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海中救援》教材教案

2024-04-24

小学二年级语文《海中救援》教材教案(精选12篇)

篇1:小学二年级语文《海中救援》教材教案

《海中救援》课文原文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海上的暴风掀翻了一条渔船。在紧急关头,船员们发出了求救的信号。

村里的人们收到了警报,立刻组成了志愿救援队,出海营救。当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的时候,村民也都聚集到海岸边,毫不懈怠地举起灯笼,照亮勇士们回家的路。

一小时后,救援船穿过云雾出现了,焦急等待着的村民们跑上前去迎接。当着些精疲力竭的勇士们抵达沙滩后,救援队的队长气喘吁吁地宣布:“乡亲们,救援船无法载上所有的人,还有几个人被留在了那儿。”

在忙乱中,第二支志愿救援队组成了,16岁的汉斯也挺身而出。他的母亲一把抓住他的手臂哀求道:“求求你不要去!你父亲十年前在海难中丧生,你哥哥三个星期前出海,现在音讯全无。汉斯,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哇!”

“妈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会怎么样?妈妈,我们不能让那些留在海里的人无助地死去。”汉斯吻了吻母亲,加入救援队,消失在黑暗中。

又过了一个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永久。终于,救援船出现了,汉斯正站在船头上,他把手围成筒状,高声喊着:“妈妈,我们找到他们了,我哥也在!”

《海中救援》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主识记“援、警、营、搏、集、汉、唯、依、靠”9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月黑风高、志愿、搏斗、聚集、毫不懈怠、焦急、筋疲力尽、抵达、气喘吁吁、哀求、、依靠”等词语的意思,并加以积累。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援、营、搏、依、靠”。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6小节,结合语境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读出救援队长、汉斯和汉斯母亲的不同语气。

3、联系上下文思考:对汉斯的母亲来说,为什么那一小时比永久还永久。结合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汉斯的母亲等待儿子归来时的表现。

4、通过阅读故事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或者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手,帮助他人。

教学重点:

1、能用不同的方法识记本课9个生字;理解和积累“月黑风高、志愿、搏斗、聚集、毫不懈怠、焦急、筋疲力尽、抵达、气喘吁吁、哀求、、依靠”等词语。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援、营、搏、依、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读出救援队长、汉斯和汉斯母亲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1、联系上下文思考:对汉斯的母亲来说,为什么那一小时比永久还永久。

2、结合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汉斯的母亲等待儿子归来时的表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ppt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看到过平静的海面,也看到过波涛汹涌的海水。海时而温柔,时而暴躁。你们看——(出示课文第1小节)

(1)指名读句子

(2)结合图片理解“月黑风高”

(3)指导朗读:你们看,强烈的暴风雨把一条渔船给掀翻了!小小的渔船在宽阔的海面上显得如此渺小;如此无力。这种情况多么危险!渔船上的人们随时都可能葬身海底。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说,现在就是——(生:紧急关头)谁能读好这一小节?(师范读,男女生赛读)

2、出示句子:村里的人们收到了警报,立刻组成了志愿救援队,出海营救。

(1)齐读句子

(2)师解释“志愿”:“志愿”就是自己情愿的意思,没有人去解救,但是自己乐意去做一件事情。

(3)学习生字:警 ①拼读音节,读准后鼻音 ②交流:好方法记字(加部首、形声字) ③组词

(4)学习生字:援①拼读音节 ②交流:好方法记字(换部首) ③组词

(5)学习生字:营 ①拼读音节,读准后鼻音 ②集体书空 ③“营救”其实就是——救援

3、揭示课题:情况是如此的紧急,难怪村里的人们立刻组成了志愿救援队,出海营救渔船上的人们。在营救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 海中救援。

4、板书课题:7 海中救援 5、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2)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组分节朗读课文,随机正音纠错

(2)集体交流生字

①搏:A.拼读音节 B.集体书空 C.齐读词语

②集:A.拼读音节 B.交流:好方法记字(换部首) C.组词

③汉:A.拼读音节 B.分析字形结构 C.同音字辨析:汗、汉 D.组词

④唯:A.拼读音节 B.交流:好方法记字(换部首) C.查字典理解“”:只有一个、单单一个

⑤依:A.拼读音节 B.交流:好方法记字(加部首) C.组词 ⑥靠: A.拼读音节 B.分析字形结构 C.组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2、指名交流,板书:救援队长 汉斯 汉斯的母亲

3、设置悬念:在营救的过程中,这三个人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1、复习生字

2、朗读全文

二、仔细研读,感悟体会

1、同桌合作朗读3-6小节,并和同桌交流:这4个小节中,哪一小节最令你感动,哪些句子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用“____”划出来。

2、同桌合作学习,师下台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第3小节中

(1)重点句子:当这些精疲力竭的勇士抵达沙滩后,救援队的队长气喘吁吁地宣布:“乡亲们,救援船无法载上所有的人,还有几个人被留在了那儿。”

(2)体会重点词语:精疲力竭(为什么他们会“精疲力竭”?) 气喘吁吁(救援队长“气喘吁吁”说明什么?)

(3)指导朗读,齐读

△第4小节中

(1)重点句子: 在忙乱中,第二支志愿救援队组成了,16岁的汉斯也挺身而出。 他的母亲一把抓住他的手臂哀求道:“求求你不要去!你父亲十年前在海难中丧生,你哥哥三个星期前出海,现在音讯全无。汉斯,你是我的依靠哇!”

(2)体会重点词语:挺身而出(理解词语,联系前面的“16岁”说明什么?) 哀求(近义词理解词语:恳求。作为母亲为什么要哀求自己的孩子?)

(3)母亲为什么恳求自己的孩子不要去救援?(体会“音讯全无、、依靠”)

(4)指导朗读(尤其读好汉斯的母亲的话,读出绝望、哀求的语气)

△第5小节中

(1)重点句子:“妈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会怎么样?妈妈,我们不能让那些留在海里的人无助地死去。”

(2)体会重点词语:必须(明明是“志愿救援队”,为什么汉斯要说“必须”去?)

(3)尝试体会汉斯的心情,补充句子: 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样就 。

(4)指导朗读:你们觉得汉斯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坚定)谁来扮演懂事的汉斯,读出他坚定的信念?(个别读、小组赛读)

△第6小节中

(1)重点句子:终于,救援船出现了!汉斯正站在船头上,他把手围成筒状,高声喊着:“妈妈,我们找到他们了,我哥也在!”

(2)体会重点词语:终于(感受救援过程的艰辛、不容易)

(3)你们知道为什么汉斯要把手围成筒状来喊吗?做做动作,你就能知道!(学生做动作朗读汉斯的话)原来,用手围成筒状,能够使声音传得更远、更响亮。当时救援船距离村子比较远,汉斯想要让担心自己的母亲清楚地听到他的声音,所以把手围成了筒状。

(4)指导朗读:谁知道汉斯说的这句话应该以怎样的语气来读?(兴奋、激动)来扮演一下激动而兴奋的汉斯吧!(男女生赛读)

(5)出示句子:又过了一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永久。

①齐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和同桌讨论:为什么对汉斯的母亲来说,那一小时比永久还永久?

③指名交流,师小结:是呀,这一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真是煎熬!她无时不刻地担心着能够依靠的儿子,真害怕他会遇难!

④想象说话:汉斯的母亲站在海边,焦急地等待着儿子的归来。在等待的过程中,汉斯的母亲会做些什么,会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⑤指名交流(鼓励学生加上动作、表情)

三、拓展训练,指导写字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6小节

2、听写句子:我必须去。我们不能让那些留在海里的人无助地死去。

3、指导写字

(1)出示在田字格中的“援、营、搏、依、靠”

(2)学生观察,结合字形说出写字时的注意点

(3)师范写,学生模仿书写

(4)师下台巡视,随机指导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了解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指名交流感受)

2、师:是呀,当别人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我们应该学习课文中的汉斯,尽可能地伸出援手,帮助别人。

3、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预习第8课

《海中救援》教学反思

拿到了这篇课文后,我觉得他所说的内容,所叙述的事与我们同学还存在一定差距,学生可能不一定能马上体会出唯一儿子冒险出海救人时作为母亲的那种心理(如事先不作一定的铺垫),因此,在教学时,我首先讲述了一些有关海难、海啸的内容,让学生打破以往的大海很美的观念,先让学生感受海的可怕之处,另外我还抓住了母亲的话,想想母亲为什么不让汉斯去的原因,体会“唯一”一词的意思,并联系实际,“如果你一个在某个地方要你生活很长时间,你会怎样”让学生渐渐走近这位年迈的母亲,试着去了解她的内心,去揣摩母亲的心理活动。

因为作了种种铺垫,因此,作为二年级的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说以上种种答案,还是令人感到欣慰了,说明学生已经能了解母亲当时会想些什么?

但是“母亲会怎么做”没有人说到,“怎样的表情”说的人极少,事后想想,也许我缺少了必要的点拔,比如“人着急时会有怎样的反应”“人处于绝望时会怎样”“人非常伤心时会怎样”这些都有待于今后的提高。

篇2:小学二年级语文《海中救援》教材教案

1、认识本课生字11个,积累词语10个,句子2句。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发挥想象,体会母亲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

4、使学生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体会母亲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海上的暴风掀翻了一条渔船,在紧急关头,船员们发出了求救的信号。

2.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都知道了当时的情况是极其危险的,要朗读出危险的语气。指导朗读。

3.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七课《海中救援》。4.齐读课题。5.学生质疑

谁在海中救援,结果怎样?

6、交流答案,检查预习。

二、学习课文,朗读理解 1.学习课文2到6小节。出示学习单:

(1)读2、3、4、5小节。(2)学习生字

(3)划出你认为最感动的句子,并说说感动的理由。

2、交流反馈。

出示重点句子并指导理解和朗读。“当救援的小艇——回家的路” “他的母亲——唯一的依靠”

“妈妈,我必须去——消失在黑暗中” “汉斯正站在——我哥也在”

指导品析并朗读,结合内容指导学习生字,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第1句结合学习生字:营、搏、懈、怠

a.小组开火车读生字。注意“营”是后鼻音。b.查字典理解“毫不懈怠”。(懈怠就是松懈懒惰。)c.为“搏”找姐妹字。

第2句结合学习:哀 依 靠(形声字)第3句结合学习:吻(换部首)

篇3:小学二年级语文《海中救援》教材教案

一、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的阶段课程目标与其他学科是有所不同的, 它将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融合在一起, 阶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来说明的。

二、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内容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 设计了八个专题, 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

本册共有32篇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教材的衔接, 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 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 没有写字要求。

三、教材特点与编写体例

1. 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如第三组, 简短的导语点出了本组的专题──爱祖国、爱家乡。接着是四篇课文:《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每一篇课文都为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地方的特色,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 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 民风的淳朴。

2. 教材更具有时代感, 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材新编选的课文, 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找春天》, 有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小鹿的玫瑰花》, 有奉献爱心、关爱他人的《泉水》、《雷锋叔叔, 你在哪里》等, 它们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蕴含着丰厚的人文精神, 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 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 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 突破传统呈现方式, 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本册教材, 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课后的练习, 还是“语文园地”安排的学习活动, 都尽量避免以“问题”或“要求”的方式呈现, 而是以自读自悟的形式或者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与练习的内容, 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4. 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的课后练习, 一般是4道题。每一课后面一般都有的题目是“我会认”、“我会写”、“读一读”或“读读背背”, 体现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除了上述题型外, 多数课文后面还安排了词或句的练习, 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 感悟语言, 积累语言。

5. 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 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

从二年级下册开始, 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 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宽带网”。设计“我知道”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 并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本课有关的信息。“宽带网”则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 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 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 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建议

1. 识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的建议是: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注重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2.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针对这一建议, 我以本册教材第三单元为例, 谈谈我对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教学《日月潭》可以以读带讲, 在读中感悟。对一些词句的理解, 不能以词解词, 应该让学生多读, 自读自悟, 读中感悟, 读中理解词句。

教学《葡萄沟》可以设计多种活动来引导学生读书。揭题后可以让学生提问题, “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哪些地方说出了好?”然后围绕问题进行合作学习, 再用各种形式读出喜欢的情感, 最后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抄一抄。

教学《难忘的泼水节》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学生对伟人的事迹不太了解, 我们可以利用插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身上的服饰、手里拿的器皿、身上挎的乐器。通过这些细节的观察来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共庆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教学《北京亮起来了》时, 由于学生识字量比较大, 有很多新的词语可以结合图来理解。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生动优美的词句。

五、评价建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只对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进行评价。

1. 识字写字。

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 重在考查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 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评价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 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

2. 阅读。

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3. 口语交际。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应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 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 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4:小学二年级语文《海中救援》教材教案

关键词:民国时期 建国以后 中国小学语文教材 民间文学 数量 内容 儿童心理 儿童经验

一.前言

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历史悠久,到了近代对于教材内容的取舍随着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波动变化,但纵观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的相关篇目,无外乎是诗词、寓言故事、历史文化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传统节日及风俗、谚语、谜语这几个大类,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民间文学作品在我国的文化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不同类型的民间文学作品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文化素养、语言文字功底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对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民族自豪感都有巨大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何看待民间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地位及意义,如何选择符合时代要求的民间作品编入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现如今语文教材编写者以及语文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我国小学语文教材民间文学选材的流变

从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选材的数量上来看,受到不同时期社会因素的影响,二十世纪以来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相关篇目总体呈波浪状起伏。辛亥革命时期以新文学新文字为主导,教材中关于时事政治、西方文化作品的内容有所增加,但究其时代根源,大部分教材采用的语言由半文半白渐渐演变为白话,教材中民间文化内容不再仅限于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其他形式的民间文学题材也被收录进教材,例如1919年出版的《新体国语教科书》中加入了儿歌、童话等题材,教材几乎完全采用童话、民谣、寓言为教学文本,大大丰富了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的内容和形式,i凸显出民间文学在小学教材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教材种类繁多,笔者主要选取了十余种最具代表性的教材版本来进行研究分析,总体而言,整个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民间文学的作品展整部教材五至六成的篇目,选自中国民间文学作品的比重远大于外国民间文学作品,有关于乡村的民间文学作品占大多数;并且在文化性别上在选材的类型上,男性所占的比例高于女性,选取的作品的文化年龄多偏向于成年人。建国以后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选篇的数量减少,占总篇目四成左右,其中与城市有关的则大幅增多,并远超乡村题材的民间文学作品,文化年龄也渐趋儿童化,女性相关内容增多,越来越注重儿童心理需求和正确性别意识的塑造。

从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选材的内容上来看,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教材更多的是直接选取原汁原味的作品,例如唐诗、民间歌谣、谚语、谜语,如李绅的《悯农》、李白的《静夜思》和《小学国语读本》中的“麻屋子,红帐子,帐子里躲个白胖子”ii等;或者是一些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历史演义故事的白话翻译作品或改写作品,例如《守株待兔》和《晏子使楚》。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一些选自外国语文读本的民间文学作品的译文也被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例如《波斯国王的新衣》。iii建国以后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民间文学作品内容延续了民国时期直接选取现有作品,同时收录了一些传统的文言作品的白话翻译作品和改写作品、外国民间文学作品的译文、根据教育需求编写的具有现代气息的童话、寓言、歌谣,这几种类型的作品选编数量较为均衡。

除却文革时期中断的文化教育,建国以后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的选编随着时间的变化,在民间文学作品选编数量上有增有减,总体而言起伏不大,教材民间文学的选编在不同年代、版本的教材中有所继承和删减,低年级教材中的插图比例高于高年级教材,作品的篇幅也随年级的增长而加大,低年级的选编篇目与高年级的选编篇目具有关联性,选编种类随着时间逐渐丰富。这些变化来源于不同时代的国情和社会需要,在篇目类型和内容选取上选取作品都体现出适应时代以及难度适应教育水平的发展的要求,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文学在小学教材中的篇目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儿童本位论”被不断提上教材编写的大纲中。

三.我国小学语文中民间文学选材变化对教材改革的启示

于漪老师曾说过“语文教育是民族之根,无声的记载着本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母语教学必须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iv可见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语文教材承载着语文教育的重任,语文教材的改革不管在哪个时代都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现如今,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要弘扬我们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具有时代意识、眼界开阔的人才,就得抓好基础教育,就必须重视民间文学在小学教材中的作用。

从二十世纪以来的小学教材中的民间文学的流变的分析为我们因此,在改革中要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就小学语文教材民间文学作品的取材来说,需要立足时代特征,适应社会需要,要选取能够凸显民族特色、展现民族精神的作品,又要选取能展示世界文明的作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广阔的眼界;要立足世界格局,切合国情和教学实际,选取具有现实意义、贴近生活的作品;要继承发扬“儿童本位”v的教育思想逐渐被认同,在民间文学选材时要考虑到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儿童心理,要切合儿童的经验和环境,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选取内容、篇幅,年级之间的作品要有一定的关联性,能够循序渐进地培养儿童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在选材时要注重民间文学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摈弃民间文学中糟粕的部分,注重作品对人品德的培养,所取材料要在文化传承的同时要兼顾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要立足教学的本来目的,重视民间文学对社会弊端和民族劣根性的反映和推动纠正的作用;最后要总结前人教材改革取材的经验教训,在选材时不要一味追求创新,要在继承中发扬教材改革的创新精神,选取能够体现时代和民族特色的民间作品,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人才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四.总结

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一直都是教育界所关注的重点,民间文学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选材数量、内容、类型在不同时代有所变化,而这种变化的产生是源于世界格局、本国国情、儿童心理及教学目的的变化,这就促使教材编写者和教育者能够更多地关注和思考小学教育中民间文学选材变化所带来的启示,从而推动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使其更适应时代对人才培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范远波:《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

[2]李汉潮:《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演变及思考》,《现代教育论丛》2009年第11期。

[3]李巧慧:《关于建国以来小学语文教材传承文化经典的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1。

[4]徐春花:《民间文学在语文课程资源中的开发与运用研究》,苏州大学,2014。

注 释

i李汉潮:《关于建国以来小学语文教材传承文化经典的研究》,第14页,2011。

ii上海世界书局:《小学国语读本》,第五册,第28课。

iii范远波:《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第79—83页,2007;

iv于漪:《开启门扉的智慧》第六编,2011年;

v范远波:《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第69-72页,2007.

篇5:小学二年级语文《海中救援》教材教案

1、认读“萤、裁、缝、肖、鼠、吼、抖、蛇、扭、肥”10个生字。积累“裁缝、生肖、筋斗”等词语。

2、能正确熟练地朗读儿歌两首,并选择其中一首背诵。

3、了解萤火虫的特点和十二生肖的顺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生字和词语,能正确朗读课文,并能选择其中一首背诵。

2、了解萤火虫的特点和十二生肖的顺序。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儿歌吗?你能试着来背诵一首吗?生交流

2、今天,我们还要再来学习两首儿歌,揭示课题:38 儿歌两首

3、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首儿歌《萤火虫》

1、出示:萤火虫

(1)指名读

(2)学习生字“萤”(正音、萤火虫是一种昆虫,所以字里有个“虫”)

(3)出示图片,介绍萤火虫

2、读读诗歌,想一想,小小的萤火虫们飞到了哪些地方,用笔把它到过的地方圈一圈。

3、出示诗歌,学习生字:裁、缝(裁:换部首;缝:为什么是绞丝旁?裁缝的缝读轻声)

4、开火车读诗歌,每人读一句

5、交流,字体变红:西、东;河边上;树林里;张家强;李家墙

6、过渡:萤火虫多快乐、多忙碌啊。它飞到了——看见——(引读)

7、指名读—小组读—师生合作读

8、尝试背诵 三、学习第二首儿歌《十二生肖》

1、出示谜语,揭示谜底,学习生字:肖

2、齐读课题

3、读儿歌,边读边圈出十二生肖,记一记它们的顺序。

4、学习生词:老鼠、吼叫、抖动、毒蛇、扭动、肥胖、加油、筋斗 鼠:田字格书写,生书空 抖: 换部首 扭:丑的笔顺

5、交流,出示媒体

6、试着记顺序

7、指名读诗歌、合作读诗歌、齐读诗歌

8、这些动物各自有什么特点?

四、作业布置

板书:

儿歌两首

西、东

河边上 在做梦

树林里 睡正浓

张家墙 忙裁缝

李家墙 做夜工

篇6:小学二年级语文《海中救援》教材教案

1、学会4个左右结构的字和一个“兰”字,并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认读7个生字。

2、朗读儿歌,感受到十二个月花的美丽,产生对花的喜爱之情。

3、在识字过程中巩固识记方法,并适当进行积累和拓展。

教学重、难点:

学会4个左右结构的字和一个“兰”字,并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花的图片,让学生边看图边读出花名。(课前两分钟欣赏)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引导:刚刚我们欣赏了那么多美丽的花,你们喜欢花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花”的儿歌。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边写边提示重点字:“花”是形声字,上面的“草字头”表意,说明与植物有关,下面的“化”表音,注意“撇”要出头。)一起读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课前欣赏引入,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一些花,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把生字放在花名中出现,这样学生初识了部分生字。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导语:请同学们打开书97页,轻声自由读儿歌,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2、同桌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

导语:同桌两位同学互相读读儿歌,比一比谁的字音读的准确。

3、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

导语:现在花儿们想考考大家,看看你们的字音读准确了吗,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出示:整篇课文内容(带拼音的)

导语:同学们要认真听,他读对啦,大家就跟着他读。

老师手指哪位同学,哪位同学就接着读。

(二)读好生字新词。

1、读好多音字。

导语:在读儿歌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吗,有一个字出现了两遍,它的读音却不一样。

你知道是哪个字吗?

词语应用:“正月”——你知道正月是几月吗?(农历一月)

“正开放”——你能用“正”组个词吗?

指导读好句子:读一读这个字所在的句子,注意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出示这两句)

过渡:同学们这两句读的又正确又清楚,儿歌中还有一些词语宝宝想和大家交朋友,

快读读,看看你们认识他们吗?(课件把生字新词反红,学生自己读)

2、读好花名中的新字。

出示:桂花兰花杜鹃石榴茉莉腊梅

导语:这些花名中就有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字,我们开火车读一读。(开火车读)

课件:桂花兰花杜鹃石榴茉莉腊梅(词反红)

导语:再读读这两个词,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读轻声)一起读读这两个词,注

意读好轻声。

3、读好本课一类生字词。

出示:吐芬芳共欣赏粉红妆长势旺雪里香

导语:这些词一定也难不到你,我们每组出一个代表读一个词语,比一比谁读得正确,为小组争光。

导语:自己再读读这些词所在的句子,读好句子,你就能看到美丽的花儿在你眼前绽放。(自己读——一组读一个句子)

过渡:看,生字宝宝从句子里出来啦,单个出现你还认识他们吗?谁带着大家读读。

(三)归类识字,指导写好生字

1、引导分类: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给它们分分类,说说理由。

预设:“桂、粉、旺、吐”是左右结构分一类,“芬、兰、共”上下结构一类,“里”是独体字一类。(指名一人)

2、多种方法记字。

导语:左右结构的字出现的最多,我们就先来学习这一组字。

你有什么好办法一起记住他们?

预设:换一换的方法

加一加的方法

引导: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过渡:我们记住了生字,那怎样才能在田字格中把字写漂亮呢,我们具体来看看。

3、指导书写。

(1)复习写左右结构子的小儿歌。

导语:仔细观察这四个字,他们都是——左窄右宽的字(课件—对比框),还记得我们写左窄右宽的字的小儿歌吗?快来读一读。(出示儿歌)

左窄右宽要紧凑,

左右高矮要分清。

右部穿插左空间,

避让原则不能忘。

导语:说一说儿歌中提醒我们要记住什么,就能把左右结构的字写好看啦?

过渡:儿歌中还提醒我们注意字的高矮大小,再观察这四个字,你能按左右两部分的高矮不同分分类吗?说说理由。

下面我们就对比看“粉”和“吐”的不同,抓住子的特点把字写漂亮。

(2)对比指导:粉吐。

①整体对比,关注重点笔画

导语:“吐”这个字左右差距大,左低右高,左小右大;“粉”是左右等高。(出示对比框,高矮线)

引导:我们从整体观察完,还要关注字的重点笔画,以及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同学们观察红色笔描出的两个字的压线笔画。(出示反红笔画)

②教师范写引导:老师要写字了,你们提醒老师注意什么?

粉:横中线上起笔,贴着竖中线写小撇,横压横中线,右面稍宽,“八”要分开捺与左边竖同高,“刀”的横折钩的横压在横中线上,撇要过竖中线穿插到左空间。

吐:横中线起笔,横压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右边。

③把这个字各描一个写一个,学生独立写“粉、吐”。

④反馈展示,再写一个字,要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3)归类指导:旺、桂、兰(按书写规则分类)。

①出示:旺、桂。

导语: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右半部分哪个笔画最多。我们写这样多横的生字

时也要遵循的规则,谁还记得?(多横间距要相等)

②在剩下的四个生字里,哪个字也适用这条写字规则。(兰)

③范写“桂”。

导语:在这三个字中,“桂”这个字右边横最多,有长有短最不好写,先看老师写一个。

引导:横中线上起笔,短横都从横中线起笔,长横都穿插到左空间,注意,第二个横压在横中线上。注意多横间距要相等。

引导:“旺”字注意压线笔画(屏幕反红笔画)

4、请同学们自己把这三个字描一个写一个。

5、同桌互相当小老师,互相评评,如果他写的`好就画个笑脸给他,有问题就给

他提个小建议。评完再写一个,争取写得更好。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识记汉字,进行归类指导,发现汉字规律,培养学生识记和书写汉字的能力。

(四)整读课文,读通句子

出示:整篇课文内容(不带拼音的)

导语:我们把这些生字新词送回儿歌中再读,这回要读清楚几月开什么花。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从读整篇儿歌到读重点词语再回到整体的朗读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要求也从开始的读准字音到读通句子过渡。扎实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也体现了随文识字的特点。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十二月花的美丽

1、创设情境读儿歌,把句子读通顺。

导语:每月开什么花你们都记住了吗?如果让你报报花名会不会?看老师示范,两个同学怎么一问一答报花名。(示范:正月里来什么花——正月水仙香又香)

2、小组合作一问一答读书。

3、男女声合作报花名。

4、引导学生发现“冬月、腊月”。

导语:刚刚我们知道“正月”就是“农历一月”,顺着数下去,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没有十一月、十二月

引导:儿歌中管十一月叫什么月?你怎么知道的?十二月呢?

过渡:儿歌中是按十二个月的时间顺序介绍的各种花。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首儿歌,你们自己读读,看看这首儿歌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花的?而且我们今天的认识的一些生字朋友也在里边出现了,你可要读好他们啊!

四、巩固生字,拓展阅读扩展儿歌《四季花歌》

四季花歌

春季迎春金灿灿,粉红桃花笑脸旺。

夏季石榴红彤(tóng)彤(tóng),清雅(yǎ)茉莉吐芬芳。

秋季菊花黄似金,桂花味道十里香。

冬季兰花人人爱,高洁腊梅傲(ào)冰霜(shuāng)。

一年四季花不断(duàn),美丽迷人共欣赏。

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2、把这里的生字新词读一读。

设计意图:以一篇拓展儿歌进行课外阅读积累,又一次复现了生字和积累的词语,引导学生在新语境中进一步熟记生字词,拓展积累。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习到什么了?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必做

1、把《十二月花》、《四季花歌》读给爸爸妈妈听。

2、读语文读本81页《看花》,说说你又认识了什么花。

选做

1、访问:爸爸妈妈最喜欢什么花,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2、积累一些描写花的诗句。

板书设计:

十二月花

篇7:小学二年级语文《海中救援》教材教案

理解文章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语:

每年的六月一日,是少年儿童兴的日子,是你们的节日。在我们的国家里,少年儿童受到党和政府的极大关怀,被称作祖国的花朵。这首歌表现了少年儿童在节日里的愉快的心情。

二、理解课文内容

1.一个同学朗读全文,其它同学体会少年儿童的心情。

2.边默读课文边找一找哪小节写出了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一、二、四小节)请三个同学每人读一小节。

3.分小节学习,体会快乐的心情。

第一小节写了哪些景物?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老师指着板书说:在小鸟的带领下,在微风的吹拂中,少年儿童来到了什么地方?(花园,草地)这里景色非常优美,少年儿童们打扮得什么样?(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穿着美丽的衣裳)老师板书:鲜艳、美丽。让学生说这两个词的意思。接着问:少年儿童像什么?(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齐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这一小节作者是通过什么写出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创设情境,表达了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

默读第二小节,想:谁向我们唱歌?谁和我们说话?

少年儿童在欢度自己节日的时候太高兴了,所以看到花儿在微风中摆动就觉得是在向自己点头祝贺。看到小溪哗哗地流淌,就觉得是在唱歌,在和自己说话。

齐读最后一小节。问:“快乐的时光”指什么?(六·一儿童节)在这欢乐的节日里,少年儿童尽情地唱啊、跳啊,和老师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这一节更充分表达了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

以上三小节贯穿一条线——快乐。读课文时一定要表达出这种感情。男生读第一小节,女生读第二小节,全班齐读最后一小节。

三、学习第三小节,畅谈自己的理想

1.小声读第三小节,看看有几句话?每句所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老师板书后问:为什么要感谢祖国?怎样报答祖国呢?齐读第二句。这一句里把少年儿童比作什么?(小鸟)“羽毛丰满”是什么意思?(小鸟的羽毛长大,长全才能飞得高,飞得远。本课的意思是:学好知识,掌握本领。)小鸟的成长靠的是妈妈的哺育和自己刻苦地练习飞翔。少年儿童的成长靠什么?(靠祖国的培养,更要靠自己的努力学习,增长知识,长大才能为祖国服务。)

2.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说一说你的理想是什么?

分小组讨论一下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什么样的本领?这些本领你现在还没有,应该怎么办呢?

再请两个同学分别读第三小节,要读出感激之情和报答之情。

3.老师小结: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认真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长大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4.齐读全文,要读出感情。

四、反馈

说说每小节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①通过对美丽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②通过对花儿和小溪的描写,表达了少年儿童的喜悦心情。③少年儿童要用实际行动报答祖国的培养。④少年儿童在节日里尽情地欢乐。)

板书设计:

快乐的节日

有我们就更加美丽

长得丰满 将来

篇8:小学二年级语文《海中救援》教材教案

一、关注文本言语表达的“序”,体现在单独生字的认知过程之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1]古文字更多地是从“图形”而来,字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有着丰富的“故事”情节与时间递进。从字源出发,对单独的字”进行历史性“重演”,不但能强烈地激发学生识字的趣味,而且对于生字本身所内隐的“义”更能有所体悟。比如本课生字“育”,在学生简单的识记之后,教师可以结合PPT追加介绍:育,甲骨文写作,表示妇女生子。表示人,特指女人,是倒写的“(子)”,是出生时头朝下的婴儿。后来,用“(女)”代替了“(人)”,演化为,明确了育“孕妇生子”的本义。发展到篆书时写成,上面的表示头朝下出生的婴儿,表示肉或长肉,表示生子并喂养,使孩子长大。最奇特的是隶书将篆文中倒写的“(子)”误写成了,并将篆文的“(肉)”写成了“(月)”,一直将错就错沿用至今,写成“育”。从甲骨文到篆文到隶书,再到现在的楷书,学生“经历”了汉字的“生世”“面目”和“发展履历”,获得了“知”,增长了“识”,培育了“趣”,焕发出汉字本身附带的文化意蕴,从而逐步喜欢上学习汉字,并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二、关注文本言语表达的“序”,体现在逻辑词句的呈现次序之中

字与字有意义地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词,词是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在文本教学过程中,词语的理解需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前后关联”,并呈现出内在言语思维的表达逻辑。

1、词组比照,凸显时间先后的“序”

《鸟岛》第2自然段一开头就描写道:“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一群一群”与“陆续”所传递的丰富内涵,不妨将“一群”和“一群群”进行对比。通过呈现图片以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容易感觉到三个词语都能表示鸟的多,但“一群”不能体现特别多;而“一群群”虽能表示出鸟特别多,却又是一下子出现在眼前,而候鸟的回归不可能同一时间来到同一个地方,肯定有早到和晚到的,而“一群一群”便能起到这种“功用”,并且与课文后面所用词语“陆续”互为印证,表达出时间关联的“序”,更好地理解了“陆续”与“一群一群”的言语表达效果。

2、短句换位,体悟时空因果的“序”

下面再来看一下两个短句的处理。在以上片断教学结束之时,为了更好地彰显文本中言语表达的“序”,不妨追问学生:如果调换一下“天气变暖,湖水解冻”这两个短句的位置,变成“每年春天,湖水解冻,天气变暖,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行不行呢?学生们讨论、互动,从而在交流中逐步明确:天气变暖是湖水解冻的诱因,湖水解冻是天气变暖的自然景象之一,这两个短句里“渗透”着时间的先后与逻辑的因果,存在着内在的表达逻辑。文本中紧随其后的“它们在这里筑巢安家,养育后代”,可以再次让学生交流能否调换“筑巢安家,养育后代”的位置,以强化言语表达“序”的训练与内化。

三、关注文本言语表达的“序”,体现在句段描述的时空关联之中

不仅一些有关联的词语或短句存在时间表达内隐的“序”,一些句子与段落之间也体现着相应的内在逻辑的“序”,呈现出文本言语表达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关联与呼应。

比如《鸟岛》第3自然段分别用三个句子充分体现了“鸟多”“窝多”“蛋多”,引导学生思考这三句是否可以相互调换,从而在思考的过程中抓住文本言语表达的“序”,得出“先有鸟,鸟做窝,最后生蛋”,这种文字描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本中言语表达的“序”的不可逆性,从而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提升“语用思维”,也为学生的背诵记忆“创造”了一条“可视”的线索。

第4自然段描绘了游人多,并能“伸手捉幼鸟、随处拾鸟蛋”,将“鸟”与“人”、“鸟岛”与“世界”进行时空转换,一方面体现了结束语“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另一方面也佐证着对文本第1自然段鸟岛“闻名中外”的良性循环:“鸟多→游人多→人护鸟→鸟更多→游人更多→人更护鸟→……”这些句、段的言语表达方式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知与领悟。

四、关注文本言语表达的“序”,还体现在拓展训练的句式表达之中

在教材文本言语表达的“序”的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中,它的外延也须加以扩展。这一点,可以在设计多种句式的语用表达训练中得以体现。

在教学第3自然段“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时,就可以拓展追问学生:“鸟儿聚在一起干什么呢?”配合屏幕呈现多幅鸟儿聚在一起的照片(如展翅飞翔、筑巢安家、引吭高歌、水中捕鱼、养育后代等),并用范句引导揭示,展开语用训练:“各种各样的鸟儿来了,有的(),有的(),还有的(),小岛成了鸟的世界。”这样的句式表达,采用了形象且丰满的逻辑推进形式,先是各种各样的鸟来了,再展现多姿多彩的鸟儿丰富的生活情境,从而构成了鸟的世界。“各种各样”“聚”“鸟的世界”,有机组合,都彰显了鸟的多,同时,也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

教师还可以继续应用范句形式,把“鸟的世界”推广到学生具有丰富生活经验的“人的世界”“蝴蝶的世界”“鱼的世界”等进行说话练习,形成更为强大的画面感,切实体悟文本中关于“鸟多”的句子的表达手法,逐步形成学生个体对言语表达的理解与建构。“从公共知识的理解到个人知识的建立再到意义达成,是一个生动的丰富的知识理解与意义建构的过程,更是学生行为参与、思维参与和情感参与知识学习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直观的呈现、经验的流动、想象的再造、情感的交融和思想的表达”[2],立体式提升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抓住了言语表达的“序”,就能够更好地促进文本言语表达有机地转向并内化于学生的言语表达,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从而让文本的言语表达更加彰显出语用的鲜活价值与创生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9:小学二年级语文《海中救援》教材教案

本文所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简称小语五下)教材是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由人教社2005年11月出版的教材。鄂教版小语五下教材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5年初审通过,由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的教材。

一、教材编排体例的分析

传统教材的编排体例倾向于文选型,即每个单元都是依照相同的结构,将精选的思想性强、人文内涵丰富的范文作为主体,再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的训练,以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高。鄂教版小语五下教材包括八个单元、生字表、查字表,每个单元由三篇精读课文、一首诗词以及语文乐园组成。语文乐园中包括词语、句子、名言警句、课外阅读(主要是读书习惯、学习方法、成语故事等)、习作,其内容拘泥于统一的模板,形式不够灵活。而人教版小语五下教材包括八个单元、八篇围绕全书主题的选读课文、生字表。这其中七个单元是由两篇精读课文、两篇选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构成,再加上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由此可以看出,鄂教版和人教版的编排体例均在不同程度上有所突破。它们将综合性学习板块单列出来,自成一体。鄂教版小语五下教材中有两次探究与实践,以问题或任务的提出、分析、解决、评价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个体间的自主性、合作性与探究性,但都是附于单元课文后或是语文乐园后,内容紧密围绕单元主题,共计两页的篇幅极大地限制了教师教学的课时与活动安排。相比而言,人教版教材更具开放性与连贯性。它不仅保留以往的小综合性学习,还安排了独立单元形式的大综合性学习。大综合围绕鲜明的主题,设置了明晰的活动建议和参考性的阅读材料两个板块,自成体系。较大的篇幅使得课时得以有效保证,同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造了充分的时间,也为教师提供了明晰的教学思路,降低了综合性活动教育的难度,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与此同时,以相对连贯的主题内容贯穿小学高段。人教版小学高段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遨游汉字王国”、“走进信息世界”、“轻叩诗歌的大门”、“难忘小学生活”,让学生感受有趣的汉字,培养其对语言文字浓厚的兴趣与积极的情感,体会到信息世界里信息数据带来的生活便利与快捷,灵活地运用汉字及语言规则,利用信息更好地服务于现实生活,汉字的魅力让我们对诗歌产生了兴趣,感受了其中的意境美与精神美,并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学会用文字记录难忘的小学生活,表达日臻丰富的思想情感。

二、内容的比较分析

两个版本教材内容特点与要求差异较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字的比较

1. 识字写字数量的要求不同。人教版小语五下要求认识350个生字,其中150个要求会写,占比例约43%。鄂教版小语五下要求认识328个生字,其中240个要求会写,占比例73%。通过数字比较,可以看出鄂教版小语五下的识字任务相对过重。新课标中强调识字教学须贯彻多认少写的原则,以减轻学生负担。当学习的压力与难度在学生认知水平与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较好地培养,同时效果也是比较高的。

2. 生字注音方式差异。鄂教版教材中的课文没有随文注音,课文中要求会写的生字方框里有注音,书末页中的生字表与查字表均有注音。人教版教材中要求会认的字是随文注音的,而会写的字一律不予注音,旨在让学生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在解决读音的基础上,同时更全面地了解字义和用法,而不是将对字的认识局限于课文。

(二)课文的异同

1. 课文的题材与体裁。从题材上看,人教版课文题材相对较抽象,偏重人的社会性教育,如五年级下册中的主题包括“走进西部”、“永远的童年”、“语言的艺术”、“他们让我感动”、“中国古典名著之旅”、“走进信息世界”、“作家笔下的人”、“异域风情”,其侧重于宏观地反映和传播人类社会生活与智慧。而鄂教版的题材相对更具体,较集中折射出儿童熟悉的经验世界,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与社会实践,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取题材,如读书生活、童年往事、熟悉的戏剧电影、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生活的点滴、细节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从体裁上看,两个版本都涵盖了诸多体裁,但人教版中显得更为丰富。人教版教材中编入了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一篇相声《打电话》和两篇研究报告,即《奇怪的东南风——关于爸爸咳嗽病因的研究报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此外,它在取材形式上也更灵活,如在第七组中第22课,仅截取了一个小兵张嘎与胖墩儿比赛摔跤的片段,突出单元训练重点,帮助学生体会人物描写的写作手法与技巧的妙处。

2. 课文的篇幅与类型。鄂教版的课文篇幅比人教版更大,且纯粹由精读课文构成,其教学目标偏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提升其阅读速度,却忽视了课堂中学生略读、浏览的读书方法的训练。此外,大量精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优美语段的记忆成了每节课的强制性任务。人教版则更突出儿童的主体性与特殊性,首先是精读课文与选读课文的交叉学习,使得教师教授与学生自学进行有机结合。不同类型的课文灵活设置让学生在适度的心理压力状态下收获的是学习的乐趣与良好的习惯,而不是程序性繁复的记忆任务。这也体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精神,即将减负落实到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3. 课文练习的异同。尽管两个版本的教材中课后练习都涉及到读、背、理解、表达、讨论等方面,但鄂教版没有选做题、阅读链接。鄂教版中的课后习题的开放性与弹性不够,不能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个别化与个性化。

(三)单元训练

人教版教材中单元训练即口语交际习作前一面都有词语盘点,主要是将本单元课文所学的生词按照不同要求汇总。这样更好地帮助学生及时回顾,有效进行自我检查与强化记忆。这一设置遵循了人类记忆的一般过程与规律即记忆、保持、再现,学习的过度有助于学生记忆的保持。这样不仅能让学生通过及时温故旧知促进长时记忆的转化,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减轻了学生期末总复习的超重负担,更为重要的是渗透了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人教版与鄂教版中的口语交际习作部分较相似,对单元知识的回顾方式存在明显差异。人教版以回顾·拓展的形式呈现,具体包括交流平台、日积月累两个固有板块以及灵活的第三个板块。第三个板块的形式有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展示台。在交流平台中鼓励学生联结新旧知识并结合课内外的阅读,比较分析句子,交流讨论想法,分享自己的收获。不仅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与感受,而且让学生在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方面得到综合性的锻炼与整体性的提升。其“日积月累”与鄂教版中的“读一读”、“记一记”部分相似,只是数量较多一点,最值得注意的是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第三个板块,不仅注重语文的趣味性同时也强调实践性。不仅如此,人教版中的单元课文与单元训练明晰突出的重点衔接更紧密,单元内部间的聚合度更大。鄂教版对单元知识的回顾相对比较僵化单一。在语文乐园中:如第一块“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主要分析词语,第二块“读一读,说一说下面各组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针对句子的分析,第三块“读一读,记一记”是语言积累,第四块是“读一读”或“成语故事”,介绍了学习方法、读书意义等。单项的语法和修辞知识的学习较为枯燥,不如随文学习的效果好。学生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自身的联想与情感体验才会理解得更深刻透彻。

(四)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重要途径。鄂教版中的两次“探究与实践”围绕问题或活动,学生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参与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最终通过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达到思维的训练与综合能力的提升。合计两页的较短篇幅,不仅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巨大挑战,容易造成教师重视不够,而且课时安排上也难以保证师生、生生的充分互动,因此综合性学习的目标难以实现。人教版中两次“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不同,其中一次与鄂教版相似,以单元课文为主体开展的,另一次则以独立的单元展开的。单元紧密围绕主题“走进信息世界”,首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作为先行组织者以提供感性认识,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思考大量的课外材料,了解有关信息传递方式的演变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与意义,然后列举了两篇简单的研究报告,使学生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和写法,作为学生初次写研究报告的一个参照。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写研究报告的难度,而且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性运用有价值的信息更好地服务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大综合的设置为儿童创造了更多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让语文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历练。

篇10:小学二年级语文《海中救援》教材教案

1、能读懂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2、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凡是要多动手、多实践,别盲目相信。

4、学习按正确的方法抄写句子。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家说的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字情况。利用抽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检查。

2、听写词语。

问题错误答案

(教师提醒学生的写字的正确姿势。)

教师巡视,抽生把听写的词语拿到展示台,师生一起订正,可以强调书写规则。教师问:谁能用“问题”一词说句话呢?

抽生说。

问:孩子们说的.真好,那你们知道本文讲的谁的问题吗?生:是科学家的问题。

教师板书:科学家的问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请孩子们打开书,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一找,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

抽生读科学家提的问题。齐读带有问号的句子。

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呢?理解“议论纷纷”的意思。孩子为什么有这么多离奇的答案呢?

师引渡:所有的孩子们都相信了吗?生:玛丽亚不相信。

2、学习三、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快速地读第三、四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能体会玛丽亚不相信科学家提出的问题的句子。抽学生说。

当孩子说到玛丽亚“满腹疑惑”一词,想象她会想些什么呢?从而理解这一词语。

(2)年幼的玛丽亚虽然不相信科学家提出的问题,但自己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她请教了谁?(妈妈)妈妈是怎么对她说的呢?

(3)玛丽亚听了妈妈的话,她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句子来。请一名学生读。

(4)玛丽亚得出了什么结论?结合插图和回家实践的理解“漫”的意思。

(5)得出结论后,玛丽亚很生气。思考:她为什么生气呢?

抽学生说。齐读第四自然段。如果是你,会生气吗?

师引渡:是呀,玛丽亚的确很生气,我很崇拜的科学家怎么会骗小孩呢?得找那个科学家问问。

3、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四、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玛利亚的问的句子。抽学生回答。

生:“你怎么可以提出错误的问题来骗我们呢?”

师:这是一个反问句,语气比较强烈。为什么她会这样问呢?联系前文说。体会玛利亚这是心情怎样的?把这种生气的语气送进句子中读。指名学生玛丽亚的话。从你读中我听出来了你是很生气的。

(2)科学家听后,他有什么表情呢?(生:哈哈大笑)

师:科学家回答这个问题时哈哈大笑?

生:科学家为自己提的问题而发笑。

生:科学家看到玛利亚的认真实践而高兴。

(3)科学家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

生自由回答。勾画出反复读。出示小黑板。齐读。

(3)玛利亚明白了什么?

生:他明白了只有不迷信,多动手做才能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

……

三、作业:

(1)抄写科学家的话。这道题是第一次出现,教师要求学生:把一句默记完整后再抄,不能看一个字或词就写。(教师巡视,如果发现没掌握方法及时纠正)

(2)抄写词语。

议论纷纷满腹疑惑

板书设计:

25科学家的问题

议论纷纷

满腹疑惑

篇11:小学二年级语文《海中救援》教材教案

《雷雨》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前、雷雨前、雷雨中、雷雨

后的景色特点。

2.3. 体会课文观察仔细,用词准确的特点。产生观察的兴趣,学习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前、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特点。

教学难点:

产生观察的兴趣,学习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上节课当中,我们已经学习了18课的生字词,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本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8课《雷雨》(板书课题)

师:雷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在我们北方夏季很常见,你们想不想知道雷雨前后有哪些变化呢?请看大屏幕,把你看到、听到的讲

给大家听。(课件出示雷雨天的动画)

师:想不想知道作者笔下的雷雨是什么样的?请打开书,带着问题来读课文。(大屏幕出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指名读问题)

师巡视,指导

随回答板书: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

二、研读“雷雨前”部分

请同学们快速朗读雷雨前的部分,找一找雷雨前有哪些天气变化。

(随学生回答板书 雷雨前 乌云 大风 闪电 雷鸣)

小组讨论这些变化有什么特点?

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并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来。重点讲解:“黑沉沉”写出了什么?

“压”给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乱摆”说明了什么?

比较一下大风前后有什么不同?

“垂”字又说明了什么?

用“越„„越„„”说一句话

怎样才能用你的声音来表现出雷雨前天气的特点呢?(师范读)学生试读,个别读,仿读,集体读。

小结:作者不但观察仔细,而且用词准确,生动,形像。总结学习方法,找特点——勾词语——朗读体会

师:你们能用这种学习方法自己学习下面的部分吗?

三、自学“雷雨中”

小组讨论这一部分作者看到、听到、感觉到了哪些事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板书:雷雨中 雷声 雨声 树 房子)

同桌交流,划出你喜欢的词?并说说为什么用得好?怎样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呢?

“哗”、“看不清”说明雨大,雨点多而急。读重音。

“渐渐地”表现雨由大到小的过程,说明雨要停了,语速要慢。朗读比赛,看谁读得好?为什么?小组评出最棒的。

播放课件,让学生真正体会雷雨变化的整个过程。

四、学习“雷雨后”

观看大屏幕,读课文,找出事物特点

(板书:雷雨后 太阳 彩虹 池塘 青蛙等)

你能把这些画出来吗?(小组讨论,进行展示)

大屏幕出示雨后的图片

引导学生想象,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怎样才能读出雨后的清新、洁净、充满生机呢?(同桌互读,评价后,进行个别读、齐读)

五、总结1、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你观察过其他天气现象吗?把你的观察写到日记里吧!

六、板书

18.雷雨

雷雨前 乌云 大风 闪电 雷鸣

雷雨中 雷声 雨声 树 房子

篇12:小学二年级语文《海中救援》教材教案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包括《识字4》、成语故事《坐井观天》、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童话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和《语文园地四》。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识字4”选了三组成语,这些成语与本组课文内容有一定联系。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童话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做事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动脑的道理。

教学时,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目标

1.认识38个生字。会写42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4.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5.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课文中包含的道理。

四、教学难点 懂得课文中包含的道理

五、教学课时:14-16课时。

六、第四单元教学过程与方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1.抓住对比体会文本内涵本组课文采用了大量的对比描写:

《坐井观天》是青蛙和小鸟关于“天有多大”看法的对比;

《我要的是葫芦》揭示了种葫芦人和邻居对葫芦叶长虫态度的对比;

《小柳树和小枣树》描写了小柳树和小枣树对待伙伴短处的不同表现;

《风娃娃》记录了风娃娃帮助人们做好事和帮倒忙的不同事例;

《酸的和甜的》通过小松鼠、小白兔轻信狐狸的话和小猴子亲自去尝试的对比,揭示了做事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抓住这些角色的不同表现,可以直逼单元主题──怎样看问题、想问题。2.用好泡泡中的问题,把握故事蕴含的道理。

本组课文中学习伙伴吐泡泡基本都设在文末,在学生角色朗读、充分体验的基础之上,再抛出问题进行讨论,寓意和道理容易水到渠成。没有问题泡泡的可以拒文补充。《小柳树和小枣树》可在文末补充“听了小枣树的话,小柳树会怎么想、怎么做?”或者“用你学过的成语来劝劝小柳树”──如运用《识字四》积累的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酸的和甜的》有的老师用文章最后一段提问揭示寓意,稍有偏颇。换一个问题“同样是说葡萄,狐狸和小猴子为什么说得不一样?”问题直接指向遇事不能偏听偏信,要敢于大胆尝试。

3.读好对话

建议老师可借助对话中的提示语去体会人物的想法。

提示语的作用不言而喻,有的补充人物神态、动作,有的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当然也有的非常简洁(XX说),遇到此种情况可以根据当时场景丰富提示语,借以揣摩人物内心,对比了解人物看问题和想问题的角度。

老师对于提示语的引读和着重强调有助于学生进入角色体悟文本。4.尝试把口答的问题书面化。

动笔写下口答的问题,练习条理、规范的表达。这是规范语言的极好机会,既有利于解决孩子写什么的问题,又发展书面语言。建议本学期开始,教师有意识地对此进行训练

5.体会反问句表达的准确含义。

例P65课后练习,前一课《坐井观天》就有铺垫,“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6.看图写话。

本册首次出现看图写话,是多种表现的复合图,指导看图的重点应落脚在①细观察、有顺序,做到不遗漏;②抓特点、巧联想,做到有情趣。由说到写,条理的表达。7.口语交际。----骑驴

主题也是从不同角度想问题发生的趣事,让学生讨论后,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无所谓对错,言之有理即可。

8.安排学成语、讲故事语文活动。

鼓励学生课外学成语、讲成语故事,学困生可讲课内的故事,学用语言。(赵彩琼讲、记、练,实践效果非常好,建议坚持不懈激发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识字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个生字。会写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请父母给自己讲寓言故事,然后读悟课文的词语(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听老师或同学讲《拔苗助长》的故事,揭示课题。

2.教师简介成语的特点。如,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的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像“后来居上”。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杯弓蛇影”。

二、初步朗读课文。1.边读边想想成语的意思

2.出示“识字”中的成语。

 3.听示范朗读。

4.学生自己朗读,读准字音。

三、资料交流

1.课前布置预习,查找资料或请教父母,了解成语大意或故事内容。2.学生自愿上台交流。

我知道XXXX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我能讲XXXX这个故事„„

3.请听的同学说说,听了同学的介绍,自己知道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读词识字

1.自由朗读,不会的字看书上的注音拼读。

2.自愿读,师生正音。提示:寸,平舌音;彰、障,分清声调。3.出示字卡,学生认读。

 4.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5.指导读全文,读出韵味,巩固认字。

二、课外阅读指导

1.读本组后面的课文,想一想,课文与本课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2.找成语故事读一读,积累几个你喜欢的成语。

三、指导写字:

本课八个要写的字中,有六个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观察、分析字形,运用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把字写规范,写美观。

补:第四、五两笔要短,右边不过竖中线,左边不要写成“”。

拔:左窄右宽,捺要舒展,右边不要写成“发”。

所:左边的笔顺是。

助、功:右边都是“力”字,“横折钩”的“折”笔要往左斜,不能写垂直。

教学反思:

13、《坐井观天》

一、教材简说

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我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无异于“坐井观天”啊。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二)过程与方法

图文结合法,联系生活法,角色演读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故事,名字叫:坐井观天。(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一,了解“井沿”指的是什么地方,认识“沿” 2.指导学生自读故事,注意把生字读准,了解故事大概内容。3.指名说说自已读了文章后知道了什么。4.让学生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认识“际” 5.通过分析“信”的字形特点,认识“信”。6.同桌互相交流对生字的认识。

三、指导写字。

先让同学们“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应特别注意什么?再让同学们“说”:它们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耳朵”要写得高而窄。指导“还”的笔顺规则,先写“不”,再写“辶”。再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特点,独立描红、临写最后通过课后的“读读抄抄”巩固所认的字和所写的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习生字后继续学习。

二、朗读感悟

1.图文结合,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可以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2.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3.感悟第二次对话。

(1)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2)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3)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4)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5)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4.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5.感悟第三次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2)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3)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朗读提示: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6.分角色朗读。

(三)实践活动

1.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读一读。

2.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看看地球、太阳和月亮谁大。教学反思:

14、《我要的是葫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二)过程与方法

联系生活,分组讨论,课本剧演读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认识“葫芦”两个生字。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名字叫《我要的是葫芦》,小朋友读了课题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呢?指名说。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人种了葫芦,这颗葫芦长得什么样呢/请小朋友们自已读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3)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3.生字的巩固。

(1)巩固会认的字。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葫芦花 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 哇-(蛙)-(娃)-(洼)盯-(丁)-(顶)(2)巩固会写的字。谁读得准? 言、每、治棵、挂、哇、怪、慢 谁会发现? 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挂、哇

谁会看?(观察老师范写,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从上到下的字:言、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每”字的笔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懂得叶和葫芦的关系。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出示葫芦,小朋友,你们见过葫芦吗?能把你知道的有关知识说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葫芦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小朋友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了?

二、看图

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三、说话: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三、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2.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4.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还有哪个小朋友能读得更美呢?

5.小朋友你们想当小老师吗?下面请把你的同桌当作小老师美美地读给他小老师听一听。

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人的想法?

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10.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小组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四、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种的葫芦画下来。

3.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4.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5.请小朋友课后把自已又编的这个故事讲给自已的爸爸妈妈听。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填空,再读读。

()的小葫芦

()地说()的小花

()地变()蚜虫

()葫芦藤

三、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胡()();()()户()();()()古()();()()令()();()()

四、照样子,写句子。例1.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1.在这绿化好的城市里还用买空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领巾还能不保护小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3.天黑走路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同学做点好事算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葫芦、治虫、一些、盯着、感到。

二、(可爱)的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雪白)的小花(慢慢)地变(一些)蚜虫(细长的)葫芦藤

三、葫,葫芦;湖,湖水。护,爱护;芦,芦花。固,固定;居,居住。邻,邻居;领,领导。

四、1.在这绿化好的城市不用买空气。2.红领巾能保护小树。3.天黑走路不怕。

4.为同学做点好事不算什么。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教材分析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学生分析

刚刚读二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

设计理念

1.在新教材和《课程标准》中,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学生读、写的欲望都很强烈,要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为了这一理念,要充分运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有益于学习活动进行的情感氛围,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让师生之间形成这样一种特定的关系: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并由此诱导学生作出研究的反应。学生通过研究性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一系列具有诱导倾向的问题,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3.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读、自悟、主动探 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二)过程与方法

联系生活,练习自己,引导感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找春天吧!引导学生齐唱《春天在哪里》。好,我们已经找到了春天。你看,春天的使者小柳树来了!还带来了它的朋友小枣树呢。想知道它们在春天、秋天时有什么不同吗?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用学生会唱的歌曲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教者以启发质疑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阅读、识字、探究、感悟。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回答: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明确初读目标,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以简单的问答,提高学生的读书效率,达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2)出示字卡,学生找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并想办法记住它。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3)开火车认读生字。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准备,帮助不会认的同学想办法认字。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喜欢比赛的特点,培养团结合作和竟争意识。] 2.再读课文,突出重点。

(1)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讲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

[设计意图:抓住事情的过程,体会重点人物的特点。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注重展示从对内容的理解到对人物品质的认识过程。](2)略读分析这篇课文共几个自然段?你喜欢哪几句话?读给大家听,要读出感情噢!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3)学生自选角色,有感情地表演出来,体会小柳树和小枣树有什么不同?感悟小枣树说的话,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小柳树:得意、骄傲、不懂礼貌;

小枣树: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设计意图:通过对角色的研读,力求突出重点,使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4)读了课文,大家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大胆说出来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3.精读课文,加强语感。

(1)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们准备抓住哪些语句把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特点表现出来呢?

[设计意图: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拔、指导,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分角色表演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重点词语,观察插图,对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性格对比,加上学生自己的理解,把课文朗读并表演出来,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文字,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的情感。] 三.拓展与巩固

1.说说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同学,说说他的长处。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处,可以请别人给你提醒。先自己想想,然后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教师巧用课文抓住文中的发散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把文中人物的优缺点转移至现实的每个人身上,使德育落到实处。] 2.巩固会认的字

游戏:听音出示字卡。(教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 3.总结谈话: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却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我们是不是要学习小枣树的高尚情操啊?

四、作业设计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课后朗读全文给大家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吧!教学反思:

16.《风娃娃》

[教材分析] 风娃娃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通过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风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让学生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学生分析] 我班学生大多数活泼大胆且独立,他们对童话故事特别感兴趣,对自然现象很感兴趣。经过一年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他们没有读过《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一夜一个好故事》等童话书。他们的知识面窄,[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二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自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对“风”这种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的影响有一定的了解。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二)过程与方法

联系实际生活,举例帮助理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风)

2.板书:风娃娃。我们平时说到的娃娃有洋娃娃、布娃娃、泥娃娃那风娃娃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起看课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年纪小,爱猜谜语,因而我用猜谜为切入点,板书后又提到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娃娃,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字求助于带拼音的小树叶。[明确读的要求,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使他们有 事可做。这样可认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认读字:抽、续、吸、极、夫、汗、驶、示、筝、踪、伤、责,先自学在小组内交流,再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读得全对的小组能得5颗星。

[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3.小组合作:想想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情?这几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此是他做的坏事呢?

4.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5.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用小组合作的办法探究问题,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习惯]

三、写字指导 1.读左边的四个字 2.重点指导“吸” 3.配练习书写 4.同桌欣赏、评价

四、搜集资料,说说风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第二课时

(一)复习1.放音乐:朗读课文

2.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游戏识字

1.课前把要写的生字贴在苹果线上,并藏在学生的桌子里面。2.告诉学生,在你们的桌子里有几个可爱的“红苹果”,请找一找。3.找到“红苹果”的同学上台告诉大家,这个“苹果”的名字叫什么。4.仔细观察,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通过游戏,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为他们创造一种宽松、民主的氛围]

(三)写字指导

1.选择自己认为能写好的字描红 2.同桌欣赏评价

3.在小组内向同学请教难写的字 4.范写“表”字 5.练习书写

[展示自己的字,让学生从小就获取成就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总结: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对风娃娃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16《风娃娃》

吹大风车

吹风筝

吹帆船

吹衣服、小树

教学反思:

17.酸的和甜的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有感情地看图复述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读悟,分组讨论,大班汇报,重点引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事不能轻易相信别人,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脑。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二、借助文中图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自主识字、写字、学词学句

五、朗读感悟,相互交流

1.同桌合作互当小老师,互相帮助,读通读顺课文。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出现了几种小动物? 3.重点朗读感悟课文4--7自然段。

(1)学生个人独立朗读课文4--7片段段,边读边想:在课文中出现的小动 物中谁最聪明,为什么?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依据。

(2)在学习小组中讨论,交流个人阅读思考的收获。4.通过朗读表现自己学懂的内容。

六、引伸拓展,体现个性,发展语言

1.小松鼠和小兔子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你能帮帮他们吗?

2.你想对故事中的小动物说点什么?

七、回归整体,积累运用,有感情地复述课文 1.学生边看图边自由读课文,准备复述。2.上讲台有感情地复述故事,可融入自己的想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指导书写

三、实践活动(读读、演演)自选伙伴,编排童话剧,再演一演。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学习利用形声字的结构特点识记生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不断扩大自主识字成果和经验的交流。

2.学习积累词语的方法,学习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认识几种基本句式。3.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和书面、口头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识字兴趣。

二、教学课时:二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交流讨论。

2.先让学生拼读生字,朗读韵语,在读中发现字的特点 3.读学习伙伴的话,让学生说泡、饱等6个字的特点 4.认一认生字条中的生字,再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还可举出几个声旁是“包”的子,让学生试着认一认{苞、胞、炮等}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 {1}自由读 {2}师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3}师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4}生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5}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如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可讲解。{6}你记住了哪些词 2.我会填

{1}自由朗读,感受语气 {2}填写标点符号

{3}指导朗读,加深对这三种句式特点的认识。3.我会写

{1}学生自由看图,然后让学生自由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说,引导学生仔细听。{3}学生评价

{4}在此基础上,再给机会让学生有条理地把几句话连起来说,比一比,看谁说得有条理。

{5}把自己说的几句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我会读”和“口语交际”

1.老爷爷和小孙子有驴也不敢骑,这是怎么回事呢?自己读一读这则故事,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把这个故事读给你同桌听听,比比看,谁读得更有意思。

3.小组合作分角色读一读,议一议:你认为老爷爷应该听谁的?为什么? 4.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如一人骑一会儿)5.如果遇到这种事,你会怎样做?

6.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来演一演好吗?听了人们的议论,爷孙俩后来会怎么做呢?把你编的故事也演一演。

二、展示台(课前精心布置“展示台”)

“识字交流站”

“学生字,有办法,课内学,课外集,互相交流进步大。”小朋友们,欢迎来到识字交流站。

1.把识字卡分别摆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中间,每人都教一教其他同学自己的卡片怎么读。

2.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学习生字。

3.自己练习读生字,每组推荐一位参加班级的竟赛。4.评选出“识字大王”。

三、“故事会”

1.最近,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风娃娃》《酸的和甜的》等等故事,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要多动脑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动脑筋的故事呢?讲给大家听一听。

2.分组准备,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商量编一个故事,还可以加上一点动作边讲边演。

上一篇:小学校一年三班班训下一篇:盛和食品有限公司采购部经理工作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