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圆明园有感

2024-04-23

去圆明园有感(通用18篇)

篇1:去圆明园有感

去圆明园有感

从1860年到2011年,圆明园被毁已有151年了。生于90后的我们其实对它的了解不深,仅限于我们历史课本当中的关于圆明园的知识。这个十一我和同学亲身到了这本来应是一座即便是当今全世界也可称得上是无与伦比的佳作的建筑群,看到现如今就成了这番模样,想想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想想当时英法联军的盗贼行为,真是可悲可叹可耻!

大多数游人喜欢去看圆明园里的西洋楼遗址,这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当时可能是乾隆觉得西洋东西新奇,图个新鲜,于是在自己园中也修建几处这样的景观。西洋楼好比乾隆的玩具,玩腻了就不想再理它了,所以它在园中的位置算的上偏僻。园子很大,我们走了好久才找到遗址的位置,路上可以看到很多的池塘,里面漂着很多快要干枯的荷叶,想必夏天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多美丽的的荷花。但这些与一般的公园也没什么不同。直到我们找到遗址,里面的建筑物虽然已经面目全非了,但由于它们都是石头做的,多多少少还保留下来一些残破的石头,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个大概模样来,虽然没有照片上那么好看,但是它们是真实的,整个圆明园仿佛就剩下这么几处残破的建筑般,一种凄凉的感觉油然而生,看来真正好的中式建筑已被火烧得荡然无存了。有听说圆明园该不该重建的问题,我觉得一定不能重建,必须留下它们,留住它们让我们铭记历史。

历史的真相,往往被繁华所遮掩。大水阀建成3年之后的一件小事,便已预示着帝国的最终命运。乾隆皇帝下令废弃大水阀的机械提水装置,而改用人工提水。历史与文化的惯性竟然如此不可阻挡,连一个小小的喷泉装置也保不住。也许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在现代文明面前一旦失去了强有力的掌舵者便会毫无疑问的沉没。

圆明园见证了大清帝国的繁盛与衰败。清帝国的命运已不仅仅是其自身的命运,更是代表着更为宏观更为深层的整个中华古代文明的命运,体现了“落后就要挨打”恒古不变的道理。

圆明园好像已经成为了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来往的游客络绎不绝,不知道他们在欣赏美景拍照留念的时候有没有回想过那令人屈辱的历史,看到那些断壁残垣有没有痛惜哀叹。不过看到仿佛风景区一般布置存在的圆明园,我也没什么感慨了。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是呀,那毕竟已是历史,是不可改变的。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不要再让这篇历史在以后重演。我们要把这篇羞辱的历史铭记于心,成为我们加油的指引标。历史是不可改变的,它将永远记录在每一代的人心中。但是,它可以改变以后,改变将来我们的生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为了以后中国美好的将来奋斗。

篇2:去圆明园有感

周末那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圆明园游玩。吃完午饭后,我们一家人就搭车怀着愉快心情出发了。

我们来到圆明园的正门口,刚好在荷花花展。当我们进去大门,就看到一朵朵灰白色的莲花,一片碧绿的荷叶。我们看着路上提示,一路走向花展,哪里有不同种类的莲花,我认识就有两种分别睡莲和并蒂莲。令我惊讶的一种荷叶叫王莲,它的荷叶比一般太得多也圆,就像是一顶坚固的座垫,这种荷叶你坐在上面都行。我一看望去,看着莲花和荷叶互相交织在一起,像是一幅莲花秀丽风景图。此时,我对这美丽的风景图渐渐陶醉了。然后,我们前往去看西阳楼遗址。据说它是由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线法画等十余座西式建筑和庭院组成。我们慢慢一路游览了谐奇趣、养雀笼、方外观,据说这些地方都是皇家常来的地方。之后我们就前往去看海晏堂。一到海晏堂堂楼前,就看到喷水水池。据说这水池曾经有十二生肖铜像,没经过每一一个时辰(2小时),就表示这一时辰的铜像口中往外喷水,直到中午时,就会看到十二铜像口中同时喷射泉水。游览完海晏堂,就走到不远处大水法。据说大水法就是皇上在这里观看大水法喷水的美景,大水法对面便是观水法。大水法在偏西北侧便是远瀛观。远瀛观的高大石柱全是优质汉白玉。随着我们去游览了黄花阵,这里称为迷宫。流传有一个关于迷宫的故事:在这迷宫中央有一座亭子,据说每年中秋节的晚上,皇上就在这里举办灯火晚会,观看宫女们手里拿着用黄绸扎制的荷花灯,在迷宫中走,看哪位宫女先到亭子,就获得赏赐。所以此阵也叫黄花阵。

众所周知,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它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在1860年被外来英法联军抢夺和烧毁,在1900年被八国联军再一次入侵圆明园掠夺,经过两次浩劫使圆明园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这一片废墟,也被称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篇3:有感于刘春去了爱奇艺

2013年10月传出刘春离开搜狐的消息时, 我惊讶不已, 难道是刘春在搜狐视频烧钱过火?后来得知是刘春主动离开, 我百思不得其解。近日爱奇艺宣布:刘春正式以工作室的形式加盟爱奇艺, 刘春工作室将负责综艺、电视剧、电影, 特别是自制剧的制作。同时加盟的还有高晓松, 带着他的《晓说》。

十多年前刘春离开央视加盟凤凰时, 让我欣喜不已, 那时候的凤凰卫视, 是理想主义的代名词 (现在乐视、爱奇艺成了理想主义的代名词) , 尽管他是从国家大台到了一个商业小台。2011年5月刘春离开凤凰加盟搜狐, 让我有一种很复杂的心情, 觉得降了一个层级。作为媒体人, 央视、凤凰卫视都是“正宗门派”, 搜狐毕竟是网站。

可是这次从搜狐到爱奇艺, 表面上看, 是又降了一个层次——毕竟搜狐是大型传统门户网站, 可是当我查了爱奇艺的背景资料后, 发现爱奇艺背靠百度, 而百度的经济能量, 应该大于央视。看来, 对于一个媒体的评价, 不能再以传统角度而论了。

在刘春加盟爱奇艺的消息中, 还有一段:爱奇艺在2013年成立影视制作公司, 由央视主持人马东担任负责人, 并以工作室的形式吸引团队负责影视制作。而马东本人成立了该公司的首个工作室“马东工作室”。马东表示, 最近陷入离职风波的董卿也将会与爱奇艺合作, 推出一档新节目《大魔术师》。之前, 马东曾宣布爱奇艺公司2014年全独家内容采买、自制及播出战略。成立影视公司的做法也将缓解爱奇艺独播不分销带来的成本压力。一位业内人士称, 成立影视制作公司, 以工作室的形式进行影视制作, 或将成为爱奇艺讲给投资人的新策略。

马东是我在央视的前领导, 2012年还是我的监制。他说过:“我这个人, 在一个地方呆久了, 就会觉着想离开, 觉得不好玩了。”

看到刘春加盟爱奇艺的新闻后,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张艺谋以艺术总监身份签约乐视, 那一时刻, 很多人意识到, 新媒体太有钱了!超乎想象。在雄厚的资本面前, 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不动心?何况人家还支持你的创作自由。

很久以前, 我就喜欢“赢家通吃”这个词, 我的理解是:如果你的工作在本领域内成为顶尖, 你就有了定价权。张艺谋、刘春、马东都是这样的。而在投资领域, 如果你的项目成为一个领域的最优秀者, 那么就会有人追着给你投资。

不过也有反例子:

一位中国记者问一位英国BBC娱乐节目制片人:“你为何不离开BBC?外面的制作公司, 待遇会更高。”那位仁兄说:“在我童年的时候, 我就很仰慕BBC, 我渴望在这座大楼里工作, 这是我一生的职业梦想。的确, 到外面公司, 收入会更多一些, 可是我很满意目前的工作状态。”

2008年初, 应许戈辉邀请, 我加盟她主持的奥运谈话节目《携手2008》。一个月后, 刘春召集栏目组开会, 他先是讲了谈话节目的制作要领, 然后说:“戈辉, 你现在的管理有问题, 你不能靠个人魅力, 应该靠制度, 况且你也没时间管理。你如果信任宝海, 可以让宝海做制片人, 管理这个团队。另外我审片时你不能让个小姑娘在我身边, 那样我哪有成就感?你应该让制片人来听我的意见——戈辉, 你别瞪着大眼睛看我, 你听明白了么?”

戈辉很老实地点了点头。

篇4:到圆明园去拣砖头

事情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正在北大附中上初中。因为中苏关系极为紧张,毛泽东发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全国人民一致响应。各单位主要的任务是挖好防空洞或防空壕。学校为了适应战备的需要,班、年级,都按连队编制,我们班被编为69连1排。

挖防空洞或防空壕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学校就发动学生去拣砖头。有人说圆明园有碎砖头,有些连队便组织人去打探,回来说圆明园确有砖头。就这样,全校齐响应,各连(年级)各排(班),纷纷组织开赴圆明园,圆明园便迎来了历史上的最后一次毁坏。

当时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没有围墙,附近许多单位、学校都去圆明园拣砖头。我们基本上是在靠近公路的绮春园、长春园附近拣砖头,这样便于集中和运输,在西洋楼地区拣的砖头也比较多。西洋楼地区一般都是西洋式的汉白玉构件,象样的整砖早已被人拣去,许多同学拣不到砖头,就找来锹镐挖掘建筑的地基,获得不少完整的城砖。西洋楼海宴堂水法(喷泉)的锡海底座(土台),下边的地基被有些单位挖有很深的地沟,城砖基本上被挖干净了。靠公路附近的遗址,砖头都被拣得很干净,要想有收获,就不得不深入到园子的内部去。我们拉着小车,拿着工具走得很远,在一个觉得很偏僻的地方发现一座亭子的地基,地面上的方砖还保留着,我们便拿镐锹撬。看着很完整的方砖,经过一撬,有些便碎了,但是我们依然收获颇丰,满载而归。

北大附中的南边有一个屠宰猪的工厂,它的南边就是皇庄中关村南北大街。在拣砖的日子里,我们天天可以在圆明园里见到隔壁屠宰场那辆嘣蹦响的三轮汽车,他们从圆明园运的不是砖头,而是一米来长的汉白玉或是青石材料。圆明园一般成材的石料,民国时期已经被官僚政客洗劫一空,但是建筑地基还有竖立着的墙基,他们看到合适的材料,便用倒链将材料从土里拉出来装到车里,一米左右这样的材料,一次可以拉上两三根。那个时期,几乎每天上下学都可以看到这辆汽车往返拉圆明园的石料,可以想象,他们的防御工事应该是非常坚固的。后来,这个地方盖起了楼群,不知建楼挖地基时是否挖出地下用圆明园石料建筑的坚固的防御工事。

篇5:去圆明园的心得体会高中800字

走进园林,小桥流水、亭台楼榭、假山喷泉、荷池垂柳交相辉映,错落有致。

“清风拂绿柳,人在画中游。”漫步于林间小道,一眼望去,棵棵垂柳犹如一位位婀娜多姿的少女摆动着绿色的衣裙,又好像挂着一道绿色的帷幔,如轻烟,似绿雾,宛如翠浪翻空,柔美飘逸。那丝丝“秀发”滑过我的脸颊,我的心也随着柳丝飞扬,我仿佛变成了一只快乐的小鸟,在这碧绿的丝带秋千上荡来荡去!

“四面荷花三面柳”,赏尽垂柳品荷花。这里远胜杭州西子湖的“曲苑风荷”,更是丝毫不逊于“平湖秋月”。荷花总是挤满了你的眼球。那圆盘似的荷叶如同一块块翡翠铺满了水池,朵朵荷花从圆盘中冒出来,亭亭玉立,妖娆妩媚,犹如一幅幅巧夺天工的锦缎。微风拂过湖面,荷叶轻拍着水面,自然的节拍击出幽娴雅致,让人心旷神怡。我仿佛变成了一只蜻蜓,与荷花仙子在湖面轻舞飞扬,时而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时而与碧水清波遨游嬉戏,我醉了!

有山有水怎能没有桥?圆明园有一百多座桥,真是千姿百态。远远望去,赏荷桥犹如一条长长的巨龙盘卧在荷花池中;玉带桥拱高而薄,宛如一条玉带漂浮在湖水之上;如意桥紧紧地拉着两岸的小山;规月桥像弯弯的月牙静静地躺在碧水与柳丝之间;残桥虽经岁月和历史的洗礼,但我却最为喜欢,它与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完整的圆,透过这个圆,仿佛能看到圆明园的过去和未来。

来圆明园不得不去的就是西洋楼遗址了,昔日宏伟壮观的“大水法”如今已是残垣断壁,游人们只能在一片狼藉中寻找历史的痕迹。而在“观水法”前,一群红领巾吸引了我的脚步,他们正对着五星红旗宣示:永远热爱祖国!

篇6: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有感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2(6) 郭建佳

一片荒凉,一片废墟,辉煌一时的它,如今却……唉!

在圆明园开完建团大会后,我们便开始自由活动了。转身向后仰望,那已被英法联军蹂躏了的“大水法”猛的映入眼帘。虽然已是一片废墟,但却依旧给人一种不失当年风范的感觉。向前走去,渐渐看清了那细致的花纹,它把中西文化完美地结合起来了。我闭上眼睛,开始幻想它当初的样子。猛然睁开眼睛,一股空前的失落感向我袭来。是啊啊,不管它再美,都美不过当年未被毁坏之时。

此时此景又有谁会不感到凄凉?带着一丝酸涩,我离开了这片西洋楼残景,奔向了美丽的福海。

站在会心桥上远望福海。伴随着一叶扁舟悠闲地飘了过去,我刚才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我被这美景所陶醉了。时光有限,风光无限,我只得继续往前走了。走着走着便来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地方,这里有一坐桥,九道弯,姑且叫之“九曲桥”吧!穿过“九曲桥”,来到了另一片空地。见有些石子便打起了水飘。正欲走时,发现那边还有一岛。走了过去,才发现路未尽,桥已不见了。低一下头,又发现水也从这里断了。秋叶缓缓飘落,如霹雳一般,射向了我的心……

圆明园是被英法联军所践踏的。如果说他们是恶魔,那么天使有在何方?是已经末落了的`清政府,还是慈禧?我又不得不说如今的残景,也是国人自己造成的!

作为国人,我底下了头,抬手擦去不知何时就已挂在脸上了的泪。

我要自强,国要自强。我们这一代人绝对不能再受到这样的侮辱。

篇7:观《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是一座非常宏伟的花园,全园占地三百五十多公顷,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才建成。全园浓缩了全国最有代表性的名胜古迹,收藏了大量稀有的珍宝古玩,号称“万园之园”。要知道,这座圆明园是多少代人民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呀!可是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后,不但把里面的宝物都抢走了,还在西洋景观那里把这些宝物廉价拍卖出去。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为了销毁罪证,放火烧了圆明园,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现在的圆明园,几根残柱孤独地立在那儿,成了侵略者所犯滔天罪行的铁证。

我想对那些侵略者说:“你们真是太可恶了,仗着几支洋枪洋炮,就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烧杀抢掠,这不正是你们这群‘文明人’所做的事情吗?”但这位皇上也太懦弱了,连自己的国家都保不住,有什么资格成为万人之上的堂堂君主呢?

中国有句古话“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只有我们变强了,才不会被人欺负。联想现在,神七飞天了,北京奥运会也举办了,正因为有现在强大的科学技术,中国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被人欺负了。

篇8:去圆明园有感

今年三月, 笔者在美丽的江城武汉市参加了“加强语言文字运用, 践行课程标准理念”全国小语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 有幸聆听了王崧舟老师讲授的四年级语文教材中《去年的树》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之后, 王崧舟老师就指导学生朗读课题。待充分肯定学生的朗读后, 王老师直接要求学生读第一小节课文, 并在读书中把“一棵树和一只鸟可能在什么时候唱歌”的问题抛给学生, 学生对这个问题显然是有话可说的。

此时, 王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天天”这个词的出现, 创设出一个又一个的画面, 感悟大树和小鸟的深厚情感, 激起了学生的认知兴趣。

当王老师出示“树长得 () , 鸟长得 () ”的小练笔时, 学生很快就完成了。王老师一边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练笔, 一边把学生的作业板书在黑板上:高大、粗壮、美丽、小巧……我感叹在这里王老师把句子的拓展落到了实处, 这种拓展文中语句的方法我也可以学会。

接下来, 王老师的做法却出乎我的意料。他让学生把自己的拓展课文片段和原文对比, 在对比中看出原文中并没有学生笔下的修饰语, 王老师果断地擦去了刚刚写上的板书后, 留给学生一个问题, 即作者为什么不写外貌?我觉察到, 在课文开头部分的教学王老师是下足功夫的, 但现在结果好像又回归到了原点。这是王老师指导学生的第一次练笔。

第二次练笔出现在角色对话的修饰语部分。王老师把本组课文中《巨人的花园》中有感情描写的旁白拿出来做例子, 指导学生写出本课中有感情、有心情的旁白出来, 这样才能读出丰富的心理活动。这次学生做得更好, 想到了“依依不舍地说、心急如焚地说、难过地说、焦急地说”如此等等。王老师再次把学生的练笔写在黑板上, 指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朗读感悟, 可以看出尽管是四年级的小学生, 都能清清楚楚体会到大树和小鸟之间的深厚情感。

接着, 王老师要求学生走进课文, 他问学生:是作者不会在课文中写表情吗?为什么不写表情呢?王老师又一次擦去了自己的板书。

王老师指导学生的第三次练笔在课文的结尾处, 引导学生写出小鸟看着灯火会说出什么话语。王老师耐心地写出学生的扩展词句, 体验此时小鸟自责、伤感、思念、疼爱的复杂心理。还是如同前两次一样, 王老师认真写出学生的练笔作业又一一擦去, 让学生体会作者是不是写不好心理活动。

课文讲到最后, 我们看到尽管王崧舟老师一节课没有停止写字, 但是黑板上只剩下除课题之外的“不写外貌, 不写表情, 不写心情”这几个字了。王老师告诉学生课文中不写外貌, 不写表情, 不写心情, 并不是作者不会写, 而是这种平淡的课文恰恰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王老师最后又把这几个字也擦掉了。王崧舟老师告诉学生, 读童话, 不能陈腐于文字的局限, 要放飞想象的翅膀, 走到文字背后, 这才是最可贵的。

王崧舟老师把当下语文老师教学中为了语言的运用而生硬地运用的现象称为“语用焦虑”, 强调老师要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语文教学要基于语境, 在语境中, 为了语境, 还原到课文的语境里, 把学法指导放到语境中。听王崧舟老师的讲课和讲座, 我懂得了语文教师要努力在自己的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在把握好“准确”这个底线之后, 把教材变成自己的教材是可以做到的, 超越教材而不是远离教材地重新建构新的教学内容。

篇9:去圆明园有感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简短的10个字,让这位女教师在网上迅速走红。

为什么这样一件寻常的辞职事件被大家热议而传呢?有关专家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表达了职场人职业倦怠的心理。而对于职场倦怠,职场人需要进行自我调节。而“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作者却不这么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说:“在来得及的时间,愿意的时候,剥离安逸生活,想要用自己的目光去触摸世界。大概就是因为我拥有了世人缺乏的勇气,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一点,所以备受关注。”

其实,在职场上每个人辞职都有自己的理由。有的因为情感,有的因为待遇,有的因为家庭,有的或者就是因为任性。“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只是其中一种,它走红的原因笔者认为恐怕还是因为率真坦诚。

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都有意识无意识地掩饰一些东西。比如辞职这件事,很多人会拿身体或家庭等原因掩饰自己的本来想法,怕说出实情得不到批准,也就是说真话有风险。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是我们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一些痼疾,很多人尤其是某些领导喜欢听一些虚伪的奉承,而不愿听真实的声音。“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笔者认为不是文艺范的辞职信,而是坦诚心灵的自我释放,说出了很多人渴望真实的内心感受。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一个公民工作和生活都拥有了各种可能。你可以选择按部就班地工作,也可选择尽情挥洒青春。如今的社会,我们的个人行为只要是在法律框架内不危害社会和他人就是自由的。写下“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那位老师,大概不想被安逸的环境束缚思想和生命中的美好年华而做出了这样的决定。而外面的世界是否精彩与这个决定无关。

在这里我们要感谢那位批准这封辞职信的领导,因为他在签下同意二字的时候,就认同了“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真实感受,向社会传递出满满的正能量。

当所有想辞职的人都可以像“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一样写出自己的真实原因时,我们社会的道德诚信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我们期待着那一天!

篇10:观《圆明园》有感

我愤恨英。法联军的残暴。凶狠。泯灭人性。他们用洋枪。大炮,对准我们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他们杀人如麻,甚至把老百姓拿来当作枪靶子,进行射击。多少无辜的生命倒在了侵略者罪恶的枪炮下。这些强盗在我们没有满足他们的无理要求下,竟然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统统略走,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掩护自己的滔天大罪,居然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这把火不仅烧毁了圆明园,还把耻辱烙在了每一中国人的脸上,也在我们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仇恨。可是,没有烧醒腐败无能的清政府。

我更恨那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当外国列强侵略时,为了求得一时安宁,不断割地。赔款。他们一味儿的妥协。退让。不但没有满足侵略军的野心,反而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当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时,贪生怕死的咸丰皇帝却带着嫔妃们到避暑山庄巡幸去了。与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是守城将士和老百姓们的顽强抵抗。面对敌人的洋枪大炮,虽然我们只有大刀长矛,可我们没有退缩,没有畏惧。最为惨烈的是八里桥一战,全体将士血洒疆场,无一生还。可是他们的勇敢。顽强的精神,连美国的首领都摇头称赞。正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所以我们的土地才被别人任意践踏,人民被无辜虐杀。所以,当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长江黄河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权,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了

篇11:读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所组成。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安澜园。狮子林。平湖秋月。雷锋夕照。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包揽着中外风景名胜。园中还珍藏着许多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才修建成的。这是中华民族多少代人的智慧的接近啊!

但是,在1860年10月6日。那群猪狗不如的英法联军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车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竟一点儿也不留给我们。更可恶的是他为了销毁罪证,放了一把大火,把圆明园烧了三天三夜,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精华,就化成了一片灰烬。

我恨英法联军,可恨又有什么用呢?为什么英法联军要来欺负我们呢?那都是因为我们国家太落后了,我们国家的华工内伤游手好闲。这才让我们国家这样软弱无能。

篇12:参观圆明园有感

即使已然只剩下残垣断壁,但是依然能从中窥探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更多的体会到中华民族曾经的耻辱。

这幅图是今天在大水法拍的照片,我特意上网查了一下未被烧毁前的复原图,前后对比令人心痛。

回到宿舍后,我找出了“火烧圆明园”这部影片。那样耗费无数匠人心血和无数财宝的园林,就这样在熊熊大火中化为了废墟。囿于拙劣的文字水平,我想电影中的台词更能表达情感,附在这里。

听,强盗要杀人放火,借口是主人不许他进屋来偷盗。真是荒谬绝伦!还要恬不知耻地大声宣告!

为什么?为什么他们竟敢这样地横行霸道?就因为中国有辽阔的土地,有金银财宝。他们也有,他们有的是野心和洋枪大炮。

一八六零年十月十八日,历史把额尔金这个名字,永远钉在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上示众。这个英国的勋爵,下了一道震惊世界的命令。三千五百名士兵纵火焚毁了人类一座最大、最美、拥有最多珍宝的园林。无数能工巧匠付出了几个世纪的辛勤,终于把乾隆皇帝下江南带回来的一个园林之梦在北国的田野上建成了。

十月十七日,英法联军司令就命令他们的军士,对园中的陈设和珠宝玉器自由地、文明地、合法地选择。于是,一场掠夺野蛮得旷古未闻。强盗们你争我夺,分赃不匀。他们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拍卖赃物。这就是侵略者的所谓文明。拍卖之后,他们又用三天三夜的大火,来掩盖他们的滔天罪行。欲盖弥彰,举世震惊。

火,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也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仇恨。

火,烧毁的是皇帝的逍遥宫,却唤醒了千千万万浑浑噩噩的梦中人。

火,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这座圆明园始建于康熙二十八年,历经乾隆、嘉庆、道光等五个朝代的不断增建、修缮,到咸丰十年,整整一百五十一年,无以数计的劳力、财富和智慧的结晶,毁于一旦。

篇13:走进圆明园

园门照例是皇家园林的那种富丽堂皇的气派,只是游人很少,如我般慢慢随意前行的更是没有。 照例是百看不厌的花、树、草,甚至月季在这里长成了我从没有见过的爬蔓状,搭成了小径,成了天然的门廊,硕大的花朵就在人的脸旁散发着芳香。 我仔细寻找着被烧被毁的痕迹,但是没有,并没有我所怕见到的那种狼藉一片的遭难样子。 所有的花草树木,都那么悠然自得那么生机勃勃地摇曳着,空气是那么的清新,有鸟儿不时婉转地叫着掠过花影树头,这一切都安宁得叫人几乎忘记了曾经的血泪。 细想想不禁暗自好笑,一百多年的风雨,是足够冲刷掉一切的物理痕迹的,何况“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本来就是大自然的客观规律。 所有的公园的主要景色一律都是树、草、花,大约这个地方也不会例外吧。

顺着一条小径,我走到了一个园子。 照例是并不高大的小山,上面长满了各种树木花草。 我对植物并无多少研究,只认识很少几种,但是显然有很多生长非常慢的松树柏树和杉树并非近年所培的,干那么的粗,冠那么的大,叫人想象着这些树木一定是见证过那场灾难的,是那场大火的幸存者。 再往前走,我渐渐发现了这里和其他公园不相同的地方: 随处都可以看到一个说明牌立在路边, 写着这里曾经是个什么堂什么榭什么楼,里面曾经有过什么东西,毁于什么时间。 牌子旁边是该处的图样。 起先我看到这些东西,会仔细驻足阅读,照着图片想象当时的景象。 但是越走,见到的这样的牌子越多,我读不过来了,也没心情读了。 只是心情很暗淡地,继续缓缓前行。

走过一大片一大片的湖面, 和一大片一大片的荷花, 我终于走进了那片举世闻名的遗址了! 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到处都是触目惊心! 大水法、蓄水楼、海晏堂石贝壳、方外观……所有的景物的名称,后面无一例外都缀着“遗址”这两个叫人心堵到说不出话来的字眼。 所有的景物, 都能够想象得到当时的繁华。 我小心翼翼地在这些废墟中攀上跳下, 我在那些东倒西歪的石头面前几乎不知所措。 我一块一块地,逐一抚摩那些石头, 那些有着非常精美的花纹的石头。 正是酷暑季节,那些石头却不因太阳的热情而改变温度,无一例外地冰冷着。 那些石头上的花纹,仍然是那么的流畅饱满精致,只是它们不再是建筑的一个部分,有的已经半截埋到了土里。

随后,我看到了被封在玻璃柜里的烧焦的屋柱,上面的花纹炭化定格成了永远的黑色;破碎的琉璃瓦,从宫殿的顶端跌落到尘土里所沾染的灰尘还在上面。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模型展示着这个园林曾经的辉煌。我看到了很多文字图片声像,这比我从书里了解到的东西更加具体。 我又看到了重新修圆明园的倡议,这令我很愤怒,山水花树的祥和与废墟残骸的悲惨,这两种非常极端的景物强烈对照所能够带给人的强烈震撼,本是这个园子的灵魂,也是圆明园存在的意义。果真新房子新庙一大堆,那和现代居民小区有什么区别呢? 这是万园之园啊, 曾经可以与埃及金字塔、巴黎圣母院和罗马竞技场相媲美的。

历史,无论怎么修饰,都是曾经存在过的啊!

篇14:参观圆明园有感

作者:

国庆的时候和同学去了圆明园,怀着激动的心情,但更多的却是伤痛之情。这是第一次参观圆明园,起初是在教科书上看到过圆明园,也对圆明园的历史也有很是了解。曾经的康熙爷修筑的,曾经是一个美丽圣地,可以说是人间仙境,可是曾今却因为一场大火,两个强盗,毁了一切,只留下一些荒草,一些碎石头。

刚刚走进圆明园,忽然就感觉有些凄凉之感,于是心情开始低落,刚开始的几分激动也随之而消失,感觉很久的渴望也仿佛被抛到很远的地方,我好想不想进去了,不想去揭开那段伤痛的历史了。迟疑了许久之后我还是准备进去,去看一下,曾经我们繁荣的地方,去感受那段沉痛的历史,去面对曾经的中国。初入园中,迎面吹过几缕微风,是带有伤感的微风,是带有屈辱历史的微风,是带有愤怒的微风。同学也感受到了那段历史带给我们的什么,于是我们继续前行,走了一段路,是很长的一段路,可是我除了几处荒草,几颗树木,和行人来来往往,其他的我没看见什么了,可能是我眼睛没看什么了。

在路上我们聊了一会儿圆明园的历史,它的光辉历史,它曾经是皇家园林,可谓是人间仙境,是只有皇上贵族才可以来的地方,是平常人想都不敢想的地方。可是如今的我们却悠闲的走在这里,走在这个曾经美丽的地方,我们谈论着,可是当我们在感慨它如今的时候,我们陷入了沉默之中,我们没有谁说了一句话,我们继续走着,在路上感觉,我们走得很慢,走了很久,感觉这段路要走很久才可以走完。

在路上,我们终于来到那个我们不愿看到的地方了,只看见有 几处碎石,像是被砸过,也像是被烧过,我不去深究它。同学们拿出那相机拍了几张照片,但在照片中却充满忧伤,充满悲愤,可是我现在在在这里只能拿出手上的手机拍下那段曾经的历史。我走近几块石头旁,深深的看了那石头,我们心中顿时产生几丝莫名的痛楚,我没有说话的走开了。

回想曾经的那段历史,回想曾经的那两个强盗,1860年的那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掠夺之后,将它破坏,将它毁灭甚至在走的时候将他烧尽,我们永远记得那两个强盗做的一切,我们永远记得两个强盗将它毁灭后,把袋子装满后载回国的那种场景。我们永远记得他们留给我们的沉痛,留给我们的屈辱。我们离开碎石头,继续前进,我们还是沉默,忽然我们看见一个湖了,似乎历史想用湖水来洗掉那段历史似的。忽然我听到有笑声,我很快的望去,发现有几个小孩在船上嬉戏,他们的笑声是那么的快乐,仿佛我感觉不到忧伤似的。这是我陷入了思考之中,我们不要再停留在那段历史之中,我们要振作起来,我们要奋发,我们要图强,我们要不断努力,要让世界从新看我们,我们要让强盗知道我们的厉害,要让他们知道中国不是好欺负的。看着如今湖上的小孩,还包括其中的成年人的场景,我们不尽遐想,如今祖国的强盛,祖国的繁荣,我们难道还要继续停留在那段历史里吗,我们要走出那段历史,我们要振兴中华,使中华繁荣昌盛,我们要为中华的崛起而努力,看着那在悲痛后的笑容,我们不禁为现在的祖国而骄傲,而自豪。我们现在一走出那段历史,我们看到更美好的未来,我们从新回到世界的中心,我们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崛起,看到中国的强盛。

时间已飞快的流逝,我们已经走到门口,回头望去看着那些碎的石头,荒草和树木,他们见证了历史,但是也将见证中国的繁荣与昌盛。初入园的那悲伤不知在何时已被抛弃,感觉此时只是高兴与欣慰,不在去停留在那段历史,我们看到的是未来,我们用过去激励自己,激励我们前进,激励我们奋斗,激励我们走向世界的舞台,让世界从新看到我们。圆明园它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留下的耻辱,它更是留下见证中国的发展史,也警示着人们不断努力与前进。

篇15:参观圆明园有感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

圆明园集中了多少中国人的精力与智慧,从建筑的一面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与生活方式。这也可以看得出我们的国民是追求和平与安逸的生活的。他不希望有太多的人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同样也是这个政府灭亡的催命符。

当我看到西方以中式为时尚是我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我以我做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而感到骄傲,我以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文化而感到自豪。但当我看到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时我无比的气愤却也无助。要是我也可以上战场我想我一定会多杀几个敌人的。

篇16:观圆明园有感

上周六,班级组织一同参观了圆明园,之前只是在课本里了解过它的历史,如今亲眼目睹感触更是深刻。我们一行人在门口留了影,天气虽然很冷,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却是炙热的。

雨果曾经这样评价过圆明园:“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种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和帕台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相同。这便是一个几乎是超人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就是这样一个奇迹如今也只剩下断壁残垣。现在正是冬季,路两旁是枯萎的树木和已经结冰的湖面,加上游览的游客很少,显得这座园林尤为凄凉。我们先来到一个展厅,里面放着仿制的十二生肖兽首,每一个都那么精致,里面还有一些字画照片,上面依稀能看见沧桑的味道。想到至今依旧流落在外的文物,让人心中不禁产生惋惜和之情。正当我们要走的时候,我们看见了一个展厅里面正放映着圆明园的纪录片,于是便坐下来看了看,还原之后的圆明园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圆明园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然而这一切在1860年10月6日这一天彻底消失了,英法联军像强盗一样对圆明园疯狂洗劫,他们到处抢劫财宝,能带走得就带走,不能带走得就毁掉,每个人的衣裤口袋里都装得满满的。为了掩饰他们的罪行,竟纵火18天将这一文明摧毁的一干二净!这是何等的让人痛心!

篇17:圆明园的道德故事

相对于此, 雅典的卫城遗址所要告诉我们的, 则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它本是西方古典世界的光荣, 两千多年以来屡遭天灾、兵燹 (xiǎn) 和劫掠, 如今成了一尊碎裂的古瓶, 以残缺的片断诱发游人思考那已不复存在的全体和其间蕴涵的意义。尽管周边有许多招揽游客的小贩, 但是整座废墟仍然不失历史的庄严, 没有过度恶俗的装点, 不曾沦为任人蹂躏的乐园。每一个去过巴特农神殿的游客都会忍不住想像, 要是大英博物馆里头的石雕全都运回此处, 放在它们原来该有的位置上, 那将会是何等壮丽的景观呢?

至今为止, 希腊当局已经成功向瑞典、梵蒂冈和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取回了不少卫城遗物。只有英国, 仍在舆论的巨压下, 力图保留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尽管如此, 双方的谈判也还是有进展的。最起码, 英方知道自己在道德上实在站不住脚, 只能用租借或其他合作方式争取最大的利益。

在这样的脉络下, 再看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 或能写照出不同的方向。

首先, 经过重重转手, 现在那几具兽首的物主并非国家, 而是私人, 争讨工作因此分外困难。从中国民间的情绪来看, 大家对圆明园的象征意义又的确是很在乎的。既然如此, 我们不妨假定在兽首无法顺利回归的前提下, 中国自己应该先做些什么。

比如说, 不要再让人进圆明园去拍电影、破坏植被, 拆除后来兴建的饭馆和商店, 还它应有的尊严。然后, 我们用它去说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复杂的, 但它的主旨却可以很简单, 那就是尊重历史, 珍视我们手中一切宝贵的物质记忆。任何遗址公园或灾难纪念馆都有建立“道德社群”的效果。它的目的不应狭隘, 它的指涉可以广泛。例如西方各地的“犹太浩劫纪念馆”, 它们的设立不仅仅在于让犹太人勿忘血恨、凝塑出内向的团结意识, 还在于让非犹太人深刻自省, 了解到走向深渊的道路是怎么搭成的。也就是说, 遗址与博物馆所建立的道德社群不只对自己人说话, 也要对外人说话;它不只要求外人反思, 也要求自己人奋进。因为道德原则并不止于国家和民族的界限。

今天的圆明园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除了教育国人爱国, 它能不能让西方游客省思帝国主义的残暴?它展示了外敌造成的伤痕;但它有没有提醒我们, 就在今天, 就在我们周遭, 仍有无数的文物非法外流, 仍有可贵的建筑倒在推土机下呢?假如中国人自己都不显示出阻止物质记忆毁坏的决心, 又如何能像希腊那样在国际舆论上站稳道德高地, 赢取广泛的同情呢?

比起兽首, 中国更该取回、也更容易通过外交途径取回的圆明园遗物, 其实是藏在大英博物馆的《女史箴图》、法国枫丹白露宫的《四库全书》残本。假如真有这么一天, 我们开口要求, 我们就需要更稳固的基础去形成声势。而这个基础, 就在圆明园, 和它代表的道德权威。所以, 我们今天应该先问自己:你尊重历史吗?

篇18:读圆明园有感

据史书记载,圆明园曾是“万园之园”,园中不仅有让人留恋忘返的园林景色,还有各中奇珍异宝。园内有许多著名建筑,如:武陵春色,蓬莱瑶台等,走进其中,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园中有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景物: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照......倘佯园中,犹如在世界各地游览。那些数不清的宝贝则包揽括上至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的皇家珍宝,千手观音;十二生肖铜头......每一样都是无价之宝。圆明园在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这里一草一木,一字一物,无不浸透着古人的勤劳和无穷的智慧,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无比自豪!

可是在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夺一空,他们为了毁灭证据,在抢夺之后还放火烧圆明园,就这样,世界瑰宝――圆明园在三天三夜中化成了一片灰烬。面对废墟,想着那些丢失的宝贝,我的心紧紧收缩成一团,我憎恨可恶的侵略者,他们凭什么任意破坏、抢劫我们中国人的东西!罪恶的强盗!

这篇课文还使我想起了前些年香港拍卖会。在那次拍卖会上的铜牛头、铜猴头和铜虎头,就是圆明园十二生肖里的其中几件。中国花费巨资从拍卖会上买回了这三件国宝。我不由感叹:为什么我们要花钱买回我们自己的东西呢?现在明明可以把强盗绳之于法了呀!强盗应该还回属于我们的东西!

上一篇:如何提高口才表达能力下一篇:读三毛流浪记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