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洛源镇搬迁计划

2024-04-18

洛南县洛源镇搬迁计划(共10篇)

篇1:洛南县洛源镇搬迁计划

洛源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督导检查

为推动洛源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向深度发展,使学教活动取得成效,镇学教活动领导小组督查组于4月23日至24日,对全镇13个镇属单位和机关支部开展学教活动进行检查。

一、学教活动检查的基本内容:这一次评议检查实行了听、看、访、评、点五种方法重点对各单位学教活动进行六个方面的检查评议:一是听各单位对学教活动的组织领导、安排部署、活动开展情况的汇报、看各种学习资料是否达到十有(有领导机构、实施方案、安排日程、学习制度、学习记录、参学点名、辅导材料、心得体会、学习笔记、调研文章);二是看学教活动宣传活动,是否达到四有(有标语、板报、专栏、新闻信息稿件);三是看入户调查和征求意见情况,是否落实两表一会(入户调查表、意见征求表、召开座谈会);四是查干部职工个人参加学习和自学情况是否达到两本(参加集体学习参学本、完成规定学习笔记本);五是访,看各单位是否按照安排开展学习教育、调查走访、下乡入户等活动,是否经常检查学习教育情况,是否有走过程,说空话放空炮行为。六是点评,让单位职工评议学教活动还存在着那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二、学教活动体现的特色:

通过检查评议,综合分析,认为各单位自动员促进会以来,加强领导,认真谋划,扎实安排,狠抓落实,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强力推进学教活动深入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完成了阶段任务。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所检查的13个单位领导重视,部署周密,措施过硬,开展有序,效果明显,各种资料达到了10有;二是宣传氛围浓厚。各单位都围绕活动主题,出活动板报2期,办学习专栏2期;机关支部、中学、卫生院、农牧中心、财政所等5个单位在街道醒目地方悬挂了宣传横幅;机关支部在市级党建网发表信息,调研文章4篇,农牧中心、中心校等单位在归口媒体上分别发布了新闻稿件;洛源中学、计生服务站结合工作,办起了学习专栏讲座,营造了全镇教育活动的良好氛围。三是征求意见详实。各单位按照要求发放了意见征求表,如实填写了入户调查表,从不同范围征求广大干部群众的建议和批评,镇政府领导率先带头深入农村、各单位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财政所、农技中心、食安站、计生指导站等单位结合自己工作范围召开座谈会征求各方意见,走访部分群众和单位职工,对学教的意义、目的、任务、要求都有了明确的认识,学习带动机关单位作风的转变,受到领导和群众的好评,不存在说空话、走过程现象。四是开展学习形式多样。机关支部采取轮流领学、专题培训、经验交流等形式,坚持每天至少2个小时集中学习;其余各单位按照学习日程,采取组织收看新

闻、播放专题片、心得交流等形式严格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五是学教活动成效明显。各单位干部学习笔记均达到2万字以上,部分干部写笔记达到4万字以上。洛源中学在教学任务繁忙的情况下,狠抓学习不放松,近一周时间,教师记笔记均达到2万字以上,大部分教师的笔记达到3万字以上,所写的笔记字迹工整,紧贴学习主题,校长王宏同志率先垂范,记笔记达到2.8万字,字迹工整,为教师带了个好头。机关班子领导、办公室主任、站所负责人都撰写了1—2篇调研文章。

三、开展活动的总体评价:

镇党委综合联评检查结果,认为洛源中学、农牧中心、财政所,机关支部第一阶段学教活动领导重视,扎实安排,成果显著,评定为第一阶段学教优秀单位予以通报表扬;计生服务站、扶贫分社、卫生院、中心校、土管所、林业站、食安站、派出所等八个单位在第一阶段学教中,能按照安排要求,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成绩明显,完成阶段任务,评以学教第一阶段满意单位。信用社在一阶段能认真部署,细致安排,完成了阶段任务,但部分学习资料和学习科目有欠账,职工写笔记平均不到一万字,评为基本满意单位,并对欠账内容限期整改补课,力争把学教活动搞得更加扎实。

(洛源镇李康)

篇2:洛南县洛源镇搬迁计划

“六一”儿童节活动情况汇报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等有关部门文件精神,中心校结合本镇实际,开展了以“童心向党”为主题的“六一”庆祝活动,努力为少年儿童营造了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氛围,使全镇广大儿童度过了一个简朴、热烈、健康、快乐而有意义的节日。现将具体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氛围浓厚。

中心校召开会议,进行全面周密部署,各学校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落实庆“六一”活动的开展,多次讨论研究活动方案,围绕活动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制定了活动计划,将筹备工作进行分解,责任到人,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各校通过张贴海报、标语、学生宣传等途径多方面、全方位做了宣传,欢迎各界人士观看指导。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一)以庆祝建党91周年为主题,开展唱红歌活动。洛源小学积极开展“传唱红歌,魅力校园”活动;吊棚小学开展了“童心向党,幸福成长”为主题的儿童书画展,作为向建党91周年的献礼;张坪小学隆重举行了“红领巾,心向党”少先队员入队仪式,他们在队旗下庄严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庄严的入队仪式使全体少

先队员深受教育,同时也让队员们看到了少先队生活的魅力。

(二)以爱祖国赞家乡为主题,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老庄小学开展了以“红心向党、激情绽放”为主题的艺术节实践活动,同学们各尽其能,绘画、书法、剪纸、歌曲演唱等,展示了少儿才艺,弘扬了民族优秀文化,教育引导儿童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也充分体现了孩子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努力学习、勤于探索、敢于创新的风采。

(三)开展学奉献,知感恩活动。黑章小学、桃坪小学组织老师和学生,去学校附近村子帮助孤寡老人做家务:洗衣服、打扫周边卫生等。大家的热情和欢声笑语,让老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使老人们倍感温馨。

(四)先进典型带动儿童全面发展。腰庄小学举办了庆“六一”表彰大会,会上表彰了“十佳”少年,激发孩子们努力学习,勇于探索,同时开展了评选“好孩子”的活动,全校评出好孩子6名,并分发了文具盒、笔记本等学习用品,让孩子们度过一个美好的“六一”。

三、顺利完成,成效显著。

我镇各校在庆祝“六一”儿童节这一活动中,都付出了辛劳与汗水,各校张显特色,与众不同,充分体现了我镇领导、老师和学生的聪明才智,既为儿童快乐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氛围又是对学生进行一次爱的教育,对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乃至一生的成长中都起到一定的教育影响作用。

总之,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今年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六一”儿童节,同学们脸上洋溢着灿烂、幸福的笑容。这一次的庆祝活动体现了“在活动中成长,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宗旨,让同学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真正做到了“让每个学生拥有快乐的金钥匙”,为我镇各校德育教育工作又增添了一道靓丽的色彩。

洛源镇中心校

篇3:洛南县洛源镇搬迁计划

一、突出“三化同步”,精心编制规划。立足于从根本上改变“出了城市就是农村”和“复制农村”的现象,通盘考虑城镇空间、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和人口布局,把促进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作为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主攻方向,确定了以县城为中心,以石门、保安、永豐、景村、古城、灵口等镇为副中心的集中安置格局,高标准编制了《洛南县移民搬迁总体规划》,计划从2011年到2020年累计搬迁安置3.3万户13.2万人。其中2016年底全面完成地质灾害避险搬迁2580户10320人、洪涝灾害避险搬迁3970户15880人,实现避灾移民搬迁应搬尽搬目标。针对年度规划的集中安置点,先后聘请西北建筑勘察设计院等单位编印了《洛南县陕南移民搬迁规划图册》,以规划详图引导房屋布局建设。重点在县城规划建设阳光庭园、栖凤湾、花石浪等1000户以上移民新区4个,结合农业示范园区、工业集中区、旅游景区,在永丰、景村、灵口等镇政府驻地和集市周边规划建设500—1000户移民新区8个,在巡检、三要、保安等镇规划建设200—500户移民小区5个,统一建筑风格、房屋户型、安置形式,有效避免了资源浪费、低标准建设和盲目推进。

二、突出“政策扶持”,引领搬迁安置。为了推进农村居民进城入镇搬迁,加快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步伐,县政府在充分消除搬迁群众顾虑和解决实际困难的基础上,出台了《洛南县鼓励搬迁群众进城进镇上楼十条优惠政策》,从资金补助、户籍迁转、宅基地、承包地、林坡产权流转、抵押贷款、就业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扶持,有力调动了群众进城进镇上楼搬迁积极性。同时,衔接理顺、创新整合,制定出台了《洛南县整合两房资源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关规定》,按照“政策整合、对象拉通、优惠一致、城乡一体”思路,整合“两房”(移民搬迁房和城镇保障房)政策和整合配套社保政策,县陕南移民安置与县保障性住房办公室合署办公,创立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的“五统一”工作格局。对症施策,制定了“补助首付”、“以补代租”、“前置办证”等政策性举措,努力破解“两房”建设、分配、筹资等现象难题与困难,使两房结合、农村特困危房户免费住房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三、突出“产业培育”,保障移民增收。围绕“能致富”目标,坚持把陕南移民搬迁与小城镇、农业园区、工矿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紧密结合,按照“依托城镇、依托园区、依托景区”的思路,在县城周边,古城、景村、三要、保安、石门等集中安置点同步配套建设设施蔬菜、特色养殖、食药用菌等农业园区、旅游农家乐集群,吸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县财政每年设立30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扶持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发展,以及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投资项目引进、品牌创建等。重点扶持“洛猪”、“洛桑”、“洛果”、“洛烟”、“洛薯”五大“洛牌”产业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引导搬迁群众实现产业、就业、创业“三业富民”。目前,全县共流转土地8.3万亩,建成省级农业园区1个,建成家庭农场82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395个。2014年将新建1个省级园区,2个市级园区,10个县级园区,实现全县三分之二的镇都有一个农业园区;依托雨露计划、人人技能工程、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载体,共办培训班200余期,累计培训搬迁群众8000余人,户均实现1.5人以上转移就业。

四、突出“后续管理”,服务安居乐业。为化解搬迁后群众生产生活面临风险和困难,从根本上保障搬迁户定心、扎根。着力在加强移民新区服务管理上下功夫,使搬迁群众尽快适应迁入地的生产生活环境,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对此,洛南县从房产、户籍、民政、扶贫、社保、医疗、教育、信贷等方面入手,落实优惠政策,切实解决搬迁群众的两证发放、户籍迁转、子女上学等一系列关于搬迁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建立移民搬迁便民服务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主动上门排忧解难。同时,在安置点配建了卫生室、健身广场、农家书屋、幼儿园和垃圾台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搬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聚集了人气,增添了生气。对阳光庭院、古城街社区、景村街、石门街等统规统建楼房化的移民安置小区,支持就近并入所在地社区或组建新型社区,采取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组建物业管理公司,实行规范化管理,为搬迁群众提供精细化服务,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住得放心。住的舒心。

五、突出“试点示范”,创新突破提升。着眼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从2013年4月开始,在巡检镇启动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城乡一体化试点,在石门、古城镇启动实施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发放试点,在县城阳光庭院启动实施陕南移民搬迁与保障性住房结合试点,在古城镇启动实施社区管理模式试点,在三要镇启动实施移民小区与农业产业园结合试点,在景村、保安、柏峪寺镇启动实施特困危房户搬迁等六项试点工作。2013年在阳光庭园保障房小区落实进城搬迁户600户,2014年计划再落实500户,有效破解两房资源并轨难题。在保安、景村、柏峪寺3个镇建设特危户免费住房138套等,为今后陕南移民搬迁工作持续健康推进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总之,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实施以来,洛南县始终坚持规划一张图、工作一盘棋、干群一股劲,经过三年多的实践,移民搬迁工作实现了从艰难起步、全面实施到纵深推进的重大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群众的好评。下一步,洛南县将认真总结,坚持推广和完善好经验,积极探索创新,全力推进移民搬迁工作跨上新台阶,取得新成绩。

一是抓工作进度,确保按期完成任务。按照省市陕南移民搬迁考核验收标准,全力做好2013年项目收尾工作,确保省市核查验收顺利通过。加快2014年项目建设进度,年底前房屋主体建成率达到80%以上。坚持进城为主原则,强化政策宣传,打破镇村界限,落实搬迁对象,力促进城上楼搬迁安置再上新台阶。

二是抓设施配套,确保群众及时入住。紧紧围绕集中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不到位、建新不拆旧、搬迁入住率低等问题,着力完善移民点配套设施建设,特别要尽快启动大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设施配套促社区功能完善,以社区功能完善吸引移民户尽快入住新居,正常开展生产生活。

三是抓后续发展,确保搬迁户能致富。抓园区、建基地,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吸纳搬迁群众就地就业。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开展实用性培训,逐步提高搬迁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切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扶持群众从事种养业规模化经营和三产服务。进一步解决进城入镇搬迁群众的户籍、医疗、养老、社保等问题,让搬迁群众均等享受发展成果。

篇4:洛南县洛源镇搬迁计划

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镇各学校民生工程大调研大检查大促进活动,确保党的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根据县局印发的《洛南县教体系统开展民生工程大调研大检查大促进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县第十八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调查研究、监督检查、整改提高为主要方法,以解决民生工程实施中的突出问题为方向,以保障民生工程的实施为目标,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教体系统稳步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我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为了推动民生工程顺利实施,促进全镇经济社会突破发展,根据教体局的文件安排,确定以下五方面群众关注的民生工程进行重点调研和检查,分析教体系统落实民生工程实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建立健全落实民生工程发展的长效机制。

1、“两免一补”工作主要调研检查学校收费的管理监督机制、贫困住宿生的界定及补助资金的发放环节、国家补助公用经费资金的使用效益等。

2、学前一年免费教育主要调研幼儿教育成本,看国家补助资金是否能满足学校正常运转。

3、“蛋奶工程”主要调研检查学校供餐次数、群众对供餐形式的意见及建议等。

4、学生资助工作主要检查调研贫困学生的评选环节。

5、教育建设项目主要调研检查项目资金的拨付、档案资料的收集、决算以及固定资产的结转等。

三、方法步骤

此项活动安排一年时间,分宣传动员、调查研究、检查提高、整改总结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2012年3月)。主要任务是各校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动员,让广大干部群众清楚这次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具体内容、方法步骤,引导群众广泛参与,为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阶段(2012年4一6月)。主要任务是各校深入村组,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教育民生工程实施的基本现状,搞清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各校要深入所在服务范围的80%以上的村组进行调查,每个村组至少调查60%户,做好详细记录。至少形成一个调研报告,5月20日前报中心校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三阶段:调研检查阶段(2012年7---9月)。主要任务是调研检查民生工程项目实施及资金使用管理情况。中心校领导小组办公室采用听报告、查资料、看账目、走访的方法,组织人员,对教育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听取各校落实民生工程的实施、管理汇报。查看民生工程的档案资料,看资料是否齐全规范,相关资金是否及时兑现,有无挪用、贪污现象。深入干部群众走访,了解教育民生工程落实是否存在弄虚作假、优亲厚友问题。在各校全面调研检查的墓础上,中心校重点抽查80%以上的学校。

第四阶段:整改总结阶段(2012年10月)。主要任务是各校根据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反馈的意见,对发现的问题认真整改,整改要有方案、有安排、有时限。要将总结于9月20日前报中心校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心校领导小组将在10月中旬对各校民生工程的调研检查工作进行考核验收。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教育民生工程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开展这一活动是要把这一合民意、顺民心的政策在教体系统落实好,真正体现党的惠民政策的温暖。各校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充分认识开展这一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将这项活动抓紧抓好。加强领导,成立组织、确定专人,扎实开展调研,确保教育民生工程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中心校成立了教体系统民生工程大调研大检查大促进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并在中心校设立办公室负责办理日常工作。各校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负责对本校此项工作的领导,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3、认真整改,务求实效。这项工作重在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各校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善于发现教体系统民生工程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认真整改,按照“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的要求,做到整改目标、任务、措施、方法、责任、要求“六明确”。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逐项落实整改措施,同时要认真研究,剖析原因,修订完善监管制度,健全监管机制。建立完善促进教体系统民生工程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

篇5:龙南县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规划

(2011-2012年)

省政府决定,为从根本上消除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从今年开始,在全省开展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的通知》(赣府厅字【2011】92号)和赣扶移字【2011】33号《关于印发江西省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龙南县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龙南县位于江西省最南端,是江西的“南大门”。全县国土面积1641平方米,辖15个乡(镇、场)、2个管委会,总人口31万。龙南县地处山区,地质环境条件中等—复杂,受地质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地质灾害时有发生。近期经专业技术人员调查,发现全县有171处地质灾害和斜坡隐患点,其中地质灾害点161处,不稳定斜坡(崩塌、滑坡隐患)点10处。主要危及5285名群众生命安全,危及房屋约6.9万平米,学校2处,境内105国道6处、省道横黄线1处,可导致直接财产损失4429万元。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主动避灾。坚持群众自愿、政府主导、阳光操作原则,以“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为目标,通过避灾搬迁,提高灾区人民的抗灾水平和能力,确保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改善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基本原则

1、自愿搬迁原则。居住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需要搬迁的移民,必须在自愿的基础上,由本人申请搬迁。县市区政府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确保在自愿的基础上,实现搬迁。

2、政府主导原则。避灾搬迁移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由政府主导,组织各方面力量参与实施。

3、整体搬迁原则。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对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工程治理难度大或工程治理效益差,且具备避灾搬迁条件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整体搬迁移民,主动避让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保障地质灾害易发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三、规划目标

从今年起,对居住在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隐患点的群众,在自愿的基础上,实施整体移民搬迁,逐步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必要的社会公益设施,帮助移民实现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调动移民自力更生、自建家园的积极性,并通过有效扶持提高移民的综合发展能力,使他们搬迁后的抗灾能力显著增强、居住安全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最终实现“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目标。全县目前地质灾害威胁人口5285人,2011-2012规划搬迁4300人。

四、搬迁范围、对象和安置模式

(一)搬迁范围、对象

实施避灾移民搬迁的范围为居住在国土部门认定的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具体的移民对象认定工作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全过程“阳光操作”,坚持“户申请,村推荐,乡审查,县批准”的程序核实确定对象。首先由自愿搬迁的农户提出申请,填写《移民扶贫搬迁申请书》。然后由村委会核实有关情况,召开村民大会或村委会讨论通过,确定拟搬迁移民对象,并在全村范围内张榜公示移民搬迁名单。再后,由乡(镇)政府审查并确定拟搬迁对象,报县扶贫和移民部门批准。最后,由县扶贫和移民办审查确定移民农户名单,并在移民迁出地行政村张榜公布。无异议后,组织移民填写《移民搬迁审批表》,农户、村委会、乡镇政府、县移民办分别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二)安置模式

坚持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安置方式由移民自主选择决定。(1)集中安置。选择条件较好的地点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就地集中安置时,移民耕种原有的耕地,经营原有的山林、河流;异地集中安置时,可通过转让、出售、租借、联合承包等多种方式,流转原有的耕地、山林和河流的使用权,取得新的耕地、山林和河流的使用权。(2)分散安置。选择县城、圩镇和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庄进行分散安置。通过选购新、旧房,建造新房等方法,确保安居乐业。(3)敬老院安置。将符合“五保”条件的孤寡老人安置在敬老院。安置点选择要尊重移民意愿,由移民自主选择。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完成4300人避灾移民搬迁,估算总投资12900万元,人均3万元,其中移民建房专项补助资金投入1720万元,人均4000元;群众自筹6880万元,人均16000元;争取上级部门专项资金和县财政配套资金4300万元,人均10000元。移民自筹部分主要用于自己的安置房建设,争取的上级拨款主要用于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龙南县财政投资用于土地征用等工程建设其他费。项目所需资金在建设工期内全部投入,上级拨款及龙南县财政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县财政部门、县审计部门定期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应及时向施工单位给付款项,以确保项目施工进度和质量。

六、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避灾移民搬迁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坚持以人为本,治本为策,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县的避灾移民搬迁工作,由县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成员单位由政府办、扶贫和移民办、国土局、矿管局、城乡建设局、房产局、发改委、林业局、审计局、农工部、交通运输局、水利局、财政局、民政局、农粮局、教体局、卫生局、林业局、公安局、供电公司、电信分公司、广电网络公司等部门组成,日常组织实施工作由县扶贫和移民办牵头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扶贫和移民办,由张淑芳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从成员单位中抽调,县财政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县、乡、村三级要层层签订责任状,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法,落实责任,确保该项工作按时顺利完成。

各乡(镇、场、管委会)作为实施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分管领导和专职工作人员,安排专门经费确保此项工作按时完成。

(二)部门密切配合。

避灾搬迁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各相关部门要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县扶贫和移民部门负责日常的组织和协调、计划和资金的协调、移民搬迁工程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县矿管局负责地质灾害隐患核查移民搬迁摸底调查、搬迁安置新址评估、避灾业务指导;县国土局负责安置用地的保障;县城乡建设局负责集中安置点的规划设计和户型的选择;县委农工部争取将避灾移民搬迁安置点纳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安置点的公路建设;县水利局负责安置点的饮用水工程和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县供电公司负责安置点的用电建设;县广电网络公司负责为移民安置点免费布设好有线广播电视的主干线、接通广播有线电视信号等工作,移民户安装分级按城镇低保户的优惠标准收取初装费;县电信公司负责将程控电话主线免费安装到移民安置点;其他相关部门也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工作。

(三)严格规范操作。

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场、管委会)地要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阳光操作”,以“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为目标,严格规划操作,切实将此民生工程建设成为民心工程,确保移民安居乐业,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1、移民对象的认定。对象的认定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全过程“阳光操作”。避灾移民搬迁的对象是居住在矿管局认定的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在操作过程中,要坚持“户申请,村推荐,乡审查,县批准”的程序。首先由自愿搬迁的农户提出申请,填写《移民扶贫搬迁申请书》。然后由村委会核实有关情况,召开村民大会或村委会讨论通过,确定拟搬迁移民对象,并在全村范围内张榜公示移民搬迁名单。再后,由乡(镇、场、管委会)审查并确定拟搬迁对象,报县扶贫和移民办批准。最后,由县扶贫和移民办审查确定移民农户名单,并在移民迁出地行政村张榜公布。无异议后,组织移民填写《移民搬迁审批表》,农户、村委会、乡(镇、场、管委会)政府、县扶贫和移民办分别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2、安置方式的选择。安置方式由移民自主选择决定。通常采取以下几种安置模式:(1)集中安置。选择条件较好的地点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就地集中安置时,移民耕种原有的耕地,经营原有的山林、河流。(2)分散安置。选择县城、圩镇和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庄进行分散安置。通过选购新旧房,建造新房等方法,确保安居乐业。(3)敬老院安置。将符合“五保”条件的孤寡老人安置在敬老院。集中安置点的选址要与小城镇建设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科学规划,慎重选择。尽量做到“六近”,即近路、近水、近电、近田、近校、近医院。必须做到“一高两避”,即高于洪水线,避开地质灾害威胁,避开泥石流灾害威胁。集中安置户均安排宅基地40~140平方米。分散安置要尽量选择县城、圩镇和靠近镇政府、村委会、学校、卫生院或公路沿线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方。安置点选择要尊重移民意愿,由移民自主选择。

3、集中安置点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坚持“五统一分”。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资金管理、统一竣工验收和分户自主建房。每个集中安置点的移民必须达到10户以上。移民新村均要在进村路口等明显地段因地制宜建立永久性标示牌。标示“江西省避灾移民搬迁新村”字样。

4、补助资金的管理。移民建房补助资金由扶贫移民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财政资金等整合构成,各项资金分别执行各自的现行管理规定。移民个人建房补助款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用“一卡通”直接发放到移民户。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根据资金来源,实行项目管理和报账制管理。

(四)加大政策扶持。

避灾搬迁移民享受《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扶贫和移民办关于完善库区深山区移民搬迁扶贫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发[2010]32号)中关于扶贫搬迁移民的所有优惠政策。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管理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由移民扶贫、地质灾害防治、新农村建设以及交通、电力、水利等相关资金整合筹措。扶贫和移民部门要坚持“解危”优于“济困”,将避灾搬迁移民作为扶贫搬迁移民的特殊对象,优先予以搬迁。国土资源部门要根据省政府办公厅的要求将集中安置点的用地予以重点保障。

(五)强化督查调度。

为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目标任务,决定建立工作调度制度,县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每半月进行一次调度,通报工作进展,总结工作成绩和经验,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有关问题。并将避灾移民搬迁工作列入全县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安排县领导挂点督办,由县政府督查室适时开展督查,将督查结果在全县范围内通报。

龙南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

篇6:栗源镇中学校本培训计划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教师队伍素质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只有立足校本培训,加强引导和培养,才能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特制定校本培训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发展,学校的未来更寄希望于富有创新、追求卓越的教师队伍。学校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市教育局“树立四个意识”的总体要求和“五个优化”的主要任务,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发展”为主旋律,坚持均衡发展,狠抓常规管理,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育科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努力开创我校教育的新局面,为张家港的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力争使本校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之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具有符合教育的能力,锐意创新的能力和鲜明的教育个性和特色,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培训以抓师德,抓教改,抓基本功,抓科研为主要途径,引导青年教师拔尖,促进青年教师成名,同时通过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三、具体措施和实施计划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师德培养,更新教育观念。

1、学校每周一进行政治学习,以提高理论和政治修养,培养教师的崇高师德,使教师敬业勤业精业,从而形成一支踏实工作,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2、进一步活化学习形式,精心挑选学科相关的理论文章或经验总结,组织教师在各教研组内交流分析,讨论现代教育理论和我校课堂教学相关点和生长点,从而探索和寻找两者的最优结合点,使教师能将所学的教学理论知识及时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3、学习理论同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作好读书笔记,通过“新课程的实践、反思和行动”,提升教师专业化的水平。(青年教师每月至少写学习笔记四篇,教育在线发贴1篇)。

4、每周四下午举行一次班主任例会,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班主任进行思想、业务等常规培训。侧重于班主任常规工作指导及组织创造性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使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上掌握科学的方法,在师德上得到提升。

5、定期举行学术沙龙活动和聆听专家讲座,启动对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和业务培训工程,邀请有关专家对教师就新课程理念、新教材、学科研究等方面作讲座,全面提高教师新课程理念,探索出符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提高老师教学业务水平

1、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实施“青蓝工程”。年轻教师虽然具有专业知识,但教学方法、工作能力欠缺,必须向老教师学习,开学后,我们为年轻教师聘请平行班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师傅,结成师徒对子,并对师傅和徒弟提出各自具体要求,制定好实施方案,由教导处进行考核。

2、着力打造“名师工程”。目前,我校有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教学能手3人,市教坛新秀3人,本学期学校派给这些名师的任务是培养几名骨干老师成才,由名师带动名师,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计划在两年内培养2名教学能手,3名教坛新秀。

3、坚持公开课制度。深化课改,重点在研究课堂教学。继续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开展备课组活动,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有考核。活动中同年级组老师点评,以碰撞思维,激发灵感,相互取长补短,使课堂教学逐步由重视展示课向重视“家常课”、“常规课”转变。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4、组织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比赛,内容包括教学观摩、课堂展示、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评比等,以提高青年教师的基本功。

5、坚持备课组活动制度。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做到人员到位、内容到位、责任到位,做到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考试及作业,每次由一人主讲,针对某一内容,讲本章节如何体现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其他教师一起出谋划策,取长补短,修改提高,丰富备课组活动的内涵,提高备课组活动的含金量。

6、打造“生态课堂”,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进一步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为了继续深化课程改革,打造“生态课堂”,我校将在初一数学、英语备课组;初二数学、物理、历史备课组;初三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备课组试行采用以“学教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

(三)、着力科研内涵的发展,以“研”育人。

1、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沙龙,加强对学校的市级课题《乡镇初中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策略的探究》的管理和实验,各课题组成员要积极行动,按实验方案做好阶段性工作,有些课题力争按计划结题。

2、加强教科研理论学习,请有关专家就教科研理论及科研论文的撰写作专题报告。

3、教科室要着力督促课题研究组各项活动的落实,抓好教科研论文的撰写和交流评比,继续抓好新教育实验的发帖和扎记,出好校刊和《科研简报》。

(四)、加强学校档案建设,使校本培训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1、建立骨干老师档案,制订个人发展规划,有目标、有措施、有实效。积极为骨干老师创造条件,为骨干老师提供开阔视野、继续学习、涉取新知的机会。

2、建立健全校本培训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将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听课笔记、学习收获、优秀论文、个性案例、获奖证书等,逐项记入个人业务档案。

四、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培训领导组组长:邓新栋

副组长:王金山杨亚军

组 员:李建锋周寿勇李春龙李君学

五、校本培训工作行事历

三月

1、传达市教委教学业务工作会议精神

2、建立各教研组校本培训理论学习安排表

3、建立各教研组公开课安排表

4、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

5、邀请专家就新教材学科研究作讲座

6、学术沙龙活动

四月

1、骨干教师示范课

2、青年教师三项基本功大赛

3、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

5、学术沙龙活动

五月

1、骨干教师讲座

2、青年教师座谈会

3、学术沙龙活动

六七月

1、青年教师汇报课

2、评选最佳师徒

篇7:洛南县洛源镇搬迁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临安市委宣传部、中共太湖源镇党委和上级有关部门的中心工作,确立“党校、成校、社区教育”“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以镇党校为主阵地,以经济发展为动力,以创新优化教育为亮点,以提升服务意识为理念,以提高办学效益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我镇党校建设。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确立基层党校建设“七大目标”,全面提升基层党校办学品位,再创我镇基层党校新的业绩。

一是提升理念,加强建设,充分认识基层党校的功能和作用,加强党校硬件和软件建设;二是挖掘资源,整合利用,实现资源共享,把党校的各类资源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共享、共用;三是优化教育,务求实效,打造亮点,切实搞好今年党校的各类培训,在办班、管理、教学、服务上有新的创新,做到实用有效;四是建立机制,强化管理,逐步完善和建立有效的党校管理运行机制;五是争创业绩,实现新的发展,以高起点,高标准,高目标,积极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镇,使我镇党校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六是争创特色,打造品牌,加强党校讲师团队伍建设与管理;七是开辟基地,拓宽路子,建立村级党校联系点。

二、具体工作

㈠全面推进基层党校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组织建设

为推进我镇基层党校建设,加强党校的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和健全组织网络,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要面对新形势,立足新起点,办学有新思路,工作有新举措,机制有新创新,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促进我镇党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2、强化党校职能,抓好教育培训

镇党校要积极配合中共太湖源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着力为当

地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因此,要针对今年党校的各类办班计划,要有计划地合理安排组织好各级各类培训。充分发挥党校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教育平台,拓宽培训领域,创新培训载体,实现资源共享,保质保量完成今年的办班任务。

3、加强党校网络建设,发挥党校服务功能

我们在抓好基层党校组织建设同时抓好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各村一级的远程教育点建设,确立“大党校”理念,努力提高党校服务功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㈡以党校为阵地,扎实开展村级教育

农村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奠基石,是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了发展农村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它具有全员、全程、全面的特点,能够将教育置于一定社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之中,将各级各类教育延伸到每个家庭,并整合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营造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和人文环境,让每个居民都能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提高素质和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社区教育能够将教育与社区结合,教育与生活融合,进而促进教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形成学习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今年我们要以党校为阵地,村级教育为龙头,大力营造行政村教育的良好氛围,积极搭建农村教育平台,做到横向联系,纵向沟通,多向互动,提升基层党校办学品位。

㈢以党校为熔炉,大力发展成人教育

发展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对于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意义极其重大。我们要增强发展成人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总结成人教育的办学经验,进一步完善成人教育办学体系,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成人教育。

镇党校在开展社区教育的同时,积极配合成人教育,开展各类教育培训。重点抓好: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劳动力素质培训(转岗培训)。今年在区就业办培训计划数下达后,要开办好一、二个有一定特色且有亮点的培训项目,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做到实用有效。二是在岗农村劳动力培训。根据区、镇就业办的培训要求,学校要认真抓好这项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在岗农村劳动力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技能素质,帮助提高他们的岗位工作能力。三是做好外来企业职工培训,加强与企业职工学校的联系与沟通,加强企业基层党校建设,今年继续在企业基层党校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协调做好企业职工中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培养工作。根据我镇的外来企业职工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今年打算“三进”(即安全、健康和法律)送教到企业,对企业职工进行通识的教育与培训,同时配合镇有关部门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职工文体活动。

(四)建立有效的党校管理运行机制

1、建立镇党校联络员考核细则。每年根据考核细则评选若干名优秀党校联络员,并给以奖励。

2、建立镇党校讲师团的有效管理机制。举行党校讲师团例会制度,并每年根据讲师团成员的工作业绩评选若干名为镇级、区级优秀党校讲师团成员,并给以奖励。

篇8:洛南县洛源镇搬迁计划

洛源驿戏题

作者:雍陶朝代:唐体裁:七绝 柳阴春岭鸟新啼,暖色浓烟深处迷。

篇9:洛南县洛源镇搬迁计划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灞源镇中心学校教师队伍作风能力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扎实开展东片辅导区全体教师的学习活动,使教师队伍作风能力建设年活动落到实处,起到实效,切实发挥“转作风、强素质、提质量、创特色”的作用,结合东片辅导区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灞源镇中心学校教师队伍作风能力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为指导,以“转作风、强素质、提质量、创特色”为主题,以“改面貌,出成绩”为具体要求。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扎实有效推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全面提升教师作风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学习方式

1、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要求全体教师每周一参加一次集体学习,每天自学一小时,做好笔记,写好学习心得体会。

2、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定期举办主题讨论,师德演讲,通过辩论会、民主生活会等形式使活动深入人心。

三、时间安排

(一)三月份:制定学习计划,选定学习内容,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开展第一阶段学习。

(二)四月份:总结第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对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开展第二阶段学习,开展师德大讨论活动。

(三)五至六月份:全面总结前段学习,整理学习理论成果,反馈实践成果。

(四)九至十二月:开展高校课堂赛教活动,民意测评进万家,学生评教师活动,课改成果展示活动,评估验收,表彰先进。

四、学习内容

此次活动以提升教师思想认识,改善师德师风,加强工作能力为核心,选取有针对性的,实效性学习内容,编订系统化的学习教材。

(一)教育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二)教师师德师风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蓝田县教育局2012年工作要点》、《中共蓝田县教育局委员会,蓝田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教师队伍作风能力建设年活动的决定》、《蓝田县教育局教师队伍作风能力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灞源镇中心学校教师队伍作风能力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三)师德师风理论著作:《中国师德手册》。

(四)师德师风先进模范人物事迹:任小艾、田征、阮旭辉、任小勇等先进人物事迹。

(五)管理知识及先进经验:《校本研修教材》、《户县纸房学校管理制度汇编》。

五、具体要求

(一)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此次活动,争取以学习活动为契机,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思想改造,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实现自身和工作的双提升。

(二)本次学习活动要坚持利用工作外时间,不得占用教学时间,不得耽误正常教学工作。

(三)全体教师要认真做好笔记,整理好各类学习材料,定期写好反思和体会。

(四)对于在本次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将记入教师学年绩效考核和优秀评比活动。

东片辅导区领导小组

篇10:洛南县农业三年强优计划

(2011—2013)

为了进一步发挥我县农业优势,加快建设绿色特产基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农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增强,根据我县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县农业快速发展,“洛牌”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全面起步,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22.14亿元,实现增加值12.57亿元,分别占全市的22.06%和21.65%,比全市第二名高出6.49亿元和3.2亿元,居全市第一。

一是“洛牌”特色产业迅猛发展。被评为“中国最负盛名特色品牌县”、“陕西特色品牌县”。到2010年,“洛猪”突破“双百万”,生猪饲养量100.17万头,仔猪出栏103.5万头,跃升到全省第5位,被列为全省生猪“一县一业”示范县和百万头生猪大县。“洛桑”栽植10万亩,养蚕1万张,跻身全省前10位。“洛果”发展到40万亩850万株,位居全省第一,名列全国前茅,成为全国“十大金牌核桃县”和“中国核桃无公害科技示范县”。“洛烟”实现产值1.21亿元,烟税2420万元,总产居全省第二、单产居全省第一,被列为全国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县。“洛薯”种植8.15万亩,其中马铃薯6.93万亩、红薯1.22万亩,总产17.52万吨。

二是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全面起步。生猪深加工、九州缫丝、成华马铃薯精淀粉加工、天玉核桃油加工、全市烟叶物流中心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相继开工建设,基本实现了“一个洛牌产业一个龙头企业”的发展目标,农业产业化初具雏形。

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到2010年,全县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80个,入社社员2.1万人,辐射带动农户2.6万户,创建省级“百强示范社”3个,基本实现了“乡镇全覆盖、产业全覆盖”的目标,被列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县”。以合作社为龙头,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共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235个,累计认定“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基地15个,认证“三品”产品17个,荣获“陕西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合格县”和“一村一品先进县”。

四是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大力实施坡改梯、退耕还林口粮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全县共新修基本农田3.2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4万亩,使耕地保有面积达到46.37万亩,人均1.3亩,保有基本农田39.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4.19万亩,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农村人口人均一亩基本农田、户均一亩水浇地的“双一亩”目标。

尽管我县农业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初步呈现出特色产业强、龙头企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强、农业基础强的特征,但与农业的优势和潜力比,整体实力还相当薄弱,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还很不够,主要存在四大问题:一是不大。即洛牌特色产业发展规模不大、总量偏小,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低;二是不优。即农业的内部结构和区域化布局不优;三是不强。多数农业龙头企业尚在建设之中,经济实力不强,全县目前仅有一个市级龙头企业,还没有一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四是不名。即缺乏知名品牌,没有国优省优品牌和产品。

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以建设现代农业体系和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和效益为重点,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创建、科技化支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经过三年努力,把洛南建成商洛农业强县、陕南农业大县、全省产业名县和关天经济区绿色特产基地。

(二)目标任务。到201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38亿元,实现增加值21.2亿元,年均增长 19.7%和19 %,农业总产值高出全市第二名10亿元以上,对县域经济发展贡献明显增强;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2%,达到6737元,位居全市第一;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五大“洛牌”农业龙头企业全部投产达效,力创一个国家级、一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面推广落实“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三位一体经营模式,全县实现每个农户有2-3个增收产业、参加2-3个合作社的目标,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300个,入社农户占到总农户的70%以上。农业区域布局和内部结构更加优化,农业特色产业带和农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按照“5+X”的产业规划,实现五大洛牌和两个区域性产业产值 29.4亿元,七个产业收入要占到经营性收入的90%以上,使经营性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17万吨,全县粮经比达到6∶4。具体目标是:

1、生猪产业。制定生猪产业提等升级计划。突出规模养殖,以城关、景村、灵口、古城、永丰、石坡、麻坪、石门、柏峪寺、四皓、保安等11个镇为主,建成万头村20个、万头场8个、千头场80个、百头场2200个,使规模养殖占总饲养量的60%以上;突出良种繁育推广,健全良繁体系,存栏基础母猪8万头,确保年生产良种仔猪160万头;加快规划建设古城草店、城关中心等现代畜牧养殖小区,示范引领全县畜牧业提等升级;全力加快生猪屠宰深加工项目,年屠宰加工生猪80万头。到2013年,全县生猪出栏80万头,出售仔猪80万头,屠宰加工80万头,生猪产值12亿元,实现农民人均收入3000元。

2、蚕桑产业。突出发展强村大户,以城关、永丰、卫东、四皓、三要、灵口、高耀、景村、寺坡等9个镇为重点,建设千亩村20个,百亩组50个、十亩户3000户,全县每年新增加桑园面积2万亩。坚持实施千户养蚕示范工程,抓好养蚕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小蚕共育室150处、专用蚕室3000间。实施蚕桑产业提效工程,积极发展桑枝食用菌加工。到2013年,全县累计发展桑园11万亩,发展养蚕户1.2万户,养蚕5万张,发展桑枝食用菌1000万袋,实现产值1.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00元。

3、核桃产业。坚持“建管并重”方针,以石门、石坡、古城、麻坪、城关、四皓、灵口、景村、柏峪寺、寺坡、三要、永丰、卫东等13个镇为重点,坚持每年点播核桃8万亩,良种栽植5万亩,综合科管600万株,实施高接改造30万株。制定核桃产量翻番计划,建立健全核桃发展档案,开展核桃面积、株数、品种普查,落实分类科管措施,加强核桃科管提效,主攻单产效益。使良种建园株产达到3.2公斤,实生老树株产达到4.5公斤,全县挂果株数平均株产达到4公斤以上,努力实现核桃产量三年翻番。到2013年,全县核桃发展到70万亩1630万株,其中挂果良种株数190万株,核桃产量2万吨、产值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000元。

4、烟叶产业。瞄准现代农业目标,继续抓好烟叶生产区域布局,以景村、柏峪寺、灵口、城关、石门、石坡、古城、永丰等8个镇为重点,建设改造基本烟田20万亩。全力实施现代烟草农业项目,建好古景片区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区。稳定烟叶生产税收奖励政策,加快烟叶防灾体系建设。到2013年,全县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8万亩以上,产烟叶25万担,产值2.5亿元,实现税收55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25元。

5、薯类产业。以保安、洛源、石门、麻坪、石坡、巡检、寺耳等7个镇为重点,建设北部秦岭沿线马铃薯产业带,突出抓好小整薯、地膜覆盖、垄沟种植三项增产技术,实施马铃薯高产创建工程,努力实现全县洋芋亩产5000斤;大力推广实施洋芋玉米紫豆角蔬菜间套工程,提高单产效益,努力实现亩均收入5000元,发展高效农业。到2013年,薯类面积发展20万亩,其中洋芋面积15万亩,薯类总产45万吨,实现产值4.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125元。

6、中药材产业。建设洛源至寺耳秦岭沿线百里连翘产业带和景村至三要丹参产业带。大力实施果药、粮药间套模式,加快野生连翘资源改造,建设规范化的种植基地。以东方红

中药材合作社为依托,扩大苦参、二花等药材种植。到2013年,全县建成规范化丹参基地2万亩、发展连翘7万亩。药材总面积稳定在13万亩,实现产值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00元。

7、蔬菜产业。依托张坪水库建设,集中规划建设永丰卫东、城关尖角、保安文峪等蔬菜规模种植区,建设商品蔬菜基地,扩大景村露地蔬菜种植面积,提升蔬菜发展水平和效益。到2013年,全县发展蔬菜面积7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万亩。实现蔬菜产值3.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800元。

(三)投入计划。实施农业强优,必须不断加大投入,保障目标实施,三年投入50亿元。其中政府和项目投入1.09亿元,农民自筹资金42.95亿元,争取银行贷款4.44亿元,吸引社会资金投入1.52亿元。发挥政府和项目资金的引导示范作用,实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充分发挥农民的投入主体作用,集中资金发展主导产业;下大气力组建小额信贷担保公司,实施集体土地流转和农民房产、林权等产权抵押配套改革,引导信贷资金向农业倾斜,扩大组建扶贫互助基金会,强化资金注入,开展资金互助,全力突破农业发展贷款难问题。按照市场需求,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向农业投入,发展适度规模的农业企业。2011年筹集项目资金3830万元,落实信贷资金1.28亿元,总投入15.37亿元;2012年筹集项目资金3480万元,落实信贷资金1.48亿元,总投入16.73亿元;2013年筹集项目资金3580万元,落实信贷资金1.68亿元,总投入17.9亿元。

三、保障措施

(一)抓规模,全力推进基地建设上台阶。洛牌产业规模不大、总量偏小仍是我县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潜力所在,必须坚持扩大规模扩张总量提升速度不动摇。要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思路,强化区域布局,全力加快生猪、蚕桑、核桃、烤烟、薯类等特色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制定农业区域布局规划,产业发展任务直接下达到村,落实到组到户到地块,并建立档案,实行动态监测评估。要加快健全土地流转市场,积极引导和规范土地承包权有序流转,努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生猪生产着重推广“120”和“510”生产模式,烤烟户均种植规模达到20亩以上,核桃实现人均50株以上,蚕桑产业要户均栽植5亩养蚕15张以上。同时,有计划地培育一批薯类和蔬菜大村大户,不断优化区域布局,实现基地总规模和农户适度经营两个规模效益。

(二)抓龙头,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按照工农一体、以工促农、以工带农的要求,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把支持农业的重点更多的放在支持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上来,继续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多渠道引进项目和资金,加快我县农业龙头企业的重组和建设。要落实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按照一个产业舞起一个龙头企业的思路,集中力量、分期分批帮促农业龙头企业投产达效。到2013年,争取把九州、成华、天玉建成产值超2亿元、财安超10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集群。加强同雨润、西农大等大企业集团、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争引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入驻洛南。继续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加强规范化管理,以建“大社、强社、名社”为目标,积极争创全国全省强社、名社,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和重组,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新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80个,发展社员7000户,带动农户20000户,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为模式,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

(三)抓标准,全力推进品牌战略实施。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围绕洛牌产业引进和消化吸收一批关键技术,积极引进西农大和雨润集团、华阳生猪等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来我县建设核桃试验站、生猪产业试验示范区。大力开展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业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要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探索和制定洛南特色的产业标准,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竞争力。要坚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聘请知名专家研讨论证、包装推介,扩大宣传,提高影响力,力争把“华阳种猪”、“秦丝”、“洛南核桃”、“洛南豆腐”、“洛源豆腐干”、“王岭粉条”等一批绿色特产做成国、省名牌产品。

(四)抓园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坚持用工业理念经营农业,努力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成精品农业、高效农业、现代农业基地,采取科学规划、捆绑项目、聚合资金、提高装备水平、收拢五指、突出一极的办法合力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快规划建设永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继续完善古景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古城草店现代畜牧小区、三要高耀蚕桑产业示范园区、石门优质核桃示范园区等,逐步实现一个产业一个示范园区的目标,引领产业提等升级,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五)抓扶持,大力支持农业发展。紧跟国家产业政策,紧盯国家项目计划,积极调研策划包装争取农业项目,依托项目增加农业投入。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建立健全涉农资金整合制度,协调各类涉农资金项目向园区集中、向重点项目和基地集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坚持每年从烟叶税中拿出1000万元建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三大战线造林、蚕桑产业、生猪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园区建设。继续落实好生猪、烟叶、核桃、蚕桑等农业保险政策,做好防疫、防虫、防雹、防冻等自然灾害防范工作,降低产业发展风险,保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上一篇:地上车位租赁协议文档下一篇:五年级作文他生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