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观察记录

2024-05-15

中班科学活动观察记录(精选12篇)

篇1:中班科学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雷桐、闫煜城

观察目的:为什么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

观察人:王琼菲

早晨的体育活动时间开始了,只见小朋友们都随着音乐节奏认真地做操,只见雷桐、闫煜城2个小朋友站在原地不动,还不时的回头讲话,我看见了,连忙上前去提醒,可又过了一会儿,又停了下来。在后来的体育活动中,别人都排好队等待,只见他们俩不停地在后花坛中玩花、玩草。

分 析:1 、最近在早晨的户外活动中,雷桐和闫煜城很喜欢到后面的花坛中去玩,当我走过去问他们在赶什么时,他们说要找蜗牛,很喜欢蜗牛,所以每天喜欢到草、泥土中去找它。

2、雷桐每天入园时,脸上的表情总是不好,询问后,发现他每天早晨都和爷爷闹别扭,不听爷爷的话,上幼儿园时带有一种不好的情绪。

措 施:1、针对这种情况,通过集体活动“早上积极锻炼身体好”来教育所有的孩子,引导他们认识到积极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2、可应着孩子们的兴趣点,开展与此相关的主题探究活动“有趣的动植物”,帮助孩子和孩子们一起了解此方面的小知识。

3、在户外活动中,可带领他们幼儿园的一些花、草植物,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4、希望父母每天都按时送孩子入园参加晨间体育活动。

效 果:通过老师的教育和家长的配合,孩子比以前稍微有些进步,能排队,但在排队过程中,出现了不认真的情况,还须进一步对幼儿进行常规的教育。

篇2:中班科学活动观察记录

记录 第一次观察起止时间:

上午:8:00―8:03 又到了户外活动的时间,小朋友都在开心地玩着滑滑梯,杭欣桐马上跑到了楼梯上,正好许欣悦在下面跑来跑去,她便回头说到:“杭欣桐,我们一起去玩吧。”杭欣桐也愉快地回到到:“好,我来了。”“呵呵”。

第二次观察起止时间:

上午:8:10―8:13 过了一会儿,杭欣桐走到了过道上,她觉得非常好玩,便一直走来走去,这时旁边的小朋友也走了过去,把她挤在了一边,她马上说:“你为什么要挤过来,我都不能走了。”“可以走的,你看两只手扶着就好了。”“对呀,这样也能走,呵呵。”“那我们一起走过去。”“好啊。”

第三次观察 起止时间:

上午8:20―8:23 过了十几分钟, 杭欣桐还在玩着滑滑梯,她飞一样的速度从滑梯口滑下来,开心地叫起来:“滑滑梯真好玩。”还和后面的史可妍说道:“快点,快点,你也玩滑下来。”“哈哈哈哈。“然后滑下来之后又跑到别的滑梯口滑滑梯,嘴里笑得非常开心呢!

分析

1、孩子们都是天真烂漫的,每到玩滑滑梯的时候都是非常投入的。能够和小伙伴一起游戏,也会很快乐,让老师也感到欣慰,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在一点点地进步。

2、孩子在玩游戏时是非常开心的,也是非常投入的。她会自由地去探索游戏的玩法,也知道和同伴一起玩是最开心的。游戏的同时也能够让孩子与孩子去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能力以及交往能力,更能快乐地游戏。

支持策略

篇3:中班科学活动观察记录

一、选择合适的内容

兴趣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内部动力。幼儿天性好奇, 好奇心驱使幼儿对周围事物产生兴趣, 表现出强烈求知欲。在感知方面, 幼儿往往是注意最突出或最生动的部分, 对事物的明显特征感兴趣。因此, 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合适的观察内容是关键。

(一) 走向自然

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直接学习, 获取直接的经验”。大自然生机勃勃, 变化万千, 它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观、最生动的材料。如带幼儿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 观察园内的花草树木的四季变化, 激发探索的兴趣, 感受大自然和我们生活的息息相关;观察各种有趣的水的现象如水会结冰、热水有蒸气、倒在杯子中会有许多小水珠;观察温顺的小鸡、兔、金鱼等小动物。幼儿自己的眼睛发现了这么有趣的现象, 是多么的喜悦, 从而有了发现现象并进行探索的科学兴趣。

(二) 留心生活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 幼儿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高科技的产品, 如现代交通工具、现代通信工具等, 他们对“电话为什么能传来远处的声音”、空调会变热变冷、“玩具为什么会走”等等问题都有着浓厚兴趣。生活中也处处有科学, 科学对于现在的幼儿来说并不神秘, 我便利用这样的机会加以适当的引导。

二、创设观察的氛围

幼儿对科学观察活动有了一定的兴趣和欲望, 教师就应根据幼儿的需要, 有计划地创设便于幼儿观察、探索的的氛围, 从而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

(一) 丰富环境布置

中班幼儿无论从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处在迅速发展的时期, 他们对什么东西都想看看、摸摸,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 是通过他们自身的感知活动形成的。在角区活动中, 幼儿可以自由选择, 不受他人干扰, 尽情探索、讨论, 这正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角区活动为幼儿的感知、探索、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也有利于幼儿获取最直接的科学经验。在自然角中, 我和幼儿一块儿种上菜籽、种子、等幼儿熟悉、生长较快的农作物, 让幼儿能看到自己种植的植物, 当他们看到自己种的种子发芽, 然后慢慢长大, 越长越高, 还能开出一朵朵黄色、白色的小花, 观察的更仔细了, 当他们看到花落了, 长出菜籽由绿变黄成熟了, 看着自己的收获, 甭提多高兴了。在生物角, 我放置了乌龟、蚕卵、蝌蚪等, 幼儿一有时间就去看, 他们自由地观察这些物体, 时间长了, 他们自然把这些物体看成自己的小伙伴。当他们发现蚕卵变成小蚕、蝌蚪长尾巴了, 他们的观察探究兴趣更浓了。

角区活动中, 幼儿学得特别轻松, 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只要他们感兴趣的, 他们就会运用自己的感官, 运用自己的方法, 尽可能地感知来自自然、社会的直接经验、感知、发现有趣的自然现象。

(二) 保持愉悦情绪

研究表明, 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心理前提, 幼儿的观察力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培养, 因此, 教师的行为对幼儿学习的心理环境起着主导作用。中班幼儿由于年龄特征的关系, 对许多东西或现象都易产生兴趣, 但往往持续时间不长, 经常“喜新厌旧”, 对刚培养起来的兴趣, 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加以巩固。教师要注意捕捉幼儿的观察成果和点滴的成功, 及时给予鼓励, 使其获得成功的愉快体验与满足感。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在观察过程中发现的速度有快有慢, 但只要幼儿是主动参与, 认真观察, 不管怎样, 教师都应给予表扬与鼓励, 并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对于能力弱的幼儿, 教师要给予及时帮助, 及时进行启发和点拨, 引导其继续观察的自信心。如观察比较小鸡和小鸭有什么不同时, 一个幼儿就说:“我不知道。”我便引导他看一看小鸡的嘴巴是什么样的。小鸭的嘴巴是什么样的。每当他回答一个问题, 笔者都及时给予肯定, 继续引导他观察。就这样, 教师和孩子一起观察, 一起交流, 共享成功的快乐。

三、提高观察的效果

(一) 调动多种感官

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 “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在科学观察活动中, 看是极其重要的, 通过观察物象,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如在认识哈密瓜时, 我让幼儿讲讲自己的发现和感觉。先让幼儿详细看看哈密瓜的形状、颜色等, 再让幼儿去摸一摸, 哈密瓜有什么感觉, 刺激他们的触觉;推一推, 发现哈密瓜会滚;敲一敲、听一听, 哈密瓜成熟了会发出什么声音。再切开瓜, 看看瓜里面是什么样, 然后再闻一闻、尝一尝吃起来味道感觉这样。通过提问、点拨, 让幼儿逐步学会围绕主题、运用抓重点、按方位和多种感官共同运用的观察方法, 让他们在活动中, 不但提高了观察事物的能力, 也初步懂得了圆的东西会滚等生活常识。

(二) 采用现代化手段

多媒体教学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 它能使某些不能直接触摸、不易见到的自然现象、物品和科技产品, 化远为近、化小为大、化听不到为听得见、化静态为动态, 是平面图形立体化, 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幼儿眼前、耳边, 帮助幼儿观察、理解事物。幼儿集中注意去观察、去聆听, 在浓厚的兴趣、唱唱、跳跳、说说中, 不知不觉地进行活动。如在认识小鸡时, 小鸡是怎么从蛋里出来的呢?幼儿很好奇, 可我们又不能提供真实的小鸡出壳的过程给他们看, 就借助动画, 让幼儿观察小鸡出壳的过程, 幼儿很感兴趣, 特别是听到蛋壳“咔嚓、咔嚓”声, 小鸡随着蛋壳的裂开慢慢地探出头来时, 他们都高兴地叫起来, “真好玩、真好玩, 小鸡出来了”。由于幼儿喜欢这种教学形式, 他们观察的积极性有了, 使他们在欢乐的情绪中, 对科学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

四、利用辅助手段巩固幼儿的观察结果

幼儿在观察过后, 需要用一些方法来将看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这样便于幼儿记忆。记录的方法可以是表格式的, 也可以是绘画式的。表格式的显得更规范, 记录的更准确。

观察只是科学活动中的一个部分, 但它却是贯穿整个活动中的灵魂。所以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同时, 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总之, 通过科学观察活动, 不仅创造了幼儿与周围世界之间接触的机会, 使他们获得最直接的科学经验, 还可以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技能, 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把他们带入学科学之门, 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摘要:科学观察活动是一种以提供实物实景, 让幼儿在直接感知中学习, 获得最直接的科学知识和经验的一种科学活动形式, 中班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 在中班最适宜科学观察活动。如何开展中班科学观察活动呢?

篇4:科学评价孩子,从观察记录开始

一、引领教师奏响观察记录“三步曲”

观察与记录是教师运用多种感官全面观察,通过文字、图标、音像等载体,科学记录孩子在自然情景中的言行举止和所发生事件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它可分为“观察、记录、评析”三步曲。教师在进行观察与记录时,必须熟知每一步的要领,并熟练操作。

(一)敏锐观察

指导教师了解观察的基本常识。观察是教师在自然状态下,全面观察孩子、其他人的行为和事件发生前因后果的具体过程,包括神态、动作、语言等。它可分为随机观察和有目的观察。而有目的观察又可分为个案观察和专项观察。

培养教师拥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无论哪种观察,都需要教师具有敏锐地捕捉教育信息的能力。首先教师要有“顺风耳”。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孩子讲什么,往往可以了解他在想什么,因此注意倾听孩子们的交谈就可以看出许多门道来。其次教师要有“千里眼”,时刻细心观察孩子的各种举止,善于从每一个细微之处获取信息。最后教师要多种感官齐动,眼睛“察言观色”,耳朵听音辨声,口鼻感觉周边气息,心灵感受孩子情绪。但任何一种观察都切忌带着预设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督促教师把握观察的基本原则。做一个静静的观察者——不贸然干预。老师在观察记录孩子时,自己的言行神态一定要“藏得住”,不贸然干预,否则孩子在非自然情景下表现出来的行为就不真实了。随之,观察也显得无意义了。

例如,在一次餐后活动时间,我和带班老师看到梁启梦小朋友在带领五位孩子学做新的器械操,时而用口令来指挥动作,时而用歌唱来提示动作……我们见状高兴地笑出声来。结果,孩子们看见老师在注意他们,立刻散开去玩其它活动了。事后,我想:如果我们当时能不打扰孩子,只做个静静的观察者,或许之后还会有更多的精彩呢!

(二)科学记录

教师的观察是全方位的,记录的内容也应是丰富多彩的。既有孩子课堂上的精彩,又有孩子生活中的故事;既记录孩子学习活动的历历过程,又捕捉孩子游戏玩耍的点点滴滴。但记录并不是越多越好,教师应筛选出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进行记录,不能为完成任务而随便记录。如甲教师的观察记录是这样的:今天孩子们能静静地吃好午餐。显然,这种记录是毫无意义的,看不到任何隐藏的价值,是不可取的。

记录方式方法要多样。我们指导教师要依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记录,可以是即时记录,也可以是事后记录。记录的方法也有多样,可借用纸笔用文字、图标进行记录,也可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进行记录。

记录要注意真实有效。做一个科学的记录者——不流于形式。首先,要根据观察到的内容实事求是客观地记录。其次,记录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要尽量避免漏记关键内容,要把场景中孩子的言行举止生动地记录下来。这样的记录就可在重温时身临其境,评价时有据可依。

(三)客观评析

要以人为本。《指南》在说明部分强调:“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在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这就是希望我们分析观察记录时,教师要避免主观意识,要以孩子为本,从孩子的角度客观地进行分析,注重与原有的经验水平做对比,而不是统一标准来衡量。

要多元分析。教师要透过记录下来的资料和信息,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多维度解读孩子的言行。这样的分析,才有价值所在,而不是只偏向其中的某个方面,更不是作为文档的收集。

要做出评价。观察记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评价孩子,而评价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师可以将评价结果正面地、明确地、完整地、客观地告知家长和同事,让他们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使家园合作更上一层楼,使教学策略更加优化。孩子得到老师的赏识或激励评价,学习会更积极主动,随之会带动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观察与记录提升了教师的评价能力。

在教师能开展科学有效地观察与记录之后,我们可以引导教师合理运用观察与记录的结果,以此为基点来优化对孩子的评价,并促使教师的评价能力逐步提升。

(一)观察与记录,让教师对孩子的评价更具全面性。

以往,我们对孩子的评价总以结果为重,忽略过程中的精彩。如今,《指南》更强调过程性评价,指点我们要通过观察记录孩子的活动过程,全面性地评价他们在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这种评价法以一种全新的视角避免了以往评价的片面性,

例如在一次晨间活动玩沙包时,我观察到这样一个情景,并用手机把它拍摄下来:中班的孩子健健在玩沙包时不小心将沙包投到树上去了。他想把它拿下来,想了好多办法,如跳起来用手去拿,站在花坛边上拿,用笤帚柄去拔。尽管努力得满脸通红,但还是不能将沙包拿下来。恰巧新新和涵涵过来了,健健连忙叫上他俩一起摇树,见沙包没下来,他又叫了三位幼儿来帮忙摇树,“哇,掉下来了,掉下来了!”旁边的小朋友也一起欣喜地叫了起来,健健那喜悦的脸上写满了自信与成功。

这段观察记录,让我清晰地看到孩子从树上取沙包的全过程。我在解读这段录像时,感慨万分,原来孩子的学习是这么自主,能用这么多方法去取投在树上的沙包,在这过程中,孩子的自主性、坚持性、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情感的变化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的学习潜能简直超出了我的想象。从那以后,我改变了以往对健健形成的调皮捣蛋的印象,开始修正对孩子的评价,原来孩子们有着自己特殊的学习能量,我们应该利用观察与记录全面地评价孩子的发展。

nlc202309031441

(二)观察与记录,让教师对孩子的评价更显客观性。

记得在一次美术活动“画画我的爸爸”中,倩倩小朋友跑过来告状,说杨扬小朋友画爸爸时,却把爸爸画成了妈妈!我带着疑惑,走近杨扬身边,猛然想起了《指南》在艺术领域中的强调: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和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于是,我蹲下身,轻轻地问:“杨扬,你为什么把爸爸画成妈妈呢?”“老师,我不想让爸爸太凶,想让爸爸像妈妈一样温柔!”

哇,这是一幅多么有思想的画呀,这个作画意图是多么的灵动和高超!

那时那刻,我更加明白了,我们在评价孩子时,要多观察记录,以孩子的角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客观正确地评价,切忌只从一点或一面的了解主观片面地评价孩子,以免“误伤”孩子。我庆幸刚才没有对他进行武断地评价。

(三)观察与记录,让教师对孩子的评价更富实效性。

《指南》在说明部分指出,“在实施时,应关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显然,这里的关注,指的就是观察记录,它是教育评价的基点。在实际工作中,不光老师可以评价孩子,孩子也可以通过老师的观察与记录来评析同伴的言行,最终真正实现评价育人的教育功能。

例如,在“好玩的拼图”区域活动时,随后到了户外活动时间,有些孩子就一撒手走了,任拼图乱七八糟地扔着;而有些孩子不但能把自己的拼图整理好,还能帮着别的孩子整理。老师就可以将这两种场景拍下来,在晨谈时回放,让孩子共同观察现场,评价这两种行为,谁的做法好?为什么?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样一来,老师的观察记录从另一角度来说转化为孩子的观察记录了,教育的及时性和实效性就体现出来了,也为孩子的行为习惯树立了正确的标杆,这远比老师的空洞说教要好得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没有科学有效的观察记录就难以对孩子实施正确的教育。”如今,观察记录已成为我们教师评估孩子发展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它不但更新了教师对孩子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价,而且这种在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来回追溯,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如雨后春笋快速地成长。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一如既往地抓好观察与记录,用好观察与记录,科学有效评价孩子,让孩子们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幸福成长。

篇5:中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于是,他选了一个一次性盘子做狮子的脸盘,一张黄色的彩纸来做狮子的鬓毛,并贴了两只耳朵、一个大鼻子、又画了三只凶眼睛,接着开始做狮子的四只脚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做着做着就停下来了,想了一会,还是不行,他走到我跟前对我说:“老师,我的狮子为什么腿都瘸了呀?”我看了一下他们桌子上都有几个小的土豆、山芋,就对张子杰说:“你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比较小点,能够做狮子的腿的?”他开始找了一会没找到,于是动翻翻、西翻翻,突然发现了一小土豆,正好可以做狮子的腿,困难解决了,他有开始做了,不一会,张子杰开心地对我说:“老师,你看这是我做的狮子!”

观察者随感:

从观察中可以出来,张子杰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想象力也不错,就是动手能力还不够,遇到困难总喜欢找老师帮忙,尽管狮子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的,但从她脸上开心的笑容中可以感受到她正沉浸成功的喜悦中!

分析幼儿对本区域的兴趣:

A、非常感兴趣 B、一般 C、不感兴趣

老师提供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是孩子们从自己的家里带来的,所以活动的兴趣较高,尤涛已经掌握了狮子的基本特征,可是做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这是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所致,另一方面,老师应该在制作前,示范一下各种材料的用法,再提供一些范例,让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一个参考,不至于无从下手,由于时间原因,幼儿不能对各组材料进行一一尝试,因此我决定把这些材料提供在动手角,让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制作装饰狮子。

篇6:中班科学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背景:

六月份的主题是“生日”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有着大量的儿歌、故事、歌曲等,都是围绕“生日”展开的,如《小老虎的生日》、《小蚂蚁的生日会》、《制作爱心礼物》等,孩子们对召开生日会非常向往,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和表演需要,我们在表演区提供了一些生日皇冠、孩子们自制的生日帽、幼儿自己拼搭的生日蛋糕、动物头饰等,一个“动物生日会”开始了。观察时间:

2015年6月28日 观察对象:

郁丰阳、陆玥潼、郁博文、张陆怡青、陈易枫、宋奕霖 幼儿年龄:

中班下学期 观察地点:

中三班活动室内的“我行我秀”区域 观察目的:

观察幼儿参与活动的状态是否积极,是否投入与自己扮演的角色,幼儿是否自信地运用表情、肢体动作等进行表演。观察实录:

区域游戏时间到了,六个小朋友鱼贯进入《我型我秀》表演区,他们自主选择了想要表演的角色,宋奕霖最先进入,她选择了小蝴蝶胸饰贴在了胸前,然后带上了生日皇冠,接着几位幼儿也分别选择了郁丰阳(小绵羊)、陆玥潼(小蜗牛)、郁博文(小鸭子)、张陆怡青(小兔)、陈易枫(小猫)。期间,陆玥潼和张陆怡青同时拿到了小兔胸饰,但后来,在怡青的坚持下,潼潼作出了让步,转身拿了小蜗牛的胸饰。一开始,只见小蜗牛第一个进入角色,她先去玩具超市买了一件乐器当作礼物,只听她对宋奕霖说:“小蝴蝶,祝你生日快乐,这个礼物送给你。”小蝴蝶连忙回应,“谢谢!”接着小蜗牛走到了前面,开始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陆玥潼!”这时,宋奕霖连忙提醒,:“你是小蜗牛”“哦,对,我是小蜗牛!”她连忙更正过来。表演完毕后,作为小主人的小蝴蝶带头鼓掌,并发给

她一只自制生日帽。接着,后面几位幼儿也陆续介绍和表演,其中郁博文小朋友大方的介绍,没有搞错自己扮演的角色,而另外几名幼儿则都是在小蝴蝶的提醒下,改了过来,最后一个轮到陈易枫表演了,她走到台中央,看了看台下的小动物们,想开口,突然间又涨红了脸,下面的小观众看着她,说:“为你数一二三哦”,可是等了一会儿,陈易枫还是没有唱,而下面的小蜗牛开始和小花鸭讨论,自制的生日帽老是掉的问题。旁边的小蝴蝶和小白兔也凑了上来,没人关注陈易枫扮演的小猫了,她的嘴巴开始动了,只是声音很小,完全听不清楚在说些什么。一边唱一边把手指放到嘴巴里。眼睛关注着其他的同伴。突然,她大声地对同伴说,“你们听好了,我要开始表演啦!”“白白的馒头哪里来„„”唱歌的声音非常响亮,同伴们也都看着她。

全部表演完之后,他们集体演唱了生日歌,还一起切蛋糕等。分析与评价:

1.这六名幼儿进入游戏区后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意愿挑选自己喜欢的道具进行自主表演。特别是在选择角色环节,虽然稍有争执,但在协商、谦让的过程中,最后还是和平解决了。

2.活动中宋奕霖小朋友占主导地位,在同伴每一次表演出现差错时,都能适时提醒他们,及时更正。而参与表演的幼儿其本上都能大方地参与表演,这也与幼儿前期经验有关,因为“我型我秀”区域设置已有一学年了,孩子们都有许多表演的经验。

3.角色游戏中的内容来自于幼儿的现实生活经验,比如:前段时间的故事《小老虎的生日》、《小蚂蚁的生日会》等,幼儿自己在家过生日的经验。所以今天的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像创编的情节,属于自己“创造的”游戏。游戏中陈易枫小朋友从一开始的不自信、不大胆,到最后的大声地进行表演,其中,她自己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说明她的表演经历较少。反思与建议:

1.《指南》指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在这个区域中,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生日”的场景,满足幼儿的表演需要,推进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2.幼儿在表演游戏过程中,能熟练地进行对话,操作游戏材料,学会运用自

己的表演经验表现动物角色,当出现忘记说或说错的情况时,能够在同伴的提醒下更正,并继续表演,体验了分享、合作、交往、沟通的社会情感。

3.表演游戏能帮助部分幼儿克服羞怯、胆小的心理,增强了自信,并且也发展了幼儿的表演才能,提高了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让幼儿沉浸其中。体验到了自主游戏的乐趣和成功。备注:

篇7:中班科学活动观察记录

一、活动目标:

1、喜欢吃水果,养成每天吃水果的良好习惯。

2、认识各种各样的水果,知道它们的名字。

3、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水果的特征、味道。

二、活动准备:

1、带有水果图片的多媒体课件。

3、实物教具:苹果、梨、橘子、香蕉、黄瓜、火龙果、猕猴桃、西红柿等水果。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情景导入:水果嘉年华

(师: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喜欢吃水果吗?你都喜欢哪些水果?今天啊,森林里要办一场:“水果嘉年华”。刚才啊,老师收到了来自大象村长的邀请函,他邀请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去参加这次“水果嘉年华”。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啊?)(师:那现在,就让我们坐上大巴,一起去森林参加水果嘉年华吧。)

(二)基本部分:

1、创设去嘉年华路上的场景,认识苹果。(1)通过眼睛观察苹果的外形。

(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来到了嘉年华的入口。你们看,在我们前面的是什么啊?哦,原来是苹果宝宝。你们喜欢吃苹果吗?谁来说说,苹果宝宝穿了件什么颜色的衣服?苹果宝宝长的什么样?)

(师:哦,苹果穿了件红色的衣服,身体圆圆的。)

(2)通过触摸感知苹果的表皮特征。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起桌子上的苹果,用手摸一摸它的表皮,试试有什么感觉?)(师:哦,苹果的表面摸起来滑滑的。)

(3)切开苹果,观察内部。

(师:现在,老师把苹果切开,请你们来观察一下苹果的内部。它的果肉是什么颜色的?苹果的内部都有些什么啊?)(师:哦,果肉是淡黄色的,除了果肉还有几颗种子)

(4)品尝苹果,说说味道。

(师:现在啊,老师分给每个小朋友一小块苹果尝一尝。一会老师请小朋友来说说,苹果是什么味道的。)

(师:哦,苹果是又酸又甜的。你们说苹果好不好吃啊?)

2、迎面跑过香蕉,认识香蕉。(1)通过眼睛观察苹果的外形。

(师:哎,你们快看,刚刚从我们身边跑过去的是谁啊?)

(师:哦,原来是香蕉宝宝。谁来说说,香蕉宝宝穿了件什么颜色的衣服?香蕉宝宝长的什么样?)

(师:哦,香蕉的衣服是黄色的,身体长长的、弯弯的。像什么?月牙。)

(2)通过触摸感知香蕉的表皮特征。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起桌子上的香蕉,用手摸一摸它的表皮,试试有什么感觉?)(师:哦,香蕉的表面摸起来也是比较光滑的。)

(3)切开香蕉,观察内部。

(师:现在,老师把香蕉切开,请你们来观察一下香蕉的内部。它的果肉是什么颜色的?)(师:哦,果肉是黄白色的)

(4)品尝香蕉,说说味道。

(师:现在啊,老师分给每个小朋友一小块香蕉尝一尝。一会老师请小朋友来说说,香蕉是什么味道的。)

(师:哦,香蕉是甜甜的,味道好不好啊?)

3、参加活动打开百宝箱,认识梨、猕猴桃。

(师:小朋友们,在嘉年华的大树旁,有一个百宝箱,你们想看看里面都有谁吗?你们快看,是谁跑出来了?)

(师:哦,原来是梨宝宝、猕猴桃宝宝。现在啊,就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和摸一摸,和周围的小伙伴介绍一下梨、猕猴桃吧。)

(师:谁来说说,梨、猕猴桃是什么颜色的?他们长的什么样?)

(师:哦,梨是金黄色的,猕猴桃是绿褐色的。梨的身体是上边小下边大,摸起来也是滑滑的。猕猴桃的身体扁扁的,摸起来很扎人。)

(师:现在,老师把梨、猕猴桃切开,请你们来观察一下梨、猕猴桃的内部。它的果肉是什么颜色的?)(师:哦,梨的果肉是白色的,猕猴桃的果肉是绿色的。)

4、看图片,认识多种多样的水果。

(师:小朋友们,刚才啊,我们认识了苹果、香蕉、梨和猕猴桃。谁来说说,除了这四样水果,你还认识哪些水果呢?)

(师:小朋友们知道的可真多。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种水果,你们看看你认识多少)

(三)结束部分:

1、巩固:四种水果的特征。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在水果嘉年华里认识了苹果宝宝、香蕉宝宝、梨宝宝和猕猴桃宝宝。谁来说说,苹果宝宝是什么样的?香蕉?梨?猕猴桃?)

(师:苹果宝宝长得红红的、圆圆的,表皮很光滑,果肉里有种子,果肉又酸又甜;香蕉宝宝是黄色的,身体长长的、弯弯的,摸起来也是比较光滑,果肉甜甜的。梨宝宝上边小下边大,果肉又酸又甜;猕猴桃宝宝是绿褐色的,身体扁扁的,摸起来很扎人。)

2、总结:多吃水果身体好。

篇8:中班科学活动观察记录

如何让小班的孩子们大胆地参与到科技活动中来, 这个问题一直是我们在思考的。在这些精彩的科技活动中的有趣现象可能是转瞬即逝的, 而小班的孩子受年龄特点限制, 小肌肉群发育尚未完善, 动手能力较弱;在感知、注意、思维时目的性差, 极易受外部力量的支配。为了让孩子们能清晰地观察, 有目的地操作并捕捉这些瞬间的精彩, 我们觉得小班的孩子也能在科技活动中进行记录。那么记录什么?怎么记录?拿什么记录呢?

一、用“记录”帮助幼儿留住科学探索的瞬间

记录一定要伴随着探索过程进行, 在幼儿充分探究的基础上, 记录最关键、最有意义的环节和现象。要避免为记录而记录, 不能事后追记, 或还没有展开充分探究就让幼儿记录, 更不能事事都记。因此, 小班的记录重点就放在帮助他们记录一些孩子难以表达的东西上;鼓励孩子将自己的记录与同伴进行交流;引导孩子在失败的记录中寻找原因, 在成功的记录中得到启示。

1.“记录”梳理探索的“过程”

小班的孩子往往是想一出是一出, 过后很快就忘记。在活动中随着操作要求和材料的递进, 甚至受到同伴的影响, 对于自己的想法会一变再变。往往一个环节下来回头问问之前说了什么, 他们就一脸茫然。所以通过一些集体的记录形式, 可以帮助幼儿记录他们的思维过程, 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例如:科学活动《贪吃的大嘴兄弟》, 两次活动的差异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第一次活动教师请幼儿猜测哪些水果是哥哥“浮起来”爱吃的, 哪些水果是弟弟“沉下去”爱吃的, 实验后再回过头去回忆原来的猜测时, 孩子们已经完全忘记了。第二次活动时教师就利用集体记录的方式帮助孩子将这些猜想记录了下来。这样在最后的结果出来后, 就能通过比较这些“记录”知道孩子们认知上的变化了。

2.“记录”留住探索的“过程”

小班幼儿不够细致, 持续观察事物的能力不足, 自主性不够, 离开教师的直接引导, 就难以进行长久地观察和自觉地记录。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些年龄特点, 要采用系统的、直接参与式的引导方式, 带动、启发、鼓励幼儿参与观察并记录科学发现。由于小班幼儿没有自觉记录的意识和管理记录工具、材料的能力, 他们不但不会自觉记录, 还会将常规意义上的记录表画得乱七八糟。于是我就尝试利用美术手段来进行“趣味记录”。

例如:科学活动《掉下来了》, 孩子们观察物体自由落下时产生的运动轨迹。教师利用“身体学一学”到“手指画一画”, 最后用笔画下来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 让幼儿巧妙地将自己的操作材料贴在长形纸条的最上方, 然后在它的下面用一根直白的线条画下运动轨迹, 别具一格地记录下瞬间发生的事。

又如《小积木动起来》, 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移动积木从而呈现不同的痕迹。孩子们将积木沾上颜料, 然后从纸的一端移动到纸的另一端, 不同的移动会留下不同的痕迹。这些痕迹就可以很好地表示出幼儿探索的过程, 甚至可以成为孩子们富有个性的美术作品。

3.“记录”呈现探索的“结果”

小班孩子受表达能力的限制, 就算是操作完全成功, 也很难完全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 所以就要借助巧妙的记录形式了。

例如在《水变红了》的学习中, 教师的记录重点是结果有没有褪色, 而孩子则每人只能选择一样材料进行操作。教师选择了集体记录的形式, 用实物和磁铁结合的形式。孩子们每人一块磁铁, 上面有他们的名字。当孩子操作完的时候就马上用手中的磁铁进行投票, 放在相应的材料下面的笑脸或哭脸上。这样不但教师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孩子的操作结果, 孩子们还能通过全体的投票结果, 观察到材料之间显而易见的差异, 活动预设的目标较为圆满地达成了。

二、用“记录”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记录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 它在帮助幼儿获得科学信息, 建构科学概念, 促进探究能力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科学态度

(1) 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 使幼儿感知身边科学技术的存在, 初步形成科学技术能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印象。例如:在活动中我们常常引导幼儿比较和观察, 在《咕噜咕噜滚》这一科学活动中, 幼儿就是通过观察圆柱、圆台、圆锥形态的不同, 然后尝试制作, 探索, 通过记录下的痕迹知道它们在滚动的时候所产生的运动轨迹是不同的。

(2) 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 对玩具和现代生活用品的摆弄, 萌发幼儿关心科学、好问、好奇、乐于尝试等的积极情感。例如:幼儿在《小积木动起来》《斜坡和小球》等这些借助美术手段进行记录的探索活动中, 感受到了物体的平面移动、不同高度的斜坡、自由落体等现象。活动中孩子们的脑海中就会泉涌出很多的“为什么”, 很多的“如果”, 在一次次的尝试、解答后, 又会有新的“为什么”、新的“如果”产生, 如同水中涟漪, 一个简单的玩具就能在孩子的心中荡漾出层层的问题。

2. 科学知识、技能

我们身边有很多的材料, 玩的、用的、吃的, 通过对这些日常物品的观察、摆弄和分类, 可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特征、区分、性质, 可以通过推、拉、滚等动作的描述和操作, 使幼儿意识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变化。例如:在本学期进行的《掉下来了》《车轮滚画》《玩球》等丰富的活动中, 幼儿通过做一做、玩一玩的形式感受到了物体丰富的动态, 活动借助美术材料让这些动态显现出来, 让小班的幼儿观察得更加直观, 有了颜色的帮衬, 物体在小班幼儿的手下生动了起来。

3. 科学方法、能力

在组织幼儿开展丰富的科艺活动之后, 我们最终欣喜地看到幼儿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 拥有了初步的科学能力。例如在我们班《咕噜噜》的科技区角中, 孩子们能根据老师提供的流程图搭建三层不同高低的斜坡, 并且能主动地询问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而询问的对象除了老师, 同伴则更为常见。

本学期我们在小班科技“两小”活动中“记录”的一些改变, 其实是一种教育观念的改变。趣味记录不但能有效地避免幼儿技法上的不足, 而且还能激励幼儿强烈的操作兴趣, 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触了很多的科学现象并保持较高的兴趣。但是, 如果记录的方式脱离了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 那么, 就会成为孩子学习科学过程中的负担。在本学期“移动”的主题中, 幼儿通过做一做、玩一玩的形式感受到了物体丰富的动态, 活动借助趣味记录让这些动态显现出来, 让小班的幼儿观察得更加直观, 有了记录的帮衬, 物体在小班幼儿的手下生动了起来。

摘要:尝试着让小班的孩子在科技小实验和科学小制作活动中进行记录, 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尝试了在活动的不同环节运用不同的手段, 采用不用的形式开展, 让小班的孩子也能在无意间记录下科学探索的痕迹。

关键词:“两小”活动,记录表,幼儿园小班

参考文献

篇9:中班科学活动观察记录

一、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的现状

1、目的不明确

在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中,科学实验记录单作为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工具存在,其作用越来越不可被替代。但大多数老师还是没有真正认识到科学实验记录单的真正作用,因而导致了科学实验记录单的作用没有被发挥出来,在老师上课结束后,大多数学生的科学实验记录单都存在着留白现象,学生知识在新奇与凑热闹的心理作用下,一无收获。小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若没有详细的科学实验记录单可回顾与复习,这节科学实验课也将失掉它原有的色彩。

2、记录责任推给个人

小学的科学实验课往往是采用分组协同作战完成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但每次科学实验课的分工都是固定的,只有那一个人比较熟悉科学实验记录单的填写方式,并且他还能一眼就找出科学实验课的重点,其他人则在热闹光景中一晃而过,没有科学实验记录单的概念。在课后,老师对科学实验记录单既不回收看看记录情况,也不做任何评价,更是滋生了这种现象的增长。

3、科学实验记录单过于单一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的形式过于简单,提不起学生记录的兴趣。如果科学书中这个表格,那么老师就会直接用这个表格做科学实验记录单,科学书中没有的,老师会自己画这个科学实验记录单,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老师应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无限的想象力,丰富科学实验记录单的形式,运用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二、提高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方法

小学科学实验的实践性还是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科学实验的记录依然只是存在在形式上的,沒有真正推动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索与观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老师已经充分认识到科学实验记录单的重要性,因此在不断进行尝试,以求改变科学实验记录单原有的作用和形式。

1、设计独特的科学实验记录单提高学生科学观察能力

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有必要为让学生亲自设计科学实验单来记录自己对实验观察的结果。然后再由老师发放一张传统的科学实验记录单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填写。老师把学生自己设计的科学记录单收上来,贴到科学实验室的墙壁上,让学生自己对比一下自己的不足在哪里,老师再根据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特点,采用诙谐、幽默的言语对大家设计的科学实验记录单以及记录结果做一下讲解和总结,让学生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科学实验课的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2、用鼓励记录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在日常的科学实验课教学中,老师会发现很多学生一开始都很兴奋,但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倦怠了,提不起兴致来,不能很好的完成科学实验单的记录。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帮助和监督,以助于他们能够及时的完成科学实验记录单的填写。老师还可以根据小学生喜欢受表扬的特点,对那些观察仔细,记录详细的学生给予表扬或者一些物质性的鼓励,并把他们的科学实验记录单贴到实验室里当成范本以作展示,让其他的同学以此为标准,促使他们对实验仔细观察的能力,争取下次也要把自己的贴上去,获得老师的表扬。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好的完成实验记录,而且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力。

3、用总结科学记录单经验来提高学生科学观察能力

学生的观察能力会在观察老师做实验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随着做实验的次数增多,科学记录单数量的不断增多,老师要让学生学会对科学记录单的总结,针对不同实验的特点,总结出经验,经过不断积累,学生就会越来越知道哪类实验要重点观察哪些方面,以此来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科学记录单课后要收起来,以备下次有类似的实验时,学生还可以作参考。因此,对科学记录单进行总结,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综上所述,老师要对学生的观察力进行培养,并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制定科学观察记录单,提高学生做实验的兴趣,牢固树立“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老师对科学记录观察单重视起来了,学生才能从心底真正的改变对科学实验记录单的看法,才能真正发挥科学实验记录单的有效性,才能在根源上提高学生科学观察的能力。

篇10:中班观察记录 分享

近段时间,阳光明媚,我便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让小朋友享受午后的阳光。之前,每天中午都玩幼儿园的动物玩具,让小朋友也有些厌倦了。从这周开始,我们让小朋友从家里带玩具来玩。

带玩具到幼儿园来享受午后的自由时间,小朋友也会互相分享自己的玩具,向自己的好朋友介绍自己的玩具名称、玩具的玩法等,发展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这天中午,子涵玩了一会自己的玩具,想和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换,他看见豆豆的陀螺玩具,便过去和他商量“给我玩一会好吗?”豆豆点点头,便把自己的玩具给了子涵,子涵也把自己的玩具给了豆豆,两个人互相进行交换。

以前,总是有小朋友会来告诉我们:“老师,他不给我玩玩具?”我们便和小朋友说自己的玩具自己要管牢,如果你要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要学会自己去商量。因为玩具是她自己的而不是幼儿园的,要玩他的玩具要经过他的同意。从“给我玩一会好吗?”这句话可以看出,小朋友试图自己去交往,而不在依赖我们老师,借过我们去和小朋友商量乐。“给我玩一会好吗?”这句话说起来是很简单的,但却可以看出小朋友在交往中所体现的一种文明礼貌。小朋友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和同伴分享,懂得玩别人的玩具要经过他的同意。在午后,小朋友的礼貌用语增多了,会学着和同伴去商量,如“我和你交换玩一会好吗?”而玩玩具时的争吵现象也逐渐减少了。

教师:高秀珍

篇11:中班幼儿观察记录

案例:主角游戏中的娃娃家一向很受小朋友的喜欢,尤其是心晨小朋友,很多时候会选择娃娃家进行主角扮演,今日也不例外,来到娃娃家就拿起了毛线开始绕了起来。绕着绕着毛线乱掉开始了,心晨小朋友就把毛线扔边上了,去抱起了娃娃,又想着给娃娃喂饭。我走过去轻轻的问:妈妈怎样把毛线团扔地上了呀,并且都乱了。心晨小朋友赶紧捡起了毛线,把它放进了一个碗里,她说:这个不是毛线,是面条,我要喂娃娃吃的。说着就拿起了“面条”,开始喂娃娃吃了起来。

分析与措施:

篇12:中班幼儿观察记录

情景实录:今日我们的活动是《趣味的谷物画》。孩子们利用自我收集来的豆豆米米在橡皮泥上进行各种图形造型的,感知谷物画的特殊艺术性。情景一:刘乐小朋友来到座位上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用橡皮泥盖子把橡皮泥压成了一个扁扁的圆形,然后选了黄豆襄在橡皮泥上,可是显得十分的漫无目的,因为实在是看不出他想要拼贴出什么造型,我走近他问:“你拼的这是什么呀”他头一歪说:“这是一个怪兽,怪兽在打架。”在说话间,他把画举起,可是豆子都散出来了。他显得很不开心,我安慰他说我们能够想办法将橡皮泥情景二:陈俊彦小朋友来到座位后先用橡皮泥捏出了一个小人的头和身体,之后很认真的选择了黑米拼出小人的眼睛、鼻子和嘴巴,嘴巴的两边还选了两颗红豆,表示笑哈哈的小人,之后他选用了小黄豆拼贴出了小人的外形轮廓。最终,他还用红豆拼出了一个小红太阳,使得“谷物画”十分的完整。

观察分析:从以上的情景能够分析如下:第一,从孩子们认真进取投入的样貌能够看出孩子们对于“谷物画”这个活动是十分感兴趣的,是十分喜欢的,并且在橡皮泥上进行谷物画是贴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的,也便于制作和存放。是个不错的乡土美术活动题材。第二,由于橡皮泥和豆豆的结合便于激发孩子艺术的创作灵感。刘乐虽然动手本事稍微弱了一点,可是他又自我的想法。而陈俊彦小朋友绝对是一个有创意的孩子,他不是模仿教师把橡皮泥压成方块或圆,而是直接把橡皮泥做成了造型,然后在按着造型进行谷物的拼贴。第三,事先的构思和橡皮泥的柔软度直接影响了谷物画的效果。

改善措施:针对以上的分析,在以后的活动中能够做以下的调整:第一,在作画之前能够为孩子们供给几幅简单造型的图片,作为制作之前的参考,便于做到“胸有成竹”。第二,提醒孩子们在制作谷物画之前需要将橡皮泥捏柔软,这样制作出来的谷物画会更美更精致。第三,提议孩子们除了将橡皮泥压成方块、圆形等,还能够在不一样的造型上进行谷物画的制作。第四,在区域活动中,为本事强的孩子供给一些双面胶和白纸、笔,指导他们在白纸上作画,然后拼贴谷物,让孩子们感受不一样的制作形式带来的不一样的艺术效果。

★ 幼儿中班听课笔记记录

★ 幼儿观察记录怎么写

★ 幼儿音乐培训记录范文

★ 幼儿谈话记录内容范文

★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记录

上一篇:乡镇辅导班创业策划书下一篇:扎实做好新形势下政务信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