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服务民营企业 加快经济发展(祁家湾)

2024-04-27

6服务民营企业 加快经济发展(祁家湾)(精选11篇)

篇1:6服务民营企业 加快经济发展(祁家湾)

服务民营企业 加快经济发展

中共祁家塆街道党工委

2010年,在区委统战部的具体指导和街工委的直接领导下,祁家湾街统战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贴近中心、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彰显特色”的总要求,围绕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抓实事、办好事,做到既宏观建言,又微观服务,为促进全街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建言造势,努力营造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我们利用统战这一“窗口”,抓住发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课题,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坚持不懈地向工委办事处建言造“势”。

一是加强联系。建立了民营企业负责人档案和联系卡,定期与他们取得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生产经营情况,协调关系,适时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农村工作的发展、改革、稳定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积极引导他们为农村的改革发展、社会进步献计献策。

二是调研视察。对发展民营经济进行调查、视察,我们坚持年年搞、经常搞。2010年的专题视察,我们用2个月时间,先后走访了谦森岛庄园、武汉中排粮油公司、长江电线电缆、武汉冶金设备、精华减速机制造有限公司等15个民营企业,召开了3次座谈会,在实地察看、座谈讨论的基础上,指出了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发展环境、企业管理“三大瓶颈”,建议街工委、办事处通过实施宣传、扶优、护航“三大工程”,引起高度重视,并进行认真采纳,推动了全街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

三是专题座谈。为了架起民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我们通过召开新春茶话会等形式,联络感情,增进了解。2010年2月3日上午,街道邀请在外及本地企业界代表100余人召开2010年迎春茶话会。对街道经济社会情况进行通报后,各位代表纷纷对街道的发展建言献策。各民营企业代表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7月28日,街道召开了党外人士及民营企业代表座谈会,再次通报街道工作进展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从而增进了彼此的交流和沟通,丰富了发展思路,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

二、招商引资,努力推动全街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 为实现全街民营经济的超常规发展,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我们服务于街道中心工作,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统战部门的重要工作来抓,充分发挥统战部门的人文资源优势,注重将亲情化服务和理性化招商相结合,以新的思维和气魄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一是鼓励引导。对部分有投资能力的在外成功人士重点把握,利用节日回乡的机会,邀请他们见面,联络感情,做他们的工作,鼓励和引导他们回家乡投资兴业。胜利村青年李攀登大学毕业后,在武汉六和集团公司工作多年,事业有成,我们通过多方联络,大力支持他回乡创业。2010年3月,李攀登投入资金260万元,租用胜利村闲置土地40亩,创办了五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二是主动出击。改变过去等商上门的被动工作方式,多方联系,立足一个“勤”,着眼一个“诚”,做到勤联多访,以诚感人。全面加强与本地商家投产企业的联系,不定期地走访外来投资老板,及时帮助解决商家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亲合力增强老板增资扩股和引商的信心。积极引导本地企业以参股等形式合作经营,扩大再生产,借力、借资发展,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依托本地特有资源,规划可行性的项目,发展高效农业开发企业。2010年,街道成功流转土地5000亩,引进两家农业开发企业落户。

三是重点服务。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我们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引进大项目,有实力工业企业,不断优化经济发展模式。我们利用原张岗小学闲置校舍,通过大力推介,成功引进武汉管王管业科技有限公司,投入资金3000万元,目前该公司厂房及机械设备已安装到位,并进行了试生产,建成后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利税150万元。2010年,全街共引进企业4个,完成投资4500万元,目前已投产3个,试生产1个。

三、扶持引导,努力帮助民营企业实现大发展。

坚持“围绕经济抓统战,抓好统战促经济”的思路,出实招,办实事,全力服务民营企业,推动全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建立服务民营企业制度。街道定期听取统战委员关于企业生产发展情况汇报,及时提出指导意见,并明确专人督办,使服务企业成为经常化,制度化。二是落实帮扶措施。2010年,街道先后召开企业专题会议9次,其中5次帮助解决企业发展资金问题。根据武汉冶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新上生产线后,资金不足难题,由街道提供担保,向区财政局借款100万元;根据武汉中排粮油公司生产经营状况,先后两次借款200万元,帮助企业解决周转金困难;筹集资金60万元,为长江电线电缆厂解决了生产资金不足难题。我们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增强创业意识,带头建功立业,把企业做大做强,在我们的支持下,一批大的民营企业脱颖而出,武汉中排粮油公司,精华减速机制造有限公司已成为省、市、区有影响的龙头企业。

篇2:6服务民营企业 加快经济发展(祁家湾)

本学期省卫生检查组对我市进行了创建国家卫生城的调研和复查,我校也轰轰烈烈地投入到这次全市大行动中,在校长室、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关心和具体指导下,在各部门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卫生工作有了极大的改观,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管理规范,加大卫生经费投入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学校卫生工作,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召开会议研究工作,制订措施。结合学校教育教学考核细则,制定了专门的卫生考核细则,使学校卫生管理更制度化、规范化,职责分明,考核合理。要想工作做得好没有一定的经费保证是不行的,暑假至今学校投入教万元元的经费用于室内外粉刷、装璜、增添课桌凳,新建食堂教师餐厅,增设宣传橱窗,添置卫生洁具等等,使学校卫生工作的硬件设施日趋完善。

二、做好防治工作,加强疾病监测

据今年三月份全校学生体检统计表明,我校学生沙眼、贫血、龋齿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发病率仍然较高,近视发病率有回升趋势,我们给每位患病学生发给了告家长书,建议其上医院治疗,但由于今年非典疫情影响,常见病治疗率很低。在平时工作中,我们十分重视近视的防治。暑期学校购置了180套课桌凳,对全校的课桌凳进行了调整;除上述部门组织的体检外,校医务室还对新入学的儿童进行了视力追踪、调查,学期末对全校学生的视力、身高、体重进行了检查;医务室、大队部负责检查学生的眼保健操,今年十月底对一年级新生进行了眼保健操比赛。本学期还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了白破疫苗的接种和驱虫康的普服。

三、健康教育常抓不懈

1、教师健教课抓紧抓实,学生“两率”明显提高。健康教育课是传授学生卫生知识的主阵地,在创卫活动中这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健教任课老师能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期末组织测试,按时上交资料。师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养成率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创卫检查不可缺少的内容,在8月底和十一月中旬,全校师生都有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学生把健康知识的背诵作为一项作业去天天完成,把健康行为的养成作为一条制度去天天执行,校领导班子对其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大队部、医务室利用黑板报、广播、宣传牌等媒介定期进行各种卫生知识的宣传,所有这些工作的开展使学生的“两率”明显提高了。

2、健康教育资料完善,措施落实创卫期间,在校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在其它老师的配合下,我们完善了健康教育资料,爱国卫生台帐,非典防治台帐,学校还有一系列的卫生制度如每周四的卫生安全日,每班黑板报一月一期,每期有卫生专栏等都能一一落实。

四、卫生监督抓细、抓实

教学卫生时时看,经常检查各班教学卫生,如有无拖堂现象,学生读写姿势,环境卫生天天查;每天组织劳动委员检查各班卫生状况;饮食卫生刻刻抓;每天至少一次检查食堂卫生,如原料的新鲜状况,操作卫生、环境卫生、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等。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创卫期间学校青年突击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打扫最困难的地方有他们的身影,环境最肮脏的地方有他们的汗水,真正发挥了团员的带头作用。

五、门诊工作一丝不苟

本学期医务室能做好师生各种常见病、意外伤害的门诊工作,坚持做到认真对待负责到底,尽心尽职。

篇3:6服务民营企业 加快经济发展(祁家湾)

一、服务业规模较快增长

1. 批发零售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2015年前三季度,全县批发零售实现增加值8.4亿元,同比增长20.3%,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3.7%,拉动服务业增长4.6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6.22%,比上年同期提高0.57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23亿元,增长18.3%,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2.8%,拉动服务业增长2.3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1.65%,比去年同期提高0.26个百分点。

2. 金融业增长较快。

2015年前三季度,全县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64亿元,同比增长15%,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7.11%,拉动服务业增长2.3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4.17%,比去年同期提高0.21个百分点。金融业务不断增加,金融效益明显提升。截至2015年9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76.97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6.7亿元,同比增长11.14%。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7.78亿元,增长22%。增长幅度较大。

3. 居民服务业、教育事业、文化卫生等民生性服务业保持稳定增长。

据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全县盈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22亿元,增长14.6%,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6.48亿元,增长12.1%。

二、服务业效益明显提升

随着服务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服务业企业效益有所提高,突出的表现是服务业税收和利润均稳步增长。2015年前三季度,全县共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32亿元,增长3.23%,其中,税收收入2.03亿元,降低19.8%。全县实现税收总收入4.41亿元,降低8.4%。虽然税收总收入降低较多,但从行业内部分析,降低的原因主要是第二产业的恒通化工集团利税下降,使二产税收降低25.9%。第三产业税收的增幅却高达28.79%,这说明该县的第三产业发展没有受到危机的影响,也说明郯城县的第三产业税收征管越来越规范和有力。从服务业统计监测结果来看,1月~9月全县服务业企业分行业看,绝大多数行业利润增长。1月~9月,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住宿和餐饮业营业利润实现扭亏为盈,银行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逐步增长,是件利好的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税收收入呈下降趋势,值的斟酌。近年来,信息传输蓬勃发展,带动计算机服务也发展较快,但税收收入下降,让人难以置信。

三、服务业投资步伐明显加快

2015年前三季度,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1.52亿元,增长24.9%。其中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8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61%,高于全县固定资产投资2.7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0.39%,比去年同期提高3.66个百分点;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为63.2%,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7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虽然房地产、水利环境和设施管理、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仍是服务业投资的主要行业,但投资有向多元化发展趋势,固定资产投资活力明显增强。2015年前三季度,上述三个主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69亿元,增长69.76%,占全县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0.57%。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服务业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其中,金融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0万元,同比增长193.7%,同比大幅度提高;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00万元,同比增长94.9%,占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79%,同比提高0.97个百分点;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32万元,同比增长107.5%,占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33%,同比提高1.28个百分点。

四、当前郯城县服务业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郯城县服务业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单体企业规模小、大企业少。郯城县服务业单位很多,但都规模不大,在资产、营业收入、户均收入、增加值等主要指标上普遍偏小。如商贸业过亿元的市场只有由由商城2家,还是连个体户捆绑上报的结果。星级宾馆只有1家三星级,且规模小。二是优势行业不多。与兄弟县区相比较,郯城县在服务业的各类行业中均没有特殊优势,苍山的交通运输仓储业、沂水蒙阴的旅游业、餐饮业更是不占优势,郯城县应根据实际,建立自己的优势产业,形成自己的特色。如继续发展银杏旅游年,扩大银杏、板栗、杞柳的影响;开展红色旅游、古文化的旅游,同时也要加大如信息传输、金融、商务和居民服务、房地产、教育卫生等行业的发展。

五、建议重点发展领域

篇4:6服务民营企业 加快经济发展(祁家湾)

一、加大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发展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的中小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对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一揽子计划,使我国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最近,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些政策主要有:

(一)财政政策。一是近年来中央财政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等,从不同的角度和环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规模逐年增长,截止2008年底,已累计下达208.5亿元。2009年中央财政新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57亿元。二是自2009年起,中央预算内技术改造专项投资中安排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三是在中央财政支持下,依法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引导带动社会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四是为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去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和停止征收100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每年减轻企业负担约190亿元。

(二)税收政策。一是2008年我国实施了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将企业的法定所得税率由33%降为25%,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实施20%的低档优惠所得税率,扩大了享受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的范围;二是2009年在全国范围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将工业和商业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分别由6%和4%统一下调至3%;三是七次提高了出口退税率等;四是自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年应纳所得税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三)融资政策。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国家及时调整了信贷政策,增加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加大了信贷支持力度。央行多次下调准备金和利率,各金融机构还采取了对小企业贷款单独考核等办法,完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制度和机制。

(四)扩大就业政策。对吸纳困难人员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中小企业,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基本医疗保险补贴和失业保险补贴;对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困难中小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到2010年底,给予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给予一定期限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在岗补贴等政策,以减轻中小企业的压力,帮助其稳定用工岗位,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

二、以服务为宗旨,帮助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挑战

(一)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一是加大资金支持,鼓励中小企业到境外参展,开展国际认证和市场宣传推介活动;二是促进合作交流。国家七部委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每年联合举办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同时,对我国参展中小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展位补贴;三是组织企业洽谈会,促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稳定国内外市场;支持外向型中小企业进行适应性技术改造,开拓国内市场。

(二)加强融资服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一是积极搭建融资平台,通过融资项目对接、融资超市、开通网上融资服务系统等多种形式,为有贷款需求的中小企业提供便利;二是中央财政增加10亿元对信用担保机构给予风险补偿,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继续实行减免三年营业税政策;三是继续在有条件的省市开展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试点,健全信用增级和风险分担机制;四是继续在全国范围开展中小企业信用征集、信用评价及诚信活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五是对具备条件的企业提供上市前辅导服务,指导协助中小企业集合发债,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

(三)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帮助中小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近年来,我们在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集聚的区域,通过投资补助方式,推动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设计、研发、检验检测、技术咨询、新技术推广等服务,帮助企业增强创新能力,目前国家投资支持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达128个,各地也扶持认定了一批公共服务平台,这些平台在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推动企业信息化。2005年起,我们实施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通过政策引导、专题培训、典型案例推广等方式,提高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今年以来,我们又围绕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推动实施了精益研发、管理升级和电子商务试点工作,引导和鼓励大企业及社会专业机构广泛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活动,引导中小企业借助信息化技术,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增强创新能力,把握市场机遇;运用电子商务技术,开拓市场。

三、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目标,发挥服务体系对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支撑作用

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我们始终坚持把解决中小企业当前问题与促进其全面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坚持保持企业平稳较快发展与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结合起来。通过推进重点服务,为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服务。

(一)加强培训,提升企业素质。2003年以来,我们实施了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通过服务补助方式,引导各类社会培训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法规、企业管理、社会责任、企业信息化、创业技能等培训,提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六年来,共完成30多万人次的免费集中培训、近50万人次的远程网络培训和110万人次的信息化培训,900名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在清华大学工商管理进修班结业。

(二)促进创业,培育新的增长点。2003年以来,我们在全国范围推动实施了“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以创业促就业”重点工作。一是支持服务机构为拟创业人员和创办两年内的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服务,六年来,通过服务补助方式,支持了312家服务机构为8万余户创业者及初创企业提供了服务,创造就业岗位近20万个。二是支持地方利用闲置资源建立小企业创业基地,解决初创小企业发展场地难的问题,通过投资补助方式,目前已支持建立了142个小企业创业基地,带动了地方近千个小企业创业基地的建设。三是营造创业环境,通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信息、代理、指导等服务,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一批动漫、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小企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源。

(三)提升管理水平,夯实发展基础。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是由家庭手工业发展起来的,管理水平不高,生命周期不长,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对社会造成影响。为此,我们以企业基础管理、现场管理、发展战略、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为重点,组织社会管理咨询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六年来,通过服务补助方式,支持了163个咨询服务机构,为678户中小企业和16个产业集群提供了管理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四、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与质量,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我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已经走过九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试点探索、重点突破,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在试点阶段,10个试点城市探索实践了政府主导、社团为主、服务资源整合、重点服务推进等建设模式,有效带动了全国的服务体系建设。在重点突破阶段,通过国家资金支持,培育了一批培训、创业辅导、信用评价、管理咨询、信用担保、信息服务机构,建设了一批小企业创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中小企业信息网站等,在满足中小企业服务需求的同时,促进了专业服务机构的发展。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已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各级政府加大了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过半的省市出台了加快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29个省设立了省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近一半的省市建立了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服务队伍;据不完全统计,纳入省市服务体系的各类服务机构已达2000余家,服务品种已涵盖各类服务。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虽然服务机构的数量有了较快发展,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使用社会服务的比例还很低,究其原因,一是我国服务市场发育还不充分,机构数量、服务品种、服务质量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差较大;二是发展不平衡,服务机构大部分集中在大中城市,中西部地区、市县乡等基层服务不足;三是市场化服务仍占绝对多数,中小企业对市场化服务机构不了解、不信任、用不起、不敢用;四是服务体系组织调配资源的功能未完全发挥,非营利综合性服务机构发育不足,功能不强。

以上问题的存在,反映出我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不完善,不能有效满足中小企业的服务需求。虽然通过多年实践,各方面对服务体系建设的认识逐步统一,进度在加快。但从根本上讲,“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理念和政策导向,与实际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在资金引导上还远远不够。这里有认识、体制和观念上的问题,也有政府转变职能和管理方式的问题。加快服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实现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意图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原则,加快推动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是当前落实国发36号文件,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落到实处的重要工作。在这方面,下一步准备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加快制定出台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专项规划,明确现阶段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理清服务需求与供给状况,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稳步推动体系建设工作;二是开展综合服务机构试点,培育区域服务枢纽,建立完善政策传导、服务导航、服务热线等窗口功能,促进服务资源配置,发挥体系在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服务需求,激活服务资源方面的作用,培育服务品牌;三是继续推动融资服务、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管理咨询、创业辅导等重点服务,加快推动小企业创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四是建立服务跟踪测评系统和评价机制,发挥政府购买服务的导向作用,激励优质服务机构快速发展;五是加强服务机构能力建设,促进服务机构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服务规范,提升服务质量;六是总结推广典型地区的做法和经验,促进各级政府、服务机构间的工作交流,推动服务体系建设。

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尚存,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快,资源、环境、社会责任约束加大,对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形成新的挑战。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平稳战略转型,是我们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不断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工作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为推进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篇5:祁家湾小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祁家湾小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在社会实践的日子里,同学们服务团克服种种困难,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为他们带去了迫切需要的科技文化,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好事、实事,展示了祁家湾小学学生甘于奉献、勇于进取的良好风貌,我们的真情付出感动了乡内外各地的群众,也赢得了他的广泛好评。同学们也在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又锻炼了意志,更加使学生认识到了现在学习环境的来之不易,使队员们深受教育。通过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更多的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耐力,使自己在独立自主和为人处事的能力上得到更大的提升。

祁家湾小学2012 年9 月

篇6:6服务民营企业 加快经济发展(祁家湾)

祁家湾小学体育卫生与社会实践卫生制度

1、锻炼时先做好准备活动,有病的学生要停止锻炼,根据学生性别、年龄特点和体育活动能力分组进行不同要求的锻炼。生理负担能力差的学生进行保健性锻炼。

2、安排社会实践劳动,不能让学生干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险性大的劳动,劳动工具、劳动强度,要考虑学生年龄大小、个子高低、体力的强弱,劳动时间不宜过长,同时要注意劳动保护和安全。

篇7:6服务民营企业 加快经济发展(祁家湾)

经过长期的发展, 中小微企业已成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一, 中小微企业数量、规模居全国前列。2011年底, 全省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单位个数达468.4万个。第二, 中小微企业成为劳动就业的主渠道。全省80%的流动人口、80%的城镇新增劳动力、80%的下岗失业人员都在中小微企业实现就业。第三, 中小微业是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科技进步、税收收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力量, 广东有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新产品由中小微企业开发完成。因此, 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体系, 确保服务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切实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从出生、成长到发展壮大等各个阶段的突出问题, 对推动广东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为此, 去年以来, 广东出台了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而,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 中小微企业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障碍, 许多深层次的发展问题仍有待解决, 必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关注:第一, 要在“融资难”这个问题上寻找突破口, 要千方百计拓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 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要改善中小微企业信贷服务, 健全中小微企业担保体系。第二, 要全力抓好中央和省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政策、融资扶持政策和“网上广货行”的各项措施。第三, 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大力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减、放、转、并”改革, 严格依法设定和实施审批事项。第四, 要加强对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的管理与服务, 政府要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 整合各类资源支持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建设, 组织和开展各类中小微企业服务对接和活动推广, 加快构建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体系。

篇8:加快服务业发展重在改善政府服务

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引起全

社会关注。

尽管服务业非常重要,但事实上,我国服务业的发展长期滞后于制造业,无论是比重、水平,还是国际竞争力都较为逊色。2005年,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仅为40.2%,远不及世界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67%以上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中低收入国家43%的平均水平。

一个深层次原因是,中国的城市化相对滞后。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化高度相关。然而,我国的城市化率长期低于工业化程度,不仅城市就业比例低,而且城市规模普遍偏小,大大制约了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显然,如果不能废除户籍制度,城市化不能高度发展,今后服务业的发展仍将是非常困难的。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体制障碍。可以说,服务业的进入障碍远远超过一般竞争性的制造业领域。政府设置的门槛很多,进入后的限制与干预也很多。不仅金融、保险、证券这些所谓现代服务业部门对民营企业开放不足,导致民间金融发展不起来,咨询、文化、软件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也在实践中面临重重阻碍。

最近,我接待了一位从事酒店点播系统服务的朋友。他谈到,许多地方,尤其是落后地区通常都会受到新闻出版、技术监督等部门的不正当阻挠,使一个很有前景的项目难以顺利发展。他甚至想退出这个本来大有希望的领域。

这个现象并不意外,因为许多曾经辉煌过的服务业项目都在“政府管制”的帽子下死掉了。比如,20世纪80年代流行于全国的录像厅、舞厅,都是在兴旺一阵后因管制而死掉的。如今,就连网吧也面临被管死的危险。某个县城的“县太爷”甚至明令全县网吧关闭。真不知他今天该如何面对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行政干预之手让这些领域无利可图,让投资者垂头丧气,最后只能关门走人。中国的服务业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怎能大力发展呢?

服务业发展不足还与我国财政联邦主义体制有关。财政联邦主义体制的一个核心是地方经济竞争,但这种竞争是跛足的,因为它缺乏对权力的制约与民众的制衡。地方政府在经济竞争中往往“抄近路”,不择手段,导致中国经济不平衡,其中也包括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中国的经济发展在于地方,如果地方上没有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那么,服务业的发展就会受到抑制。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伴随着中国制造业升级,许多地区出现了偏好发展重工业,忽视服务业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发展服务业涉及多方面工作,细致而烦琐,并且服务业多是中小企业,在政绩上不容易见效,而重工业投资巨大,见效很快。各地理所当然地忽视服务业发展,转而重复性地发展重化工业,从而进一步扭曲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导致服务业的贡献份额进一步下降,并给政府大张旗鼓的宏观调控增加难度。

综上所述,要想加快发展服务业,不仅要有良好的政策导向,还要在体制改革等许多方面做文章。最重要是加快政府改革,以政府自身改革换得市场发展空间。中央政府要想办法消除一切对城市化的阻挠,大力促进中国城市化进程,同时,改进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办法,让地方政府有积极性发展服务业。

只有政府的平台搭好了,市场的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但如果不深刻改革,不改变目前服务业领域存在的诸多阻碍,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将会成为一纸空文。

篇9: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升级

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一、服务网络基本建成

全省13个省辖市已全部建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县 (市) 级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47家, 形成了上下贯通、各级联动的中小企业服务网络。无锡市、常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已延伸到乡镇 (街道) , 覆盖率100%。

二、骨干服务机构形成

通过绩效评价, 认定管理规范、服务效果突出、社会贡献大的省级公共服务平台110家, 示范服务机构198家。

三、重点领域成效明显

1. 创业辅导。

一是2006年启动“创业江苏”专题系列活动。二是组织专家编写了《创业辅导手册》, 已免费发放10万多册。三是聘任了百名省级创业辅导专家, 开展创业辅导服务。四是培育一批创业载体, 已有200家重点小企业创业基地和100家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五是实施企业诊断与辅导服务。六是推进“三年万家微小企业规模培育工程”, 培育有潜力的微小企业成长。

2. 融资担保。

一是推进担保体系建设。截至今年上半年, 全省纳入统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266户, 注册资本金263.2亿元, 累计为11万多家中小企业担保贷款3856.1亿元。二是深化银企合作, 帮助成长型中小企业争取信贷支持。三是建立网上融资服务平台。四是推进企业上市。2004年以来境外上市企业62家, 融资额467亿元。

3. 信息服务。

省中小企业网开通以来, 点击率累计达200万次。省中小企业网商务领航用户突破10万户。

4. 人才培训。

“十一五”期间, 每年培训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20万人次以上, 每年资助培训近10万人次。开发了网络在线培训。

5. 技术支持。

培育省级公共示范技术平台51家, 累计提供综合性技术服务15.6万项次, 受益企业2万多家。高起点建设省中小企业国内技术转移、国际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交易三大全省性平台。

6. 市场开拓。

江苏—意大利经贸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入和拓展, 是我省中小企业对外合作与交流领域的重大突破。组织中小企业参加中博会、中交会、APEC技展会、无锡“民高会”和苏州“装备产业配套洽谈会”。

7. 法律服务。

开通“96885”免费法律服务热线, 聘任100家律师事务所、1000名专业律师, 24小时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服务体系建设四点经验

工作思路是指引。

2007年, 江苏省中小企业局提出“12318”模式, 明确了全省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 即:构建一个全省统一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公益性服务和商业性服务两翼共同推进;省、市、县三级服务网络分步建设;切入点是建好各级网络的核心机构即一个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进而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创业、咨询、信息、技术、融资、培训、市场、法律等八大服务系统。

政策引导是前提。

江苏省政府2009~2010年连续两年将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年度50项重点目标任务, 省中小企业局先后出台了《加快全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江苏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规范》、《加快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江苏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机构评价办法》等一系列文件, 规范了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建设。

整合资源是基础。

积极整合社会优势资源, 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社会中介组织的人才优势、专业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 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大力扶持是保障。

按照“政府扶持中介, 中介服务企业”的原则, 扶持公共平台、创业基地、人才培训、担保机构等方面的省级财政资金达十多亿元, 扶持服务体系建设的力度也逐年加大, 有力地促进了服务体系的发展。

我们工作的差距:一是部分地区对服务体系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二是政府对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仍显不足;三是公益性服务供给不足;四是各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整合社会资源提供有效服务的能力不强;五是服务市场培育还不充分。

下一步工作五项重点

一、推进服务网络建设

一是加强服务中心建设。2010年力争县 (市) 全部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推进全省服务中心“一网一线”建设。二是培育星级公共服务平台, 2011年力争重点培育200家。三是整合社会服务资源。组织开展全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项目征集工作。

二、推进融资担保服务

一是促进金融机构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 定期向金融机构推荐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和项目。二是加强担保机构的监管和服务。力争到2011年底, 全省担保机构注册资本、担保总额比上年增长20%以上。三是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推动更多的中小企业上市, 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集合短期融资券和集合信托计划。四是发挥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网的平台作用。

三、推进创业辅导服务

一是实施“万家进规模培育工程”, 2010~2012年培育1万家微小企业成为规模企业。二是继续实施专家巡诊“121计划”。免费为重点培育小企业开展诊断咨询等服务。三是加快创业基地建设, 三年再培育100家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

四、推进人才培训服务

以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重点, 培养中小企业高素质人才队伍, 提升中小企业的素质。打造江苏省中小企业培训品牌。

五、推进其他领域服务

一是管理咨询, 根据企业需求提供管理、市场等方面的诊断。二是信息服务。以三级中小企业网建设为重点, 丰富内容、扩展平台、延伸服务。三是建立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一条龙”服务。四是市场开拓。继续在我省和意大利轮流举办经贸合作与交流活动。五是法律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制度, 扩大“96885”免费法律服务热线增值服务范围。

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五条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组织制定好“十二五”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 为服务体系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加大推进力度。

二、加大扶持力度

加大对融资担保、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等重点服务领域的资金扶持。

三、开展绩效评价

建立服务跟踪和评价机制, 对省级服务项目实施全程跟踪督察, 将全省服务体系成员单位纳入评价范围。

四、加强队伍建设

组织开展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人员培训, 提高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能力。

五、加强交流宣传

篇10:加快新疆服务贸易发展的思考

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发达的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并把扩大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作为我国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新疆是我国向西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省份和独特要道。研究新疆目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和对策,大力发展新疆本地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一、新疆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国家及新疆地方政府对新疆服务贸易发展的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自治区促进服务贸易发展领导小组并出台了促进新疆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发展的规划和专项资金政策。在新疆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新疆服务贸易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和成绩,特别是2009年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转暖,中亚地区国家经济逐步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复苏步伐进一步加快,新疆服务贸易环境有所改善,主要表现为:

其一,服务贸易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2010年新疆服务贸易进出口实现恢复性增长,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0.52亿美元,同比增长32.96%,高出全国平均增速6.5%,高出新疆货物贸易增速10.29%。其中,出口5.9亿美元,同比增长82.99%,高出全国出口增速50.6%,进口 4.7亿美元,同比下降1.02%。2011年新疆服务贸易继续提高,进出口总额达到12.1亿美元,其中出口稳步增长,增速为21.3%,进口增速达6.8%,扭转了上年的负增长局面(见表1)。2012年前三季度,新疆服务贸易同比增长77.1%,远高于全国平均18%和同期全疆货物贸易8.7%的增长水平。其中出口6.4亿美元,增长126.7%,进口4.1亿美元,增长32.2%。

其二,服务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带动社会就业效果显著。仅2012年前三个季度,新疆旅游、运输、建筑等低附加值的传统服务贸易总额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而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专利技术使用及特许、金融保险、咨询等高附加值的新兴服务贸易总额同比略有提高。

其三,服务园区基础建设快速推进。2012年9月,新疆政府正式批准新疆软件园为自治区级园区,软件园创业智能大厦已于2012年11月峻工,累计投入资金1.97亿元;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也提上议事日程,《新疆天山云计算产业基地实施方案》和《乌鲁木齐云计算产业基地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服务外包产业园规划也已经由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批准,设计工作全面展开。

其四,离岸服务外包有所突破。2012年新疆离岸服务外包签约金额突破1500万美元,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突破100万美元。总体来看,新疆服务贸易发展势头良好。

表1 新疆服务进出口贸易近年情况 单位:亿美元

表2 近年外商对新疆服务业投资的基本情况

其五,外商对服务业的投资规模偏低,但其发展速度逐步提高。2008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商对新疆服务业的投资有所下降,只占总投资额的3.6%,2009年明显回升,占到投资总额的44.5%。2010年以来,外国对新疆服务业投资增速一直保持较快的水平,其投资规模占到外商投资总额的1/3以上(见表2)。

二、新疆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服务贸易发展结构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平衡

新疆服务贸易多以旅游、其他商业服务等主要利用自然资源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产业为主,而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通讯、金融、计算机信息等新兴生产性服务部门对新疆服务贸易的贡献很小。据有关数据统计,2012年新疆旅游、运输、建筑等传统服务进出口占服务贸易总额的80.6%,占据贸易分类的4/5,而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专利技术使用及特许、金融保险、咨询等新兴服务贸易仅占服务贸易总额的7%,尤其是计算机信息服务、广告宣传及电影音像服务所占比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基本上是空白,而且相当一部分新兴生产性服务业还没有起步,远不能满足第一、二产业蓬勃兴起的要求,与全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有巨大的差距。另外服务贸易区域分布也不均匀。新疆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其次是边境地区和部分旅游城市,有数据显示乌鲁木齐市服务进出口贸易总额就占全疆服务贸易额近90%,其余地区只约占10%左右。服务贸易分布严重失衡。

(二)服务贸易人才匮乏

由于新疆服务贸易对外开放较晚,开放程度低,相当部分高附加值服务业还正处于起步阶段,导致相关行业对服务贸易人才的需求不大;另外高校专业设置也相对滞后,尽管新疆每年高校毕业生达10万余人,但现有人才的供应不能满足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要求,表现在:一方面大多数外贸管理部门、服务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对服务贸易的理念很薄弱,对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及服务贸易的提供方式等专业缺乏深入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疆外贸结构优化调整步伐;另一方面,深刻了解且掌握新兴服务贸易技术的高端人才极度匮乏。在当前服务贸易的发展正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的经济背景下,人才短缺、知识结构不合理已成为新疆服务贸易发展的严重瓶颈。

(三)服务贸易管理滞后,缺乏规范化、有序化发展

新疆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陷,如中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对外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别,服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甚至相互掣肘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缺乏统一协凋的管理体系。例如2010年5月新疆商务厅成立了服务贸易处,具体负责服务贸易领域的事务,这一新成立的部门主要负责从宏观上对服务贸易进行监管和促进,但是目前并没有从制度上对服务贸易处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责进行细分,这就造成了商务厅服务贸易处不仅不能发挥从整体上对服务贸易的开放和发展进行监管和促进的作用,而且容易出现多头管理或互相推卸责任缺乏协调的局面,从而影响了新疆服务贸易的规范化、有序化发展。

(四)服务贸易统计体系不完善,数据来源不准确

新疆与全国服务贸易统计体系一样,还很不健全,从而导致新疆有关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统计工作十分困难,有关数据只能从对外经济统计数据中初步估算,统计数据存在着不准确性,尤其是信息、咨询、法律等现代服务贸易领域的统计几乎空白,影响了对新疆服务贸易现实问题分析的真实性,更严重地影响了新疆制定相关服务贸易法规、政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不利于新疆服务贸易的全面发展。

三、新疆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努力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

应充分利用新疆在旅游、民族特色文化上的比较优势,对旅游和民族特色文化服务贸易进行综合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旅游和民族特色文化服务的层次和质量,打造—些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旅游文化品牌;深入挖掘信息、科技、财务、法律、金融、会展、物流等服务业部门潜力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对于文化、教育、餐饮、医疗、软件等行业应结合新疆与中、西亚的地缘优势和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与中、西亚文化的大同性重点突出研发新疆特色服务贸易。

不断扩大面向中、西亚市场的服务贸易规模和水平,积极培育新疆区内服务外包市场,为跨国企业来新疆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创造良好的条件支持。包括利用新疆软件园和服务外包产业园的建立,充分利用入园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专门政策措施,为外包企业提供低息信贷,减免企业开展离岸外包的所得税和营业税,对用于提供外包所需的进口设备可以免征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加大服务贸易发展资金扶持力度,除了2012年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新疆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外,外经贸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资金、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项目都应进一步面向服务贸易企业倾斜。

(二)更加注重新疆服务贸易发展理念和人才培养

政府应积极主动组织和引导新疆企业积极参加京交会、大连软交会、南京软博会等境内外服务贸易展会,拓展新疆服务贸易发展新渠道,充分利用这些服务贸易发展平台转变企业经营理念、提高企业对服务贸易的认识水平和服务贸易发展空间;高度重视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政府应制订相关政策,加大服务贸易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大政府对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充分挖掘新疆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资源,把服务业人才的培养作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引导新疆各相关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设置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充分利用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卡尔罗计算机职业培训学校等服务外包培训机构,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另外,要加强对高层次管理人才和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引进,充分利用国家对新疆对口支援的各项优惠政策,有针对性地引进有关稀缺人才。总之,通过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完善人才流动机制来增强新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水平。

(三)进一步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系

加快建立和完善新疆的服务贸易管理体系,明确相关部门各自的管理职能和管理任务,由地方政府牵头,组织制定出相关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强化政府资金扶持政策,对于已定的外经贸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资金、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应进一步面向服务贸易企业,且重点向中小企业倾斜,以推动新疆服务贸易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并逐步完善重点服务贸易企业的联系制度,对于国家重点培育的服务贸易企业诸如:新疆立昂电信技术有限公司、新疆熙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新疆卡尔罗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政策支持。

(四)抓好服务贸易统计工作

充分利用国家服务贸易司所设立的关于网上申报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平台,由新疆服务贸易处负责引导和督促各地州及时上报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并联合国家外汇管理局新疆分局、自治区工商管理局、自治区统计局等部门加快建立新疆服务贸易企业信息库;尽快落实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开展服务贸易统计的试点工作。另外,为了提高新疆各地州服务贸易统计申报的正确性和准确度,应由地方政府牵头并出资,由自治区统计局负责在全疆范围内定期举办关于服务贸易统计方面的培训,以加强服务贸易统计项目的统一性和准确性,提高服务贸易统计水平。▲

[1]新疆商务之窗.2011年上半年新疆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EB/OL].http://xinjiang.mofcom.gov.cn/.

[2]新疆服务贸易“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12.

[3]黄毅,安徽省服务贸易发展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9).

[4]K燕,异质性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相关性的实证检验[J].国际服务贸易评论,2009(3).

[5]程乙洋,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新疆主要经济政策绩效评价[D].新疆财经入学,2010(6).

[6]朱淼淼,陈晓.新疆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J].特区经济,2011(12).

篇11:6服务民营企业 加快经济发展(祁家湾)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遭受重创。为摆脱危机的不利影响,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推出一系列产业振兴计划, 全球产业发展模式发生巨大变革, 加快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 成为世界各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选择新的发展路径的战略重点。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 2014年, 广东的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 进入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过渡阶段。从国际发展经验看, 这一阶段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都会加快转型升级, 原本依靠成本比较优势形成产业结构偏重的现状迫切需要改变, 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大增;而居民消费结构也正从一般性的物质需求向“文、康、乐、寿”等高端服务需求升级。现代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GDP中的比重也快速提升。但由于香港一直扮演着为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提供现代服务的主要角色, 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8%左右, 远低于国际上处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国家 (地区) 的水平 (一般60%以上) 。因此, 必须抓住机遇, 推动服务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 广东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尤为艰巨, 顺应产业发展规律, 加快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高端服务业, 对于提升全省现代服务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保持总体经济稳定增长和提升竞争力,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高端服务业的内涵和外延

(一) 定义

——国际。现代高端服务业是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词汇, 国际上并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的阐释, 但欧美发达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早在20世纪70年, 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均已实现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 近年来, 围绕现代服务产业及新兴业态, 欧美发达国家制定实施一系列国家战略和发展政策, 不断加大投资力度, 切实推动现代服务业成为国家或区域的支柱产业。由一些国家的政府和国际组织提出的与现代高端服务业最为接近的概念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美国商务部认为,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指显著依赖专门领域的知识, 向社会和用户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产品或服务的公司和组织。OECD指出,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技术及人力资本投入密度较高、附加值大的服务行业, 包括IT服务、软件服务、工程服务、数据库、管理咨询、R&D服务、广告、工业设计、医疗保健、广播影视和文化等。

——国内。现代高端服务业在国内也是一个新概念, 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尚不明确。2012年国家科技部发布的《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国科发计〔2012〕70号) 对现代服务业作出定义:“现代服务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 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有学者认为高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具有较强外溢效应, 能够有效带动服务业和制造业升级, 提高整体经济竞争力的服务行业的集合体。深圳市政府在2007年颁布的《关于加快我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 高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 具有高科技含量、高人力资本投入、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高开放度、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等特征。山东省发改委在近期形成的《促进我省高端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 高端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阶段产生的, 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 以提高技术性、知识性和公共性服务为主的, 处于服务业高端部分的服务业。它瞄准的是高端市场、提供的是高端服务, 依托的是高端人才。

——课题组。研究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 结合广东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现状, 在近期实地调研基础上, 经过认真分析讨论, 对现代高端服务业做出如下定义:现代高端服务业指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产生的, 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 处于价值链高端, 具有较强的外溢效应, 能够有效带动服务业和制造业转型升级, 提升整体经济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

(二) 特征

——知识、技术密集程度高。现代高端服务业对技术、管理、流程优化等战略性核心要素投入的需求巨大。从事现代高端服务业的企业自身就是知识和技术的主要来源, 企业发展所需最主要的投入要素是高新技术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本, 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

——产业发展潜力、空间巨大。现代高端服务业对物质形态投入品的需求越来越小, 受国内市场规模限制小, 开放度高, 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低, 先进制造业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巨大, 因而发展潜力和空间十分巨大。

——不断催生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现代高端服务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其形成和发展是市场经济中商务模式创新和企业经营管理能级提升的结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 传统服务业的运营模式得以改变, 形成新的市场形态和经营业态, 资源的不断整合和产业的更加专业化分工, 催生出大量的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和新产业。

——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现代高端服务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 具有较高的影响力系数, 对相关产业具有较强的融合性和带动性, 能刺激经济增长, 促进结构升级, 加快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深化经济运行, 增强发展软实力。

(三) 构成

在充分参考借鉴国内外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分类和范围界定的基础上, 结合省统计局现行的现代服务业年报分类, 根据课题组对现代高端服务业的理解, 将如下八大产业归类为现代高端服务业: (1) 金融业, 包括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租赁等; (2) 信息服务业, 包括移动互联网、网络信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物联网、在线数据与交易处理、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数据挖掘、手机媒体、云计算等工业化中后期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业; (3) 科技服务, 包括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咨询服务、科技服务外包等; (4) 现代物流, 包括水运、航空、仓储、邮政、批零等; (5) 现代旅游, 包括高星级酒店、大型旅游景区、综合性旅游休闲设施、专业性旅游服务商、邮轮游艇、养生保健服务、大型旅游门户网站和旅游资讯集成商、旅游会展等; (6) 商务服务业, 包括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研发咨询等; (7) 服务贸易, 包括软件开发、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财会核算、技术研发等国际业务; (8) 文化创意产业, 包括动漫影视、现代传媒、创意设计、会议展览、教育培训等。

广东省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发展现状

广东服务业规模优势突出, 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现代高端服务业部分领域发展全国领先, 在制度建设、平台打造、业态发展、企业与品牌培育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见表1、2、3) 。

1.出台了一批政策文件。广东近年来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初步构建起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政策支撑体系。一是注重规划引领, 《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年) 》、《珠江三角洲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 (2009-2020年) 》、《广东省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均提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导向, 明确了金融、文化创意等重点发展领域;二是出台综合政策, 实施《关于加快发展我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投资发展若干意见》等, 构筑服务业整体支撑;三是细化专项指导, 如《关于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以及省发改委《关于加快我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工作意见》、省文化厅《关于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省知识产权局《关于促进我省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和省经信委关于生产服务业、电子商务、会展业的“十二五”规划等, 推动了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的快速发展。

2.打造了一批发展平台。广东历来重视服务业发展平台的布局建设, 打造形成了多层次、多业态领域的特色产业平台。一是开发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大国家级功能区, 以及中新 (广州) 知识城等, 为广东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创新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提供了综合性、全方位的高端载体依托;二是建设各类服务产业集聚区, 初步形成广州、深圳两个区域金融中心, 白云空港、宝安空港、广州港、深圳港等枢纽型现代物流园区, 以及广东 (顺德) 工业设计城、深圳设计之都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化服务产业基地, 其中深圳港2014年前三季度集装箱吞吐量1727.55万标准箱、居全球第三, 广东 (顺德) 工业设计城年研发创新产品近5500件、直接拉动工业产值约400亿元, 为构筑以珠三角为中心、粤东西北为辅助的现代服务产业集群提供了坚实支撑;三是发展优质高效的创业创新服务平台, 建成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国移动互联应用产业联盟等大型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大力培育五行、创新谷等提供创业辅导、交流培训、筹资融资、产学研合作等孵化器功能的专业公司, 其中创新谷建成全国首个融合技术、产业、资金于一体的移动互联网国际化、专业化孵化器, 累计培训创业人员2万人次、投资孵化项目20多个;四是打造高端宣传推介平台, 培育出中国 (广州) 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 (深圳) 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 (珠海) 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中国 (深圳) 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务会展品牌, 其中广州2013年会展总面积达53.22万m2、位列国内三大会展中心城市, 为加快提升广东服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强劲推力。

3.培育了一批新星企业。广东通过建设服务产业良好营商环境, 培育出一批市场竞争力强、成长潜力大的现代高端服务业新星企业。其中, 深圳华侨城创新打造“华侨城智慧旅游系统”, 构建集合游戏、社交及电子商务功能的“中国智慧旅游在线”综合服务平台, 目前拥有10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 年产值近10亿元, 获评“亚洲智慧旅游企业示范单位”和全球旅游景区集团四强;广州动景公司研发的UC手机浏览器全球下载量突破15亿人次, 月使用量 (PV) 超100亿, 拥有逾4亿用户, 是全球使用量最大的第三方浏览器;唯品会是美国纽交所上市企业, 率先在国内开创名品特卖电商模式, 拥有会员6600多万、合作品牌11000多个、独家合作品牌1400多个, 目前约占国内移动端电商总业务量1/3比例, 2013年实现净营收106亿元, 获评2012年度最佳电子商务企业、2014年度《财富》中国500强。

4.形成了一批新兴业态。广东注重促进服务产业创新发展, 推动服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涌现出一批具有坚实市场基础的优势服务业态与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服务业态。目前, 广东已经精心布局形成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科技服务、商务会展等为主体的优势现代高端服务领域, 2013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万亿元、居全国首位, 其中仅广州便拥有电子商务服务企业1800多家、电子交易额超过100亿企业10家, 有太平洋电脑、易网通、环球市场、唯品会、欢聚时代等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海外上市企业。同时, 供应链、冷链物流、健康服务、移动视频、互联网金融、检验检测等新兴业态、新商业模式正加快发展, 形成了优视、洛可可、久邦数码、中经汇通、梦芭莎等全国领先的新业态企业。此外还有紧跟市场需求出现的私人投资顾问、独立评估、信用调查等新型专业高端服务。

5.涌现了一批本土品牌。经过数年发展积累, 广东服务产业已经成功孕育出一批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本土品牌。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国内首家动漫上市企业奥飞动漫的原创动画电影品牌“喜洋洋与灰太狼”是目前国内知名度最高、品牌价值最大的动漫卡通品牌之一;深圳华强的“方特”主题公园、《熊出没》等拳头品牌, 产品成功打入伊朗、乌克兰、南非等国际市场, 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之后的第三个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出口国, 成为广东文化新兴业态中的亮丽品牌;林安物流作为“中国物流最具影响力品牌”, 拥有集物流信息交易、招投标中心、结算中心、第三方物流总部等为一体的“中国最佳物流园区”林安物流园, 以及运用“车讯通”等特色软件面向全国12万司机会员、5万多家企业开展综合物流信息服务的林安物流网, 打造了物流业具有权威性的“广州 (林安) 公路物流价格指数”。

(二) 发展特色

1.依托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广东的现代服务业在与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中不断发展, 庞大的制造业规模和腹地为现代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现代高端服务业则通过发挥其强力的外溢性和渗透性, 推动制造业调整结构优化升级, 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日益明显。传统制造业产品功能和附加值通过高端服务业要素的融合大幅提升, 高端服务业依托庞大的制造业良好基础, 在生产与服务的良性互动中不断催新新商业模式和营利模式, 在满足制造业需求的同时获得显著成长。

2.依托全国领先的信息化水平。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依赖与深入运用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特质之一, 而广东作为全国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和信息化先导区, 具备相对领先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技术, 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占全国1/4以上、连续23年居全国首位, 互联网普及率及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66%、居全国前列, 信息消费规模达6400亿元、占全国1/4以上, 尤其是近年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广泛, 为广东省现代高端服务业各业态领域提供高效的信息整合与资源共享支持, 促进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先进经济形态快速发展, 进而拉动整个现代高端服务产业体系不断成熟完善。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广东的市场化程度较高, 服务业主要领域的市场化特征也十分显著。近年来广东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金融支持服务业发展、专业服务人才培育、服务业对外交流合作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全面推进改革创新, 为优化服务业市场环境、激发服务业企业竞争活力, 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管理服务。广东民间资本投向现代高端服务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民营现代高端服务企业在多个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 中小微高端服务企业也十分活跃。

4.充分发挥开放先行区优势。优越的对外开放环境是广东推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有利基础, 更是广东加快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的突出优势。粤港澳台四地合作不断深化, 有效带动着广东在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及商务服务等领域的发展升级;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稳步发展, 极大延伸了广东在内陆的发展腹地;与欧美等海外国家和地区的开放交流, 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跨国合作平台, 持续推动着广东与这些区域之间在资源与市场的交流互补。广东利用改革开放先行区的优势, 为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作出先行探索, 营造了较高开放度的发展环境。

(三) 主要存在问题

1.政策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相对于江苏、浙江、上海等国内现代服务业发达省市而言, 广东在服务产业工作统筹, 财税支持、资金引导、人才引进、土地供给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存在一定差距。如上海、江苏都专门出台了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性政策文件, 浙江设有省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部分市、区服务业发展局, 2014年共安排信息、科技等八大类服务业重大项目310个、计划总投资3689.4亿元, 统筹效果、扶持力度都领先于广东。受制于重工抑商的惯性思维影响, 广东既有的扶持政策也难以完全落地, 突出体现在服务业税费负担较重, 22.3%的宏观税负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 用电高于工业收费标准、尚未实现“同网同价”, 用地需求也难以有效满足。此外, 现有统计指标体系对“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服务业”、“总部经济”等新产业概念, 缺乏统计界定及系统监测, 制约了对相关产业的分析评估与科学规划。

2.产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广东的现代高端服务业市场仍然有待规范完善, 政府的市场监管行为需要加快向公共服务提供者的实质性转变, 文化、物流、信息等现代高端服务业不少行业存在多头管理问题, 政府部门间政策和管理不衔接、不配套, 企业多头申报、多头检查, 运营效率受到一定制约;通关、商检等方面限制较多, 便利性有待增强;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服务、带动作用亟待加强;法律法规、诚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产业自身的市场化运营水平也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线上线下资源的有效整合仍有欠缺。现代服务业发展区域差异较大, 主要集中于广州、深圳和东莞等珠三角城市, 粤东西北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 现代高端服务业的产业发展基础十分薄弱。

3.产业结构的高端化以及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确立。广东的服务业具有规模优势, 但在高端业态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尚未有效确立, 产业链深化与拓展不够, 如极具代表性的金融业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高端服务产业的增加值在2013年的占比分别为6.14%、2.84%, 明显低于北京 (分别为14.47%、8.97%) 、上海 (分别为13.07%、4.80%) 、江苏 (分别为6.44%、2.27%) 、浙江 (分别为7.89%、5.16%) 等省市, 在国际业务竞争方面也弱于邻近的香港地区。在各服务行业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的培育和优势品牌的塑造, 以及对总部经济的打造与集聚等方面, 与京沪等地都有较大差距。

4.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有待进一步凝聚。高端人才是实现服务业由低端转向高端、由劳动密集转向知识密集的关键因素, 但广东的人才基础较为薄弱, 目前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455万人、高层次人才26.5万人, 2013年以来, 全省技能人才求人倍率一直处于1.4以上高位, 不足以支撑现代高端服务业对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需求。在专业服务人才的教育培养上还存在体制创新发展不足、职业培训链条不完整、人才交流市场不发达等问题, 导致服务业高端人才供给不足。广东引进和留住高端服务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优惠政策也不突出, 存在着体制机制不顺、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子女教育等配套保障不足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上海、江苏等省市对高端服务业人才实施强有力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进一步削弱了我省对国内外人才的吸引力。

5.重大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现有的各类产业园、创新平台、交易市场等高端服务业发展载体和平台建设, 存在着资源集聚效应不强、配套保障措施不足、辐射带动作用不够等问题, 公共技术、交易、行政、物流等服务平台建设不完善, 资源共享机制欠缺, 服务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 这些都制约着新业态孵化和企业的高端化发展。

6.金融支持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在现代高端服务业领域较为突出。相当部分服务企业如从事创意、商务服务等领域, 天然属于中小型企业, 尤其是初创企业往往存在有形资产少、发展风险不确定等情况, 难以有效获取金融机构及社会资金支持。政府对企业扶持政策大多以资产、人数为评估标准, 这些企业也被排除在外。针对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金融产品创新少, 对相关业态的整体支持力度不足。

明确广东省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方向选择

(一) 发展路径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围绕加快转型升级,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 坚持“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国际视野、市场主导”的方针, 充分依托强大的制造业基础, 结合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的需求, 发挥改革开放先行区优势, 突出核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 加强对新兴业态的扶持引导, 着力优化体制和政策环境, 推进平台载体建设,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发展模式, 着力打造现代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和增长极, 促进现代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满足民生发展需求, 把广东建设成为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具有引领力、集聚力、示范力的现代高端服务业高地。

(二) 发展方向

——根据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围绕产业链条延伸, 选择有助于传统制造业升级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现代高端服务业态。

——根据广东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 围绕“智慧城市、宜居城乡”建设, 选择有助于优质生活圈打造的民生导向型现代高端服务业态。

——根据广东省打造带动中国发展更强引擎的需要, 围绕珠三角粤港澳台和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 选择有助于继续承担全国改革试验田历史使命的现代高端服务业态。

(三) 发展重点

根据前述三个选择方向, 结合国家部署、广东省情及国内外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新趋势, 建议近期优先发展以下八大重点现代高端服务产业。

——金融业:把握国家批准广东建设自贸区重大机遇, 在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地探索外资股权投资企业开展资本金结汇、投资、基金管理、融资租赁公司兼营商业保理、人民币跨境结算等金融创新模式。支持粤港澳金融机构合作开展综合金融服务,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深港两地创业板市场跨境上市, 争取在深交所推出港股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支持地方商业银行发展风险投资、金融创新和资产证券化、收购与兼并、财务顾问、资产管理等投行业务, 逐步转变为现代全能型银行集团。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和产权交易所,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广州设立期货交易所。支持总部金融机构做优做强, 推动建立一批全国领先的省内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与合作。支持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和国内外金融机构在广东省建设信息化平台、信息服务中心和数据备份中心, 打造辐射全国的金融信息服务基地。

——信息服务:突出发展移动互联网、移动电子商务、在线数据与交易处理、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手机媒体、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重点领域。支持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地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发展壮大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基地, 吸引更多高端项目落户广东。集中建设高性能计算中心、大型数据中心等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平台。着力打造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业态示范工程。重点发展具有核心技术和较强创新能力的知名龙头企业和国际知名的信息服务品牌。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为主体, 建立现代信息服务产业联盟, 促进产业间渗透融合和市场供需双方的沟通衔接。

——科技服务:着力发展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咨询服务、科技服务外包等重点领域。在重点领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标准。建设完善科技服务产业体系, 提升国家级科技服务示范机构和创新驿站的核心服务能力。围绕科技服务产业基地搭建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 推进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国家级科技金融结合试点, 加强科技金融风险评估和防范。培育发展一批科技服务骨干机构、新型科研机构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现代物流:按照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等重大战略规划的要求, 加快推进重点物流区域和联通国际国内的物流网络建设, 提升商贸物流、制造业物流和国际物流的服务能力。推进白云空港、宝安空港等枢纽空港物流园区建设, 提升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等沿海主要港口的物流集疏功能, 构建海、陆、空出省物流大通道。集中建设一批行业物流中心和专业物流基地, 重点推动现代物流技术创新, 加强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加快建设南方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推广实施物流标准化服务示范工程。鼓励发展以规模仓储和自动化管理为主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储存配送平台。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龙头企业, 推动企业开展以托盘标准化为突破口的物流标准化建设。

——现代旅游:推动岭南文化旅游、滨海旅游、温泉旅游、森林江河湖泊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 加快培育邮轮游艇和低空飞行等高端休闲旅游、养生医疗和养老旅游、文化创意旅游、工业旅游、商贸会展旅游、农业旅游等旅游新业态。推动各地特色旅游集聚区发展壮大。擦亮广东“美食天堂”品牌。鼓励以华侨城集团、岭南集团等为代表的旅游企业发展成为以旅游为核心业务兼及会展、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等其他现代高端服务业务的龙头旅游企业。

——商务服务:重点发展企业管理、法律服务、会计审计、经济鉴证、市场营销、专业会展、广告服务、中介服务等商务服务业。着力提升商务服务国际化和专业化水平, 集中培育本土大型专业服务企业和品牌服务机构。依托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建设一批大型商务型现代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培育一批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展会。吸引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会议落户广东。加强粤港澳商务服务业合作, 完善相关配套服务, 推动商务服务产品创新。

——服务贸易:积极发展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系统租赁、系统托管等信息技术外包, 扶持发展工业设计、研发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知识流程外包, 大力发展金融软件外包、金融产品研发外包、金融数据处理与灾备外包、银行卡业务外包、财务核算外包等金融后台服务贸易, 积极开拓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超级计算机等新兴技术领域服务外包。深入实施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政策, 推动服务贸易区域协调发展、服务贸易市场布局多元化发展。

——文化创意:大力发展工业设计、软件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工艺美术、动漫网游、数字设计、数字音乐、数字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及音像制作、平面媒体、广告与咨询策划、文艺创作与表演等产业。弘扬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 促进文化创意与制造、科技、金融、贸易、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广东 (顺德) 工业设计城、广东动漫城等国家级文化创意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扩大中国 (深圳) 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 (东莞) 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等文化创意平台的影响力, 支持腾讯、奥飞、长隆、励丰等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民营领军企业和本土品牌做优做强, 推动广东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和新兴服务业态走向世界。

加快广东省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 探索建立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领导机构

建立健全与高端服务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相适应的推进机制及工作机制。加强对高端服务业发展的组织协调, 借鉴浙江等省统分结合的服务业工作机制经验, 设立省加快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及下属办公室, 建立完善跨部门联席会议等协调机制, 加快制订出台省推进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统筹推进全省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顶层设计、规划引导等工作, 集中力量破解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 突出现代高端服务业战略规划的引领作用

——抓紧制定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战略和专项规划。立足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 结合宏观产业发展规划, 明确现代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目标、重点领域、产业布局及考评等保障体系, 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体系, 实施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

——注重区域、产业间战略规划的衔接协调。加强与国外、港澳台地区服务产业的分工定位、协调互补, 推动现代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信息产业深度融合, 鼓励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 引导各现代高端服务业态科学布局, 实现省内各区域错位竞争、集聚发展。

——建立完善与国家统计口径相对接的现代高端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从统计工作规律出发, 明确相关业态领域的边界定位, 加快建立健全能够全面反映广东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统计制度, 加强对各业态规模、增速、结构等的连续性跟踪监测, 促进统计数据交流与共享。

(三) 加大财税金融与用地用电等政策支持力度

——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引导。在整合服务业、文化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相关专项资金的基础上, 研究设立扶持现代高端服务业专项产业基金, 合理设定分类扶持标准, 提高对重点业态领域、重大发展项目、集聚区建设的资助额度。

——制订支持地方和企业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的税收扶持政策。借鉴江苏、浙江经验, 研究、落实服务业营业税差额征税政策, 切实减轻企业税负。对重点发展产业企业给地方财力贡献的税收新增部分划定基数, 以政府奖励形式反哺企业, 支持其加快壮大发展。充分调动各地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的积极性, 对地方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各重点产业对省税收贡献新增部分划定基数, 由省财政以奖励形式予以返还。

——建立多层次投融资支撑体系。加大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大平台金融开放创新和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等试验探索, 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开发符合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 推进知识产权、股权、特许经营权等抵 (质) 押贷款业务, 引导广佛莞民间金融街与现代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对接, 鼓励民营银行、股权投资基金、财务公司、担保机构等新型金融机构与P2P等市场平台创新支持中小微服务企业, 支持优质现代高端服务业企业适时通过“新三板”、创业板等上市融资。

——进一步加强用地保障。修订完善符合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需求的投资强度和用地标准, 逐步增加现代高端服务业的建设用地比重, 对重点项目用地优先保障。鼓励各级政府将实施城镇规划和旧城改造中收购储备的存量土地, 优先用于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产业;鼓励用地单位在不改变用地主体、不重新开发建设等前提下, 充分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房产和土地资源兴办现代高端服务业企业, 其土地用途可暂不变更。

——对被认定为高端服务业的企业实行用电与一般工业同价政策。由各地自行安排, 制定服务业用电、水、气与一般工业同价政策的时间表, 尽快实现全省覆盖。

(四) 推动现代高端服务业集聚化发展

——推进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质量提升。进一步明确各集聚区的发展重点, 大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打造完整产业链。创新运行管理模式, 强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配套保障, 切实增强集聚区的资源集聚力和产业辐射力, 打造若干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和核心竞争力的省级现代服务集聚区先进典范。

——把珠三角打造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现代高端服务业基地。以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大国家级功能区和中新 (广州) 知识城为引领, 深化广州、深圳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联手港澳新 (加坡) 打造世界级高端服务创新中心, 支持两地争取国家资源, 大力引进有影响力的国家级或国际组织和机构。引导现代高端服务业向珠三角中心城市集聚, 推进金融服务、交易平台等大项目落地, 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区域总部或研发设计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和结算中心入驻。

——推动建设区域性现代高端服务业产业集群。发挥珠三角现有产业基础优势, 盘活粤东西北特色地域资源, 有序推进现代物流园、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园、科技孵化基地等集聚区建设, 实施现代高端服务业强区 (县) 培育工作, 布局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现代高端服务业产业群, 加快培育形成若干国内乃至国际知名的现代高端服务业示范区、示范行业。

(五) 提升重大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功能

——整合提升各类综合服务平台。探索整合现代高端服务业各相关综合服务平台, 加强部门合作、资源共享, 优化提升信息咨询、研发设计、产品认证、产权保护、创业融资、人才集聚、交流合作和项目申报等专业化服务。

——推动大型会展平台发展升级。从技术支持、行政服务等全面着手, 重点提升广交会、文博会、高交会、动漫节、旅游文化节等会展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依托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电子、珠宝、家具等一批区域专业会展, 推动各层次商务会展平台发挥整体辐射作用。

——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和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融资、技术、设计、营销、咨询、管理、培训等服务支撑, 鼓励以连锁运营等模式推广优质基地与平台发展经验, 发挥技术、管理等要素资源的外溢效应。

——推进高端服务业标准化。突出抓好八大重点产业特别是新兴业态服务标准的制 (修) 订、实施和推广工作, 推进一批国家级、省级现代高端服务标准化示范项目, 打造一批标准化示范单位。

(六) 完善现代高端服务人才保障体系

——创新现代高端服务人才利用模式。推广广东 (顺德) 工业设计园、深圳洛可可公司柔性引进和利用国际一流人才的方式, 充分运用互联网等新技术突破地域障碍、降低整合成本, 推广以平台运营、项目合作、任务承揽等灵活形式整合利用国内外人才资源。

——面向全球延揽现代高端服务业优秀人才。创造人才引进便利渠道, 扶持一批辐射全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重点引进高端服务创新团队、创业型领军人才、高技能高层次人才和急需实用人才;采取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服务人才, 加大对总部企业核心高管等领军人才的激励力度, 实施个税 (可以政府奖励方式代替免征个税地方所得部分) 、子女教育、住房等优惠政策, 全面构筑引进和留住高端人才的优越环境。

——加强服务人才市场化培训与专业化管理。强化市场化人才培养机制, 推动实施企业与高校、职业教育基地等联合培养人才, 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建设高层次服务人才培养基地, 定期选派优秀人才赴境外深造;创新各类专业服务人才资格认定与评价机制, 明确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可自行评定人才专业技术职称、相关管理部门承认资格, 探索与港澳地区及国外开展各类专业人员资格互认工作。

(七) 更加重视对新兴业态的培育和扶持

——加强对新兴业态的规划引导。评估选择发展潜力大、产业基础实、价值定位高的新兴服务业态, 制定出台专项产业规划与引导扶持政策, 加强市场准入、资金用地、人才培育等方面支持, 推动新兴业态成长为新的产业制高点、经济增长点。

——打造和延伸新兴业态产业链。鼓励企业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 加大研发投入, 在前沿技术和高端产品领域谋求突破, 培育一批国内同行业中技术领先、业态创新、品牌创新企业, 打造引领产业高端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广东服务高端品牌。引导新兴业态中小微服务企业走“专、尖、特、新”道路, 密切与业内大型企业集团分工合作, 形成上下游良性互动的完整产业价值链。

(八) 鼓励大型现代高端服务企业国际化发展

——加快现代高端服务业对外开放和国际化进程。充分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 抓住广东获批建设自贸区的机遇, 推广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实施港澳医疗机构在广东执业试点工作经验, 加快推动电信、金融、保险、教育、文化及专业服务等原外资准入限制较严格领域扩大开放, 拓展高端服务业利用外资途径。扩大八大重点行业服务贸易出口, 大力提升服务外包产业层次。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高附加值服务产业转移。

——鼓励外向型现代高端服务企业集团跨国发展。支持本土企业与国外和港澳台企业深入合作, 跨境实施资源整合和资产重组, 在境外设立或并购研发机构、合作开展创新研发活动, 组织构建跨境服务产业网络体系, 提高现代高端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利益分配地位。

(九) 营造法治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上一篇:配备急救车申请报告下一篇:箱变施工方法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