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传奇人生故事

2024-05-02

汉武帝的传奇人生故事(精选9篇)

篇1:汉武帝的传奇人生故事

汉武帝的评价1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这个“划时代”指的是什么呢?我觉得中国古代的历史,在春秋战国之际是一个大的转折,下一个更大的转折,通常大家都说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但这个转折太大了,正因为太大,实际上一下子是无法彻底实现的,强制实行的结果,是秦之短命以二世而亡。汉朝的建立,较诸秦朝,在一些方面显现出明显的倒退色彩,譬如刘邦的分封。若是回溯到西楚霸王项羽的分封,这一倒退的性质就能看得更加清楚。这实质上是一种调整,是对秦始皇新政的一种调适。这样的调适,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可以说基本完成。也就是说,是由暴君汉武帝完成了暴君秦始皇开始的社会大变革。完成这一变革的具体时间,大致可以定在太初元年(-1),所谓“太初改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事件。我认为,从这一意义上认识汉武帝的历史地位,才能更好地评判其是非功过。

不过这只是一种专业技术的角度,历史的评判,并不仅仅如此。历史是人造就的,也影响到我们现在生活着的每一个人,而后世每一个评价过往历史的人不仅对道义的认知会有很大差异,而且每个人都是有感情的,感情的差异往往更大,也更微妙。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评判的结果,绝不会有举世一致的认知,因而谈与不谈,并没有多大意义,人们尽可自是其是,自非其非。

若是让我从感情上对汉武帝做一个评价,那倒十分简单明了,就八个字——独夫民贼,恶贯满盈。

汉武帝的评价2

不仅是司马光,中国古代所有政治家,在读史书的时候,都特别重视汉代,喜欢以汉代的史事作为事例,来说明对现实生活的合理抉择。

在汉代的帝王之中,汉武帝统治时间长,兴事多,是一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皇帝,也是司马光想饶也饶不开的。可是,假如完全依照《史记》和《汉书》这些比较可靠的原始记载来写,汉武帝一生的作为,都是不符合司马光的政治追求的。读这样的史书,不管是帝王,还是大臣,都学不到个好样儿。

于是,司马光花费一番心思,从南朝时写成的小说《汉武故事》中找到了他想要的资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两项重要的内容。一是在汉武帝与卫太子之间,存在着两条不同治国路线的斗争。“好人”是卫太子,他主张“守文”,身边还聚集着一大群“忠厚长者”;站在卫太子对立面的“坏人”,则是他的老爸汉武帝。这位老爸主张“尚功”,跟在他屁股后面的只是类似江充那样的“奸臣”。著名的“巫蛊之变”,实际上就是这两条路线斗争的白热化。《汉武故事》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汉武帝在其晚年幡然醒悟,洗心革面,下诏罪己,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符合宋朝儒家知识分子期望的圣明君主。这两项内容,都很合司马光的心意。

汉武帝的评价3

按照儒家的纲常伦理,天子再混蛋,臣子也是无可奈何的,不能取而代之,只能期望他自己改恶从善。若是连像汉武帝刘彻这样的暴君都能重新做人,那么,以此为鉴,还有什么样的帝王不能劝说他改弦更张以放弃自己的暴政呢?这样,我们就看到,司马光经过精心剪裁,把这些小说里编造的内容,像信史一样写到了《资治通鉴》当中。司马光的政治追求,无疑是很高尚的,也是颇为值得赞扬的。但我们今天在阅读《资治通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只是他的一个美好的愿望,绝不是历史的真实。轻易相信《资治通鉴》的记载,一方面,会误导人们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判断,像司马光一样对专制统治者抱不切合实际的幻象;另一方面,这也不利于我们学习真实的历史知识。

汉武帝的评价4

汉武帝的晚年政治取向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个案,《资治通鉴》一书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我们应该对历史纪事的时代早晚和可信性大小尽量有所了解,同时尽量直接接触那些写作时代更早、同时也更为可靠的历史著述,这样才能获取更多靠得住的知识。譬如关于秦和西汉的历史,最好还是先读《史记》和《汉书》,读《盐铁论》,然后在有余暇的时候,再去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三岁之时就被封为胶东王。他的姑母刘嫖和汉景帝都同出于文帝窦后,嫁给陈午后,生下了女儿阿娇,她很想将阿娇嫁给刘彻,更希望刘彻能继承帝位,于是,她经常在景帝面前说太子刘荣生母栗姬的坏话,栗姬心里很清楚这种处境,但她是个性情刚烈的女人,为此对景帝也出言不逊,终于触怒景帝,于是将太子贬为临江王,栗姬悲愤自杀,王夫人被立为皇后,6岁的刘彻被封为太子。

汉武帝的评价5

十六岁,就现在来说,还是一个孩子,一个已经进入了叛逆期的孩子。而在公元前141年,十六岁的刘彻失去了父亲,登上了皇位。

我们无法考证刘彻在初登皇位时的所思所感,但从事后来看,当头戴皇冠,身披龙袍的少年刘彻,看着下面群臣跪伏于地的时候,他也许是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

大汉立国一甲子矣。高祖皇帝雄才伟略,太宗皇帝继往开来,父亲孝景皇帝承前启后。到刘彻一代,亦当守社稷于祖宗,施功烈于百姓,创他一个万民拥戴、万国来朝的大汉盛世。

直至建元六年(前135年)五月窦太后去世,汉武帝才得以掌握大权。 他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王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王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 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

在此之前铸币、煮盐、冶铁,听任民间私营,实际上都操纵在少数豪强手里,成为他们剥削农民、扰乱社会经济的工具。刘彻把铸币权收归中央,铸造新的五铢钱,通全国,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又把盐铁收归官营,在指定地区设官,专卖盐铁。另外,他又设法调剂运输和平抑物价,各郡都设立均输官,负责收购和运输货物,调剂有无。京城设立平准官,负责平抑物价。这样,朝廷就掌握了大批物资,并从商人手里夺取了大量利润。通过这些经济措施,国家财政收入大大增加,地方豪强势力在经济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得到了经济上的保证。

为了能够选贤任能,汉武帝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排斥,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学说。

篇2:汉武帝的传奇人生故事

《史记》和《汉书》对汉武帝不同描述对后世史学著作语言表达方面产生了不同影响。

相比较而言,《史记》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像历史小说一样丰富多彩,尽管这一特征很少出现在史学典籍方面,但在文学界的成就反而更大,至少在叙事性文学方面,《史记》的模范作用几乎是无与伦比的。因此鲁迅才会将《史记》点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句话也恰好解释了《史记》语言在中国古代史学界和文学界的独特地位以及跨领域的双重作用。

《史记》对汉武帝的冷嘲热讽形成了一种隐晦的批判风格,而司马迁的独立思想虽然在文字中充分展现,却也无法在史料记载中直抒胸臆。正如姚大力教授所指出,即使是汉武帝酷爱司马迁的才华,他也不可能容忍司马迁的独立思想与人格。这就引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如果思想独立性只能从夹缝中生存,那么语言的表达是否都是晦涩难懂的,或者更本就没有独特性,而完全变成枯燥乏味的单纯叙述?

不可否认的是,至少司马迁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他并没有采用春秋笔法去粉饰太平。也许正因如此,在官方修史的制度正式确立之后,司马迁的批判精神和著书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主观能动性便不再成为史书编写过程中的主流方法,而是成为一种后世不可逾越的标杆,反而在文学界真正成为了“史家之绝唱”而被广泛传扬。因此,有些时候理性和科学在“浪漫主义”的想象力面前总是黯淡无光。这也是《史记》语言表达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

此外,《汉书》的言语表达更加突出了简约性和严谨性。

汉武帝的评价2

《汉书》的言语表达更加突出了简约性和严谨性。

如前文所示,《汉书》侧重于对历史事件的罗列以及表面描述,而不会对历史事件进行故事性概述。尽管班固欠缺如司马迁那种锋芒毕露的批判精神,但仍然不能将《汉书》中的语言表达当做是春秋笔法的代表,因为如果与后世史学典籍相比,《汉书》的简约语言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几乎自成一派,并对后世著史行为起到极为重大的指导作用;此外,汉书对所记载内容的分类虽然参考了《史记》,却又有所调整,比《史记》更加简单,而这种分类的科学性并不会因此大打折扣。对此几乎可以认定,《汉书》开启了史学典籍语言表达方面的另一先河,其史学价值和在现实应用方面的影响力不在《史记》之下。

综上所述,《史记》和《汉书》对汉武帝的描述可以充分反映两部史学巨著在社会背景、意识形态、人文思想、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不同之处。现代史学界也可以根据相应的文字叙述来研究两位史学大家的自身思维方式、文化认同,以及时代大背景下的主流文化变迁和史学发展的走向等问题。尽管这种研究只能算是浮光掠影,但如果能够杜绝以偏概全的思想误区,却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并借此得出新的认识。因此,将《史记》和《汉书》中的文字模式和语言表达进行比较,其史学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汉武帝的评价3

父子至亲而在特殊的利害得失面前操刀相向,古今中外都不乏其例,这本来就是人性中的必有之义,一点儿也不值得奇怪。专制体制,权力的绝对性往往会使当事者失去回旋的余地,在当政者与继位者之间,尤其容易发生这样的血腥故事。

其次,汉武帝暴虐异常又猜忌成性,不但四处出兵,致使生灵涂炭,其横征暴敛,也弄得民不聊生,而且举朝上下的官员和他身边的亲人,也是官官自危,人人自危。像以鞍马骑射出身的公孙贺,在被擢任为丞相的时候,鉴于前面几任丞相都被汉武帝治罪整死,竟然吓得长跪不起,顿首涕泣,不肯接受印绶。汉武帝置之不理,离座而去,他才不得不勉任其职。别人看了奇怪,问公孙贺为什么不喜反悲,他不禁哀叹此生“从是殆矣”,也就是“小命即将交待在丞相的位置上了”。果然公孙贺很快就死在了这一官位之上,实际上是所谓“巫蛊之祸”的第一位受害者。无可奈何之中,几乎人人盼望汉武帝速死。他身边的官员和家人,像陈皇后和公孙贺子公孙敬声、丞相刘屈氂,就都通过巫蛊之术,诅咒他死亡。

明白这些情况,也就很容易理解,当时的情况,不是卫太子刘据冷酷无情,而是汉武帝太坏,祸国殃民,丧尽人心,该死不死。诅咒汉武帝刘彻早一天死去,是人心所向,这是卫太子对他行用巫蛊的大前提、大背景。因此,站在天下苍生的立场上看,卫太子做的并不是什么坏事。尽管卫太子也未必有什么不同于乃父的仁慈的政治路线,但汉武帝实在太坏了,再坏过他也不容易了,让这个最坏的坏蛋先完蛋,终归不会是什么坏事。我在《制造汉武帝》一书中提到的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与汉武帝一样暴虐而又猜忌险刻,结果逼迫其太子刘劭和长女东阳公主竟不得不行用蛊术咒其死掉,刘劭且最终兴兵弑父,果断地干掉了自己的混蛋老子。

汉武帝的评价4

具体地讲,卫太子当时面临着被汉武帝废黜储位的危险。在他的生母卫皇后年长色衰之后,汉武帝后宫当中,先后有王夫人、李夫人、李姬、尹婕妤和赵婕妤等相继得宠,王夫人和李姬还都为武帝育有皇子,因而不管是卫皇后,还是卫太子,随时都有可能被汉武帝废掉现有的位置。更为严重的危险,是在巫蛊之变发生之前三年的太始三年(-94年),正在大受汉武帝宠幸的赵婕妤,生下一个儿子,这就是后来的汉昭帝。据说昭帝是赵婕妤“任身十四月乃生”。晚产这本来可能给新生儿带来问题,可老年得少子的汉武帝却是欣幸不已,把这视作是天降圣子,说什么“闻昔尧十四月而生”,于是命名赵婕妤生子时临近的那座宫门为“尧母门”。尧是上古的神圣帝王,尧母生出来的儿子当然只能是帝尧,可见汉武帝在后来的昭帝甫一出生之际,就萌生了废黜卫太子而令其取而代之的意图。

这对于卫太子以及乃母卫皇后来说,显然是临头的大祸。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回避的地步,总要想个办法,有所应对,而由于汉武帝的严酷控制,卫皇后和卫太子这母子俩在当时实际上是束手无策。只有汉武帝马上死去,他们才能够从灾祸中得到解脱。困窘中的卫太子,能够做的,只有按照当时人的通行做法,行用巫蛊之术以诅咒汉武帝快快死去——这就是卫太子对汉武帝施行巫蛊之术的基本原因。

汉武帝的评价5

汉武帝一生都在祸国殃民,终其一生,并没有做出根本性的改变。其祸国殃民的具体表现,就是通过盐铁专卖、均输等措施疯狂搜刮民财,而且严刑峻法,压迫民众;同时,还大量徵发民众从军,四方出击,扩张领土,不仅耗费巨额资材,还使无数生灵涂炭。

在其晚年,对外出征作战虽然明显减少,但这并不是其治国路线发生了改变,而是汉朝的疆域已经达到中原政权所能扩张的极限,是没的打了,而不是不想打了。

篇3:邵逸夫多维多彩的人生传奇

执掌电影帝国里的大亨

邵逸夫祖籍浙江宁波,1907年出生于上海,其父邵玉轩育有五男三女,邵逸夫排行第六。邵逸夫的父亲是个十分精明的商人,看中了初兴于上海的电影业,于是来到上海,成立了在中国电影史上赫赫有名的“天一影业公司”。而邵逸夫,因当时还小,才中学毕业,父亲希望他能考大学,但他被兄长们的拍片搞得坐不住了,经大哥同意,他在片场中觅得一个“伙计”之职。邵逸夫就在片场中成长起来,他肯钻研,很快,电影制片各个环节他都了如指掌且能挑得起担子。从摄影、编剧到导演他样样都能干得很好,成了大哥的得力助手。

后来三哥邵山客去东南亚发展,带去的几部“天一公司”的片子大受欢迎,一时爆棚,忙得邵山客恨不得有分身之术,马上拍电报回上海,让六弟邵逸夫速来新加坡帮衬,共闯天下。那时邵逸夫才十六岁,接到电报火速南下,与三哥邵山客开始了南洋的电影创业生涯。他们几乎跑遍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角角落落,冒着被毒蚊叮咬的危险,挑着放映电影的担子,转战在割胶场等华人聚集地。当时还是手摇无声放映,他一格格地摇着影片,也摇出了自己在南洋的事业天地。到30年代,邵氏公司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拥有110余家电影院,已成为南洋一带的电影大王。那时,邵逸夫才二十几岁。

邵逸夫不满意哑巴电影,他想搞活电影。当他静下来决定从有声电影动手时,才感到头脑里一片空白。因为此刻,他要的演员没有,机器没有,音响设备没有,资料也没有。这些东西听说美国有。于是1931年邵逸夫前住美国购买有声电影器材。途中轮船触礁沉没,幸亏其命大,落水的邵逸夫抱着一小块木舢板,在茫茫的大海上漂泊一夜后终于获救生还。然而灾难并没有吓退年少的邵逸夫,他很快从惊吓中调过神来,从美国好莱坞买回所需的“讲话机器”。1932年,邵逸夫与粤剧表演艺术家薛觉生合作,终于拍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这部影片不光让邵逸夫赚了大钱,而且还开创了中国电影史上有声电影的新纪元。

1959年,邵逸夫来到香港,他投下巨资买到港岛清水湾的一座山包,将之削平后,筑建了一座规模庞大的电影城——邵氏兄弟电影制片厂。他亲自督师,网罗人才,成立了“邵氏兄弟影业公司”,全力发展国语片。他首先聘用邹文怀当他的《电影周刊》主编。这位记者跟随他十一年,为邵氏立下了汗马功劳。《电影周刊》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特别是“影星生活”栏、“邵氏明星”栏、“国际影坛消息”栏都紧紧地抓住了许多人的心,使影迷们如痴如醉,一直跟踪邵氏影片,争取先睹为快。

邵逸夫的观点是,第一部片子要把稳。经过再三挑选,选中了《貂蝉》这个本子,决定拍这部戏。但核算人员告诉他,这个片子不能拍。核算人员清楚,拍不成功,邵氏公司便有瘫痪的可能。而他想的则是,若拍不成功,邵氏公司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拍别的片子,不需要你邵氏公司。他大胆启用年仅三十岁的李翰祥。李不负重望,由他执导的《貂蝉》卖座率极高,创当时香港票房纪录,并且囊括了第五届亚洲影展五项大奖。中国人也搞得出这样的片子,那些一向受西片公司控制的电影院起初冷眼向洋,最后也不顾上司公司的警告,踏进了邵氏公司的大门,邵氏公司一锤定音。

六十年代里,邵氏公司每年能拍四十多部故事片,稳夺台、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电影业盟主宝座。到七十年代初,邵逸夫占领东南亚的计划已基本实现,他在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二百多家邵氏影片的发行网点,专门放映邵氏公司制作的中国影片。李翰祥的宫廷历史和风月影片,张彻的武侠动作阳刚男性影片,刘家良的功夫武术动作影片,楚原的古龙小说系列影片,都令邵氏影片在香港和东南亚市场,雄霸一方。“太平洋银幕”挂起来了。从一九五八到一九七三年,从第五届到第十六届亚洲影展,邵氏兄弟影业公司出品的电影屡获殊荣,共得大小奖四十六项,创下大陆、香港、台湾电影史纪录,开创了电影的新时代。

1980年,邵氏大举收购TVB的股权,还开设了被誉为“港星摇篮”的训练班,香港演艺圈的“黄金一代”基本上都出自这个训练班,包括现在仍然在圈内呼风唤雨的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刘嘉玲等顶尖巨星,乃至现在已晋升为国际级的大导演杜琪峰等等,都是出自该训练班的得意学生。TVB出品的《上海滩》《射雕英雄传》《鹿鼎记》《京华春梦》《万水千山总是情》等风靡大江南北的经典剧集纷纷亮相,在香江和整个华语电视圈掀起一轮又一轮收视高潮。与此同时,邵逸夫还投资房产物业、股票市场等,开展多元化经营。香港素为藏龙卧虎之地,富商豪贾云集,但以经营影视而步入香港富豪排行榜前列的惟有邵逸夫一人,目前,TVB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电视节目制作公司,股价市值已超过200亿港元。

二位红颜知己相伴左右

随三哥邵山客到东南亚发展,兄弟俩很快打开了局面。新加坡最闻名的富豪余东璇十分赏识邵氏兄弟,邀请他们到家中做客。那天,他们应邀来到余府,余东璇亲自出门迎接,身旁还站着一位身着白色连衣裙、清新脱俗、气质高贵典雅的美貌女子。余东璇介绍说:这是黄美珍小姐。饭后,余东璇请邵山客在书房谈业务合作意向,就让黄美珍陪邵逸夫到花园中游玩。两个年轻人在花园中边走边天南地北地聊了起来,他们聊得最多的是电影。一席忘情的畅叙,彼此相见恨晚。

离开余府之后,邵逸夫饱尝了相思之苦,第一次体会到了恋爱的滋味。其实,黄美珍也被才华横溢的邵逸夫深深地吸引了。她经常借故到邵氏机构看望邵逸夫,如果有时间,两人就到公司属下的戏院看一场电影。然而,令邵逸夫隐隐感到不安的是,黄美珍是余东璇的女友,而余东璇又对自己有恩。三哥邵山客得知此事后,劝他放弃这段感情。

终于有一天,邵逸夫鼓起勇气亲自来到余府,坦白地向余东璇倾吐了他和黄美珍相爱的事。余东璇听罢,沉默了片刻,哈哈大笑说:“你们的事我早有察觉,君子成人之美,老弟既然和美珍真心相爱,就不用顾及这么多,难道让美珍一辈子陪着我这个老头子吗?”1937年,邵逸夫与黄美珍在新加坡举行了热烈而隆重的婚礼。那天,余东璇还送来了50万元的大礼表示祝贺。每次提起余东璇,邵逸夫就热泪盈眶,对这位宽厚仁慈的前辈心怀感激。

1952年,邵逸夫生命中另一位重要的女性出现了。那天夜晚,他来到邵氏戏院楼上的夜总会听歌。正准备离去时,主持人说:“下面请红遍南洋的女歌星方逸华小姐演唱一首《花月佳期》。”听了“方逸华”三个字,邵逸夫觉得相当耳熟,立即让侍者送上一大束鲜花。一会儿,方逸华微笑着来到邵逸夫面前,彬彬有礼地说:“邵先生您好,我在上海时就看您拍的电影,也听长辈们讲过您的许多故事。”演唱结束后,受邵逸夫之邀,方逸华换上一套素雅的旗袍,两人来到一间环境清静的酒楼,边吃夜宵边聊天。那一席长谈,邵逸夫惊喜地发现方逸华不仅人长得美,歌唱得好,而且竟还懂得许多业务经营管理上的事,于是力邀她加盟邵氏公司。

当时方逸华的歌唱事业如日中天,但她还是不顾一切地退出了歌坛。果然方逸华没有让邵逸夫失望。自从进入邵氏公司之后,她认真学习管理知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很快便成了邵逸夫在事业上的智囊与最得力的助手。

1987年,邵逸夫的发妻黄美珍于美国病逝,享年85岁。他们的这段婚姻维持了整整50年。黄美珍病逝后,尽管邵逸夫和方逸华结婚在众人眼中是迟早的事,但邵逸夫面对记者的一次次追问都笑着以“没打算”为由搪塞。直到1997年,妻子黄美珍逝世10年后,邵逸夫终于决定再婚。1997年5月6日,邵逸夫和方逸华终于来到美国拉斯韦加斯登记并举行婚礼。90岁的新郎邵逸夫,62岁的新娘方逸华,他们历经40多年的爱情长跑,总算有了新起点。

传奇老人的养生之道

邵逸夫在养生之道上和其他寿星有些不同,他曾向香港特首曾荫权传授长寿秘诀,那就是:每晚睡前躺在床上,脚掌前后、左右摆动64次,还要转64圈。不知道他是否从“老从脚上起”这一养生格言中领略来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老年人多锻炼一下脚部,确实好处多多。邵逸夫这一独特的养生法从中年开始,一直坚持到晚年,直到步入高龄以后,腿脚多少有些不便,才逐渐减少。

邵逸夫注重养生之道始于中年,初时,他以炖人参进补,后来改为每天口含一片人参。据了解,他从前是香港最贵人参的大买家,药店有最上等的人参到达,他就全部订去了。有人说他把人参当口香糖吃,一年吃4两人参,夏冬两季,每季2两。据知,当时的人参价是9万港元1两,也就是说,他每年单吃人参就花了36万港元。近年来,他已不再依赖人参,而是看重了“生命在于运动”。他介绍自己的养生秘方时说:“我走路是不用拿棍子的。长寿之道在于运动,我每天早上要练四十五分钟气功;每周要打四次高尔夫球。”他还喜欢旅游,过去,每年要出门旅行一次,其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可见身体的状况是不错的。

工作是邵逸夫的另一个养生秘诀。他曾说过:只有保持工作才会长寿。直到90岁前,他还坚持每天上班;100岁时,他还出席每两周一次的无线高层会议。按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他每天晚上只睡5个小时,中午小睡1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工作。他坐的劳斯莱斯车里有酒吧,被改装成小型办公桌,连途中的时间都不浪费。除了上班和开会,邵逸夫还有一项重要工作,那就是看电影和电视。年轻时曾有一天看9部片子、一年看700部片子的纪录。他很喜欢看以搞笑闻名的《憨豆先生》,多年来他一直保持开朗的心境,而乐观的情绪,开朗的性格,是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邵逸夫的性格开朗而又乐观,不能说与他的长寿没有关系。

古人云:仁者寿,这是因为仁爱之人的心和山一样平静和稳定,他们以爱待人,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邵逸夫高寿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心胸宽厚,他的容人之量更是员工最佩服的地方。他自己每天九点钟一定到片厂,开会、试片等,他一定比别人先到,其他人员偶有迟到也不深追究。值得一提的是,邵氏的“金牌导演”李翰祥1963年在事业高峰期离开邵氏到台湾另谋发展,并带走大批技工好手,几乎动摇了邵氏根基,但邵逸夫爱才如命,七十年代允诺他重返邵氏,这或许只有邵逸夫能够做到。

多年来,邵逸夫一共向内地捐助了34亿港元,兴建了5229个教育和医疗项目。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多所高校都有邵逸夫捐资修建的“逸夫楼”。他还创立了“邵逸夫奖”,其基金高达50亿港元。该奖每年颁布一次,奖金100万美元,颁奖始于2004年。由于其设奖宗旨和巨额奖金足以媲美声名显赫的“诺贝尔奖”,因而一设立就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美籍华人杨振宁说:“‘邵逸夫奖’的设立,将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大事。”1990年,中国政府将在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1991年,美国旧金山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以此来表彰邵逸夫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篇4:棉花公主的传奇财富人生故事

在杨敏德还是一个香港小姑娘的时候,她的父亲就对她说,别干服装这一行,太不容易了。好好读书,选个别的职业吧。因此,她去了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商学院,然后在纽约市的第一波士顿公司工作。但是最终她还是干起了服装这一行,并且干得非常出色,益达这个庞大的衬衫帝国在这位女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掌舵下得到发扬光大。

杨小姐坦言,即使面临很多困难,与父辈相比,她是幸运的,在一个和平的环境,在人生的舞台发挥所长。

她要缔造自己的传奇。1995年杨小姐担任董事长时,她认为原有经营模式注定要衰落。为了在各方面贯彻自己的意图,她为公司制定了三个优先发展的任务:完成公司的垂直整合,引进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通过益达集团来推行她关于企业应该回报社会的信念。杨小姐带给公司的是完全不同于传统模式的分析性思维方式。

这位管理着10个国家的4.7万名员工,每年向一些大公司公司供应6000万件衬衫的纺织女王,对未来仍旧充满信心。她的下一个野心勃勃、勇敢大胆的目标是:将这个传统行业变成适应现代社会的行业。

亲赴新疆艰难创业

跑到新疆去发展工业,对于一个香港女人来说真是胆大包天的想法。而杨小姐将想法付诸了行动。投资1亿美元开工厂,并开发1.2万英亩土地种植符合公司要求的棉花。益达以往主要生产男装,极为重视品质。“我们是因为买不到这么好的纱线才跑到新疆去,做了纱线以后才知道棉花是最要紧的。重数量而不重质量的收购系统,使农民放弃了种好的棉花,不然我怎么会自己跑过去做‘农民’芽”杨小姐颇为感慨地说。

益达很多服装的手感是不同的,就是因为益达在纺纱的时候下了工夫,衣服的手感就完全变了。

益达是一个著名的家族企业,杨小姐的父亲杨元龙是创建者,也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杨小姐的外祖父也是做丝绸的,所以她从小就听了很多关于管理,特别是做工业做企业人的想法。“以人为本”的理念,“做纺织服装工业的,其实最大的资产就是人。”

但是,同样一个理念在不同的时代也会有不同的用法。

在现代管理上,虽然和父辈认识上有分歧,但杨小姐也承认她受父亲的影响很多很多。随着年龄的增长,杨小姐发现哈佛教科书与父辈生意经中的大道理,譬如说不要贪小、心胸要宽阔、互相尊重等都是一致的。年轻的时候她常常与父亲争论,就是因为年纪轻喜欢争论,现在的杨小姐越来越觉得生意经就是生意经,虽然有的时候需要改变一点,但上一辈的那些企业家他们那一套本领千万不要抛弃,绝对要尊重他们。

信息化的痛苦经验

在杨元龙管理公司的鼎盛时期,益达首先以价格竞争,然后以质量取胜。现在公司赖以胜出的是对市场的快速反应以及客户服务。杨小姐认为技术是实现这一切的途径。

当初国家的配额不够,益达只能往海外发展。而那时候电脑信息科技还没有发展到现在这样,面对不同的市场,益达有一个信念,就是尽量利用电脑,利用信息来帮助益达完成跨国生产链——从新疆纺纱,再运到广东织布,之后再到全世界如毛里求斯去的制衣工厂生产衣服。所以益达很早就在信息化上面花了很多工夫。

当然杨小姐也为实现信息化付出了代价。以前杨小姐只认为这是一个技术上的挑战,后来发现不是,是一个管理的问题,是一个企业基本文化的挑战。因为如果企业有了一个信息系统,就要有透明度。有什么是防碍一个企业的透明度的呢?以不正当的方法在企业中获得利益的人,对于这些人来说透明度是最坏的事情。杨小姐得出的痛苦经验是:在花费巨大投入信息化之前,一定要先把企业的文化搞好。

她还认为,搞好以道德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的同时,还要有一套好的管理方法。仅仅倡导大家要做好人是没有用的,一定要有一个完善的机制,以制度和法规防犯某些年轻人在利益引诱下的犯错。这个挑战是任何一个要走信息化之路的企业要面对的。

不在乎短线回报

一直以来,益达集团完全属于杨氏家族所有。如今杨元龙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杨小姐用新的管理思想,把益达做成一个真正模范的纺织企业,能够在世界上把中国的纺织服装工业的能力发挥出来。

作为家族企业的领导者,杨敏德早已超脱了一般的家族企业狭隘的视野,很多时候她看事情是很战略和长远的。譬如说益达放了1亿美元在新疆,在短期想有回报是不容易的。如果是一个上市公司,这件事就会被股东吵死,因为这种投资回报周期非常长,可能要10年至20年的时间。但是益达是一个私人的机构,自己看准了,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做好。

不过资金也是一个问题,有的时候企业必须要上市,因为需要资金。但是杨小姐认为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之下,做一个私人的公司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她不需要每3个月看短线回报,一个上市公司很少有机会给掌舵人真的发挥做长线的理想。对此杨小姐自我觉得是幸运的,因为很多时候益达给她发挥长远理想的空间。益达花了很多资金在人才上面,许多年轻人不是一天两天会给公司回报的,但这是企业的投资,这种投资不是机器,投资人的价值是人家看不见的,但是这对企业最有效。

大得靠道 小得靠术

在益达的企业文化中,道德居第一位。杨小姐希望益达不仅制造衬衫,而且要制造一些更为永恒的东西,在这一点上,她是真诚的。

让杨小姐想不通的是,为什么一定要外国人来强迫中国企业搞环保呢芽污染的水和空气不是中国人自己喝进去吗芽污染的空气使现在很多小孩都有皮肤病,每一个人都该想一想自己不该只是赚钱,所有人都希望有一个健康的环境。很多人说环保是为了下一代,但在杨小姐看来,“现在水资源最缺乏,要是还不好好保护水资源,那么在很短的时间内,也根本不用想下一代,在我们这一代很多的问题已经出来。”杨小姐记得外祖父很早就说过,一个社会与企业是分不开的。

环境咨询师朱利亚·舒尔曼曾接受香港一家独立的智库思汇研究所的委托,对益达的运营进行过调查。她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益达肯定不是在装门面。”她同时在报告中提到,益达主动投资360万美元在高明建设了一个污水处理厂。香港许多公司都做慈善工作,但它们还没有达到那种用商业来营造社会积极力量的高度。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商业远景,杨小姐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篇5:哲理故事:留下你的人生传奇

“有多少人能够说出你父母的一些事情?”哲学老师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请把手举起来。”

所有的人都举起了手。

“有多少人能够说出你爷爷奶奶的一些事情?”

大约四分之三的同学举起了手。

“有多少人能够说出你曾祖父曾祖母的一些事情?”

六十个同学当中只有两个人举起了手,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你们以后的三代。假如,现在坐在教室里的是你们的曾孙子曾孙女,他们谈及你们的时候能说出什么呢?他们还知道你们吗?你们会不会也被遗忘得一干二净了呢?”

“你们应该如何书写人生呢?你们应该给后代们留下怎样的人生传奇呢?选择权在你们自己手上。现在下课。”

足足有五分钟,没有一个人从座位上站起来。

篇6:汉武帝的经典人生评价

我们来看汉宣帝的时期。国家从汉武帝晚年的危机局面中转危为安,民生得到恢复。汉朝又重新呈现出了繁荣的景象,史称昭宣中兴。汉宣帝的时候实现了对西域的彻底控制,汉宣帝时期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第一任西域都护郑吉被封为安远侯,故《汉书·郑吉传》说:“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匈奴问题在汉宣帝的时候也得到了彻底的解决,汉宣帝的时候呼韩邪单于内附,甘露二年(前52年),呼韩邪单于正式入朝,向汉宣帝称臣。“单于正月朝天子于甘泉宫……其左右当户之群臣皆得列观,及诸蛮夷君长王侯数万,咸迎于渭桥,下夹道陈。上登渭桥,咸称万岁。”两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想见当时的盛况!汉宣帝在位期间,政局大体稳定,没有发生太大的波折。汉宣帝亲政后,铲除了霍光集团的势力,不过并没有对霍光进行清算,依然称之为博陆宣侯,被列为麒麟阁功臣之首。对待宗室,汉宣帝也尽可能大度,虽然发生了广陵厉王刘胥的诅咒事件,但是汉宣帝对刘胥非常宽容,也没有剥夺刘胥儿子的王爵。甚至对退位皇帝刘贺,汉宣帝也给予了保全。汉宣帝还是一个十分重感情的人,故剑情深的故事是大家所耳熟能详的。早年在民间的时候娶了许君平,而在当了皇帝之后,坚持要把结发妻子立为皇后。汉武帝强化意识形态管控,罢黜百家设立五经博士,汉宣帝也召开石渠阁会议,设立了黄龙十二博士。汉宣帝也加强君权,一直到去世都牢牢地控制着权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汉宣帝的成就要大于汉武帝。

篇7:汉武帝的经典人生评价

汉宣帝杜陵

不过,就整个中国历史而言,汉宣帝的影响不如汉武帝。当然了,这个影响,不知道能不能被算作成就的范围之内。比如,汉武帝设立太学,设立博士弟子员,开启了两千年科举制的滥觞。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时期强化君权的趋势持续两千年而未中断。汉武帝罢黜百家,把儒学作为治国的理念,儒表法里,开启了两千多年基本的政治模式等等,这些都是汉武帝带给后世的影响。至于这个影响对于我们今天的人们是好事还是坏事,那就是另外的一回事了。

注:图片来自网络。本文系悟空问答《野叟杂谈》于6月4日对《汉宣帝取得的成就对比汉武帝谁高呢?》的回答。

篇8:“不老女神”刘晓庆的传奇人生

美国时间8月20日, 刘晓庆再次披上婚纱, 与71岁丈夫王晓玉在旧金山山谷教堂举行了隆重的婚礼。梅开4度的刘晓庆第一次经历传统基督教仪式, 婚宴席开8桌, 婚戒则是11克拉钻戒, 由她御用设计师设计, 要价数百万港币。婚礼上, 刘晓庆穿上名师设计的婚纱, 奢华浪漫而又优雅大气, 与先生深情一吻, 在至亲好友的见证下互许诺言, 要“互敬互爱, 携手同行”。

经过一系列的否认, 刘晓庆最终还是承认自己结婚了。与王晓玉去年就已经注册, 而今算是补办婚礼。婚礼上, 新郎和新娘交换了结婚戒指。王晓玉说:“晓庆, 我亲爱的Livia, 多年的仰慕和期待, 今天终于能在基督的祝福下牵着你的手, 和你走进这神圣的婚姻殿堂。从此以后我会尊重你, 呵护你, 永远地深爱你……”刘晓庆回应道:“多年来你一直懂我, 爱我, 敬我, 心疼我, 对我呵护包容信任期盼, 我愿意与你携手勇敢同行婚姻的路, 我会尊重你, 好好爱你, 走向属于我们的幸福。”

据悉, 刘晓庆此次婚礼办得相当低调, 出席婚礼的嘉宾仅限于双方的至亲好友, 甚至有些嘉宾到了美国之后才知道有这样一个大大的惊喜。

58岁的刘晓庆的这一任老公现年71岁, 系成功港商, 且是将门之后, 事业成功, 旅居海外多年。2010年, 王晓玉还曾以政协委员的身份接受媒体采访。据称, 王晓玉的父亲王剑秋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七期毕业生。1942年出生的王晓玉在香港发迹, 从事家具行业, 人称“家具大王”。他在香港和美国都有投资, 厂房遍布广东、浙江、上海、山东、天津等地。有公开资料显示, 刘晓庆曾入股王晓玉的家具连锁店。而据称王晓玉喜欢刘晓庆多年, 一直追求她。而结婚时为了表达爱意, 王晓玉还将美国和香港2栋豪宅过到刘晓庆名下。

而拥有多次婚姻经历的刘晓庆此番再婚也遭到了网友的调侃。网友“贝加尔99”说:“媚娘您都换了四个皇上了!别再换下去了, 祝幸福。”

做女人难, 做名女人更难

关于她的故事也有很多, 她的影视作品也是深入人心, 塑造的荧幕形象也让很多的人忘不了, 甚至周围很多的同事说我是看着她的电视剧和电影长大的。

第一个主演内地武打片明星, 第一个主演与香港合拍片的内地明星, 第一个三次蝉联百花奖影后的演员, 第一个中国内地的独立制片人, 第一个央视春晚女主持人, 第一个出自传的中国明星女作家, 58岁的生命里已经有过多少个敢为人先的第一次, 恐怕刘晓庆自己也数不清了。从艺近40年里, 刘晓庆5次获得百花奖、一次金鸡奖, 无论你是否喜欢她戏里戏外的样子, 在中国的电影史上, 她都留下了不轻的一笔。她就是刘晓庆, 戏里戏外, 她总能成为女主角。

她在自传里感叹“做人难, 做女人难, 做名女人更难, 做单身的名女人难乎其难”;在被电影捧红之后她平静地自诩是中国最好的女演员;10年经商路, 她一脸自豪宣称自己亿万富姐;年过半百, 她在微博上频频晒出逆生长的年轻容颜, 面对四面八方的质疑, 她撂出一句:江湖可以老, 我还年轻自己。

演艺经商尽显传奇女人“风范”

刘晓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女演员, 演艺高超, 风格独特。她在演艺圈摸爬滚打了几十年, 凭着自己不懈的奋斗和坚强的毅力, 在演艺事业上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在80年代的中国, 没有人不认识刘晓庆。她的红火程度, 是现在最大牌的明星不可及也不可想象的。现如今年近60岁的刘晓庆, 仍不服老, 越来越有范儿, 在热播的《武则天秘史》中再次出演武则天, 一出场就以女王气势折服了观众, 艳压群芳, 实属不易。可谓演艺圈的名女人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

青少年时期的刘晓庆, 完成了从农妇到演员的蜕变。刘晓庆11岁考入四川音乐学院学习扬琴, 文革时被分配到农村当了一名普通农民。在农场, 刘晓庆白天劳动, 晚上自弹自唱。后来, 参了军, 在基层文工团里唱样板戏。一级一级调到成都军区战旗话剧团当了一名话剧演员。

1975年, 刘晓庆第一次试镜, 拍摄文革后期的电影《南海长城》。1980年刘晓庆拍摄了电影《原野》。这部戏在当时引起了较大争议。因为有几场“床戏”。虽然《原野》隔了8年后才上映, 但花金子这个角色, 给刘晓庆带来了1987年中国电影第十一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的奖杯。有人评价说, 1980年代的中国电影属于“刘晓庆时代”。

80年代, 香港导演李翰祥来大陆拍摄《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两部影片。刘晓庆栩栩如生地表现慈禧的青年、中年时代, 一颦一笑, 举手投足, 传神入微, 入骨三分。时至今天, 在一大串扮演“西太后”的中国女演员中, 很多观众第一个想起来的还是刘晓庆。

刘晓庆在电影《红楼梦》中饰演的外表热情泼辣、内心阴险狠毒的王熙凤, 也是可圈可点, 受到潮水般好评。刘晓庆表演上最大特点是热情洋溢, 富有灵性, 敢爱敢恨, 性格百变, 具有对多种类型人物的适应性。

1990年代, 刘晓庆的注意力转移到了电影外的世界, 投资房地产、拍摄电视剧、拍卖书稿等, 成为“中国的亿万富姐”。刘晓庆三年靠贷款融资50亿元人民币, 一鸣惊人。刘晓庆的“晓庆发展总公司”宣告成立。刘晓庆对媒体透露, 她在国内已购入很多房地产发展用地, 分布在上海、南京、安徽。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 中国富豪名列第45位的刘晓庆有七千万至九千万美元的身价。此外, 刘晓庆化妆品公司、晓庆经典广告公司、晓庆影视文化公司及晓庆艺术公司相继成立。

生命中的六个男人

王立:有内涵但不能干。小提琴演奏员王立1978年和刘晓庆结婚, 这段婚姻仅维持到1982年。两人结婚的第四天早上, 刘晓庆就毅然地离开了, 而且走后就是很久未归。谁知王立希望得到的却是温暖幸福的家, 而刘晓庆却出走了, 无奈1982年两人正式离婚!

陈国军:粗豪但真情。就在刘晓庆疯狂走穴的同时, 她疯狂的第二次婚姻也出现了坎坷。刘晓庆的第二任丈夫陈国军是电影导演。两人1980年在拍摄电影《心灵深处》时相识, 1988年补办的结婚手续。可是, 这样一份来之不易的婚姻, 出人意料地只维持了两年, 二人于1990年离婚。

姜文:事业心强, 对刘晓庆最好但胆小怕事。刘晓庆与姜文在《芙蓉镇》的拍摄中暗生情愫, 两人算是1986年开始相恋的, 同时都说至今仍然是好朋友。刘晓庆当时已经是国产影后级明星了, 而姜文只是刚毕业的话剧演员。当年23岁姜文与32岁刘晓庆, 在拍戏过程中的一天, 当大家拍完两位主角在雨中被批斗的那场戏后, 谢晋导演将大坛米酒送给了姜文, 姜文激动地抱着那坛酒, 请刘晓庆彻夜痛饮, 至于那夜发生过什么事情则没人知道。最终, 影片《芙蓉镇》在全国各地热播, 银幕上这对苦命鸳鸯, 将爱火已经燃烧到了现实中。二人在悱恻缠绵的相爱八年左右, 1994年时悄然平静地对外宣称两人已经分手了!

亚丁:有才华但懒惰。1994年与姜文分手后, 刘晓庆认识了旅法作家亚丁。二人因访谈而结识。后来, 亚丁到刘晓庆的公司里面从事文字工作。又在《刘晓庆打开引号》的制作中担任编导。随着逐步的生活与工作接触, 亚丁身上具有的法式浪漫和中式体贴, 最终让刘晓庆打开了自己心灵的窗户, 两人携手步入了风景绮丽的感情世界。爱情经常从感性开始, 再到理性而结束!这句话用在刘晓庆和亚丁的恋情中恰如其分。很快两人的思想观念就出现分歧, 1996年, 两人和平分手。

伍卫国:长得最帅, 但贪玩好打麻将赌博。至于刘晓庆的第五个男人, 众所周知就是演员伍卫国。两人应该是1996年相识的, 最终到2001年对外宣布分手。1998年, 两个缠绵的鸳鸯又合作了《逃之恋》这部影片, 使得这段感情曾经很被看好。据在刘晓庆家里做过三年保姆的黄启珍老阿姨说, 当年刘晓庆忙着拍《火凤凰》时每天早出晚归, 而伍卫国则每天都睡到黄昏日暮, 起床就开着车出去吃饭, 没事就叫些朋友到家里打牌, 这使得刘晓庆逐步厌烦。而两人最终分手的原因, 应该是同刘晓庆的下一任丈夫阿峰有关。

篇9:传奇女首富的传奇人生

45岁的“手机玻璃女王”、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持有公司5.92亿股,占持股市值因此达到420亿元,成为中国新任女首富。

15岁的打工妹,三十年间如何变身?这是一个真实的传奇。

没有高调资本,就珍惜每一点资源

早在2013年,全世界每七个人里,就有一人拥有智能手机。而蓝思科技是全球手机与平板电脑防护屏重要提供者,客户包括苹果、三星。

可是,获得女首富头衔之前,周群飞一直相当低调。关于她人生经历的确实信息、有证据的报道不多。

如此神秘的她,出生于距湖南省湘乡市近60公里的群山之中。5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在上个世纪60年代因做炸药出事故,致使双目失明,手指被炸掉了两根。

周父很聪明,年轻时是个篾工,会做竹背篮。事故后,周父就靠着这门手艺养活了三个孩子。“得意时不要太得意,失意时不要太失意。”父亲的教导让周群飞终生受益。

外界普遍认为她低调,她却称没有高调的资本,每一步人生路,都走得认真、珍惜。

周群飞读完初二后辍学,那时刚过15岁。周群飞的表舅在广东做桥梁建筑的活计,把她介绍过去看守工棚。做了四个月后,周群飞想去深圳大学附近找份工作,可以边打工边读夜校。

大学附近,她怎么也找不到工厂。失望中,见有大学生走来,她迎上去拦住询问。对方热情地带着她,找到一家“深圳澳亚光学”。工厂规模实在小,连招牌都不显眼,但周群飞毫不犹豫地入职,做起了手表玻璃。

通过读夜校,她先后考取了会计证、电脑操作员证、报关证,甚至一张B牌驾驶证。

1990年,觉得已没新东西可学,周群飞决定跳槽。老板不仅挽留她,还就地升职,要她去筹备新部门——丝网印刷部。

没有谁可以教授技术,恰好,从一个北京来的同事那,周群飞看到一本借自北京图书馆的《丝网印刷》,如获至宝。她边翻书边操作,从最初的丝印,到后面的出菲林、晒网版、烘烤、调色、褪油等流程全部掌握。

据说,现在行业内使用的玻璃油墨,也是源于她的配方。该行业首条自动印刷线、烘烤线、褪镀线、CNC加工的设备和工艺都来自于她。她乐于分享经验给同行。

可惜好景不长,澳亚光学搞扩建,厂房建到一半停工了,老板准备撤资。周群飞找到老板,毛遂自荐做副厂长,“成了,工资随你定;失败了,我给你打一辈子工。”

被她的自信震住,老板答应了。工厂建成投产后,主要是为手表玻璃印字和图案。

但烦恼接踵而至。“老板安排很多亲戚到厂里,我不好管,也管不了。公司其他两个厂效益远不如我负责的厂,他们联合起来排挤、打压我。”看不到前途的周群飞选择了离开。

不跳下去就走下去,求救比放弃好

1993年3月18日,周群飞和亲戚八个人,在深圳宝安区租了套民房,用2万元启动资金,开始了创业之路,做的还是丝网印刷。

周群飞如此安排:房间做宿舍;客厅做印刷、包装车间;厨房做食堂。她还买了一块大铝板,切割后,加工成几台手动印刷机,自己拉订单,自己生产。

当时互联网不普及,周群飞用最土的办法找米下锅。她翻黄页找客户,还一家一家拜访。类似推销保险的方式,令保安们厌烦,他们大声对周群飞吼“滚开”。有时敲门,迎接她的还可能是狼狗的狂吠。

重大转折点,是2001年一次聚餐。雷地科技公司老板接到TCL一批订单。兴奋之余,他叫来周群飞等朋友。餐桌上,他将生意分工,周群飞负责加工手机面板。

周群飞尝试着将手表玻璃工艺用到手机上,用玻璃屏取代当时流行的有机玻璃屏。随着TCL手机走俏,国内的中兴、熊猫、康佳等紧跟其后,纷纷采用玻璃屏。国际品牌中少量高端手机也开始导入玻璃屏。自此,手机屏幕全面升级换代,并延伸到其他电子产品。

2003年,周群飞与人合伙,在深圳成立蓝思科技公司,专注手机防护视窗玻璃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蓝思,是‘镜片’英语单词‘lens’的谐音。”周群飞解释道,“取这个名字,也成就了我。外国客商在网上一搜‘lens’,就会跳出蓝思科技。”

这年,第一家国际品牌手机找到了她。周群飞踏上加冕“手机玻璃女王”之路。可那时,她的公司规模很小,总共不到一千人,客户不放心。“他们问我:如果这产品破了,玻璃割到我们的总统、明星,你们赔得起吗?”挑剔的外商没想到,周群飞偏是极“霸蛮”的湖南女子。面对手机巨头她并未怯场,打算替自己拼出一个未来。

她三天三夜没离开车间,将原材料通过离子交换法,做各种实验,不同的时间、温度、浓度……凭着执拗,以及多年一线经验,她达到了客户设置的标准。

“样品从特定高度范围内自由跌落,不会破碎,超过范围跌落可能破碎,但也不会伤人。”至今她还记得那份成功的喜悦。她得到了长期合同,之后订单越来越多。

最难熬的时刻,出现在与摩托罗拉合作那会儿。

竞争对手看到小小蓝思能享受巨大利润,自己却因技术不达标,未能得到客户认可,心生嫉妒,就联合日本原材料供应商、香港代理,卡住了蓝思的原材料供应,欲逼迫客户认证其供应商资格。

预付货款是用唯一的房子抵押贷来的,巨额订单正陷入违约风险。周群飞只身赶赴香港,与供应商谈判,得到的却是无情的拒绝。生产线上传来的消息是“已经用光了最后一片原材料”。

站在地铁站的月台上,周群飞冲动了,“跳下去算了!”她出门前向全公司作出保证,此行必须解决问题,结果无功而返。

恍惚间,她听到电话响,接通后是女儿稚嫩的声音:“妈妈什么时候回家吃饭?”

不可以!“我是孩子的妈妈,也是这么多员工的老板。更重要的是,我以后还要在这个行业混,而且要混得更好。”她迅步迈进地铁车厢。

赶回公司后,她拟了封电子邮件,标题是“LS119”。“LS是蓝思的简写,119是火警电话。有客户高层告诉过我:给他发邮件,要把主题写得明确,每天邮件很多,只会挑重要的看。我群发了邮件。”

收到“求救信”后,客户们迅速配合,为她提供认证,确保了蓝思的生产线没有停机。周群飞如约履行了合同。

在2014年的“三八”妇女节报告会上,周群飞说:“创业中,我两次把房子都卖掉了,给员工发工资。员工才是我的财富,房子没了可以再买,好的员工是买不回的。”

有原则并不难,我就是传奇

2004年,周群飞将总公司搬至湖南浏阳。公司有数不清的工程和采购项目,她坚持按公开透明的招投标流程走,就算食堂每天采购的猪,都要按竞标方式来。

因为始终与政府官员保持适当距离,周群飞不喝酒、不交际的风格,也逐渐被湖南官场熟知和接受。

周群飞是个讲原则的人。有一年,她姐姐家有婚事,几个高管驱车赶来,想给她一个惊喜。她却拉长了脸,生气地问公司的事处理完没有,为何离开岗位。

她喜欢穿着工作服,跟大家一起吃食堂,大家非常认可她。她记得家族里很多人的生日,每个人生日都会送上礼金。同学的父母曾帮忙照顾过周父,每次回乡,周群飞总要过去看望老人们。

上市的答谢宴上,周群飞感谢了三个人。除了帮助她在湖南立足的张贺文之外,另两人颇让人意外。一个是相处时间不久的语文老师,“他会来家访,教我要写好作文。”另一个是她创业初期的投资人,尽管对方一年后就收回了资金,一度导致她资金紧张。

当她的励志故事横空出世时,外界习惯将一个人的业绩与背后的阴谋联想到一起,尤其当她做出男人也未必能做到的事时。外界揣测:一个贫穷女孩,恬不知耻地勾搭上老板,然后用阴谋诡计,一步步榨干了无辜男人,眼中全无爱情和家庭,只有觊觎财富的贪婪,最后摇身一变,登堂入室,进入梦寐以求的上层社会。

所谓人红是非多,周群飞淡然一笑,说:“我相信谣言止于智者,没必要向不认识的人解释太多,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上一篇:“学雷锋精神 展青春风采”为主题下一篇:吉春亚老师1—6年级语文实录课件目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