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2024-04-12

溶液的酸碱性教案(通用11篇)

篇1: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2、说出典型的强酸和生活中常见的弱酸性物质,确认强酸具有腐蚀性,说出典型的强碱和生活中常见的碱性物质,确认某些碱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及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会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可用PH值的高低来表示,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重视实验态度与习惯的形成,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2、养成严谨的科学观察和思维习惯,尊重事实。

二、教学重点

认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物质酸碱性及酸碱性强弱测定方法。

三、教学难点

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认识;PH的大小与物质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玻璃棒、烧杯、表面皿、试管、浓硫酸、食醋、稀盐酸、稀硫酸、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钾、熟石灰、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pH试纸、洗涤剂;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浓硫酸的性质: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密度是1.84g/mL,有强烈的腐蚀性,同时还有吸水性和脱水性,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是一种用的干燥剂。

浓硫酸沾在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干布擦去,再用水冲洗干净,一定不能先用水冲洗。

2、浓盐酸的性质:无色(工业盐酸含有杂质是黄色)、有刺激性酸味的液体;易挥发,挥了出的HCl气体极易溶于水,溶解于空气中的水分中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打开浓盐酸瓶口会看到有白雾。

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是混合物。

3、雨水的酸性:正常的雨水因为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显弱酸性,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

4、氢氧化钠:白色块状固体,易吸水性,易潮解,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有强烈的腐蚀性。

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新课讲解: <一>酸性物质

1、引言:钢铁、化肥、塑料、食品、药物等的生产过程中经常要用到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是两类基本的物质。如:人的胃液里就含有胃酸—盐酸,没有它,我们就不能有效地消化各种食物;若胃酸含量过多,又容易得胃病,需用含碱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2、设疑激趣:(1)你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还有哪些认识?(2)你能说出哪些物质呈酸性、哪些物质呈碱性吗?

3、实验:取一瓶食醋,倒一点在烧杯中,示范一下闻药物气味的方法,然后请每一探究小组学生闻一闻食醋的气味。回答:有酸味。

4、讲解:(1)用手轻轻扇动瓶口使气味飘进鼻孔来,同时告诉学生:实验室里的化学药品都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更不能用嘴尝,这是一个操作规范。(2)食醋是一种酸溶液,它有酸味,具有酸性。(3)出示盐酸、硝酸、硫酸,指出它们是常见的强酸。

5、提问:你们吃的水果中哪些有酸味呢?学生回答后指出这些水果中均会有一些不同的酸性物质,所以有酸味,但酸性不是很强——叫弱酸性物质。

6、实验:课本的浓硫酸强腐蚀性实验演示,得出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浓硝酸也有强腐蚀性。

7、讲解:万一不小心粘有浓硫酸之后的急救措施。<二>碱性物质

出示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氨水及一些碱性物质:小苏打、纯碱、洗涤剂等物质。

1、读图:认识课本上一些强碱和弱碱性物质。

2、设问激趣:你们知道清洗脱排油烟机的工人师傅用是的什么药品吗?(讨论:大多数不知道)

3、探究实验:碱性物质的去污能力。

4、问:现在你们知道刚才提的问题了吗?(答:知道,是碱性物质。教师指出:大多数是纯碱)

5、归纳:某些碱性物质有一定的去污能力,可作洗涤剂。但强碱有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

<三>物质酸碱性的测定

Ⅰ、用石蕊试液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出示紫色石蕊试液,叫学生拿出探究小组桌上的石蕊试液,请他们辩别颜色。

1、探究实验:二个探究小组做石蕊试液分别滴入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二个探究小组做石蕊试液滴入盐酸和石灰水中;剩余探究小组做石蕊试液滴入各种不同的洗涤剂中。

2、探究结果汇报:(表扬)

3、得出结论:通过比较实验现象差异性和共同性得出: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Ⅱ、用PH判断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1、探究小组讨论:使用石蕊试液判断物质酸碱性的优缺点。

2、讲解: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的必要性。

3、课件演示:“由于土地的盐碱化和酸雨造成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4、演示:用PH试纸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方法及规范的操作方法介绍。

5、探究实验:请各探究小组分别测出下列物质的PH值:1%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10%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纯水、食盐水等(教师巡视,帮助纠正他们的错误操作)。

6、探究结果汇报。

7、讨论:从上面实验中你们能归纳出哪些有规律性的知识?

篇2: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鉴于大家对查字典化学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三化学教案: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三化学教案: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

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

【考试说明要求】

1.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

2.了解溶液PH的定义,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基础知识梳理】

一、水的电离

1、水是一种 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水的离子积Kw=

Kw只随温度变化而不随浓度变化,水的电离是 热过程,25℃时,Kw=

2、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⑴温度 ⑵酸、碱

⑶易水解的盐

【思考】分析下列条件的改变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项目

条件平衡移

动方向 C(H+)

变化 C(OH-)

变化 C(H+)与C(OH-)

大小比较 Kw 溶液

酸碱性

升温

加入少量H2SO4

加入少量NaOH

加入少量Na2CO3

加入少量FeCl3

【例1】纯水在25℃和80℃时的H+浓度,前后两个量的大小关系为()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能确定

二、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相对大小。

酸性溶液:C(H+)_____C(OH-),中性溶液:C(H+)__ _C(OH-),碱性溶液:C(H+)_ _C(OH-)

2.(1)pH=_______________,pH大小反映了溶液中__________浓度大小,即反映溶液的_______性强弱。

(2)25℃时,酸性溶液:pH_____,中性溶液:pH_____,碱性溶液:pH_____。

(3)同种溶质的稀溶液:c(酸)越大,酸性越_____,pH越_____;c(碱)越大,碱性越_____,pH越_____。

(4)相同pH的酸(或碱),若酸(或碱)越弱,其物质的量浓度越____。

【思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误打)

⑴pH=0的溶液中C(H+)=0()⑵pH相同盐酸和硫酸分别中和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消耗两种酸体积比为2∶1()

⑶pH相同的氨水和NaOH溶液中和等量的盐酸时,消耗两种碱体积比为1∶1()

⑷pH=5的盐酸10mL加水稀释至1000mL后pH=7()

⑸100℃时纯水的pH=6,则100℃时纯水显酸性()

⑹pH=4.3的硫酸和pH=9.7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近似相等()

3.pH的计算

①已知酸碱浓度求pH ②稀释计算 ③混合计算

【例2】⑴求pH=4的盐酸与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⑵求pH=12的Ba(OH)2溶液与水以体积比2∶3混合后溶液的pH ⑶常温下,重水离子积常数为1.610-15,则0.001mol/LNaOD重水溶液1mL加重水稀释至10L后溶液的pD

⑷求pH=

4、pH=6的两种强酸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5时的体积比

⑸求pH=8的强碱溶液100mL和pH=9的强碱溶液300mL混合后溶液的pH

⑹求0.1mol/LHCl 800mL和0.1mol/LNaOH200mL混合后溶液的pH

⑺等体积的pH=4的盐酸与醋酸加水稀释到pH=5,加水体积:前者_______后者。

4.pH的测定方法:①pH试纸;②酸碱指示剂;③pH计等。

【注意】使用pH试纸的方法:。

【思考】若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下列溶液的pH,与实际相比,结果如何变化? ①盐酸溶液 ②乙酸溶液 ③氯化钠溶液 ④氢氧化钠溶液

若原盐酸和乙酸的pH相同,则 产生的误差更大。

【例3】某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为Kw=110-13,则该温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5℃,其理由是

若将此温度下pH=11的苛性钠溶液aL与pH=1的稀硫酸b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忽略不计),试通过计算填写以下不同情况时两溶液的体积比:

(1)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 :;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篇3: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许多含氧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 而在中性或者碱性溶液中却不具有氧化性, 或者氧化性很弱。如HNO3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而Na NO3却不具有氧化性, 这说明NO3-在酸性介质中才具有氧化性。再如, Mn O4-在酸性条件下被还原得Mn O2, Mn O2溶解继续被还原为Mn2+。在碱性或中性介质中由于生成的Mn O2不溶解, 不能继续被还原, 所以Mn O4-在酸性介质中的氧化性要比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强。

许多金属离子及化合物也有同样的现象。如Fe3+在酸性介质中具有强氧化性, 而在碱性溶液中由于生成Fe (OH) 3沉淀, 使Fe3+浓度大大减小, 这样, 也就表现不出氧化性。相反, Fe2+在酸性介质中由于只能被空气中的氧气缓慢氧化, 还原性也就较弱, 而在碱性介质中, Fe2+生成Fe (OH) 2沉淀, Fe (OH) 2能迅速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再如, 前面说过的Mn O2由于在酸性溶液中才能溶解得到Mn4+, 所以Mn O2在酸性介质中才能表现出氧化性。因此, 在检验乙烯、乙炔等还原性物质时要用硫酸酸化后的高锰酸钾溶液, 因为深紫色的Mn O4-变成几乎无色的Mn2+, 现象非常明显。在中性溶液里生成棕黑色的二氧化锰悬浊液, 现象就不太显著。相反, Mn2+在中性或碱性介质中, 生成Mn (OH) 2沉淀, 得到的沉淀能很快被氧化, 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在酸性溶液中被氧化生成的物质极不稳定, 因而表现不出还原性。

常见的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种类并不多, 现列表如下。熟悉这个表, 一般的溶液中氧化—还原反应都不难写出。

举例如下:

前面所述在碱性介质中, Fe2+生成Fe (OH) 2沉淀, Fe (OH) 2能迅速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其他氧化剂也能很快氧化氢氧化亚铁, 如把氯水滴入含有氢氧化亚铁沉淀的碱性溶液中时, 发生如下变化:

可见, 虽然溶液中的H+和OH-不参加氧化—还原反应, 但能影响氧化—还原反应, 因此, 不可忽视这些离子的存在。

篇4:解读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水是极弱的电解质,水的电离方程式为

H2OH++OH-

(2)水的离子积常数:KW=c(H+)·c(OH-)。①室温下:KW=1×10-14。②影响因素: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KW增大。③适用范围:K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稀的电解质水溶液。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①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W增大。②加入酸或碱,水的电离程度减小,KW不变。③加入可水解的盐(如FeCl3、Na2CO3),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W不变。

例125 ℃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①NaCl ②NaOH ③H2SO4 ④(NH4)2SO4,其中水的电离程度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④>③>②>① B.②>③>①>④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解析从四种物质分析可知②NaOH、③H2SO4抑制水的电离,①NaCl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④(NH4)2SO4促进水的电离(NH+4水解),在②③中H2SO4为二元强酸、产生的c(H+)大于NaOH产生的c(OH-),抑制程度更大,故顺序为(由大→小)④>①>②>③。故A、B、D错。答案:C

2.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①酸性溶液:c(H+)>c(OH-),常温下,pH<7。②中性溶液:c(H+)=c(OH-),常温下,pH=7。③碱性溶液:c(H+)<c(OH-),常温下,pH>7。

(2)pH及其测量:①计算公式:pH=

-lgc(H+)。②测量方法:pH试纸法:用镊子夹取一小块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试纸的中央,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确定溶液的pH。

例2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与

b mol·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

A.a=b

B.混合溶液的pH=7

C.混合溶液中,c(H+)=KW mol·L-1

D.混合溶液中,c(H+)+c(B+)=c(OH-)+c(A-)

解析A项,只有当HA为强酸、BOH为强碱,或HA的电离常数Ka与BOH的电离常数Kb相等时,溶液才呈中性;B项,只有当温度为25℃时pH=7的溶液才呈中性;D项为电荷守恒关系式,无论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均成立;C项,因c(H+)·c(OH-)=KW,中性溶液中c(H+)=

c(OH-),故c(H+)=KW mol·L-1,正确。答案:C

3.pH计算

(1)单一溶液的pH计算:强酸溶液:如HnA,设浓度为c mol·L-1,c(H+)=nc mol·L-1,pH=-lgc(H+)=-lgnc。强碱溶液(25 ℃):如B(OH)n,设浓度为c mol·L-1,c(H+)=

10-14nc mol·L-1,pH=-lgc(H+)=14+lgnc。

(2)混合溶液pH的计算类型:①两种强酸混合:直接求出c(H+)混,再据此求pH。c(H+)混=c(H+)1V1+c(H+)2V2V1+V2。②两种强碱混合:先求出c(OH-)混,再据KW求出c(H+)混,最后求pH。c(OH-)混=c(OH-)1V1+c(OH-)2V2V1+V2。

例3常温下,将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与0.06 mol·L-1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该混合溶液的pH等于( )。

A.1.7 B.2.0 C.12.0 D.12.4

解析本题考查酸碱中和反应与pH的计算。从所给的试剂量来看,硫酸过量,则混合溶液中的H+浓度:c(H+)=0.06×2-0.12 mol/L=0.01 mol/L,溶液的pH=-lg0.01=2.0。答案:B

4.酸碱混合后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1)等体积等浓度的一元强酸、一元强碱混合呈中性。

(2)等体积等浓度的一元弱酸、一元强碱混合呈碱性。

(3)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①pH之和等于14呈中性;②pH之和小于14呈酸性;③pH之和大于14呈碱性。

(4)pH之和等于14时一元强酸和一元弱碱等体积混合呈碱性;一元弱酸和一元强碱等体积混合呈酸性。

例5对于常温下pH为1的硝酸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溶液1 mL稀释至100 mL后,pH等于3

B.向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为13的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中和

C.该溶液中硝酸电离出的c(H+)与水电离出的c(H+)之比值为10-12

D.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是pH为3的硝酸中水电离出的c(H+)的100倍

解析硝酸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稀释100倍,pH增大2,A项正确;pH为1的硝酸溶液与pH为13的氢氧化钡溶液c(H+)与c(OH-)相等,二者等体积混合恰好完全反应,B项正确;硝酸电离出的c(H+)为0.1 mol·L-1,水电离出的

c(H+)为1×10-13 mol·L-1,二者之比应为1012,C项错;pH为3的硝酸中水电离出的c(H+)为1×10-11 mol·L-1,故D项的比值为1∶100,D项错。答案:AB

5.溶液稀释后pH的判断

(1)强酸溶液,被稀释10n倍,溶液的pH增大n;对于弱酸溶液,被稀释10n倍,pH 变化小于n;无论稀释多少倍,溶液的pH不会大于7。

(2)强碱溶液,被稀释10n倍,溶液的pH减小n;对于弱碱溶液,被稀释10n倍,pH 变化小于n;无论稀释多少倍,溶液的pH不会小于7。

例6常温下0.1 mol·L-1醋酸溶液的pH=a,下列能使溶液pH=(a+1)的措施是( )。

A.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

B.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

C.加入等体积0.2 mol·L-1盐酸

D.提高溶液的温度

解析醋酸是弱酸,稀释10倍同时也促进了电离,溶液的pH小于a+1,A项错误;醋酸根离子显碱性,向酸溶液中加入适量碱性溶液可以使pH增大1,B项正确;盐酸完全电离,加入盐酸后溶液的pH小于a+1,C项错误;升高温度促进醋酸的电离,溶液的pH小于a,D项错误。答案:B

(收稿日期:2015-08-10)

篇5:溶液的酸碱性教学案

篇一:《溶液的酸碱性与pH》教学设计

鲁科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高二第3章第1节溶液的酸碱性与pH

―――――广州市第一中学 林婉贞 2013.9.2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2)使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H+]、[OH-]及pH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教材,学会读表,自主学习

(2)通过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通过回顾旧知识,推导新知识。

(3)培养极短时间内整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课堂上各种各样的信息,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积极回答问题,说出自己的见解

(4)培养学生养成动手实验前想清楚实验方案的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合作交流的愉悦感(2)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二、教学重难点:水的离子积,溶液酸碱性和溶液pH值的关系

三、教学设计思路:紧扣教材、依学生水平进行顺向思维教学,在回顾旧知识,掌握新知识过程中,不断回顾水的电离平衡,强调逻辑思维,以达成了三维目标。

四、教学实录 2 3

五、同课异构的评价记录

两位老师的目标设计不一样,组织不一样。

林婉贞的课:①紧扣教材、依学生水平进行顺向思维教学,在新旧知识之间不断渗透水的电离平衡移动解决问题,强调建构逻辑思维。行云流水,有矛盾,有碰撞,达成了三维目标。②教学设计成熟,指导学生会学,不断提醒学生使用教材去生成知识,有层次有递进,思考深度到了。③设计问题能调动学生思维,课堂气氛和协自然。

杜明成的课:①学科专业水平高,希望通过实验产生认知冲突,解决三个问题,但三个问题同时抛出,让学生无所适从。②设计想跳出教材,逆向思维展开教学,高定位设计教学线路,但过于拔高,逆向知识线逻辑关系不明显,学生反应不断递减。③教学重点放在pH的计算,如果放在第3课时来上就很合适。

六、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老教师,用多了教材,就想跳出教材,这容易跳出学生。只要深刻思考学生情况、把握教材重点,才能上出高质量的课,出彩不只是创新,更重要是落实。

篇二:8.1溶液的酸碱性的教案 篇三: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等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

2、掌握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3、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操作方法。

4、了解溶液酸碱度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它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重点:

1、学会用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

2、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难点: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

旧知回顾

1、将CO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中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2、向氨水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自主学习】

【了解生活中的酸和碱,阅读课本P48资料。】

1、什么是酸碱指示剂以及在酸、碱性溶液颜色的变化规律

2、常用酸碱指示剂有:

【请阅读课本60、61、页完成下列填空题:】

3、溶液的酸碱度常用来表示,pH的范围在~之间。

4、溶液呈酸性时,pH越小,酸性越;溶液呈碱性时,pH越,碱性越强;溶液呈中性时pH7。

【阅读课本62页内容,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有重要的意义。】

5.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

6测定雨水的pH(因溶解有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的pH约为酸雨的),可以了解。【活动与探究】:

【交流讨论】

(2)讨论以上几种物质,哪种是酸溶液,哪种是碱溶液?

【课堂反馈1】:

1、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A.变红色

B.变无色

C.变蓝色

D.不变色)

2、柠檬汁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由此可知柠檬汁()

A.显酸性 B.显碱性 C.显中性 D.无法确定

3、能用无色酚酞区别开的一组溶液是()A.稀盐酸和稀硫酸 B.石灰水和雨水 C.纯碱溶液和稀氨水 D.食盐水和蔗糖水

【实验探究2】: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关系,用pH试纸测定液体的pH 测定方法:在 或 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

我们一起来测定以下几种溶液的pH 【交流讨论】: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课堂反馈2】:

1、(2010.北海28)有以下四种溶液:①PH=2的溶液 ②PH=4的溶液 ③PH=10的溶液 ④PH=12的溶液。判断溶液酸性强弱 ① ②; 判断溶液碱性强弱 ③ ④(填“>”或“<”或“=”)

2、(2010·甘孜14)下列液体酸性最强的是()

A.柠檬汁(PH=2~3)B.酱油(PH=4~5)C.牛奶(PH=6~7)D.鸡蛋清(PH=7~8)

3、(2010?十堰10)“测土选种”是现代农业常用的科学方法,取武当山特区某村土壤浸出的溶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下表为四种农作物适宜生长的pH值范围,A.玉米

B.茶树 C.水稻

D.马铃薯 4(5、(2010?宜昌5)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图,下列四种物质中酸碱性与众不同的是

A.肥皂水B.牙膏C.西瓜汁 D

6、(江苏海门中考)下图表示的是身边一些物质的近似pH。有关这些物质的比较和判断正确的是()

A.醋的酸性比酱油弱

B.西瓜汁显中性 C.肥皂水的碱性最强

D.苹果汁显碱性 能力提升: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让你检验生活中的食盐水(不显酸碱性)、汽水(显酸性)、石灰水(显碱性)三种物质的酸碱性,你选择

汁,不选用其他花汁的原因是

2、将二氧化碳、生石灰、食盐分别溶于水制成三种溶液,再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1)pH>7的是

溶液,石蕊试液显色。(2)pH=7的是

溶液,石蕊试液显色。

(3)pH<7的是

溶液,石蕊试液显色。

3、.某学校“酸雨”(pH<5.6)测量小组的同学,取刚降落雨水的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1)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推测“正常雨水“7,引起这种pH的原因是(2)根据以上数据,判断所降雨水是否是“酸雨”?(3)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个热电厂和一个炼焦厂,这些厂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煤中含有一定量的硫),试分析造成这一地区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其治理措施是利用、、。(填3种能源)

4、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某一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的酸碱度。探究过程如下: 【猜想或假设】溶液的pH可能为:①pH<7,②,③

。【设计和实验】要测定该溶液的酸碱度,除有正确的操作步骤外,其中不能采用下列物质中的(填序号)来进行实验。①pH试纸

②紫色石蕊试液 ③酚酞试液 组内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乙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丙同学:将pH试纸直接浸入氯化钠溶液中,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评价与反思】三位同学中操作正确的是同学。指出其于同学的操作错误:

同学: 同学:

【结论与分析】丙同学得出:“凡是盐溶液的pH都等于7”,你认为该同学结论(填“正确”或“不正确”)。如不正确,请举一例说明(如正确,该处不填)。

篇6:《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反思

1、对教材处理不到位,需要多研究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中已经开始淡化相应的概念,对学生不必太过强调。新教师对课标一定要熟悉,了解中考的指挥棒,才能指挥学生复习好迎接好中考。

2、复习时要对知识加强归纳总结,知识点要点拨到位。对所需记忆的知识缩小范围,有利学生记忆。

3、语言要更加严谨精确,本节课需点明物质溶于水的本质是离子与金属导电不同;点明水乙醇不导电是因为形成不了离子。

篇7:溶液的酸碱性高二化学知识点

酸性:c(H+)>c(OH-) 中性:c(H+)=c(OH-) 碱性: c(H+)

2.常温下(25℃)

酸性溶液:C(H+)﹥C(OH-),C(H+) ﹥1×10 -7mol/L

中性溶液:C(H+)= C(OH-),C(H+) = 1×10 -7mol/L

酸性溶液:C(H+)﹤C(OH-),C(H+) ﹤1×10 -7mol/L

3.溶液的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PH= -lg c(H+)

适用于稀溶液,当溶液中c(H+)或c(OH-)大于1mol时,直接用浓度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4.PH值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PH范围0—14之间,但PH值等于0的溶液不是酸性最强的溶液, PH值等于14的溶液不是碱性最强的溶液。 PH值增加一个单位C(H+)减小10倍

5.测定溶液酸碱性的常用方法:

a. 酸碱指示剂 (石蕊、酚酞、甲基橙)

b. PH试纸:广泛PH试纸:1-14,只能读得整数

精密PH试纸:精确到0.1.

PH试纸的使用方法:剪下一小块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玻璃棒沾取一滴溶液滴在PH试纸上,半分钟内与比色卡比较,读出PH值。

c. PH计,它可以精确测量溶液的PH值。精确到0.01.

6.PH值计算的常见类型

(1)溶液的稀释 ①.强酸:计算稀释后的溶液中的c(H+),直接换算成PH

②.强碱:计算稀释后的溶液中的c(OH-),换算成c(H+)再求出PH值。

【小结】一般情况下,强酸溶液每稀释10倍,pH值就增加1个单位,但稀释后pH值一定小于7;强碱溶液每稀释10倍,pH值就减小1个单位,但稀释后pH值一定大于7。

(2)强酸与强酸、强碱与强碱混合

通常两种稀溶液混合,可认为混合后体积为二者体积之和。

强酸与强酸混合,先算混合后的c(H+),再算pH。

强碱与强碱混合,先算混合后的c(OH-),再由Kw求c(H+)及pH,或先算混合后的c(OH-)及pOH,再求pH。绝对不能先直接求才c(H+),再按之来算pH。

【经验公式】(其中0.3是lg2的近似值)

已知pH的两强酸等体积混合,混合液的pH=pH小+0.3

已知pH的两强碱等体积混合,混合液的pH=pH大-0.3

(3)酸碱混合:先判断过量,求出剩余的酸或碱的浓度,再求c(H+)

【注意】 强酸的稀释根据c(H+)计算,强碱的的稀释首先应由c(OH-)浓计算出c(OH-)稀,让后据Kw计算出c(H+),再计算出PH,不能直接根据c(H+)计算。

【总结】溶液的稀释规律:

①.强酸pH=a,加水稀释10n倍,则pH=a+n;

弱酸pH=a,加水稀释10n倍,则a

强碱pH=b,加水稀释10n倍,则pH=b-n;

弱碱pH=b,加水稀释10n倍,则b>pH>b-n;

②.酸、碱溶液无限稀释时,pH只能接近7,但酸不能大于7,碱不能小于7(室温时)

③.对于浓度(或pH)相同的强酸和弱酸,稀释相同倍数,强酸的pH变化幅度大。

(4)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其反应的实质是H++OH-=H2O,所以在计算时用离子方程式做比较简单,要从以下三种可能去考虑:(室温时)

(1)若n(H+)=n(OH-),恰好中和,pH=7

(2)若n(H+)>n(OH-),酸过量,计算剩下的c(H+),再算pH

(3)若n(H+)

7. 溶液酸碱性判定规律

(1)PH相同的酸(或碱),酸(或碱)越弱,其物质的量浓度越大。

(2)PH相同的强酸和弱酸溶液,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则强酸溶液PH变化大;碱也如此。

(3)酸和碱的PH之和为14,等体积混合。若为强酸与强碱 ,则PH=7;若为强酸与弱碱,则PH﹥7 ;若为弱酸与强碱,则PH﹤7。

(4)等体积的强酸和强碱混合

A、若二者PH之和为14,则溶液呈中性,PH=7

B、若二者PH之和大于14,则溶液呈碱性。

C、若二者PH之和小于14,则溶液呈酸性。

8.酸碱中和滴定原理

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1)酸式滴定用的是玻璃活塞,碱式滴定管用的是橡皮管。(思考为什么?)

(2)滴定管的刻度从上往下标,下面一部分没有读数因此使用时不能放到刻度以下。

(3)酸式滴定管不能用来盛放碱溶液,碱式滴定管不盛放酸溶液或强氧化性的溶液。

(4)滴定管的精确度为0.01mL,比量筒精确;所以读数时要读到小数点后两位。实际滴出的溶液体积=滴定后的读数-滴定前的读数。

(5)滴定操作:把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锥形瓶放在下面接液体,滴定过程中用左手控制活塞,用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应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6)滴定终点判断:当滴入最后一滴溶液时颜色发生变化且半分钟内颜色不再发生变化即已达终点。

(7)指示剂选择:强酸滴定强碱——酚酞或甲基橙

强酸滴定弱碱——甲基橙

强碱滴定弱酸——酚酞

(8)颜色变化: 强酸滴定强碱:甲基橙由黄色到橙色

酚酞由红色到无色

强碱滴定强酸:甲基橙由红色到橙色

酚酞由无色到粉红色

(9)注意:①手眼:左手操作活塞或小球,右手振荡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②速度先快后慢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利用n酸c酸V酸=n碱c碱V碱进行分析

读数:两位小数。因一次实验误差较大,所以应取多次实验的平均值。

篇8: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在教学这节课之前, 学生对溶液知识已有一定了解, 感觉并不陌生, 也知道溶液具有酸碱性, 与生活相联系, 学生已有一些直接经验, 而且实验简单、易于操作, 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过程中, 可从多方面、多角度努力尝试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运用多种手段, 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 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或图片等创设情境, 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作为补充, 拓宽视野, 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 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如在本节课的课题引入时, 我用了大量色彩明艳的图片, 素材都来源于生活, 学生看到生活中他们所熟悉的物品时, 顿时眼前一亮, 再问他们这些食物吃起来什么味道, 答案也异口同声:“酸的”, 很自然地引出了主题。在引出酸碱指示剂时, 我讲了玻义尔发现酸碱指示剂的小故事, 让学生体会他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随后在展示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时, 引用了大量关于酸雨危害的图片, 让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 学好化学对于生活有重要意义。

二关注学生层次, 调动学习积极性

初中化学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 大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 即使之前基础差, 只要学生对于课程感兴趣, 学习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 其中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只有教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 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 才能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因此在自己的课堂中我很注意每一教学环节的设计, 仔细推敲, 符合思维的逻辑性, 上课提问注意学生的层次, 容易的问题让基础差的学生来回答并且从不吝啬表扬, 让他们有信心学好化学。

如在这节课中, 讲到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哪些时, 因为之前已经接触过, 就请了一位基础差的学生来回答, 很顺利, 也得到了相应的肯定。又如在归纳总结得到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后, 倡导学生学以致用, 应用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实验室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溶液, 已知它们是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请你用化学方法鉴别它们。要解决这道题目需要知道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三种溶液的酸碱性以及鉴别题的一般格式, 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 于是我就请了一位成绩中等的学生, 该生表述上稍微有些不完整, 但经老师提醒之后, 马上能进行自我修正, 也是一次不错的锻炼机会。接着我又增加了一个问题:“除了用紫色石蕊试液来鉴别, 酚酞试液能否鉴别?为什么?”这个问题就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这两种指示剂的不同之处, 尤其需要了解酚酞试液测定溶液酸碱性的局限性, 能力要求较高, 需要中等偏上的学生来解决, 于是请了一位班中成绩优异的学生来回答, 该生思路清晰, 表述完整, 我也由衷地进行了表扬、点评。

这样在一节课中, 关注了各种层次的学生, 让他们都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 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发挥实验作用, 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与学生的接触中, 发现他们对实验非常感兴趣, 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 大家兴致就特别高, 因此, 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 借助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课中, 最重要的一个实验就是通过分组实验归纳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 其中包含了复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中要求4位学生为一组, 观察酸碱指示剂在酸性、碱性、中性溶液中颜色的变化并测定生活中某些溶液的酸碱性。学生有了亲自实验的机会, 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个个做得兴致盎然, 自己组得到的实验结果还与邻组的相比较, 学习氛围浓厚, 与教师单纯地讲述起到的效果不可同日而语。在交流得到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之后, 要运用规律测定生活中溶液的酸碱性, 选取了橙汁、肥皂水, 测出橙汁呈酸性, 肥皂水呈碱性,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亦如此,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将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 并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 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青年教师, 还要在这方面多下工夫, 在自己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 这样才能让自己更智慧地教, 学生更有效地学。

摘要:初中化学虽简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还是存在较大困难, 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 如何让学生对化学学习感兴趣, 并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 本文借助“溶液的酸碱性”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篇9:浅谈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

关键词:电解质溶液;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

高考中常涉及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且该知识点的出题思路比较灵活,常与元素及其化合物有关知识进行出题考查,难易程度弹性很大。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了解的一些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对电解质溶液中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等知识点,现对这部分问题的理论以及部分例题进行阐述,为方便学生进行解题提供科学依据。

一、纯水的电离

水的电离属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向移动,c(H+)和c(OH-)浓度同时增大,但是c(H+)和c(OH-)相等,溶液的性质不会发生改变。常温下纯水电离出的c(H+)等于c(OH-),其含量均为1×10-7mol/L,即水的离子积常数在常温下为1×10-14,氢离子指数为7,电离度α为1.8×10-9。电离度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只有在温度变化下才会出现变化,因此,当电解质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时,水的离子积常数值和氢离子指数也会发生变化,导致溶液的酸碱性发生变化。举个例子分析,在当纯水加温至10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值为10-12,那么此时的pH、c(H+)、c(OH-)以及电离度α的数值为多少?由于水的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度也会呈相同的变化,但c(H+)仍然等于c(OH-),因此,溶液仍为中性,c(H+)=c(OH-)=1×10-6mol/L,pH为6,电离度α为1.8×10-8。

二、酸溶液中水的电离

由于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增多,导致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水的电离方程式为:H2O+H2O■H3O++OH-,而酸溶液会使得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导致电离度降低。因此,在酸性溶液中,氢离子主要来自酸溶液,而少量的氢氧根离子来自于水。举例分析,常温下pH为4的HNO3溶液中,c(OH-)以及水电离中的c(H+)和c(OH-)数值为多少?从溶液分析,硝酸为酸性较强的物质,且pH值为4,说明c(H+)的值为10-4mol/L,并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在常温下为1×10-14可得c(OH-)为1×10-10mol/L,而由于水电离的c(H+)值为10-10mol/L<1×10-4mol/L,硝酸中水的电离较小,因此可以忽略不计,而常温下纯水为c(H+)值为1×10-7mol/L>10-10mol/L,因此,可以推断出酸溶液可使水的电离度降低,相当于往纯水中加入强酸后抑制了水的电离。

三、碱溶液中水的电离

碱性溶液使得氢氧根离子增多,导致了水的电离被抑制,也使得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导致水电离度减小。因此,在碱性溶液中,氢氧根离子主要来自碱性溶液,而少量的氢氧离子来自水。例如,常温下在pH为10的KOH溶液中,c(OH-)值以及水电离出的c(H+)和c(OH-)数值为多少?首先根据溶液的pH分析可得出,常温下KOH溶液中,c(H+)值為10-10mol/L,其c(OH+)值为10-4mol/L,并根据H2O■OH-+H+,可得水电离出c(H+)和c(OH-)都为10-10mol/L,与常温下1×10-7mol/L的c(OH-)相比较小,水的电离度降低,水电离中的c(OH-)被忽略,相当于往纯水中加入强碱后抑制了水的电离。

四、盐溶液中水的电离

盐溶液中无过多的酸或碱,其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均来自于水,但是由于盐电离出的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与H2O发生反应,导致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待水的电离平衡重新构成时,溶液中的c(H+)和c(OH-)数值不相等,溶液便呈现不同的酸碱性。根据盐的类型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强酸弱碱盐溶液中水的电离、强碱弱酸盐溶液中水的电离以及强酸强碱盐溶液中水的电离。在第一种情况下,水电离出的弱碱阳离子与OH-发生反应形成弱碱,使得溶液中的氢离子相对过剩,导致c(OH-)小于c(H+),即溶液pH<7。在第二种情况下,水电离产生的弱酸阴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酸,使得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相对过剩,导致c(OH-)大于c(H+),即溶液pH>7。在第三种情况下,盐电离出的离子不会与H2O发生反应,因此与常温下纯水相同,c(H+)=c(OH-)=1×10-7mol/L,溶液pH=7呈中性。

虽然水的离子积常数在常温下是一个固定值,但是溶液中若是存在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则可能对水的电离平衡造成影响,在实际做题训练时一定要弄清楚是哪种情况导致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快做题的速度和提高解题的能力。以上是笔者归纳的一点有规律的知识点,希望有助于对这一部分内容一些迷惑的同学解决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王开山.例析与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有关试题的解答及突破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高二版,2012,21(11):38-39.

[2]周金玲.小议“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32(2):152-153.

[3]马亚楼.“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同步测试题[J].中学生数理化:高二高三版,2014,16(9):45-46.

篇10: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本节内容为鲁科版教材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一节水溶液第二课时,在上节课探究水的电离和hcl、naoh、nacl在水中的存在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溶液呈酸、碱性的规律,ph的计算和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教材提供了交流研讨、酸碱性与ph关系的图示、思考题、例题等素材供学生参考。溶液的导电实验、图3-1-3 hcl和ch3cooh电离情况的比较、图3-1-4 hcl和hf在水中的存在形态示意图丰富了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的感性认识和定性分析能力,内容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分析溶液呈酸、碱性的规律,ph的计算的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定量的化学观念。教程提供的图片资料较少,故采用计算机模拟教学作为辅助,给学生更多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微粒观和形象思维。同时,本节课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物质到多种物质的认识层次”的第一步,课程暗含了分析溶液体系研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液的酸、碱度与[h+]、[oh-]以及与ph的关系。(2)会进行有关ph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了解从水到水溶液、从单一物质到多种物质的研究程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清主次矛盾的科学方法。

四、重点难点

重难点:有关ph的简单计算。

五、教学过程

1.温故知新

2.自主建构

学生充分阅读教材,自主完成下面的表格。

篇11: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尽管初中化学知识简单,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等而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理念得到不断深入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应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重点强调“实验”、“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等,通过扩展教学方式,进而丰富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各项能力《溶液的酸碱性》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p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方法,并通过探究生活中的物质酸碱性,感受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够利用微观来认识宏观物质,增强化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并使学生树立“从生活走向化学,用化学服务生活”的正确化学理念本文则以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溶液的酸碱性》为例探讨初中化学的高效教学,以望对同仁提供参考借鉴

一、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改革是要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教学体系,倡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求异创新中主动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转变教学观念,扮演好引导、合作者的角色,让学生在全新的课堂模式中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加上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对一切事物好奇的阶段,兴趣爱好也相对广泛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通过选取生活素材,来创设教学情境,尊重和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进而能够主动及积极的学习化学知识

在《溶液的酸碱性》新课导入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巧克力、糖果、蛋糕等甜食,让学生看到这些生活物品时,眼前一亮并向学生发问“哪些学生喜欢吃这些甜食呢?品尝出什么味道呢?如果是甜的为什么都有甜味呢?如果是咸的为什么是咸的呢?”通过从学生身边较为常见的食品着手,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觉到“类”的概念,进而得出上述食品均为“糖类”接下来,教师将准备好的山楂、杨梅及柠檬也拿出来,让学生品尝,并观察学生表情,引导学生猜测此类食品中所含的物质“酸”并向全班学生讲解玻义尔发现酸碱指示剂的小故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严谨态度最后,向学生发问“该如何证明这些物质中有酸或糖呢,若给你一瓶溶液,你还敢尝一尝吗?”自然而然过渡到新课内容的学习中

二、注重学生层次,突出主体地位

初中九年级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都处于同一起步线上,即便化学基础功底较差,但是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兴趣培养,重视学生层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由于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掌握能力有所不同,在学习中可能遇到不同的问题,若这一问题没有弄清楚,直接学习下一节内容,将影响后期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重视每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在课堂中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从而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法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适当给予鼓励,增强学习信息

在《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内容中涉及到较为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哪些时,这部分知识由于之前就已经接触过,可让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回答一般情况下,都能够回答上来,可及时给予表扬当学生得到教师的表扬,即肯定时,能够成为后期学习的动力又如:对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后,提倡[J13mm]学生应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可这样设计问题“实验室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但知道这三瓶溶液分别是氢氧化钠、盐酸及氯化钠,但不知哪一瓶具体是什么溶液,该如何鉴定呢?”要想成功解决该问题,需要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此三种溶液的酸碱性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分析能力,此时,可让学习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来解答经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及点拨,进而得出正确结论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一次较好的锻炼机会,在增强基础知识的掌握时,又能够提高思维能力通过分层次的教学,能够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全班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化学思想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启蒙性,让学生从化学角度出发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还帮助学生掌握未来与社会发展相符合的化学技能和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此外化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可适当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化学例子,使学生充满亲切感,从而积极主动学习

在《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过程中,对于酸碱物质的性质进行探究时,可列举生活实际案例如:利用多媒体向全班学生展示大量酸雨危害的图片,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酸碱性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展示这些图片后,可向学生发问“你们知道酸雨侵蚀原因吗?该如何防治酸雨的侵蚀呢?”通过这些生活图片,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好化学对生活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化学思想

四、开展展示评价,掌握学习方法

美国学者唐纳德?R?克里克山克(DonaldR?Cruickshank)在《教学行为指导》一书中指出:“帮助你的学生学习是你工作的‘底线’永远不要耸耸肩放弃某个孩子”对学生群体思考的“引发、维持和促进”如果把学生比作可燃物,那么教师就是火柴、酒精灯,起到“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的作用,使课堂“燃烧”起来,连续、有效、热烈地展开思考

比如:围绕《溶液的酸碱性》一课的两个教学目标“了解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知道p的含义,会用p试纸测定溶液的p”在前端学习,品尝水果拼盘,从而引起对溶液酸碱性的思考,从而呈现前端学习成果,在评价中从而相互交流、补充然后通过讨论,尽可能采用多的方法来检验水及稀盐酸通过此种方法,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并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评价,并不是仅仅重视学习的结果,而是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考察学生的各项能力

五、利用化学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主要目的,化学实验则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将有趣的实验引入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促进化学教学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不可否认,化学实验是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促进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要围绕实验探究展开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每个课本实验,还要适当地根据实际学习情况对实验进行创新实验新教材中关于演示实验共有80多个,除了一些因条件限制而变为播放多媒体图片视频后,其它实验都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在本次《溶液的酸碱性》教学中可采用厨房常使用的清洗剂,让全班学生来检验清洁剂的酸碱性首先,采用镊子取出一条p试纸,将其放到白色瓷砖上;然后,滴一滴清洁剂滴到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再次,将实验所得到的试纸与标准试纸相对比,得出清洁剂的酸碱度;最后,滴两滴清洁剂到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并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可知道:厨房清洁剂的p约等于10,但伴随着滴入量的不断增多,p也不断上升,表明碱性越强该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快速测试出柠檬汁、肥皂水、蔗糖水及白醋的酸碱性,并按照溶液的酸碱度来分类通过设计这样的实验,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得出规律、结论,采用微粒观来认识宏观物质

六、合理模拟实验,实现绿色教学

少数化学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且有十分严格的操作流程,一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失误,可能诱发一系列事故,因此在操作这种类型实验时,要求学生保持一丝不苟的态度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模拟演示实验开展教学活动,先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逐渐引导他们思考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集体讨论出解决方法而“绿色化学”理念是一种从根源预防环境污染的思想,受到了现代人们的密切关注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重视清洁化实验,采取一系列措施将化学实验对环境污染的程度降到最低

在检测溶液的酸碱性时,除了采用常用的石蕊及酚酞化学溶液外,还可采用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物质,如:柠檬、橘子、蔗糖等物质,也可采用植物汁液来检验,这些物质属于绿色物质,在测试时不仅不会浪费资源,而且还比较常见,可提高学生化学知识的深刻度,又能够降低环境污染

上一篇:菜根谭的读后感1100字下一篇:酒店管理目标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