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听课评议

2024-04-30

初中数学听课评议(共10篇)

篇1:初中数学听课评议

前两天有幸参加了xxx中九年级化学的听课活动,作为一名准老师,让我深受启发。三位老师在课堂上老练的教学技巧、灵活机智的教学手段、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使我难忘。 第一,老师们精心设计的课程结构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却又让人耳目一新。比如,课堂的引入就很有意思。本节课的主题是“氧气”,有位老师根据我们xx人生活中常见的“高原反应”为例引出氧气供给生物呼吸这一重要作用,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学生也容易接受。在中间,老师请学生和自己配合,一起做了硫、炭棒、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与实际相结合,从视觉、听觉、味觉等等方面给予学生全方位的刺激,让他们印象深刻。课堂结束时,和学生们一起总结了本节课的重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总结。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在课尾及时总结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第二,老师们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己在课堂上主要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此次讲课的老师都能给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们也积极响应,课堂氛围整齐有序,又不失轻松活跃,最后的提问学生都能回答正确,由此可见教学效果很好。此外,老师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比如,提问时尤其照顾到坐在最后的学生,做实验时鼓励最后的学生站起来观察以便看的更清楚。

第三,老师在课堂上的灵活应变能力让我深深敬佩,值得我好好学习。比如,在描述硫在氧气中燃烧的验现象时,很多学生直接说出了产物名称,这是不准确,因为产物是什么还得进一步检验。对于学生出现的这个误区,有位老师以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为例,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举例恰当、灵活,能抓住学生的心。 第四,老师的个人魅力能给教学效果锦上添花。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老师的个人魅力,比如恰当优美的语言,能使这门艺术展现的更加到位。在上课时,教师的语言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简洁明了,又不失严谨。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回答问题时,鼓励多、表扬多和肯定多,这有助于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并树立深入思考的兴趣和信心。其中有位老师对学生的多维评价更是让我印象深刻:“你的回答虽然不完全准确,但是你的思维很有创新,非常可贵,其他学生要向你学习,大家都要勇于创新;那么,你能否再思考一下,是不是有新的发现”。“这位同学的回答非常正确,其他同学有没有其他想法”。这些既是对学生思考结果的评价,也指明了学生的思考态度,指导了思考的方法。当然,其激励学生多思考、爱上思考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以上就是我此次听课所得的心得体会。总结起来,此次听课活动,让我对自己以后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更高的要求。在以后自己的工作当中,可能从事枯燥的工科教学工作,我决定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提升自身的素质,多对比,多思考,希望自己早日具有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篇2:初中数学听课评议

反思一:初中数学听课反思

20XX年1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高港区教研室组织的数学教研活动,学习了高港中学两位老师的课,真是受益匪浅。最值得我学习的是他们站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那份勇气,这是我最弱的方面。他们,给了我也想讲课的欲望,有了想跟他们比一比,看看自己差在哪的想法。

两节课的共同点是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打破了以往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教学方式,两位教师都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有非常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借助讲学稿和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使课上得有声有色,这些太值得我学习了。

这两节公开课为我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大帮助,在此我想谈谈我的感受:

一、讲学稿的使用

讲学稿是我们高港区正在大力推行的“教学助手”,我校初一数学组正在使用讲学稿,这个“新型的助手”带给我们很多的帮助,让我们觉得课上45分钟更有紧迫感,更有效率。例如课前的预习。课前预习是学新课的前提。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不只重视学生学到什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良好的预习是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课前预习尤为重要。使用讲学稿后,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预习,完成好讲学稿上的预习题,使预习效果更佳。高港中学的两位老师都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二、知识点的延伸与拓展

两位老师上的都是初三的复习课,都注意到了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第一位老师由一个抛物线引出一系列的问题,将问题一拓展开,提出关于该抛物线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点的连贯性;第二位老师在讲“求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的面积”时,问学生有哪些方法,还有哪些四边形的面积可用这些方法。初三复习课更是要注意知识点的相通,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将相关知识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

三、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要培养习惯。”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可见培养学生爱动脑动口、勤思考的学习习惯是促进他们思维发展,协调个性差异整体发展的手段之一。从这两节课来看,高港中学的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不断引导学生如何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育是不断发展、改革着的。我需要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时间,每天都要思索,怎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怎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怎样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促进学习;怎样适应教学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新趋势,达到共同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反思二:初中数学听课反思

本月聆听了数学组教师的课,他们精湛的教艺,先进的理念,完美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从情景创设走入数学世界

教师在一堂课中设计了一个贴近生活,与生活情景相连的导入,便能使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一个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商”,引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他们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数学的奥秘与乐趣。如:在听初一数学第六章第一节有序数对中,教师把学生所在位置用行与列的方式表示出来,从而在熟悉周围人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了什么是有序数对及它的作用与意义就呈现出来。

反思:把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引入数学之中,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鲜活起来。从而所学知识更易理解。

二、由点及面,扩展式教学益处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现有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联想思考,把问题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体系。如:初三复习课中《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教师给出例题:已知函数y=x^2-6x+8交于x轴于A(2,0)B(4,0)两点,与y轴交于C点,求三角形ABC面积?在此题的基础上,教师拓展了三个问题(1)求顶点P及三角形ABP面积?(2)抛物线(除C)是否存在点P使三角形ABC与三角形ABD面积相等?(3)抛物线(除P)是否存在点Q是三角形ABQ与三角形ABP面积相等?反思:新旧知识相辅相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知识的连贯性。

三、由考点出发,实用性强,引发学生兴趣

对于即将面临中考的学生,教师从往年常见考点出发,把问题分类研究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归纳>总结的能力。如:初三复习课《二次函数十大考点》一课中,教师在引领学生时提出十种类型题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1、求顶点坐标

2、求抛物线与坐标轴交点坐标

3、判a,b,c及代数式的符号

4、一线四点

5、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

6、借助抛物线性质求系数值

7、根据函数图象获取信息

8、二次函数求最值

9、二次函数考点应用

10、与二次函数相关的存在性问题

反思:用这样的方式给学生一个清晰明了的体系,明确考点,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与实际问题相联系,从实际走入数学,后再投入回实际

数学本身就是源于生活,在实际生活,生产中提出各式问题抽象而成,深入研究解决后再用于生活,这也是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如:初二《函数及其图象》一节中,教师从一句描述新疆气候的俗语中引出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达实际问题,之后同学生一同研究了如银行存款等生活问题,体验了函数自变量与变量概念的产生过程。最后用新学知识把先前的问题一一解决,首尾照应。

反思:数学课堂上不应该只关心数字,更应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多地让学生感悟问题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一节课,我们都能上,但不是所有人都会上。一节课的教学质量高低,不仅仅是与一名老师有关,它更关系到那些学子们。通过这次听评课,让我反思良久,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把各位教师优秀的授课模式与技巧恰倒好处的运用到我的课堂中去,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为更多的莘莘学子服务.反思三:初中数学听课反思

一、教师的语言、语气、语速、和表情都非常重要,在愉快的氛围里进行学习,所学知识就轻松掌握了。老师讲授时自至终一直保持微笑,用鼓励、欣赏的眼神注视学生、用轻松愉悦、鼓励性的语言启发、引导学生,整节课都使人感到使人很愉快,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能按老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提纲,一步步轻松的完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并在老师的画龙点睛的点拨和恰如其分的评价下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二、课堂环节设计由易到难,问题的逐步深入,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斗志,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课堂情景恰如其分的设计,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交流,使学生之间能团结合作,探究兴趣盎然,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耐心细致的指导,一步步诱发学生缜密的思维,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确实思考的过程,教给学生的不再是死的知识,是授之以渔,不是授之以鱼,是给学生一个思维方法,是“点金术”,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知识。

四、重视知识的生成。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都给予肯定,保持学生最可贵的创造心,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

五、由点及面,拓展式教学益处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现有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联想思考,把问题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体系。新旧知识相辅相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知识的连贯性。

六、从考点出发,实用性强,引发学生兴趣。对于将要临中考的学生,教师从往年常见考点出发,把问题分类研究,以点击中考的形式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归纳总结的能力。

七、与实际问题相联系,从实际走入数学,后再投入回实际。数学本身就是源于生活,在实际生活,生产中提出各式问题抽象而成,深入研究解决后再于生活,这也是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3:听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阶段是听课。本次活动上课教师是两河中学的数学教师刘老师和我们三汲中学数学教师梁老师。对比课的课题为九年级“特殊四边形”的复习课。两河中学刘老师第一个上课, 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几种特殊四边形的关系—=—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通过列表的方式, 复习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常用的判别方法及对称性。根据学生的回答, 逐一填入表格。接着设计了一些简单的问题, 让学生作答, 并给予及时的评价。最后设置了一道综合性练习题, 并给出了一些变式, 把题目的条件改变后进行推广。

三汲中学梁老师首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结构, 在整体上思考, 曾经学习过哪些特殊的四边形, 在基本确定后, 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接着复习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边、角的性质和对称性。在复习完性质后, 马上给出三道简单的问题, 针对性质进行练习。然后复习特殊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这里是让学生填写课前准备好的一些练习, 在学生填写后, 带领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在练习阶段, 设置的问题为一道题目和它的三种变换, 即一个母题和三个子题的形式。先进行仔细分析和引导, 然后由学生进行回答, 最后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第二阶段我们听课教师进行了评课和议课活动。上课教师首先介绍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刘老师说:“这个!是该内容的第一节复习课, 让学生回顾基础知识, 结合例题, 思考如何用这些知识点。然后利用中考题, 加以变化, 并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练习。总体感觉自己设置的题目有些多, 原因是知识点多, 回顾起来不容易, 特别是正方形是最难的。”梁老师说:“学校在九年级复习时都是集体备课, 今天自己上课的材料是集体努力的结果。中考更多的是基础性题目, 复习的重点是梳理知识脉络。自己感觉前面知识点的复习时间过多了, 后面练习时间有点仓促, 希望大家多进行交流、指导。”接着, 大家畅所欲言, 继续评课活动。现将参与教师的评议简单摘录如下:张楠老师说:“数学有文字、图形和符号语言, 两位老师都没有使用符号语言, 应该把性质和判定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梁老师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例题的引申方面做得很充实。刘老师对‘几何画板’使用很熟悉, 值得学习。在讲解特殊四边形时, 讲解过快, 学生没有时间思考。梁老师的语言特别好, 能够让学生去思考, 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大胆发言, 效果明显, 并且态度很亲切, 将性质和判定分开来讲, 更为清晰, 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让学生更容易融入课堂, 不断给学生自信, 让学生继续做下去。题目设置得也很好。”王洪波老师说:“感觉梁老师的内容衔接设置的特别好, 值得学习, 特别是变式训练的方式, 是印象最深刻的。”吴忠老师说:“如果时间允许的话, 习题最好让学生自己解答, 通过学生口述的方式, 可能得到更多的解法。”孙小梅老师说:“应该把知识的层次性分析的更为清晰。”周珠老师说:“两位老师复习的都很好, 利用式子的变化, 效果良好。例题设置上需要一定的基础, 如果题目太难了, 学生就难以接受。”王业芳老师说:“上课的老师, 讲解的内容过多了。分析问题时, 需要让学生进行思考, 分析的过程很重要。”最后, 县教研室指导老师总结说:“两位老师的课都是很成功的, 在课堂结构上, 都是首先对知识点网络进行分析和总结, 然后进行简单练习和变式训练, 只是在细节处理上略有不同;刘老师在‘几何画板’的使用上, 能够根据课堂实际情况, 调整自己的课件, 可见十分熟练和沉稳, 这个值得大家学习;梁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表现得很突出, 特别是语言的激励, 在练习前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 并且照顾到大多数的学生, 这个是值得提倡的。”

上述听课、评课过程启发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到课堂中来, 都经历思考的过程, 教师的引导, 能够启迪学生进行思考, 这个很重要;在对知识点的梳理过程中, 采取多样的方式, 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过于单一的方式, 容易造成学生思考疲倦, 特别是在知识点多的情况下, 更不容易唤起学生的记忆。

篇4:浅论初中一年级数学听课技巧

关键词:听与记;课堂记忆;科学规划

一、认真听,记关键

对于大部分由小学升入初中或由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在新学期的各门课程中几乎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想要记下老师在课堂上说的所有话。然而这是不现实的,老师的语速一般为每分钟200~300个字左右,语速快的老师还会更多,尝试将老师说的话全部记到笔记上,只会让学生每节课都非常疲惫,而且往往容易分不清老师所讲内容的主次,尽管记下老师说的很多内容,但是在匆忙的记录中缺少思考的过程,作用并不大,也抓不住老师讲的重点。所以说这种想要记下老师说的每句话的思维要及时转变。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事并不是记笔记,而是认真听讲。跟随老师的思路,做到全神贯注,精力集中。笔记当然要记,不然日后复习的时候会不知所措,不知道从哪开始。但记笔记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记录重点内容。实际上,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点,教材中都会体现,而且还会伴随详细的讲解以方便学生理解。既然教材中都有为什么还要记笔记呢?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就知道记笔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了。教材一般的格式是16开大概100页左右的书,而相对应这本书的知识点记在笔记上呈现出来的样子却是一本32开不到30页的小册子。这说明笔记是对教材的高度浓缩,方便学生记忆与复习。笔记绝对不是“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所构成的另一本教材。所以在记笔记的时候,只记最重点的内容,把最“干”的东西浓缩出来,就是对一本教材的高度概括,就是知识当中的精华内容,而考试考的就是最重要、最精华的知识。学生做好笔记,然后需要做的就是反复看,反复记忆,做到烂熟于心,方可灵活运用。

二、利用课堂时间记忆

上文已经提及,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而不是马不停蹄地记笔记。老师每讲解一节新课,都会进行充分准备,包括个人备课、集体备课、电子备课,甚至有些重要的内容还需要写逐字稿以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方便学生理解等。可以说每一次新课都凝聚了教师的心血与思考。所以只要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长此以往,定能有效构建起知识的体系。更为重要的是,记忆力高度集中地去听讲,对记忆知识的效率也会非常高。学生都有过这种经历,即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了一节课,然后记住了80%的内容,甚至有时候直到许久以后仍然没有忘记,有时候甚至连老师在课堂上是如何讲解的都能够记住,这就是认真听讲的效果。也就是说,有些知识虽然没有刻意地去记忆,但是在课堂上却就已经记住了。这对学生的启示就是,在课堂上首先要认真听讲,要心无旁骛地去听,要尽量地去跟上老师的思路,而不要觉得自己不认真听,可以通过课后自己复习来弥补,要知道自己复习效率不如听老师讲解高,而且遗忘的速度会非常快。其次,在听的过程中要刻意地去记忆,争取在课上就记住,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后也不要忘记及时复习,做相关练习题来巩固。

三、科学规划听课重点

学生在一堂课的时间中,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学生从小到大所有的单节课都不超过45分钟,即使是大学每1.5小时的大课,也分为两个课时,中间也会有5~10分钟的休息时间。一般来说,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到20分钟前后就已经比较分散,当然,对于不同课程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还有知识的难易程度不同,都会有所差异,但总体上不会差异太大。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一定会先讲解最重要或者最不容易理解的内容,随着学生注意力的下降,再讲解一些不那么重要或者比较简单的知识,或者干脆就直接做练习。这是符合科学规律的。学生在听课的时候也要注意,课上的前20分钟一定要把握好,高度集中,不要三心二意。

四、结论

总之,对于初一年级的数学学习,笔记要做好,但是也要注意方式和策略。上课的过程中还是要以听和理解为主,做笔记只记录最重要的内容。此外还要刻意地去记忆,争取在课上就记住老师所讲内容的50%,课后再及时复习,同时也要注意科学规划听课的时间,有所侧重。

参考文献:

[1]刘久成.建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4(1):88-90.

[2]陆书环.数学教育学概论[M].航空工业出版社,1997.

[3]黄丽.浅谈数学教学中良好软环境的营造[J].中学教研,2000(8):13-15.

篇5:初中数学听课笔记

上课内容:七年级数学 《有理数的加减混和运算》 上课时间:3月9日 星期四 第一节 上课地点:初一教师

听课参加人员:初一级数学老师 评课过程:

1、上课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目的,2、各位领导及教师点评

(1)

对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培养较好,重点把握好,学生都掌握好了,难点突破自然

(2)

本节课难点在于正确进行计算,课堂环境好,使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做、思考方法

(3)

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到位,整节课贯穿其中

(4)

学生对出错的地方能及时找到并谈一下,教师即发现了学生知识的薄弱点,也使学生总结了错误的原因,吸取教训

(5)

整节课关注学生,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急不躁,教师具有亲和力,师生的交流融洽

(6)

与小学时比较,学生的精力集中了,跟着教师思路走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严密的数学思维,解题习惯好了

(7)课堂驾驭能力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时保证了学生能够参与课堂,学生主体参与是提高课堂实效性有了保证。

篇6:初中数学实习听课记录

(1)学习例1。

a、合作学习

b、学习反馈。

提问:例1是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用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观察与讨论: 27%→ 0.27 135%→ 1.24

你还能发现其它的化法吗?请你与同学说一说(合作学习)。

指名补充板书:

注意让学生理解:去掉百分号时,原数就扩大100倍,然后再把它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又使它缩小100倍,所以原数的大小不变。

(2)学习例2。

a、出示例2,说说这几个小数的意义,再尝试化成百分数。

b、合作学习讨论:怎样把这些小数转化成百分数?

c、反馈讨论情况。

d、提问:是怎样把小数化成百分数的?用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观察与比较:0.25→ 24% 1.4→ 140% 0. 123→ 12.3%

提问:从左往右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请你与同桌说一说?

根据回答板书:

注意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时,原数就扩大100倍,再添上百分号,又使它缩小100倍,所以原数的大小不变。

强调:小数点移动时位数不够怎办?(同桌说,再反馈)

(3)教师巡视指导,重点辅导学困生。讲评时学生要说出化法

(4)归纳法则

a、请你用自己的话或结合板书说一说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b、结合教材理解,读一读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三、结论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课堂练习

1.判断正误,并把错题改正过来。

4=400% ( ) 0.5%=0.05 ( )

3%=0.3 ( ) 1=100% ( )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听课评课:学会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较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通过自学、讨论与交流等学习活动,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积极参与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学习活动,体验互化方法的多样性,并获得成功体验。

初中数学实习听课记录篇三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

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

(1)你是怎么想的?

(2)依据是什么?

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评析: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二、新课学习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

预设:比的基本性质。

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评析: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师:正如大家想的,比和除法、分数一样,也具有属于它自己的规律性质,那么是否和大家猜想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一样呢?这需要我们通过研究证明。接下来,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并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

1.教师说明合作要求。

(1)独立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2)小组讨论学习。

①每个同学分别向组内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其他同学表明是否赞同此同学的结论)。

②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举例说明,然后由组内同学再次进行讨论研究。

③选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2.集体交流(要求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展台上进行讲解)。

预设: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进行验证;根据比值验证。

3.全班验证。

4.完善归纳,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上题中○内可以怎样填?□内可以填任意数吗?为什么?

(1)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教师完善板书。

(2)学生打开书本读一读比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5.质疑辨析,深化认识。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做出准确判断:

(1) ( )

(2)比的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除以3。 ( )

评析:基于猜想的学习必定需要来自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验证,而合作探究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但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可以促使每个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交流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同时也真正内化了来自猜想的“比的基本性质”,从而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用途吗?什么是最简分数?

今天我们发现的比的基本性质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可以化简比,进而得到一个最简整数比。

理解最简整数比的含义。

1.引导学生自学最简整数比的相关知识。

预设:前项、后项互质的整数比称为最简整数比。

2.从下列各比中找出最简整数比,并简述理由。

3:4; 18:12; 19:10; : ; 0.75:2。

初步应用。

1.化简前项、后项都是整数的比。(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

学生独立尝试,化简后交流。

2.化简前项、后项出现分数、小数的比。(课件出示)

3.归纳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总结出了将各类比化为最简整数比的方法。化4.方法补充,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化简比?(求比值)

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预设:化简比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比,求比值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数。

三、结论总结

四、课堂练习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篇7:初中数学听课体会(定稿)

本周二、三我参加本校教导处优质课听课学习,观摩了李旭英,韩亚亚两位老师数学优质课,两节的听课学习我收获很大,课后组织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评课。下面就这两节的听课情况谈点自己的感受。

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趣的。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 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

二、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和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不但要有准确的数学专业用语,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而且教师要有及时的课堂评价,随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多表扬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动静演示,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

五、教学中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 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

篇8:初中英语“听课·评课”之拙见

一、当前听课、评课中常见的问题

1. 听课前准备不充分

现象一:听课教师听课前未做充分准备, 甚至部分教师在上课铃响后才拿着听课笔记匆匆走进上课班级。

现象二:授课教师在课前或课后不作授课说明, 造成听课教师在听课时不清楚课堂教学目标, 不了解学生学习基础, 从而不能真正感悟授课教师独特的课堂教学设计。

2.形式化现象

大多数学校都给每位教师下达了听课任务, 少则10节, 多达几十节, 与此同时, 各个学校的“教学开放日”如火如荼, 有时同一天内几所学校“竞相开放”, 于是教师们被任务性地指派至某校听课。这样听课、评课俨然成为一种为应付任务而“多出来”的工作。尤其是在评课会场上, 部分教师也只是简单说几句敷衍了事, 这种流于形式的听课、评课不仅浪费时间, 更是对授课教师劳动成果的不尊重。

3.学科化现象

听课者“对号入座”, 英语学科的教师只听英语课, 视跨学科听课为徒劳。而且听课的范畴被不断地窄化:初中英语教师只听初中英语教师的课, 甚至初三教师只听初三教师的课。

4.听课、评课只关注教师的教

评课时, 我们习惯说“这节课授课教师准备充分, 课堂气氛活跃, 时间安排合理”等, 眼光依然盯住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表象, 却忽略了课堂的其他元素, 尤其是忽略了课堂活动真正的主体——学生。

二、优化“听课·评课”对策

1.听课前充分准备

听课前准备是否充分, 是听课是否有效的前提。

首先, 课前授课教师要做教学说明。一般来说, 授课者可以侧重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一说教学背景, 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 (如学生对本节课是否已有相关方面的语言储备) 、本节课的任务目标, 等等;二说自己不同常规的教学创新, 这样可以让听课者先倾听、后修订自己的教学预设, 以研究态度来理解一个新世界, 避免听课者对课堂教学的主观臆断。其次, 听课者要有一定的物质准备和理论准备。所谓的物质准备, 除了听课所需的教材和听课工具外, 还一定要有自己关于本节课的教学预设, 这样听课者既可以真正感悟授课者对教材的处理特色, 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课堂上所出现的问题,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理论准备则指为能够客观评课而必须了解的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

2.听课时全面关注

课堂是由多元素组成的, 教师、学生、教材都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听课时全面关注。

首先关注学生的学。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 而这种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意向与参与度来体现的。一堂课是否有效, 最终取决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是否乐于接受具挑战性的任务, 是否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最后又能否最大程度地进行语言输出。

其次要关注教师的引导。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 一堂课的好坏, 学生的思维火花能否被点燃, 和教师巧妙的引导是密不可分的。从实际课堂教学来看, 授课教师如何将各环节巧妙过渡, 是听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3.联合听课

所谓的联合听课, 即打破学科界限, 提倡教师跨学科听课。比如英语教师可以多听语文课、音乐课或美术课等, 甚至可以涉足理科领域。

这样做, 一方面有利于不同学科教学设计的相互借鉴;另一方面, 在其他课堂上, 尤其是在所授同一班级的其他课堂上, 你会发现某些“英语问题生”在其他课上会有闪光点, 有助于你深刻、全面地了解一个学生。

除上述三点外, 听课教师在听课过程中要学会科学、灵巧地进行记录, 听课笔记不能只是授课教师教案的再现, 必要时听课教师要注上简略的文字, 便于自己课后评课与反思。

三、课后积极评课、议课

“评课”实为“议课”, 因为议课更能体现听、评对象的平等地位。献课不是为了展示, 而是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 以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问题。

评课、议课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

1.教学目标

新课程要求体现“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三维目标, 三个方面缺少任何一个, 都可能导致学生的“畸形发展”。但传统课堂教学以知识为本位, 过多注重“知识与技能”, 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例如某教师在上人教版初中英语《If you had a lot of money, what would you do》时, 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If you were a millionaire, what would you do?学生的回答很多, 如“I would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I would buy a big house and a nice car”, 等等。教师对学生的答案都予以了肯定, 但该教师却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而事实上, 教师如果继续发问: “Apart from the things we need to enjoy our life, do you think it a good idea to give away some money to help others in trouble?”通过学生对该问题的讨论以及教师的正确引导, 则可实现情感态度与知识技能的有机融合。

此外, 教学目标还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 以学生为行为主体, 且有具体的可操作性。例如某教师把初中英语Unit 4 What would you do的教学目标制定为:①Master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②Develop students’reading skills;③Inspire students to learn positive qualities from Helen Keller.仔细分析这三个教学目标, 会发现有可取的地方——渗透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但这三个教学目标的主体并不一致, 第一个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第二、三两个行为主体却又变成了教师, 并且第二个教学目标设置得过于模糊——阅读技能有很多种, 仅仅通过一堂课, 学生难道要掌握所有技能吗?

2.教学内容

分析一节课, 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 还要看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组织。新课程下的英语教材一个共同点是容量大。许多教师抱怨教材编排太散, 内容太多。在有效课堂教学里,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和考试大纲的需求, 在备课时对教材进行删减、置换, 即对教材进行整合处理。我校某教师在上英语某单元时, 把本单元末作为知识补充的Reading放置导入部分, 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储备, 同时又为学生更顺利地听懂听力材料奠定了基础。该教师这种依据知识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调整的做法, 更好地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3.教学设计

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议课者在分析授课者的教学设计时, 一要看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二要看教学设计是否新颖独特, 能够让学生一直都有很高的参与热情;三要看授课者所设计的教学思路是否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分配给学生的任务是否由易到难, 让学生在教学各环节中都能吸收、消化相关知识, 最后输出。

因此, 在实际评课时, 不能仅仅关注幻灯片的美轮美奂, 而要更多地注意教师所创设的语境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 是否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是否能让学生享受自主学习的过程。

4.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提倡多样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上课程序进入了一个固定模式, 学生必定产生疲劳感。在一节艺术性的课堂里, 授课教师一定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如:运用多媒体、投影仪、图片等, 开展小组活动、复述、竞赛、情景短剧表演等, 来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技巧, 作为教师应十分清晰地意识到: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启发, 才能使学生真正喜爱学习, 从而主动实践, 最后走向成功。

除此之外, 议课者还可以从课堂环境、教学媒体、教学事件等方面进行讨论。

总之, 听一堂好课, 是一种美的享受;评一堂好课, 也是一种美的享受。但是, 只有会听、会评, 才能得到这种享受。要做到会听、会评, 有两个基础:一是要有教育理论的学习基础, 二是要有多听、多评、多实践的基础。有了这两个基础, 再加上自己的教学经验积累, 就会有听课、评课水平的飞跃。

摘要:怎样听课、评课是一项十分有研究价值的科研课题。本文从初中英语教学的角度出发, 从当前英语课听课、评课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发, 结合实际情况, 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和认识。

关键词:英语,听课,评课

参考文献

[1]刘大春, 熊生贵, 刘益民.评好课新理念新方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0.

[2]查海华, 徐敏.在“听课”中成长——浅谈小学英语课“听课”的艺术[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7 (8) .

[3]任美琴.从九个维度谈英语有效课堂教学[J].中学外语教与学, 2010 (2) .

篇9:听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阶段是听课。本次活动上课教师是两河中学的数学教师刘老师和我们三汲中学数学教师梁老师。对比课的课题为九年级“特殊四边形”的复习课。两河中学刘老师第一个上课,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几种特殊四边形的关系——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通过列表的方式,复习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常用的判别方法及对称性。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填入表格。接着设计了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作答,并给予及时的评价。最后设置了一道综合性练习题,并给出了一些变式,把题目的条件改变后进行推广。

三汲中学梁老师首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结构,在整体上思考,曾经学习过哪些特殊的四边形,在基本确定后,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接着复习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边、角的性质和对称性。在复习完性质后,马上给出三道简单的问题,针对性质进行练习。然后复习特殊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这里是让学生填写课前准备好的一些练习,在学生填写后,带领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在练习阶段,设置的问题为一道题目和它的三种变换,即一个母题和三个子题的形式。先进行仔细分析和引导,然后由学生进行回答,最后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第二阶段我们听课教师进行了评课和议课活动。上课教师首先介绍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刘老师说:“这个是该内容的第一节复习课,让学生回顾基础知识,结合例题,思考如何用这些知识点。然后利用中考题,加以变化,并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练习。总体感觉自己设置的题目有些多,原因是知识点多,回顾起来不容易,特别是正方形是最难的。”梁老师说:“学校在九年级复习时都是集体备课,今天自己上课的材料是集体努力的结果。中考更多的是基础性题目,复习的重点是梳理知识脉络。自己感觉前面知识点的复习时间过多了,后面练习时间有点仓促,希望大家多进行交流、指导。”接着,大家畅所欲言,继续评课活动。现将参与教师的评议简单摘录如下:张楠老师说:“数学有文字、图形和符号语言,两位老师都没有使用符号语言,应该把性质和判定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梁老师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例题的引申方面做得很充实。刘老师对‘几何画板’使用很熟悉,值得学习。在讲解特殊四边形时,讲解过快,学生没有时间思考。梁老师的语言特别好,能够让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大胆发言,效果明显,并且态度很亲切,将性质和判定分开来讲,更为清晰,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更容易融入课堂,不断给学生自信,让学生继续做下去。题目设置得也很好。”王洪波老师说:“感觉梁老师的内容衔接设置的特别好,值得学习,特别是变式训练的方式,是印象最深刻的。”吴忠老师说:“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习题最好让学生自己解答,通过学生口述的方式,可能得到更多的解法。”孙小梅老师说:“应该把知识的层次性分析的更为清晰。”周珠老师说:“两位老师复习的都很好,利用式子的变化,效果良好。例题设置上需要一定的基础,如果题目太难了,学生就难以接受。”王业芳老师说:“上课的老师,讲解的内容过多了。分析问题时,需要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的过程很重要。”最后,县教研室指导老师总结说:“两位老师的课都是很成功的,在课堂结构上,都是首先对知识点网络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进行简单练习和变式训练,只是在细节处理上略有不同;刘老师在‘几何画板’的使用上,能够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课件,可见十分熟练和沉稳,这个值得大家学习;梁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表现得很突出,特别是语言的激励,在練习前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并且照顾到大多数的学生,这个是值得提倡的。”

上述听课、评课过程启发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到课堂中来,都经历思考的过程,教师的引导,能够启迪学生进行思考,这个很重要;在对知识点的梳理过程中,采取多样的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过于单一的方式,容易造成学生思考疲倦,特别是在知识点多的情况下,更不容易唤起学生的记忆。

可见,听课、评课活动对我们一线数学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意义重大。

篇10:初中数学听课评课稿

1、重视问题的设计。杨老师立足于学生基础,设计的问题由易到难。比如:杨老师从课题的出示就选用了大小不同的长城图片,它们是相似的。然后从生活中相同的图形出发,提炼出相似图形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相似多边形的特征。在探索并证明相似正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后,类似的把结论推广到一般的正多边形。让学生通过刻度尺或量角器测量的方法,感受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规律。

2、注意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如由正三角形的推导类比到正六边形,再到正多边形;通过推导相似比为1,得出全等属于相似的特殊情况,这都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

3、突出了探究过程的设计。本节课杨老师精心设计了观察、猜想、类比、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探究。

4、重视了数学思想的渗透,体现了类比、归纳思想。

5、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用实际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以课件为载体,变教为探。本节中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动笔,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采用多媒体,增大教学容量和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相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顺利解决了问题.

杨老师的课堂引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相互抢答,达到了训练思维品质的目的。

教师备课细致到位,板书规范,语言简练,均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学环节语言过渡自然,选题有层次性,教师亲和力强,处理问题过程中,具有大师风范。

教学中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都能达成。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清,学生负担低。根据从特殊到一般的的认知发展规律,在充分观察、猜想的基础上,类比已得出的相似正三角形的结论,让学生自己猜想验证,再把这个结论推广到一般的正多边形,这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由学生总结归纳,学生获得了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学得很轻松。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节课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1.个别问题提的不明确。

2.在推导正六边形的性质时说成了正五边形。

3.概念、性质等内容没有板书。

4.由于时间略显仓促,没能对小组给予评价。

上一篇:英语小班化教学专题小结下一篇:王儒林在吕梁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