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托孤-汉武托孤的故事-汉武托孤的寓意-汉武托孤的意思

2024-04-15

汉武托孤-汉武托孤的故事-汉武托孤的寓意-汉武托孤的意思(精选8篇)

篇1:汉武托孤-汉武托孤的故事-汉武托孤的寓意-汉武托孤的意思

【成语】汉武托孤

【拼音】hàn wǔ tuō gū

【简拼】hwtg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解释】汉武:汉武帝;孤:遗孤。汉武帝把8岁的儿子托霍光辅佐

【成语出处】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

【例子】汉武托孤的故事就这样得以流传

【成语故事】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大将军的弟弟霍光被汉武帝任命为光禄大夫,侍奉汉武帝20多年。汉武帝年事已高,几个儿子争夺帝位而发生变故。汉武帝决定立8岁的小儿子为皇帝,拜托霍光辅佐小皇帝。霍光尽心尽责,直到去世。

【产生年代】现代

【常用程度】常用

篇2:汉武帝的御人之术

他坐在皇帝宝座上的时间之长, 曾经在很长时间内使得中国历代帝王难以望其项背, 直到一千七百年后才被清朝的康熙、乾隆双双打破;而其文治武功, 更为中国的统治者们艳羡不已, 奉为楷模。

特别是武帝一朝人才辈出, 文武鼎盛, 虽有“天时地利”之因, 但更有“政通人和”之绩, 武帝的用人艺术, 值得后人借鉴。

制度更可靠

汉武帝深谙海纳百川、广招人才的道理, 为了招揽人才, 他甚至下求贤令, 说是“盖有非常之功, 必待非常之人”。然而, 没有曾祖父刘邦识人、用人、控制人的特殊天赋, 因此, 刘彻更注重制度建设, 通过制度来选拔人才、任用人才、控制人才。制度显然比天赋更可靠。

最初是贤良对策制度。汉武帝首先提出治理天下的一些难点, 给全国人命题作文, 上书言政, 通过对治国之道的论述来发现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当然, 这些人才的特质还要和汉武帝一致, 那就是必须要有积极、开拓的心态。

建元元年十月、汉武帝下诏, 要全国举荐“直言敢谏之士”百人, 并一一召见, 亲自策问“古今治乱之由, 长治久安之道”。

董仲舒、公孙弘、严助、朱买臣、主父偃等都是通过这种渠道得以施展他们的才华, 而汉武帝文治的主要成就也是靠这些人才得以实现的, 可以说, 武帝能够多方建树功业, 起点和依靠就是对这些人才能的有效发挥。

汉武帝另一个创举就是荐举制。他鼓励大家向朝廷推荐人才, 经过试用, 如果发现某人推荐的人是真正的德才兼备, 则推荐人和被推荐人同受奖赏;如果某人推荐的人犯了过错, 则推荐人与被推荐人同受处罚。

除此之外, 刘彻还建立了人才培养体系。董仲舒首先提出建立学校培养人才再加以训练, “兴太学以养士”的建议。他说:“愿陛下兴太学, 置明师, 以养天下之士。”这个由政府直接操纵教育大权、决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议得到了刘彻的大力支持, 并交由公孙弘着手具体落实。这就形成了郡学与国立太学并举的人才培养与训练体系。

汉武帝即位十六年后, 他亲自制定了“博士弟子”制度, 开始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 博士职能由顾问转化为以教授为主。后“太学”建立, 那些“博士弟子”就是“太学生”。举荐孝廉、贤良方正也是在这个时期成为定制。

对于贵族子弟中一些才能非凡、见识高远的人, 汉武帝往往把他们带在身边, 亲自培养, 然后再外放出去。因而, 这些人更能将武帝的意图传达和落实出去。像当时征讨匈奴的著名武将卫青、霍去病以及开辟丝绸之路的张骞等, 都是经过他的亲自训练, 然后再派到广袤的世界里去建功立业。

驭人平衡术

武帝一朝, 人才荟萃, 面对如此之多的能人, 刘彻要怎样去驾驭他们呢?其实, 在人才管理上, 汉武帝最善于平衡术, 在提拔人才和冷落人才之间达到平衡。丞相田蚡和窦婴的明争暗斗, 在他的手中都成了烟云。卫青之后有霍去病, 霍去病之后有霍光, 谁也威胁不了他的权威。

窦婴, 是汉文帝皇后窦氏堂兄之子, 窦太后侄, 吴、楚七国之乱时, 被景帝任为大将军, 守荥阳, 监齐、赵兵。七国破, 封魏其侯。

田蚡则是汉景帝皇后王姑同母异父弟, 汉武帝的舅舅。由于他天资聪明, 很有口才, 尤其是他的同母异父姐姐王姑后来成了汉景帝刘启的皇后并生下太子刘彻, 由此飞黄腾达。建元二年 (前141年) , 刘彻登基后, 田蚡被封为武安侯。

窦婴和田蚴代表着两代外戚, 为了平衡其间利益, 汉武帝就将他俩同时任命, 窦婴做丞相, 田蚡做太尉。丞相跟太尉, 在西汉初年, 都属于三公之一的重要官职。这样, 窦婴所代表的窦氏集团与田蚡所代表的王太后集团之间就达到了制衡, 同时在决策中, 也能达到相互制约。

在军队中, 更是如此。卫青“奇袭高阙”、“二出定襄”, 大破匈奴于漠北, 成为威震华夏的常胜将军, 被封为长平侯、大将军。然而, 汉武帝并没有将所有军事权力集于卫青一身, 而是迅速提拔了霍去病这样的年轻将领, 并于元狩四年设置大司马位, 由霍去病与卫青共同担当。这样, 就达成了权力的分割与制衡。

汉武帝还很重视学习与分析。匈奴在当时给了汉朝很大的威胁, 汉武帝从继位之初就设定了击败匈奴的目标, 不断寻找和研究为这一目标服务的最佳实践。同时, 他还与手下人经常分析汉朝打不过匈奴的诸多劣势, 并以此为基准与本国目前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判断, 从而励精图治, 构建了学习能力极强的汉军队伍。

匈奴骑兵天下一流, 对汉军占有绝对优势。汉武帝首先通过引进西域大宛良马“汗血马”等种马来改良马匹, 并且以身作则爱护马匹, 颁布法令鼓励养马, 不得伤害战马。而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用粟米喂马, 完全扭转了汉朝在战马上的劣势。

接着, 他派张骞出使西域, 学到了精钢宝刀的炼制办法, 并且还将土兵的弓箭改良为弩箭, 使汉军的武器装备大大超过了匈奴, 才有了把匈奴赶到漠北的巨大胜利。

不拘一格降人才

汉武帝用人, 不为传统观念所束缚, 而是任人唯贤、不拘一格、不问出身。汉朝人的家族、门第观念非常重, 若依据这种习惯思维, 桑弘羊 (商人) 、卫青 (奴隶) 、卜式 (牧民) 、金日磾 (俘虏) 都是不可能得到重用的。但是, 汉武帝都提拔并发挥了他们的能力。

同时, 汉武帝也能做到知人善任、量材使用。如司马相如只是以擅长辞赋写作而得到武帝宠信, 东方朔喜欢幽默嘲讽, 武帝只让他进谏, 却始终没让他们处理国家政务。不像后来的有些皇帝, 让亲信宦官或宠臣处理一切军机大事。这样, 就避免了权臣擅权现象。

在军事人才的选拔方面, 汉武帝也将注意力集中在影响被考察者今后军功战绩的关键能力和关键素质上, 不论籍贯、门第、出身、职业、年龄以及与朝廷的私人关系, 都会得到选拔重用。

卫青, 原为一介奴仆, 姐姐被召入宫, 特别是做了皇后以后, 身份才逐渐显赫起来, 平时一向谨慎低调, 表现平庸。汉武帝通过长达数年的观察、了解, 独具慧眼地发现了卫青出色的个人潜能:思路敏捷、心胸开阔、讲求规则、志向远大。于是, 他决定在重大军事行动中对卫青予以破格提拔, 终于打造出享誉中外的一代名将。

霍去病从小侍从汉武帝, 十八岁时就随军出征并屡建奇功。汉武帝非常欣赏其积极进取、不蹈常规、勇猛果敢、无惧艰险的作风, 并未因其年轻气盛和其他一些明显的缺点就放弃对他的栽培和使用。

汉武帝军事人才选拔的目标和价值观非常明确:造就一支能够不断战胜强大敌人的、阵容整齐的、团结进取的优秀军事人才集团, 维护大汉王朝的天下。他不仅重视被考察对象在军事指挥和军事管理方面的才干, 更重视对军事人才潜在能力素质的考察, 因为这些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决定被考察对象未来的整体表现和发展空间。

由于卫青、霍去病等卓越军事人才的相继涌现, 汉王朝逐步形成了蔚为壮观的一流军事人才团队, 在与匈奴的反复斗争中屡屡获胜并最终完全制服了对手。

除此之外, 丞相公孙弘、御史大夫倪宽以及严助、朱买臣等人都是从贫苦平民中选拔上来的;御史大夫张汤、杜周和廷尉赵禹则是从小吏中选拔出来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汉武帝任用的一些将军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磾这样一位匈奴的俘虏、在宫中养马的奴隶, 竟然与霍光、上官桀一起被选拔为托孤的重臣。这些情况说明汉武帝选拔人才是不受出身与民族差别限制的。

篇3:匈奴王子成了汉武帝的托孤大臣

关键词:托孤;匈奴王子;汉武帝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j.issn.1672-0407,2012.01,015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1-042-02收稿日期:2011-10-8

汉武帝虽然作为与秦始皇差不多,秦灭亡了,而汉却没有灭亡,反而兴旺起来了。这是因为他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小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所以能避免走秦亡的道路。而在这些顾托得人的托孤大臣中,有一个托孤大臣就是原来的匈奴王子金日磾。

金日磾,字翁叔,原为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汉武帝天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奉诏,率万余精骑兵,出陇西奔袭匈奴。经历五个王国,越过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县城东南)千余里,斩杀折兰王、卢侯王,俘虏浑邪王王子及其相国、都尉,斩首八千九百余名,还缴获了休屠王的国之重器——祭天金人。这年夏天,霍去病又率军西过居延(今内蒙额济纳旗东南),小月氏(今甘肃、青海一带),攻击到了祁连山,并大有斩获。匈奴单于对浑邪王、休屠王居守西方还被汉军斩杀与俘虏了数万人,非常愤怒,想把他们召回王庭诛杀。浑邪王和休屠王害怕了,便商量向汉朝投降。当他们派使者通报汉朝后,就在霍去病率军前去迎接的路上,休屠王又后悔了。浑邪王杀了反侮的休屠王,并率领其部落降汉,浑邪王被封为列侯。因为金日碑的父亲是因反悔不降而被杀的,所以,金日磾与母亲、弟弟一起都被没入官府,后分到宫廷养马。时年金日磾十四岁。

过了一段时间,汉武帝乘宴游之兴,下诏检阅宫廷御马,后宫侍女嫔妃也站满了宫殿两侧观看。金日磾等数十人牵马从宫殿阶下通过,供皇帝观赏。当其他人牵马从殿前经过时,无不偷窥宫殿两侧的宫女,唯有金日磾经过时,目不斜视。金日碑身高八尺二寸(汉一尺等于今七寸半),容貌威严,马又养得肥壮。汉武帝很诧异,因而询问他的来历,金日磾把自己的身世如实地告诉了汉武帝,刘彻很是惊奇。当日即对金日磾赐汤沐浴,更换衣冠,并封为御马总监。后来,金日磾又迁升至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

金日磾虽然得到皇帝的宠信,但从不恃宠犯事。这让刘彻对他更加宠信和喜爱了,出则让他同乘一辆车,入则让他随侍左右,赏赐的黄金累计超过千万(汉一斤等于今一斤六两)。皇亲国戚都在私下抱怨说:“陛下对随意俘获的一个胡人,竟然如此看重。”刘彻昕到这样的议论后,反而更加厚待金日磾了。因休屠王曾做金人祭天,故赐日磾姓金。由此可见,刘彻用人是不分种族、不分贵贱的,是唯才是用的。

金日磾的母亲教导两个儿子甚有法度,汉武帝听说后,就给予嘉奖。后来金日碑的母亲生病去世,汉武帝就下诏将她的画像悬挂于甘泉宫,署名“休屠王阏氏”。金日磾每次见画必拜,每拜必泣。

金日磾的两个儿子长得很可爱,汉武帝就让其长子跟随在自己身边侍奉,并且很宠这个孩子。有一次,金日磾看见儿子在皇帝身后抱着皇帝的脖子玩耍,这还了得!就生气地用眼睛瞪儿子。孩子吓得边走边哭“老爹发怒啦!”武帝对金日磾说:“为何对我的干儿子发怒?”后来,儿子大了,也长得高大威猛,就是有点不太检点。一次在殿下和宫女调情,正好被金日磾看见了,他恨儿子在宫中淫乱,就把儿子给杀了。汉武帝闻之大怒,金日磾叩头谢罪,并陈述了杀儿子的理由。刘彻十分哀伤,并为金日磾流下了眼泪。从此,打心眼里更敬重金日磾了。

当初,侍中仆射马何罗与江充的关系非常密切。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卫太子(即卫皇后的长子原太子刘据)在遭受江充诬陷后,怒而起兵。在江充打败卫太子的过程中,马何罗的弟弟马通因力战卫太子有功,被封为重合侯。第二年,汉武帝了解到是江充设计陷害了太子后,便诛灭了江充的宗族及党羽。马何罗兄弟担心受到株连,遂阴谋造反。侍中驸马都尉金日磾从马氏兄弟的异样神色中看出了问题,心里便对他们起了疑心。由是,私下独自观察他们的动静,并与他们一起上殿下殿。马何罗也发觉了金日碑的意图,因此,很久都不敢发难。汉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六月,汉武帝行幸林光宫(秦二世所建,位于汉甘泉宫旁),金日磾因有小病住在宫中侧室。马何罗乘机与他的弟弟马通、马安成连夜假传诏书,杀害使者,起兵造反。次日清晨,皇上还未起床,马何罗没有借口任何理由便从外面进入宫中。这时,金日磾正准备入厕,突然心跳加速,预感有大事发生,他立即坐到皇上卧室的窗户下。没多久,马何罗衣袖中藏着利刃从东边过来,一见金日磾,脸色大变,立即向皇上卧室跑去,企图硬往里闯。说来也巧,马何罗慌里慌张刚跑进屋,就撞到了宫人弹奏的宝瑟上,顿时僵住了。这一楞,就让金日磾赶上,并从后面抱住了马何罗。金日磾高喊:“马何罗造反了!”皇上惊起,左右侍卫拔刀准备格杀马何罗,但汉武帝担心会误伤金日磾,便制止了侍卫的格杀。金日磾扭着马何罗的脖子,将他摔倒在宫殿下,马何罗被五花大绑地擒获了。其兄弟及余党都被治罪诛杀。由是皇上赐金日磾忠孝节。

金日磾随侍在皇帝身边几十年,尽心尽责,目不逆视。皇上赐给他的宫女,他也不敢亲近;皇上想娶他女儿为嫔妃,他也不同意。其敦厚谨慎如此,让皇帝特别惊异和感动。

汉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二月,汉武帝病危。当时新立的皇太子刘弗陵只有八岁,皇帝就让霍光(即霍去病的异母兄弟)辅佐太子,霍光便推荐了金日磾,并对汉武帝说:“臣不如金日磾!”金日磾却说:“臣,外国人,不如光,且使匈奴轻汉矣!”(见《资治通鉴·汉纪十四》)遂以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三人受诏共同辅佐太子。当年,汉武帝驾崩于五柞官,太子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可惜金日磾仅辅佐新主一年余,也因病去世了。

篇4:浅谈汉武帝的人才选拔智慧

汉武帝7岁被立为太子, 16岁正式登基。汉武帝登上帝位之时, 汉朝建立已经有六十多年, 天下安定, 国家富足。“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 父祖留给汉武帝一笔丰厚物质财富, 还留给他六十多年来休养生息、无为而治赢得的民心。但是父祖也留给他若干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内部有黄老无为但不肯退出历史舞台;诸侯王骄横不法;豪强地主奢侈不轨;皇权被削弱等主要问题。外部则是国威不振, 漠北匈奴不时南下侵犯, 南面闽越居心不轨。这些都是汉武帝即位初所遇到的突出问题, 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不安于现状, 立志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虽然汉武帝想大显身手干一番事业, 可是在他登机之初却因为窦太后的专权, 让他的改革措施胎死腹中。汉武帝没有因此放弃, 而是网罗人才, 为自己的帝国准备着。果然, 汉武帝开创了汉朝建立以来的新时代, 汉武帝在位54年轰轰烈烈, 有声有色, 把西汉皇朝推至辉煌, 可谓“功至著”也。在他的深远影响下, 汉朝更是出现“昭宣中兴”的鼎盛辉煌。如此深远的影响与汉武帝时期的人才盛况分不开。班固在《汉书》中如此评价汉武帝时期的人才盛况:“群士慕向, 异人并出。卜式拔于刍牧, 弘羊擢于贾竖, 卫青奋于奴仆, 金日出于降虏, 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汉之得人, 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儿宽, 笃行则石建、石庆, 质直则汲黯、卜式, 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 定令则赵禹、张汤, 文章则司马迁、相如, 滑稽则东方朔、枚皋, 应对则严助、朱买臣, 历数则唐都、洛下闳, 协律则李延年, 运筹则桑弘羊, 奉使则张骞、苏武, 将率则卫青、霍去病, 受遗则霍光、金日, 其余不可胜纪。”

如此宏伟的人才盛况, 离不开武帝在选人用人上的全面把控、精心设计。汉武帝用人方略有三:第一、选用敢于创新的人。汉武帝身边聚集了司马相如、桑弘羊、张骞等人都是如此;第二、用人不问“出身”。汉武帝用人不论贵贱, 甚至重用自己的敌人, 比如匈奴小王赵信。第三、赏罚分明。汉武帝用人赏罚分明, 论功行赏、论罪处罚, 即使身边的亲信和为自己立下不朽功勋的人。在制度上, 察举孝廉, 郡守不举贤则论罪, 不察廉则免官, 广纳各地贤良之才;太学养士, 以国立大学详延天下之士, 把教育与选官完美结合,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接下来我选取一典型代表人物, 谈汉武帝选拔人才的智慧。

2 汉武帝以中央集权为任务导向的用人策略

汉武帝在执政期间, 采取了许多重大军事方略:“攻势作战, 横扫匈奴强边固防;发展马政, 造就真正的骑兵时代;鼎新经济, 打牢强兵财力基础”。这其中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的军事人才, 卫青就是汉武帝在军事方面选人用人的成功典范。

《汉书·卫青传》中记载卫青出身奴隶, 长大后“为侯家骑, 从平阳主”, 从建元二年春起的十年间, “青时给事建章”“召青为建章监”“青为太中大夫”, 后来出兵征战, 从车骑将军一步步做到大将军。当时大将军是武官的最高统帅, 执掌全国兵权。据《汉官仪》载:“汉兴, 置大将军, 位丞相上。”《军事辞海》:“汉朝时以大将军录尚书事, 则兼摄台阁, 位极人臣, 为皇帝之下最高军政首脑”。从这些史料中都足以看出大将军这个职位的重要性。那么汉武帝为何将如此重要的职位交给一个出身奴隶的人呢?

卫青字仲卿。其父郑季, 河东平阳人, 以县吏给事侯家。卫青自幼喜欢习武, 童年艰难受辱的生活, 终年跨马奔波在黄土高原上牧羊, 养成了他吃苦耐劳的艰苦精神, 培养了克服困难的坚毅性格, 并且练就了马背上的过硬本领, 后来在给平阳公主做骑士, 受平阳公主赏识, 公主给了卫青读很多兵书的机会, 因此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知识。

公元前139年, 皇上在平阳公主家第一次见到卫青时, 说他“目光如炬”。卫青也因此在汉武帝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此优秀的人才怎能让他做一个骑士呢?”于是, 建元二年 (公元前139年) 春, 机遇到来。《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记载:“皇后, 大长公主女也, 无子, 妒。大长公主闻卫子夫幸, 有身, 妒之, 乃使人捕青……上闻, 乃召青为建章监, 侍中。”由此, 汉武帝开始了对卫青的培养与测评, 而卫青也没有辜负汉武帝的期望, 一步步从任侍中、建章监做到太中大夫, 也使得汉武帝更加信任他。

公元前129年, 汉武帝派卫青和另外3人兵分四路出征匈奴。卫青虽是首次出征, 但他果敢冷静, 出其不意地深入险境, 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 首虏近千人, 取得胜利。这一龙城之战在汉匈交战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打破了自汉初以来“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 大大鼓舞了汉军士气, 成为汉匈战争的转折点, 为以后汉朝的进一步反击打下了良好的人心基础。而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 非常赏识。《汉书·卫青传》中记载:“其秋, 青复将三万骑出雁门, 李息出代郡。青斩首虏数千。明年, 青复出云中, 西至高阙, 遂至于陇西, 捕首虏数千, 畜百余万, 走白羊、楼烦王。”卫青这两次出征收复河朔, 不但解除了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 也建立起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汉武帝因此提拔卫青为长平侯, 待他如心腹。

汉武帝通过这三次征战确定了卫青的军事能力, 打算将卫青培养为大将军, 于是, 公元前124年, 又给了卫青展现自己才能让世人信服的机会, 这一次卫青与右贤王大战河南, 他指挥大军, 进行夜战奇袭, 把匈奴赶出河套, 彻底扭转了西汉在北方战场上的被动局面。卫青凸显了他过人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 可谓出奇制胜, 汉武帝接到战报, 喜出望外, 派特使捧着印信, 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

后来的漠北大战, 卫青麾下, 李广为前将军, 公孙贺为左将军, 赵食其为右将军, 曹襄为后将军。卫青大军乘夜挺进。天亮时, 汉军掩杀阵斩万余人, 追袭二百余里, 一直前进到真颜山赵信城 (今蒙古乌兰巴托市西) , 获得了匈奴屯积的粮草, 补给整编一日后将其彻底烧毁, 胜利班师。在大军回师的路上, 才碰到迷路失期的李广、赵食其部。卫青以弱胜强, 正奇兼善, 漠北之战被列入“中国历史十大战役”, 也是卫青的代表之作, 共歼敌一万九千余人。彻底打垮了匈奴的主力, 使之再无能力南下窥视汉朝。自此匈奴逐渐向西北迁徙, 出现了“漠南无王庭”的局面。

由此可见, 汉武帝选对了人, 这也给我们启示, 在选拔人才时, 要以德为先, 德才兼备;内不避亲, 不吝赏赐;创造条件, 脱颖而出。

3 汉武帝的人才选拔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启示

汉武帝时期, 是西汉最为鼎盛之时;人才之盛, 是国力鼎盛的重要原因。总结汉武帝人才选拔的策略, 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主要有一下几点:第一, 建立长效的选人用人机制, 使人才能够通过机制不断地脱颖而出。第二, 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大环境与工作条件, 以时代、事业造就人才。第三, 选拔人才时注意不拘—格与照章办事的有机结合, 以德才兼备为唯—标准, 外不避仇, 内不避亲, 跳出条条框框的羁绊。

在现代社会中, 在进行新人的选拔时, 做到岗位胜任, 要使被选拔者的能力、素质、思维模式满足岗位胜任所需;团队胜任, 要使被任用者的团队角色定位与现有团队成员协同增益, 在圆满履行自己岗位职责的同时, 又能够促进团队内部其他成员工作绩效和整个团队绩效的提升;组织发展和文化胜任, 要求被选拔者的价值诉求与组织文化和组织发展同步谐振。要求所选拔人才不仅要掌握岗位所需的能力和素质, 明确组织文化和价值观, 关注其个人素质, 更要考虑到他与现有团队成员的协同问题。

摘要:汉武帝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 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 创造了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这些成就不仅来自他自身的智慧, 更源于他身边的济济人才。作为千古一帝, 汉武帝麾下集结了如公孙弘、桑弘羊、董仲舒、张骞、卫青等在各个领域大放异彩的优秀人才。汉武帝独特的选拔人才的方法使其在当政时期人才辈出, 而这些方法对现代社会的人力资源管理仍有许多启示。本文分析汉武帝在人力资源测评方面的智慧, 并从中总结出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关键词:汉武帝,人才选拔智慧

参考文献

[1]余绍宁.汉武帝的用人之道[J].兰台世界, 2013, 07:64-65.

[2]敖堃.汉武帝的御人之术[J].领导文萃, 2013, 13:43-45.

[3]郗文倩.汉武帝的一则求贤诏[J].文史知识, 2013, 02:41-43.

[4]李凤艳.汉武帝时期文人活动年表及相关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 2008.

[5]唐国军.公孙弘与汉代国家政权模式的转换:兼论其为学与从政的儒者角色变化[J].学术交流, 2011, 11:63-66.

[6]张祖涛.由平民才子到汉武帝的“参谋长”[J].文史博览, 2011, 03:56-57.

[7]王本元.汉武帝与张骞[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 1:012.

[8]张平阁.汉武帝刘彻用人及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4:247-249.

篇5:汉武托孤-汉武托孤的故事-汉武托孤的寓意-汉武托孤的意思

临终托孤,请别让“小魔豆”孤单长大

2006年4月18日,早晨的阳光柔软明亮,透过窗户懒懒地照在床上。

家住苏州胜浦镇的周丽红斜靠在被子上,面色苍白,肚子鼓得像篮球。周丽红对女儿说:“豆豆,外公外婆老了,你得帮助妈妈照顾他们。如果哪天豆豆从幼儿园回来没看见妈妈,你别怕,等你大了,就能找到妈妈。”周丽红抵着女儿的额头,泪流成河,女儿才6岁,她怎么舍得离开......

时年28岁的周丽红曾是胜浦中心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丈夫温柔体贴,女儿可爱懂事。2002年年初,周丽红被查出患了乳腺癌。病魔猝不及防地降临,让周丽红无法承受,年幼的女儿给了她活下去的信心,她积极地配合手术和化疗。效果很好,半年后,周丽红康复出院。过了一年,再次回到讲台的周丽红去医院检查时被告知癌细胞已转移到肝脾肺和全身淋巴,她剩下的日子不多了。

在最需要支持的时候,丈夫狠心离去。她带着女儿回到了娘家。周丽红开始辗转于全国各大医院治疗,可她的病越来越重。

2005年10月初,周丽红病情急剧恶化,最终瘫痪在床,豆豆才5岁,这些年,自己四处看病,给女儿的实在太少,思来想去,周丽红决定在淘宝网上开一家童装店,这样不仅能让女儿穿上漂亮衣服,也能给父母减轻一些经济负担。周丽红为店取名“魔豆宝宝小屋”,她希望这家店能像魔豆一样,开出希望之花。

开店之后,生意不错。周丽红都是躺在床上处理订单,跟客户沟通。然而她的身体每况愈下,打字慢,有时客户不理解,还埋怨她。

一次,朋友谢大哥来看望周丽红。谢大哥曾是周丽红的主治医生,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在她出院后经常来帮她给豆豆辅导功课。

得知周丽红的境况,谢大哥忍不住在淘宝网上的“故事居”论坛发帖道:“她是一个时日不多的妈妈,她有一个年幼的女儿。为了满足孩子小小的愿望,她开了一家名为‘魔豆宝宝小屋’的童装店。如果你无意中逛到了这家小店,请你多一份耐心,也许你不经意的等待,就可以让一位绝望中的母亲感到一丝慰藉。”

帖子发出后,迅速在淘宝网上掀起了一股感动热潮。许多店主纷纷赶到苏州去看望周丽红,给她捐钱捐物。收到捐款,只要能查到出处,周丽红都会原封不动地退回去,她知道自己的病已无药可治,钱财对她没多大用处,她宁愿这些钱能用到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2006年4月6日,周丽红病情再次恶化,她已经无力去处理店里的那些订单,只能挂出公告:“小店店主欠佳,停业三天。”但三天之后小店能正常营业吗?周丽红不知道。对“魔豆宝宝小屋”,周丽红寄予了太多的希望,这家店是她对女儿爱的见证,也是她送给孩子最后的礼物,即使自己有一天走了,她也希望“魔豆宝宝小屋”能继续存在。

当天晚上,周丽红撑着虚弱的身体,在网上发帖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如果你愿意接手这样一家小店,我希望你能幫帮我,在我走后,把这家店撑起来,我不奢望它能挣多少钱,只想给女儿留一份念想。也希望那些出现在豆豆身边的人,像父母一样,教育她爱护她,不让她孤孤单单地一个人长大。”

帖子发出去后,周丽红便卧床不起,整天迷迷糊糊的,嘴里总念叨着女儿的小名。2006年4月18日,女儿去幼儿园后不久,周丽红带着对女儿的牵挂,带着对父母的愧疚,带着未打理好“魔豆宝宝小屋”的遗憾,永远地走了。

不负重托,

“豆妈”们合力撑起“魔豆”的天空

周丽红走后,谢大哥在网上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淘宝网上的店主们。“魔豆宝宝小屋”顿时挤满了悲伤的留言,大家都为周丽红的离开感到心痛。

两天后,一位名叫“天涯芳草”的淘宝店主称:“从今以后,我是‘魔豆宝宝小屋’的代理掌柜,也是小豆豆的‘代理妈妈’,我知道,除了我,还有很多想帮助魔豆的好心店主们,我承诺,以后‘魔豆宝宝小屋’的全部收入都将用在豆豆身上,直到她长大成人,能亲手接下妈妈留给她的这家小店。”

与此同时,淘宝网和中国红十字会联合发起了“魔豆宝宝爱心工程”,这项工程旨在帮助那些逆境中的妈妈走出困境,淘宝网提供电脑和技术培训,让这些妈妈在网上开店。一时间,周丽红的故事随着“魔豆宝宝爱心工程”的宣传达到了最高点。

人事变换,新的故事将“魔豆”淹没,可不管有没有人关注,“天涯芳草”依然细心打理着“魔豆宝宝小屋”。

每天,“天涯芳草”除了打理自己的淘宝店外,她把更多的时间都花在了“魔豆宝宝小屋”上,进货、出货从不交由别人,生怕一个不小心坏了小店的名声。可刚开始,网店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许多妈妈都不放心在网上给孩子买衣服,小店的生意很差。

三个月小店只挣了一千块钱。怀揣着这一千块钱,“天涯芳草”决定去看看豆豆。

下午,豆豆要放学了,“天涯芳草”特意选择去接她。看到豆豆小小的身影,走在同学的最后面,羡慕地看着别人有爸爸妈妈来接,“天涯芳草”忍不住哭了。待豆豆走近后,她已经难过得说不出话来。

知道“天涯芳草”就是电话里的那位阿姨,豆豆顿时跟她亲近了不少,她们约定,经常见面。

从豆豆家回来后,“天涯芳草”私下里跟几位淘宝店主们聊天时说,豆豆太需要母爱了,这不是钱能买到的。大家最后商量,每个月轮流去看望豆豆,担负起“豆妈”的职责。

2007年10月,豆豆上小学了,她很爱画画。“天涯芳草”去看她时,她忍不住说出自己的愿望:“阿姨我可以把妈妈的样子画下来,就让她天天陪着豆豆睡觉。”懂事的豆豆却从没跟外公外婆说过自己学画的心愿。“豆妈”们知道后,大家出钱帮豆豆请了一名美术老师,每周上门辅导她学画。很快,豆豆的画就有模有样了,作品《妈妈》在学校的绘画大赛上得了第一名。

得知这一好消息,“天涯芳草”高兴地在“魔豆宝宝小屋”上炫耀起来:“为庆祝我家豆豆绘画获奖,今天所有的订单九折优惠。”其它“豆妈”知道后,纷纷给豆豆寄去了礼物。美术老师被大家的心意感动,主动提出免费辅导豆豆功课,直到她不需要自己为止。

随后两年,“魔豆宝宝小屋”生意虽不怎么好,但依然活跃在淘宝网上,每年几千元的收入都一分不少地用在了豆豆身上。

然而“天涯芳草”因家庭原因不能继续打理“魔豆宝宝小屋”,她只能在网上招聘下一任“豆妈”。

年轻还没结婚的“小燕子”成了“魔豆宝宝小屋”的第二任掌柜。当时,“小燕子”有自己的工作,可看到豆豆的故事后,她特别想为这个孩子做些什么,还未成家的她主动当起了实习“豆妈”。

2009年8月,新的学期即将到来,“小燕子”极力想给豆豆筹一千元钱,让她上学报名。可随着淘宝网上童装店越来越多,“魔豆宝宝小屋”的生意大不如前,有时好几天都没人光顾,有人出主意说请几个可爱的宝宝,穿上店里的衣服,拍照宣传。“豆妈”们知道后都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帮忙。

宣传照贴到网上后,效果很好,订单顿时多了一倍,“小燕子”白天要上班,晚上要看网店,时间根本不够用。

一次,她在给北京的一位客户发货时,弄错了衣服尺码。客人收到后很不满意,给了她一个差评。“豆妈”们看了都很心痛, “小燕子”很内疚,她主动找到那位客人,承认了自己的失责,不仅给那位客人调换了衣服,还送上了豆豆画的一幅画。见“小燕子”如此较真,那位客人被打动了,主动撤下了差评。

之后,“小燕子”把这事当故事说给了豆豆听,她握着豆豆的小手说:“豆豆,记住,别人可以同情你一时,但不能同情你一世。”豆豆虽然不清楚“小燕子豆妈”话里的意思,可她还是点点头,她知道只要是妈妈说的就不会错。“豆妈”们知道后,都说“小燕子”聪明,把生意和育儿结合到了一起。

天堂的“豆妈”请走好,

昔日小“魔豆”已长大

2010年年初,“小燕子”结婚后怀孕了,不能整天守着电脑,只能忍痛把“魔豆宝宝小屋”移交给下一任“豆妈”。家住杭州,同为淘宝店主的游林冰成了第三任“豆妈”。和周丽红一样,游林冰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1997年,准备去日本留学的她,在去机场途中遇到了车祸,丈夫去世,她也高位截瘫。当时儿子还小,是无数的好心人帮助她,她才活了下来。后来,淘宝网发起了“魔豆宝宝爱心工程”,她成了第一位受助母亲,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中老年服装店,用店里挣来的收入,把儿子抚养成人。

这些年,她一直关注着豆豆的成长,每次过年过节,她都会给豆豆寄去礼物,可从来不留下姓名。看到第二任店主要离开,她主动揽下了这个担子,她希望这个“豆妈”,不会让周丽红失望。

考虑到游林冰身体不好,平时又要打理自己的店,“深圳亞姨”、“百花之冠”等淘宝店主都纷纷报名要当“魔豆宝宝小屋”的客服,帮助她一起撑起豆豆的天空。

游林冰接手时,小店已经入不敷出,连进货的钱都没有。“深圳亚姨”知道后,主动拿出4000元钱给了游林冰:“你放心去做,赚到了是豆豆的,赔了是我的。”“豆妈”们也都表示,如果不够,她们都可以帮忙。

有了大家的支持,游林冰干劲十足,考虑到现在父母都对品牌童装比较感兴趣,她主动打电话联系了国内一些知名品牌童装店。可一些大企业,根本看上这样一家不起眼的小店,游林冰屡屡受挫。她只能改变策略,找一些设计精巧,但还没什么名字的小厂合作,她们联系好订单后直接发给厂家,货由厂家去发,她们赚取中间的差价。

刚开始,生意还不错,很快就赚了三千块钱。游林冰决定带着这笔钱去看看豆豆,“深圳亚姨”表示要一同前往。

游林冰和“亚姨”去的时候,正是春暖花开的日子。豆豆已上小学5年级,昔日小“魔豆”成了大姑娘。

见到游林冰,豆豆特别高兴:“阿姨,我知道是你在帮妈妈打理小店,外公外婆老跟我说起你。”看着豆豆鞋子破了,游林冰对她说:“待会阿姨带你去买衣服,把你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豆豆摆摆手坚决不要:“我听见你给外公打电话,说店里生意不好,我不想浪费钱。”孩子还那么小,却这么懂事,游林冰和“亚姨”都很欣慰,反过来劝豆豆:“没事,这个月生意很好,赚到钱了。”

在儿童城,豆豆最终选了一个芭比娃娃,那是她梦寐以求的礼物,多少次在梦里她想让妈妈买给她,可醒来后妈妈却不在,只能听见外公外婆的叹息声和咳嗽声。今天,这个愿望实现了,她知道这些好心的阿姨,是妈妈派来照顾她的,看见她们就像看见了妈妈。

2013年4月18日,周丽红离开已经整整七年。七年来,“魔豆宝宝小屋”从未打烊。考虑到“魔豆”上初中了,花费越来越大,店里挣来的钱已不足以支付她的生活开销,游林冰和“亚姨”等人商量后决定,关闭童装店,经营销售清洁用品。

采访时游林冰说,很多网友直接喊她们“豆妈”,这让她感到很欣慰,也很满足,她觉得她就是豆豆的妈妈,和那些互不相识的“豆妈”们一样,她只想豆豆能快乐地长大,长大后接下妈妈留给她的这家小店,让魔豆开出美丽的花。

篇6:论汉武帝对汉代官文书的影响

关键词:汉武帝,汉代,官文书,文风

众所周知, 汉武帝推崇儒家学说, 所任官吏也大多是儒学之士, 汉代官文书作为行政文书, 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儒学之风的影响, 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后, 汉武帝时期国力蒸蒸日上, 西汉王朝走上鼎盛繁荣, 汉武帝政治、军事上的豪迈之风也渗透在了官文书之中, 成就了汉代官文书的特色。

一、汉武帝与汉代官文书

汉武帝要求臣子们在撰制文书时借用儒家经义来阐发所奏陈之事。《赐严助书》中武帝责问会稽太守严助为何长期不上奏章报告情况, 说他“久不闻问”, 并要求他“具以《春秋》对, 毋以苏秦纵横”。《汉书·严助传》中记载, 严助上书谢罪称:“《春秋》‘天王出居于郑’, 不能事母, 故绝之。臣事君犹子事父母也。臣助当伏诛。”奏文便是引用了《春秋》僖公二十四年“天王出居于郑”以及《公羊传》的解释来回答武帝之责问。

除了有所规定外, 汉武帝自己也参与到官文书的写作中, 根据“淮南有英才, 武帝使相如视草” (1) 所述, 句中的“草”即是汉武帝自己写的官文书草稿, 因淮南王文辞出众, 故而汉武帝交予司马相如加以润色, 可见汉武帝不仅重视, 还亲自参与。

此外, 汉武帝在撰作诏令文书时对儒家经传的引述借用是身体力行的。根据《全汉文·汉武帝》收录的官文书90篇, 不管是以求贤为内容的制书, 还是以封赏为目的的诏书, 又或是其他的官文书, 借用儒家经传的现象屡见不鲜。据统计, 其中有14篇有所引用, 共出现20次, 频现于以封赏、求贤、祭祀、巡行内容的官文书, 如《益封卫青诏》中“薄伐猃狁, 至于太原”、“出车彭彭, 城彼朔方”引自《诗经·小雅·出车》, 描绘了兵车战马众多的强大战斗力, 去往城池作战的高昂气势, 对于卫青领兵击败匈奴的功绩, 汉武帝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又如《元光元年策贤良制》中“嗟尔君子, 毋常安息, 神之听之, 介尔景福”出自《诗经·小雅·小明》, 提醒君子不要贪图安逸, 而要认真对待自己的本职;文中“善言天者必有徴于人, 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则是出自《荀子·性恶篇》, 借用经典之说以鼓励有才之士致力朝廷。其他如《遣谒者巡行天下诏》引《诗经·小雅·正月》中“忧心惨惨, 念国之为虐”, 《郊祠泰畴诏》引《古逸诗》中“四牡翼翼, 以征不服”及《周易》中“先甲三日, 后甲三日”, 《诏封皇子制》中引用《春秋》中周朝分封诸侯、姬姓并列的事例……

汉武帝对官文书作出的要求和在官文书方面的身体力行, 毫无疑问地对汉代官文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汉武帝对汉代官文书的影响

1. 形成了引经据典的官文书特点

从汉武帝时起, 诏令章奏多引经据典, 皮锡瑞在《经学通论·序》中说汉代“君之诏旨, 臣之奏章, 无不先引经义”。据汪桂海的《汉代官文书制度》中对《汉书》诸帝纪引用经传语辞的诏书所作的统计, 在此类共有25件的诏书中, 引用《尚书》15次 (包括同一诏书里多次引用) , 《诗经》 (包括逸《诗》) 11次, 《周易》2次, 《论语》8次, 合计在25件诏书中引经传36次之多。而这一现象的出现, 汉武帝之前只有汉文帝在《除肉刑诏》中引用过一次, “《诗》曰:‘悌弟君子, 民之父母’” (2) , 但从汉武帝时起, 帝王诏令引用儒家经典已成为普遍现象。

汉武帝所作官文书中引经据典的现象上文已有论述, 所引儒家经典的出处包括《论语》、《尚书》、《周易》、《春秋》等。汉武帝之后, 汉代官文书沿袭了这一特点。汉宣帝同武帝一样, 常爱援引经典, 据统计, 西汉诏书共计引经36次, 其中武帝5次、宣帝7次, 他们借助儒经, 使诏书布达政令取信于臣民, 同时起到教化万民的作用。如在《举孝弟诏》中借引《论语·学而》中“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来突出孝悌的重要性, 为“仁”之根本, 借以加强举孝廉这一旨意的说服力。此外, 《尚书·康诏》中的“文王作罚, 刑兹无赦”, 《诗·小雅·伐木》中的“民之失德, 乾糇以愆”等引用在汉宣帝时期的官文书中也可以看到。汉元帝“少而好儒”, 更是重用儒生, 《经学历史》中皮锡瑞说, 元帝以后进入“经学的极盛时代” (3) 。元帝、成帝及以后的皇帝都通晓儒学, 熟悉典籍, 从元帝、成帝时起“刑名渐废, 上无异教, 下无异学, 皇帝诏书群臣奏议, 莫不援引经义以为据” (4) 。根据《全汉文》收录的汉元帝的49篇官文书中, 援引儒经的次数达到11次, 汉成帝的50篇官文书中, 援引儒经共计21次, 哀帝、平帝期间引用的现象也不少见, 而后东汉时期几乎每位皇帝在位, 直到灵帝、桓帝, 引经据典的现象在他们的官文书中都有所体现。

除了皇帝引经据典外, 汉武帝以后, 朝堂之臣多为儒士, 在上奏皇帝的官文书中他们常喜欢借用经传语句来论述自己的主张或是建议。在他们的官文书中, 引经据典的现象不可胜数。在东方朔的《临终谏天子》中, “诗云:‘营营青蝇, 止於蕃。恺悌君子, 无信谗言。谗言罔极, 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 退谗言”。全文共34个字, 但他借用《诗经·小雅·青蝇》中的话, 希望汉武帝能远离小人, 不要听信谗言。汪桂海在《汉代官文书制度》中也提到, 班超在年老时上疏请求回到中原, 在疏中他说“臣闻太公封齐, 五世葬周, 狐死首丘, 代马依风”, “狐死首丘”和“代马依风”分别借用了《礼记·檀弓上》和《韩诗外传》中的典故, 表现了他迫切归乡的心情, 增加了说服力。 (5) 从汉武帝后, 汉代官文书体现出了引经据典、托经立意的特点。

2. 促进了官文书风格的转变

汉武帝之前的汉高祖、文景两帝时期, 官文书风格总体呈现出尚简求真、朴实畅达的特点, 而汉武帝时期起, 官文书的文风转向典雅博奥、豪迈恢弘, 发展至东汉时期, 官文书过度追求华美藻饰而趋向了华而不实。

汉代皇帝求贤若渴, 所作官文书中以求贤为内容的并不少见, 下面将以此为代表窥探汉武帝时官文书和之前的不同风格, 以此分析汉武帝对官文书文风的影响。汉高祖在十一年时所作《求贤诏》如下: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 伯者莫高于齐桓, 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 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 贤士大夫定有天下, 以为一家, 欲其长久, 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 而不与吾共安利之, 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 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 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 相国酂侯下诸侯王, 御史中执法下郡守, 其有意称明德者, 必身劝, 为之驾, 遣诣相国府, 署行、义、年。有而弗言, 觉, 免。年老癃病, 勿遣。 (6)

这篇求贤诏文辞简单, 语意明了, 没有大段的议论, 而是直切主题, 希望贤能之士能够帮助他共同治理天下, 成就霸业。文帝十五年 (公元前165年) 所作《策贤良文学诏》曰:“今朕获执天下之正, 以承宗庙之祀, 朕既不德, 又不敏, 明弗能烛, 而智不能治, 此大夫之所著闻也……兴自朕躬, 大夫其正论, 毋枉执事。乌乎, 戒之!” (7) 这封求贤诏书中的语言质朴谦和, 鼓励贤才正言直论。在景帝后二年 (公元前142年) 五月颁布的《重廉士诏》中, 开篇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才之心:“人不患其不知, 患其为诈也;不患其不勇, 患其为暴也;不患其不富, 患其亡厌也。其唯廉士, 寡欲易足。” (8)

上奏皇帝的官文书同样呈现出尚简的文风。如贾谊在《上疏陈政事》开篇写道:“臣窃惟事执, 可为痛哭者一, 可为流涕者二, 可为长太息者六。” (9) 虽有纵横气势, 却能直接揭示大义, 体现着真、简、美。汉初官文书简明求真、朴实畅达的特点与皇帝实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政策、推崇尚真倡简的黄老之学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元光元年 (公元前134年) , 武帝即位后第一次大规模招纳贤才, 以《策贤良制》作为策问总纲。这里选取其中的一段以作分析:

盖闻五帝三王之道, 改制作乐而天下洽和, 百王同之。当虞氏之乐莫盛于《韶》, 于周莫盛于《勺》。圣王已没, 钟鼓管弦之声未衰, 而大道微缺, 陵夷至乎桀纣之行, 王道大坏矣。夫五百年之间, 守文之君, 当途之士, 欲则先王之法以戴翼其世者甚众, 然犹不能反, 日以仆灭, 至后王而后止, 岂其所持操或悖缪而失其统与?固天降命不查复反, 必推之于大衰而后息与?乌乎!凡所为屑屑, 夙兴夜寐, 务法上古者, 又将无补与?三代受命, 其符安在?灾异之变, 何缘而起?性命之情, 或夭或寿, 或仁或鄙, 习闻其号, 未烛厥理。伊欲风流而令行, 刑轻而奸改, 百姓和乐, 政事宣昭。何修何饰而膏露降, 百谷登, 德润四海, 泽臻草木, 三光全, 寒暑平, 受天之祐, 享鬼神之灵, 德泽洋溢, 施乎方外, 延及群生? (10)

这段文字中, 武帝首先陈述了五帝三王通过风俗教化治理国家, 因而天下安定, 各种祥瑞之象层出不穷。而后感慨自己“夙兴夜寐”, 力求效法, 但却不知如何才能达到前圣的境界。武帝不停地探问应该怎样整顿政治, 才能弘扬先帝宏业美德, 才能使德泽洋溢, 普及到所有的生命。成就宏业的豪迈之风渗透在行文之中, 形成了汉武帝时期官文书的特点。且文中充分运用成康之治的儒学典故, 化用《诗经》中的语言, 真挚地表达了能够得到贤才为国家兴业出谋划策的期盼。儒学典故、经传语句的应用, 与汉武帝推崇儒家学说密不可分, 汉武帝自身的博学多才也使汉武帝时期的官文书呈现出典雅博奥的特点。再看汉武帝元封五年 (公元前106年) 的《求贤诏》:

盖有非常之功, 必待非常之人, 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 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 跅弛之士, 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 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11)

汉武帝此篇虽然只用了68个字, 但开篇就气势豪迈。文中巧用“驾马”来表现武帝对人才的独到认识, 他认为“非常之功”的成就在于要善于任用人才。和汉初的求贤不同的是, 汉武帝在求贤时用语气势宏大, 求贤之事成了上对下施加的命令, 透露出帝王的霸气。

汉武帝时国力日渐强盛, 大一统的政治环境造就了大的文化背景, 出现了一批公文大家, 如司马相如、董仲舒、东方朔、主父偃、公孙弘、刘向、扬雄等。这些公文大家虽在写作上各有特色, 但却有着共同的时代特点, 即辞采华美、多用铺陈、气势恢弘。其中东方朔一篇上书达十万余字, 汉武帝大加赞美, 这无疑助长了公文恢弘繁冗之风。到了东汉时期, 官文书开始一味追求华美藻饰, 过度注重形式美, 而忽略了其实际内容。

如本文所述, 正因为汉武帝的参与示范, 汉代官文书引经据典的现象增多, 一改汉初尚简朴实之风而呈现出典雅博奥、豪迈恢弘的特点。《文心雕龙·诏策》中也写到:“观文景以前, 诏体浮新, 武帝崇儒, 选言弘奥。策封三王, 文同训典, 劝诫渊雅, 垂范后代。” (12) 验证了汉武帝对汉代官文书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汪桂海.汉代官文书制度[M].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9.

[2]严可均.全汉文[M].商务印书馆, 1999.

[3]皮锡瑞.经学历史[M].中华书局, 1963.

[4]班固.汉书[M].中华书局, 1962.

篇7:谦从与自穆深处的灵魂托孤

幼承家教,爱好字画,先后随寒石、卫廷栋几位书画家研习中国画。涉及人物、山水、花鸟,主攻小写意山水、花鸟,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章法严谨。多年来坚持笔耕灯下,不为名利,执着追求,从不气馁。在秉承师教的基础上,冥思遐想,深入探索和研究,将对大自然的爱和渴求绘画艺术的爱的两股洪流融为一体,激发了奋力拼搏的精神和巧夺天工的智慧,通过多年来的艺术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特别是牡丹、虾、葡萄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深入生活,注重笔墨与形意的应用,探索出具有丰富内涵的绘画语言。作品在国际国内大展中多次获奖。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网络电视台、央视频道及多家报刊媒体作过报道。部分作品被罗马尼亚、日本、韩国等国际友人收藏,深得美术界和书画收藏爱好者的好评。

书画家邵其宏先生,他热爱自己的家国和民族,从不议论长短是非,并用心保养与呵护着自己的身心,倾心文化并且已经把握了一技之长。如同绝大多数书画艺术家一样,他们是最为精道的有素质之人——国民。

一、人品本真与个性谐和的实相

情恩回绝得财谢幕,是邵其宏万难履践的非本分,他属于灵魂免拆洗的那一种人。如是近五十载岁月之相逝在即,他没有心坑行害于任何有辜无辜之人,而其善心悠作,每每良心承兑,总予众亲友心灵照应与生存所需的周济之实。回回得人一牛总得还人匹马,他一直以生命的名义守护着侠义仁忠的尊严。真情永远不会退潮的邵其宏,夜半松涛,他曾谛听过风生水起,鹤泪中仰望苍穹不垠呼唤着良知圣洁的归去来兮;夹缝游走,亦曾历经糠人淌洪,抽泣里俯首脚下路遥期盼着援手高贵的慷慨扶托。但无论怎样,频跌意志愈强,屡挫心性更坚。他悍然魁锋的所有表达,诠释了人之为人、人之为男人的豁朗气概与万全梓己的优秀气节,也阐明了作为人类之人的超越褃节能量的久远与深邃;他持命摧顽的全部内容,都在决力完成着生命赋予他的全部益世实践。绚漫的青春遥逝,他没有被生活挤垮;宝贵的情操犹存,他正在奋起的途程中蓄势。高山溪哗浸润,他更多的是留意关照众贤达之心灵翥翮;公济于世相贫富,他绝少谋求一己私利于寒碜之惠;谦谦逊耳从不去伸张和卖弄自我,处君待友总有多分真情诚恳相让,生怕对方吃亏受屈;施仁施礼彬心谦从,衣冠整洁亢卑分寸,这在生活中有大量言行足以佐证,使得他的人品质量和存在风格在炽热的大穆间有口尽碑。这使我想起另几位世相间的大德好人——萧宽秉笔终日忙碌四季替人义墨不辍,为近8000之众画像书联且垫资印制名片;剧作家、导演阿勇,经年四处应召常常不寝失寐、亡餐费食为众亲友忙前忙后;辞赋家金学孟,累月奔波豪书鼓策,不贪名利为无计其数的艺文者呐喊助威;诗人、报告文学家丰沛雪,萍良寻优,唯才是举,逢湛即诵,总是项事恢善,荐人不怠。这是情操,这是胸怀,这是人性中最灿烂的本质发育,也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巨子凝怀和得道倾奉。

二、选项与画品谐和的悦世本践

生命是以体况壮弱为指正实情,岁月是以时光代谢为消费对象。空谷足音,是在成全本能后进入善世修行状态的。所谓本能与佛家不存在干系。人心向弱并未接受佛礼教化;旱鸭深渊,勉为其难同样是一种高端的锤炼仪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而非介质于智慧乏匮与惰性腕足,是选项。选对了成功几率大了有了;选错了成功几率小了甚至成功坐地夭折。但选项不同于择偶。譬如:择业是可以兼职旁薪的,而爱情是不可以移花接木的。再譬如:办公司可以持股,而婚姻是不可以持股的等等。许多人业精情旺终日矻矻不怠,起起始始业荒事芜,赔赔挣挣飘摆不测,开开合合浅盏贫乐。人群中有太多纠葛不清的选项阴阳——所学与所从事、娴熟与生陌、热衷与烦厌、深爱与反胃等。邵其宏回首踅足选择了起小的钟爱,选择了花样多彩,所以夹带中他选择了成功。坚强的定义,圣洁的内涵,弃官从画不作无为之碌,在捡拾中他又张帆扬航,启程与茫茫画海。

相对而言,不是起步之初谁都画艺了得,而皆经千磨万砺后方能拥之。早在几年前我曾写过一首七言律句,就作画之功夫给予了粗概,拈来一用诸方家觉着有赢世之妙即可抄之诵之法之:曦衔一枝点朝露,夕挽多管染逝霞。酷暑日午四肢汗,祁寒夜半三更叉。折枝描尽窗棂纸,舔笔涂满庭院瓜。几回劳茧浑如铁,方寸书道碾坑洼(《七律·功夫》)。邵其宏先生的功夫之深见于丹画品质上。在画法上,他承传统而逾越传统,遵规矩而突破规矩,总是在描摹深处雍容着自己的风格,在涂红邻里深植着自己的独到,形成了根舒叶展间的卷心蕊湿之韵。每每观其丹画,似曾扑面呼啸而来,既有酽香撩人之气,亦具闭卷曳心之恋,更兼荡气回嚼之功。多年的艺术实践他从中把握了牡丹画的“一个核心”、“两种支点”、“三厢理喻”与“四步整饬”的画技烘艺之法。“一个核心”即:从丹的蕊心起步,然后漫卷开来,一星一点精绘仔描。“两种支点”即:1.正、反、合三凤齐舞;2.纵、横、斜、半环四式同举。该到的笔法一个不漏,直奔余韵而去,飞白恰切,着墨其时。“三厢理喻”即:1.飘渺彩丝铺拓乃至布局形成,上翘下滑圆通,勾勒删节协调,既符切原型生态,又吻合大众审美意识;2.前锋、中锋、侧锋、后锋翻飞并用,粗则足可奔马,细则密不透针,轻则如氤氲浮泛,重则同万驹驰骋;3.虚实、阴阳、照应、开合、参差、动静参合,外扩渐浓,梢尖凝露,落笔含蓄。他的不少牡丹画作,艳艳如骄阳拂沸水,款款似雨燕翻星浪。具逼人之气,有吞情之实。在似曾结墨间续写不尽之意,仿佛终局处绵延不绝之情。看邵其宏先生的牡丹画,就与美结了缘,就与世相之外的万千世界通透了某种联系,耗斥了生活中挥之不去的许多厄运与不悦,也就汲取到了生命深处的大好存在,亦便造就了生活以内的不朽欢情。“四步整饬”即:1.待礘后的一再补正;2.对照性查漏补遗;3.借鉴中的捣毁自我;4.欣慰间的苛严检点。萌情远在酿其灼,下笔犹龙彩炫魂。有了这些,使得邵其宏先生的牡丹画,大踏步地前进于书画的康庄大道。他像所有真正谦逊的书画家一样,总以为比别人差,总希望能和同仁贤师们就教更多。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其宏涂鸦犹为幼童蹒跚,吾之陋纸不值烦众方家之耳目心累。

篇8:自然灾害与汉武帝的统治策略

一、汉武帝时期自然灾害的影响

汉武帝统治时代, 各种自然灾害交替发生。据笔者初步统计, 武帝在位54年间, 共发生各类自然灾害43次。尤以水、旱、蝗三类灾害发生最为频繁。自然灾害之所以被称之为灾害, 乃是本于它对人类生命财产所造成的破坏和威胁[1]49。纵观武帝统治时期, 自然灾害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

1. 灾害导致武帝统治中后期人口减少, 农业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均遭到破坏。

武帝初年, “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 或父子相食”[2]931, 当时的农民生活状况是“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 而食犬彘之食”[3]957, 不难想象, 在遭遇灾害侵袭并且农业生产受到破坏的情况下, 民众当然难于避免死亡的威胁。葛剑雄先生把自然灾害列为武帝时人口减少的众因素之首, 指出:“自然灾害历来都有, ……武帝时的自然灾害是相当严重的, 尤其是持续多年的水、旱、蝗灾, 造成的损失是很大的”, 并且论述了自然灾害对人口增减变化的影响:“自然灾害对人口变化的影响, 不仅表现在它所直接造成的人口死亡上, 更主要的是使粮食减产, 使人们因饥饿而死亡, ……因此, 在较长时间内, 人口的增长都要受到影响, 持续的灾害必然导致人口长期处于停滞或下降的状态。”[4]66人口减少意味着劳动力减少, 从而使土地荒芜, 农业经济陷于停滞, 因此自然灾害是导致武帝末年经济衰退的一个直接因素。

2. 自然灾害发生后, 出现了大规模的流民潮, 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武帝时的流民问题在整个汉代是最突出的, 大多是与灾荒有着必然的联系。凡遇灾荒必有流民潮, 可谓有“灾”必有“荒”, 有“荒”必有“流”, 大灾大潮, 小灾小潮。流民洪波时期往往与自然灾害高发期同步[5]87。水旱之灾后, 伴随而来的往往是饥荒和瘟疫, 人们不得不四处逃荒求食, 可以说由饥荒造成的饥民是流民队伍的主体, 饥民转化为流民的概率相当高。严重的自然灾害加上当时吏治的败坏, 致使大批灾民离开家园漂泊异乡而成为流民, 从而导致了社会的空前矛盾, 不仅影响社会经济的恢复和政府的财政收入, 而且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流民潮出现后, 如果政府不及时救助和安置他们, 流民出于对社会的彻底绝望, 很自然地会成为与现行政治体制直接对抗的社会力量, 其破坏力之强, 又可以超过其他一切社会阶层[6]112。正如董仲舒所说的, “贫者穷急愁苦, 穷急愁苦而上不救, 则民不乐生;民不乐生, 尚不避死, 安能避罪”[7]1916?面对自然灾害, 统治者进行了积极的荒政建设。与此同时, 汉武帝的统治策略也因自然灾害的影响, 不断发生调整和改变。

二、灾害与汉武帝的统治策略

1. 汉武帝的抑商、抑豪举措与救荒济灾有直接的关系。

首先来看汉武帝的抑商举措。武帝抑商的原因有二:第一, 汉武帝统治时代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抗灾救荒耗费大量钱财从而导致国家的经济陷入危机, 这是武帝抑商的一个直接原因。救济移徙灾民、兴修水利的费用是非常可观的, 现择其要者, 概括如下:武帝元光三年, 黄河在瓠子决口, “先是十余岁, 观决河, 梁楚之地固已数困, 而缘河之郡堤塞河, 辄决坏, 费不可胜计”[8]457;武帝时引黄河水灌溉河滩地、修漕渠、在朔方修渠, 这三处的工程花费各达十几万万;元狩年间, 山东受河灾, “民多饥乏”, 武帝派遣使者调空郡国仓库中的粮食赈济灾民, 又招募豪富用借贷的方式救济灾民, 还不能解决问题。武帝又迁徙贫民到函谷关以西及朔方南边的新秦中地区七十余万口, 衣食均由官府供给。过了几年, 政府又假予其产业, 花费数以亿计, 造成了“县官大空”的局面。元鼎年间, 山东又遭水灾, 武帝“令民就食江、淮间, 下巴、蜀粟赈之”, 花费也很巨大。为了改变这种财政困难、国库空虚的状况, 武帝多方筹集资金, 他对准的主要目标就是拥有巨额钱财的商贾。此时期的抑商措施大都有一些灾荒背景, 往往在灾荒发生的当年或一两年之内, 必有抑商措施出台。而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并非统治者无意之举, 而是在国家面对巨大财政困难时有意识地采取的行动。

另外一个原因, 从荒政的角度来看, 面对严重的灾荒, 富商大贾的行为引起了武帝的极度不满。频发的自然灾害给国家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统治者为了救灾抗灾几乎用尽一切办法, 陷入了“县官大空”、“府库并虚”的严重危机。此时, 这些商人非但不支持封建国家政权积极救助灾民, 反而“以币之变, 多积货逐利”, 趁机扰乱社会秩序, 企图左右经济。《汉书·食货志》载:“山东被水灾, 民多饥乏, ……衣食皆仰给县官。数岁贷予产业, 使者分部护, 冠盖相望, 费以亿计, 县官大空。而富商大贾或滞财役贫, 转毂百数, 废居邑, 封君皆氐首仰给焉。冶铸煮盐, 财或累万金, 而不佐公家之急, 黎民重困”, 武帝在这次水灾后实行了“募豪富人相贷假”的政策, 号召富有资财者自愿“贷假”钱财土地等, 但此项政策的收效甚微, 完全不如武帝所愿, 令他非常失望。富商大贾此次的行为着实激怒了汉武帝, 成为他抑商的直接导火索。不久, 他就与公卿商议“更钱造币”, 这也是武帝打击商贾的开端。

2. 荒政与武帝时期的移民政策。

自然灾害的频发使百姓无力抵御, 只能面对破产、流亡和饥荒。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严重的流民问题, 造成了国家的财政危机和统治秩序的极度混乱。为了解决流民问题, 武帝时期成功推行了引导流民流向的移民政策, 并制定了《流民法》, 这也是汉武帝在救荒方面的成功实践。此时期在几次比较大的灾荒发生后, 都出现了不绝如缕的流民潮, 武帝出于安置灾民、恢复生产和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 合理地引导流民流向其他地区, 并给予他们钱粮衣物、生产工具、土地等生产和生活必需品, 这在整个两汉王朝是绝无仅有的。如武帝元狩四年, “山东被水灾, 民多饥乏, ……尚不能自救, 乃徙贫民于关以西, 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万口, 衣食皆仰给县官。数岁假予产业, 使者分部护之, 冠盖相望。其费以亿计, 不可胜数”[8]457。武帝元鼎年间, “山东被水灾, 乃岁不登数年, 人或相食, 方二三千里”, 于是武帝“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 欲留, 留处。使者冠盖相属于道护之, 下巴蜀粟以赈焉”[3]980。此次武帝引导饥民由北向南流移, 可以说是西汉时期最突出的一次引导流民流向的成功实践。又如, 元狩三年发生水灾后, 出现了大量衣食无着的灾民, 这种状况在第二年仍然未得到解决, 于是“有司言关东贫民徙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9]126, 据后人统计, 此次迁移到会稽的灾民有十四万五千人。

3. 自然灾害与反贪机制。

在荒政的实施过程中, 荒政的实施效果除了掣肘于国家的财政状况之外, 吏治状况也是影响其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灾后进行的荒政中, 官吏、豪强内外勾结贪污取利的现象十分严重。例如元封二年, 汉武帝堵塞黄河决口前后, 武帝到许多地方问“民所疾苦”, 得出的结论是“惟吏多私, 征求无己”[10]1690。此外, 武帝为了安置大批灾民, 往往实行“假民公田”的办法, 把国家拥有之公田租借给灾民耕种。在具体租借过程中, 是由官吏直接插手管理, 毫不例外地出现了主持其事的官吏大行贪污的问题, 他们借此机会上下其手, 肆行贪贿, 往往借官府行惠政假民于田的时机, 将大批土地以极低的租额转让给豪强地主, 然后由地主再以很高的租额租给真正的贫民耕作。如被免职家居的前中尉宁成就“贳贷买陂田千余顷, 假贫民, 役使数千家。数年, 会赦, 致产数千金, 为任侠持吏长短, 出从数十骑, 其使民威重于郡守”[11]941。

4. 自然灾害与武帝晚年统治政策的嬗变。

汉武帝统治晚年自然灾害更加频繁, 灾区广阔、灾情严重, 加之战争、民众暴乱等诸多因素交叠在一起, 导致了空前的社会危机, 武帝改变了其治国思想, 统治政策逐渐宽简。武帝晚年统治政策的嬗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 禁重赋。武帝元封四年, 关东出现了大量流民, “故为流民法, 以禁重赋”[10]1690。第二, 控制物价, 稳定小农, 更加重视农业。征和四年, 武帝巡行齐鲁, “耕于钜定”, 表明了武帝重视农业的决心。第三, 下罪己诏。征和四年, 武帝正式宣布了被誉为“仁圣之所悔”的轮台诏, 表示“当今务在禁苛暴, 止擅赋, 力本农”[12]2883, 决意把行政重心转移到安定生产方面来, 采取富民政策, 以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流民的数量, 减弱对社会的冲击力度。

通过对汉武帝时期自然灾害与荒政的考察与研究, 可以发现自然灾害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为政者的治国思想和政治运行, 此时期许多政策的实施都与自然灾害有着直接的联系。汉武帝时期的重农抑商思想、打击豪强的举措, 以及推行的新经济政策、晚年统治政策的嬗变等, 无不与灾荒有着密切的联系。

摘要:汉武帝统治时代是西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最多的时期。汉武帝时期的重农抑商思想、打击豪强的举措以及推行的新经济政策、晚年统治政策的嬗变等, 无不与灾荒有着密切的联系。

上一篇:威源公司2011年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总结下一篇:你的风采让我敬佩初中生作文600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