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侨小学数学科组汇报材料

2024-05-03

花侨小学数学科组汇报材料(精选5篇)

篇1:花侨小学数学科组汇报材料

花都区花东镇花侨小学数学科组汇报资料

一直以来,我校都注重校本教研活动,而作为校本教研最重要的组织——学科组,集教学、教研、管理于一身,它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我校数学科组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与探索,其核心是对人的建设,要把学科组里的人培养好、管理好。只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提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教学理念得到落实,方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加强学习,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习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教师实现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转变,实现了教育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实现了专业知识结构的整合和完善,才能保证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充满持久的生机与活力,才能全面提高数学科的教学质量。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为了促使让我校数学教师能向专业化发展,以适应课改形势,数学科组能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学习《花都区构建科学课堂学习与课堂变革专刊(1)》、《教师教学用书》,领会的编制意图,把握课程的要求和方向。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我们还组织观看专家讲座录像、全国优质课例等活动,从中吸取和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践进行反思。此外,通过QQ教研为教师学习提供讨论平台,使教师能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

2、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学习

学习是永不能停止的,学习也不能只限于固步自封,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离不开有教学理论造诣和科研水平较高的教研员的引领指导。因此我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重视与名校的交流活动,组织教师到广州、番禺等地听课学习,通过多种模式,拓宽教师学习的渠道,发挥名校的辐射作用,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二、以科研促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定的教研能力是教师专业水平持续发展的保证,而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载体。我校数学科组根据本校学生计算能力薄弱的教学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立足于科组的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经常反思、研究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探究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加强学科知识与教育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促使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以活动磨练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丰富多彩、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这几年中我们都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贯穿于始末的教研主题,持续开展了“见面课”、“推门课”,“展示课”。

1、为深化“科学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开展“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验,我校尝试用“三五三”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每位老师都要上“见面课”,摸索一套适合我们的教学模式。我们的课堂时间由原来的40分改为30分,这更要求我们老师课前工作要做好、做足。首先科组要求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要钻研教材,全面考虑这节课,把握住它的重难点,哪些地方需要重点讲解;哪些地方可以一代而过;哪些地方可以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哪些地方可以小组合作解决,通过集体备课做到“胸有成竹”。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课例。

2、坚持以点带面,逐步铺开的做法进行“展示课”。选定试点班和试点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班级作为试点班,选取积极上进、开拓创新的青年骨干教师负责试点班的课题研究。如黄鑫老师所带的班级作为小班化的实验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结合教研主题开展系列的课例研讨活动,持续开展了计算题的教学课例展示。为了能保证课例研讨活动的实效性,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我校数学科组能做到定计划、定对象、定时间,定内容,有目的地开展教研活动。在每年级开展了活动,这些教研课都按计划完成。另外,学校领导不定时、不定对象地进行“推门课”,这要求老师们认真对待每一节课。

4、坚持激励机制,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选拔优秀教师参加镇、区、市各级的教科研竞赛活动,提高教师们的教育科研水平,促进课堂教学的探索热情。江庆毅、胡瑞红、黄鑫、刘金维老师在连续几届的教师解题比赛中获区一、二、三等奖;、江庆毅、胡瑞红、刘金维老师的教学论文获区二、三等奖。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每位数学教师都成为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者,从中使自身的专业水平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提高。

总之,为了促进我校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须要加强科组建设,科组的建设不仅仅是做好以上几点就很完美,在教研内容、教研形式上还要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一个科组才有生命力,才能全面提高我校数学科的教学质量。

篇2:花侨小学数学科组汇报材料

广州市xx区xx小学是一所有着80多年悠久历史的老校。新课改以来,学校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重点,依托xx社区文化资源和珠江新城区域优势,坚持以课题引领课程发展,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鲜明特色。

一、课程管理:完善

(一)组织管理完善

我校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分层管理实施领导小组。教导处、德育处、教研组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监督、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保证课程有条不紊地实施。

在课时安排上,每周2课时,1课时相当于1.5课时量,为了保证课时不挪用,不挤用,为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提供时间上的保障,我校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安排课程,其中一节课教导处集中安排,统一上课时间,这样,便于学校领导小组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和听评课活动,提高课堂质量。另外一节课不做集中安排,教导处根据各班级的需要弹性安排。

(二)制度建设健全

我校制定健全的课程管理和实施制度。如:校本开发与实施的组织管理、课程计划管理、课程实施管理、课程评价管理、人员管理、课程建设档案制度等,确保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章可循。

(三)经费来源保障

立项课题经费为科组参观学习、聘请专家、科组活动、小型会议、现场会等支出提供稳定的经费来源保障。同时,学校给予科组经费上的支持,每学期划出相关的经费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所需的教研学习、购买书籍、成果奖励,学校对课程指导老师给予优惠政策,在每周课时量和每月工作津贴给予照顾,提升课程指导老师的地位,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励行政和指导教师努力做好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建设。

二、科组建设:规范

(一)落实指导教师选任制

xx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科组从2004年开始组建,目前共有11名教师,其中研究生学历3人,占总人数的27.3%,科组成员来源涉及各个学科,部分行政领导、年级长、学科组长等。大多数都是学校的年轻教师,团结向上、执行力强、专业素质较好,多位教师有执教区级以上公开课和奖励的经历。每学年在保证科组教师队伍稳定的同时,会对科组部分教师进行轮换,保证科组血液的循环和鲜活。

(二)探索科组有效教研

1、以校为本,扎实开展校本教研

科组教研活动定时、定点、定人员,每周有序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研讨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邀请专家到校指导外,还提供书籍让指导教师“阅读”的自我培训;让骨干教师率先“研读”组织交流的培训;指导教师根据研究专题轮流担任科组活动学习的主讲人等。经过摸索,科组逐渐沉淀形成“主题课例研训结合式”的教研模式,围绕“主题先行—课例跟进—研讨交流—培训提升—行为跟进”教研流程,全员参与科组教研,实现点面结合,全面提升科组指导教师的方法指导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成熟。

2、坚持“走出去”,互通有无

为了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力争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取得长足的提高,学校坚持采用“走出去”方针,多次组织老师们到示范学校参观、听取优秀经验做法,同时,积极参加全国、市、区教学研讨活动。近三年来我校先后组织科组老师参加了浙江杭州、广州番禺、黑龙江哈尔滨等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年会、参加了在白云江高中心小学、竹料一小、花都冠华小学、海珠区试验小学等举行的“广州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讨现场会”等,近三年来,科组老师外出学习交流达30多次。

3、借助网络平台,实现跨校际交流

网络研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可以实现跨校级的研讨,又可以打破定点定时条件的限制,实现资源共享、思想交流。近两年来,我们力推打造网络学习交流的平台,营造科组网络教研的研讨氛围。以xx部落组群博客为平台,以QQ科组教研群为方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网上教研与交流,引领科组教师共同发展。每月根据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通过xx部落博客给科组老师提供研讨交流的平台,例如:2010学年下学期,三月份网络研讨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规划研讨交流;四月份网络研讨主题:第三届“卓越杯”教学比赛——综合实践活动说课比赛赛后研讨交流;五月份研讨主题: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等,让老师们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指导能力。

(三)重视成果积累,档案管理完善

科组建立了规范的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档案”,档案资料主要是课程管理类、课程实施类、实施效果类三大类的资料。并制定了档案管理制度,落实资料具体的归档时间、内容,还建成了科组综合实践活动网页,活动中的过程资料得以及时的保存和共享。

三、课程实施:常态、有效

(一)构建特色校本课程内容体系

依托学校所在的xx社区、珠江新城区域所具有的资源,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三大主线、四大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内容,开发和建构如下校本课程体系:

(二)探索课程实施模式

学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不断摸索,建构出“校长带动——专家引领——课题驱动——课型指路——评价促动”的常态有效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模式。

校长带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学科建设,校长亲自担任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带头上省级、市级研讨课,校内示范课。领导的高度重视,率身垂范能为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专家引领:学校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建设规划的前沿性,教师培训的系列性和完整性。每学期都多次邀请省、市、区专家到校进行课程建设的研讨、听课指导、科组研讨交流、开设专业知识的理论讲座等。如:系列课型培训;师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表达;综合实践活动科研培训等。科组和指导教师与专家的交流研讨培训中快速的成长成熟。

课题驱动:我校坚持以课题引领课程发展,依托社区文化资源,不断促进和深化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化实施。目前,在研“十二五规划”省级和区级课题各1项,市级特约教研员课题1项,省市级子课题2项,区级小课题1项,新立项的十二五规划能效课题1项。

课型指路:我校根据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课型要求,按照五个环节的实施模式:主题确立—方案设计—活动实施—交流展示—活动评价。在各环节的实施中落实相应的课型,明确各课程的内容,结构和操作程序,从而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在“课内”的质量,保证课程实施的常态化,提升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并在实践中推陈出新,探索新课型的教学。例如:2009年12月,在广州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现场会上,李玮兰老师执教的《资源加工课》,2010年6月,在广州市第十五届综合实践活动特约教研员课例研讨会上,潘国洪校长执教的《成果整理课》;在广东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讨会上,梁殿卉老师执教的《角色体验课》,邓坤老师执教的《比较研究法——方法指导课》等新课型得到与会专家、同行们的高度赞誉。

评价促动: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开题、活动实施、结题、课时落实、听评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

1、教学评价

(1)每学期评选“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教科研积极分子”;

(2)指导教师活动中形成的论文、案例、教学反思、课堂实录等按照课题管理办法给予相应的奖励。

(3)每年一届的教学说课比赛。

2、学业评价

(1)活动过程评价:过程评价渗透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2)活动成果评价:每学期进行优秀文件夹(学生成果)的评比;

(3)综合评价:根据“xx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业评价方案”,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老师评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

四、教学效果:显著

(一)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近年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究,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本土文化知识,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延伸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各种才能得以发挥和发展。苏映铮老师指导的“xx李氏大宗祠的研究”在广州市首届优秀学生成果评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六年级的萧键衡在开展“珠江新城文化现状的研究”主题活动中,“给万庆良市长的一封信”中提出珠江新城肉菜市场价格偏高的问题得到万市长的回信和赞扬。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曾报道并赞扬我校学生在课外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近几年来,学生的学科学业成绩也稳步提高,毕业班的学生受到了对口中学的欢迎。

(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1、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大大提高。从2009年至今,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承担的各级公开课达18节:区级2节、市级6节,省级6节、国家级4节。

2、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老师们自觉地把教和研联结起来,以研促教,并把教学中的经验所得提炼、上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50多篇论文、案例、课例获市级以上奖励;10多篇综合实践活动论文发表在各级刊物上,2011年12月,出版了《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成果集》(东南大学出版社),还编著了课题成果集《xx文化之旅》校本教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实验研究成果集》获2011年度全国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课程资源评选一等奖、《探寻xx文化之旅》获三等奖。

3、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潘国洪校长是广州市综合实践活动特约教研员,黄少燕、吴小敏老师曾任广州市小学中心组副组长,苏映铮、李玮兰老师曾任xx区中心组成员。

(三)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1、丰富了学校的课程体系

在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试验中,我校课程结构取得突破,形成了国家课程与校本开发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平台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

2、凸显学校文化建设特色

以xx文化资源为载体,探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创新课程实施管理制度,积累成功案例,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库——xx文化博物馆,成为全国第一所学校建立的社区博物馆。通过对xx文化内涵的研究,提炼出学校精神和学校文化,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形成了鲜明的xx文化特色,成为xx教育品牌的重要方面。

(四)发挥区域带动和辐射作用

1、到校参观学习。由于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外区市很多学校、同行到我校参观学习、交流。如:东莞市虎门镇龙眼小学、荔湾区新东小学、海珠区北山小学、xx区18中学、xx区车陂小学、香港优才学院、印尼国家教育部代表团、美国华美协进社组织来自美国各地中小学教师代表团、番禺榄核指导中心带领的学校领导教师团队等;

2、云浮市支教。2011年11月,吴小敏老师参加了广东省教研室组织的优秀教师支教活动,在云浮市上了一节选题示范课。

3、经验汇报。潘国洪校长多次受邀在各级活动以及学校中作经验交流。如:2009年12月,广州市综合实践活动研讨现场会; 2010年3月,广州市第三届综合实践活动成果颁奖会;2010年9月,全国第八届综合实践活动年会考察现场会;2011年9月,广州市xx区银河小学;2012年4月6日,广州市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班。2012年,广东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讨会。

(五)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大大提高

学校办学成绩不断涌现,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学校先后被评为“广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工作试点学校”、“广东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样本学校”、“xx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基地”、综合实践活动科组被评为“xx区巾帼文明岗”,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库:xx文化博物馆,被评为“xx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连续两年被评为“广州市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组织促进奖”。

学校先后举办了“广州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研讨现场会”、“全国第八次综合实践活动年会参观考察现场会”、“广州市第十五届综合实践活动特约教研员课例研讨会”、“广东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讨会”等多个大型公开教学研讨活动。

同时,我校还备受传媒的关注和报道。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新快报、香港大公报等多家新闻报纸报道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多家电视台也对我校的xx文化教育进行了采访报道,大大的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篇3:小学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与运用

案例回放(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 求小数的近似数》) :

师:齐读投影上的一段文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读,并小声议论自己认识到的内容。

生:我知道: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是1.496亿千米。

生:要我们求出1.496亿千米精确到十分位和百分位的近似数。

师:精确到十分位就是把它怎么样呢?

生:小数部分保留一位,结果是一位小数。

生:精确到十分位,我们应该看百分位上是几? 再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

师:研究得不错,请继续完成。

生:1.496亿千米精确到十分位约是1.5亿千米,精确到百分位约是1.50亿千米。

师:很不错。 那你认为1.5亿千米和1.50亿千米哪一个更精确点呢?

学生有的说1.5亿千米,有的说1.50亿千米,争论不休。

师:这个结论书中是有的,自己找一找,并读一读。

学生齐读书中的结论:“ 在这里,1.5是精确到十分位的近似数, 1.50是精确到百分位的近似数,所以,1.50比1.5更精确一些。 ”

……

数学教师应因地制宜地使用资源, 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感性的、 有结构的数学活动材料,引起学生关注数学现象,促进学生深入解读数学现象,进而诱发思维的深入开展,加速认知建构。

一、 展现原味素材,丰厚感知

案例中所呈现的知识点对小学生来讲, 理解难度是比较大的, 要精细化地解读“ 1.50比1.5更精确些”, 恐怕还需要教师深入地把握学情,作更多的认知铺垫,更多的经验积累,以丰厚学生的知识储备。 预设不精确,程序就会不顺畅; 学习材料不丰厚, 感知就会肤浅, 这样思维局限性就会很明显,学习难度也会上升。 因此,教师应强化学情分析、把握经验现状、重新整合资源、精心重组材料,帮助学生在体验中丰富感知, 积淀经验,从而使学习步入到一个崭新的天地。

怎样改进案例中的肤浅认知呢? 怎样使学生具备审视问题的能力呢 ? 我们可以 作如下的 尝试和改 进。

首先挖掘 身边的材 料 。 设计情境:

师:说说自己的身高是多少毫米? 合多少米?

生:我1463毫米,合1.436米。

师:请把1.463米分别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整数,看看分别是多少?

师:通过取近似数,你发现哪个答案 更接近你 自己的真 实身高呢?

把学生的身高作为拓展和丰富学生感知的学习材料,无疑会增强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你发现哪个答案更接近你自己的真实身高呢? ”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之门,促使学生去分析、去比较, 从而在不断的感知中明晰:保留整数约是1米,与实际1.463米相差太远了; 保留一位小数约是1.5米, 与真实的身高也有较大的差距;保留两位小数约是1.46米, 与实际只有3毫米的差距。 通过有一组数据的感知和对比,学生会产生一种朦胧的感悟,保留的小数位数越多越接近真实的情况。

其次,当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时,再拓展材料,加速思考,促进理解跟进,保障可靠认知的深化。

师:请大家认真思考,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5.□元≈6元( 保留整数) ,6.□元≈6元 ( 保留整数) , 5.9□元≈6.0元( 保留一位小数) , 6.0□元≈6.0元( 保留一位小数) 。

生:保留整数中6元应在5.9元与6.4元之间, 保留一位小数6.0元则表示的是5.95元与6.04元之间的数。

师:研究很透彻,结合例题我们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生: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保留一位小数时数值更加细致,而保留整数就很粗糙。

材料在变厚,学生的思维也随之增厚;材料在递进,学生的思维逐渐摆脱了单薄和苍白。 精细化的学习材料激活了思维,引发了学生对学习的高度关注,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学习效率也在不断提高。 材料激发探索,学习又催生材料诞生, 让课堂充满灵动和智慧。 利用身边的学习材料,预设精妙地学习材料,让师生在不断的交互活动中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学习共同体”。

二、 呈现有序材料,诱发创新

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是通过内部认知结构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活动。 为此,小学数学教学就得盯牢学生的认知储备、经验积累等诸多情况,灵活地选择学习材料, 促使学习之间实现有效的交互,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建构对应的认知。 让学生大胆地融入到知识形成过程中去, 使他们学会观察、操作、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 善于发现问题, 善于思考问题,善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为学生提供适量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有序学习材料,让学生充分感知、深度解读, 从而提出有价值、 有意义的问题, 引领学生探索,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而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呈现有结构的学习材料,引领学生积极思考。 依次呈现学习材料, 帮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发生、 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采用尝试激疑的策略,让学生在不同的材料面前,学会分析、学会思考。 如“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研究” 中通过长4、 5、6厘米的小棒 和长4、5、9厘米等几组小棒的实践研究,感知到能围成三角形和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形,并在互助式的研究中逐渐领悟到现象之后的本质。 采用启迪延伸思维的策略,让学生在变化中增强探索的欲望, 促进学习的深入。 如“ 圆的周长计算”的学习中先通过具体的材料———圆形的茶杯盖、 胶带圈、铁圈等,让学生通过测量得到粗略的周长;再展示浩瀚宇宙球形天体或者微小的球形生物体, 问“ 你能用小尺测量出他们的周长吗? ”不同材料的出现,会收获不同的效果,更能启迪学生去思考和探索,为新知识的引入和学习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支撑。

篇4:适合小学数学阅读材料的探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阅读探究

“数学阅读”训练的目标是学生学会数学阅读的能力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目标的培养要有一个载体,毫无疑问,数学课本和课外数学材料是数学阅读的载体。那么,具体哪些材料是适合学生阅读的呢?经参阅多家资料,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以下内容作为本次课题研究中学生阅读训练的主要载体。

一、教材中的概念、定律、性质、公式

教材中的概念、定律、性质、公式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这些内容语言精炼、准确、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在概念教学中要防止重结论、轻过程、死记硬背的错误做法,而要通过积极有效的数学活动,以确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己去体验、去思考、去理解、去构建数学概念,去内化定律、性质和公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从而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

二、图形题

看图题在小学各册教材中占有不小的比重,如课本上的图片、线段图、几何图、统计图等,如何要教会学生如何看图,如何理解图中一些关系,如何用数学语言完整地进行表述,还要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用不同的叙述表达图意。

新课程教材中有相当丰富的插图,都具有形象直观、内容简明、主题突出的特点,有着文字所不能取代的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上的插图,认真领会其中的含义。并且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推理、想象等过程,把插图与文字、实验结合起来,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补充、矫正和提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学习目的。

三、应用题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最头疼的是做应用题,考试时不少学生应用题失分最多,许多学生不会读题,看不懂题,理不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因此,应重视应用题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阅读应用题的技巧,培养学生严密、有序的思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某些学生之所以不会解答算术应用题,究其原因是由于他们不会把题目流利地、有理解地读出来,他们不能把一句话作为统一的整体来感知,更不能前后连贯地、系统地全面理解应用题的题意,换句话说,应用题教学的关键不是分析数量关系,而是理解题意。理解了题意,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如何理解题意呢?审题是基础,应用题教学必须在审题上狠下功夫。也可以这样说,应用题要过关,必须抓审题。审题的方法是:“一读,二划,三复述,四表示”。一读就是读题,初步感知题意;二划就是在题目上面划符号,找出重点词句,理出脉络,使题目简单明了;三复述就是复述题意,使题目变得详细,题意清晰;四表示就是画一张图表示题意,使题目变得一目了然。

四、计算题

计算题也是学生出错的一个主要方面,有的学生错在读错了题中的数字或符号,有的学生错在没有理解四则运算的含义。加强计算题阅读指导,对正确理解文字题、应用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计算题读题的要点:一是看清做题要求;二是要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三是要弄清运算顺序。

五、教材中的总结语

这里的总结语是指教材中对概念、定义、性质、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数学课本上的这些总结语是经过归纳而得出的精练、准确的表述性语言。具有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的特点。学生要读懂它们,完全领会这些表述的含义,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反复仔细地阅读,咬文嚼字,理解每个字词的含义,以求把握其本质,同时进行认真的分析、思考,使其做到真正的理解和内化。比如:学习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小数的大小不变”,可让学生在讨论归纳的基础上阅读教材的文字,并标出重点词“末尾”,引导理解“末尾”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及时出示“去掉小数点后面的O,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文字叙述,让学生阅读、分析、判断,并举例说明。这样,通过标出性质中的重点字词来加深理解记忆,学生就能够很快掌握小数的性质了。

六、教材中的拓展素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思维的内在动力。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时,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如教材中读一读、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等阅读材料内容生动有趣,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可以从欣赏的角度去读,也可以从开拓学生的视野去读,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三年级教材中介绍了分数写法的来源、四则运算符号的来历、七巧板的来历、指南针的来历、古代计时工具等,内容相当丰富。学生从拓展知识面的角度去读,兴趣昂然。又如四年級的从古代结绳记事到阿拉伯数字的诞生,再到现代计算机的应用等反映了人类在数学方面发展进步的资料。这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阅读材料,都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实现新课标所提出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目标。

数学史、数学故事、数学名题、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数学家的故事等都是滋养学生数学学科涵养的丰富素材,都是学生开阔数学视野、发展数学思维的阅读材料。教师利用每节课前几分钟让学生将阅读这些课外材料的所得讲给同学们听,与同学们分享,可以讲自己读了以后的感想,通过交流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数学语言的理解力,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好奇,对生活数学的渴求,在趣味中享受数学的快乐,在激情中领略数学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这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阅读材料,都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篇5:花侨小学数学科组汇报材料

一、整合知识,数学变得“简单”

小学数学课本后面的阅读材料实际上是教材的重要补充,如果能够将这些阅读材料和要学习的知识点结合起来的话,那么就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数学,让他们从原来的畏惧数学变得喜欢数学,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利用阅读材料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让他们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例如,在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学生阅读课文后面的阅读材料,我告诉他们:“其实聪明而智慧的古人在很久以前就明白了计算最大公因数的方法,那就是‘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我让他们在阅读资料之后思考一下,《九章算术》中所说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这种方法到底是否正确,对他们计算最大公因数是不是有什么启发。通过这样的扩展阅读,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顿时被激发了起来。在此基础上,我让他们将阅读的内容和学习到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起到了整合知识的作用,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使用阅读材料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后整合知识点,让原本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起来,让他们利用阅读材料化繁为简,让数学学习变得简单起来。

二、编写故事,数学也会“好玩”

为了让学生在完成习题的时候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应该经常会利用阅读材料中的内容来编写一些好玩的故事,并且将它们融入到数学练习之中,让学生改变对数学的观点,让原本枯燥乏味的练习题变得好玩起来。

例如,在学习“数字与信息”这部分阅读材料的时候,笔者就利用自编的小故事让学生都沉浸在了学习的氛围之中:在数字的王国里,住着很多的数字,它们组合在一起就能够表达不同的信息。然后我便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号码来给学生做示范,告诉他们如邮政编码表示的是邮政方面的信息,电话号码表示的是电信方面的信息,接着让学生举例在数字王国里的号码家族代表的不同信息。学生们都激发了学习兴趣,认真地思考了起来,有的说出生日期,有的说身份证号码,还有的说电影票的座位号码等。在这个基础上,我又给学生出了一些和号码信息有关的应用题,我将数字信息编成了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来设置适合的问题情境,用充满情趣的故事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之中。

三、结合实践,数学就在“身边”

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以致用,而数学又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所以我在教学的时候也经常从阅读材料的内容延展开,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获得知识,并尝试通过实践来解答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确定位置”一课的时候,课后的阅读材料中有关于经度和纬度的阅读材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我给了学生一些经纬度的信息,然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在地图上找到这些位置,并且指出这些都是什么地方,此外,我还给学生一些全球著名景点的名称,然后让他们尝试在地图上找到这些位置,并且尝试用经纬度来将这些地方标注出来。在学生们都能够准确地根据经纬度来确定位置之后,我让学生尝试做一个“小小导游”的游戏,然后比一比看谁能够最快最好的解决旅客所提出的问题,找到旅客要去的地方,并且在地图上标注出来。这样的游戏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而且能够让学生感到,他们所学习的内容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用处的,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让他们体悟到,原来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的魅力,体会到数学独有的乐趣。

上一篇:关于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问题的调查研究下一篇:金巢社区“孝星”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