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幸福出发

2024-04-15

向幸福出发(通用11篇)

篇1:向幸福出发

幸福就像天边灿烂的晚霞,一起来吧!向快乐出发,世界那么大!盛开的繁花,甜蜜的解答。向快乐出发,别害怕!不同言语表达同样的想法,一起来吧!我也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小家。

温柔、帅气的爸爸,严肃、美丽的妈妈和可爱的我是这个温馨小家庭的所有成员。

“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家呢?”“嗯……在等几天吧!”“妈妈,爸爸是不是不喜欢我了?”“没有,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还记得小时候,这是我和妈妈说的最多的一段话。爸爸在我小的时候不常回家,年幼的我很喜欢爸爸,可爸爸每一年才回来一次,每次都只呆两到三天,所以我们的关系一直不太好。但我不知道爸爸那么在乎我,都不惜受伤:有一年,我们一家三口去天津玩。我们在河边散步,突然一只‘凶声恶煞’的大狗向我冲过来。当时我吓傻了站着一动不动。就在大狗就要撞到我的时候爸爸把我一推,自己却被狗撞倒了。那一刻我知道爸爸其实是爱我的。从那以后,爸爸知道了我希望他回家,便经常回家了。爸爸给了我幸福!

妈妈是我的第一所学校。记得在我还不会刷牙的时候:在一个夏天的早晨,妈妈和我一人端着一个水杯蹲在水盆前。妈妈温柔的对我说:“乖,喝一口水。”我很听话的喝了一口,然后快速的吞了下去。妈妈赶忙对我说:“不能喝,要吐出来,知道吗?”我照妈妈说的做完了,妈妈又对我说:“拿起牙刷,然后这样。”我看着妈妈的动作,开始跟着一起做。过了三分钟,妈妈又拿起水杯,对我说:“然后再喝水。”我喝了一口,没有吐出,却又吞了下去。妈妈赶忙对我说:“傻孩子,快喝水,然后吐出来!”我知道妈妈是在紧张我,赶紧照做了。妈妈终于松了一口气,我傻呼呼的张开嘴呼了呼气,问妈妈:“妈妈,香吗?”妈妈看着我,轻轻拍了拍我的头:“当然。”我刚想跳起来,妈妈又开口了:“不香。”……妈妈给了我幸福!

我很喜欢拍照,记得在四年级的时候爸爸带着我和妈妈去拍照:爸爸穿着帅气的西装,妈妈穿着美丽的礼服,我穿着蓬蓬的公主裙。一家三口站在相机前,一个个甜蜜的动作出现在相机里,一个个幸福的表情洋溢在我们脸上。幸福在一张张合影上!

我的幸福就是三口在一起的每一瞬间!就是爸爸、妈妈对我的每一点爱!

篇2:向幸福出发

首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幸福吗?再问你们一个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幸福吗?

幸福没有统一的标准水,是一种幸福;家境贫寒的孩子能在破旧的教室里有一个位置是一种幸福;对于盲人歌手阳光来说,如果能给他一天时间,看看大自然,看看亲人,这也许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幸福;老师说:桃李满天下是他们的幸福;民工劳模说,社会承认是他们最大的幸福;医生说,治愈患者是他们的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年代,幸福的答案是不同的。

前不久我在杂志上看到有位教育工作者在一些学生中做了一个现场问卷调查。在参与问卷调查的40名同学中,认为自己幸福快乐的占23.5%,认为自己不幸福快乐的占30.6%,对幸福快乐没有感觉的占45.9%。也就是说,这些同学真正有幸福感的比例很低。再仔细看看这些同学认为不幸福快乐的原因,归纳起来大概有这样几种:

1、因为父母不让我玩电脑游戏没有一点自由

2、因为无论做什么事情,父母都要管,我3、因为每天都有读不完的书、做不完的作业;

4、我觉得学校管理太严,违反了纪律还要受到批评。

5、因为我觉得家里穷,爸爸妈妈低人一等,没有漂亮的衣服穿。这些答案似乎在告诉我们,他们很不幸,但事实是如此吗?

篇3:《向幸福出发》节目的仁爱意蕴

关键词:《向幸福出发》,仁爱,幸福

一、儒家传统仁爱思想

( 一) 孝悌

“孝”乃孔子“仁”之伦理思想的最基本的实践, 是“仁”在家庭关系中的体现。孔子的“孝”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父母的爱是最伟大的爱, 作为子女的必须孝敬老人。孔子认为: “仁者人也, 亲亲为大。”[1]他强调亲人之间的亲爱之情是一切人际关系额的核心, 而“孝”是天下子女的为人之本。第二层含义是作为子女的不仅要孝敬老人, 还要尊敬老人。子曰: “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 又敬不违, 劳而不怨。”孝顺, 孝顺, 顺从父母则是孝。第三层含义是子女要注重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心理安慰, 尽孝并不仅仅指物质上的给予。子游问孝, 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 不敬, 何以别乎?” ( 《论语? 为政》) 。由此看出, 孔子认为, 对于尽孝而言, 为父母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 使父母衣食无忧, 这是必要的, 但一颗对父母的关爱、敬重之心才是最重要的。同时, 孔子还提出孝的开始和孝的终极目标。子曰: “夫孝, 德之本也, 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立身行道, 扬名于后世, 以显父母, 孝之终也”[2]

( 二) 忠信

“忠信”, 是宗法社会维护人际关系使之和谐相处的基本道德准则。“忠”: 忠诚; “忠”讲的是君王忠于人民: “上思利民, 忠也。”所谓忠, 就是内心求善, 外求尽职尽责, 精忠报国、舍生取义。“信”: 诚信、信任。《说文》讲: “人言为信”。“信”是立身之道、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孔子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 ( 文、行、忠、信) 和“五大规范” ( 恭、宽、信、敏、惠) 之一, 强调要“言而有信”, “信则人任焉”, “以诚待人”, “以信取人”, “一诺千金”、“诚实守信”等。孔子曾说: “言忠信, 行笃敬, 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 行不笃敬, 虽州里行乎哉?”[3]曾参也说过: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忠信是对亲人、朋友负责的态度。对事对人, 言行一致, 尽职尽责, 诚实无欺, 是宗法社会和现代社会推崇的美德。对家庭忠实, 是忠信的开始; 对朋友忠诚是忠信的延伸; 对国家忠义是忠信的升华。

二、仁爱的当代价值

( 一) 亲情的幸福之本

1. 神圣母子情

《向幸福出发》节目中有许多母子、母女之情令我们感动, 母爱是无私的, 永远不求回报; 母爱是平凡的, 体现在细小之处; 母爱是伟大的, 为了儿女不辞辛劳; 母爱是神圣的, 没有一丝尘埃。“病床旁不懈唱着妈妈最爱的歌, 儿子轻声唤醒‘植物人’母亲”, 母亲因车祸成为植物人, 儿子趴在床边日复一日的为母亲演唱歌曲《疼爱妈妈》, 终于有一天将妈妈唤醒。期“春晚朱清章老人携九旬老母做客, 倾情讲述故事背后的催泪故事”, 朱清章得知自己是养子的情况下, 仍照顾母亲13 年。“280 斤仍舞动人生, 母爱陪伴走出坎坷路”, 体重280 斤的卢启迪, 是位科班出身、身手矫健的舞蹈老师, 但因一次事故受伤、父母离异, 从而一度的消沉下去。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一如既往的鼓励和长久的支持让他从新走出低谷, 迎接幸福人生。

2. 相伴姐弟情

姐弟之情是世间另一种美好的情感, 如春风如雨露, 涓涓细流滋润着心田。“90 后女孩儿章维维, 带残疾弟弟上大学”, 23 岁的女孩———章维维, 除了要认真完成学业, 还要照顾脑部患有残疾、无法正常行走的弟弟, 每天为弟弟讲故事, 带着欢笑和泪水, 用心用爱呵护弟弟。“带弟弟登台来圆梦, 真情付出的‘中国好姐姐’”, 万春野有一个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弟弟和体弱病残的父母, 她省吃俭用, 用心照顾着家庭, 毫无怨言。

3. 温暖婆媳情

婆媳———世界上最伟大的两个女人, 是家庭中的核心因素。自古以来, 婆媳关系一直困扰着一代又一代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婆婆和媳妇, 婆媳之情胜母女。“媳妇三年未生子, 打开心结, 婆婆也是妈”, 大妮和老公结婚三年, 一直没有怀孕, 婆婆抱孙心切, 曾想让他们离婚。但大妮发自内心的关心婆婆, 最终婆婆接纳了大妮, 当作亲闺女看待。“胖女孩能说会唱, 好婆婆堪比母女”, 婆媳之间真心相待, 互相呵护, 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肉饼妹献神话, 照顾公婆尽表孝心”, 卖肉饼的娟娟尽心尽力的照顾公婆, 自己再苦再累, 也无怨无悔, 每天早晨帮公婆做好饭, 自己就骑着车子开始了一天的摆摊生活, 她用真诚诠释着自己的幸福生活。婆媳情为我们所感动, 所学习。

( 二) 友情的快乐之基

1. 金兰之契异国友情

“人生所贵在知已, 四海相逢骨肉亲”。“非洲小伙挑战人体极限, 一刚一柔演绎兄弟情深”, 来自坦桑尼亚的马尼, 18 岁来到中国学习吴桥杂技, 在学习杂技时认识了好友乾子, 乾子在生活、工作上关心、照顾着马尼, 二人朝夕相处、志同道合、并肩前进, 虽跨越国籍但兄弟情义深长。“绿茵场上结友情, 不同肤色三人行”, 在球场上结下了一生的情谊, 黑、白、黄三种不同肤色的人聚到了一起, 成为了好朋友, 亲密无间、形影不离, 一起叱咤球场, 一起谈天说地, 浓浓的友情感人至深。

2. 万古长青战友情

“星光大道里的退伍兵, 账单中的战友情”, 战友之情弥足珍贵, 这么多年过去, 昔日情谊仿佛依旧在眼前, 曾经的患难与共, 昔日的一往情深都深深的印在心中。“八十岁难忘战友深情, 五十载苦寻失散战友”, 因当时通讯不发达, 战友消失在了视线中, 虽然五十年过去, 但情谊依旧长青, 曾经的往事还历历在目, 经过不断地寻找, 终于找到了曾经的战友, 情深意长令人折服。

( 三) 爱情的力量之源

1. 经历困苦的爱情

爱情, 一个温暖的字眼, 人生永恒的主题。“袖珍女孩情歌送丈夫, 结婚生子领跑90 后”, 身高只有90 公分的高晓丽是以为九零后姑娘, 因脆骨病十二岁才开始行走, 但身体的残疾并未让她放弃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丈夫对她不离不弃, 用心呵护着她, 演绎了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小夫妻屡遭不幸, 共患难真爱动人”,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周才发和他的爱人刘爱晶, 遭遇巨大的不幸, 但最终战胜了困难, 赢得了幸福。

2. 互相支持的爱情

“幸福路上苦也甜, 情侣歌声秀甜蜜”, 肖志明和陈炜, 因为共同的音乐梦想走到一起。在肖志明依然贫苦的时候, 陈炜对他不离不弃; 在陈炜迷茫的时候, 肖志明带给她温暖和方向, 幸福就是这么简单。“杂技夫妻开饭店, 厨房杂技有创新”, 纪辉和陈霜是一对幸福的小夫妻, 两人在杂技团相识相爱, 从演员到饭店老板, 一路走来经历坎坷, 但两人相依相偎紧握双手不离不弃, 平凡之中真情常在。

三、结语

传统仁爱思想对当今具有重要意义。在电视节目《向幸福出发》中用平时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展现了传统仁爱的大道理, 并且具有很强的普适性。那些过着平凡、平庸生活的“草根阶层”, 那些憧憬未来、开始解读幸福的青年, 他们从节目中发现了日常意识形态的支持力量, 从节目中人物形象找到了自我身份和价值观的社会认同, 在感受温暖的心理抚慰之时获得了精神生存的导向与支点, 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体会幸福、享受快乐。追求个人地位、荣誉、权利的人也能够面对节目检视自己。节目立志于通过节目中追求幸福的故事, 引导受众在求索通往幸福的路径上不断地进行精神修炼, 让心灵空间变得充盈而温暖, 真正体会到人生的幸福。

参考文献

[1]谢承仁.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渊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2]吴茹芝.忠经?孝经[M].西安:三秦出版社, 2012.

篇4:向幸福出发

我想到,2013年11月份,我在南通参加省的心理教育年会后,应约到蔡老师家。一到蔡老师家,便感受到一种乐和的氛围。我知道她儿子已结婚。她是将儿子结婚的日子选定在5月25日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日这天的。5月25日,即“5·25”,谐音“我爱我”。他们就是约定在“5·25”这天举行婚礼的。我十分赞赏蔡老师!认为她不愧是心理教育课教师,在确定儿媳的婚喜日子方面,也表现了她的心理教育智慧。我说你把心理教育思想用到了你的生活中了,用到了儿媳的婚事上,真的太妙了!我十分赞赏她!如果说,儿媳恋爱是向幸福出发的序曲;那么,2013年“5·25”的婚礼,便是幸福约定的华彩乐章!婚礼仪式的一个重要程序,就是新郎新娘共同宣读结婚誓词:“我们自愿结为夫妻,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共同肩负起婚姻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上孝父母,下教子女,互敬互爱,互谅互让,相濡以沫,钟爱一生……”因为蔡老师是心理咨询师,我感到她与儿媳约定“5·25”作为结婚纪念日是很耐人寻味的。我曾建议蔡老师适当时候写一篇文章,说说小俩口的幸福,说说你们双方家庭的幸福。蔡老师接受了这个建议,这就是蔡老师发给我的《幸福的约定》一文。蔡老师的文章告诉我们,2014年“5·25”之后小俩口及双方家人开始了向幸福出发的新乐章!

我还想到,当下的心理教育大多是通过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工作、心理教育课,课外心理教育讲座等教育方式实施,做得好的,也有各种形式的家校合作心理教育的内容。而蔡志红老师选定“5·25”作为孩子结婚的喜日,确实是太妙了,我认为这是她的“家庭心理教育”的一个创造!我想起多年前,在省的心理教育学术年会上,一位农村学校的老师说,在农村学校开展心理教育,好比在草鞋上绣花,是不可能的。这位老师说得很实在,且用形象的比喻说明农村学校还不具备心理教育必需的条件。他说的是事实,当然,那是多年前的事;如今,不少的农村学校已开展了心理教育。而蔡老师不仅是在学校,就是在自己家里,在儿媳的婚礼中,也融入了心理教育,这不是一个创造吗?!

我还想到,蔡老师的例子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实施心理教育的条件中,教师条件是个前提,是个关键。如果老师是一个自觉教育者,即从根本上掌握了心理教育原理和方法,并能自如地运用,有效实施心理教育的可能性就更大。蔡老师确定5·25为孩子结婚的大喜日子,把心理教育自然地融入到家庭生活中去,并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就最好地证明了教师条件具有关键作用。

我还想到,蔡老师的例子,是践行了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极重要的组成部分。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蔡老师把孩子婚期具体定在“5·25”,既是对小俩口的婚事给以教育,也是用小俩口的婚事来进行教育,当然又是为小俩口的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蔡志红老师透彻地把握了心理教育原理,并用自己的心理教育智慧,做到了生活与教育融为一体,堪称是一种心理教育艺术!

我还想到特别奇巧有趣的事,2014的“5·25”,蔡老师全家正围坐着吃火锅,快乐地庆祝小俩口结婚周年纪念。而就在当晚,媳妇怀的小孙子提前50天来到了人间,真是喜上加喜!孩子的降生成为了他父母结婚周年最好的纪念。他们给孩子起名“治先”。如果说儿媳的成婚是天作之合,在结婚一周年的大喜日子里,小治先提前来到人间,不也是天公作美么!

我还想到,“家和万事兴”不仅是一种愿望,也是事实。蔡老师的孙子治先是早产50天的孩子,生下来只有2.15公斤,喂养如此小的婴儿困难很多。初为人父、人母的小俩口,固然没有养儿经验,即使两家大人也没有抚育过如此小的孩子,何况是早产儿,又有黄疸偏高等不正常现象,加之母乳不足等等问题。但是“家和万事兴”, 两家人为了照顾好孩子,共同生活在一起,齐心协力面对困难,共同养育好孩子。如今,从蔡老师与儿媳、小治先的合影看出,孩子长得健健康康,十分可爱!蔡老师告诉我,媳妇的阿姨给绣了一副“幸福的约定”的十字绣,连同儿子、媳妇的照片裱在一起,在婚礼前挂在家中的客厅里。如今的一切应验了美好的期望,真是幸福的约定!

此外,我还想到另一件令人高兴而有趣的事,就是作为心理咨询师的蔡老师,在对待家中的喜事和遇到的困难时,十分注意自身言行,很善于主动调适自己,很善于处理好各方面的事,其阳光、积极、正向的心态感染着大家。儿媳感受到婆婆作为心理老师,心态好,积极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双方家庭生活得和和美美。因此,媳妇也产生了学习心理咨询的愿望,并请婆婆做她的辅导老师。晚间,当治先睡了,婆媳便一起学习国家心理咨询师的系列课程,探讨各种案例。2014年媳妇参加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学习、考试,拿到了职业资格证书。她说,自己学习心理咨询,并非一定是做心理老师,而是因为对自己今后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教育孩子有帮助。婆媳二人在共同学习、探讨中,感情日渐加深,两家大人相处也更加和睦、和谐。双方家庭美满,心情愉快、生活幸福、工作更有成就。而蔡老师享受着天伦之乐,继续着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心理服务;2014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系统中小学优秀共产党员,成为南通市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带头人。

我还想到24个字的心理教育宗旨:“优化心理机能,提升精神品质,促进人格和谐,服务人生幸福。”为人生幸福服务是心理教育的最终目标。蔡老师把儿媳的大喜日子定为“5·25”,不仅婚礼仪式是向着幸福目标出发的精彩乐章,婚后两家的实际生活,也是很幸福的。他们能如此幸福地生活,当然有他们自身多方面原因,但蔡老师心理教育智慧的发挥,也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增添了甜蜜的浓度。

如今,他们继续向幸福出发。幸福,不仅是他们追求的目标,而且也是他们追求的过程——完整的幸福生活过程!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篇5:向幸福出发作文

曾经

曾经我拥有一个梦,那个梦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甜蜜。为了这个梦的实现,我努力学习。别人在聊天的时候,我在做习题;别人在看电视的时候,我在温习当天学过的知识。别人说:“你那么喜欢学习吗。”我说我不喜欢学习,但是我有梦。为了我的那个梦,幸福的梦,我不得不努力的学习。因为我懂得,只有学习才能使我获得知识,我想要知识。因为“知识改变命运”。有了知识,才可以向幸福出发。

现在

现在,我还拥有一个梦。那个梦是那么的遥远,像天上的白云,可望不可即;那个梦又那么的近,就像身边的空气,伸手就能触摸到。但是无论那个梦在何方,我始终都要为它而奋斗,因为,它是属于我的幸福。为了这个梦,我又奋斗了三年。即将面临的是对这三年的总结,是这三年的最后一次考验。不管这次考验能否顺利,我都会一如既往,向着那个梦出发,向着属于我的幸福出发。

未来

未来,我拥有一个梦。也许那个梦是苦涩的,也许是幸福的。无论怎样我都不会放弃。那个梦是我想要的幸福。为了它我会付出一切,即使一无所有,也依然会奋力前行。未来,我会更加努力的去学习,去奋斗,去实现我的那个梦。不管未来的路是平坦还是泥泞,我都会前行,风雨无阻,坚持着心中的梦。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要靠我一步步坚强地走下去。路的尽头,将会是那个梦,那份幸福。

篇6:向幸福出发

小时候,我喜欢牵妈妈的手,觉得那样有安全感,可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我开始在妈妈的手中挣扎、逃脱,觉得我已经长大,应该去经受风雨,不需要束缚。

昨日,放学回家,又和往日一样,抬着平板电脑在新闻网页中浏览,小时候,我总喜欢说“大事、小事、天下事,关我屁事。”现在却养成了每天看新闻的习惯,人的转变,有时候真是个奇迹。

“咳,怎么都是些无聊的话题,真扫兴。”正当我准备放下平板时,无意间看到一条点击量较大的新闻,好奇地点进去,刚进入页面就看到一个特别伤情的标题——“你养我一生,为何不让我养你一世?”

仔细阅读起来,随着阅读的继续,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掉了下来。文章讲的.是一位母亲一共生了两个孩子,孩子的父亲早逝,母亲一直照顾着他们。多年后,等孩子们长大、成年,娶妻生子,可以享受天伦之乐时,不幸再次降临,母亲患上了重病,随时可能死去。想到自己的病情,她开始为孩子的未来担忧,“如果自己死去了,谁来照顾孩子?孙子?”于是,母亲开始琢磨该为孩子们留下点什么,翻来覆去地考虑之后,她开始学绣《清明上河图》,她希望这幅作品能给孩子们换来一些费用。时间一天天过去,这位饱经风霜的老母亲,终于完成了作品,尽管双手已被针刺了无数个印记……

读者这混着血泪的文字,我已泣不成声。屋外,母亲不知什么时候悄然走了进来,看见我的模样,大惊。

“儿子,怎么了?遇上什么不开心的事?”

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直扑母亲怀抱。母亲一边安慰我,一边轻轻地替我擦去眼泪,“这么大的孩子了,还掉眼泪,不坚强以后怎么保护妈妈啊?”

我哽咽着,竭力做出坚强样。母亲目光落到我身前的平板上,粗略扫了一眼就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她笑笑,告诉我,“每个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都是爱自己的子女,愿意为子女们倾尽所有的爱,流尽所有的血……”说完就转身出了房,继续她日复一日地为我操劳。

看着眼前母亲的背影,我突然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福,有爱,就在身边,触手可及。

有句话说得好,且行且珍惜,不要失去了才知道后悔。放下手中的平板,我走出屋,和母亲一起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篇7:向幸福出发作文

向幸福出发作文

1.幸福的人

以前,妈妈总和我说:“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你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你能上学,你能有一个完整的家,你很幸福!”我听了心中不屑的想:我有的别人都有,我没有的别人也有,我有什么幸福可言?可当我知道5月12日在汶川发生了大地震时,当我在电视上看到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时,当我在报纸上看到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时,我流泪了。没错,我是幸福的!

我有上学的机会,学校,在我看到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后从我心中的地域变为了天堂。几天前,四川用帐篷搭成的临时学校开学了。一群群渴望读书的孩子就坐在简陋的教室里上课。而我也许正坐在宽敞、舒适的教室里上课,无需担心余震的发生。

我有健康的身体,当一个个灾区孩子为了活下来而失去了双手,永远无法用手写字,而失去了双腿,永远无法用脚走路时,而我正在草地上奔跑。

我有一个完整的家,我有爱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兄弟姐妹。而有些人虽然活下来了,但是却失去了最亲的人,失去了世界上最爱他的人。

而一个个家长在尸体旁大声痛哭的图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蓬乱的头发,紧皱的双眉,红肿却含满泪水的双眼,无奈而又悲伤的表情。我不敢想象,如果我的父母都离我而去,我会多么的孤独,可我知道很多人正感受着这种孤独。

我能说我不幸福吗?不,不可以!我多么幸福!跟灾区的小朋友比起来,我是如此的幸福。幸福在每一秒的呼吸里,幸福在生活中每一个动作中中。幸福的人在世界上有很多很多,我也是其中一个。灾区的小朋友让我明白了这一点。希望也能让你懂得这一点。

2.把我的幸福告诉你

幸福就象一只翱翔的小鸟,总在人们身边环绕,当他休息时,就是将幸福送给人们,当他飞翔时,就是在观察人们的勤于劳。幸福是什么呢?

老师给了我们知识就是幸福。

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就是幸福!

我现在真幸福,以前我总是担心自己一个人在家。尤其是晚上,那份害怕别提多难受了。现在爸爸单位的领导给他调了工作,他每天晚上都可以陪我。我可以安心的睡觉,高兴的上学。真心的感谢那些好心的叔叔。

爸爸的单位给他们交上养老统筹。他就说:“现在党的`政策好,要是以前都不敢想的事。”看他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我也感到幸福。虽说不理解到底怎么回事。

我们这里冬天的天空变蓝了!由于集中供暖,许多小锅炉被关闭,我们用的就是电厂剩余的热气。高高的烟囱冒的不在是黑黑的、滚滚的浓烟,白白的象云朵飘象远方……

我们居住的小区,以前车辆可以横冲直撞。现在四周拉起了围墙,我可以放心的在楼下玩耍,幸福就是许多叔叔、阿姨的辛勤劳动给我们留下的安全!

篇8:向幸福出发

草根综艺情感秀萌生于这样的乱世背景之下, 希冀在娱乐与情感泛滥的电视节目市场中发掘一片净土, 讲述真实的故事, 触摸人性的伟岸, 化娱乐为传情达意的工具, 依托情感共振提升娱乐文化内涵, 打破地缘限制, 扩张自己的媒介影响力, 从而获得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双丰收。

一、平民情感秀:传统类目形态的交互式变体

通常意义上的综艺草根秀是指以普通大众为主体, 以才艺表演为核心, 通过竞技选拔实现从草根向明星成长蜕变的节目形式。该类型的突出代表有《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等。情感草根秀则是以社会、家庭生活中的具体矛盾、危机为线索, 将冲突当事人请进演播室直面彼此, 通过主持人疏导, 相关专家调解等手段, 达成化解矛盾这一终极目的的节目形式。该类型的突出代表有《金牌调解》、《幸福魔方》等。

菲斯克在《电视文化》中提出:“市场对文化商品的反应是极难预测的, 对以前成功的类别进行更新或修改, 可以把这种不可预测性减少到最低限度。”[1]草根综艺情感秀作为这两种节目形态的重组聚合, 在借鉴二者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将歌曲演绎与深度访谈有机结合, 寄“情”于“秀”, 化“秀”为“思”, 一改传统娱乐节目单一诉诸视听感官刺激的浅显化表征, 将受众注意力从舞美、明星、包装等符号代码转向快乐与意义制造背后的思想性文化内涵, 既提升了话语表达的可视性、感染力, 又丰富了演绎本身的文本解读价值。拿《向幸福出发》来说, 其主线围绕人们日常深埋于心, 难赋言语的情感展开, 委婉地将心事借歌词唱给接收人听, 经由这样一种挑战自我, 亦是为对方制造别样惊喜的方式来讲述平凡生活中的深情大爱。

二、形式建构上的创新突破

(一) 片段式叙事组合

一改以往真人秀崇尚成长型线性连贯叙事的节目模式, 《向幸福出发》采取片段式的非线性结构模式, 每期展现4—5个故事, 彼此间相互独立, 告别冗长叙事的拖沓倦怠, 节奏紧凑, 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主持人“点到为止”, 避免过度挖掘当事人隐私, 背离其表达初衷的可能性。

基于遥控器自由切换频道的特点, 受众的注意力呈现短暂聚焦—浏览—停驻/带过的收视选择习惯, 因此如何在短短的数秒抓住受众注意力便是争夺收视率的关键。成长型线性叙事节目虽然可以稳定大批固有受众, 形成累加合力。但对于当下无固定收视习惯的零散受众而言, 由于缺乏前期“观看体验”, 很难一时融入其叙事主线中去, 无法刺激快乐与意义的产生, 继而失去持续关注的耐性。而片段式的非线性结构则充分考虑到受众这一收视心理和习惯, 利用片段式的划分, 将一期完整节目解构为几个相对独立的单元, 注重各单元本身的看点塑造, 最大限度压缩了段与段之间的干扰间隙, 保证受众能在各自的已有经验范围内迅速拼凑其个性化体验文本, 进入与节目同步的共时性体验进程中。

(二) 自传式环节铺排

电视作为一种影像叙事媒介, 需要充分调动各种视听符号进行有效传播, 从而构建自身独特的叙事文本。以表演和访谈为框架构筑起的综艺情感秀, 亦十分注重具体环节要素的铺陈设置。

就表演环节而言, 《向幸福出发》中的委托人多以表演方式亮相, 或唱歌、或舞蹈、或魔术……继而与接收人一道进入访谈环节, 后依心境发声, 以曲传情。或利用现有歌曲, 或量身改编, 定位在于说不出的爱, 就大声唱出来, 目的不是选秀造星, 而是内心情感的流露, 带有一定自传性质。委托人以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草根为主, 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诉诸目标简单设计造型, 保留现实感。这种“原生态”演绎, 更易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表演完毕, 委托人离开舞台, 走向访谈区域的一系列动作能够起到隐性分隔划分流程结构的作用。主持人就唱词影射的关键事件进行深度访谈, 挖掘更多契合主旨的有价值细节, 让当事双方在回忆讲述的过程中逐步带动情感升温, 累加推进最终高潮的爆发。基本遵循演唱者想表达何种感情→缘何而起→真情告白这样一条线索组织谈话内容, 把控时间节奏。主持人如老友般细心倾听、循序善诱, 与主人公一同欢笑、一同落泪。同时, 基于一些演唱者想要表现的主题特殊性, 节目组还会根据其需要专门增设外景环节, 使节目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三) 互动式传播体验

首先, 它是一种传受双方的互动式情感体验。这里的传受双方, 从微观层面上讲, 指代节目中的委托人与接收人, 主持人与嘉宾的关系;从宏观层面上讲, 表征媒介与受众之间的角色关系。

其次, 在文际互动中整合联动传播。《向幸福出发》在传统媒体间进行联动推广的同时, 更注重同互联网和各类新媒体的联动发声, 节目中的文本内容可能被其他不同媒体以水平文本或二级文本的形式丰富延伸。

再次, 资源互动, 打造品牌声势。无数经验表明, 在风云变幻的媒介环境中, 希冀单打独斗成就霸主地位如同天方夜谭。若想储备长远优势, 必须在探寻“品牌化”之路上做文章。《向幸福出发》依托频道优势, 将自身融入到专业化全综艺的品牌栏目带中, 借助《星光大道》、《我要上春晚》、《黄金100秒》、《综艺喜乐汇》、《开门大吉》等知名节目的影响力, 在频道内互动推广, 在培养忠实收视群的基础上, 不断吸收“新人落户”, 实现资源联动共赢, 颇具“一荣俱荣”的裙带互惠意味。

三、隐性干预下的固守复现

(一) 前期筛选:多元指标过滤下的选择性在场

《向幸福出发》为代表的草根综艺情感秀, 虽一度标榜打破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等限制, 自主报名, 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发声平台, 但干预性的筛选机制依然存在。诸如角色定位、内容设计、情感抒发、价值导向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强的偏向性, 媒介呈现的所谓“原生态”人物、事件终究只是一种选择性在场, 而这个选择权一直牢牢攥在媒介手中, 从未改变。

从人物筛选层面上看:基于受众是由不同的阶层、群体组成, 为最大限度网罗受众关注, 在人物选择上须照顾到各潜在收视群的不同需求。既要有一定的典型性, 借以影射反观他者, 又要具备一定的个人特质, 便于识别, 在“特殊”中寻找普遍性共识, 同时还要兼顾差异性配置, 优化整合每期节目资源。

出于传播效果考虑, 进行人物选择时的首要过滤标准便是能否讲好普通话。其次, 人物外形圈定在大众审美接受范围内, 个别特殊者则充当作为社会边缘群体的代言人, 诉说别样境遇。再次, 人物的表现力要秉承中庸原则, 既不能过分张扬, 亦不能过分局促, 前者易产生哗众取宠, 炒作叫卖的嫌疑, 后者则不适于电视表现。每期节目要根据委托人的不同特点、经历、所选歌曲基调进行系统调配, 避免同一主题扎堆, 将那些或深情、或欢快、或抱歉的旋律交织演绎。

从故事筛选层面上看:故事是推动叙事发展的核心要素, 而情节则是建构故事内容的关键话语。草根秀虽展现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跌宕起伏、酸甜苦辣, 但并非所有原始素材都可构成故事线索, 经媒介呈现后的故事往往打破原有逻辑顺序, 通过有目的的筛选, 将情感关键词凸显放大并对标识性情节进行加工、组合、重构, 以避免平铺直叙的冗长乏味。由此观之, 最终到达受众的信息实际并非其所标榜的简单复现。在进行故事架构, 情节选择时主要遵循故事的代表性、题材的偏向性、受众的同情度、社会价值、与当下热点潮流的契合度等指标。

菲斯克指出, “电视文本在各类观众中的流行, 取决于它能否比较容易地与不同亚文化产生不同的结合。”[2]受众在观看节目时往往惯于将自身经历与情感同电视中的人进行比照移情, 以达到宣泄情感, 获得心理补偿, 指引自我的功用。因此, 如何最大限度激发受众共鸣, 产生贴近感, 是选题过程中应首要考虑的因素。《向幸福出发》主打温情牌, 不同于以往娱乐节目崇尚“特立独行”、“标新立异”的眼球造势基调, 也不同于情感节目惯用“歇斯底里”、“极品泛滥”来制造争议, 引发关注度。选取的故事多为能够触动人们心底最柔软情愫的亲情、友情、爱情, 在简单的温暖与感动中引导受众学会爱与表达, 感念与珍视, 道歉与宽恕, 理解与包容……也会根据时下热点潮流, 如“剩女”、“裸婚”等展开内容, 有时还会穿插不同行业人士讲述本领域内遭遇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也为大众提供了一个揭开各行各业神秘面纱的契机。正因为这些都是生活中最基本的组成, 才会有令人有别样的切身体会。

从传情可行性层面上看:再好的故事, 倘若没有当事双方的配合, 也无法最终呈现在电视荧幕, 接收人的反应、表态是节目最大的看点, 因此, 接收人是否愿意来到节目现场, 如何协调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若不能前往, 则考虑是否可以通过VCR影像纪录方式带去传者心意, 但这种方案通常较少使用。

(二) 中期调控与后期意义的重组聚合

菲斯克在《电视文化》中反复强调常规的重要性, 认为它是“理解和构建制作者、文本和观众这个三角关系的主要方式, 体现了时代里重要的意识形态问题。对观众来说, 节目的意义是受节目类别常规的影响, 甚至操纵的。”[3]

首先, 综艺情感秀大多在演播室内录制, 为烘托气氛, 进行互动, 还会安排数百位现场观众共同参与。演唱者将当事双方的私人事件搬上“公共领域”, 暴露给众人审视, 无论是出于臆想还是真实情境中的群体性压力, 人们在镜头、公众前通常会隐匿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转而展现社会化后的“镜中我”, 受诸多潜在意识形态、看法规范制约, 委托人会有选择地略过、放大、重组一些信息, 接收人则可能有违本真意愿做出回应。

其次, 主持人把控现场进程和节奏, 针对性地引导传受双方简单明了直抵节目主旨所需的深度信息, 掌舵谈话方向, 适时切断矛盾焦点外的冗余话语, 压制节目文本要求外的信息, 保证流程进度。从另一方面来讲, 印证了传受双方话语权的局限。每切入正题或结束一单元前, 主持人常会通过某些总结性陈述将内涵延伸圈定于文本首选意义中, 潜移默化影响现场和电视机前观众对开放意义的选择认知。同时, 为了给场外观众以参与预测的快感, 节目还掩盖了预先录制, 结果早已揭晓的事实。利用导视、分隔等方式, 制造悬念与期待。

电视节目作为一个受规则制约的符号系统, 由社会代码、技术代码和意识形态代码三级代码组成。其中, 技术代码作为二级代码, 是电视媒介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形式往往在受众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悄悄完成对内容、情绪的渲染烘托, 引导受众重点关注什么, 忽略什么, 甚至能够预设情绪点, 左右受众在哪个节点动容, 哪个节点欢笑。摄像与剪辑作为技术代码的核心要素, 能够合作实现对观众视点的引导。《向幸福出发》在展示综艺表演时, 摇臂综览全场, 提升审美冲击, 运用推、拉、摇、移镜头全景展现舞美、委托人全貌等。中近景表现演唱者的动作、状态、情绪, 情到浓时, 通过最具视觉冲击的特写记录细节表情, 微妙动作。各景别融合交织, 将情绪持续累加并推向高潮。平行蒙太奇剪辑, 穿插接收人的情绪起伏变化。同时, 控制摄像机的距离代码还能够表征人际间的感情疏离或亲密程度, 镜头的多少, 定格的运用亦能反映关注主次以及重要程度等。音乐则仿若流动的思想, 能够配合现场氛围、人物情绪, 烘托渲染情境, 深化人物情感表达, 参与创作, 激发联想。《向幸福出发》开头, 主持人演唱同名主题曲, 与节目主旨契合, 成为一种品牌的标示性符号并能充分带动全场气氛。歌曲演绎环节选取的多是耳熟能详的流行曲目, 富于亲切感。访谈环节中, 音乐作为副情感的表达, 伴随人物情绪时而深情悠扬, 时而欢快灵动, 起承转合, 高低错落, 很好地把控氛围基调, 提升话语张力。

四、结语

草根综艺情感秀虽以讲述真实故事, 化娱乐为传情达意工具来标榜自身, 希冀成为泛娱乐化时代最后的净土, 但其符号化的制造方式与人为隐性干预终究使其无法彻底摆脱挂羊头卖狗肉的同质化内核。几经改版后的《向幸福出发》, 委托人或接收人多已在当地小有名气, 抒情之机亦成为宣传之机, 难免多出几分作秀之嫌。这不得不让人反思所谓情感呈现究竟几分真实, 几分建构?说不出的话移到屏幕上呈现, 又能切实解决多少人情困惑?节目形式的创新与运作机制的固守, 是未来综艺情感节目需要突破的瓶颈悖论所在, 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隐性干预, 给予真情更多发声空间, 是每一位肩负社会责任的媒体人需反复思量的议题。

摘要:本文以央视综艺频道《向幸福出发》为研究文本, 通过对“草根综艺情感秀”这一将歌唱演绎与深度访谈有机结合起来的节目样态进行分析与解构, 一方面发现其创新突破的着眼点, 探寻泛娱乐化背景下斩获收视焦点的创新模式建构路径;另一方面透过隐性常规运作下的拟态呈现图景, 洞悉“真实”背后的人为干预机制与带有经济指向意义的选择性重构, 反思媒介操控下情感表达的价值所在, 于“创新与固守”的冲突悖论中挖掘未来综艺情感节目的成长空间。

关键词:草根,综艺情感秀,突破与固守,拟态呈现,选择性重构

参考文献

[1]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 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 .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 全志钢, 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 .R·巴特.符号学美学[M].董学文, 王葵, 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

[4] .陈虹.论真人秀节目的选手建构[J].新闻界, 2007 (3) .

[5] .赵子剑.消费主义语境下情感类节目电视谈话节目的兴盛原因及发展瓶颈[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1 (5) .

篇9:向幸福出发

她单身带女儿生活,最困顿的时候她靠卖血生活。为了生存,她开始艰苦创业,她最难忘的是建造新工厂,缺资金的日子,她跑到一个领导办公室说,如果你们不帮我批贷款,我就从你这6楼跳下去。靠这种狠劲,她度过了难关……

她是一个80后创业者,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被朋友骗走数百万的运营费用……

在“豫商她世界沙龙”上,谈起创业过往,很多人泪洒现场。

创业不易。据《中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白皮书》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2.5年。

每一个创业者都是值得尊敬的,特别是在市场上存活5年以上的企业,创业者面对生存与发展,以及那种“痛彻心扉”的感觉,那种焦虑与困惑,外人无法想象。

都说企业家的幸福指数不高,尤其是女性,平衡在家庭与事业中,她们走得很累;天性的追求完美、坚韧成就了她们,但也让她们疲惫不堪。近年来,身边的女企业家离婚案例也在不断上升。

在“铿锵玫瑰”的标签下,在光鲜和喝彩中,她们藏起了无法为外人道的无奈与困惑。在“第二届豫商她世界年会”上,台上是几对创业伴侣的幸福秀,台下是企业家感慨的泪水。

关爱创业者,给创业者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需要社会各界不断的努力。

企业家要学会爱自己,做一个懂得平衡的人,学会拥有成熟的心智模式,与己和,与彼和,与众生和,平衡好事业和家庭,安顿好自己的内心,向着幸福出发。

企业家当像水,如水一般虚怀若谷,像水一样灵活,像水一样热之散而不失,冰之凝而不屈,又如溪流引导心灵归向生命之海。

中国新一轮政经周期已经来临,面对转型与变革,济源钢铁、三全食品、丹尼斯等企业都给出了创新的答案。

乔布斯曾经说过:这有群疯狂的人,他们足够疯狂,因为他们认为能改变整个世界,但他们的确做到了。

篇10:向幸福出发作文

解幸福之意

幸福是什么?是四季特有的景色,是自然美丽的风光,是田间茁壮的禾苗还是……小时候,心中总是好奇,幸福是什么?现在才慢慢明白:幸福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感情,是人们美好生活的见证。每当我看到一家人和和睦睦坐在一起吃饭;看到孩子们脸上幸福的笑容;看到有情人终成眷属;看到他们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一种无与伦比的的美丽。这美丽就是幸福。幸福在我们的生活里无处不在。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要你觉得活得快乐,生活中有足以让你快乐的事——这就是幸福的.真谛。

感幸福之甜美

逢年过节,我们都要祝福亲戚朋友们幸福美满。幸福的甜美又是什么呢?20xx年暑假跟随父母回四川老家。一到大伯家,所有的亲戚朋友都来问候。吃晚饭时,大妈还特地做了一桌美味佳肴。大伯家是四世同堂,上有年过八旬的奶奶,下有才上幼儿园的侄子。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老舍话剧《四世同堂》里的画面,一家人坐在餐桌前其乐融融,吃着香甜可口的饭菜,幸福的甜美感觉油然而生。

向幸福出发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幸福,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或许也羡慕过别人的幸福但最重要的是把握自己的幸福。对于目前的我来说,考上内高应该是我最大的幸福了吧!现在的我们大多数幸福都是父母创造的,我们必须驾着上命运的帆,向幸福出发,去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幸福就在彼岸,你看到了吗?

篇11:老年旅游 向幸福出发

文/丹闻

本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规划》确定了“十三五”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未来五年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和基本遵循。

上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围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等五大幸福产业,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增加服务供给,不断释放潜在消费需求,从顶层设计的层面对幸福产业促动消费升级进行了整体部署。

国务院在2016年的最后两个月先后出台《规划》和《意见》,在政策层面“旅游”被叠加,在战略层面“旅游”被摆在了首位,在产业层面强调的是“旅游”和“养老”要融合发展。

医养与旅游,是老年人的最大消费热点

政策叠加,部门联动,形成合力,目的就是要将养老产业和旅游产业都做大、做精、做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底,我国大陆地区60岁以上人口总数为2.22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6.1%,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也就是相当每6个人当中就有1位老年人。

相关研究表明,健康医疗、养老护理和旅游等是当今老年人群体需求最大的生活消费项目,尤其是旅游消费对于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幸福指数意义重大。“有钱有闲”的中老年群体一直是我国旅游市场的主力消费人群,在这其中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2015年8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积极发展老年旅游,加快制定实施全国老年旅游发展纲要,规范老年旅游服务,鼓励开发多层次、多样化老年旅游产品。2016年9月1日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务规范》正式开始实施,标志着老年旅游正式进入规范发展阶段,开启了老年旅游专业化发展的新时代。同程旅游2015年服务人次超1亿,其中46岁以上的中老年用户超过1000万人,占比10%以上,帮助他们实现自己游遍全世界的梦想、享受到旅游的乐趣是全体同程伙伴的责任。

品质与安全,是老年旅游的最大关切

2016年9月19日,全国中老年旅游服务品牌和VIP俱乐部“百旅会”宣布成立,目前在全国160个城市的“百旅会”分会已经陆续成立,旨在从服务、品牌和口碑三个方面为中老年人打造高品质、高标准和高性价比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更多中老年用户在旅游、休闲、社交等方面的需求。

虽然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巨大,但目前老年游产品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相关的旅游服务良莠不齐等,不能够满足老年群体生理、心理的需求等。《规划》指出,制定老年旅游专项规划和服务标准,开发多样化老年旅游产品。引导社会资本发展非营利性乡村养老机构,完善景区无障碍旅游设施,完善老年旅游保险产品。推进残疾人、老年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开发多样化老年旅游产品就,将极大的丰富老年旅游市场上旅游产品的供给;制定老年旅游服务标准,有利于提高行业针对老年游客的服务质量;完善景区无障碍旅游设施、推进老年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极大的便利行动不便的老年游客;而对老年旅游保险产品的完善,可以更好的保障老年游客及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可以预见,未来必将出现更多的专业的老年游服务品牌、专注于老年游细分市场,不再仅仅是“拼价格”,而是更注重用户的口碑、提升用户的体验,提供高性价比、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贴心与细心,是同程旅游的服务品牌

针对市场空间巨大的老年游市场,同程旅游在2016年9月19日成立了全国中老年旅游服务品牌和VIP俱乐部“百旅会”,目前已经在国160个城市成立“百旅会”分会,会员增长月环比达到300%,用户的活动满意度高达99.88%。

目前已经在全国已举办了近万场活动;既有文娱活动、读书会、智能手机培训、插花书法等小型体验活动,也有和旅游卫视联合举办首届中国中老年旅游春晚选拔赛、和目的地政府举办的“红遍神州”大型互动体验活动。

2016年10月13日与旅游卫视联合出品的“首届中国中老年旅游春晚”,是国内首次围绕中老年群体旅游的主题,为中老年朋友匠心打造一个专属中老年人的才艺展示平台。目前已在全国200多个城市开展了超过千场比赛,参与总人数超过了10万人。

近日,同程旅游正式启动了百旅会首届中老年旅游年货节,通过线上流量聚焦、线下体验升级,将旅游融入传统年货的概念,从多个场景打造专属于旅游的年货节日品牌。此次旅游年货节将持续到1月25日,为期长达1个月。这期间,同程旅游将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优势,打造多个年货主题场景,不断丰富广大用户尤其是百旅会会员的体验。

贴心和细心,是同程旅游的服务品牌。针对不用用户群体的差异化需求,采用大数据技术对不同的细分人群推出差异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例如,针对老年群体较为集中的邮轮旅游产品,我们在常规服务的基础上推出了针对老年群体的“海上健康讲座”、海上广场舞等“邮轮+”创新活动,充分满足了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

未来,我们将对目前针对老年群体设计产品的基础上,在产品的设计、行程的安排上考虑老年群体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根据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务规范》的要求继续在产品设计、服务细节上做出更为贴心、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升级,提升老年群体的旅游体验。

上一篇:飞升之后的感言下一篇:害羞只不过是一个坏习惯_为人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