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文科大学中理工院系的尴尬

2024-04-11

强势文科大学中理工院系的尴尬(精选3篇)

篇1:强势文科大学中理工院系的尴尬

强势文科大学中理工院系的尴尬

从曹廷炳的讣告公布那天起,除了“为什么”之外,人们问得较多的问题可能还有:“人大还有化学系?”

强势的文科院系

在许多人心目中,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学科著称的大学,其经济学、法学、哲学和新闻学等学科历史悠久,教学和科研都达到了我国乃至世界的顶尖水平。

在人民大学的校园中,也处处能让人感觉到这些优势学科的烙印。

在一处公告栏里,《中国科学报》记者看到,最受关注的吴玉章奖学金和宝钢奖学金获得者几乎都来自文学院、国学院、经济学院、新闻学院、财政金融学院等文科院系。

而在按照学生人数分配名额的“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的评比中,理学院获奖人数远小于那些著名的文科院系。相比之下,理学院显得更加“精干”甚至“边缘”。

靠近人大西门一家复印店的老板也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每年毕业答辩期间,来打印论文的理工学生很少。

“隐形”的化学系

9月,在“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发展思想指导下,中国人民大学开始筹建理学院。面对质疑的声音,时任校长纪宝成称,成立理学院并不意味着人大将建立新的学科门类,只是把原有资源重新整合和提高。

7月,新成立的化学系录取了第一届约20名本科生,开始以“小、精、尖”方针发展一个“研究型化学系”。不过,8年后的今天,化学系的状况似乎与当初的设想有些不同。

记者向几名正在扫地的清洁女工打听化学系的情况。她们竟然说:“不知道有化学系。”

宏图书店是一家在大学校园内以卖参考书、考研材料著称的连锁书店。在人大东门的连锁店里,年轻的老板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没有人大化学系的考研资料。”

而在其他拥有化学系的大学里,包括手抄笔记复印件、历年试题总结、参考习题答案在内的本校考研资料则是宏图书店热卖的产品。

化学系和物理系、环境学院共用一栋九层高的理工楼。和古香古色的求是楼、富丽堂皇的明德楼相比,理工楼和化学系一样,在这个校园里显得格外不起眼。

也只有靠近理工楼,化学的“味道”才慢慢散发出来。在理工楼下的公告栏中,依稀可见去年10月中科院院士江雷应化学系邀请前来讲座的海报,以及覆盖在上面的关于第二天举办理学院研究生会换届大会的海报。

而这两份海报已是化学系乃至理学院最新的`活动了。

该不该有理工科

在曹廷炳死因引发的讨论中,猜测最多的便是这所文科高校的化学系系主任在工作中遇到了哪些阻力。

中科院化学所一名研究员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文科高校建理工科虽然有道理,但在现有的体制下,一定会遇到重重困难。”

在他看来,矛盾主要来自建设经费的支持。“文科建设成本低,只需要引进人才和购买相对便宜的办公设备。”他说,“化学仪器设备的花销在文科老师看来便是巨额的资金。”

例如,一所文科高校中每年批给化学系四五十万元科研经费,“连一个大的实验组都养不起,更不用说购置仪器了”。这名研究员说。

他认为,文科高校的理工科建设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理工科研究特点的基础上。

而尽管对曹廷炳的辞世并不知情,长期关注化学高等教育的中科院院士郑兰荪则认为,高校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并不是每所高校都要建立化学系、走“大而全”的发展道路。

相比起文科院校中尴尬的理工科,理工院校中的人文学科就显得幸运许多。

从开始,全国多所重点工科大学处于转型转变,它们纷纷建设文科,掀起了一股文科建设的热潮。

据统计,20,在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评出的全国一级学科权威排名中,14个一级学科除民族学和心理学学科外,其他12个学科均有理工科大学上榜,甚至某些原工科大学的文科还名列前茅。

被誉为理工大学人文教育拓荒者的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教授许放曾撰文建议,工科大学人文学科发展要以服务为主奠定基础阶段,随后,便需确定方向以便独立发展,形成自身特色后方可走向成熟阶段。

那么,文科大学的理工科应该建什么?如何建?文科大学是否也需要一些“理工教育拓荒者”,来为如何建设理工学科指点迷津?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来源:中国科学报)

篇2:强势文科大学中理工院系的尴尬

关键词:华中科技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人文教育理工科大学

1 我国理工科文科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 我国的理工科大学在文科专业设置、学科结构、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和发展。许多理工科大学相继设置了相关专业, 发展相关学科, 使文科教育取得了较显著的成就。

从表1分析对比可以看出, 我国一些985理工科大学, 文科专业设置还较为薄弱, 其中, 清华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 在发展文科方面较有优势, 其发展文科的经验值得借鉴。

2 华中科技大学的文科发展历程

1993年, 在原华中工学院院长朱九思等的领导下, 华中科技大学率先在理工类大学创办文科, 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从1979年创建第一个文科研究机构——中国语言研究所, 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华中科技大学在杨叔子院士的领导下, 又以倡导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而提升了文科的地位与作用, 至今,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 华中科技大学文科综合实力已位居同类高校前列。

2.1 华中科技大学的文科发展成就

华中科技大学拥有2个国家级人文社科发展基地, 7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20多个高水平特色研究机构;办有《高等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语言研究》等10多种全国知名的学术刊物。学校每年获得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位居同类高校前列。现今, 华中科技大学文科学科门类已较为齐全, 拥有文、史、哲、经、管、法、教育7大学科门类。文科现有29个本科专业, 61个硕士点, 28个博士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 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国家重点学科, 1个国家重点学科, 9个省级重点学科。

2.2 华中科技大学发展文科的措施

华中科技大学发展文科的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 (1) 开辟交叉型文科。华中科技大学在学科建设上依靠本校理工科的优势, 进行学科交叉, 形成了具有其自身特色的文科专业。如今, 华中科大许多交叉型的专业在全国独树一帜。比如:新闻学院将新闻传播专业与信息专业进行学科交叉, 成立了“网络新闻传播”;中文系将语言学与计算机技术交叉融合, 开辟了新的方向;教科院重点强调院校研究, 通过院校研究奖将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使高等教育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2) 加强师资建设。学科建设的关键是要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华中科技大学在文科发展阶段, 采用了数种方法, 增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包括五项措施:创造条件, 努力引进国内优秀学者;极力邀请了解中国国情、在国外著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帮助有发展潜力的中年学者, 使他们在学术上上一个新的台阶;创建机制, 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继续发挥有较大影响的老教师的作用。 (3) 将文化素质教育和文科发展相结合。1994年, 华中科技大学的文学院成立之后, 为了能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多的人文社科平台, 文学院提出了开展“人文讲座”, 受到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此后, 在杨叔子院士的支持、领导下, 在当时文学院领导的共同努力下, 文学院在全国推动了文化素质教育工作, 并在分析教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提出了人文教育应与科学教育相结合, 并将其作为办学思想之一。

3 麻省理工学院的文科发展历程

2013年, 麻省理工学院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居世界及全美第一, 在U.S.News美国大学排名中, 为最佳工程学院第一名。麻省理工学院自1861年创建以来, 一直是一所理工科为主导学科的大学, 但从学科发展和专业结构来看, 该校实际上也是一所综合性大学。MIT不仅理工科方面位居世界前列, 其语言学、政治科学等文科领域也同样名列前茅。

3.1 麻省理工学院的文科发展成就

1981年美国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定结果显示, 麻省理工学院的语言学、政治科学、哲学分别名列全美第一、第六和第八位。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 MIT的五个博士学位计划, 包括经济学、科学技术的历史和社会研究、语言学、哲学、政治科学都位列世界前茅。根据U.S.News2012年“最佳研究生院”排名, MIT的政治科学排名第十, 心理学排名第十二;2012年的商业计划领域排名第二。MIT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院拥有非常优秀的专家学者。该校教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有18人, 普利策奖3人, 国家科学奖2人, 还有国家科学院院士8人, 国家艺术科学院院士47人。其中包括当代杰出的语言学大师萨姆·乔姆斯基, 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等。

3.2 麻省理工学院发展文科的措施

麻省理工学院发展文科的措施有三个方面: (1) 借助理工科的优势进行学科交叉。MIT的大多数文科专业都充分利用了MIT理工科的优势, 实行了学科交叉。MIT的科学技术力量较为强大, 为文科发展提供了很强的技术支持。社会科学、语言学、人文科学等专业的教学与研究计划都采用了MIT的科学技术环境,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例如, 语言部着重整合实验语音学和语言学习的计算机模型研究;此外, MIT在发展和分析新媒体技术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例如雷达, 通信技术等。 (2) 课程改革贯彻始终。MIT在课程设置上实行由工科到理工科课程, 再到文、理、工平衡发展的路线。20世纪初, MIT的文科课程还仅仅局限于政治经济学、英语、历史等传统的文科专业。1949年, MIT教育调查委员会建议将人文类课程由8门课增加到10门课, 并建议在本科课程中拓宽和加深人文学科方面的研究。MIT的文科课程由小增多, 由弱变强, 通过为学生提供通识课程, 增强了文科课程的质量, 增加了与其他院系之间的合作交流, 促进了课程的交叉融合。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校园文化, MIT一直致力于建设自由而充满创造力的氛围, 这对人才的引进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MIT的娱乐设施齐全, 在1939~1940年期间, 就拥有了音乐教室, 同年8月, 又开放使用了校友游泳池;MIT还坚持宗教信仰, 礼堂和教堂的建设是MIT有关校园文化和精神培养的重要内容, 认为学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适当加深对本国精神遗产的理解。

4 对我国理工科院校发展文科的几点启示与建议

4.1 发展特色文科专业, 实现理工科与文科的交叉

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 不应照抄照搬综合性大学的发展模式和路径。首先, 相对于文科院校办理工科来说, 理工科院校在办新学科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比较优势, 对此, 可以借鉴华中科技大学学科设置的经验。理工科大学可以在保持理工科学科优势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交叉学科;其次, 理工科大学办文科, 有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优势。在打牢理工科知识的基础上, 培养科学技术哲学、管理学、法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 有利于培养新时期的复合型人才。

4.2 增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理工科大学要把文科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应大力引进、培养、壮大文科教师队伍, 提高文科教师水平, 可效仿华中科技大学的做法, 极力在重点学科专业上引进一些著名学者。增加学科带头人的数量, 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学术水平, 有效提升管理队伍的人文素养。

4.3 营造良好的理工科院校文科科研氛围

一是积极利用校园文化, 重视和引导校园文化, 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宣传, 创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 可借鉴华中科技大学, 开设“人文大讲堂”的做法;二是加强理工科院校文科科研平台的建设。根据理工科大学自身的优势, 建设文科科研的重点研究平台, 既可以培养文科科研的重要力量, 又能在全校营造文科科研学术研究的氛围。理工科院校还应加强各文科学科、各研究领域之间的交流, 建立文科学科实验室、资料库, 增加文科专业的国际交流等。

5 结束语

理工科大学发展文科是我国高校目前的发展趋势。加强文科建设, 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培养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 有利于活跃校园文化, 有利于推动学校综合化进程。我国高校应积极借鉴国内外理工科大学成功的办学经验, 结合自身情况, 办出有特色、一流的文科教育。

参考文献

[1]甄红军.对理工科大学文科发展的几点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2) :36-48.

[2]李秀芳, 方合林.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 第3期.

[3]刘晓君.试析理工科院校文科科研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09 (9) .

[4]杨艳东.理工科院校人文社科专业建设中的问题与思考——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 2013 (1) .

[5]张忠义, 李汉卿.国内外理工科大学办文科之比较.教育与现代化, 2006 (6) .

篇3:理工院校中的优势文科专业

清华大学之艺术学

清华大学是我国公认的最高学府之一,是我国教育和科研领域的排头兵,年年稳坐各大高校排行榜的第一把交椅,目前清华大学具有中国最好的工程学科,其理工科专业排名基本处于A++级行列。

因为历史及体制的原因,清华大学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理工类专业,但是清华大学为了实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理想,终于向文科发起了猛烈的攻势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设计艺术学更是一举拿下了全国重点学科称号,并在全国高等学校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综合得分排名列艺术学第一位。短短几年时间里,清华大学艺术学专业拔地而起,接二连三地申请到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从“士兵”到“统帅”的华丽转身。

清华大学的文科专业涵盖文、史、哲、法、经济、管理、艺术等学科门类,汇聚了国内一大批知名学者和青年才俊,并以令人瞩目的发展速度跻身国内文科前列,多个学科跻身国内顶尖行列,且与国际教育培养模式相接轨。清华大学的艺术学立足于科学与艺术相结合,依靠雄厚的师资力量,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和创新,日益显现出夺目的光彩。

华中科技大学之新闻传播学及教育学

华中科技大学是一所具有浓厚学风的理工类高校,凭借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一流的科研实力,长期占据着高校综合排名的前十名。从整体上看,华中科技大学的理工学科仍然是该大学的王牌主力军,但是最近几年来其文科专业异军突起,成为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新闻与传播学等专业便是这个方阵中的急先锋。

新闻传播学

华中科技大学的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高校仅有的六个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之一,并设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建有湖北省重点文科基地——“媒介技术与传播发展研究中心”,新闻学被评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如此高质量的学科建设赢得了专业领域的称赞,获得了学术界的肯定,在教育部学位中心2009年的专业学科权威评估排行榜中,华中科技大学的新闻传播学以2分之差力压厦门大学,与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并列第九位。

教育学

教育学就是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教育过程、教育主体、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问题都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在普通大众的眼中,只要专业名称中一涉及“教育”这些关键字眼,大家就会把目光和注意力投向众多的师范院校,没人能想到理工科出身的华中科技大学能打破传统,横扫众多强势的师范院校,在教育学方面办出了自己的特色,成为早期全国高等教育学专业四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并于2007年摘得全国重点学科荣誉称号。

华北电力大学之技术经济及管理

长期以来,华北电力大学以电力特色为背景,突出办学特色,逐渐形成了以理工学科为支撑的“大电力”学科特色办学体系。但是近年来,经济与管理学院却异军突起,该学科多年来坚持面向国民经济和水利电力行业,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部级研究课题以及横向委托项目;在网络计划优化理论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居于国际先进水平;在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市场商业化运营、建设项目技术经济评价与项目管理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国内具有重大的影响。

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是华北电力大学的骨干学科之一,是原国家电力公司的部级重点学科。该学科(原名动力经济)1954年创建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1961年迁入北京电力学院(华北电力大学前身),成为国内最早建立的管理学科之一。

技术经济及管理属于技术学、经济学、管理学交叉的专业学科,该专业主要是应用理论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技术领域、企业管理的经济问题、经济管理规律,研究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最佳配置等,以求行业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及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在电力院校“出生”的各种学科,在电力背景的耳濡目染下,多少都会打上“电力”的印记。华北电力大学的技术经济及管理主要是针对电力行业的技术经济管理、电力市场经济管理理论进行研究与探讨,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力技术经济与管理理论。正是因为与电力的结缘,也引发了大众对该校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极大关注,例如该专业录取湖南省生源的分数线常年都要高于该省一本控制线50分左右,在辽宁省该专业理科录取分数线更是要高于该省一本线70分左右,真可谓是万里挑一。

华北电力大学以电力起家,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唯一以电力为学科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在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以及五大发电集团为核心的校理事会的鼎力扶持下,该校的所有学科都朝着电力工业的方向不断取得突破性发展,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繁荣了技术经济及管理这门分支学科。在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中,华北电力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力压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牌高校,紧随天津大学排名第八。

北京交通大学之应用经济学

北京交通大学的强势学科主要集中在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铁路与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几个与交通有关的学科,上述几个学科都具有突出的行业特色与优势鲜明的学科体系,因此北京交通大学也被冠以行业性大学的名号。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科始创于1909年,是中国最早开始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基地。1996年,由原经济学院、物资管理工程系、工业与建筑管理工程系合并而成经济管理学院。该学院下设的经济系是该校历史最悠久的科系,以马寅初、许庆斌为代表的众多杰出的经济学家都曾云集于此。该系依托产业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优势,突出交通运输行业特色,培养了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理工基础和运输经济特色的高素质经济学专门人才,在社会上享有盛誉。1986年,产业经济学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并被原国家教委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1年起正式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本学科点又一次被确认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西北大学之考古学

西北大学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国家“一省一校”计划重点支持建设院校,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建高校,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经济学家的摇篮”。

举世闻名的古都长安和三秦大地,有着十分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非常丰富的文物古迹,为西北大学历史、考古学科的建立和发展营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考古学系充分利用陕西省特有的文物资源,立足陕西、依托西北、面向全国,在“211工程”的重点支持下,学科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自1986年获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以来,又相继拿下了陕西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以及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在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及法门寺地宫这些举世闻名的历史遗迹的挖掘和保护的过程中,都有西北大学考古专业人才的全程参与,体现了西北大学考古专业的实力和不凡的专业水平。

经过多年的发展,西北大学考古专业形成了中国史前考古、商周汉唐考古、文物研究与保护、西部民族考古等稳定的研究方向,成为我国考古与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我国高等院校中为数不多设置考古学专业的佼佼者。

上一篇:入职offer免费下一篇:高校学生干部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