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中暑教育知识

2024-04-11

防中暑教育知识(共8篇)

篇1:防中暑教育知识

夏季防中暑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在公共场所、家族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

其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过长,生活环境恶劣,房间闷热不通风,营养差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因素。

症状

1、发热、乏力、皮肤灼热、头晕、恶心、呕吐、胸闷。

2、烦躁不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3、重症病例可有头痛剧烈、昏厥、昏迷、痉挛。

临床分类

1、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不超过38℃。

2、轻度中暑:上述症状加重,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症状及体征。

3、重度中暑:

(l)中暑高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散热困难,体内积热过多所致。开始有先兆中暑症状,以后出现头痛、不安、嗜睡、甚至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心率快。体温在 40℃以上。

(2)中暑衰竭:由于大量出汗发生水及盐类丢失引起血容量不足。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降低,呼吸快而浅,神志不清,腋温低,肛温在38.5℃左右。

(3)中暑痉挛:大量出汗后只饮入大量的水,而未补充食盐,血 钠及氯降低,血钾亦可降低。患者口渴,尿少。肌肉痉挛及疼痛,体温正常。

(4)日射病:因过强阳光照射头部,大量紫外线进入颅内,引起颅内温度升高(可达41~42℃),出现脑及脑膜水肿、充血。故发生剧烈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烦躁不安,意识障碍,严重者发生抽搐昏迷。体温可轻度升高。上述情况有时可合并出现。

现场施救:

1、立即移至阴凉处或空调室中,并给予物理降温,重症者迅速降温,头部、颈两侧、腋下腹股沟大动脉附近放冰袋,静脉注射复方氯丙嗪。

2、补充水分。

3、人员不得围观,给出新鲜空气。

4、严重时立即到医院就诊。如治疗不及时,容易引起合并症,甚至死亡。-----------

8种人易中暑

1、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肌体散热不畅。

2、孕产妇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逗留在通风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中暑。

3、婴幼儿的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较多,对散热不利。

4、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他们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所以容易中暑。

5、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但病人的自觉症状却出现得较晚,易引起中暑。

6、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为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让机体产热加速。炎症还能使机体释放出一些物质,使血管痉挛收缩,更不利于散热而容易中暑。

7、营养不良的人因为营养素的缺乏使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缩。他们还容易反复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而中暑。

8、服用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的人也会产生血管收缩,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容易中暑。

要预防中暑的发生,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1、保持室内通风,降低室温,室内起码要有电扇通风、降温;

2、高温下工作时间不宜过久,每天尽量不要超过8小时;

3、降低劳动强度,备好防暑降温饮料,尽量多补充淡盐开水或含盐饮料;

4、保证充足睡眠,多吃些营养丰富的水果和蔬菜。

5、尽量穿透气、散热的棉质衣服。

6、多喝淡盐水午后少外出

7、夏季良饮是热茶

8、豆浆解暑又降火

10、备些中药:

藿香正气液(水、丸、胶囊):主要有降暑解毒、化湿和中之效。临床凡有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表现为感冒、呕吐、腹泻的患者,均可使用。

十滴水:主要用于中暑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肠不适等。在长途旅行、高温环境下工作时,可用此药预防中暑。

人丹:主要用于因高温引起的中暑头痛、急性胃肠炎(呕吐、腹痛、腹泻)、夏季感冒与水土不服等。

暑症片:具有降暑解毒、化痰开窍、调和胃肠之功效,多用于中暑昏迷者的急救,苏醒后即可停药。孕妇忌用。

另外,夏桑菊颗粒、下火王颗粒、抗病毒颗粒以及用菊花、金银花等沸水冲泡代茶饮,对防治夏日感冒、中暑等,均有良好作用。

篇2:防中暑教育知识

藿香正气水

适用于“感风寒、伤暑湿”

本单位目前规格:10ml/支。常规服法5-10ml,一天两次,用时需摇均。

暑湿容易侵犯人体脾胃而导致消化功能受到影响,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胸膈满闷、恶心呕吐、肠鸣泄泻等,此时适合服用藿香正气水。也适合于大暑天吹空调太多而致的呕吐、泄泻等证。

注意:藿香正气水说明书的注意事项里有一句提醒:本品含乙醇(酒精)40%-50%。服药后不得驾驶飞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高密仪器。

十滴水

适用于外擦祛痱,内服驱风

本单位目前规格:5ml/支。常规服法2-5ml,儿童逐减,必要时

十滴水由樟脑、干姜、大黄、辣椒、桉油等组成,其功效为健胃、驱风。可主治因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胃肠不适、腹痛等症。十滴水属于酊剂,除了内服还可以外用。适合于夏天外搽治疗痱子,还可以用于轻微的烫伤。

注意:十滴水含有樟脑成分,婴儿及孕妇禁用。

人丹本单位目前规格:0.04g/丸。常规服法4-8丸,必要时适用于“晕车、轻微中暑”

人丹主要由砂仁、八角茴香、冰片、薄荷脑等11味中药组成,主要用于晕车、晕船、消化不良而致的食积,以及因高温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等。人丹能够促进肠道管蠕动,缓解肠痉挛,具有清热解暑、止呕、芳香醒神等功效。

注意:人丹因含有冰片,婴幼儿、怀孕妇女禁用。

泽雅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篇3:防中暑教育知识

关键词:营养,KAP,职业人群,疾病防制,营养干预

知识、态度、行为(KAP)调查是当前人群膳食营养状况调查的主要方法,其被广泛用于不同研究领域,形成现在众所周知的知 - 信 - 行教育模式,是改变健康相关行为模式之一,现已广泛应用于营养学领域中[1]。 目前已有大量关于膳食营养KAP的调查文献,调查人群涵盖社会上很多行业和各种年龄段的人群,但更多的是孕妇、老人、学生等特殊人群,关于各种职业人群的营养KAP调查研究则相对较少。由于成年人基本上会从事某一职业,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职业人群总数约为3亿,职业与营养相关性疾病的关系已引起营养学界的广泛关注。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每一种职业(社会分工)因其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的不同,都有其各自的特点;而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 在某些职业中,以前不多见的营养过剩引起的相关疾病也逐渐增多,并日益成为现代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而另一些职业,尤其是一些制造业企业,仍存在较为严重的营养不良现象。为此,可通过对不同职业人群营养KAP的调查,了解各职业人群营养KAP及其影响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如营养干预、健康教育等,提高各职业人群营养素养, 改善其营养状况。我们查阅了近年来关于不同职业人群营养状况研究及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就其研究现状及对营养相关疾病防制的作用方面进行阐述。

1不同职业人群的营养KAP调查

1.1不同职业人群膳食摄入情况高围溦等[2]利用2002年“第四次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上海抽样调查资料, 对上海市居民中不同职业人群的膳食摄入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食物摄入量:各职业人群的日均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等摄入量基本达到推荐量,在校学生谷类摄入略低于推荐值;除离退休人员之外的其他各职业人群的蔬菜类摄入低于推荐值; 各职业人群的干豆类及其制品摄入普遍大大低于推荐值;奶类及奶制品方面,除了在校学生、专业技术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外,其他各人群都低于推荐值;各职业人群植物油摄入量普遍超过推荐值,达到推荐值的1.7~2.4倍;食盐摄入也普遍超过WHO推荐的6 g。 2能量摄入量:在校学生人群能量摄入偏低;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等人群总能量摄入低于推荐值。3营养素摄入量:各职业人群日均膳食中提供的蛋白质基本达到推荐值,而碳水化合物摄入基本都未能达到最低推荐值,脂肪摄入都超过最大推荐值,特别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等,其膳食提供脂肪超过最大推荐值41.18%。而膳食纤维摄入量各职业人群普遍低于推荐值。钙摄入普遍低于适宜摄入量(AI值);镁摄入绝大多数低于AI值,尤以在校学生、专业技术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等较明显;磷摄入普遍略高于AI值;锌、铁、硒、 锰、铜等微量元素摄入基本满足各职业人群需求;除离退休人员摄入维生素A、C基本满足需求外,在各人群中绝大多数存在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摄入不足现象,而维生素E、烟酸等基本达到推荐摄入量或适宜摄入量。

金瑛等[3]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计算膳食多样化总评分(DDS)以及不同食物种类组内DDS,分析与17种营养素摄入充足比(NAR)和平均充足比(MAR)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居民膳食多样化程度高于农村,我国城乡居民膳食中最易缺少的食物品种是乳制品;膳食多样化与营养素摄入的充足状态显著相关。

1.2不同职业人群营养相关疾病我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人群贫血患病率为15.2%,超重率为17.6%,肥胖率为5.6%;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8.8%,糖尿病患病率为2.6%;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依次为2.9%、11.9%、7.4%[4]。诸芸等[7]对无锡市35岁以上社区居民进行营养及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 无锡市35岁以上人群营养不良者比例为1.6%,超重率为39.8%,肥胖率为14.8%,血脂异常患病率高达44.6%,空腹血糖受损者比例占7.7%,高血压患病率为46.2%;宋晓瑜[6]对重庆市公职人员营养相关疾病患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该公职人员人群总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5.1%、8.2%,其中男性与女性的超重率分别为42.0%、26.2%,肥胖患病率分别为10.4%、 5.2%,男性超重和肥胖的总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女性人群超重和肥胖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该公职人员人群总超重率、肥胖率和血脂异常率均高于全国成人平均水平,总超重率和肥胖率与全国城市成年人水平相近。俞莉等[7]对苏州市区587名技工营养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苏州市区技工中营养缺乏、贫血主要出现在年轻人尤其是女性,肥胖、血压及血糖偏高以男性及中老年人较明显。

1.3不同职业人群营养KAP状况关于营养膳食KAP的调查分析在大学生、运动员、孕妇等人群中的研究报道较多,而对于各种职业人群的营养KAP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国内关于工人营养的KAP调查结果表明,工人营养知识水平不高,同时存在某些不良的摄食行为,如三餐不定、挑食、经常食用不健康食品等,而且经常不吃早餐和早餐质量普遍较差[8,9];但调查结果显示,工人们大多数对自身的膳食营养状况较为关注,在获取营养知识方面均有较为积极的意向,有拓展营养知识面、接受营养教育并提高营养知识水平和改变自身不良摄食行为的良好意愿。

1.3.1教师卓杰先[10]对广西柳州师专和南宁师专在校教师110人进行营养KAP及健康现况调查[13],结果显示,受调查教师营养知识及格率为43.6%,且性别、年龄、学校、学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营养态度及格率为90.9%;营养习惯和行为及格率为64.6%;KAP总体分低于及格水平;BMI在标准范围的占59.1%,体重不足、超重、肥胖占40.9%;KAP之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 梁惠琦等[11]对柳州市小学教师营养KAP调查结果显示,小学教师的营养知识的知晓率均低于50%;能说出人体所需要的6大营养素的仅为8.72%,愿意根据膳食指南来调整饮食结构的占92.76%,每天吃早餐的为88.28%,每天喝奶或奶制品仅为45.17%。

1.3.2医护人员胡雯等[13]对成都市某医院医护人员的营养KAP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营养KAP评分中A的及格率最高,由于有基础医学知识的缘故,大多数医护人员态度普遍较好,绝大多数人明白早餐对健康的重要性,也愿意参加营养讲座。但医护人员营养行为普遍较差。此外,应该把年青、文化程度低、非一线医生的医务人员,如检验人员、护士等作为营养教育的重点。多项对医务人员营养KAP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医务人员营养知识较为欠缺,亟须搭建营养教育平台,多途径、 多渠道地提高医务人员营养健康教育能力[13,14,15]。

1.3.3制造业工人顾梅蓉等对上海市浦东区某造船企业员工进行营养KAP现状的调查[16],结果显示,该企业员工营养知识相对贫乏,较多存在不良的营养行为, 总分不高,分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该企业员工膳食结构与平衡膳食宝塔有一定差距,蔬菜水果和奶类远低于推荐标准,畜禽肉类和高油高盐食物摄入过多,膳食结构不尽合理。2该企业员工营养知识正确率较低, 在营养知识水平方面认识不足。3在营养态度方面, 90.0% 以上的调查者均表现积极。说明该企业员工还未形成真正健康的生活及行为方式,并未有意识地以有益健康的标准进行自我管理。

2职业人群的营养干预及其效果

近年来,国内外较多的地方均有开展工作场所健康促进(WHP)的记录,并积累了较多的经验,研究的结果也越发引起社会的重视[17]。其中,作为一种重要干预方式,营养健康教育多年来在人群的WHP中始终发挥着较大的作用[18,19]。将二者结合起来,在工作场所开展营养健康教育,通过各种健康营养知识的宣贯普及,指导人群培养合理膳食营养习惯,降低可能对职业人群身体健康造成伤害的风险,能够在提高职业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1营养干预的原则与主要步骤

2.1.1基本原则考虑本次干预中营养问题的重要性,依据重要性的程度明确具体干预措施, 并得到所有参与部门的认可;选择标准中最重要的是改善营养不良状况,需重点考虑;明确标准,再根据标准选择具体干预措施,干预措施最重要的参考标准是所采取的措施在改善营养问题中所能起到的最佳作用;考虑具体干预措施的社会参与度、投入产出比、可操作性等方面问题。

2.1.2营养干预步骤在正式开展营养干预前,需要预先开展预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被干预区域和人群存在的主要营养健康问题,然后,针对发现的营养问题或疾病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明确其影响因素,确定其主要和次要的营养健康问题;确立干预项目最终的研究目标和方向,确定干预人群与营养干预的方法,建立营养干预计划,对具体干预措施进行低、中、 高的先后排序,确定最有意义的干预措施;并且在具体营养干预措施实施时,必须充分综合考虑当地的社会现状,有效地利用当地资源,采取科学合理的干预方法,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干预,以达到预期干预效果。 在营养干预项目进行期间,应对干预的活动与具体措施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了解营养干预效果,以便及时调整营养干预策略,确保最终达到干预项目既定目标。

2.2营养教育营养教育作为一种方便、经济的干预措施,正被各国政府和营养学专家广泛应用于改善居民营养状况以及提高身体素质等方面。

作为医疗机构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方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与患者面对面频繁接触,是健康教育的有力传播者。其营养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仅对自身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她们的膳食营养态度还会直接影响到所护理的对象,并为护理对象提供帮助。黄秀琴等[20]针对某市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开展了全年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并进行了干预:通过培训,要求护理人员深入学习健康营养知识,学会具体的例如科学安排一日三餐、合理搭配膳食营养等方面的知识点。使得护理人员饮食习惯发生较大的变化,能直接将健康教育知识融入实际护理工作中,让患者得到直接、专业的健康指导,由于医患特殊角色的缘故,此时的营养知识更容易为患者所接受,可操作性极强。

对海上采油平台人员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近年来,海上采油平台人员的营养相关慢性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1,22]。相关研究结论表明,可以通过建立员工健康教育档案,掌握员工身高、 体重、腰围等基础指标,并定期跟踪复查,及时给予指导,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营养相关慢性病对员工的影响;由专业的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膳食营养师及单位后勤管理人员等组成综合的营养健康指导团队,科学安排饮食,提倡健康饮食习惯,引导员工逐步纠正不良膳食习惯,最终达到提高员工的KAP水平和逐步降低营养相关慢病的发病率的目的。

2.3工作场所健康计划美国心脏协会 (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 曾于2009年发表了一篇关于工作场所预防心血管病健康计划的文章[23],强调工作场所健康计划对预防心血管病和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是行之有效的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日益庞大,其中职业人群总数也在不断增加。这为在工作场所采取心血管疾病的干预措施提供了大量的受众,此干预计划一旦顺利实施,受益的不仅是接受干预的具体人员,还将对其家庭成员也产生影响,家庭成员将从被干预对象的健康生活方式中获益。合理健康饮食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是AHA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的重要举措。通过倡导健康饮食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可减少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超重和肥胖等),从而显著降低发生脑卒中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工作场所所在单位可充分发挥其信息集中发布的宣传优势,通过内部网站、电子邮件、新闻通讯、 餐厅公告等多种渠道为员工提供科学的营养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理念。此外,还可在电梯出入口、自动售货机、员工食堂等位置设置健康教育公示栏,条件允许的还可以请专业人员不定期开展专题讲座,提升员工的营养知识水平。

3小结

合理营养是保证劳动人民健康的基础,也是正常作业的前提条件。近年来,在政府各级部门、营养学专家的共同努力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下,职业人群营养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我国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营养状况不断得以改善,但总体营养状况仍然有待提高,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职业人群营养水平总体不高,且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一方面,是部分经济较好的地区有些工种的职业人员由于营养过剩和体力活动不足引起营养相关慢性病,对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在有些落后贫困地区,部分职业人群出现营养不足和部分营养素缺乏的现状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这是目前政府和健康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健康教育工作中所面临的双重挑战。

对改善人群营养状况而言,营养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低成本、可推广性强的一种干预方法,也是指导人们科学合理地平衡膳食及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8],而营养KAP调查研究及分析在健康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4:夏日出行防中暑

天气渐渐热了,但驴友探险的热情却没有减少。在炎热的气候中,在烈日暴晒下参加户外运动,最大的威胁就是中暑。中暑不仅会使你难以完成旅行,更重要的是可能危及生命。今年“五一”库布齐沙漠北京驴友因热射病死亡的报道,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在户外运动越来越火热、天气也越来越热的情况下,请一定注意户外安全。

中暑的原因

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不能正常地调节体温而发生的一系列机体代谢紊乱的急性症状。人的体温需恒定在37℃左右才能保证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行,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下,通过一系列生理活动使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产热主要是能量代谢和肌肉收缩,散热主要靠辐射、蒸发、对流和传导。当周围环境温度超过皮肤温度时,人体通过加快心脏输出量和呼吸频率,皮肤血管扩张,出汗等方式提高散热效应。深部组织的热量通过血液循环带至皮下,靠出汗及皮肤蒸发和呼出的气体蒸发散热,最终达到体温恒定。无论什么原因,造成机体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都会使大量的热蓄积在体内,引起中暑,造成器官功能和组织的损害,严重者会造成死亡。

中暑的客观原因主要是在气温超过35℃时进行户外活动,而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有时气温虽然没有超过35℃,但空气中湿度较高或通风不良,使身体散热减慢甚至不能散热也可以导致中暑。

中暑的主观因素是自身的体质,如体弱、肥胖、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等。另外,当人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睡眠不足、饥饿、失水、失盐、穿着不透气衣物等因素也可使健康者中暑。

现代人,特别是从小就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人,已经很少能较长时间接触高温、高湿或在烈日下活动,尤其是那些长期在空调房间里生活的人们,体温调节能力较低下、适应力较差,野外活动时尤其易发生中暑。建议这样的人参加户外运动前,要逐步锻炼,增强适应能力。

中暑程度

中暑程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原则》中将中暑分为:

1. 中暑先兆:是指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 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3. 重症中暑: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重症中暑因发病机制的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作为个体来说,可能同时兼有两三种而不能截然分开。因此,不论哪种中暑类型,都要严肃对待。

现场处理原则

中暑现场处理的基本原则是:

1. 将患者移至阴凉处;

2. 通风、降温;

3. 补充体液。

遵循这三条原则,一般的中暑,会很快恢复的。

预防中暑措施

中暑可以通过预防来避免,当您准备进入高温环境下进行探险活动之前,要做好身体和物质的准备。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中枢神经器质性疾病、明显的呼吸道、消化道或内分泌系统疾病和肝、肾疾病患者,应避免在高温环境下进行户外活动。

客观因素不能忘,胆大心细好行装。带上防晒帽,穿上透气衣,解开领口,卷上袖子。皮下脂肪过多的人(尤其是女性),机体由深部向表层传导散热量少,加上皮肤涂油脂类物质,使得散热更加减少,最易导致中暑。建议这样的驴友进入高温环境中进行户外活动时,尽量穿着透气性能好些的宽松衣物,通过空气对流散热来预防中暑。在沙漠或高温环境下,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在你大量出汗后能吸收水分,并保持湿的状态贴在身上,不会立即蒸发,从另一个角度说,保持了水分。速干衣透气性能良好,不能保持水分;尼龙面料的衣物在出汗时,汗水会顺身体流下来,也不能保持水分。相比纯棉织品的衣物来说,这两种面料制作的衣服在沙漠或高温环境中不具备优势。

设计路线好向导,医院后勤做保障。户外运动之前,要找有资质的好向导、好领队,设计好出行的路线和行程,尽量保证行进路线上有可供休息的阴凉地。同时,要了解最近的医疗机构所在地和医疗机构的级别,一旦发生意外,能随时保证紧急救援。

未渴先饮带足水,科学饮食存水量。出发前,要喝足够的水和盐,吃饭不宜过饱,牛奶是补充水分和能量最好的食品。出发时,要带上足量的水。不要等口渴时才喝水,要不断地、小量地、随时补充水分,至少每天补充七升以上。在不感到高温的情况下,尽管没有出汗,皮肤和呼吸道也不断有水分被蒸发。在阳光直接照射下,即使不进行体力活动,人所消耗的水也要比阴影下多三倍。当然,要是能在补充水分的时候,吃一小点咸菜,不仅补充了盐分,盐本身还可以保留住体内水分,避免立即蒸发,能有效预防中暑。一些水果和蔬菜含水量比较高,如西红柿、黄瓜、西瓜等,既解暑、补充水分,又解馋。

高温行军忌疾走,疲劳出汗找阴凉。高温环境下出行,最大的忌讳是急行军。人在高温天气行走本身就比平时行走消耗体力,更容易导致疲劳。疲劳加上中暑,死亡率明显增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必须引起驴友们的高度重视。如果疲劳或出汗量较大的情况发生,建议立即找阴凉地或创造阴凉通风的环境,休息、补充水分,减少中暑的可能性。

沙漠断水积晨露,昼伏夜行坑中藏。沙漠干旱缺水,一旦断水,又不会找水的情况下,可以用塑料袋积攒早上的晨露饮用,以此补充水分等待救援。不过,这样的水,要用高锰酸钾消毒后再饮用。沙漠高温,加上行走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很容易造成疲劳。这时,应尽量避免在日照最强烈的环境和时间段行走。昼伏夜出,不失为保存实力,避免中暑的好办法。

自知之明不逞强,量力而行保健康!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是经过短时间加强训练就一定能将自身的体能提高很多。这种急功近利“坚持就是胜利”的思想是户外运动的大敌,也是驴友应引以为戒的。

最后要提醒大家,出行时精简行装避免负重过大,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禁止疲劳出行。建议耐热能力较差的人、长期在空调房间内工作的人、身体疲劳、有病时,不要参加高温环境或非高温环境的剧烈运动。

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热痉挛,是因大量出汗失水、失盐引起肌肉痉挛。热衰竭,主要是因血液循环不良,引起虚脱或短暂晕厥,即热昏迷。出现上述两种中暑时,最有效的救护措施是迅速离开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的地方静卧休息。安慰患者的同时解开衣领、腰带,使皮肤暴露在外,用扇子扇风迅速散热,同时给予含盐0.3%的清凉饮料,补充水分和盐分。并在太阳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当然,还可以用手指刺激人中、合谷穴进行对症治疗。热衰竭的患者血液中钾离子含量降低,注意吃些橘子或喝橘子汁来补充钾。经过这样的及时处理,一般在30分钟到数小时内即可恢复。

重症中暑中最严重、处理最复杂、死亡率最高的,是通常所说的热射病,又称日射病。这主要是头部受日光直接暴晒,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体内热蓄积。当发现同伴在高温环境活动中出现高热41℃以上、不出汗、意识障碍时,首先要想到可能发生了热射病。

热射病病情严重,需要急送医院处理。现场处理的原则是迅速降温。首先转移患者到阴凉通风处,脱离高温环境。可以给加入补液盐的水来补充水分和盐分。如果没有口服补液盐,在水中加0.3%~0.5 %的盐也可,因为汗液中含0.3%~0.5%的盐。切记不可给昏迷者灌任何饮料,以防窒息。

讲座主持:马桂林

1975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军医系

1976年开始涉及战伤救护培训

1987年开始进行自救、互救培训

篇5:夏季防中暑安全知识

多饮水:首先应注意补充水分。夏季人体水分挥发较多,不能等渴了再喝水,那时身体已是缺水状态。另外,身体中的一些微量元素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被带走,应适当喝一些盐水。

饮食: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肉、蛋、奶和豆类;另外,还应多吃能预防中暑的新鲜蔬果,如西红柿、西瓜、苦瓜等。大量吃冷饮容易中暑,因为人体局部的温度突然降低会影响到各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

外出: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带上充足的水。此外,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藿香正气水等一定要备在身边。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少穿化纤类的`衣服,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

睡眠:高温天气体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助预防中暑。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天气越来越热,很多人顶不住这酷暑的煎熬,从而有了各种烦恼,包括中暑、上火、腹泻、肠胃病等等问题。如果想要好好避暑的话,你需要作出一系列的调整方案。首先就要从日常保健方法做起,快跟小编来分享一下具体的做法有哪些吧。

夏天,往往气温过高,此时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痛、胸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伤害健康。为避免夏季不适,可以在饮食和生活中有所调理。

篇6:夏季防中暑安全知识

夏季防中暑安全知识1

夏季喝什么防中暑

1、荷叶凉茶

鲜荷叶20克,开水浸泡,加冰糖少许,凉后饮用,有消暑止渴、降脂减肥的作用,适合于肥胖者夏季饮用。

2、酸梅汤

乌梅50克,桂花5克,水1000~1500毫升。将乌梅浸泡半小时,煎煮15分钟后放入桂花,再煮沸1~3分钟后过滤取汁,加入白糖适量和食盐少许,待冷后代茶饮。本品有清暑开胃、生津止渴的作用。

3、双花茶

金银花(又名双花)10克,绿茶3~5克,开水浸泡,代茶饮。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的作用,可防治痢疾、痱毒等。

4、薄荷凉茶

鲜薄荷叶10克,绿茶3~5克,开水浸泡,加白糖适量,待凉后饮用,有清凉止渴、祛风利咽的作用,适用于夏季外感风热较轻者。

5、绿豆汤

绿豆100克,大米20克(加入少量大米,能够去除绿豆的苦涩味),水3000毫升。将绿豆、大米及水放入高压锅中煮沸20分钟,待凉后饮用。本品有消暑热、止烦渴的作用。(用绿豆100克,大米200克,煮为绿豆粥,有健脾消暑止渴的作用。

6、冷饮西瓜汁

将西瓜瓤500克,去籽,放入榨汁机中打成汁状,加入500毫升凉开水及适量白糖和少许盐,在冰箱中略冷却后饮用。本品具有清热消暑、生津止渴的作用。

夏季防中暑安全知识2

夏季防暑9个小窍门

(一)夏季少食多餐

1、少吃多餐:一顿饭吃的东西越多,为了消化这些食物,身体产生代谢热量也就越多,特别注意少吃高蛋白的食物,它们产生的代谢热量尤其多;

2、吃辛辣食物:医生认为,尽管大热天里吃这些东西难以想象,但辛辣食物可以刺激口腔内的热量接收,提高血液循环,导致大量出汗,这些有助于降低体温;

3、温水冲澡:最好是用稍低于体温的温水冲澡或沐浴,特别是在睡前进行;

4、多喝水:医生建议少饮酒多喝水,因为酒精可能导致身体缺水,矿泉水或低糖汽水是更好的选择;

5、避免剧烈运动:剧烈活动将激活身体能量,增加内部温度;

6、使用冰袋:可重复使用的冰袋是很好的降低皮肤温度的工具,里面预充的液体有降温效果;

7、选好枕具:使用羽毛或绒毛枕头,枕套最好是棉质的,合成纤维的枕套会积累热量;

8、喝菊花茶:菊花茶能够降温醒脑;

9、凉水冲手腕:每隔几小时用自来水冲手腕5秒,因为手腕是动脉流过的地方,这样可降低血液温度。

(二)常喝6种降温饮品

预防中暑除了要注意身体状况、环境、饮食和常备一些防暑药品外,多喝防暑降温饮料也是预防中暑的最佳方法之一。以下介绍6种降温饮品:

1、山楂汤:山楂片100克、酸梅50克加3.5千克水煮烂,放入白菊花100克烧开后捞出,然后放入适量白糖,晾凉饮用。

2、冰镇西瓜露:西瓜去皮、去子,瓜瓤切丁,连汁倒入盆内冰镇。然后用适量冰糖、白糖加水煮开,撇去浮沫,置于冰箱冷藏。食用时将西瓜丁倒入冰镇糖水中即可。

3、绿豆酸梅汤:绿豆150克、酸梅100克加水煮烂,加适量白糖,晾凉饮用。

4、金银花(或菊花)汤:金银花(或菊花)30克,加适量白糖,开水冲泡,凉后即可饮用。

5、西瓜翠衣汤:西瓜洗净后切下薄绿皮,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加适量白糖,凉后饮用。

6、椰汁银耳羹:银耳30克洗净后用温水发开,除去硬皮,与椰汁125克、冰糖及水适量,煮沸即成。

(三)入夏常备的9种防暑药:防暑药材代替茶叶

盛夏酷暑,高温燥热,常使人们食无味、睡不香,容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了安全度夏,家庭准备一些防暑药物是很有必要的,这些药物有:

1、仁丹:能清暑祛湿。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涨、胸中郁闷、腹痛腹泻,也可用于晕车晕船、水土不服。

2、十滴水:能清暑散寒。适于中暑所致的头昏、恶心呕吐、胸闷腹泻等症。

3、藿香正气水:能清暑解表。适于暑天因受寒所致的头昏、腹痛、呕吐、腹泻突出者。

4、清凉油:能清暑解毒。可治疗暑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或因贪凉引起的腹泻。

5、无极丹:能清热祛暑、镇静止吐。

6、避瘟散:为防暑解热良药。能祛暑化浊、芳香开窍、止痛。

7、金银花:具有祛暑清热、解毒止痢等功效。可开水泡代茶饮。

8、菊花:具有消暑、平肝、利尿等功效。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

9、荷叶:适宜中暑所致的心烦胸闷、头昏头痛者。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

外界气温高,空气中湿度大,汗液蒸发困难,体内热量积蓄过多,以及出汗过多,会导致体内水和盐大量排出;当得不到及时补充时,同样可能中暑。所以对于体力劳动者、室外工作的人员来说,应该多饮水,同时服少量仁丹、常喝绿豆汤等都可预防中暑。

小暑时节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食辛辣油腻之品。如绿豆百合粥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消暑止渴、降胆固醇、清心安神和止咳的功效。南瓜绿豆汤同样具有清暑解毒、生津益气的功效。蔬菜应多食绿叶菜及苦瓜、丝瓜、南瓜、黄瓜等,水果则以西瓜为好。

此季节天气炎热,出汗较多,对有慢性病的人群,更应结合节气特点加以调护,防止旧病复发或加重,并防止夏季常见病的侵袭。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加强室内通风,尤其在闷热的天气中要注意使用物理降温。有心脏病史的人群,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贮备氧气袋,在自觉胸闷气短之时使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患者,应注意室内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必要时吸氧。此外,还应禁食寒凉之品,中医有句名言:“形寒饮冷则伤肺。”胃肠道疾病的人群,此节气要注意饮食的合理科学。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的人们要注意饮食有规律,不要暴饮暴食,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同时应少食寒凉之物,以免加重病情。

总之,小暑节气后就到了伏天,只要我们科学、合理地安排作息与饮食,就能安度小暑。

夏季防中暑安全知识3

预防中暑吃什么

1、少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2、少食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增强营养

营养膳食应是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A、B1、B2和C。平时可多吃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

4、少食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5、不要单纯进补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夏季防中暑安全知识4

我国一般把每日气温达到或者超过35°c称为高温天气,连续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称为高温热浪,这样的天气会使人、动物、植物产生不适应的现象,并产生不利影响。持续的高温会使人和动物达到忍耐极限,导致疾病发生。那么在炎炎的夏日该如何防止中暑呢?

1、高温天气一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达到良好的精神状态,科学合理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夏季人体热量消耗大,要多喝水。酷暑天气建议每天喝2升水左右,出汗较多时可以补充适量淡盐水。饭前饭后,大量运动前后不要大量饮水,不要等口渴了才去喝水,夏季喝水时应该少量多次。

2、高温天气最好不要出门,如果外出,要戴好遮阳帽,遮阳伞,穿好防晒衫,以防晒伤脸,皮肤,阳光刺伤眼睛,外出时应该尽量走在阴凉处,避免长时间太阳暴晒,以免引发中暑。

3、夏季户外运动时要穿白色或者浅色衣服,选择宽松的衣服,它们吸热慢,散热快,随身带上水和解暑药,缓解轻微的中暑症状。

4、夏季10点到16点最好不要在烈日下行走,这个时间段阳光非常强烈,发生中暑的现象时平时的数十倍,如果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可能是中暑了,如果不严重做一些简单的应急措施,如果严重,立刻就医。

5、如果发现有人中暑,应该迅速将病人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例如大树下。接下来帮助病人散热,用冷毛巾敷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帮助散热。然后给病人补水,喝些凉白开或者淡盐水,一定要少量多次。最后给病人服中暑药品,如果情况严重,立刻送医院。

夏季防中暑安全知识5

夏日如何预防中暑

多饮水:首先应注意补充水分。夏季人体水分挥发较多,不能等渴了再喝水,那时身体已是缺水状态。另外,身体中的一些微量元素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被带走,应适当喝一些盐水。

饮食: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肉、蛋、奶和豆类;另外,还应多吃能预防中暑的新鲜蔬果,如西红柿、西瓜、苦瓜等。大量吃冷饮容易中暑,因为人体局部的温度突然降低会影响到各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

外出: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带上充足的水。此外,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藿香正气水等一定要备在身边。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少穿化纤类的`衣服,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

睡眠:高温天气体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助预防中暑。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天气越来越热,很多人顶不住这酷暑的煎熬,从而有了各种烦恼,包括中暑、上火、腹泻、肠胃病等等问题。如果想要好好避暑的话,你需要作出一系列的调整方案。首先就要从日常保健方法做起,快跟小编来分享一下具体的做法有哪些吧。

夏天,往往气温过高,此时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痛、胸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伤害健康。为避免夏季不适,可以在饮食和生活中有所调理。

夏季遇上高温天气时,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特别午后高温时段和老、弱、病、幼人群。在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时,要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同时采取防晒措施,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一旦发生中暑,应将病人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躺下休息,给病人解开衣扣,用冷毛巾敷在病人的头上和颈部,然后送往附近的医院治疗。

夏季防中暑安全知识6

夏日防中暑生活招

炎炎夏日中暑对于人们来说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中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在夏季预防中暑很关键。那么,中暑了怎么办?中暑吃什么?中暑症状是什么?

1、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龙虎人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2、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3、饮食

夏天的食的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其次,不能避免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适当补充含有钾、镁等元素的饮料。

4、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夏季防中暑安全知识7

中暑的原因和症状

高温天气,如果你感到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症状,你可能就中暑了。中暑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高温、高辐射,也就是俗称的干热,强烈的太阳照射和较高的温度导致人体水分大量散失,若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就非常容易中暑。另一种是高温、高湿度,即夏季常见的湿热天,人体不能正常排汗,皮肤血流量增加也会导致中暑。

中暑了怎么办

篇7:防中暑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

1、掌握防雷电、洪水的危害,提高防洪意识

2、掌握冰雹天气自救自护

3、掌握防溺水知识

4、掌握泥石流发生时的防护及自救措施

教学进程:

一、要注意防雷暴雨冰雹天气

1、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因为下雨时,大树潮湿的枝干相当于一个引雷装置,如果用手扶大树,就仿佛用手摸避雷针一样。所以,不在大树下避雷雨。

2、下雨时不要在水边(江、河、湖、海、塘、渠等)、洼地停留,要迅速到附近干燥的住房避雨,要观察住房是否适合避雨。不在低凹处避流水。

3、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在雷雨中停留,因为金属物品属于导电物质。

4、打雷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关好门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和球形雷飘进室内。

5、下冰雹时,一定要在屋里躲避,头上一定要有坚实的、稳固的保护设备。如在野外遇到冰雹时,则视情况而定,可用一些物品来遮挡,总之选择可以遮挡身体又安全的方式方法来保证自己的安全。

二、暴雨、洪流、泥石流时的自我防护

1、洪水及相关灾害

洪水可分为:暴雨洪水,风暴潮,冰凌洪水,冰川洪水,融雪洪水,泥石流和跨坝洪水等多种类型,主要是暴雨洪水。

2、洪水的主要特点:

(1)季节性明显:洪水集中出现的季节段时称之为汛期。江河每年汛期来临的时间有一定的规律,它主要决定于夏季雨带的南北位移,和秋季频繁的狂风暴雨天气。

(2)洪水峰高量大:受流域暴雨,地形,植被等因素的影响,河流常常可以形成极大洪峰流量。

(3)江河洪水年际变化不稳定:暴雨洪水区大洪水年和枯水年洪峰流量变幅大。

3、了解洪水爆发时的紧急自救措施。

(1)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的向山坡,高处转移。

(2)洪水来的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大树,高墙等待救援。

(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很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还要注意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4、暴雨过后,上学需途径小河、沟、桥的,要由家长陪同护送,如果洪水爆发未能经过小河、沟、桥的就返回家中等候

可以安全通过再上校,同时要让家人打电话告诉学校、老师,家中没有电话的要到邻居或者商店中打电话,以免学校、老师担心。

5、暴雨过后,放学需途径小河、沟、桥的,要先探视具体情况,或者由家长接送学生。家长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暴风骤雨时要坚持主动到学校接送孩子,学生不能擅自涉险回家。

6、因洪水原因留校的学生,要安下心来,听从学校的管理,情况允许了才回家,不能擅自个人或结伴去查看洪水情况。

7、暴雨过后,学生不要靠近危险的房屋、墙体、坑塘等,预防倒塌对我们造成的伤害。

8、请密切关注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号,如遇暴雨天气,学生不要单独外出玩耍及探亲访友。

三、夏季注意防溺水

学生重点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尤其是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或报警。

篇8:防中暑教育知识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天水市7个县、区抽取的乡村防痨人员,共调查797人,其中男性678人,女性119人。

1.2 调查方法

对天水市7个县、区113个乡镇进行分层整群抽样,共抽取乡镇39个(其中镇13个,乡26个),对抽取乡镇的所有乡村防痨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由本人填写,由专业人员统一指导,本次共发放81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97份。为了保证调查质量,在调查前对所有参与调查的人员进行了统一培训。

1.3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结核病相关知识、国家结防政策和措施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知晓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本次共调查乡村防痨人员797人,平均年龄(43.17±10.73)岁;文化程度小学55人(6.90%),初中147人(18.44%),高中/中专451人(56.59%),大专及以上144人(18.07%);从事防痨工作年限1~5年70人(8.78%),6~10年114人(14.31%),10年以上613人(76.91%)。

2.2 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本次调查共设计了11个问题,乡村医生对“肺结核病主要通过哪种途径传播?”等6个问题掌握较好,回答正确率均在80.00%以上,但是对“肺结核病病人开始经过正规药物治疗多长时间后就可以参加正常的社会活动?”及“我国推广的结核病病人治疗原则是?”的回答正确率较低,总体知晓率为87.95%,见表1。

2.3 国家结防政策和落实措施掌握情况

对国家结防政策和落实措施掌握情况设计调查了7个问题,除“结核病病人在哪里检查和治疗才能享受免费政策?”和“当你接诊遇到疑似结核病病人时是否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这2个问题外,其他5个问题的回答正确率均在80.00%以下,总体知晓率为79.89%,见表2。

2.4 知晓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总体知晓率是否知晓为因变量,以年龄、专业、文化程度、职称和从事工作的年限等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Enter法、α=0.10引入变量,分析结核病知识和政策的影响因素,发现文化程度是结核病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而年龄、文化程度和工作年限是结防政策知晓率的影响因素,见表3。

*对表中11个问题答对8个及8个以上者。

*对表中7个问题答对5个及5个以上者。

3 讨论

早在2011年国务院下发的《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提出全民结核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到2015年达到85.00%的工作目标[2]。笔者此次调查乡村防痨人员中,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11个问题中仅有3个问题的知晓率达到85.00%以上,作为一名基层防痨人员,掌握结核病相关知识是最基本要求,但是此次调查知晓率情况并不乐观,尤其是对“肺结核病病人开始经过正规药物治疗多长时间后就可以参加正常的社会活动?”及“我国推广的结核病病人治疗原则是?”等问题的知晓率很低;“只要坚持正规治疗,绝大部分的病人都是可以治好的?”回答正确率与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大众的知晓率基本相当[3],提示基层防痨人员对结核病的防治知识掌握得不够,他们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了解还存在许多盲区。

本次调查还发现,相对于结核病的核心信息,乡村防痨人员对国家结核病防治政策和落实措施的掌握情况更不理想,对国家对肺结核的免费政策和免费项目仅有60.00%多的人知晓;对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仅有50.00%多的人知晓。由于对国家结核病防治政策掌握不够,有可能对就诊者提供错误的信息,导致结核病患者不能及时到定点机构就诊。

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是结核病知识和结防政策知晓率的共同影响因素,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而年龄、工作年限为结防政策知晓率的影响因素,年龄越小者,知晓率越高,工作年限越长者,知晓率越高,这和国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4,5]。医务人员对于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水平直接影响其对肺结核病的态度和行为[5],因此,应针对乡村防痨人员防痨知识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和健康教育,全面提高乡村防痨人员对结核病防治基本知识和政策的知晓程度,以更好地服务于基层结核病防治的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于兰,吕青,夏愔愔,等.2010年全国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全民知晓率调查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3,35(1):60-64.

[2]国务院办公厅.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S].2011-05-01.

[3]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办公室.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中国防痨杂志,2012,84(9):485-508.,,,.

[4]刘颖,熊晶,段鹏,等.重庆市乡村医生肺结核相关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22):2242-2243.

上一篇:上海汽车财务分析报告下一篇:下半年工作计划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