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龙民小:狠抓校本教研,提升教学质量

2024-04-08

活龙民小:狠抓校本教研,提升教学质量(精选4篇)

篇1:活龙民小:狠抓校本教研,提升教学质量

活龙民小:狠抓校本教研,提升教学质量

本网讯(通讯员 田洪恩)校本教研活动是教学实践经验与理论的存储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支点。本期以来,活龙民小借州、县教育大会东风,狠抓校本教研工作,力促教学质量再迈新台阶。

学校首先拟定《优秀教研组申报方案》,结合组内整体教学成绩评选“优秀教研组”,鼓励教师参与教研热情。其次是制定不允许无本人签到、无活动记载、无个人心得“三无”制度,对无故缺勤者进行一票否决,取消评优资格。再次是各备课组须按照“手中有教材、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法、眼中有学生”“四有”备课标准进行集体备课,努力提高课堂效益。

由于该校充分借用校本教研这一载体,使教师之间的对话、合作和互动空间得以保证,加速了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对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篇2:活龙民小:狠抓校本教研,提升教学质量

狠抓教师素质提高

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彬 牛店镇矿区小学 突出校本教研重点

狠抓教师素质提高

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校本教研是推进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经,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为了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确立“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研究室,教师是研究员”的教研新理念,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开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深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从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研气氛的形成,到教师观念的转变和师生素质的提高,校本教研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为了及时总结校本教研工作的经验与不足,不断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丰富教研形式和内容,使校本教研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现将本学期我校在样本教研方面的一些作法和体会总结分析如下,不当之处,敬请各们领导批评指正。

(一)领导重视,制订方案,明确任务,完善制度,建立机制,保证校本教研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1、为了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陈校长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为成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负责校本教研的督导。

2、创新课堂教学:

(1)抓备课,加强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每周不少于三次集体备课,备课要求实行“三定五统一”,从而达到相互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2)努力探索合作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我校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把班级学生分成八个合作学习小组,使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暴露思维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使学生在互动、互助、互学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3)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不断提高教研水平。我校以学科为单位分为3个教研组,每周定期举行教研活动,活动主要内容有理论学习,听课、评课、说课、教材分析、质量分析等。同时,每个教研组以平日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依据,确定教研课题,以教研课题为中心开展一系列活动,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反思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4)合理设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要做到质量高。

(一)质量高。

(二)数量适宜。

(三)每天要进行批阅

(四)批阅批阅后要进行讲评。

3、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建立校本教研运行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有效推进校本教研。修订了原有的教研制度,完善理论学习制度、教学研究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同时建立教学反思制度、课例研究制度、对话交流制度、课堂教学评优制度等。确立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三级教研网络。以教导处为中心,逐级推进,层层落实,为校本教研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支撑和保证。完善校本教研考评细则,加强检查与考评力度,将校本教研工作纳入教师、教研组和备课组期末工作考评。并作为评选先进教研组、备课组的重要条件之一。实行校本教研组长月例会制度。及时总结,共同交流,学科间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使教研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不断进步。

4、领导重视,率先垂范,保证了校本教研的制度化、经常化。“打铁先要本身硬”,领导带头学习理论,写心得;深入备课组参加教研活动,深入课堂听评课;校长的听课一个学期应在40节以上。

(二)实践专业引领,重视学习,加强培训,组织考察,努力提高全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我们认为,专业引领除了有形的专家和教学研究人员、优秀教师外,还有无形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对教师起的作用也是有效的、长远的。众所周知,我校教师整体的理论素质相对较差,针对这一现状,我校把重视学习,加强培训,组织考察,抓教师理念转变、素质提高作为校本教研的第一个重点工作。

1、专业引领、更新观念。抓了三个引领:(1)用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专业引领。

建立学习制度,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理论水平,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学习内容上,在教育教学理论、“诱思探究”教学理论、“调节教学”理论、学科教学理论基础上,重点开展新课程理念、校本教研理论、现代教学理论、先进的教学经验、现代学习和学法理论等的学习。学校每周利用周一例会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认真进行学习和交流。在学习形式分三种学习形式:一是集体学习,利用例会时间学校组织学习;二是小组学习:备课组利用集体教研时间组织学习;三是分散自主学习: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记录,并撰写教学心得。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要完成2500字的理论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学校每学期要进行一次业务理论测试,纳入期末考评。(2)学校领导的引领——组织教师培训

在学期初学校根据上级教研室的安排,组织教师学习了新密市校本教研工作推进会的精神,对校本教研理念与方法进行了培训。进一步提高对校本教研的认识和理解,更新教研理念。教导处主任进行了《新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反思和课例研究撰写》、《教育科学研究》等培训。

2、重视校际间学习交流活动。

基于我校教师与外界学校交流少这一现状,为了拓宽教师的视野,采取“走出去”的形式,学习外校优秀教师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除有重点、有层次地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听课研讨活动外,本学期我们安排了三位教师到外面学习考查的活动,加强横向交流和教学研究。

学习回来后,利用教研时间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了活动总结,人人谈收获、体会。外出听课、学习活动对教师触动较大,在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增强课改意识方面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打破了一些教师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定势,绝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都开始了行动。外出学习,一石激起千重浪,使我校教研气氛更加活跃。

(三)以教研组、备课组为主阵地,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扎实抓好集体教研,开展专题和课题研究。

1、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引领和带头作用,扎实开展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每学科有包组领导带领,在固定地点进行教研。其程序为:理论学习——反思交流——解决问题——教学研究——修订教案。设有中心发言人,事先设计好中心议题,要确定好单元重点、难点、关键、教法、学法等。全员参与讨论,各抒己见,观点交锋,思维碰撞,最终达成共识。提倡“大教研”和随时随地“小教研”,每周不少于2小时的集体备课。

为了把集体教研和集体备课落到实处,要求各组做到四个保证和六个统一:即时间保证、人员保证、内容保证、深度保证;统一研究课标、统一研究教材(重点、难点、疑点、易混点、易错点、关键点),统一研究教法学法、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研究布置分层作业内容、统一反馈检测。教导处定期组织检查,计入期末备课组和教师工作考评。

2、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备课组为研究实体,以随堂课、研讨课为主要范例,结合本学校实际和学科教学实际,以教学中的问题研究为切入点,实施行动研究,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研究,让预设和生成都精彩。在组织形式上突出全员参与,在研究内容上突出新课改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开展学习方式的研究和课型化、专题化课堂教学模式等教学专题和课题研究。本学期,全体教师人人定有课题立项。要求每位教师在本学期要写一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

为了注重实效性。要求各学科在学期初制订本期研讨活动计划和安排,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语文、数学、英语各备课组每周要开展1次课例研究活动,其他备课组每周1-2次课,做好记录,定期向教导处上交材料。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备课组集体的作用和智慧,逐步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汇报课或公开课或课题研究课,让教师始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学行为。

3、抓好示范课引路作用,深入开展教师互听互评”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学期初学校安排各学科新课堂教学示范课活动,典型引路。主要是安排各学科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每人上一节示范课,为其他教师引路。全体学科组教师参加听评课,并以此模式进行教学模式尝试与探索。

(四)开展“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总结经验,扩大校本教研的有形成果,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共同提高。

1、深入开展自我反思,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自我提升教学水平。

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的自我反思行为,才得以真正的落实。

(1)要求教师每节好三个自我反思:即课前反思(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究)、课中反思(课堂教学中的调整与生成)、课后反思(课后的自我评价和重新设计)。自觉地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逐步形成反思习惯,提高专业水平。尤其把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之后,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作为教学反思工作的重点。对于教后反思,学校统一印制教案后专门有反思与重建一栏,要求节节课有反思与重建内容,教案检查要重点检查这一内容。

(2)开展教师课堂实录的教学自评活动。

为了让教师全面自我反思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任课教师认真准备一节课,学校给教师进行课堂实录,在教师、小组相互评课的基础上,开展自评活动。

(五)学习“洋思经验”,开展赛课活动,进一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本学期我们把学习“洋思经验”,开展赛课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作为校本教研的第三个重点工作。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深入学习“洋思”经验,为了实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反馈矫正——延伸迁移”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六个基本步骤,实现我校“低起点、小步子、低台阶、分层教、真理解、强训练、勤检测、快矫正”的课堂教学要求。在全校开展教师“备课组--教研组—校级”三级层层赛课活动。先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赛课,人人参与;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赛课;最后推出优秀者进行校级赛课。

(六)我们的思考与对策

开展校本教研这项工作是一个涉及学校持续性限展的系统工程,只有牢牢把握“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这一基本理念,让“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在研究过程之中。校本教研才能扎扎实实地得以开展,才能真正有效地推进课改工作,才能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校本教研工作的调研让我们看到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认清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我们以后的校本教研的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材料证据,打下了良好地基础。为了改进我们的工作,使校本教研工作有声有色、充满活力地开展,在我校遍地开花,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整改:

(一)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评价机制,通过评先表优,激励教研组、教师积极开展校本教研。

(二)继续抓好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

1、重视专业引领。我们邀请教研员和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

2、政治学习和师德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

3、强化业务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三)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加强教学问题研究和课题研究工作,抓住校本教研的实质,把校本教研做实做细。

(四)重视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丰富教研活动形式。

1、要重视在对组长的培养、选拔和培训工作。

一个好的教研组长就有一个好教研组和一批好教师。

教研组、备课组是校本教研的基层组织,也是校本教研的基石所在。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与活动的扎实开展,是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因此,学校要重视在平时对组长的培养、选拔和培训工作。

2、丰富校本教研形式,重视课例研究的目的性、计划性。开展以理论学习、专题研究、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经验交流、结对帮扶、调查研究、说课、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教研活动,同时加强专业人员指导,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以有形成果为抓手,推进校本教研工作具体化、实效化。要加强理论学习与交流、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教学随笔、教学叙事、教学课题、教学论文等过程性研究成果的记录和收集。规范校本教研档案资料管理,保存收集有助于各学科研究的各种文字,电子资源库,建立校本教研的资源库。为教师专业成长做好服务工作。

篇3:活龙民小:狠抓校本教研,提升教学质量

一、学校是校本教学研究的基地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 是为了学校而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研究, 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 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这种研究的重心在学校, 基地也在学校。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 这意味着要把教学研究的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 因为教学研究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 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 所以要在学校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强调教学研究的基地是学校, 一方面, 学校内部的教学研究要立足于学校自身的真实教学问题, 另一方面, 校外教学研究机构, 要更多地采用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 倾听和反映学生、教师和校长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问题。教学研究除了研究教材、教参和教法之外, 还要重视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学校、研究课程。如果只是传达指示和分派任务, 即使天天在学校, 也不能说教学研究的基地在学校。

二、教师是校本教学研究的主体

校本教研强调校长是第一责任人, 教学一线教师是研究的主体, 专家及其他教研人员提供指导和帮助。研究对象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 是教师自己的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能够直接了解到教学的困难和问题, 能立刻感知问题的所在。因而, 教师最有条件也最有资格开展这种应用型研究。

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 就应该避免教学研究项目仅由学校个别科研能人乃至校外专家代劳, 这不仅让广大教师对教学研究望而却步, 也否定了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权力和责任, 而且这样的研究游离于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之外, 脱离教师的经验范围, 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起不到应有的支持作用。这些现象的存在和蔓延, 会使教学研究越来越远离学校的教学实践。加强校本教研, 必须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整个教育创新的活力所在。

要求相应学科教师全员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在研究过程之中。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 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校本教研是一种合作性的参与式研究, 强调研究的民主性, 包括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学校管理者、其他合作者之间的相互协作与支持。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争取行业专家的支持和指导。

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教研活动的目的

这应该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校本教研, 无论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还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机制, 其直接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学校实践, 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其中的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 这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内容。

考察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否指向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它是否植根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 是否与学校日常教学行为的改善联结起来。而且, 评判的最终主体应该是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教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为研究而研究、为装门面而研究的现象, 是与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驰的。

四、解决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是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

主题性校本教研活动从现实问题出发, 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 以问题为驱动, 围绕课堂上某一层面的具体问题, 以解决教师教学行为中的困惑为目标, 最终又回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来。它将每一次教研活动当作一个实实在在的课题, 使每一次活动都能够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有许多现实的困惑需要得到解释, 所以, 教研人员一定要重视教师的现实经历与情感体验, 不少教师对学生的基础、学习兴趣及接受能力了解不够具体,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在:教师照本宣科, 学生跟随教师机械地学, 教师未能深刻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 有效信息未能进入课堂。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得不到体现, 个性得不到张扬, 他们的学习热情会降低。在专业课教学中, 充分贯彻理实一体化教学, 让学生在学中用, 学了就用;技能水平才会有大的提高。针对一些共性问题, 教师可设计主题性教研活动, 将活动主旨确定为以集中性教学研讨活动为途径, 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形式, 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教学, 自觉和主动地致力于探索和解决自身教学实际中的教学问题, 从而达到改进教学实践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从而可以提高自身教学技能。

五、实践性主题是校本教研活动的主线

当前学校教研活动中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活动计划性、针对性差;教师听课时没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校本教研活动距离课堂实际太远;以应付考试为中心;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这显然偏离了校本教研活动的核心。

主题性校本教研活动避免了以上这些问题, 以教师感兴趣的、有研究探讨价值的、学生易于接受的实践性主题为主线, 在专题理论的指导下, 参研成员通过读书学习、观察讨论、模仿操作、实践反思、行为跟进等形式, 带动更多的教师关注课堂, 提升教学能力。突出了活动的目的性、真实性与针对性, 教师们围绕主题开展的讨论不是一般的泛泛而谈, 而是更多地深入思考问题, 探讨问题的本质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这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大有帮助。

篇4:活龙民小:狠抓校本教研,提升教学质量

一、宣传是校本教研的“预备铃”

要想形成校本教研的文化氛围,首先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要坚持不断地在学校里创造舆论氛围、实践氛围,把创造良好氛围作为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重要工作。学校早在2003年就明确提出“组组有课题,人人都参与”,积极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学会研究,把课题研究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树立“工作即学习、教学即研究”的意识。做到“计划结合课题,备课不忘课题,教学探索课题,课后反思课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积极开展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口号的宣传可以提高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认识,并且有助于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一旦所提出的口号能够被全校的教师认同,便会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从而形成校本教研的氛围。提出口号就是打响校本教研的“预备铃”。

二、校长是校本教研的“领头雁”

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应该想方设法营造一种适合校本教研的氛围,为校本教研的顺利开展,为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研讨,为教师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搭建平台。营造这种氛围需要校长建立教学研究的各种制度,并且使之能够真正奏效。校长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对教学问题进行研讨,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的职业自信心。

校长要积极投身到校本教研之中。校长在校本教研中不要遥控,要参与校本培训的实施过程,既要做指挥员又要做培训者,担负起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作用。如,笔者亲自上课,还承担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网络环境下山区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策略”等多个省级子课题,做校本教研的“领头雁”。

校长要充分发挥好校本培训的设计者和第一责任人的作用。校长要真正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要整合学校各处室和教研组、备课组的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广大教师自觉持久地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教学成果。

三、制度是校本教研的“导航灯”

为了积极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设的步伐,学校成立了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先后下发了多项校本培训制度和评选方案细则,分别从教研工作达标、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课件制作、教学设计、指导学生竞赛获奖等方面采取量化评分的办法,进行考核、评估、评比。此外,我们还完善了听课制度、评课制度等使教研工作规范化,开展能够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教师与教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校长作为教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直接参与教研活动的同时,从一名普通教师的角度,对方案、制度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进行反思,促进校本教学教研制度的完善,也更加科学规范。

四、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弹跳板”

在加强学习的同时,学校还要结合教学实际,引导、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由于反思是行动和观察之后作出的,为教师行动研究走好了第一步,在教师不断探求行动与实践的合理性时,为新的教学探索与改革铺设了“弹跳板”。学校要求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最简单形式是写教后反思。为了提升教后反思的质量和效果,我们把教后反思的检查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规定每学期要完成三篇以上高质量的教学反思,其中优秀者予以表扬,通过各种途径推广示范。在写教后反思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理论总结,写出教研文章。同时,鼓励教师用记录自己教学故事和轶事的形式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以人为本,营造浓厚的校本教研氛围,让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成长和发展,让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品尝快乐,这应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上一篇:球队赞助商邀请书下一篇:学习成绩太差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