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训练综合教案(15个课题)

2024-05-13

口语训练综合教案(15个课题)(共5篇)

篇1:口语训练综合教案(15个课题)

课题1:谈话应注意对象 训练重点:

1、说普通话。

2、用语文明、得体,态度自然。

3、能面对不同的谈话对象措辞及运用语气、语调,意思表达完整、明白。训练难点:态度自然、诚恳地投入谈话的语境,做到学以致用。训练过程:

一、回顾前一节课关于听话、说话的要求(谈话法)

1、教师导语:同学们好!又一节口语训练课开始了!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你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你既是“听者”又是“说者”,谁能说说听话应注意什么?

2、教师走到谈话对象(学生)面前,与之交流。主要谈话内容为:

① 听话应该尊重对方,有耐心,注意力集中,不随意打断对方,有礼貌,还要能听出关键词。

② 说话应运用普通话,注意用语文明,态度自然,声音清晰等。

二、引导学生明白谈话时还应注意谈话对象的不同(谈话法、讨论法)

1、教师语:如果把我们平时能接触到的人分类,可以怎么分? 学生讨论

2、交流开始 : 主要交流内容应为:将谈话对象可以按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等分类。

三、情境训练

1、教师(手中拿着一本《一千零一夜》)语:这是我珍藏了十六年的《一千零一夜》,里面有包括《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在内的一百多个故事,哪个同学想看,现在就来向我借,谁说话有水平我就把书借给谁。学生思考2分钟后开始谈话借阅

2、教师语:同学们注意没有?咱们班的××同学从昨天下午起情绪就不太好,原来是因为在“十一”放假前我们连续上了六天课了,而且还要上三天,她对住宿生活还不适应,因此特别想家,现在就让我们来劝劝她,你会怎样说? 学生准备3分钟后开始面对面地和××同学谈话。

3、教师语:就要放“十一”长假了,我听说有的同学想到林西书店去看看,顺便再到商城去转转,买双鞋什么的,你准备怎样对父母说? 学生思考2分钟

四、布置谈话作业

教师语:对于情境3的谈话内容我们等放假回来后再交流。另外,同学们注意一下在放假期间你接触到的除同学、老师、亲人以外的人群,如:邻居家的小孩、家里的陌生客人、商场的售货员、向你问路的人等等,把你与这些人谈话的情况记录下来,我们在上口语课时交流。

课题2:谈话要注意场合

训练目的:

1、使学生明白不同的场合的谈话要求。

2、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在不同的场合顺利交谈。训练过程:

一、什么是场合

专指谈话时的时间、地点和情况

1、正式场合(1)庄重场合(2)工作场合

1(3)娱乐场合

2、非正式场合

二、我们能接触到的场合

1、庄重场合

升旗讲话 校会(发言、领奖)

要求:用语庄重、规范。使用接近书面语的口语。如:妈妈

2、工作场合

学校、教室(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学习场合)上课、班会的发言 要求:用语准确、扼要,要使用某些专门用语。举例:数学专门用语

3、乐场合

班会活动 元旦等节日联欢会

要求:用语有趣、生动,有时还需要有点幽默。

4、日常场合

要求:用语自然、亲切、灵活,多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

三、情境训练 1、2004年元旦就要来了,班里要举行联欢会,如果同学们选你做了主持人,你将用什么内容开场?

2、你在元旦联欢会上将有一个节目--唱歌,在演唱之前,你用什么简短的语言引出你这首歌?

3、你是住宿生小甲,想让走读生小乙把你落在佳丽的词典捎过来,于是你找到了小乙,你该怎么说?

5、你就是小乙,又怎么去和小甲的家人表述自己的意思呢?

课题3:口语表达的速度

训练目的:

1、口语表达的速度和思维的敏捷性联系起来训练。

2、要培养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内容来采取合适的表达速度。训练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觉得一个人说话速度的快慢是和这个人的什么有直接关系呢?(学生可能回答“性格”)除了性格这个因素,还和什么有密切关系呢?

二、影响口语表达速度的因素

1、思维的敏捷性

想得快,是说得快的前提。脑筋急转弯训练:

(1)什么路不走车马?(2)什么水不能喝?(3)什么饼不能吃? 口语表达训练:即兴评价口语训练课

2、口语的词汇量

词汇量少,在用时就会大脑一片空白,直接影响快速组织句子的能力。编故事训练:自己创设一个情境,用下面三个短语编一个故事。(1)惊慌的女孩

(2)啼哭的婴儿

(3)快乐的妈妈

3、不同的场合、对象和讲话的内容

讲话的速度还要取决于听众感官反应的速度,以及听众对讲话内容的熟悉程度,即讲话的速 2 度要符合听众的接受能力。

讨论:什么场合需要语速快些?什么场合需要语速慢些? 口语表达训练:

(1)模仿《动物世界》中赵忠祥的解说

(2)模仿《新闻联播》的主持人播报一则新闻。(3)即兴辩论

在现代家庭中,正方:家庭条件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反方:家庭条件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三、小结

总之,讲话速度的快慢反应一个人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但是,也不能讲得过快或过慢,该快的快,该慢的慢。

课题4:口语表达中的思维训练

训练目的:

1、培养学生在听话时靠思维归纳把握别人讲话的要点,听话听“音”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讲话时靠思维的不断分析与综合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的能力。

3、使学生的口语表达有中心、有条理。训练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有的人反应快,应变能力强,能与人谈笑风生、对答如流?这全是思维的敏捷性决定的,它并不全是天生的,也可以在后天培养。

二、思维能力的训练途径

1、养成说话前写口头表达提纲的好习惯

通过写提纲,把准备要讲的意思大概理一理,使思维条理化,然后依着顺序说。一方面怕说的时候忘了,起个提示作用;一方面借写提纲的机会把要说的意思进行选择、整理。这样在说的时候,看见提纲上的几个字或一句话,就能引出好多想法,带出好多词汇。(1)较详细的提纲(2)一两句话的提纲(3)“打腹稿”

2、语脉的训练

让学生把话讲得脉络清楚,有中心,有条理。一方面通过范文的讲读,引导学生细心揣摩作者的思路,让他们学习分层次地、有条理地表情达意的方法;另一方面专门知道学生把一件事或一个意思说清楚、讲连贯。(1)抽签讲话练习

准备好若干个题目,当堂抽出一个准备5分钟后讲。(2)口头缩写训练

让学生把读过的长文章经过思考分析、概括,用简短的语言把全文主要内容归纳出来。(3)口头扩写训练

让学生用口头语言将自己对课文的体会、感想或对一些细节的补充讲出来,使他们通过联想、推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生发、扩想。

三、小结

总之,人的思维就像一个加工厂,听的印象或看的印象马上进入这个加工厂加工,经过闪电般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或引起联想或生发想象,然后选词组句说出来。这个加工厂加工的精度高,则说出来的话就清楚、严密、有条理;这加工厂加工得快,则口头表达的速度就快,就连贯,不必要停顿也就少。因此说话的训练必须要和思维的训练密切结合起来进行。

课题5:口语表达中语音的训练一

训练目的:通过朗读训练中的指导提高运用语音表情达意的能力。训练过程:

一、导入

我们平时说话不能总是一个声调的吧?说话时有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能使你的讲话增加感染力。

二、语音的内容

1、音质

发音的质地。说话时要音质纯净,没有杂质。

2、音调

要求优美动听,会运用音调的高低粗细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3、音律

讲话的节奏、快慢适度。

4、音力

指讲话声音的力度。要训练学生敢于在公开场合大声讲话,音力强弱、大小适度,持久强韧。

三、语音训练的主要方式--朗读

1、发音指导

(1)正音指导:朗读时要求吐字清晰、准确。(2)普通话指导

(3)发音技巧指导:训练学生掌握小声发音法,徐声发音法,模拟发音法以及拗口练习。绕口令:①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妞妞轰牛,牛拧nìng,妞妞扭牛。②空树藏孔,孔进空树空树孔,孔出空树空树空。

(这里有四个“孔”字,其中第一、二、四个指古人孔子,第三个指树洞。)③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④大妈妈大模大样骑大马,老姥姥老夫老妻赶老羊。⑤姥姥喝酪,酪落姥姥捞酪。舅舅架鸡,鸿飞舅舅揪鸠。

2、朗读指导

(1)停顿。学会灵活运用意思上要求的停顿、文法上要求的停顿以及修辞上要求的停顿。具体讲解:停顿可以使说话人有调节气息的时间,一句长句不可能一口气说完,需要分成几段来说;停顿也可给听话人思索分析的时间,可以更好地领会说话人的意思。

朗读课文必须正确运用停顿,否则就会读成破句,造成歧义。停顿的位置和停顿的时间的长短和标点符号有关系。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也可以按照语法结构来停顿。

(2)速度。学会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不同思想内容来调整口头表达的速度。如:朗读论说文比朗读记叙文速度要慢些;朗读诗歌要比朗读散文慢些;叙述紧张的场面,表现焦急的心情要读得快些;叙述平静的场面、描述自然景物烘托气氛、表现心情沉重的或意味深长的语句则要读得慢些。

课题6:口语表达中语音的训练二

训练目的:通过朗读训练中的指导提高运用语音表情达意的能力。训练过程:

一、导入

我们接着上次的朗读训练进行这节课的内容。

二、朗读指导

(3)语调变化。使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的深刻理解,学会运用音调变化(抑扬顿挫)和不同的语气,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细微差别。

具体讲解:句子里表达思想感情的抑扬顿挫的调子,也称句调。我们说一连串话时,除了每个音节有声调外,整个句子还有它抑扬顿挫的语调。在一个句子里,有的词要读得重一些,有的词或词组后面要有停顿间隙,有的句子句尾的音高要上升,有的句子句尾音高要下降,这一切变化都和全句话的意思或说话人的感情和态度有直接的关系,我们说话时就是依靠这种抑扬顿挫的语调来表达出复杂的思想感情的。

(4)重音。文章需要强调的地方,要有意识地读得重些;一些习惯用语和虚词语素要读得轻些,如:漂亮、厉害、明白等。

A普通的短句里,谓语部分常常要重读。如:我多么懊悔!

B名词前的定语和动词、形容词前的状语常常要重读。如: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C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语常常重读。如: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

D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在句子里常常要重读。如:有时候一些小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E句子中用作比喻的词常常要重读。如: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象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3、表情指导

要求朗读时要姿态大方,读前稍沉思一会儿,腹部运气,鼻子深呼吸,呼吸均匀,面部表情自然。

练习方法:分角色读、接力读、诵读等。

为锻炼朗读的勇气,可采取远距离大声朗读、说话的方法。

四、小结

朗读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练习。

课题7:会话能力的训练--答问和对话的训练 训练目的:

1、培养学生掌握答问能力的技巧。

2、在答问中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3、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场合,根据不同的意图进行有效的对话。训练过程:

一、导入

我们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不可能总是一个人站起来说,不可避免地要和周围的人交流,因此,能对答如流才是口语表达的较高境界。

二、会话能力的训练

1、答问的训练

这是在课堂上进行得最多的口头表达训练之一。答问要有针对性,条理性,这样回答问题才会有说服力。训练方法:把某个学生答问的步骤和要点在黑板上记下来,再和全班学生一起对他的答问进行结构分析,检查回答问题的针对性和条理性。

2、对话的训练

(1)善于听取对方的说话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即能听出言外之意。读下面一段话,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天,住同一幢楼的徐阿姨见到小林的姐姐时说:“你家小林真刻苦,每天晚上 12 点多钟了,我们都睡觉了,还听见她在练琴。”A徐阿姨的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B假如你是小林姐姐,你这时打算说些什么话?

(2)善于向对方提出问题。对话是双方的事,为了更好的了解对方,就要通过对话提出恰当的问题,使对方乐于作答。

(3)会找话题。注意从对方的年龄、职业、爱好等方面或从谈话的环境、社会上发生的事件等方面找到合适的话题进行交谈。(4)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说话的关键是“理”与“情”。“理”对,对方就会接受;“情”切,对方就会感动,从而增强讲话的说服力。

(5)会把话讲得有风趣,提高讲话的艺术。讲话时根据不同场合和表达的需要,可有意识地穿插些典故、成语、小故事、警句、谚语等,使讲话比较轻松而且有风趣,使别人乐于听下去。

三、课堂练习答记者问

1、提问要有针对性,意思明确,有意义。以“请问”开头,以“谢谢你的回答,我很满意”等语言结束。也可以追问。

2、回答要清楚连贯,表意准确,不要答非所问。以“回答完毕”结束。

课题8:讨论与辩论

训练目的:

1、通过讨论活跃学生的思考,锻炼即兴表达的能力。

2、培养学生争论、发表意见的习惯。训练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生活、学习中,难免会和周围的人有不同的意见,那么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即让别人赞同你的观点,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讨论

1、什么是讨论

讨论是对特定的议题发表个人的主张和见解,从各个角度去探讨,最后把各种见解加以集中归纳的过程。

2、讨论的分类

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班会讨论和专题讨论等。

3、讨论的训练要求

(1)个人的观点一定要鲜明,要注意事实,并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推论。(2)防止诡辩,不要轻易改变个人的主张,更不能任意转换议题。(3)发言前,一定要了解别人的看法,以便提出自己的见解。(4)注意不要曲解别人的意思。

(5)要避免无休止的争论,要适时做出归纳小结。

讨论:在莫泊桑的作品《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是什么吸引着那些作家到福楼拜家去?

三、辩论

1、什么是辩论

辩论是讨论的一种深入、激烈的形式,是双方围绕一个有争议的专题进行争辩,互相陈述己见,指出对方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中的矛盾,设法以“理”说服对方的一个过程。

2、辩论的形式

课堂即兴辩论、专题辩论,还有外交辩论、法庭辩论、学术辩论、决策辩论、赛事辩论等。

3、辩论的要求

(1)围绕辩题,准备材料。

(2)揭露对方矛盾,使自己的观点站住脚。

(3)辩论的语言要求雄辩、敏锐、灵活巧妙。不强词夺理,不讽刺挖苦,要互相尊重,以理服人。

可供选择的辩题:“中小学男(女)老师多些好”、“生活在桃花源好(不好)”、“学生面前老师应(不应)放下架子”、“家庭条件好有(不)利于孩子的学习”等。

课题9:访谈和答记者问

训练目的:

1、使学生即席发言的能力得到强化训练。

2、培养学生的敏捷性思维。

3、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训练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所熟悉的名记者是谁?在外交方面,你对谁的答记者问情况印象最深刻?我们肯定佩服那些应对自如、谈笑风生的人吧?你也许渴望自己能有那样的口才。只要你敢于表现自我、积极参加口语交际,就有可能“口若悬河”。

二、外交人物举例 周总理巧答美国记者问

美国记者:总理先生,你们中国人走的路为什么叫马路呢? 周总理:因为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美国记者:总理先生,我们美国人走路爱昂着头,而你们中国人走路爱低着头,这是为什么呢?

周总理:噢,走下坡路的人要昂着头,而走上坡路的人当然要低着头了。美国记者:(很没趣,但仍不死心,忽然眼睛一亮,看见周总理的胸前别着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您一个堂堂的中国总理,为什么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

周总理:噢,这是一个朋友送的,这是他在抗美原朝的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即席评论:你对周总理的机智、巧妙应答的看法。

三、当小记者的要求

教师提示:有个典故叫“问牛知马”,讲的是一位商人,来到牲口市场想买一匹马。但他却先问了牛的价钱,又问了骡子的价钱和羊的价钱,然后根据这些情况推断出马的价钱,才去问马的售价。这个商人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会问,那么,同学们对自己的采访对象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

学会问--围绕主题,有的放矢;环环相扣,步步紧跟;用词准确,不说废话;不卑不亢,大方得体;含义深刻,富有启迪,四、答记者问的要求

关于答--遵循随机应变的原则,怎么问就怎么答。问得礼貌--答得客气;问 得明确--答得清晰;问得含蓄--答得婉转;问得幽默--答得机智;问得真诚--答得恳切;问得刁难--尖锐反击。

五、答问练习

1、同桌之间自由练习

2、一人应答同学们的提问

3、一人当记者采访大家

课题10:讲话时的表情和语气

训练目的:

1、让学生明白有声语言加上表情、语气等无声语言的配合,可以增强说话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学会用表情配合语言,注意运用不同的语调谈话。训练过程:

一、什么是表情

也就是感情或者情绪的外在的表面的表现形式。一般所说的表情,指发生在颈部以上的能反映内心变化的动作、状态和生理变化。

如:挤眼、蹙眉、脸红、撇嘴、微笑、瞪眼、张大嘴等。我们把通过面部表情把出来的信息叫情态语言。

二、什么是语气

就是说话的口气。要表现不同的语气,口语中主要靠的是语调,即说话或朗读中体现出来的语句的快慢节奏,抑扬顿挫,词的重读等。

如:对老人说话要用庄重、尊重的语气,对小孩说话用和蔼可亲的口气。

三、注意表情和语气的作用 增强说话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四、练习

1、表情朗读 《春》《秋天》《小板凳》

2、用适当的语气和表情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明是个学习成绩不好又常常违反纪律的同学,最近由于急性阑尾炎住院做了手术,一天,班主任老师带着水果来看他,小明怎么也没想到老师会来,看到老师和蔼的面容,小明激动地说:

老师笑着说:

。小明低下头,不好意思地说:

。老师语重心长地教育小明:

听了老师的话,小明内心充满了感激。他向老师道出了自己内心的苦恼。老师欣慰地说:“只要你肯努力,老师和同学们都会帮你,你看还有谁来了?”小明往病房门口一看,几个小脑袋在门缝正朝里看呢,他赶忙招呼一声,呼啦拉,一下子进来了五六个同学,大家手捧鲜花围住他,你一言,我一语地对他说:“

”“

”“

”小明听了心里暖暖的,当即向大家保证:“

。”

3、一个船夫在急流中驾驶小船,船上坐着一位哲学家。哲学家问船夫:“你学过历史吗?”船夫回答说:“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生命的一半。”哲学家又问:“你学过数学吗?”船夫回答:“没有。”哲学家又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大半的生命。”这时,一阵狂风把船吹翻了,哲学家和船夫都落入水中,船夫对哲学家喊:“你学过游泳吗?”哲学家回答:“没有。”船夫说:“

。” 船夫应该说的话是什么?他该用怎样的语气和表情?

4、毕业离校之际,班上组织了一次班会,由你代表同学向班主任老师致告别词,你满怀感激和依恋的心情说:

3、张娜与王新是初三1班的学生。星期天上午,张娜约王新去打乒乓球。王新的奶奶说:“你成绩好,怎么玩都可以,我们新新可耽误不起呀!”如果你是张娜,你该怎么说?课题11:复述和转述

训练目的:

1、训练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思维的敏捷性和概括能力。

2、使学生做到听的时候能抓住重点,说的时候突出重点。训练过程:

一、复述的形式

1、详细复述

2、简要复述

3、创造性复述(1)改变叙事的人称

(2)把叙述改为对话或将对话改为叙述

(3)改变文章的体裁

(4)补充文章的内容

二、复述练习

1、根据下面提供的部分故事情节提纲,进行扩充型创造性复述。要求为故事补上结局和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时间不超过三分钟。

(1)小明怕家里的大公鸡吃掉叔叔为他捉的蟋蟀,把它带到了学校。(2)上课时,不小心蟋蟀跑了,跳到讲台上,还叫了起来。(3)小明慌忙去捉蟋蟀,没捉住。(4)老师批评了小明,小明--

2、简要复述(原文略)

三、转述练习

1、李晓对班长说:“我母亲病了,得陪她到医院去看病,下午的球赛我不能参加了,请你通知余杰顶上,好不好?” 班长到余杰家,余杰不在,就对余杰的爸爸说了,并请他一定要转达到。(限80字)

2、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1)如果小王当天下午在校门口见到了郭老师,他可以这样说:“

”(2)如果小王当天下午在校门口见到了郭老师的女儿,他就地这样说:“

”(3)如果小王在第二天一早,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了郭老师本人,他却地这样说:“

3、某国驻日本冲绳岛的一支部队的营长向值班军官传递了这样一个命令:明晚大约8点钟,哈雷慧星可能在这个地区看到。这种彗星每隔76年才能看到一次。命令所有的士兵着野战服在操场上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天文现象。如果下雨的话,就在礼堂里集合,我将为他们放一部有关彗星的影片。课题:讲演(2004年11月)

训练目的:

1、让学生熟悉并努力掌握演讲这种口头宣传的方式。

2、让学生初步学会当众即席讲说的本领。

3、教学生写演讲词。训练过程:

一、导入

演讲是语言和动作相互配合进行口头表达的一种宣传形式。其实,在辩论会上的慷慨陈词的发言、誓师会上热情洋溢的表态以及在特定场合所做的宣传、讲说等都是演讲的一种形式。我们许多革命领袖和前辈都是著名的演说家,他们用激动人心的演讲,宣传革命的真理,动员了广大群众参加了革命斗争。如:闻一多、毛泽东、周恩来……

二、写演讲词

1、开头。有恰当的称呼。最好交代为什么要讲,渲染一下气氛。

2、中间。演说词要围绕中心论题来发挥,但它比写文章更要注意编排的吸引力。(1)并列式

一个一个问题分开论述,最后归纳自己总的主张。(2)递进式

一层层地深入论述,由小及大,由此及彼,逐步讲清道理。(3)假设辩论式

假设有人提出驳问,或针对听众的疑难问题,自己在解答时阐明个人的主张。

3、结尾。要注意归纳总结自己的主张或见解,并用号召性的、鼓动性的语言,激发听众的情感,把演说推向高潮。

三、演讲的特点和技巧

1、为了防止听众注意力的涣散,增强感染力,应当多使用各种鲜明生动的语言手段,如谚语、歇后语、典故、以及重复、设问、比喻等。

2、把书面语尽量改成口语句式。

3、对一些专用术语要深入浅出地予以解释。

3、要特别注意讲话的逻辑性。

4、要感情充沛,吐字清楚。

5、音调变化要有起有伏,抑扬顿挫。

6、随时根据听众的反应,注意放慢语速,或做必要的停顿,使听众有一个思索、回味的机会。

7、要注意语态,不能使用教训人的口吻。

8、举止动作要端庄大方,自然,要克服抓耳挠腮,东张西望,看天花板,大哈欠,吐痰等不良习惯,否则容易使人反感,影响注意力。

四、练习

写演讲稿,准备演讲比赛。(一)演讲的本质

什么是演讲?是以宣传鼓动为目的,带艺术性的严肃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演讲者面对听众,以有声语言为主要表达形式,以态势语言为辅助形式,系统、鲜明的阐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1、演讲不同于朗诵。(1)演讲与朗诵的范畴不同,演讲属精神实用艺术,侧重于宣传鼓动。朗诵属表演艺术,侧重于欣赏。(2)演讲的选题有很强的现实性、时代性。朗诵的材料有很大的超越性。(3)演讲讲究激情,其语言有特殊性。有生活化的舞台语言,有舞台化了的生活语言,演讲一定要有激情点(高潮)。朗诵追求意境,其语言属舞台表演语言。

2、演讲不同于一般的报告。内容上,报告注重政策性、权威性、指导性。演讲注重典型性、鲜明性;语言上,报告要求朴实,感情表达不要求大起大落,基调平稳。朗诵必须要有起伏。演讲不是表演,是表现,要注重控制情绪,最好的演讲员是他的眼泪在眼匡里,而听众的眼泪在脸上。

(二)演讲的作用

1、促进作用:促进历史转变、促进文明建设、促进人材成长。

2、教育作用:既是教育别人,又是自我教育。

3、美感作用:演讲的题材首先是真实的,必须歌颂真善美,要求形式是美的,语言是美的,态势是美的。要使人产生愉悦,听一次演讲不仅是一次心灵的进化,而且是一次审美观的升华。

(三)演讲的准备

1、拟定讲题。要有四个目的:使人知、使人信、使人行、使人悦;有四个基本要求:贴切、简洁、引人、悦耳,题目要平仄相间。

2、标题类型。(1)题要型--男子汉的风度(2)象征性--扬起生命的风帆(3)含蓄型--沉重的翅膀(4)惊醒型--前进,东方的巨人(5)设问型--人才在哪里(6)抒情型--党啊,亲爱的妈妈。

3、写好讲稿。不管写什么内容、对象,所有的演讲稿一定有事、理、情,即要有事实、10 有道理、有感情的有机结合。我们通常评价一篇稿子,说:这篇稿子太实了,就是缺“情”,这篇稿子太虚了,就是没有“事实”。没有事实的议论和抒情是苍白的,没有抒情和议论的事实是呆板的。

4、熟记讲稿。

5、自我讲练。

6、上台、开场、下台的问题。上台要情绪饱满,充满自信,步伐稳健自然,目光环视全场。开场起调一定不要太高,稍低。下台步伐平稳,要避免“得意洋洋”或“神情疲惫”。

课题12:运用恰当的态势语

训练目的:

1、使学生认清什么是态势语

2、了解态势语的作用,能解读讲话者的态势语。

3、使学生学会恰当使用态势语 训练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平时的实际口语交际中,没有人面无表情地傻傻地站着不动。那么,恰当的态势语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什么是态势语

可以包括一个人的表情语、手势语、姿态语。

三、态势语的作用

1、解读对方的态势语,可以帮助自己理解对方讲话的真实意图。

2、恰当使用态势语讲话,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讲话意图。

四、解读态势语

1、手势

(1)手指语言:“大拇指”动作一般表夸奖,很好,但有时表高傲的情绪;“十指交叉”一般表自信、敌对情绪、感兴趣;“抓指式”一般表控制全场之势;“背手”可给自己壮胆,镇静,也表自信,但对有的人是种狂妄表现;“手啄式”表示不礼貌的动作,本身就是一种挑衅、针对和强制性。以上都要看具体环境和当时面部表情。

(2)手掌语言:“向上”表示诚恳、谦虚;“向下”表提醒、命令;“紧握伸食指”带有一种镇压性;“搓掌”表期待,快搓表增加可信度,慢搓表有疑虑;“手掌向前”表拒绝、回避;“手掌由内向外推”表安慰、把所有的问题概况起来;“劈掌”表果断、决心。

(3)手臂语言:“手臂交叉”表防御;“交叉握拳”表敌对;“交叉放掌”表有点紧张并在努力控制情绪;“一手握另一只手上臂,另外一只手下垂”表缺乏自信。

2、眼睛语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嘴巴可以说话,眼睛不能说话,眼睛的奥妙,在于它是真实的。可以编出一千句谎言,却不能遮挡眼睛的真实性。

(1)凝视。集中目光看对方,如果是公事,目光限制于前额到双眼,使人感觉你很诚恳认真;如果是社交,就看双眼到嘴三角区;如果是关系非常亲密的朋友,就看双眼到胸。(2)环视。眼睛向前然后有目的地扫一下,好处是所有听你讲话的人都注意了你,不觉得你在和他(个人)交流,能较全面地了解听众的心理反映。而且可根据你的环视随时调整说话的节奏、内容、语调,把握说话的主动权控制住。、(3)虚视。就是似视非视,演讲就需要这种虚与实的目光交替,“实”看某一部分人,“非”看大家,演讲要做到“目中无人,心中有人”。

五、练习

即兴演讲,让大家评价态势语。

六、实践作业

结合学校组织的“法在我心中”演讲比赛让态势语发挥作用。

课题14:即席讲话

训练目的:

1、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

1、即席讲话时不盲目,有自己清晰的观点。

2、即席讲话时有感染力,有一定的说服力。训练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有没有发现站起来回答问题,满脸通红、语无伦次的人?你受否平时文笔不错,可一在公众面前讲话,便手足无措、思想紊乱、脑子一片空白?今天,老师就帮助大家树立即席讲话的信心,帮你找到即席讲话的技巧。

二、即席讲话的概念

即席讲话指说话人在不经准备的条件下,当众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的一种讲话方式。

三、即席讲话的要求

1、有表达的信心,观点鲜明。

2、讲话时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话题,不偏离话题。

3、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四、即席讲话的方法

1、迅速树立一个观点,讲属于自己的观点或个人体验,不要人云亦云。

2、边想边说,扣住自己的说话中心,不要漫无边际。

3、多举众所周知的实力和名人名言支持自己的观点,使讲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五、即席讲话练习

1、发挥你的想象力,将下面几个词语用上,说一段话,要有中心、有条理。少年

朝阳

江边

2、即席发言

假设你接受校园小记者的采访,让你就“这样看待校园消费攀比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3、转换身份的即席发言

今天是富豪大酒店开业之日,请你以该酒店公关经理的身份向前来参加酒店庆典的领导和来宾进行即兴发言。

4、即席反驳

一位家长说:“教育孩子就得有奖有罚,考100分给100元钱,考不及格1分不给,这就是我教育孩子的诀窍。你们学校里不也是有奖有罚吗?”

六、实践作业

在课堂上和生活中应用即席发言的技巧,积极发言。

课题15:与人交流中的应对

训练目的:

1、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

2、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

3、在交流过程中,能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训练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以至将来的工作中,与人交流时往往需要随机应变,即学会“察言观色”,这样,你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有一席之地。

二、什么情况下需要“变” 12

1、对方谈话内容的改变。

2、对方讲话态度的改变。

3、交流时场景突然发生改变。

4、交流时有突发事件发生。

三、相应的应对措施

1、改变谈话内容

2、改变谈话方式

(1)态度

(2)语气

(3)声调

(4)表情

(5)手势

3、改变谈话地点

四、与人交流的情景示例

道歉、做客、祝贺、待客、转述、劝阻、商量、请教、赞美、批评、安慰、解释、采访、辩论、借物、购物、指路、问路、看病、打电话、接电话、邀请、推荐与自我推荐、当导游

五、应对练习

1、小红吃早点时服务员不小心把汤泼到了她的身上,小红无奈之下只好回家换衣服,等她到校使已经上课了,老师马上当众批评了小红。下面的做法怎样,请你评一评。(1)小轰马上哭了起来,一句话也不说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2)小红 大声争辩道:“我不是故意的,你不该责备我,要不你去问问我妈妈!”(3)小红马上轻声说:“老师,吃早点时服务员弄脏了我的衣服,我回家换衣服才迟到了。”

2、王华和李其是同桌,也是一队好朋友。一天,王华发现自己的钢笔坏了,怀疑是李其在借用时弄坏的,对李其表示了不满。晚上回家时哥哥才对王华说钢笔是他不小心弄坏的。第二天,王华说了“对不起”。如果你是李其,该如何回答王华?

3、赵强同学一周前借走了你的《天方夜谭》,今天他还书时什么也没说,把书放在你的课桌上就走,你仔细一看,原来是书皮掉了一块,此时,你会说些什么?

六、实践作业

班里或校内其他学生的家长可能不支持孩子的学习,或不能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你和其他同学组成“帮助小组”,利用星期天到这个同学家里去说服家长,劝说他们为了孩子,转变思想。

课题16:主持

训练目的:

1、调动学生的口语表达热情,使他们的口语表达水平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2、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使他们的口语表达水平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3、检验学生的词汇语句储备量,激发学生多阅读以补充“能量”的热情。训练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心目中有没有最崇拜的节目主持人?(学生自由发言)他们的哪些方面吸引了你?(学生即兴发言)那么,你想成为这样的人吗?尽管我们可能不能成为主持人,但具备较好的口才也会使我们终生受益的。

二、主持技巧

1、主持人的功能:串场(承上启下、.互动、介紹、暖场、场控(负责处理突发状況、掌控流程)、应变。

2、注意事项:眼睛需平视、扫场,腰要打直,站姿应多注意.。会议的主持应注意规则的遵守、气氛的掌控及立场的公正性。

3、台风、站姿、手势、视线、掃場、断句、速度、节奏、咬字要清楚、注意调节情绪,不偏台、不背台。

4、拿麦克风以不是惯用手的那只为主,男生可以将手放于腹部或背后,女生脚的重心要平均,当两个主持人同时在场上时以靠內侧的手拿麦克风。

5、把握机会,多练习。

三、活动步骤:

第一步:安排两名学生准备主持。教师只告诉学生是关于什么的晚会或栏目名称。第二步:在语文课前5分钟由教师充当“挑战主持人”马东的角色,不断为两名学生变换情境,两名学生进行“双人主持”。

第三步:由观众点评,并评出最佳主持。

四、情境设置

1、某小学要召开“六一”游园晚会,请你和另外一个搭档去主持。过程中的特殊情况:一个小朋友因没有在夹石子的活动中获得第一名哭了;一个小朋友在缝纽扣的活动中扎了手但没有哭;忽然天下起了雨。

2、本校的九年级要举行一场书法比赛,你和另外一个搭档主持。

过程中的特殊情况:一个参赛选手比赛中途肚子疼,被扶出赛场;一个选手比其他选手提前一半时间完成作品;

五、练习说明

这个活动形式是模仿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挑战主持人”的最后一个环节。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不同于电视上选手的是两名学生是可以提前一天知道主持的内容。尽管这样,也明显感到学生进行此活动难度不小,有的学生语无伦次,有的学生把事先的准备忘得一干二净,大脑一片空白……但越是这样,越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使学生感到口语表达的训练非常有必要。

六、情境提示

1、元旦联欢会

2、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会

3、辩论赛

4、朗读比赛

5、篮球比赛 课题17:表演

训练目的:

1、通过写剧本,表演剧本,促使学生揣摩角色身份,模拟出表情、语气、动作,清楚人物应根据需要调整说话内容和方式。

2、在写作方面提高学生描写人物的水平。

3、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一、导入

善于“追星”的你们,一定有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他是谁?(学生自由发言)。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演员?(学生自由发言)其实,这些演员在平时训练中吃了不少苦,下了不少功夫。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今天开始,我们也尝试表演,与演员们不同的是,剧本得由我们自己来写。

二、什么是剧本

1、台词

2、舞台说明

3、出示一个剧本范例

三、表演技巧

表演要放得开,要自然,这是表演的一道屏障,要突破这一屏障才能够有所表演,否则,表演都谈不上。有的考生从心里热爱表演艺术,但由于在日常生活中表演的机会少,不能放开表演,这就是考试的大敌。人们常说,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呆子”。这个比喻非常巧 14 妙地说明了表演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只有演员的表演放开了,“疯起来了”--意思是进入表演状态了,才能让观众看入神,看得“目瞪口呆”。考生在考前练习的时候,就一定要在敢于在人前进行,就要让自己的“脸皮厚起来”。

四、活动步骤

第一步:学生自编剧本或搜集合适的剧本。第二步:教师和学生一起选择剧本。第三步:安排学生进行课本剧排练。

第四步:在语文课前6分钟进行课本剧表演

第五步:全体学生将对演员和剧本的评价写在杂记本上,准备交流。第六步:评价交流。

五、表演题目

1、根据下列一件道具构思一个小品:鞭子、木棍、枪、信、花、草鞋、新鞋、纪念章、油灯、破碗、照片、表、考卷、梳子、遗物、雨伞、手帕、针线包、钢笔、火柴、画、打火机、小荷包、血衣、弹片、烟头、旗帜、纪念册、铅笔头、旧地图、断了弦的琴、子弹、退色的帽子、螺丝钉、红星、兰宝石、钱包、票、录音机、椅子、照相、沙发、钥匙、猎枪…

2、成语命题小品:

(1)弄巧成拙……(2)喜得贵子……(3)因小失大……(4)雨过天晴……(5)歪打正着……(6)自食其果……(7)一箭双雕……(8)事过境迁……(9)事倍功半……(10)同舟共济……(11)如梦初醒……(12)如释重负……(13)人亡物死……(14)惹火烧身……(15)无地自容……(16)无可奈何……(17)欣喜若狂……(18)雪中送炭……(19)近水楼台……(20)茅塞顿开……

3、无实物练习:(1)衣服破了补衣服。扣子掉了缝扣子。(2)下雪天,扫雪、滚雪球、堆雪人。(3)搓绳、割草、砍柴、打草鞋。(4)看书或写作业,电灯灭了,摸黑找火柴、蜡烛,点灯继续看书。(5)擦皮鞋、刮胡子、洗脸。(6)钓鱼,上鱼饵,钓到鱼摘鱼。(7)用劈柴生煤球炉、掏米煮饭。(8)擀面条、包饺子。(9)捉蝴蝶、逮蜻蜓、捉小鸟、抓虫子。(10)从井里、河里、泉里打水,挑回家。

篇2:口语训练综合教案(15个课题)

以下是一般resume中常见的项目(你不一定全部用得著,写作时请参考 Resume的三种格式及范例的格式): Heading 包含姓名、住址和电话 Summary At the Top 一般而言,这一项是不写的,但如果你有什么要强调,可以加在这一部分。Objective 这部分要写用来陈述「目的」的一两个句子。你可以指明申请学位或职位的名称,如: “Assistant Buyer for a major department store”, “Master degree in the deparmtment of Journalism”;也可以概括陈述你的目的,如: “An entry level position in public relations that will use my interpersonal and writing skills”。Education 列出高中以上的学历,若成绩好,可加上GPA Experience 按时间顺序列出所有的工作经验,以及从中得到的特殊技巧Campus and Community Activities 列出能突显你能力的课外活动 Special Skills 可包含language skills, computer skills等 Personal Interests 这部分争议较大,你可以依喜好决定要不要加 References 列出其他一同寄出的参考资料,如成绩单等。

写作注意事项

多用“action words”(见下面Action Words表)Achieved Created Formulated Recruited Administered Decided Founded Rectified Affected Defined Generated Researched Analyzed Delegated Governed Reviewed Applied Designed Grouped Revised Appraised Detailed Guided Scheduled Approved Developed Handled Searched Arranged Directed Illustrated Secured Assessed Distributed Implemented Selected Attained Earned Improved Simplified Awarded Effected Increased Sold Built Encouraged Influenced Solved Calculated Enforced Initiated Stimulated Catalogued Enlarged Inspired Structured Clarified Equipped Installed Succeeded Coached Established Instituted Summarized Compared Estimated Integrated Supported Composed Evaluated Interviewed Tailored Conceived Examined Introduced Taught Conducted Excelled Invented Transformed Constructed Executed Investigated Translated Contracted Expanded Launched United Controlled Experimented Maintained Validated Convinced Facilitated Mastered Verified Correlated Formed Recorded 日期:所有的日期都要写清楚,最好不要写简写。如: January, 1996, Summer 1995。

长度:Resume长度最好限制在一页,但如果丰功伟业太多,仍可以超过。不要有错字,且排版要好看,如果舍得,买好一点的纸印刷,绝对不要用影本。Dos and Don’ts

Do....多用action verbs 要看起来专业 文字要诚肯 版面要整洁 多

检查是否有错字或文法错误 清楚表达自己的objective 把最要强调的项目写在前面 多用黑体、斜体或底线等来增加版面美观 Don’t....不要用缩写 版面不要太挤 不要用被动语气写作 不要写太长的句子 不要用“I”来代表你自己(如: mastered use of WinWord, 不要用 I mastered use of WinWord)不要引用对你不利、或不清楚的资料

Resume的三种格式及范例

篇3:口语训练综合教案(15个课题)

国家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开展了“2016年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本次竞争性评审共有20个城市参加,选取15个作为试点城市,评审结果于当日产生。最终,15个城市入选2016年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

国家第二批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名单:郑州、广州、石家庄、四平、青岛、威海、杭州、保山、南宁、银川、平潭、景德镇、成都、合肥、海东。

据财政部2014年底发布的《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国家将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5亿元,省会城市每年4亿元,其他城市每年3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

篇4: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几个技巧

一、在故事精彩处再现画面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构思奇特,趣味性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再现画面,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口语交际的内容,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沟通能力。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了乌鸦嘴里叼着的一片肉。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内容含义深刻,狐狸用花言巧语骗肉的过程可谓故事的精彩处。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笔者紧抓骗肉这一处组织学生开展口语交际,让学生分别佩戴狐狸和乌鸦的头饰进行表演。学生加入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动作惟妙惟肖,神态形象逼真,将狐狸的狡猾、乌鸦爱听好话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表演,不但再现了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大方的态度和口语交际礼貌,其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在文本空白处续编故事

在文章的叙述中,出于构思布局的需要,作者有时会把一些情节一笔带过,有时会让结尾留有余地。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空白处,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田忌赛马》一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第一场比赛,按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的顺序进行比赛,结果齐威王赢了。在孙膑的指点下,第二场比赛中田忌拿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结果赢了比赛。故事虽然完了,但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教学时,笔者因势利导:“同学们,如果让田忌与齐威王第三次赛马,结果又会怎样呢?”孩子们一听,立刻活跃起来,前后桌组成小组展开讨论,讨论的结果更是让人惊叹。有的学生说:“比赛当天,马场外热闹非凡,田忌还是按原来的顺序,但齐威王却用中等马对田忌的下等马,上等马对田忌的上等马,下等马对田忌的中等马,结果齐威王三局二胜,赢了比赛。这下,田忌无话可说了。”有的学生说:“经过上一次的教训,为了挽回面子,齐威王决定再和田忌赛马一次。不过这次齐威王早已经准备好了三匹精良马,这些马是从全国各地选拔上来的。田忌还是用了上次的办法,但却输了。”还有的学生说:“一个月过去,他们又进行了第三次比赛,这一次,第一场上等马对上等马,才开始田忌的马和齐威王的马齐头并进,可是一眨眼工夫田忌的马就遥遥领先了,第二场、第三场都是田忌胜了齐威王。齐威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齐威王问田忌是怎么回事,原来这一个月田忌都在精心驯马。”……顺着课文情节,学生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大大延伸了课文内容。

三、在文质优美处模仿片断

教材中的课文语言优美,充满童趣,体裁多样,具有时代感,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优美的片段,有特色的片段,都是可以模仿的对象。在执教《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里面有以下描写漓江水的片断: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笔者首先带领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这一片断在句式、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然后,笔者仿照片断说了一小段:“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我走进公园,被眼前的景色陶醉了。公园里的花真多啊,一眼望去,满园姹紫嫣红,犹如花的海洋;公园里的花真美啊,红的像霞,白的似雪,黄的如金;公园里的花真香啊,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和蝴蝶,它们在花丛间翩翩起舞,不忍离去。”学生也来劲了,纷纷举手,以花草树木、日常生活用品、美食佳肴为主体模仿说话。一名学生甚至以笔者给家里宝贝买的一双毛毛虫鞋为例说起来:“我穿过油光滑亮的皮鞋,舒适柔软的运动鞋,却从没看见过毛毛虫这样的鞋。毛毛虫鞋真好看啊,它的颜色既不绿得耀眼,也不绿得深沉;毛毛虫鞋真舒服啊,用手摸上去软软的,厚厚的;毛毛虫鞋真实惠啊,一双才二百多,还能买到大品牌。”说完引来一阵笑声与掌声。

四、在课本插图处创设情境

大多数课文都编排了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这些插图鲜活,直观,富有儿童气息,同时又能唤起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图片创设一定的情境。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时,笔者指导学生观察小壁虎分别向谁借尾巴。一开始,学生只能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说出来。笔者进一步引导:小壁虎向他们借尾巴时会有什么的神态、动作和语气呢?经这一问,学生打开了思维的闸门,给出以下精彩的回答:

小壁虎看见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睁大了眼睛说:“燕子阿姨,您好!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壁虎看见老牛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兴奋地张大嘴巴,摆着手说:“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壁虎看见小金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加快脚步迎上去说:“鱼哥哥,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篇5:口语训练综合教案(15个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训练,口语交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目标, 其中口语交际能力体现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展水平, 应当引起教师高度重视。 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借助于综合训练全面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将做初步分析。

一、课堂教学之中增加师生互动频率

有些教师将小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完全以自己的灌输为主,这就导致教学工作中难以形成有效的互动。 学生表达观点阐述认识的机会较少,久而久之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是表达能力方面的发展会产生影响。 笔者在教学中充分抓住课堂教学契机,以高频率的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一方面在教学设计中增加更多的问题向学生发问,让他们在思考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以及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这样的交流活动需要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还要注意遣词造句, 这方面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课堂上增加师生互动, 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发言机会,也能够在学生中创设平台相互交流,学生需要对自己所思考的内容进行严密组织,选取恰当的词汇语法将其表达出来,和教师进行互动、和同学开展交流,对于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帮助非常明显。

二、早读课上组织学生训练微型演讲

早读课在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的眼中就是简单的读书时间,运用效率不高。 笔者对早读课进行了充分发掘,增加了微型演讲训练活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每天都确定一个专题, 要求学生认真思考,走上讲台自主表达。 例如,以“ 我所敬佩的一个人”、“ 印象深刻的事” 等题材组织学生进行一分钟微型演讲活动,这样的训练既能够提高学生语言组织和构思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微型演讲活动按照学号顺序轮流上台进行,题目随机抽取,这样对学生思维敏捷程度训练也具有一定的好处。 实践证明,在早读课组织学生开展微型演讲活动,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心理能力、表达水平,从而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课外活动开展口语交际模拟训练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更多的课外时间可以利用,这也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契机。 广大教师要重视这一方面的研究,笔者结合课外活动强化了口语训练。 例如,在课外组织学生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模拟,安排学生分别扮演公交车上让座过程、 到商店购买物品的过程, 以及向他人问路的过程等情境,在此过程中进行口语交际,准确地表达出所要叙述的内容,还要注意文明用语等等。 这样的模拟交际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 大家兴致勃勃地开展模拟训练,而且还赋予了更多的创新思维。 如有的学生在模拟商店购物时, 基本是按照文明用语、购买即离开这样的程序,也有的学生别出心裁。 中间还增加了讨价还价的环节,扮演顾客的学生思维跳跃,提出了讨价还价以及询问产品性能等一些看似刁钻的问题,把扮演售货员的学生忙得面红耳赤,最终灵活应对,通过有效的口语交际解决了问题。 这样的训练模拟让学生在更接近于实际状况的背景下开展训练,效果非常理想。 可见,以社会生活中的口语交际作为原型开展模拟训练,对学生而言是一次有效的促进。

四、借助竞赛表演增强口语交际水平

为了增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笔者经常举办一些竞赛活动与表演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能力水平的平台。 例如,在班级活动课上,笔者随机出示一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报名扮演角色, 开展口语交际。 这样的方式不再采取教师指定的形式,学生会感到非常新颖,有些学生经过认真考虑确定自己所要叙述的内容,然后报名扮演某一角色登台表演,这样的训练过程可以让学生准备更加充分, 互动更加活跃, 有效增强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此外,笔者还针对口语交际训练设置了一些竞赛活动,如要求学生针对某一情景或某一项活动,设计出口语交际的语言以及帮助他人设计出交际的内容,这样的设计竞赛活动也较好地满足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上一篇:有感于“生物老师的诗意课堂”下一篇:写作指导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