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学习服装设计更有效

2024-04-30

怎么样学习服装设计更有效(精选14篇)

篇1:怎么样学习服装设计更有效

怎么样学习服装设计,更有效?

服装行业,目前最有发展潜力的行业。21世纪服装行业的竞争关键在于核心人才的竞争,中国是服装大国,服装产业链非常庞大,分工越来越明细,服装产业整合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如设计、采购、生产、市场、人力资源、行政等 专业人才;曾经很多老板问我企业招工难怎么办,现在华东服装学校{3500多家企业认证,专业的服装设计师、制版师培训基地。。}就给大家分析一下服装行业到底最缺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快速成为资源整合型的顶级职业经理人?

第一、充分明确学习内容。

如全面了解全国的服装市场信息、批发市场信息;全面了解全国各省市、县主要商圈信息;全面了解服装行业的分类、各类品牌、品牌创始人、创业故事;仔细研究服装行业分析报告;研究最有具特色代表性、成功的服装企业的运营模式等等内容,这些都是资源整合型的顶级职业经理人所具备的基本常识。对于服装技术学校或专业服装制版学校的来说,这点应该是未来你们培养的重点对象。

第二、掌握最快捷的学习途径。

快捷的学习途径,这个是每个服装制版学习者最想知道的,那么怎样掌握最快捷的学习途径呢?首先:拜师,跟着一个行业顶尖老师学,这个是最快速的学习方法,永远记住:不管是专业的服装设计学校还是老师傅,工作多年的设计师、设计总监和工作多年的大学本科生教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设计总监教的东西就算做不了设计总监最起码做个设计师还是有把握的吧?如果是设计师教的呢??先学习模仿再创新;其次:多看专业名人的博客和网站,充分吸引精华;再次:充分浏览行业品牌网站、专业权威报纸,把网站精华信息收集起来并按照管理模块进行分类;最后:向身边的同事学,把他们操作的专业性进行改良升级,并制定一个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习计划。

第三、整理自己的运营体系。

资源整合型的顶级职业经理人要有自己的独特思路,整出一套自己的运营体系。善于分析企业的现状,如: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团队建设、渠道建设、经销商管理、营运规划等;科学细分企业的管理板块并进行详细研究、把目前企业存在的优点、缺点列出来、及制定改良计划,对每个管理板块要有一份比较全面详细的案例作参考,并尝试独立操作,利用管理表格分析问题,更具条理性。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学服装设计,学服装制版一定要找专业权威的服装设计学校,苏州华东服装学校,只有这些学校才能教学生最实用的技术,你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自己。

第四、树立独特的处事原则。

“多大的能耐干多大的事” 站在企业最高层领导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如战略、组织架构、品牌、绩效、资本运作等;做事从总监的角度去全面、高效开展,以结果为导向,完善每个细节,务实精干,工作踏实,执行坚决、修正及时,树立特有的人格魅力。服装技术学校,服装制版学校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争取是更多的学生都能完全和企业结构。

总之,把人才培养作为时尚产业发展的第一要务,把培育资源整合型的顶级职业经理人作为服装设计、制版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篇2:怎么样学习服装设计更有效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现在新课程的知识点教学都是分模块出现。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 、“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通” ,融合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因此,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所以,复习课要引导学生把各知识点分类整理,形成完整的网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知识条理化、综合化、系统化的整理,弥补学习上的缺陷,减少记忆负担,防止遗忘,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完善,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达到温故知新,提高能力的目的。根据教学进度,可以分为单元复习、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

二、有效复习课的一般模式

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应该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课,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呢?我们认为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来教学。

第一环节:引――创设情景,再现知识

由于复习课中的知识是学生已经学过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在复习课伊始,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产生复习的愿望,或直接呈现已经学过的知识,或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典型问题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一般此时的知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然后提出要求,寻找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好能洞察知识结构中的断点和薄弱环节。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第二环节:理――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复习是一个疏通知识的过程,它必须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 “理” 就是对所学的知识能力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对学习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搜集、整理、归纳,通过开展讨论交流、分析比较等学习形式,感受到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异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

“理”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用列表式、摘录式、问答式、树状图式等,根据不同的复习内容择优选用,也可让学生体验整理方式多样化,从中选择自己认为较好的方法整理。整理的的时候也可以采用小组整理或各人整理后交流展示的方法。对此环节教学的建议:

①梳理归网。这是学生自主或合作,通过分类、比较进行整理归纳的再加工过程,可以当堂完成,也可课前准备。

②交流展示。这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和交流弥补的过程。可采取两种形式:一为直接个人汇报,二为先小组交流,再小组代表发言。这里需要教师的调控。学生整理可能不甚完整,补充亦不全面、准确,教师可发挥“导“的功能,起点拨作用。使知识系统化,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相互补充、评价完成。 ③提升内化。在本环节,教师要把着力点放在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上,把知识网络的建构作为复习课的中心任务。在知识归网之后,要抓住知识间的联系针对重点或者难点内容进行复习,进一步揭示知识的本质属性以及知识间的联系。在这个

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的作用,使学生注意到重点难点之所在,并把梳理的知识网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第三环节:练――综合练习,整体提高

整理与复习离不开必要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练习。通过学生有效的练习,切实提高整理与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巩固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技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创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但是,整理与复习课的练习不能简单重复新课学习中的习题,要避免简单机械重复的无效劳动,练习既要重视有针对性的单项练习,也要注意综合性的练习,要有一定的的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因此,复习课练习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弹性设计,培优转差。在内容选取上应考虑学生差异性,可以就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选学内容或阅读材料,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②螺旋上升,加强整合。练习设计可以跨年级进行,如对圆的面积复习,可以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相关知识纳入其中而贯通之,从而提升学生的学力。

③针对重点,讲究第一文库网实效。有针对性的练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概念的复习课,知识点容易相互混淆,在题型选择上要侧重“辩析题”;计算复习课,要注重计算的准确性和计算方法的灵活性,那么改错题和开放题比较好。

④结合实际,学以致用。练习题目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开放性,以培养学生合理选择信息、抽取问题实质的能力。

三、探索复习课的不同形式

为更好的提高复习的.实效,针对不同的复习内容及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我们还探索尝试设计多种形式的复习课。

⑴开放式复习课

为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们不但把生活场景带入课堂,还引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操场、校园中,构建开放的数学大课堂。

例如: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认识》复习时,我们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现场购物的情境。通过现实的购物,学生更加熟练的兑换人民币。购物后的回顾、整理自然的使学生将知识系统内化。在《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一单元的复习,我们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测量,有的学生甚至走出教室,但他们的参与是积极的、投入的,因而复习的效果也很好。

⑵游戏式复习课

这一复习形式主要针对低年级而言。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特征,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中回忆、整理、巩固、应用学过的知识,效果比较好。 例如:一年级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采用了投票式复习。下面是本节课的前半部分,这一部分包括这样的四个环节:

①. 每人在卡片上写出一道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式并计算出得数。同位交换检查并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自己生成了本节课的复习材料。

②将写好的卡片贴到黑板对应的区域。(进位加、不进位加、退位减、不退位减)这是一个分类的过程,也是一个是归纳、分析的过程。

③四排同学分别检查贴得是否正确。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面向全体

④小组讨论: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以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思维。投票生活场景的选用,让本课的复习教学较好地实现了无痕。讨论的过程则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教师单纯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

四、复习的策略

1、情境的创设趣味性要强,信息的提供要典型

复习课中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教学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更好的复习效果,情境的创设一方面要富有挑战性、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是课件出示,可以是教师口头引出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例;另一方面教师要精心预设,提供典型信息,以唤起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复习内容,达到完整的再现知识的目的,为下一步的梳理归网奠定基础。

2、梳理沟通的空间要大,交流的时间要给足

复习课中的梳理归网必不可少。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再加工,将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旧知识从记忆的仓库中提取出来并重新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教师要创设一种研究探讨的氛围,舍得花时间为他们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合作讨论中发挥自己的潜力,并相互受到启迪。另外,这一环节中的梳理归网不但包括知识的梳理,同时也包括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归纳,达到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深刻认识和灵活应用。

3、复习内容要重在联系,综合应用重点要鲜明。

由于数学的逻辑性很强,知识往往分散在不同阶段,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储备是凌乱的,相对独立的。所以,在复习课中要有针对性提出一些章节联系较紧的问题,引发学生主动的寻找知识间的联系。

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关键是要使学生在复习中把旧知识转化,并产生新鲜感,努力做到缺有所补、学有所得。面对众多的复习内容,应用练习万不可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重点,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点、难点、疑点设计,在紧扣基本训练,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适当加强变式训练、逆向思维训练和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训练,达到进一步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巩固,达到填缺补差的目的,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逐步形成技能。

4、复习过程重在内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彰显

复习经过梳理沟通环节后,只是学生头脑中记忆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一定完善,要达到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则必须使知识在学生

头脑中内化。要达到这一目标,一方面,在学生梳理沟通形成网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网络图进行反思,进一步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另一方面,综合练习中要针对知识间的联系、规律设计一定练习,使学生在练中内化。

5、丰富评价形式,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的评价和生生之间的评价也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感。在学习中,情感因素的参与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的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是学出来的,而是激发、弘扬出来的。

篇3:公平,让课堂合作学习更有效

我所带的一个班,在七年级时语文平均成绩达79分,最高分95分,低的也有66分。从七年级第二学期开始,我校推行合作学习,到了八年级第二学期,从期末成绩来看,平均分降至67分,最高分有96分,低的却只有45分。究其原因,在开展合作学习的三学期里,我们的小组学习是相对固定的,就连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都是固定的。从成绩来看,担任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的同学成绩普遍有所提高,而那些不善表达、性格内敛的同学成绩都有所下降。其中考了45分的同学在课堂上很少发言,有些被动的发言也是词不达意,老师的鼓励不够,没有给予他更多关注,他虽然也在学习小组中,但得到的学习机会远远少于别人。这成为他学习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

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合作形式

课堂教学形式越来越单一,当小组合作学习风行一时时,老师都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忽视了合作学习还有其他形式,比如同伴间的互助合作学习,全员性的合作学习。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的课型,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方式,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数学课堂上讲较难理解的定理、公理时,就可以采用全员性的合作学习,通过老师的详细讲解、严密推理得到结果,这比五六个同学在一起讨论一节课,还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要好很多。而有些课就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在语文教学中,需要讨论六个问题,那么可以把六个问题交给不同的小组去完成,而后大家共享学习的成果,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有些时候就需要同伴间合作。如一位同学已经掌握了课堂内容,而另一位依然有些模糊,又无勇气问老师,就可以向同学请教。由于同学间能自由交流,少了师生间交流的压迫感,又因为学生的思维在同一水平上,就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只要老师多用心、多指导,关注每一位同学,合作学习的效果就会大大增强。

二、小组合作学习时,让学生轮流“坐庄”

目前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老师都会依据成绩、兴趣爱好和纪律情况,把五六个人分成一组,组内的一号、二号等是相当固定的。这样做的弊端就是主动学习者的成绩越来越好,被动学习者的成绩越来越差,成绩两极分化严重。为了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得到相同的学习机会,我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轮流“坐庄”。就是如果今天由一号当组长,二号当记录员,三号当发言人,明天就由二号当组长,三号当记录员,四号当发言人,以此类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这样主动学习型的学生的机会相对减少,而被动型的学生的学习机会就会相对增加,而且那些不愿意表达、不善于组织的同学就会在这种方式的“压迫”下主动学习,为了不在同学面前丢脸,他们就会用更多的时间预习课程,收集资料,归类问题。这样的做法让课堂教学更公平、更合理,全班的成绩就会有所提高。

三、学习任务要明确分配到个人

从日常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老师常常把问题分配到小组中,很少落实到个人头上。这样做的不足就是有些人根本不思考、不准备、不主动完成任务,有依赖倾向。反正课堂上总有人会完成任务,他们就变成了观众、听众。本来的主角变成了配角,甚至成了跑龙套的,他们的思维在僵化,他们的思想游离于课堂之外。当别人在发言时,他们看似在听,实际在愣神。别人在动手操作时,他们在看,根本就没有参与。从整个学习结果来看,本小组的学习任务完成了,而且效果不错,但那只是少数人的功劳,个别人被排除在外,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这个别的同学就会成为班级的“多余人”,他们的成绩迅速下滑,越来越自卑,很难融入到小组这个学习集体中。这样就会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全班的成绩也会下降。

篇4:煎药,怎么搅拌更有效

一般来说,搅拌应在两个时间段进行:一是在煎煮前能够浸泡药材(一般煎煮前浸泡半个小时),“搅拌”则是在浸泡15分钟时翻动药材,以便药材浸泡完全,有效成分煎出率高;二是在煎煮时为防止药液溢出而少次“搅拌”。

搅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应避免采用铁、铝、塑料器具等搅拌,以免发生化学反应或产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等现象,影响疗效或产生副作用;2.翻动时应到达锅底,仅在药物的浅层搅拌是达不到效果的,搅拌后应立即盖上盖子。

但在煎药过程中是否要搅拌,则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有些药材煎煮时是不宜搅拌的,如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湿等一些方药,它们主要是一些含有挥发油的芳香性药材如薄荷、藿香、紫苏叶等,一般不宜久煎,宜武火急煎,如果频繁“揭盖搅拌”,其有效成分挥发油会随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药效将大打折扣。又如人参、鹿茸、西洋参等补益类药物,需要用文火久熬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出,也应该盖上盖子,以防止药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随水蒸气丢失。但对于质轻体积大且用量大的药材,类似白花蛇舌草、夏枯草、淫羊藿等及一些不易溶解的药材,在煎煮时可适当搅拌,防止药液溢出,药材均匀受热,使有效成分完全溶解。

除了搅拌会影响中药煎煮质量外,煎药的器具、火候及时间也非常关键。

一般情况下,煎药应选用化学性质稳定、传热均匀、不易破损的器皿,家庭煎药一般选砂锅、瓦罐。

煎药火候依据药物性质而定,一般是未沸之前用武火,沸后改为文火,保持微沸状态,使水分缓慢蒸发,有利于成分溶出,避免药液溢出。煎药时间多根据治疗作用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多为头煎为沸后20~25分钟,二煎为沸后15~20分钟,但解表药为沸后10~15分钟,滋补调理药为沸后30~35分钟。某些时候,还应考虑药物的质地调整煎煮的时间,因此煎药前一定要咨询医生。

篇5:怎么样学习服装设计更有效

其实英语的基础还是单词的积累,只要单词积累够了,那么你就不会总觉得考试英语看不懂,所以我们要在背诵单词上多下点苦功夫。

1、单词要背读音

很多学生背诵单词只在意拼写与翻译,对单词的读音更本就不是很重视,其实很多单词的读音其实可以从单词的拼写上看出来的,而且我们练习标准的英语单词发音,不仅仅只是加深我们对单词的记忆,其实对我们锻炼英语听力也是很有好处的。

2、反复记忆

我们记忆一遍,过来一两天可能还记得,但是过了几天后很有可能就模糊了,所以记忆的法则就是要不断的重复,其实背诵英语单词,我们可以利用琐碎的时间来背诵,比如上学放学路上、上厕所的时间等,利用这些间隔时间反复记忆,印象会更深而且还能不占用主科的其他学习时间。

3、用句子背单词

篇6:让作业更有效,让学习更轻松

【摘要】家庭作业过多,作业形式单一乏味,对学生的身心有着极大的影响。语文教师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要关注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突出作业的层次性,改变作业的评价方式等各个方面入手改变作业现状,才能让作业变得更有效,让学习变得更轻松。【关键词】有效作业 兴趣 层次 多元化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和消化课堂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设计有效的语文作业呢?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让兴趣成为内在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和负担过重的感觉。为了让学生以兴趣作为原动力,主动、愉快、积极地去完成语文作业,提高作业效果,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追求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调动多种感官参与。

作业不应只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该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把写,贴,画,剪,演,摄影等多种形式融入到作业当中,让学生看,听,触,摸,嗅,想象,感受知识,进行学问的探讨。

如在学习完《春日》这一首古诗后,我布置学生观察春天,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可以用画笔画下来,可以用照相机拍下来。结果,孩子们兴致高昂,有的画成水彩画,有的是摄影,还有的用简单的话语描写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最后,班上还搞了作业展评,学生们都很高兴。通过这次作业,不仅丰富了课文内容,也让学生走进了大自然,感受到了春天的脚步,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2.将作业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不同优势以及不尽相同的兴趣指向,如创设“作业超市”。所谓“作业超市”,就是教师可以提供像超市里花样繁多的货品一样多种符合不同学生口味的作业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需要,在“作业超市”中选取一种或几种自己所喜欢做的作业。我们甚至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自主选择作业,自主定量。3.联系生活,体现作业的开放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

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通过走访、查阅有关资料,对所熟悉的周围环境,人物等进行调查活动,了解生活的变迁,环境的变化,时代前进的步伐,社会的进步,学习身边的榜样。这对丰富学生的阅历,学会与人相处很有帮助。还可以要求学生每天看新闻、说新闻;到大街小巷去收集广告语、警示语进行交流„„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二、因材施教,突出作业的层次性。

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们设计和布置作业也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1.作业量的分层。

作业量的分层是指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和对其发展要求的不同进行增减。对于学习能力强、智力发展好、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减少作业量;对于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应适当增加作业量。这样,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自由发展的时间,一般学生也能得到充分练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其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2.作业难度的分层。

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知识水平,具有思考的价值,学生才会对其产生兴趣。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要着重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基础、发展、创造三个目标,给他们搭建自我发展和提高的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层次差异把作业设计成难度不同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从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享受到做作业主人的快乐。

三、作业的评价应多元化。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全面、公正、艺术的评价,能起到激励、触动的作用。因此,在批改作业时,既要客观公正,又要灵活艺术地评价。

1.评价方式的多元。

要打破单一的分数、等级评价方式,形式要活泼多样。如短语评价、图标符号评价、动作评价、表情评价、语言评价等。还可以通过展示、汇报、交流等方式来检查、评估作业。

2、“轻视”作业结果,“重视”作业过程。

新课标强调,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教师不应以作业的正确与否作为恒量学生作业唯一标准,应该看他是怎样想的,是怎样做的。同样一个答案,有的方法简捷,有的方法繁琐,有的学生自己动脑筋的结果,而有的则是家长的“杰作”。如果给同样一个评价,就有失公正,这样也会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3.多向评价,共同参与。

开放性的语文作业评价要改变教师“一言堂”的评价局面。实施评价时,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可以请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篇7:有情感的参与学习更有效

许多大人眼里的聪明孩子,学习低效,课业成绩并不好。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孩子不爱学习,有厌学情绪。

【范文网】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如何让孩子对学习有感情,使其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呢?

要引导孩子,得先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小孩子不简单,其实,小孩子的心里也许多困惑,也有娱乐、交友、学业乃至人生等诸多方面的迷茫。很多家长、老师对教育的理解是片面狭隘的,误以为教育就是学习知识。他们把关心孩子的教育,变成了只关心学习;关心学习,局限在只看学习成绩。至于孩子的心理需要,孩子的心情心态,常常视而不见。甚至,在孩子诉学习之苦时,大人还要以“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这样的大道理告诫孩子,让孩子失望,感觉到无助和冷漠。其实,正是那些“只关心成绩不关心心情”的大人,造就了对学习感到无趣、苦恼、郁闷的孩子。学习的低效不是孩子成绩不佳的根本原因。

让孩子对学习有感情,家长、老师要善于以情导情。大人要带着亲情感情教育孩子。大人要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要把握孩子思想的脉搏,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为他们解除种种困惑,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帮助他们克服实际困难,用心灵去感召、呼唤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亲子情、师生情的温暖。教育是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的!大人要注重通过增进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孩子自觉学习的意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的和谐不仅有利于孩子心理和情感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

让孩子对学习有感情,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业务,给孩子提供优质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充电学习,认真钻研业务,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提高教学水平上下大气力,练好内功,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优质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体会探究思索带来的快乐,向往成为像老师一样有知识、有文化、有智慧的人。敬其师信其道。孩子通常是由尊敬老师发展到热爱他所教授的这门课程。

篇8: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1.小组成员之间互不尊重,互相掐架

我们提倡小组讨论要民主开放,但在实际活动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看到小组成员因为持不同的观点而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互相攻击,互不让步。他们为争个谁对谁错而偏离了合作学习的正轨,其他组员也只能充当劝架角色。教师如果对这种现象置之不理或只是简单劝开,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也失去了发展提高的机会。

2.盲目崇拜个别组员,成一言堂

当前,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往往过分重视表层活动成果,合作讨论研究的过程弱化。为了迎合这种现象,一些能干的孩子就大包大揽,其他孩子唯命是从,于是本该是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各显神通的小组合作学习成了组长或个别孩子的“个人秀”。这样的小组活动扼杀了大部分组员的探究欲望,阻碍了探究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小组学习能力的培养。

3.组员职责模糊,赏罚不明

在我们的活动过程中,时常会看到一些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懒得动手、动口、动脑,依赖于别的同学提供的成果和现成的结论,在小组评比中也能混个团体分。长期下去,这些孩子在小组中的地位变得可有可无,不仅小组合作能力得不到提高,探究意识、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会被阻碍。

针对以上所列举的小组学习阻碍现象,我们应当怎样去做呢?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拥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是小组学习成功的保证。合作技能包括“说的技能”、“听的技能”、“交往的技能”。

训练概念的核心是教——教学生正确的做事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怎样“说”、怎样“听”、怎样“交往”?这意味着我们应投入大量的实践,并明确地决定要达到怎样的程度才符合训练计划的一部分标准。比如,形成新的小组后,就成员本身来说,大家的特长、技能、经验、知识等有所不同,因为活动,大家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共同开创属于小组的广阔天地。有的成员拥有自信、果断、主动的领导作风,能组织讨论,提供分析和策略;有的则更多的观望和等待;有的甚至是起反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次见面尤其重要,需要老师指导并训练讨论交流的方法,让每一位成员了解彼此并达成一致的观点。首先要训练学生有次序地发言,保证每一位同学都有发言机会。还要训练学生发言时有条理,尽量让组员听懂自己的意思,其次就是要训练学生耐心听的习惯,听人发言要专心,不随便插嘴打断,还要训练学生养成边听边记录的习惯,有不明白处,或是不同意见处,反复体会对方的观点和感受,事后可以提出不同意见。“说”和“听”的训练相辅相成,学生通过“说”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怎样对待别人的质疑,然后完善自己的观点;通过“听”启发自己的思维。这样的训练肯定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达到我们的标准,只有每次小组学习时都针对孩子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要求进行训练,自然而然地,学生体会到尊重和被尊重同样重要,不知不觉,交往能力也悄悄提高。

二、管理合作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活动课程,相对活动成果来说,更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强大的管理是有效进行小组学习的一个积极部分。为避免小组讨论分心闲聊、个别组员走过场的现象发生,管理好合作过程尤为重要。

管理的初级阶段必定是控制。“控制”在很多时候是一个贬义词,我们极力提倡学生自主,教学应该帮助学生自主思考。然而,在实际活动过程中需要对一些学生的行为施加控制,在许多情况下,温和的、有见识的控制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如要求学生进行明确到位的分工,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讨论交流,并承担一定的任务。在提问时坚持让学生问一些“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让他们怀疑没有证据支撑的观点,以及坚持让他们积极讨论、珍惜学习、尊重同伴,还可以指导学生建立小组集体公约,要求对于大家同意的规则必须执行。

在管理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引入“竞聘”机制,如一项任务由小组中成员竞争领取,让竞争的组员先说说自己的规划,由其他组员根据竞争者的叙述,讨论决定任务分配给谁,这样不仅能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来进行分工,还能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前进行周密的计划,有利于活动的顺利进行,潜移默化中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三、完善评价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过程评价为主,组员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参与体验是评价的主要内容。合理的评价方式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催化剂,具体可以制定详细的小组评价体系,在小组中制定小组评价细则,形成个人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把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既通过成果评比得分的方式评价小组学习的整体成果,又要考虑到小组学习合作过程中每位成员的合作态度、方法、参与程度等。如下表:

组员1:

以上第一个表格的评价对象是每一位组员,评价的侧重点由评价该成员的合作态度到合作质量,最后到创新,循序渐进。第二个表格是对整个小组的评价,主要通过组间互评来完成。把小组整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从中反映出学生集体合作的情况。通过这种评价,可以使学生增强小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两个表格分别引入家长评语和教师评语,目的是用成人欣赏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学生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在赏识中舒展个性,变得越来越自信。这样的评价方式对促进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投入情感,努力地完成任务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获得新的力量,提高了小组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最有表现力的特征之一。要创建一种使学生努力学习,规范行为,形成良好品格的课堂文化,需要培养好学生的小组学习能力,或者说小组学习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最强动力。

篇9:中考数学怎么复习更有效

第一阶段:强化基础训练,构建知识体系

这一阶段的复习是整个中考数学复习的基础,是关键阶段,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地梳理全部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体系。教学中需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①将数与代数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实数、代数式、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统计、概率;②将图形与几何部分分为六个单元: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等。并且要做到:

(1)以《数学课程标准》及《赤峰市中考数学考试说明》为指针,明确考试方向。学生通读加精读,“读薄”教材,理解、识记教材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并总结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区别,进而在自己的头脑里建立知识网络。

(2)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有时复习会陷入“题海战术”,要想避开这个泥潭,最好的办法就是重方法、轻解题,注重归纳总结。教师教学时有必要对教材中的重要例题、习题进行变式、引申、拓展和总结,不搞题海战术,重视对习题的分类、归纳和反思,达到“做一题,得一法,会一类”的目的。

(3)对作业和考试卷的批阅要及时,切忌不批阅就讲评作业和试卷。讲评时,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而精,要有针对性,一要讲透,二要展开,三要以题代知识,切忌面面俱到、蜻蜓点、就题论题。

(4)采取学案形式教学。学案编写模式要做到:①知识点回顾,通过填空形式让学生独立回忆知识点,或通过例题达到回忆的目的;②在回顾知识点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出知识框图;③基础达标练习(A层)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以便教师课内批改反馈,注意控制量和难度,尽量在一节课内完成;④能力提高训练(B、C层)是一种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思维拓展的训练,数量不宜多。

(5)“精选题、精做题、勤总结、记规律”。

第二阶段:强化专题训练,提炼数学思想和方法

这一阶段的复习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巩固、延伸和提高,以“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策略和应试技巧为主线,围绕典型问题和中考热点问题,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恰当地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对专题训练可以这样划分:数与代数式;方程、方程组及应用;不等式、不等式组及应用;函数概念、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应用;线段、直线和角;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解直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统计与概率等。根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具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要求做到:

(1)专题的选择要准,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要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在教学中,要采取不同训练形式:一方面经常改变题型: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证明题等交换使用,另一方面改变题目的结构,如变更问题,改变条件等。也可适当进行题组训练:用一定时间对一方法进行专题训练,能使这一方法得到强化,学生印象深,掌握快、牢。

(2)专题复习要适当拔高,难点要突破,对学生做到精当辅导,分类进行。

(3)重反思,防粗心,注重错题分析,建立备忘录。应注意:①培养学生在一个知识板块复习结束后,自我反思: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什么基础知识和方法?解题时哪些步骤易出错?难点何在?我是如何突破的?②培养学生随时记录,随时整理,随时翻阅的习惯。

(4)以题代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

第三阶段:强化综合训练,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这一阶段复习是加强综合训练,注意解题规范,注意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具体做法:从中考卷或课本中选题,编制与中考数学试题完全接轨的、符合新课程标准及命题特点和规律的、高质量的模拟试卷进行训练,每份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要及时批改,重点讲评,讲解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感悟概念、定理和规律。要求做到:

(1)多做模拟训练,提高解数学综合题的能力。有意识地注意加强“审题”、“分析”、“表述”、“检验”、“总结”这“解题五步骤”的训练。具备把综合题拆成基本题;把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的能力。强化对知识的掌握和答题速度、节奏、经验等方面的积累训练,训练考试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寻求不同的解法,即“一题多解”。

(2)规范化训练。教师对学生答题时常见问题要了如指掌并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3)用好“错题本”,攻克薄弱点。编制“错题本”深入纠错,是复习中常用的方法。把每次考试中不会做的题、做错了的题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教训,记在“错题本”上,并且经常拿出来看一看、想一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这样不断纠错,不断反思,学生解题能力提高得就越快,信心也就越足。

篇10:怎么样有效的学习古筝

弹古筝、学古筝本是一种优雅享受的事情,可是,由于部分筝童家长对于孩子学古筝过程中的一些误解,导致了部分筝童最终失去了学古筝的乐趣,更有甚者,一些家长还会把自家孩子放弃学古筝的想法归结于古筝老师教学方法不得当,为了避免更多的筝童家长走入误区,咱们今天就把这些误区现象一一列出,给家长们还有一些刚刚进入行业的老师们做一些提示吧。

追求功利,盲目拔高

在接触了许多学生和家长之后,本编发现,他们存在很大的误区,其中一个就是将级数变成了衡量学生古筝水平的标准。

这是最为不可取的想法!

如今,考级的功利使得很多非专业的家长认为十级就是古筝最高水平便盲目让孩子跳级,增加孩子的负担。

首先,需要达成共识的是,学古筝的根本目的不是在于考级。

当然考级本身并非没有可取之处,它在古筝学习中起到衡量技术技巧、艺术表现等方面的作用,但这也绝对不代表考到的技术越高水平就越高。

学古筝还需打好基础,对待考级也要循序渐进,提高音乐修养才是真。

错误的姿势和方法,追悔莫及

古筝学习过于追求进度,却忽视了姿势、发力方法和指法的正确性等基本要求,最终反而导致练习进展适得其反,甚至伤及身体影响到正常生活。

所以,学习古筝时,正统完善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坐姿、指法和手脚摆放的位置等细节不可忽视。

而且有一些家长在监督孩子练古筝的过程中,由于盲目的追去手指的演奏速度,或者盲目追求手指的演奏力度,会采用一些“自以为”的正确方法进行“独家密训”。

殊不知,这些没有经过教师们验证的方法,绝大多数都是会造成古筝童手指不同程度的受伤。

严重者,最后甚至会从此不能再弹古筝!

只练习几首固定曲,最终一事无成

一般来说,过分强调和追求考级的家长们,在督促孩子们练古筝的时候,只会要求练习两三首考级曲目,反复练习,根本不会更换,筝童们弹曲子完全是靠机械化的身体记忆,一旦需要演奏其他曲目,就无法完成了。

而且对于这部分筝童来说,一旦停止这种机械化的`练习,即便是最简单的考级曲目,也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完全忘记。

因为他们完全不明白这首曲目的意义!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筝童有着非常高的考级水准,但是他的实际演奏水平或者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又很低的主要原因。

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完全走不远。

在和大量专业教师的接触之后,综合老师们的意见,本编建议筝童在练习曲目的过程中,每个礼拜或者每两个礼拜就可以更新曲子的难度。

筝童学更多的曲子,才会增长技术并加强对作曲家风格的了解,并且学生还要重视练习曲的弹奏以训练技巧。

练习的时候,筝童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制定不同的进度。

★ 陪孩子学习古筝,心得体会

★ 古筝教学计划

★ 初一古筝作文

★ 我爱古筝_

★ 古筝450字作文

★ 学习心得体会格式

★ 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 小学古筝教学总结

★ 才艺表演主持稿古筝

篇11:课堂上怎样做才能让学习更有效

课堂教学是落实教学效果的主阵地,在现在的教育制度和授课方式下,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是保证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关键。教师怎样做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学习呢?

一、宽松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对学生本身来讲,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只要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其结果就其本身来言就是含有新颖性、独特性的,我们都可以认为是学生的学习和认知的过程。学生积极的参与是学习有效的前提。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参与使课堂活跃起来,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转换课堂中的角色,从课堂的主人变为导演、教练,从教师的讲授转变为师生共同探究,尽可能把学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学习环境的宽松能使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增多,缩小了差距,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

二、多样的学习形式让学生乐于学习

现代教育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形式的研究,如果学生喜欢教师提供的学习形式,那么他们在听课学习时就比较主动。如果学生对学习形式厌烦、不喜欢或无所谓,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比较消极。因此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是

比较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学科与课程间的整合,学生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效率是较高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分组学习,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有效的学习。

三、适合学习内容使所有学生都有收获

学生学习的内容应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与时代发展的特点,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的基础是不一样的,如果严格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和进度去完成教学任务,不同的学校和学生存在不同的难度,而且学习效果不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重心,将设计的习题调整到适合自己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调动起来。

四、科学的管理是学习更有序

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有序而灵活地组织教学,实施教学计划。学校的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过程,是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的实践活动,当然应该井然有序,有周密的设计。

五、包容性评价使学生容易接受

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教师应该坚持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强调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创造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服务。发展性评价原则,强调评价的包容性,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利于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育,让他们有可能在宽松和谐、较少压力的条件下展开学习和教学。

篇12:怎么样学习服装设计更有效

河源市第三小学 徐爱华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体现,最为有效的方式便是设置大问题。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因为其本身体现了逻辑性,所以对于学生而言极有可能会在学习上面临困难。为此,教师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更加掌握数学知识。文章中以小学数学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为例,通过对黄爱华老师课题的探究,总结得出大问题的设置对于提升数学学习效率所体现的作用。

关键词:大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黄爱华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则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而小组合作学习的落实,需要通关“问题”这一形式作为引导,教师通过设置大问题,让小学生尽快进入情境,对问题进行讨论,进而得出答案。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对小组合作学习效率造成影响。为此,加大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视,使学生能够面对面进行交流,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大问题”与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1.1 所谓“大问题”

大问题教学是有黄爱华老师提出的一个教学观点,这一教学观念是立足于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而提出,为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为核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关注,为学生提供更大的空间,进而整体呈现出教育大

[1]格局的形式。大问题的提出与数学教学之间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如果教师为学生设置问题,便能够更加顺畅的牵引接下来的流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设置的问题,不能局限于某一点,而是要体现整体教学。1.2 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设置大问题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即可。但是这种模式并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法被提出并且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凸显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效率与优势,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大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这样不仅体现了数学学习的目的性,也真正提升了数学教学的效率。但是设置怎样的问题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更加有效,这需要通过实践证明。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效率的问题模式 2.1 遵循三点基本原则,设置大问题

为了能够体现问题设置的有效性,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即“what”“where”“why”,按照什么、哪里、为什么三个要求设置有关于数学的大问题,通过问题的设置,能够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进而在习题解答以及生活中加[2]以运用。以小学一年级《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为例,教师在进行此课教学时,如果要设置一个高效率的问题,则要从以上是三个基本原则着手。例如,教师可以提出“同学们,平时小红跟父母一起去水果超市,3个梨和2个哈密瓜,那么小红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呢?”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学生分析这一问题时,会从问题中获知多个已知条件,并且了解到上述几个基本要素,这样一来便可以更好的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可以集合多人智慧,选择一个最为合适的答案,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增进了同学见的友谊,真正了解这一课的重难点,既认识了1到5的数字,也学习了加减法,从而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2.2 按照大问题教学步骤,实施小组合作

对于大问题教学而言,其实有固定的操作步骤,具体如下:① 建立关系;② 提出问题;③ 小组探究;④ 结果的展示与分享;⑤ 答案总结;⑥ 问题延伸与扩展。所以如果教师要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中运用大问题教学,则需要按照以上一个步骤进行操作。以小学数学《认识钟表》一课为例,教师在进行这一课教学时,如果要按照以上几个步骤进行教学,则要先确定师生之间的正确关系,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新知识,其次,提出问题。教师要针对这节课重难点设置问题,例如当分针指向

4、时针指向3是几时、一天有几个9时等,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问题进行探讨。随后,学生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班级中进行分享,并且与师生进行总结,从而得出最终结论。最后,教师可以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在掌握这节课知识的基础上,也能学习到一些其他的知识。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学习知识,构建大空间。2.3 从大问题教学的特征着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教师开展大问题教学,也可以从其基本特征着手,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其中大问题教学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 以“学”为核心。② 置顶价值观。③ 是飞翔者的教学。④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⑤ 突出再创造教学[3]。教师只有真正掌握大问题教学的特征,并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切实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长度单位》一课教学时,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先让学生对这节课内容进行预习,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在小组中进行讨论。随后,真正突出数学课堂中“学”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所有的长度单位编成一道题,然后各个小组将问题进行交换,通过讨论进行解答。例如小明走一步长50cm,那么这一长度换算成其他单位是多少呢?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实现数学课堂质量的提升。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另一方面,则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教师通过设置大问题,在课堂中构建大环境,让学生学习更加深入、有效的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实现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为今后小学教学改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篇13:数学阅读:让数学学习更有效

一、读教材标题

一般而言, 标题是教材章节内容的高度概括, 因此,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细细体味标题的内涵, 使之能够提纲挈领地抓住教材的核心内容。教材中的标题有时是针对一个单元而言的, 如苏教版第四册第二单元的标题是“认数”, 到底认的是什么数, 这个单元中没有别的标题了。这时候,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认数”来展开阅读和分类, 从而理清本单元的脉络:本单元主要掌握“认识千以内的数”, 具体是分成“认识整百数”“认识几百几十的数”“认识几百几十几”以及“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等几部分来学习的。通过对标题的阅读, 让学生能宏观地把握一个单元的知识脉络和知识要点, 在学习中就能有的放矢, 目标明确。

二、读例题

从学习的角度上讲, 阅读例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数学表达能力, 规范学生的数学解题格式等都有益处。特别是新课程提倡教师也是课程资源,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使用教材, 因此, 教师在课堂中往往会使用一些与课本上不同的、有教师自己独特个性的教学例子, 学生学起来会更加轻松又不觉得枯燥无味。

阅读例题时, 不能只是让学生读读、看看、念念, 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 在阅读中能读出例题中隐含的内在思维发展的滋味来。如苏教版第四册“认识整百数”中, 有这样一个例题: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 只让学生指着左边的木板图, 依次数出“一百、二百、三百……九百、一千”个小方块, 然后让学生回答:“这里一共有一千个小方块, 可以堆成右边那样的大正方体”, 这种走过场式的阅读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我是这样指导学生阅读的, 让学生思考:“你会用木板图堆成大正方体吗?想一想, 一共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才能搭成大正方体?”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充分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可以猜想、可以推理、也可以用实物来搭一搭。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 再让学生们得出“十个一百是一千”的结论。这样处理,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而且为以后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打下了基础。

三、读教材插图

数学课本中的插图具有内容简明、主题突出、形象直观的特点, 能很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能力, 发挥文字所不能代替的独特的作用。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上的插图, 领会其中的道理, 对于一些插图的呈现, 书本上呈现的往往是学习过程中的某个场景的定格或是结论, 而不能展示其发生、发展的过程, 特别是低年级的教材, 更是以具体直观的图片为主的,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推导、思维、想象等过程, 深刻感受整个学习过程。通过把插图过程还原, 可以使学生获得对知识更深入的理解, 能力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

四、读算式

教师应要求学生用语言准确地读出算式, 明白算式代表的含义。有些学生虽然懂得解题的方法, 心里明白却又说不清楚。这时,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 比较课本上的规范形式与自己的解答, 从中找出异同, 发现纰漏, 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标准的格式, 养成严谨深刻地进行数学思维的习惯。

五、读结语

读懂结语有助于学生准确地把握知识要点和知识的前后联系, 另外也使学生容易形成一类处理问题的方法, 读结语与读标题一样, 能使学生形成从总体把握知识网络的能力, 但是两者又有不同之处, 读标题是初步从整体上来把握知识的脉络, 是将要学习的内容;而读结语, 是在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的基础上进行的, 所有的结语都是通过学生的学习, 经过学生的口总结出来的。因此, 读标题是条分缕析的过程, 读结语是一种综合应用的过程。

篇14:让英语学习更有效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学习笔记;策略;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102-04

一、缘由

要提高学习学习效率,学生必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笔记策略是学生英语学习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然而,处于初中阶段的不少学生还不善于在课堂上做笔记。据本人调查发现,学生利用学习笔记策略的效率极为低下,究其原因有三:

1、生性特点的使然

十三四岁的中学生生性好动,上课喜欢口头回答,很难静心做笔记。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诸多知识点还需不断复习、不断记忆,才能掌握到位。因此,书面检查时,学生往往漏洞百出,未能真正掌握知识的各个环节。再者,初中生自我监控能力较差,有时面对大量的文字书写,会产生惰性,待惰性完全战胜自觉时,学生就抛弃了做笔记的习惯。随着课堂节奏的加快,学生觉得更没有时间做笔记。据学生反映,做笔记太花时间,又误了听课内容,得不偿失,还不如复印他人笔记。

2、教学媒体的影响

多媒体教学因自身所具有的鲜明特征能使学生在更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体验和感知语言,更有利于真正激活课堂,因而深受师生的欢迎。以电子书写代替教师的粉笔板书,以漂亮的动画点缀代替粉笔呈现的圈圈点点,这些的确有可能为课堂教学节省大量时间,使学生在相同的课时内学到更多的知识。然而,屏幕上纷杂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大多是过眼云烟,稍纵即逝,根本无法做笔记。于是,他们摒弃了做笔记的传统习惯,以脑子的暂时性的知识储存代替了笔记本的永久性的记录保存,这必然违背了学习和记忆规律。

3、方法指导的缺失

小学初中衔接阶段是培养初中学生形成许多良好习惯的关键阶段,学会做笔记首当其冲。然而,许多初一教师并未对学生进行认真、详细、系统的笔记策略指导,学生对初中阶段做笔记的方法、作用和意义认识模糊。

二、认识

1、学习笔记:新课程实施的指向

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资料,积累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总结中外许多学者的经验,可以说,做笔记是一条成才的途径。指导初中学生如何做课堂笔记是英语教师学法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必须对此加以重视。《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记笔记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是掌握知识的一个主要环节,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学习笔记不仅是学生语言知识的记录本,也是学生探索学习的基本过程,更是学生不断完善、健康成长的学习档案。

2、学习笔记:学习过程的灵魂

十八世纪著名作家塞谬尔·约翰逊称做笔记为“必要的痛苦”。的确,做学习笔记是件比较痛苦的事情,但是非常必要。做好学习笔记,能使学生眼、耳、心、手统一,达到注意力高度集中,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学习笔记指导的重要性可概括如下:

(1)做学习笔记的过程是一个由感知转化为联想、分析、综合,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是学生筛选、浓缩信息的过程,加强笔记指导有利于锻炼其思维,提高获取信息、浓缩信息的能力。

(2)加强学习笔记指导可以使学生与教师的思想进程保持一致,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集中思想,学会用关联词和线索性语句提纲契领地记录。

(3)学习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系统性的记录,对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和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非常重要。

(4)加强学习笔记指导有助于积累资料,扩充新知。

三、设计

笔记策略是精加工策略,是在意义理解基础上的一种更高水平、更精细的信息加工策略。要使学生掌握学习笔记策略,笔者让学生会用笔记、用好笔记和用活笔记等策略加以指导与训练。

策略一:让学生会用笔记

不同的笔记指导策略可以从不同程度上促进知识的获得、储存以及利用。根据英语学科教学的特点,笔者认为有必要让学生从四方面了解和会用学习笔记。

1、阅读课要旨笔记

阅读课要旨笔记是理解英语课文内容,是讲解知识点的前奏,做好笔记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文章篇章结构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做好阅读理解题,大部分教师都需一课时,而大部分学生不习惯于阅读课做笔记,一节课往往未留下片言只语。下面笔者以人教社出版的初中英语《Go for it》九年级Unit4“What would you do?”的阅读课文What would you do if…?为例,介绍三种常用的笔记格式:

(1)非正式纲要笔记

非正式纲要笔记是指采用浓缩的形式标明主要观念和与之相关的细节。学生可按照教师提问的顺序或者段落的安排,按照要点细节的结构,记录课文内容纲要。

表1 非正式纲要

(2)网络化笔记

网络化笔记是指采用大小不同的方框标明概念的重要性,用线标明其间的关系。较为重要概念的方框大于不重要概念的方框。方框之间连线表明其中的概念有某种意义联系。它的优点是提供了信息的可见性表征。

(3)合并性笔记

合并型笔记是采用非正式纲要和网络化笔记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这种方法时,每页笔记要被分成三部分:从中间画一条纵线,靠近地底部一条水平线。左边用于记笔记时采用非正式纲要或其他 类似形式。右边用于记笔记时采用网络画或类似形式。最后,底部可用作总结性陈。

Martin Robinsons book

1. Cut yourself by accident

2.Fell downstairs and wasnt moving

3.Burned yourself by accident

4.Injured your knee Was given cigarettes

Have medicine as candy

Was asked to meet internet friend

Get pimples

The information about Martins new book

2、知识点表格笔记

课文中知识点的讲解主要是英语短语的理解与举例方面。课堂中,教师详细地解释用法,学生多少也做点笔记。但许多学生记得杂乱无章,所谓的笔记根本无法作为复习时的材料和依据。笔者准备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即表格笔记,指导学生如何记录课堂中的知识点。表格分三纵栏,左栏记短语,中栏记例句,右栏记学生的心得。心得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要求学生主要写下两部分:质疑和总结。

短语或单词例句或用法心得

1.restWhat do you think I should tell the rest of the students?区别have a rest,rest

2.deal with How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What to do with the problem

3. put…under…Put the burned area under cold running waterPut…in ,put…away,

4. find out

Find out how bad it is when you burned your knee.Find ,look for,watch ,notice …

3、语法课板书笔记

语法讲解课笔记较多,学生无法判断知识点的重要性,笔记的思路显得混乱。因此,指导学生做语法课笔记,教师的板书就是典范,将教学内容的精华凸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一览无余。

4、“大杂烩”风格笔记

除上述几种笔记之外,笔者还要求学生留出笔记本的一小部分,称为“知心港湾”,记录身边的英语词语或英语有关的任何事情。主要类型有:励志篇、口诀篇、美句篇、病句纠错篇及身边英语。

(1)励志篇

收集平时在书本或报刊杂志中读到的能够激励自己的格言、座右铭,并要求学生经常翻看,鞭策自己,作为学习的精神动力。例如: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

(2)口诀篇

以口诀的形式简化的较难的知识点,不仅朗朗上口,终身难忘,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兴趣。如:哪些动词后在主动语态中用不带to的不定式作补语,但在被动语态中要加上to?它们是“吾看三室两厅一感觉”:5看(look at,watch,notice,observe);3使(make,let,have);2听(listen to,hear);1感觉(feel)。

(3)美句篇

凡在书本或练习中发现任何值得自己欣赏的句子,都可以记录在笔记本中。书本中的长句大多是美句,足可以让学生品味数遍。欣赏句子时,学生往往会以分析句子结构的眼光审视句子,这对于学生迅速、正确理解文章中的长句大有帮助。

策略二:让学生用好笔记

学习笔记不是简单地把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记载下来。事实上,学生借助学习笔记策略进行学习,可以让学习目标更清楚,注意更专注,方法更多样,思维更活跃,效果更显著。

1、在课堂中掌握知识要点

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锤炼听说读写各种技能的重要阵地。建立良好的课堂笔记习惯,必然会极大地帮助学生把握课堂重点和方向,提高课堂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下表是我设计的学生课堂笔记,它不仅让学生关注课堂的语言知识的重点、难点,更体现了学生课堂的活动内容与课后的反思。学习笔记设计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和检查。

2、在阅读中把握主旨要点

训练Fast reading能力时,不要求学生过多地使用笔记,目的是让学生以最快的速读完成语篇的阅读,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然而在Detailed reading训练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笔记策略来进一步掌握材料的整体内容,领悟文章的细节和深层含义。

如议论性的文章可使用表格式笔记:

Main ideaSupported facts

Para.1

Para.2

Para.3

若是细节性很强的课文,可让学生使用网络性笔记。

3、在听说中记录关键内容

记笔记是认知策略中的一项技能。以训练听力理解为例,在精听或半精听要求边听边记笔记,因为它需要听懂文本的绝大部分信息,理解语篇的内涵,并在头脑中建立相关内容的图式结构。

(1)教师朗读或播放听力材料,让学生边听边记。若听力材料是对话式,可引导学生用表格笔记加以记录,如让学生重点关注对话中Who,when,where,what,howmany等信息;若是独白式材料,可通过记录关键词(动词或名词)来把握材料的发展线索。

(2)通过上述笔记引导学生进行复述、问答等任务性活动。

4、在写作中追求高质优品

学生在书面表达练习中总是感觉困难很多,因而错误也层出不穷,如意思不全、逻辑混乱、语无伦次等。指导学生写作的基本流程如下:

(1)在笔记上梳理所要表达的主题和相关的要点。

(2)联想以往笔记中记载的好的句式或习惯表达法应用于这些要点的表达中,再考虑选择吻合上下文逻辑的联接词语,让语句的表达自然、流利、顺畅;

(3)之后,在确定时态、语态无错误的情况下,把写成的文章抄写到练习本或答题卷上。

5、在改错中获得反思比较

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和实情建立自己的纠错笔记,让学生向错误学习,从对错误的认识、纠正与反思比较中完善自己的英语知识体系,提高使用英语的准确性。

(1)记录。引导学生注意收集自己在练习或测试中出现的较为典型的错误,完整地记录在自己的错误录中;

(2)分析。让学生清楚说明正确表达的形式与要求,同时对相似相近相反的语言现象进行比较与分析。

(3)反思。通过对错误的剖析与比较,提醒自己,启发自己,提升自己。

6、在复习中构筑知识体系

每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就做个提纲或表解形式的小结,既是一次阶段性复习,又可以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建构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便于在以后的学习中按图索骥。

7、在课堂外扩展英语广度

课内学习毕竟只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方面,课外拓展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升英语的高度和宽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扩充词汇量。学生在生活中必然会接触到众多英语使用的情景和场合,如果老师注重指导学生把在生活中遇到的感兴趣或觉得很实用的词语通过学习笔记形式积累起来,这将是一个广阔无垠的学习资源。

(2)增加阅读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不可能一朝一夕可以提高的,而是一个不断强化的渐进过程,因此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必经之途。

(3)提高实践量。学生的英语学习如果能做到课内与课外的统一,那将是英语学习的美妙境界。

策略三:让学生用活笔记

法拉第在《回忆马克思》一书中写道:“……他(指马克思)有那么一种习惯,隔一些时候就要重读一次他的笔记和书本中做上记号的地方来巩固他非常强而且精确的记忆。”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渊博的学问与他重视记笔记、善于整理笔记是分不开的。整理笔记是把知识简化、深化、系统化的过程,是学习获得高效益的组成部分,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我从两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笔记整理:课内整理和课外整理。

1、课内整理。

做笔记关键在于理解所记的信息,每节课教师都应留给学生三至五分钟让他们依据笔记内容,回顾所学的知识,“趁热打铁”。通过看笔记,学生就能迅速地回忆起有关学习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也可在这段时间内记下对所学知识的反思内容,对材料进行进一步的精细加工和整和。

2、课外整理

为巩固学习效果,学生需要对笔记做进一步整理,使之成为比较系统的复习资料。整理、加工课堂笔记的方法有:忆、补、改、编、舍。“忆”即对照书本、笔记,即时回忆有关信息,是整理笔记的前提。“补”即补充课内因教师讲课的速度而无法跟上导致的缺漏、条约、省略等情况,使笔记完整。“改”是改正笔记中的错字、错句及不够确切的地方,使笔记精确。“编”指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提纲式的、逻辑性的排列。注明号码,使笔记有序。“舍”为舍去无关紧要的笔记内容,使之简明扼要。

参考文献:

[1] 贾香芸“初中英语笔记策略的指导”,《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8期

[2] 吴本虎《英语学习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 刘邵忠《中学英语课程理念与实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吴海鹰“高中阶段笔记策略的指导”,《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

上一篇:被选上领班发言稿下一篇:中班元旦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