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论文

2024-05-10

管理学的论文(共9篇)

篇1:管理学的论文

我对管理学的理解------浅谈我对管理学的认识摘要: 管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事实上,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均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论述。2011-5-19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

篇2:管理学的论文

在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我们称之为管理。我们都知道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达到利益最大化,而优化的过程就属于管理的一种。企业是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如何才能提高经济效益考验着管理者的才能,但一旦做到了,企业也就发展成功了,成功的结果就彰显出了管理的价值,世界上那些大集团大公司无一例外地都是有着优秀管理经验的成功例子。美国摩根财团的创始人摩根,当年从欧洲漂泊到美国时,穷的只有一条裤子,后来夫妻俩好不容易才开了一家卖鸡蛋的小杂货点,但身高体壮的摩根卖蛋远不 及身材瘦小的妻子。摩根觉得很奇怪,后来他终于明白了原委。原来当他用手掌 托着蛋时,由于手掌太大,人们眼睛的视觉误差会觉得蛋变小了,而他的太太用 纤细的小手拾蛋给顾客时,鸡蛋被纤细的小手一衬托,居然显得大些,于是摩根 立即改变了卖蛋的方式。他把蛋放在一个浅而小的托盘里,这样人们对比看来,就会觉得蛋很大,因此蛋的销售情况果然好转。摩根并不因此满足。他认为眼睛的视觉误差既然能影响销售,那么经营的学问就更大了,进而激发了他对心理学、经营学,管理学等等的研究和探讨,终于创建了美国十大财团之一的摩根财团。一个连在卖鸡蛋的小事情上都肯运用管理学的人,想不成功都难。

孟子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脑力劳动一直都被人们尊崇,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向来是被人们嘲笑的对象。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但依然指挥了马陵之战,奠定了齐国的霸主地位,田忌赛马更是广为流传;吕布骁勇善战,却只能被人利用,建立不了自己的事业。

篇3:管理学的论文

彼得·德鲁克 (Peter F.Drucker) 终身以育人、著书和咨询为业, 是当代国际上最著名的管理学家, 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之父”, 对世人贡献卓越, 影响深远。已出版超过30本书籍, 其中最受推崇的是他的原则概念及理论发明, 包括:“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是管理哲学、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满足顾客、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行销与创新、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策略中的角色、成效比效率更重要、分权化、民营化、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知识和资讯为基础的社会。”

2002年6月20日,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这本《管理的实践》的问世, 一举奠下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大师的地位。

内容精要

《管理的实践》以全新观点的角度看待管理, 是第一部以实际执行层面所立论的管理学书籍。《管理的实践》提供了观念、原则和工具, 是一套极具系统化的管理知识。以管理的本质切入, 就管理者的角色、职务、功能的认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 有着精辟独到的见解。通过对管理原则、责任和实践的研究, 探索如何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而衡量一种管理制度是否有效的标准, 就在于该制度能否将管理者个人特征的影响降到最低。贯穿全书的三条主线: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德鲁克的三个经典提问是: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管理必须同时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成果和绩效, 这是企业存在的目的。协调好在企业内部共同工作的人所形成的组织和外在社会。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内中特别强调了对人 (包括管理者和工人) 的管理。

《管理的实践》为身居管理要职的人们提供一种指导, 使他们能够考察自己企业的工作绩效, 找出薄弱环节, 提高所负责单位的业绩和工作效率。

媒体点评

初次接触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 就会被他书中阐述的管理思想所吸引。德鲁克以其深厚的人文素养, 强调人的理想性、价值观及判断力, 形成了组织绩效表现的关键资源。他指出, 管理是一种器官, 是赋予机构以生命、能动、动态的器官。他的一句话:管理是一种实践, 其本质不在于知, 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 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他的管理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我们对整个管理学的思想基础, 可以说他的思想已经扎根在我们的思想中。他在管理的各个方面阐述了他独特的观点, 形成了一整套的思想体系, 从而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

《管理的实践》一书问市后, 不仅在美国一炮而红, 而且在全球各地也都非常成功, 包括在欧洲, 拉丁美洲, 尤其在日本更是备受重视。的确, 日本人认为本书的观念奠定了他们经济成功与工业发展的基石。

精英推荐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这个人, 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 我认为彼得·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这一点。”

——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

“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 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

“德鲁克是我心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清晰, 在那些狂热追求时髦思想的人群中独树一帜。”

——英特尔主席安迪·格鲁夫

“本书让你能跳出企业、站在创造市场需求的外部来审视和解决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 进行整体的系统的而不是局部的孤立的管理, 从而在驾驭企业从小到大的发展阶段中能够从成长走向成功。《管理的实践》指导你在实践中学会管理, 并在成功的管理实践中得到升华。”

篇4:生活中的管理学和生意中的管理学

“生活”中的管理学

虽然管理学科中的各种理论原本都是针对企业运营、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成果为目的来阐述的,但是我们经常发现管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准则,往往在生活中更加容易被人认知和接受。

在我家楼下,有一个早餐摊点,只有四十岁左右的夫妇两个人,男人负责蒸包子、炸油条以及收钱,女人负责煮馄饨、给客人盛稀饭,以及收拾桌子。一般客人去了只需要告诉女人要吃什么,女人负责把食品端到客人桌上,吃完饭客人离开经过门口的时候男人负责收钱,然后女人抽空收拾桌子。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有无数这样的“夫妻档”早餐摊点,运营得井井有条。

离我家不远处还有一个早餐点,是一家三星级酒店的餐厅,早晨兼卖早餐,服务员就是酒店的服务员,制作食品的也就是餐厅厨师,光台前就有四、五个人,不知道后台洗碗、做饭的有多少人,我想总共怎么也得有七、八个人吧。客人去了先要在一个由专人负责的点餐处点餐,交钱打出小票,然后拿着小票去领餐处和若干客人挤在一起找几个手忙脚乱的服务员领餐,交钱的时候还经常看见收钱的专职人员扯着脖子问领餐的人:“包子还有没有?”桌子经常没有人收拾,经常听到客人端着盘子站着喊服务员收拾桌子,盘子也洗得不干不净的。

两个早餐点,占地面积和服务的客户数差不多,前一个硬件设施远落后于后一个,但是人均效率、利润以及客户满意度等等,都远远高于后者。

为什么呢?连我们家老太太都知道为什么,老太太天天买早点,很有观察心得,如果把老太太的看法通过管理学术语翻译过来,包括这样几个原因:

首先,后者的运营流程需要再造,从交钱到取餐,流程不连贯,而且繁琐,其中的无效环节过多,需要整合。

其次,后者组织结构需要调整,使其更加吻合新的运营流程,缩减不必要的岗位,同时明确岗位责任,若干岗位必须覆盖所有工作,而且分工明确,该洗碗洗碗该做饭做饭。

再次,二者的薪酬结构不同是造成二者区别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一个盈亏自负,一个待遇固定,故此激励效果不同。

没有人会说我们家老太太的看法不对,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在两个早餐点的例子中显而易见。

“生意”中的管理学

和“生活”中的例子相比,在管理学诞生的本源正根——“企业”中,反倒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

我有一个朋友,有一次和我吃饭聊天,谈到他曾经在一家北欧公司做中国区总经理,北欧总部的CEO是他的顶头上司。工作了两年,虽然中国市场开拓非常成功,但是我这个朋友总觉得这个公司非常像一个家族作坊:一言堂、专制、管理蛮横等等。其中令他非常困惑和不满的一点就是,CEO在两年间从来没有对他的表现给过任何的反馈。有一次借开会期间,我朋友不得已自己做了一张绩效考核的表格,要求CEO一定给自己一个评估。CEO似乎没有见过这个架势,拿着表格和旁边的另一个CXO开始用本国语言讨论,听口气像是在商量我这个朋友到底要干什么——造反不成?

当然,后来我这个能干的朋友很快就离开了这家公司。但是有趣的是,在餐桌上后续的谈话中,我们谈到他在现在的公司如何率领团队攻城略地拿下一个又一个市场,我谈到团队领导中的领导力模型等话题,他马上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告诉我在真正的硬仗中、在订单合同的对比下,谈什么领导力模型是非常纸上谈兵、不切实际、甚至无聊的课题。

所以你可以看到,即便一个曾经被糟糕的领导力折腾得筋疲力尽、乃至最后辞职离开的职业经理人,在谈到管理学、领导力理论的时候依然不屑一顾。

“一叶障目”损害领导力

为什么呢?难道我这个朋友的认识还不如我们家老太太么?显然不是,我想一个主要原因还是古人所讲“一叶障目”。

在企业中,经理人,特别是中层、基层经理,他们的眼前有太多的“一叶”了,整天被任务额、项目、总收入、利润、客户投诉折腾得头晕脑胀,在这些实际问题面前,管理学的理论自然显得很“虚”了;而早点摊没有任何“障目”的地方,所有的流程、人员架构都清晰的摆在眼前。

这样的“一叶”有很多不同的角度的、不同的阐述方式。比如在2006年的一期《哈佛商业评论》上,Hay(合益)集团就刊登过一篇叫做“勒住你的成就欲”的文章,文章从短期成就欲出发,阐述了短期目标如何困扰了企业管理在长期发展上的进步,进而讨论了成就欲在个人行为动机上的位置。

我的那位朋友也有一个侧面阐述。他的公司是做类似于ERP企业软件方案的,他经常跟客户讲,数据不应该停留在个人的笔记本上、企业员工不应该把眼光局限在个体数据上,当数据汇聚到企业平台上,会发挥更大的效力,会从公司流程、公司整体效率上给企业带来益处。尽管员工觉得数据在笔记本上比在中央平台上更加方便,但是还是应该看到企业平台从根本上对企业整体是有益处的。

管理学也是一样的道理,当管理者能够在百忙之中学习管理知识、并且有意识的采取一些干预措施来影响和塑造自己的管理行为的时候,虽然他觉得会给手头的工作和习惯造成一些麻烦,但是应该认识到,这才是会给自己的领导力带来根本改变的根源驱动力。

篇5:管理学的认识

外语学院 英语1202班 曹静宜 12090121

4管理活动伴随人类社会产生而发展,任何管理活动都是在一定时空背景下、在一定观念指导下进行的。在不同的社会经济阶段,指导人类社会管理活动的基本哲学思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而在具体管理实践中因基本哲学思想的差异带来管理行为、管理标准和管理特征等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反过来又影响了人类社会发展。在全球化的今天,管理学的重要性显得越发的明显。

管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自古至今,不管何种类型的组织都存在管理问题。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以及管理学自身的变革与成长,管理的含义越来越呈现多样性的发展趋势。自1911年泰勒提出科学管理论之后,管理学逐渐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门学科,这首先就意味着,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无论是经济学、计量方法还是行为科学都只是管理人员的工具。”管理的实践自人类社会出现就产生了,管理一直作为人类社会和其他组织实现自身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工具。从宏观角度看,管理不仅出现在经济领域的企业中,而且出现在社会领域的政党和国家组织中,也出现在艺术文化领域中的各种文艺团体中。从微观领域看,管理甚至出现在家庭活动和学校的班级活动中,在今天的社会中,管理已无处不在,所以了解管理对以后自己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好处。

在现实中存在着不同种类的组织,对于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工作

特点和内外部环境。但管理活动依然有许多共性的规律和方法,管理学需要研究各类组织,各种管理活动中的共性的、一般性的问题。从而得出基本规律和方法。而任何管理工作都离不开人的活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即使是同一个人其需求也会随时间而不断变化。现如今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其鲜明的特点,它研究的核心问之一是资源如何在具体的组织中进行有效的配置问题。同时管理学也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的科学,其对于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可以看出管理学对于现在经济的发展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管理学有自己的原理和方法。管理学原理对管理活动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而管理方法对管理原理提供了方法方面的支持和帮助。管理原理必须通过管理方法才能在管理实践中发挥作用,管理方法必须体现管理原理,为管理原理服务。管理原理涉及很多层面,主要有人本原理、系统原理、效用原理和责任原理。这些原理对于现在的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实现这些原理也有很多方法,主要包括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和技术方法,因为有了这些方式方法的帮助下才使得管理朝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有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同时也要有思想上的支持,这是管理思想显得尤其重要。管理思想来源于人类的管理实践。作为个体的人,限于体力等方面的原因,难以独立生存,因而人类事业生产活动和其他活动都是在集体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需要一定的合作和组织,需要某种意义上的管理工作,人类的管理思想因此逐渐形成和发展。而影响管理思想形成的因素也现实存在着,随着科学进步制度的变迁以及一些文化因素、管理者因素、战争因素。

管理好一个项目或是公司,不仅需要好的思想、方式,还要有好的管理者。管理者应该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促进企业和员工的进步与发展。在管理过程中,领导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领导不仅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而且对于员工的管理也是非常了解,并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员工进行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员工自身的素质。同时要提高创新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创造力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对于企业的领导者来说,创新显得尤其重要。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借用许多科学家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它是一套管理理论体系,它为指导管理实践提供了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人们掌握了系统了系统化的科学的管理知识,就有可能对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正确的解决办法。

虽然管理是一门科学,但它只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管理科学并不能问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由于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解决的是组织和环境的适应问题。而不同人的心理特点和素质不同,组织就面临的环境又很复杂多变这就要求管理者能审视度事,随机应

变。管理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灵活地、巧妙地运用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

管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事实上,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均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论述。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至今不过经历了80多年。80多年来,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管理学的研究者、管理学的学习者、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文献等等均呈指数级数上升,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勃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然而,管理学仍然需要发展,因为人类将进入21世纪,人类文明需要管理学。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管理活动;凡是有管理活动的地方,就有相应的管理理念;凡是有管理理念的发展与演变,就有管理理论的程式化、系统化、体系化、亦即管理学。

经过大二这一学期的学习,对管理学这一学科有了些许了解。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们的组织性,有组织就有管理,组织是管理的基础与载体。也可以说,没有组织,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管理。现今社会,管理、科学与技术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重点。管理与我们息息相关,无处不在。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管理工作适用于各种大小规模的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服务性行业。因此,学好管理学对于我们现在的一些学生会工作乃至今后步入纷繁的社会,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都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我认为,对于有效的管理,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对于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目的,都会有很多个管理的选择,我们要从中间选择一种最有效,最节约,又或是最易实

现的办法,于是,我们必须要首先明确一个最核心最本质的目标,对于企业管理,那就是使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多的回报。管理是一种艺术,它需要管理者有各方面的能力,需要有很好的创造力。学习这门现代管理学教程,我想,不光是要学习管理学本身的学科内容,它讲的都是一些概念,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以致用,反映到生活中去。利用学习从其他方面全面的提高自己,更要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管理学是一门很需要自己思考和研究、发现问题的学科,并且所有的知识都必须要经得住真正实践的考验。

所谓管理,即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拥有的基本要素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既定目标的活动与过程。就管理的实质内容看,理论层面可以主要概况为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等基本职能,实践层面则可以集中通过战略与决策,配置与协调的传导作用而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与过程。在管理决策时,要做到“集思广益”,即做一件事情,在没有最好意见之前最好不要做决定。如果一件事情,看上去只有一种解决方法,则这种方法很有可能是错误的。我想这便说明了我们在做一件事情决策时候应把握的两个基本观点。它教导我们不要“唯心主义”,同时自己也要有自己的观点,想好再下手!有了这些,我们便能有效地制定目标和计划,然后更好的做出决策。其次,在对组织这一章的讲解也有很深的印象,组织有两种类型,包括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在日常的组织工作中要遵循7个原则(目标统一、分工协作、统一指挥、重点与关键、责任利一致、执行和监督分离、精简与效率等

原则)在讲到组织“集权与分权”即所谓的“分权与授权”时,职权在被接受之前必须具备以下四点:1,在做决定时,下属必须能够了解沟通的内容;2,在做决定时,下属必须深信他的要求和组织的宗旨是一致的;3,在做决定时,下属必须深信他的要求跟他本人的兴趣是一致的;4,在做决定时,下属在体力和精力上应能予以配合,职权的行使不能逾越他们的能力和服从范围。

篇6:管理学的论文

《学点管理学》

院系:外语系

专业:师范英语

班级:师英2班

题目:关于管理中人才激励的几点思考

指导老师:林成策

关于管理中人才激励的几点思考

摘要:对于当代企业来说,拥有一支富有创造力和肯为企业付出和奉献的员工队伍最为重要,这就需要管理者驾驭正确管理人才的方法。我认为,激励是一种有效的人才管理的领导方法,它能直接影响员工的价值取向和工作观念,激发员工创造财富和献身事业的热情。激励的方法有很多,我认为主要就是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

关键词:管理 人才激励 物质 精神

引言:

管理的核心是人员的管理,因为任何事情都需要人来做,用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而对于现在的员工尤其是知识型员工来说,他们对自身的期望值比较高,对于公司的要求也比较高,对于公司稍有不满便会辞职离去。而对于企业来说,从千千万万求职人中选择合适的员工并不容易,所以企业要做的并不是去寻求新的员工,而是如何去留住现有的员工,激励现有的员工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要留住员工的关键是让员工觉得自己的才能有用武之地,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提到了激励,激励不仅能留住员工,还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做起事情来也会事半功倍。

一、物质方面

现实生活的每个人既有获取物质生活条件的需要,也希望的得到肯定、荣誉和成就等精神层面的需求。物质和精神方面对于员工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方面,缺一不可。尤其是对员工来说,物质方面的激励是必不可少的。

在我看来,物质说无非就是薪水和奖金等物质奖励。薪水对于员工来说并不只是简单的钱意义,而是一个人能力大小的体现,以及是对一个人能力的肯定。一般薪水都是由底薪和提成组成,这是比较好的方式,更是以个人能力大小的有力体现。不同的职位有不同的底薪,但最低值为的底薪不宜太低,要根据社会发展状况和员工的要求酌情考虑。再根据职位的情况划分不同的底薪。以此激励员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不断进步取得更高的职位,获取更多的薪水。薪水中不可缺少的就是提成,根据一个人对企业做出贡献的多少来划分,给员工提供发展自己才能的机会更能激励职工为企业做出贡献。

当然还有其他形式的物质奖励。例如过年过节的时候发一些节庆性的东西,再根据员工的不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像是女员工就发一些家居用品之类的,更能符合和员工的心理,也更加提现了企业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还可以不定期的举办一些活动,例如:岗位技能大赛、书画比赛以及一些丰富多塞的文体活动等等。这样既能是员工的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又能提高员工的兴趣,使员工的业余爱好得到满足,增进员工之间的感情交流和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还有相当的福利、津贴、法定保险、带薪休假、培训和考核提升制度,处理好人力资本的价值,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精神方面

企业员工需要激励、需要被认可,尤其是知识型员工十分重视事业、成就和个人发展前景,因此精神层面的激励是必不可少的。

和谐的内部工作环境是加快企业成长的关键,使关系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企业可以设立员工信箱和总经理信箱等各种方式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以感情留人才。

首先呢,管理者要公平的对待每个员工,信任每个员工。但不必要对每个人都一个样。让他们积极确立自己的目标,员工都倾向于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局限,而个人目标的确立也会了导致对达到目标的承诺,企业一定要鼓励自己的员工建立自己的目标,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无限潜力,对企业和员工来说都是好事。当代员工都有日趋增强的成就感,他们都希望以领导为参考、为榜样,发挥发展自己的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社会心理学表明,社会普遍群体都希望得到领导的承认和赏识,成为群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奖金千元不如领导的一份赏识,给他一个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因此领导和员工要建立感情上的融合。感情一旦确立,员工会比较快速高质量的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记得母

亲说过一句话:“如果他(指领导)态度好点,给什么活不愿意去做啊!”这就充实证明了领导不应该以居高临下的态度来对待员工,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你对他好他便不会对你差。领导会在这种无拘无束的、员工没有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得到大量有价值的心理信息,而员工也会在轻松的状态下发挥更大的潜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

还可以制定客观、公正、全面的员工绩效考核制度,突出员工所关心的、与员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内容。考核本身要客观、公平、合情合理,考核人要具备较强的评估能力和沟通能力。根据企业的战略重点,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

以感情留人才,才是一种较高形式的留人才的方式,才能长久地将人才留住,使员工心甘情愿的为企业做贡献。

总结:我只是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分析的对员工的激励,细分下去还有很多方面。我认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必须要懂得如何留住人才,给与员工以激励,发挥员工的才能和潜力,为企业做出最大贡献。

参考文献:

《关于奖惩制度的管理学毕业论文》河北科技大学

《企业激励员工的五项原则》百度经验-社会-企业管理

篇7:管理学的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已经成为架构企业管理体系的基本理念。“财务管理”已经被国家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单独列为新的专业目录,开设“财务管理”专业是近年来各高等财经院校包括综合性大学里学科专业调整的“时尚”。然而,财务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似乎与这种现实要求极不相称。翻开现有的财务教材,不难发现这些教材主要阐述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或者以公司制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为分析对象,重点以融资、投资和股利分配为内容来介绍企业财务管理的一般性问题,这些应该属于财务原理或“中级”财务管理的范畴。我们也同时感到这个层面上的内容相对比较成熟,已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然而,在理论上,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如何向更高级的层次上发展;在学科建设方面,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也不能总是停留在“中级”财务管理学,必须进一步完善;在实践上,仅仅以融资、投资和股利分配为内容的财务管理结构与方法的局限性是明显的,切实致力于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和竞争能力的增强是非常必要的。这些需求就产生了所谓的“高级财务管理”的理论问题。

二、对高级财务管理的界定

(一)目前理论界的观点。要构建高级财务管理理论框架,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对高级财务管理学本身的界定问题,即何为高级财务管理,它与现行的一般或“中级”财务管理理论有何区别?所谓“高级”应如何体现呢?对于这一基本问题,现有文献(包括专门讨论高级财务管理的书籍[1])基本没有涉及。目前国内出版的各种《高级会计》教材大都认为高级会计是对原有财务会计内容进行横向补充、纵向延伸的一种以新出现的特殊业务为主的会计。与此不同的则是科普兰在其《高级管理会计》中所隐含的“高级”的内容。他是将管理会计放在了企业的集权、分权体制中,委托代理契约中进行与企业组织环境、管理过程相融合的研究。这里的“高级”不再是内容上的增补,而是实现管理会计管理机能的飞跃[2]。不过,现在无论是高级会计,还是高级管理会计,似乎都是一些“特殊业务”或者“专门问题”的罗列,缺乏将这些内容连接起来的一条主线,整体性与连贯性不理想,这可以说是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上的遗憾。

(二)我们的观点。

篇8:管理学和管理科学的基础的探讨

1.1 管理学的概念“management”一词,既可以指管理活动,又

可以指管理学科,于是在中文译法上便有了“管理”与“管理学”之分。众所周知,“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是探索和推行对工业企业生产管理实行科学管理的第一人,实际上他也是提出建立作为一门科学的管理学的首倡者。他还深信:“同样的原则能以等量的威力适用于所有的社会行为上,在我们的家庭管理上,在我们的农场管理上,在我们的大小商人、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慈善机构、我们的大学和我们的政府各部门的业务管理上。”

在大西洋彼岸,与泰罗同时代的法国工业企业家法约尔创立了一般管理学理论。法约尔把管理与经营区别开来,意味着管理学是不包含企业经营活动内容的狭义管理学,而同时又提出了普遍适用的一般管理学。被尊为现代管理大师的德鲁克,在其1954年出版的《管理实践》一书中,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discipline);他阐明:“管理是一门学科,这首先就意味着,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无论是经济学、计量方法还是行为科学都只是管理人员的工具。但是,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经济学,正好像一个医生付诸实践的并不是验血那样。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行为科学,正好像一位生物学家付诸实践的并不是显微镜那样。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计量方法,正好像一位律师付诸实践的并不是判例那样。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同时,他又强调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20世纪中期,美国管理学家孔茨等合著的《管理学》继承了法约尔关于一般管理过程与管理职能的思想,从管理的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5种职能,构建了管理学的分析框架,这成为一般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孔茨实际上倡导一种广义的管理学,它既包括一般管理学,又涵盖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还包括作为管理学工具的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与方法。

综上所述,在这些管理学家看来,管理学的含义是不同的:泰罗、孔茨提出了对象涵盖广泛的管理学,属于广义管理学,它包含各门管理学科,指的是管理学门类;法约尔、德鲁克提出了具有特定领域的狭义管理学,不过狭义程度又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从不同视角提出了对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具有普适性的关于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实际上在倡导建立一门研究管理活动基本原理的一般管理学或普通管理学,这种一般管理学就是管理学门类中的基础学科。

1.2 管理科学的概念

管理科学,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由于数学方法、系统分析引入管理领域而使管理活动进一步从经验走向科学,因此,从相应的学科形成来看,所谓管理科学指的就是系统工程学一类学科,即运筹学在管理中的应用,也就是狭义上的管理科学。狭义还有管理科学只是一种方法、理论和学派的意思。目前,国外管理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管理科学主要不是探索有关管理的科学,也不是一种管理学派,而是把科学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管理活动的一门学科。在中国,管理学引入之初,人们大都接受国外关于管理科学作为狭义的一门学科和一种学派的观点;后来又受一般学科分类思想的影响,人们开始把管理科学理解为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并列又相互交叉的科学部门;还提出区分2种管理科学,认为:管理科学,不是指发端于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现代西方管理科学理论学派,而是指研究人们组织、控制和协调人类社会及其各个领域的管理活动规律与方法的综合性科学;它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交叉学科中的一个学科群,是各类管理学科的总称谓。把管理科学视为学科门类与交叉学科群的观点得到我国很多学者的认同。目前,我国管理学界大都认同的这种广义管理科学,与管理学门类(即广义管理学)是相当的,但是与国外特别是美国管理学界有着明显的语义差异。

2 管理学和管理科学的基础

2.1 已有的关于管理学和管理科学的论述

2.1.1 成思危在《管理科学的现状与展望》中提到:“关于管理科

学的学科结构,国内外有各种各样的划分方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编写的管理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中,将管理科学的学科体系划分为基础理论性学科、技术方法性学科与实际应用性学科三类。从管理科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看来,现代管理科学的学科结构可以归纳为三个基础和三个层次。

管理科学的三个基础是数学、经济学和心理学。数学是管理科学中数量分析方法的基础,最常使用的是统计学(包括数理统计、回归分析及非参数统计等)、组合数学(主要研究存在性、计数、构造及优化等问题)、数学规划(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及目标规划等)、随机过程、离散数学和模糊数学等。经济学是管理科学中各类决策的出发点和依归,最常使用的是理论经济学(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例如工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及国际经济学等)和计量经济学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科学,它是管理科学中研究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依据。最常使用的是工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及认知心理学等。”

2.1.2 成思危同时又在《管理科学与科学管理—兼论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的管理》中提到:“管理科学的三个基础就是数学、经济学和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的兴起从泰勒(Tavlor F.W.)算起,发展到现在有100多年了,这其中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运筹学实际上是从数学发展起来的,研究在一定的目标和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怎样优化资源的配置。经济学对管理科学非常重要,因为我们要用经济标准来衡量管理的效果,因此有一门‘管理经济学’。行为科学是研究人们的行为的,管理离不开行为的因素。真正要解决一个问题,需要数学、经济学和行为科学三者相互结合起来。”

2.2 对于已有论述的分析

关于管理学和管理科学的基础这个问题的资料少之又少,在极少数的论述管理学基础的文章(以上两篇)中,一篇是“三个基础“的陈述,另一篇是简单的对“三个基础”的论证,并没有系统的进行分析。

两文中的“管理科学”为广义的管理科学,即基本相当于管理学这个概念。在我国“管理科学”启用这个广义的概念,应该也是始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及其前身管理科学组的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下设8个学部,分别为数学物理科学部、化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地球科学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信息科学部、管理科学部和医学科学部,可见所有8个学部都命名为“某某科学部”。而管理科学部理所应当的没有起名为管理学部,既然起名为管理科学部按照一般意义理解自然支持的是管理科学的发展了,而为了整个管理学的发展,作为管理科学部首任主任的成思危同志将狭义的专有名词“管理科学”扩大化解释。而成老在其文章中几乎也很少使用“管理学”这个词,据我拙见,应该是和成老身为管理科学部主任有关。

第二篇文章的分析也没有展现出非常清晰和让人信服的逻辑关系,以成老的论证来看,只能认为数学、经济学和行为科学是解决管理学问题的重要因素和方法并没有达到基础这个地位。一个学科的基础应该是已经被公认基本存在的学科它的本质问题、研究范式等为另一个学科提供了支撑和发展的方向,而不仅仅是为另一个学科作为工具、方法或者角度。所以由以上两篇文章,我认为并不能认为管理学或者管理科学有基础,且他们的基础是经济学、数学和行为科学。

2.3 管理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2.3.1 管理学与经济学

经济学注重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开发制度资源,因而经济学假定人是具有机会主义倾向的经济人,他们的相互关系是等同的。因为经济学对人的假设简化而一致,所以经济学理论的系统性、科学性、统一性较强;管理学注重调动人的积极性,开发人力资源,因而管理学假定人是具有多种需要的复杂人,他们之间是复杂的差序关系。因为管理学对人的假设丰富而分歧较大,所以管理学的权变性、艺术性、多样性较强。当然理论抽象的区别并不意味着实际应用的泾渭分明。恰恰相反,正象工业生产中把物理学和化学原理的应用交织在一起一样,实际应用中经济学原理与管理学原理也是交织在一起的。经济学与管理学在独立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管理学诞生后两者互为补充,依存度越来越高。在相互借鉴和学习的过程中共同发展,经济学借助管理学对实践的研究实现了“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管理学在利用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对人类实践活动进行更为精确、更具逻辑性的解析。

(1)经济学是管理学最主要的理论出发点。经济学是管理学中各类决策的出发点和依托。经济学是管理学的基础科学,在发展的过程中管理理论都受到特定时期经济思想的影响和制约,尤其是该时期主流经济学理论的影响。

(2)经济学为管理学提供分析方法。经济学为管理学提供多种分析方法,如费用效益分析法等,这种分析方法要求对特定费用与效益进行比较,旨在优化行为,以最低限度的支薪获得最大限度的收入,这就是管理学的“经济原则”。该原则与相应的分析方法的使用范围远远超过了经济活动,几乎扩及人类的一切非经济活动,包括管理活动在内。管理学中的价值工程就是上述经济分析法的一种发展和具体化。价值工程通过对决策过程和实施方案的管理,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功能分析,用最小的成本,可靠的实现必要功能,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又如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统计学、数学的综合统一体,已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管理科学的分析当中。

(3)管理学对于经济学的实用化起着巨大作用经济学只有通过管理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应用研究促成了公共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理论。经济学中的需求和供给分析、定价和市场分析被广泛地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去。宏观经济学中政策建议通过政府管理来体现其实用价值,微观经济学理论通过企业管理来为企业创造价值,这些都是经济学实用化的结果。

(4)管理学为经济学向其他学科领域的拓展起了桥梁作用。管理学的发展以多种学科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管理学在知识网络体系中的学科之间构建通路,为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沟通提供了基础条件。管理学在哲学的基础上与其他各学科之间构成了轮型沟通的拓扑结构网络。经济学在心理学、数学等学科的原有基础上通过管理学与数理科学、化学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六个学科大类建立了广泛密切的联系。如经济学通过科技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涉足数理科学中的物理学、天文学和力学,通过医疗卫生管理、农林经济管理与环境管理涉足生命科学中生物学、农业科学和医学。通过资源管理、减灾管理和区域发展管理涉足地球科学中的地理学、海洋学、地质学和大气学。

(5)管理学的发展是对经济学研究成果的检验。管理学对经济学理论的应用就是一个对经济理论进行检验的过程。如凯恩斯主义理论就是政府经济管理的理论依据,政府通过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但这一理论成果经过管理实践的检验,结果出现了经济滞涨,说明该理论存在着缺陷,政府也存在失灵问题。因此管理学的实践能够不断检验经济学理论,不断推进经济学的发展。

由此可见经济学和管理学是一种相互借鉴相互融合而又有各自特点的两门学科,说谁是谁的基础尚不可妄加判断。

2.3.2 管理学与数学

成思危在论述“三个基础”的时候提到“数学是管理科学中数量分析方法的基础,最常使用的是统计学(包括数理统计、回归分析及非参数统计等)、组合数学(主要研究存在性、计数、构造及优化等问题)、数学规划(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及目标规划等)、随机过程、离散数学和模糊数学等。归根结底而言数学也只是管理学的一个研究工具,虽然他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工具,即使数学的思想充斥着狭义的管理科学之中,但很明显数学并不能称为广义的管理科学即管理学的基础。而对于狭义的管理科学而言,或许数学可以算作他的一个基础。

2.3.3 管理学与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或人类集合体的行为,在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和语言学等的边缘领域协作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涉及到思考过程、交往、消费者行为、经营行为、社会的和文化的变革、国际关系政策的拟定等广泛的课题。

它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研究如何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并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缓和劳资矛盾。很多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研究,这些人被统称为行为科学家。例如,马斯洛等。行为科学不同于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派别,行为主义拒绝意识或把意识等同于行为,行为科学虽然标榜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但它结合人的主观世界来研究行为规律,广泛接受传统心理学上用来描述人们主观世界的观念,如需要动机、性格、爱好、心理机制等。

应该说行为科学是管理学在分析解决问题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和工具,也不能称之为管理学基础。

3 结论

探寻管理学是否有基础以及它的基础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过程是相当艰难的,根源在于管理学的本身学科的特性以及我个人知识和积累的局限性。

管理学的特殊性在于,管理学不是一门解释世界的科学,它是一门解决问题的学科。即不是回答“WHAT”,而是解决“WHY”的学科,这也就决定了它的复杂多样而没有定式。正如邓小平说的“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的猫就是好猫”。管理学也必然需要集合各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于是管理学和诸多学科产生了很多错综复杂的联系。这也导致了当前管理学的丛林的存在,管理学的每一个学派都只进行某一个侧面的研究,应该同属于管理学这个学科体系中的分支,但问题是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把这些枝节统一到一个体系中的理论,如果这个可以统一所有管理学派的基本管理理论存在,则当前的每一个学派理论都可以解释成是由管理学与对这一学派理论形成支撑的其它学科构成其学科基础。由于这种原因的存在作者不认为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学的基础。

摘要:我国管理学体系已建立起来多年,但是对于管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至今没有达到一个共识,仍存在诸多分歧。深入探索管理学的几个重要基础问题,对于加快我国管理现代化,促进管理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管理学,管理科学

参考文献

[1]乌家培.《论管理科学的发展》.

[2]成思危《钱学森与管理科学》.

[3]成思危.《管理科学与科学管理》.

[4]成思危.《建立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

[5]成思危.《中国管理科学的学科结构与发展重点选择》.

[6]陈悦,刘则渊.《管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学科地位》

[7]《21世纪是管理科学飞速发展的时期》吴礼民.

[8]【美】史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著,孙健敏等译.《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梅世强,齐二石,王雪青.《管理科学与工程概念及其体系研究》.

篇9:从管理实践的发展谈管理学的内涵

管理学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交叉点上建立起来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涉及数学(概率论、统计学、运筹学等),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生理学、伦理学、哲学、法学),技术科学(计算机科学,工业技术等),新兴科学(系统论、信息科学、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以及领导学、决策科学、未来学、预测学、创造学、战略学、科学学等。

管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事实上,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均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论述。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以及法约尔(H.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为标志。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诞生以来,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管理学的研究者、管理学的学习者、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文献等等均呈指数上升,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勃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管理学仍然需要大力发展其内容和形式。

早在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的引言中,泰罗就开宗明义地指出,这篇论文的宗旨之一是“论证最佳的管理是一门实在的科学,基础建立在明确规定的纪律、条例和原则上,并进一步表明,科学管理的根本原理适用于人的行为——从人们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我们大公司的业务运行”。他还深信:“同样的原则能以等量的威力适用于所有的社会行为上,在我们的家庭管理上,在我们的农场管理上,在我们的大小商人、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慈善机构、我们的大学和我们的政府各部门的业务管理上。”

在大西洋彼岸,与泰罗同时代的法国工业企业家法约尔创立了一般管理学理论。1916年,他在其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中,从工业企业管理实践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及企业经营职能(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和会计五大职能)中分离出独立的管理活动,提出了经过经验检验的普遍适用的一般管理理论,定义管理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由此确定了管理活动的5种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他认为,这种一般管理理论与方法不仅适用于工商企业,而且适用于政府、军事部门与社会团体。法约尔由此基本上构建了关于管理活动的原则、标准、方法和程序的知识体系,因此,也可以说法约尔奠立了一般管理学的理论基石。法约尔把管理与经营区别开来,意味着管理学是不包含企业经营活动内容的狭义管理学,而同时又提出了普遍适用的一般管理学。

综上所述,在这些管理学家看来,管理学的含义是不同的:泰罗、孔茨提出了对象涵盖广泛的管理学,属于广义管理学,它包含各门管理学科,指的是管理学门类;法约尔、德鲁克提出了具有特定领域的狭义管理学,不过狭义程度又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从不同视角提出了对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具有普适性的关于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实际上在倡导建立一门研究管理活动基本原理的一般管理学或普通管理学(general management),这种一般管理学就是管理学门类中的基础学科。

知道了管理学的历史,还需知道管理学所具有的几个特点:(1)一般性:管理学是从一般原理、一般情况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和管理规律进行研究,不涉及管理分支学科的业务与方法的研究;管理学是研究所有管理活动中的共性原理的基础理论科学,无论是“宏观原理”还是“微观原理”,都需要管理学的原理作为基础来加以学习和研究,管理学是各门具体的或专门的管理学科的 共同基础; (2)多科性或综合性:从管理内容上看,管理学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它需要从不同类型的管理实践中抽象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思想、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从影响管理活动的各种因素上看,除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这些基本因素外,还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从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关性上看,它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都有密切关系,是一门非常综合的学科; (3)实践性:也称实用性,管理学所提供的理论与方法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同时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又必须为实践服务,才能显示出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强大生命力; (4)社会性:构成管理过程主要因素的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都是社会最有生命力的人,这就决定了管理的社会性;同时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生产关系的特征,因此没有超阶级的管理学,这也体现了管理的社会性。 (5)历史性: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总结、扬弃和发展,割断历史,不了解前人对管理经验的理论总结和管理历史,就难以很好地理解、把握和运用管理学。

管理学其实是与我们日常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问,我们不仅要了解它、认识它,更要细心体会,用心观察,真正把管理学的内容融入在我们的生活中,相信做到这些,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合理,学习会愈加进步。

上一篇:三小学体卫艺自查报告下一篇:幼儿保育知识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