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建 辛亥革命教学案

2024-04-29

陈锡建 辛亥革命教学案(精选2篇)

篇1:陈锡建 辛亥革命教学案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教学案

教学案设计 湛江开发区一中 陈锡建

序 明确目标 然后探究

一、我们的目标

1、课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知识与技能

识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同盟会,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临时约法》 帝制终结和袁世凯掌权,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理解:辛亥革命发生复杂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

运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从各种因素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

分组讨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传承辛亥革命精神(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精神、勇于创新与改革的精神、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的核心精神)

二、老师建议的学法:先理顺本课的历史线索,构建知识网络,再合作探究、比较分析,认真完成习题。

三、重点:辛亥革命背景、历史功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四、难点:袁世凯篡权、辛亥革命的结果

第一篇章 自主学习,理顺历史的前因后果

一、背景

1、客观条件: A.《辛丑条约》的签订,危机的不断加深 B.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客观上推动了 的发展,为民主革命准备一些条件

2、主观条件:

经济和阶级基础:中国 发展,力量不断壮大; 思想基础: 思想的传播

组织基础:、等革命团体的建立 革命政党的建立 中国同盟会: ①时间: 年 月 ②地点:

③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 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这十六个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作为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⑤性质:近代中国第一个 革命政党。

军事基础: 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起义最为壮烈。群众基础: 四川的。

二、爆发:武昌起义

三、高潮: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年1月1日孙中山在 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内容:①主权在民 ② ③ 性质:是中国第一部 宪法。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 制度的灭亡和 政体的确立。

四、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五、历史功绩: 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 革命。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 观念深入人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 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六、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1、从国情方面思考

2、从民族资产阶级局限性思考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适合中国国情,经济落后,封建势力大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第二篇章 合作探究 还原历史真相

一、观点交锋之一: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想一想:辛亥革命成功了吗?为什么还有人说它失败了

方法提示: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实现或者在多大程度上现实了。

二、观点交锋之二: 有人说辛亥革命的暴发是必然的,但也有人说是偶然的。你怎么看?(类似观点:有人说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必然的,但也有人说是偶然的。你怎么看?)方法提示:

第三篇章 理解、运用史实,为高考开路

一、【高考命题方向】

1、民主共和问题

2、当前时事热点的结合,关于辛亥百年和两岸关系问题

3、与辛亥革命有关的主要人物、城市

二、【模拟题探究】

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甲、乙、丙三同学研究了下列图片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甲: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

丙: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在当时,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

根据你对图片的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

(2)就丙的说法,谈谈你的认识。

三、错题诊断

四、【课堂反馈练习】

1.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A.成立的时间早 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2.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最主要原因是

A.控制着北洋新军 B.立宪派的支持 C.帝国主义的扶植 D.革命党人妥协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其根本目的是 A.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摧毁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C.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D.保护民族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发动革命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改朝换代,由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实现君主立宪的国家政权

C.开辟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 D.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实现中华民族独立

5.孙中山去世后,被安葬在南京中山陵,墓前也是一块无字碑,原因是孙中山功高盖世,非文字可以表达。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C.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6.孙中山在其遗嘱中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其中“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A.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B.国民大革命失败 C.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 D.维护民主共和体制

7.辛亥革命实现了20 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它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8.阅读下列材料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十九条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第五十三条 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上册

回答:(1)上述材料出自何处?其本质是什么?

(2)材料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统治权力的分工又体现了什么思想?

(3)材料中的哪些内容是旨在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4)材料中“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什么进步意义?但它又隐瞒了什么本质问题?

五、【课后反思、作业】

1、通过本节学习,你从革命者身上感受到什么精神?

2、以“我论辛亥革命的成败”为题,写一篇学习小论文。

3、完成下节课教学案:《新民主主义革命》(另发)

六、【课外推荐】: 书:《孙中山全传》

电影:《孙中山》

网站:辛亥革命博物馆(http://xhgmwsbwg.minge.gov.cn)

篇2:陈锡建 辛亥革命教学案

修1

一、学习目标

本课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思考一:为什么说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

思考二: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既是胜利了的革命,又是失败了的革命”?

二、预习效果检测

(一)、武昌起义

(1)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何时由何人在何地成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又是是何时由何人在何地成立的?

(2)简述武昌起义的过程及影响。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

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性质、及意义。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袁世凯为什么会篡夺革命果实?简述其过程,三、课堂目标检测

完成课文50页“学习思考”和53页“史学争鸣”

四、配餐练习A组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A.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B.无产阶级革命团体

C.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D.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3下列有关三民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 A.是兴中会的革命纲领

()B.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C.最早是由孙中山提出的D.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4下列有关黄花岗起义的表述,不正确的 A.1911年4月在广州爆发

()B.黄兴亲自参加了这次起义 C.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D.成为辛亥革命成功的标志

5四川保路运动发生在()A.1894年B1905年 C.1911年D.1912年

6下列事件发生在1911年的是()A.兴中会成立

B.同盟会成立 C.武昌起义

D.黄花岗起义 7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告()A.同盟会成立

B.中华民国成立 C.武昌起义成功 D.湖北军政府成立

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在()A.1911年10月

B.1911年12月 C.1912年2月

D.1912年3月

9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表述,正确的是()A.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B.规定实行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 C.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 D.是中国第二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0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宣告结束是A.1912年2月 B.1912年3月()C.1912年4月 D.1912年5月

二、非选择题 B组

阅读下列关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几则材料: 材料一:

(一)驱除鞑虏。今之满洲……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奴隶…满洲政府穷凶极恶…

(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军政府宣言》

材料二: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洲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

三、凡革命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

种之权利,民国亦照旧尊重之,其在革命军兴以后则否。

——孙中山《告各友邦书》

材料三:

(一)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 大会宣言》

(1)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当时的民族主义宗旨是什么?这种看法有何局限和失误?(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态度有何变化?(3)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变化说明了什么?

上一篇:l雷庄小学创建平安校园汇报材料下一篇:哈巴河县:分享廉洁家风故事 弘扬社会清风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