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2024-05-14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通用9篇)

篇1: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数学活动课是以兴趣为“内核”,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一种自主性实践活动。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通过接触自然、社会,运用课堂上学来的数学知识,经过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有了兴趣,枯燥的数字变得趣味盎然,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索,兴趣贯穿于数学实践活动的始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熏陶感受,触发动机——诱趣

1、活动有趣

数学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探究性活动,师生(尤其是学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是活动取得效果的前提。良好的心境来自于对活动的认识,认识水平的高低决定激起愿望的层次。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向学生讲授实践活动的意义,适当的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知识,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同时包括参与活动所必需的心量品质、思维、意志等,使他们获得感受,触发参与动机,诱发参与兴趣。作为教师应首先树立起师生平等的观念,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活动前教师通过讲数学家的故事、开展“数学大观园”以及“生活中的数学”小调查等活动进行数学氛围的熏陶。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需,让学生感到你很和蔼可亲,从而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为学生“无拘无束”的投入到数学实践活动中提供了精神上的准备。

2、互动有趣。

尊重学生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对于学生的选择存在不妥的地方不能呵斥、全盘否定,打消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应该因势利导,优化组合,让他们的选择为你所用;再次是客观地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现有的数学认知水平,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正确预测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错误”(由于兴奋而产生的一些过激的行为与语言或知识点上的一点小错误),尊重活动中学生个性的张扬,关爱每一个学生。在这样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活动环境中,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动机的形成,参与兴趣的诱发水到渠成。以“趣”引路,以情导航。

二、确立课题,设计方案——引趣 学生有了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兴趣,作为指导者、领航员的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兴趣的兴奋点,进一步引发。引发兴趣的基础便是依据一定的课题设计一定的活动方案。课题确立、方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兴趣的进一步引发。

因此,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倡导学生对活动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为前提,确立课题,设计方案。课题的确定立足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实际,立足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从最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活动入手,方案设计要有童趣,富有儿童化,充分挖掘本地的资源,体现特色。以班级为单位成立“数学实践活动小组”,建立活动组织网络,由学生自己出谋划策,尽量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方案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体现一定的开放性,这样,学生在确立课题、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兴趣得到进一步引发,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萌动着“我想参加,我想研究”心理氛围。如以家庭为背景可开展:“我帮爸爸铺地砖”(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实际应用)、“家庭的一日开支”(计算能力的培养)、“篱笆与围墙”(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应用)、“小小建筑工程师”(培养估算、预算能力、空间想象力)、“今天我来学包装”(表面积的运用)等;以学校生活为背景可开展“我为班级修桌凳”(三角形的稳定性)、“水电费中的数学问题”(计算能力)、“我为学校绘地图”(比例运用)等;以社会生活为背景可开展“十字路口学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鸽场的发展规模”(统计、整理、计算)、“设计路线去旅游”(学会观察、比较、计算)„„

三、搭台唱戏,进入角色——激趣

课题确立好,方案设计好,接下来便是让学生搭台唱戏,进入数学实践活动的角色。笔者认为:实践活动犹如比演电影,好的剧本需要好的导演,更需要好的演员,方案如剧本,老师如导演,学生便是那必不可少的演员,导演“导”的水平高低影响“演员”的最佳发挥,而导的水平则体现在是否为“演员”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如临其境进入角色,忘记一切,尽情的徜徉在数学实践活动的乐趣中。情境的创设可采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逼真的活动场景等。可将实践活动采用小品、文艺联欢等形式表现出来。如开展“我为爸爸铺地砖”活动时,教师扮演爸爸,由“爸爸”出问题,“儿子”(由学生扮演)帮助解决,地砖用塑料泡沫制作,颜色鲜艳、规格不同,利用教室“划”出不同的房间,并要求在尽可能省钱、省材料、省时间的前提下,让学生自找成员,自选材料,最快、最佳的完成“任务”;开展“我为学校绘地图”活动时,准备一些皮尺、细线、白纸、计算器等物品,比一比看谁的地图准确、具有一定的美感;在“测量身边不规则物体”,学生自己准备一些不规则的物体,以及测量用的细线、尺子、玻璃杯,让学生自由想象,充分发挥;如调查学校一日水电费时,可启发: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你们离不开什么?我们学校一日能用多少水、电呢?一日的水电费你能猜测出有多少?活动前收集有关水方面的数据;如开展“今天我来学包装”,活动前让学生收集十个空烟盒,将十个空烟盒包装,设计包装方案,怎样才能节省包装材料?„„这样通过音响氛围的渲染(活动背景音乐)、色彩的刺激(活动场景的布置、教具的颜色),调动他们的感官,多方面、全方位的为学生提供施展本领的舞台,活动时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的兴趣动向,并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强心理合作,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适时调整活动内容与组织策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自由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欲望,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手利用起来,乐此不疲。使兴趣升华,达到最高潮。

四、探究发现,体验成功——撷趣

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活动中形成了“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知识经验”良性循环。已有的数学知识在活动中不断应用,并与新的知识不断结合,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发现,在探究发现中获得乐趣,体验成功。倡导团体协作精神,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活动成功的概率。可通过“想一想、做一做、看一看、议一议”等要求,开展探索与交流,在探究发现中体验成功。如“我为学校绘地图“,可采用小组化合作,可分成测量组、记录组、统计组、绘图组等。让他们各显神通,各展其能,每人都能体验成功。因此,成功感对于每个活动中的每个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它是学生对成功的感悟,也是衡量学生参与投入实践活动程度的重要标志。活动中,教师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成功感,并艺术的利用成功感,帮助其实现“主动参与——体验成功——主动参与”良性循环,使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的乐趣得以持续保持。活动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期望与鼓励,根据活动开展的环节不失时机的使用肯定性评价性语言,努力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使他们兴奋不已,回味无穷。活动结束后,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对获得的成功进行采撷,如让每个学生写“数学实践活动日记”、设计“我的数学生活”手抄报、建立“数学八宝囊”、“成功资料贷”、“快乐收藏夹”,举办“数学实践活动成果展”,有条件的可鼓励学生设计“数学实践活动专题”网页,对学生参与的活动过程拍照留影,建立“数学实践活动撷趣摄影集”,永久保存他们获取成功一瞬间,使他们今后一看到照片就会有一种自豪感、成功感。为他们参与下一个数学实践活动坚定了信心。

总之,兴趣是数学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法宝,没有兴趣支撑的实践活动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笔者认为诱趣是前提,引趣是基础,激趣是关键,撷趣是根本。可谓“数”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数学,传统意识中大家都认为是前人总结出的数学知识在课堂中的传授。而今日的数学却完全刷新了人的观念,呈现在课堂中的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数学。《数学课程标准》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领域,这个领域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渠道。其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实践与综合运用这部分内容注重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体现了一种现实性、问题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学习过程。

一、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

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非常广泛,教学时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情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生产中选择和确定活动的内容。

1、活动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一方面,生活中的数学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再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另一方面,学生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已的生活中去,并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乐趣。如:结合二年级下册1—4单元内容,自编《快乐的一天》综合实践活动。选取同学们熟悉的淘气、笑笑和机灵狗贯穿课的始终。以星期天搬了新家的笑笑请淘气和机灵狗到新家做客为情境,展开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先是设疑:爸爸和妈妈要加班,淘气怎样去笑笑家?引发学生动脑思考——如何独立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又巧设路线图,通过“什么时间能到?”“笑笑家的位置”,“淘气和机灵狗谁说的更有道理?”问题的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时间、方位等数学知识的深刻认识;再通过“买饮料”、“猜一猜”等生活实际场景的设置,让学生积极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因此,教师应选择在学生身边发生的,或学生需要了解的、熟悉的事物作为实践活动的主题,通过对这些事物中蕴涵的数学问题的研究,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在各行业的应用价值,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活动的内容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结合学生知识经验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思考性和可操作性。教学中可结合教材的有关内容,安排相应的活动。《最喜欢的动画片》一课,通过创设“最喜欢哪部动画片”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新问题的探究——用调查、统计的方法看看同学们最喜欢哪部片子?让学生当小小统计员、小小书记员。通过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把解决问题和绘制条形统计图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使学生体会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转变教师角色,鼓励学生的自我创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既在活动中掌握了统计的知识,又了解了统计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活动课型灵活多样

1、游戏类活动课:将数学知识、实践活动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结合。如学生学了10以内的加减法后,设计数学乐园活动,让学生通过乘坐专列进入愉快的旅途中,从拍手游戏到动物闯关、数学超市、采智慧果等。这些素材都来源于学生生活,给学生以赏心悦目之感,充分感受数学的乐趣,极大地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例如:扑克牌,是孩子们从小就熟悉的一种游戏工具,孩子非常乐于同伙伴们打扑克。《快乐的一天》就安排了“算24点”的游戏。学生从熟悉的扑克中,探索出这小小扑克牌中的无穷的数学问题,即练习了混合运算,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实践性操作课: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通过拼、摆、折、量、画、剪、说等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这一内容孩子们是生疏的,对他们来说直接传授结论,显然孩子们是无法深刻理解的。这样就通过孩子们的剪、贴,在动手做中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一个神奇的莫比乌斯纸圈。在操作、实验、论证后得出结论。这一科学的环节,在其“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3、综合性实践课:结合实际教学,教师积极组织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社区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使知识得到扩展和延伸,又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数学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回收废电池》一节课,课前让孩子们调查回收废电池的原因、意义,如何处理废电池。课上得出结论,并设计自已回收废电池的计划。课后实施计划,再总结,这样即了解了环保方面的知识,又运用了数学知识,设计方案、统计、得出结论体现了知识的整合。

4、问题性探索课: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已去发现。因为只有学生本人发现或创造出来的知识,理解最深,掌握最牢。如结合学校活动让学生研究“春秋游中的数学问题”,讨论“一滴水的作用”,为教师设计“旅游方案”等小课题研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合作、交流,主动去探究旧知,进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例如在“春节联欢会”召开之际,让学生们分组设计活动方案,做好预算,调查大家喜欢的节目等等,这一实践活动的本身就蕴藏着许多数学问题。

总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决不能只是重视传授给学生们结果,更要侧重于学生们的实践综合应用的能力,重视发现、探索、实验、得出结论的全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篇2: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重庆市綦江区柴坝学校 王开碧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而实践活动课教学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课程之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以此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素质。

篇3: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核心的部分, 是管理的直接指向, 目的在于使综合实践活动规范, 在于为课程的顺利推进服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层面在学校, 开发与实施的主体是学生, 整个实施过程是学生自我决策、自主行动和自主实践探究的过程。教师作为学生主题活动的统一体, 在活动过程中扮演着支持、管理、帮助、引导、合作的角色。学生虽然是主题决策和行为决策的主体, 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任务, 但活动过程不能脱离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不能没有教师参与管理与调控, 否则, 综合实践活动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教师把握方向, 参与谋划, 共同协商, 提供对策, 有时甚至需要教师的直接干预, 由此可见教师对活动过程管理的重要性。

研究从问题开始, 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直接动因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实问题。问题引导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从现实生活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思考问题。在学生的真实生活中, 社会问题若隐若现, 有些正在被学生认识, 有些还未被学生发现, 有些以假象迷惑学生。全班几十名学生, 他们的需要和兴趣各不相同。这些事实告诉我们, 教师对问题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社会包罗万象, 生活丰富多彩。许多学生面对现实, 不留意、缺思考, 一些很有意义的社会现象成为过眼烟云。教师应该有目的、有重点地带领学生观察社会、观察生活, 发掘和捕捉那些有意义、学生感兴趣而又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生活难点、社会热点、区域特点。经常组织学生参观、考察、访问、交流、讨论, 根据学生学习需要举办讲座、报告, 针对社会问题开展办板报、画廊、展览等活动, 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社会、认识生活。帮助学生分析现象也是学生发现问题的好办法, 教师的分析、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 有利于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认识越深, 问题意识就会越强烈。

我们知道, 学生在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中会积累许多问题。有些问题会表现出明显的共性, 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虽然综合实践活动倡导按学生的兴趣或需要选择课题开展研究, 但是课题选择并不是放任学生各自为政, 随心所欲。问题的相对集中, 有利于教师的组织与指导, 有利于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有利于研究过程中的资源共享, 也有利于活动的实施。提炼主题本身就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 离开了教师的帮助, 无论中小学生 (特别是小学生) 都将很难把握研究的方向, 有时还会南辕北辙。帮助学生归类问题, 就是把学生提出的、带共性的问题集中起来,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焦点, 找出症结所在, 明确实质, 形成共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立, 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由于学生平时的关注点不同, 兴趣、喜好不同, 学生会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在选择主题时, 既要尊重多数人的意愿, 选择那些带共性的话题, 又要注重问题的研究价值, 用协商讨论的方式弥合分歧, 达到统一, 同时允许少数个人保留自己的观点。综合实践活动“古城荆州与发展旅游事业”的主题确立经历了“提议—讨论—筛选—确定”的民主决策过程, 当教师动员同学们提供研究课题的时候, 教室顿时像炒熟的蚕豆———炸开了锅, 你一个环保问题, 他一个交通问题, 还有安全问题、文化问题、教育问题等。大家阐述的理由之充分, 让教师也难以选择用哪一个主题开展活动。但古城荆州的地理优势和文化传统使师生认识到, 荆州是我们的家园, 我们要抓住荆州国际龙舟节这一契机, 了解荆州, 建设荆州, 推介荆州———“让世界了解荆州, 让荆州走向世界”。教师利用荆州刚刚举办“龙舟节”这一事件启发、开导同学们, 把大家七零八碎的想法统一在以发展荆州旅游事业为主题的活动上来, 使环保、交通等都成为研究荆州旅游的基本内容, 这样的引导和协商, 弥合了分歧, 突出了重点, 主题的时代特征和研究价值更加突出, 因而这种主题确立的方法值得借鉴。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制订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 但并不排斥教师与学生一道研制方案。教师参与研制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 表明了教师与学生是活动的统一体, 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不可缺少的一员。参与的过程, 就是对方案指导、调整、修改的过程。教师参与方案的制订,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工, 帮助学生明确活动任务和研究方向, 根据活动主题设计活动目标、内容, 对时间、场地、活动方式、活动的具体过程等做出安排。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案是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实施的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地改进学生的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落实, 需要发展性学生评价,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能有效地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那么, 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发展性学生评价, 应该包括确定学生评价主体、确立学生评价目标、科学选择学生评价内容、设计学生评价工具、灵活运用学生评价方法和呈现学生评价结果进行反馈等环节。这些评价的环节紧密联系, 相互制约。明确的评价目标和内容是选择评价方法的基础, 笼统或琐碎的评价标准将不利于数据和资料的收集, 而没有准确、有效的数据, 就不可能达成正确的评价结论, 从而影响对学生的反馈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必须针对不同内容的主题活动目标选取恰当的评价方式方法, 并利用评价反馈改进工作, 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实验稿) 》中规定的必修课程, 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 每周平均三课时。但是最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应该是弹性课时制, 即将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根据活动实际需要灵活安排, 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除了弹性课时制, 对学生具体的活动来说, 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还有连续性和时效性问题。

篇4: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上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机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需要;是学生道德品质、健康个性、正确价值观形成的需要。

由于受师资条件的制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还不能正常开课,业务领导和语文教师也意识不强,认为这门课程费时费力,会影响正课学习,耽误成绩提高,对上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促进学生发展理念认识不明。那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呢?

一、思想上位、到位,保持经常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的实际,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够给学生学习语文带来浓厚的兴趣,它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大舞台,使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针对语文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重视不够,缺乏对学生有效指导的问题,业务领导一是对教师具体培训:定制度,明内容,提要求,学理论,搜资料,写心得;二是让教师参与整个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悟,逐步悟出如何上好这种类型的课;三是展示优秀班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取得的学习成果,以此激励教师提高认识。

二、挖掘、用好文本,使活动有章可循

1、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上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语文教材是宝贵资源。如小语七册“可爱的小动物”,可先让学生进行小调查,收集有关动物种类、分布、生活习性等资料,再趁机开展动物过冬知识赛、动物趣闻交流会、编童话故事等。对这些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看课外书、上网、调查等多种形式查找资料,通过个人、小组等多种方式交流,学生的多学科知识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得到了综合运用。又如,小语三册“语文园地一”是关于秋天的综合实践活动,有秋游、送给教师的节日礼物、诗歌积累等。恰好《品德与生活》中也有《美丽的秋天》这一课,综合实践活动又有《秋天的乐趣》这一内容,笔者就将它们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2、年级不同,活动也不同。综合实践活动课针对不同年级会安排不同的活动内容。低年级注重识字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感悟识字方法,有效扩大识字量。随着年级的升高和识字量增加,活动课方式也不断改变,中年级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为主,让学生多看、多听、多写,训练学生动手、动嘴、动笔的素质。高年级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锻炼,让学生走出班级、校园,认识社会,认识生活。

3、因校制宜开发校本活动课程。一是根据学校寄宿制学生在校时间長的特点,突出对非教学时段的学生管理,我们逐步形成了《晨诵》、《午唱》、《晚视频读书》、《文本读书》、《经典诵读》、《朗读指导》、《写作之星》等系列语文综合课程。二是活动事项落实好:明确时间,每周二、周四第七节课为师生“文本读书课”时间;每周一至周四晚上都有一小时的“视频读书课”;明确内容,《经典诵读》要求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要完成120~300首诗的诵读;每学期至少完整地读完3本书;三是服务做到位,图书室全天候开放,师生随到随借阅;“视频读书”形成网络库,《开学第一课》、《中华文化故事》、《感动中国》、《灌篮高手》、《四大名著》、《我是特种兵》、《变形记》等视频随时可播放;好书推荐信息每个班级、办公室随时可见。

三、方式灵活多样,培植、巩固兴趣

1、在升旗仪式中进行语文诵读展示。要求以班为单位,时间三至五分钟;内容可包含国学经典篇目(如《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古文名篇),可包括名家名篇(如毛泽东诗词、朱自清散文、徐志摩诗歌),可以是现代诗,还可创编(如环保篇、感恩篇、送别篇、思乡篇、励志篇等);展示形式可齐诵、可领诵、可组合,等等。

2、古诗包干诵读。学校将楼道展板上的80首古诗制成诵读卡,3~6年级学生人手一份,他们可以利用午休及其它活动时间积极、主动地背给领导、老师、来校的客人、家长义工等听,把语文诵读落到实处。

3、“课前五分钟”。指语文课铃响后五分钟,进行语文专项活动。教师事先向学生提供各种内容与形式,学生自由选择、组合。教师按日课表排好活动次序,每堂课师生问好后,学生轮流上台活动。内容和形式主要有:叙新闻、讲故事、诵读优秀诗文、佳作简介、好书推荐、名句赏析、小演讲、演课本剧、续编故事、绕口令、词语接龙、对反义词、口头小作文、猜谜语、回答脑筋急转弯等。短短的五分钟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既巩固和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更带动了课外阅读。

4、语文社团。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演讲、文学社等社团活动,陶冶高尚的情操,发展个性特长。如通过“说古论今话对联”主题活动,使学生认识、了解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对联;通过“趣说歇后语”主题活动感受歇后语的诙谐性,享受它所带来的乐趣等。“趣说歇后语”活动,探究歇后语的名称、性质、来源、结构、特色;根据歇后语的前部分说后部分。

四、多元、综合评价,促成发展

评价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具有导向、调控和激励作用,语文新课标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笔者在评价学生上,不只看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还突出其过程是否合理有效、积极主动。

综上所述,上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其写作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对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篇5:如何上好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自主性、开放性、研究性学习重构整个课程已成为许多国家课程改革的突出特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改的推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也由“学数学”转向“用数学”。因此,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成为新课改实施后的一门新课程。

关键字:数学综合实践学生作用

正文:

为了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公民,为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规划新的课程体系时,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等作为必修课程”,并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并存在紧密联系,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也可以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同时各学科课程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新一轮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是非常重视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能力的,在当前如火如荼的数学课程改革中,数学综合实践已成为数学教学中教师们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人在与新教材的亲密接触过程中,就如何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有了些心得与体会。

一、通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初中生由于缺乏生活与生产经验,往往感到数学抽象,学来无味。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我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数据,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的认识范围,加深对学科教学内容的理解,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例如:七年级(上)《13亿粒米到底有多大》教师用米粒、天平、量筒、计算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实验器材,与学生一起开展实践活动,估算出这么多米可供10位灾民吃上约16年,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4)、更

加深刻揭示知识形成过程。在教“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组织学生运用两个不同的圆纸片作相对运动的实践,通过量一量、比一比,学生能很自然地归纳总结出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同时对相应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有了较深的了解。(5)、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促成教学的良性循环。数学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数学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学生在实践时要将课本知识与眼前现实结合起来,将以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通过抽象思维得到对概念、定理的深入理解。在要求学生解决“不过河测河宽”的问题时,学生们集思广益,结合课本知识提出了不下五种的解决方法:①利用全等三角形;②利用三角形或梯形中位线定理;③利用等边三角形性质;④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⑤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⑥利用勾股定理;⑦利用三角函数。通过这一问题解决,使学生对“不过河测河宽”所运用的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做然后知不足”,在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验的同时,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也促成数学教学的良性循环。(6)、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意识。通过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应用意识,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实践环境,使学生能受到必要的教学应用的实际训练。例如,学校每年要举行运动会,运动会场地可组织学生来画,跑道的线宽、道宽的尺寸一般都有规定的标准。当 100m、200m、400m、800m等跑步项目终点位置确定时,其起点位置如何确定?相应的每跑道的前伸数如何确定?标枪、铅球、铁饼场地怎样画?相应的角度怎样确定?这些运用到的数学知识虽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并不简单,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领悟到跑道上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这样,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强化了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用数学”意识。

二、通过数学综合实践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

服务。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时时刻刻都会用到数学。通过开展一些适当的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这样一个问题:校园内有一块长12米,宽8米的矩形花圃,喷水嘴安装在矩形对角线的交点P上,计划从点P引三条射线把花圃分成面积相等的三部分,分别种植三种不同的花(不考虑各部分之间的空隙),请你通过计算,设计方案,根据你的设计方案回答出三条射线与矩形有关边的交点位置,并填写活动报告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交往更丰富,交流的面更广,发现其他同学思维闪光点,经过分析、比较、优选,同学们发现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3.)问题设计具有探索性。实验探索问题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与他人合作交流。因此,该问题能否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能否让学生更深入地挖掘出问题深处的内涵,能否促进学生对问题进行重新思考从而提出新的问题,这是至关重要的。下面以一实际问题为例: 工人师傅想从一块锐角三角形铁皮余料剪出一个正方形零件,为提高锐角三角形余料的利用率,正方形的边长希望越大越好,怎样剪才能使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内接正方形的一边落在三角形的哪边上,正方形的边长最大?学生经过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在锐角三角形中,当内接正方形的一边落在锐角三角形最短边上时,正方形边长最大。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学生又提出新问题:如果 不是锐角三角形,怎样使加工成的正方形零件最大呢?经过探索得到:结论1:如果 是直角三角形,边落在直角边上的两个内接正方形一样大,边落在斜边上的内接正方形最小。结论2:如果是钝角三角形,边落在钝角三角形最短边上的内接正方形最小,边落在钝角三角形的较大边与最大边的内接正方形的大小不确定。这样设计探究式合作学习问题,使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过程,体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乐趣,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经过学

生自己思考,讨论,发现的结论,无论在思想感情上,还是在学习兴趣上,都要比直接给出结论再加以证明更富有吸引力。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自主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交流中,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数学实践课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在数学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就有可能产生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数学实践活动的问题设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合作启智等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交流中,往往出现多种不同思路、不同方法的碰撞,从而迸出发绚丽多彩的思维火花。

三、通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创造意识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应当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事物,通过协调的活动逐步发展智力”。通常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制约,实践操作往往难以充分有效地进行。但实践活动课却给学生提供了广阔天地,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学习、自我表现、自我发展、施展才华的机会。如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和有关平面图形的认识之后,我设计组织了“摆一摆、拼一拼”这样一个实践活动。首先,为学生准备若干根小棒,要求:用这些神奇的小棒摆出你心中最美的图形。其次、用七巧板拼组图案(要求学生只能用一套七巧板),看谁拼出的图案最形象、生动,富有创造力。学生的情绪高昂,积极动手动脑,用小棒摆出了许多美丽的图形,大树、小船、雨点和雨伞、五角星、小花等等;用七巧板拼出了花瓶、小车、袋鼠等图案,还拼出了“东、风、公、红”等汉字。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操作实践中,既加深了对有关角和平面图形的知识的理解,认识了知识之间相互沟通的联系,又在富有乐趣的情境中展示智慧,增长才干,拓宽思路,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必须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一)突出学生主体

突出学生主体,意味着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意味着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导学生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学生创造着课程。因此,不应把课程及其教材看作是学生必须毫无保留地完全接受的对象,而应发挥学生对课程的批判能力和建构能力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更不同于学科坑成,它不是“可教的”课程,而是“可做的”课程,是实践性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的课程,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通过实践获得发展。

(二)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从学生出发是体现学生本位课程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的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准备阶段,最好不由教师提供活动主题或问题来让学生选择,而应由学生自主提出活动主题或问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当然,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并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定活动主

题,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明确活动主题或问题的意义。

(二)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导师与学生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起着指导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因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但教师的指导需要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前提。指导不等于规定,不等于统一要求。

(二)提高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方面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所以要设计与制定教师指导方案,增强教师指导的计划性。教师指导方案应包括: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目标、学生活动过程与具体方法的指导、学生活动主题必要的资料与工具准备、学生活动评价策略等。制定教师指导方案,有利于教师明确指导任务,落实具体的知道行为。

篇6: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石门县子良乡中心学校 方先志

摘要: 针对“在生活中学数学,数学用于生活中”这一新课程要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一定要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数学教材为蓝本,使学生确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体验生活,认识社会,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生活化 数学化 学习数学 应用数学 热爱数学

针对“在生活中学数学,数学用于生活中”这一新课程要求,我就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做了一些探讨,下面我来谈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使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确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体验生活,认识社会,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如一年级下册中“小小商店”实践活动,我设计了一个“我是优秀售货员”现场购物活动。我预先和小卖部老板联系好,地点是学校小卖部,售货员是学生若干名,顾客是全班学生,裁判是老师和同学。我是这样教学的:①提出要求:小组合作轮流当售货员和顾客;②现场购物:练习认钱、算钱、找钱;③全班交流:当售货员的体会;④全班评比:优秀售货员若干名。这样设计,使综合实践活动不光具有了知识性,还具有了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因为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记忆为特征的陈旧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去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获得直接体验,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享受成功的快乐。“小小商店”实践活动给了孩子们一个亲身体验和展示的机会,他们将是多么高兴和激动,这样更加增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同时,“小小商店”实践活动在实地进行,让学生亲身体验,在售货和购物的实践活动中学会认识人民币,学会了元角分的计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让学生大胆体验生活,尽情享受成功。尤其是评上了优秀售货员的同学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 数学是科学,更是艺术,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小学实践活动强调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它是在老师组织和指导下学生自己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科学意识的课程。如四年级上册中“你寄过贺卡吗”实践活动,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①投影出示:造纸、寄贺卡和砍树的关系等相关资料,让学生谈谈看法;②小组合作探究统计:小组里个人与家庭去年收到的贺卡总数和平均数;③推算和估算:全国一年大约寄出多少贺卡;④全班交流:寄贺卡与砍树有什么关系;⑤发散活动:我为环保出主意。这样设计注重了知识的综合应用。其一将数学科内部的很多知识综合应用在一起。“你寄过贺卡吗”这一活动,其中“统计小组里个人和家庭去年收到的贺卡总数和平均数,推算和估算全国一年大约寄出多少贺卡”的设计,就将数学里面的加法、乘法、除法计算,求总数和平均数,推算与估算,统计等一系列知识紧密相连,融为一体,并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和融会贯通。其二“你寄过贺卡吗”活动设计,将数学、语文、品德和社会、环保等各科知识联系了起来,有力地增强了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了学科间的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其三“你寄过贺卡吗”这一活动,把节约用纸与保护树木等环保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学习不只是理解题目,而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生通过这一活动,提高了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的民族要创新,我们的教育要创新,我们的数学教学更要创新。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项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最好活动,它们在活动中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渗透、培养和提高。如三年级下册中“设计校园”实践活动,我是这样教学的:①汇报课前调查情况:本校和外校校园有些什么;②小组讨论:我们校园应添设什么;③小组合作:动手设计新校园;④作品展示:评比哪组设计的校园最合理、最美丽。通过活动,一幅幅美丽的校园图景展现在全班同学面前,同时也使学生的能力、才华得到充分发展。开放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标志。“设计校园”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课前的调查是一个开放性设计,是让学生对平常校园有一个大体的印象,从而了解这些校园还缺少什么,还有哪些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改进和优化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我们的校园应添设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应建一个大花园,有的说应建一个小喷泉,有的说应建一个单双杠云梯活动区……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思考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这些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大胆设计新校园,人人在为如何把校园设计得更合理更美丽献计献策。大家既动脑又动手,用彩笔描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校园。这节实践活动课,充分挖掘和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收到了非常可喜的效果。

篇7: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枣阳市吴店镇中心小学

陈顺锋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小学数学教材中安排一些实践活动的学习内容,旨在拓宽学生进行实践性、创新性学习的课程渠道。而《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示: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因此,基于课标的要求和教学的现状,我校确立了“提高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有效性”实验专题。我组经过近半年的专题研究,颇有心得,现将从“如何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这一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课前收集,自主整理。

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准备一般指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教师准备:主要指备课、课件制作、教学用具等。要上好实践活动课,教师备课时首先要研读教材,通过教材设置读出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其次,还需要研究学生,研究每堂课的教学对学生而言已知什么,未知什么,应该知道什么,怎么让孩子去操作探究。只有读懂了学生,我们选用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才能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

发现,用自己的认知水平去感悟,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探究”。这样设计的教案才会有针对性,有实效性。

学生准备:主要是让学生搜集、查阅与课程有关的资料和准备动手操作探究的学具材料。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如阅读报刊杂志、参观访问、调查上网等等。学生在搜集和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拉进了与教材的距离,熟悉了授课内容,比起单纯学生预习效果要好的多,学生也更感兴趣。并且,学生准备的材料也往往出人意料,甚至有时超越了老师的想象和认知范畴。学生准备越充分课堂效果就越好,可以说学生是相当重要的“教学资源”,若想讲好“数学实践活动”课,就要充分发挥学生这种教学资源的重要作用。

二、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1、新课导入需精彩。一堂课效果的好坏,“新课导入”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将课堂气氛渲染起来,而且为后面的新授内容做好铺垫。导入的方法很多,如:复习的导入,对比的导入,类比的导入,启发式导入,实验的导入,科学家名人轶事的导入,联系生活实际的导入,利用插图导入等等。而学生们喜欢的是实验方式的导入,与他们生活联系紧密的事例的导入,或者是设置认知冲突的导入。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不同,导入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无论怎样导入,都要有启发性、趣味性,还要紧扣教学目标,要根据每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具体的导入,要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铺一铺》这节实践活动课,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结合学校某块草坪被破坏,需改建铺地砖。课件展示出两种不同的方案(方案一:张工程师设计的完美的密铺图案;方案二:老师设计用圆形地砖铺地的方案),让学生去选择用哪种方案比较合理,并说一说理由。同时,教师设疑:方案一有什么特点?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了“密铺”的概念,为后面的动手操作探究奠定了基础。

2、创设情境,激励探究。《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强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而数学情境的创设是多元化的,它可以是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问题情境等,呈现的形式是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动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有滋有味的游戏、大胆合理的猜想、竞争激烈的比赛和现实的学生班级生活等等。但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要着眼于整堂课,从其承载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欲望,利于推进整个教学过程,以至于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折一折》比较分数的大小这节活动课时,用课件播放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西瓜师徒四人分,悟空说:“为了公平起见,我们应该一人四分之一。”结果八戒以自己胃口大为由说:“我要多吃些,我要吃六分之一,最少也要吃五分之一。”悟空听了切了六

分之一给了八戒,连说:“傻瓜!傻瓜!”这是为什么?

一段生动的故事,创设最佳数学情境,使得学生对分数的大小比较有了形象的认识。

三、参与实践,体验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实施这一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体现学生是主体,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去实践;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引导者、是参与者、是合作者,甚至是服务者。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建一个动手操作与交流的平台,给学生留下一个充分展示自我与探究的空间。另外,为了确保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学生能够按时按质完成操作探究任务,必须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向学生设计好活动方案和要求。

例如,我在教学《小小商店》这节实践活动课时,借助“小小商店”这一情境,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把学生带入到快乐的学习情境之中,使课堂一开始就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每一个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情境之中。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模拟表演,实践体验):

1、进入角色,若干名售货员进场。

2、分发购物登记卡、现金记帐卡。让学生把所购买的“商品”的名称其金额、购买理由等记入《购物登记卡》和《现金记帐卡》上。

3、分组合作进行模拟体验。活动要求:

(1)、顾客要检查售货员有没有找错零钱。

(2)、卖易拉罐和矿泉水瓶的同学要检查废品回收员有没有算错一共应该付多少钱。

(3)、售货员要看清顾客付款对不对。(4)、可以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可以合伙购买。

(教师注意调控场面,诸如“顾客”进入“商场”的先后顺序,购物的时间控制。)

【教师选定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一两名学生扮演废品回收员,其余的扮演顾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币卡片购买商品、废品回收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4、分组交流,分享快乐。„„

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体验自主的快乐,通过活动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课堂真正做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

四、归纳总结,指导实践。

这一环节是课堂的核心部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是为了增长见识,丰富阅历,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论知识,并进而指导实践,因而必须进行归纳总结。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汇总,谈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收获,谈自己的想法,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对实践活动操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学生谈感受”这一环节在是必不可少的,但并非只要学生谈了就完成任务了,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明确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明确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强化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意识。

五、结合实际,课外延伸。

所谓课外延伸,就是在教学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知识点进行适当的延伸,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可以是教师的点拨,学生课下再留心生活,获取新信息,达到新认识;也可以引导学生处处留心,并精心设计课外习题,找到新鲜的话题和结合点,促进学生的心理认同。如:在教学《铺一铺》后,我班有位学生建议开展利用密铺的知识“美化教室”的实践活动,全班同学热情高涨,全身心地投入的美化活动中。这样,使数学教学活动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去感受,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篇8: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一、活动课上教师是引领者,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要真正做到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领者、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1.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权和个性发展的空间。在课题的选择上,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寻找切入点,例如《风车转转转》教给大家如何制作小风车;《我和泡泡一起玩》中关于泡泡的探究;《多姿的叶画》中教会学生如何变废为宝,利用落叶制作精美的树叶贴画;《神奇的七巧板》里关于七巧板奥秘的探究;《五彩缤纷话馒头》中关于馒头文化的渗透和制作花样馒头的大比拼。这些课题涉及面广,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尤其是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伊始,要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例如《五彩缤纷话馒头》一课,教师由谈话法引出课题,接着看《花样馒头》的视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然后由视频“诸葛亮做馒头的故事”引导学生探究馒头的来历,引出活动主题———如何制作馒头,最后教师讲解酵母的作用及制作过程,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

二、活动主题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培养特长的活动,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活动。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具有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且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时,应选择孩子们感兴趣、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及知识基础的活动主题,可以促使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三、活动方式多种多样,激发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有很多,每次活动也不能只使用一种形式。我们要选择多种形式,以达到锻炼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在成果汇报中可以通过小品、故事、歌曲、表演、快板、相声等形式来展示,表现自己的特长和才能。例如《京剧脸谱知多少》一课中,有的学生创造性地通过京剧表演、山东快板等形式来展示自己取得的成果,在学生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一堂课下来,掌声笑声不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这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在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式发展学生的能力。比如我们设计了《车迷天地》、《汽车小知识》活动课题,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视野来认识汽车,了解汽车文化,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款汽车的标志,并展开联想,想象一下未来的汽车是怎样的,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在《校园小记者》中,通过采访调查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从课堂中“解脱”出来,提高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在《欢天喜地话春节》中,通过剪纸、画年画、写对联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中有动手的机会,用自己的双手为新春佳节带来一份喜庆,更能让他们获得一种成就感。结合我校驻地工厂密集、周围环境受到污染的情况,我们设计了《关注我们的环境》这一活动主题,教师引导学生对活动主题进行论证,分成《水的污染》、《空气污染》、《环境污染》三个子课题,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周围的群众、上网查资料等方式展开研究性学习;在成果展示时学生出了一期环保手抄报,还写出了保护环境的倡议书。

四、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应过分强调成果的科学性,而应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获得成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有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才能正确认识学生、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学生获取面对未来的勇气和信心。发展性评价中,最重要的是要善用鼓励性评价。在课堂上,教师要秉持“少批评,多表扬”的原则,来增强学生求知的自信心。在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鼓励;哪怕是学生有时答错了,也可以在勇气、积极性等方面对他进行赞许、对他进行鼓励,这对他的进步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教师本着肯定、鼓励的态度看待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点点滴滴的长进,当然也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正。因为错误有可能是学生在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中的表现,要因势利导,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篇9: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机制作为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所注重让学生能够回归到生活当中,作为综合性的课程,注重于在教学当中体现较强的实践性与经验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够让学生较好的进行学习实践,而要在教学当中体现出高水平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就必须解决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那么,农村小学如何充分挖掘农村丰富多彩的资源优势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呢?

一、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是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前提条件

综合实践活动的重点内容是要突出活动的特性,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在进行调研、实验研究等诸多活动过程当中,去主动的寻找与處理实际问题,去进行生活的实际体验,通过实践运用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初衷,是为了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其显著区别于教师统一进行课堂授课的其他学科,在其本质上即体现出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特性。

农村小学因其地理位置的原因,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更应该克服自身办学条件的相对不足,发挥贴近农村生活的优势,按照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联系,有效地利用好各项学习资源,按照活动计划来有序的推进各项活动,教师应依据学生学习与掌握的知识,来凸显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进一步突出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参与性、实效性的主要特征,体现了教学课程的勃勃生机。释放学生的天性,让其能够自由的进行想象,开启学生的智慧,让其能够学习与理解知识,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当中提升自身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例如,我在与学生探究《找找发明小技巧》这一课时,先让学生从家里找来各种各样的晾衣架,让学生根据自己察,找出每种晾衣架的优点、缺点。晾衣架很常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的热情很高,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发现了不同晾衣架的优缺点。如塑料晾衣架易碎,铁制晾衣架易生锈,单衣架只能凉一件衣服等,从而引出“缺点改进法”,把晾衣架改进为多功能的不同材质的晾衣架。由此可见,在现实生活当中充分体现出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进一步提升了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这同时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充分挖掘农村资源,是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础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较好的发挥农村小学地处山乡的地理特点,带领学生们走进大自然当中,开展亲近大自然的“户外学习”。在探究小动物的活动中,我先指导学生进行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并明晰地讲述在活动当中应重视的问题以及学习的目的与计划,并指导学生去寻找森林里的各类昆虫的活动。学生们在草地上、树林中、小溪旁开始了寻找昆虫之旅:学生们经过认真细致的寻找、相互的交流与讨论、来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在野外观察昆虫的实地记录。最后,我再安排学生们进行交流学习,展示各个小组的观察记录,并探讨在生活当中学到的实际昆虫知识。在野外这一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当中,让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从生活当中学到的知识与书本的理论知识的异同点,从学习与交流当中更好的获得知识。通过这样的精心设计,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效果达到最优化。

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是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保证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能够有效地突破以往受限于时空范围的局限性,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给学生一片自由发展的天地,关注自我,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能够让学生充分学习知识、确实掌握技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思考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当中来合理的安排好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具体在时间问题上,既要提供给学生充裕的活动时间;同时也要充分结合短时间课程和长时间课程。可集中安排课时也可分开安排课时,来进行灵活性的课时安排。具体在空间问题上,必须注重充分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课内与课外,如此一来,方可较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师实施有效指导,是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关键

在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要从农村学生的认知特点入手进行有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教,但却离不开必要的“教”,这个“教”就是家长和教师对于学生进行教导。

在学生的整个综合实践活动当中,必须较好地融入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任务,涵盖了指导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与任务、指导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交流与总结归纳等。在先期阶段,可采用由教师来创设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的活动主题,来让学生进行选择使用。农村一年四季,春种秋收,可以指导学生开展时令性的主题活动,如春天,可以开展“我和小树一起长大”“春游”“清明节”“小农民”等活动;夏天,可以开展“包粽子”“庆六一”等方面的活动;秋天,丰收的季节,可以开展“摘苹果”“落花生”等活动;冬天,白雪皑皑,可以开展“我们去踏雪”“喜迎新春”等活动。教师应依据学生综合能力的持续性提升的实际情况,来让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主题与内容。

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时,应安排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教学进度,来通过实例讲解、实际操作来训练学生,指导学生学会应用各类学习工具书、培养学生应用多媒体、学习记录、总结资料的水平。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应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资料收集,安排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并撰写出学习笔记,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来进行学习交流,并将学习活动的成效作为今后进行评价的标准之一。提升学生对信息的汇总能力与处理能力。教师还要对具有学习困难的学习小组作为重点指导,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由学生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学习研究计划,以期达到适合学生进行探究的目的。在活动中还需要随时强调学生必须高度重视在活动当中的安全问题,提升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自觉遵守活动的安全规定,有效地预防发生意外事故。

五、彰显学生的自身个性,是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发展趋势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样化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充分体现出评价的重要作用。借助于有效地评价,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健康发展。教师可以采用师生民主评议、小组互评、自我评价等形式,让学生有成就感。每次活动结束,可以评出“劳动小能手”“智慧小标兵”“小小发明家”等予以鼓励。俗话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综合实践活动课就要鼓励学生进行无拘无束的想象,并进行创新发展,借助于多样化的活动彰显学生自我的个性,让学生通过趣味性的学习活动,来认真对待每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顺.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J\].新课程学习,2009,(06).

\[2\]杨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J\].河南教育,2008,(10).

\[3\]蒋晶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J\].教育文汇,2003,(01).

上一篇:水吧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中考中段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