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24-04-08

小学二年级教材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2篇)

篇1:小学二年级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二年级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龙车中心小学:杨静

从事了半年多的小学教育,在这段时间里,虽然我也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法。但是毕竟少有得到系统的培训,使得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我倍感珍惜这次的教材培训。

通过这次培训,我的收获很多。从银盈的课中,我学习到了词语理解的多种方法。对我来说,怎样让学生轻松地理解词语一直是一个难点。以前的我都是采用讲述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孩子们很不容易理解其意思,今天学到了多种新的方法,在以后的词语教学中就不再那么难了。

从王老师的课中让我认识到生字学习要多样化。同一生字采取不同形式多次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更容易记住。我更认识到在教学要求写的生字时不能逐个教学,而要分形式抓个别具有代表意义的字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不那么枯燥。最关键是学生学习到了学习方法,不是有句话是这样的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总的说来,此次学习收获很大,希望以后有更多的这样学习的机会。

篇2:小学二年级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14年9月13日上午,根据中心小学安排,我去xx小学参加了小学二年级语文学科教材培训,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新教材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对具体实施有了一定的思考,具体总结如下

在本次培训中,主讲教师从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习作教学、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等几方面的教学提出建议,使我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新的诠释,对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做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通过此次学习,我心中感触很深。要提升自己的素质,懂得尊重和激励学生。尊重和激励学生,可以启发学生的心灵、思维。著名的心理学家雷耳评论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他,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是敏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而我们自己却吝于把赞许的温暖阳光给与别人。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的是:

第一,自我反思。从以往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失。

第二,不断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一桶水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断学习,成为长流水。第三,交流。他人直言不讳的意见与建议可能是发现不足、认识“庐山真面目”的有效途径。要听真言,要想听真言,更要会听真言,久而久之对我大有裨益。

篇3:小学二年级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一、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的阶段课程目标与其他学科是有所不同的, 它将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融合在一起, 阶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来说明的。

二、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内容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 设计了八个专题, 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

本册共有32篇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教材的衔接, 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 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 没有写字要求。

三、教材特点与编写体例

1. 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如第三组, 简短的导语点出了本组的专题──爱祖国、爱家乡。接着是四篇课文:《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每一篇课文都为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地方的特色,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 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 民风的淳朴。

2. 教材更具有时代感, 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材新编选的课文, 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找春天》, 有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小鹿的玫瑰花》, 有奉献爱心、关爱他人的《泉水》、《雷锋叔叔, 你在哪里》等, 它们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蕴含着丰厚的人文精神, 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 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 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 突破传统呈现方式, 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本册教材, 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课后的练习, 还是“语文园地”安排的学习活动, 都尽量避免以“问题”或“要求”的方式呈现, 而是以自读自悟的形式或者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与练习的内容, 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4. 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的课后练习, 一般是4道题。每一课后面一般都有的题目是“我会认”、“我会写”、“读一读”或“读读背背”, 体现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除了上述题型外, 多数课文后面还安排了词或句的练习, 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 感悟语言, 积累语言。

5. 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 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

从二年级下册开始, 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 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宽带网”。设计“我知道”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 并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本课有关的信息。“宽带网”则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 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 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 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建议

1. 识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的建议是: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注重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2.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针对这一建议, 我以本册教材第三单元为例, 谈谈我对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教学《日月潭》可以以读带讲, 在读中感悟。对一些词句的理解, 不能以词解词, 应该让学生多读, 自读自悟, 读中感悟, 读中理解词句。

教学《葡萄沟》可以设计多种活动来引导学生读书。揭题后可以让学生提问题, “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哪些地方说出了好?”然后围绕问题进行合作学习, 再用各种形式读出喜欢的情感, 最后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抄一抄。

教学《难忘的泼水节》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学生对伟人的事迹不太了解, 我们可以利用插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身上的服饰、手里拿的器皿、身上挎的乐器。通过这些细节的观察来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共庆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教学《北京亮起来了》时, 由于学生识字量比较大, 有很多新的词语可以结合图来理解。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生动优美的词句。

五、评价建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只对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进行评价。

1. 识字写字。

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 重在考查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 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评价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 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

2. 阅读。

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3. 口语交际。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应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 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 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4:小学二年级写话教学心得

一、尊重学生的观察感受

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经历的学生,看到同一事物感受也会不同。但是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有一定的观察顺序。如,《小白兔运南瓜》(第一册),两幅图上都有小白兔和南瓜。前一幅画小白兔和南瓜在一片南瓜地里,后一幅画是小白兔和南瓜在家门口,有兔妈妈。抓住两幅画上的景物(一片南瓜地)和(家门口,还有妈妈),让学生仔细观察,再说一说。学生看到的肯定不一样,说的也不一样,有好有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察感受,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引导学生注重图中的细节,展开想象

教师应该注重细节的观察,启发学生思考,充分发挥想象。教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细节上给学生一些提示,但就是这一点提示,可能就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细节成为学生想说想写的突破点,从中加深对图意的体会。例如,第一册第四单元《怎么办》,先看图上画的是什么,从整体看(小明是怎样做的),再到部分观察(小明和王爷爷是怎么做的,表情有什么不同),这样使学生学会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更容易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观察到细节。

三、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想象

只有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使图中的事物动起来。看图写话有无限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在图画之外合理想象,给写话加一个作铺垫的开头段和富有哲理性或有一定意义的结尾段,使文章更加充满活力。例如,《小白兔运南瓜》(第一册),两幅图上都有小白兔和南瓜。前一幅画小白兔和南瓜在一片南瓜地里,后一幅画是小白兔和南瓜在家门口,有兔妈妈。抓住两幅画上的景物(一片南瓜地和家门口,还有妈妈),提问小白兔是用什么方法把南瓜运回家的。这里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想象,小白兔可能用滚的方法把南瓜运回家(或一步一步慢慢搬回家)等方法。可能学生会说出许多不同的方法,教师要正确对待,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尽量给予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又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四、注重写之前说的训练

在这个环节中,尊重每一个有条理的观察顺序,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版本,给每个学生说的机会,在说的同时师生共同点评,做到及时指导。鼓励学生运用丰富的词句,可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如,表现春天的图,可以用上“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对学生写话提出更高的要求。

当然,对学生的写话训练方法多样,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我将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努力探索。

编辑 董慧红

篇5:小学二年级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周方

我通过参加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新课程标准教材的网络培训。在这几天简短的时间里,至始至终,我认真地听取专家的分析与讲解,做好记录。经过本次培训,本人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对今后开展教学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双基”扩展为“四基”,“双能”调整为“四能”

《新课标》在数学课程的育人方面,进一步明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能力培养,把“双基”扩展为“四基”,将“双能”调整为“四能”,强化“创新意识”的培养。“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我认为这正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要求和体现。将双基拓展为四基,首先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仅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同时,新增加的双基,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出,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更要注意切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由双能变四能;过去的“双能”指的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新课标指的“四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涉及的是已知,而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涉及的是未知。因此,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比分析与解决问题更重要,难

度也更高。对小学生来说,发现问题更多地是指发现了书本上不曾教过的新方法、新观点、新途径以及知道了以前不曾知道的新东西。这种发现是一种自我超越,不仅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进步的信心,激发创造的激情。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需要逻辑推理和精确的概括,因而可以激发学生的智慧,调动学生的身心进入活动状态。

二、新课程的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数学

1、注重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新教材不再是由一堆毫无生气的数字组成的,而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有趣的故事,是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

2、注重数学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生活。学知识是为了长本领。新教材及其注重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乐趣。孩子们的最大乐趣是他们能用自己刚学会的知识去解决一个生活问题了,那便是他们最大的喜悦。在新课教学后给孩子们一次检验自我的机会。

三、新课程中的数学是学习多样方法的数学

通过新课改的学习我更深刻的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教材中,加强心算、允许估算,计算上,要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我们看来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学生的应用中它们却很自如,原因源于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新教材还力求体现教材的灵活性,解法的多样性。鼓励孩子们学着用不同的眼光认识世界,知识自然就变得五彩缤纷起来。

篇6:二年级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教材培训学习,让我对二年级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从教材的整体安排、教学目标、教材说明、例题编排意图及课后练习等几方面和学校几位老师进行了讨论交流,澄清了我对一些数学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而且对我今后如何践行课改理念,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现具体谈一下个人体会:

一、对教材的编排有了新的认识

1.降低了难度

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

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对教师的作用有了新的定位

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如何去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进一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师,总是想在最短的时间内,灌给学生最多的知识。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放下架子,摆正位置,摒弃“我只有教你才会”的思想和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路子,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有不懂的问题时能够畅所欲言,进行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当提出问题之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而不是形式上的。

三、明确了教学的目标

由于本册教材的重点本册的教学重点是:表内除法,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教师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使学生由厌学变为乐学,这样才能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发展能力!

对于教材中计算教学采用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的协作与讨论,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的提高。小组内可以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差等生得到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我不管是从教材的把握,还是从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等方面都有提高,收获很大。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着手培养学生兴趣,充分利用好文本,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司马镇仇李小学

篇7:二年级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李秀枝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多次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新课改培训,使自己对新课改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而且,新学期我又将担任新一学期的教学任务,使用新教材,在教体局领导的统一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数学



1、注重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教材不再是由一堆毫无生气的数字组成的,而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有趣的故事,是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如:第一册教材中新增的"分类"、"位置与顺序"、"统计"就是向学生展示数学问题存在的实际环境,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数学内容与自己每天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并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数学问题。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亲切的数学问题,使他们乐于接收。



2、注重数学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生活。学知识是为了长本领。新教材及其注重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乐趣。孩子们的最大乐趣是他们能用自己刚学会的知识去解决一个生活问题了,那便是他们最大的喜悦。在新课教学后给孩子们一次检验自我的机会。例如:在《位置与顺序》中,教学完前后、上下、左右时,教材中出现了"去火车站"一题,请学生们试着用方位名词告诉叔叔去火车站的路,当一当小小导行员。许多孩子跃跃欲试,不仅说得很详细,还给了建议走哪条路比较近?可见孩子们是非常乐意展现自我的。

二、数学是学习多样方法的数学

通过新课改的学习我更深刻的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教材中,加强心算、允许估算,计算上,像5x8=要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有的学生发现了5x8

其实用8x5来想更好;有的学生认为刚学了9x5=用它来推算出结果更简单.我们看来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学生的应用中它们却很自如,原因源于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

新教材还力求凸现教材的灵活性,解法的多样性。鼓励孩子们学着用不同的眼光认识世界,知识自然就变得五彩缤纷起来。

篇8:小学二年级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一、神奇的肚脐

1. 设计思路

“肚脐”是胎儿连接母体、汲取营养让生命成长的见证,是母亲无私呵护孩子的见证。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对生命的理解相对来说不是太容易,从“肚脐”开始,以童话的形式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参与讨论等形式,知道一个生命形成的复杂过程。同时,通过了解其他动物是否有“肚脐”的活动,让学生知道:“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有肚脐。”从而知道人的生命是多么的珍贵。

2.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故事,了解“肚脐”的作用。

(2)在了解肚脐的作用的过程中,知道生命形成、成长的不易,以及生命的宝贵,知道“肚脐”是妈妈爱我们的纪念。

(3)知道用实际行动去爱妈妈。

3. 活动建议

(1)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故事部分可以由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肚脐”的作用。

(2)行动舞台部分,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特点由学生自行收集或者由教师收集资料让学生认识、讨论。

(3)心语点灯部分是一课主题的提炼,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和领悟该课的教育意义。

二、小树小树快快长

1. 设计思路

本课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知道人有生命的同时,植物也有生命,植物的生命也是经历着艰难而美好的生长过程,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植物的生命,感悟植物的生命同样珍贵和美好。通过了解小树的成长,阅读保护树木的故事,以及自己亲自种植一粒种子,让学生知道植物的生命和人的生命一样都经历发生和成长的过程。让学生学习尊重和保护自然界中的生命。

2.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儿歌,把学生带进童话般的世界,感受小树生机勃勃向上成长的情景。

(2)通过扮演一粒种子长成大树的过程,体会小树生命成长的困惑、艰辛、美好从而深化对人的生命成长的认识。

(3)通过故事的阅读和讨论,学习希尔对树木的保护的勇敢精神,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活动建议

(1)阅读熟悉的儿歌时,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儿歌中的蓬勃向上的氛围,让学生深情并茂地朗读,体会小树成长的快乐。

(2)种子的扮演,教师可以在学生表演前,让学生充分讨论小树成长的过程会遇到哪些艰辛后再进行扮演。

(3)故事的阅读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在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希尔尊重、保护植物生命的精神。

(4)“行动舞台”,教师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自己回家种植,也可以分成小组在班上种植。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观察植物成长的过程中体会生命的神奇。

三、可爱的动物家园

1. 设计思路

本单元中,前面两课我们认识了人的生命的神奇,植物生命的成长,在本课,还要让学生认识动物的生命。动物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也是学生喜欢的好伙伴。通过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听动物的感人故事,体会动物在困境中的互助、顽强的精神,让学生知道,即使在困境面前,动物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而是想办法顽强地活下去,动物尚且如此,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们也应该顽强勇敢地去克服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2. 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通过阅读故事,体会动物在困境中的互助、顽强的精神,知道这种顽强创造的生命奇迹。

(3)通过讲述小动物的故事、描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培养学生的爱心。

3. 活动建议

(1)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时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图片,为丰富课堂资源做准备。

(2)充分挖掘故事中蕴含的教育意义,让学生体会生命的顽强,有条件的可以尝试饲养小动物来培养学生的爱心,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通过阅读动物的感人故事体会动物的可爱,结合想象,假如地球上只有人类,一只小动物也没有会是什么样子的,明白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他们。

(3)“心语点灯”环节是一课的点睛之笔,起到提炼主题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升华。

四、成长的快乐

1. 设计思路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也可以用于“生活中不是没有快乐,而是缺乏发现快乐的眼睛。”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快乐,同时也会有烦恼。本课的设计,并不是单纯的告诉学生时时刻刻都要快乐,而是要告诉学生,生活中遇到忧愁和不快乐是难免的,是很正常的,因为人人都会遇到快乐,也会遇到忧愁。关键是遇到不快乐时换个角度看问题,乐观勇敢地面对烦恼解决问题。能够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乐趣、发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 活动目标

(1)通过量身高、记录身高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从出生到小学二年级,不知不觉中长大了许多,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在成长,都在前进。

(2)通过学生身边的故事《一路风景》让学生知道,原来在平平常常的上学路上,还有那么多有趣的东西。初步学会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用积极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快乐。

(3)在活动中让学生明白生活中除了快乐,也会遇到烦恼,当遇到烦恼时能够乐观积极地去调整自己,勇敢地积极面对。

3. 活动建议

(1)教学“活动园地”时,让学生讨论前后数据的变化,充分体会我们的生命在成长,成长的迅速和神奇。

(2)教学故事《一路风景》时可以采用小品表演、结合自身实际等形式,让学生充分理解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为后面的“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做好铺垫。

(3)结合生活实际的内容除了教材上的例子,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说说最近遇到的“不快乐”,并且在教师和同学共同帮助下,自己如何解决遇到的“不快乐”。

(4)“心语点灯”环节是一课的内容提升,用于教师把握本课的中心,为教师把握活动的设计,教师在教学时注意让学生从活动中感悟“心语点灯”中的话语。对于低段的学生,通过读一读,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暗示即可。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增强生存意志和提高生存能力。使学生在知识层面上把握生存规律,在意识层面上强化生存意志,在实践层面上提高生存技能,学会应对危机和摆脱困境,促进其合法、高效地解决所面对的生存问题。

五、在集体中成长

1. 设计思路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学会与人相处,具备在集体中生活的能力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了解自然之中集体智慧的力量,感受集体的温暖,从而萌发爱班级,爱集体的行为,是设计本课的初衷。

基于这样的观点,活动的重点强调从身边的事例展开,从寻找身边的故事获得理性的升华。继而通过阅读美国李欧·李奥尼的著名绘本《小黑鱼》的故事,让学生们知道:生存,离不开集体的智慧。懂得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生活在集体之中,离开了朋友或团队的合作,很多事情是无法一个人完成的。

2. 活动目标

(1)培养集体意识,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集体的智慧。

(2)明确集体生活的重要性,了解自己的班集体,自己的同学。

(3)树立热爱集体,关心同学的意识,总结出爱班集体的方法。

3. 活动建议

本主题活动建议教学时间为2课时。同时也是一个长期教育的活动。

第一课时围绕身边的有趣事,尽量让学生直抒胸臆,讲透讲实。《小黑鱼》的故事提升学生对集体智慧的认识,可以体验表演。

第二课时可让学生带上美术用品,在花瓣图上尽情写出爱班集体的好方法。

六、游泳安全是第一

1. 设计思路

游泳是学生喜欢的一项运动,也是每个人需要具备的自我保护的一项技能。椐相关调查,每年因游泳而溺水的青少年不计其数,尤其是在农村,许多学生在暑假期间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到天然水域游泳,造成了许多悲剧。因此,在“生存”单元中加入了游泳安全是第一这一课,让学生在课堂中懂得游泳是技能、更是运动,需要在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学习游泳,这样可以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2. 活动目标

通过阅读故事、看图讨论等活动,知道游泳时的注意事项,学会在游泳时自我保护。

通过交流游泳的感受,体会运动给人们带来的快乐。知道游泳既是一项有益的运动、也是生存的一项技能。

能分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安全隐患,从小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3. 活动建议

让学生充分交流游泳的感受,体会该项运动的乐趣。

阅读故事以后可以让学生延伸故事、扮演故事,从中体会游泳潜藏的危险,提升保护生命安全的意识。

“心语点灯”点名了该课的主题,教师不能只讲游泳,而应该延伸到对生命安全的重视。

七、美丽的地球我的家

1. 设计思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地球、环境保护、生存这一系列的概念遥远而陌生。然而,我们并不能以学生太小为理由而放弃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相反,从小就以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让环保的种子扎根早,收效也会特别好。因此,我们设计了“美丽的地球我的家”一课。为了学生便于理解,我们以儿童喜爱的儿歌、童话的形式来讲述环境的保护。保护了环境,就保护了地球、保护了地球就保护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2. 活动目标

知道地球是目前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星球,有了地球,人类才可以更好地生活、工作和玩耍。

通过阅读故事,知道地球日益遭到人类的破坏,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3. 活动建议

(1)“看地球表面都有什么”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或者图片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地球的美好。与后面的环境遭到破坏进行强烈的对比,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2)阅读故事最好由教师完成,二年级的学生识字有限,阅读不流畅会影响理解故事的能力。

(3)故事环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生动有趣地讲述地球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境。

(4)引导学生想象,我们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将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存环境,影响我们的生命安全,影响我们的生活。

八、可怕的噪音

1. 设计思路

二年级的学生,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可是,在学校我们常常听到许多哇啦哇啦的噪音,从小让学生知道噪音的危害,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以及形成良好的文明素养,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人们喜欢听的声音,什么是噪音。由于学生年龄的关系,本课采用有趣的童话故事《噪音国》生动地讲述了噪音的危害。同时,通过乐音和噪音的对比、学生制造的噪音录音的对比,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噪音让人不舒服,从而学会自觉抵制噪音,更不去制造噪音。

2. 活动目的

通过听或者阅读故事,知道噪音让人不喜欢,美妙的乐音才是人们喜欢的。

听录音里面的噪音和乐音对比,让学生知道噪音让人听了不舒服,通过讨论知道了解噪音对人的健康的危害。

学会在生活、学习中自觉抵制噪音。

3. 活动建议

噪音国的故事可以由教师来讲,便于学生理解。

用录音进行噪音和乐音的对比,让学生充分感受什么样的声音人们爱听,听起来舒服,什么样的声音让人烦躁,听起来不舒服。

“心语点灯”环节是全课的中心,也是全课的总结。在学生能区分噪音和乐音以后,学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抵制噪音。

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确立健康、高尚的生活目标和生活观念。让学生在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与公共生活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学习和锻炼生活能力,养成健康生活和绿色生活的基本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逐步确立高尚的生活理想,把追求个人的幸福生活与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祖国的繁荣富强有机结合起来。

九、生病我不怕

1. 设计思路

生病是生命之路上的小插曲,生病不可怕,只要遵照医生的嘱咐按时吃药或打针,身体自然会痊愈。通过这个活动就是要让学生知道生病时,必须打针吃药。鼓励、培养学生不怕打针的勇敢精神。在这个活动中,还要让学生获得怎样能预防生病的知识。如经常开窗通风、勤洗手洗脸、锻炼身体等。

2. 活动目标

(1)知道人生病是一种自然现象,只要经过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2)鼓励、培养学生不怕打针的勇敢精神。

(3)家人生病时,懂得照顾病人的简单方法。

3. 活动建议

(1)“童言畅谈”中,教师应注意控制学生交流的时间,兼顾全班同学的发言,并注意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2)“行动舞台”部分,应让学生充分的畅所欲言,并引导梳理出照顾病人的简单方法。

十、不做“小拖拉”

1. 设计思路

时间一去不复返,抓紧时间,会在相同时间里做出更多的事。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养成做事不拖拉的习惯,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要从抓紧时间开始,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思想感情和抓紧时间做事的态度。教育学生学会有计划、抓紧时间来学习和生活,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学生了解无论在学校和家里,都要做到学习时就要认认真真地学习,娱乐时就要痛痛快快地玩耍,学会抓紧时间的常识和技能。通过讨论、体验和向他人学习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做事拖拉的危害,抓紧时间的快乐,学会珍惜时间。

2. 活动目标

(1)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引导学生养成做事不拖拉的习惯,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要从抓紧时间开始。

(2)生活、学习要有计划,学会抓紧时间学习和生活。

(3)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3. 活动建议

(1)“故事屋”,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收集和使用其它故事,不必拘泥于教材提供的故事。

(2)“行动舞台”中,老师应注意控制学生交流的时间,兼顾全班同学的发言,不要只让爱讲话的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

(3)“活动园地”部分,应让学生充分的畅所欲言,学生的回答准确,要鼓励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节约时间的方法。

十一、粒粒皆辛苦

1.设计思路

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食物从哪里来的,许多同学都不一定知道。本课例举了一些食物,告诉学生这些食物的来源以及对我们健康有利的食物,让学生懂得食物的安全。

2.活动目标

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了解大量学生可能不知道来历的食物,由教师加以指导,使学生能够认识食物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以及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食物安全隐患。在识别食物安全隐患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如何正确饮食才能避免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

3.活动建议

(1)“活动园地”环节要求学生讲讲生活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讨论,不要仅局限于教材提供的范围,可以扩大到其它方面,建议教师在课前安排学生提前进行分组资料收集和准备,这将使学生更为明确自己参与的讨论主题。

(2)“远离铅的污染”故事可由教师或学生简述,再由父母带孩子到医院做血铅化验,及早了解孩子的血铅含量是否超标,以便预防铅中毒的情况发生。

(3)“童言畅谈”部分,提高儿童免疫力的食物有哪些?是讨论题,鼓励学生课前多搜集资料,也可以结合其它内容进行引导,使学生的饮食安全意识增强,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更加关注。

(4)“行动舞台”环节,上网查一查,哪些食物不能同吃?可邀请家长一同参加。

十二、我爱爸爸妈妈

1.设计思路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不知给予了他们多少的爱。然而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于接受,而不知道付出,不知道回报。这已是当今少年儿童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爱父母的感情基础,本课活动遵循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开展。首先通过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爸爸妈妈从小把我们抚养大,我们的爸爸妈妈也像鸡妈妈那样,全力保护我们,从不让我们受一点委屈,让我们从小到现在一直都生活在幸福的环境中。游戏使爸爸妈妈抽象的爱变得生动可感,然后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爸爸妈妈为自己所做的点点滴滴,从而实实在在的感受爸爸妈妈对我们真挚的爱。

2.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付出,感激父母养育之恩。

(2)让学生了解父母的艰辛,体会父母的辛劳,明白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道理。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从小有爱心,让学生明白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父母。

3.活动建议

(1)“活动园地”部分老鹰捉小鸡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游戏,教师要能从游戏中不同角色的扮演者身上充分发掘不同的情感体验。母鸡、小鸡、老鹰在游戏中是怎么想的?为什么?然后在自然地引导到自己的爸爸妈妈身上,学生的情感发展也就更加自然了。

(2)“童言畅谈”是本课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定要让学生充分的说:你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爱你的?你的爸爸妈妈每天会做些什么?你觉得他们辛苦吗?并把想对他们说的心里话写一写。让学生明白爸爸妈妈为自己所做的点点滴滴,从而实实在在的感受爸爸妈妈对我们真挚的爱。

篇9:小学数学教材二次开发的策略

一、 资源整合策略:化单调为有趣,化单一为丰富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图形的旋转》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感知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后教学的,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方向及角度),还要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旋转的规律,主动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封闭图形绕一点旋转90°后的图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在研读教材安排的第一部分内容“认识旋转三要素”时我们发现:这里教材只安排了两项内容——例题中转杆的旋转与练习中指针的旋转。收费站转杆的旋转运动巧妙地涵盖了旋转的三要素,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感,缺少童趣,同时,转杆旋转的方向只包括十字坐标四个象限里8种旋转情况中的2种,不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

在深研教材和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简单封闭图形的旋转最终要转化到围成此图形的关键横线段或竖线段的旋转上来,而横线段旋转90°后会竖在旋转中心的上边或下边,竖线段旋转90°后会横到旋转中心的左边或右边。而能生动有趣地表征线段的旋转要素和旋转规律的现实模型是学生的手臂运动。为此,我们将书上“认识旋转三要素”的2个环节拓展、整合为以下5个环节:

1.课前做“手臂运动操”

离上课还有1分钟时,组织学生玩一玩手臂运动操,要求举手臂时做到横平竖直,同时说出手臂所指的方向。如举左侧手臂,边举边依次说出所指方向:左、上、左、下,举右侧手臂,同时说出所指方向:右、上、右、下。有趣、简单的手臂运动操奇妙地蕴涵了旋转三要素和线段旋转的位置变化规律,为后面的逐步抽象和建模运用打下了伏笔。

2.观察旋转现象并引导提问,从而导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观察屏幕中多种物体的旋转运动,巧妙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并通过“关于旋转,你想研究哪些问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提问情境中带着疑问,顺畅地进入新知识的探究之旅。

3.研究转杆旋转的三要素

先让学生观看转杆打开与关闭的动态视频,再观察打开与关闭的静态对比图,并引导学生思考开放性的问题——“有什么发现”。观察中,学生最易发现的是——都旋转了90°。借助旋转的角度,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个90°的角是转杆绕下端(左端)的点旋转得到的,这个点是固定不动的,是旋转的中心。“还有什么发现呢?”在进一步的观察、交流和手势比划中,学生发现了顺时针旋转与逆时针旋转。最后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关闭(打开)时,转杆绕什么点怎样旋转了多少度?”使学生对旋转三要素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4.在想象中交流手臂运动游戏中的旋转规律

“还记得课前的手臂运动操吗?如果用这个箭头表示手臂朝下的动作,借助旋转手臂的经验,想象一下:将它依次绕a点顺时针旋转90°,朝下的箭头会依次朝哪里呢?”借助以上的启发以及想象之后的直观验证,学生轻松地发现了其中的旋转要素与规律:将它依次绕a点顺时针旋转90°,朝下的箭头会依次变为朝——左、上、右、下。如果是绕a点逆时针旋转90°,箭头会依次由朝下变为朝——右、上、左、下。此环节既巩固了旋转三要素,又及时地将学生旋转手臂的经验进行了理性提升,使学生自主提炼出带箭头的线段在十字坐标的四个象限中旋转后的位置变化规律,感悟到竖线段旋转90°后会横过来,横线段旋转90°后会竖起来,为后面将简单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主要横、竖线段的旋转做了“位置变化”方面的铺垫。

5.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习“看图填空”

在练习指针的旋转运动中,进一步巩固旋转三要素,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与运用意识。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教学资源的整合上狠下功夫,通过将做手臂运动操、观察转杆运动中提问、想象中发现线段旋转的规律等活动引入课堂,竭力化单调为有趣、化单一为丰富、化呆板为生动,使学生借助有趣、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在兴趣盎然的观察、操作、想象、发现及表述等活动中对“物体旋转的三要素”及“线段旋转的位置变化规律”有了生动、丰满而深刻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活动的丰富性与层次性、思维活动的有序性与提升性,并为后面研究图形的旋转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二、 模型建构策略: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由直观到表象再到抽象

弗赖登塔尔将数学化分为横向数学化和纵向数学化。横向数学化是“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纵向数学化是“在符号世界里,符号的生成、重塑和被使用”。《图形的旋转》中横向数学化的部分包括由手臂、转杆、指针的旋转让学生认识旋转的三要素——中心、方向与角度,还包括由手臂的旋转到相对应的带箭头线段的旋转,由三角形纸片的旋转到相对应的最简单的封闭平面图形——三角形的旋转。然而,仅有横向数学化是远远不够的。要画出由三条或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关键是要化整为零,将面的旋转转化为部分主要线段围绕定点的旋转,即由面到线再到定点,之后循序渐进,再由定点到线再到面,从而引领学生有序经历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由复杂到简单再到复杂、由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由想象到推理和建模的纵向数学化过程,使学生在轻松自如、有序提升的探究中掌握图形旋转的策略与步骤,感受转化、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

1.在想象与验证中研究三角形纸板的旋转

教师借助三角形硬纸片,组织学生进行“想象与验证”的游戏。具体过程如下:先通过爱因斯坦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引出想象游戏——让学生拿出三角形纸板,将它与方格纸上的三角形完全重合,用手指一指三角形的顶点a,在头脑里想象将它绕a点旋转90°。之后提问:它的位置到了哪里?想出来了吗?想得对不对呢?于是引导学生进行操作验证。验证之后,让学生通过实物展台进行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可以将三角形纸板绕a 点顺时针旋转90°,也可以绕a 点逆时针旋转90°。以上的实物操作游戏通过先想象再操作验证和准确表述的活动过程,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整体感受力和空间想象力,并促使学生的思维及时地由实物操作提升为表象操作与符号操作。

2.在观察与交流中发现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规律

在操作与验证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与交流:旋转前后,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旋转前后的对应边呢?交流中学生发现:图形的位置变了,形状与大小没变;对应边的位置变了,长度没变。至此,横线段或竖线段旋转的两个重要因素——位置变化(第一部分的第4环节)与长度不变的规律已经水落石出了,从而巧妙地分散了学习难点,使得将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主要线段的旋转的思路得以水到渠成。

3.在独学与互动中探究平面图形(三角形)的旋转方法与步骤

先启发学生进行表象操作与符号操作:不借助纸板,你能根据头脑中想象的结果,画出这个三角形绕a点旋转90°后的图形吗?先想一想,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想好了就用水彩笔和尺子画一画,并标出旋转方向。在交流画法时,重点追问3个问题:在这个三角形中,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呢?(相交于中心点的长直角边和短直角边)将长直角边怎样旋转,到了a 点的哪边,画几格,短直角边呢?为什么长直角边和短直角边各画了5格和3格?在以上独立探究与互动交流中,学生自然生成了图形旋转的解题模型:想图、找边、画边围图。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了三个阶梯,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充分地观察、想象、验证、比较、作图、概括,从想象、验证三角形纸板的旋转,到对比、发现图形与对应边的旋转规律,到最后动手画出头脑中想象的旋转后的三角形并用语言表述出来,学生成功地摆脱了外在具象的束缚,使数学思维成功地上升到表象与抽象、想象与推理的理性层面,并在充分的探究与体验中真切地把握了画旋转图形的关键要领:先找与定点相连的几条横竖线段,借助想象画出主要线段旋转后的位置与长度,最后连成封闭图形。这样就巧妙地将看似与面有关的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几条横竖线段的旋转,而横、竖线段旋转90°后又总会竖或横到定点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中的某一方位,长度不变,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为学生后面独自解决变式情境中各种图形的旋转打下了扎实的模型基础。

三、 变式运用策略:由双基到四基,由运用到欣赏

201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原有的双基拓展为四基——除了我们熟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增加了“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那么在建模基础上通过变式练习灵活运用模型时,我们的着眼点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还应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现实世界和更深邃的数学世界,实现数学学习的外化与深化,使学生在丰富而多层面的实践活动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感悟基本数学思想,强烈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与实用价值,欣赏到数学自身内在的思想魅力与发展规律。为此,在《图形的旋转》变式运用中,我们设计了以下4个层次的练习:

1.又快又好地画出旋转之后的长方形

教师启发:在这个长方形中,哪几条长或宽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呢?

2.先交流作图思路再画出旋转后的小旗图

画图前启发:先想象一下小旗旋转后的位置在哪儿,是什么样儿的?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先在4人小组里交流,再动手画。交流时启发:结合旋转手臂的经验想象一下,旗面原来在旗杆的右面,逆时针旋转之后,旗面肯定在旗杆的哪面?旋转后横边到底竖在哪儿呢?为什么?(这条横边跟B点相距1格,旋转后与b仍然相距1格。)

3.动态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今天我们只是学习了图形旋转的冰山一角,放眼生活,我们随时能看到更多旋转创造的美丽。(多媒体动态显示通过旋转得到美丽图案的动画。)这些精美的图案是通过什么创造的?(旋转)

4.动态展示图形中的旋转现象

旋转的美丽和神奇远不止这些。(出示平行四边形,明确它不是轴对称图形。)动态演示左边的三角形绕着对角线的中心点顺时针旋转180度,结果左右两边完全重合,进而指出——这一神奇的旋转现象到中学会做深入的研究。

在以上的练习中,第一个练习巩固作图三步骤——想图、找边、画边围图,让学生在模仿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画图经验;第二个练习是提升性的练习,极富挑战性,使学生在想象中更好地发展空间观念,在理性思辩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模型运用能力,感受转化、“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第三个练习是让学生欣赏图形旋转在实践运用中创造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创造生活美的热情,实现由数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也为学生五年级时进一步学习图形的连续旋转打下伏笔。第四个练习是让学生在纵向数学化的世界里更进一步,拓展数学思维的视界,感受旋转在图形世界的发展与联系中所创造出的精彩与奇妙。

在数学教材的二次开发中,如果通过资源整合策略使乏味生硬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了,通过模型建构策略使艰涩难懂的数学学习变得轻松自如了,通过变式运用策略使机械单调的数学学习变得愉悦丰厚了,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就离黄克剑教授所说的“授受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的至高境界越来越近了,那么借助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夙愿也就一定能实现。

篇10: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培训心得

1秋 陈雅欣

一、教材整体介绍

(一)教材主要内容

这一册教材共设16个主题单元。其中含三个集中识字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和一个开放单元《书的世界》)。每单元大致包括2篇主题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共27篇主体课文,读背古诗7首,自读短文12篇。集中识字3个单元:二、七、十二。学习部首25个。

(二)全册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和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在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策略、情感态度

价值观等各方面得到发展。

2、认字431个,学习偏旁部首累计达70个。

二、关于识字与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应是小学低年段的重点,二年级的识字教学和一年级相比,有什么区别?

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利用汉字规律(重点在汉字的表意特点)分析字形,识记生字。并对认字方法有个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初步学会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独立识字。

一二册渗透性学习字理事字:如字与画,“语文天地”中的一些识字活动(独体字+偏旁),但一直不作为知识点讲授,只要求学生接触,有感性认识,去发现、去思考。本册则在一、二册量的积累上,要求产生顿悟,产生飞跃,对汉字的表意功能有认识,有体会。而汉字的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也开始在本册渗透。第10、14单元出现这类设计:“半、伴(65页),成、城(93页)”,两个设计有一个梯度,又发现到比较。要由学生自己通过比

较,发现汉字形声字的声旁特点,教师只应给予简单的提示。

这一册对形声字的声旁特点做了渗透,第四册将安排以形声字声旁归类的集中识字单 元。

2、在三册结束时,学生应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基本上会分析字形。四册时将引导学生学会综合使用学过的认字方法,基本掌握独立识字所需的技能。

3、本册教材开始学习查字典,运用部手查字法,教材是怎样进行编排设计的?

本册从第二单元开始,学习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的学习安排在第四册。查字典的学习以“金钥匙”形式出现。从丁丁冬冬的视角,认识字典,学习查阅,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掌握。

第二单元:认识字典(方法见教参13页)。

第三单元:学习查字典(方法见教参19页)。

第四单元:查找难检字(方法见教参27页)。

第七单元:开始限时,要求学生通过练习,基本上能在一分半钟内查到要查的字。

4、关于学习部首查字法,有什么想法和做法可以介绍一下?

学习查字典,如果有老师来讲,将包含很多内容,极易枯燥乏味,要利用画面,引导学生读画,读画中的文字。可以像图中所画,分小组,用实物(字典),让学生自主学习。这里需要教师课前做设计,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查字典的欲望。

可以让学生分别读文字,边按照文字表述尝试做一做,这时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各自起点上有新的提高。况且学生之间的交流语言有时是直接而有效的。

部首查字法应当是独立认识生字经常使用的方法,教师要组织好各种活动,创设情境,应到学生爱查、会查、自觉查,把字典当作最可靠的识字方法来对待,把使用工具书当作最重要的阅读习惯之一来培养。

由于学生识字量小,读正文有困难,学习查字典,刚开始时只要求会查,能找到要查的字,读准字音,只练习查字典的技能,对认字的结果不做要求。初学时不应要求速度,日后通过反复练习,逐步加快速度。到第七单元时明确提出速度问题。15单元查字典比赛。

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确定部首、翻页、检录),及时让学生总结经验,交流方法。(方法见教参46页)

5、第三册教材在写字方面有哪些具体要求?

本册在写字方面的要求是学会书写294个字。

本册依旧在“语文天地”中设计了例字描红,并对字形结构的安排做了一些指导。《写字本》上也很具体的对所写汉字做了规范的指导。教师不要把这些指导作为知识来传授,也不必由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对照指导去写每一个字,而是由学生去感知、发现、体验汉字的美。在低年级阶段,不必强求每一个孩子都把字写的那么漂亮,首先是正确、工整、规范。学生的发展不平衡,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可指导学生注意关于书写的提示,能领悟多少是多少,能尝试多少是多少,逐步掌握。例如:由学生自己去看、去常识、去发现字的变异,字形的间架。(见教参2页)

“会写字”,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标准:可以指会笔顺笔画,也可以指能听写对,还可以指在使用时不出错别字,此外还可以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讲“会写”。二册的写字目标是指按照正确的笔画笔顺写(包括填空、连线等)下来。兼顾使用和写好。不要把几方面的要求同时下达,造成沉重的写字负担。三册重点指导怎样把字的间架结构写好。至于如何写对,不出错别字,三年级后写话活动多了,将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6、本册要继续练习抄写音节,能为生字标音,在查字典时准确读出生字字音。

7、写字本怎样使用?

写字本的设计基本上是随着单元走的,描红两个,自己书写两个。教师一般还要另外安排学生的抄写。原则上应该是以学生会写为准,不必布臵多遍的抄写,也不必要求所有的孩子都写相同的遍数。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使用写字本。

8、复习拼音时,y和ī的用法,的拼写规则,uo和o的区别等等,需要教师反复指导、练习。

三、关于阅读

1、一般要求

⑴在第二册“借助手指但不出生,或者小声但不用手指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继续练习,在本册逐步过渡到练习不用手指、不出生的默独(见教参44页)。让学生逐步脱开手指、降低声调,学习默读。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差异,不必强求所有的孩子一步到位。在三册结束时,大部分学生可以实现默读一个段落即可。个别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耐心、长时间的关注、引导。

⑵学会借助课文插图阅读。学会读图,能看懂情节简单的多幅画面讲故事(见教参36页),能看懂单幅图,根据文字提示和图中显示的各个细节了解图意,并联系自己的经验展开想象。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学习不同句式,同时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愿意和书教朋友。

⑷朗读和背诵要按教材要求做到争取流利,可鼓励学生多背,在阅读中多识字。古诗只要求背诵,不作分析,学生可借助插图大致理解。

⑸在《书的世界》这个开放单元,要在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同时,学习查找目录,树立查找资料的意识,知道书应分类。

2、阅读课文的学习怎样把握尺度?

篇11:二年级数学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

2014年10月18日我参加了县教科局举办的二年级教材教法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我的收获却是不可估量的。这次教材教法培训学习,主讲老师从教材的整体安排、教学目标、教材说明、例题编排意图及课后练习等几方面与原实验教材进行了对比与说明。经过此次的疏理,让我对二年级的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解惑了我对一些数学问题的模糊认识,而且对我今后如何践行课改理念,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现具体谈一下个人体会:

一、“双基”扩展为“四基”,“双能”调整为“四能”

《新课标》在数学课程的育人方面,进一步明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能力培养,把“双基”扩展为“四基”,将“双能”调整为“四能”,强化“创新意识”的培养。“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我认为这正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要求和体现。将双基拓展为四基,首先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仅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同时,新增加的双基,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出,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更要注意切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由双能变四能;过去的“双能”指的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新课标指的“四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涉及的是已知,而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涉及的是未知。因此,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比分析与解决问题更重要,难度也更高。对小学生来说,发现问题更多地是指发现了书本上不曾教过的新方法、新观点、新途径以及知道了以前不曾知道的新东西。这种发现是一种自我超越,不仅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进步的信心,激发创造的激情。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需要逻辑推理和精确的概括,因而可以激发学生的智慧,调动学生的身心进入活动状态。

二、新课程的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数学

1、注重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新教材不再是由一堆毫无生气的数字组成的,而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有趣的故事,是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

2、注重数学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生活。学知识是为了长本领。新教材及其注重让孩子们体验成

功的乐趣。孩子们的最大乐趣是他们能用自己刚学会的知识去解决一个生活问题了,那便是他们最大的喜悦。在新课教学后给孩子们一次检验自我的机会。

三、新课程中的数学是学习多样方法的数学

通过新课改的学习我更深刻的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教材中,加强心算、允许估算,计算上,要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我们看来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学生的应用中它们却很自如,原因源于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新教材还力求体现教材的灵活性,解法的多样性。鼓励孩子们学着用不同的眼光认识世界,知识自然就变得五彩缤纷起来。

四、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篇12:小学二年级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巴铃镇2017年秋季二年级语文教材培训会

2017年9月9号在巴铃中心校会议室召开二年级语文教材培训,在各位领导和老师的虚心教导下,我得到一下的体会:

第一、教材的编写理念方面

二年级语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并实施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基本精神;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进行编写,更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要求我们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我们的教学,是老师们一个专业成长的好机会。

第二、教材介绍方面

从教材介绍中更系统地了解教材,培训中详细地介绍了语文教材的基本情况。系统地分析了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点、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分别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识字、有序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有趣而多样地组织口语交际教学和语文园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同时也指明了教学须完成的目标和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着紧用力地指导学生。

上一篇:吊词怎么写下一篇:高寨小学教学评估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