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幸福攀登的观后感

2024-04-30

向幸福攀登的观后感(精选7篇)

篇1:向幸福攀登的观后感

向幸福攀登观后感

向幸福攀登观后感

10级护理2班    刘雅文

“幸福是看不到的,但是他是真实存在的。”这是山东沧县无腿歌手陈州说的。

他叫陈州,一个父母离异高位截肢没有双腿的人,你认为他会被命运压垮,但是坚韧乐观的他从乞讨到唱歌,他挣脱痛苦磨难,不仅买了车和房,还娶到了漂亮的妻子生了儿女。这对他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他靠双手登上了五岳之颠,当他会当临绝顶之时,真的会留给我们很多思考!

刚看完中央电视对无腿歌手陈州的报道,感动。为顽强的生命绽开灿烂之花而感动,为拥有并坚定梦想而感动,为小人物不平凡的人生而感动。儿时父母离异的陈州,靠着跟着爷爷乞讨而生,没有父母之爱,没有我们大部分人拥有的幸福童年。青春期的他,叛逆???几次离家出走,四处流浪。一列开往济南的火车,跳下车的那一瞬间???他,永远失去了他的双腿。

我不是陈州,我无法切身的体会到失去双腿的痛,但我知道,在那一瞬间,大部分人也许会被突如其来的意外击碎自己的意志。在床上躺了半年多的他,第一次下床,寻找鞋子??????后来,陈州开始了独立的生活。电视没有说到这一过程是怎样的,但我猜想,学会独立是一个战胜自己的过程,是一个重新面对自己的过程,是一个无法逃避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痛苦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直到那一天,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他又找到了自己的梦想,自己为之奋斗事业----职业歌手。在采访时,他跟记者说,我很高兴,我终于有本事了!记者问他怎么定义"本事"的.,他说:我唱歌给别人带来了快乐,他们给我钱,而不是可怜我,施舍我,给我钱。这两种感觉完全不一样。

汶川地震时,他花掉自己所有的继续,来到汶川演出,记者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别人可以捐钱,我没有那么多钱,但我可以告诉他们,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快乐的过好每一天,他们为什么不可以?陈州带着两只小木箱,爬过五岳的峰顶,挑战五岳。对正常人来说,也许都很坚持。他是靠着怎么样的信念,带着怎样的梦想挑战自我,战胜自然?

生活给了陈州很多不幸,但陈州又是幸运的。他战胜了自己,找到了为之奋斗的理想;有了车子、房子;更有了真正的爱情与结晶――2个孩子。突然让我想起这样一句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前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皮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有人说过:挫折是一种财富,我想陈州没有经历过失去腿之痛,也许他还是个无所事事的人,因为挫折,使他觉醒,才有了他后面的励志故事。

当遇到挫折,不要气馁,因为这次的挫折是我们下一次成功的起点。我们遭遇挫折,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自身的不完美造成的。不完美,也许是性格中的弱点,如冲动、急功近利、考虑不周;也许是能力不够,因为我们自己不够强大。遭挫折。勇敢面对,面对生命中的不完美;战胜自我,改变自我,生命将走向完美。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活好每一天,让自己不要断的走向完美。

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任何人都是苦乐掺和,不同的是比例和内容。俗话说,幸福都很相似,可不幸和苦难却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会遭遇意想不到的不幸和打击。有的是发生在亲人身上,有的是给自己遇上了,但没多少会比一个自小失去爹妈关爱的孩子从火车上跌落下来,一下发现自己没了双腿那样惨的。与常人不同的是,陈州人很要强,不认命,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没了双腿,居然还敢孤身一人去闯世界,什么苦什么难都经历过来了。唱歌这个爱好(也许是命运之神留给他的一件法宝)让他转了运――自食其力,娶妻生子,甚至买房买车――这最后一个可是不少健康人一辈子都难以实现的梦想。

我常将残疾和身患所谓绝症(例如艾滋病)的人看做“上帝的笔误”,“命运的造化”,但是在这样一个群体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敢让上帝纠错,敢于命运抗争的骄人事迹,因其短暂,我们更要珍惜。活一天就要快乐一天,还要力求精彩一天。遇到苦难和不幸,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是最没出息也没有用,甚至有害的。相信只要有心坚强面对,只会应对,我们每个人都能像陈州那样创造奇迹,并实现常人难以实现的梦想。

 

篇2:向幸福攀登的观后感

当每个人面对不幸时都有两种选择。陈州失去了双腿,却选择了勇敢、坚强,用他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令人奋进的“向着幸福攀登”的壮丽诗篇。

在失去双腿之后,他还是以他惊人的坚强的毅力成功的登上了泰山、华山。这是我们肢体健全的人都无法想象的。他说“他登山并不是为了证明他有多厉害”。的确,他登山是为了证明自己并不比正常人差,别人用三个小时他用九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来完成。

他以唱歌为生,平时他在街头卖唱,自己不觉得有多丢脸而是觉得自己是很快乐的。他走到哪里就唱到哪里,他的歌声好美,很动听。在歌声中整个人从内而外都透着阳刚和坚毅。而他却把自己多年来辛苦唱歌的积蓄百分之八十捐给了灾区。在漂泊的生活中,他坚强着,努力着,一切为了心中的梦想而奋斗——“向幸福攀登”,有了这个目标,无论任何艰难困苦一定都会被他踩在脚下!一个残疾人居然这样的高大和伟岸,令世人仰止。

其实在平常生活中,有的人因为一场意外深陷残疾,但是放弃了一切就此堕落;而他没有因为腿上残缺,别人另类的看法而自暴自弃。深陷意外却鼓起了勇气。通常说:“上帝再给人关闭一扇窗时同时会给人打开一扇门。”

感动他的坚强,感动他的乐观,感动他的大爱无边,更感动他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憧憬。我们要比他幸运地多,起码我们的身心上面是健全和良好的,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但是我们却没有他的这般坚韧,没有他的毅力,没有他博爱。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坚韧、他的.努力、他的乐观向上。

贝多芬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不容他毁掉我”。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遇到了家里经济困难,等客观原因而就此放弃,就此堕落。而应该“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学习陈州的毅力和决心。逆境和绝境,才能更好的锻炼自己。我们作为未来的白衣天使,要学习他的善心和博爱,关心身边的弱势群体,尽自己最大努力把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去。细心、耐心、地对待每一个人,无私奉献。

就让我们扬帆起航,向成功向幸福攀登吧!

篇3:《向幸福出发》节目的仁爱意蕴

关键词:《向幸福出发》,仁爱,幸福

一、儒家传统仁爱思想

( 一) 孝悌

“孝”乃孔子“仁”之伦理思想的最基本的实践, 是“仁”在家庭关系中的体现。孔子的“孝”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父母的爱是最伟大的爱, 作为子女的必须孝敬老人。孔子认为: “仁者人也, 亲亲为大。”[1]他强调亲人之间的亲爱之情是一切人际关系额的核心, 而“孝”是天下子女的为人之本。第二层含义是作为子女的不仅要孝敬老人, 还要尊敬老人。子曰: “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 又敬不违, 劳而不怨。”孝顺, 孝顺, 顺从父母则是孝。第三层含义是子女要注重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心理安慰, 尽孝并不仅仅指物质上的给予。子游问孝, 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 不敬, 何以别乎?” ( 《论语? 为政》) 。由此看出, 孔子认为, 对于尽孝而言, 为父母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 使父母衣食无忧, 这是必要的, 但一颗对父母的关爱、敬重之心才是最重要的。同时, 孔子还提出孝的开始和孝的终极目标。子曰: “夫孝, 德之本也, 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立身行道, 扬名于后世, 以显父母, 孝之终也”[2]

( 二) 忠信

“忠信”, 是宗法社会维护人际关系使之和谐相处的基本道德准则。“忠”: 忠诚; “忠”讲的是君王忠于人民: “上思利民, 忠也。”所谓忠, 就是内心求善, 外求尽职尽责, 精忠报国、舍生取义。“信”: 诚信、信任。《说文》讲: “人言为信”。“信”是立身之道、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孔子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 ( 文、行、忠、信) 和“五大规范” ( 恭、宽、信、敏、惠) 之一, 强调要“言而有信”, “信则人任焉”, “以诚待人”, “以信取人”, “一诺千金”、“诚实守信”等。孔子曾说: “言忠信, 行笃敬, 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 行不笃敬, 虽州里行乎哉?”[3]曾参也说过: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忠信是对亲人、朋友负责的态度。对事对人, 言行一致, 尽职尽责, 诚实无欺, 是宗法社会和现代社会推崇的美德。对家庭忠实, 是忠信的开始; 对朋友忠诚是忠信的延伸; 对国家忠义是忠信的升华。

二、仁爱的当代价值

( 一) 亲情的幸福之本

1. 神圣母子情

《向幸福出发》节目中有许多母子、母女之情令我们感动, 母爱是无私的, 永远不求回报; 母爱是平凡的, 体现在细小之处; 母爱是伟大的, 为了儿女不辞辛劳; 母爱是神圣的, 没有一丝尘埃。“病床旁不懈唱着妈妈最爱的歌, 儿子轻声唤醒‘植物人’母亲”, 母亲因车祸成为植物人, 儿子趴在床边日复一日的为母亲演唱歌曲《疼爱妈妈》, 终于有一天将妈妈唤醒。期“春晚朱清章老人携九旬老母做客, 倾情讲述故事背后的催泪故事”, 朱清章得知自己是养子的情况下, 仍照顾母亲13 年。“280 斤仍舞动人生, 母爱陪伴走出坎坷路”, 体重280 斤的卢启迪, 是位科班出身、身手矫健的舞蹈老师, 但因一次事故受伤、父母离异, 从而一度的消沉下去。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一如既往的鼓励和长久的支持让他从新走出低谷, 迎接幸福人生。

2. 相伴姐弟情

姐弟之情是世间另一种美好的情感, 如春风如雨露, 涓涓细流滋润着心田。“90 后女孩儿章维维, 带残疾弟弟上大学”, 23 岁的女孩———章维维, 除了要认真完成学业, 还要照顾脑部患有残疾、无法正常行走的弟弟, 每天为弟弟讲故事, 带着欢笑和泪水, 用心用爱呵护弟弟。“带弟弟登台来圆梦, 真情付出的‘中国好姐姐’”, 万春野有一个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弟弟和体弱病残的父母, 她省吃俭用, 用心照顾着家庭, 毫无怨言。

3. 温暖婆媳情

婆媳———世界上最伟大的两个女人, 是家庭中的核心因素。自古以来, 婆媳关系一直困扰着一代又一代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婆婆和媳妇, 婆媳之情胜母女。“媳妇三年未生子, 打开心结, 婆婆也是妈”, 大妮和老公结婚三年, 一直没有怀孕, 婆婆抱孙心切, 曾想让他们离婚。但大妮发自内心的关心婆婆, 最终婆婆接纳了大妮, 当作亲闺女看待。“胖女孩能说会唱, 好婆婆堪比母女”, 婆媳之间真心相待, 互相呵护, 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肉饼妹献神话, 照顾公婆尽表孝心”, 卖肉饼的娟娟尽心尽力的照顾公婆, 自己再苦再累, 也无怨无悔, 每天早晨帮公婆做好饭, 自己就骑着车子开始了一天的摆摊生活, 她用真诚诠释着自己的幸福生活。婆媳情为我们所感动, 所学习。

( 二) 友情的快乐之基

1. 金兰之契异国友情

“人生所贵在知已, 四海相逢骨肉亲”。“非洲小伙挑战人体极限, 一刚一柔演绎兄弟情深”, 来自坦桑尼亚的马尼, 18 岁来到中国学习吴桥杂技, 在学习杂技时认识了好友乾子, 乾子在生活、工作上关心、照顾着马尼, 二人朝夕相处、志同道合、并肩前进, 虽跨越国籍但兄弟情义深长。“绿茵场上结友情, 不同肤色三人行”, 在球场上结下了一生的情谊, 黑、白、黄三种不同肤色的人聚到了一起, 成为了好朋友, 亲密无间、形影不离, 一起叱咤球场, 一起谈天说地, 浓浓的友情感人至深。

2. 万古长青战友情

“星光大道里的退伍兵, 账单中的战友情”, 战友之情弥足珍贵, 这么多年过去, 昔日情谊仿佛依旧在眼前, 曾经的患难与共, 昔日的一往情深都深深的印在心中。“八十岁难忘战友深情, 五十载苦寻失散战友”, 因当时通讯不发达, 战友消失在了视线中, 虽然五十年过去, 但情谊依旧长青, 曾经的往事还历历在目, 经过不断地寻找, 终于找到了曾经的战友, 情深意长令人折服。

( 三) 爱情的力量之源

1. 经历困苦的爱情

爱情, 一个温暖的字眼, 人生永恒的主题。“袖珍女孩情歌送丈夫, 结婚生子领跑90 后”, 身高只有90 公分的高晓丽是以为九零后姑娘, 因脆骨病十二岁才开始行走, 但身体的残疾并未让她放弃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丈夫对她不离不弃, 用心呵护着她, 演绎了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小夫妻屡遭不幸, 共患难真爱动人”,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周才发和他的爱人刘爱晶, 遭遇巨大的不幸, 但最终战胜了困难, 赢得了幸福。

2. 互相支持的爱情

“幸福路上苦也甜, 情侣歌声秀甜蜜”, 肖志明和陈炜, 因为共同的音乐梦想走到一起。在肖志明依然贫苦的时候, 陈炜对他不离不弃; 在陈炜迷茫的时候, 肖志明带给她温暖和方向, 幸福就是这么简单。“杂技夫妻开饭店, 厨房杂技有创新”, 纪辉和陈霜是一对幸福的小夫妻, 两人在杂技团相识相爱, 从演员到饭店老板, 一路走来经历坎坷, 但两人相依相偎紧握双手不离不弃, 平凡之中真情常在。

三、结语

传统仁爱思想对当今具有重要意义。在电视节目《向幸福出发》中用平时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展现了传统仁爱的大道理, 并且具有很强的普适性。那些过着平凡、平庸生活的“草根阶层”, 那些憧憬未来、开始解读幸福的青年, 他们从节目中发现了日常意识形态的支持力量, 从节目中人物形象找到了自我身份和价值观的社会认同, 在感受温暖的心理抚慰之时获得了精神生存的导向与支点, 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体会幸福、享受快乐。追求个人地位、荣誉、权利的人也能够面对节目检视自己。节目立志于通过节目中追求幸福的故事, 引导受众在求索通往幸福的路径上不断地进行精神修炼, 让心灵空间变得充盈而温暖, 真正体会到人生的幸福。

参考文献

[1]谢承仁.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渊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2]吴茹芝.忠经?孝经[M].西安:三秦出版社, 2012.

篇4:向幸福攀登的观后感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困难和苦难,面对它时,积极者从中拥有更多的收获,而消极者看到的更多的是命运的不公。

残酷的命运,让幼年的他失去了双腿,终日只能呆在床上,什么事情都要别人照顾,可是他并没有消沉下去,他不想这样终日躺在床上,让他的爷爷为他做了“一双鞋”,就是靠着这股坚强的毅力和那双不一样的“鞋”,他用残缺的肢体在中国游走了600多座城市,上百座高山。

他,就是陈州,一个坚强的人!

篇5:观《向幸福攀登》有感

把握自己的命运,谱写幸福的乐章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困难和苦难,面对它时,积极者从中拥有更多的收获,而消极者看到的更多的是命运的不公。

残酷的命运,让幼年的他失去了双腿,终日只能呆在床上,什么事情都要别人照顾,可是他并没有消沉下去,他不想这样终日躺在床上,让他的爷爷为他做了“一双鞋”,就是靠着这股坚强的毅力和那双不一样的“鞋”,他用残缺的肢体在中国游走了600多座城市,上百座高山。

他,就是陈州,一个坚强的人!

攀登五岳,征服自己

很难想象,像陈州这样的残疾人,会想到去登山,就是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第一次登山就成功的登山了泰山,之后又成功的登上了衡山、恒山、嵩山和以险为主的华山,成功攀登五岳,有人问他:“为什么想到去登山呢?”他却说:“不想证明自己是多么厉害,而想让别人知道,正常人能做的,我们也能做到!”

哲人说,苦难是最好的大学,拥有阳光心态的人,在这所大学里学到的是改变人生的至理箴言。

陈州拥有阳光心态,把自己比作一座山,不仅征服了大山,更征服了自己。

心怀感激,公益义演

陈州心怀感激,为汶川地震、希望工程等公益演出近百场。

我没有经历过什么专业的训练,五线谱完全看不懂,但爱好就是我的老师,支撑我身体的两个小木箱就是我最华丽的舞台。”这就是陈州说的。他喜欢唱歌,开个人演唱会,靠唱歌为需要帮助的人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别人帮助他,他也靠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

感恩之心是一切美好事物能够被感知的开始,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坚强不屈,拥有幸福

陈州靠着坚强的毅力,靠着自己的努力,拥有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和一辆汽车,正在别人为陈州拥有这些东西时,他却说:“拥有这些不算什么,对我来说,最值得的骄傲和幸福的是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一个贤惠美丽的妻子,一双活泼可爱的儿女。”

对于陈州来说,他最大的.幸福就是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开开心心的生活。

如果把一生比喻成一次旅行,那么苦难可能是最大的探险,迈出旅行的第一步,就不能逃避去探险,去尝试失败、贫穷、孤独等交织的苦难。而应在经历苦难的过程中,让稚嫩的翅膀变得坚硬,让自己日渐成熟蜕变。

现在对于学生的我们,学习上会遇到好多困难,我们不能放弃,要懂得去解决困难,以后从事职业,对于护士这个职业,以后会面临着很多很多的困难,生活中的困难不会打倒我们,只会让我们更坚强。

篇6:行向远处,体味幸福

回顾26年的历程,时光“成熟”了我的容颜,“花染”了我的黑发,我心中对教育的那份热情与执著未曾改变。坚持一身正气,享受两袖清风,立足三尺讲台,无愧四季人生。用行动去实现自己坚守的教育梦想,用业绩去诠释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1990年,我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化学系,走上讲台,成为塘沽第五中学的一名化学教师。从那时起,“教育”这个词就成了我生活的全部。育人的路上,我始终把师德规范视为自己人格的象征,把学生的成长视为自己的生命线,怀揣梦想,脚踏实地,在教育的道路上燃青春激情,展育人智慧,孜孜不倦,忘我求索。“投身教育天地宽,矢志教改谱新篇”,11年的教学生涯,在学者型教师的成长路上,我幸福地耕耘着、实践着、品味着,将教育理想渐渐变为现实,实现着人生的价值。

2001年5月,我调入塘沽教育中心工作,任化学教研员,开始了专业教学研究之路。那几年,白天奔波于各校之间,夜深人静后,坚持学习,笔耕不辍。“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反思、写作占据了我绝大部分生活空间,也让我向一名研究者转变。教研工作中,我不断推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各种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同时,把自己精心整理的历经11年苦心钻研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广大一线教师分享。5年教学研究工作的磨砺,我更加坚定了“不干则已,干则一流”的志向,向着教育的远方毅然前行。

2006年夏天,我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要拐点,离开了自己熟悉的教科研岗位,来到塘沽第十五中学这所普通校担任校长工作。“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我反复思考在自己走上这一岗位后,该如何扭转学校的落后面貌,如何把一所普通学校办得不普通。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所以要改变现状,唯有“变革”,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是至关重要。转变学校原有的教育理念,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在塘沽第十五中学的7年里始终思考的核心问题。

尽管此前我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但如何做一名称职的校长,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万事开头难”,面对学校的现状,我该怎样做才能使学校获得发展?摆在我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衡量一所普通学校发展进步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什么是好学校?什么是人民满意的学校?这三个问题,事关学校未来的发展定位和方向。

经反复斟酌后我发现,衡量一所普通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标准主要有三条:一是学校受到了学生的热爱,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二是学校赢得了家长的青睐,家长对学校给予大力支持,能够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子女;三是办学得到社会尤其是学校所在社区的认同,学校的文明风气对营造社区良好的风尚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三条标准里,学生对学校的价值认同是核心。

我认为,每个学生都希望活得有尊严,活得有意义,因此,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指导学生活出自己的精彩,活出价值,让学生在学校里得到应有的、符合身心发展特点和未来发展需要的教育。为此,必须抓好“三个转变”:一是转变教育主体观,树立“全体学生都是教育主体”的理念,由培养“尖子生”向培养“全体学生”转变;二是转变“全面发展”观,树立“扬长避短”发展的理念,由“全面发展”教育向“扬长避短”教育转变;三是转变师生观,树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观,由师者高高在上向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转变。

基于学校生源的特殊情况,我提出了“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的教育思路,以此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公平的教育,让这些普通的学生能够取得不普通的进步。为了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我提出了“追求卓越”的校训,意在激励全校师生自强不息、勇于进取、与时俱进、超越自我,力争办最好的学校、做最好的教师、当最好的学生。

为了实现普通校的华丽转身,学校围绕育人这一中心任务,改革创新,进行了“信心教育+静心教育+责任心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普通校的学生,树立自信心是关键。有信心,才有努力和毅力;有信心,才有不懈的追求;信心带来勇气和超越。树立教师的信心,为教师搭建展示的舞台;树立学生的信心,给学生插上追梦的翅膀。

改革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针对学生基础较差且程度不齐的学情,我们提出了“分层教学”的策略。“分层教学”突出“一种理念”———课堂教学必须贯彻因材施教的思想;实施“一种模式”———“学练议”教学模式;采取“一项措施”———“学练卷”;落实“两个保证”———改革备课方法,夯实校本教研。“分层教学”就是通过“学练议”的课堂教学基本路径和“学练卷”的课堂学习基本载体贯彻落实,使课堂教学达到当堂教、当堂会、保目标、减负担的目标,这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改革备课方法,夯实校本教研。实行集体备课:首先,由各年级备课组的教师集体讨论教材教法;其次,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每位教师承担一定的任务,执笔写教案;最后,通过集体讨论来修改教案,形成比较完善的共享教案。共享教案年年修改,不断完善,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做到了资源共享、智慧共享。在共享教案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特点适当进行个性化修改,以体现教学的个性。

实施静心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奠基。静心是一种状态,不张扬,不浮躁,厚积薄发;静心更是一种境界、一种修为。静心教育,就是指全校师生都要胸怀远大理想,不斤斤计较眼前的一得一失;做人心态平和,待人宽容大度,生活知足常乐;遇事善于思考,深入探究;做事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为此,学校为师生创设了工作和学习的安静环境,帮助其调整心态,实现教学相长。

学校向教师提出“七静三品四用”的要求,即“静下心来上好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一个学生对话,静下心来研究教学,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工作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品味师生的情谊,品味工作的乐趣,品味生活的幸福;用智慧启迪灵性,用人格陶冶情操,用爱心浇灌希望,用汗水哺育未来”。

相应地,学校也向学生提出了“七静三品四用”的要求,即“静下心来上好每一堂课,静下心来完成每一次作业,静下心来参加每一次活动,静下心来研究每一个问题,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学习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品味师生的情谊,品味学习的乐趣,品味生活的幸福;用智慧学习知识,用人格成就自我,用爱心对待别人,用汗水浇灌未来”。

将“静”蕴含于学校管理之中,尽可能剔除不必要的干扰和纷争,祛除嘈杂与忙乱,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成本的浪费,进而提高学校的育人水平。改革学校各种相关制度,化繁为简,避免形式主义。创新教师绩效评估机制,实施千分制考核。为了科学考核教师的绩效,学校制定了《千分制教职员工考核方案》。该方案充分体现了公正、公平的原则,将人际关系的影响降到最低点,工作的成绩不是主观“评”出来的,而是客观“算”出来的,这就给教师营造了一个变压力为动力的良好工作环境和公平竞争、和谐发展的工作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负担。

学校实施责任心教育,为学生的成功导航。学校德育工作以责任心教育为主线。在校园环境建设上,以构建“责任文化”体系为目标,创设浓郁的育人氛围。在教育思想上,体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教育要求上,既有科学性,又有可操作性;在教育内容上,从小到大,由易到难,相互渗透;在教育方式上,抓住主渠道,凸显主环节,让学生学做一个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行为合乎规范、习惯良好的普通学生,学做一个爱自己、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的有爱之人,学做一个明是非、知廉耻、重操守、守信义、讲气节、有骨气的人,学做一个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有管理集体的经验、有建设家乡的宏愿、有责任感的社会新人。

任校长的7年间,我确立并坚持“科研兴校,名师强校,质量立校”的办学思路,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的发展。“十一五”期间,主持承担了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形势下教师队伍发展建设的战略研究”“构建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十二五”期间,主持承担了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管理策略研究”和天津市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信心、静心、责任心’三位一体系统教育的行动研究”等。

天道酬勤,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一大批市、区级优秀教师、班主任脱颖而出。学生们的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学校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极大认可,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

“居高声自远”,这艰辛的7年,学校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一所地处城郊接合部的普通学校迅速崛起为全国知名的学校。“信心教育、静心教育、责任心教育”成果显著,责任教育特色活动、科技活动、升旗仪式、千人广播操、大课间跑操等在全区展示,中考成绩逐年攀升,督导评估成绩连续保持区级一等奖,典型经验多次在区、市乃至全国会议上作汇报。学校获得了首届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全国特色教育先进学校、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先进单位、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天津市基础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天津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天津市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学校、天津市法制教育先进学校、天津市优秀家长学校、天津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六十余项国家、市、区级荣誉称号。

伴随着学校的发展一路走来,我个人也收获了累累硕果。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科研杰出校长、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天津市特级教师等,并入选了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首期学员。2013年9月,获得了全国基础教育界仅有13人获奖的第一届“明远教育奖”。

追逐教育梦想的26年,我坚持在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路上探索、实践。特别是从2001年担任塘沽教育中心教研员开始,经过系统的调查研究与方案策划—化学学科试点—学校整体完善—区域推广检验4个阶段13年的研究实践,形成了适合普通初中教学改革发展的理论框架和整体性教学模式,对初中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就是以个性化教学思想和整体建构思想为理念支撑,以“学习纲要”为载体,以“学练议”为关节点,引领师生主动建构、协同发展的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思想指导下的“十抓”教学策略和“五注重”教学原则,为教师改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提供了理论经验和实践基础,课堂教学中“学练议”的操作技巧,个性化的备课模式、教科书解读模式、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校本教研模式、校本培训模式、科研模式及教学常规管理模式等促进了学校的优质发展。相关研究成果于2014年9月获得了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评比二等奖。

篇7:向幸福攀登的观后感

草根综艺情感秀萌生于这样的乱世背景之下, 希冀在娱乐与情感泛滥的电视节目市场中发掘一片净土, 讲述真实的故事, 触摸人性的伟岸, 化娱乐为传情达意的工具, 依托情感共振提升娱乐文化内涵, 打破地缘限制, 扩张自己的媒介影响力, 从而获得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双丰收。

一、平民情感秀:传统类目形态的交互式变体

通常意义上的综艺草根秀是指以普通大众为主体, 以才艺表演为核心, 通过竞技选拔实现从草根向明星成长蜕变的节目形式。该类型的突出代表有《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等。情感草根秀则是以社会、家庭生活中的具体矛盾、危机为线索, 将冲突当事人请进演播室直面彼此, 通过主持人疏导, 相关专家调解等手段, 达成化解矛盾这一终极目的的节目形式。该类型的突出代表有《金牌调解》、《幸福魔方》等。

菲斯克在《电视文化》中提出:“市场对文化商品的反应是极难预测的, 对以前成功的类别进行更新或修改, 可以把这种不可预测性减少到最低限度。”[1]草根综艺情感秀作为这两种节目形态的重组聚合, 在借鉴二者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将歌曲演绎与深度访谈有机结合, 寄“情”于“秀”, 化“秀”为“思”, 一改传统娱乐节目单一诉诸视听感官刺激的浅显化表征, 将受众注意力从舞美、明星、包装等符号代码转向快乐与意义制造背后的思想性文化内涵, 既提升了话语表达的可视性、感染力, 又丰富了演绎本身的文本解读价值。拿《向幸福出发》来说, 其主线围绕人们日常深埋于心, 难赋言语的情感展开, 委婉地将心事借歌词唱给接收人听, 经由这样一种挑战自我, 亦是为对方制造别样惊喜的方式来讲述平凡生活中的深情大爱。

二、形式建构上的创新突破

(一) 片段式叙事组合

一改以往真人秀崇尚成长型线性连贯叙事的节目模式, 《向幸福出发》采取片段式的非线性结构模式, 每期展现4—5个故事, 彼此间相互独立, 告别冗长叙事的拖沓倦怠, 节奏紧凑, 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主持人“点到为止”, 避免过度挖掘当事人隐私, 背离其表达初衷的可能性。

基于遥控器自由切换频道的特点, 受众的注意力呈现短暂聚焦—浏览—停驻/带过的收视选择习惯, 因此如何在短短的数秒抓住受众注意力便是争夺收视率的关键。成长型线性叙事节目虽然可以稳定大批固有受众, 形成累加合力。但对于当下无固定收视习惯的零散受众而言, 由于缺乏前期“观看体验”, 很难一时融入其叙事主线中去, 无法刺激快乐与意义的产生, 继而失去持续关注的耐性。而片段式的非线性结构则充分考虑到受众这一收视心理和习惯, 利用片段式的划分, 将一期完整节目解构为几个相对独立的单元, 注重各单元本身的看点塑造, 最大限度压缩了段与段之间的干扰间隙, 保证受众能在各自的已有经验范围内迅速拼凑其个性化体验文本, 进入与节目同步的共时性体验进程中。

(二) 自传式环节铺排

电视作为一种影像叙事媒介, 需要充分调动各种视听符号进行有效传播, 从而构建自身独特的叙事文本。以表演和访谈为框架构筑起的综艺情感秀, 亦十分注重具体环节要素的铺陈设置。

就表演环节而言, 《向幸福出发》中的委托人多以表演方式亮相, 或唱歌、或舞蹈、或魔术……继而与接收人一道进入访谈环节, 后依心境发声, 以曲传情。或利用现有歌曲, 或量身改编, 定位在于说不出的爱, 就大声唱出来, 目的不是选秀造星, 而是内心情感的流露, 带有一定自传性质。委托人以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草根为主, 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诉诸目标简单设计造型, 保留现实感。这种“原生态”演绎, 更易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表演完毕, 委托人离开舞台, 走向访谈区域的一系列动作能够起到隐性分隔划分流程结构的作用。主持人就唱词影射的关键事件进行深度访谈, 挖掘更多契合主旨的有价值细节, 让当事双方在回忆讲述的过程中逐步带动情感升温, 累加推进最终高潮的爆发。基本遵循演唱者想表达何种感情→缘何而起→真情告白这样一条线索组织谈话内容, 把控时间节奏。主持人如老友般细心倾听、循序善诱, 与主人公一同欢笑、一同落泪。同时, 基于一些演唱者想要表现的主题特殊性, 节目组还会根据其需要专门增设外景环节, 使节目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三) 互动式传播体验

首先, 它是一种传受双方的互动式情感体验。这里的传受双方, 从微观层面上讲, 指代节目中的委托人与接收人, 主持人与嘉宾的关系;从宏观层面上讲, 表征媒介与受众之间的角色关系。

其次, 在文际互动中整合联动传播。《向幸福出发》在传统媒体间进行联动推广的同时, 更注重同互联网和各类新媒体的联动发声, 节目中的文本内容可能被其他不同媒体以水平文本或二级文本的形式丰富延伸。

再次, 资源互动, 打造品牌声势。无数经验表明, 在风云变幻的媒介环境中, 希冀单打独斗成就霸主地位如同天方夜谭。若想储备长远优势, 必须在探寻“品牌化”之路上做文章。《向幸福出发》依托频道优势, 将自身融入到专业化全综艺的品牌栏目带中, 借助《星光大道》、《我要上春晚》、《黄金100秒》、《综艺喜乐汇》、《开门大吉》等知名节目的影响力, 在频道内互动推广, 在培养忠实收视群的基础上, 不断吸收“新人落户”, 实现资源联动共赢, 颇具“一荣俱荣”的裙带互惠意味。

三、隐性干预下的固守复现

(一) 前期筛选:多元指标过滤下的选择性在场

《向幸福出发》为代表的草根综艺情感秀, 虽一度标榜打破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等限制, 自主报名, 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发声平台, 但干预性的筛选机制依然存在。诸如角色定位、内容设计、情感抒发、价值导向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强的偏向性, 媒介呈现的所谓“原生态”人物、事件终究只是一种选择性在场, 而这个选择权一直牢牢攥在媒介手中, 从未改变。

从人物筛选层面上看:基于受众是由不同的阶层、群体组成, 为最大限度网罗受众关注, 在人物选择上须照顾到各潜在收视群的不同需求。既要有一定的典型性, 借以影射反观他者, 又要具备一定的个人特质, 便于识别, 在“特殊”中寻找普遍性共识, 同时还要兼顾差异性配置, 优化整合每期节目资源。

出于传播效果考虑, 进行人物选择时的首要过滤标准便是能否讲好普通话。其次, 人物外形圈定在大众审美接受范围内, 个别特殊者则充当作为社会边缘群体的代言人, 诉说别样境遇。再次, 人物的表现力要秉承中庸原则, 既不能过分张扬, 亦不能过分局促, 前者易产生哗众取宠, 炒作叫卖的嫌疑, 后者则不适于电视表现。每期节目要根据委托人的不同特点、经历、所选歌曲基调进行系统调配, 避免同一主题扎堆, 将那些或深情、或欢快、或抱歉的旋律交织演绎。

从故事筛选层面上看:故事是推动叙事发展的核心要素, 而情节则是建构故事内容的关键话语。草根秀虽展现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跌宕起伏、酸甜苦辣, 但并非所有原始素材都可构成故事线索, 经媒介呈现后的故事往往打破原有逻辑顺序, 通过有目的的筛选, 将情感关键词凸显放大并对标识性情节进行加工、组合、重构, 以避免平铺直叙的冗长乏味。由此观之, 最终到达受众的信息实际并非其所标榜的简单复现。在进行故事架构, 情节选择时主要遵循故事的代表性、题材的偏向性、受众的同情度、社会价值、与当下热点潮流的契合度等指标。

菲斯克指出, “电视文本在各类观众中的流行, 取决于它能否比较容易地与不同亚文化产生不同的结合。”[2]受众在观看节目时往往惯于将自身经历与情感同电视中的人进行比照移情, 以达到宣泄情感, 获得心理补偿, 指引自我的功用。因此, 如何最大限度激发受众共鸣, 产生贴近感, 是选题过程中应首要考虑的因素。《向幸福出发》主打温情牌, 不同于以往娱乐节目崇尚“特立独行”、“标新立异”的眼球造势基调, 也不同于情感节目惯用“歇斯底里”、“极品泛滥”来制造争议, 引发关注度。选取的故事多为能够触动人们心底最柔软情愫的亲情、友情、爱情, 在简单的温暖与感动中引导受众学会爱与表达, 感念与珍视, 道歉与宽恕, 理解与包容……也会根据时下热点潮流, 如“剩女”、“裸婚”等展开内容, 有时还会穿插不同行业人士讲述本领域内遭遇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也为大众提供了一个揭开各行各业神秘面纱的契机。正因为这些都是生活中最基本的组成, 才会有令人有别样的切身体会。

从传情可行性层面上看:再好的故事, 倘若没有当事双方的配合, 也无法最终呈现在电视荧幕, 接收人的反应、表态是节目最大的看点, 因此, 接收人是否愿意来到节目现场, 如何协调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若不能前往, 则考虑是否可以通过VCR影像纪录方式带去传者心意, 但这种方案通常较少使用。

(二) 中期调控与后期意义的重组聚合

菲斯克在《电视文化》中反复强调常规的重要性, 认为它是“理解和构建制作者、文本和观众这个三角关系的主要方式, 体现了时代里重要的意识形态问题。对观众来说, 节目的意义是受节目类别常规的影响, 甚至操纵的。”[3]

首先, 综艺情感秀大多在演播室内录制, 为烘托气氛, 进行互动, 还会安排数百位现场观众共同参与。演唱者将当事双方的私人事件搬上“公共领域”, 暴露给众人审视, 无论是出于臆想还是真实情境中的群体性压力, 人们在镜头、公众前通常会隐匿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转而展现社会化后的“镜中我”, 受诸多潜在意识形态、看法规范制约, 委托人会有选择地略过、放大、重组一些信息, 接收人则可能有违本真意愿做出回应。

其次, 主持人把控现场进程和节奏, 针对性地引导传受双方简单明了直抵节目主旨所需的深度信息, 掌舵谈话方向, 适时切断矛盾焦点外的冗余话语, 压制节目文本要求外的信息, 保证流程进度。从另一方面来讲, 印证了传受双方话语权的局限。每切入正题或结束一单元前, 主持人常会通过某些总结性陈述将内涵延伸圈定于文本首选意义中, 潜移默化影响现场和电视机前观众对开放意义的选择认知。同时, 为了给场外观众以参与预测的快感, 节目还掩盖了预先录制, 结果早已揭晓的事实。利用导视、分隔等方式, 制造悬念与期待。

电视节目作为一个受规则制约的符号系统, 由社会代码、技术代码和意识形态代码三级代码组成。其中, 技术代码作为二级代码, 是电视媒介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形式往往在受众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悄悄完成对内容、情绪的渲染烘托, 引导受众重点关注什么, 忽略什么, 甚至能够预设情绪点, 左右受众在哪个节点动容, 哪个节点欢笑。摄像与剪辑作为技术代码的核心要素, 能够合作实现对观众视点的引导。《向幸福出发》在展示综艺表演时, 摇臂综览全场, 提升审美冲击, 运用推、拉、摇、移镜头全景展现舞美、委托人全貌等。中近景表现演唱者的动作、状态、情绪, 情到浓时, 通过最具视觉冲击的特写记录细节表情, 微妙动作。各景别融合交织, 将情绪持续累加并推向高潮。平行蒙太奇剪辑, 穿插接收人的情绪起伏变化。同时, 控制摄像机的距离代码还能够表征人际间的感情疏离或亲密程度, 镜头的多少, 定格的运用亦能反映关注主次以及重要程度等。音乐则仿若流动的思想, 能够配合现场氛围、人物情绪, 烘托渲染情境, 深化人物情感表达, 参与创作, 激发联想。《向幸福出发》开头, 主持人演唱同名主题曲, 与节目主旨契合, 成为一种品牌的标示性符号并能充分带动全场气氛。歌曲演绎环节选取的多是耳熟能详的流行曲目, 富于亲切感。访谈环节中, 音乐作为副情感的表达, 伴随人物情绪时而深情悠扬, 时而欢快灵动, 起承转合, 高低错落, 很好地把控氛围基调, 提升话语张力。

四、结语

草根综艺情感秀虽以讲述真实故事, 化娱乐为传情达意工具来标榜自身, 希冀成为泛娱乐化时代最后的净土, 但其符号化的制造方式与人为隐性干预终究使其无法彻底摆脱挂羊头卖狗肉的同质化内核。几经改版后的《向幸福出发》, 委托人或接收人多已在当地小有名气, 抒情之机亦成为宣传之机, 难免多出几分作秀之嫌。这不得不让人反思所谓情感呈现究竟几分真实, 几分建构?说不出的话移到屏幕上呈现, 又能切实解决多少人情困惑?节目形式的创新与运作机制的固守, 是未来综艺情感节目需要突破的瓶颈悖论所在, 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隐性干预, 给予真情更多发声空间, 是每一位肩负社会责任的媒体人需反复思量的议题。

摘要:本文以央视综艺频道《向幸福出发》为研究文本, 通过对“草根综艺情感秀”这一将歌唱演绎与深度访谈有机结合起来的节目样态进行分析与解构, 一方面发现其创新突破的着眼点, 探寻泛娱乐化背景下斩获收视焦点的创新模式建构路径;另一方面透过隐性常规运作下的拟态呈现图景, 洞悉“真实”背后的人为干预机制与带有经济指向意义的选择性重构, 反思媒介操控下情感表达的价值所在, 于“创新与固守”的冲突悖论中挖掘未来综艺情感节目的成长空间。

关键词:草根,综艺情感秀,突破与固守,拟态呈现,选择性重构

参考文献

[1]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 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 .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 全志钢, 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 .R·巴特.符号学美学[M].董学文, 王葵, 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

[4] .陈虹.论真人秀节目的选手建构[J].新闻界, 2007 (3) .

[5] .赵子剑.消费主义语境下情感类节目电视谈话节目的兴盛原因及发展瓶颈[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1 (5) .

上一篇:水暖安装合同下一篇:小学生想象作文神奇的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