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论文

2024-05-05

旅游产业论文(精选6篇)

篇1:旅游产业论文

试析旅游产业与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的概念界定 经济史表明,在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总会有某些产业的份额迅速增长,以致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类产业被称为支柱产业,又叫主导产业.例如广东省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就广泛流传着这样的话“云浮一块石,南雄一支烟,鹤山一张毡,三水一瓶水”,意思是云浮靠石材的发展,南雄县靠种烟叶、生产卷烟、烟丝,鹤山市靠生产“拉舍尔”毛毡,三水市靠生产饮料健力宝.都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石、烟、毡及饮料的销售收入都占了当地GDP的大头,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这几项都被当地作为了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作 者:王守初  作者单位:中共海南省委 刊 名:广东经济 英文刊名:GUANGDONG JINGJI 年,卷(期): “”(3) 分类号:F59 关键词: 

 

篇2:旅游产业论文

旅游

作者:贾岛朝代:唐体裁:五律 此心非一事,书札若为传。旧国别多日,故人无少年。

空巢霜叶落,疏牖水萤穿。留得林僧宿,中宵坐默然。

篇3:旅游产业论文

一、旅游产业集群

旅游产业集群一种环形的价值链, 是基于特定区域范围内各个产业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相互间联系的。旅游产业集群的组成应该是包括若干个旅游景区的主体, 还有提供互补性服务的实体, 主要包括政府旅游管理机构、旅行社、交通营运、酒店、餐馆、医疗等。

一般我们将旅游产业集群的各种成员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核心层, 它是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 主要对应于旅游产业的六个主要消费环节食、住、行、游、购、娱。潜山旅游产业的核心层主要在于它独特的景区资源, 和一些相当数量酒店、旅馆、餐馆、KTV、商务会所、购物中心等配套资源, 潜山在这方面可适当地扩大规模, 或者形成一些自身的特色来吸引游客;第二层是紧密层, 它是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保障, 主要包括有文化、房地产、工业、农业、金融保险、邮电通讯、医疗保健等行业, 这些行业在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需要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发展, 潜山在这些产业的发展上面还比较欠缺, 潜山县应该促进这些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以满足游客个性化的需求;第三个层次是相关层, 它在旅游产业集群中所起的是一种支持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园林绿化、教育培训等行业, 它为旅游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持, 潜山应该在发展核心层和紧密层的同时注重相关层的发展, 使得产业集聚的效应更加明显。

二、潜山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意义

现代旅游业的竞争不仅是旅游市场的竞争, 而体现的是一种全方位的整体竞争力, 潜山的旅游只有走产业集群化的发展道路, 才能应对旅游市场激烈的竞争。潜山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创建自身品牌的需要

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可以更好利用旅游资源树立起区域旅游的品牌, 产业集群具有地理集群的特征, 会使众多相关企业和产品聚集, 潜山旅游“天柱山”是其旅游的核心资源, 旅游产业集群的开发就是以现有的资源为主导, 整合其他旅游资源, 对其他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加工、新包装, 挖掘潜力形成相配套的系列产品, 形成独特性的、垄断性的品牌, 增加旅游的竞争力。

2. 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或者相关产业的需要

潜山旅游业发展已经初见规模了, 一些旅游设施也在逐步地完善, 潜山还有没有形成以旅游为中心的产业群体, 没有发挥好旅游产业的强关联性, 延长旅游产业链。旅游产业对第一、第二产业的带动作用也没有很好的发挥, 并且第一、第二产业对旅游产业的促进和支持作用也不够充分。

3. 提升旅游整体竞争力的需要

目前, 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 许多地市都把旅游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主导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潜山的旅游产业还没有形成合理的布局, 在现代旅游产业激烈竞争下, 旅游产业需要重新整合的过程, 而产业集群在优化内部结构和提升产业竞争力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潜山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对策

1. 资源整合

潜山旅游产业集群化的发展, 需要整合各种旅游资源, 以旅游产业自身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结构为核心, 以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和有竞争实力的企业。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提升产业的整理竞争力。需要整合的资源包括旅行社资源、旅游饭店资源、旅游购物业的资源、旅游餐饮业的资源等。

2. 加强旅游人才的教育培养

潜山应当完善旅游人才的培训机制, 着重培养一批对潜山的历史文物、风土人情等非常熟悉的优秀的导游人才, 以及具有很强推广、营销、和管理等业务能力的管理经营人才。旅游企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育制度, 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以及宽松的制度环境, 在实践中培养中高能力、经验丰富的旅游人才, 为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人才的支持。

3. 旅游业与三次产业联合发展

旅游业与工业。旅游景区环境非常重要, 发展工业要谨慎, 主要发展一些绿色环保型旅游工业, 重点发展中药材深加工、旅游工艺品、旅行食品、生态养生保健品、旅游食品制造等特色旅游工业项目, 还可以将工业发展与工业旅游观光相结合, 让游客对旅游工业产品制作工艺过程进行观光参与, 提高游客的兴趣和产品质量的信任度和购买力。

旅游业与农业。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 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田园风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农家乐等项目, 加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对有特色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精包装, 提高其附加值, 使其作为旅游产品, 满足游客的需求。

旅游业与文化、卫生、体育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 开展保健, 健身, 文化旅游。现代人们城市生活压力大, 选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项目, 可推动旅游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晏钢 杨伟:云南与周边国家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对策研究[J].滇缅和谐发展德宏论坛文集

[2]丁艳平:西安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条件及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 2008年4月

[3]尹贻梅 刘志高:旅游产业集群存在的条件及效应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6年11月

[4]张梦:以产业集群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J].财经科学.2005年6月

[5]上海旅游产业集群概况[M].上海市旅游管理委员会, 上海信息中心编。2006年

篇4:从“旅游产业”到“旅游事业”

一般认为,“产业”指的是经济生产部门,而“事业”则是指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性活动,前者强调经济属性,后者强调社会属性。对同一种现象用“产业”和“事业”两个不同的概念进行界定,反应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理念的差异。

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往往是不可逾越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追求和不同的特质。记得2000年时某个地方政府举办的旅游发展研讨会,一位著名的旅游学专家就因会议横幅使用“旅游产业”四个字而大加赞赏,认为这种产业导向代表了我国旅游发展理念的进步。把旅游作为经济产业来抓说明当地政府已经把旅游纳入社会经济体系中去统筹和安排,应该说这在当时全社会都在以经济发展为硬道理的社会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也充分表达了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急需发展经济的迫切愿望。

但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旅游开始成为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时候,全社会成员的旅游权利、实现旅游参与的社会公平、通过旅游提高公民的精神素质和生活质量等,便成为与发展经济并重的直接目的。这个时候,旅游就不再仅是追求功利的“旅游产业”,而应成为强调社会功能的“旅游事业”。其实早在1980年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中就已明确否定了以追求经济效益为单一导向的旅游发展理念。《旅游法》在强调旅游的经济属性的同时,也同时从“事业”的角度强调旅游的公益性和公共性,这的确反应了我国发展旅游理念的转变。

实现旅游事业的发展,要求政府、企业能够为全社会所有成员旅游权利落实提供机会和条件,包括休假制度、旅游公共产品开发与供给、社会资助制度化和常规化等,特别是要关注各类弱势群体的参与机会和旅游权利的实现途径。实际上这部分弱势群体旅游权利实现途径和机会的多少,才真正考验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所以,我们国家当前发展旅游“事业”的任务担重而路远。

至于旅游学术研究,更应该去关注和研究如何建立平等、公平的旅游参与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让学术研究真正能够在“旅游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引领和指导作用。

篇5:旅游产业论文

2005年8月15日 第3458期

林峰

一、旅游产品及产业的特殊性

1、资源的国有性:旅游资源,基本上需要依托于土地而存在,是地上或地下的资源,因土地属性国有,旅游资源一般为国有。

2、资源的非流通性:更为重要的是,在法律上,风景名胜资源和文物保护单位的经营权,是不可转让的。因此,旅游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不能进入市场流通。我们称之为旅游产业投资的“资源限制”。

3、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旅游开发不能破坏生态与文物,这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基点。问题是因为受到体制、部门利益、保守理念的制约,都借用了“保护”之名来抗拒合理的开发利用,特别是由社会投资参与的开发。

4、旅游目的地的区域性与旅游项目的区域依赖性:旅游项目(景区、宾馆等),只是目的地系统中的一部分,企业不可能超越目的地去开展运作,也不可能代替目的地进行营销推广,只能在目的地系统内部形成市场合作结构,借助目的地整体营销,开拓项目的市场。这样,旅游项目投资,就形成了对区域的整体运作的深度依赖,自主运作的空间太小,企业发展受到限制。

5、跨行业的综合复杂性:我将旅游相关行业划分为八类十三个:1)游憩行业:景区、公园、娱乐区、游乐区、主题公园、体育园区、康疗区;2)接待行业:宾馆、饭店、餐饮、会议、展览等。3)营销行业:旅行商、旅游媒介广告。4)交通行业:公路、铁路、航运、水运。5)建设行业:园林绿化、生态恢复、古建、艺术装饰。6)生产行业:车船交通工具生产、游乐设施生产、土特产品加工、旅游工艺加工、饭店用品生产。7)商业行业:旅游购物商业、购物休闲商业等。8)旅游智业:规划、策划、管理等。

6、多环节配合的服务消费特性:出游过程需要媒介、旅行社、运输、宾馆、餐饮、景区、商业、娱乐多个环节系统紧密配合,形成全游程消费的服务整合,是一个多环节服务链。因此,旅游产品的营销与业绩,相互依赖非常强,需要服务链各个环节的提升与质量保障。对于旅游项目投资,对其他环节的服务依赖,成为无法自主控制的重要风险。

7、异地预先销售与本地现场消费的结构:“异地预先销售”,是指游客在客源地通过旅行社进行旅游预定;在目的地进行游憩时,才实现了产品的消费,也才真正实现了产品的销售。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时空差异,决定了旅游产品营销与经营的模式,与其他产业的产品有了巨大的差别。

8、资源的独特性不等于产品的独特性:资源不等于产品。真正构成游客吸引力的,是产品的吸引力。在这个结构里,资源如何转化为产品,是旅游产品设计的关键。

9、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与时代变化:出游的目的差异很大;人群有多少种,差异就有多大;希望一个旅游产品满足多样化市场的需求,这对产品提出了很高的开发要求。市场的需求,随时间的推移,有着非常大的变化。处于快速致富的过程之中的中国市场,生活水平、时尚趋势、文化开放都快速变化,因此,游客需求也在快速转换之中。

10、自助化趋势与深度服务化趋势同时并存:自助旅游,喜欢自主决定游憩过程,对于深度的精细的服务,不会过多的要求,相反,他们会自己寻找新的游乐,从社会与自然的丰富性中得到需求的满足。另外一种服务深度化和精细化的要求:要求旅游服务更加符合游客的多样化需要,服务水平、服务方式、服务过程达到更高的水准。

二、旅游投资的主要特征

1、高投入与持续回报的投入产出特征:旅游从原来的低门槛逐渐发展到目前的中高门槛,进入性投资的加大,竞争加剧及竞争环境的国际化,使旅游的高投入,并不能产生快速的回收。因为旅游是一个持续回报的长效投资产业。中国的民营资本,已经适应了快速投资,快速回收的短平快投资理念。我们提出“五重杠杆运作模式”的目的,就是解决高投入与慢回报之间的矛盾。

2、旅游产业链整合与多产业整合特征:旅游投资,已脱离单一项目时代,投资商进行区域整体投资,力求整合旅游产业链,整合多元产业,寻求综合收益的最大化。旅游产业链的延伸,与城市景观、房地产、小城镇、休闲娱乐等等深度结合,产生了一个整体的、互动的结构――“泛旅游产业”。其直接产业链包括宾馆、餐馆、运输、娱乐、体育、保健美容疗养、博彩、会展、生态与观光农业、加工工业、技术产业;综合延升的产业链包括旅游房地产业(旅游度假酒店、旅游公寓、别墅区),城市游憩型商业(步行街、SHOPPING MALL、中央游憩区等),这就把旅游的产业链与城市经营结合在一起。

3、旅游资源的资本化流通障碍:根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和《文物保护法》,旅游资源是不可转让的资产,其经营权,也不允许流通。转让经营、抵押贷款、资源入股实际上都没有法律依据。

三、旅游投资理念

1、四先定律:第一,先进行产品策划,再编制规划,而非先规划后策划;第二,先通过规划,再获取建设用地,进而建设;而非盲目建设,或搞四边工程;第三,先签定旅游特许经营权,再锁定核心地块,进而获得相关资源权益;以区域旅游资源锁定为前提,核心地块为关键;第四,先设计商业模式(运作模式),再投入资金;以明确的投资评价为前提,极其清晰的把握投资运作思路。

2、杠杆运作理念: 规划杠杆:通过旅游规划修编,把项目在国际、全国、区域的定位大大提高,进行大规模的炒作,产生出巨大的影响,为融资、招商、旅游营销、土地升值提供巨大的支持;

政策杠杆:旅游为政府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政治操作平台——以绿色GDP 政绩观为指导,调整城乡产业结构,形成新时代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通过政绩策划,要求政府给予旅游开发的最大优惠条件(低价资产收购、税费减免、申请扶持资金等);

营销杠杆:造势炒作、全面进行景区管理提升和科学营销,形成现金收入的高速增长,一方面改善经营业绩,另一方面,给银行融资,土地价值提升,投资商追捧提供坚实的证据;以营销造成的人气旺、收入提升、效益好的形象,可以很好的实质性的撬动融资和招商引资;

土地杠杆:以低价获取的景区周边土地为核心资产,通过以上三重杠杆的运作,实现土地的大幅升值,以商业房产、旅游房产等方式,实现最大的资产收益;

融资杠杆:关键是依托收购兼并、政府优惠、低价获取大量资产,以前述三重杠杆为手段,产生资产大幅升值的市场评价,以现金流量增长的事实,支持对融资及招商引资项目未来收益的美丽包装,从而实现大规模融资,高价出让资产的目的。

篇6:旅游产业论文

温家宝总理明确要求,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因其就业量大、带动力强、附加值高、绿色健康,倍受青睐,世界各国竞相将其作为提振区域经济的战略支柱,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一创收产业。随着国务院、重庆市《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定》(渝委发〔2010〕35号)的出台,旅游业发展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比拼发展态势。因此,抢抓旅游产业大发展的黄金机遇,提速做大做强垫江旅游业,对于促进我县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动跨越发展、实现富民强县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做大做强垫江旅游产业的四大优势

垫江旅游资源以“花、泉、山、水、农、果”等地理、水域、生物等自然景观为主,以古迹建筑等人文景观为辅,具有打造生态休闲旅游的突出优势,独占市内“春暖看花开、启游赏国色”的花季旅游黄金期。通过10多年“无中生有”、“小题大做”,全县旅游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蝶变。2010年,旅游总收入突破1.3亿元,接待游客94万人次,增长32.5%、16.1%,旅游业已成为第三产业中发展最快、带动最强、最具前景的朝阳产业,为培育新兴支柱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加快发展旅游业共识已形成。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把旅游业作为全县骨干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2000年,设立县旅游管理局(隶属建委)。2003年,成立县旅游局,独立承担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管理相关职能,同时县上成立了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县旅游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统筹管理;2010年,县上设臵了500万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按照20%比例逐年增加)、出台了旅游大项目“一项一策”等政策举措,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全县上下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认识更加统一,支持和参与旅游环境建设的行动更加积极。二是成功打造了“山水牡丹”名片。10多年前,全市知名旅游品牌有长江三峡、大足石刻、丰都鬼城、合川钓鱼城等,垫江始终榜上无名。然而,在县委、县政府“无中生有”、“小题大做”的旅游发展理念指导下,按照“以花为媒、牡丹搭台、经贸唱戏”的发展思路,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面参与”的市场化办节路子,举全县之力打造牡丹文化节。随着十二届牡丹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垫江牡丹”已成为响彻巴渝的知名品牌,牡丹文化节接待游客的数量不断刷新历史记录。三是培育了一批旅游服务主体。在“一花带百花、一节带多节”的旅游节会发展模式推动下,牡丹文化节带动了 油菜花乡村旅游节、柚花节、李花节等节庆旅游的发展,实现了“培育一朵牡丹花、带动旅游大产业”的规模效应。县内旅行社及门市部由2001年的1家发展到14家,旅游星级饭店由原来的南阳酒店1家发展到4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2家),宾馆、餐馆、农家乐、度假村等食宿主体激增到数百家,旅游接纳能力不断增强。四是综合效益逐年增长。“一朵牡丹花、撬动大发展”。2004年至2010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共接待游客289.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73亿元。其中,餐饮业营业额年均增长在27%以上,有效带动交通、商贸、通讯业的发展。今年牡丹节期间签约项目105个,其中上亿元项目有22个,协议投资总额126.8亿元,其中包括63个工业项目、18个农业项目、15个房地产及基础建设项目以及9个商贸物流和其他项目。

二、垫江旅游产业发展的三大制约

经过10多年的精心培育,垫江旅游产业已成长为扩大垫江名气、提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然而,无论是放眼全球旅游产业领先发展的“名片效应”,还是环顾周边区县“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造势宣传,我县旅游产业仍处于粗放型经营的现实并未改观。究其根源,客观上大自然没有赐予名山大川自然美景、历史长河没有留下令人震撼的优秀人文遗韵,但主 观上也仍存在制约因素。一是产业定位不高。近年来,先后举办了12届牡丹文化节、6届油菜花节和2届李花节,为垫江旅游业大发展造势。然而,旅游产业定位始终处于“不三不四”的位臵。虽然在《垫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把垫江生态休闲旅游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亮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机制和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到2015年创建和评定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的发展目标,但旅游业在整个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仍处在六大发展战略之外。这与当前国际国内旅游产业发展形势极不相称。二是政策支撑不强。区域性旅游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地方政府在优惠政策、管理体制、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强力支撑。在政策支持方面,我县至今尚未出台与《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定》(渝委发〔2010〕35号)的配套政策;在管理体制方面,县级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联动机制,总体上存在规划布局、资源整合、合力推进等协调难。如牡丹源景区由3个业主单位管理,呈现“三分天下、各自为阵”的管理现状;在资金投入方面,除政府投资景区的景区(点)道路、停车场、人行便道、公厕、水、电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外,吸引社会筹资和招商引入等社会 投资较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难以“撬动”旅游这项大产业。三是文化发掘不足。旅游文化的挖掘程度、旅游产品的链条长短、旅游服务的优质与否,决定着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吸引力和消费拉动力,关系到整个区域旅游产业的兴衰成败。综观牡丹源区,景点单一不成规模,除满山遍野的“山水牡丹”外,缺乏应有的文化娱乐设施来渲染营造“千年古县、牡丹故里”文化氛围;在“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配套上,无康体健身体验、观光度假休闲购物等现代综合旅游产品传播文化元素,无高科技旅游产品提高文化附加值,“游”和“娱”仍然相当薄弱;与其他旅游景点无链接、互动,规模化程度低,旅行线路短,游客停留时间少,人均消费低。

三、做大做强垫江旅游产业的五点建议

旅游业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发展势能迅猛强劲,产业前景无可限量。顺应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国内形势需要,抢抓旅游产业发展机遇,做大做强垫江旅游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正“得天时、占地利、享人和”。

(一)提升产业定位。千年山水牡丹是上天赐予垫江的一块旅游资源瑰宝,做大做强以牡丹为主题的垫江旅游产业,不仅有河南洛阳、山东菏泽牡丹的成功先例,而且10多年的 运作实践也证明了现实可能。因此,全县上下需进一步增强信心,提升旅游产业定位,努力把垫江旅游产业培育成县域经济的新兴支柱。要明确提出并坚持实施“旅游兴县”发展战略,聚力打造“中国牡丹城、重庆近郊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发展目标,用“抓旅游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来指导、服务、推动旅游发展,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全县上下一盘棋”的发展合力,构建全民办大旅游的格局,带动旅游关联产业发展,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效益。

(二)出台强力政策。旅游产业效益的区域性属性,决定了旅游产业发展源动力的地方属性。因此,加快区域性旅游产业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从政策、体制、资金等方面的全力支持。根据国家和市上的相关政策,借鉴武隆等其他区县的成功经验,要加快推动垫江旅游产业发展,建议出台两个方面的扶持政策:一方面是要出台今后一个时期扶持旅游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政策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用于指导全县面上的旅游工作;另一方面是要制定牡丹园、卧龙盐温泉、明月山温泉、宝鼎天堂、东印茶山等景区(点)开发项目对外招商的具体政策,从而推进景区(点)的开发建设工作。

(三)理顺管理体制。垫江旅游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也是旅游管理体制机制的完善过程。因此,要实现垫江整个旅游产业的大提升,须有坚强有力、协调各方的管理体制来保障。一是建立县旅游经济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协调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有关事项,督促落实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任务;二是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发展工作组织协调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形成多方联动、合力兴旅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旅游产业加快发展;三是加强旅游工作目标任务考核,把旅游产业发展任务纳入县级部门管理目标综合考核内容,强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任务全面落实;四是成立垫江牡丹生态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收回牡丹园景区经营管理权,彻底转变旅游区“多头经营、散乱管理”的现状;五是组建县旅游投资开发公司。应借鉴市内武隆、万盛、丰都等区县的成功经验,成立具有投资、建设、房地产开发职能的旅游投资开发公司,成为政府统筹管理景区资源、推进景区建设的综合平台。将卧龙盐温泉项目作为全县旅游开发的重中之重,全力招商,使旅游与地产有机结合,让其撑起垫江旅游的一片天。

(四)加大建设投入。旅游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高投入才有高回报,大投入才有大发展。一是整合交通、农业、水利等部门建设资金,集中投向牡丹源、卧龙盐温泉等县级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旅游景区(点)及周边水、电、路等基 础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奠定硬件基础;二是加大旅游产业财政预算,确保每年县级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牡丹园等重点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三是切实用足用活旅游产业发展资金,确保旅游发展资金足额用到旅游业发展上来。我县财政虽设臵了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但只是将各相关部门原预算的经费整合打捆包装,用于争取市上的配套资金,而真正用于旅游景区建设、旅游宣传营销及激励旅游发展的资金是少之又少,亟待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强化监督和审核。

(五)强化统筹推进。新兴景区,重在建设。要按照“科学借鉴、放大升华”的建设思路,抓好垫江旅游产业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建设等几个关键环节。一是强化旅游规划。要按照“一城一品、一城一景”和“文化、净化、美化、亮化、绿化”的整体要求,邀请国际国内知名规划单位和专家,完成《垫江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垫江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牡丹园、卧龙盐温泉、宝鼎天堂、东印茶山等县级重点景区(点)详规的编制工作,提高全县旅游规划水平,为垫江旅游赋予新内涵,塑造新形象,创造新价值,打造“文化一脉、格调一致、水平一流”的国内知名景区;二是打造旅游精品。精品景区是区域旅游竞争的核心。要按照旅游发展规划,做好“花”文章,抓 好县内景区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有深厚文化、有无穷趣味、有无限美景”的旅游精品。可围绕“牡丹故里”生态游、“茶山花海”乡村游、长寿湖“湖岛之旅”休闲游、“卧龙温泉”度假游、“宝鼎朝觐”观光游、“分州古城”史迹游等六大主题,加快精品牡丹园建设,打造“中国地中海”卧龙盐温泉,力争在2015年建成一个国家4A级景区,构建“牡丹花海—卧龙盐浴—温泉度假—茶山避暑—双河湖风景区”的西线旅游和以“湖岛之乡—分州古城—宝鼎天堂—生态农业观光”的东线旅游。特别是让“牡丹花下浴盐泉”成为“非去不可”的目的地。三是营造文化氛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要按照“有中添彩”、“小题大做”和“无中生有”的思路,组织力量挖掘牡丹文化、盐浴文化等垫江民俗民间文化,强化文化载体建设,大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可在高速路出口、城市干道县城至太平、牡丹源景区等车流要道设臵融入牡丹元素的雕塑、壁画、灯饰;在城市花园、干道绿化带广植牡丹等花类植物;在车站、广场等城市形象窗口设臵以牡丹为元素的浮雕、群雕以及任鸿隽、胡帛、李悝等垫江名人塑像;在宾馆酒店、农家乐、度假村等餐饮行业餐具、人员服装等融入牡丹花图案,倾力营造“中国牡丹城”氛围;充分利用导游解说、旅游产品广泛宣传垫江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风物人情等民风民俗;可聘请名家、大腕对垫江地域文化进行策划包装,启动以山水牡丹为题材的历史神话电视剧《牡丹传奇》的拍摄项目,以高品质艺术节目、刊物或图册等形式弘扬本土个性文化,提升垫江牡丹的品位和魅力。

报:市委研究室。

送:县委常委,县人大、政府、政协办公室。

发:各乡镇党委,县委各部委室,县级各部门、县属各企事

业单位、驻垫单位党组织。

上一篇:2023年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入党志愿书填写的要点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