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农村公路管理办法

2024-05-08

邯郸市农村公路管理办法(精选9篇)

篇1:邯郸市农村公路管理办法

近日,邯郸市政府发布第158号政府令,公布《邯郸市农村公路管理办法》,决定自2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共8章50条,涵盖了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养护、路政管理、考核、法律责任等多方面的内容。它的出台,明确了责任主体,界定了市、县、乡三级政府在农村公路管理上的职责,解决了管理机构和人员的缺失问题,要求市、县、乡级政府根据农村公路管养里程,健全农村道路管理体制机制并配备人员,并将其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纳入本级政府的财政预算,界清了农村公路到底是谁来建、谁来养、谁来管的问题。

篇2:邯郸市农村公路管理办法

《邯郸市农村公路管理办法》已经12月5日邯郸市人民政府第5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月1日起施行。

市长王会勇

月15日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公路管理,保障农村公路完好畅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市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规划、建设、养护和路政管理,适用本办法。

县级人民政府按县道等级要求进行管理的部分重要乡、村道路,其建设、养护和管理按县道管理标准执行。

第三条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养护和路政管理遵循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全面规划、规范建设、有路必养、依法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级人民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和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加大对农村公路的资金投入,促进农村公路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组织指导、监督全市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养护和路政管理工作,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负责业务指导、协调、督导、检查、考核等具体工作。

县级人民政府为本行政区域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养护和路政管理的责任主体,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农村公路规划和县道建设、养护及县道、乡道路政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在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乡、村道路建设、养护和管理工作;村民委员会在当地人民政府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指导帮助下,做好本村村道建设和养护工作。

第六条市、县、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农村公路管养里程和管理工作需要,完善市、县、乡(镇)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机制,配备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归口负责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养护和路政管理工作,其人员和工作经费纳入本级人民政府公共财政预算。

第七条市、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畅通农村公路工作投诉举报渠道,公布投诉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并督促责任单位及时处理。

第八条市、县级发展改革、财政、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牧、水利、林业、审计、公安、安全监管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农村公路相关工作。

第二章农村公路规划

第九条农村公路规划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农业生态环境的实际编制,与国道、省道发展规划及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相协调,与城乡规划相衔接。

第十条农村公路规划应当对人民群众需求迫切、社会资本充足、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道路,提高等级、优先安排。

第十一条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和省农村公路发展目标,指导编制市、县级农村公路发展规划。

县道规划由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经县级人民政府审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乡道、村道规划由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协助乡(镇)人民政府编制,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按程序纳入全省公路数据库后执行。

编制村道规划应当听取沿线村民委员会的意见。

县道、乡道规划,应当报批准机关的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经批准的农村公路规划需要修改的,由原编制机关提出修改方案,并按原程序报批备案。

第三章农村公路建设

第十二条农村公路建设应当坚持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节约用地的原则,与生态保护同步进行,防止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设施、排水设施以及农村公路绿化、美化、文化设施等,应当与农村公路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列入新改建计划的农村公路应当执行以下建设标准:

(一)县道:一般不低于二级路标准、路面宽度不低于9米;

(二)乡道:一般不低于三级路标准、路面宽度不低于7米;

(三)村道:一般不低于四级路标准、路面宽度不低于5米。

条件不具备的山区路段和因地形地貌受限的局部平原路段,可适当降低标准。

第十四条农村公路建设计划采用项目库管理。

县道建设由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担任项目法人;乡道、村道建设由乡(镇)人民政府担任项目法人。乡(镇)人民政府无力承担项目法人职责的,可以委托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担任项目法人。

项目法人组织对拟建设的农村公路项目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建设方案),由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出具审查意见,报县级发展改革部门审批。项目法人按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编制施工图设计(或设计方案),报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批,列入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库。

第十五条县级人民政府配套资金筹集到位的入库项目,由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列入年度农村公路建设计划,纳入国家、省补助范围。

第十六条经批准的农村公路建设计划,不得随意变更。确需调整的,应当报请县级人民政府同意后调整至同类性质项目,并将项目调整情况报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农村公路建设用地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

因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需要占用国有荒山、荒地时,按土地转用相关规定报经有批准权限的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县级人民政府无偿划拨。县级公路需要占用集体土地的,应按照相关规定履行土地转用征收报批程序;乡、村公路需占用集体土地的,可以按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办理土地转用手续后建设使用。在划拔或批准用地范围内可以挖沙、采石、取土,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或违法收取费用,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农村公路建设按照规定的建设程序执行。达到法定招标规模的,应当依法进行招标。

第十九条县道的施工许可,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批准;乡道、村道的施工许可,由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当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单位以及建设计划、资金使用和工程质量情况等进行现场公开。

鼓励村民代表、社会人士担任义务监督员,参与监督工作。

第二十一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农村公路建设、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当依据职责,明确安全、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安全、质量保证措施,加强安全与质量管理。

第二十二条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来

源为省级补助、市级奖励补助和县级配套,市级奖励补助标准为:县乡道二级公路一般每公里不低于500000元,三级公路一般每公里不低于00元,村道路面宽度大于等于5米的一般每公里不低于50000元。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依据工程进度和合同文件进行计量支付。

第二十三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交、竣工验收可合并进行。县道由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向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验收;乡、村道路由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验收。

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不得交付使用。

第四章农村公路养护

第二十四条农村公路养护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养护、保障畅通的原则,加强地质灾害巡查,保持路基边坡稳定、路面整洁、排水畅通、交通标线完整、构造物及沿线附属设施完好、安全防护设施符合规范,保证公路正常使用。

第二十五条农村公路养护实行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日常养护与集中养护等多种养护方式相结合,逐步实现以专业养护为主。农村公路养护逐步引入市场机制,鼓励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择优选定具备资格条件的养护单位,推进农村公路养护专业化。

第二十六条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总量编制年度农村公路养护计划,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将批准文件报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备案。

第二十七条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包括日常清扫、保洁和排雨除雪、保障畅通等,资金来源为县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列支的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经费。养护经费不低于以下标准:县道每年每公里20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10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5000元,大桥每年每座10000元、中桥每年每座5000元、小桥每年每座2000元。

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包括路面稀浆封层、沥青灌缝、坑槽挖补、路肩培护、边坡整修、田路分家、路树补植、安全和防护设施完善等,资金来源为省级定额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补助资金、省级农村公路养护“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市级定额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补助资金、县级农村公路养护工程配套资金。其中,市级定额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奖励补助资金标准为不低于县道每年每公里10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5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2000元。

第二十八条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农村公路养护计划实施的管理,达到法定招标规模的养护工程,应当依法进行招标。

农村公路养护作业时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按照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第二十九条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标准与要求:

(一)农村公路用地范围内无垃圾、杂物、残垣断壁,实现田路分家、宅路分家;

(二)路基坚实稳定,路肩平整,与路面接茬平顺,边缘顺直;

(三)边坡稳定、坚固、平顺,坡度符合规定;

(四)边沟、排水沟无淤塞、排水通畅,防护设施完好、无破损;对边沟同属水利部门管理的渠道部分,满足水利功能;

(五)路面平整完好、清洁无杂物、横坡适度、排水畅通、具有足够的强度;

(六)及时修补沥青路面的裂缝和坑槽,及时填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和纵横接缝;

(七)桥梁桥面铺装平整无裂缝、桥头无跳车、排水通畅无堵塞、桥面清洁无杂物;涵洞完好无淤塞、无开裂、无沉陷、八字翼墙完整、坚固;

(八)宜林路段因地制宜进行绿化。及时对路树进行修剪、定期刷白、防治病虫害,保障路树正常生长。

第三十条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公路管理档案,对公路、公路用地、公路附属设施调查核实、登记造册。

第三十一条县级人民政府建立农村公路安全协调机制并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处置自然灾害或者其它突发事件,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农村公路中断或者严重损坏的,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及时修复。

第三十二条负责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按合同规定对农村公路进行定期巡查,发现突发损坏、交通中断或者路产路权案件等影响公路运行的情况时,及时按有关规定处理和上报。县、乡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应当按要求对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进行督促和抽查,其中县道由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负责,乡道、村道由乡级人民政府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负责。

第三十三条大型建设项目在施工期间需要使用农村公路的`,应当按照指定线路行驶,符合荷载标准。对公路造成损坏的应当进行修复或者依法赔偿。

第五章路政管理

第三十四条县级人民政府安排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专项经费,专项用于农村公路路政管理队伍日常管理、设施建设、装备配备、治超站点建设等。

第三十五条农村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从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的距离标准为:

(一)县道不少于10米;(二)乡道不少于5米;(三)村道不少于3米。

农村公路建筑控制区内除公路保护需要外,禁止修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

建筑控制区划定前已经合法修建的,不得扩建,因公路建设或者保障公路运行安全等原因确需拆除的,依法给予补偿。

第三十六条在农村公路、农村公路用地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进行集市贸易、摆摊设点;

(二)打场晒粮、堆放物料、种植作物、放养牲畜;

(三)挖沟引水、漫路灌溉、采石取土;

(四)撒漏污物、倾倒垃圾、焚烧物品、堵塞边沟;

(五)损坏、破坏桥梁护栏、栏杆扶手,移动、涂改农村公路附属设施;

(六)擅自架设、埋设管道、电缆;

(七)擅自设置公路标志以外的其他标志;(八)擅自更新采伐树木;

(九)其他损坏、破坏、污染、非法占用或者非法利用农村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属设施以及影响农村公路完好、安全、畅通的。

有前款行为,对农村公路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补偿或者赔偿。

第三十七条超过农村公路、桥梁、隧道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准的车辆和履带车等可能损害农村公路的车辆,不得在公路上行驶(农业机械因当地田间作业需要在公路短距离行驶的情形除外)。确需行驶的,应当经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批准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对农村公路造成损害的,应当给予相应补偿。

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可根据需要,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农村公路超限检测站。

第三十八条临时占用、挖掘农村公路或者从事其他涉路项目作业的,应当经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批准后方可施工。影响交通安全的,还应当征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同意。工程完工后,应当按照原技术标准予以修复或者承担修复费用。

第三十九条县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

处理农村公路交通事故时,如涉及农村公路及其附属设施损坏的,应当及时通知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查验损失。

第四十条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可以根据保护乡道、村道的需要,在乡道、村道的出入口设置必要的限高、限宽设施,但不得影响消防和卫生急救等应急通行需要,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乡道、村道上设置障碍物。

第六章考 核

第四十一条市人民政府将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纳入对县级人民政府考核范围,具体办法由市考核主管部门会同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纳入对乡(镇)人民政府考核范围,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第四十二条农村公路管理工作主要考核内容为:

(一)县、乡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建设情况;(二)县、乡人民政府农村公路资金到位情况;

(三)农村公路建设计划完成情况;(四)农村公路养护效果情况;(五)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情况。

考核结果作为市级奖补资金拨付的重要依据。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在农村公路建筑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或者擅自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根据《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第五十六条的规定,由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拆除,可以处以50000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拆除的,由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拆除,有关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六条第(一)、(二)、(三)、(四)、(九)项或者第四十条的规定,损坏、破坏、污染、非法占用或者非法利用农村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属设施以及影响公路完好、安全、畅通的,由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5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六条第(七)项规定,在农村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公路标志以外其他标志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由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可以处20000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拆除的,由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拆除,有关费用由设置者承担。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六条第(八)项规定,未经批准更新采伐农村公路用地范围内林木的,根据《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第六十一条的规定,由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责令补种,没收违法所得,并处采伐林木价值3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公路安全保护条例》有关规定,由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30000元以下罚款:

(一)损坏、擅自挪动标桩、界桩的;

(二)擅自占用、挖掘农村公路或者从事其他涉路项目作业的;

(三)擅自在农村公路上超限行驶的;

(四)损坏、破坏桥梁护栏、栏杆扶手,移动、涂改农村公路附属设施的。

第八章附 则

第四十八条本办法所称农村公路,是指纳入河北省公路数据库统计并符合规定建设标准的县道、乡道和村道,包括农村公路桥梁、隧道、涵洞和附属设施。未纳入河北省公路数据库统计的其它农村公路,可参照本办法进行管理。

第四十九条县级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篇3:对邯郸市农村土地流转的考察报告

一、邯郸市农地现状

邯郸市地处华北平原南端, 与晋、鲁、豫三省交界, 气候适宜、土地肥沃, 水源丰富, 具有悠久的农耕历史。邯郸地势以京广铁路为界, 西部为山区丘陵, 东部为华北平原。幅员12087万平方千米, 辖5区、1市 (县级) 、14个县, 全市农用地面积1333.14万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73.63%, 其中耕地992.00万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54.76%。山区盛产柿子、核桃、花椒等经济作物, 平原则以小麦、玉米、稻谷、豆类、蔬菜、棉花等农产品为主。

二、邯郸市土地流转概况

由于邯郸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较高, 与全国相比, 土地流转速度相对缓慢, 土地流转总体规模较小, 而且主要是以农户自发形式为主。据统计, 截至2014年初, 邯郸市土地流转面积166.99万亩, 占全市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土地总面积的18.8%。全市规模经营主体有1万多家, 20至100亩的有9357家, 100亩以上的1068家, 规模经营面积111.65万亩, 占流转土地面积的66.9%。

全市土地流转的形式主要有业主出租、有偿转包、转让、农地互换等。在全市166.99万亩承包土地流转面积中, 出租86.51万亩、转包42.35万亩、转让9.68万亩、互换6.12万亩、其他形式22.33万亩。出租和转包分别占全市家庭承包土地流转总面积的51.89%和25.36%。

三、邯郸市土地流转的特征

1.平原快而多, 山区慢而少。由于思想观念和土地质量等资源条件的不同, 以及经济社会水平及收益上的差距, 造成不同区域农村土地流转的速度和规模差距较大, 流转进程分布态势不平衡。如交通比较便利、耕种条件比较好、经济较为发达的平原地带土地流转速度快、流转面积相对较大, 而西部偏僻的山区农村土地流转缓慢。

2.起步早收益大, 动作慢起点高。有的县很早就利用土地流转发展效益农业,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大, 由分散经营向连片种植和规范化经营起步早, 进展快, 从而收到较大收益。而流转滞后的县则起点较高, 流转步履虽慢, 但手续完备, 一步到位。

3.用途广泛化, 模式多样化。土地流转后, 农村经济不断发展, 农田用途日益宽泛, 农地经营内容由过去的一家一户种粮为主逐步转向种植蔬菜、花卉、水果和养殖等高效益农业项目。

4.管理组织化、流转有序化。土地流转从农户相互间的自发流转向有组织、有步骤的方向有序发展, 在县乡统一规划下, 农村土地流转逐步向有实力的专业农户、公司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农业投资主体流转, 甚至土地流转的对象由本村、本乡、本县逐步向外村、外乡、外县扩展。

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 各县土地流转的组织管理日趋强化。全市各县 (市、区) 全部建有主管县长挂帅的农地流转领导小组, 建立了县级仲裁机构。214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初步形成了机构健全的土地流转服务网络。针对可能出现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 设立了村、乡调解和县级仲裁、司法保障的调处机制, 以便于及时化解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矛盾和纠纷。

四、邯郸市土地流转的主要经验

1.政策扶持, 规范程序。为了促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 邯郸市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建立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坚持依法流转, 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建立灵活有效的流转机制和形式, 既确保了党的农村政策的贯彻执行, 又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2014年已经流转出承包耕地的农户有29.5万户, 签订耕地流转合同26.5万份, 全部进行登记备案, 合同签订率达90%以上。

2.龙头企业, 典型引路。结合各县 (市、区) 地理特点和资源优势, 邯郸市注重培育土地流转典型, 积极发挥其示范带动和典型引路作用, 加速土地有序规模流转进程。鼓励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通过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在龙头企业带动下, 将农村土地形成连片规模化、基地化经营。目前邯郸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410家之多。

3.合作组织, 降低风险。以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政策为前提, 实行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引导吸纳农户作为社员参加农业合作组织, 共同开展高效益、有特色的经济作物种植, 以合作社为依托实行规模化经营, 降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风险。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入股, 由村统一经营或发包给公司、规模大户经营, 村经济合作社按股份将土地经营权所得在年终分配。

4.银行支持, 强化服务。为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 解决他们贷款条件不足的困难,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银合作、企业受益”的思路, 邯郸市政府与邯郸银行合作推出了“金财通”融资模式。2014年邯郸银行推出专门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经营的贷款品种“致富流转贷”, “金财通”和“致富流转贷”同时具有门槛低、无抵押、资金足、审批快、利率低等五项优惠。在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方面实现突破, 使“沉睡”的农村土地产权变为可以流动的真金白银, 从而激活了农村规模最大的生产要素。

5.科学定位, 简便流程。利用科学手段对土地流转规划进行定位划界。如列为省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的邱县, 为妥善解决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时经常出现的地块不实、四至不清、位置不明、地形不准等问题, 利用了GPS卫星定位和全站仪影像技术来明确土地实况, 使土地承包经营权准确直观、一目了然。

五、结语

篇4:邯郸市农村公路管理办法

摘 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至今,党中央也非常重视三农”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础薄弱,农业发展环境差,农村地区发展落后,尤其是农村土地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土地问题历来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依靠土地取得的,现在我国经济又站在了十字路口,产能过剩、结构失衡、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为了缓解我国经济下行压力,首先必须解决好农民问题,而土地又是农民的依靠,因此正确认识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建设性意见,这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本文以涉县地区土地流转为例,提出了土地流转融资兴起原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关键词:土地流转;融资;存在问题;对策

1 概念界定

1.1 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者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可以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讓经营权,鼓励农民将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流转,发展农业经营规模。

1.2 土地流转融资的概念

土地流转融资即借助土地这种要素的流通转让来实现资金的融通。本文所讲的土地融资是基于“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抵押、股份合作等土地流转的各种融资形式,土地流转实质上是农地价值的流动转让,利用土地的流转、发挥土地的财产性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户融资困难的问题。

2 涉县土地流转融资的兴起的原因

2.1 内部原因

涉县农村地区农户需求与金融机构资金供给不平衡,这是其土地流转融资兴起的内部原因。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工业化”成为一种趋势,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农业资金流向城市,使得农户用于发展农业的资金严重不足。从中国农业银行在农村的数量变化可以看出,目前涉县地区农业银行仅仅剩下一家,原有的农业银行都已经迁往城市,造成农业发展资金缺口大,大部分农民通过非正规金融渠道融资,比如小额贷款,而不是去寻求正规金融机构的帮助,因为单个农民支付能力较低,贷款风险大,所有大部分正规金融机构不会贷款给个别农户的,而是贷款给有偿还能力的专业农业大户等。

2.2 外部原因

国家对土地流转的政策支持是涉县土地流转融资兴起的外部原因。我国不断完善土地流转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就为我国土地流转的正常运转提供了法律基础。为了更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我国一直以来都鼓励集约化经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业产量,使得农业更好的服务于工业和第三产业,只有这样我国三大产业才可以协调发展,而这一切都必须以国家对土地流转的大力支持为前提。

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农户了解到了国家关于土地流转融资的政策,并且他们积极配合,把自己家土地转让给专业大户,以便于实行集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

3 涉县土地流转融资存在的问题

3.1 金融市场发展残缺

首先,在我国农村,我国农民使用的金融产品匮乏。而涉县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金融产品形式单一,使得金融市场实现资金融通困难,从而土地流转融资市场缺乏生机。

其次,涉县农村地区为土地流转服务的中介机构稀少。中介机构的缺少使得土地流转不顺畅,很多土地因为缺少中介机构而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因此中介机构对于完善涉县地区金融市场至关重要。

3.2 农地流转市场不健全

从目前我国已有的模式看,在农村我国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农地流转市场,涉县地区尤其明显。由于涉县地区地势高低不平,交通不变,大部分地都是分片区散落在山间,从而很难集中经营,流转只是限于位于宽阔地带土地。现在农业受气候发展影响,农民收入欠佳,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大部分农民工进城打工,农村土地因此撂荒,无人问及。为了更好的发挥土地的价值,政府应该加大对涉县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改善交通状况,使得各个散落的分片地能连城一片,从而为农地流转提供基础,积极培育农地流转市场。

3.3 现有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土地流转不按照程序走,涉县地区尤为明显。由于人们法律意识淡薄,大部分土地流转都是有土地转出方和土地流转方双方协商而成,而没有通过流转服务中心的审核登记,这样使得流转后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有些转出方会给流转方传播虚假信息,夸大其使用价值。还有流转方不遵守合约非法改变土地的利用价值,这一切都是因为双方没有按照正规程序合理流转土地造成的后果。

3.4 融资功能的发挥还很有限

在我国现阶段,各地建立的土地银行最多只是发挥了土地流转的中介机构功能,这些土地银行仅仅对于调挤余缺发挥了作用,缓解了供给矛盾,降低了一定的交易成本,显然土地银行只是发挥了一部分功能。

4 涉县土地流转融资的对策

4.1 完善农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夯实农村发展基础

在我国土地登记工作自《土地管理法》施行以后,各地都积极配合认知落实,从而取得了一定成就。然而农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总体来说还是很不完善的。如有些地区农地只是确权登记到农村集体一级,没有确认到农民集体,这违背了中央发展农村经济的精神,因此,完善农地确权和登记工作任务十分迫切。

完善农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可以有效避免土地纠纷问题,可以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从而加快土地流转进程,促进城镇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乡协调配合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完善农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可以使得农村土地管理规范化,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积极性高,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夯实农村发展的基础。

4.2 培育农地流转市场,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涉县地区农地流转比较分散,大部分都是單个小户,为了扩大农地流转市场,应以抓大户流转为关键,发挥大户流转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得分散的单个小户都跟着大户按照正规法律程序实现土地流转,从而发挥土地应有的价值。另外县政府应该给予相应的鼓励,如可以为土地流转提供资金支持,弥补土地流转资金缺口,还可以改善农村地区交通状况,一方面使得大片分散土地连成片,从而加快土地流转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快城市化进程,使农村地区尽快脱贫致富。

4.3 发挥流转融资中介机构职能,健全农村金融市场

土地流转的中介机构是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它将土地的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之间相互联结,起到了沟通双方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涉县有些地区建立了农地流转中介组织,但是大部分规模太小,而且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缺乏系统化管理,使得其对于土地流转的贡献很小。有些中介组织的领导自身缺乏关于国家土地流转的常识,他们有些管理者素质也比较低下,只是随便发号施令,而没有根据涉县实际情况而做决定。除此之外,中介组织指导下的农村土地流转形式单一,积极性不强,使得土地流转动力不足。因此,中介机构应发挥其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的职能,不断完善其管理体系,时刻关注国家关于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从而更好的促进涉县农村地区土地流转。

4.4 建立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土地流转机制的健全与否关系到农村土地流转成果的大小。为了更好的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农地流转必须在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积极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把农业生产从家庭分散经营转向适度规模经营。

首先,建立合适的土地流转机制,必须充分调动相关各方的积极性,按照规范的法律程序合理的进行土地流转。转出方应和流转方签订正规的土地流转合同,并通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的审核和登记,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以后土地流转的纷争,使得农村地区土地流转规范有序的进行。

其次,加快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改变农民对农村土地过度依赖的现状,使得新生代农民具有城市户口,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共同发展。对于涉县政府来说,政府应使得双方在保证农民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签订正规书面合同,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档案,凡是通过合法流程进行的土地流转都必须归档,可以配备专门归档人员,并严格要求他们详细记录土地面积、土地位置等信息,为以后土地纠纷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4.5 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保证农地流转顺利运营

为了让人民增强法律意识,必须健全农村农地流转法律法规体系,首先要细化土地流转各项规定,加快土地流转立法工作的进程。使得当前法律更加具有实用性,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依据相关法律,坚持自愿、平等、有偿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对土地进行流转。

其次,明确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对“集体”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化,保证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真正权益。最后,确保各项法规都能与时俱进,与实际经济情况相适应,避免金融机构在法律中的尴尬地位。

5 结语

篇5:邯郸市农村公路管理办法

按照省、市委三年大变样有关要求,结合2011年全国公路大检查具体标准,为了不断提高我市干线公路养护和管理水平,推动公路标准化建设进程,根据交通部、省交通厅有关规定和我市实际情况,制定邯郸市国省干线公路标准化养护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一、实施范围

邯郸市20条国、省干线公路,在对106线、平涉线巩固完善提高的基础上重点对邯武路段、309线武涉段、邯武快速路、邯临线、定魏线、邯大线6条线(段)实施标准化养护综合整治。

二、实施标准

普通干线公路达到《河北省普通干线公路标准化养护实施标准》;6条重点线路达到106线标准化养护示范工程标准。具体要求如下

(一)养护管理

1、线型:重点突出路面中心线、路缘石线、路肩石线等公路特征线型,使之连续、顺适、流畅。

2、路面:公路路面应常年保持路面整洁、无坑槽,路拱适度、排水畅通,行车舒适,及时采取相关的预防性养护措施,路面病害处治要求采取机械作业,并严格按照操作规 程施工,平整度符合《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标准规定值的要求。

3、路缘石:路缘石采取预制或现浇的形式,水泥砼标号不低于C25要求坚实,平顺,勾缝密实、美观。

4、路基:

(1)路基要达到设计标准宽度,线形清晰,稳定坚实。(2)路基边坡稳定,修理整齐,顺适,高边坡路段,视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浆砌护坡,挡土墙,植物防护等。

(3)高路堤路段,适当设置些泄水槽,每隔30—50米设一道,易冲刷、淤泥路段,根据具体情况开挖和铺砌边沟,杜绝因排水设施不全造成的公路水毁。

(4)穿越村镇路段应有完整的公路排水设施,做到雨天道路无积水,路肩、边坡,边沟要求全部硬化并铺砌路肩边缘石,达到路宅分家的目的。

5、桥涵构造物

(1)按照《公路桥涵养护规范》安排桥梁病害检测及处治工作,并做好巡查及档案记录工作,发现危桥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行车安全。

(2)桥涵各种构件必须保持完好、整洁、美观。桥面系统完整无损且排水通畅,桥面整洁,无积水、无垃圾等。桥名牌等各种桥梁标牌规范齐全。(3)桥梁、涵洞粉刷按照《河北省普通干线公路标准化养护实施标准》进行。

(4)桥头涵顶无跳车现象,小桥涵与路基同宽。(5)隧道内常年应保持清洁、通风、无积水,照明、防护设施、排水系统完整。圬工体表面平整坚实,外形轮廓清晰。线条直顺,勾缝整齐美观,无空洞、脱落现象。各接缝、沉降缝、填缝无空鼓、开裂、漏水现象。

6、沿线设施:

(1)里程碑、百米桩应按《河北省普通干线公路标准化养护实施标准》进行设置和粉刷,要求整齐,醒目。

(2)公路沿线基层养护单位(养护中心)围墙,一律涂以省统一的浅黄色养护标志色,并按标准设置路徽、道班名牌及“文明服务,安全畅通”“京畿坦途,上善大道”标语。室内图表悬挂整齐,数字准确;交通量观测房屋采取红白相间标记,所有自动化检测站的屋(楼)顶,均设置标识(黑体)“连续式观测站”或“间隙式观测站”六个大字,为黄底红字。

7、安保工程

(1)加强安保工程日常维护管理力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交通标志,做到位置适当、清晰美观、无遮挡;公路标线要按国家标准施划,并保持完整鲜明。

(2)村镇大型平交路口应进行渠化交通设计。(3)不良地质路段及视距不良路段应考虑提前设置相应标志以提醒来往车辆及行人。

8、公路绿化:

(1)公路绿化要求宜林路段达到100%,绿化种植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95%以上。应以绿色植物合理覆盖公路两侧边坡、分隔带及公路用地范围内的可绿化空地。

(2)应加强公路绿化的“栽、管、护”工作,路树栽植要整齐,定期进行修剪、浇灌、除虫打药,乔木修剪应利于主干生长;灌木修剪应整齐一致;草皮修剪应合理控制高度,一般不超过10cm;公路绿化无明显病虫危害。

(3)路树粉刷:绿化平台上单双行乔木全部进行粉刷,无平台路树只刷内侧单行。粉刷高度地面以上80-120公分,红圈5公分,同一路段内应高度一致,整齐顺直。

(4)绿色通道建设:

加强道路沿线两侧的绿化,努力形成集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绿色大通道。

9、管理

(1)要依法治路,强化管理,加大公路管理工作力度,保持常年界内无垃圾等各种堆积物。

(2)养护作业应严格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进行,并规范养护内业资料。

(3)大中修工程应严格按照上报审批等管理程序进行。(4)穿越村镇路段,采取砌筑边沟、挡墙及设置护栏等措施,减少横向干扰,保障安全畅通。

(5)养路工上路作业必须着安全标志服,因养护工程作业影响正常通行时,按规定设置施工标示及警告标志,如有必要,还应增设交通警戒员,夜间需设红灯警示信号,确保施工安全。

(二)路政管理

1、按照《 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JTGD-2009)标准设置各种标志、标线及示警桩、路界桩、红线控制桩、街道化控制桩、轮廓标等,做到准确、完整、醒目、美观。

2、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内无违章建筑,无残垣断壁,无乱堆杂物和搭建棚架现象,无有碍观瞻的废品收购场所,无非交通标志牌,经批准设置的商业广告牌,要统一规划、统一设置。

3、公路用地以内无违章设置的限速标志、非交通标志、电杆、电线、龙门架等。无集贸市场和摊点、加水洗车、地磅等占道经营现象。

4、公路两侧无违章平填排水沟、开设平交道口现象,公路两侧的平交道口要统一规范。

5、公路街道化蔓延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公路两侧店铺门前实行“门前三包”(“三包”即店铺业主包门前地面硬化,包门前绿化成活,包门前卫生整洁)。

6、现有的集贸市场不符合要求的,沿线政府要列出计划予以搬迁,新建集贸市场与公路的边沟外缘距离不得少于60米,村镇、厂矿、学校、开发区以及其它车辆、人员集中的建筑设施:国道,路界外160米;省道,路界外120米。公路红线控制区:国道20米,省道15米,新改建的一级公路20米。

三、相关部门责任划分

总体要求是各县(市、区)政府负总责,成立由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标准化养护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负责管辖路段内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标准化养护综合整治工作。

(一)纠风部门:负责对未经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其他部门擅自设置的限速标志进行拆除;负责对人大、政协提案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限速标志过低问题,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并协助有关部门对限速标志进行调整;负责对擅自在路面设置的监控设施进行拆除,确需设置的责令设置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二)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公路界内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保持路面常年清洁、无坑槽,路基稳定,标志、标线完整醒目、排水畅通及公路附属设施完好等标准化养护综合整治工作,认定建筑红线控制区内的违章建筑,非交通标志牌、违章设置的电杆、电线,以及未经许可的平交道口等。负责与路边店铺业主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并具体组织落实。

(三)商务部门:负责对公路两侧有关加油站商品专营审批把关工作,审批前要征求交通部门意见。

(四)工商部门:负责取缔公路用地内加水洗车点、占道经营摊点,店铺货物不得摆置门外。今后,不得在公路两侧审批新增店铺等分散独立的经营点。

(五)公安部门:负责查处在公路路面上打场、晒粮、乱堆乱放、违规停车、摆摊设点、卸载货物和从事生产、经营等影响公路交通安全的行为,要积极协助其他部门在整治公路两侧环境中的执法行动;负责加强公路治安,严厉打击车匪路霸。

(六)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暂停对公路沿线非村镇建设规划外的零散建筑用地的审核。对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以外

需在公路开设平交道口的建设用地审核时,项目建设单位要征得交通运输部门同意。

(七)规划部门:负责公路两侧建设和现有建筑的包装要统一规划。新建村、镇和开发区应当在公路一侧进行,各县(市、区)政府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新民居建设,会同市交通运输部门作出建设规划,可集中建设沿公路一侧的“综合服务小区”。

(八)环保部门:严格控制厂矿企业向公路两侧边沟内排放工业污水、生活废水。

(九)林业部门:今后凡新改建公路,地方政府要把公路用地之外林带建设同时列入规划,与公路建设同步实施。

四、实施方法和步骤

国省干线环境整治工作自1月21日启动,4月底结束,分为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此阶段自1月21日至2月10日,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建立组织,明确任务。市政府成立国省干线公路两侧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主管副市长任指挥长,成员包

括纠风、交通运输、商务、工商、公安、国土资源、规划、建设、环保、林业等相关部门领导及有整治任务的沿线政府主管交通工作的县(市、区)长。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交通运输局,(-----)兼办公室主任。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机构。

2、制定计划,周密安排。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详细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计划,明确路段任务,责任到人。于1月30日前报市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联系电话:6268001)。

3、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载体进行广泛宣传,特别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教育群众充分认识干线公路标准化养护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提高法制观念,进而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实施阶段。此阶段自2月10日至3月底。

1、养护内容。

2、对公路两侧建设(包括沿路“综合服务区”)和现有建筑包装作出统一规划。认定、拆除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 内的违章建筑;拆除有碍观瞻的残垣断壁、构筑物及废弃建筑物。对公路两侧建筑统一规划,实现亮化美化。

3、对集贸市场和新建的开发区、村镇进行合理规划。对集贸市场进行迁移,新建的开发区、村镇应符合相关规定。与沿路两侧店铺业主签定“门前三包”责任书,并抓好落实。

4、清除私开平交道口,规范平交道口,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编号,建立平交道口数据库。

5、清除公路控制区以内的垃圾、物料、加水洗车点、摊点、作坊、临时构筑物和杂乱非交通标志牌等。拆除公路用地以内违章设置的限速标志、电杆、电线、路面监控设施和龙门架。对公路两侧沿线的广告牌要统一规范,实现经济效益与美化效果统一。

(三)巩固提高阶段。自3月底至4月底。主要工作是对前期整治成果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提高。定期进行“回头看”,严格按照整治标准,缺什么补什么,确保整治到位。特别要防止乱建、乱占、乱堆、乱放等现象的回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坚持不懈地维护整治成果,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真正营造出“畅、安、舒、美”秩序井然的公路交通环境。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干线公路标准化养护综合整治工作是我市形象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我市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列入各县(市、区)领导班子的重要考核内容,认真研究,周密安排。市政府对各县也要将此项工作列入年终考核内容,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切实抓出成效。

(二)明确分工,压实责任。该项工作由各县(市、区)政府负总责。为了有效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县(市、区)政府要与乡镇政府签订责任书,责任到人。各行业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协调联动,不得推诿扯皮,更不能互相挈肘。在实施过程中,哪个单位、哪个部门完不成任务或出了问题,将在全市通报批评。

(三)严密组织,狠抓落实。此项任务工作量大,难度大,牵涉面广,而且部分工作季节性强,时间紧迫,动用人力、物力较多。因此,各级各有个部门必须严密组织,抓实抓细,抓好落实。一方面要争时间,抢进度,保证按时完成任务;另一方面,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创精品、树形象。

篇6:农村公路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及“1236”扶贫攻坚行动、“6873”交通突破行动,加快推进精准扶贫交通支持计划的实施,促进我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考核评价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根据国家《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甘肃省农村公路条例》、《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公路建设的意见》、《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省交通运输厅 省财政厅关于切实落实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的通知》、《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我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检查考核对象包括全省各市(州)和县(市、区)。

检查考核范围包括县道、乡道、村道和专用公路。第三条 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检查考核工作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统一组织、全面考核,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确保检查考核工作科学合理、透明高效。

第四条

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检查考核,根据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技术标准、养护技术规范、部和省级有关文件,主要

护和管理。

农村公路建设检查考核内容为计划执行、招标投标、“七公开”制度落实、工程质量等;农村公路养护检查考核内容为养护管理、养护质量等;农村公路管理检查考核内容为政策落实、体制机制建立、合同管理、路政管理等。

第九条 农村公路检查考核总分1000分,其中建设350分(见附件1),养护350分(见附件2),管理200分、综合情况100分(见附件3)。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得分由考核组打分,综合情况得分由省交通运输厅和省公路管理局根据平时检查和掌握情况打分。各项工作达到基本要求的,得基本分;达不到要求的扣分,扣完为止。无所列检查项目内容时,按基础分80%得分。

第十条 县(市、区)检查考核总分等于农村公路建设得分+养护得分+管理得分 +综合情况得分。

第五章 奖 惩

第十一条 根据检查考核得分,对全省86个县(市、区)进行排名。

篇7: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

为巩固本辖区农村公路的建设成果,提高农村道路通行质量,加强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保障农村公路完好畅通,有效地解决农村公路重建轻养的现象,延长道路使用年限,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现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内容

(1)路基保养。1.整理路肩、边坡,修剪路肩草,清除杂物,保持路容整洁及路基的几何尺寸。2.疏通边沟,保持排水系统通畅.3.清除挡土墙、边坡、护栏滋生的杂草,清理伸缩缝、泄水孔及松动石块。4.路缘带的修理。

(2)路基小修。1.清除零星塌方,填补路基缺口,轻微翻浆沉陷的处理。2.修理挡土墙、护坡等局部损坏3.局部用砂石或稳定材料加固路肩。

(三)路面保养.1.清除路面泥土、杂物,保持路面整洁。2.排除路面积水、积雪、积冰、积砂。3.砂土路刮平,修理车槽。4.碎砾石路面洒水刮平波浪,修补磨耗层。5.水泥混凝土路面伸缩缝的正常养护6路缘石的修理。

(四)路面小修。1局部处理砂石路的翻浆变形,添加稳定料.2碎砾石路面修补坑槽、修理磨耗层。3.桥头、涵顶跳车的处理。

(五)桥涵结构保养。1.清除泥污、积雪、杂物,保持桥面清洁,疏通涵管。2.养护伸缩缝,疏通泄水孔。3.桥涵的日常保养。

(六)桥涵结构小修。1.修补墩、台及河床铺砌和防圬工的微小损坏。2.修理涵洞和进出口的铺砌.3.通道局部维修和疏通,修理排水沟。

二、方法步骤:

(一)划定责任片。在行政区域,以村为单位,划分成4个责任管理片。

(二)确定工作目标。农村道路的养护要求达到路面平整,路拱适度,行车顺畅,路肩整洁,边坡稳定,水沟畅通,桥涵等构造物维护完好,标志齐全,绿化达标,确保农村公路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

(三)签订农村公路养护责任书。乡政府与各行政村签订农村公路养护责任书,具体约定养护内容、养护的标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考核结算办法、相关责任等事项。

三、保障措施

(一)认真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总体要求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责任制。乡政府、各行政村负责做好服务工作的宣传发动、任务落实、队伍组织。支持和帮助养护人员开展工作,各村确立专人协助责任片的工作人员进行服务。

篇8: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国务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国办发〔2005〕49号)以及___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

》(渝办发〔2006〕36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公路。

第四条农村公路实行“分级负责、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第二章机构及职责

第五条市公路局负责指导全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一)编制全市农村公路行政等级规划和养护规划;

(二)编制下达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计划;

(三)监督检查养护计划执行情况和养护质量;

(四)指导、监督农村公路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人民政府是本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负责筹集和管理本地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第七条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职责具体负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实施农村公路行政等级规划和养护规划;

(二)统筹安排上级养护补助资金、拖拉机养路费、摩托车养路费和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编制农村公路养护计划报市公路局备案;

(三)管理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资金;

(四)监督考核公路管理机构和乡镇的管理养护工作;

(五)检查养护质量;

(六)组织协调乡镇人民政府做好乡道和村道公路及其设施的保护工作。

第八条县级交通主管部门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职责:

(一)负责县道公路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

(二)拟订县道公路养护建议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

(三)组织县道公路养护工程的招投标和发包工作;

(四)对县道公路养护质量进行检查验收;

(五)会同交通执法管理部门负责县道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六)审核乡、村道公路养护计划报县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七)检查监督乡、村道公路养护计划执行情况;

(八)对乡、村道公路养护质量进行检查验收;

(九)会同交通执法管理部门指导乡镇做好乡村道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第九条乡镇应落实专门机构负责辖区内乡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工作。乡镇具体职责如下:

(一)编制农村公路本级财政预算;

(二)编制乡、村道公路养护计划报县公路管理机构审核;

(三)与村签定目标责任书,对村道养护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考核;

(四)组织实施乡道养护计划;

(五)督促村道公路养护计划组织实施;

(六)负责乡道、监督村道公路养护工程的招投标和发包工作;

(七)负责乡村道公路路政管理和路产路权保护。

第十条村应多方式筹集村道养护资金和实施养护管理,组织实施公路养护计划,组织村道公路养护工程的招投标和发包工作,配合乡镇做好村道公路路政管理和路产路权保护工作,及时向乡镇报告侵占、损坏公路路产路权行为。

村可以成立群众性的农村公路养护协会或自治组织,实施村道养护管理。

各区县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乡村道养护管理职责进行适当调整,有调整的区县须将调整后的方案报市公路局核备。

第三章资金筹措及管理

第十一条按照国办法〔2005〕49号要求,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资金(公路养路费:汽车养路费、拖拉机养路费和摩托车养路费)、“一事一议”集资和社会捐资等。

第十二条各级相关部门要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和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养护资金。

(一)汽车养路费、国家专项补助资金、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由市公路局根据农村公路养护计划拨付县级交通主管部门;

(二)县级财政资金由县财政部门拨付县级交通主管部门;

(三)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的,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实行单位自查与接受财政、审计等政府机关和上级主管单位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办法;村道公路养护资金实行财务公开,定期向当地群众公布养护资金使用情况。

第十四条收取车辆通行费的农村公路的养护资金由收费单位负责筹措。

第四章养护管理与检查

第十五条县道养护严格按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的相关技术

标准执行。乡道、村道公路养护参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的相关技术标准执行。

第十六条县、乡公路路政管理按照《___市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村道路政管理参照《___市公路路政管理条例》中乡道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县级公路管理机构应对所辖县道按照交通部《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标准》每月进行全面的养护质量

检查,做好养护质量技术等级评定工作,并保存好原始检查记录备查。

第十八条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对本辖区内乡道参照交通部《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标准》每季度进行一次养护质量检查,每半年对村道进行一次养护质量检查,做好乡、村道养护质量技术等级评定工作,年终进行一次养护综合质量评比。乡、村还应分别对乡、村道路每月进行一次自查,并切实确保公路完好、畅通。

第十九条市交通委员会和市公路局将对各区县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进行抽查,对于农村公路养护不力、管理不善和社会反映大的区县,停拨该相关区县的公路养护补助经费,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

第二十条乡道、村道日常养护及小修应做到有人管护及巡查,做到路面基本平整、无大的坑凼,路面整洁、路肩整齐无垮塌,无堆积物,并使之达到晴雨通畅的要求。

第二十一条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应按照交通部《公路统计报表制度》及时向市公路局报送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汇总表(见附件)、水毁工程月报表等及市交委、市公路局需要报送的其他报表。

第二十二条乡级人民政府应及时向当地县级交通主管部门报送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汇总表(乡、村道部分)、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记录表(参见《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标准》)、公路养护质量季报表、水毁工程月报表等及市交委、市公路局需要报送的的其他报表,由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审定后报市公路局。

第二十三条应加强农村公路桥梁、涵洞和不良地质路段的检查、保养、维修与加固工作,使其经常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保证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第二十四条农村公路标志应齐全、醒目、整齐,无损坏丢失现象。

第二十五条农村公路宜林路段要因地制宜进行绿化。要按照要求对路树进行修剪、防治病虫害、定期刷白,保障路树正常生长。

第二十六条因严重自然灾害致使农村公路交通中断或严重损坏时县、乡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抢修,保障车辆安全通行。

第二十七条农村公路要积极推进养护市场化,采取多种方式,把农村公路管养责任落实到位。

(一)小修保养可以通过聘用、委托、承包等方式由个人(农户)分段进行;

(二)农村公路可实行经济承包的方式,开展创好、创优活动,加强科学管理,进行技术革新,改进落后的养护方式,不断提高养护质量。

(三)路产路权可以通过设立举报电话、奖励举报人、聘请路政信息员等方式加强维护。

第五章考核与奖惩

第二十八条各区县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制度,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纳入目标考核,对检查考核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考核差的要给予适当的处理。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由___市公路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各区县应根据本办法制订具体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和监督、检查、考核办法。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篇9:西藏农村公路管理办法

称: 西藏自治区农村公路管理办法(试行)文

号:无 发布机构:农村公路处

发文日期:2015年10月01日 主题分类: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索 引 号:2015-01406 主 题 词:农村公路;管理办法;西藏自治区农村公路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强力推动我区农村公路网络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西藏自治区公路条例》、《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乡村公路建设的意见》,结合西藏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村公路是指县城与乡(镇)、乡(镇)与行政村(自然村)以及寺庙、农牧区转场、边贸、旅游等专用公路。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包括通达、通畅、通寺、危桥改造以及渡改桥和农村客运场站建设。西藏辖区内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质量监督、管理、养护与路政等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 农村公路建设遵循“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依靠政府、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技术适用、标准适宜;先通后畅、先易后难;强化管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原则,合理确定建设标准,严控工程造价。

第四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重点项目为特大桥、技术复杂的大桥和隧道、项目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不含3000万元);重点项目以外的其它项目为一般项目。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审批工作:重点项目的施工图设计先由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初审后送自治区财政厅进行项目前期财政投资评审,区交通运输厅根据财政评审意见进行审批;一般项目的施工图设计由各地(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地(市)财政局进行审批。

第二章 部门职责

第五条 农村公路建设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与地(市)行署(人民政府)、地(市)交通运输局与县(区)人民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纳入考核目标,按年度进行检查和考核。

第六条 自治区财政厅根据农村公路的年度计划,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对重点项目施工图设计进行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和对农村公路(含通寺公路)项目竣工决(结)算进行财政投资评审工作。

第七条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是全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全区农村公路长远规划、年度计划、资金筹措、发展政策和技术标准,指导全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抽查和监督前期工作落实、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环境保护、资金使用、竣(交)工验收等情况,总结交流经验,收集整理和反馈建设信息;协调解决农村公路建设中的有关问题。

第八条 地(市)交通运输局是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重点项目建设的行业主管部门和责任主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申报、重点项目报批、一般项目审批、一般项目竣(交)工验收、重点项目实施;组建重点项目法人机构,对工程质量、进度、环保、安全、资金使用、竣(交)工验收等进行管理,并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备案;协调解决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收集、整理和反馈建设信息;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工程项目竣(交)工验收;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人员、农牧民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

第九条 县(区)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一般项目的责任主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规划申报、一般项目实施;组建一般项目法人机构,对工程质量、进度、环保、安全、资金使用等进行管理,并报地(市)交通运输局审批和备案;负责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路政管理、客运发展等工作;协调建设项目的具体管理工作。

第十条 县(区)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共同负责对建设中需拆迁的通讯、电力、广播电视、水利设施、地下管道(线)、占用的经济林、青苗和拆迁房屋等附着物的核查、登记、造册工作,协助产权单位做好拆迁等工作;协调解决农村公路建设所需筑路材料等工作。

县(区)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及沿线派出所,应做好工程安保和施工环境保障工作,对施工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按照“先制止、后处理,先施工、后解决”原则,及时处理,不得影响项目实施。

第十一条 国土、林业、环保、水利、安全生产等有关部门应全力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工作,对农村公路建设所需缴纳的费用,按照相关政策规定,能免则免、能减则减。需要履行报批手续的,各主管部门应当尽快报批。

第三章 建设标准与设计

第十二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公路的建设标准。既要节省投资、避免浪费,又应防止盲目降低技术指标,忽视工程质量而降低农村公路使用功能和寿命,避免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第十三条 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应依照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和《西藏自治区农村公路标准化设计指南(试行)》(2015年)执行。

县道、乡道一般应按照等级公路标准建设;村道建设标准应根据当地实际需要、交通量及经济条件确定路面宽度和路面型式。危窄桥改造、安保工程、客运场站、渡改桥建设应按照国家及地方有关技术标准执行。

第十四条 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指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对于个别工程艰巨、地形地质复杂路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平纵指标可适当降低,路基宽度可适当减窄。

第十五条 农村公路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改(扩)建,避免大挖大填、破坏环境、增加工程规模及诱发新的地质灾害。桥涵工程应当采用经济适用、施工方便的结构型式。路面应当选择能够就地取材、易于施工、有利于后期养护的结构。对旧桥利用应进行相关技术状况评定及检测。

第十六条 农村公路建设应当重视排水和防护工程的设置,提高公路抗灾能力。在陡岩、急弯、沿河路段应当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提高行车安全性。

第十七条 二级以上的公路或特大桥、技术复杂的大桥和隧道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分初步设计(技术方案)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进行;其他工程项目可以直接采用施工图一阶段设计。

第十八条 四级及以上农村公路工程和特大桥、技术复杂的大桥和隧道工程的设计,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其他农村公路工程的设计,可以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组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承担。

农村公路勘察设计实行质量终身制。

第四章 计划管理与前期工作

第十九条 农村公路建设要统筹规划、科学有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根据全区农村公路建设实际,确定发展阶段的建设重点和建设目标,编制自治区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地(市)交通运输局会同相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县(区)人民政府及县交通运输局编制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农村公路客货场站应与农村公路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并符合标准。

第二十条 农村公路建设应编制年度计划,且由下而上编制。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根据各地(市)交通运输局申报的年度建设项目建议计划进行汇总审核,编制年度计划。

第二十一条 经批准下达的农村公路建设年度计划,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更改。确需调整的,由原编制单位提出修改方案,报原批准部门批准。

第二十二条 各地(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根据各地(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农村公路发展规划,按项目轻重缓急排序,每年11月30日前上报下年年度计划和立项申请。列入年度计划的建设项目必须完成施工图设计(初稿)工作。

第二十三条 各地(市)交通运输局负责辖区内计划上报项目,各县不得向交通运输厅申报项目。项目申报要求,重点项目施工图设计(初稿)须经各地(市)交通运输局初步审查后并附相关的前置手续资料;一般项目施工图设计的总说明和预算表。

第二十四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非建安费按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联合下发《西藏自治区农村公路建设非建安费管理办法》(藏财发[2008]102号)和《关于<西藏自治区车辆购置税用于一般公路建设项目交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补充通知》(藏财发[2011]67号)文计列,资金来源为上年自治区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量的30%部分,所含建设项目管理(建设单位管理费、工程监理费、设计文件审查费、竣交工试验检测费)、建设项目前期费。

删除内容: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需计列临时工程、桥梁检测费、季节性通车的公路因保通需求增加小型机具养护设备、预备费(特大桥、技术复杂的大桥和隧道或项目总投资10000万元以上项目),须与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沟通衔接后确定是否计列。

自治区安排的非建安费等不足部分,由地(市)、县(区)两级政府自行筹措安排。如,专项评估费(环境保护评价、林评[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林木采伐设计、现场查验报告]、土地预审意见、水保评价、选址意见书、地勘[桥梁]、风险评估[桥梁])。

第五章 资金管理

第二十五条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来源是中央车购税专项资金;农村公路扶贫贴息贷款资金;自治区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量的30%部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从财政支出中安排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或中央财政对一些特殊困难地区,通过转移支付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第二十六条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实行建立专帐、单独建帐、独立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不得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

第二十七条 农村公路中央车购税资金根据年度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由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向自治区财政厅申请核拨至各地(市)财政局,按计量支付原则执行财政集中支付。各地(市)、县(区)交通运输局按照分级负责、分级监督管理方式,负责本行政区域建设资金的使用与监管。

(删除:农村公路建设结(节)余资金作为专项资金由自治区财政厅进行管理,根据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意见安排,全额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增加第二十八条 鉴于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公路项目贷款建设的实际,地(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是贷款的主体,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承担着贷款还款(本金和利息)的任务,公路交通项目结余资金和财政投资评审审减资金作为贷款付息的主要来源之一,在贷款资金尚未还清以前,农村公路建设结余资金和财政投资评审审减资金全部上缴至自治区财政用于农村公路贷款付息。贷款还清后,农村公路建设结余资金和财政投资评审审减资金仍按自治区现行基本建设结余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第二十八条 农村公路扶贫贴息贷款资金根据年度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由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向自治区人民政府申请贷款额度,待批复后提交农业银行西藏分行申请核拨,各地(市)交通运输局按《西藏自治区农村公路建设扶贫贴息贷款资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 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从财政支出中安排或中央财政对一些特殊困难地区,通过转移支付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正常养护管理。(财政建议:着重突出县级人民政府农村公路养护主体责任)第三十条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使用接受自治区审计、财政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农村公路项目由建设单位按规定编制工程决算和财务决算,由各地(市)交通运输局汇总后上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并提交自治区财政厅进行财政投资后评审工作。

第六章 建设管理

第三十一条 农村公路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对项目招投标、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环保安全、资金使用等进行全过程监管。

第三十二条 农村公路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管理责任,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负责。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依据职责,明确质量责任,落实质量保证措施,加强质量与技术管理。

第三十三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参照《西藏自治区公路项目建设单位资格标准》组建项目法人机构对工程质量、进度、环保、安全、资金使用、竣(交)工验收等进行管理。对投资在100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按规定编制申请材料后上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审批;对投资在10000万元以下的其它项目,由各地(市)交通运输局审批。

第三十四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总投资在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按照《西藏自治区公路工程项目施工招标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实施办法》进行招标;其它项目可参照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或《西藏自治区公路工程项目施工招标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实施办法》进行招标。

在同一区域投资小、技术要求不高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可打捆招标。

第三十五条 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代建管理。重点项目由各地(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委托相应资质的代建单位承担项目建设管理;一般项目由县(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委托相应资质的代建单位承担项目建设管理。

建议建设规模较小、项目位置较近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一并委托。

第三十六条 四级及以上公路工程应当选择持有国家规定的资质证书的专业施工队伍。投资小、技术要求不高的通达项目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条件下,农牧民施工队可以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参加工程建设,并取得当地住建部门颁发的《农牧民建筑施工队资质》。

第三十七条 依法招标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社会监理机构进行工程监理,并签订监理服务合同。工程监理注重技术服务和指导,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加强现场质量抽检,确保工程质量。

第三十八条 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工前与中标单位签订施工、廉政、环保和安全合同,落实质量安全责任终身制。施工现场试验检测项目及频率要符合相关规定,形成试验台账和信息数据库,从源头掌控各项目准确数据,确保项目质量稳步提高。

第三十九条 自治区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局负责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工作的指导。各地(市)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分站负责对农村公路工程质量进行管理和监督工作,每月28日前向自治区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局报告农村公路质量动态。

第四十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凡属以下变更设计内容需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审批后实施。

(一)项目名称、建设标准和建设规模发生变化的。

(二)连续2公里以上的路线方案调整的。

(三)路面结构类型、宽度和厚度发生变化,或路面主要材料发生变化,或路面主要材料料场变化的。

(四)大中桥的数量或结构型式发生变化的;大桥桥型改变及桥位、跨径改变的。

(五)隧道的数量或方案发生变化的;隧道位置或长度调整超过50米以上的;隧道洞身和洞口结构型式改变的。

(六)其他单项工程费用变化超过100万元的。

第四十一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行“十公开”制度,对农村公路建设计划、建设资金、设计监理、招标过程、施工管理、质量监督、安全环保、竣工验收、养护管理、客运发展全面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施工现场设立建设项目告示牌,以便社会监督和质量问题举报。

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发生工程质量、环境保护或者安全生产的事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不得隐瞒。

第四十三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设定质量缺陷责任期和质量保证金。重点项目质量缺陷责任期为2年,一般项目质量缺陷责任期为1年,质量保证金为施工合同额的5%。

质量保证金由施工单位交付,由建设单位设立专户保管。质量缺陷责任期满、质量缺陷得到有效处置后,质量保证金应当返还施工单位。

第七章 工程验收

第四十四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完工后,由各地(市)交通运输局组织验收;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对农村公路工程验收工作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少于项目个数的5%~10%;对各地(市)交通运输局已验收完的项目进行竣工后抽查评定,抽查比例不少于项目个数的4%~8%。

各地(市)质量质量监督分站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进行交工前检测,并出具检测意见,对符合竣(交)工验收条件的项目进行竣(交)工验收。农村公路重点项目按交工、竣工分别进行验收工作,其他项目交(竣)验收工作可一并进行。

第四十五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竣(交)工验收办法参照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交公路发〔2010〕65号)执行。

第四十六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后,各地(市)交通运输局及时印发《公路工程竣工验收鉴定书》和各地(市)质量质量监督分站依据竣工验收结论对各参建单位签发《公路工程参建单位工作综合评价等级证书》并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核备。

第四十七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后,由各地(市)人民政府及时落实养护责任和养护资金,加强养护管理,开放交通,确保安全畅通。

第四十八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后,各地(市)交通运输局及时更新数据库和电子地图,并将建设项目批复文件、工程质量检测报告、公路工程竣工验收鉴定书,报公路局备案。

第八章 养护管理

第四十九条 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应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全面养护、保障畅通”的原则。逐步建立责权明确、管养分离的养护管理体制。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与管理应遵循“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统筹安排、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强化监管”的原则。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交公路发[2008]43号)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财政预算中安排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或中央财政对一些特殊困难地区,通过转移支付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旅游、矿山等其他专用公路由受益部门或使用单位筹集资金并承担养护任务,保证农村公路正常养护管理。(财政建议:着重突出县级人民政府农村公路养护主体责任)第五十条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设立全区农村公路水毁和雪灾抢险保通专项资金,资金来源于中央车购税和自治区本级预算资金,由自治区财政厅进行管理和审批。

各地(市)交通运输局根据本地区农村公路水毁和雪灾抢险保通需求申报,建立全区农村公路水毁和雪灾抢险保通长效机制。(自治区本级财力中无此专项资金,对资金来源请再斟酌。)第五十一条 自治区公路局和各地(市)交通运输局承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行业管理和指导职责,督促、检查、帮助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单位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县级人民政府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健全专业养护和群众养护、常年养护和季节性养护、流动性养护相结合制度,积极推行多种形式的养护承包责任制。

第九章 路政管理(建议增加路产路权的赔补偿、资金的收缴与安排、恢复与建设等方面相关内容)第五十二条 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各县(区)交通运输局参照《路政管理规定》执行。

各县(区)交通运输局结合养护工作,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的作用和沿线农牧民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

第五十三条 各地(市)交通运输局结合当地实际,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路政管理队伍建设,提高路政人员执法水平,严格管理,维护好路产路权,保障农村公路畅通。

第五十四条 各地(市)、县(区)交通运输局依法负有管理和保护公路的责任,有权检查、制止各种侵占、损坏公路、公路用地、公路附属设施及其他违法行为。

第十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开工建设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或质量督查中发现问题未及时整改的,一经查实,将停拨项目建设资金。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各地(市)、县(区)未在规定时间内及时组织竣工验收,或验收不规范、不合格的,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扣减相应额度的下年度项目计划。

第五十七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时,发现设计地形与实地不符,设计文件作废并将设计单位列入全区不诚信单位名单。

第五十八条 农村公路建设发生质量、环保、安全违法行为的,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及《西藏自治区农村公路信用评价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给予处罚。

第五十九条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将制定出台《西藏自治区农村公路工作考评办法(试行)》,每年对参与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从业单位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安排下一年度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计划的依据,排名靠后的地(市)将缩减建设资金。

第十一章 附则

上一篇:探究蜡烛燃烧的实验下一篇:民营企业融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