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2024-05-08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精选7篇)

篇1: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因此,在课程标准中,中和反应体现在两个一级主题里,既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又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复分解反应的典型反应,学习本节内容能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综合起来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为下一节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

(二)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改变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三)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反应实质的理解。

二、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听到过酸碱中和这个词,但是并不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这为本课中和反应的应用做了铺垫。通过8.1和8.2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并且知道了强酸、强碱具有腐蚀性,学会了在实验中正确操作,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他们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许多酸碱溶液混合后因为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学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可能会抱有疑惑,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也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从离子角度初步理解中和反应容易发生的原理,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为高中化学中学习酸、酸性氧化物、酸式盐与碱、碱性氧化物等物质的性质,以及“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生活中的一些中和反应的应用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主要由学生自学来完成,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点滴板、酒精灯等

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四、教学方法:

合作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等

五、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预习新知。(课前完成学案)

多媒体――情境导入:通过两种蜂蜇人,采取不同缓解疼痛的方法,感受到酸碱发生了反应,引入酸碱反应的话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设计意图知识回顾:复习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预习检测,问题生成

学生实验: 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启发学生思考:实验中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酸与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如果发生反应会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探讨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生成本节课最核心的问题,激起学生对本课题的探究兴趣。

〈三〉合作学习,交流展示。感悟新知识过程:合作探究中和反应

学生活动:小组内活动,提出对于酸和碱那个的猜想和验证实验方案。

分析问题:实验中没有明显的变化,是否就能下结论说:酸和碱之间不发生反应呢?当然不能,我们前面学过的一些反应也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比如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以及刚学过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显然这个实验方案不能判断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还需要从刚刚学过的酸和碱的性质中找到可以借用的指示剂。引导学生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不能只根据没有明显的现象就轻易下结论说反应不进行,同时也教育学生看问题不能只停留于表面。

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指示剂“多中选优”。

学生活动:组间讨论,各个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劣。

根据实验台上所提供的试剂,自主设计选用合适的指示剂来证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并用手感觉反应前后温度变化。学生的设计方案可能有:

方案一:

滴酚酞溶液滴加稀盐酸

稀NaOH溶液(无色)→→→→→→溶液变红→→→→→→→→→→溶液红色变无色, 振荡 振荡 方案二:

滴酚酞溶液 滴加稀NaOH溶液

稀盐酸(无色)→→→→→→→→→溶液无色→→→→→→→→→溶液无色变红色 振荡振荡 方案三:

滴石蕊溶液 滴加稀盐酸

稀NaOH溶液(无色)→→→→→→溶液变蓝色→→→→→→→→→溶液变紫色

振荡 振荡

方案四:

滴石蕊溶液 滴加稀NaOH溶液

稀盐酸(无色)→→→→→→→→→溶液变红色→→→→→→→→→溶液变紫色 振荡 振荡 设计意图:“滴定顺序”设计“反向对比”,指示剂“多中选优”,学生从较不完善的实验设计到完善的实验设计,通过推敲,让学生体会到探究是一个趋近完美的过程。和碱的反应有两个探究一个是和可溶性的碱溶液一个不溶性的碱反应。

教师 :征求和暗示其它方案,验证酸碱之间发生了反应。此过程的设计主要落在酸和减得通性的基础上,如果不能得到酸或碱存在的现象,则证明酸和碱反应了。

播放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视频1说明酸碱反应的结果有盐和水生成,得出中和反应的定义,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教师分析并【板书 】 学生仿写:

HClNaOH = NaCl H2O Ca(OH)2 + HCl = ? NaOH + H2SO4 = ?

具体分析:NaCl的组成,推测NaCl在溶液中的粒子,得出盐的概念:

像NaCl这样由由金属粒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

设计意图:知识由浅入深,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从构成、组成的角度给盐下定义。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能力、观察与归纳分析的能力。 〈四〉精讲点拨,梳理归纳

教师播放: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过程视频2,使学生再次直观地感受中和反应的实质。 学生观看并思考:在酸和碱混合时到底溶液有哪些变化?

盐酸、NaOH溶液中的微粒:HCl=H+Cl,NaOH=Na+OH

+--

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盐酸中的H与NaOH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了H2O分子。盐酸中的Cl与NaOH

++-溶液中的Na在反应前后不变。得出中和反应实质:H+OH= H2O。使学生对中和反应为什么很容易

发生有了深刻的理解。

过渡: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五〉阅读课本,归纳应用

学生阅读:问题阅读相关内容自学,讨论交流,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要求学生看书,通过问题自己找出知识点。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把课堂引向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当堂训练:两个典型例题重在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既与中考试题链接,又训练了学生的能力。又为归纳中和反应过程溶液的变化打下基础。

〈六〉拓展延伸,反思总结

课堂巩固:中考真题演练,在中考真题的基础上归纳溶液酸碱度是可以改变的,其中包括稀释和中和反应。最后归纳酸和碱的化学通性,作为对于酸碱性质的巩固和完善。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学到了什么?提高了什么认识? 教师点评:课堂效果,做出积极评价。

+

-

+

-

本节课的总结,由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和方法情感上的收获。根据学生回答再点拨。这样鼓励了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对中和反应实质及中和反应的广泛应用的认识,进行自评与互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方法。

〈七〉课后作业,巩固知识

1、 写出要求的中和反应的方程式,巩固新知,提高动手能力。 2、 填写课后习题,回归课本,巩固基础,拓展思维。 3、 提出中和反应还存在一些需要探究的问题

七、板书设计

8.3 酸和碱的反应

一、

中和反应

定义:酸跟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表达:酸 + 碱 ==== 盐 + 水

+-实质:H+OH==== H2O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应用

1、改变土壤酸碱性;

2、处理工厂废水:

3、用于医药;

4、用于日常生活:

三、溶液酸碱度改变的方式:稀释或中和

pH pH 7

pH

酸稀释

酸中滴碱

碱稀释

碱中滴酸

8.3 酸和碱的反应

篇2: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其物理性质和用途。

2.理解复分解反应。

3.了解酸碱指示剂、浓H2SO4的特性及稀释。

4.通过展示样品及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重点

盐酸、稀H2SO4的化学性质。

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用品

纯净浓盐酸、工业浓盐酸、稀盐酸、NaOH溶液、Zn粒、铁丝段、锈铁钉、Cu(OH)

2、CuO、AgNO3溶液、浓H2SO4、稀H2SO4、BaCl2溶液,浓HNO3、稀HNO3、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水、玻璃棒、试管架、试管、烧杯、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

【提问】什么叫酸?写出盐酸、硫酸、硝酸的电离方程式

[引言]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决定它们必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因酸根离子不同,必然又有各自的特性,即共性与个性的并存。我们分别学习几种常见的、重要的酸。【板书】

一、盐酸(HCl)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

【演示】浓盐酸的物理性质:展示纯净浓盐酸和工业盐酸各一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其色、态、闻气味(注意煽风闻味)。待学生观察后,请一个学生回答浓盐酸的颜色、状态、气味。【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思考】

1.瓶口的白雾是什么?如何形成的?说明浓盐酸具有什么性质?

2.如何保存浓盐酸?敞口放置后的浓盐酸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有何改变? 【板书】投影1.盐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有挥发性,常用浓盐酸密度1.19g/cm3,HCl的质量分数37%左右。

[讲解]烟与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雾为液体小液滴。【板书】2.盐酸的化学性质HCl=H++Cl-(1)盐酸与指示剂作用

【演示】实验“指示剂与酸、碱的作用”注意滴管的使用。做完实验后,总结酸碱指示剂的概念,要求学生记住并能准确叙述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在酸溶液、碱溶液中所显示的颜色。

【板书】盐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酸里红”)使无色酚酞不变色。(2)盐酸与金属的反应

【演示】盐酸与锌粒、铁丝反应。(由二位学生作演示实验,注意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问题]反应现象如何?写出化学方程式 Zn+2HCl= ZnCl2+H2↑(置换反应)Fe+2HCl=FeCl2+H2↑(置换反应)氯化亚铁(Fe为+2价)

现象:金属溶于酸,同时产生大量气体。

【练习】Mg、Al与盐酸的反应。

【板书】金属+盐酸→盐(氯化物)+H2↑(3)盐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演示】实验“盐酸与生锈的铁钉反应”请学生回答现象并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6HCl=FeCl3+3H2O 不溶(红色)

溶(黄色)

【思考】1.铁的化合价有无变化?铁与盐酸及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中,铁元素的价态是如何变化的?

2.盐酸为何可以除去铁锈?(Fe2O3不溶→FeCl3溶)。(少量CuO放入试管加少许水振荡,然后再加少量盐酸)

【演示】 CuO与盐酸反应实验操作、现象描述及方程式书写均由学生完成。

CuO+2HCl=CuCl2+H2O 不溶(黑色)

溶(蓝绿色)【练习】 MgO、Al2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 像上述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般为金属氧化物。

【板书】

碱性氧化物+盐酸→盐+水

(4)盐酸与碱的反应

【演示】 NaOH中加酚酞,然后加盐酸振荡。

【演示】

实验,在盛少量Cu(OH)2的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观察现象,然后再加适量盐酸(浓度稍大盐酸或加热),再观察发生的变化。Cu(OH)2+2HCl=CuCl2+2H2O 不溶(蓝色)

溶(蓝绿色)分析反应的书写规律。

【练习】

写出氢氧化钾、氢氧化镁、氢氧化铝(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盐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讲解] 以上反应是因为盐酸电离出的H+所表现的性质,Cl-性质如何呢?(5)盐酸与盐的反应

【演示】

实验“盐酸与硝酸银反应”,请一位学生进行演示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AgNO3+HCl=AgCl↓+HNO3

白色,不溶于水,不溶于酸

【实验】 NaCl溶液中滴加AgNO3再加少量稀HNO3,MgCl2溶液中滴加AgNO3再加少量稀HNO3,让学生做(边讲边实验)。

【思考】 1.上述实验说明什么问题?为何要滴加少量稀HNO3?

2.若改用Na2CO3溶液中滴几滴AgNO3,再滴几滴稀HNO3,现象如何?(学生做实验)

3.如何鉴别盐酸和硝酸?

【小结】

盐酸或可溶性的氯化物与AgNO3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AgCl沉淀。利用此反应检验盐酸和可溶性的氯化物。【板书】

盐酸+盐→新酸+新盐

【小结】

学生按板书叙述总结出盐酸的性质,引导学生分析盐酸与Cu(OH)2(碱)、AgNO3(盐)反应时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物的成分,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板书】 3.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通式:AB+CD=AD+CB 【思考】

我们学习过中哪几种基本反应类型?请用通式加以表示。[讲解] 盐酸用途(结合前面性质考虑。亦可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举例说明)

【板书】 4.盐酸用途:除锈、制药品、制氯化物等化工原料。

第二课时 常见的酸 硫酸

教学目标

1.掌握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其物理性质和用途。

2.理解复分解反应。

3.了解酸碱指示剂、浓H2SO4的特性及稀释。

4.通过展示样品及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重点

盐酸、稀H2SO4的化学性质。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用品

纯净浓盐酸、工业浓盐酸、稀盐酸、NaOH溶液、Zn粒、铁丝段、锈铁钉、Cu(OH)

2、CuO、AgNO3溶液、浓H2SO4、稀H2SO4、BaCl2溶液,浓HNO3、稀HNO3、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水、玻璃棒、试管架、试管、烧杯、酒精灯、火柴等。

二、硫酸(H2SO4)

展示浓H2SO4样品(请学生回答色、嗅、态)【板书】 1.浓H2SO4

(1)物理性质:无色、粘稠、油状液体,难挥发,高沸点(338℃)。常见浓H2SO4 密度1.84g/cm3、H2SO4的质量分数是98%。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教师演示

【实验】

“浓硫酸特性的有关实验”请学生回答浓H2SO4具有哪些特性? [讲解] 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浓H2SO4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所以具有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脱水性:即按水的组成从有机物中夺取氢氧元素。纸和木炭均含C、H、O元素(属碳水化合物)可以被脱水成碳。

浓H2SO4和金属反应不放H2,而生成H2O和其他产物,表现出强氧化性。【板书】(2)浓硫酸的特性

①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放出H2

②吸水性——可作气体干燥剂 ③脱水性——如使蔗糖变黑

【思考】 1.如果不慎将浓H2SO4溅到皮肤或衣服上如何处理? 2.长期敞口放置浓H2SO4质量如何改变?

【提问】

实验室中常用稀H2SO4,如何将浓硫酸稀释呢?

【演示】

实验“稀释浓硫酸”(可请同学用手接触烧杯外壁)。[讲解] 浓H2SO4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提问】

为什么切不可将水倒入浓H2SO4中?(请同学参考课有关内容回答)

【板书】(3)浓H2SO4的稀释:酸入水、沿内壁、慢慢搅动。

【小结】

浓H2SO4的物理性质及特性。【提问】

盐酸有哪些化学性质?

[投影] 盐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化学方程式。

[讲解] 稀H2SO4和盐酸一样也能电离出H+和酸根离子,其化学性质是否相似呢?有无差别?请同学做实验,描述现象并书写化学方程式。【板书】 2.稀H2SO4的化学性质 【投影】(1)稀H2SO4与指示剂的作用

【学生做实验】

现象:紫色石蕊试液遇稀H2SO4变红、无色酚酞试液遇稀H2SO4不变色。

【投影】(2)稀H2SO4+某些金属→盐+H2 【学生做实验】

锌、铁与稀硫酸反应。【投影】 Zn+H2SO4=ZnSO4+H2↑(置换反应)Fe+H2SO4=FeSO4+H2↑(置换反应)

(硫酸亚铁)

[提示] 在置换反应中铁的化合价为+2价。【投影】(3)稀H2SO4+金属氧化物→盐+水

[学生作实验] 生锈铁钉与稀硫酸反应及CuO与稀H2SO4反应 【投影】 Fe2O3+3H2SO4=Fe2(SO4)3+3H2O 现象: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

CuO+H2SO4=CuSO4+H2O 现象:黑色CuO溶解,溶液呈蓝色。

【问题】 Fe与稀H2SO4及Fe2O3与稀H2SO4反应后溶液颜色是否一样?在铁锈逐渐消失时为什么会有少量气体生成?为何气体? 【投影】(4)稀H2SO4+碱→盐+水

【学生做实验】

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投影】 Cu(OH)2+H2SO4=CuSO4+2H2O

现象:Cu(OH)2溶解,溶液呈蓝色。

【小结】

以上均为稀H2SO4中H+的性质。

【投影】 H2SO4+盐→新酸+新盐

【学生做实验】

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投影】 BaC12+H2SO4=BaSO4↓+2HCl 白色沉淀,不溶于水和稀HNO3 【学生做实验】

在盛少量Na2SO4的试管中;加几滴BaCl2溶液和几滴稀HNO3.

【投影】 Na2SO4+BaCl2=BaSO4↓+2NaCl 【小结】

此反应用于检验硫酸和可溶性的硫酸盐。请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结合性质总结硫酸的用途。

【投影】 3.硫酸用途:化工原料(制化肥、农药、火药、染料),除锈,精炼石油等。【作业】

教后札记

本学期总第 课时 本单元第 课时 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 主备人刘敬忠

第三课时

常见的碱

氢氧化钠

教学目标:

1、认识碱的化学性质,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实质就是H和OH的性质

2、会写常见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认识几种常见的碱,掌握使用酸和碱的反应

4、通过对酸和碱性质的开放性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 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是重点,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难点。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

教学用品 仪器:试管、镊子、表面皿、平底烧瓶、滴管、单孔塞、玻璃管。

药品:氢氧化钠固体、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氯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其它:小气球。

教学过程:

1、回忆、回答碱的概念,写出电离方程式:

[引言] 碱有哪些性质呢?今天我们学习氢氧化钠这种常见的碱。

[演示实验] 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课本P.165(实验8-23)将少量氢氧化钠分别放在几个表面皿上,给各组学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其色态,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固体氢氧化钠表面的变化;再将其中的一块放入盛有少量水的大试管里振荡,并让学生触摸管外壁温度的变化。

从感性上认识氢氧化钠物理性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小结] 指导学生小结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板书]

一、氢氧化钠(NaOH)

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一)物理性质

[问题讨论] 根据氢氧化钠易潮解的性质,你能想到它有什么用途?

思考、讨论:氢氧化钠可干燥某些气体。

[板书]

(二)化学性质

1.NaOH溶液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实验] 指导学生做氢氧化钠溶液与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反应的实验。

2.氢氧化钠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提问] 请同学们想一想,石灰水中通往二氧化碳有何现象?是哪类物质间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现象:白色沉淀生成;是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Ca(OH)2+CO2=CaCO3↓+H2O

那么,NaOH能否与CO2反应呢?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并思考实验现象中的道理。[演示实验]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在充满二氧化碳的烧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浓溶液,迅速塞紧带有玻璃管和气球的橡皮塞,振荡烧杯,观察现象、思考问题。

[问题讨论]

为什么气球会逐渐涨大?

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何写?

怎样保存氢氧化钠?说明原因?

指导学生完成化学方程式。

讨论气球涨大的原因,最后得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正确结论。

反应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与CO2与Ca(OH)2反应对照

CO2+Ca(OH)2=CaCO3↓+H2O

分析如何保存NaOH及原因。

3.氢氧化钠与酸反应(中和反应)

我们学习了酸与碱的中和反应,这也是碱的重要性质。

练习:写出HCl、HNO3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加强化学方程式书写练习,加深理解NaOH性质。

4.氢氧化钠与某些盐的反应

[实验] 氢氧化钠跟某些盐的反应,描述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

CuSO4+2NaOH=Cu(OH)2↓+Na2SOFeCl3+3NaOH=Fe(OH)3↓+3NaCl

[小结] 组织学生共同总结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记录、记忆反应规律。

[设问]我们学习了氢氧化钠的性质,那么它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

(三)氢氧化钠的用途 教师结合本地区简述烧碱生产和应用。对学生进行国情、市情和受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后札记

本学期总第 课时 本单元第 课时 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 主备人刘敬忠 第四课时 常见的碱

氢氧化钙

教学目标:

1、认识碱的化学性质,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实质就是H和OH的性质

2、会写常见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认识几种常见的碱,掌握使用酸和碱的反应

4、通过对酸和碱性质的开放性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 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是重点。

教学方法 实验、对比、归纳教学法。

教学用品 仪器:蒸发皿、镊子、烧杯、药匙、玻璃棒、试管、滴管、玻璃管。

药品;氢氧化钙粉末、生石灰、氢氧化钙溶液、浓碳酸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稀盐酸。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上节我们学习了氢氧化钠,请同学们想一想:

1.氢氧化钠有哪些物理性质?如何保存?

2.写出下列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与硝酸;

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

[引言] 在学习了氢氧化钠这种常见的碱之后,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常见的、重要的碱—氢氧化钙。

[设问] 氢氧化钙欲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它是怎样制得的呢?(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思考)

[演示实验] 氢氧化钙的制取

课本P.167(实验8-25)

请两位同学将近日自制的熟石灰粉末拿出来给同学们观察,最后送到讲台上。

学生观察现象,分析产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板书]

二、氢氧化钙Ca(OH)

2(一)用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取熟石灰

[演示实验] 氢氧化钙的溶解性,注意引志学生观察现象并与氢氧化钠相比较。

观察物质色态,在水中溶解的情况,并与氢氧化钠的溶解性进行比较,总结出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板书](二)氢氧化钙物理性质

1.色态

2.溶解性

[实验]分别请三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做实验:

氢氧化钙溶液与批示剂反应

向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

向石灰水中滴加盐酸。

观察分析、回答问题:

1.描述各反应现象,并与氢氧化钠性质对比。

2.找出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更正。

在实验、讨论基础上,总结出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板书]

(三)氢氧化钙化学性质

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3.与酸反应(中和反应)

[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思考] 这个实验证明氢氧化钙还具有什么化学性质?你能否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4.与某些盐反应。

实验证明石灰水能与某些盐反应,这是氢氧化钙的又一条重要化学性质,根据现象,分析产物,写出化学方程式。

Ca(OH)2+Na2CO3=2NaOH+CaCO3↓

根据氢氧化钙的性质分析它可能有哪些用途?并看书P.167~P.168。引导学生规纳、小结出Ca(OH)2的用途。

[板书]

(四)氢氧化钙的用途

我们学习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这两种常见的、重要的碱之外,还有KOH、Fe(OH)

3、Cu(OH)2等许多碱,碱

所以碱具有通性。

引导学生用相互关系图,归纳出碱的通性。总结归纳出如下的相互关系图:

篇3:谈酸碱中和滴定与化学教学

一、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常见考查内容

酸碱中和滴定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问题, 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基本实验操作。在素质教育发展学生能力、开拓学生思维的形势下,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把鉴定物质组成成分的实验叫定性分析;把已知物质的组成成分, 测定物质中各成分的含量的实验叫定量分析。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中最重要的定量实验方法, 也是多年来的高考重点, 酸碱中和滴定往往伴随着pH的计算出现, 酸碱中和滴定和pH计算在1991—2000年10年的高考中年年出现, 这几年的高考试题也是年年有。我们可以看出, 这一知识点是高考热点, 但它也是高考的一个失分点, 因为区分度好, 所以年年考。这类的试题可以有效评定学生的实验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等。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 常见的考点有以下方面:1.将已知pH的酸、碱按一定比例混合, 分析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或者计算溶液的pH值;2.已知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的酸、碱混合, 推断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或者计算溶液的pH值;3.已知混合溶液的pH值, 推断混合前各种或可能已知强酸强碱的pH值, 或混合时的体积比;4.中和滴定接近终点时, 求混合溶液的pH值;5. 滴定管的精确度及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6.酸碱指示剂在溶液中的颜色变化等运用出现错误, 以及由酸碱中和滴定引发的其他滴定操作信息题的错误。

二、酸碱中和滴定命题中常见的错误

从这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 中和滴定往往与pH的计算同时出现, 其题设条件千变万化, 我们在解析中可以采用正、逆向思维, 数字字母交替出现, 与生物酸碱相结合, 与数学工具的运用相结合。故在当前提高国民素质、发展学生能力的新形势下, 其在高考题中出现的几率越来越大, 推理性也随之增强, 很多学生容易掉进陷阱, 造成失分。综合教学中学生的常见失分情况, 做了总结发现, 学生容易出错的常见知识点:1. 中和滴定遵循的规律c (酸) V (酸) =c (碱) V (碱) 的运用容易出错。这个公式的运用针对于同元数的酸碱中和, 否则c (酸) 、c (碱) 代表的是c (可能提供的H + ) 、c (可能提供的OH - ) , 所以不可乱用;2. 酸碱中和后溶液显碱性有关pH的计算容易出现错误, 显碱性的溶液必须先求出c (OH - ) , 然后求出c (H + ) , 再求pH, 否则会出现错误 ;3.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记忆不准确 , 导致出现错误;4. 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及各种仪器的精确度掌握不牢固。所以我们在解题中一定要注意试题中所设置的陷阱, 认真解题, 杜绝常识性错误的出现。

三、由酸碱中和滴定想到的问题

高中生和小学生的最大不同在于, 老师教给我们1+1=2, 我们不仅要会2+2=4, 还得会4-2=2、2×2=4等知识。这就告诉我们, 学习了酸碱中和滴定, 不要思维定势, 只会酸碱中和滴定, 还要能将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运用到类似的实验习题的解析中, 掌握与之类似的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例如:例如氧化还原反应滴定实验, 与酸碱滴定法和配位滴定法相比较, 氧化还原滴定法应用非常广泛, 不仅可用于无机分析, 而且可以广泛用于有机分析, 许多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有机化合物都可以用氧化还原滴定法加以测定。它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 直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 或者间接滴定一些本身并没有氧化还原性, 但能与某些氧化剂或还原剂起反应的物质。氧化滴定剂有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碘、碘酸钾、溴酸钾、铁氰化钾等;还原滴定剂有亚砷酸钠、亚铁盐、氯化亚锡、碘盐等。进行这一类氧化还原反应滴定实验, 一般存在比较明显的现象, 很多实验不需要另选指示剂, 碘量法中常选用淀粉作指示剂, 但我们在操作中依旧要注意滴定管的精确度、误差分析, 以及氧化剂不能放入碱式滴定管等问题。

无论什么知识, 我们都一定要把握住基础, 因为所有考题都是基础知识的延伸和衍变。我们要抓住“万变不离其宗”这一主线, 夯实基础, 指导学生从基础知识进行知识和思维的延展, 做一道题, 会一类题,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归纳总结, 实现知识的系统性和思维的开发, 能力的提高。

摘要:酸碱中和滴定是高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 因为考查角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深受命题人青睐。从各级命题来看, 关于酸碱中和滴定的考查往往与pH的计算结合在一起, 以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进行考查。

关键词: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化学教学,pH的计算

参考文献

[1]张秀锋.如何上好高三化学实验课.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1.12.

[2]瞿海红.谈化学开放思维的培养方法.新课程, 2013.04.

篇4:浅谈初中化学酸碱盐的理解教学

[关键词]理解教学 重要性 酸碱盐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30086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这一门新学科,对这一神奇的学科既感到神秘又感到踌躇。他们向往化学实验的神奇,却又止步于化学概念的强化记忆,彷徨于化学微观粒子的复杂性。

笔者利用课余时间从教于辅导机构,接触到青岛市区各个学校的初三学生,他们普遍反映化学学习很吃力,尤其是酸碱盐部分。究其原因,学生普遍反映,酸碱盐部分知识太多且较为综合,与之前的知识点联系广泛,很难记住。笔者通过对身边学生的了解发现,学生对化学学习普遍存在机械记忆的问题,对于化学知识点只是死记硬背而不去理解。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以鲁科版初中化学酸碱盐部分的教学为例,调查分析了学生的学习难处,并给出合理的建议,希望借此来引导化学教师以及学生认识化学学习中理解的重要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更多地注重知识的理解,以期对广大一线教师的化学教学有所启迪。

一、初中化学酸碱盐部分的教学难处

笔者通过对辅导机构学生以及教师的调查走访,总结得出教学酸碱盐的“难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方面。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化学知识时常常死记硬背,忽视对相关内容的理解。酸碱盐部分的学习必须要有一定的化学基础,比如以对原子、离子、化合价、化合物、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以及物质分类等内容的理解作为基础,而诸如此类的前瞻性知识往往难于理解,但便于记忆,所以学生往往会忽略理解而单纯地记忆。然而,随着化学学习的深入,需要背的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难背,学生就会觉得化学越来越难学。

2.知识方面。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知识本身的难易以及综合程度方面。笔者对一线教师进行走访调查,教师普遍认为,酸碱盐这部分作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综合性较强,与各个知识点联系密切,学习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在对前瞻性知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整合。

3.教师方面。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学观念的树立方面。笔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教师上课只使用多媒体课件,甚至从来不用课本,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都是围绕课件展开。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观念也不尽相同,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有些教师则侧重于学生对某些知识的强化记忆。对于初学化学的初三学生,经验欠缺的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对原子、离子、化合价等前瞻性知识的理解,缺乏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不足,导致了对之后酸碱盐学习的吃力。

二、初中化学酸碱盐的理解教学

对初三学生而言,应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化学学习,将无形的微观粒子化为有形的生活实物。首先要认识到微观粒子是真实存在的,正是无数多个微观粒子构成了生活中的各种物质,物质作为微观粒子的宏观表现,其中必然有规律可循。比如原子、离子、化合物、化合价中的正负电荷数目的问题以及酸碱盐部分化合物之间反应的规律性问题。总之,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多种信息渠道,对化学基础知识加以理解,并学会运用,切忌死记硬背。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去理解与运用知识而非单纯的记忆知识;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将抽象的微观粒子类比为具体实物,加深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为酸碱盐的学习打下基础,并注重对学生综合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减轻学生对酸碱盐学习的压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学以致用的成就感,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陌生化学物质的认识,让化学生活化、平凡化。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加深学生对酸碱盐的感性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教师在酸碱盐教学中切不可忽视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动手实验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药品的认识以及对酸碱盐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化学实验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向往,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化学的神奇之处,加深学生对酸碱盐部分相关物质常见性质的深化理解。

篇5:九年级化学酸碱盐优秀教案设计

1、复习引入:《掌握化学》234/1 ;238/4

引问:分别观察三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从名称、化学式和电离出的离子有

何特点?(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讲解:酸、碱、盐的概念及用通式表示电离方程式

酸 = m H+ + 酸根离子

碱 = 金属离子 + m OH-

盐 = 金属离子 + 酸根离子

提问:1.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一定是酸吗?如:NaHSO4 = Na+ + H+ + SO42-

酸根离子一定是原子团吗?如:氯化钠中的氯离子

2. 《掌握化学》235-236

练习:《掌握化学》237-238

常识性介绍:生活中的酸、碱、盐

醋酸、胃酸、乳酸、柠檬酸、果酸

熟石灰、氢氧化铝(胃药)、烟碱(尼古丁)、金鸡纳碱(奎宁)

食盐、纯碱、石膏

【板书设计】:

一.溶液的导电性

1.某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水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 的离子

2. 判断物质能否导电的依据:

看物质是 固体:除金属外一般不导电(不管物质中有无离子)

液体 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如:酒精、蔗糖等)

有离子且能自由移动,能导电(如:酸碱盐溶液)

3.电离:物质在水溶液中离解成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注意:电离是在物质溶于水时就发生的过程,与通电与否无关.

4.电离方程式:

书写方法:

(1)写:正确写出化学式。

(2)拆:离解发生在正价与负价元素(或原子团)之间的连接处;

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与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相同;

原子团不能拆开;不溶于水的物质写不出电离方程式。

(3)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是否相等来检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二.酸、碱、盐的电离

1.酸: 酸 = m H+ + 酸根离子

2.碱: 碱 = 金属离子 + m OH-

篇6: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宜兴市画溪中学 万旭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会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解决一些常见问题:鉴别、除杂等。(3)能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2.过程和方法:

通过一些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根据所学知识来进行归纳,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和难点: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解决物质共存、转化、除杂、鉴别等一系列问题。

三、教学方法

引导--归纳——运用教学模式

四、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展示图片,让学生写出物质或俗名的化学式

写出化学式

复习物质的俗名以及物质的分类

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

酸碱盐之间互相交换成分,会发生复分HCl+AgNO

解反应,需要什么条件? 3判断下列反应是否能发生? HCl+NaNO3(展示反应的离子结合过程)

HCl+NaOH HCl+Na2CO3

H2SO4+BaCl2

<练习> 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 能发生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的打Na2CO3+Ca(OH2 “×”。

MgCl2+KNO3

总结:不溶性的物质有:

NaOH+CuSO4 练习:A、NaCl AgNO3 B、Na2CO3 HCl 下列物质能否共存的问题:

C、CaCl2 Na2CO3 D、KCl MgSO4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写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练习

总结:从离子的角度进行分析

除杂:除去杂质,但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练习

从离子角度分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鉴别:根据现象的不同,进行鉴别。

总结:H2SO4和Ca(OH2的鉴别方法。

总结:酸碱盐之间除了相互之间发生反应以外,各自还有哪些化学性讨论并总结 构建完整的酸碱盐化学质呢?

问题:鉴别三种无色液体:

H2SO4, NaOH,Na2CO3

利用现有用品和试剂,完成鉴别试验

学生讨论,得出各种方法

学生演示完成

性质的知识脉络

激发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勇于地探索和研究

篇7:《酸碱盐化学性质》说课稿

酸碱盐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和酸碱盐有关的考题又在中考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中考题中有不少题型是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如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与开放性题、信息题型的知识区域,考查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能够正确区分酸碱盐。

2、复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联系。

3、复习复分解反应,金属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

4、会解共存鉴别题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表达与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创新的科学品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对物质进行鉴别、讨论离子共存问题。

四、说教学方法选择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准备采用包括问题和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归纳法等过程式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式”和“讨论式探究”的复习法, 学生在做酸碱盐的题目时,不懂得自觉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题目,或者做出来也不清楚自己思考的过程。 所以这节酸碱盐的复习课首先让学生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出发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旨在帮助学生梳理酸碱盐部分的知识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例题分析,动手实验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能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应用在解题中,如:物质的鉴别、离子的共存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围绕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编排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提问,实验习题,在练习、讨论探究中让学生复习酸碱盐的知识的同时,能力和思维得到提高,科学素养得到升华。

1、引入课题:

利用氢氧化钠遇酚酞变红的实验现象 营造春天延边地区金达莱花开的教学情景,由酸碱遇指示剂变色的知识点引入课题。

2、复习旧知,梳理脉络

课件演示习题回忆所学的酸碱盐知识,将各物质类别进行分类整理。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能力。并组织学生讨论,找出能相互反应的并写出方程式,再进一步深入拓展归纳整理酸碱盐之间反应规律。总结完善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3、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复习常见离子反应,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哪些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共存的问题,跟进组织学生动手实验鉴别题,应用酸碱盐的化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学习基本知识点是为了应用,培养学生自觉应用知识点解题的意识。

六、总结评价与反思

上一篇:语文试卷分析课教案下一篇:冬至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