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病试题

2024-05-06

新生儿溶血病试题(通用10篇)

篇1:新生儿溶血病试题

新生儿溶血病试题

姓名 分数

1.在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中,下列哪项是最有价值的

A.检查病儿Rh血型 B.检查病儿血清抗体游离试验 C.检查病儿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D.检查病儿ABO血型

2.下列哪项概念是错误的

A.ABO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也可发生于第一胎 B.ABO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多见O型母亲所生的A型或B型新生儿

C.Rh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往往发生在第二胎 D.Rh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其母亲都是ccdee 3.母婴ABO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需输血时,应输注下列哪一种血液最合适

A.Rh阴性O型血 B.Rh阳性O型血 C.特殊血型血液 D.与患儿Rh型相同的O型血

A.游离实验。B 放散实验 C 直抗实验 D 补体实验

5.新生儿溶血病哪种血型不合最严重()4.下列哪项不是溶血三项实验()A.A型 B.B型 C O型 D RH血型 6.新生儿溶血病换血下列哪种血液制品可选择 A.AB型红细胞、O型血浆 B.O型红细胞、AB型血浆

C.AB型红细胞、AB型血浆 D.O型红细胞、O型血浆 7.新生儿溶血病光照疗法采用常用什么光()A.蓝光 B.红光 C.白光 D.黑光

8..新生儿溶血病时,检查血浆中的免疫性抗体常用什么实验()

A。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B。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9.新生儿溶血病时,检查红细胞表面的免疫性抗体常用什么实验

A,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B。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10.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倘若需输血,输注何种血液制品最为合适

A.红细胞悬液 B.洗涤红细胞 C.冷冻红细胞 D.辐射红细胞

篇2:新生儿溶血病试题

教学查房记录

时间:2014-04-25 地点:新生儿办公室

参加人员:副主任医师、等实习医师。

患者姓名:之女

年龄 :2+天

性别:女

住院号:xxxxxx 入院时间:2014-04-22 入院诊断: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新生儿ABO溶血症(?)xxx实习医师汇报病历:患儿系G4P2孕39+周于2014-04-20 10:48顺产娩出于厦门同民医院产科,出生体重3200克,羊水清,脐带、胎盘无异常,APGAR评分正常(具体不详)。生后混合喂养,喂养顺利,胎粪正常排出。生后第2天(入院半天前)出现皮肤黄染,呈进行性加重,颜色深黄,累及颜面,未累及手心皮肤,无发热、无拒乳,无意识障碍,无哭闹不安、尖叫,无烦躁不安,为进一步治疗,就诊我院门诊,予测经皮测胆红素最高16.1mg/dl;为进一步治疗,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收入我科。起病以来,患儿哭声、反应可,无尖叫、抽搐,母乳喂养,食纳可,大小便正常,大便呈墨绿色。患儿母亲系O型血,患儿系B型血。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130次/分,呼吸:40次/分神志清楚,呼吸平稳,反应可,全身皮肤中度黄染,前囟平,巩膜黄染,口唇红,咽无充血,颈部软,吸气性三凹征阴性,双肺呼吸音粗,无啰音,心音有力,节律整,未闻及杂音。腹软,未见胃肠型,肠鸣音4次/分,肝脾未及,叩诊鼓音,脐部干燥,脐带未脱,四肢肌张力稍低,原始反射正常。xxx实习医师发言:患儿生后第2天出现皮肤黄染,母亲系O型血,患儿系B型血,故考虑ABO溶血可能性大,可查溶血试验协诊。

xxx实习医师发言:患儿为混合喂养,食纳可,胎粪已排,二便正常,大便呈墨绿色,暂不考虑梗阻性黄疸。

xxx实习医师发言:患儿无发热、无拒乳,无意识障碍,无哭闹不安、尖叫,无烦躁不安,考虑新生儿败血症引起可能性小,可查血常规、CRP、血培养等检查明确。

xxx实习医师发言:目前黄疸的治疗主要有光疗,茵栀黄、亿活、金双岐等药物治疗,及换血治疗。

xxx主治医师总结: 患儿黄疸出现时间早,进展快,母亲为A型血,患儿系B型血,考虑ABO溶血可能性大,待溶血试验回报予明确。若该患儿为生后4周出现黄疸,查溶血试验可能出现假阴性,一般不查。在我国,Rh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发展迅速,病情重,常伴中重度贫血、重者可有水肿和心力衰竭,应警惕,可行Coomb’s试验以明确。根据胆红素的代谢途径可将黄疸分为肝前性(如ABO溶血、G-6-PD缺乏症等)、肝细胞性(以CMV感染多见)和肝后性(如先天性胆道闭锁等)。一般肝前性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肝细胞性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且伴有ALT升高;肝后性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典型表现是粪便呈白陶土色。临床上,黄疸是一个综合的症状,一般原因较复杂,多种因素均可造成,常无法查清具体为何原因,故多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鉴别诊断:1.G-6-PD缺陷病:患儿无肝脾肿大,否认G-6-PD缺乏家族史,可行G-6-PD还原试验排除。2.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可有黄疸、发热、少吃、少哭、不动等症状,可查血培养、CRP协诊。3.新生儿肝炎:患儿皮肤黄染,需注意本病,但肝脾无肿大,不支持,可查肝功协诊。4.宫内感染:TORCH系宫内感染常见病原体,表现为黄疸出现时间早,黄疸较重,肝脾大,生长发育落后,先天畸形等,予检查优生全套排除。5.肝细胞性黄疸:如病毒性肝炎、特发性肝炎、肝细胞功能障碍所致。可查肝功协诊。6.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该病亦可出现黄疸表现,同时合并有前囟增大、颅缝增宽、嗜睡、少可、少动、声音嘶哑、喂奶困难、吸吮缓慢无力、肌张力低下、腹胀、脐疝等,可查甲状腺功能协诊。所以,黄疸的病人新入院必行的检查有:血、尿、粪三大常规、新生儿溶血筛查、肝功、血培养、CRP、优生全套、甲状腺三项、G6-PD试验等。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学查房记录

治疗上:目前黄疸治疗可分为一般治疗与病因治疗。一般治疗用于降低血清胆红素,以避免胆红素脑病发生,主要包括光疗,茵栀黄、亿活、金双岐等药物治疗,及换血治疗。病因治疗:例如1.新生儿肝炎,可用保肝药治疗。2.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者等应尽早手术治疗。3.对感染性疾病,抗感染治疗。另外适量补液、合理喂养也能增加结合胆红素经尿液、粪便排除,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本例患儿目前予头孢美唑防治感染,双面蓝光照射、配方奶喂养、补液,茵栀黄+亿活退黄等对症处理,注意患儿溶血筛查结果回报,必要时予输注丙种球蛋白、白蛋白甚至换血治疗。

光疗其机理是使脂溶性的间接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以从尿液、粪便中排出。其仅可使间接胆红素升高型的黄疸减退。应注意光疗合并症。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用O型血红细胞和AB型血浆混合后换血。

输注丙种球蛋白可阻断免疫性溶血过程,减少胆红素生成。而白蛋白的主要作用是与血中胆红素连结,减少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

记录者:xxx

篇3:浅谈新生儿溶血病

1 发病机理

新生儿溶血病本质上是由于胎儿和母亲的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 常见的母亲和胎儿血型不合有两类:Rh血型不合, 即胎儿为Rh阳性, 母亲为Rh阴性;还有一种为ABO血型不合, 孕妇血型为O型, 丈夫血型为A型、B型或AB型, 当胎儿的血型为A型或B型时可能发生血型不合。

若胎儿具有从父亲遗传而来的红细胞抗原恰好为母亲所缺少, 妊娠期间, 胎儿红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亲血循环, 母体产生相应的血型抗体, 此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 导致胎儿体内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 破坏红细胞, 进而导致溶血。

当然, 有血型不合的条件不一定都会发生溶血, 这和胎盘的致密程度、抗体的数量等多种因素有关。Rh血型不合溶血多发生在第二胎, 或孕妇以前接受过输血。这种情况下胎儿多在宫内即发生了溶血, 因此生后黄疸出现较早, 进展快, 而且多伴有贫血、水肿、肝脾增大;而ABO血型不合第一胎即可发病, 但病情与Rh溶血相比较轻, 病情发展也相对缓慢。

2 临床表现及检查

新生儿溶血病在发病初期并无明显症状, 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也会出现一些临床反应, 大致上有以下几类: (1) 胎儿水肿这类临床表现主要发生在Rh型溶血病, 出生时可为死胎, 存活者通常全身水肿、苍白, 胸腹腔积液、胎盘外观苍白、增厚、水肿, 若不及时抢救, 胎儿在出生后不久会死亡。 (2) 黄疸一般患病胎儿在出生时并无明显黄疸, 24h内开始出现并不断加重。而Rh型溶血病通常在出生后4-5h即出现黄疸, 同时未结合胆红素上升也十分迅速。部分重症患儿, 在宫内即有胆汁瘀滞, 出生后结合胆红素可出现明显增高的迹象 (3) 贫血轻症患者贫血不明显, 脐血血红蛋白可在140g/L以上, 重症患者可小于80g/L。在临床实践中, 也有部分患儿早期贫血、黄疸不明显, 但在约出生两周后贫血加重, 这称为晚期贫血。 (4) 肝脾增大这和患者的溶血程度有直接关系, 贫血越重, 骨髓外造血越表现活跃, 而肝脾增大的症状也会更加明显。

对于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查, 除了对上述临床症状的观察诊断之外, 通常还有下列常见的辅助检查手段: (1) 产前已知母亲为Rh阴性或O型血者, 可检查父亲ABO、Rh血型, 如与母亲不合则可在妊娠16周测试孕妇抗体, 28-30周再测一次, 以后每隔2-4周重复一次。若Rh抗体滴度达 (1:32) - (1:64) , Ig G A抗体或B抗体效价>1:64, 则有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可能。 (2) B超检查胎儿有无水肿、腹腔积液、心包及胸腔积液。 (3) 通过抗人球蛋白 (Coombs) 实验了解婴儿红细胞是否致敏, 间接确定抗体类型及效价。ABO型溶血病因红细胞上抗体结合少, 故直接法常显阴性, 须作改良直接法、抗体释放试验及游离抗体实验。

3 治疗方法

新生儿溶血病目前还没有通用的万能型治疗方法, 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必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但是目前广泛采用并得到了临床效果验证的治疗手段主要有:

3.1 光疗

对于体重<2kg的婴儿, 不管血清胆红素水平, 在出生后24小时即可开始光疗, 对患病婴儿而言, 及时的光疗就算不能治愈溶血病, 也能在后期治疗中减少换血次数。光疗一般采用光疗箱, 光源与婴儿距离35-40cm, 最好采用冷光源。在光疗期间注意哺乳和喂水, 每日液量较正常需要量增加20ml/kg。

3.2 药物疗法

药物治疗的酶诱导剂可采用苯巴比妥5mg/kg.d, 分2-3次口服机尼可刹米100mg/kg.d, 分3次口服;减少游离胆红素用蛋白1g/kg加10%葡萄糖液10-20ml静脉滴注或血浆滴注每次25ml, 每日一次;胆红素吸附剂可口服10%活性炭, 每次哺乳前服5ml;为配合光疗可口服琼脂, 每次125-250mg, 每4h一次;肾上腺皮质激素能阻止抗原抗体反应, 减少溶血, 在临床上常用泼尼松1-2mg/kg.d, 口服或地塞米松0.5-1mg/kg.d, 但是有感染者须慎用。

3.3 高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治疗

治疗根据原发病决定, 新生儿溶血病光疗后若出现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时可口服胆酸钠, 每次50mg, 1-3次/d。也可以用中药清热利湿化瘀, 如茵陈蒿汤等。

3.4 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一般适用于严重溶血患儿的抢救之中, 通过换出致敏红细胞和血清中的免疫抗体, 阻止继续溶血, 使胆红素降低。由于其风险性和费用都较高, 技术难度也比较大, 一般需满足几个指征。若胎儿出生时有重度贫血, 脐血血红蛋白<120/L, 伴随有水肿、肝脾增大, 心力衰竭, 或胆红素上升速度>85μmol/L或经综合治疗血清总胆红素继续上升达342μmol/L者, 可以采用换血进行抢救。

摘要:由于与其他新生儿常见病相比致死率较高, 且容易造成新生儿终身与疾病相伴, 所以新生儿溶血病一直以来都受到妇儿医疗学界的重视, 而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和临床治疗手段有了很大的进步, 其痊愈率也在不断上升, 关于对新生儿溶血病的认识和分析, 本文将从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检查、治疗这三个方面为切入点进行。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Rh,ABO,胆红素,黄疸

参考文献

[1]李刚.新生儿溶血病的研究与探讨[J].医学世界, 2006, (2) .

篇4:新生儿溶血病试题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IVIG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022-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进入我院接受溶血病治疗的120例新生儿,在我院妇产科出生的为110例,由外院转入的为10例。其中,男65例,女55例,属于足月产的患儿为115例,属于早产儿为3例,属于过期产患儿为2例。而120例新生儿中,顺产为70例。剖腹产为50例。发现患儿日龄和黄疸均小于24小时的为3例,24小时至48小时的为39例,大于48小时同时也小于和等于72小时的为39例,大于72小时的为39例。经相关的诊断说明,120例新生儿均已确诊患有溶血病,除了原有的病症外,新生儿的一般情况良好。

1.2 实验室检查 患儿经确诊为溶血病后,应及时进行血清、血型、C反应蛋白和肝功能全套等的检查,运用血型血清学进行母婴血型的检测,属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阳性结果为35例,属于有利抗体检测呈阳性为40例,而属于抗体释放的试验结果呈阳性反应为45例。

1.3 病情评价 在120例新生儿中,55例为中度的高胆红素血症。对出生3天内的足月患儿进行血清胆红素的监测,结果表明出生24小时内患儿的血清胆红素>102μmol/L,在24小时至48小时之间的血清胆红素>155μmol/L,49小时至72小时则>205μmol/L。而患有重度的高胆红素血症为65例,72小时后>325μmol/L。除了原有的病症之外,患儿营养不充足而形成低白蛋白血症的为10例,体内转氨酶缓慢增加的为3例。

1.4 治疗方法 给予患儿1g茵栀黄颗粒,每天服用三次,同时给患儿服用改剂和益生菌;对患儿进行维生素C、维生素K1以及复合维生素B的注射,逐渐碱化新生儿的尿液;每次实行12小时至16小时的光疗程序,采用间断蓝光的照射治疗法;对患有严重黄疸的新生儿采用1至2次的1g/kg清蛋白;给予患儿实行一次VIG2.5g静脉滴注,对于体重低于2.5公斤的患儿,适当的使用1g/kg,滴注时均采用输液泵对速度进行控制,保持在3-5ml/(kg·h),时间为8至12小时内。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利用传统统计学计算结果,数据使用t检验,P<0.05时为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

2 结 果

在120例新生儿中,55例为中度的高胆红素血症,而患有重度的高胆红素血症为65例。对两组患儿的贫血程度进行比较,所出现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但可看出重度组的情况较为严重。新生儿在治疗时,在清蛋白中进行重度组的比较,其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根据资料显示,重度组的黄疸消退所需时间较长。120例患儿无一实行换血治疗,均通过临床治疗获得痊愈。患儿在实验室的检查和黄疸所需消退时间如表1所示。

黄疽所需消退时间:已住院和已出生3日以上的患儿,其胆红素下降至155μmol/L以下所用时间。

3 讨 论

新生儿出现溶血病是由于母婴两者的血型不合,而致使同族的免疫性形成溶血病[2]。在母体内的胎儿是由父母双方面的遗传而形成的显性抗原,这种显性抗原则是母体所缺之物,母体受到显性抗原的侵入后,会出现免疫抗体,经过相应的血循环致使破坏而产生的溶血,从而引发一系列贫血、黄疸、水肿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形成胆红素脑病。根据上述可知,静脉使用丙种球蛋白一般采用较为传统的1g/kg大剂量,而近年来,在患儿体重达到大于3公斤的前提下,我院开始对患儿使用一次2.5gIVIG,观察临床效果,可看出1g/kg的传统的大剂量和2.5gIVIG并没有任何差异性。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体重较重的患儿,其各项肝功能都较为成熟,新陈代谢的能力也较强。我院在母体怀孕时期,已逐渐对溶血病开始检测,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管理。发现母体为O型血时,应及时对患儿进行血型检测,可以尽早的确诊病症,并立即开展早期的干预工作,使溶血病的发病程度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有效减少光疗时间,预防并发症产生,对溶血病的治愈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俊,娄金英,孔玉显.脐血溶血三项对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0,(04):499-501.

篇5:新生儿溶血病试题

袁 芳 谭启明

解放军第252医院小儿科,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 关键词 股静脉穿刺 溶血原因中图分类号:R47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965 – 0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开展的检验项目也日益增多,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是临床护理操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护理技术之一。我院儿科自2001年成立新生儿监护病房以来均采用股静脉采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工作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送检的标本出现溶血、凝集;被检验科退回血标本的现象,不仅延误了诊断,影响了治疗,更为患儿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做以下探讨 1 采集方法患儿取仰卧位,臀部抬高2cm ,穿刺侧肢体取屈髋、屈膝、外展、外旋位,固定肢体,操作者常规消毒皮肤,选择穿刺部位,可采用直刺法或斜刺法,见回血后固定好,抽取所需血量,拔针用消毒棉球按压510min。2 标本溶血原因分析 211 标本溶血与机体缺氧有明显的关系 缺氧时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量的增加可以提高血液氧容量和氧含量,增加携氧能力,有利于氧向组织弥漫,因此,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过多,血液变浓缩,使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液阻力增大,抽血时血流不畅,反复抽吸,针管内负压的回缩力,可能造成红细胞的破裂,另外,严重缺氧时组织细胞因能量供应不足,不仅出现代谢和功能紊乱而且还可以导致细胞的变性和坏死,这也是造成标本溶血的一个因素之一[1]。212 采血技术 21211 穿刺处常规消毒皮肤后消毒液未干,即开始采血,可发生溶血。21212 年青护士采血时定位或进针不准确,针头在静脉中反复穿刺致血肿,标本溶血。21213 在标本混匀过程中,由于动作过于猛烈,血细胞被破坏而导致溶血。7 21214 严重缺氧、红细胞增多症等患儿抽血困难,在抽取的血标本混有泡沫。(这种混有泡沫的血标本放置一定的时间后泡沫破裂或迅速干燥造成,血细胞破坏而发生溶血)。21215 采血时选择的针头不适宜,针头口径过小,易引起溶血,注射器与针头连接不紧,有空气进入产生泡沫发生溶血。

213 采血器具不合格 如今临床上所用的采血器具均为一次性塑料制品,这些塑料制品是由高分子材料增塑剂、稳定剂等组成,不合格的塑料制品会因聚和不完全而具有毒性,这种毒性可造成溶血[2]。

214 血标本在运输过程中 过度振荡或贮存不当也可发生溶血。3 避免溶血的相关对策

311 操作者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遵守无菌技术原则。抽血时应徐徐转动针栓,避免针栓内压力过大,向试管中注血时应沿着管壁缓慢注入,避免连同泡沫一同注入。

312 在穿刺过程中,定位准确,避免反复穿刺或抽血时间过长,造成血肿,多次穿刺不成功时应更换穿刺部位。

313 血标本不能放置过久送检,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及时送检,送检过程中防止过度振荡。314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针头,避免针头过细。确系无法抽取合格标本时应将抽取的带泡沫的血标本立即送检,而不要使其干燥[3]。

315 应选择质量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和试管。

316 需使用抗凝剂时应将抗凝剂与血标本充分混匀,缓慢而有规律的摇晃,避免过度用力而破坏红细胞造成溶血。4 体会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护理操作技术,溶血现象的发生直接影响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不但给护士增加了很多额外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更为患儿增加了痛苦。通过不断的观察、探索、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并积极在新生儿病房中展开学习,提倡高年资护士手把手传授经验、讲解,使每一位护士掌握手法、要领、注意事项等,有效地防止了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正巧云1婴儿生化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医药论坛杂志,2003 ,24(15):88 2 刘能德,陈华辉1药用塑料容器的生物检测试验.中国药学杂志,1994 ,29(12):74 3 张立红,周素鲜1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1998 ,33(9):528 – 529

篇6:新生儿溶血病试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宾市人民医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36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男16例,女20例;均为足月儿,其中28例2500~3500g,8例>3500g;本组有1例患儿入院并发严重胆红素脑病,所有患儿:(1)诊断符合下列条件:早期诊断母婴ABO血型不合;临床出现黄疸;溶血三项: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释放试验结果阳性;(2)黄疸出现时间:7例<12h,12例12~24h,10例24~72h,7例>72h;(3)血清胆红素:15例<205.2μmol/L,18例205.2~342.0μmol/L,3例>400.0μmol/L。

1.2 血型鉴定及血清学检查方法

(1)血型鉴定:新生儿ABO血型用试管法正定型,母亲ABO血型用试管法反定型;Rh(D)血型用试管法;(2)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取患儿红细胞用Dil2配置成为1%红细胞悬液,取50μL加入LISS/Coombs卡中,于37℃孵育箱内15min,取出离心10min;(3)游离抗体试验:取A、B、O标准红细胞配置成1%红细胞悬液,取50μL加入LISS/Coombs卡中,取患儿25μL加入其中,于37℃孵育箱内15min,取出离心10min;(4)抗体释放试验:患儿红细胞56℃热放射后,取50μL释放液加入LISS/Coombs卡中,分别加入5%A、B、O标准红细胞悬液(经木瓜酶处理)各25μL,于于37℃孵育箱内15min,取出离心10min;(5)结果分析:DAT试验阳性结果为出现凝集;游离抗体及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结果为检出抗体能与新生儿红细胞反应;DAT、游离抗体、抗体释放试验均为阳性结果,可判定为新生儿ABO溶血病;单项抗体释放试验结果阳性合并DAT阳性、游离抗体结果阳性合并抗体释放试验结果阳性也可判定为新生儿ABO溶血病;单项DAT结果阳性或单项游离抗体试验结果阳性不能判定,只能判为疑似新生儿ABO溶血病[1]。

1.3 治疗方法

(1)光疗:均以双面蓝光灯照射,光疗时间根据患儿个体的黄疸情况;轻症患儿12h/d,重症患儿24h/d,间隔4h后根据黄疸情况再次光疗;每天口服5mg/kg苯巴比妥钠;(2)重症黄疸:每天1次静脉注射1g/kg人血白蛋白(10%),连用2d;(3)黄疸出现早、快:每天1次静脉给予1g/kg丙种球蛋白,连用两天;(4)其他:适当补液,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对出现换血指征的患儿及时换血治疗。

1.4 疗效判定

光疗期间监测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经皮测定胆红素值<10mg/dlt即可停止光疗,连续监测无反跳,若出现测定值回到光疗前水平,则再次光疗,没有反跳现象则提示黄疸开始减清、消退。

2 结果

2.1 血型及血清学测定结果

(1)血型:36例患儿均为Rh(D)阳性,母婴血型O-A有14例,母婴血型O-B有22例;(2)DAT:15例阳性(41.7%),其中有4例为弱阳性;(3)游离抗体试验:31例阳性(86.1%);(4)抗体释放试验:36例阳性(100%)。

2.2 治疗结果

1例患儿入院并发胆红素脑病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其他无发生胆红素脑病;所有患儿光疗后黄疸减轻,无换血患儿,36例均治愈出院,平均光疗时间(50.2±16.5)h,平均黄疸减轻时间(5.0±3.5)d。

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佐

(湖北安陆市普爱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91.7%(55/60)显著住高于对照组的75.0%(45/60),P<0.05。且<0.05。结论布地奈德,沙丁胺醇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较好,【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布地奈德;沙丁胺醇;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

小儿毛细气管炎是小儿常见的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常见于2岁以下的小儿,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所致,多发于季节更换时,发病率较高,以憋喘、呼吸困难、三凹征、肺部啰音为主要临床特征[1],有明显的毛细支气管阻塞现象,严重者可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对于小儿毛细气管炎治疗起来较为棘手,缺乏特效治疗。安陆市普爱医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3 结论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由于母儿的ABO血型不和,引起同族免疫溶血性疾病,主要机制是母体受胎儿血型抗原刺激后,产生Ig G抗体,通过胎盘屏障致使胎儿的血循环发生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症,由于该抗原抗体反应早在胎儿早期就发生,故临床易引起流产、死胎、胎儿出生后很快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若不及早发现,新生儿极易引起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毒性,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脐血胆红素测定对于早期发现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症具有重要意义,其操作简单方便、对患儿损伤小、效果快捷[2]。

新生儿ABO溶血病血清学试验方法以抗体释放试验的阳性率最高,而DAT试验的阳性率最低,是由于新生儿红细胞膜上ABO血型抗原发育不全,A、B抗原少。新生儿出现黄疸,应及早诊断,进行干预治疗,丙种球蛋白的主要成分为Ig G,静脉大剂量应用使患儿血清Ig G含量迅速上升,封闭FC受体作用,阻断Ig G与FC结合,阻断溶血[3]。确诊新生儿ABO溶血病可根据血清学试验结果,及早给予光疗、丙种球蛋白、人血白蛋白等治疗,可有效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减轻黄疸症状,治愈溶血症。

参考文献

[1]倪建萍.新生儿ABO溶血病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7,19(9):699-700.

[2]郑兴惠,黄婷,段淼.脐血胆红素测定对早期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症的意义[J].贵州医药,2006,30(10):938-989.

篇7:新生儿溶血病试题

1 病例简介

产妇,32岁,无输血史,婚后妊娠四胎,第一胎人工流产,均在出生后三天之内黄疸死亡。第5次的妊娠,孕中没有用药史,新生儿产之后的三小时发黄。嗜睡,抽搐进行性加重后立即住院治疗。化验检查:总胆红素290.00umol/L,间接胆红素179.00umol/L。患儿经用白蛋白及输入50ml,不携带RhD、E抗原的血2次等治疗,一周后痊愈出院。

2 血型血清检查

2.1 试剂光谱抗人球蛋白 抗—A,抗—B,抗—C,抗—c,抗—D,抗—E。谱细胞均由上海血液中心生产。

2.2 游离抗体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 经抗球蛋白试验检测显示,患儿为强阳性的表现。检查结果表明其含有ABO以外的抗体。血清检查指标见表1。血清之中含有ABO系统以外的抗体,抗—D效价为8,抗—E为2。

2.3 红细胞血型产妇为A Ccdee MN 父亲为O,CcDEE MM,患儿为A CcDEe MN。

2.4 抗体效价产妇血清抗—D,效价为128,抗—E为32,结果见表1。

3 討 论

溶血疾病多为新生儿的血型和产妇不同,Rh血型引起的溶血疾病要明显低于ABO血型的发病率,但其发生的疾病却比较危重。本例无输血史,产妇曾经4胎由于未作治疗患儿均死亡。这次第五胎距第四胎时间长达两年以上。患儿得到及时检查确诊和治疗,故得以救活。

篇8:新生儿溶血病试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新生儿病房收治的72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 其中, 男34例, 女38例;足月儿62例, 早产儿8例, 过期产儿2例;黄疸出现时间, <12 h 12例, 12~24 h 37例, 25~48 h 21例, 49~72 h 2例。患儿最长3 d、最短6 h出现黄疸。

诊断标准:新生儿早期即出现黄疸, 证实有母婴血型不合存在, 行溶血病三项试验检查。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断标准, 不伴其他疾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患儿日龄<48 h即出现黄疸, 血清胆红素值>205.2μmol/L (早产儿可放宽指征) , 入院后即采用静脉滴注人血清蛋白 (广东卫伦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5 g/支) 1 g/ (kg·d) , 蓝光照射 (单或双面) , 辅以肝酶诱导剂、茵栀黄、维生素等治疗, 立即行溶血病检查, 确诊后采用静脉丙种球蛋白 (IVIG) (广东卫伦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5%2.5 g) [剂量为1 g/ (kg·d) ], 单剂静脉滴注。黄疸出现>48 h, 程度轻者, 予蓝光照射 (单或双面) 辅以肝酶诱导剂、茵栀黄、维生素等治疗, 确诊后即采用IVIG[剂量为1 g/ (kg·d) ], 单剂静脉滴注。治疗过程中, 所有患儿每天均用经皮胆红素仪 (日本KONICA MINOLTA JM-103) 测定胆红素1次, 隔天静脉取血化验胆红素1次。两种方法测定胆红素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结果

2.1 检查结果

72例中, 母子血型O-B 29例, O-A 43例。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峰值<205.2μmol/L 2例, 205.2μmol/L~342.0μmol/L35例, 342.1μmol/L~427.5μmol/L 26例, >427.5μmol/L 9例, 均为血清间接胆红素增高。其中, 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21例, 抗体释放试验阳性72例, 游离抗体试验阳性35例。

2.2 治疗结果

72例中, 2例入院时即为胆红素脑病警告期, 经清蛋白、光疗、IVIG 1 g/ (kg·d) 单剂静脉滴注及辅助治疗, 黄疸消退, 神经症状完全消失, 痊愈出院。其余患儿经光疗、IVIG单剂静脉滴注及辅助治疗, 黄疸消退, 痊愈出院。部分患儿有贫血表现, 1周内Hb<145 g/L, 以轻度贫血为主。本组病例中无肝、脾大及水肿出现, 均未进行换血治疗。

3 讨论

新生儿ABO溶血病为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本组资料均系间接胆红素增高。胎儿红细胞经胎盘进入母体后, 使母体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并引起母体抗体应答, 母体产生的抗胎儿红细胞抗原的免疫抗体 (Ig G) 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胎儿红细胞致敏, 致敏的红细胞被网状内皮系统清除而致溶血, 这一作用要依赖网状内皮系统含免疫活性片段受体 (Fc受体) 的巨噬细胞介导。大量丙种球蛋白进入人体内可与单核-吞噬细胞上Fc受体结合, 通过阻断网状内皮系统Fc受体发挥作用, 从而阻断溶血过程, 减少红细胞破坏, 使胆红素产生减少。出现黄疸后给予大剂量IVIG, 能减轻溶血程度, 缩短黄疸消退时间。清蛋白具有保护机体免受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对脑细胞的损伤作用而预防核黄疸的发生。1 g清蛋白可与16 mg胆红素联结, 适用于早期新生儿、重度黄疸儿、早产儿, 在早期发生黄疸时使用, 可减少核黄疸的发生机率。我院加强对O型血母亲的管理, 一经发现血型不合及黄疸异常, 立即积极干预, 本组病例无一例核黄疸发生, 均未行换血治疗, 未见不良反应。本方法治疗新生儿溶血病, 是一种更为有效、经济、简便的治疗方案, 同时可减少感染经血传播性疾病的风险,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治及疗效。方法:选择72例新生儿ABO溶血病, 不伴其他疾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应用清蛋白、单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及蓝光照射 (单或双面) 等治疗ABO溶血病, 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早期黄疸且程度较重者即应用清蛋白及蓝光照射, 确诊后用单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 疗效确切, 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ABO溶血病,人血清蛋白,静脉丙种球蛋白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77-478.

[2]Clark ANN L.Clinical uses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n pregnancy[J].Clin Obrics and Gynecology, 1999, (42) :368.

[3]陈光明.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J].新生儿科杂志, 2002, 17 (2) :185.

[4]吴仕孝.新生儿溶血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9, 14 (6) :72.

[5]宋金枝, 潘小梅, 唐沂.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疗效分析[J].新生儿科杂志, 2004, 1 (4) :28-30.

篇9:新生儿溶血病试题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抗体检测,基因探针检测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758-02

新生儿溶血病(HDN),一般特指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胎儿或者新生儿免疫性疾病。引起HDN的血型抗体可能为ABO血型抗体,Rh血型抗体,Kidd、Duffy、Kell等血型系统抗体也有报道,但仍以ABO血型抗体最为常见。该病的发生机制为母体的抗体免疫球蛋白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后,结合于胎儿抗原阳性红细胞,使胎儿免疫系统激活,造成不同程度的贫血、黄疸、水肿,严重者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甚至导致死亡。

1.HDN常见检测方法

1.1产前免疫血清学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检测母亲血清中的IgG抗A(B)效价,以预测HDN发病的可能性。HDN的症状轻重一般取决于母亲的抗体强度、亚类、胎儿红细胞的发育程度、胎儿代偿性造血能力以及免疫功能等诸多因素。但一般认为,孕妇血清中的IgG抗体效价的高低与胎儿受害程度呈正相关,因此,准确检测孕妇血清中IgG血型抗体水平,是目前临床诊断和预防新生儿HDN的主要方法。[1]

高效价的IgG抗体水平会在临床用药治疗后降低,同时机体在保护机制作用下,会中和掉一定量的血型抗体,组止红细胞破坏。所以,及时检测母亲体内的抗体强度,及时治疗,能够降低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2]

1.2羊水分析

羊水分析提供了评估胎龄、肺成熟度、胎盘功能和胎儿新生儿溶血病的发展和预后的基本价值。[3]当出现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时,羊水分析也适时地表明了宫内输血的必要性。

1.3新生儿脐血检测

新生儿检测主要检测新生儿ABO及RhD血型,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和放散试验,确认新生儿是患有HDN。2011年3月,比利时的一所儿童健康研究所的新生儿监护报告指出,直抗试验是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基础,新生儿脐血检测应该执行于每个刚出生的新生儿,避免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及其他潜在的并发症的发生。[4]而放散试验一直被认为是判定新生儿溶血病最有利的证据。试验使用的红细胞比直抗试验多几百倍,灵敏度很高。放散试验阳性,则能证明新生儿患有溶血病。[5]

2.结合珠蛋白作为HDN检测指标的现有研究结果

早前,Harran University of Medicine的Saniliurfa教授的一份研究报告提出,通过检测脐带血中结合珠蛋白可以确定患有溶血病的新生儿在日后发展的趋势。[6]

实验表明,结合珠蛋白可以在孕产妇的子宫内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然而在新生儿出生后,溶血的血液环境让结合珠蛋白与血红蛋白的绑定接收减少,使新生儿出生后结合前几日,胆红素明显受损而急速增加。因此认为,结合珠蛋白可能作为确定溶血病未来发展阶段的预测性指标。

3. Fc(gamma)Rlla(CD32)的多态性

2009年,国内血型研究所的专家经研究发现,HDN患儿和其母体内的基因型HR131频率较高,基因型HH131的频率较低,而基因型HR131与Fc(gamma)Rlla(CD32)及IgG抗体亚类显著相关,因此研究Fc(gamma)Rlla(CD32)的多态性与IgG抗体亚型的分布对预测产前宫内新生儿溶血病的发展阶段有重要意义。[7]

4.HDN基因探针检测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国家已经开始普及HDN基因探针检测。从孕妇血浆中萃取DNA,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如检测出孕妇血型不合的基因型,说明胎儿发生HDN的风险较高,如果未检测出,则可排除HDN的风险。[8]

以往建议在孕16周时做基因诊断,现有专家主张植入前诊断,若丈夫血型基因为杂合子基因,对可能孕有或已有过HDN胎儿的高位育龄妇女,采用体外受精,在发育到6-8个细胞期时,在显微操作下活检单卵裂球细胞,进行基因分析,选取缺失HDN等位基因的胚胎植入母体内,从而避免HDN。[9]

5.结语

而对于临床实验室而言,其承担着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数据以便医生早期诊断新生儿溶血病,适时进行干预治疗及后期随访的重大责任。随着检验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快速诊断和急性管理新生儿溶血病必将成为一个重大的实验检测领域。[10]

参考文献

[1]李坤,李琳.动态检测“O”型孕妇血型抗体效价的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2011,32(13):2580-2581.

[2]李笋.O型血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发生关系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21(6):28-29

[3]Kurtz EM , Pappas AA , Cannon A . Laboratory identification of erythroblastosis fetalis.[J] Ann Clin Lab Sci 1982 Sep-Oct (5): 388-97.

[4] Senterre T , Minon JM , Rigo J . Neonatal ABO incompatibility underlies a potentially severe hemolyticdisease of the newborn and requires adequate care.[J] .Arch Pediatr 2011 Mar;18 (3): 279-82.

[5]胡丽华等 临床输血检验[M]155-157

[6] Cakmak A , Calik M , Atas A , Hirfanoglu I , Erel O .Can haptoglobin be an indicator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neonatal jaundice?[J] J Clin Lab Anal 2008 ;22 (6): 409-14.

[7]Wu Q,Zhang Y,Liu M,Wang B,Liu S,He C.Correlation of Fc(gamma)RIIa (CD32) Polymorphism and IgG Antibody Subclasses in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J] Neonatology 2009 ;96 (1): 1-5

[8]Muller SP,Bartels I,Stein W,et al.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fetal D status from maternal p-lasma making on Rh p rophylaxis is feasible.[J]Transfusion2008,48:2291-2301

[9]Verlinsky Y,Rechitsky S,Ozen S,et al.Preimp 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for Kell genotype.Fertil Steril.[J]Fertil Steril,2003,80:1047-1051

篇10:新生儿溶血病试题

关键词:新生儿ABO溶血病,光疗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早期新生儿期常见的病症之一,病情严重患儿可出现重度贫血、胆红素脑病和高胆红素血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可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留下后遗症,患儿甚至死亡。本文选择我院新生儿ABO溶血病54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新生儿溶血病患儿54例,以上患儿诊断符合以下条件:母婴ABO血型不合;临床表现中有黄疽;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DAT) 和 (或) 抗体释放试验阳性。以上患儿中男29例,女25例,以上患儿中足月产儿51例,早产儿3例。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4000g49例,大于4000g5例。患儿入院时日龄小于24h5例,24-48h11例,48-72h20例,大于72h18例。

1.2 黄疽出现时间

24h内17例,24-48h27例,48-72h7例,大于72h3例。

1.3 实验室检查

本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中,母亲为Rh (D) 阳性者共53例,1例为Rh (D) 阴性。本组患儿血型均为Rh (D) 阳性。母子血型为O-A的有22例,母子血型为母子血型为O-B有32例,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DAT) 阳性者23例,其中6例为弱阳性表现;全部病例抗体释放试验阳性。游离抗体试验阳性者48例。网织红细胞检查为1.0%-15.0%;贫血患儿18例,血红蛋白测定为110g/L-141g/L,其中轻度贫血患儿14例,中度贫血患儿4例。1.3治疗方法蓝光照射,以双面蓝光灯照射为主,或者采用尖端单面光疗,根据患儿黄疸情况确定光疗时间,轻症患儿每天6-12h,重症患儿每天18h,间隔时间为4h,根据黄疸程度再次照射;同时口服苯巴比妥钠每天5mg/kg;静脉滴注10%人血白蛋白,每天1g/kg,连续应用2d;静脉给予丙种球蛋白,每天1g/kg,连续应用2d;根据患者情况补液、调节患儿肠道菌群情况;如果上述治疗无效,根据换血指征实施换血治疗。

1.4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患儿入院后立即采血测定总胆红素,在进行蓝光照射期间监测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改变情况,12h测定异常,经皮胆红素测定值小于10mg/dlt停止光疗,并经过连续检测后没有反跳现象,如果测定值重新回到光疗前水平,实施再次光疗,如果没有反跳,提示黄疸开始减轻或者而消退。

2 结果

本组54例患儿中,其中1例患儿入院时并发严重胆红素脑病,经过光疗、白蛋白及丙种球蛋白等综合治疗后病情出现好转。18例贫血患儿经过补液、给予丙种球蛋白和营养支持治疗后,患儿血红蛋白测定达到正常。患儿光疗时间12-108h,平均光疗时间为52.1±14.7h。黄疽减轻时间为2-9d,平均时间为5.1±3.4d。54例患儿中,均治愈出院。无1例行换血治疗。除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外,其余患儿均未发生胆红素脑病。

3 讨论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母婴血型不合而产生同族血型的免疫性溶血,主要是因为母亲为O型血,胎儿血型为A型或B型,虽然母子其他血型搭配也会出现溶血,但是临床上很少见。母亲为O型血时,比A型或B型母亲具较高的抗A或抗BIg G。新生儿ABO溶血病在第一胎可发病,如果O型血母亲在孕前已经受到其他刺激,如肠道寄生虫感染、格兰阴性菌感染等,导致机体产生Ig G抗A、抗B抗体,当怀孕后这些抗体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发生溶血[1,2]。临床表现主要是黄疸,多出现在出生后24-36h内,多为轻度,极少数患儿出现贫血、高胆红素血症等。

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确诊依赖于血清学三项检查,其中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DAT) 检查患儿红细胞是否有不完全抗体,但此实验具有假阳性表现,阳性率较低。研究表明,DAT阳性率与患儿出生后的时间有一定关系,患儿出生时间越短DAT检测阳性率越高。游离抗体试验是检测患儿血清中的游离抗体,该试验阳性提示继续溶血可能。而抗体释放试验是从患儿红细胞上释放出抗体,与成人相同血型的红细胞反应,阳性则提示存在溶血,本组病例该试验阳性率达到100%,远高于其他二项检查,因此诊断应以抗体释放试验结果为准[3]。

新生儿ABO溶血病主要是采用蓝光照射治疗。临床研究表明,黄疸出现较早,病情进展快,病情严重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在本文中,18例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因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溶血过程依赖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含免疫球蛋白活性片段受体 (Fc受体) 的巨噬细胞介导。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能够有效的封闭Fc受体,抑制致敏的红细胞上Ig G与单核巨噬细胞Fc-Ig G受体结合,所以能够有效的阻止红细胞发生破坏,有效的阻断溶血过程[4]。目前采用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溶血反应,能够有效的降低胆红素水平,能够降低换血治疗机率。但是,丙种球蛋白价格昂贵,属于血液制品,可能会引起某些传染疾病,且新生儿ABO溶血病多仅引起轻中度黄疽,所以应用丙种球蛋白要结合患儿病情,同时要考虑患儿的家庭经济情况。对于早期确诊的患儿,需做好监护工作,紧密监测胆红素值,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式。

所以,对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要尽早诊断尽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在确诊时,溶血三项检查可作为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其中抗体释放试验最具有诊断价值。一旦确诊,需做好临床监护,注意监测胆红素值水平变化,尽早给予光疗丙种球蛋白等治疗,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元君辉.新生儿ABO溶血病156例临床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 2008, 20 (6) :463-464.

[2]黄玉英, 曾华.新生儿ABO溶血病血清免疫抗体检测与临床关系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8, 2 (2) :1033-1034.

[3]倪建萍.新生儿ABO溶血病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 2007, 19 (9) :699-700.

上一篇:通俗音乐在中国教案下一篇:新标准小学英语《How many》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