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园大讲堂书法班学习心得体会

2024-04-24

明园大讲堂书法班学习心得体会(通用2篇)

篇1:明园大讲堂书法班学习心得体会

明园大讲堂书法班学习心得体会

恭达老师举办明园大讲堂,吾辈得以进入学习,实乃幸事。一年多来,听了恭达老师和各位老师20多场精彩讲座和现场讲学,受益颇深,收获特别大。作为一个初习书法者,我的体会主要有三点。

一、学习书法首先要学习书法文化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书法?因为我们喜欢它、热爱它。我们为什么会热爱书法?因为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中华文明史上,书法是最为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最充分地体现了中国文人的精神境界。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美学追求,表现出中华艺术最潇洒、最灵动的自由精神,它的产生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水乳交融、息息相关。我们学习书法,首先要学习了解书法文化。从文化的角度去认识书法,是理解书法的正确途径。书法是写字,但又不同于写字,它是写字的艺术化的表现。艺术需要多方面的修养,尤其是文化方面的修养。我们要从历史、人文、哲学等方面去研究学习书法,了解书法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进程,了解书法的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国书法几千年的历史,经历了秦汉的辉煌、魏晋的风韵、隋唐的旺盛、宋元的神意、明清的繁荣,先后出现了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秦篆、汉隶、魏晋到唐宋的真、行、草等各种书体,多姿多彩。我们只有了解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物质条件和精神因素,分析其产生的内外根据,才能认清其本来面目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才能更加自觉地热爱书法艺术,学习书法才会有持久的、强大的内在动力。

二、学习书法必须植根传统,以古为师

中国几千年的书法史,涌现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大家,他们展现出各自的风骨、气质和独特魅力,给后人树立起一座座丰碑。但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在继承前人、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的,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今天我们这些学习书法者,要想取得一点点进步,就必须植根传统、坚持传统、弘扬传统。要努力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经典中去汲取营养,要以一种敬畏前贤与敬畏经典的虔诚去触摸和感悟书法艺术的真谛。学习书法,特别是书法创作当然需要创新,但创新不能丢弃传统、不能割断历史、不能离经叛道搞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我们要自觉地以古为师,在坚持和弘扬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积累和提升创新的灵感和能力。我以为,初习书者要能坚持和弘扬好传统书法,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要切实加强习书者的`人品修养。汉代杨雄早就说过:“书为心画”。书法不仅表现为形式美、技巧美,更重要的是将人的修养、品格怀抱、志趣爱好等精神本质进行了外化与表现。因此要写好字,首先要做好人,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二是要提升习书者的文化和学养。书法是书写文字的艺术,作品文本本身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书者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书法是靠学养支撑的艺术,失去了学识涵养,书法就成了失去灵魂的形式与符号。因此我们这些初习书者,要切实重视学养的积累,努力博览群书,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多读一些明理之书、养心之书、励志之书,学养深了,对书法的爱好、情趣自然会与日俱增,书法创作的创新能力也就会得到不断提升。

三、学习书法要苦练基本功

书法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博大精深。作为初习书者,要想求得进步,必须确立目标,以古为师,选准方向,专工一体,博采众长。从临摹入手,苦练基本功,做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生而熟,逐步掌握书写的技法要领。一年多来恭达老师教给我们的基本要领是:

1、精读帖

要临好帖,首先要读好帖。在选定一种自己最喜欢、最适合的书体后,选好范本再精心读帖,熟读范本。首先要了解范本的尺幅大小,是用什么纸张及毛笔书写的;然后仔细观察字的形态、笔势和用笔,做到细致入微,把大小、粗细、形状、起止、转折、连接、提按等都搞得十分清楚。这样心中有数了,临帖时才会做到挥毫落纸,一挥而就,一气呵成。

2、多思悟

读帖、临帖,最重要的是要善于用脑、学会反复思考,才能悟出其道。读帖时,要尽可能地研究前人创作时用笔的主观意向,了解前人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即笔墨之外所流露出来的人生际遇、心态等状况,尤其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和欣赏前人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气息和它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临帖时,要围绕线质如何表现、运笔速度如何控制、章法如何处理等进行认真思考。无论是形临、意临还是背临,都要认真找出自己临写与范本之间的差距,分析自己临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这样才能既把握住范本的笔意、笔法、笔势等外在因素,又能领会前人的情操、度量、见识等内在因素,将前人的精神境界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做到既形似、又神似。

3、苦练习

学习书法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必须契而不舍、持之以恒、苦练基本功。学习书法没有捷径可走,绝不能急功近利。临摹的次数越多,心里越明白,手下之笔也就越熟练到位,久而久之,就会由勉强进入自然,进而从心所欲。练书法要肯吃苦,不吃苦将会一事无成。于右任先生曾经作诗曰:”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回忆了他当年研习《石门铭》与《龙门二十品》的艰辛历程,给了我们以深刻的启迪。我们这些初习书者,也必须象于右任先生那样,认真刻苦、反复临摹,多下苦功,不惜几十遍、几百遍地临帖,只有功夫深了,才能打牢基础,做到熟能生巧,使经典融化到自己身上,做到由法入,由法出,从规矩入手,然后大胆创新。

篇2:明园大讲堂书法班学习心得体会

一、开启了智慧之门——给力

年逾古稀的情境教学创始人——李吉林老师深情地告诉我们, 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爱能创造智慧, 爱和智慧可以改变人生。她爱学生, 爱每一个学生。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杨启亮教授睿智地指出, 如果一名教师一心想着“特级”, 而不去扎扎实实地做教育的事, 就不可能成为特级;即使成了特级

向课堂要效率, 教师认真备好每堂课,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收获, 课下布置少而精的作业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当学生发现老师的要求是出于对他们的爱时, 他们就会主动接受我们的教育, 将老师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对自己的内在要求, 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

二、爱自己的教育内容——专业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让学生对我们所教的学科感兴趣, 我们必须自己对其感兴趣。一个优秀的教师善于以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热情和追求去影响学生, 善于为学生树立一个有感悟、好奇、好学的榜样, 成为学生们学习和效仿的精神典范。爱自己的专业就要在课下不教师, 也不可能是教育的“精英”。

江苏省教科院张晓东博士说, 教育科研要基于课题、超越课题、走向研究。课题不重要, 研究才重要;课题研究只有适合, 没有更好。

特级教师秦德林说, “名师”与“凡师”的分水岭与试金石就在于教育科研能力的有无与水平的高低。名师之路, 路虽远, 行则可至, 事虽难, 做则可成, 每个教师都可以走出不一样的优秀之路。

特级教师潘建明说, 最好的论文写在课堂上, 写在学生的发展征途中。我们搞教育的人要排除一切杂念、摒弃一切功利意识, 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 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 才有可能到达教育教学的智慧深处。

特级教师李伟忠说:不总结, 思想

断学习专业知识, 时刻关注本专业的最新发展, 并收集整理相关的典型案例。

三、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

在我儿子的幼儿园, 我认识了程园长, 每天早上七点钟就站在园门口向每一位孩子鞠躬、问好, 直到八点半所有孩子都入园, 她才离开去忙其他事情。她下班的时间是每天晚上的十点半甚至更晚。她喜欢孩子, 她关心每一个孩子, 幼儿园所有的孩子她不仅认识而且了解。她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 她觉得工作本身就是快乐, 她觉得认真就是美。每次和她交谈, 我都受益匪浅。她让我懂得:什么样的孩子才是高智商的, 什么样的孩子将来能很好地融入社会。她告诉我, 讲礼貌、爱学习、爱劳动、会永远是碎的;不提炼, 永远得不到真金。有了个性, 思想才会闪耀出光芒。

江苏省师培中心严华银主任谆谆告诫我们, 所有的房子都会成为故居, 所有的容颜都会成为故人, 所有的情节都会成为故事, 你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 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 用最多的梦想面对未来。

江苏教育出版社姚卫伟主编热情洋溢地激励我们, 站稳课堂, 搞好教研, 要向智慧出发, 要向太阳奔跑, 要有冠军思维, 要有进取心, 也要有平常心……

像这样的话语还有很多很多, 有的高瞻远瞩, 有的深入浅出, 有的风趣诙谐, 有的情深意切, 无论是何种风格, 都饱含着深情、睿智与美丽!它们犹如一股股清泉滋润了我的心田, 犹如一朵朵奇葩, 盛开在我的胸膛;也犹如一把把金钥匙, 开启了我的智慧之门:教育

感恩、懂规矩、有责任感的孩子才是真正可爱的孩子。她是我学习的榜样。为了胜任教师这个职业, 我要不断地学习, 增长自己的才能, 同时我也要提高自己的修养, 做一个乐观、正直和善良的人。

当我看到学生时, 就如同看到了一朵朵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花, 他们需要我的关爱。当我走上讲台时, 我会创设各种情境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惊奇与美好。当老师是我的梦想, 如今梦想已变成现实,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幸福的人, 因为我天天可以和孩子们在一起, 关心每一个孩子、爱每一个孩子对我来说, 是一种享受。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第十九中学)

渴望大爱心、大智慧、大行动!对于庞大的教师队伍来说, 她的每一个分子“1”虽然是那样渺小, 可又是何等的重要啊!如果我们每一名教师都不看轻自己的这个“1”, 能最大限度地抛弃掉功名利禄的诸多诱惑, 多一份真情的追求和智慧的探索, 让身边的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的春天一定会真正地、早日地来到!教育之道, 重在反思中不断前行。缺少反思的行为不是理性的行为, 反思不足的教育不会是理想的教育。当前正处于课改的深沉反思阶段, 我们教师——一切教育方针与措施的具体落实者、与学生最亲密接触的人, 真的应该从灵魂深处回头看, 反复、严肃、理性地解剖自己的教育行为, 从大处着眼, 在小处着手, 去铁杵磨针, 恒远久长, 让无数高妙的教育细节连缀成科学而艺术的教育行为, 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无效的教学, 就不会有那么多丑陋的教育事件发生了!

教育智者们给予我的这份思考, 一定会是长久的。

二、拨开了思想迷雾——自省

凭着对教育的一份莫名喜欢, 从教二十多年的我一直坚守着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求索的过程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 成长的过程中有苦有涩, 亦有花有果, 这些就犹如一串串音符谱写着我的教育追梦之路。

但是, 最近几年, 我却遇到了自己发展的一个瓶颈期, 就是对于今后走向的困惑:我现在在哪里?我要到哪里去?我的终极愿望和需要是什么?教师的后期发展真的是论文至上?成为优秀教师的真谛到底是什么?这一连串的追问时常纠缠于心, 也使我驻足观望了好多年。其实, 像我这样处于困惑之中的一线教师很多很多, 繁忙的工作已使我们的心变得粗糙, 由于受诸多条件限制, 生活与学习的领域涉猎少、视野窄, 思想渐趋“贫瘠”, 甚至患上了“近视眼”, 近视得只看到眼前、看到今天, 专业发展时常走走停停。这次“特后”高研班的首期学习主要是通识理论培训, 来自江苏省各个领域的十余位教育专家多维度、深层次地对当前教育现状、教师素养提升等问题作出了科学解读, 他们思想活跃、视野开阔、认识独特、体验深邃。倾心聆听的过程中, 迷惘而单薄的我如佩剑夜行, 一路上追随着大师的足迹去披荆斩棘, 行走在教育真谛的丛林之中。我入迷、沉醉、也清醒了:教育渴望真情实意, 真知灼见。它的行走之道竟是如此的广阔而多元, 只要我们每个做教育的人在前进的征途中, 能让爱在中间引领, 让真情真意在左、学养与智慧在右, 快乐前行, 最大可能地去塑造心灵、传承知识, 让自己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那就是最好的教育!我们——就是幸福的好老师!有此二“好”, 夫复何求呀?

三、催生了感恩情怀——感动

起初被学校领导安排进这个学习班, 我是很不在意的, 认为只是一次平常的学习而已。可是当接到会议通知, 看到“江苏省特级教师后备高研班”这几个字时, 我的心发生了异样的变化:因为这几年受在安逸的环境中逐渐形成了惰性影响, 进取心渐弱, 现在学校领导把这么难得的人才培养机会给了我这名普普通通的教师, 能辜负这份心意吗?带着这份感动, 我来到了南通, 踏进了会场, 与全省各地近三百名“特后”学员齐聚一起, 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地聆听、记录、参与每一次学习。专家们深入心灵的传帮带让我动情动容, 但我更是透过这个会场, 看到了背后的许多故事:从上至下, 从前到后, 有多少人为这次培训付出了心血?我这名普通教师深切地体会到了江苏省各级各地领导为了教师队伍的成长倾注的心血是那样深沉, 是那样博大!爱无价, 情无限, 乌鸦尚反哺, 羊羔能跪乳, 更何况我们这些从事着人类教育工作的灵魂之师呢!我想, 有幸参加这次盛会的同行们一定会和我有着同感:唯有好好学习, 好好教书育人, 才无愧于这份沉甸甸的厚爱啊!

四、萌发了交流渴望——期待

上一篇:反窃电工作措施下一篇:60句英语励志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