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教师自我鉴定

2024-05-05

小学新教师自我鉴定(通用8篇)

篇1:小学新教师自我鉴定

小学新教师自我鉴定范文(1)

这转眼间,我工作的第一学期在紧张而又繁忙的生活中行将结束。这学期,我继续担负一(X)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愈来愈体会到课改的优越性。

教师课前都要做备课的预备工作,它是教师充分地学习,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清教甚么、怎样教和学生怎样学,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育人则是一项具有情感色采的非常复杂的工作,给予学生的则更多的是师爱,它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凝聚着教师忘我奉献的精神。这类爱没有血源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类爱却有一种巨大的气力。

在课堂上,没有师生的界限,师生同等,人人同等。在教师眼里,没有优中差的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个性,他们都是优秀的,有发展前程的。关键在于我多给于他们鼓励,期待,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教育资源。我在班上,历来不给学生戴上优、中、差的级别。对有些在考试中分数较低学生,我会给予知识上的补救和思想上的教育。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长。假如他改正了不足的地方,可发现他的创造光芒。实际上,在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下,他也在茁壮成长,不断进步自己。

和一年级的孩子呆在一起,我重新熟悉了甚么是天真、活泼。他们那没有修饰,没有粉饰过的情感不由自主的言溢于表。对小学老师来讲,更应当尊重和善待孩子的天真。所以,我觉得我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的,优秀的。我冲破分数的禁锢,在传授知识,关注成绩的同时,我更留意教育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这才是教育的真理。

这学期,我在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新教材培训的同时,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及兄弟学校的同行讨教经验。在教学中,认真研究新大纲、吃透教材,积极开辟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换、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等能力。另外,我在弄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很重视教学经验的积累。

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节约勤俭、任劳任怨、对人真诚、人际关系***和谐。

总之,一番耕耘一番收获,我继续学习着,思考着,努力着,相信在小语的道路上也会前进着。在下一学期也会继续吸取经验,坚持自我反思,自我提升,尽快向优秀教师靠拢。

小学新教师自我鉴定范文(2)

从20xx年7月份进进正中工作至今已近一年,经过这一年的努力工作和不断学习,我收获颇丰。在这里我总结一下近一年的得与失,发扬好的地方改进不足的地方,回顾走过的路可以更好的看清前面的路。

道德是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先决条件。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需要有良好的师德。因此这一年来我坚持学习党的各种先进理论,进步本身的思想觉悟,构成本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政治活动,自学过很多社会哲学,这一些都对我很有帮助,我本身也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努力自己能做到。所有没有论在甚么情况下,我都没忘政治学习,并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平时一直怀着谦虚恳切的态度待人做事,能和同事和睦相处。经常不忘帮助他人,乐于助人不但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本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留意方法方式,耐心仔细地进行教学工作,深受家长欢迎。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位新老师,在如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很快的年代,本身的学知趣当重要。所以工作以来,我不断学习,丝绝不敢松懈,继续学习成为我工作学习中重要的一部份。除参加新教师培训,我还继续自学计算机各方面知识,一有空闲时间,我便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学习教学技术,将所学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固然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的教学方法还不是很成熟,但我已学到了很多并将继续学习。在这一年里,我担负十个班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充实而不乏挑战。随风潜进夜,润物细无声,我在不断反思中积累宝贵的经验。教学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也是重视技能的工作,因而我经常想把教学当做一门艺术来研究。不但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符合学情的教学预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即便反思并调剂教学设计,尽可能让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快乐学习并学有所获。我还积极往听各位老教师的课堂,吸取先辈的经验完善自己的不足。在一年的教学中,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学习都很积极,这既是对我的肯定也是对我的一种鼓励。固然,这一些是远远不够的,学海无涯,今后我将花更多的时间在课堂教学方法、策略的研究上。

既然已走上了教师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探索,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定能改善不足,发扬优点,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好,全面而不失风格!

小学新教师自我鉴定范文(3)

我是某某小学的一位人民教师,任职以来我用一直我的心往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往培养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以下是我对自己工作所做的自我鉴定。

一、师德表现

关心集体,以校为家。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配合组里弄好教研活动,捉住每个学习的机会进步自己的业务水平。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学校安排,人际关系和谐。本学全勤。

关心、酷爱学生,做孩子们的好朋友。记得曾有人对我们说过:固然你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他们的能力水平高低不等,但在家长的眼中他们却是唯一的,是完善的,我们不要在心里就给孩子划分出等级,那样做对孩子是不公平的。说我们教师这个职业神圣是由于我们的工作完全是良知活,没有办法往正确地衡量!我认同这个人的话,所以我用爱心浇灌稚嫩的花朵,课堂上严格要求,课下每个孩子都是我的朋友,一年的努力换来的是孩子们开心的笑脸。

二、教学方面

1、备课

开学初,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根据要求,提早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认真研究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查资料,集中他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经常把工作带到家里。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

2、上课

上好课的条件是做好课前预备,不打无预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捉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动身,留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惟,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爱好,有难度的题目找优等生;一般题目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查时,留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3、辅导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授,不会写字就手把手地教,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辅导。

4、作业

根据减负的要求,我把天天的作业经过精心肠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益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

三、德育工作

德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聚着教师忘我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类爱没有血源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类爱却有一种巨大的气力。

1、爱就是关怀。

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肠爱惜、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气力。正由于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爱是指教师要酷爱每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束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一样也要爱。

2、爱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固然处在教育教学进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当是同等的,这就是要请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利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动身,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伏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谨慎理间隔,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靠感。

3、爱就是责任。

爱学生要深进地爱,爱学生要理智地爱。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迁就、不放任。师爱既包含着强烈的情感色采,又表现出深入的理智,不但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重视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程。

四、努力方向

1、加强本身基本功的练习,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为了段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但在课堂上集中留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束缚自己。

4、教育学生要留意保持环境卫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5、利用各种方法,练习学生进步、集中留意力。

6、在教学上下工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本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我是一个对集体布满了热忱的人,勤勤奋恳、脚踏实地是我的工作作风,助人为乐是我的快乐之本,只要是对学校订大家有好处的事情我都会不计较个人得失,把他完成好。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酷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本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以上是我对我的工作所做的自我鉴定,我相信我能用我的爱与热忱把祖国明天的花朵培养得更璀璨。

篇2:小学新教师自我鉴定

分享

创新

小学新教师自我鉴定

“做一名好老师”是许多老师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的目标。自踏入教育这个岗位以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来要求自己,现将一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思想上,爱国爱党,积极上进。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我认真学习胡锦涛主席《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并思考“我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先身先之率,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教师人格魅力的构建》等文章,努力使学生、家长能接受我、喜欢我。今年又是新课程改革,为了适应新形式,我认真拜读了《在新课程改革中活化自己的角色》等文章,努力使自己不被新课改的浪潮所淹没。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表形象要时刻注意,我在注意自身师表形象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fanwen/1600/因为我深信良好的品行是每个人身上最美的东西,针对社会这一大气候和学生这一小气候我把学生的德育、美育工作放到了最重要的地位。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性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我还注重文化学习,参加了“小学教育”的本科进修。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二、在教育教学上,敬业爱岗,严谨治教。

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最大的心愿、最高的荣誉。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获取更多的知识是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做到认真钻研大纲,仔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认真备课,注意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方法,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在认真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努力探索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方法及手段,探索在教育中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途径。在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及教学管理水平。我抓住学校安排外出听课的机会,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精华,在自己的教学

免费

分享

创新

中为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篇3:小学新教师自我鉴定

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迈进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每年都有大批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充实到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来。这些刚参加教育工作的新教师, 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他们肩负着培养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所需人才的重任, 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建设现代化强国所需要的人才培养关系非常密切。而新教师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任教的最初几年是教师职业生涯最困难的阶段, 教师任教初期也是一个职业定位的时期, 很多新教师由于在专业发展初期不能对教育实践过程当中的教育理论、教学活动及其关系进行很好的处理, 导致对整个教育事业的错误认识, 纷纷选择流失跳槽。因此, 如何培养新教师在职业初期的专业素养, 让他们逐渐步入专业发展之路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与困惑

首先, 专业发展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目前, 新教师的学历普遍比较高, 事业追求定位较高, 追求成就与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比较强烈。他们关注教学成果, 也关注科研成果;关心精神荣誉, 也在意物质条件的改善;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否, 也关注自我是否提高。但是, 由于他们在师范教育阶段一直是经过特殊安排的环境中获得专业发展的, 与实际的教学环境有所差异。特别是不少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教学实际严重脱节的情况下, 在实际中想获得方方面面的成就是非常困难的。多种冲突的存在, 时刻困扰着新教师的成长。其次, 专业发展目标模糊。他们一般以成功教师作为成长标杆, 对自己的认识不足, 缺乏自己专业发展规划, 对自己的专业反思和评价水平较低。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与长期性决定教师工作成果见效缓慢, 与成熟教师相比, 新教师的实力与机会往往不足, 所以, 难以在短时期内体验专业成就带来的喜悦。因此, 新教师的愿望的迫切性、发展目标的缺乏性和专业成长的渐进性纠集在一起, 很容易造成新教师的职业困惑。再者, 新教师任职初期的教学任务往往比较繁重, 在教学中既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做好教育教学的日常工作, 还要具备开发课程的能力。教案、公开课、讲课、说课、教研活动等诸多活动不断地挤兑着教师有限的时间和精力, 使新教师疲于应付。在教学的适应期内, 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备课、上课、听课的教学活动中, 但工作的成效未必明显。另外, 由于处在发展起步阶段的新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不够完善, 缺乏调节诸多发展矛盾的能力, 很难体验职业的成就感。

以上这些问题, 阻碍着新教师的专业成长。这除了国家以及教育部门对新教师的入职及职后培训工作进行改革之外, 还需要我们从另一角度来探讨适合新教师专业成长途径。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可以提供借鉴。

二、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对促进新教师成长的价值与意义

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是由叶澜教授提出的, 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 激励自我更新, 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定、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 (1) 笔者认为, 自我更新的突出特点是教师的自觉性、主动性以及责任感, 是一种自行确立专业发展目标, 进行自我专业结构分析, 寻找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学习资源, 有计划对自我专业发展进行调控, 是一种将传统的被动行为转化为针对自己的实际需要而自行自主专业发展行为。

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意识与自我发展的能力是教师自我更新成长机制的两个核心因素。二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阶段性。处于教学适应期的新教师如果了解此阶段的专业发展理论, 那么他就会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保持一种自觉的状态, 有意识地将自己的专业发展现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路线相比照, 追求理想的专业发展成为自觉行为, 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发展行为方式和活动安排, 以至最终真正达到理想的专业发展。在教师保持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前提下, 经过一定时间专业生活的积累, 还可逐渐形成自我专业发展能力, 为教师进一步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并成为促进专业发展的新的因素。另外, 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意义还在于:

1. 独立的自我更新意识使新教师的发展呈现出更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师能获得专业发展, 最终焕发教师生命活力的是教师自身。唯有教师本人才能为自己描绘出真实的形象, 这样的教师会对他的教学计划、教学行为以及自身在人格与水平能力上的增长进行评述和分析, 会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看似平常的教育现象进行思考与探究, 会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实践进行判断和反省。

具有自我更新意识的教师是自己发展的设计者和实践者, 是终身学习者, 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状态的升华。

2. 自我更新成长机制有助于新教师人格完善和德行的养成。

积极的自我更新, 是教师人格不可或缺的职业品质。它能帮助新教师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未来工作中的优势, 以及摸索可以采用的方法、技术和需要克服的缺点。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强调的“教师需要了解他们自己的行为正如像他们需要了解他们所教的学生那么多”, 教师和学生一样, 也应该看做是发展中的人。

教师的自我更新过程是经历认真而持久的内部反省和外部影响的过程。这种自知和自我学习过程使新教师逐渐从理想走向现实、被动走向主动, 它能使教师从一个自我中心的人转变为一个不断对自身和学生进行自我调节的人, 保持对个人的局限性和实力的合理认可, 使教师更加客观的理解自己, 包括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以及自己对自己的认识。

3. 自我更新有助于新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科学研究主要来源于针对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新教师在任职初期难免在教学过程当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应当是阻止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 而是把它当做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素材。有目的的反思, 做系统的表达, 自我教育使新教师从一个“理论研究者”变为“行动研究者”。

这样的教师把自己当成一个理性的、有理想的、有见解的、有独立判断和决策能力的人, 他关注学科动态发展, 并在教学实践当中寻找原因, 进行反馈。困惑—反思—琢磨—理解的循环过程成为一种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科研意识和能力在此过程当中得到发展。

三、促进新教师自我更新的对策与举措

新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面对问题, 新教师不能消极应付, 也不能把责任只归因于自己, 这需要调节心理, 努力实现自我更新, 积极面对现实。正如顾明远先生在《国际教育新理念》序言中所说的那样:“一个成功的教师, 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 只有在及时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

1. 初步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师认定和追求的关于教育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等的综合, 是教师专业风格的重要组成。正确的职业理念可以帮助教师形成对教育的基本判断, 可以帮助教师在有限的条件下把教育工作做好。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教育理念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成熟。

首先, 新教师需要通过学习获得教育理念。新教师要利用假期培训学习的机会,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教育基本理论, 借鉴优秀教材、教案分析, 正确把握教育规律, 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同时, 还要虚心向身边的优秀教师请教, 学习他们严谨的专业态度、敬业精神、责任意识, 学习他们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和治学方法。

其次, 新教师通过反思和总结, 形成和发展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 新教师要以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对象, 对自己的认识过程、行为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评价, 思考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在不断的反思中, 把实践经验进行归拢和定位, 使偶尔的、的教育理念和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 实现教育理念的更新, 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

2. 选择合适的专业发展切入点以及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初期阶段。

新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尚未定型, 关于自身的优点、缺点等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对教师专业发展起点的检测内容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的检测, 二是对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检测。 (3) 通过前一种检测, 可以了解教师内在专业的不足, 以便有针对性的制定目标和计划, 有意识的克服原有的专业结构可能对专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后一种检测, 可以得知目前本人所具备的专业发展准备程度和自我发展能力。就检测量表, 我们可以参考的是古利尔米诺 (Guglielmino, L.) 所编制的“自我引导学习准备量表”和奥迪 (Oddim, L.) 的“继续学习调查表”, 通过比对, 选择合适的专业切入点进行专业学习, 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困惑。另外, 新教师在实践中也可以借鉴优秀教师的讲课, 观察、仿效优秀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根据教师的个体情况和所处的环境, 结合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双重需要, 对决定教师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分析, 进而确定教育事业发展目标, 并设计相应的行动计划的活动过程。 (4) 对新教师而言, 正处于学徒期或熟悉教学的阶段, 获得学校信息是新教师开展职业生涯的基础, 比如所处学校的战略规划、规章制度、职称系列、评比体系等, 教师充分认识和了解自己任教学校, 并对自己目前的状态进行分析:我是谁?我的优势、劣势是什么?我的远景目标是什么?我的近期安排是什么?把学校信息结合自身认识纳入到自己的职业规划中来, 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 对自己职业发展的近期和远景目标、措施做出合理的安排, 有计划、有目标的谋求发展, 实现专业的稳步提升。

3. 记录“关键事件”, 经常进行自我专业反思。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 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 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的著名学者波斯纳有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经验+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

“关键事件”是沃克 (Walker.R) 在研究教师实验时提出的概念, 指的是在教师个人生活中发生的, 对教师的职业思考和专业发展取向产生重要作用的事件。 (5) 它常引导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急剧变化过程, 也能够通过教师自己思想情感所受触动的能量累积, 逐步调整和改变着教师的专业言行, 使教师在相对平稳的职业生活中实现专业发展。新教师经常记录以是教学活动的成功之处、课堂上突然出现的灵感, 也可以是课堂上、教学活动中所发生的不当、失误之处, 以此为素材进行教学反思, 尝试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根据产生的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尝试提出新的方法、方案。也可以去反思自己教学活动的效果, 若采用新的方法会有什么不同的效果等。这样的思考过程, 经过多次循环, 本身就是对自己的教学经历予以归纳、概括、评价和再理解的过程, 这也是一种走向专业成熟的发展之路。

4. 从教学实践活动中发现教学问题并提升教学智慧。

一位思想家说过:“理解探戈的最佳方法就是跳, 而不是分析”。教学亦当如此, 新教师理解教学的深刻内涵, 要从实践中不断的摸索。

首先要追问自己“为何这样教”, 明确自己教学的价值取向。一是看自己是如何处理教材内容的。是否形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因而果的教学过程, 是否体现了教学认知的客观规律;二是看自己是怎样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 能否根据教学难度的层次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恰当地进行启发教学, 更新教学手段, 开发学生思维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要追问自己“教出了什么”, 分析自己教学的动态走向。当讲完一堂课、一单元课后, 会发现一个个陌生的自我, “教然后知困, 知困然后能改”, 只有从“困惑”之中找到问题, 理性思考, 敢于怀疑自己, 才能超越自我。思想与行为是共生的关系, 可以通过教学日志、随笔等形式把成功之举和失败之处记录下来, 捕捉学生独到的思想火花, 捕捉自己偶然的灵感智慧, 探索教学相长的创新方法, 打破思维定势束缚。

再次要追问自己“教完了怎么办”, 着力于自己教学的再研究。研究与实践相伴,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重视课例研究和叙事研究。要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 新教师要广泛收集教学问题, 关注教学细节, 回归事件本身, 用现实的故事来生成研究的空间和丰富研究的意义, 澄清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 从而使平凡的教育事件产生不平凡的教育智慧。

5. 与其他教师相互合作、交流。

萧伯纳曾形象地说:“假如你有一个苹果, 我也有一个苹果, 我们彼此交换后仍是每人一个苹果;但是假如你有一种思想, 我也有一种思想, 我们彼此交换便是每人有两种思想。”教师个体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诸方面都存在差异, 新教师与老教师之间的交流, 新教师与新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都有助于打破教师个体思维上的局限性和模式化倾向, 有利于教师转变观念, 同时教师间的切磋研究、经验分享会给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巨大的支持, 使教师有自信心和勇气挑战自我, 改进教学实践。

总之, 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需要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的意识, 充分运用教学实践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 努力提高自我更新能力, 持续不断地进行高效学习。只有这样, 才能使自己拥有应有的专业发展动力及空间。专业发展之路才可以向着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3]白益民.自我更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取向[D].华东师范大学, 2000.

[4]左显兰.中小学新教师入职教育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 2002.

[5]陈二伟.论反思性教师及其能力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 2003.

篇4:小学新教师自我鉴定

英国拉夫堡大学特拉夫弗斯等人的调查表明:许多教师认为教育改革的内容、方式和步伐都对他们构成强大的冲击,使他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1]《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12日报道:有47.6%的教师认为压力比较大,34.6%的教师认为非常大,29%的认为比较严重,30%的工作严重倦怠,38.5%心理状况不太好。有关资料还表明,中小学教师感到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如果有机会,50%的中小学教师希望改换工作,只有17%的教师愿意终身执教。

的确如此,新课改的实施首先指向的就是教师。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风格以及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学术水平以及课程开发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譬如,“在参与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课程的综合化和课程向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回归的趋势;教师需要积极参与新课程,这样才能提高新课程的适应性,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理念;教师需要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这样才能不断‘充电’、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为了成功实施新课程,教师必须在教学行为上作出调整,转变自身角色,从单纯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2]

传统的教育在中国已是根深蒂固,多数教师已很适应那种传统的教学方式。面对新课改的洪潮,教师们无所适从,内心深处产生了严重的焦虑、恐惧、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感,用哲学的语言来概括,就是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出现了严重的自我认同危机。那么,究竟什么是自我认同、教师自我认同、自我认同危机、教师自我认同危机呢?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自我认同危机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自我认同:个人经历的不断反思

根据安东尼·吉登斯的观点,“自我认同”(self-identity)是指个体根据对自身经历的反思所理解到的自我。“后现代”的西方社会,个体通过向内用力,通过内在参照系统而形成了自我反思性,人们由此形成自我认同的过程。“自我认同”假定了反思性知觉的存在。但自我认同并不是被给定的,而是作为个体动作系统的连续性的结果,是在个体的反思活动中必须被惯例性地创造和维系的某种东西。自我认同的“内容”,即个人的经历由之建构的特质,也会随着社会和文化的改变而改变。拥有合理稳定自我认同感的个人,会感受到能反思性地掌握其个人经历的连续性,并且能在某种意义上与他人沟通。“理想自我”就是“我想成为的自我”。理想的自我,可以说,它是自我认同的核心部分,因为它塑造了使“自我认同”的叙事得以控制理想抱负的表达渠道。[3]简而言之,自我认同就是一个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并最终寻求自我实现的过程。

自我认同危机:自我感的丧失

吉登斯认为,拥有合理稳定的自我认同感的个人,会感受到能反思性地掌握的其个人经历的连续性,并且能在某种意义上与他人沟通。这种个体能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过滤掉许多普遍威胁到自我完整性的威胁,能把完整性作为有价值的事物接受下来。在反思控制的范围内,这种个体有充分的自我关注去维持“活生生的”自我感。[4](那么我们认为,与此相反,则是个体出现了自我认同危机:没有充分的自我关注去维持那种“活生生”的自我感。也就是自我感的分裂或丧失。

出现自我认同危机的个体主要表现为以下一种或多种特征:第一,他也许缺乏个人经历连续性的感受。第二,在充满变迁的外部环境中,个人难免充满对其存在的可能风险的忧郁,并且依据实际行动而被忧郁所麻痹。这样的个体没有能力去阻隔外在冲击的危险。第三,个人不能在自我完整中发展或维持信任。因为他缺乏“善意的自我关注的热情”,他在道德上感到空虚。[5]简而言之,自我认同危机就是自我感的分裂或丧失。也可以理解为自我意义感或自我价值感的丧失。

依照安东尼·吉登斯对自我认同的解释,我们可以把教师的自我认同定义为: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师职业,并最终谋求自我价值在教师行业中得以实现的过程。所谓教师自我认同危机,则是指维系教师自我连续的本体(教师职业)安全受到威胁、自我内在统一性遭到破坏,自我身份感的建构变得模糊不清。美国学者福乐等人将教师职业自我认同作为教师发展的首要环节。但这些“发展阶段论”背后似隐含着一种机械的线性发展观。似乎成熟期后就不再有低落、停滞等现象出现[6]。其实,职业自我认同既非一蹴而就,也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认同——危机——认同——危机”持续不断又永无休止的复杂、曲折、开放的动态发展中。从职业自我认同危机的角度看,职业自我认同危机是成熟了的、对自己职业自我认同进行的否定。职业自我认同危机绝对不是一种简单的断裂,它标志着职业自我认同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建构阶段,是新的职业自我认同形态的开始。职业自我认同是潜在的职业自我认同危机,职业自我认同危机是成熟了的职业自我认同的必然走向。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自我认同危机探析

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自我认同危机是如何产生的,对此,本文认为根源在于新课改对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提出的过高要求,给教师造成了难以承受的压力。在这种新型的压力源下,教师出现了对自我的否定,对“我是谁?”“我拥有什么?”“我做了什么?”产生疑惑和否定,使教师产生了严重的焦虑和恐惧,导致了教师的本体安全受到威胁、内在统一性遭到破坏,自我感、自我价值感的分裂,出现了自我认同危机。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角色期待过高与教师现实自我体认之间出现冲突

新课改对中小学教师的角色期望过高: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伙伴;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和实施者,还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决策者;不仅是教学工作者,还是研究者等等多种新的角色。教师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如何能承受众多强压在自己身上的众多“理想角色”。他们一边要搞好教学,使学生取得高分,一边又要来搞课程开发和研究。哪来如此多的精力和时间!况且,在教师们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之上,课程开发和研究决非易事,要占有大量的教学时间来学习和深造。然而现有的考试制度体系又没有任何的改变,还是以学生分数的高低来评价教师水平的高低。其实教师的内心深处对课程的开发和研究是厌倦与反感的。如此一来,“理想的角色”期待与教师现实自我体认之间便产生了不断的矛盾冲突,致使教师职业自我发生断裂,职业危机感和焦虑感油然而生。正如吉登斯所说,正在发展的焦虑会威胁自我认同的觉知。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灵魂工程师,对教师的角色期待较高实属必然,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对教师角色要求无限过高。世上没有一种职业可以集万千期待于一身,每种职业只能担当有限的角色,所以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也应限定在教师可承担的范围之内,以避免教师自我认同危机的产生。

二、教育教学能力要求过高与教师现有能力的缺失产生矛盾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中小学教师要具有课程组织与实施能力、课程评鉴与选择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活动组织与指导能力、研究能力等。诚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家长对教师能力的提高提出不断要求,教师提高也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但任何事物的发展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而是按照一定客观规律运行的,教师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同时,新课改对中小学教师能力的要求也缺乏对他们现有能力基础的考察。其实,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师大部分仍然是一些师范和师专的毕业生,在一些农村还存在着很多是高中毕业的代课教师。这些新增能力的要求使教师感到自己原有的能力已无法满足新课改的需求。许多教师感到自身能力与新课改要求相距甚远。

在相关的调查研究中表明教师在以下四个方面能力欠缺:(1)缺乏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能力。表现为:76.7%的老师认为课堂管理难度增加,79.3%教师担心自己知识面不足,51.6%的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实现创新,仅有21.3%的教师能经常采用”探究性”教学方法,16.4%的教师能在每次课后反思,10.8%的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缺乏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只有25.2%的教师完全能够胜任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研究,15.5%的老师能主动用科学研究方法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3)缺乏操作新课程评价体系的能力。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在操作新课程评价体系评价学生时面临的困难依次为:难以把握评价的客观性(60.9%),难以确定评价的标准(56.9%),难以选择评价的手段(45.0%),评价手段难以操作(43.4%),评价项目繁多(40.5%),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33.4%)。(4)缺乏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调查数据表明,只有15.5%的教师觉得自己能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而大多数教师比较缺乏这方面的能力[7]。

由于自身能力的缺失,中小学教师感到自身的职业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和对不充分自我的无意识体验的焦虑,并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迂回的羞耻感。依据吉登斯的观点,这种迂回的羞耻感直接与本体性不安全相联系,它包含受压抑的恐惧,即惟恐自我认同的叙事难以承受对其连贯性或社会接受的吞没式压力。这种本体不安全感和迂回的羞耻感会严重地威胁到自我认同,导致中小学教师的自我内在统一性遭到破坏,自我感、自我价值感的丧失,出现了程度不一的自我认同危机。

面对上述问题,一方面,在新课程的推进中,对教师应该分层次,分阶段地提出不同的能力要求。比如,对农村和城市的教师应提出不同要求;在课改的启动阶段和深入发展阶段对教师提出不同要求。 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要在自信的基础上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相应的能力。同时要学会正确地反思自我、肯定自我和调适自我,这样才能不断克服自我认同危机,最终实现自我。

[1]陈明丽等.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0,(3):123-129

[2]钟启泉,崔允淳.新课程理念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46页

[3]、[4]、[5]、[8]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 上海:三联书店,1998.58-275

[6]杨梅.美国城市青年教师自我认同危机及其原因初探[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

[7]宋凤宁,谭宏.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期待研究[J]教育探索2006年第2期

篇5:小学美术新教师转正自我鉴定范文

开学了学生们也来到了学校,看的出来经过两个月的休息,学生们还盼望学校生活的,都显的有点兴奋,好久不见的同学忙着在那里聊天,聊这两个月来的所见所闻,恨不得一次就讲完,没人去打扰属于他们的天地。

偶尔我会去班级转转,一开始只有学生们认识我,而我一个人的名字也叫不出来,有事情也只能“喂喂喂,那个谁过来一下”。(虽然是学生,但我还是觉得自己有点没礼貌,有点觉得过意不去,但也是情形所逼,只有在心里请那些学生的谅解了。)慢慢的去的多了,也认识了一些学生,最先认识的当然是一些较为调皮的学生,其实有时候调皮,但认真起来的时候也是非常认真的。

很快两个月过去了,我们班给我的感觉就是能文不能武的班级,在主持、写文章我们班的很多人都不错,甚至有个女生和男生是学校特定的主持人,但听说再过些日子学校就要开运动会了,不免有点担心,一眼望去我们班的同学都是小小的一个,还在心里偷偷的想着(从来没和任何一个人说过,哈哈)是不是学校安排好了的,怎么学生像我和班主任那样,都小小的,运动会可怎么办啊!

篇6:小学新教师的自我介绍

在5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各学科老师的帮助,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注重身教,师生相处和谐,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调控能力和课程创新能力。

在化学专业上,我擅长xx和xx;除化学外,我还担任其他一些工作,也获得了一些成绩。自xx年开始,一直担任学校团委书记一职,亲手创立的中学生团校在xx年获得xx省优秀中学生团校示范团校(当年xx唯一),同年获得xx省中学共青团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是xx市第十二次团代会代表,也是xx省第十一次团代会代表。

篇7:新教师自我鉴定

在这里工作了半年的时间,现在也到了,我转正的时候了,我感觉这个时候我成长了很多,也在这里学习,经历了很多事情,作为一名初中的新任教师,我还是会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更加努力的,肯定不会辜负了自己,也不会辜负了学校领导对我的期望,我也希望给学生们带来一个更好的教学方式,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得到学生的认可。

我知道自己作为一名初中教师,应该做好哪些事情,身上绝对不能缺少那种应该有的素质,一定要积极落实好工作当中的每一件事情,半年来我一直都虚心去学习,我知道自己肯定身上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跟周围的老师们学习,在上课期间,我从来都是严谨对待,把握好自己上课的进度,也认真讲好每一个知识,点解答学生的每一个问题,耐心是肯定要有的,我一直都在尝试着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有好的教学方式,我都会去学习,能够让学生们在课堂上面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就是我的目标,这样的态度我还是有的,工作当中我从来都不会去忽视一些细节上面的东西,包括学生们上课的有没有听进去上课期间是不是在做别的事情?我都会去关注的,因为这肯定直接影响到了学生们一个上课情况,我作为一名教师,是有直接责任的,过去的半年工作当中,我一直都兢兢业业,认真的在做好本职工作。

我很是幸运,能够在这里教书,我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是有一定的,信心的,过去在学校当中自己所记得的知识正在一步一步的运用,实践是能够快速提升一个人的经历,过了这半年的教学,我也慢慢的沉淀下来了,我也对自己那么的有了更多的信心,不会因为某一件事情就放弃,更加不会对自己产生什么不合理的想法,教学工作当中,我肯定会更加努力做到更好,认真地去落实好每一件教学任务,完成好上级给我的各项指标,接下来的工作当中,我会努力的去完成好自己的教学工作,肯定会让学生们满意的,学生们认可我是我现在最想看到的一个事情,我会用心去做好教学工作的。一定不会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马马虎虎,更加不会去给自己找什么借口,周围很多优秀的同事,有很多优秀的教师,这些都是我学习的对象,我肯定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现在肯定是需要去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现在到了转正的时候了,未来肯定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精力,这些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篇8:数学新教师的困惑分析与自我思考

关键词:数学新教师,困惑,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等诸多“新的色彩”, 使得我们原本略显严肃的数学课堂逐渐“活”了起来。作为一名从教两年的新人来说, 我有幸与新课改同行。面对新课改的大潮, 我跃跃欲试, 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勇敢的冲浪者, 不断挑战自我, 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可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课堂实践, 我又开始懵懂了, 思考多了, 困惑便多了。下面, 列举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困惑以及自己对这些困惑的看法。

一、我的困惑与思考

1.倡导课堂民主和强调课堂常规的矛盾

案例一:这是一堂纯粹的练习讲评课。“同学们, 请把书本翻到第20页, 看一下第一题。让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怎么样?”虽然自觉说话很有精神, 可学生还是懒洋洋地打开书本, 无精打采, 就如几天没睡般。我也照例开始我的“工作”:“第一题哪个小朋友愿意来说一下?”有十个左右的学生举手了, 其他的低头不语。

“接着第二题的答案谁愿意来说?”七八个学生举手了, 个别学生开始按耐不住, “跃跃欲试”, 大部分仍低头不语。

“再接着……”举手的学生更少了, “交流”的学生更多了。

“再然后”几乎没人举手了, 从上面看下去, “局部交流”的占一大部分, “个别工作”的有一部分, 然后就留下三、四个留意到了我面部肌肉的转变, 努力使自己坐得更端正。无奈之下, 我忍不住了轻吼了一声:“小朋友们!都停下, 人坐端正, 眼睛看着我!”一连三个命令, 所有“工作”全部停止, 都如期地看着我。

我又满意地开始讲解, 并转身板书, 而“命令”也在我转身的一刹那自动解禁了, “交流”的继续交流, 只是声音小多了;看图书也把头放得更低了;而欣赏“美好风景”的也从正眼变成了余光……惟独没有了盯着我的。

思考:正如案例一所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原来那种沉闷的、井然有序的课堂气氛逐渐被另一种景象所取代:教师开始离开讲台走近学生了, 课堂活跃起来了, 学生再不是俯首贴耳的小绵羊了, 他们的手动起来了, 话多起来了, 身子挺起来了, 这说明新课程所倡导的新观念已开始影响、引导教学实践的改革。与此同时, 我们越来越觉得:现在的课越来越难上了, 特别当学生真的“动”起来的时候, 新的问题出现了, 课堂还要不要强调常规了?如果需要, 那么需要怎样的常规?这自然成了老师挥之不去的话题。有些教师把课堂的民主和开放简单地等同于活跃和热闹, 误认为课堂不再需要常规, 而有的认为需要常规, 但生怕被扣上”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帽子, 在课堂上羞于强调常规要求。课堂究竟需不需要常规?对于这一问题, 任何对教育有少许了解的人都会而且应该做出肯定的回答。

2.协调课堂气氛与双基知识落实的矛盾

案例二:“同学们, 你们玩过“大力锤”吗?今天就让咱们来比一比, 看谁的力气大?”老师一边说一边隆重推出了事先做好的“大力锤”游戏课件。这下课堂可热闹了!“我!”“我”……孩子们争先恐后, 要求上台一展身手。2个被老师叫到的孩子在同学们羡慕的眼光中一一站到了台前。

比赛开始了。一组惊心动魄的音乐和一声重重的锤击声过后, 屛幕上赫然跃出了一个分数“27”。又是一组惊心动魄的音乐和一声重重的锤击声——“57”, “耶!”张同学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

“你们认为谁的力气比较大呢?”

“张××。”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

“为什么?”老师追问。

“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 一个表示取了这样的2份, 一个表示取了这样的5份。分母相同看分子, 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谁想再来试试的?”老师话音未落, 孩子们的手便刷刷地举过了头顶, 生怕老师看不到自己。于是又有2个孩子在同学的羡慕和希嘘声中玩起了游戏:“29”、“25”。在老师在组织下, 孩子们又一次比出了他们的大小。

第三次的比赛则引起了更大的轰动。“我来!” “给我一次机会吧”……可最终幸运之神还是降临到了两位男同学身上。在惊心动魄的音乐和重重的锤击声中屏幕上蹦出了“710”、“38”两个分数。

师:“他们俩谁的力气更大些呢?”

“咦?”这下可把一些同学给难住了。

师:“能直接比吗?四人小组讨论一下:71038到底谁比较大?”

面对这样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4人小组迅速行动了起来。你一言我一句的, 10分钟的时间便想出了5种不同的比较方法:

(1) 和一半比:710超过了一半, 38还不到一半, 所以71038

(2) 710=7÷10=0.738=3÷8=0.375

(3) 通分710=284038=1540, 所以71038

(4) 画图:在同一个正方形上比较得出71038

(5) 折纸, 比较得出71038

“这些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话音刚落, 孩子们又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

紧接着, 老师又请几位孩子进行了几次比赛, “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我以比较人性化的方式来面对孩子。

面对枯燥乏味的练习题, 我又精心设计一个“抽纸牌 (每张牌上写有不同的分数) ”的游戏, 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在开开心心的气氛中完成了学习。

课一上完, 我的心情好得不得了。当我打开孩子们的作业本打算好好享受一番时, 真的被眼前的状况搞蒙了。本打算让孩子们用通分的方法进行比较的, 可他们的方法五花八门, 让我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思考:自从新课程、新教材的提出, “课堂是否活跃”“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发言”“教师讲的多还是少”“是否是探究性学习”“有否开展自主、合作的小组讨论”等成了评价一堂课是不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重要参照标准, 于是, 课程中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而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清、沉闷的场面, 老师在教学设计时, 挖空心思、花样百出, 穿插了诸多小游戏等众多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 结果, 一堂课下来, 课堂就像舞台, 课堂气氛肯定是没什么好说的, 学生们在一节课中始终于兴奋状态, 热热闹闹, 但课后学生做作业往往不是一塌糊涂就是无从下手, 改作业成了老师一件头疼的事, 老师不得不在课堂气氛与学生作业中尴尬不已。对于这一问题, 细细琢磨, 其实协调课堂气氛与双基知识落实两者并不矛盾, 完全可以和谐共存的。在一个好的课堂气氛下, 学生会学得更轻松, 学得更开心, 更有利于双基的落实。要做到这种完美的统一, 就需要老师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 两手都要抓且两手都要硬。

3.张扬学生个性与“正确标准答案”的矛盾

案例三:一阵美妙的音乐铃声后, 我拿着数学书, 径直走到投影仪前, 把书上的那幅主题图呈现了出来。“小朋友们, 这幅图你们能看懂吗?”“能!”童声真嘹亮啊!紧接着教室里就叽哩呱啦地响成了一片。我迅速叫停, 问道:“根据这些条件, 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

“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

……

“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

孩子们的问题可真多, 一个接着一个, 争着要回答。见今天上课需要的问题已经出现, 我就顺势让学生列式并尝试用竖式进行计算。

我游走在孩子们中间, 努力找寻他们别具匠心的创造, 可一圈走下来, 竟然没有一个学生是书上“分两步列竖式”的方法的, 绝大多数学生的竖式都是自创的:

这如何是好?再次搜索后, 总算看到了一线希望, 徐佳琪同学出现了与书上相同的那种简便写法:

我如获至宝地把它和上面的那两种方法一起呈现给孩子们。

“干嘛要两个加号?”

“是啊, 一个加号就够了。”

“第三种方法怎么有两条线啊!”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地议论开了。我沉吟了片刻, 问道:“你们看这几种方法……怎么样?”孩子们在比较中纠缠不清。

“两个加号的可以去掉一个。”

“前面的只有一条线, 后面的有两条线。”

“××同学的字可以写得再漂亮些!”

“第三种方法我看不懂!”

……

没办法!孩子们怎么也说不到我的“心坎”上, 看来只有自己上阵了。“这三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比较好?”“第两种”、“第三种”孩子们七嘴八舌的。 “小朋友, 你们真能干!这些方法都不错。”

自认为一切OK后, 我便因势利导地让孩子们进行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竖式计算。可孩子们的尝试又让我陷入了尴尬境地——一些孩子还是在沿用第一、二种的做法。咳!真急人啊!我迫不及待地跟孩子们解释道:“小朋友们, 像这两种做法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 可是你一边算一边记, 要把第一次的计算结果记住后再往后算, 是不是很容易出现错误?像徐佳琪这样的方法就不一样了, 计算过程清清楚楚不需要再记答案了, 计算不太会出错, 对吧?所以我们在列竖式时用徐佳琪的方法比较好。这样吧!我们就把这种方法叫做‘徐佳琪方法’吧!”, 终于可以走出困境了。

思考:

一堂课顺利结束了, 可我心里仍觉得不是个滋味, 思绪又折回了刚才的课堂, 我不停地在自问:这问题出在哪儿呢?

在实行新课改后, 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不断更新, 教学行为要以人为本,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把课堂时间返还给学, 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 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强调尤为重要。是的, 每个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处境与心境的差异, 必然会导致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和体验不尽相同。即所谓的“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尊重学生的表现, 但是,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 老师对这把握度却不佳, 对学生的回答只一味大加表扬, 不敢带有半点否定词之词, 毕竟“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或“不以学生为主体”的罪名谁也担当不起, 从而导致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我认为”“我不同意”“我反对”等见解此起彼伏, 层出不穷, 而教师所承担的仅仅只有“很好”“嗯”“不错”等比较概括的词语总结学生的见解, 认为这是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而到教师归纳总结时, 却往往不得不以“你们讲的都很有道理, 但是……”这样的转折语来尴尬收尾。对于这样的状况, 说到底问题还是出在我们老师身上。是的, 我们要尊重学生, 张扬他们的个性, 要让他们有独特的见解, 与众不同的表现, 但这并不是要我们一味地去迎合学生。张扬个性不是标新立异, 更不是奉承迁就。我觉得该出手时就出手, 这样才是对学生一个最好的交代。

二、我的体会和感想

面对困惑, 我们要学会思考, 特别是我们新老师, 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困惑的解读和思考, 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 真正提升自我专业的成长。因为困惑, 我学会了思考;因为困惑, 我又成熟了。

1.求知是新教师成长的先决条件

个人的知识毕竟有限, 只有不断地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 才能得到不断的充实和提高。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强烈冲击下, 学习对一个教师而言已不再有阶段性的界定, 已成为教师的“终身大事”。作为一名新教师, 首先, 要挤时间听课。新教师大都缺乏教学经验, 而教学经验又是搞好教学所必需的。

2.实践是新教师成长的中心环节

俗话说得好:打铁先得自身硬。对新教师来说, 刻苦钻研, 炼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是根本。首先, 要深钻课程标准及教材。课程标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目标、内容的具体体现, 是教师教学的依据, 只有深入钻研新课标, 才能明确教学目标, 恰如其分地掌握知识深度, 同时要吃透课标对知识的限定范围, 以便胸有成竹地把握好知识的广度。教材是课标的具体化, 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素材, 它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科学性, 也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有认真钻研, 才能把握它的真谛, 从而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我们有许多教师教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书, 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上了成千上百节课, 但如果让我们回忆一下, 有没有几节课值得骄傲的, 或许很多人一脸茫然或毫无印象。因此, 我认为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很重要, 对新教师来说尤为重要。一节课不仅仅是课堂上的40分钟, “功在课前”, 一节课首先从备课开始。许多教师在备课时非常注意借鉴别人的经验, 广泛收集材料, 在筛选的基础上, 形成教学方案。我始终认为一般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区别在于, 前者把上课看做执行教案的过程, 每个环节都设计出非常具体的方案, 所以很少有时间和耐心去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 一旦节外生枝, 就生拉硬扯地拉回到既定的教学思路上。而优秀的教师在收集材料后, 往往在把握环节目标的前提下, 会对每个环节设计多个具体方案, 以便应付教学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教师的战场在课堂, 研究一节课, 认真上好一节课很有必要。一节课一节课地加以研究和积累。就算每个教师每个学期有心地去研究一节课, 几年下来, 展示在自己面前的将会是一沓沓属于自己的富有个性的教案, 这样又何愁自己没有可持续教学的能力呢?

3.反思是新教师成长的飞跃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提高自己的可持续教学能力, 脱产进修、学历提高、观摩教学、师徒结对等, 当然是好方法。但是这些仅仅是外部条件, 真正的提高是落实到内省上, 也就是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所以, 40分钟后的下课铃声并不意味着研究一节课的结束, 它意味着反思活动的开始。上课结束后, 不管是好是差, 我们都不能自满或自叹, 必须要有实际行动——进行课后反思。所以, 要问自己几个问题: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标志是什么?事先设计的进程与实际进程之间的差距如何?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打算在后续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学中有无印象最深刻的事件?等等。

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吸收——储存——再现转向为探索——研究——创新, 从而实现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的学会学习的教学观转变, 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 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 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情感体验发生了怎样变化, 形成了怎样的能力, 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 利于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是否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 真正体现教学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河。”我相信只要长期坚持, 从细微处入手, 日积月累, 终究会有惊人的质的飞跃!

上一篇:相约健康社区行下一篇:想象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