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爱说课稿

2024-05-22

父母的爱说课稿(通用10篇)

篇1:父母的爱说课稿

父母的爱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习作指导,这次习作主要是围绕父母的爱这个主题进行的,其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写作方法,来体现父母的爱,以小见大,对学生进行感恩的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

1.明确写作范围,开阔写作思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写作方法。

2.激发学生兴趣,找寻来自父母的不同的爱,在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

3.升华学生情感,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完成习作。

三、 说教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歌曲升华情感的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

1、 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给予你生命的人是谁?那

么父母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呢?父母为我们奉献了一切,而他们自己却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艰辛,这怎能不叫人赞叹呢?下面就让我们在闫维文的一首《母亲》中体会母爱,升华亲情吧!我想每一个做儿女的人,听了这首歌都会有所忆,有所思,有所想,心中都会激起对父母的无限感激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以“父母的爱”为话题,进行一次习作。

2、习作内容要求

小黑板出示习作内容及要求。指生读。

问:怎样写才能表达真情实感,体现父母的爱呢?(板书:真情实感)

从本组四篇课文提炼写作方法。

在我们第六单元学过的四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中,哪几篇写了父爱?哪几篇写了母爱?每篇课文都写了什么样的父爱和母爱?作者是怎样体现父母的爱的?生汇报。

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些描写来写这次习作,老师这有一些精彩的片段,想欣赏吗?生欣赏片段。

过渡: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溢着浓浓的父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严格的要求,是热情的.鼓励。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也可以借助机会,与父母说说心里话,还可以给父母提建议。(要求:说父母爱的同学要讲清楚父母对你爱的一件事;说心里话的同学希望你敞开心扉,提建议的同学要把意思表达明白,语句要连贯。)

小组说,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给评价)

过渡:听了刚才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知道同学们把父母对你的爱铭记在心里,并且知恩图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把你们刚才所说得写下来就是一篇篇佳作,写好这次习作不仅激励着你,而且感动他人。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写好?

总结全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总结: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很大,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没有可送给你们的,就送给你们几句名言警句吧,我们一起读读。课下把作文完成,老师希望你们把这些名言警句恰当地用到你的作文中。

最后让我们在崔京浩的一首《父亲》中结束这节课吧!

篇2:父母的爱说课稿

再次质疑:饺子本是平常物,但是文中的饺子加上了花边以后,便不再平常了,这个花边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赶快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读中学文。

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或结合工具书理解词语。(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交流)

然后,学生再读课文,了解文中的主人公是作者和妈妈,而饺子是他们之间故事的线索,先让学生了解妈妈和饺子之间的联系,通过读课文,了解妈妈最爱吃的是饺子,因而在包饺子的时候就是她最快乐和得意的时候,文中有一些词语生动传神地描绘了妈妈包饺子时的兴奋与得意,请同学们找一找,画一画,并从描写妈妈包饺子的细节中,体会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爱。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课文的脉络清晰,从时间顺序分别写了花边饺子的故事,学生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再深入了解小时候妈妈给作者包花边饺子和长大后作者给妈妈包花边饺子的故事,体会这花边饺子里包的究竟是什么?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探究定向后,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通过探究后明白了:小时候妈妈给作者包花边饺子,这饺子里包的不仅仅是肉馅,更包含了母亲的希望与关怀,包含了母亲深沉的爱。长大后,妈妈过生日,作者给妈妈包糖馅的花边饺子让妈妈吃到了惊喜,更让妈妈吃到了儿子的孝心。

(三)学习升华

提问:作者的这种做法是从哪学来的?指名学生回答。

随机引导:是啊,妈妈教会了作者包花边饺子,让作者在艰难的年代里感到幸福和快乐,同时也让作者学会了如何用心去回报别人、去爱别人,让我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动情地把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一遍。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再次深入理解:妈妈教给作者的仅仅是包花边饺子吗?

学生讨论回答,体会感悟,知道母爱的伟大,并懂得回报亲情,学会感恩。让学生用一句诗来总结母亲对子女的爱,并听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再次感受母爱,并再次感谢母亲。

(四)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有很多关心、爱护我们的人,他们都是谁呢?是啊,有亲人、有朋友、有老师,你现在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呢?让我们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14﹡花边饺子里的爱

疼爱

花边饺子 ﹛母亲—————儿子﹜爱

篇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

这篇文章出自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 摘选美国哲学家弗罗姆《爱的艺术》一书, 是一篇社会科学方面的随笔, 阐释了一个人爱的能力的成长过程及母爱父爱在构成孩子健康成熟的灵魂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二.说大纲

大纲对阅读的要求是: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整体把握阅读内容, 理清思路, 概括要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受到感染和启迪。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三.说学情

学生对从理论上来分析父爱母爱的文章从来没怎么接触过, 这篇哲理性的心理性的议论性的随笔, 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对西方式的思维方式和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及译作的语言风格接触较少, 对语句的解读有一定的障碍。

四.说教学目标

1.了解一个人爱的能力的成长过程, 理解弗罗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需要父爱与母爱的综合的观点, 将“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知识目标)

2.初步掌握阅读论述类文章的方法, 理清思路,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 培养探究意识, 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能力目标)

3.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 体悟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 学会爱自己的父母, 培养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情感目标)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理性的高度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难点:理解成熟的爱的内涵。

六.说教法学法

阅读法、交流法 (心灵对话) 、探究法

七.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勾画自己认为对理解文章有重要影响的词句, 以及自己理解有困难的词句, 以便课堂上与同学们共同探讨。

2.思考你与父母之间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幻灯片1———课题)

(幻灯片2———小诗) 我们首先来看一首诗“世界上有一种人叫父母”。

从呱呱坠地那天起, 我们就接受着父母的关爱。相信大家有许多值得珍藏到永远的记忆。今天将跟随美国哲学家弗罗姆来重新解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相信大家今天的阅读定能受益终身。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一个人爱的能力的发展过程

2.理解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在孩子成熟的爱的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体悟爱是一种能力, 发展自己爱的能力

三、初步感知:

纵观全文, 看看本文写了一些什么内容。 (阅读方法:速读, 一目十行, 抓住过渡句, 筛选文章主要信息, 从整体上把握主要内容)

提示:抓住过渡段 (即第四段“同爱的能力发展密切相关飞是爱的对象的发展”) 及文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给予分析把握。

明确:本文阐释了一个人爱的能力的成长过程及母爱父爱在构成孩子健康成熟的灵魂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四、研读品味:

(一) 了解一个人爱的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

1.阅读1-3段, 完成下表 (前后同学讨论, 用最专业的话来作答)

(幻灯片) 答案一

1、婴儿期:无爱的意识;2、八岁以下:有被爱的意识;3、八至十岁:有爱的观念;4、少年时代:创造爱, 有成熟的爱。

答案: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成熟的爱。

2.品读哲学语言, 理解两种爱的原则, 结合自身深化理解:

按照哲学家同时也是精神分析学家和社会家弗罗姆的观点, 在座大多已经告别或即将告别“六一”要作为“五四”的主角了, 我们应该属于爱的哪个能力层级?实际是这样的吗? (交流自我认识, 可以畅所欲言, 即使是检讨式的, 也应给予肯定, 因为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爱的能力, 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高。)

提示:应该属于“克服自我中心, 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 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 爱比被爱更重要, 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快乐!”的阶段, 即能创造爱的阶段, 而不应该把自己的快乐完全建立在别人满足自己需要的基础上。因为爸爸给我买了一直想要的OP音乐手机我喜欢老爸, 父亲节时我孝敬他一朵郁金香, 表达我无尽的最爱。这段时间找妈妈要篮球, 到今天还没到手, 回家懒得跟她说话。有这样的现象不?因为被爱而去爱或因为你能满足我的需要我爱你, 这都是天真的孩童式的爱, 不是我们这个年龄应该有的特点。

(幻灯片) 孩童式的爱——我爱, 因为我被人爱

我爱你, 因为我需要你

成熟的爱———我被人爱, 因为我爱你

我需要你, 因为我爱你

小结:从爱的发展过程来看, 爱不是与生俱来的, 也不是随着人的生理年龄的增加就会逐渐成熟的, 它是一种能力, 需要我们主观去发展的一种能力, 需要我们努力去创造的一种艺术。

(二) 理解母爱父爱在构成孩子健康成熟的灵魂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话题导入:在孩子爱的能力发展过程中, 有两个密切相关的因素, 是什么? (第四段过渡句: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相关的爱的对象的发展) 这对象就是母亲和父亲和我自己, 文题也告诉我们父母之爱在孩子爱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下面我们来具体感受一下。

1.感受母爱

第一步: (跳读1-6段, 重点第5、6段) 找出体现母爱特点的语句, 精读并结合实际仔细体味)

自我感受———母爱不仅是孩子, 也是我们每个人最深的渴求

母爱是我们的故乡, 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母爱是一种祝福, 是和平

母爱是无条件的爱和关心, 生活上的安全感

实例:汶川地震血奶孩子的母亲、高考送考坚强的母亲、为儿子捐肝的暴走妈妈

母爱特点———本质:无条件 (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 我只要是我, 我就会被母亲爱)

———积极面: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消极面: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得到, 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幻灯片) 母爱本质———无条件

第二步:探究母爱真的是无条件的吗? (讨论)

无论多么伟大的母亲, 都会因孩子的离去而感到空虚, 也都会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意识, 孩子会给她慰藉和希望, 这其实就是母爱的条件。母爱是一种潜意识的, 并不一定明确意识到这一条件性, 但没有明确意识到并不等于客观上不存在。空虚正是因为她期待孩子的慰藉而造成的, “成龙成凤”正是母亲寄希望于孩子的反映。

2.感受父爱——— (合作讨论)

第一步:自读6-8段, 看看父爱与母爱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特点, 结合实际有理有据的分析。

父爱———父亲代表思想世界, 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 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 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 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 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 因为你同我相像”。

父爱特点———本质:顺从是最大的道德, 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 不顺从者将会受到失去父亲的惩罚

———积极面: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 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极面: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 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 可能会失去父爱

援例———红楼梦里贾宝玉, 《西江月》两首词是塑造宝玉形象的基本构图:无故寻愁觅恨, 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 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时务, 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 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 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 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 莫效此儿形状。

因为叛逆, 不愿历练仕途经济, 与父亲贾政望子成龙、重整家业的期望背道而驰, 被呼为“混账东西”“孽障”。当他在外流荡优伶, 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 淫辱母婢;不乐意与贾雨村等官僚阶层周旋, 可谓数罪齐发, “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 以绝将来之患!”说着, 便要绳索来勒死。

(幻灯片) 父爱本质——有条件

第二步: (阅读8-10段) 研讨“父母之爱”对孩子爱的成长的作用

第8段:中心句“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

孩子有什么要求?

对母亲———生活上的安全感, 最终脱离母亲自己独立

对父亲———宽容、耐心, 指导正视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 产生自信心, 成为自己的主人。

孩子最终会脱离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威, 自己是自己的父母, 跟父母爱自己一样爱自己, 跟父母爱自己一样爱父母, 爱他人, 这就是我们成熟的爱。

第9段:自读体会成熟的爱的内涵。

中心句“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 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一个成熟的人他就是自己的父母, 从爱他人中学会爱自己, 既有爱自己的能力, 又有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

(幻灯片) 男子半蹲给老人当凳子

感悟:小时候总被大人这么抱着, 长大了, 我们自然应该回报, 可是这么理所应当的一幕, 竟让人感动万分。我们学会给予长辈的太少了。

比尔·盖茨接受意大利《机会》杂志记者采访, 在回答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时说:“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真的, 世界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 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父母的爱, 是我们一生都无法偿还的。

五、小结:

篇4:父母的爱说课稿

【关键词】思想品德;初中;法律;说课

一、说教材

本框题是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八课第一框的内容,以“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为主题展开,先讲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必要性,然后介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主要内容,以体现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的无限关怀,这种特殊的保护体现的是一种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二、说学情

在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作为未成年人,七年级学生属于弱势群体,很多情况下他们不知道自己可以获得保护,或者不懂得如何保护。而《未成年人保护法》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有力武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内容,有助于维护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合法权益,有效地进行自我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法律保护意识,知道法律意识是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体会党和国家给予的关爱,以增强守法、护法的信心,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公民。

2.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的必要性;了解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 提高认识和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和现象的能力。

3.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一系列活动,启发学生感知、领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践行。同时开展适当及时的课堂评价,辅以他人评价,用鼓励、激励的语言,让评价为学生的表现插上腾飞的翅膀。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框的重点“对四大保护的认识”;根据学生缺乏依法维权意识,要想真正利用好司法保护维权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将此作为本课要突破的难点。

五 、说教学方法

学无常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通常情况下,常规教学使用小黑板教学,以单纯的口头叙述,通过反复强调的手段来强化、灌输,这样做容易使学生乏味,缺乏创新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发学生思考,使他们能更积极更主动地投入课堂我参照《思想品德课程标准》,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情景体验法;案例分析法;讨论式教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这部分我安排了三个环节,即典型案例导新课、师生互动大课堂、教师寄语小结新课。

现在向大家介绍第一个环节,典型案例导新课。用时3分钟左右。

出示案例:13岁女孩遭家暴跳楼自杀,留下三页遗书质问父母。引导学生关注同龄人,思考三个问题:

1、母亲的行为是否违法?

2、小女孩在做法对不对?假如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你将怎样处理?

学生讨论、发言后,我给出总结: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需要给予他们特殊的保护和特殊的爱。以此引出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师生互动大课堂。这个环节主要讲四大保护,用时间25分钟左右。

首先,家庭保护。

请学生以教材103页“小晨厌恶学习离家出走”为背景进行表演……

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推选代表谈感想。

通过学生参与,情景体验,让他们知道国家制定专门的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家庭、学校、社会中,都存在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因此迫切需要国家给予特设的保护。由此引出下一个案例:

小军(化名),14岁,不满1岁时父母离异,法院将他判给父亲抚养,由于父亲阻拦,没再见过母亲,而父亲经常把他打得鼻青脸肿,后来父亲吸毒,被劳教一年半。听到这个消息的小军只是默默流泪,自认倒霉。其爷爷表示:“家长对孩子没有尽到责任”。

请学生思考:

1、小军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2、小军爷爷说:“家长对孩子没有尽到责任”。你认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通过学生讨论、回答,我提出小结:作为未成年人,我们有权享受家庭的保护,如遭受家庭侵害,应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是像小军一样自认倒霉。

第二、学校保护

小林的父母外出打工,暂时由爷爷看管。开学后,每天按时出门,按时回家。爷爷怀疑他没去学校,联系老师后,才知道老师一直没见过他。老师将责任推给爷爷,而爷爷又将责任推给老师。但据了解,班上有一位老师当着同学的面羞辱过小林,让他很是抬不起头。之后小林失踪。

请学生思考:

1、小林逃学除了和家庭有关,还和什么有关?

2、学校应该向学生提供哪些保护?

学生回答后,我再引导他们找出教材中关于学校保护的要求和内容。

第三、社会保护

一名在网吧内接连打了3天3夜游戏的小学生成成被母亲拉回家后做出了异常举动,他放火烧家、持刀欲砍亲人,变得六亲不认。

请学生思考:

1、成成走上违法道路和社会有怎样的关系?

2、让学生举例说说社会上还存在哪些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

3、作为中学生,你希望社会为你提供哪些保护?

引出社会保护的要求和内容。

第四、司法保护

“蓝极速”网吧纵火案的审理过程是不公开的,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判决,四名少年犯均受到法律的惩罚,其中,小力,男,13岁,因不满14周岁,本着教育为主、辅导为辅的原则,未追究刑事责任,被收容所教养。

请思考:

1、从案例中能看出对小力实行了哪方面的保护?引出司法保护,请学生找出司法保护的含义和内容。

2、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通过学生讨论、发言之后,我会提出小结,引导学生认识司法保护。

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教材第107页中的行为,说出这些行为是否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并说出理由,帮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进一步领会未成年人要受到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但关键之处,我要提醒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能力,四大保护来自外界,要真正起到作用,关键在于学生自己的自我保护,包括意识和措施等等。

第三环节,教师寄语小结新课。用时2分钟。

我的总结是: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怀和爱护。提请同学们珍惜这份关爱,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补充说明一下,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把图、境、情有效地结合起来,向学生展示有关事例来感染学生,不仅能入其心,动其情,还能达到促其行的效果。同时,我也看到,如果在教学中忽略对知识内容的识记理解,自主探究就没有根基,犹如空中楼阁,最终必然要倒塌。所以,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后,有必要给学生梳理知识点。

七、说板书设计(略)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

课题: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

两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4、司法保护。

板书要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从而起到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当然,这只是我的理想预测,而预测和现实总是有距离的,我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去缩小这种距离,如果差距太大,我愿意在这样的差距中寻找反思的主题,也希望雷鸣教授和各位老师给予诚恳的指点与帮助。谢谢大家!

参考文献

[1]潘吉平.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提高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

篇5:《父母的爱》说课稿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淡化文体意识,倡导自由表达,强调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本次习作正依据此来设计,力求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经历,打破常规思维的习作定势。多角度的从自身的生活经历中寻找合适的内容,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使学生的习作在“真”与“情”这一层面上有所突破。

二、说教学目标

1、明确写作范围,开拓写作思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写作方法。

2、激发学生兴趣,寻找来自父母不同的爱,在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

3、升华学生情感,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完成习作。

三、说教学重难点

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习作的训练,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抓住细节写,表达真情实感。

3、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

四、说教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复习写法,小组合作学习,音乐渲染,升华情感的方法,让学生诉说真情。

五、说教学过程

㈠、回顾课文,复习写法

1、利用课文切入话题。

2、组织交流读后感受。

3、复习课文中细节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㈡、交流感受:初感亲情。

1、说说你不理解父母或父母不理解你的事。

2、体会爱的不同方式。

㈢、创设情景:感悟亲情。

1、播放录像:让学生观察、感受画面内容。

2、交流感受。

3、联系实际,畅谈父母爱的点点滴滴。

㈣音乐渲染:找动情处

学生边听音乐,边回忆最感人,最想对父母说的事。

㈤、感悟方法:诉说亲情

1、把刚才想对父母说的事浓缩成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写在本子上。

2、运用刚才课文中的写法,说说成语背后的故事。

3、学生交流,师生互评。

㈥、片段练习,酌情指导

篇6:让世界充满爱说课稿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初一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不再满足只了解自己身边的小环境,而是将眼光投向五彩缤纷的大世界。怎样在音乐上满足他们的审美愿望呢?本节课希望以“爱”为主题,从角度、广度、深度上为同学们展现音乐的魅力,进而唤起他们感悟:祖国的新一代应该胸怀“让世界充满爱”的美好理想,担负起为世界奉献欢乐的社会责任;同时,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与理解“音乐和情感”的关系,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内容:

以学唱郭峰的《让世界充满爱》(第二部)为主,欣赏郭峰的另一部力作《有你有我》;罗大佑的《明天会更好》;汉城奥运会会歌,如《hand in hand》;贝多芬《欢乐颂》等等,以不同角度表现“爱”主题的作品。

3、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了解郭峰及其代表作品《让世界充满爱》,拓展音乐领域中有关表达“爱·和平·友谊”为主题的其他作品;初步了解美术中雕塑和摄影的魅力及其一部分表达该主题的作品。

2、能力目标:能够对《让世界充满爱》(第二部分)与《欢乐颂》在音乐速度、力度、曲式结构和情感表达上的区别,感受、体会音乐在表达“爱·和平·友谊”这一主题的强大的说服力和号召力;能够以真挚、热烈的情感及自己所喜欢的方式演唱并尝试用手语表达《让世界充满爱》(第二部分)的歌曲,加强对作品情感的理解。

3、情感目标:感受、体验音乐艺术在关注人类生存、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进一步在音乐的影响下,增强对人类生存、发展的责任感。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看一看、议一议,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中心思想,在唱一唱、演一演的过程中感受、体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而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把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出来,真正理解音乐在传情达意中的巨大作用,让学生明白无需任何语言表白,在音乐世界里,任何一条旋律都能扣动我们心灵深处的一种情感,从而引发共鸣。通过比一比,让他们培养自信、勇敢、协作的态度,进而强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说教法: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把可能有真理的追求。”,通过对新的音乐课程目标的解读,我们明白“进行情感渗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音乐课最核心的目标”。所以,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爱、感受爱、表达爱。

本节课的内容涵盖面比较广,学科综合性较强,课堂教学要贯彻“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浅层次的,属于识记层面的知识要点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复习锻炼其自学的能力,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学习热情;如歌曲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的介绍等。深层次的,属于理解运用层面的技能要求他们通过小组合作、比较分析等学习方法进行探究学习,如《让》和《欢》两首歌曲在音乐构成元素上的对比、音乐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等。

三、说学法:

新《课标》着重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指出:“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该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因此,课前引导学生去体会来自师长、父母、朋友的关怀,寻找自己在生活中能感受到的种种“爱”的表现形式,感受这份人类永恒的美好情感。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第一板块:凝结的爱。

播放:

1、伤心的记忆:(十二张照片,背景音乐为反映二战题材的美国影片《辛德勒的名单》插曲);

2、不懈的追求:(十二张照片,背景音乐为著名萨克斯演奏家肯尼金的《生命之喜悦》)。

提问:看过这一组照片之后,你想到了什么?听完这一段音乐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这段音乐旋律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教学设想:通过强烈的对比欣赏让学生体会不同音乐风格给人带来的不同的情感享受,也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

2、讲授新课:第二板块:流淌的爱。

(1)、欣赏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第二部分)。

(2)、请学生谈一谈自己所认识、了解的郭峰。(教师参与讨论并适时点评学生观点。)拓展:郭峰的另一部力作《有你有我》;罗大佑的《明天会更好》;汉城奥运会会歌,如《hand in hand》等等。

(3)、教师钢琴弹奏歌曲旋律,要求学生轻声跟着视唱并用手划拍(4/4拍子)。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歌曲旋律的重难点。针对个别节奏进行讲解,如:

xx的对比等等。提醒学生注意音准,唱足每个个乐句结尾的四拍,并注意把握4/4拍子的节拍规律(强、弱、次强、次弱)。请学生到黑板上画两小节的旋律线,加强乐感的培养。教师针对个别点评。

(4)、学生根据音像资料模唱歌曲,教师在关键处以指挥提示节奏。

(5)、请学生简单概述歌曲的思想内容,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及方式来表达歌曲。(演唱方式、器乐表演等)

(6)、钢琴伴奏,再次习唱歌曲。

(7)、请个别学生依据刚才讨论的.结果,进行表演,展示学生自己的视角,并给予鼓励。通过演一演、比一比,培养自信、勇敢、协作的态度。

[教学设想:通过学唱歌曲,理解、感受《让世界充满爱》的内容及情感;加深相关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对比欣赏中培养学生发散性的多角度思维能力,了解同一题材在音乐中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给人带来的不同的心理感受。在课堂表演中培养学生自信和创新的精神。]

3、加强感受:第三板块:飞翔的爱。

(1)、学习用聋哑人的手语表达歌曲。(教师示范,学生跟做,可以请个别做得好的学生表演。不强调熟练程度,注重学生的感受与体会。)

(2)、聆听《欢乐颂》。(卡拉扬指挥的合唱版)

(3)、学生讨论回答,对比《让世界充满爱》和《欢乐颂》两首歌曲在速度、力度、曲式、情感方面的异同点。

(4)、教师小结,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4、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加强了对世界和平的理解和渴望,“爱·和平·友谊”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和永恒的追求,同时,我们也明白了音乐在传情达意中的巨大作用。当然,在短短的一堂课里,我们不能把这份爱说全说完整了,除了人类伟大的博爱,我们身边有的是更实实在在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如《烛光里的妈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等。

请同学们课后找一找以环保、和平、亲情、友情等“爱”的角度为创作中心的歌曲,并尝试唱一唱,下节课大家交流。

篇7:父母的爱说课稿

简文学校谭芬华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让世界充满爱》,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这一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说对主题的解读

爱,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人间因有爱而充满阳光,人们因有爱而幸福快乐。而当代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的现象普遍存在。根据这一现状,我设计了《让世界充满爱》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节课,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情感,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让他们懂得关爱他人、关爱社会是一种幸福。就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看,对“爱”字的理解和感悟成为了我这节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二、谈谈对活动目标的确定

紧扣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对“爱”的主题的搜集、整理、探究,更好地了解、认识、关爱普通人,尤其是弱者。让学生通过文字、图片、讨论等形式展示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2、通过爱的故事的讲述、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等,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勇于发言,积极参与,善于与人沟通的能力。

3、通过 “让世界充满爱”等主题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谈谈活动的准备

《新课程》指出:“综合性学习是经验性的课程。在学习活动中,它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为了丰富学生的阅历,整合知识,运用知识,生成新知识。学生准备的内容包括:

1、开展以搜集“爱心故事”为目的的定向性阅读活动。积累以“爱”为话题的名言警句、歌曲、诗歌等。

2、利用在家时间仔细观察家人之间的那份关爱,并访问和收集给亲人、给他人、给社会送温暖、送爱心的感人事迹。

3、观察思考在周围哪些人特别需要关爱,需要什么样的关爱?我们该怎样关爱他们?

4、整理所搜集的资料、积累爱心故事。四人一组,每人至少积累一则,每组选择最能打动人的故事在课前交流。

准备过程中要注意三个原则: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无论是观察、思考,还是搜集、整理材料,都要强调学生的个人实践。

2、在小组活动中,要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3、发挥教师的指导性。整个过程不可包办代替,也不可放任自流。在学生的互动中,学生的交流、讨论中,选择适当的时机,加以适当的指点。

四、说说对活动流程的安排为了完成活动目标,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走进爱的世界

(二)呼唤“爱”的回归

(三)爱心奉献,从我做起

(四)活动小结,升华爱心

(一)创设情景、呼唤爱心

上课前,我先播放《让世界充满爱》这一歌曲,让学生学唱,渲染一种浓浓的情感氛围,随后让学生猜歌名,顺势导出话题这个话题:让世界充满爱。与此同时我板书:让世界充满爱。

(二)走进爱的世界

《新课标》提出:“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综合性活动学习都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因此我把学生带入了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积累,欣赏大家收集的诗歌美文佳句,更好地体会“爱”的独特魅力。

第一步:让学生讲关于爱的故事。让学生乐于交流。

第二步:让各小组派代表背诵有关“爱”的诗词、名言佳句。对学生的评价我主要以鼓励为主,让他们乐于与同学交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第三步:由学生汇报转化为教师展示。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爱”的美好与博大。

(三)呼唤爱的回归

让学生看一组弱势人群的图片,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培养爱心。

(四)爱心奉献,从我做起

第一步:设计几个学生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做法,感受爱的存在第二步:在叙述之后,相信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酝酿成熟,学生的爱心已经自然流露。这时我顺势让学生说寓言故事意在让学生的爱心更能接受生活的考验,知道爱他人就等于爱自己这一道理。

第三步:用歌曲《爱的奉献》升华情感

(五)活动小结,升华爱心

在以上的活动中,我想学生已经不知不觉地把“接受爱很幸福”变成了“付出爱也很幸福”,让“爱”的外延得到了更广的延伸。此时,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下对爱的感受,加深对爱的理解,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走出课堂,展现爱心

1.回家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给父母奉献爱心。

2、动脑动手,整理自己的感悟,以<<学会爱>>、<<爱的感受>>、<<爱需要奉献>>”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篇8:美女,对物化的爱说“不”

饭后,他指着LV店对我说:“你要什么随便挑,我埋单。”我拒绝了。他又约我去兰桂坊,可我从来不喝酒,对夜场也没兴趣,又拒绝了,然后直接回家。

其实他对香港很熟悉,至少比我熟。第二天他又试图约我,我直接对他说:“如果想泡我就省省吧,我们投脾气就做朋友,不然就是彼此浪费时间。”

一个男人第一次跟你见面就大手大脚给你花钱,这人绝对不可以当结婚对象来发展,甚至连朋友都最好敬而远之。这种男人已经见识过很多女性,他习惯于用钱来缩短两人交往的时间成本,本质上,他就是把你当商品来消费,而且他常常会这样消费女性。一个从内心懂得尊重女性的男人,不会用钱去“砸”女人。

在这个土豪横行的世界里,会有不少男人出手阔绰,少则两三万,多则几十万,希望一击即中,用物质搞定女人。我有位女性朋友遭遇过一块50万元的手表的诱惑,而那位大佬只是第一次见她。

扔50万现金太像交易,不想谈恋爱又想虚饰一个恋爱的假象。我只能悲哀地说,无论男女,在这个过程中,都被物化了。

男女朋友相处,互相送点儿礼物,比如一件毛衣,一瓶香水,都很正常。反之,不送什么,在我看来也是正常的。我和王老师(王石)在相处的前3年他什么都没有送过我。哪怕我们一起逛街,我去买东西,他拿个相机走到别处拍照去了。他完全没有给我埋单的意思,我也没有让他埋单的必要。

后来相处久了,我了解他的尺码,购物的时候常会给他买衣服。次数多了,他可能觉得有点儿亏欠,再一起逛街时,只要价格不太离谱,他也会时不时给我埋个单。

多数时候,我们购物都是先看打折的,这道理很简单:有便宜的,干吗去买贵的?哪怕是为了很重要的场合做一些准备,只要质量和品位合适,东西和品牌真的不是越贵越好。

记得我们在纽约,我看到街上一个姑娘穿着某大牌的新款,很漂亮,于是我就拉着王老师吭哧吭哧坐了N站地铁,到了专卖店,试穿了那件衣服,在镜子前面照啊照。后来一看价格,含税8000美元,吓了我一跳。他说:“其实一般啦。”我说:“反正我穿过了,太贵了,算了。”我们离开专卖店,走了很远,王老师带着得逞的坏笑对我说:“其实真挺好看的。”

我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王老师的价值观,学会了对物质的放下。身边人的价值取向可以让你心服口服地接受,我觉得是一件幸福的事。

随着圈子越来越广,我见识了一些事业有成的男人。有一个现象,绝大多数的大款,他们或许愿意花钱买昂贵的礼物取悦女人,因为他们重视自己的时间成本,然而他们最终娶的一定还是有传统美德的女人、或者是一起白手起家的女人,或者是能勤俭持家的,绝不是一个善于挥霍的女人。

我还有一个女性朋友,年轻时是个玩家。某次在夜店门口,看着一起抽烟的人,她突然觉悟:“想找靠谱的人,首先自己要靠谱。”她扔掉烟头,洗尽铅华,从容嫁人。

一直觉得,女人想在今天的社會独立生存,首先要做到的是经济独立和思想独立。只有做到这两样,无论是生活还是情感都会处理得更加从容。

我无意评判任何一种价值观,你喜欢昂贵礼物,就要接受被物化的可能;你想要靠谱的婚姻,就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尊重婚姻价值的人。

怎么做好自己,是道选择题。

篇9:感恩父母说课稿

说课人:孔令磊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感恩父母》,是一节汇报交流课,本节课主要是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升华情感。

本次活动安排分为四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学生搜集信息,提取个人体验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开题课。第二部分行动研究,主要是学生整理信息、对信息进行讨论交流、提高认识、形成个人体验。第三部分汇报交流,也就是本节课。第四部分体味反思,下一节课要设计的内容,组织学生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总结个人的发展和成长,以促使活动在学生的成长中达到最大的作用。

本课的重点在于学生的自主感受,注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引导和鼓励他们释放自己最真诚的情感。傅雷曾经说过“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本活动的成败在于学生是否释放激活了自己100%的情感,并在交流中情感是否得到深化和发展。

篇10:“感激父母”说课稿 王舜国

王舜国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感激父母”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二单元“让我们真情互动”第5课第1站的内容。

2、教材地位

本站内容是第4课学会沟通内容的延续,在初步懂得与父母沟通的基础上,从学生一定生活体验的“代沟”入手,引导学生了解父母、认识父母对于自己的意义,树立感激父母的意识,激发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使学生产生孝敬父母的行为奠定思想意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本站内容主要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七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确定: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感激父母生养之情的意识,自觉做出尊重、理解、孝敬父母的行为,初步实现与父母的良好沟通。

能力:感受、感悟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辛劳、关爱和教育,初步培养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知识:明确父母给予、守护、润泽我们的生命,懂得感激父母生养之情。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激父母

教学难点:树立感激父母的意识,做出孝敬父母的行为,初步实现与父母的良好沟通

5、教学关键点:

通过创设情境,遵循激发经验——获得体验——感悟反思——升华行动的逻辑顺序,以情感人,以境促行,实现知情信行合一。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学情分析

本站内容与七年级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学生较为感兴趣。但他们阅历浅,以“经验型”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处于不全面的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多媒体,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分析、内化。

2、教法:情感体验式教学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融入、超越情境,获得体验,实现知情信行合一。

3、学法:基于活动的发现学习

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沿着“感受爱—读懂爱——回报爱”主线去领悟、思考,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三、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理念

以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为依据,以导信、促行为落脚点,通过活动促使学生有所感、有所悟、有所行。因此,设计了一项“关爱父母万里行”主题活动,从第1站感性站:感受父母爱,到第2站理性站:读懂父母爱,再到第3站行动站:回报父母爱,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感悟、反思,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

1、环节一:小品表演,导入新课

小品内容:前台一角,一张桌子,女儿在写作业,妈妈在干家务,电话铃响,妈妈抢先接电话,是女儿同班一男生与女儿探讨昨晚演唱会的内容,妈妈与女儿围绕演唱会歌词,翻看女儿日记发生争执。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学生谈感受,引出代沟问题;然后,学生换位思考,站在父母角度说想法,分析双方产生分歧的原因;让学生认识了解父母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本课教学内容:跨越代沟。明确探究问题:如何跨越代沟,实现与父母的良好沟通。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身边实际情况自编小品并表演,教师引导,创设问题情境,引出学习主题,明确探究问题,激发学习意向。

2、环节二:活动推进,合作探究

设计活动:搭乘“关爱父母万里行”高铁开始快乐、智慧之旅,用心去感受、去体验,用智慧去发现,去探寻。

A、第一站:感性站:感受父母爱

(1)多媒体展示:亲情照片:①刚出生的婴儿 “我”②妈妈教我学走路

③爸爸和我一起学电脑④爸爸送我上学、接我放学

(2)多媒体播放: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视频(相关部分):“最美妈妈”吴菊萍

(3)活动:一吐为快:你感受到父母的爱了吗?此刻你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走近亲情,面对面,感受父母的爱!

B、第二站:理性站:读懂父母爱

(1)多媒体展示:母亲倘能倚门望

二十年过去,回北京探母二三十回,从母亲八十岁到如今百岁高寿。每一次分别,都有心理压力,来时开心,去时伤感。母亲想什么,我知道,只是谁也没有说出口。从母亲送我到机场,到只送我到楼下看我上车,再到只能坐在轮椅上,在十楼的公寓门口道别。

今年秋天探母归来之际,母亲连从轮椅上站起来都十分吃力了。我们拥别之后,母亲转着轮椅吃力地跟着。在拐弯处,我回头望了母亲一眼,只见她挣扎着紧抓门框,弯着身子勉强站着,颤颤巍巍地望着我。

在此刻,我知道,她不让我知道的是,她已接近全盲了。思考:你感悟到母亲、父亲对儿女的爱了吗?(2)活动:亲情告白:你读懂父母的爱了吗?说说你的父母在你的成长中对你的关爱,令你最感动或最难忘的一件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悟,融入亲情,心与心,读懂父母的爱!

C、第三站:行动站:回报父母爱

(1)感悟经典:多媒体展示: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弟子规

(2)榜样学习:多媒体展示:

本校2006届初中毕业生陈某校友(2009年在广东省北江中学考入清华大学)写给母校的感谢信。

本校2007届初中毕业生欧某(女)校友(2007年以韶关市中考状元考入北江中学,2010年以韶关市文科状元,全省文科总分第三名考入北京大学)回母校参观。

(3)自我解剖:交流活动感想:上课前,让同学们利用双休日开展一次活动:让我来做一日母亲。与自己的母亲进行换位,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感悟母亲的辛劳,并写一篇感想供课堂交流。

学生活动:思考:父母给予我们爱:付出与责任。我们理应如何?

交流:我们应积累正能量,感恩于心,回报于行—感激、孝敬父母。

探究:感激父母的原因(学生阅读教材,师生合作概括要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回归生活,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反思,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超越亲情,达成感激父母的意识。

3、环节三:拓展升华,展示风采

(1)活动一:有话对爸妈说

(2)活动二:爱心传递

观看视频《爱心传递》广告片,以“感恩父母,传递温暖”为主题,写一则宣传标语。

设计意图:升华行动,实现知情信行合一

4、环节四:回顾分享,总结提高

(1)学生总结,教师完善:我学到了什么?

通过学习,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父母给予、守护、润泽我们的生命,我们应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读懂父母爱,以实际行动,感激、孝敬父母,实现与父母的良好沟通。

(2)多媒体播放歌曲:懂你

设计意图:让知识在歌声中绽放,让情感在歌声中共鸣、升华。

5、环节五:作业布置,结束新课

多媒体展示:

(1)、在百度搜索引擎里搜听《烛光里的妈妈》、《懂你》、《天亮了》、《一封家书》、《常回家看看》等歌曲,体会父母浓浓的爱。

(2)、请每一位同学为妈妈的生日送一件自己精心制作的礼物。

(3)、以“感激父母”为主要内容,“一生的‘作业’”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设计意图: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实践目标,达到导信、促行的目的。

四、说板书设计(略)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父母的爱说课稿】相关文章:

感谢父母的爱05-23

父母的爱散文05-24

父母的爱范文05-16

口语交际父母的爱07-08

群文阅读父母的爱07-12

诗歌《感恩父母的爱》04-09

我对父母的爱04-10

父母的爱,我懂了05-01

初一作文父母的爱06-12

父母的爱教案范文05-26

上一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下一篇:“九九重阳节_浓浓敬老情”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