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巢社区“孝星”事迹材料

2024-05-03

金巢社区“孝星”事迹材料(精选12篇)

篇1:金巢社区“孝星”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彰显人性光辉

——记金巢社区陈敬恋事迹

每艘航船都有停泊的港湾,每段人生的旅途都有依靠的驿站。家,是人生旅程最初的起点和最终的归宿,每一份快乐与温馨,都渗透在这小小的空间里,每一份烦恼与忧愁,都消逝在这融融的氛围中。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一位家住房山区周口店镇金巢社区好妻子、好母亲、好儿媳陈敬恋的先进事迹。

说起陈敬恋照顾儿子、孝敬公婆的事迹,社区的居民们无不都竖起了大拇指,大家都夸她是一位贤妻良母,不仅体贴丈夫,关心儿子,更加孝敬老人,多少年如一日默默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不离不弃、无怨无悔。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妻子、母亲、儿媳的责任”。她在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陈敬恋和丈夫结婚时,丈夫在车间工作,事务烦琐,为了使丈夫安心工作,不为家庭的琐事劳累,陈敬恋虽然也要上班,但家里面里里外外的事她却从不让丈夫操心,把一切事情都打理的井井有条。在结婚当时丈夫已有一子,按照当时他们的婚姻情况是符合国家政策性指标可以再生育的,但作为“后妈”的陈敬恋经过考虑,毅然决定不再生育,要把“丈夫的儿子”完完全全的当作自己的儿子来抚养,把所有的母爱都倾注在“儿子”的身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儿子”很争气,顺利的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并且通过七年的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有“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的孝道故事,自然界里也有“羊跪乳、鸦

反哺”的真实故事。而这一切都在陈敬恋的身上得到了诠释。自打结婚后,作为儿媳,陈敬恋尽心侍奉着年过半百的公公和婆婆,不怕脏、不怕累,买菜、洗衣服、收拾家务。她与两位老人朝夕相处,连脸都没有红过一次,更没有让老人受过一回气,默默无闻的承担着照顾二老的重担。2000年,陈敬恋已经70岁的婆婆被诊断患上了抑郁症,病情时好时坏,严重时婆婆就会全然不顾地跑到离自己居住地不远的火车道上“遛弯”,嘴里直说着“我不活了,不活了。”这样的举动令全家人都忧心忡忡。陈敬恋的公公年岁已高,照顾自己还可以,但再照顾老伴便有些力不从心了,丈夫每天又要忙于上班,儿子求学在外,一家人老老小小的重担就落在了陈敬恋一个人的身上。为照顾好公公婆婆,并且保障婆婆的生命安全,不发生任何意外,她就干脆支起了一张小床,搬到了婆婆的屋里和婆婆同住,公公和丈夫同住,一刻也不让婆婆离开自己的视线。除照料公公婆婆的日常生活起居外,每天她都要坚持和婆婆聊天谈心。针对婆婆的抑郁症病情,聊天的内容陈敬恋也是经过深入考虑的,每次她都会通过电视或者亲自到居委会查询报纸的方式,寻找一些可以调解婆婆情绪的资料,通过语言宽慰婆婆。经过一年多的悉心照料,婆婆的心情好了,抑郁症病情也得到了明显的好转。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1年,婆婆又患上了带状泡疹,病情发作的时候全身奇痒难忍,甚至疼痛无比。婆婆以前是个穿着讲究的人,爱干净,洗洗涮涮的事情干不了,全由她来做。得病后四季衣服都由陈敬恋来照顾。看婆婆该添补什么衣物,她会悄悄买回来,给她换上。婆婆头发长了,但不愿意去理发店,她就亲自给她修剪。婆婆虽然病了,但被她收拾的整洁利落,不知道的根本看不出是位病了好几年的人。她说:照顾老人不仅仅是让他们吃饱穿暖,更应该让他们精神愉快。婆婆

由于身体疼痛等原因造成整天心烦意乱,看什么都不顺眼、爱唠叨,但陈敬恋一点也不生气,照常为老人打洗脸洗脚水,剪手脚指甲。为使婆婆身体能够好受些,她每天用煤火烧水,晾温后用温水为婆婆轻轻擦洗身体,将药物涂抹在患处,隔几天就帮她洗头,想吃什么、需要什么都尽量满足她。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不管严寒酷暑,从不间断,直到婆婆去世。

陈敬恋的公公今年已80岁高龄,自从婆婆去世后,为了防止公公一个人孤单寂寞,陈敬恋家便和公公一起过。随着公公年岁的增大,许多老年病也伴随而来,冠心病、前列腺、骨质增生等等。2008年12月,公公因心、肺、胃三种疾病并发紧急入院治疗,医生给下了病危通知书,丈夫厂子里面忙,腾不出多余的时间,其他的兄弟又因为住的距离较远、工作等原因不能时常照看公公。作为儿媳的陈敬恋二话不说,亲自担任起了照顾公公的任务。为能够更好的照顾公公,在公公住院的近一个月时间里陈敬恋衣不解带的在医院白天黑夜的陪着。由于公公长时间卧床,为了防止身体生褥疮,她便每日给老人擦洗身体。公公身体虚弱,每日只能躺在床上,大小便不能自理,她亲自为其处理大小便,从没皱一下眉头。但老人好强,由儿媳妇照顾总觉不便,陈敬恋就耐心地说服公公,有时为了缓解公公的紧张心理,一边帮公公解大便,一边给公公讲笑话,同室的病人都认为她是老人的女儿,老人也感动的说:“我早就把她当成自己的亲闺女了!”。老人吃不惯医院里的饭菜,她便回家亲自做好饭菜后送到医院,每天悉心照料着公公直到出院。

大病初愈的公公更是让儿媳日日担心,除每天的喝水、吃饭,日常生活起居外,每天早上不管有多早,只要在社区遛弯的道路上看到陈敬恋的公公,那你肯定能在一百米的后面发现陈敬恋的身影。起初社区的居民们

并不理解,公公大早上的遛弯,儿媳妇怎么还悄悄地跟在后面“监视”着?后来通过交谈大家慢慢才知道,原来是老人本身身体不好,每天早上又习惯起床就出门,儿媳是怕公公这么大强度的“锻炼”,半路上晕倒或有身体不适的情况出现,但公公脾气又倔,谁说也不听,无奈之下,陈敬恋只能采取悄悄跟随监视的方法,大老远的望着公公遛弯。

人上了岁数晚上就觉少,还爱起夜,陈敬恋的公公有时候晚上睡不着觉,便自己出来在小院里“溜达”。为了防止因为天黑而造成公公的磕碰她和丈夫就开始琢磨要给小院安个灯,但公公“溜达”时间不固定,如果按照其他家院里弄个门灯的话,一晚上都亮着又太浪费,儿子和儿媳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在小院内沿房子边沿挖几个洞,装上几个“地灯”。说干就干,几天的功夫,院子里的“地灯”装好了,就这样,“地灯”每夜长亮着,老人夜里出门就不发愁了。公公还喜欢宠物,家里又是养狗又是养猫,因为居住的平房,陈敬恋怕有时房子潮湿会对老人的身体不好,或者宠物弄得公公的房屋有异味,她便把老人居住的房屋地面全部由原来的石灰地装修成了木地板,而自己和丈夫居住的房屋里地面仍是石灰地,此外,她还兼职做起了家里猫狗的“清洁员”,伴随着老公公的动物每天都干干净净的。

一次公公因为着凉患了感冒,全身发紧,有的时候伴随着阵阵的疼痛,陈敬恋一看,心里急了,她每天悉心照顾着公公,生怕再出个什么岔子。公公的感冒病好了,但陈敬恋并没有停下,她想到由于公公患有多种老年病,很多时候都是浑身发紧,身体难受,是不是自己也可以学点按摩技术来缓解一下老人的身体疼痛呢?想到什么就立马着手,她开始每天关注电视上播出的卫生保健节目,自己跟着电视学。按照电视里教授的知识,找

脚上、身上的相应穴位,了解按摩知识,在自己的身上先练习,遇到不明白的她就去问社区里的按摩师傅们。在长期的坚持学习后,陈敬恋不仅学会了基础的按摩手法,更是坚持每隔一天为公公局部按摩一次,隔几天为公公全身按摩一次,每次都要30至40分钟。长期的坚持使80岁的公公看起来身体硬朗健硕。每次人们问他健康的秘方是什么时,老爷子总会自豪且幸福的说“那是因为我有个好儿媳啊!”

2009年的年底,当大家都开始忙活年货要过年的时候,却发现陈敬恋最近看不见了。原来她又陪着公公回到老家河北省徐水县照顾已经100岁高龄的奶奶婆去了。

她,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之举,但她为老人所作的点点滴滴都应该值得称赞,她的事迹却无不展示了人间的真情,彰显了人性的光辉。

金巢社区居委会

2010年5月10日

篇2:金巢社区“孝星”事迹材料

行孝是至高的道德、是做人的风范。

宋希华校长今年63岁,她退休后应该在家享受悠闲、安逸的晚年生活。而她却如戏剧般,与三位老人演奏自己快乐的生活乐曲!

宋校长公公90多岁了,在前患了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那时,宋校长还没退休。她每天忙完学校大事、小事,还要回到家忙里忙外帮婆婆伺候公公。就在宋校长退休后不久,婆婆也患了脑血栓卧床不起。她一人肩负着照顾两位老人卧床的生活。每天,她帮公公、婆婆翻身、擦澡、刷牙、吃饭、按摩、烫脚、通便……每天重复这些细致、繁琐却又非常重要的护理步骤,这几乎成了她退休后固定的生活模式。老人体温的高低、床垫的干湿,面部的表情、生活细节,她都时刻挂在心上。十年如一日,每当同事去宋校长家里看望她时,两位老人逢人就夸奖宋校长是天下最好的儿媳妇,也是他们做老人上辈子修来的福。宋校长的公公去世了,大家以为,这回,宋校长只伺候婆婆一个人,能多少减轻一点负担了。谁知宋校长却说:“她自己的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为了能更好地照料母亲,她又把母亲从弟弟那接到自己的家里,和母亲生活在一起。谁知她的母亲比婆婆更难伺候,有时把自己的大便用毛巾裹着四处藏放……母亲常常把家里搞的乱七八糟,宋校长却从没有嫌弃过母亲一句话。总是微笑着用温和的语气告诉母亲不能把粪便随便乱放,母亲却如同三岁小孩,一不高兴就和宋校长发火,偶尔还伸出手来打宋校长几下,而宋校长还是微笑着像哄小孩子一样,哄母亲开心的笑……如今一直伺候着母亲和婆婆。

篇3:社区孝星事迹材料

**,男,现年39岁,是**市人民检察院一名极其普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里,他和别人一样,忠实地履行一名检察员的职责。八小时之外,他默默无闻地恪守着“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人生格言,在漫长的十六载岁月中,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无怨无悔地侍奉于父母双亲身旁,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他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其他成员做出了表率,赢得了单位同事和亲朋好友的称道,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现代孝廉”的典范形象。

1990年,**的父亲被检查出右侧脑梗塞,随后,病情不断加重,语言不清、行动不便、性格孤僻等症状越来越明显。父亲原本是家里的顶梁柱,平日里性格爽朗,和蔼可亲,他在家时,家里总是欢声笑语。而突如其来的疾病改变了这一切,所有的家庭重担落在母亲和兄妹五人身上。俗话说:“病起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那时的**,治疗脑梗塞尚无良方,只能靠吃吃丹参,充充血管,来延缓脑梗塞病情的蔓延。母亲不会骑车,**和大哥、二哥用自行车驮着母亲,访遍了**当时比较知名的内科专家,请教了赵志奎等许多老中医,查阅了许多有关脑梗塞方面的资料,希望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使父亲的病情得以好转。经过大夫的积极治疗和家人的精心护理,父亲的病情逐步好转,尤其是肢体活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又可以在长青路的树荫下看到**的父母一起散步的身影,有时他们还抱着年幼的小孙子和邻家孩子嬉戏。**和兄长们总算松了一口气,疲惫的脸上显出了久已不见的笑容。

谁知好景不长,6年后,父亲的病情又严重起来。1996年8月份的一天深夜,父亲躺在床上休息,突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嘴歪眼斜,还拼命地咀嚼自己的舌头,弄得满口淌血。**见状,连忙用毛巾塞进父亲嘴里,以免他继续咀嚼舌头,造成更大的伤害。但是,又害怕引起窒息,只好抽出毛巾,用手指抠开父亲牙齿,让呼吸系统保持通畅。父亲不自主的咀嚼还在继续,**的手指很快就被咬破了,手指上的血和父亲的血混在一起,染红了枕巾。十指连心,痛彻心扉,可是再痛也抵不过对父亲的孝心爱意,他坚持着,支撑着,直到“120”救护车呼啸着赶来。

篇4:孝星事迹材料

—孝星李洪云事迹材料

在台子镇沙窝村,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个感人故事:一个55岁的妇女照顾着两位年近9旬的老人,一个卧病在床,一个行动不便。这位55岁的妇女叫李洪云,是台子镇沙窝村的一名普通妇女,但她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1955年李洪云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勤劳朴实,善良厚道,为人和蔼,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1977年,22岁的李洪云嫁给了丈夫李秀荣,结婚后自立家业勤俭持家,承担了家庭重担和内外事务。33年来从未与公婆吵过嘴、红过脸,从未让公婆受过半点委屈。在日常生活中,重活累活自己干,好饭好菜公婆吃。丈夫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独自一人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起居生活的重任。

1993年婆婆患上白内障眼疾,为了给婆婆筹钱治病,李洪云做起了小百货生意,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筹集资金3000多元,为婆婆在章丘明水医院治疗眼疾,换上当时最先进的眼内膜镜片。

2002年婆婆患上了脑梗塞,她一直在医院守护在婆婆身边近3个多月,端屎端尿,直到婆婆康复,以后的日子她自己为婆婆购买治疗血压、血栓的药物维持,俗话说:“病起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那时治疗脑梗塞尚无良方,只能靠吃吃丹参,充充血管,来延缓脑梗塞病情的蔓延。她就用自行车驮着婆婆,访遍了当地知名的内科专家,请教了许多老中医,请人查阅了许多脑梗塞的资料,希望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使婆婆的病情得以好转。经过大夫的治疗和她的精心护理,婆婆的病情逐渐好转,肢体活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又可以在村路口的树荫下看到李

1洪云搀扶婆婆一起散步的身影。在这期间,李洪云胜似亲生女儿,喂老人吃喝,帮她接屎接尿,长达一年之久。

2003年8月的一天傍晚,婆婆由于感冒躺在卫生室床上输

液,突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嘴歪眼斜,还拼命地咀嚼自己的舌头。李洪云见状,连忙用毛巾塞进婆婆嘴里,以免她继续咀嚼舌头,造成更大的伤害。但是,又害怕引起窒息,只好抽出毛巾,用手指抠开婆婆牙齿,让呼吸系统保持通畅。婆婆不自主的咀嚼还在继续,李洪云的手指很快就被咬破了,手指上的血和婆婆的血混在一起,染红了枕巾。十指连心,痛彻心扉,可是再痛也抵不过对婆婆的孝心爱意,她坚持着,支撑着,直到“120”救护车呼啸着赶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李洪云的精心呵护下,老人竟然又奇迹般的站立起来了。

2006年,丈夫因心脏病去世,一向健康的公公身体每况愈下,痪脑萎缩四处求医无效导致瘫痪,从此照顾公公的饮食起居又落在了李洪云的身上。除了照顾86岁的婆婆,还要照顾85岁的公公。在公公瘫痪的几年来,时常大小便失禁,尾骨患上褥疮,李洪云没有嫌脏臭,每天数次给公公翻身擦洗,按摩、上药等等,晒台上每天都挂满了衣裤、被褥和尿布等。在李洪云的精心照顾下,公公的尾骨褥疮好了,但胃口还很差,她就绞尽脑汁地烧制开胃口的菜肴,糕点、水果常备。劳累使李洪云头上增添了缕缕白发,躺在床上的公公心痛的说:“我这把年纪了,你就马虎一点,多照顾照顾孙女吧。”可李洪云却说:“爹,只要您健康长寿,开开心心,就算再苦再累,我也心甘情愿。”李洪云丈夫的姐妹也经常来看望陪护老人,看着父亲每天都开心,她们都非常感激李洪云,都说:“有您照顾父亲大人我们一百个放心。”

李洪云为调理好公公的身体,每次事先用锅煮好一锅米粥,蒸饭时总在馒头中间放一团白米饭,这是她特意为公公做的。即使自己几月吃不上一顿肉,也要省一点钱,从街上买点肉来给老人补充营养,每次吃饭时炒一点放在公公的碗里,家里实在没肉时也要给公公炸上两个荷包蛋。老人手抖不听使唤,李洪云和儿子便轮换着一口一口的喂老人,从没一句怨言。

在平时,李洪云舍不得多花一分钱,可在孝敬公婆身上,她却非常的大方。公婆经常便秘,要想大便通畅,调节饮食很重要,李洪云就经常去杂粮店购买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的食物,象荞麦、糙米、绿豆、蚕豆、胡萝卜、集市上的芹菜、韭菜、白菜等等,总之她心中总是想着公婆的健康,想着公婆的生活质量,心里就是没有自己。婆婆每当和左邻右舍谈论起儿媳妇的事情时,总是深情地说,“我能有这样一个好儿媳妇,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啊!”。正因为如此她赢得了大家的赞誉和好评,也因为她的孝心,她们家连续三年获得村“五好家庭、文明家庭、好媳妇”等光荣称号。受到母亲的熏陶,李洪云的儿子也非常孝顺爷爷奶奶,在单位上班打电话回来,总要问候老人的身体,每次回来,都要给他们带一些营养品和一些零花钱。

篇5:孝星事迹材料

在她5岁的时候,她妈妈的厂里有时候赶货,早上7点就要干活。她妈妈6点半就把她送到幼儿园然后赶去上班。她就一个人站在大门口等着开门,她从没哭闹,更没向妈妈抱怨。她的坚强让妈妈安心离去,安心上班。

她是妈妈的小棉袄。因为妈妈工作忙,她很小就学会自己洗澡,洗衣服,在家经常拖地,洗碗,做饭。现在只要是周末,她就对妈妈说:“妈妈,洗碗我包了,你好好休息”妈妈的衣服换下来,她就抢着去洗。因为她妈妈厂里活多,有时经常加班到深夜,所以很劳累,坐月子落下了头痛病也经常发作。只要妈妈下班回来沉默不语,陈洁就知道妈妈的头痛病又发作了,她就会说“妈妈,你的头痛又发作了,让我来帮你按摩。”她会给妈妈轻轻按摩,直到妈妈舒服些才停止。就这样,多年下来,她真成了妈妈的按摩师。有一次,妈妈夜里加班回来,头又痛了,她就对妈妈说:“妈妈,我帮你按摩舒服了,我再去睡。”她妈妈感动得落泪,女儿的孝心如同春日里的暖阳温暖了母亲孤苦的心。

陈洁穿着很整洁很得体也很大方,但事实上她穿的很多是姨妈同事女儿的旧衣服。她从不抱怨,从不挑剔。一次,她妈妈带她去买裤子,一听价格有些贵,她就乖巧地说“妈妈,,我长得那么快,明年这裤子肯定不能穿,太浪费了,别买了。”

陈洁还是奶奶的小助手。她奶奶在今年9月出了车祸后,身上还留有钢板,不能干重活。奶奶家里是做豆腐,做油炸豆腐买的。每天要磨很多豆腐。她就经常帮奶奶磨豆腐,她学着奶奶的样子,浸泡好豆子,把豆舀到机器的斗里,开着机器磨好豆。她的懂事勤劳时常让奶奶露笑脸。

她是全家人的小棉袄,是个小太阳,照亮了自己,更温暖了别人。

后记:

篇6:【孝星】事迹材料

先进事迹材料

王晓云,女,汉族,1997年6月参加工作,2005年2月入党,大专文化,助理经济师职称,现任北京市密云县烟草局劳资科科长。

该同志作为劳资科长,在为退休职工及老干部服务岗位上工作至今已有10多个年头,多年来她一心扑在为退休职工及老干部服务工作上,不辞劳苦、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上级领导及职工们的一致好评,多次被评为北京市密云县烟草专卖局的先进工作者。

王晓云同志多年来能够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和国家、市、县等有关为老干部及退休职工的方针政策和具体规定,为她在工作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她能够在为老干部及退休职工的管理服务工作和实践当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她常说要做好离退休工作,要有耐心、有弹性、有磨力,对老同志要尊重、称呼要得体,使老同志感到心情舒畅,要耐心听取老同志反映的问题,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听老同志把话讲完,要有容量,老同志的事能办的必须尽快办、及时办,不能推拖不办,要用情感温暖老同志的心,用行动感动老同志的心,要多为老同志办好事、办实事,让老同志满意。王晓云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也是

1她多年来工作经验的真实写照。她是一个细心的人,心里时刻装着一本老同志情况的明细账,哪位老同志身体不好生病住院,她都事必躬亲,前往探望、慰问、家访、祝福,给老同志们带去组织上的关怀,使老同志们感受到组织上的温暖、同时又和老同志们进行零距离的对话,随时了解老同志的生活、家庭、身体健康等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对长期生病住院的老同志,家庭生活有一定困难时,王晓云同志总是及时地帮助解决。她虽未作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体现了人生的价值。

作为一名企业职工,王晓云同志不但在工作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在生活中更是以身作则,竭尽孝道。

孝道贵在心中孝,贵在持之以恒。王晓云同志用真心、热心和爱心谱写着敬老爱老的赞歌。在每一个平凡的家庭当中,自古都是婆媳关系最难处理的,作为一个儿媳妇,她更是以真爱之心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对公婆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任劳任怨的处事方法,将家庭关系处理的非常和睦。作为一个晚辈,虽不能时刻陪伴在老人身边,但在工作闲暇之余,她都常常通过电话嘘寒问暖,了解长辈的需求,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几十年如一日,她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默默地承担着这份责任与义务。2011年,她的公公因直肠癌过世,而她的婆婆又年迈且患有心脏病以及高血压等老年综合病症,她怕婆婆过于思念就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婆婆的责任,她每天早晨都为婆婆清洁卫生并准备好精致的早餐才

赶去上班;晚上悉心照顾好婆婆的饮食和起居;哪怕中午或倒休息时间,她都赶回家悉心照顾婆婆,亲自清洗衣物或收拾屋子,老人想吃什么,她都亲自下厨做好可口的饭菜,送到老人面前;在老人生病住院期间,她都亲自陪护并给老人喂饭、喂药;因为婆婆身体不便,每天早晚稍有空闲,她都亲自搀着婆婆到楼下小区内散步、聊天,把看到和听说的日常小事或新闻讲给婆婆听,陪婆婆聊天解闷,以便给婆婆带去健康、快乐的生活。多少年如一日,她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默默地承担着家庭这份责任和义务。在她的细心照顾下,婆婆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身体硬朗,逢人必竖起拇指夸夸自己的好儿媳。她深知父母恩,行孝不辞劳。用平凡的故事,演绎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北京精神。单位职工和邻居们都说王晓云同志不愧为一名好儿媳。

篇7:小孝星事迹材料

——记将军渡小学靳家瑞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二十四孝”,而今天的孩子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对“孝顺”两字的概念似乎淡薄起来。然而说起将军渡小学四一班的靳家瑞同学,他所居住的孙口村的村民无不树起大拇指啧啧称赞,因为他不仅在校成绩优秀,而且孝敬长辈,和睦邻里,小小年纪就有了很好的口碑。

他曾经也有疼爱他的爸爸、妈妈,原本也是一个让人羡慕的温馨家庭,天有不测风云随着一声爆炸声,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爸爸在工作时因为同事操作失误发生了爆炸,他也因此身受重伤,虽经全力抢救,生命保住了但从此双目失明,生活无法自理,一切事情都需要有人照料。看着残疾的丈夫、嗷嗷待哺的孩子和家徒四壁的屋子,想想因给丈夫看病而四处借下的外债,妈妈整天以泪洗面,终于不堪重负,离家出走了,从此杳无音讯。家庭的重担就全压给了年迈的奶奶。望着白发苍苍的奶奶既要照顾失明的爸爸又要照看年幼的他,小小年纪的他似乎比同龄的孩子早懂事,更早知道了长辈的不易,所以平时他虚心听从奶奶和爸爸的教诲。有好吃的,他总是先让奶奶和爸爸吃,然后再自己吃;每逢吃饭时,也总是等奶奶、爸爸坐下了,自己才坐下动筷子,吃饭从不挑食,也不掉一粒饭,总是把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才完事。饭前主动摆放餐具和桌椅,饭后帮助奶奶收拾碗筷。能帮助奶奶做的事,总能主动伸出手来去做。自己的事情就更不用奶奶插手了,如:穿衣、洗脸、收拾房间等等这些事情都能自己去做。有时,还主动挑起照顾爸爸的担子,比如帮爸爸洗漱,爸爸心情不好时能讲笑话给爸爸解闷;看到奶奶拎的东西太多,他总是主动地帮助拿上一些;烧菜时少了油盐酱醋什么的,他也总是欣然前往„„他对奶奶、爸爸十分孝敬,从来不顶撞他们。有时奶奶、身体不舒服他总能问寒问暖,服侍在床前,给奶奶端水拿药,并安慰奶奶说自己是家里的男子汉,能照顾好奶奶,所以他成了奶奶、爸爸的精神支柱,是奶奶和爸爸的“贴心小棉袄”。今年夏天天气特别的炎热,奶奶每天都要晒一大盆水,给他洗澡,看到奶奶脸上的汗水,他都会心疼的说:奶奶,辛苦啦!并用小手为奶奶擦去汗水。

篇8:小孝星事迹材料

雒赛飞,今年11岁,是城子学校四年级的学生,她是班里的组长,是父母的好女儿,爷爷、奶奶的好孙女,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榜样。很小的时候她就懂得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刚刚升入四年级,她就已经开始学习自己洗小件衣物了,并学习着自己整理房间。从小就知道使用礼貌用语,向长辈问好,深受村里人的喜爱。她的父母出外打工,经常不在家,她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成了一名“留守儿童”。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体现了她对长辈那份真真切切的孝敬之心。平时,她虚心听从爷爷、奶奶的教诲。有好吃的,她总是先让爷爷、奶奶吃,然后再自己吃;每逢吃饭时,也总是等爷爷奶奶坐下了,自己才坐下动筷子,吃饭从不挑食,也不掉一粒饭,总是把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才完事。饭前主动摆放餐具和桌椅,饭后帮助奶奶收拾碗筷。能帮助奶奶做的事,总能主动伸出手来去做。自己的事情就更不用奶奶插手了,如:穿衣、洗脸、收拾房间等等这些事情都能自己去做。有时,和爷爷奶奶一起回家,看到她们拎的东西太多,她总是主动地帮助拿上一些;烧菜时少了油盐酱醋什么的,她也总是欣然前往„„ 她对爷爷,奶奶十分孝敬,从来不顶撞她们。有时爷爷奶奶身体不舒服,她总能问寒问暖,服侍在床前,给爷爷奶奶端水拿药,并安慰爷爷奶奶说自己能照顾好爷爷奶奶,所以她成了爷爷奶奶的精神支柱,是爷爷、奶奶的“贴心小棉袄”。去年夏天天气特别的炎热,奶奶每天都要晒一大盆水,给她洗澡,看到奶奶脸上的汗水,她都会心疼的说:奶奶,辛苦啦!并用小手为奶奶擦去汗水。她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学生。在学校,她对学习认真负责,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她忠于职守,积极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关心集体荣誉。

小孝星事迹材料

雒金铭,今年12岁,是城子学校五年级二班的学生,她是班里的班委干部,是父母的好女儿,爷爷、奶奶的好孙女,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榜样。

篇9:孝星评选事迹材料

敬老爱老不言悔

婚后,XXX把一颗心都拴在了老人身上。为照顾好老人,她嫁到婆家前,就了解清楚了婆婆的嗜好。老人不喜欢吃面条、豆腐,喜欢吃红烧肉、鸡肉、糖糕,她下班后哪怕多绕点路也要千方百计为老人买来这些东西。夏天随买随吃,冬天她就买些生肉储放起来,做给老人吃。

去年冬季的一天,大雪纷飞。XXX推着自行车刚回到家,老人就迎了出来。原来,老人久等不见媳妇下班归来,非要顶着风雪外出寻找不可。为劝阻老人,公公扯掉了老人的棉袄扣子也拦不住。当XXX从自行车上拿出鸡肉和糖糕时,老人眼里噙满了泪花,她知道这是XXX从超市上买来的。

尊老爱幼为楷模

XXX懂得“百善孝为先”的含意和言传身教的育人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在家里,她对儿子寓教于乐,经常穿插一些名人的道德修养轶事和身边孝敬老人的感人事迹,使儿子也养成敬老爱幼的良好习惯,她为让儿子从小养成敬***惯,常用自己敬老爱老的言行教育儿子。儿子淘气时,XXX就把儿子当成故事里的主人公。她对儿子说,有个淘气的孩子,聪明又漂亮,可是大家都不喜欢他。儿子歪着脑袋不解

地问:“妈妈,为什么?”XXX因势利导地说:“就因为他淘气,嘴巴馋,给老奶奶买的东西他也争着吃,不知道孝敬老奶奶。如果他能像孔融让梨那样,从小养成孝敬老人的好习惯,谁见了都喜欢他。”儿子受到启发,懂事地说:“妈妈,我要学孔融,当个孝敬老人的好孩子。”从此,XXX每当给婆婆洗衣端饭、铺床叠被时,儿子也会来帮忙。

篇10:“百家孝星”事迹材料

百善孝先行,孝为德之本。xxx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现年65岁,多少年来悉心照料服侍婆婆,她用执着、善良和勤劳,诠释了中华儿女孝敬父母的美德。家门口,成片的自留地长满了各式蔬菜,小路两旁种满了花草,在她的细心打理下,四周环境整洁,院落卫生干净,家里洁净舒适。

孝道贵在心中孝,贵在持之以恒。Xxx,现年105岁,是xxx的婆婆。xxx用真心、热心和爱心谱写着敬老爱老的赞歌。在每一个平凡的家庭中,自古都是婆媳关系最难处理,作为一个儿媳妇,她更是以真爱之心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对婆婆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任劳任怨的处事方法,将家庭关系处理的非常和谐。进门40年,从来没有跟婆婆发过脾气,也没有和家人有过较大的争执。一家人非常和睦,连续多年被推选为“五好家庭”,一家人也一直把老人当作“宝”来赡养。以前因为工作,不能时刻陪伴在老人的身边,但在工作闲暇之余,她都常常通过电话嘘寒问暖,了解老人的需求,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自退休后,就一直在家照顾老人,像呵护温室的花朵一样关爱老人,在饮食上尽量配合婆婆,年轻人喜欢吃硬饭,老人喜欢吃软一点的,所以她做饭时就会将一侧多放一点水,一侧多放一点米,为的就是让老人吃上可口的饭。老人虽然没有牙齿了,但胃口还是很好,早上喝一碗粥,吃一个咸蛋,中午和晚上饭菜也能吃一碗,隔三岔五吃点肉,从不挑食。以前婆婆身体硬朗,她每天早晚稍有空闲,都搀着婆婆到门外走走散步、聊天,把看到和听到的日常小事或新闻讲给婆婆听,陪婆婆聊天解闷,以便给婆婆带去健康、快乐的生活。现在虽然婆婆几乎不能出门了,但xxx每天还是和婆婆聊聊天,聊聊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儿子xxx也对老人非常孝顺,只要下班回家,第一件事肯定是冲进婆婆的房间,看婆婆需要什么。几十年如一日,她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默默承担着这份责任和义务。

篇11:小孝星评选事迹材料

在家里,她很小的时候就懂得自己的事自己做,刚读三年级的她就已经开始学习自己洗小件的衣物了,并学习着自己整理房间,从小就懂得礼貌待人,深受村里人的喜爱,她的父母经常外出打工,她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平时她虚心听取爷爷、奶奶的教诲,有好吃的,她总是先让爷爷、奶奶吃,然后自己再吃,饭后能主动的收拾碗筷并把它洗得干干净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生病了她总是问寒问暖,端水拿药……长辈们累了她总会主动的打来热水,为他们洗脚,老人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在学校,她对学习认真负责,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她忠于职守、积极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关心集体荣誉,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她品学兼优、善于团结同学、乐于助人、人缘极好,同学们都愿意和她交往,在同学中很有威信,有人遇到困难,她都会伸出援助之手竭尽全力的帮助他们,从不推辞,学习上经常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篇12:小孝星评选事迹材料

几乎每天,我都是一回家吃了饭就做作业,做好就帮助妈妈洗洗衣服扫扫地,干点零活;为爸爸洗洗脚锤锤背,说说话,舒活舒活他的筋骨。虽然我过得比别人忙碌,但我无怨无悔,我会竭尽全力地去帮助妈妈管理好这个家,我也相信爸爸也会逐渐康复的。

有一次,爸爸又不肯吃饭,妈妈劝了很久,还是没有效果。结果,慌忙之中,妈妈一不小心摔倒在地上。我见此状,立刻扶起妈妈,给她敷上药膏。妈妈是个极为节俭的人,连这个时候贴膏药都只让我贴半块,留着半块下次用。但没想到,这个时候爸爸又发病了,全身抽搐。不用妈妈说,我立刻去找药。可是等爸爸吃完药,还是没有什么效果。妈妈立刻打车去了医院。

我也跟着妈妈去了。一路上,我望着爸爸痛苦的表情和妈妈憔悴的容颜,心里有着说不出的难过,要是我能帮他们再承担些痛苦就好了。我正想着,不一会就到了医院。当护士要帮爸爸输液时,爸爸拒绝了,我和妈妈立刻去安抚爸爸的情绪。一会后,终于插上了输液管。我在一旁紧紧地拉着爸爸的手,希望他能立刻好过来。爸爸输完液,情绪稳定多了,但我依旧情绪很低落。妈妈刚付完钱,立刻回来照看爸爸。这时我分明注意到妈妈肿得像核桃一样的眼眶,我安慰着妈妈,并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妈妈不再如此憔悴。

从医院回家,妈妈立即对爸爸喂饭。这时候,爸爸居然留泪了,并握了握妈妈和我的手。爸爸有时候是清醒的,我知道。果然,这个时候爸爸把妈妈要喂得饭全吃了,吃完饭,爸爸再次握了握妈妈和我的手,嘴里发着“啊、啊”的声音,我和妈妈都明白爸爸的意思,他在为我们照顾他这么辛苦而内疚呢。可我和妈妈却不感觉这样是辛苦的,只要爸爸好,我们就好。

我知道,如拉紧的发条工作的妈妈,也会有坏脾气的时候,只能瘫痪坐轮椅的爸爸也经常哀怨。有时候,我也情绪低落,但我知道妈妈是家里最苦的人,我能体会父母的处境和难处,所以时时想着能为他们分忧解愁,我也认为父母对我们的恩惠是我无论如何都报答不了的。

上一篇:花侨小学数学科组汇报材料下一篇:惊天动地的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