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交流之心得体会

2024-05-21

数学教学设计交流之心得体会(通用11篇)

篇1:数学教学设计交流之心得体会

20xx年7月3日,我校在多媒体教室组织了“20xx-20xx学年教学经验交流会”,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交流活动,会上由六年级各科教师代表、各年级段教师代表分享了他们的教学经验。听了这些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使我受益匪浅,现谈谈学习收获。

一、备课是上课的根本。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所谓“有备而来,有备无患”,“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实现精彩的生成”。课堂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连续性,作为艺术创造和再创造的备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经武装的战士上战场,只能束手就擒;没有充分准备的课堂,教师的语言干瘪苍白,教师的思维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充其量也不过是“信口开河”,谈不上驾驭课堂的能力。我想,这也就是梁娟老师说“备课是上课的根本”的原因吧。

二、利用好假期。

杨书花老师在交流时提到,要充分利用好假期。这也充分印证了“不怕同桌是学霸,就怕学霸放寒假,差距越拉越大。”这句话的内涵。“学霸”们在放假期间会继续进行有效学习,才与其他学生彻底拉开距离。虽然我们小学生自控能力差,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家长对其进行监督,继续让学生在家进行“高效”学习。三、及时复习很重要。

刘焕梅老师在交流时说,她要求学生每节课上课前都复习一遍上节课内容,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小学生在学习知识时,都往往只重视上课时的学习,和课下完成作业,忽略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两个很重要的过程,刘老师的“课前复习”起到了督促学生认真复习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够长期的坚持下去,我相信大家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有所不同,学生的成绩一定会使我们大吃一惊。四、经常关注、鼓励后进生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排斥,因为他们的成绩差,本来就有自卑的心理,如果再受到老师的冷落,那他们就会越来越情绪化,成绩会越来越不理想。所以,田宁老师提到要时常关注后进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只要他们有一点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全班的成绩。

以上是我听了这次交流会的收获,对于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一如既往地向这些优秀教师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跻身于优秀教师之列。

篇2:数学教学设计交流之心得体会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实际的教学经验探讨关于辅导学生参加创意设计比赛的问题,通过参加比赛不但让学生了解整个产品设计的设计流程,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他们实际的设计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设计水准。

关键词:创意开发 完整流程 提高自身竞争力

我所任教的科目主要是:工业设计。在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我知道日常的课程并不能满足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在常规教学中对于训练学生实际设计经验的机会也并不多,然而我却深深明白到:中职学生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学历普遍被企业歧视,或得不到应有的实习和平等的竞争机会。原因是先入为主的观念:学历低,能力也低。故此为了让学生将来面对社会更有竞争力,除了平时的常规教学以外,我还带领学生参加社会上的创意设计比赛,希望籍着那些机会,把学生至于更广阔的平台上与社会上的设计人士以及在校大学生一同竞争,用那些比赛去拓宽学生的视野,锻炼他们实际的设计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设计水准。

首先我会选择一些比较适合学生参加的设计比赛,比如:“朗能杯”广东轻工产品外观设计专利大赛。这是一个比较权威的,由小榄镇政府机构和其他大学以及企业共同主办的工业设计比赛,从参赛的项目和比赛的范围都比较适合我校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参加。

“朗能杯”每年都会在十月份的时候开赛,正好在高三毕业班的第一学期里,因此我会早早在暑假之前先给高二年级的学生介绍这个比赛,让他们回去以后利用暑假的时间查找设计资料并充分准备好,然后到九月份一开学以后,马上给他们定下参赛的目标。比如:

1.选定自己比较感兴趣设计的产品

2.在规定时间以内按计划完成每个设计步骤(初期草图―确定方案―后期草图―最终稿―电脑建模及渲染―参赛展板的电脑制作)

3.填写参赛表格以及完成参赛展板的打印制作

另外还要从众多的学生当中选取部分尖子学生成立一个设计团队,在原计划和目标的基础上重点培训。

在计划正式开始之前,我会给学生上一次深刻的“思想课”,从一开始就要摆正他们的参赛心态。比如:

1.跟学生强调参加比赛的真正目的及意义,不要光冲着奖项去做,对于比赛结果要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

2.对于比赛的形势要有客观的判断,戒骄戒躁,不要妄自菲薄。

3.打消学生认为学历较低而失去竞争力的想法,跟学生时刻强调一点:

我们每个人都是最具个性的个体,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最独一无二的,在设计领域中没有学历高低之分,只有最优良的创意设计才能胜出比赛。

PS:自信心的培养要一开始就在起跑线上做好,凡事都以100%的信心去对待的话,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在初始设计阶段(我们通常称为“脑力风暴”),重点培养学生对于创意的思考以及草图的绘画是十分重要的。这个阶段是整个计划中最为主要的跟进部分,因为这个阶段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设计结果。我会先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设计方向:

1.每个创意是否具有创新性,包括:结构、外观、功能、材质以及使用方式等

2.每个创意是否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3.创意是否合理,方便使用并且可以为用户带来方便

4.自我提出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不方便或不合理的问题,并试图通过设计想办法去解决

5.创意是否考虑到生态环保以及节能的社会趋势

对于学生每个创意想法,我们作为老师尽量不应该过多地干预,让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鼓励他们把脑海中每个创意都忠实地记录在草图上,并且在创意初始阶段积极参与到学生之中,跟他们讨论并试图用一些引导性的意见去激发他们更多的创意,努力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气氛。在这种气氛当中,学生的创意往往会互相碰撞,激发出更多有趣且可贵的想法。

PS:在这里我个人认为学生的创意思考不受学历与年龄所限制,即使是中职学生他们也有各自最个性的一面以及丰富多彩的个人经历,因此我从来都没有因为他们的年纪和学识而制定过任何的约束,因为我相信他们同样可以有着与其他优秀设计师一样可贵的创意想法,在这个阶段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当一个欣赏者去鼓励他们,欣赏他们,让他们更自信更积极地去开发创意。

当初期创意草图阶段结束以后,我会让学生把所有草图拿出来一起讨论,让他们从一堆杂乱的草图当中找出创意的亮点,再筛选出一两个比较成熟完整的`创意,最后确定方案。当方案确定了以后,便进入下一个阶段―后期草图的绘画。在这个阶段我要求学生把方案完善,具体来说是在草图上论证清楚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然后根据实际需求把方案的细节完善。例如:1.产品的最终整体造型 2.产品按键等细节的完善 3.产品外观材质以及色彩方案的确定等。

这个阶段就需要我们老师去给予学生经验性的指导,因为通常学生的创意是很天马行空的,有时候即使外观好看但产品其他方面的表现却被忽略,普遍对于结构的理解不够清晰,常常会出现“好想法”却无法实现的情况。除此之外,我会强调作为一名设计师应该负上应有的社会责任,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设计的人性化、用户的感受以及对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现代设计是科学和艺术、技术与人性的结合,科学技术给设计以坚实的结构和良好的功能,而艺术和人性使设计富于美感,充满情趣和活力,成为人与设计和谐亲近的纽带。片面强调一面忽视另一面,将使设计走向极端,与设计初衷背道而驰。现代主义设计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批评和责难,就在于它在强调理性主义和功能性的同时,忽略了对人性化、多样化的关注,而走入了高度理性化、冷漠化、单一化和功能化的歧路;而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之所以并未赢得大多数消费者的认同并在90年代以后逐渐式微,很大程度上在于它在追求个性化、人性化、多样性和装饰性的同时,又走入了忽略、无视功能和结构的死胡同――很多后现代主义的产品设计压根就无法使用,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概念设计”。意大利设计大师索特萨斯于80年代设计的书架,使用了塑料贴面材料,颜色鲜艳跳跃,而造型夸张奇特,几乎不具备书架的使用功能,却更像一个抽象的雕塑作品。这样的设计虽也有着多样而生动的特点,甚至包含很深的文化隐喻色彩,对消费者而言,却形同虚设,又何来人性化可言?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先生曾把科学和艺术比作一个硬币的两面,形象地论述了科学与艺术的不可分割关系。作为科学与艺术之“产儿”的现代设计,其理性化和人性化不正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吗?

因此老师的经验对于学生来说在这个设计阶段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尽量不要太大地改变学生的创意想法,因为这样反而会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除非出现比较重大的设计问题,否则我们最好给予指导性意见和指正的作用。要是碰到个性较强的学生执意坚持自己的意见,那时候我们唯有尊重他个人的想法,让他的设计在比赛中接受检验,或许这样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当后期草图完成最终稿以后,接下来便是电脑效果图的制作。在这个阶段学生如果碰到电脑技术上的困难,我会及时为他解决,并且在三维软件的产品建模中指导学生纠正一些结构上的问题和效果图渲染的美学问题。当学生都按期完成了电脑效果图的制作以后,便协助他们把比赛的展板排好并按要求打印出来。

最后让学生填写参赛的资料以及核对清楚每个学生提交的作品是否满足组委会的要求。

篇3:数学作业设计之策略

关键词: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教学改革已经推行好多年了, 但有些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 跟不上新的教育形式, 一直把作业作为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重要手段, 把它当作巩固课堂知识的主要形式.教师教得苦, 学生学得累, 学习效率低, 甚至阻碍了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

一、主要存在问题

1.部分教师布置作业时, 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 所有的学生都是同一道习题, 相当一部分学生做作业纯粹是在应付.

2.作业机械重复较多.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作业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题型作为作业内容的主要模式, 学生的作业陷入机械的抄写.

3.忽视学生间的差距和潜能, 形成“一刀切”.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梯度, 使得成绩优异的学生做无谓重复做题, 而学困生对许多题目束手无策, 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作业的形式单一.

5.作业的设计缺乏多元性.

这些是数学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让学生无法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也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难对教学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二、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有效的数学作业是让学生巩固新知、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形成基本解题技能的方法之一.因此, 数学作业的设计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1.作业设计应有生活元素.在作业设计上, 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学的知识是有价值的感觉, 这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识水平.在学习《旋转》时, 生活中关于旋转的事例很多, 我让学生举例学习、掌握旋转的相关知识, 学生学得快、学得透、掌握得好, 学习兴致高.

2.作业量要适当.“多做几道题总比少做或不做要好”.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 有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常常对某个知识点做反复的练习, 在复习时搞“题海战术”, 这种操练式的作业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显著的效果, 但是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 教师布置的作业量要适中, 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3.作业应分层次设计.先将学生分层, 再分层次设计作业, 让学困生“吃饱”, 学优生“吃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 设置三类不同层次的内容.

(1) 基础练习题.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练习.如简单的计算、基本画图、熟记公式、定理运用等巩固练习, 给学生布置与教材例题类似的作业, 让学生仿照例题解题, 以便掌握新知识.这类题主要针对基础较差、学习有困难的C组学生设计, 作业量要少, 难度要低.通过练习, 使学困生能“吃饱”, 真正减轻学困生的心理压力,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 综合题.这类题主要针对B组学生, 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给学生布置一些例题的变式练习, 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会灵活运用, 提高和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练习, 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和相关的基本技能,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提升拓展练习题.这类作业要灵活多样, 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 主要适合于A组学生, 给他们布置一些开放性和综合性的题目, 使学生能把知识拓展延伸, 提高学优生的数学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 让学优等生“吃好”.

4.作业设计应有开放性和思想性.开放性的作业没有强制的指令性条件来束缚学生的思维, 也没有固定的解题模式和唯一的正确答案, 学生通过假设、猜想、论证得出结论的过程, 其实就是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己用的过程, 将脑海中已学的知识唤醒并灵活运用的过程.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 合理、巧妙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 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 为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空间.

篇4:高师数学教学设计之设计

关键词:高师教育;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数学教学设计是以数学学习论、教学论等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数学教学问题、确定数学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方案并且进行试行、评价、修改的过程。高师数学教学设计是在大三学生已经学习了数学教材教法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考虑到学生知识状况和就业的实际需要,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分析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理念、设计过程、设计意图等一系列问题。

一、教学设计的学情分析

1.学习特点分析

对于高师学生,小学数学的内容太“简单”了,太“显然”了,所以很多学生试讲时就是念教案,互动也流于形式,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缺乏了解。如给出以下一段教学设计片段:

a.师: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b.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2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6个小立方体,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小组交流,教师小结。

对于这一段教学设计,很多学生看不懂,不知道从一张长方形纸到6个小立方体的学具操作有何意义,不知道其抽象层次有怎样的提高,更无法表述自然数1和单位1的区分和联系。

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对于高师学生来说难就难在它太”简单”了。因此,高师数学教学设计必须帮助学生熟悉和理解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编排特点和设计意图。

2.学习风格分析

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由他们自己来感知、处理、储存、提取,由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习惯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学习风格。

独立性比较强的学生喜欢自己思考,能够对学习材料进行重组和分析,而有些学生的依赖性比较强,总是等待教师给出答案。把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交流,有益于带动所有学生思考,从而解决问题。性格内向的学生喜欢沉思,有些不善于表达;相反,另一些同学喜欢信口开河,缺乏深思熟虑,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设置交流的氛围,有益于两类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生的思维习惯也有辐合性和发散性之分,前者逻辑性、指向性强,后者经常不规则,有多种或者超常规的答案,掌握课堂交流的顺序,有益于把握教学设计的重点,也能集思广益,给学生拓展的空间。

二、教学设计的内容分析

1.结构分析

高师教学设计的一个根本动因,是以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为诱因,引发学生分析、思考。

(1)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学习预期达到的效果,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设计便流于形式,要从教学目标的描述中,明确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

(2)分析教学过程。常规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教学过程为: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注意,产生质疑→告知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设问,回忆掌握的知识、技能,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呈现学习材料,提出教学内容相关问题来突出中心问题→提供学习指导:教师提出一组有层次的问题;或教具、学具操作;或多媒体演示;来引发学生思考→组织讨论:通过学生的交流、互动,引发思维碰撞,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反馈:通过师生交流、辨析,强化学生内部学习过程,纠正错误,解决学习中主要问题→行为评价:通过基础练习,巩固新知识,突出教学重点→促进保持和迁移:设置有层次和启发性的练习,在牢固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析教学活动。当今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视学生间以及师生间的互动,通过互动对学生认知过程进行评析,发现新知识的本质特征,从而给出合理、准确的结论。互动还可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2.要素分析

(1)紧扣小学数学内容。教材是反映数学知识的信息,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理论知识系统。它体现了经典的数学知识网络以及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它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具有严密的科学体系,是师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依据,因此教学设计必须以教材为本展现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2)不同类型案例分析。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必须在纷繁复杂的设计案例中,挑选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的案例。可以先从细节开始,分析教学的导入设计、情境设计、提问设计、例题设计、练习设计、讨论设计、小结设计,再以现代教学理念渗入,综合的分析代数、几何课,活动课,思维训练课,思维拓展课的教学设计案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要素分析必须理清教学设计的整体脉络,分析教学活动的组织意图,分析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总结

总之,高师教学设计之设计,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教学案例呈现要清晰、生动、形象、信息密度高,原则是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益于学生思考、探索,有益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一般为探索、发现、讨论、辨析、反思、小结,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剖析、交流,以此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奚定华.数学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篇5: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之五

武威第四中学

刘志海

5月6日至5月10日,我到武威第八中学进行了一周的交流学习,这次交流学习使我产生很大的思想震动,当然收获也很多。我谨将自己的所得所获所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明确阅读的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本人认为,首先应抓好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为它是理解文章中心意思和写作特色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学不但是为了读,而且是为了应用,但读是基础。由此可见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为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加强阅读教学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同时阅读教学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有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作用。

二、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

传统的阅读教学和语文其他环节的教学一样,课堂教学一直以来是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老套,很难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更难使学生真正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气氛严肃,师生互动缺乏,教师只是对课文做一些纯理性的,甚至是机械的分析,追求的是标准、结论、答案的统一,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阅读的规律。要适应新的教改,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而代之以学生自读,教师点拨。这就要求教师要少讲,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讲授课文,而是引导学生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教师要发挥的是主导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要以学生自读为主,把读书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阅读,增加学生自我阅读的实践,要求学生对一篇课文通过认真阅读,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哪怕是不够正确的认识,通过课堂讲解,以达到共识。当然,对于某些问题也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此建立在教师点拨下以学生自读为主的“自读”机制。只有自学,学生才能形成语文能力。

三、质疑是学习的深入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课文,反复的读,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课文有新鲜的感受、独特的见解,就是学生的创新萌芽。尽管有时这种见解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不成熟的,我们还是要给予珍惜和爱护。怎样爱护、培育学生的创新萌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大胆生疑、质疑。大胆质疑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充分体现。有的教师生怕学生质疑会打乱教学思路,害怕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法处理,所以不敢、不愿让学生质疑,这是没有摆正主体与主导的关系的缘故。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质疑是进步的阶梯,质疑决不是形式,而是点燃智慧的明灯。让学生在阅读基础上质疑,然后辅以教师的点拨,才能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对阅读教学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们明确了阅读教学要求:要让学生亲历阅读,自主感悟,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思考,让学生能够读通、读懂就可以,对词、句不做更深的追究,以学定教,顺势而导,阅读文学作品时要感受作品中的人物,要引导学生自主积累喜欢的句、段、篇,进行有选择地摘抄、背诵,能积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并形成能力。同时,对学生反复强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必顾忌别人的看法。

篇6:设计模式之心得

在学过的几种设计模式中(目前为止,本人只学过创建性模式),每一种设计模式都会有一种具体的应用场景,每一种场景描述的都是一种需求变化。设计模式就是用来解决这些变化的。

只要客户有新的需求,你的程序就要发生改变,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这个改变是避免不了的。关键是你如何是解决这种变化!设计模式就是寻求一种通用的较好的方法来解决这种变化而不是避免这种变化,并不是你应用了设计模式,你的系统就不会发生变化了。

面向对象的编程有三大机制,我个人认为,设计模式很好的利用了其中的“封装与多态”(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设计模式都是这样的,也不是说继承就没用,继承在三大机制排第一呀,是基本的),比如工厂方法模式和生成器模式。“封装”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封装代码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封装”系统中变化的部分。设计模式回答了怎么样去“封装”这种变化。

在一个系统中,总会有一部分经常发生变化,相对的,也总有一个部分是改变频率较低的,我们可以在某种范围内将其理解为不改变的部分。设计模式要作的事情就是把“变化”的部分封装起来,实现将“变化”的部分与“不变化”的部隔离,这样,“变化”的部分在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到“不改变”的部分。如果你也学过设计模式,那你可能跟我有同感。设计模式解决变化的途径可以概括为两步(纯属个人见解):一是转移变化,二是转化变化。

首先是“转移变化”。

简单的说就是把A部分的变化转移到B部分,请B去变化,让A不发生变化。在程序中就是将变化从调用者转移到被调用者。比如,你有一个类scene,这个类用于显现一种风格的游戏场景,调用程序实例化这个类并使用它。如果有一天,需求改变了,当前风格的游戏场景颜色太冷了,我需要改变当前场景的颜色。这个时候你要决定,要让谁去发生变化?是让客户调用程序去改变scene类的颜色属性呢,还是让你的类scene发生变化?设计模式回答的是,请scene发生变化,调用者不发生变化。

为什么要这样回答,因为这个时候,你的系统可能已经交付用户了,如果让调用者发生变化,那整个系统都要发生变化。(这里讨论只是一个简单的应用,实际情况中往往没有这里简单。如果实际情况是这么简单的话,设计模式估计就没有用处了。)

然后是“转化变化”。

确定了要改动scene,那要怎么样去改scene呢?直接改吗?当然不行,如果是这样改,那还不如让调用者去设置scene的某个属性呢,反正都要重新部署。那要怎么改?“扩展”,把这种“改变”转化为“扩展”。你不是要另外一种

scene吗?那我重新为你设计一个sence并生成.dll交付你,然后让现有的程序去调用这个scene。当然,这时可能需要调用者稍微的发生一下变化,比如开始调用者是直接调用scene来呈现场景的,现在将其改为根据配置文件来决定要呈现那种scene。但是如果之前你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了,那调用者是不需要发生任何变化的,因为调用者是根据配置来决定所呈现的场景,需求发生弯化,只需要改变配置文件(可能是一个XML),把调用者与新添的scene关联即可,这样一来,“改动”就变为“扩展”,其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开闭”原则。

篇7:数学教学设计交流之心得体会

今天,我们教育学院的09小学教育班集体举行了一次名为“大学学习如何规划”的学习交流会。我们请来了今年已经获得XX大学研究生学位的大X的X师兄来和我们进行学习交流。在交流会中,师兄给我们讲述了他的学习经验和考研心得,并以问答的形式来解答一些我们在学习上的疑惑。在这次的学习交流会中,我不仅纠正了一些自己过去的错误的学习观点,更获得了更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颇有收获。对此,我深有感触。因此,想记录下几点体会和大家一齐分享。

师兄:每个人的大学是相同的,但也是不同的。有的人四年大学很充实,在面临就业时能够从容不迫,尽管现在就业压力很大,但对有准备的人来说,压力与垗战意味着更多的机遇;而有的人,尽管大学过得很轻松,就业却成为迈不过去的门槛。这么大的差异并不取决于专业的冷热,学校的名气,更多的取决于对待“大学”这门课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大学,是我们进入社会的最后一个校门。如何读好这门课,顺利迈出校门,关键还在于如何规划。

大一

1、专业学习

对跨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大学是与以往学习经历完全不同的全新环境。最主要的不同就是学习方式。

问:进入大学快一个学期了,学习好像没找对门。老师的课一直听得很认真,笔记也很详细,而且对所学专业,也很喜欢,为什么我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学得轻松呢?难道是我的智商有问题吗?

答:这是很多大一新生所面临的困惑。大学与中学的学习方式完全不同,中学习惯于接受老师的传授与课堂灌输,而大学老师更注重问题的讲解与思维方式的引导。大学的专业学习是一种开放式、启发式的,专业课老师只给学生讲解基本原则与规律,是导师式的,更多是要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学会一种解决手段。

对于大学学习,课堂只能解决专业学习很小的一部分问题,更多的需要在图书馆、在社会上去学。像新闻这类社会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尤其如此。我们提倡学生学习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学习几个知识点。当然还要注意的是,不同专业的学习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文科与理科、工科以及医科等专业在学习过程与方式上有很大差别。建议大学新生,首先要深入了解自己所读专业的特点与特色,向老师与学长请教,以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不要延用过去中学时代的学习方式。

问:听很多人说,大学专业成绩好不一定能够找到好工作,是这样吗?这是不是意味着大学的学习不是最重要的?

答:确实是这样,专业成绩好不一定能够找到好工作,但这并不表明大学的专业学习不重要。专业成绩与好工作之间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对于一份工作而言,它需要所从事的人能够完成工作的既定目标,甚至超越既定目标。因此,工作需要的是工作能力,也就是专业能力。这种专业能力与专业成绩之间是有区别和差距的。专业成绩是一个人在学习这个专业课时所表现出来的,对这个专业的知识所掌握的程度,而专业能力是一个人在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但这种差距并不意味着专业学习不重要。相反,各类用人单位在录用、考核新员工时依然看重毕业生专业成绩的优劣。究其原因,一是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在当今技术迅速更替的社会,会学习意味着不容易被淘汰;二是专业成绩与专业能力之间有着较大的关联度。专业成绩好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知识向能力转化。专业知识没学好的学生,用人单位在录用时会考虑面临的风险。

2、校园生活

问:大学有很多社团,每年都在新生入学时大张旗鼓的招新。有人建议,大学里应该多参加社团活动,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大学社团是不是参加得越多越好呢?

答:大学社团一般是学生自己组织的小团体,每个团体都有自己的取向。如书法协会、舞蹈协会、无线电协会、计算机爱好者协会、摄影协会等等。这些协会通常在学校团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确实,这些社团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协会的各项工作也能给大学生提供相关的锻炼机会。对大学生而言,学习虽然是主要任务,但从提高自己的能力来讲,参加社团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参加社团并不是越多越好。一方面我们的精力有限,社团虽然对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有所帮助,但不能把专业学习放在一边,而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社团活动中,本末倒置。另一方面,选择社团要结合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如果只是一个社团成员的名义,对自己来说得不偿失。再者社团良莠不齐,有些社团本身开展活动很有限,属松散型,参加这样的社团往往得不到实质性的锻炼。

因此,选择社团首先得了解它的宗旨与指向,只有与自身兴趣爱好相投,同时社团本身建设很好,参与进去才能有很好的锻炼机会。

大二

进入大二,我们就已经开始熟悉大学的方方面面了。朝夕相处一年的同学与老师,熟悉亲切的校园,大学已经成为生活的全部。这个时候的大二,最关键的不再是不适应,而是如何过得更好,更充实。

1、社会实践

通过一年的学习,大二已经开始知道专业是什么,将来要做什么。对大部分人来说,如何将大学学习与社会结合起来,成为这一时期最主要的问题,因为社会实践将为我们打开一扇接触了解社会的窗户。

问:我学的专业与社会应用差距很大,范围很窄。如果按照专业应用进行社会实践,肯定没有办法去做,我该怎么办?

答:社会实践毕竟不是实习,社会实践更多的强调大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因此,并不限于自己的专业学习与研究的方向。当然如果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应用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那是最好的。但大二所学的知识还是很基础性的,应用性还不够。

大二的社会实践如果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了解社会对这个专业的应用、使用等方面情况,同时了解社会对该专业应用的不足点,回校后有针对性进行调整,这对今后的专业学习是非常有益的。同时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是丰富大学学习内容的好手段,对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层面,增长社会见识是有积极意义的。

2、职业规划

大二,我们最想提醒大家的就是提前规划自己的职业。许多人到了大四才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就有点晚了。因此提前规划自己的大学,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就业将会更加主动。

问:大二时候,我刚刚了解自己的专业。老师希望我们能够做自己的职业规划,这是不是有点早呢?

答:大二进行职业规划并不早,因为我们已经适应了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了解自己的专业。当我们融入大学生活环境时,就应该开始为自己如何融入职场做规划。职业规划不是生产计划,它是对自己职业发展路线所做的描绘。进行职业规划的前提是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对自己的需求清晰明确。另外,职业规划还要根据社会的变化和个人的发展机会做适当的调整,才符合自己发展的实际情况。

大三

大三是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开始进入分水岭。许多人面临选择就业还是考研,而要走好这一步,需要我们保持清楚的头脑。

1、实习

经过两年多的大学专业学习,就到了检验我们学得如何的时候了,而实习这个环节是最好的检验手段。与社会实践不同,实习是在实际岗位做实际工作,检验的是我们的职业能力。

问:我找了一家单位进行实习,但公司好像对我不放心,没有把实际的工作交给我。我跟正式员工一样上班,但就是没事干。这次实习会不会很失败呢?

答: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对于公司来说,实习生毕竟不是正式员工,相关工作,实习生并不熟悉,因此,很多用人单位在使用实习生时,往往是让他们从事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作,很少让他们涉及关键的工作环节。但这样的实习是不是就很失败呢?这种实习并不失败,相反很正常。从用人单位角度看,对实习生不放心是很自然的,也是合理的。从学生角度看,学生目前的能力也很难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很多实习生到用人单位实习会感到无所事事,这也就不足为怪了。但从实习角度看,实习内容并不仅仅在于实习生能够为用人单位创造多少效益,承担多大工作量,还在于对学生提前进入职业环境、融入职业环境的一种锻炼,感受职业氛围的熏陶也是实习的一个基本内容。

学生实习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学习和做事同样重要。学习别人的工作方式,总结别人的工作经验,也是实习的成果。二是主动性。三是融入性,把自己实习的身份忘掉,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单位成员,融入职业环境中。

2、考研、大三时期,最重要的选择就是考研或求职。许多人为此而烦恼。我们认为,无论考研还是求职,都是职业规划应该体现的重要环节。

问:大三结束了,面临求职还是考研的两难选择。求职吧,害怕找不到工作,考研吧,又担心考不上,影响了求职。我该如何选择?

答:从规划角度看,大三考虑考研还是求职有点晚。因为作为两种选择,在职业规划中还是有不同的规划路线。对于你现在的问题,首先应了解就业与考研哪种更符合你的职业发展路线?不能因为回避一种选择背后的风险与困难而被迫选择另一种。

两种选择,本身没有更好,只有更合适。从专业和职业发展考虑,应用型专业通常在就业上有更好的前途,而研究型专业更适合往高层次方面发展。另外还要考虑个人的职业需要和事业需求。所以无论考研还是就业,要根据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需要而做出合理的选择。

问:我想考研主要是因为我这个专业现在就业形势不好,好多同学也在考虑考研,不知道这种选择对不对?

答:如果因为就业形势不好而选择考研,只能算是一种下策,谈不上是一种错误。因为考研也是应对就业困难的一种措施。但纵然读研,三年之后依然要面临就业。而且作为更高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可能就业选择面不一定宽,这种风险也应预见到。另外,还要考虑家庭的经济情况,如果举全家之力而做这样一个下下之选,并非明智。

从规划角度来看,在做出考研决定之前,要认真分析这个专业的发展情况,和期望的行业就业情况,以及所在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情况,如果确实不如意,那么你的选择就不算是被迫所做。

大四

大四最大的追求是找一份好工作,或者顺利考上研。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该如何去面对四年之后或好或坏的就业状况呢?

1、考证

考证是许多大学生最舍得做的一项投资。特别在就业压力下,多一份证书就多一点保障。因此证书的价值被逐步标签化。而对用人单位而言,录用一个有证书的人就一定好用吗?

问:为找好工作,我该多考证书吗?社会上的证书真的能够帮助我找到好工作吗?

答:证书确实有利于找工作,前提是这个证书是否适用于用人单位,是否得到他们的认可。我们不能拿着程序员的证书去应聘教师岗位或者编辑、记者岗位,如果你应聘的岗位确实需要证书所体现的能力,那你的证书就考对了。同时,我们应该了解到,一些岗位或职位是需要相应资格证书的,也就是说,只有获得证书才有资格去应聘上岗。这类证书主要以会计、法律等为主。而更多岗位则是以能力为选择标准,证书只是录用考核时参考的一个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证书已经泛滥贬值,只要交钱就能拿证的现象最终会使证书在求职时一文不值。所以选择信誉好、业内认可度高的证书,才能为自己的求职加码。

篇8:数学教学设计交流之心得体会

现在市场上的有关艺术设计课程的教材种类比较多, 但大多数教材的内容都是专业通用类的内容。在名目繁多的教材中, 大多只是互相借鉴, 真正有创新有个性特点的教材比较罕见。教学内容也往往是一套标准化的流程, 这种课程很难体现不同专业的“个性”需求。针对这一现象, 就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和增补, 删减一些过于专业, 理论性很强的内容, 增加一些个性化的内容。像一些平面设计专业的实际教学中, 三大构成教学的每个知识点都要为平面专业服务, 教学内容应为后期平面专业教学服务, 以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只关注“构成”原理本身, 而要考虑构成学原理如何与平面设计相结合的问题, 更要考虑这些构成学原理将会对未来的专业课程产生怎样的渗透作用, 可以针对性的分析三大构成在平面设计的各个方面的应用, 如包装设计、标志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

艺术设计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变革十分重要, 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 培养艺术设计能力的最基础阵地, 也是学生进入艺术设计领域的基本功, 优秀的艺术设计教材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资料, 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艺术思维探索能力, 丰富教学模式。

2 与后续专业课密切联系的教学核心

从课程体系角度来说, 建立与后续设计专业课程的密切联系, 既是“三大构成”教学的立足点, 也是“三大构成”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只停留在对原理的模仿式实践层面, 需调整好模仿与创造之间的关系, 注重创新意识与设计能力的培养, 挖掘艺术设计潜力, 自然过渡到设计专业课程。因此, “三大构成”教学最关键的是要建立与后续专业课密切联系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更新至关重要, 因为教学理念指引教学模式变革的方向, 这就要求艺术设计教学领域的教师要不断更新专业教学理念。

“构成”的重点在于“造形”。它是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方法, 在设计造型的过程中, 有意识地去组织与创造, 在反复的创作经验中积累创造力, 也就是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三大构成”教学的关键。因此, 教师除了讲解基本知识外, 还要给学生提供探索、表现的空间,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高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这就要求在进行“三大构成”的课程设计时, 善于将构成原理的讲授过渡到主题构成的训练, 进一步提升到平面设计作品的分析与运用上, 要善于利用课题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进而上升为创造力。如在讲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时, 在诠释构成形式理论知识与布置相应的构成训练后, 更要具体分析这些原理在平面广告、包装设计等设计实践中怎样实现个性化的运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清楚这些构成形式在专业设计中的具体用途, 强化课程学习目的。

3 多重教学目标

3.1 专业技能

平面构成强调构成要素及构成法则的理解与应用, 强调原理与案例相结合的讲解, 循序渐进, 就每一个知识点做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重在指导应用, 逐步提高学生的打散、重构能力;色彩构成致力于认知色彩、联想色彩、组合色彩、表达色彩, 来启迪色彩设计灵感, 提高驾驭色彩的能力。教学过程侧重色彩创造性思维的开拓, 从色彩基础理论和形式美感入手, 导入专业主题设计, 提高学生色彩审美、准确表达色彩的能力;立体构成旨在训练空间构成能力, 要求学生对立体形态进行解构、重组, 创造出新形态, 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动手创造能力, 为后续的二维、三维结合转化、空间造型、包装结构设计方面打下基础。通过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三大构成体系的学习,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构成形式, 完成二维空间内的元素布置、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转化设计, 并针对不同的设计课题能创造性的应用, 解决不同的设计元素构成难题, 能在综合考虑材料及实施工艺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色彩, 融会贯通地运用于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VI设计、空间展示设计等领域。

3.2 方法能力

要使学生从第一学期的设计构成基础课程开始就找到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 使其具备较强的收集信息、整合信息能力, 分析判断能力, 逻辑分析能力, 能够突破创新, 从某种构成规律中找出共性, 举一反三, 以理论为支撑, 指导实践, 积累创作经验, 并能把三大构成的各种理论知识串联起来, 灵活运用于各种设计实践。

3.3 职业素质

要求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 积累团队合作的经验, 提高人际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 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自我发展的同时, 能组织协调好各种关系, 适应各种人际环境, 促进集体的良性循环。此外, 要有继续学习的能力, 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能吃苦耐劳, 用良好的心态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4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电脑的普及, 信息技术的日益实用化, 科学技术不断推动着教学手段的进步, 信息化教学, 数据教学已经逐渐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计算机信息数据辅助设计已广泛应用于课程设计, 遗憾的是高校现阶段的“三大构成”教学尚未与相关信息技术优化结合, 技术滞后。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 绘画功底固然是他们必不可少的基础技能, 但针对目前高职学生基础薄弱的实际, “三大构成”的教学不要过分纠结于传统的那种“功底”, 要鼓励学生善于运用更加有效的表现手段去完成课题任务, 但是也不完全抛弃手绘。可以先用手绘构思画草图, 用电脑制作成品, 这样既发挥了现代化设计手段的优势, 又没有丢掉传统的功底, 还能缩短了手工制作的时间, 提高了作品的精细化程度, 最重要的是, 可以避免学生因手绘基础差而对实践产生厌倦甚至恐惧感, 失去对构成课程学习的热情, 进而可能对这个专业的学习失去信心。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丰富了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 而且如果运用得好还可以大大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5 总结

综上所述, 本文从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与后续专业课密切联系的教学核心、多重教学目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四方面为设计构成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思路, 这几个方面几乎包含了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全部内容, 相信会对艺术设计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在当前我国高校转型变革的时期, 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也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有力途径, 在艺术设计专业领域, 希望能在发挥三大构成基础课的作用的同时, 更能让课程与后续的专业课程相连接, 为培养一个出色的设计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 “三大构成”课程是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 其主要作用是为了笃实基础, 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架设牢固而通畅的桥梁。但是, 在实际教学中, “三大构成”往往与后续的专业课程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甚至有点脱节, “三大构成”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基于当前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的这种问题, 本文从设计构成课程中设计的参与来谈谈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路。

关键词:设计构成,基础课程,设计的参与,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陈群, 刘朝辉.浅析艺术设计教学中三大构成课程的困境[J].教育与职业, (687) .

[2]刘文良.“三大构成”教学的困境与超越[J].现代教育科学, 2012 (04) .

篇9:数学作业设计之策略

[关键词]数学作业 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8-0021

教学改革已经推行好多年了,但有些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跟不上新的教育形式,一直把作业作为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重要手段,把它当作巩固课堂知识的主要形式。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学习效率低,甚至阻碍了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

一、主要存在问题

1.部分教师布置作业时,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所有的学生都是同一道习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做作业纯粹是在应付。

2.作业机械重复较多。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题型作为作业内容的主要模式,学生的作业陷入机械的抄写。

3.忽视学生间的差距和潜能,形成“一刀切”。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梯度,使得成绩优异的学生做无谓重复做题,而学困生对许多题目束手无策,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作业的形式单一。

5.作业的设计缺乏多元性。

这些是数学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让学生无法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也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对教学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二、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有效的数学作业是让学生巩固新知、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形成基本解题技能的方法之一。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1.作业设计应有生活元素。在作业设计上,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学的知识是有价值的感觉,这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识水平。在学习《旋转》时,生活中关于旋转的事例很多,我让学生举例学习、掌握旋转的相关知识,学生学得快、学得透、掌握得好,学习兴致高。

2.作业量要适当。“多做几道题总比少做或不做要好”。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有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常常对某个知识点做反复的练习,在复习时搞“题海战术”,这种操练式的作业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显著的效果,但是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布置的作业量要适中,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3.作业应分层次设计。先将学生分层,再分层次设计作业,让学困生“吃饱”,学优生“吃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三类不同层次的内容。

(1)基础练习题。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练习。如简单的计算、基本画图、熟记公式、定理运用等巩固练习,给学生布置与教材例题类似的作业,让学生仿照例题解题,以便掌握新知识。这类题主要针对基础较差、学习有困难的C组学生设计,作业量要少,难度要低。通过练习,使学困生能“吃饱”,真正减轻学困生的心理压力,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综合题。这类题主要针对B组学生,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给学生布置一些例题的变式练习,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会灵活运用,提高和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和相关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提升拓展练习题。这类作业要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主要适合于A组学生,给他们布置一些开放性和综合性的题目,使学生能把知识拓展延伸,提高学优生的数学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让学优等生“吃好”。

4.作业设计应有开放性和思想性。开放性的作业没有强制的指令性条件来束缚学生的思维,也没有固定的解题模式和唯一的正确答案,学生通过假设、猜想、论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己用的过程,将脑海中已学的知識唤醒并灵活运用的过程。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巧妙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为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空间。

5.作业设计应有趣味性。作业设计要注重趣味性,把知识融合在情境之中,使学生在“趣”中学,在“趣”中练,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取代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当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编或改编题目进行交流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趣味性的作业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

篇10:数学教学设计交流之心得体会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4、了解傣家人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

2、有感情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孩子们,看着你们如花似玉的笑脸,望着你们渴求知识的双眼,老师知道这节语文课我们一定合作的和愉快,是吗?

2、前面我们旅游过风光秀丽的水乡,欣赏过风景迷人的小山村,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西双版纳美丽的竹乡---傣族,去聆听竹乡之歌。(板书课题)

二、复习旧知

孩子们,去旅游前,我们可是有几个关要闯的,只要你认真想想上节课我们所学的,你机会顺利闯关,和老师一起去旅游,有信心吗?

1、挑战第一关:(挑战词语宝宝)

2、挑战第二关:(挑战字宝宝)

3、挑战第三关,(挑战聪明宝宝)

配图欣赏篱笆、箩筐、竹筒饭。

4、挑战第四关:(挑战无敌手)

三,读中悟,悟中读。

1、聪明的孩子人人爱自信的孩子人人夸,你们是一群极聪明有自信的孩子,很快就闯了关口。我们乘上飞机。转眼就来到了美丽的西双版纳,映入眼帘的是已经有1400多年的竹楼,(播放课件,欣赏图片)

2、谁能从文中找出我家居住的位置的诗句呢?

3、孩子闭上眼,此刻我们就站在竹楼里,闻着竹香,听着远方传来傣家姑娘清脆的歌声,我们仿佛来到了仙境,这如诗如画的美景让我们陶醉,此时,作为傣族人是多么的高兴呀,多么的自豪,来耗子们,让我们带着高兴自豪的预期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4、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作为竹乡人,我们的生活是和柱子分不开的,请你用横线画出我们生活中和竹子有关的句子。

5、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家的风筝最漂亮,谁家的箩筐最精美,谁家的笛声让人翩翩起舞,谁家的竹筒饭让人口水直流。(采取不同形式朗读)

6、傣族人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韵味他们居住在竹楼里,吃着竹筒饭,喝着竹筒酒,真是比神仙还逍遥,作为傣族儿女怎吗能不喜爱竹子,不喜爱自己的家乡呢?这正是“傣家儿女最爱竹,竹乡美名传四方。”

7、指导朗读。

8、美的课文,我们应该让它永远留在脑海里。应该怎吗做?(采取各种方式背诵)

四、做写字操,学生字。

1、孩子们,课文读美了,也会背了,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做写字操吧。

2、学习“笛”字。

五、课后作业

孩子们,我们灵宝也是一个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地方,课后请家长帮忙查查资料编写有关我们灵宝的儿歌来邀请傣族的小朋友来我们家乡旅游,好吗?孩子们,远处悠扬的葫芦丝声响起来了,让我们在这优美的乐曲声中结束我们的旅游吧。小朋友再见。

篇11:《花圃》之花卉图案设计教学设计

峰口中心学校 白从福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使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五课《花圃》(一)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花卉的种类、形状结构作用及设计原则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的关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并能较好地运用简化和夸张的手法设计花卉图案,并选择合适的形进行形的置换练习。

2、掌握和制作图案花的方法和要求,并能较好地运用黑白图案来实现自己的设计方案。

3、培养参与尝试、想像、动手创作能力、协调制作能力、增强设计意识,在个性表现的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花瓣图案置换设计原则;运用简化和夸张的手法设计花卉图案,进行形的置换练习,产生新的图形,实现自己的设计方案,体现自我的个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个性表现学习花瓣图案置换中培养对生活和自然的关爱;创造独特的图案,并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团队互助、协作精神。

四、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自己喜欢的各种花卉的图片、铅笔、橡皮、水粉或水彩颜料、毛笔、剪刀或刻刀。教师:多媒体课件(花卉图片、图案花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洪湖水浪打浪歌曲 交流、导入

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

1、听到这首优美动人的歌曲洪湖水 勾起我对洪湖荷花的回味 请看图片

荷花亭亭玉立于随风摇曳的田田荷叶间,远远望去秀美绝伦.她把人带入了如诗如幻的梦境.你们喜欢荷花吗?用一个字.一个诃.一句话来表示一下: 荷花清.雅.秀.艳超凡脱俗.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表现了荷花的意境很美)我和同学们一样也很爱荷花,每年的初夏我都要到大湖感受感受, 这里有我保留的一些图片请看—-.除了荷花,在我们周边还有很多很多美丽的花朵,郁金香、野菊花、玫瑰、紫薇、满天星、或康乃馨、兰花等等,花是植物最美丽的生命形态。它代表着美好、幸福、繁殖……它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3.你们喜欢花吗? 喜欢花的高雅品性.优美形态.鲜艳色彩 还是…

我想每个人都喜欢花,它不光造型天生优美,色彩绚丽 并且还是我们人类殊多优良品质的象征(请同学们想一想对照给自已画一张花像.看看哪一种花和自已最接近)

(1)花的品性

傲雪凌霜的梅花表示坚毅;

阳光灿烂的向日葵表示忠诚 心胸坦荡 体态丰满的牡丹表示富贵; 冰清玉洁的荷花表示纯洁; 色彩浓烈的红玫瑰表示爱情

梅、兰、菊、竹以其坚韧挺拔的气质和高雅飘逸的品味被誉有“四君子”之称

(2)花卉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且朵朵饱含风韵 花的大小代表人性格内向和外向的程度:

花越大,代表人性格越外向;花越小,代表人性格越内向。(3)花的颜色更是丰富多彩 且与人的情感基调紧密相连 红色是热情、激情、容易冲动;

蓝色是宁静、温和、平稳、优雅,但可能会有忧郁的倾向,蓝花性格温柔; 黄色是明朗、欢快、阳光灿烂,但是比较起来不够成熟稳重; 紫色是矛盾的颜色、有品位、有情调; 白花的女孩纯洁善良、高雅,性格偏于软弱。

4、我们再看看花卉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这一提问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

随着时代的推移,花卉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愈加愈显示出她的审美价值和无穷魅力。

每逢佳节到来的时候人们会以鲜花表示祝愿; 朋友生病时,我们会以鲜花表示慰问; 与心上人约会时鲜花可以表达心中的爱慕; 缅怀故人时,鲜花又代表了思念……

如在家里留有一支花瓶,不时的插满鲜花,能让居室满堂生辉,哪怕是一支小小的吊兰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①牡丹花颜色的丰富程度令人惊讶,花形饱含风韵,放置在客厅的深色茶几上,可以表现出艳丽和华贵。

②铃兰、风信子等长枝、花序整齐排列的鲜花,搭配大肚长颈花瓶,在边桌上插两枝,俏丽活泼的感觉跃然眼前。纤细的花枝特别能够感受空气的流动,为房间留下摇曳的花影。

5.从古至今花卉总是文人画家创作的主题,而在今天的社会花卉也越来越多的以图案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看到这些美丽装饰我们的同学是不是也想一展身手

(二)探究创新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花卉图案设计

请看屏幕)1.教师:请观注作品中的花卉形象

花卉图案的设计是将自然形象按照一定的形式法则和使用要求,经过提炼、添加、夸张、几何化等艺术处理,创造出符合装饰目的以符合生产要求的图案形象。

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图案花与自然花有什么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强调骨式,瓣形:(写实与概括、具象与抽象)

图案花具有外形规则,瓣形大小、颜色一致,排列均匀的特点。

色彩以平涂的方式强化出俯视下花的外形美•黑白或单色图案计《花》沃霍尔(美国)

3、分析讲解变化规律:

花卉图案与花卉照片的差别很大,如果老师给你一幅花卉的照片你如何实现由真实的照片到抽象图案的转变呢?

五条基本规律列出来:A、简化提炼B、添加组合 C、夸张变形 D、分解构成 E、象征寓意。(其中简化、夸张是图案设计常用的手法)

然后出示各种进行了不同变化的图片让学生分析该图片属于何种变化,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分析识别,老师抓住其感兴趣或难以解决的某一项规律予以扩展。在此我将夸张变形作为本课的重点:

a、抽象夸张:将花儿本身的几何形式加以强化,使原来的方圆曲直更加规则化、几何化、装饰化

b、局部夸张: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舍弃其他不重要的细节,突出表现其某一主要特征,使整个画面达到画龙点睛、言简意赅、主题鲜明的效果。

c、形体夸张:突出夸大其外形特征、省略局部或细节,使其更加趋向于流线、严整、壮丽、秀美,使形象特征更加强烈鲜明。

d、动态夸张:落花流水、花开花落、春风杨柳、秋风落叶、雨打芭蕉、雪中红梅、蒲公英的飘落等的动态描写,恰当的夸张其动态特征,就能够表现出独特的情调和意境

4、示范如何概括地画出花的骨式和瓣形,首先画简的,利用课件动画演示四瓣花骨式线的画法,强调外形框为正四边形。利用课件动画演示四瓣花花

卉图案的画法。四个花瓣的特点:四个花瓣完全相同。

5.基本形确定了我们要把它组合成由几个基本形组合起来的新图形,那么我们采用什

么样的办法让每一个与基本形一致呢?(复印、描摹、电脑复制、一起剪四层)6.演示一种拷贝方法

(三)、课堂作业:(活动、实践)

用单色(黑白)画具进行创作,让学生观察、模仿、探究、创造。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片仔细体会这些画面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黑白;点、线、面及点线面的综合运用)(课堂作业的过程中老师除了要不停的巡视之外,还应适时的将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问题进行集体讲解,以及学生中比较好的创意进行及时的展示和表扬,这样既有利于激励创意独特的学生更加认真的完成,对其他同学也是很好的鞭策。对于巡视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也可以鼓励其他同学予以回答或让其他同学为其出谋划策,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提高所有同学的思维能力)

(四)、课堂小结:

当学生的小图片画完请学生上台进行评价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喜欢?

(五)、活动、实践

相似形置换与不相似形置换.运

用生活中你喜欢的、有意义的或有情趣的形象置换花瓣形,保持了花的基本骨式而花瓣被其他形置换产生新图形,这图形不是花但使人联想到花它赋予花的图形以新的意义

上一篇:特色小镇活动策划下一篇:领导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