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污分流方案

2024-04-18

清污分流方案(共3篇)

篇1:清污分流方案

总程平衡与清污分流的区别有哪些?

值得提出的是总程平衡与常规意义上的清污分流有较大的差别,后者只是一种简单的分流,总程平衡治理技术是在清污分流的基础上,借助工艺模拟、经济技术分析和自动化技术,对污水的排放进行动态的调配,通过控制系统的切换,将不同水质特性的污水引人不同的处理设施分别处理。以技术经济分析结果为根据,选择合适的污水分配方案、治理工艺、以及运行操作参数。其目的是在清洁生产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治理费用,提高治理效果。因此,本技术与常规意义上的清污分流主要有以下明显的不同:

(1)清污分流以浓度为依据,在空间上对废水进行分流,属于静态的分流,为一维分流;本技术中废水的分流,以浓度为依据,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位上对废水进行分流,是一种动态的分流,为二维分流,

(2)清污分流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废水排放口进行分流;本技术不仅针对不同的废水排放口,对同一废水排放口不同排放时间所排水质特性不同的废水也进行分流。

(3)清污分流中废水的排放方式是一种机械式排放,不能随生产的变化而调整;本技术可通过自动化系统的控制,根据污水处理的不同要求及生产中所排废水水质特性的不同,及时进行动态的切换。

(4)本技术与清污分流相比,污水的末端处理和生产工艺更加紧密结合成统一有机整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根据生产过程和废水治理的情况决定废水的分配情况,废水治理也不再是以往简单的末端处理。

篇2:清污分流方案

众所周知, 化工企业废水产生环节多, 水质变化大, 具有高COD、高氨氮、高盐分、高毒性、难降解等特点。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 一方面, 化工废水排放不仅要常规污染物指标达标, 特征污染物指标达标要求也逐步摆上了议事日程。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农药、医药行业排放标准等国家标准就已经包含了不少特征污染物指标。对于现行排放标准中未包含的特征污染物, 一些地方环保部门了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 如江苏省要求废水处理站对特征污染物的去除率必须超过90%。另一方面, 化工企业清下水 (包含雨水) 的排放标准也很严。江苏省要求清下水COD排放标准小于40mg/L, 均严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2006) 》100 mg/L和《化学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2/939-2006) 》80mg/L的标准。要确保污水和清下水稳定达标排放, 切实做好废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和清污分流是企业必然选择。但现有相关要求和技术规范[1~3]均较原则, 操作性不强。如何有效地开展废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和清污分流工作, 是摆在众多化工企业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现实的难题。以某化工园区众多企业实际经验为基础, 就此进行一些探索, 提出了较为实际的对策。

2 现状分析

2.1 污水收集普遍存在的问题

2.1.1 地埋管网问题

大多数化工企业污水排放采用地下埋管。地埋管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易产生2次污染或交叉污染。地埋管基本采用砖砌或水泥管对接, 埋地较深, 长期堆积大量废水, 地埋管易沉降错位导致渗漏渗排, 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在污水管网和清下水管网交叉处, 清下水容易受到污染; (2) 不便于日常检查,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员的更替, 往往难以厘清管网走向, 出现问题需很长时间去排除, 修复也需花费较大精力。有时环保部门检查甚至需要借助暗管探测仪探查。

2.1.2 不分质收集处理

化工废水水质往往因生产工序的不同相差很大, 需针对不同的废水采用对应的处理工艺。如含盐废水需采用三效蒸发、MVR等方法去除高盐, 高COD废水需采用芬顿氧化、微电解等预处理方法处理特征污染物, 车间设备清洁废水等低浓度废水可直接进入生化系统。但很多企业根本达不到要求, 一是由于管网建制不合理无法分类收集;二是废水处理设施仅有生化装置无预处理装置, 分类收集难以实现;三是企业即使具备高浓度或高盐预处理装置, 但企业目前普遍只有操作人员, 缺乏专业环境工程管理操作人员, 预处理装置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有的甚至形同虚设。

2.2 清下水管网存在的问题

(1) 清下水不净, 许多企业认识不足, 罐区雨水、部分生活污水进入清下水系统, 导致超标排放。

(2) 车间无截污, 跑、冒、滴、漏后随时流入雨水管网, 厂区又无初期雨水收集系统导致超标。

(3) 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无空间错位, 污水渗漏导致清下水超标。

(4) 原有清水管网为埋地管, 深度一般在0.7m左右, 排水不畅, 长期积存, 易发黑发臭。

3 技防对策建议

3.1 污水收集的对策建议

3.1.1 强化车间源头分类收集

考虑污水分质处理的要求, 首先进行分类收集以便于后续处理。车间应建设高浓度、高盐分、低浓度和清下水 (包含间接冷却水和蒸汽冷凝水) 4种收集池。高浓度废水、高盐分废水和清下水需用管道从设备出口输送到各自的容纳池, 互不干扰, 管道采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低浓度废水池接纳设备、车间清洁水和车间周围的初期雨水, 收集池安装液位自动控制泵, 便于随时将废水输送到废水处理站, 池体大小以24h的接纳量为宜, 同时做好防腐工作。如工艺废水量较小, 亦可采用1t桶直接将工艺废水输送到废水处理站 (图1) 。

3.1.2 管网建设

输送高盐、高浓和低浓度污水的管网至污水处理站管网全部采用管架明管分类输送。一是便于分质处理;二是确保不污染清下水;三是便于随时检查;四是便于厂内考核。

3.2 清下水收集

从清洁生产和减少污染物总量排放的角度出发, 一方面要求间接冷却水全循环使用 (不得随时稀释排放, 可定期经监测后集中更换) 、蒸汽冷凝水综合利用, 不少化工园区从环境管理出发, 要求企业非雨时段清下水不得有水外排。另一方面清下水排放要求较高, CODcr要小于40mg/L。这两方面对清污分流提出很高的要求。为此, 清下水收集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造和完善。

3.2.1 间接冷却水和蒸汽冷凝水的收集

为防止污染, 设备排放的间接冷却水和蒸汽冷凝水必须采用密闭的明管收集, 不得采用明沟, 以防与污水交叉, 然后通过明管输送到中间水池或直接输送至企业冷却循环池。这是保障冷却水长期循环利用的根本。

3.2.2 初期雨水收集

跑、冒、滴、漏与车间管理密切相关, 直接关系到初期雨水的浓度, 从环评审批到重点环境风险企业环境安全达标建设工作均将初期雨水的回收处理建设作为考核指标之一。但在实际运行中大多数企业的雨水排放不能做到稳定达标排放。这与雨水收集不完善是密切相关的, 根据实际经验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强化2次收集。清下水管网污染最易发生在生产车间、污水处理站和仓储周围。根据监测, 多数企业上述构筑物周围初期雨水CODcr的浓度高达300~1000mg/L, 若雨期间隔长浓度将更高。如对这些区域初期雨水不采取任何措施, 任其直接排入雨水管网, 仅靠末端初期雨水收集是很难达到排放标准的 (达标率不到5%) 。如初期雨水进入主雨水管网前, 就在车间等高危区域周围设置一次收集设施, 就可以大大减轻末端收集处理的压力。

可在车间周围修建雨水地上明沟, 明沟要建在生产区域外且要包纳所有生产设施和辅助设施。修建的明沟一要注意底面坡度, 确保不留积存水, 以0.3m×0.3m为宜。二要注重顶面坡度, 靠生产区域的一侧坡度是向沟内倾斜, 顶面与车间平齐或略低;另一侧则向外侧倾斜, 顶面略高于外侧地面。目的是便于降水时低浓池能收集更多的车间区域的初期雨水 (房顶雨水直接排主雨水管网) 。为减少人为影响, 需考虑五个因素:一是通过液位计与泵的自动连锁控制, 确保低浓度池处于低液位 (平时有废水流入后及时泵入污水处理站) , 正常有容量随时接纳初期雨水。二是初期雨水收集池的进口必须低于管网管底8cm以下, 确保初期雨水自动流入。三是要考虑低浓度池池体的容量, 正常以收集车间或设施旁10min的雨水为计量参数 (10min后可通过设置泵延时启动或人工控制避免雨期不停提水) 。四是在低浓度池和管网之间设置鸭嘴阀门 (单向控制) , 防止废水倒流进入雨水管网。五是在车间周边管网流向主雨水沟的管道上设置阀门或闸板, 正常处于关闭状态。

在一次收集完成后, 打开支沟上的阀门, 雨水排入主管网, 雨水进入全厂主初期雨水收集池。主管网的截面根据企业面积决定, 小企业采用0.4m×0.4m, 稍大企业可适当加大宽度, 不宜太深。收集池进口依然要低于主管网底面10cm以下, 确保初期雨水自动流入。初期雨水收集池需安装液位计, 通过液位计与泵的自动连锁控制, 确保低浓度池处于低液位 (平时有废水流入后及时泵入污水处理站) , 雨水排口安装电动阀门, 以防受人为因素影响使阀门处于常开状态 (非雨时段阀门应常闭) 。初期雨水收集系统示意详见图2。

初期雨水收集池容积必须有保障。初期雨水的收集量应与暴雨重现期和收集面积相匹备, 环评一般以化工装置区和储罐区的面积计收集量, 事实上化工企业初期雨水的收集不能仅限于以上区域, 还要包含污水处理、固废堆场、煤场和物料装卸等涉污地域, 若初期雨水的收集仅局限于化工生产装置则不能保证清下水40mg/L的标准要求。因此, 一般要求以整个生产区计算初期雨水的回收面积。根据经验一般长江中下游15min初期雨水的收集量为150t/hm2 (P取值为2) 。

初期雨水收集池的容积计量必须以实际能自动流入量计 (主要考虑动力提升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 而不能以整个池容计量。如某企业按规初期雨水池体应为400m3, 但池体进水口位于池面以下1.2m处, 而池高为2.8m, 实际能收集的容量仅为54%。

在设计化工厂污水处理量时要考虑每次收集的初期雨水量, 而不仅仅是环评计算全年均值量。

4 管理对策建议

4.1 加强车间分类收集的计量考核

污染物的产生源头在于生产现场, 对车间源头控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仅注重末端收集处理不可能保证达标排放。车间考核内容应注重以下3点: (1) 在高盐、高浓池安装废水流量计, 考核高盐、高浓废水产生量与生产工艺的相符性; (2) 考核低浓池的水量水质, 产生量越少越低越好; (3) 考核车间外排雨水的浓度, 越低越好。

4.2 依靠技防强化管理

(1) 在关键池体安装视频监控, 管理人员可随时掌握情况。

(2) 在低浓池和初期雨水收集池上安装液位控制器, 根据液位曲线的变化管理低浓池和初期雨水的收集。

(3) 安装电动雨水阀门, 可远程控制操作, 避免因人为因素延误阀门开启。

(4) 在清下水安装在线监测仪。

(5) 在排污口和清下水安装反控阀门, 发现问题环保部门可随时强行关闭排污口, 清水水排口平时非雨季节关闭, 下雨后15min后通过指令打开阀门。

4.3 强化人员的环保意识

通过数轮化工企业的整治, 企业员工已感受到环境保护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能体会到环境保护与企业及自身利益息息相关。但新的要求在不断变化, 企业要及时组织员工学习技术规范和法律法规。同时要增强企业主人公意识, 牢固树立环保意识, 做到“我的区域环境保护我负责”, 让环境保护成为一种习惯和自然。

5 结语

当前化工企业已成为环境管理职能部门和老百姓关注的重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污染物排放出具了《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对化工企业常涉及的有毒和持久性物质的超标排放做了刑事犯罪处罚规定, 新环境保护法规定连续超标排放污染物的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企业环保信用等级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规定污染源超标20%的企业[4], 信用等级为黄色, 企业就会丧失银行贷款。因此, 污水和清下水达标排放成为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化工企业建设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废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和清污分流是达标排放的基础工作和前提, 而平时规范职工环境安全生产行为和提高环境治理设施人员的职业素质更是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监督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S].北京:国家安全监督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6.

[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QSY1190-2009[S].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2006.

[3]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化工分会.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9.

篇3:清污分流方案

1 清污分流的设置

1.1 初期雨水量的确定

根据《石油化工污水处理设计规范》S H3095-2000[1]第3.2.3条及《石油化工企业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规范》SH 3015-2003[2]第5.3.4条规定:

一次初期雨水量按降雨量15~30mm与污染区面积的乘积。

其中降雨量15~30mm的确定, 直接决定初期雨水池容积、污染雨水浓度及初期雨水水质。

1.2 初期雨水提升泵的选择

初期雨水泵流量一般选择满足12~24小时将初期雨水池内雨水排至污水处理场要求。

1.3 清污分流流程简介

1.3.1 装置界区全面积初期雨水全回收型

装置内雨水通过雨水明沟/雨水管收集, 统一排至切换井, 根据初期雨水池液位, 切换井可自动将初期雨水排至初期雨水池, 后期清净雨水排至清净雨水系统。

切换井类型可根据投资及装置物料进行选择, 具体有以下三类:

(1) 气动阀门

在雨水排至初期雨水池及清净雨水系统管路上分别设置气动阀门, 气动阀门根据初期雨水池液位自动开启/关闭;

(2) 手动阀门

在雨水排至初期雨水池及清净雨水系统管路上分别设置手动阀门, 手动阀门根据初期雨水池液位手动开启/关闭;

(3) 溢流

利用雨水至初期雨水池和雨水系统管路标高不同, 可自动将后期雨水溢流至雨水系统。

1.3.2 装置界区内部分面积初期雨水回收型

装置在框架区, 换热区, 泵区等污染严重的区域设置围堰, 围堰内设置地漏及切换阀门, 装置操作人员根据降雨量大小及时间手动开启/关闭切换阀门, 将初期雨水通过地漏排至含油污水系统, 后期清净雨水排至清净雨水系统。

1.4 两种清污分流流程对比 (表1)

2 事故水池的设置

2.1 相关国家标准

石化企业事故水池的设计已作为强制措施进行贯彻的实施, 但相关国家标准对事故水池的具体设计相对简单, 具体如下:

(1)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3]第4.1.5条规定:石油化工企业应采取防止泄漏的可燃液体和受污染的消防水排出厂外的措施;第6.2.12条规定:防火堤内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罐组内1个最大储罐的容积, 当浮顶、内浮顶罐组不能满足此要求时, 应设置事故存液池储存剩余部分。

(2) 《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 50483-2009[4]第6.6.3条规定:应急事故水池容量应根据发生事故的设备容量、事故时消防用水量及可能进入应急事故水池的降水量等因素综合确定。

2.2 事故水池的设置

事故水池分隔为事故水贮存池和回用雨水贮存池 (兼做雨水监控池) , 两池间通过闸门切换, 同时在事故水贮存池上设置事故水提升设施, 使之具备将事故水提升至污水处理设施的功能;回用雨水贮存池上设置应急排水设施, 使之具备正常工况下收集雨水, 满足雨水回用的需要;事故状态下具备紧急排空功能, 满足收集事故水的需要。

2.3 事故水池建议布置方案 (图3)

3 结论

(1) 石化企业通过清污分流及事故水池的设置, 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2) 石化企业通过对外排雨水的监控, 可以有效地防止污染雨水对企业周边的水体污染。

(3) 合理设计事故水池, 使之具备雨水监控, 雨水错峰调节、回用雨水贮存、事故废水贮存的四项功能, 可满足企业节约用地, 节省投资, 又符合国家“节水减排”的产业政策。

参考文献

[1]石油化工污水处理设计规范.SH3095-2000

[2]石油化工企业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规范.SH3015-2003

[3]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

上一篇:海科年终述职报告下一篇:正中醇酿酒发酵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