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2024-04-24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精选11篇)

篇1:《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 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

(20lO年5月26日)

中共中央纪委

中共中央组织部总政治部关于领导干部不得参加自发成立的“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组织的通知

(2002年4月4日)

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

(2004年9月22日)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

(1993年8月22日)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2014年1月14日)

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

(2008年2月29日)

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

(2009年7月16日)

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

(2009年7月16日)

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试行)

(2009年7月16日)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

(2014年5月28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

中共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公安部人事部关于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管理的暂行规定

(2003年1月14日)

中共中央纪委

中共中央组织部外交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监察部人事部商务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出国(境)管理的通知

(2004年12月16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摘录)

(2010年6月3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制止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规定

(1986年2月4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个人证券投资行为若干规定

(2001年4月3日)

中共中央纪委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退出现职、接近或者达到退休年龄的党政领导干部

在企业兼职、任职有关问题的意见

(2008年4月lO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党和国家机关干部在公司(企业)兼职有关问题的通知

(1989年2月5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不兼任社会团体领导职务的通知

(1998年7月2日)

中共中央纪委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规范中管干部辞去公职或者退(离)休后担任上市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独立董事、独立监事的通知

(2008年6月25日)

中共中央纪委关于省、地两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个人经商办企业的具体规定(试行)

(2001年2月8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的规定

(1993年10月9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兴办经济实体和党政机关干部从事经营活动问题的通知

(1992年6月26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军队武警部队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的通知

(1998年7月25日)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2013年11月18日)

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禁元旦春节期间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的通知

(2013年11月21日)

中共中央纪委

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的通知

(2013年9月3日)

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

(2013年12月1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2014年7月12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到风景名胜区开会的通知

(2014年9月19日)

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

(2013年9月13日)

节庆活动管理办法(试行)

(2012年5月29日)

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试行)

(2010年10月27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从严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培训中心项目建设的通知

(2003年1月7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问题的通知

(2007年3月18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

(2013年7月14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党的基层组织

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

(2010年9月15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

(2005年3月24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政务公开 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

(2011年6月8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深入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通知

(2002年6月3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

(1998年4月18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

(2004年6月22日)

中共中央纪委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受党纪处分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考核有关问题的意见

(1998年4月8日)

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 出让、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市场经济活动为个人和亲友谋取私利的处理规定

(2004年2月3日)

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

(2011年5月23日)

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

(2015年3月30日)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

(2004年4月8日)

篇2:《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一、单选:

1.《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党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D)年内不得重新入党。A.1 B.2 C.3 D.5 2.《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适用于违犯党纪应当受到党纪追究的(B)和党员。A.领导干部

B.党组织

C.党员干部

D.党员领导干部

3.《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党员受到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的,(A)年内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

A.1 B.2 C.3 D.4 4.《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党员受到留党察看处分,其党内职务(A)。A.自然撤销

B.暂时保留

C.视情况而定

D.有悔过表现的,可以保留

5.《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基于一个违纪故意或者过失,其行为触犯《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分则中两个以上(含两个)条款,依照(A)定性处理。

A.处分较重的条款

B.两个条款任选其一 C.处分较重的条款加重一档

D.处分较重的条款中最高处分

6.《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二人以上(含二人)共同故意违纪的对为首者除《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分则中另有规定外,AA.从重处分B.加重处分C.按照其在共同违纪中所起的作用追究党纪责任D.按照处分较重的条款加重一档定性处理

7.《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二人以上(含二人)共同故意违纪中,对于经济方面共同违纪的,按照个人(D),分别处分。A.所起作用

B.职务高低

C.性质严重情况

D.所得数额及其所起作用

8.《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主刑(含宣告缓刑)的,应当给予(D)处分。A.严重警告

B.撤销党内职务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9.《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党纪处分决定作出后,应当在(C)内向受处分党员所在党的基层组织中的全体党员及其本人宣布,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组织关系将处分决定材料归入受处分者档案。A.十日B.半个月C.一个月

D.两个月

10.《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执行党纪处分决定的机关或者受处分党员所在单位,应当在(C)内将处分决定的执行情况向作出或者批准处分决定的机关报告。A.一个月

B.三个月

C.六个月

D.七个月

11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贪污行为的违纪主体是(C)A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企业中非国家工作人员中的党员B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其他单位中非国家工作人员中的党员C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D党和国家工作人员

12.《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有关规定收受财物或者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B)论。A.贪污

B.受贿

C.收受礼金

D.非法所得

13.《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为谋取(A)利益,给予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以财物的,构成行贿行为。A.不正当

B.非法

C.个人

D.小集团

14.《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遇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能救而不救,情节严重的,给予(D)处分。A.警告或者严重警告B.撤销党内职务C.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

D.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

15.《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个人借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情节较重的,给予(B)处分。

A.严重警告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C.开除党籍

D.警告或者严重警告

16.《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党员以个人名义存储公款的,追究(B)的违纪责任。A.直接责任人员 B.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C.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

D.重要责任者和其他责任人员

17.《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重婚或者包养情妇(夫)的,给予(D)处分。

A.党内严重警告

B.撤销党内职务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18.《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给予(D)处分。

A.严重警告

B.撤销党内职务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19.《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伪造、变造或者(A)伪造的学历、文凭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A.买卖、使用B.买卖、为他人提供C.买卖 D.使用

20.《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违反人口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超计划生育的,给予(C)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A.警告或者严重警告B.撤销党内职务 C.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

D.严重警告

21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的,追究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情节较重的给予(B)处分A.警告或者严重警告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

D.开除党籍

22.《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自(A)起实施。A.2003年12月31日

B.2004年1月1日 C.2003年6月1日

D.2004年12月31日

23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由(C)负责解释A中共中央B.中共中央组织部C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D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二、判断:

24.《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拒不执行组织的分配、调动、交流决定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该表述是否正确?(√)25.《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26.《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某党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子女应当由个人支付的出国(境)留学费用,由他人报销,情节十分严重,应当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该表述是否正确?(√)

27.《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时间不足六个月虽数额较大,也可免予处理。(X)

28.《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国家机关、国家拨给经费的团体和事业单位,挪用财政资金或者科研、教育、卫生、军工等专项资金的,追究主要责任者的责任。(X)29.《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品,按照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的,以受贿论处。(X)30.《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个人借用公款超过三个月不还的,追还所欠公款,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X)31.《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违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X)32.《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党和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公司)、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法律、法规的,追究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33.《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故意违纪受处分后又因故意违纪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应当从重处分。该表述是否正确?(√)

34.《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预备党员违犯党纪,应当对其批评教育或者延长预备期。(X)35.《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党的工作人员,是指党的各级机关中的工作人员和党的基层组织中专职、兼职从事党内事务的党员。(X)36.《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人或者亲属应当由个人支付的费用,由下属单位或者其他单位支付、报销的行为属贪污行为。(X)37.《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用公款购买住房归个人所有的,以贪污论处。(√)38.《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因行贿给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应从重或者加重处分,直至开除党籍。(√)39.《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其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本人不能说明其收入来源是合法的,一律以非法所得论。该表述是否正确?(X)40.《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党和国家机关违反有关规定,在对内对外活动中将接受的礼品集体私分的,以私分国有资产论,根据个人所得数额和所起作用,以违反财经纪律行为处理。(X)

41.《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在组织群众性活动时,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未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发生责任事故造成巨大损失的,对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者,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负有重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X)

42.《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在行政裁决或者案件侦查、起诉、审理、审判活动中徇私舞弊或者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对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者,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篇3:高校纪律处分的法律问题探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法律对高校自主办学, 自主设定管理制度确有规定, 但内容不明确, 权限不清晰, 这种模糊性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深入和学生法治意识的提高弊端不断显露, 由此带来的权力与权利的冲撞愈演愈烈。2005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规定了纪律处分的种类、情形、程序等。《管理规定》效力层次远低于法律、法规, 从深层次分析, 《管理规定》的一些内容直接与法律的精神、规定相违背, 例如, 开除学籍的处分, 确实与《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受教育权相冲突。这也是近些年学生诉学校的主要诉讼理由。

一、高校纪律处分权力与学生权利冲突的主要表现

(一) 程序缺乏

田某案中, 校方未将处分决定及时通知到田某本人, 田某也没有行使到申辩的权利, 连校方各部门之间都未做到统一, 学生处、教务处、财务处等未能对该处分做到信息共享、反应一致。这种处分程序的缺失在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 已经严重侵犯了学生本人的权利。

(二) 纪律处分的随意性

学校制定处分规定时, 大多遵循按照学校传统管理制度, 或者在管理者管理理念的框架内制定。如“凡考试作弊者, 一律按退学处理”, 这种处分规定的过程往往夹杂更多的人治理念。在处分规定实施过程中, 往往存在严打严抓现象, 学生顶风违纪, 处分边不可避免。在公民权利越来越受到尊重, 以及法治理念不断深入的今天, 纪律处分从制定到实施中的随意性, 已经违背了高校管理的初衷, 纪律处分的目的毕竟是以教育为主, 惩罚为辅。

二、学校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一) 历史原因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教”、“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等师生关系理念反应在教育活动中, 通常表现为老师的威严、以及老师与学生的纵向关系, 老师在师生关系中更多的扮演的长辈的角色, 而不是平等的关系, 学生忤逆老师的命令是为我国的教育传统所不耻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扩招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入, 老师、学校与学生的关系, 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管理与被管理者、教育与被教育者, 服务、平等、权利等是应有之义。

(二) 法治观念

中国的法治传统重视“治”, 缺乏权利的观念, 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下, 公民的个人权利经常要服从集体的利益与秩序。高校管理者在制定管理高校管理规定时, 追求秩序、稳定、高效, 在这种管理理念的引导下, 势必会忽视甚至触犯到公民的个人权利。

三、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正确行使纪律处分权力的建议

(一) 严格的程序

“与程序的结果有厉害关系的人, 都可以参与程序并得到主张自己的权利和证据并提出反驳对方的主张和证据的权利”。 (1) 公开是公正的前提, 高校应将纪律处分的决定于事前、事中、事后公开于受处分者, 这保证学生充分参与处分决定。证据是处分的依据, 学校在作出一项处分时, 能具有充足的证据。依法收集充足的证据之后, 方可下达处分决定, 同时注意, 收集证据的过程中, 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给予学生申辩、质证的权利。

(二) 保障学生的基本权利, 依法行使纪律处分的权力

“高校校规具有预先设定性、一定的权威性与强制性, 但其毕竟不同于法的范畴, 不具有法的全部特征, 只有在合法的前提下, 可被认为是对法律规范的一种补充或完善”。 (2) 在法治社会中, 公民的各项权利都应得到法律的保护, 一个国家的各个层面的管理者都应遵循法治理念的要求, 依法治国, 依法管理。高校的管理者更应当如此, 合法、合理行使全力, 保障学生权利, 遵循教育规律, 尊重学生人格, 最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摘要:高校纪律处分是高校在管理学生过程中通常使用的手段, 《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对高校行使此种权力有明确规定。然而, 近些年, 高校与学生因纪律处分的纠纷屡见不鲜。随着依法治国的深入, 依法治校也是应有之义。如何在法律的框架内, 正确把握高校的管理权限, 合法、有效的行使管理职责, 有理有据的对学生进行纪律处分, 这是高校管理者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高校管理,纪律处分,学生权利

注释

11 陈瑞华.通过法律程序正义—萨默斯程序价值理论评析[A].北大法律评论[C].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8.1.

篇4:《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关键词:新《准则》;《条例》;党内法规

新《准则》、《条例》2015年10月18日中央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两套法规一正一反,相互联系,对于它们的修订也是对我党党内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一、对党内法规体系的完善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明,党内法规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在过去的实践中,我们党逐步探索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它以党章为核心,尊重和维护党章的权威,一系列规范党组织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等法规规范为基础性主干性。这套党内法规体系,对于实现我们党的历史使命,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国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有的法规内容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今天的要求了。

如原来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下称老准则),是在199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在2010年正式颁布,至今已经有了五年的时间跨度。老准则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适用的对象过窄,它仅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规范,没有涵盖全体党员;第二,缺乏正面倡导。老准则提出“八个禁止”“52个不准”,全是负面清单,而且许多条款与纪律处分条例相重复。这对于党内法规位阶仅次于党章之下的“准则”来说是不准确的;第三,廉洁的主题不够突出。老准则的有些内容,与廉洁主题没有直接关联。

原来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称老条例)是在1997年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的基础上,于2003年正式颁布的,到今年已经有12年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点:第一,对违反党章、损害党章权威的违纪行为,缺乏必要和严肃的责任追究;第二,纪法不分,近半数条款与国家刑法相重复,把本来适用于全体公民的法律规范作为我们党组织和党员的纪律标准,降低了对党组织和党员的要求。

新《准则》《条例》共同修订,为广大党员划出了需要遵循的基本行为标准,它们不仅对违纪党员的惩处,同时也是对党员权利的一种保障。如新《准则》化繁为简,突出重点,针砭时弊,将老准则的“8个禁止,52个不准”全部移入新《条例》中,实质是执政党的道德宣言和高标准,着眼于易学、易记,针对廉洁自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案,对党员及领导干部从政提出正面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光靠纪律是守不住的,必须立根固本,树立高尚的精神追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努力解决好“不想腐”的问题。新《条例》作为一把“戒尺”,将老条例中与国家法律重复或雷同的部分去除,突出纪法分开,纪在法前,注意纪律与法律的衔接,为广大党员构筑了一条行为底线。

这种修订使党内法规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划清了“准则”和“条例”两个不同位阶的界限与内容。“准则”是高线,需要踮起脚来才能够得着,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少有,而“条例”是底线,大多数党员是处在二者之间的“中间地带”,可以以之为标准来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找到了界限才有自由,成为“自由人”。

二、划清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法规的界限

在我国规范体系的话语系统中,耳熟能详的提法是“党纪国法”,而党的纪律从属于纪律系统,其与法律系统有明显的不同。所以,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依法治国的语境下采用了“党内法规”的提法,这种提法会带来一种疑虑,即国法之外还有党法。所以必须要明确国法与“党法”的界限。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法规一样从根本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是党的意志与人民意志的统一,这就决定了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在根本上的一致性。但是,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调整对象和强制力是不同的:党内法规调整的是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是由党纪作保证的;国家法律法规调整的是一般的社会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保证的。国家法律法规必须体现执政党的意志,体现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一些政策、法规和制度经过合法程序可以上升为国家法律,上升为国家意志。我们党又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遵纪守法。

新《准则》《条例》的修订坚持了“纪法分开”的原则,将老准则中52个“不准”其中43個全部移入新《条例》,4个与法律一样,已经去除,还有5个有涉法内容的,排除其涉法内容,其余移入新《条例》中。新《条例》根据习总书记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将原来的10类违纪行为改为6类,分别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鉴于习总书记提到的财经纪律是属于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内容,所以新《条例》中没有涉及,而且,廉洁纪律针对的都是不涉法的以权谋私行为,而涉法的都已删除。

篇5: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1、《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任务是什么?

答;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严肃党的纪律,纯洁党的组织,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教育党员遵纪守法,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2、《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持了哪些原则?

答:一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二是坚持党员在党纪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三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四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五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

3、《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适用于违犯党纪应当受到党纪追究的党组织和党员。

4、对党员的纪律处分有哪些种类?

答: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5、党员在党纪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党内不允许有任何不受纪律约束的党组织和党员。凡是违犯党纪的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必须给予相应的处分。

6、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求在实施党纪处分时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答:对党组织和党员违犯党纪的行为,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党章、其他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准确地认定违纪性质,区别不同情况,恰当地予以处理。

7、《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求在实施党纪处分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实施党纪处分,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经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不允许任何个人或者少数人决定和批准。上级党组织对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作出处理决定,下级党组织必须执行。

8、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要求在实施党纪处分时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答:处理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应当实行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做到宽严相济。

9、什么是违纪行为?

答:党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党和国家政策、社会主义道德,危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依照规定应当给予党纪的行为。

10、对严重违犯党纪的党组织的纪律处理措施有哪些? 答:有两种:(1)改组;(2)解散。

11、对于在党内担任两个以上职务的党员,党组织在作出撤销其党内职务处分决定时,应当如何操作?

答:这种情况应当明确是撤销其一切职务还是某个职务,如果决定撤销其某个职务,应当从其担任的最高职务开始依次撤销。

12、党员受留党察看处分期间,不享有哪几项权利? 答: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从重处分;对其他成员,按照其在共同违纪中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分别给予党纪处分。

23、对于经济方面共同违纪的,如何进行处理?

答:按照个人所得数额及其所起作用,分别处分;对违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 违纪的总数额处分;对其他共同违纪的为首者,情节严重的,按照共同违纪的总数额处分。

24、一个条款规定的违纪构成要件,全部包括在另一个条款规定的违纪构成要件中,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哪个规定?

答:这种情形适用特别规定。

25、党组织领导机构集体作出违犯党纪的决定或者实施其他违犯党纪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答:对具有共同故意的成员,按照共同违纪处理;对过失违纪的成员,按照各自在集体违纪中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分别处分。

26、需要比照处理的案件,应当遵循哪些程序?

答:需要比照处理的案件,按照处分党员批准权限的规定,应当由省(部)级党委、纪委批准处理的案件,报请中央纪委批准,应当由省(部)级以下党委、纪委批准处理的案件,由省(部)级纪委(不含副省级市)纪委)批准并报中央纪委备案。

27、有哪些情形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开除党籍:(1)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主刑(含宣告缓刑)的;(2)单处或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3)因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上(不含三年)有期徒刑的。

28、因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下(含三年)有期徒刑或者被判处管制、拘役的党员,应当如何处理?

答:一般应当开除党籍。对于个别可以不开除党籍的,应当对照处分党员批准权限的规定,报请再上一级党组织批准。

29党员受到党纪追究,需要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其他纪律处分的,应当如何处理? 答:对这种情况作出或者批准作出处理决定的党组织应当向有关机关或者组织提出建议;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

30、对依法受到刑事追究的党员,应当如何处理?

答:党组织应当根据司法机关的生效判决、裁定和决定及其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给予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

31组织的规章制度受到其他纪律处分,应当追究党纪责任的,如何处理?

答:党组织可以根据生效的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决定或有关方面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经核实后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给予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

32、预备党员违犯党纪应当如何处理?

答:情节较轻,尚可保留预备党员资格的,应当对其批评教育或者延长预备期;情节较重的,应当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33、对违纪后下落不明的党员,应当如何处理?

答;应当区别情况作出处理:(1)对有严重违纪行为,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的,党组织应当作出决定,开除其党籍;(2)除前项规定的情况外,下落不明时间超过六个

与中央有关政策精神不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关于党纪惩处方面的具体规定,地、市(州、盟)党委、纪委无权制定关于党纪惩处方面的有关规定。当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有关部门应当对本地区、本部门制定发布的关于党纪惩处方面的有关规定进行及时清理,有的需要修改,有的应当废止,以避免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发生抵触,切实维护党内法规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今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有关部门制定的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相配套的单项实施规定,还应当及时报送中央纪委备案。

42、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发布前,已结案的案件如需进行复查复议,或尚未结案的案件是否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答: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发布前,已结案的案件如需进行复查复议,适用当时的规定或者政策;尚未结案的案件,如果行为发生时的规定或者政策不认为是违纪,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认为是违纪的,依照当时的规定或者政策处理;如果行为发生时的规定或者政策认为是违纪的,依照当时的规定或者政策处理;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不认为是违纪或者处理较轻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规定处理。

43、依法被劳动教养的党员如何处分?

答: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但是中共中央和中央纪委另有规定的除外。

44、教唆他人违纪违法的应如何处理?

答:应当按照其在共同违纪中所起的作用追究党纪责任。

45、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什么情况下对违纪党员可以免于处分? 答:对于党员违犯党纪应当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但是具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可以减轻处分或者从轻处分的情形之一,或者《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另有规定的,可以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组织处理,免于党纪处分,对违纪党员免于处分应当使出书面结论。

46、党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可不可以重新入党?

答:党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五年内不得重新入党。另有规定不准重新入党的,依照规定。

47党员受到留党察看处分,其担任的党内外职务是否会受到影响?

篇6:《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解读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解读

从原条例的3编、15章、178条、2.4万余字,到修订后的3编、11章、133条、1.7万余字,《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不仅体例、长短发生了变化,新增、去除、修改条文比例高达近90%,有的章节甚至达到100%,可谓是“脱胎换骨”。有关专家指出,《条例》作为负面清单,在党规党纪体系中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作用,对其进行与时俱进的修订调整,有利于其上下游相关法规制度的修订完善,也有利于以党章为核心打造有中国共产党特色的党纪体系。

将原先十类纪律重新归纳为六类纪律,力求“纪律姓‘纪’”“纪法分开”

据介绍,现行《条例》中对违反党章、损害党章权威的违纪行为缺乏必要和严肃的责任追究,且存在纪法不分的情况,在178条中有近80条与刑法等国家法律规定重复,降低了对党组织和党员的要求。

新《条例》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纪法分开、纪法各表”,纪律的归纪律,法律的归法律。这一方面使得纪律挺在了法律前面,比法律规定更加严格,对党员提出比老百姓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避免党员干部“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使得纪委和司法部门的工作更加泾渭分明,避免了工作上重复交叉、纪委成为党内“公检法”等问题的出现。

正是因此,原先十大类纪律中与法律重复的贪污贿赂、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违反财经纪律、渎职行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等类别被取消,重新被归纳为政治、组织、廉洁、群众、工作和生活六大类。这虽然在数量上少于原来的十大类纪律,但却完全做到了“纪律姓‘纪’”,其“制度成色”有了质的飞跃。

“这六大纪律恰恰是‘破法’之前‘破纪’的高发点,循着问题导向加以‘精准防控’,使得《条例》的实体内容凸显了政党特色、党纪特质。这是构建有中国共产党特色的党纪体系的创新探索和经典范例。” 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评价说。

突出政治纪律,抓住“纪律中的纪律,规矩中的规矩”

修订后的《条例》把政治纪律列为六大纪律之首,特别增加了拉帮结派、对抗组织审查、搞无原则一团和气等违纪条款。这些都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结合“打虎”“拍蝇”的实践所丰富的内容。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指出,从党史党建角度看,革命理想高于天,政治纪律重于山。中国共产党是有崇高革命理想和铁的政治纪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政治理想是政治纪律的精神内核,政治纪律是政治理想的外化要求。政治组织严密、政治纪律严明,是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基因,也是长期执政条件下抗御风险、兴党强党的巨大优势和根本保证。严明党纪,要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排在首要位置。严肃执纪,要在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取得关键突破。因为不管违反哪方面纪律,如果听之任之,最终都会侵蚀党的执政基础,威胁党的执政安全,破坏党的政治纪律。“可以说,政治纪律是‘纪律之王、纪律之本’,是‘纪律中的纪律,规矩中的规矩’。扭住这个核心就是抓住了党的建设的生命线、纪律建设的根本点。” 谢春涛认为。

高波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以严肃查处政治“破纪”行为为龙头,强化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一致的纪律要求,纲举目张、言出纪随,为解决好管党治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树立了风向标,为以零容忍态度“清理门户,清除存量”确立了定盘星,也为广大党员干部拉起了全天候通电、不可碰触的高压线。这些内容丰富、成效明显的执纪监督实践,为修规整纪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强化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提供了鲜活证例。因此,将政治纪律作为“六大纪律”之首加以具象化、清单化,让党员干部牢记一言一行的政治标准、政治底线,既是纪律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表现,也是打造有中国共产党特色的党纪体系的必由之路。

“修订后的《条例》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要位置,是党的纪律建设日渐成熟、更加自信的表现,也是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推进、不断深化的表现。”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评价道。

八项规定写进《条例》,“纪在法前、纪比法严”做法固化为制度规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决贯彻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问题,并始终坚持不懈,通过狠抓节点、密集通报,对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旅游、大操大办婚丧喜庆、违规发放津补贴、违规收送礼品、违规修建楼堂馆所等原先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四风”问题形成了较为明显的遏制。

新《条例》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等方面的问题增加到“廉洁纪律”一章中,充分体现了十八大以来实践成果的有效固化,使得执行八项规定、反对“四风”上升到党内法规保障的层面上,让下一步继续遏制“四风”问题蔓延“有规可依”。

多位专家指出,此次修订《条例》,将纪严于法、纪法分开作为重要原则之一,将十八大以来强化“纪在法前、纪比法严”的做法固化为制度规范,是补强党纪“短板”、做实执纪监督的重要举措。

其中,最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条款,集中表现为十八大以来正风肃纪新实践的“固化条款”,比如,增加了关于拉帮结派、对抗组织审查、非组织活动、不执行 请示 报告制度、不如实 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违纪条款,以及对“四风”问题和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等方面违纪行为的处分规定等,既固化了抓早抓小、动辄则咎的实践导向,也强化了越往后执纪越严、处分越重的治理理念,使得新版《纪律处分条例》充分彰显政党特色、党纪特征,为治病救人、正风肃纪提供了制度依据和有力支撑。

篇7:《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

2、《党纪处分条例》适用的对象仅是党员。(×)第八条

3、对严重违犯党纪的党组织的纪律处理措施:一是改组,二是解散。(√)第十一条

4、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是指撤销受处分党员由党内选举或者组织任命的党内各种职务。(√)第十三条

5、党员受到留党察看处分,其党内职务自然撤销。(√)第十四条

6、减轻、加重处分,是指在应当受到的处分幅度以内给予较轻或者较重的处分。(×)第二十条

7、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地(市)级以上纪委可以批准对违纪党员予本条例规定的量纪幅度以外减轻处分。(×)第二十二条

8、对违纪党员免予党纪处分,应当作出书面结论。(√)第二十三条

9、串供或者伪造、销毁、隐匿证据的,可以依照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第二十四条第二款

篇8:《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一) 分类更加科学

《党纪条例》素有党内“刑法”之称, 原因之一是旧《条例》在很多方面与《刑法》有剪不断的联系。这使得原本应该充满党纪特色的旧《条例》变得“刑事化”意味非常浓重。新《条例》紧紧围绕《党章》, 采取更为科学的分类标准, 将旧《条例》规定的十类违纪行为拆分、打乱、添加, 最终重新整合为六类违纪行为, 并将政治纪律和规矩摆在第一位, 划清党纪和国法的界限, 充分突显了党纪特色。

(二) 准确引导与纪律处分相结合

新《条例》摆正了《党纪条例》的位置, 实行统一标准, 明确了其作为惩治与处分规则的功能。也同时修改《准则》, 二者双管齐下, 组合出击。新《条例》开列“负面清单”, 划出党员和党员干部不能越过的“最低线”, 而新《准则》则专注于“正面引导”, 提出“高标准”。

(三) 吸收了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

从1987年十三大提出将“从严治党”方针二十年来, 党内各项规范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此次修改基本上做到了三个方面:第一, 初步实现了将“从严治党”固化为成文规范的阶段性胜利;第二, 兑现了“纪在法前, 纪严于法”的承诺;第三, 从事后严惩转向事前预防与事后严惩并重。

二、具体规范设计更加科学

任何延续至今的成熟规则都经历过一个“从无到有, 从有到优”的过程, 党纪亦是如此。此次修改后的新《条例》力求达到“从有到优”的新高度。

(一) 立法技术运用趋于娴熟

相较于十二年前旧《条例》制定时略显仓促而在立法技术方面无暇细细雕琢的生涩, 此次的新《条例》明显娴熟了很多。这不仅外化为缜密的逻辑, 也表现为精确的遣词造句和更为科学的表达方式。不论是归类合并还是拆分列举, 新《条例》在外观上都力求做到有层次, 有条理、简明且规范。

(二) 妥善处理党纪和国法的衔接问题

国法高于党纪, 党纪严于国法, 二者既泾渭分明又不可分割。区分二者是为“此”, 连接二者是为“彼”, “故此”亦不能“失彼”。此次修改不仅明确区分了党纪和国法的界线, 将属于国法的内容移除, 而且也细致地处理了二者之间相互衔接的问题。新《条例》第27—32条高度概括地规定了对违法犯罪党员的纪律处分规则, 不仅明确区分了党纪和国法, 避免了分条列举可能带来的疏漏, 而且架起了党纪和国法之间无形地桥梁, 起到了局部纲领性的作用。

(三) 坚持问题导向, 追究领导责任

首先, 作为一份“负面清单”, 新《条例》坚持以现阶段突出的问题为导向。在党内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的行为等规定显示新《条例》将很大一部分笔墨着在了现阶段党的治理工作中出现的尖锐问题上。其次, 新《条例》也更加强调追究领导责任。所谓追究领导责任实际上是由旧《条例》中的追究失职、渎职责任演化而来。新《条例》不但涵盖了追究主要领导者失职、渎职的情形, 还将重要领导责任也囊括在内。此外, 那些惯于粉饰太平, 为官不为的领导人员同样是党纪处分的对象。

三、条例实施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一) “违反有关规定”的表述需要适当明确和细化

出于立法技术的考虑, 新《条例》部分内容采用援引相关规定的方式, 因而出现了近三十处“违反有关规定”的表述。其行文方式相比而言比较简洁, 亦起到了纲领性的作用。并且, 随着党内法规制度的建设, 其设计方式能为将来可能出台的新规定或者修改相关的规定留出空间。但是, 过于纲领性也存在不能忽视的弊端。《条例》之所以被称为党内“刑法”, 就是因为其自身有很强的独立性与适用性, 相较于其他的规范文件更为明确具体。过于纲领性必然会导致《党纪》自身的独立性和适用性降低, 需要其他规范文件加以辅助。纲领性越强, 涉及到的其他文件就越多, 适用起来就越复杂且繁琐。这显然与构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第一步—清理党内冗杂、混乱的党纪党规是相悖的。因此, 这种援引相关规定的方式还需要适当提高其指向性的。

(二) 条例与原有规范的衔接和清理亟待进行

修改《条例》必定牵一发而动全身。清理因新《条例》出台而无法继续适用的解释、规定、文件, 厘清新《条例》与仍然有效的解释和规定之间的衔接关系, 针对一些存适用情形复杂的条款作出解释等, 在新《条例》发布后必须成为重中之重。

(三) 内容的应急性与稳定性关系的平衡

党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 其内容是抽象的、概括的、定型的, 制定出来之后有一定的稳定性”, 这句话从不同角度解读, 可以得出不同结论。从“利”看, 成文规范高度概括, 有固定的模式, 这有利于适用者适用, 有利于执行者执行, 也有利于遵守者遵守。但从“弊”讲, 随着时间推移, 稳定的规范必然显现滞后性和僵化性。新《条例》的问题导向明显, 规定了许多现阶段突出问题, 这对当前而言能迅速扫除大量积聚的恶习、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等。但是, 以问题为导向的规范在除却其速效和强针对性外, 对新出现的或者此消彼长的问题诚然力有不及。基于这样的矛盾, 在新《条例》出台并正式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效后, 规则制定者大抵仍需要不断探索如何使其内容既实现应急性, 同时又保障长效性。

摘要:修改后的新《党纪处分条例》性质及功能定位更加精准, 内容更加全面、具体, 立法技术的运用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可谓“脱胎换骨”。本文拟对修改前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进行比较, 并分析新《党纪处分条例》还存在哪些值得推敲的问题。

关键词:负面清单,最低线,从严治党

参考文献

篇9:对学生纪律处分的思考

一、批评的哲学基础

1.批评与表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一对矛盾,其存在的前提是学生个体的内部品质特征。这种内在品质也同样表现为对立统一,即优点与缺点的对立统一。从理论上看,任何一个学生的个体品质,不可能全部是优点,或全部是缺点,而是既存在优点,又存在缺点,两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因此,任何夸大一点而否认另一点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但是,从动态上看,优缺点并非一成不变。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应积极运用外在手段;作用于学生个体内在品质,不断扩张优点的量,不断缩减缺点的量,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这种外在的教育手段,我认为,就是我们日常教育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批评和表扬。

因此,批评与表扬是有共同点,都是为达到教育目的行使教育手段。它们的不同点在于:表扬是优点的扩张和提升,批评是缺点的缩减和消退。如果说表扬是以正方向作用于学生个体的力,那么,批评就是一种负作用的力,但却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力的形式。

2.如果我们深入研究学校的教育工作规律,可以发现:学校的校规校纪,学生的错误行为,学校对学生错误行为的批评教育,三者之间构成了前后相互联系的严密的逻辑关系。①校规校纪是根据法律、政策和道德等社会规范,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而制定的用于约束学生行为的规则和纪律。相对于形成过程而言,它表现为静态的结果,相对于学生而言,却表现为预先的规定。从唯物辩证法来看,校规校纪相当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第一个阶段,即“肯定”阶段。②学生个体内在品质中的缺点部分,往往外化为学生的错误行为。所谓错误行为,即学生故意或过失违反校规破坏校纪的行为,是对校规校纪的否定,属于否定之否定规律中的第二个阶段,即第一次否定。③如果说学生的错误行为是对校规校纪的否定,那么,批评则是对学生错误行为的否定,是第二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是对校规校纪的肯定。因此,批评的依据是校规校纪,批评的对象是学生的错误行为。但是,批评不是对学生错误行为的简单否定,也不是对校规校纪的简单肯定,而是通过否定之否从而达到更高层次上教育学生的目的。

3.学生的内在缺点,不是一次就可完全克服的,内在缺点往往外化为错误行为,错误行为因而反复出现。批评是对错误行为的否定,也是对内缺点的缩减,从而为优点的扩张创造了更多更大的空间。这个过程循环往复,体现了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和必要性。这个过程呈螺旋式的上升,波浪式的前进。从局部的量变到全局性的量变,从量变到质变。当缺点的量缩减到一定程度,当优点的量超过了缺点的量,那么,质变已经到来,从教育者的角度看,“差生”已经转化了,不再是所谓的“差生”了。

二、处分的原则

批评与处分的关系是种属关系,批评包括处分,处分从属于批评。所谓处分,是指根据校规校纪,以学校的名义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所作出的较为严厉的书面批评。这里所说的处分是学校内部的纪律处分,既不同于刑法上的处罚和行政法上的行政处分,也不同于道德上的谴责,可以说,学校的纪律处分,其强制性程度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这决定了处分的原则必须坚持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

作为该原则的具体化,在进行处分时,应做到:

1.相适应原则

(1)程度相适应。学校的纪律处分一般分为: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等几个等级,其严厉程度依次排列,后面的比前面严厉。对学生的错误行为予以何种处分,应视错误行为的严重程度,并结合学生的主观心态作出最后决定。(2)范围相适应。学生的错误行为所造成的影响,一般有两种,其一在班级范围内,其二越出了本班范围,在年段甚至全校造成了影响。造成了多大范围的影响,就应在多大范围内予以消除,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在班级范围内造成影响,只应在班级范围内予以消除,不应扩大;在学校范围内造成影响的,应在学校范围内予以消除,不应缩小。

2.公开性原则

(1)过程公开。从发现事件的真相,教育谈话,到作出处分决定,都应有班主任、家长、学生在场,使各方参与处分行为的全过程,确保公平公正,使班主任、家长、学生能够亲身体会教育的力量,并认同接受处分的结果。(2)结果公开。有的结果要在班级范围内予以公开,有的结果应在学校范围内予以公开,但是,无论哪种情况,都应向该学生所在村居委员会予以公开,其目的在于取得社区的帮助,共同教育好学生。

三、处分的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要从人治转化为法治,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对学生的处分,也应该依法进行。在从事班主任工作和政教工作的过程中,以上述原则为指导,我总结归纳了一整套处分程序。现概括如下:

1.发动

处分的发动包括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主动发动,这种发动方式主要适用于造成全校性重大影响的错误行为。由学校负责德育工作的职能部门——政教处具体落实。第二种是被动发动,即由班主任提出要求,对该班的学生予以某种处分,该种发动方式仅适用于在该班范围内造成影响的错误行为,如班主任没有提出要求,则政教处不主动介入。

2.谈话

谈话的功能有两个:第一,发现功能,就是通过谈话发现事件的真相;第二,教育功能,就是通过谈话教育学生端正态度,认识错误。上述两个功能有着严格的逻辑关系,前后不能颠倒。发现功能是教育功能的前提条件,不明事实真相而进行教育,必然导致无的放矢。教育功能是发现功能的必然结果,是发现功能的落脚点,在发现功能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教育,为最后改正错误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在具体操作上,应注意:第一,如果一事件有两个以上学生参与的,谈话应分别进行;第二,每一次谈话,应做到父母至少有一方在场。这样,有助于上述两功能在最大限度上得到发挥。

3.处理

这是一个处分程序中的中心环节,具体包括:(1)提出处理意见。在谈话的基础上,尤其是在学生认识错误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处分决定。然而,处分决定的作出必须十分慎重,因此要事先向班主任家长作说明,要非常明确。向学生指出:处分的对象是学生的错误行为,而非其本人;是学生过去的错误行为,而非现在和将来的错误行为。(2)制作材料。在实践中,我制作了《学生处分情况登记表》。其中除了学生的有关信息以外,还包括三项内容:①事件的简单经过;②处分结果和宽限期;③各方签名。宽限期是根据学生的错误行为的严重程度而确定,如较为严重,则宽限期较长,反之较短,一般为1个月以上5月个月以下为宜,如在宽限期内该学生没有犯类似错误,该处分即予以撤销,若犯类似错误,如情节较轻,则延长宽限期,如情节较重,则保留档案至毕业前,在毕业时视情况再作处理。规定宽限期的意义在于:给予学生改正错误的时间和机会,同时也限定了时间和机会。④各方签名。学生、家长、班主任、政教主任同时在场,先后签名,并盖学校政教处印章和学校印章,然后,由家长带给该生所在的村居委员会,由村居委员会负责人签名盖章。签名盖章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使处分行为更具严肃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可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⑤公布处分,材料归档。材料一式四份,家长、班主任、村居委员会、学校政教处各留一份。政教处拟定处分意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处分结果。

4.撤销

学校的处分是为了促使学生纠正错误,而一旦学生已经改正了错误,就应及时撤销处分。(1)提出要求,当宽限期届满时,由学生本人提出撤销处分的书面申请。(2)征求意见。由政教处向班主任、家长了解学生的表现情况,并向该学生所在班级作书面问卷调查。(3)作出决定。如该学生自处分以来表现良好,并且班主任、家长、同学反映良好,政教处应作出撤销处分的决定。(4)撤销处分。在什么范围内公布处分结果,也应相应地在什么范围内予以撤销处分,并通知学生所在村居委员会。同时,原存档的处分材料一并予以销毁。

总之,纪律处分是一个必要和严肃的过程,应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探讨和完善,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其教育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黄良藏.中小学教育管理研究.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

[2] 毛泽东.矛盾论.

[3] 纪大海.德育新视点.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

篇10: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解读

一、为什么要重新修订《准则》《条例》?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于1997年试行,经过修订后于2003年颁布实施,对加强党的建设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其中不少条款已不能完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需要。

主要存在3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出台时间久,有些新的腐败行为找不到处罚依据。近年出现的新的作风问题、腐败行为,在条例中甚至找不到处罚依据。‚比如对公车私用行为,条例中就有没有相应的具体处理规定,处罚时往往是套用‘挥霍公共资源’行为处理。‛二是纪法不分,最大问题是纪法不分,其中近一半内容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重复,实际上难以用到,也浪费了行政成本,甚至在极个别情况下还会出现以纪代法、越俎代庖的情况。例如,2015年纪委通报的案例中,某地一位区县领导因收受礼品被党纪处分,未进入司法程序,而该地某中学校长因收受家长礼品被处以更严的有期徒刑。三是对政治纪律规定不突出、不具体,对违反党章、损害党章权威的违纪行为缺乏必要而严肃的责任追究。

第六条 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第七条 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第八条 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 •

原条例共3编、15章、178条、24000余字,修订后的条例共3编、11章、133条、17000余字,分为“总则”“分则”和“附则”等3部分。修订后的《党纪处分条例》规定了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六大类违纪行为,对纪律的要求非常具体和明确。• • • • • 党组织和党员通过学习对照《党纪处分条例》就可以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增强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选择《条例》分则 共六章,一是,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给予处分的规定。

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纪律,是打头、管总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

第46条第二款,“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的”是这次新修订的内容、新增加的内容。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和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开除党籍处分。• 有些人“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说、会后乱说”“台上不说、台下乱说”,实际上不仅扰乱了人们的思想,有的还造成了严重后果,破坏了党的集中统一,妨碍了中央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也严重违反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

二、第七章,违反组织纪律行为的处分。

违反组织纪律的行为,主要就是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四个服从”这方面的行为。

66条,增加了不按照有关规定或者工作要求向组织请示报告重大问题、重要事项;不按照要求报告或者如实报告个人去向的;还有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涂改伪造个人档案资料,就是档案造假;隐瞒入党前严重错误;参加自发成立的老乡会、战友会、校友会,搞非组织活动;违规取得

第89条 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或者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情节较重的,给予处分。• • 四,第九章,对违反群众纪律行为的处分规定。

这次修订将违反群众纪律的行为单设为一类,恢复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关于群众纪律的优良传统,以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修订中,紧紧围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实践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完善了超标准、超范围向群众筹资筹劳,包括在办理涉及群众事务时,吃拿卡要,干涉群众生产经营自主权;

在社会保障、救灾款物的分配中优亲厚友(107条),明显有失公平等; • • 五,第十章,违反工作纪律的处分。

条例》第116条—第119条明确了“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等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比如在上级单位检查、视察工作或者向上级单位汇报、报告工作时不报告或者不如实报告;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等,并对处分情形作了明确规定。首先,关于主体责任,第114条规定,党组织不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或者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不良影响的,对直接责任者给予直至留党察看的处分。

这是管党治党失职,可不是工作中的玩忽职守、滥用职权造成党和人民利益的损失。• •

六,第十一章,对于关于违反生活纪律处分的规定。

本章增加了生活奢靡、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等行为。这些行为都体现了我们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这方面,当然,不是说违反社会公序良俗就要处分,要有个标准、后果,虽然是有不当行为,但是要有结果。

• • 第126条 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处分。

第127条 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处分;利用职权、教养关系、从属关系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的,从重处分。

篇11: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卷

单位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共15空,每空2分,共计30分。)

1、《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适用于违犯党纪应当受到党纪追究的 和。

2、党的纪律处分工作应当坚持、;党纪面前一律平等;实事求是;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等原则。

3、留党察看处分,分为、留党察看二年。党员受留党察看处分期间,没有表决权、和被选举权。

4、故意违纪受处分后又因故意违纪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应当 处分。党员违纪受到党纪处分后,又被发现其受处分前的违纪行为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应当 处分。

5、党组织在 中发现党员有刑法规定的行为,虽不涉及犯罪但须追究党纪责任的,应当视具体情节给予警告直至 处分。

6、预备党员违犯党纪,情节较轻,可以保留预备党员资格的,党组织应当对其 或者延长预备期;情节较重的,应当。

7、在、过程中,涉嫌违纪的党员能够配合调查工作,如实坦白组织已掌握的其本人主要违纪事实的,可以从轻处分。

8、对于违纪行为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应当

或者。

9、参加迷信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 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 处分。

10、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组织、参加自发成立的老乡会、、等,情节严重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11、违反有关规定取得、持有、实际使用运动健身卡、会所和俱乐部会员卡、高尔夫球卡等各种,或者违反有关规定出入私人会所,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 处分。

12、违反有关规定组织、参加用公款支付的宴请、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或者用公款购买赠送、发放礼品,对

和,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风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13、搞权色交易或者给予财物搞钱色交易的,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 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 处分。

14、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 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 处分。

15、《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自 年 月1日起施行。

二、单选题(共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党员受到警告处分 内、受到严重警告处分 内,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

A.一年,一年 B.一年,一年半 C.二年,二年半 D.半年,一年

2、党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内不得重新入党。另有规定不准重新入党的,依照规定。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3、是指涉嫌违纪的党员在组织初核前向有关组织交代自己的问题,或者在初核和立案调查其问题期间交代组织未掌握的问题。

A.主动交代 B.被迫交代 C.谎报虚报 D.隐报瞒报

4、党员依法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的,党组织应当根据司法机关的生效判决、裁定、决定及其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依照条例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

A.行政处罚 B.行政处分 C.组织处理 D.司法仲裁

5、党纪处分决定作出后,应当在 内向受处分党员所在党的基层组织中的全体党员及其本人宣布,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组织关系将处分决定材料归入受处分者档案。

A.一个月 B.二个月 C.三个月 D.一周

6、执行党纪处分决定的机关或者受处分党员所在单位,应当在 内将处分决定的执行情况向作出或者批准处分决定的机关报告。

A.一个月 B.二个月 C.三个月 D.六个月

7、组织、参加会道门或者邪教组织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给予 处分。

A.警告 B.严重警告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8、在党内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培植私人势力或者通过搞利益交换、为自己营造声势等活动捞取政治资本的,给予 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A.警告 B.严重警告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9、党员领导干部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错误思想和行为放任不管,搞无原则一团和气,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 处分。

A.警告 B.严重警告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10、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拒不执行或者擅自改变党组织作出的重大决定,或者违反议事规则,个人或者少数人决定重大问题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 处分。

A.警告 B.严重警告 C.撤销党内职务 D.开除党籍

11、不按照有关规定或者工作要求,向组织请示报告重大问题、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A.重大事故 B.重要问题 C.重要事项 D.个人有关事项

12、不按要求报告或者不如实报告个人去向,情节较重的,给予严重警告或者 处分。

A.留党察看 B.警告 C.撤销党内职务 D.开除党籍

13、篡改、伪造个人档案资料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留党察看或者 处分。

A.留党察看 B.警告 C.撤销党内职务 D.开除党籍

14、隐瞒入党前严重错误的,一般应当予以 ;对入党后表现尚好的,给予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A.警告 B.除名 C.免职 D.停职

15、以强迫、威胁、欺骗、拉拢等手段,妨害党员自主行使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A.严重警告 B.警告 C.撤销党内职务 D.除名

16、违反有关规定办理因私出国(境)证件、前往港澳通行证,或者未经批准出入国(边)境,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 处分。

A.留党察看 B.警告 C.撤销党内职务 D.开除党籍

17、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他人谋取利益,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收受对方财物,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A.严重警告 B.警告 C.留党察看 D.除名

18、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消费卡等,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 处分。

A.记大过 B.撤职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19、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 处分。

A.警告 B.撤销党内职务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20、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或者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 处分。

A.严重警告 B.警告 C.撤销党内职务D.开除党籍

三、多选题(共15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1、对党员的纪律处分种类包括。A.警告、严重警告 B.记过、记大过 C.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2、对严重违犯党纪的党组织的纪律处分措施包括。A.改组 B.解散 C.重建 D.撤销

3、《党纪处分条例》将党的纪律分为 等类别: A.政治纪律、组织纪律 B.廉洁纪律、群众纪律 C.财经纪律、保密纪律 D.工作纪律、生活纪律

4、可以从轻或减轻处分的情形包括。A.主动交代本人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问题

B.检举同案人或者其他人应当受到党纪处分或者法律追究的问题,经查证属实

C.主动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或者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发生 D.主动上交违纪所得

5、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分的情形包括。

A.在纪律集中整饬过程中,不收敛、不收手

B.强迫、唆使他人违纪

C.另有规定应从重或加重 D.主动交代本人存在问题

6、党员犯罪,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的情形包括。A.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刑法规定的主刑(含宣告缓刑)B.被单处或者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C.因过失犯罪,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上(不含三年)有期徒刑 D.所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开除党籍

7、下列行为中,应当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党纪处分的情形包括:。

A.拒不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决策部署 B.故意作出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决策部署相违背的决定 C.擅自对应当由中央决定的重大政策问题作出决定和对外发表主张

D.在公开场合发表支持党和政府的演说和声明

8、对抗组织审查,应当给予党纪处分的情形包括:。A.串供或者伪造、销毁、转移、隐匿证据 B.阻止他人揭发检举、提供证据材料 C.包庇同案人员

D.向组织提供虚假情况,掩盖事实

9、下列行为中,应当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的情形包括:。

A.违反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不报告、不如实报告,情节较重的

B.在组织进行谈话、函询时,不如实向组织说明问题,情节较重的

C.不如实填报个人档案资料

D.因客观原因未及时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后及时补报

10、下列行为中,应当给予党纪处分的情形包括:。A.对批评、检举、控告进行阻挠、压制,或者将批评、检举、控告材料私自扣压、销毁,或者故意将其泄露给他人

B.对党员的申辩、辩护、作证等进行压制,造成不良后果 C.压制党员申诉,造成不良后果的,或者不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党员申诉

D.有其他侵犯党员权利行为,造成不良后果

11、下列行为,应当给予党纪处分的情形包括:。A.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和党内选举中搞拉票、助选等非组织活动

B.在法律规定的投票、选举活动中违背组织原则搞非组织活动,组织、怂恿、诱使他人投票、表决

C.在选举中进行其他违反党章、其他党内法规和有关章程活动 D.向组织人事部门推荐干部

12、违反有关规定从事营利活动,应当给予党纪处分的情形包括:。

A.经商办企业

B.拥有非上市公司(企业)的股份或者证券 C.买卖股票或者进行其他证券投资 D.从事有偿中介活动

13、违反群众工作纪律,应当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党纪处分的情形包括:。

A.违反有关规定扣留、收缴群众款物或者处罚群众

B.克扣群众财物,或者违反有关规定拖欠群众钱款

C.在管理、服务活动中违反有关规定收取费用

D.在办理涉及群众事务时刁难群众、吃拿卡要

14、党组织存在违纪行为,应当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党纪处分的情形包括:。

A.党员被依法判处刑罚后,不按照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给予党纪处分而不处分

B.党纪处分决定或者申诉复查决定作出后,不按照规定落实决定中关于被处分人党籍、职务、职级、待遇等事项

C.党员受到党纪处分后,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组织关系对受处分党员开展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

D.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涉嫌犯罪后,不移送司法机关

15、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造成不良影响,应当给予纪律处分的情形包括。

A.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项目承发包、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介机构服务等活动

B.干预和插手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兼并、破产、产权交易、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资产转让、重大项目投资以及其他重大经营活动等事项

C.干预和插手批办各类行政许可和资金借贷等事项

上一篇:我的夏令营下一篇:默克尔清华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