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盐复习课教学设计

2023-02-22

第一篇:酸碱盐复习课教学设计

酸碱盐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通过对酸、碱盐性质的复习,进一步掌握各类物质的性质。

2、巩固有关重要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某些化学反应的规律。学会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某些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学会运用酸、碱、盐溶解性表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教学重点教学】

1、物质的分类。

2、常见酸碱盐的通性及物质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一:学会归纳

1、物质的简单分类。

2、本章常见的化合物

二、学会比较

1、物质的颜色

2、物质名称

3、学以致用:写化学式,归类。

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铁和稀硫酸

银和稀盐酸

铁和硫酸铜溶液

铜和氯化银 镁和硝酸锌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 碳酸钙和稀盐酸 硫酸锌溶液和硝酸钠溶液

三、酸碱盐的性质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五、练一练

六、学会归纳、归纳提高

1.金属跟酸、金属跟盐是否能发生反应,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判断。 2.铁跟盐酸、稀硫酸等起置换反应,生成亚

铁盐。

3.金属跟硝酸起反应时,由于硝酸的氧化性很强,一般不生成氢气。且即使活动性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也能和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钠、钾等化学性质极为活泼的金属,跟盐溶液反应的情况比较复杂,例如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

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Na2SO4+Cu(OH)2↓

5.复分解反应能不能发生,要考虑生成物中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6.盐跟碱、盐跟盐反应时,反应物必须是可溶的。

七、初中化学制盐的八种方法

(1) 金属+酸→盐+氢气

(2) 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3)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4) 酸+碱→盐十水

(5) 酸+盐→新盐+新酸

(6) 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7) 碱+盐→新碱+新盐

(8) 盐+盐→两种新盐

八、练习提高

1.写出制取ZnCl2的可能方法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篇: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巩固酸碱盐组成、命名、分类等知识;2.巩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加深对某些反应的认识;3.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复分解反应及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课型 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本章我们学习了三类重要的化合物——酸碱盐,这节课我们将对这一章的重点基础知识进行归纳小结。先复习酸碱盐基本概念

一、酸、碱、盐的组成

【练习1】将下列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填入相应的空格内:纯碱,盐酸,大理石,熟石灰,苛性钠,硫酸,碳酸氢钠,氢硫酸,碱式碳酸铜,生石灰,干冰,硝酸,硝酸铵 ① 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2】写出由H、O、Cl、C、Cu 中的元素组成的下列各类化合物的化学式(各举一例): 酸_________碱________正盐_________碱式盐_____________酸性氧化物_________碱性氧化物_______

引入:什么是置换反应?

我们主要学习了三类置换反应,一类是前面学的氢气、碳与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的置换反应,第二类是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再就是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下面我们主要复习后两类:

二、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书写置换反应方程式

【练习3】判断以下反应能否进行,并写出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钠和盐酸 (2)铁与硫酸 (3)银与盐酸 (4)铁与硫酸铜溶液 (5)铜和硫酸锌溶液 (6)铜和硝酸银溶液 (7)铁与氯化银

【小结】

① 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反应,要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加以判断(a 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酸里的氢,b 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钾、钙、钠除外))。

② 单质铁在与酸、盐溶液反应,一般生成的是亚铁盐。 ③ 金属与硝酸反应时,一般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

引入:什么是复分解反应?其特点是什么?

三、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溶解性规律,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4】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写出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Na2CO3 + H2SO4 ——

(2)FeCl3 + NaOH ——

(3)H2SO4 + Ca(OH)2 ——

(4)Cu(OH)2 + KNO3 —— (5)K2SO4 + BaCl2 ——

(6)KNO3 + NaCl —— (7)CaCO3 + BaCl2 ——

(8)BaSO4 + HNO3 ——

第 1 页,共 2页

【小结】

①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要考虑生成物中有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②除需满足复分解反应条件外,盐与碱、盐与盐反应,反应物必须可溶。 ③BaSO

4、AgCl、KNO

3、NaNO3等一般不发生复分解反应。

【作业】从H、O、C、Ca、Cl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分别组成酸、碱、盐、氧化物和单质等类别的物质,并按要求写出这些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除酸类外,其它反应物只能用一次)。 ①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复分解反应(不属中和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2 页,共 2页

第三篇:酸碱盐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设计主题】“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身边的化学物质》酸碱盐专题复习

【教学设计思想】

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注重过程”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探究实验为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酸碱盐的性质和检验为知识载体,在探究合作的互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学生的主体参与的互动中,拓宽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通过提问、思考、讨论、讲解、练习、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来进行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释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⑴通过对酸、碱、盐性质的复习,进一步掌握各类物质的性质。

⑵运用各类物质的性质及相互关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实验设计与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情感与态度: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讨论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酸碱盐的性质及用途。

【教学难点】综合利用本章知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一张和谐、美好、充满盎然生机的图片,让学生心驰神往。第二张图片:水质污染触目惊心,形成强烈的反差,让学生感到义愤填膺,如果你是环保小卫士,利用现有的化学知识能否检验出废水的成分。学生自觉进入角色,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急切想解决问题的欲望,自觉进入学习状态。主动参与教学。 【探究性实验】有A、B、C三瓶无色溶液,分别来自于不同工厂排出的污水,主要成分是硫酸、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请你用不同的方法把三种溶液鉴别出来。

可提供的试剂有下列溶液

CuSO4溶液 BaCl2溶液 稀HCl 酚酞试液 固体有:Zn CuO Cu(OH)2

你能否根据下列表格填写出需要加入的药品、实验现象、结论

【思考、讨论与归纳】要想解决问题,你应具备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

以具体的实例来引出酸、碱、盐知识点的复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四人一个小组的合作互动探究,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在学生的主体参与的互动中,拓宽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呈我们刚解决一大难题,下面来轻松一下。 【快乐点击】

1.某电镀厂排出的污水,其pH<7,并含有硫酸铜,要除去硫酸铜,同时调节pH至中性,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

A.生石灰 B.氯化钡 C.硝酸银 D.碳酸钙

2.某著名风景区附近是大型的陶瓷生产基地,工厂排放的气体使景区内酸雨频频。风景区内受酸雨影响最小的是( )

A.山上的树木 B.小桥的铁栏杆

C.路灯的玻璃罩 D.大理石雕 设计意图:

酸碱盐性质的应用,难度较低,舒缓紧张神经,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身边处处有化学,这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我们要热爱生活,关心身边和化学,下面来看一个化学与生活的实题。同学们都吃过水煮牛肉吗?它那鲜嫩爽滑的口感,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掉。这里面就有嫩肉粉的功劳。 设计意图:

由生活中的物质引入,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实战训练

安多夫是一种嫩肉粉,其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它可破坏肉质纤维结构、促进肉类吸收水分,从而达到使肉质松软、鲜嫩爽滑的目的。小洁发现将拌有嫩肉粉的肉类放在锅里并加入食醋等调料烧煮时产生了大量气体。

(1)请你猜测气体的成分:气体中除了醋酸蒸气、水蒸气之外,还可能含有 。理由是

。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测是正确的

(2)请写出碳酸氢钠的俗名 ,以及在生活中的另一种用途 。 设计意图: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以化学视角观察身边发生的现象,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练一练

有下列物质:a.盐酸

b. 熟石灰 c纯碱. d. 食盐 请选择合适的标号(a~d)填空:

(1)常用降低土壤酸性的是 ( )

(2)在日常生活中用做调味剂的是 ( )

(3)少量存于胃液中帮助消化的是 ( )

(4)做馒头时用于除去面团发酵生成的酸的是 ( )

设计意图:以练习来复习酸碱盐的用途,巩固知识点。 现出问题解决的多样性,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避免一上课就复习知识点的空洞和被动。

【回顾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对《酸碱盐》相关知识的复习,请你谈谈有哪些收获?

1.酸、碱、盐的性质、用途。运用各类物质的性质及相互关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 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热爱生活,关心身边的化学。 3.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成长。 设计意图:

对所复习的知识进行小结,强化知识。有意识渗透德育教育。

【课后作业】鉴别硫酸、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除了刚才所用的方法,你还能想出更多的方法吗?各组相互交流,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从课内廷申到课外,强化小组合作。强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奥运五环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 含义是全世界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相聚一堂。

感兴趣的同学可根据学案上的提示来试一试。 【课后拓展】

如右上图所示A、B、C、D、E各代表铁、水、二氧化碳、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钡溶液中的一种物质。常温下相连环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的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且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D。请填空: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B , D 。 (2)相连的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设计意图:物质推断题是中考必考的难点问题,有意识引导学生向中考靠拢。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针对中考的专题复习课,酸碱盐是近几年中考命题考察的重点内容。教学设计涵盖了中考对这部分考察的基本形式:物质的鉴别、选择题、填空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物质的推断。在选题上我有意识引导学生向中考靠拢,为中考服务。选的题基本上是联系生活实际,而且是近年来的中考热点问题。本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入手,去观察,去体会,增加知识与生活的亲近感,使学生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在教学模式上改变常规复习模式。常规的复习模式,首先是老师把相关的知识点一一罗列出来,然后再讲几个典型例题,最后再做几道练习了事。《中考考试说明》重点提出了考试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提出了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探究性和开放性。在复习课中既要贯彻中考的要求,又要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环境中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本节复习课采用问题和探究实验为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具体的实例来引出酸、碱、盐知识点的复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四人一个小组的合作互动探究,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在学生的主体参与的互动中,拓宽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呈现出问题解决的多样性,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避免一上课就复习知识点的空洞和被动。再通过提问、思考、讨论、讲解、练习、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来进行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释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节复习课,学生们感到了学习的快乐。我也认识到复习课也照样可以上出生动和活泼,同时对新课程的理念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四篇:酸碱盐的复习进行教学反思专题

酸碱盐的复习

本单元包含了几种常见的酸、碱、盐及几种常见的化学肥料。“课程标准”要求同学们掌握常见的酸以及碱的性质,并了解常见的盐的用途和几种化学肥料的作用等。这部分内容具有概念多、物质多、化学方程式多以及反应规律多等特点,有较强的综合性。从历年中考来看,这部分内容既是考试的重点,也是得分的难点。如何有效地复习这部分内容呢?

一、归纳总结,掌握物质通性

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安排,基本上是先介绍酸、碱的一些代表物,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酸、碱等所具有的共同性质以及反应规律等。因此,复习时要学会归纳总结,在熟记各种物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同类物质的共同性质。如,对酸的复习,在回忆H2SO

4、HCl两种酸的性质的基础上,归纳出酸这类物质所具有的化学性质:

(1)能使指示剂变色;

(2)能和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

(3)能跟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

(4)能和碱发生中和反应;

(5)能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等。

二、比较分析,明确相互差异

同类物质如酸或碱等,一方面具有共同的性质;另一方面也由于构成它们的离子不同,因此在一些反应上会存在差异。复习时必须通过比较组成上的区别,从而明确同类的不同物质间的性质差异。比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属于碱,它们都具有可使指示剂变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与酸反应以及盐反应等的性质;但因两种碱的阳离子分别为 和 ,在反应上会有所差异。如氢氧化钙能与碳酸盐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氢氧化钠则不能与碳酸盐溶液反应。因此,在复习时必须进行比较分析。

同种物质不同浓度的溶液在性质上也存在差异。例如,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吸水性和脱水性等,而稀硫酸则不具有这样的性质。复习时也要进行认真比较,从而明确相互之间的差异。

此外,还要注意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比较。如HCl、NaOH和Na2CO3,通过比较发现,它们的组成不同,所属的类别也不同(分别属于酸、碱和盐)。由于组成和所属的类别不同,对应的化学性质有明显的差异。

三、注意条件,弄清反应依据

金属与酸或金属与盐之间的置换反应、酸与盐或碱与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都是有条件的。只有遵循一定的条件,反应才能够发生。复习时,必须抓住这两类重要反应的条件: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之前的金属才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对应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酸或碱与盐之间要发生复分解反应,必须要有水、气体或沉淀产生。如果不符合这些条件,反应将不能发生。复习时只有明确这些条件,才能正确判断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以及给出的反应是否正确等。

第五篇:酸碱盐复习教案

<<酸碱盐探究式复习>>教学设计

课题:酸碱盐探究式复习 教者:邵康

班级:初三(7)班 时间: 2014-3-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2) 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现象来理解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2)进一步认识复分解反应,会书写常见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通过实验获取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酸碱盐性质的开放性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和感受化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归纳总结.(2)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第八章酸碱盐的有关知识,这部分的知识点较多且较为零乱,同学们理解和记忆起来比较困难。为了便于理解和灵活应用这一章的内容,本节课我们对这一章的知识点再进行复习梳理。

1.环节一——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今天老师先来给大家表演一个化学魔术“百变瓶”,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魔术表演】在烧杯中放入少量水,将一枚熟鸡蛋放入水中,然后依次向烧杯中加入:紫色液体A(石蕊试液)、无色液体B(氢氧化钠溶液)、无色液体C(稀盐酸)。 【问题】请同学们描述一下在刚才我的魔术表演中你观察到了哪些实验现象。

【学生】描述所看到的实验现象。 【教师】对学生描述的实验现象进行评价,并补充和纠正学生描述中的不足,然后总结并板书上述实验现象。 【板书】实验现象

2. 环节二——探究“A、B、C是什么物质?”

【问题】请根据实验现象推断A、B、C是什么物质,并说明推断的理

由。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小组间进行交流。

【学生】就A、B、C可能是什么物质及推断的理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对A和B的推断进行简明的板书记录并给予启发指导。 B物质的推断,一部分学生认为是碱(如NaOH溶液、Ca(OH)2溶液、KOH溶液或Ba(OH)2溶液)的溶液。另一部分学生认为还可能是像Na2CO3这样显碱性的盐溶液。教师首先对学生能全面思考问题给予肯定,然后启发引导学生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分析,B只能是碱的溶液,不可能是像Na2CO3这样显碱性的盐溶液。

【问题】到目前为止,对B物质我们达成了一致的意见:B是NaOH溶液、Ca(OH)2溶液、KOH溶液或Ba(OH)2溶液等的碱溶液。那下面我们再看C物质应该是什么呢? 【学生】根据加入C后溶液变红色,推测C是一种酸溶液,如稀盐酸、稀硫酸……。

【教师】简明记录学生列举出的酸,并提出不可能是稀硫酸吧。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果C是稀硫酸的话,那B就不能是氢氧化钡溶液,因为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OH)2 == BaSO4 ↓+ 2H2O 生成硫酸钡的白色沉淀,刚才实验中并没有沉淀生成啊。大家再想想,如果B不是Ba(OH)2溶液,那么C是不是就可以是稀硫酸呢?现在老师还用刚才的A和B,C就用稀硫酸来做一下实验,大家看看到底行不行。

【演示实验】将魔术中的盐酸换成硫酸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鸡蛋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但不能漂浮起来)。

【问题】鸡蛋为什么不能漂浮起来呢?

3.环节三——探究“鸡蛋漂浮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弄清楚“鸡蛋为什么会漂浮起来”,下面就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小组间进行交流。 【教师】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及与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硫酸钙是微溶物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并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加以验证。从而得出鸡蛋漂浮起来的原因是:反应中生成的气体起主要作用。 【总结】A是石蕊试液,B是碱的溶液,C是一种酸溶液但不能是稀硫酸。

4.环节三——探究“废液如何处理?”

【问题】通过大家共同讨论探究,我们不仅弄清楚了魔术表演中A、B、C是什么物质,也清楚了鸡蛋漂浮起来的原因。可是我还有一个困难,请同学们一起帮我解决一下:“魔术表演后,烧杯中的废液能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中?应该怎么处理合适呢?”

【学生】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中 【教师】为什么,说说理由?

【学生】分析回答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中的理由。(废液是酸性的) 【教师】那我们用哪些方法进行处理呢?请同学们讨论分析,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学生根据酸的性质,提出废液处理的可能方法,教师将学生提出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问题】刚才同学们根据酸的性质想了这么多的处理方法,那是不是都可行呢?我们选择废液处理方法时应该考虑哪些问题?或者说处理废液的方法应该符合哪些要求? 【教师】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应该满足的条件是:原料易得、经济实惠,操作简单,不产生二次污染等。并据此条件分析出处理本实验废液的较好的方法是用生石灰或大理石。 5.环节三——构建酸碱盐的知识网络 【问题】请大家从分类的角度反思物质推断过程和废液处理过程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并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出来。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画出各种形式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教师给学生展示教师自己整理的“风筝”网络图。 【教师】同学们,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总结提升的过程,知识就像一只在天空中翱翔的风筝,只要大家用发现的眼睛和智慧的头脑不断观察、思考和总结,风筝的线就会牢牢的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板书设计

上一篇: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知识下一篇:省级文明工地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