她反叛世俗的第一步。毅然出走,使萧红被家园放逐,在追寻自我空间的旅途中,凝望着饱经世纪的沧桑与磨难的家庭在人的精神躯体上留下的累累伤痕,目睹着家庭酝酿的杯杯毒酒,这些特殊的生命体验不仅锻炼了她的成熟与敏感、成就了她的沉郁与炽热,似乎也告诉我们,作者对马伯乐这种家庭是持批判态度的。也许是因为萧红和马伯乐有着同样的地主家庭的出身,懂得家庭的专制对青年的束缚与毒害,所以有论者认为这是萧红对自身家庭的暗示,笔者也深表赞同。作者在其人生最后一部作品中寄寓一些什么是很自然的事。

二、时代的逃兵

如果仅将马伯乐这个可悲可叹的人物形象局限于家庭中来考察,势必影响到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表达的深刻性,所以作者又为我们设置了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抗日的大时代。那是一个悲壮激昂的时代;是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美善与丑恶彻底决裂、斗争方酣的时代。抗战的炮火在东北大地上肆虐,祖国山河在悲愤中颤抖,到处是硝烟四起,烽火连天。《马伯乐》就是这样一部在战火的洗礼中诞生的讽刺小说。无论何时何地、何缘何故,马伯乐的人生哲学就是逃跑,面对妻子的一哭二闹三上吊,逃;上海开书店,血本无归,在家人的冷眼与鄙视中如坐针毡,逃;战事来临,视如洪水猛兽,惶惶不可终日,逃;战事过后,仍捕风捉影般按捺不住内心的惊惧,逃。他如一只惊弓之鸟,稍有风吹草动就溜之大吉。可以说“逃”的哲学贯穿了他生命的始终,幻化为一张牢不可破的网,时时笼罩着他,遮蔽着他。在萧红的笔下,哪怕是一路平坦的阳光大道,哪怕是万里无云的澄净蓝天,马伯乐终究是行尸走肉,在逃跑中享受胜利的喜悦。萧红就以马伯乐这种千方百计躲避战争,苟全其命的典型,展现了战时芸芸众生的真实面貌。

曾有论者质疑:是不是1940年前后的萧红由于身染重病,加之个人情感的受伤,因而倍感寂寞和孤独致使她的艺术感迟钝了,作品退步了?对此,笔者不敢苟同。1940年,萧红因感情和性格上的差异与相守多年的萧军分道扬镳后背井离乡,在颠沛流离中孤身来到了香港,遥望东北故地,家乡依然山河破碎,她这漂泊在外的孤鸿并没有因为感情方面的煎熬以及鲁迅先生逝世后无人倾诉的寂寞而一蹶不振,相反,在孤寂悲愁的境遇中写出了《后花园》、《呼兰河传》等饱含深情的恋歌。1941年8月,在死神向她逼近的时刻,她仍无法抑制自己内心奔腾不息的爱国情怀,期望用自己深沉的笔唤醒黑暗中的东北同胞,在《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中强烈呼吁:“我们应该献身给祖国作前卫工作,就如我们应该把失地收复一样,这是我们的命运。”[5]这篇洋溢着爱国激情的散文,再次昭示了她对自己的祖国,对家乡的山山水水,对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真是关切之至,充满了始志不渝的爱和烈焰般的情怀。在此,我们分明听到了一种发自心灵的呐喊和呼号。

面对颠倒无常的乱世,面对异族的入侵,面对丧失民族耻辱感的逃亡之路俨然成了摆脱困境的“便捷之路”,萧红借马伯乐的逃亡之旅展现了战时大众的生存困境——保命第一、国家次之的个人安危至上的心态已是普通百姓在战时生活中的真实写照。民族大义、凛然正气已被个人狭小的私生活的圈子所拘囿。在此,萧红不仅对那些不顾民族危亡四处躲藏的逃兵群体的丑恶行径显露了深恶痛绝的鄙夷神色,更期翼与人类精神上的卑劣、愚昧作战。

作为清醒的时代女性,萧红在执着于自己创作的同时,也深深地受到时代潮流的撞击。面对无以自立的生存处境,面对战争的炮火所致创口中洞见的人性的黑暗,萧红不仅对广大下层人民苦难的生活和不幸的遭遇寄予深深的同情,更以一种富有革命气息和战斗精神的姿态正视淋漓的鲜血、直面惨淡的人生,为追寻民族的出路而不懈地探索、奋斗!

三、自身的懦弱

小说中涉及的人物不多,人物关系也很简单。作者着力塑造的是马伯乐这样一位深受家庭、时代的戕害自私自利的逃跑者的形象。如果从人物的性格、经历入手进行解读,也许我们更能理解马伯乐的所作所为,理解他的懦弱无能,同时也更深地了解作者的情感。

就自身而言,马伯乐不能跻身于知识分子行列,但地主家庭的出身,高中教育的熏染,骨子里颇有几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心性。清高、孤傲的他梦想成为一名作家,五六天的沉思得到的却是只字未写,但这并没有削弱他的十足信心,幻想——一种精神上的自慰助他成功到达了理想的彼岸,“他越想越伟大,似乎自己已经成了个将军了”。将马伯乐懦弱无能的性格推向极致的是汉口与王小姐的那场恋爱,由于马伯乐想爱而不敢爱,几次三番忧郁徘徊、多疑惶恐,以致扼杀了恋情,然而深深伤害王小姐的同时,马伯乐却在“我吻了她的卷发不知多少次,这使我一生也不能忘记”这首温情脉脉充满遐想的情诗中带着甜蜜的感动回家去了……这一幕读来让人感到极大的失望和深刻的悲哀,这无疑也触摸了萧红内心的隐痛,马伯乐故事的背后也隐藏了作者不堪回首的经历。

大约在1931年,正值青春年少的萧红在哈尔滨流浪期间,受到了未婚夫王恩甲的诱骗,二人同居于旅馆,在萧红怀有七八个月的身孕的时候,王则以回家拿钱为由,逃之夭夭,从此一去不复返。萧红那颗尚嫌幼稚的心灵无疑遭受了沉痛的打击。作为一位生性刚烈而又倔强的女人,生命之中的第一个男人如此绝情地将其抛弃,以致饱经摧残的她对家庭不再抱有幻想,“去年的五月,/正是我在北平吃杏的时节,/今年的五月,/我生活的痛苦,/真是有如青杏般的滋味!”[5]想必这种身心的伤痛纵然时光的流逝也挥之不去,留给萧红的是对懦弱、不负责任的男人的深深地失望和鄙夷。

小说中的马伯乐尽管没有遗弃王小姐,但他撩拨了后者青春的骚动,玷污了后者纯洁的感情,在王小姐付出真心的同时,马伯乐这个懦夫却在惊惧中退缩了,致使王小姐在一无凭籍的处境下很快与别的男子订婚了。试问:这与王恩甲的抛弃行为又有何异?他无疑毁了一个女人的一生。可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女人的青春、生命、爱情都是很廉价的东西,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不会给女人提供正常的精神发展轨道。当一位憧憬爱情的女人遇上一个生性懦弱、缺乏责任感的男人时,悲剧上演了……

《马伯乐》是萧红的未竟之作,是她的人生阅历、心路历程的结晶。这部长篇小说虽没有鲁迅笔下那种对人物形象入木三分的刻画,但它真实地走进了萧红自己的人生,引发了内心的感受、触摸了内心的伤痕、发出了蕴藏已久的呐喊和呼号。从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明显感到:作为一位严肃思考人生、与命运抗争的作家,萧红在写作中,心中一定会感到分外的悲凉,这一出出愚昧可笑的闹剧,无不饱蘸着作者辛酸的泪,无不是一出出沉重的社会和人生悲剧。回首往事,历历在目,点点滴滴,让人酸楚。萧红的心是寂寞的,但她并没有放弃追求,她把个人的痛苦深深地埋在心底,在创作中寻找心灵的慰藉。《马伯乐》是一部浓缩了战时社会百态的悲剧史,也是作者的心灵史,在向世人展现动荡的岁月、悲剧的人生时,也从个人角度出发咀嚼一己的悲欢。戴望舒在萧红的墓碑上刻下了八个字:“长夜漫漫,我等待着。”似乎写不尽萧红深隐在寂寞人生中的感受。才华横溢的她虽早已离尘而去,然而那些质朴而让人感动的文字,却传达着真实的生活和灵魂,让后人永远铭记,永远……

注释:

[1]葛浩文:《萧红评传》,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2]丁易:《中国现代文学史略》,北京:作家出版社,1955年版。

[3]萧红:《马伯乐》,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4]萧红:《失眠之夜》,沈阳出版社,1996年版。

[5]萧红:《萧红文集》,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上一篇:小学新教师自我鉴定下一篇:卡通欧美电影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