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办工作总结

2024-04-26

科技办工作总结(精选6篇)

篇1:科技办工作总结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科技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科技办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大力实施科技兴县战略,推进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科技服务功能。通过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xxxx年的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科技工作

1、项目申报、实施与管理

一是积极组织相关企业申报省级科技项目9个,其中暂获批复立项3个,涉及中药材、畜牧等领域;二是组织相关企业、合作社等单位完成市科技局项目验收6个。

2、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完成情况

xxxx年,我县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目标值为72%。目前,几个监测指标的完成情况是:新增科技型企业备案数23个,完成技术市场交易额300万元,县级财政科技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为2.5%,人均科普投入10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亿多元,发明专利授理80件,xxxx年商标注册数43件,规下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709.36万元,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亿多元。

3、加大地震工作力度,提高我县防灾减灾能力

为提高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一是充分利用5.12地震宣传日和科技下乡等活动,大力宣传防震减灾工作,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5500余份;二是根据省、市地震局安排,结合我县实际,要求全县中小学校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并认真组织学生进行疏散实战演练,有效地提高了中小学生的自我避震逃生能力;三是维护好7个乡镇的地震预警台站,充分发挥好其预警作用;四是完成XX县地震监测台站的建设,目前已完成设备安装并试运行,地震监测台站的建成,将大大提高我县地震监测水平。

4、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利用,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知识产权业务水平。积极组织本单位和相关企业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相关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工作水平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自主创新意识,努力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二是充分利用三下乡、4.26知识产权宣传日等活动,开展知识产权咨询等服务,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6500余份;三是认真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雷霆行动,通过双随机一公开平台,抽查了8次,查处涉嫌假冒伪劣专利案件14件;通过查处电商案件5件。有力维护了专利市场的正常秩序和专利权人的正当权利;四是认真做好专利申报服务工作,并协调了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到XX相关企业进行手把手式的挖掘专利申报,全年完成专利申报80余件,大力保护好企业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五是加大对国家、省、市科技系统有关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鼓励企业进行研发创新,积极开展技术引进和科技成果转化利用,并指导金川锌业有限公司积极申报省级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项目。

(二)中药材产业工作

紧紧围绕五线规划进行安排,即:城关财神罗州朱明结构可乐安乐一线;平山野马川城关白果水塘双坪妈姑一线;妈姑双坪铁匠辅处可乐结构安乐河镇德卓一线;达依六曲河古基哲庄一线;古达威奢兴发松林雉街珠市一线,因地制宜,重点打造中药材产业10万亩,其中:人工种植中药材5万亩(半夏2万亩,魔芋1.15万亩,苦参0.35万亩,白芨、百合、牡丹、瓜蒌、天麻、猪苓等其他中药材亩1.5万亩),野生保护抚育中药材(多星韭、红豆杉等)5万亩。

1、文本资料的编制工作:代政府草拟《发展中药产业项目利益联接机制》;根据赫委d发[xxxx]22号文件,撰写《林药结合,以短养长,助推脱贫攻坚》报林业局,草拟《XX县去冬今春中药材产业建设验收方案》等并报县政府审定发文,组织验收。

2、中药材种植情况:到河镇、德卓、安乐、可乐、辅处、平山、兴发、野马川等乡镇,指导中药材种植,目前乡镇统计上报完成中药材(半夏、魔芋、苦参、天麻、万寿菊、覆盆子等)种植49339.9亩。其中:半夏8790亩,魔芋3231亩,苦参1235.4亩,万寿菊16000亩,覆盆子6700亩。预计实现中药材产值4.2亿元,其中半夏产值2.5亿元。

3、药材示范基地建设情况:xxxx年双坪乡建成半夏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500亩。水塘核桃园区水塘核桃幼龄地半夏种植示范基地210亩。结构乡建成覆盆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2300亩;木瓜、瓜蒌、百合等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安乐溪乡建成半夏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500亩、苦参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800亩。可乐乡建成魔芋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600亩德卓乡建成半夏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xx00亩河镇乡建成半夏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xx00亩古达乡建成百合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木瓜、瓜蒌等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兴发乡、雉街乡、珠市乡、白果镇等乡镇建成万寿菊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16000亩。平山乡、雉街乡、野马川等乡镇建成天麻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xx00亩。

4、企业服务工作。协助北京润德公司和县扶贫开发公司洽谈xxxx年半夏收购情况,协助公司草拟、申报《XX半夏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贵州XX半夏全产业链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种植回收合作协议》。协助黔草堂(金煌)公司和县扶贫开发公司洽谈xxxx年半夏种植、回收等工作,并协助公司做好申报《绿色产业发展基金》的相关资料。

5、中药材统计台帐工作。按时填报《产业革命系列专题宣传片拍摄品种统计表》、《毕节市xxxx年产业结构调整资金需求测算明细表》到市相关部门。收集《今冬明春农业结构调整中药材产业发展进度表》汇总上报,分析存在的问题。

6、中药材验收工作。根据赫县d发〔xxxx〕22号,赫府办发电〔xxxx〕105号文件精神,县级验收工作组于xxxx年11月之前对涉及半夏等中药材种植项目乡镇进行验收。xxxx年度没有享受任何补助的人工种植的中药材种植项目验收情况是:全县50亩以上连片人工种植中药材10994.8281亩。其中半夏4739.xx3亩;魔芋、苦参共581.7421亩;天麻、覆盆子等其它中药材5673.883亩。

(三)帮扶工作

为决胜脱贫攻坚,科技办要尽锐出战、务求精准,在到帮扶朱明镇坪子村帮扶户调研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帮扶方案,此方案正在启动当中,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科技经费和产业建设投资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技术的引进、利用率低。在中药材产业体系建设中,标准化种植、加工科研、标准化种源、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平台建设、GAP认证建设投资不足,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二是产业发展无深加工平台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可持续发展难度大。我县中药材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县财力薄弱,对产业的投入少,离规模、规范和产业化发展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中药材产业还处于低级、粗放、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短的发展模式。

三是产学研结合效果不明显,对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强。我县在中药材和核桃产业发展方面都尝试了与一些科研院所和高校进行了产学研结合,但由于在机制与体制上都存在一定问题,收到的效果都不尽人意,特别是企业作为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主体地位不突出,产学研合作没有明确的主攻方向,企业普遍技术支撑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四是龙头企业创新意识淡薄,专利拥有量少,核心技术缺乏,创新难度大,这严重影响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使得我县的大多数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不明显。

五是资金整合难度大,影响产业的扩大发展;部分乡镇重视不够,项目实施抓得不具体;农户思想观念没有转变过来,阻碍产业发展,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药材种植规范化程度不高,缺乏专业技术人员;随着中药材种植面积、种植基地进一步扩大,仅靠中药办几个技术人员,难以承担技术支撑任务,导致技术力量跟不上,规范化管理程度较低;企业总体规模不大,虽然我县已有几家药企入驻,但总体规模不大,市场竞争力弱,吸纳、转化、销售地道中药材的数量有限,对产业的拉动能力不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完成新增科技型企业备案目标任务数40家以上;

二是组织申报专利授理50件以上;

三是完成XX县地震监测台站调试并正常运行;

四是紧紧围绕五线规划进行安排,努力完成人工种植中药材5万亩(半夏2万亩,魔芋1.15万亩,苦参0.35万亩,白芨、百合、牡丹、瓜蒌、天麻、猪苓等其他中药材亩1.5万亩),野生保护抚育中药材(多星韭、红豆杉等)5万亩;紧紧围绕五线规划,代政府草拟《XX县半夏产业化发展项目实施方案》上报委、政府领导审定,指导企业药材大户做好xxxx年中药产业发展的规划、备耕备种等工作。

篇2:科技办工作总结

一、重点推进张江高新区相关工作

(一)抓好张江专项资金申报工作。一是重点推进“张江专项发展资金2015第二批重点项目申报”工作。6月底,完成张江项目网上系统申报工作,7月,完成项目内容纸质材料的上报,先后参加区级、市级的项目立项评审,其中“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持续建设阶段”和“2014第一期发行中期票据”两个项目获最后立项,并提交了项目预备任务书,分别申请资助500万和50万,合计550万元(市、区两级匹配)。10月底获得最终立项批复,分别获批资金197万和50万。二是完成2014项目管理合同书。9月上旬,按区科委要求,完成20146个项目的《项目管理合同书》的签订,具体项目如下:(1)2014年闵行园科技融资服务平台补贴(2)闵行园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功能建设(3)张江闵行园企业股改上市补贴(股改)(4)张江闵行园企业股改上市补贴(新三板挂牌)(5)张江闵行园企业股改上市补贴(股交中心e板挂牌)(6)闵行(莘庄)园品牌建设项目第一期。三是确保2013专项资金的落实。9月,2013张江项目第二批专项资金到账275.4万元(40%)。闵行(莘庄)园优化综合创新创业服务环境项目的审计工作10月底结束,其他2个项目(低碳、生态巩固)的审计工作11月启动。

(二)六个张江高新区试点平台正式授牌。1月,张江高新区试点平台建设正式授牌,工业区六个公共服务平台完成授牌,分别为人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融资服务、科技中介服务,另外,园区企业索尔维和航天技术研究院负责建设重点领域人才实训基地,索尔维和加冷松芝还负责建设人才培养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备注:加冷松芝在6月授牌)。

(三)完成张江高新区统计。年初起,开展张江高新区闵行(莘庄)园2014火炬统计年报的填报工作,共完成116家(园区企业规模以上为主)。同时,积极配合区科委完成园区科技企业306家年检工作和每月的张江火炬统计月报表。

(四)行政服务中心正式启动。为推进行政管理和服务创新,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根据闵府发2015]19号《XX区人民政府印发的通知》要求,科技办牵头园区相关部门,着手行政服务中心成立的前期准备工作,6月底,行政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承接张江高新区下放的第一批6类10项审批权限(试行期1年)。7月正式开门办事,截止10月底,项目立项备案7个,项目设计方案已审批3个,在审批3个,建筑密度调整3个,设计方案初审项目2个,项目立项前征询项目2个,绿化审批已审批2个,在受理2个。

二、做好科技及产业扶持工作

(一)争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2012年,工业区被XX市知识产权局认定为“XX市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经过三年的发展建设,知识产权工作已成为园区经济工作的重点和亮点。争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成为近两年工作的新目标。一是积极与市知识产权局对接。与市知识产权局多次对接,了解XX市知识产权示范园区验收的相关指标的同时,咨询争创国家试点的相关条件,学习历年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申报的具体要求,为申报国家试点做准备工作。二是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走访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紫竹国家高新区,学习紫竹园在知识产权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就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知识产权质押、企业知识产权专项服务等做深入研讨。三是完成市知识产权示范园区验收。9月中旬,市知识产权示范园区验收工作正式启动,并于10月12号进行验收答辩,答辩结果将于11月公布,预计工业区将顺利完成验收。

(二)成功申报“智慧园区”项目。4月起,按市经信委信息化项目的要求,开展“智慧园区”建设项目的征集工作。4月底,完成“莘庄工业区智慧园区项目(一期)建设项目”的网上申报与随后的纸质材料递交工作,申请资金100万。6月,工业区获批市经信委2015第一批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拟支持单位(全市共57家单位)。7月,根据市经信委对项目专项管理要求,对“智慧园区”建设内容作了适当调整,将正在建设中的工业区展厅(数字化技术全面运用)项目、智慧物业(门禁系统)等放入首期建设计划中。最终,该项目获批资金70万,并于10月到账。

(三)举办大量主题活动。今年,共开展科技类主题活动10余次,包括知识产权托管培训会、ip新口岸2015知识产权战略论坛活动、新材料产业产学研用一体化项目推进会、创新与专利国际布局研讨会以及创业板、新三板政策交流会等。

(四)推荐企业申报各类科技及产业项目。推荐2家企业申报“XX市专利试点企业单位”,并获得相应资助。推荐4家企业4个项目申报“XX区科学技术奖”。推荐5家企业申报2014第二批XX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计划项目。推荐10多家企业申报2015第二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推荐4家企业申报2015XX区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推荐16家企业申报XX区2015年下半产学研项目。

(五)获批科技及产业扶持资金。截止10月底,园区获得区科技及产业扶持资金4556.64万元(仅限区科委)。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工作

(一)丰富的社区科普。3月,以“3·5学雷锋日”为契机,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举办“食品安全”的知识讲座,特邀XX区科普志愿者陈随道老师为大家讲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4月,联合区学校联合举办了“阳台园艺花卉养护”讲座,活动特邀XX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汤桂钧讲解美化家庭对人们身心健康的意义,介绍家庭花卉的养护知识等。9月,在申北路文体中心和鑫都路文体中心为120名社区居民开设了科普diy——家庭芽菜种植活动,活动邀请了“环保先锋”的马保虎老师为大家讲授无土栽培的概念和类型,传授种植芽菜的方法。

(二)绘声绘色的校园科普。5月,在第66个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为园区内的两所科普特色幼儿园鑫都幼儿园和天恒名城幼儿园送去了节日的慰问——《科普儿歌》,让孩子们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能很方便地学习到科学知识。6月,邀请XX区消防支队康劼参谋,为鑫都小学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消防安全知识讲座暨消防演练。6月,组织鑫都小学学生们参观了闵行流动科技馆。

(三)创新的科客行动暨科技活动节。4月,开展首届“科普宣传使者”寻访活动——“科客,让园区更美好”。5月,历时七天的科技节,每天都有独特的主题,既有企业创新的实践,有学校科普教育的探索,也有社区居民科学生活的交流,充分体现了厂区、校区、社区创新工作方面的大融合。期间举办了老年征文活动,编印了《科学生活•幸福园区》,组建了一支科客队伍。同时,在鑫泽阳光公寓开展了科技周闭幕式活动,活动现场有科技七日谈活动展示,生活七彩风颁奖,“科客在行动”签约。

(四)积极参与法人和市民信用查询。为落实2015年市政府实事项目:为全市法人和市民在线免费提供一次信用查询报告,科技办在园区10个居委、80个企业全区推广法人、市民信用查询。截止10月中旬,共收集“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申请表”3600份,“法人信用报告查询申请表”80余份,超额完成区委下达的指标。

(五)完成科普项目申报和验收。根据《XX区关于加强科普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和《XX区科普项目三年期预算管理暂行办法》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完成2014年科普项目“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为”验收事宜。8月经专家评审,区科协科委审定工业区成功申报2015年科普项目“科客行动”,并获批5万元。

篇3:科技办工作总结

1 定位准确, 有强大的技术支持

转制院所在转为企业之前往往是所在行业技术创新、集成创新的主体, 转制成企业或者公司后, 虽然更多的参与市场竞争、具备了经济特征, 但大部分依旧维持了较大程度的技术研发规模, 保持着较高水平的研发能力, 并以此作为企业重要的竞争力。因此作为转制院所办的科技期刊, 定位准确, 立足于本行业、本领域的专业技术研究, 同时借助企业自身较高的技术水平支持, 期刊的质量和学术水平有足够的保障。

2 面向应用, 有强大的市场针对性

由于主办单位已经是企业, 是直接面向市场、面向竞争的个体, 因此其主办的科技期刊较之高校、协会办期刊而言, 其最大优势是有丰富的研发实例为基础, 期刊可以更多的从客户需求、行业发展瓶颈问题等出发, 解决具体的实际技术难题, 提出应用型的改进方向等, 且经过实际市场验证后, 可用反馈的信息再次对技术设想、研发方向等进行调整。由此则缩短了技术和市场之间的距离, 这是其他主办单位无法企及的。

3 管理落后, 整体经营水平较低

期刊编辑部不是独立法人, 普遍缺乏市场化的经营机制、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人员编制和工资等多隶属主管单位统一管理, 不但经费受企业财力限制, 而且市场运作能力较低, 整体经营水平较差。更重要的是激励机制的缺乏, 造成期刊进行管理创新和参与竞争的改革动力不足, 相对于转制院所其他已经完全融入市场化一线的部门, 编辑部相对而言往往保留着事业单位时的大部分特征。

4 地位不高, 缺乏优质稿件来源

由于现行的科研评价政策, 重国外期刊论文、轻国内期刊论文, 喜好并重视各种排名排序, 很多科研院所、企业公司等单位在制定科研绩效考核、职位晋升等政策规定时, 都要求在国外“优秀”期刊发表论文, 使得国内科技期刊没有能力吸引一流的论文, 期刊质量的提升受到极大的限制, 另一方面, 由于缺乏优质稿件, 又受所在单位和行业的影响, 较大程度上成为了投稿人发表职称晋升用论文的平台, 形成不利的循环。

5 技术落后, 传播和办刊手段传统

目前诸多的国际科技期刊出版已经实现网络化出版, 而国内的期刊传播形式仍以传统纸质的出版为主, 网络出版尚处于起步阶段, 由于传播手段的单一和自身限制, 期刊的影响力和传播面相对狭窄。同时, 办刊的技术手段还相对传统, 现代化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如投审稿依然采用邮寄、手工校对等方式, 没有引进国外一些先进的投审稿系统平台。技术和办刊手段的落后, 直接制约了期刊受众范围的扩大和出刊效率及质量的提高。

对主办单位转制为企业的科技期刊来说, 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 并通过经营方式、体制机制上的管理创新来解决制约发展的短板, 开辟成长的道路, 在现阶段尤为重要, 只有释放了期刊自身管理机制上的活力, 才能真正的走上持续发展道路, 提升期刊的价值。笔者认为, 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 服务企业经营管理, 构建创新平台

转制院所虽然保留了较大程度的研发功能, 但毕竟已是企业化或公司化运作, 盈利是其首要目的, 而科技期刊及其编辑部作为转制院所的一部分, 如与企业经营管理脱离, 势必难有新的发展的突破, 且期刊本身的特点, 决定了可以在诸多方面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 特别是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交流平台。传统的科技期刊, 作用单一, 仅仅是科技类论文的发布, 因此考虑从对象和内容上进行功能的延伸, 一是从对象上将科技论文延伸至各类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 如行业前沿技术、科技成果的介绍, 科技论文的衍伸阅读, 专项课题的持续跟踪研究等, 丰富期刊内容的组成;二是对内容上从单纯的单向发布延伸为互动的交流和沟通, 设置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沟通栏目, 行业专家的访谈等, 由此, 在科技期刊的名下构建企业内部的创新技术交流平台, 即扩展了期刊的功用, 又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服务。进一步的, 在成熟的时候将此平台扩展至所在专业领域, 同时提升期刊及所在企业的行业影响力。

2) 发展数字化出版方式, 打造完整价值链

传统的科技期刊, 价值的实现模式主要是依靠广告的发布, 方式单一, 因此需要从延伸期刊价值的角度出发, 进行重新考虑。首先在期刊内容采集和发布上的多元化, 进行跨媒体的运作, 将期刊进行数字化, 再转化为多个媒体介质进行发布, 为受众带来多元化的阅读体验。其次, 在数字多元化的基础上, 对期刊内容进行深度开发和再次的增值, 推出高质量的数字出版新产品, 如科技期刊数据库、电子期刊、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及按需印刷等, 同时积极拥抱新媒体, 如博客、微博、论坛等, 通过提高出版内容的附加值, 为读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全面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形成了齐头并进的延伸、增值业务, 不断推动专业和学术出版向纵深发展。再次, 着力推动期刊品牌传播与社会注意力资源相结合, 获得超广告传播效应, 即以活跃的活动群去打造品牌, 把每一个活动都视为传播品牌的媒体, 比如以期刊为龙头, 加强产业整合及咨询、会展、活动、培训等相关业务, 是期刊发展的增量路径之一。当今市场, 只有多元化运用期刊自身的资源优势和边际优势, 才能产生综合效益。

3) 打造期刊自身品牌, 实现品牌价值

首先, 品牌的打造除了提升培养一流的编辑、管理人员外, 要建立一支涵盖所在行业一流高校相关研发领域的专家和领军企业一线技术专家的编委队伍, 且要切实发挥编委会的作用而不仅仅只是挂名, 定期召开编委会会议, 让其推介优秀的稿件并担任审稿的任务, 建立由不同层级专家构成的审稿专家数据库。其次, 品牌打造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学术质量, 期刊品牌要靠内容来维护和支撑, 要吸引具有较大原创性和技术突破性的成果在本刊首发, 并对重要的技术成果进行后续的跟踪报道, 要依托优势学科, 结合社会、读者所需, 在内容、栏目方面抓重点, 创特色, 避免低层次重复, 提高阅读价值;最后, 品牌的打造要不断创新, 科技期刊编辑应主动浏览本领域的发展动态、研究热点、焦点和难点, 检索查新, 经常参加国内外学者的学术报告会等, 向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科技人员积极约稿并及时发表, 只有期刊经常刊出创新成果才能对读者的创新思想、行为方法产生影响, 继而提升自身品牌价值。

4) 进行市场化改制, 成为经营主体

期刊自身的产品定位和商业模式是决定期刊成败的根本。在世界科技期刊市场中, 少数营利性机构即商业出版集团居于主要地位, 占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因此, 需要将编辑部从企业中分离出来, 成为企业的下属子公司, 独自承担民事责任,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在此机制下, 科技期刊具备了经济驱动力, 解决了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可适当招收营销人员, 对市场化运作进行策划, 开展多形式的运作, 如增加广告、协作办刊、扩大发行量等, 达到扩大期刊影响力, 又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也可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行联合办刊, 集中发挥学术品牌, 壮大实力, 实现扩张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改制初期即要制定明确的激励和奖惩政策, 以防止员工在从类似事业单位管理到完全市场竞争下的变化中, 因薪酬来源的变动可能产生的不稳定因素。

此外, 科技期刊的集群化、集团化发展是我国科技期刊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方式, 也是科技期刊改革发展的方向。目前, 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集团化发展的态势已初步显现。现有条件下, 期刊出版单位通过整合单位内部的期刊, 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整合行业内或地区内部分关联期刊, 实现期刊的集群化经营, 是科技期刊在现行体制下的一种现实选择。

科技期刊只有与时俱进, 不断提升期刊品质, 提高期刊的质量, 才能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前行, 使得企业同时有着更好的发展。

摘要:从科技期刊的定位、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刊物的几大特点, 为更好地适应市场体制, 社会的发展, 发挥自身优势, 对期刊从其品牌打造、开展多形式的市场化运作等方面等进行改革。

关键词:科技期刊,技术,管理,品牌

参考文献

[1]田静.科技期刊名牌战略的实施[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1999, 10 (3) :228-229.

[2]周作新, 王铨, 杨胜兰, 等.论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创新意识[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0, 11 (3) :138-140.

[3]马劲.创立并利用杂志品牌, 开展多种经营[J].编辑学报, 2004, 16 (1) :69-71.

[4]孙树江.论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 14 (2) :127-129.

篇4:从无锡尚德看举国办高科技体制

不仅尚德,太阳能、锂电子等行业日子都不好过。太阳能是高科技企业的代表,无论是锂电池还是太阳能、风能,都是未来新能源可能的触发点。

政府不可能抛弃对高科技的支持,事实上,出现兑付危机后,当地政府的第一反应就是劝说银行不抽贷,同时尽其所能对企业继续输血,把税收优惠、补贴等通行规则用到极致。

问题在于,无锡尚德等企业把银行拖入泥潭,可能引发债务危机。国家开发银行的身影屡现其中,无锡尚德、天合光能、英利绿色能源、晶澳太阳能等知名光伏企业,都曾于2010年获得国开行的大额贷款。尚德的银行贷款从2005年末的0.56亿美元攀升至去年底的17亿美元,不到7年暴增近30倍,其中国开行又一次成为主要贷款行。考虑到包括国开行在内的国有大行由政府信用托底,这些行的债务风险可以视作纳税人的负担。

以前曾经动用股市力量支持高科技企业,典型的如京东方,屡亏屡战,成为吸金黑洞。这样的公司一多,股市下行压力巨大。创业板曾经被视作高科技企业分散风险的市场,效果却是,一些企业上市圈钱,风险撇清。这些办法是把股市投资者当做了风险投资者,犯了大忌。

高科技企业的风险必须由市场化的风险机制来化解。一种模式是吸纳全球同行、全球资金参与。美国在开发页岩气时,吸纳的是民资与全球资金。中国页岩气的主要投资地之一是美国,韩国企业蜂拥前往美国开采页岩气,主要是通过直接参与天然气开发或供应开发天然气所需设备和零件等方式来瞄准页岩气的特殊需求。

美国的IT产业更是风险投资的经典案例,硅谷是专业的I T风险行业的天堂,2008年次贷危机之前,当年一季度吸引到的投资总额为25.8亿美元,而南加州为8.57亿美元。南加州形成技术走廊,包括洛杉矶、圣地亚哥和奥兰治郡在内的南加州地区超过新英格兰地区,所吸引的风险资本投资额已跃居全国第二,地位仅次于硅谷。其他如圣地亚哥的生物医药的风险投资,同样令人瞩目,如果靠银行或者靠股市,以生物医药的回报,市场可能早就垮了,但多方向的、来自各个阶层的风险投资资金,民间投资、风险投资既分散了风险,也造就了美国的IT王国、页岩气王国地位。

无数家风险投资企业中,出现一家类似于苹果、FACEBOOK的企业,概率更高,比花全部力气扶持一家大到不能倒的高科技企业,风险小得多。如果政府主导,可能就会像中国的多晶硅、美国政府主导的抗癌药、房地产一样,或者石沉大海,或者形成不可收拾的大泡沫。

发展高科技,需要的是民间投资,是真正的形成上下游链条的风险投资,而不是国资银行,不是政府补贴上市圈钱。

篇5:科技办工作总结

一、选拔任用原则

竞争上岗工作必须坚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坚持考试与考察相结合,坚持个人意愿与组织安排相结合。必须在核定的编制和股级干部职数限额内进行。

二、竞争上岗程序

(一)制定并公布实施方案;

(二)报名与资格审查;

(三)笔试、面试;

(四)民主测评、组织考察;

(五)党组讨论决定;

(六)办理任职手续。

笔试、面试与民主测评的操作顺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竞争上岗工作在本单位党组领导下,由办公室组织实施。

三、制定方案、报名与资格审查

1、制定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内容包括指导原则、竞争职位、任职条件、选拔范围、方法程序、时间安排、组织领导和纪律要求等。实施方案应当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由党组讨论决定。

2、实施方案确定后,应当将主要内容在本机关及所属有关单位公布。

3、参加竞争上岗人员的基本条件和资格应当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以及竞争职位的要求。

4、报名参加竞争上岗的人员,自愿填报竞争职位,可只报一个志愿,也可兼报其他志愿。报名时应填写是否服从组织安排。在报名过程中,应当允许报名人员查询各职位报名情况,报名人员可在规定时间内调整所报职位。仅有个别人报名,形不成有效竞争的职位,可不列入本次竞争上岗的范围,允许报考该职位人员改报其他职位。

5、单位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并公布结果。

四、笔试与面试

1、竞争上岗应当进行笔试、面试并量化计分。笔试、面试可依据《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结合单位实际和内设机构业务特点命题。笔试、面试结束后应将成绩通知本人。

2、笔试主要测试竞争者履行竞争职位职责所必备的基本知识以及调研综合、办文办事、文字表达等能力。笔试一般由本单位组织实施。

3、面试主要测试竞争者履行竞争职位职责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应当根据需要采取适当的测评方法进行。

4、面试由面试小组实施。面试小组一般由本单位领导、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组成,一般不得少于7人。面试小组成员应挑选公道正派、政策理论或者专业水平高、熟悉相关业务的人员担任。面试小组成员要实行回避制度。面试前应当对面试小组成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面试应当允许本单位人员旁听。

五、民主测评与组织考察

1、对竞争上岗人员进行民主测评并量化计分。民主测评结果应当通知本人。

2、民主测评主要对竞争者的德才表现及其对竞争职位的适应程度进行评价,党政机关一般在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中进行,单位规模较大、竞争者所在内设机构人员较多的,可在该内设机构中进行。参加民主测评的人数必须达到应参加人数的80%以上。

3、民主测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等项,每项可细分为若干要素,每个要素划分为若干档次,每档确定相应的分值,由参加测评人员无记名填写评价分数,最后汇总计算每位竞争者的平均分数。

4、考察对象一般通过综合遴选的方式择优确定,即竞争者参加笔试、面试、民主测评各个环节的竞争,依据总分高低,按照一定比例择优确定考察对象并公布名单以及最低入围分数。笔试、面试成绩可按照70%计入总分,民主测评结果可按照30%计入总分。单位党组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计分办法。

民主测评在笔试、面试之后的,可与组织考察结合进行。确定考察对象时,可适当考虑竞争者的资历、学历(学位)及近年来年度考核情况等因素。

5、对民主测评分数过低的人员,可不列为考察对象。民主测评在笔试、面试之前的,对民主测评分数过低的人员,可取消其参加笔试、面试的资格。

6、列入考察对象的人选数,应当多于竞争职位数。

7、考察工作由本单位组织进行。考察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考察内容包括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情况及其政治业务素质与竞争职位的适应程度,注重考察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程度。

六、任

1、党组根据竞争者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的结果和考察情况,集体讨论决定拟任人选。决定人选拟任职位,应当尊重本人所报志愿。必要时,在听取本人意见的基础上,可由组织统一调剂。对没有合适人选的职位,党组可决定暂时空缺。

2、对拟任人选要按照任前公示的有关规定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为7天。

七、监督

竞争上岗工作必须接受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以及县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干部、群众对竞争上岗工作中的违纪行为,有权向党组织或者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检举、申诉。受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进行调查核实。

篇6:科技办工作总结

文字实录

[新闻办新闻局局长、主持人 郭卫民]大家好,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介绍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有关情况。[ 2012-02-02 10:08:17 ]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 陈锡文]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昨天新华社全文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也就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第9个以农业农村工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下面,我就这个文件的相关背景和主要内容向各位作概略的介绍。[ 2012-02-02 10:08:56 ]

[陈锡文]

一、关于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刚刚过去的2011年,面对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农业成本快速上升、稳定物价任务艰巨的严峻考验,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判断、果断决策,及时采取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各地区各部门同心协力、奋发进取,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2011年1号文件精神,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和工作强度,农业农村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二五”发展“开门红”。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双双跃上新台阶,水利建设和民生改善加快实现新跨越,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同步取得新进展,是本世纪以来农业农村总体发展最好的一年。主要表现为: [ 2012-02-02 10:09:22 ]

[陈锡文]一是农业收成好,主要农产品全面稳定增产。去年粮食产量为11424亿斤,增产494亿斤,跃上了1.1万亿斤的新台阶,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创造了连续5年过万亿的新纪录。去年的粮食增产有几个显著特点:(1)夏粮、早稻、秋粮季季增产。(2)稻谷、小麦、玉米全都增产,三大谷物总量首次超过1万亿斤。(3)商品粮基地贡献大,13个主产区增产448亿斤,占全国增量的90.5%,特别是东北四省区增幅全都超1成,增产280亿斤,占全国增量的56.6%。(4)主要靠科技提高单产,去年亩产达到688.8斤,亩增25.6斤,单产提高的贡献率达86%。

(5)去年是在连年增产高基数上实现的继续大幅度增产,这与以往在减产后出现的恢复性大增产有很大不同。同时,其他主要农产品也全面增产。

[ 2012-02-02 10:12:52 ]

[陈锡文]二是增收势头好,农民收入全面快速增长。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77元,增量超过千元,创历史新高,实际增长11.4%,创本世纪新高,实现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连续8年较高增长。去年农民增收较快,得益于“三多三高”,即农产品产量多、价格高,农民务工人数多、工资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多、含金量高。令人欣喜的是,农民收入增幅在2010年超过城镇居民的基础上再次超过城镇居民,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速普遍超过东部地区,开始显现城乡区域收入差距缩小的态势。[ 2012-02-02 10:13:03 ]

[陈锡文]三是现代农业发展好,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快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农田水利建设显著加强,设施农业迅猛发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继续提升,农业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直接指导农民防灾减灾、使用良种良法的人数创造了多年来的新高,农业生产经营正在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迈进。在生产发展基础上,乡村规划、环境整治逐步推开,生态家园、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 2012-02-02 10:13:15 ]

[陈锡文]四是民生改善好,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显著提高。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科教文卫保等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提速。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230元,覆盖97%的农民,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覆盖5300多万人,新农保试点加快推进,覆盖全国60%以上的农业县(市、旗),1亿农民领取了养老金。[ 2012-02-02 10:13:33 ]

[陈锡文]五是农民情绪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党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更加完善,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进一步落实,农村社会继续保持和谐稳定。农业农村的好形势,有力支撑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效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2012-02-02 10:16:16 ]

[陈锡文]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越是形势好,越容易出现麻痹松懈;越是连年增产增收,越容易出现滑坡拐点。大家普遍有“三个担忧”:一是担忧农业农村发展好势头能否持续,要在高基数高水平上避免出现徘徊反复、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难度极大。二是担忧要素价格快速上升、市场频繁波动能否有效应对,要在高成本高风险下继续提高农业效益、调动农民积极性,约束极多。三是担忧刚开始显现的城乡收入差距、区域发展差距缩小的端倪能否成为发展趋势,要在高增长高要求中不断增进农民福祉、让农民更多分享发展成果,任务极重。

[ 2012-02-02 10:16:28 ]

[陈锡文]

二、关于文件主题的主要考虑。中央决定,2012年继续发布关于农业农村工作 的一号文件,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主题,全面部署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从形势变化看,我们的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更为复杂严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稳中求进,必须避免农业出现闪失,避免主要农产品供给出现问题。今年,我们还要召开党的十八大,做好“三农”工作,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 2012-02-02 10:16:42 ][陈锡文]二是从发展需要看,要稳住明年农业生产,长期稳定地保障我国粮食和其他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靠继续增加农业水土资源已没有多少余地,必须靠提高单产。而提高单产,靠继续增加使用化肥农药,不仅效益在降低,而且破坏环境,也难以为继。同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靠政策增收、提价增收、打工增收等都是非常必要的,今后务必还要继续强化,但根本还是要靠发展生产力,通过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增产增收、提质增收、节本增收。因此,巩固农业农村好形势要靠科技,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更要靠科技。[ 2012-02-02 10:16:53 ][陈锡文]三是从工作指导上看,2004年以来8个中央1号文件,每年通过聚焦一个主题,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的重大政策举措,促进了农业农村持续稳定发展,赢得了粮食生产连获丰收、农民收入连攀新高、农村民生不断改善的好局面。实践证明,中央发出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有利于突出工作重点、明确政策指向、集中解决问题,已经成为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政策导向和主要信号,成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的集中体现和鲜明标志,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有力武器和重要抓手。[ 2012-02-02 10:17:42 ][陈锡文]总的看,今年中央把1号文件的主题确定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既抓住了发展要害、回应了基层关切、兼顾了当前长远,又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三农”政策体系。[ 2012-02-02 10:18:01 ][陈锡文]

三、关于文件的主要内容: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6章、23条。文件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个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强调多措并举、多方努力的基础上,特别突出了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文件开头部分,在充分肯定今年“三农”工作成绩、深入分析当前困难挑战的基础上,突

出了三个重点:一是“三个绝不能”的工作要求,即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二是农业科技“三是三性”的定性定位,即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三是“三保三强”的总体思路,即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 2012-02-02 10:18:13 ][陈锡文]文件正文部分,有五个大的考虑:一是在文件框架上,重点强化“三大支撑”。围绕明年并着眼长远持续提高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在第一部分强调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切实抓好农业生产之后,二三四部分集中讲农业科技支撑,第五部分讲基础设施支撑,第六部分讲市场流通支撑。二是在“三农”政策体系上,明确提出“三大指向”。过去一直提“支农”,后来提“支农惠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科学地表述为“强农惠农”,这次一号文件又提升到“强农惠农富农”。这是重中之重战略思想的丰富发展,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方针的细化实化,是强化农业基础、惠及农村发展、富裕农民生活的精炼表述和精辟概括。三是在“三农”投入上,再次要求“三个持续加大”,即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四是在强化农技推广服务上,集中推出“三条政策”,即实现在岗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平均水平相衔接,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市、区、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五是在新型农民培养上,主要采取“三大举措”,即进一步提高涉农学科(专业)生均拨款标准,对到农村基层工作并符合条件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实行国家补偿学费和代偿助学贷款,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并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让农村每个后备劳动力都掌握一门技能。[ 2012-02-02 10:18:31 ][陈锡文]文件结尾部分,对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等,提出了总的要求。下面,我们愿意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2012-02-02 10:18:42 ][郭卫民]下面请大家就有关问题进行提问。[ 2012-02-02 10:18:51 ][中央电视台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想请问陈主任,刚才您介绍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在去年实现历史罕见的八连增,首次跨上了1万1千亿的新台阶。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央仍然强调农产品持续供给保障能力,下一步我们国家将采取哪些重大措施?第二,去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首次超过了1万亿元,在这次一号文件中也再次强调要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请问陈主任,今年的投入会不会继续超过1万亿?谢谢。[ 2012-02-02 10:19:00 ][陈锡文]连续八年增产确实是非常不容易,这是在党中央、国务院政策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的基础上,广大农民群众、基层干部和农业科技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农业受市场和自然两个方面的影响,要保持稳定发展非常不容易。同时,中国农业的人均占有的自然资源非常少,目前人均大概只有1.38亩的耕地,不到0.1公顷。[ 2012-02-02 10:23:45 ][陈锡文]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有效灌溉面积所占比重刚刚超过50%,有将近一半的耕地是靠天收成的。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去年达到了53.5%,自己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正是针对农业基础还不够稳固的现实,中央反复强调在任何时候都要注重解决好“三农”问题。在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中,要把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放在首位。这些年来,中央采取的重大措施主要体现在三个大的方面:

一、不断地强化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这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一个最大的动力。[ 2012-02-02 10:41:26 ][陈锡文]

二、要不断地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三、要不断地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使得农业科技的贡献率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持久动力。您刚才提到,2011年中央财政的“三农”支出已经超过了1万亿元。很多在座的女士和先生都知道,2003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出才2千多亿元,到了2011年突破了1万亿元。[ 2012-02-02 10:41:45 ][中国新闻社记者]去年中国粮食产量,包括玉米产量获得了创记录的可喜成绩,玉米产量达到1.9亿吨,但是政府还是通过中储粮购买了大概300—400万吨的美国玉米来补充国内的库存。请问目前的库存情况怎么样?政府有没有计划进一步来增加从美国进口玉米?中央对于今年粮食进口政策有什么趋向?第二个问题,陈主任刚才说中央一号文件去年提到了关于加强水利建设,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具体成果,为什么今年一号文件没有把水利建设放在首位?谢谢。

[ 2012-02-02 10:41:56 ][陈锡文]去年的粮食中玉米产量是历史最高水平,3800多亿斤,就是刚才你说的1.9亿多吨,是历史最高水平。但是为什么还有进口?有两个原因:

一、品种上需要有所调剂。

二、区域之间的平衡。比如说南方地区可能都从东北运玉米,未免比通过海运进口更上算。我想特别说明的是,超过1万亿元的对“三农”的支出,只是指中央财政。如果把地方各级财政都算在一起,大概要在25000亿元以上,去年8万亿出头的整个国家财政收入上有25000亿元用在“三农”方面。同时在国家财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业的支出每年都是在增加。适量的进口玉米并不意味着国内市场上玉米供求有缺口,主要是有出有进,我们的一些玉米加工制成品,比如淀粉、酒精有相当数量的出口,消耗玉米的畜产品也有相当数量的出口,综合平衡下来,在玉米上我们还是出口大于进口。粮食的进出口政策没有重大的调整,还是本着调节余缺,调节品种,继续保持适量的进口和出口。[ 2012-02-02 10:42:51 ][陈锡文]至于水利方面,你刚才讲到去年的一号文件强调了加快推进水利的改革和发展。从去年开始,以后十年的年均要投资达到4000亿元。去年,水利建设的总投资完成了3400多亿元,也是历史最高水平。今年的投资会继续增加。至于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今年没有把水利放在文件的第一位,这很好理解,去年已经专门为水利发了一个一号文件,总不能年年放在第一位,有很多工作要做。[ 2012-02-02 10:43:02 ][路透社记者]我一共有三个问题:第一,中国的转基因生产的大米和玉米会不会大量地投入商品化使用?第二,中国是否担心在农业领域会出现用工荒的问题?第三,最近似乎和农民的土地纠纷,造成了与农民关系的紧张,在这方面中国的领导层有哪些考虑?谢谢。[ 2012-02-02 10:43:11 ][陈锡文]关于转基因的玉米和水稻,据我所知,有关部门并没有批准它可以商业化生产,所以不可能在市场上出现,这是第一。第二,关于农业用工荒的问题,我想至少在目前还没有明显的出现。因为一方面虽然进城的农民工数量在不断增加,现在外出农民工大概在1亿6千多万人,所以农村劳动力有所减少。但是另外一方面,农业机械的综合作业水平在不断提高,去年耕种收三个环节的农业机械综合水平达到53.5%,也是历史最高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劳动力。第三,你刚才讲到的土地问题,确实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方方面面都需要使用土地,所以确实有些矛盾。在土地问题上,中央政府非常重视保持原有法律政策的稳定以及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对于稳定农村的土地政策和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提出了三件大事:第一件事是由国土资源部牵头,完成农村土地所有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第二件事是由农业部牵头,开始农村土地承包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第三件事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来研究,提出对土地管理法中涉及到征收农民土地条款的修改。我想这三个工作的推进都会为缓解农村土地各种各样的纠纷和矛盾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012-02-02 10:43:27 ][北京电视台记者]刚才陈主任提到去年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53.5%,我们知道这个数字是每年都在提高的。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有些媒体报道说我国目前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线断网破人散,不知道陈主任您如何解释这个现象?今后如何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谢谢。[ 2012-02-02

10:43:38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唐仁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了农业科技创新,尤其突出了农业技术推广。农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人散的问题,在前些年确实非常突出。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健全基层的农技推广、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出要求之后,这种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农业的科技贡献率逐年提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经过改革发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服务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供。去年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到田头指导农民技术推广工作,无论是人数还是力度,应该说都是历史上空前的,也表明了这一点。二是大量的其他服务组织和体系,包括科研院所、农业大学、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其他一些专业性、企业性社会组织,发挥的作用也明显加强。[ 2012-02-02 10:49:38 ][唐仁健]今年的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基层推广体系的能力,主要是两大方面:

一、做强主力军,就是经常讲的七站八所。怎么做强有两点:第一,强调条件改善和能力建设。有三个亮点:一是我们讲的“一个衔接两个覆盖”。“一个衔接”是要让基层在岗的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水平与基层事业单位的平均水平相衔接。因为在基层事业单位五大体系中,多年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一直是非常低的,平均水平相衔接将极大地激励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两个覆盖”,一个是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今年要覆盖到所有的农业县(市、区、场)。这个覆盖讲的主要是投入财政资金,解决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没有工作经费的问题。一个是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要覆盖全部的乡镇,这个钱是发改委的资金,主要是解决他们的办公条件,比如说房屋、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等等。[ 2012-02-02 10:55:09 ][唐仁健]另外一方面,文件强调要转换机制,增强活力。要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严格上岗的条件,落实岗位责任等等,不是说你在这个岗位上可以端铁饭碗。推广的效果和条件怎么样,也不像以前主管部门说了算,需要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农民三方来考评。

二、做大“方面军”。农业的科研院所、农业的大学、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等,要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措施,引导他们开展农技推广。在这方面,激励机制很关键。比如说,在农业的院校、研究机构,今后要实行推广教授、推广型研究员制度。在财税方面,国家将给予相应的支持政策。[ 2012-02-02 11:01:57 ][金融时报记者]我有一个问题问陈主任,关于中国粮食的安全问题。中国现在玉米和大豆的进口都有所上升,我想问一下这样的国际合作在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工作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比如说我们看到近年来一些中国的农产品公司加大了在国外项目的力度,比如在阿根廷、俄罗斯、菲律宾,这样的趋势今年是否会继续? [ 2012-02-02

11:02:06 ][陈锡文]从总量来看,中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5亿7千多万吨的粮食在全球粮食总产量中大概占到22%,而去年中国的总人口在全球总人口中大概占19%。刚才问到玉米和大豆的进口,玉米的进出口问题我刚才已经回答了,实际上我们利用玉米转化的农产品和农业加工制成品的出口量比进口的玉米数量要多。大豆的进口这些年来确实有比较大的增长,前年中国大豆进口是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达到了5480万吨。去年略有下降,是5260万吨左右。大豆的进口应该说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一个成功范例。由于气候、技术、品种和运输等方面的原因,近期中国的大豆生产的比较效益比一些主要产国要低。中国的大豆单产水平还比较低,农民种它经济上感觉并不划算,所以适当地增加大豆的进口,把过去种大豆的一部分土地替代出来,生产其他高产、高价值的农产品,对当前中国农村农业的发展是有利的。这种国际合作,是双赢的。[ 2012-02-02 11:04:41 ][陈锡文]至于你说到中国的一些企业开始走出去,在国外租地或者买地生产农产品,这个情况有,但这只是中国农业走出去的多种方式中的一种。比如说还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世界上的几大粮油公司,通常所说的ABCD,他们自己种的地并不多,但是买卖粮食数量非常大。我们还可以到一些粮油的出口国家去设立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厂,帮助当地扩大就业,也把一部分企业的利润和税收留在当地。还可以采取技术和经济的援助措施,帮助他们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供优良农产品品种,发展比较适用的先进技术,帮助当地来增加粮食和油料的生产。其实促进现在农业生产不太发达的地区增加粮食、油料的生产,并不一定要运回中国,中国也用不了这么多。我们坚信一条,只要有粮食增产潜力的地方能把这些潜力发挥出来,全球的粮油供给能增加,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支持。所以我想农产品的贸易也好、农业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也好,一定要争取双赢和多赢的格局。[ 2012-02-02 11:13:29 ][新华社记者]请问陈主任,当前中国的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在改革当中主要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今后将采取哪些措施进行解决?谢谢。[ 2012-02-02 11:13:40 ][陈锡文]刚才唐主任已经介绍到,我想最主要的是体制和投入两方面的问题。从体制角度来看,要促进农业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如果研究成果只是为了去评职称,为了出版著作,实际上对生产的促进就非常有限。当然体制不光是在科研方面,刚才唐主任介绍了,推广方面也有很多体制问题。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稳定具有非常大的支撑作用。在中国,研发资金投入占GDP的比重本身就比较低,而农业的比重更低,所以这次文件着眼建立长效机制,提出要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但是增加了投入,钱怎么用到刀刃上,还需要推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解决了体制和投入问题之后,农业技术的成果是要体现在地里面的,是要靠一家一户的农民去运用的,因此还要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素质,让他们能够成为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真正的主人,这样才能使农业科研成果生产实践中发挥作用。[ 2012-02-02 11:20:39 ][美联社记者]我一共有两个问题问陈主任:第一,关于农业的科技问题。在这次文件中提到过中国要进一步提高粮食的产量,不能够继续依赖使用更多的农药和化肥。中国打算推动的是怎样的农业技术,您是否能给出具体的例子?哪些技术能够激发提高农产品产量的最大潜力?第二,您提到要巩固大规模的农田以及农业的机械化,我想问一下什么是大规模的农田?具体有没有数字? [ 2012-02-02

11:21:22 ][陈锡文]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本身是农业技术进步的一种表现,但使用不合理可能会带来反作用,所以科学地使用化肥和农药非常重要。具体的技术有三个大的方面:

一、化肥农药的生产者、供给者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能够提供更加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肥和农药。

二、是指导农民科学地使用化肥和农药。这几年国家一直在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单位面积上使用化肥减少大致20%左右,并且实现产量增加、效益提高。

三、采用新技术,特别是在农业中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业。最经典的例子是中国很多地区所实行的沼气技术,把农作物秸秆、牲畜的粪便集中起来,在沼气池进行集中发酵,既能给农民提供安全、清洁的能源,又增加有机肥来源、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012-02-02 11:27:19 ][陈锡文]第二个问题讲到关于农业土地的规模和机械化问题。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户均经营规模应当逐步扩大。在扩大中国农业经营的规模过程中,有两点是必须注意的,一是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中国人多地少,再扩大规模我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到不了像新大陆国家、南北美洲、澳洲这么大的规模,一家一户种上两三万亩地,相当于中国半个乡的地只有一户农民种。当然,中国各地的地区差别非常大,不同地区农业经营规模差异也很大。如果有机会到东北看,例如在黑龙江农垦农场,有的规模可以和美国、加拿大媲美。总体来说,我们的农业规模一定是一种适度的规模,这个适度就是人地之间的比例关系动态适应。二是土地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一定要建立在农民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不能强制推进。在扩大农地经营规模过程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就像刚才唐主任讲到的,一家一户种的地能有十几亩、几十亩就不算小了,一台机器可以为十家、八家甚至几十家、上百户农民服务,机械的耕作规模、服务规模可以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稳定的基础上,怎么去发展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怎么来提高农业技术的社会化服务水平,是中国农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2012-02-02 11:38:05 ][中国日报记者]前些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达到51.27%,请问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对“三农”的影响是什么?我们有什么样的对策?第二个问题,有评论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国家其实是在依靠老弱妇孺在维持中国的粮食供给安全,国家对于现在农村劳动力,比如说受教育水平,年龄、性别方面有一些调查结论?我们怎么解决先进的农业技术入户难的问题?谢谢。[ 2012-02-02 11:38:15 ][唐仁健]我们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重大,也很有意思。刚才讲到城镇化率达到了51%,这是中国社会重大的历史性转折,对“三农”工作具有极其丰富的政策含义,重点应该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农民怎么进城、乡村如何治理三个大的问题:这几年随着农民外出打工的数量逐步增加,现在大数是2亿5千多万,刚才陈主任讲1亿5千万是跨地区的。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农村确实有“三留守的问题。今后应该有三个方面的主要措施来加以解决:一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培育和创新农业的经营主体。近几年的进展非常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已经超过50多万家,同时,要加快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要培育职业农民、专业农民,让新一代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在农村或者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经营。今年的一号文件中特别讲到了这一点,今后青年农民回乡创业,包括搞家庭农场,在财税、信贷政策上都要给予相应的支持,这也是WTO“绿箱政策”中很重要的一条。三是要加强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发育专业的、综合的,合作性的、公司性的,政府的、民间的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2012-02-02 11:45:19 ][唐仁健]关于今后农民如何进城的问题,这个大家也非常关心。总的来讲,要让农民进城以后能够真正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一是合理引导人口的流向。要双轮驱动,既要推进城镇化,也要加强新农村,让留在农村的人口也能享受到良好的生活条件。按居住地常住人口统计,现在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27%,但是如果从户籍人口来讲还有3亿人是农业户籍,大量的农民工将会返回农村。二是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要解决落户问题。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有1个亿左右,在今后推进城镇化当中应当优先解决的。三是引导农民工和农民就地转移就业。去年在省内就业的是8390万,增长了10.1%,而出省的农民工是7400多万,下降了3.2%,这说明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已经是一个趋势,今后要引导。另外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农民进城会涉及到原有财产和权益保护问题,比如原来的承包地、宅基地在集体有的分配权、林地等等,要

保护他们原有作为集体组织成员相应的权利,让他们带着财产进城。乡村怎么治理的问题,总的来讲是要建立立足国情和适应发展需要,建立党组织领导、能让农民充分参与、充满活力的乡村自治机制,发展各种新的社会组织和中介组织等等。[ 2012-02-02 11:56:30 ]

[香港大公报记者]有媒体报道说中国每年登记的农业科技新成果3千多项,但转化率只有40%,形成规模的不到30%,这种转化率低的问题怎么解决?农业科技存在投入大、回报率低的问题,怎么激发各地地方政府、科研单位对于农业科技的投入,保证农业科技的投入经费?谢谢。[ 2012-02-02 11:56:40 ]

[唐仁健]科技转化率低确实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通过四点来解决:一是明确农业科技的性质和定位。中央一号文件鲜明地提出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明确了今后的工作导向和政策指向,强调要以公共财政为主导。二是要文件关于“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的规定,充分调动基层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三是科技大户、科技特派员、科技专业户等的“二传手”作用。同时,要完善体制机制,为科技进步提供配套措施。我们相信,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出以后,今后农业科技的贡献率会明显提高,农业科技工作会大为加强。[ 2012-02-02 12:08:06 ]

上一篇:在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下一篇:拦车小学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