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考研练习题

2024-05-22

动物生理学考研练习题(精选6篇)

篇1:动物生理学考研练习题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农学门类联考)动物生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1-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1.离体条件下对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研究属于(A)A.细胞水平研究 B.分子水平研究 C.器官水平研究 D.整体水平研究 2.参与体液免疫反应的白细胞是(D)A.嗜酸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T淋巴细胞 D.B淋巴细胞

3.内源性凝血过程的启动因子是(D)A.Ⅲ因子 B.Ⅳ因子 C.X因子 D.Ⅶ因子 4.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部位是(C)A.脾脏 B.肝脏 C.肾脏 D.骨髓 5.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最长的时期是(C)A.0期 B.1期 C.2期 D.3期 6.消化道中能吸收维生素B12 的部位是(C)A.十二指肠 B.空肠 C.回肠 D.结肠 7.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D)A.唾液 B.胃液 C.胰液 D.胆汁 8.当环境温度高于机体皮肤温度时,机体的散热方式是(B)A.对流散热 B.蒸发散热 C.传导散热 D.辐射散热

9.机体运动时的主要产热部位是(B)A.脑 B.骨骼肌 C.内脏 D.皮肤 10.可被阿托品阻断的受体是(C)A.α受体 B.β受体 C.M受体 D.N受体 11.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称为(A)A.牵张反射 B.屈肌反射 C.伸肌反射 D.状态反射

12.糖皮质激素能增强去甲肾上腺素缩血管效应的作用称为(D)A.竞争作用 B.协同专用 C.颉颃作用 D.允许作用

13.合成并分泌催产素的部位是(A)A.室旁核 B.腺垂体 C.卵巢 D.肾上腺 14.动物收到伤害性刺激时,下列激素中分泌迅速增加的是(A)A.皮质醇+ACTH B.醛固酮+TSH C.降钙素+LH D.生长抑素+FSH 15.能引起排乳和妊娠子宫收缩的激素是(B)A.催乳素 B.催产素 C.孕激素 D.卵泡刺激素

二、简答题:(16-18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6.简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机制

答案要点:

(1)神经元兴奋后,产生的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引起突出前膜去极化,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钙离子进入神经末梢,突出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兴奋性递质释放至突触间隙。(4分)(2)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主要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高,后膜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4分)17.正常起搏是如心脏何控制潜在起搏点的? 答案要点:

正常起搏点对于潜在起搏点的控制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

(1)抢先占领:在潜在起搏点尚未兴奋之前,正常起搏点的兴奋已到达潜在起搏点,使其兴奋而产生动作电位。(4分)(2)超速驱动压抑:潜在起搏点的自律细胞因受到高于其固有频率的刺激而发生节律性兴奋,其固有的自律活动受压抑而暂时不能表现。(4分)18.为什么胸内压是负压?胸内负压有何生理意义? 答案要点:(1)原因:(5分)胸膜腔是密闭的,有两种力量作用于胸膜腔,即肺内压和肺的回缩力。胸膜腔内压等于肺内压与肺的回缩力之差,即胸内压=肺内压-肺的回缩力。因肺与外界相通,在吸气末或呼气末时,肺内压等于大气压,若以大气压为0,则胸内压=-肺回缩力。(2)生理意义:(3分)维持肺扩张状态和有利于肺通气,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有利于呕吐和逆呕。

三、实验题:(19小题,10分)。

19.设计实验证明小肠内渗透压是影响小肠吸收的重要因素。简要写出实验方法与步骤,预测并分析实验结果。答案要点:

(1)实验方法与步骤:

取家兔(或其他实验动物)麻醉后固定于手术台上,剖开腹腔,选取一段小肠,用棉线结扎分成A和B两段等长的肠管。(3分)‚A肠段注入适量高渗盐溶液(如饱和硫酸镁),B肠段注入等量低渗盐溶液(如0.7%氯化钠),一段时间后观察两肠段的变化。(4分)(2)分析预测结果:

A肠段容积增大,B肠段容积减小;因为A肠段注入的是高渗溶液,会吸收周围组织中的体液,而B肠段注入的是低渗溶液,周围组织将水分吸收。(3分)

四、分析论述题:(20-21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20.试述神经细胞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答案要点:(1)过程:

兴奋性发生周期性变化,依次为: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长期和低常期。(3分)①绝对不应期:兴奋性为零,阈刺激无限大,钠通道失活。(2分)②相对不应期:兴奋性从无到有,阈上刺激可再次兴奋,钠通道部分复活。(2分)③超长期:兴奋性高于正常,阈下刺激即可引起兴奋,膜电位接近阈电位水平,钠通道基本复活。(2分)④低常期:兴奋性低于正常,钠泵活动增强,膜电位低于静息电位水平。(2分)(2)生理意义:由于绝对不应期的存在,动作电位不会融合。(2分)21.试述水利尿和渗透性利尿的机制。答案要点:

(1)水利尿是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大量饮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对下丘脑的晶体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弱,ADH分泌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7分)(2)渗透性利尿是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当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如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溶液等)时,渗透压升高,阻碍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特别是近端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显著减少,使尿量增多。(6分)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农学门类联考 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

一 选择题: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具有反应迅速、准确和作用局限等特点的调节方式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神经—体液调节 2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形成的原因是

A钙离子内流 B钠离子内流C钾离子内流D氯离子内流 3下列溶液中,易使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是

A 5%葡萄糖溶液

B 10%葡萄糖溶液

C 0.6%氯化钠溶液

D 0.9%氯化钠溶液 4 机体发生化脓性炎症时,血液中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 A 嗜碱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单核细胞 D 中性粒细胞 5外源性凝血过程的启动因子是

A XII因子

B X因子

C IV因子

DIII因子 6下列选项中,属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作用的是

A 增加肺泡回缩力

B增加肺的弹性阻力

C降低肺泡表面张力D降低飞的顺应性 7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称为

A 血液氧含量 B 血液氧容量C 血液氧饱和度D 血液氧利用系数 8由肺扩大或肺缩小引起的反射称为

A 黑—伯反射 B 咳嗽反射 C 喷嚏反射 D 本体感受性反射 9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 A 氧热价 B呼吸商 C物理卡价

D生物卡价 机体将热量传给与其直接接触的较冷物体,这种散热方式是 A辐射散热 B蒸发散热 C传导散热D对流散热 11 在肾脏中,葡萄糖重吸收的部位是 A近曲小管

B髓袢 C远曲小管 D集合管 12 植物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肾上腺素 B乙酰胆碱 C r-氨基丁酸

D多巴胺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保钠排钾的激素主要是 A皮质醇 B醛固酮 C抗利尿激素 D心房钠尿肽 14 在性周期中,卵巢内黄体退化的时期是 A发情前期 B发情期 C发情后期 D间情期 15 精子发育成熟并获得运动能力的部位是 A输精管 B前列腺 C睾丸D附睾

1.A 2.B 3.C 4.D 5.D 6.C 7.B 8.A 9.A l0.C 11.A l2.B l3.B l4.D l5.D 二 简答题:16~18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16 简述神经-肌肉街头处的兴奋传导过程。答案要点:

(1)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引起接头前膜除极化,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钙离子进入神经末梢,突触囊泡与接头前膜融合,乙酰胆碱释放至接头间隙。

(2)乙酰胆碱与终板膜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终板膜对钠、钾离子通透性增高,产生终板电位,总和后使肌膜产生动作电位。简述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答案要点:

(1)非条件反射是先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性反射。

(2)刺激性质:非条件反射是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是条件刺激。

(3)参与反射活动的中枢:非条件反射无需大脑皮质的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必需有大脑皮质参与。

(4)非条件反射是简单、固定的,条件反射是复杂、易变的。

(5)非条件反射数量有限,条件反射数量无限。

(6)非条件反射适应范围窄,条件反射适应范围广。18 简述甲状腺激素在机体代谢中的主要作用。答案要点:

(1)生热效应:甲状腺激素能使多数组织产热量增加。

(2)促进糖吸收,增加糖原分解,抑制糖原合成。

(3)促进脂肪分解及脂肪酸氧化。(4)促进蛋白质合成。三

实验题:19小题,1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19设计实验证明增加肾小管溶质浓度可阻碍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法与步骤,并分析预测结果。答案要点:

(1)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哺乳动物麻醉、固定后,行输尿管或膀胱插管术。

②记录尿量作为对照。

③静脉注射足量高渗溶液(如20%葡萄糖等),观察并记录尿量。

(2)分析预测结果与②相比,③的尿量增加。因为注射足量高渗溶液后,使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渗透压升高,阻碍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加。

四 分析论述题20~21,每小题13分,共26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20 试述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压力感受性反射调节机制。答案要点:

(1)当动脉血压升高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性升高,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增加,作用于延髓心血管活动中枢,使心迷走神经紧张性加强,心交感神经紧张性减弱,结果心脏活动减弱,交感缩血管紧张性降低,血管舒张。最终导致血压降低。

(2)当动脉血压降低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性降低,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减少,作用于延髓心血管活动中枢,使心迷走神经紧张性减弱,心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结果心脏活动加强;交感缩血管紧张性增强,血管收缩。最终导致血压升高。试述促进胰液分泌的体液因素及其作用。答案要点:

(1)促进胰液分泌的体液因素主要有促胰液素(胰泌素)、促胰酶素(胆囊收缩素)和胃泌素。

(2)其作用分别为:

①促胰液素:胃内容物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分泌水和碳酸氢盐,使胰液分泌量增加,并加强促胰酶素的作用。

②促胰酶素:胃内容物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酶素,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胰酶,使胰液分泌量增加,并加强促胰液素的作用。

③胃泌素:胃泌素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胰酶,使胰液分泌量增加,但其作用较弱。

篇2:动物生理学考研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传统的智力理论?( )

A.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 B.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C.瑟斯顿的群因素轮 D.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2.用“1”代表语文,当完成语文推理时,用G+S1来表示这个过程的智力使用状况,这是哪一个智力理论的观点( )

A.群因素论 B.流体、晶体智力理论 C.智力三维结构模式 D.二因素论

3.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中的三个维度是( )

A.流体、晶体、固体

B.操作、内容、产物

C.普遍、一般、特殊

D.记忆、思维、评价

4.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的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

A.瑟斯顿 B.吉尔福特 C.加德纳 D.卡特尔

5.下面哪一种是晶体智力( )

A.记性超强 B.反应敏捷 C.博学多才 D.思维敏锐

6.关于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发展趋势,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年龄增长,流体智力越来越高

B.随着年龄增长,晶体智力越来越高

C.年纪越轻,流体智力越低

D.流体智力、晶体智力都与年龄无必然关系

7.“老谋深算”指的是( )

A.晶体智力 B.流体智力 C.普遍智力 D.特殊智力

8.当今流行的IQ测验是 影响的结果。( )

A.多元智力理论 B.成功智力理论 C.传统智力理论 D.三元智力理论

9.多元智力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

A.斯特伯格 B.加涅 C.吉尔福特 D.加德纳

10.多元智力理论中不包括的是以下哪种智力?( )

A.语言 B.匹配 C.人际关系 D.音乐

11.成功智力理论是由 提出的?( )

A.斯皮尔伯格 B.斯滕伯格 C.加德纳 D.麦克利兰

12.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 )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13.如果问题的解决只有一种固定的程序,看你能不能找到,这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属于( )

A.爬山法 B.类比法 C.启发式 D.算法式

14.关于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率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动机水平越高,问题解决效率也越好

B.动机水平越高,问题解决效率越差

C.动机水平适中,问题解决效率最好

D.动机水平与问题解决效率无必然关系

15.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16.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17.从蒲公英的轻轻飘飞受到启发发明出降落伞,这是( )

A.原型启发 B.酝酿效应 C.近因效应 D.宽大效应

18.以下属于酝酿效应的例子的是( )

A.看到鸟飞,发明了风筝

B.想了好久的都想不出办法干脆不想了,结果过一会突然有了解答

C.看到别人的办法不错也跟着用

D.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19.下面几种事物不属于创造性作品的是( )

A.《共产党宣言》 B.《四书集注》

C.《哈里波特》中文译文 D.《金刚经》原文手抄稿

20.创造性的基本结构中不包括( )

A.创造性人格 B.创造性思维

C.创造性意识 D.创造性勇气

21. 在创造性的培养上有一种“头脑风暴法”,以下不属于这种方法的是( )

A.百家争鸣 B.自由辩论 C.抢答 D.“胡说八道”

22.把某一学科的方法、理论运用到另一学科,这种培养创造性的方法叫做( )

A.类比模拟法 B.设问探究法 C.移植法 D.列举法

二、简答题

1.简单评价多元智力理论及其意义。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3.如何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

4.简单介绍什么是创造性?创造性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考研心理学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B 4.D 5.C(解析:晶体智力是指后天习得的,宇文化、经验积累有关的)

6.B 7.A 8.C 9.D 10.B

11.B 12.C(解析:问题解决是要有目标的,在头脑内进行的而不是外显的,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运算过程,是个人化的。A不是心理运算只是简单的回忆,B是无目的的;D是外显的技能)

13.D 14.C 15.A 16.C 17.A 18.B 19.D (解析:只能说《金刚经》是创造性作品,照着原文朝一般的版本不算创造,只是一种复制)

20.D 21.C (解析:抢答属于一种头脑体操法,凭直觉思维)22.C

二、简答题

1.简单评价多元智力理论及其意义。

答: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智力由七种(后来发展为九种)独立成分或模块构成,分别是:语言的、逻辑一数学的、音乐的、空间的、身体一运动的、人际关系的、反省的、(自然主义者、精神性/存在主义的)。加德纳强调,这九种都是各自独立的、不同类型的智力,而不是同一种智力的不同成分,每一种智力代表了以大脑为基础的一个能力的模块,这也是加德纳和传统智力理论的一个根本区别。

加德纳和传统智力理论的另一个根本区别是方法学上的不同。传统智力理论从因素分析出发,而加德纳受生物制约观思潮影响,依靠了大量神经生理学证据。他搜索了与智力相关的各门学科的文献(含实验数据),特别是对神童、天才、脑损伤病人、白痴学者等的研究,采用他所谓的“主观因素分析”的方法,列举了确定上述九种智力模块的八条标准。

虽然强调每一种智力都有它的生物学来源,但加德纳并未否认文化历史的作用。他认为智力的前提是在特定社会文化情境中有用和重要,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时代重视不同的智力类型,因此他并不否认教育的作用。但是,他抨击了现代教育,他认为由于IQ测验仅仅测量语言和数学这两类智力,以这种狭隘的标准对儿童分类,严重地伤害了许多在其他方面智力优秀的孩子,使他们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适当的教育。他主张开发能够评估所有智力类型的测量手段,尽早对儿童进行多元智力评估,以便发现儿童的各种智力潜能并进行教育开发。

总之,加德纳智力理论的创新在于突破了传统的智力范畴,提出了多维智力的理念,并相应引发了人们对教育、人才、智力开发、教育评价的思考;另外,既注重神经生理学证据,又不忽视社会文化作用,也使得其理论更具说服力。因此,其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有极大的影响力。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关的知识经验

有关的知识经验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如果个体有与问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则可以促进问题的表征和解答,只有依据有关的知识才能为问题的解决确定方向、选择途径和方法。

(二)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1.智能

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极重要的因素。因为智力中的推理能力、理解力、记忆力、信息加工能力和分析能力等成分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也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方法。

2.动机

动机是促使人问题解决的动力因素,对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有重要影响。动机的性质和动机的强度会影响问题解决的进程。就动机的性质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动机越积极,越有社会价值,它对人的活动的推动力就越大。就动机的强度来说,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适中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三)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1.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呈现问题的客观情境(刺激模式)。问题情境对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影响。

(1)情境中物体和事物的空间排列不同,会影响问题的解决。一般说来,解决某一问题所必需的物体比较靠近,都在人的视野之中,问题就容易解决,反之则困难。

(2)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

(3)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物件或事实太少或太多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太少可能遗漏事实,太多则会产生干扰。

2.表征方式

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它说明问题在头脑中是如何表现的。问题表征反映着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涉及到在问题情境中如何抽取有关信息,包括目标是什么、目标和当前状态的关系,可能运用的算子有哪些等。问题表征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它直接影响问题解决。如果不能恰当地进行问题表征,在一个错误的问题空间搜索,就会导致问题解决的失败。

(四)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1.思维定势

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用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当问题情境不变时,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当问题情境发生了变化,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消极影响,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例如,对于电吹风,一般人只认为它是吹头用的,其实它还有多种功能,可以做衣服、墨迹等的烘干器;砖,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建筑,然而我们还可以用它来当武器、坐凳等。功能固着影响人的思维,不利于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

(五)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1.原型启发

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例如,人类受到飞鸟和鱼的启发发明了飞机和轮船,由蒲公英轻飘飘随风飞行的启发制成降落伞。

2.酝酿效应

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

3.如何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

答:(一)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的体系

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知识结构是有效解决特定领域问题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首先要促使学生尽快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知识传授中,不仅要重视陈述性知识的讲解,更重要的是要重视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程序性知识对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告诉学生“是什么”的同时,关键要教会学生“为什么”和“怎样做”,使他们获得大量牢固的“如果――那么”的产生式系统。

(二)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

问题解决需要一个过程,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有利于问题解决。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通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思维策略,会有效提高他们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对问题展开全面分析,并使他们搞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及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以达到深刻地识别问题的目的。通过这种学生的自主探究,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问题解决中得以发挥。

(四)教授问题解决策略,灵活变换问题

帮助学生习得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培养学生问题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方式,其中启发式策略最能有效地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因为一般的启发式策略能适用于较广的范围和领域,并可以转化为具体学科的思维方法。经常采用的启发式策略主要有:手段――目的分析法、逆推法、联想法、简化计划法等等。

(五)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

教师应让学生了解习惯定势、功能固着、酝酿效应等对学生问题解决有什么影响,发挥这些因素的积极作用和克服其阻碍作用的有效策略等。让学生打开思路,从多种角度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并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尝试和实验,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猜想。

4.简单介绍什么是创造性?创造性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答:(一)什么是创造性

创造性一词通常有两种理解。其一,指在问题情境中超越已有经验,突破习惯的限制,形成崭新产品的心理过程;其二,指不受成规限制,能灵活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超常能力。这两种理解的共同之点是把创造性视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心理活动,不同之点是前者视创造性为一种思维过程,后者则视之为一种思维能力。因此,心理学上对创造性的研究也分成了各有侧重的两个方面,一是侧重研究创造性思维,旨在了解创造是个怎样的过程;一是侧重研究创造力,旨在了解创造究竟包含哪些能力。

目前,心理学上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把创造性定义为: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品质。这里的“产品”,当然包括思想的及物质的两个方面,它既可以是一种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二)创造性的基本结构

根据创造性的内容,创造性的基本结构可以说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意识、创造人格、创造性思维、创造方法。

创造意识就是指一个人想不想创造,这不仅会影响到他的创造动机的强弱,而且会影响到他的创造能力的发挥。

创造人格,包括强烈的创造动机、浓厚的创造兴趣、积极的创造情绪和坚强的创造意志,使之成为一个具有高创造性的人。

创造性思维训练,主要包括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辩证性训练等。

创造方法是指人们在创造活动过程中运用创造的具体思维方法和创造技能,创造方法的训练可以诱发个体的潜在创造性。目前人们常用的创造方法有类比模拟法、聚焦发明法、设问探究法、列举法、移植法、逆向求索法等。

1.考研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2.心理学考研复习方法

3.心理学考研的解题技巧

4.2018考研政治练习题及答案

5.考研政治单项选择练习题

6.考研教育学考研经典练习题

7.考研心理学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8.考研心理学真题答案(完整版)

9.考研心理学如何备考应对变与不变

篇3:水产动物生理学教学改革探析

1 理论教学改革

1.1 教学内容

如何改革水产动物生理学的教学内容一直是笔者思考和尝试不断改进的问题。首先, 与普通的动物生理学课程相比, 开设水产动物生理学课程的通常仅限于水产院校或开设水产相关专业的高校, 因此在学生考取其他高校生物专业研究生时, 常常要重新学习普通动物生理学内容, 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其次, 目前水产动物生理学课程主要以鱼类生理学为主, 但水产养殖尤其是海水养殖动物种类远不止鱼类, 因此在实践生产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未讲授的水产养殖种类生理学问题, 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再次, 由于鱼类等水产动物生理学仅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 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远不及陆生动物, 对学生未来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不利。基于以上原因, 目前采用以传统动物生理学的大纲为主线, 在相关章节穿插水产动物生理学的相关内容, 以高等动物复杂生理内容为主, 鱼类等水产动物特殊生理过程为辅的授课方式。如在讲呼吸这一章节时, 除介绍陆生动物的呼吸生理, 着重讲解水产动物的鳃和鳔的呼吸过程、鱼类及其他水产动物的气体交换、气体运输机制等;在讲授排泄这一章节时, 除了讲解肾脏内尿的生成过程和机制外, 还着重讲解鱼类等水产动物肾脏的渗透压调节机能。力争教学内容实现既满足学生未来就业和升学的需要, 也突出水产相关专业的特色。

1.2 教学方法

随着教学内容的扩展与更新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2]。水产动物生理学也不例外, 一方面, 一些教学中用语言难以描述清楚的生理过程例如:跨膜物质的转运过程、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兴奋的传导、肌肉的收缩等,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 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 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另一方面, 由于多媒体课件相对于传统的板书教学在教学内容和知识密度上均大幅增加, 学生记笔记的负担加重, 导致学生疲于记录笔记而使多媒体课件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 为解决这一矛盾, 笔者尝试将课件和教学提纲提前发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前有目的性地预习, 课中有针对性地记录, 课后有条理性地复习,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可使课堂教学中知识线条清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此外, 尝试利用互联网开辟第二课堂, 利用水产动物生理学精品课程网站和毕博网络教学系统, 为学生提供一些在教学时间里无法展现的课程相关视频资料和文献材料, 在网上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 这些举措对拓展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对生理课程的认识和兴趣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是当今国内外师范教育、师资培训、医学与法学教育中非常盛行且有效的一种方法。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从属地位。教师的角色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 而是课堂讨论的组织者, 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和总结, 汇总大家的智慧, 总结集体的经验。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据报道, 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中, 学生只有30%的收获来自教师, 其余70%的收获则来自同学[3]。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可尝试引入案例教学法。如在讲钙离子吸收的过程中, 以电视补钙广告泛滥的现象为例,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要补钙, 钙离子在体内存在的部位、生理功能、代谢途径以及补钙的生理学机制等;在讲胰岛素的作用机制时,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 分析糖类在动物体内的代谢途径, 血糖的调节机制, 胰岛素分泌与血糖浓度的关系, 尿液中出现糖类的原因等;在讲鱼类的渗透压调节机制时, 引导学生分析在不同生存环境中如海水和淡水中的鱼类都面临怎样的生存压力, 鱼类的应对机制, 能否把海水鱼类放到淡水中或者把淡水鱼类放到海水中养殖, 可行与不可行的理由有哪些等, 通过这些案例教学,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 从中发现规律, 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并且为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打下基础。

2 实验课程教学

根据课程的需要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探索在开设验证性实验之外, 增设了具有水产特色的综合设计性实验模式进行教学。所谓综合设计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提供实验条件, 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对提高学生开拓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结合教研室科研课题和毕业实习内容, 给学生指定研究方向, 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指标、确定实验方法, 要求学生写出实验基本原理、具体方法步骤、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结果的预期, 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完成实验, 得出研究结论, 并要求学生按科技期刊中的文章格式写出一份规范的实验报告。在学生动手实验过程中, 强调科学实验原始记录的规范要求,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研素养和科学态度。例如, 笔者结合科研课题“菲律宾蛤仔良种培育”的内容, 以水产养殖常见贝类为研究对象, 设置不同温度和盐度, 使用生理学常用的相关指标, 观察、记录和分析不同温度和盐度下的蛤仔的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 探讨温度、盐度等常见的水产养殖环境因素对贝类生理活动的影响, 要求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 最后得出研究结论。通过研究设计性实验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为今后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网络教学资源的引入和使用

课程资源的网络化是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的客观要求, 因此在水产动物生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对原有水产动物精品课程网站和毕博网络教学平台的整合、改造和升级, 初步构建了一个网络资源共享平台, 使之既能够用于班级课堂教学, 又能够满足学生自学,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以及学会学习、终生获取知识、使用知识的能力。这个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的内容包括以下内容:网络课件, 将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课件提供给学生, 供学生预习和复习使用;学习资源库, 将课程相关的参考图书、经典文献和相关院校的精品课程资源、网络资源等介绍给学生, 并根据需要适时进行更新;学习案例库, 将生产和生活中涉及到的生理学知识设计成学习案例,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也鼓励并要求学生收集相关案例, 不断丰富案例, 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相关知识,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练习题库, 将历年的考试试题, 各高校的考研试题、课程相关思考题等建成练习题库, 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重点, 同时建立自测系统供学生强化学习效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可以实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课程内容在涉及高危或极端的环境、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 高成本、高消耗、大型或综合训练等情况时, 虚拟仿真实验可提供可靠、安全和经济的实验项目, 如鱼类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繁殖内分泌调控系统的认识和观察。通过仿真实验,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相关实验的认识, 还帮助学生开拓了眼界。

4 结语

水产动物生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应当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验教学过程以及利用发达的网络资源,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 并对学生的科研态度和科研能力进行初步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 应当依据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遵从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律, 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尝试, 充分发挥课程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水产动物生理学是水产相关院校的一门特色学科。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该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以及网络资源的教学应用等进行初步探索和实践。目的旨在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更好发挥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水产动物生理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惠兆阳.精品课中网络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 2007 (3) :70-71.

[2]王菊花, 周杰, 丁建平, 等.利用动物生理学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果[J].安徽农学通报, 2010, 16 (21) :170-172.

[3]殷海成.动物生理学案例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35) :94-96.

篇4:动物生理学考研练习题

【关键词】动物生理学实验 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1

水产动物生理学是水产养殖、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水族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水产动物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验性较强的科学,它的许多机理都来自于实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作等专业技能,建立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从系统、器官和细胞水平了解生物的生理功能的作用途径及调控机制,熟练的实验技能,加深其对水产动物生理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了适应沿海都市型农业人才的培养,必需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要狠抓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动物生理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理学实验中来,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并努力求解的问题。近几年,我们就水产养殖、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水产动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进行了不断深入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就以下几方面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作以初步的探讨。

1 水产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1.1 实验教学内容的重新确定

由于教材、教学环境和实验设备等多方面的原因,改革前的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大部分实验项目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本上还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本课题组从不同角度与学生共同探讨每一个实验的优点和不足,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整。明确了动物生理学实验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1.2 优化和重组实验教学的内容与结构

教学改革过程中,本课程组根据实验内容的难易程度,从“基础、综合设计”两个层次上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综合设计性实验以水产动物在养殖条件下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实验为主,将实验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基本操作融合在每次实验中,反复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基础实验以传统的验证实验为主,其中生理学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等实验,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尽快掌握生理学仪器的使用方法、计算机处理数据及图形的方法。基本技能训练主要安排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分离技术,鱼类采血方法;神经、肌肉组织离体方法技术,心脏离体技术;生理指标记录方法训练,包括骨骼肌、心肌肌肉张力记录方法;血压压力、心电图等生物电记录方法与技术。综合设计性实验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设计小型的科研型课题,并鼓励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项目,自拟实验项目和实验方案,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实验室全天开放,最后撰写论文,此项实验与本科毕业论文联系在一起开展。在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课题过程中,首先由教师介绍本实验室的基本仪器设备及现有条件,使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出切合实际的课题;学生明确课题后,根据所选课题,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及方法和步骤。通过本科论文的研究与本门实验课教学的衔接,不仅使学生学会了通过自学不断地充实自己与完善自己,提高了对生理学领域研究的兴趣,而且完整地经历了一次初步的科学研究实践,加强了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2 水产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助准备实验

传统的实验课,总是由教师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配合理论教学内容,实验项目的安排多属一些经典实验,学生按实验指导(教程) 规定的步骤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操作,能力得不到全面充分的锻炼,思维得不到开放,又浪费了锻炼的机会。为此,本课题组进行了实验课准备工作的尝试,组织学习兴趣小组,让学生轮流在实验前进入实验室,进行每次实验的准备工作,包括实验分组安排、实验设备与仪器的安装调试、实验药品和试剂的选用和配制、实验动物的暂养等。学生对实验准备工作很感兴趣,非常主动热情;实验室秩序井井有条,原来经常产生的组与组之间乱拿器材和药品、实验结束时遗失东西等现象大有好转。这主要是因为准备工作使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和实验室的安排有了全面的了解,更主要的是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提高了,他们有了主人翁的意识,主动努力完成自己的实验,总想使自己准备的实验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

2.2 更新实验仪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引进现代化实验设备,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环境。动物生理实验室在2006年进行了实验设施的换代升级,利用RM624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使实验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实验结果更客观、信息更丰富。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结果、图形的分析,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实验成绩评定制度直接影响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规范的实验成绩考核制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鉴于此,本课程摈弃了以往只根据各次实验成绩计算平均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方法,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学生的实验课成绩包括预习报告(20%)、实验操作(40%)、实验报告(40%),每次实验均按上述项目及比例给出成绩。将各班的学生成绩进行排队,最后将学生的实验成绩按百分制进行评定,其中85分以上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20%。这种综合评定课程成绩的方法较之以往采用的方法更加全面、客观与公正,得到了广大同学的认可,也促使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

4 结语

通过几年的实践,水产动物生理学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验课面貌大为改观。从多方面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实验,成为实验课的主体。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科研意识以及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巩固和加强学生的动物生理学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激发了其科技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马恒东,黎德兵,濮洁,等.“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22(增刊):84-86.

[2] 何建平,李金刚,安书成,等.动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22(4):114-115.

[3] 时菊爱,臧金灿,于新和,等. 谈如何提高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质量[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5(3):225 - 226.

[4] 徐向桂,王坚.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素质教育探讨[J].铁道师院学报,2001,18(1): 56-58.

[5] 冯逵.实验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J].生理通讯,2004,2(23):46-47.

[6] 王讯,马恒东,周定刚,等.提高生理实验教学质量的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 (25):8028-8029.

篇5:考研管理学模拟练习及答案

1、管理是通过( D )促使能量和物质进行流动。

A. 机构体制 B. 政策和法规 C. 人 D. 信息

2、控制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是( A )。

A. 建立控制标准 B. 分析偏差原因 C. 采取矫正措施 D. 明确问题性质

3、一般而言,预算控制属于( B )

A. 反馈控制 B. 前馈控制 C. 现场控制 D. 实时控制

4、下面的论述中哪一个是现场控制的优点?(B )

A. 防患于未然 B. 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C. 适用于一切领域中的所有工作 D. 不易造成管理者预备管理者的心理冲突

5、对于建立控制标准,哪一种说法不恰当?C

A. 标准应便于衡量 B. 标准应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C. 建立的标准不可以更改 D. 建立的标准应当尽可能与未来的发展相结合

6、为了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控制,必须制定绩效标准作为衡量的依据,这个标准(D )

A. 应该有弹性,以适应情况的变化 B. 越高越好,从严要求

C. 一旦制定便不能改动 D. 应尽量具体,最好用数量来表示

7、“根据过去工作的情况,去调整未来活动的行为。”这句话是对下述哪种控制的描述?B

A. 前馈控制 B. 反馈控制 C. 现场控制 D. 实时控制

8、外科实习医生在第一次作手术时需要有经验丰富的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对其进行指导,这是一种( D )

A. 预先控制 B. 事后控制 C. 随机控制 D. 现场控制

9、在常用的控制标准中,“合格率”属于( C )

A.时间标准 B.数量标准 C.质量标准 D.成本标准

10、下面关于控制工作的描述,哪一种更合适?( B )

A. 控制工作主要是制定标准以便和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比较

B. 控制工作主要是纠正偏差,保证实际组织的目标

C. 控制工作是按照标准衡量实际完成情况和纠正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或适当修改计划,使计划更加适合于实际情况

D. 控制工作是收集信息、修改计划的过程

11、不适合进行事后控制的产品是( B )

A.相机 B. 胶卷 C. 水泥 D. 洗发精

12、如果只能选择一种控制方式,你希望采用( A )

A. 预先控制 B. 现场控制 C. 事后控制 D. 反馈控制

13.在现代管理活动中,管理控制的目标主要是( A )。

A.纠正偏差 B.修订计划

C.保持组织这一系统的稳定运行 D.以上都对

14.进行控制时,首先要建立标准。关于建立标准,下列四种说法种哪一种有问题?(A )

A.标准应该越高越好。 B.标准应考虑实施成本。

C.标准应考虑实际问题。 D.标准应考虑顾客需求。

二、判断题

1、控制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步骤:a.衡量实际绩效;b.将绩效与标准进行比较;c.采取行动来纠正偏差。 ( T )

2、一般来说标准必须从计划中产生,计划必须先于控制。 ( T )

3、只要控制工作做得好,完全可以防止管理失误。 ( F )

4、反馈控制最大的缺点是,在管理者实施纠偏措施之前,偏差已经产生,损失已经造成,对工作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进行反馈控制。 ( F )

5、严格的控制,会使实际工作过程缺乏灵活性,极大地限制人的工作的积极性。( T )

6、没有计划和控制系统,就无法实现组织中的沟通,组织中信息流就会中断。 ( T )

7、直接控制是指具体操作者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的直接控制。 ( T )

1.20考研管理学单选题练习(附答案)

2.考研政治管理学备考练习(含答案)

3.2018年考研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4.2018考研政治模拟练习题(含答案)

5.2018考研教育学模拟练习及答案

6.2018年考研法学模拟练习及答案

7.2018考研政治练习题及答案

8.2018考研政治模拟题及答案

9.考研英语模拟试题大纲及答案

篇6:考研生理学考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量子式释放

2. 凝血因子

3.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4. 不感蒸发

5. 肾小球滤过滤

6. 高渗尿

7. 盲点

8. 气传导

9. 顺应性

10. 解剖无效腔

11. 瞳孔近反射

12. 递质

13. 异相睡眠

14. 牵涉痛

15. 旁分泌

16. 应激反应

17. 激素的半衰期

18. 胆盐的肠肝循环

19. 肺通气

20. 动脉脉搏

二、问答题

1.何谓心输出量?影响因素有哪些?并简述其机制。

2.简述Rh血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3.胃液有哪些主要成分?各有何作用?

4.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有区别?

5.阐述肾小管主动重吸收机制?并比较近球小管、髓袢升枝粗段与远曲小管对钠重吸收各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量子式释放:在轴突末梢的轴浆中,除了有许多线粒体外,还含有大量直径约50nm的特殊结构的囊泡,囊泡内含有Ach,Ach首先在轴浆中合成,然后存储在囊泡内,每个囊泡内储存的Ach是相当稳定的,而且当它们被释放时,也是通过出胞作用,,以囊泡为单位倾囊释放,被称为量子式释放。

2.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参与凝血的因子共有十几种,其中由国际凝血因子命名委员会根据发现先后顺序,以罗马数字编号的有13种,即凝血因子Ⅰ~ⅩⅢ.

3.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将红细胞置于一系列不同渗透压的低渗溶液中,观察其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发现一定程度的低渗(0.8%~0.6%NaCl溶液)仅使红细胞膨胀,但不破裂,只有渗透压进一步降低时才出现细胞膜破裂发生溶血。说明红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抗张力能力。这种抗张力能利用渗透脆性表示。红细胞渗透脆性越大,表示其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越小。反之亦然。

4. 不感蒸发:人即使处在低温环境中,皮肤和呼吸道也不断有水分渗出而被蒸发掉,这种水分蒸发叫不感蒸发。其中皮肤的水分蒸发又叫不显汗,即这种水分蒸发不为人们所觉察,与汗腺的活动无关。

5. 肾小球滤过滤:单位时间里(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的原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

6. 高渗尿:尿的渗透浓度可由于体内缺水或水过多等不同情况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动。当体内缺水时,机体将排出渗透明显高于血浆渗透浓度的高渗尿,即尿液被浓缩。

7. 盲点:在中央凹两侧约3mm的视神经头乳头处,没有感光细胞的分布,落入该处的光线不能被感知,此部位被称为盲点。

8. 气传导: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骨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和卵圆窝进入内耳,这是气传导的主要途径。另外,鼓膜的振动也可以引起鼓室内空气的振动,再经圆窗将振动传入内耳,也称气传导,但在正常听觉功能中并不重要。

9. 顺应性:顺应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容易扩张者,顺应性大,弹性阻力小,不易扩张者,顺应性小,弹性阻力大。

10. 解剖无效腔:每次呼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不参以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故这部分呼吸道容积称为解剖无效腔,其容积约为150mL。

11. 瞳孔近反射:正常人眼瞳孔的直径可变动于1.5~8.0mm之间,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近物时,可反射性的引起双侧瞳孔缩小,这就是瞳孔近反射或称瞳孔调节反射。

12. 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的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器细胞上的受体,引致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

13. 异相睡眠:整个睡眠过程的仔细观察,发现睡眠具有两种不同的时相状态。其中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的时相,称快波睡眠,或异相睡眠或快速眼球运动睡眠。

14. 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如心肌缺血时可发生心前区、左肩和左上臂的疼痛。

15. 旁分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细胞外液扩散而作用于临近靶细胞的作用方式。

16. 应激反应:指机体突然受到强烈的有害刺激(如创伤,手术,冷冻,饥饿,疼痛,惊吓等)时,通过下丘脑引起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急剧增高,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的现象。

17. 激素的半衰期:激素的活性在血液中消失一半的`时间,通常用来表示激素更新的速度。

18. 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发挥作用后,绝大部分在回肠末端吸收入血,通过门静脉再回到肝脏,再组成胆汁。这一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19. 肺通气: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20. 动脉脉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波动。这种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可引起动脉血管发生搏动,称为动脉脉搏。

二、问答题

1.何谓心输出量?影响因素有哪些?并简述其机制。

[参考答案](1)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收缩射出的血量,它等于每搏输出量乘以心率。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输出量约5 L/min。

(2)影响因素;心输出量取决于搏出量和心率。

1)搏出量的调节。

a.异长自身调节:是指心肌细胞本身初长度的变化而引起心肌收缩强度的变化。在心室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凡是影响心室充盈量的因素,都能引起心肌细胞本身初长度的变化,从而通过异长自身调节使搏出量发生变化。心室充盈量是静脉回心血量和心室射血后余血量的总和,因此凡是影响两者的因素都能影响心室充盈量。异长自身调节也称starling机制,其主要作用是对搏出量进行精细调节。

b.等长自身调节:是指心肌收缩能力的改变而影响心肌收缩的强度和速度,使心脏搏出量和搏功发生改变而言。横桥连接数和肌凝蛋白的ATP酶活性是控制收缩能力的主要因素。

c.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心室肌后负荷是指动脉血压而言。在心率,心肌初长度和收缩力不变的情况下,如动脉血压增高,则等容收缩相延长而射血相缩短,同时心室肌缩短的程度和速度均减少,射血速度减慢,搏出量减少。另一方面,搏出量减少造成心室内余血量增加,通过异长自身调节,使搏出量恢复正常。随着搏出量的恢复,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加强心肌收缩能力,使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也恢复到原有水平。

2)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心率在60~170次/分范围内,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多。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室充盈时间明显缩短,充盈量减少,心输出量亦开始下降。心率低于40次/分时,心舒期过长,心室充盈接近最大限度,再延长心舒时间,也不会增加心室充盈量,尽管每搏输出量增加,但由于心率过慢而心输出量减少。可见,心率最适宜时,心输出量最大,而过快或过慢时,心输出量都会减少。

2.简述Rh血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1) 特点:无论是Rh阳性血,还是Rh阴性血均不存在天然抗体,但Rh阴性血如果接受Rh阳性血,在Rh抗原的刺激下,Rh阴性人的血清中可出现抗Rh抗体。当Rh阴性的人再次接受Rh阳性血时,其血清中已有的抗Rh抗体会与输入的Rh抗原发生凝集反应,这是Rh血型临床意义的第一点。

(2) Rh临床意义的第二点,如果Rh阴性的妇女孕育了Rh阳性胎儿,在分娩时,胎儿红细胞的Rh抗原有可能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抗Rh抗体。当母亲再次孕育了Rh阳性胎儿时,母亲的Rh抗体(属IgG可通过胎盘)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的Rh抗原结合,发生凝集反应,造成胎儿溶血性疾病。

3.胃液有哪些主要成分?各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胃液的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和内因子。他们的生理作用分别如下:

(1) 盐酸,1)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原的作用提供一个酸性的环境;2)使蛋白质变性,并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3)进入小肠后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④进入小肠后促进铁和钙的吸收。

(2) 胃蛋白酶原:激活后变为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变成月示和胨。

(3) 粘液:润滑和保护胃粘膜,并和HCO-3一起形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防止H﹢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侵蚀。

(4) 内因子:保护维生素B12并促进它在回肠的吸收。

4.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有区别?

[参考答案]((1) 突触前抑制是中枢抑制的一种,是通过轴突—轴突型突触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而实现的突触传递的抑制。例如,兴奋性神经元A的轴突末梢与神经元B构成兴奋性突触的同时,A轴突末梢由于另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C构成轴突—轴突突触。C虽然不能直接影响神经元B的活动,但轴突末梢C所释放的递质使轴突末梢A去极化,从而使A兴奋传到末梢的动作电位幅度减少,末梢释放的递质减少,使与它构成突触的B的突触后膜产生的EPSP减少,导致发生抑制效应。

(2) 突触后抑制也称为超极化抑制,是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活动所引起的。当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时,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受体对某些离子通透性增加(Cl-,K+,尤其是Cl-),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出现超极化现象,表现为抑制。突触后抑制可分为侧枝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

5.阐述肾小管主动重吸收机制?并比较近球小管、髓袢升枝粗段与远曲小管对钠重吸收各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重吸收是指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中,分主动和被动重吸收,主动转运是指溶质逆电化学梯度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过程。根据能量来源不同,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所需要消耗的能量由ATP水解直接提供,继发性所需要的能量不是直接来自Na+泵,而是来自其他溶质顺电化学梯度转运时释放的。许多重要的转运都直接或间接与Na+的转运有关,因此Na+的转运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物质转运中起关键的作用。

(1) 在近端小管前半段,Na+主要与HCO3-和葡萄糖,氨基酸一起被重吸收,而在近段小管后半段,Na+主要与Cl-一同被吸收。水随NaCl等溶质重吸收而被重吸收。前半段,小管液中的Na+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管腔膜进入细胞同时将细胞内的H分泌到小管中去。后半段,NaCl主要通过细胞旁路和跨上皮细胞两条途径而被重吸收。都是被动的。

(2) 髓攀升支粗段中形成Na+:2Cl-:K+同向转运复合体,来完成NaCl的继发性主动重吸收。

(3) 远曲小管初段对水的通透性很低但仍主动重吸收NaCl.Na+的重吸收是逆化学梯度的,在初段Na通过Na+—Cl-同向转运体进入细胞,然后由Na+泵将Na+泵出细胞,被重吸收入血。后段含两类细胞即主细胞和闰细胞,主细胞重吸收Na+主要通过管腔膜上的Na+通道,管腔内的Na+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管腔膜上的Na+通道进入细胞,然后由Na+泵泵至细胞间液而被重吸收。

6.试述O2和CO2在血液运输中的形式和过程。

[参考答案]O2和CO2在血液中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的方式运输。O2和CO2化学结合方式分别占各自总运输的98.5%和95%,物理溶解的量仅占1.5%和5%。物理溶解的量虽然少,但是一重要环节,因为气体必须首先物理溶解后才能发生化学结合。

1) O2的运输:主要以HbO2的方式运输,扩散入血的O2能与红细胞中Hb发生可逆性结合:Hb+O2→HbO2。在肺由于O2分压高,促进O2与Hb结合,将O2由肺运输到组织;在组织处O2分压低,则HbO2解离,释放出O2。

上一篇:2022年XX镇纪检监察工作要点下一篇:读书真好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