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化疗患者的护理诊断及健康教育

2024-05-24

肺癌化疗患者的护理诊断及健康教育(共10篇)

篇1:肺癌化疗患者的护理诊断及健康教育

肺癌化疗患者的护理诊断及健康教育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组织病变,呼吸道分泌物潴留,肺换气功能降低有关 护理目标:病人恢复正常的气体交换功能

护理措施(1)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及痰液的量颜色性质

(2)遵医嘱应用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物

(3)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功能训练有效咳嗽排痰方法,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4)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疾病消耗有关 护理目标:病人营养状况改善

护理措施(1)评估病人营养状况皮肤弹性

(2)嘱病人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多样化,营养丰富的饮食.(3)静脉补充营养改善营养状况

(4)每周称体重一次

3、恶心呕吐:与化疗药物有关 护理目标 恶心呕吐症状好转

护理措施(1)评估呕吐物的量和性质,恶心、呕吐发生的时间、频率和程度 •

(2)化疗前后遵医嘱应用止吐药物

(3)恶心、呕吐时鼓励病患作深呼吸,若有呕吐时则鼓励漱口。•

(4)恶心时可以在胃部冷敷

(5)鼓励少量多餐,避免胀气,可吃酸味食物以抑制恶心、呕吐

4、口腔粘膜改变:与抵抗力下降有关 护理目标 口腔粘膜保持完整

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和评估口腔粘膜情况

(2)保持口腔卫生 使用软毛牙刷或海绵刷牙餐前餐后及睡前漱口

(3)预防性口腔用药 用漱口液,化疗期间口含碎冰,减少口腔粘膜 •

炎的发生

(4)必要时给予口腔护理

5、有感染的危险:与治疗的影响、疾病的影响、侵入性操作、免疫缺陷有关 护理目标 病人未发生感染

护理措施(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接触病人前应洗手

(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留置颈静脉导管应定时冲管、更换辅料,保持管口清洁干燥通畅,密切观察针口及周围皮肤情况

(4)限制探视,禁止与已知感染(如感冒)的探视者或工作人员接触

6、知识缺乏:缺乏康复方面的认识 护理目标 患者掌握康复指导的内容

护理措施(1)出院后数星期内,仍应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和有效咳嗽

(2)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避免接触粉尘烟雾等刺激性气体 •

(3)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适当活动 •

(4)嘱病人定期返院复查血常规,肝功

8、健康教育:

⑴心理指导:接受化疗的患者往往表现出恐惧、焦虑、怀疑、悲观失望的心理,因此给予肺癌患者心理上的疏导,酌情向患者介绍疾病及疾病治疗的一些知识,并介绍认识已经顺利完成化疗疗程的患者,谈体会及经验,以引导患者逐渐接受现实,调整好对治疗的心态。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避免家庭成员的消极情绪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使患者从失望的环境中走出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⑵入院宣教:肺癌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情绪低落、自信心降低、睡眠和饮食障碍。因此,入院后要热情接待,详细介绍责任护士、护士长、主管医师的有关情况,让病人熟悉病区环境,消除陌生感;同时要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疏导患者紧张的情绪。

⑶化疗前的健康教育:化疗药物除杀伤癌细胞外,对正常组织细胞也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并可引起机体免疫力的降低。化疗前向患者讲述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及治疗对策,使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患者询问情况时护士要注意交流技巧,语言要适度,如检查结果提示肺癌有转移时,应采取保护性医疗措施,使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化疗。

⑷化疗中的健康教育:在进行化疗时,应选取粗、直、避开关节的血管进行静脉穿刺,不允许连续使用同一血管,有条件者可每天更换穿刺手臂。告知患者穿刺的手臂不宜下垂,否则因重力关系易引起手臂浮肿;活动度不宜过大,防止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治疗中如出现穿刺点周围疼痛或烧灼感,应立即报告护士,以便及时处理。大部分患者在使用化疗药物后2h开始出现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应在合理使用镇吐剂的同时指导患者多饮水,大量饮水可以减轻化疗药物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

⑸化疗后的健康教育:肺癌化疗后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脱发和骨髓抑制。患者因毛发大量脱落甚至秃发而心情郁闷,应告诉患者脱发是一可逆性反应,停药后就能长出黑头发。对于女患者鼓励戴假发,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当白细胞降至1.0×109 /L以下时,需对患者采取严格的保护性隔离措施,预防感染。

⑹宣传吸烟的危害,劝吸烟者戒烟:肺癌中50%~70%是鳞癌,鳞癌、腺癌与吸烟关系密切。劝导患者戒烟要争取其家人的鼓励和支持,戒烟期间出现戒断症状,如无禁忌可鼓励患者大量喝水,有助于尼古丁的排泄,或做深呼吸运动以减轻吸烟的强烈要求。

⑺饮食指导:肺癌患者能量消耗大,由于癌肿周围炎性纤维蛋白的渗出,极易造成低蛋白血症,免疫力呈低下状态,因此要多进食少油腻、易消化、刺激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肺癌患者因咳嗽、吐痰、呼吸频率增加,通过呼吸道丢失的水分增多,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使呼吸道黏膜湿润利于痰液咳出。

⑻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量的户外活动;保持心情舒畅,心胸开阔,可以提高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⑼出院指导:肺癌化疗是一个漫长的治疗过程,患者在完成一个疗程后出院回家调养,同时为下一疗程做准备。出院时我们除每人发给“出院指导”的书面材料外,还要求责任护士专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出院教育。

篇2:肺癌化疗患者的护理诊断及健康教育

在放化疗前期,医院的工作人员应该心态平和地给肿瘤患者介绍放化疗的知识,放化疗并不可怕,它是治疗肿瘤疾病的。让他们放松心态,积极地与疾病作斗争,只有保持好的心态,才能更有利于疾病的治愈。如果肿瘤患者出现失眠等焦虑情绪时,要及时的与主治医师和家属沟通交流。放化疗前,医生应该全面的分析患者的情况,对症下药,让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医院进行放化疗的治疗。同时,要发挥周围人的积极作用,人多力量大,让他们一起帮着肿瘤患者度过这个难关,积极地鼓励他们,勇敢地与肿瘤疾病作斗争,一定要战胜肿瘤疾病。

3.2放化疗期间的护理干预

在放化疗期间,可以给肿瘤患者提供一些药物来缓解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得到较好的休息,同时医生要尽可能地保持跟患者的沟通交流,及时地了解放化疗过程出现的情况。此外,在放化疗期间,将放化疗的病房设计的人性化一些,给肿瘤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这样也有利于让肿瘤患者心情舒畅,准备一些能让患者静下来的书籍、音乐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让他在放化疗期间有一个轻松地心态。

3.3放化疗结束后的心理干预

放化疗结束后,肿瘤患者在回家休养的一段时间会面临着外界的种种压力和自己内心的压力,他会有一种被社会抛弃的感觉,包括病情痊愈后无法重返社会,这就要求家属及医院的工作人员及时地安排心理咨询师等去给他做心理工作,让他有重新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此外,给予肿瘤患者一些放化疗结束后的注意事项类的书籍,让他自己积极主动地恢复身体,回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去。

4结束语

篇3:肺癌化疗患者的护理

关键词:肺癌,化疗,护理

化疗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化疗药物的特殊不良反应对肺癌患者, 尤其是晚期患者, 将造成许多不良影响, 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为了消除患者的病痛和心理障碍, 提高生活质量, 增加治疗的信心, 恢复患者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1], 我院对36例肺癌化疗患者实施健康心理教育,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化疗前的评估及护理

护士通过与患者家属交流, 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做好化疗前的健康教育, 说明化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 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如果患者身体状况较差, 或白细胞数低于正常值, 应待加强支持治疗或白细胞计数升高后再行化疗。

2 化疗期间的观察及护理

2.1 心理指导

因化疗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可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心理, 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理护理, 并让家属积极配合。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知识水平, 给予恰当的健康知识宣教,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采用听音乐、交谈等方式转移注意力, 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2 局部护理

化疗所致的局部反应可引起血管外渗漏或静脉炎, 为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 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血管弹性、药液的性质等,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根据所选药物的不同, 考虑最佳稀释浓度和用药方法, 选择较粗大的血管, 用药时仔细观察注射部位皮肤的情况, 一旦发生化疗药物渗漏, 应立即停止注射, 抽回血后拔出针头, 更换输液部位。治疗方法主要有: (1) 冰敷:化疗药物早期 (24h内) 局部首选冰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 降低血管通透性, 减少渗出, 减少药物吸收, 消除某些药物的局部破坏作用。 (2) 湿敷:24h后湿敷, 以促进液体吸收。可选用高渗糖联合硫酸镁和维生素B12。 (3) 漏药部位根据不同的化疗药物采取不同的解毒剂做皮下封闭。 (4) 静脉炎发生后可行局部热敷, 按血管走向, 用氢化考的松软膏或利百素软膏外涂或理疗。

2.3 消化道反应的护理

化疗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应, 表现为食欲下降,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我们提倡在化疗期间大量饮水, 以减轻药物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 有利于毒素的排泄。饮食以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多纤维素为宜。以供给修复组织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避免便秘的发生。合理使用止吐药, 以减轻胃肠道反应。保持口腔清洁, 勤漱口, 观察口腔有无溃疡、疼痛、霉菌感染等。

2.4 骨髓抑制的护理

对接受化疗的患者应密切观察骨髓抑制征象, 其特征是白细胞减少, 这是抗肿瘤治疗的主要危险, 应每周查血象1~2次。当白细胞低于4.0×109/L, 血小板低于8.0×109/L时, 应暂停化疗。白细胞低于1.0×109/L时, 应对患者进行保护行隔离, 进层流室或病房内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 患者一切用物经灭菌消毒后方可使用, 合并感染者给予抗炎治疗。血小板严重减少者应观察患者有无牙龈出血、鼻衄、瘀斑、血尿及便血等, 嘱患者用软毛牙刷以减少牙龈损伤。避免多次注射, 拔针后按压6~7min, 防止外伤。

3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 (1) 注意休息, 不要长时间卧床, 坚持日常生活自理, 根据自己体质进行有氧锻炼, 使身体各部位得到最充分的活动, 同时又不能使身体出现缺氧情况, 指导患者有目的地进行心理锻炼, 锻练时要始终有一个良好的、积极的自我暗示, 想象自已身体最佳的情景, 尽量体验那种美好的情绪, 并保持住这种情绪, 同时排除杂念, 动中求静, 使自已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2) 加强营养, 改善营养状态, 经常更换菜肴品种, 注意菜肴的色香味调配, 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量, 吃易消化的饮食, 多吃维生素含量丰富的水果, 疏菜。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增加健脾开胃的食品, 如山楂、陈皮、萝卜等。 (3) 注意保暧、防寒、预防感冒。 (4) 按医嘱服药和做定期复查, 不适随诊。

参考文献

[1] 廖美琳.肺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3:1~420.

[2] 吴丽英, 孟昭余.介入治疗晚期中心型肺癌21例近期临床效果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27) :39.

篇4:肺癌化疗患者的舒适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的作用。方法:对已确诊为肺癌的110例患者,采用药物化疗,同时注重化疗前、化疗中与化疗后的护理。结果:全组患者均较顺利地完成了化疗计划,不良反应较少,并经对症处理后减轻或消失,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有效地护理措施,显著改善和减轻了肺癌患者的不适应反应,从而能使化疗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肺肿瘤;肺癌;舒适护理;化疗

Comfort care of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Chemotherapy

Wan Yonghui

【Abstract】Objective:Comfort care on the role of lung cancer chemotherapy patients Methods :Have been confirmed 110 cases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chemotherapy, focusing on pre-chem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in the active care and chemotherapy. Results: All patients completed the chemotherapy than planned, fewer adverse reactions, and by symptomatic treatment to reduce or disappear, the whole group with no deaths. Conclusion :Effective care measure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nd reduce the response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not suited to the smooth progress of chemotherapy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Key words】 Lung cancer; Lung cancer; Comfort care; Chemotherapy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其中常见类型是非小细胞肺癌,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愈后很差。化疗作为综合治疗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大,疗程长,部分患者由于伴有其他疾病,常常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因此,加强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护理尤为重要。我们将舒适护理运用于肺癌化疗的患者,取得良好效果。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科确诊为肺癌的病例,行化疗的患者110例,男71例,女39例,年龄38~77岁,平均年龄57.3岁。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鳞癌46例,腺癌35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9,大细胞癌10例,化疗前后均做CT检查测量肿瘤的大小及形态。治疗前血象、肝肾功能正常,合并糖尿病者13例,合并高血压者15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6例。

1.2 治疗方法:小细胞未分化癌予EP(足叶乙甙+顺铂)方案,非小细胞癌给予多西他塞(多帕菲)或长春瑞滨(盖诺)加卡铂或顺铂,化疗剂量按标准剂量给予。第1次化疗者71例,已有2~5次的化疗者39例,平均化疗2.2次/例。

1.3 舒适护理方法:化疗前给予心理疏导,创造舒适环境,加强饮食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充分了解所用药手的性能;在化疗过程中,准确穿刺,严格掌握好给药治疗顺序,选择好舒适体位,并对化疗后出现的胃肠道反应,口腔不适,血细胞下降等进行积极预防与处理。

2结果

全组肿癌化疗患者,均顺利地完成了化疗计划,对出现不同胃肠道等副反应的患者,经对症治疗和护理,症状逐步减轻和消失,全组患者病情稳定好转,无死亡病例。

3护理与讨论

3.1 化疗前舒适护理

3.1.1 心理疏导:化疗前责任护士热情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倾听患者的感受及建议,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化疗的目的、要求、如何配合,了解并尽量满足患者对舒适的要求,解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列举化疗效果好的病例帮助其树立信心,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干预,使患者以积极的心理状态配合化疗。对于初次化疗的患者,把宣教的重点放在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是血管损伤等副作用的了解和防护上,建立指导一合作型护患关系模式。对多次化疗的患者,由于对化疗已有自身心理、生理功能的体验,治疗中我们与其建立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模式,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增强治疗效果。

3.1.2 创造舒适环境:提供安静、整洁、安全设施齐全的病区环境,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20~24℃,相对湿度50%~60%,保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良好,使患者有安全舒适的感觉。室内光线柔和,避免强光刺激,床上用品整洁柔软,尽量减少和避免对皮肤的刺激[1,2]。了解患者生活习惯,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3.1.3 饮食护理: 患者因肿瘤消耗,代谢异常,化疗药物可直接刺激消化道黏膜或刺激脑干化学感受器官激发区和呕吐中枢而引起消化道反应,使患者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进食减少而引起营养不良。化疗期间应注意补充营养和水分,增加自身免疫力。应该在化疗前2h避免进食,避免太油腻或太甜。应在治疗后以少量多餐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无刺激食物,使其愉快地接受化疗。

3.1.4 完善各种辅助检查: 化疗前完善各种辅助检查,尤其是对于有合并症的患者,对于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血糖监测要更予以重视。

3.1.5 了解所用药物的性能:有的化疗药物会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故在化疗前了解患者拟应用的化疗药物的性能、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询问患者的过敏史,提前做好化疗前的抗过敏措施。必要时床头备好急救药物,保证安全。

3.2 化疗时的舒适护理

3.2.1 做好化疗前的思想准备:化疗前协助患者排空大小便并做好休息前的一切准备。打开随身听,让患者听舒缓轻柔的音乐,约2~4h[2]。

3.2.2 准确穿刺:穿刺前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多次化疗的患者常因担心静脉穿刺失败,药液外渗而不安,甚至恐惧。因此护士要有过硬的技术、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在尊重患者个人意愿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血管。秋冬季节或血管显露差的患者,穿刺前局部热敷10~15 min,使静脉充盈扩张,提高穿刺成功率。根据患者血管情况和药物刺激性,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穿刺时做到稳、准、快,减少疼痛刺激带给患者的不适。穿刺成功后,帮助其放松肢体,取舒适卧位,并教会其变换穿刺手臂位置及体位方法,避免输液时疲劳。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心慌、心悸等不良反应,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等静脉炎症状,并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及时给予处理和疏导,使其情绪稳定,完成治疗。

3.2.3 严格掌握给药顺序:应用化疗药物前,根据医嘱按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止吐剂,用化疗药物时首先输入发泡性化疗药,然后再输入刺激性较弱的药物。如同时都为发泡性药物,则首先输入液体量少的药物,两种化疗药物之间应用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血管。拔针之前,用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给予冲洗血管,以把静脉炎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3.2.4 舒适体位:因为肺癌全身化疗患者输液多,所以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同时为防止静脉穿刺针头滑出血管外,而引起化疗药液外渗,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坏死,致使患者不能随意活动。护士先评估患者休息体位、睡眠模式,提供柔软的枕头,枕头高低满足患者的习惯。必要时备靠背支架,以满足患者半卧位需求。经常询问患者长时间卧床是否有疲劳、不适感,与患者多交谈,必要时给患者按摩,协助患者更换体位,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使全身心得到放松,以增加舒适度。

3.3 化疗后的舒适护理:各种抗癌药都可产生不良反应,如脱发、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及疲倦等。不但给患者带来实质性痛苦,还会造成身体形象的改变。对于有合并症的老年患者,加强化疗后的监测及护理,对于化疗的成功能至关重要。

3.3.1 恶心、呕吐反应的护理:掌握止吐药的给药时间及给药途径。在化疗前30min静脉给药1次,化疗后再给药1次,使恶心呕吐发生前止吐药血浓度最高,最大限度地拮抗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止吐药应用持续至化疗结束的数日。告知患者可能出现恶心甚至呕吐反应,使患者有心理应激准备,同时指导化疗期问早晨进少量清淡易消化半流或软食。避免食物太甜或太油腻,不可空腹[2]。出现恶心呕吐时,关爱患者,轻拍背部,呕吐后协助其嗽口,及时清理呕吐物,更换污染衣物床单。指导患者深呼吸、听音乐,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淡化恶心反应。

3.3.2 食欲下降反应的护理:依据患者的饮食习惯,进行饮食调节,以色、香、味、形促进其食欲,尽量满足身体营养需要和热量提供,使其获得心理、生理的双重舒适。

3.3.3 腹泻、便秘的护理:有些化疗药物和止吐药物的副作用可使患者引起腹泻和便秘。对腹泻的患者作好肛门护理,并及时与医生联系使用止泻药。对便秘的患者应指导多饮水,成人2000~3000ml/d。要求晨起喝杯淡盐水,快速喝水效果好,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适当地运动,这样有助于清洁肠道和肠蠕动。必要时药物治疗,对3d未解大便的患者,可服用一些缓泻药物,常用的有果导、苁蓉通便口服液。对于大便干燥,有便泌者,可外用开塞露塞肛,使其刺激肠蠕动作用,一般15~30min内见效。超过5d未大便者,可灌肠,应用连心可预防便秘,化疗患者第1天口服连心,即早餐后吞服连心20枚,再饮用37℃的温开水250ml。

3.3.4 口腔护理:化疗患者唾液腺分泌减少,常出现口干,口腔pH下降,易导致牙周病和口腔真菌感染,要避免口腔黏膜损伤,不食用硬的食物,用软毛牙刷刷牙,并常用生理盐水或复方硼砂溶液漱口。

3.3.5 减少不舒适感:不舒适感是化疗后患者的综合反应,对由于药物毒性作用使皮肤干燥,色素沉着,脱发等患者,应作好解释和安慰工作,向患者说明停药后毛发可再生,以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经常洗澡保持个人卫生,出门带假发等措施。向患者讲述吸烟的危害,鼓励其坚持戒烟。指导患者调节情绪,鼓励多与他人交流,看喜欢的书,做喜欢的事,听喜欢的音乐,进行适宜的休闲活动,以获得身心舒适。

舒适护理又称为“萧氏双C护理模式”,是台湾萧丰富先生于1998年提出的。总的来说.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2]。它是使人无论在生理、心理方面都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3]。医院医疗护理服务的衡量标准是医疗护理服务的有效及舒适程度。舒适护理可使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时充满希望,使患者主动参与医疗护理活动。有研究显示[4]舒适护理是主动过程,可使患者积极参与,反过来又促进了舒适水平的提高,而缺乏舒适护理可导致患者身心失衡。无论患者的疾病是否能够治愈,在护理过程中都应给予积极的舒适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恐惧等不适。我科将舒适护理贯穿于化疗患者护理工作的始终,且渗透于每一项具体的护理行为过程中。让患者在舒适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治疗。特别对住院患者,舒适的治病环境,良好的护患关系能缩短患者环境适应期,提高社会适应与调节自控能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抗病能力。通过对化疗患者实施舒适护理,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人文关爱,对化疗的焦虑和恐惧减轻或消失,使患者化疗过程顺利、舒适,身心状况达到最佳,积极主动参与医疗护理活动,应对化疗副反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患者受益更多的同时,促进了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拓展了学科领域,实现了护理人员自我价值。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化疗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极大延长了肺癌患者的存活时间。通过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减轻了肺癌患者的不适反应,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尤王敏, 刘风香, 张凤芹. 肺癌患者化疗的护理体会[J]. 临床肺科杂志,2008, 13(8):1078~1079

[2]黎明. 内科护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92

[3]张宏, 朱光君. 舒适护理的实践与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6):409~410

[4]Me Cannn RM . Comfort care for terminally il1 patient S. The appropriate use of nutrition and hydration[J]. JAIdA 2004, 275(16):1263~1266

[5]Leininger M.Leininger'S theory of nursing cultural care diversity and universa1ity[J]. Nursing Science,2003, 29(4):175~181

篇5:肺癌化疗患者的护理诊断及健康教育

【摘 要】 目的:分析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留置 PICC导管常见的并发症及相应对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60例置入PICC后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原因并给予积极的相应护理措施。结果:120例患者1次性置管成功114例,成功率95%。置管后发生导管堵塞3例、穿刺部位渗血1例、感染1例、静脉血栓2例、导管脱出2例、导管破损漏液1例、静脉炎l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9%。结论:化疗患者应用外周静脉PICC后,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加强护理人员PICC导管维护相关知识的培训,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同的并发症早期采取有效预防和出现后积极护理应对。

【关键词】 并发症 原因 护理措施

前言

目前对于肿瘤治疗,静脉化疗是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且大多肿瘤患者需进行多个周期的规律疗程,时间长达数月或数年。而化疗药物常常对血管有强烈的刺激,《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推荐使用适宜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的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输注化疗药[1]。虽然置管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维护简单、创伤小等优点被广泛临床应用。但是PICC置管后常出现相应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不但会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影响患者病情恢复。因此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合理的PICC的护理至关重要。本文将我科应用PICC的患者进行性回顾性分析其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应护理预防措施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行PICC的肿瘤患者120例,年龄23 ~ 76岁,平均52岁;PICC留置时间8~130d,平均79d。选取穿刺部位:贵要静脉78例,头静脉30例,肘正中静脉12例。并且排除皮肤不完整的患者、血液系统存在问题患者、自身皮肤出现感染的患者。

1.2 所有肿瘤患者均在化疗当天或者化疗前 2~3d,选择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或头静脉行 PICC置管。所有的操作均由取得PICC置管资质的专业护理人员操作,患者取仰卧位,根据患者静脉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按说明进行PICC导管静脉穿刺,保留合适的导管长度。穿刺完成后常规照射X射线,如果导管位于上腔静脉即视为置管成功。结果

PICC 置管后出现各类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置管后发生导管堵塞3例(2.50%)、穿刺部位渗血1例(0.83%)、穿刺部位感染1例(0.83%)、静脉血栓2例(1.67%)、导管脱出2例(1.67%)、导管破损漏液1例(0.83%)、静脉炎l 例(0.83%)。讨论

3.1 PICC导管堵塞

3.1.1 原因:导管堵塞是 PICC 置管后主要并发症之一,导管堵塞原因有血栓性和非血栓性堵塞。非血栓性堵塞是导管管径选择不当,导管扭曲、打折,药物结晶沉积,异物颗粒堵塞等引发。血栓性堵塞是由于方法不正确、封管时机导致血液逆流瘀滞在管腔内形成血栓所致。

3.1.2 护理措施:(1)每次输液完毕应用专业的封管技术,加大封管液冲管的用量和控制液体的pH值可预防导管堵塞。目前研究表明采用正压封管、脉冲式冲管是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2)输液过程中保持管道通畅,防止过度扭曲,折弯。

3.2 穿刺部位渗血

3.2.1 原因 分析原因可能为患者肢体过度活动、医护人员错误的穿刺方式、异常的凝血机制、导管多次进出穿部位等原因都可造成穿刺点出血。再就是穿刺后止血压迫方式不对或时间过短。

3.2.2 护理措施:全面检查包括凝血机制、肝功能等,如有有异常,不得进行穿刺; 选择穿刺针的大小要视患者血管具体情况而定,穿刺后对穿刺点压迫 10~15min,穿刺侧肢体至少制动1d。

3.3 穿刺部位感染

3.3.1 原因 进行PICC置管时,深静脉置管就成为机体与外界的直接感染通道,操作及维护导管时如果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导管留置时间长,将导致皮肤细菌沿导管侵入血流致使导管发生相关感染。

3.3.2 护理措施 严格无菌操作,敷料有潮湿或者明显污染时及时更换,换药时用碘伏扩大消毒范围。怀疑有感染,抽血进行血培养,并根据培养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必要时拔除PICC置管。

3.4 静脉血栓

3.4.1 原因 目前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细胞中含有癌性促凝因子,导致患者的血液保持高凝状态,容易发生导管血栓。在血液呈高凝状态的基础上,穿刺、送管、留 置导管对血管的损伤、置管引起的血流淤滞等综合因素也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

3.4.2 护理措施 行PICC置管前常规进行动静脉彩超评估,并在B超的引导下置管。患者诉置管肢体有麻木、肿胀、温度及感觉异常等情况时,要及时报告医生。应尽量发现血栓症状,早期行溶栓抗凝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测凝血功能。

3.5 导管脱出

3.5.1 原因 患者意识不清、烦躁自行拔出导管、缝线断裂、导管固定不当、活动不当及其他意外情况。

3.5.2 护理措施 应妥善稳定固定导管,烦躁、意识不清者需给予镇静剂并加约束和加强陪护,防止自行拔管,每次更换敷料时应自上而下打开敷料,置管后要做好导管长度记录,加强患者及家属宣教。

3.6 导管破损漏液

PICC导管冲管或封管时选择合适大小注射器,不可大力冲管或封管,应采用脉冲式适当压力冲、封管。再者不要将胶布直接黏在导管表面,换药时候尽量避免使用剪刀。置管开始应进行X线检查确定导管的位置,加强导管固定,教会患者观察导管外露的刻度的方法,早发现早报告医护人员。小结

PICC 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维护简单、使用安全,即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有效减少了小静脉输注毒性刺激性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害[2]。但其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相应并发症,若医护人员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要实行规范化的导管维护,全面评估患者综合因素,选择合适的穿刺静脉,掌握熟练的操作置管技术,可有效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吴英,胡庆新等.PICC维护网络的构建和护理实践[J].四川医学,2015,36(8): 1183-1184.[2] 史冬妮 田丽 田丹 张珊珊.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6): 274-275.作者简介:廖梅文,女、汉族、1986年12月、籍贯:黄冈

篇6:肺癌化疗患者的护理诊断及健康教育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心理护理,生活质量,遵医行为

我院对30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在常规护理外另开展了心理护理干预,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 所有患者均经X线、CT等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分期为Ⅲb~Ⅳ期, 预计生存期>6个月, 且至少化疗2个周期。根据患者入院号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 各30例。干预组中男23例, 女7例;年龄60~76岁, 平均 (66.8±5.2) 岁;其中Ⅲb期21例, Ⅳ期9例。对照组中男22例, 女8例;年龄62~76岁, 平均 (65.9±5.5) 岁;其中Ⅲb期23例, Ⅳ期7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取肿瘤化疗常规护理, 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外另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 入院当天向患者交代各项检查并做好检查相关护理指导, 并根据患者既往化疗情况对患者进行化疗相关健康教育, 如对初次化疗患者向其讲明化疗后可能出现的症状及相应处理方法, 对具体病因则不必详述以免加重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对既往多次化疗患者, 则以了解其心理状态为主, 重点强调心理情绪与肿瘤、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由于每次化疗可能出现的反应不同, 护理人员应宽慰患者以免患者因惧怕某一症状而过分紧张, 同时要指导其对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症状做好早期观察与及时发现。 (2) 化疗期间应用化疗药时要详细向患者讲解各药物的作用、化疗周期等, 并可请已化疗的患者讲述经验以消除患者对化疗的过分担心与疑虑。对恶心、呕吐严重患者, 护理人员可适当调整患者用药时间, 如趁患者睡眠期间用药以尽可能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同时指导患者饮食以清淡为主, 多饮水、少量多餐, 并注意多卧床休息, 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情绪波动或不良刺激。 (3) 化疗结束后可指导患者下床轻微活动, 如去户外散步等以分散注意力、减轻化疗所致不适及心理障碍并促进尽快康复。对焦虑抑郁明显患者可与患者共同制定生活作息表及日常活动安排以帮助患者稳定自身情绪, 并保持积极乐观态度, 以正确面对疾病。

观察指标:分别于入院当日、化疗2个周期结束后1个月对两组患者采用欧洲癌症研究组织制定的生活质量问卷 (ERTC QLQ-C30) 调查患者生活质量[1]。同时采用自拟遵医行为调查表了解患者遵医情况。遵医行为判定: (1) 好:患者能完成接受治疗方案及化疗剂量, 并及时完成整个化疗过程, 完全配合护理人员各项护理措施。 (2) 一般:患者能部分接受治疗方案及化疗剂量, 化疗时不定时化疗, 对各项护理可部分配合。 (3) 差:偶尔或病重时配合治疗, 对化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不理解且不配合医护工作。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17.软件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经t检验, 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对照组有2例因不良反应未完成化疗计划, 其余28例 (93.3%) 均完成2个周期化疗。干预组有1例因不良反应未完成化疗计划, 其余29例 (96.7%) 完成, 纳入统计数据。两组入院时、化疗2个周期后1个月生活质量评分, 化疗后干预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尤其在躯体、情感及社会功能维度 (P<0.05) , 见表1。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干预组遵医行为好者75.9%, 明显优于对照组39.3% (χ2=7.82, P<0.05) 。化疗期间两组遵医行为见表2。

讨论

化疗是目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措施, 但由于化疗效果不明显、化疗药物本身的毒性及肺癌晚期高症状负荷, 患者流失率较高, 如何提高这些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并延长其生存期是目前临床亟须解决的课题之一[2]。考虑到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心理负担较重, 不良情绪如抑郁焦虑等对患者化疗影响较大, 笔者拟从心理护理角度探讨出更有效改善患者遵医行为、提高其化疗依从性的措施。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化疗1个月 (即化疗2个周期后1个月) 比较, △P<0.05。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经入院时、化疗期间及化疗结束后有目的性心理护理干预,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期间遵医行为良好的患者75.9%, 而给予化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则仅39.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提示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遵医行为。同时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化疗后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 尤其在躯体、情感及社会功能方面 (P<0.05) , 该结果与李世芬等[3]报道相符, 这也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生活质量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万崇华, 陈明清, 张灿珍, 等.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中文版评介[J].实用肿瘤杂志, 2005, 20 (4) :353-355.

[2]Ramalingam SS, Owonikoko TK, Khuri FR.Lung cancer:New biological insights and recent therapeutic advances[J].CA Cancer J Clin, 2011, 61 (2) :91-112.

篇7:肺癌化疗患者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肺癌患者;心理护理;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18-01

肺癌是肿瘤细胞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常有区域性淋巴结和血行转移,早期常有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等呼吸道症状,病情进展程度与细胞的生物特性有关。[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肺癌成为世界各地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民健康,所以做好这类患者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1 影响肺癌患者心理的主要因素

1.1 咳嗽;咳血肺癌总是伴随着咳嗽;咯血,当这些症状未能及时缓解尤其直观看到自己咯血,可能会使患者出现恐惧,焦虑和失眠等心理反应,这些心理反应可加重病情,生命受到威胁而产生绝望和自杀的倾向。

1.2 胸闷 气短当肿瘤引起支气管狭窄,肿大的淋巴结压迫支气管或隆突发生大量胸腔积液等呼吸困难症状,使病人舒适发生改变,进而烦操不安等心理反应。

1.3 其他因素 病房患者的痛苦呻吟,化疗药的作用,脱发等使患者产生不安的情绪。

2 肺癌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

2.1 恐惧;绝望肺癌患者都有恐惧心理认为癌症是绝症,甚至认为自己是判死刑而缓期执行的人,自己死定了悲观绝望拒绝治疗不配合各方面护理

2.2 焦虑烦躁不安;担心疾病给家人带来不幸,因一些化疗药物费用相对较高,担心家里经济无法承担,肿瘤引起的胸痛引起烦躁不安。

2.3 怀疑;在和肺癌患者交流中,发现绝大多数患者确诊前,从高度怀疑自己是否得了癌症恐惧,紧张,坐卧不安,四处盲目求医问药,甚至相信封建迷信,耽误了最佳的治療时机。

2.4 抗药心理;病人害怕化疗药物对身体影响大,难以适应化疗药物引起的痛苦,对化疗药物疗效缺乏信心,导致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丧失了治疗疾病的信心

3 肺癌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方法

3.1 保持病室整洁舒适,保持安静,温度适宜,每日通风,紫外线消毒,减少或避免夜间的治疗护理,保证患者睡眠时间,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3.2 护理人员的衣着言行端庄得体,交谈时态度和蔼,巧妙第运用积极的安慰鼓励的语言。

3.3 进行沟通时要因人而异,注意随时系统地收集有关患者身体,心理,生活及情绪方面的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文化素质及心里特点等,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计划以解决患者各种问题和需要3.医护人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富有爱心,认真的倾听患者的诉说,适时掩盖病情,对其处境予以理解,使病人感到亲切。

3.4 护理人员掌握全面的护理知识,运用娴熟的护理技术,获得病人的信任,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减轻患者对疾病转归情况所产生的紧张焦虑情绪,教会患者运用转移注意力和放松法减轻疼痛带来的负面情绪。

3.5 做好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饮食,对于应用化疗引起呕吐胃肠道反应的病人,必要时给予止吐剂。

3.6 进行心理护理后,观察患者是否做到心理调节,否则应进一步进行心理疏导。

4 心理护理在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我们选择了30例化疗患者,其中男22,例女8例,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3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未进行心理护理者典型病例①患者男52岁主因咳嗽 咳血2个月伴胸痛十余天如有入院时情绪低落不配合治疗护理人员耐心进行语言安慰介绍类似患者的治疗情况增加了患者的信任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②患者女性30岁主因胸闷气短6个月确诊以后一度有绝望自杀倾向通过在治疗过程中不断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得到安慰稳定了情绪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5 讨论

半世纪以来,世界各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增高趋势,随着环境空气污染,雾霾天气的增多,患病率不容乐观,此类患者加之胸闷气短,呼吸系统影响,心理压力大,存在较明显心理健康问题通过进行有效的心理评估,针对不同的肺癌患者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减轻痛苦,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篇8:肺癌化疗患者的护理诊断及健康教育

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 (SVCS) 是肺癌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我科自2008年起对25例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取代传统的外周静脉用药, 取得满意的效果, 不仅减少患者直接静脉穿刺的痛苦, 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 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化疗药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25例。其中, 男16例, 女9例;年龄36~74岁, 平均55岁;小细胞肺癌18例, 非小细胞肺癌7例。头痛、胸痛、呼吸困难25例, 颈静脉扩张11例, 前胸壁静脉扩张9例, 面部水肿13例, 上肢水肿8例, 声音嘶哑5例, 15例均行化疗, 化疗方案均选用国内常用的标准方案, 化疗期间适当给予利尿剂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置管时间为1个化疗周期, 平均12d。

1.2 方法

(1) 穿刺前评估: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做好解释工作, 消除患者心理负担, 争取患者愉快配合置管, 评估患者肢体运动情况及穿刺部位情况等, 若如有血栓、疝气及骨转移等, 尽量选择对侧。 (2) 操作方法:采用的是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导管, 规格为单腔4Fr, 长度60cm, 导管体外末端接可来福接头。化疗当日按常规要求行置管术, 再经导管输注药物及液体。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穿刺处以3M透明贴膜固定, 协助患者行X线检查确定位置并做好护理记录。

2 结果

25例患者穿刺置管术均1次成功, 并进行了化疗, 25例结束治疗后拔管出院, 置管时间11~35d, 置管期间未出现感染。未见血肿、静脉炎及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拔管后伤口愈合好。

3 讨论

3.1 股静脉置管的意义

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是肺癌严重的并发症, 该病的特点是上腔静脉回流受阻,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 适合选择在下肢静脉输液。在下肢静脉输液, 从下腔静脉回流到右心房血液没有受阻, 但是由于晚期肿瘤患者反复化疗及营养不良, 使下肢外周静脉的条件极差, 很难穿刺成功, 特别是应用化疗药物时, 操作中稍有不慎, 可造成外漏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及静脉炎。而股静脉置管术可以克服上述缺点, 避免了上肢输液所致的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症状加重, 确保了患者治疗的实施, 解除了因周围静脉差而导致的输液困难, 减轻患者的痛苦, 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3.2 穿刺管的维护

穿刺部位渗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多发生在穿刺后24 h之内, 主要发生于穿刺部位活动过度和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原因是穿刺针太粗 (14 G) , 刺破皮肤和血管未能及时愈合, 患者肘部活动后导致穿刺局部渗血。对策:掌握正确的穿刺技巧, 正确选择穿刺点, 留置导管后和拔出导管后用无菌纱布压迫5 min以上, 有出血倾向者应压迫穿刺点≥10min。若已发生渗血、血肿, 可不拔管, 局部更换敷料, 压迫止血即可。同时患者也应避免肢体过度活动。根据导管受阻程度分为完全性导管阻塞和部分性导管阻塞, 导管堵塞常见的原因是导管尖端形成的纤维鞘, 抽回血时对导管强加负压, 纤维鞘因抽吸作用挡住了导管尖端从而阻断了血液向管腔的流动, 表现为抽回血时回血速度缓慢或无回血。对策:首先观察PICC管道外部有无扭曲、弯折, 回抽是否见血, 切忌发现导管阻塞后立即回抽以免损坏导管。对完全堵塞患者, 采用三通接20 ml注射器抽吸, 将液体抽尽, 使导管形成负压, 在负压状态下用尿激酶打通受阻通道, 保持20~30min, 然后抽吸, 反复多次, 切忌不能用暴力冲管以清除凝块, 抽有回血后, 用20ml0.9%氯化钠溶液脉冲式冲管, 如仍不见回血, 可将导管关闭30~60min, 让血栓尽量浸泡在尿激酶中, 再行抽吸, 使导管畅通或直接将导管拔除;对不完全堵塞患者, 直接将尿激酶注入导管内, 保持20~30min, 然后抽吸, 抽有回血后, 用20ml 0.9%氯化钠溶液脉冲式冲管。穿刺管固定好后第1天, 嘱患者尽量卧床休息。少下床活动, 以免局部出血, 术后24h内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渗血现象, 隔日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并更换纱块及3M透明敷贴1次, 疑有污染时应随时更换, 输液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局部有无肿胀, 防止导管脱出致液体输入皮下, 应经常观察局部敷贴是否贴牢, 以免腿部活动时导管脱出;并应嘱患者穿脱裤子经过导管处时要小心, 以防将导管拔出, 以后每次输液, 直接将输液器接头与正压输液接头衔接好, 输液完毕后。

3.3 局部感染的预防

主要是由无菌操作不严、换药不及时或穿刺部位皮肤菌群污染迁移到导管装置而引起的。对策:置管后在接触穿刺部位及导管护理, 包括置管、更换管道、更换敷料等, 应彻底清洗双手,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定期换药, 用碘伏换药2~3次/周。导管口细菌培养及更换肝素帽1次, 周, 还应观察局部情况, 如有无红、肿、痛现象或渗液流出。注意观察患者体温变化, 若出现发热、全身乏力、寒战等症状, 立即通知医生处理。拔管后, 抽外周静脉血及中心静脉血培养, 再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抗感染。

3.4 输液时的注意事项

篇9:38例肺癌化疗患者的护理体会

方法:护理人员给予38例肺癌化疗患者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化疗不良反应的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帮助患者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结果:38例肺癌化疗患者通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治疗和护理,减轻了恐惧心理,减轻了化疗反应,顺利完成了化疗计划。

结论:优质的护理服务和好的护理方法是预防和减少肺癌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肺癌化疗患者的护理,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肺癌化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56-01

1一般資料

我科从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肺癌患者38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1例,年龄41岁—82岁,平均年龄为67岁。所有病例均有病理学诊断。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癌症一直以其高病死率使几乎所有人“谈癌色变”,一旦被确诊为癌症,患者大多表现为焦虑、恐惧、悲观、甚至绝望,认为患了癌症等同于被判了死刑,对所有治疗都没有信心。心理因素对癌症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极大的影响。护理人员应为病人做好积极的心理疏导,消除恐惧心理,纠正错误认知“癌症不等于死亡”只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癌症有可能治愈,即使不能治愈,也可以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对于肺癌患者,在化疗前要耐心、详细的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化疗的知识,如化疗方案、化疗前后的注意事项、化疗药物的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的预防等,逐步的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使患者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接受化疗,以最佳的状态顺利的完成疗程。

2.2饮食护理。在化疗过程中,常常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因此给予患者及家属合理科学的饮食指导尤为重要,嘱患者少吃多餐,戒烟戒酒,忌食辛、辣、煎炸食物,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鸡、鸭、鱼、虾、瘦肉、鸡蛋、水果、蔬菜等,水果可选用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A的水果,如苹果、橘子、山楂、猕猴桃等。为了帮助肾脏排除癌细胞释放的有害物质,同时补充体液损失,增加水分供应,要多饮水,也可饮用绿豆汤、牛奶、豆浆等,在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用西洋参浸泡当茶饮,以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和抵抗力。

2.3静脉血管的护理。

2.3.1使用普通静脉留置针。化疗前选择好的血管很重要,选择弹性好、粗直易固定的静脉,成功率高,弹性好、粗、直的浅表静脉,能降低药物在局部的停留时间,降低局部的药液浓度,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静脉穿刺时尽量从末梢静脉处开始,有计划更换,交替使用,以延长血管使用寿命。

2.3.2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此方法简便、安全,能减轻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害,消除患者的顾虑。PICC导管可在体内留置1年时间,能顺利完成化疗的整个周期。穿刺部位应保持清洁干燥,置管次日消毒穿刺点并更换敷贴,敷贴固定好导管和皮肤,更换敷贴时应顺着导管方向向上揭,以免导管脱出,以后每周2次,输液间隙期间每周1次,肝素帽每周更换1次。每次输液完毕用肝素钠配置液10ml正压封管,输液间隙期间每周正压封管1次,防止导管阻塞。指导患者穿刺侧手臂避免负重,沐浴时可用保鲜膜在穿刺部位缠绕2周,上下边缘用胶布贴紧,以防浸水,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注意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疼痛、渗液,等,如有应及时处理。

2.4化疗副反应的护理。

2.4.1骨髓抑制的护理。骨髓抑制是化疗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要定期检查血常规,当白细胞低于4.0×109/L,血小板低于8.0×109/L时,应停止化疗,遵医嘱选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地榆升白片等治疗,并告知患者尽量减少外出,减少活动,如血小板严重减少的患者应观察其有无出血倾向,如鼻衄、淤斑等,避免外伤性皮下出血。注意保护性隔离,病房每天紫外线消毒两次。

2.4.2消化道症状的护理。化疗过程中,常常会有胃肠不适、恶心、呕吐等,遵医嘱给予积极的药物治疗,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化疗期间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饮食尽量清淡饮食,少量多餐。发生呕吐时,也不必过于紧张,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给予必要的帮助,做好相应的清洁处理,尽最大可能的减少不良刺激。

2.4.3肾毒性的护理。运用顺铂类化疗时,会对肾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据报道,肾脏损伤的发生率为28%。30%[1]顺铂化疗期间,遵医嘱给予充分的水化和利尿,有效地预防肾功能衰竭。用药期间,应密切注意尿量、尿色及尿的pH值的变化,嘱患者多饮水,促进毒物的排泄。

2.5出院指导。肺癌化疗间歇期患者的出院指导工作尤为重要,是护理工作在出院后的延续,是为下一次的化疗奠定基础。指导患者戒烟、戒酒,少食多餐多食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指导患者要注意休息,适度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保持积极乐观态度,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疾病;注意个人卫生,勤沐浴、勤更衣,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如PICC置管患者,应定期门诊换药,发现异常及时来院处理。

参考文献

篇10:肺癌化疗患者的护理诊断及健康教育

关键词:肺癌,化疗,舒适护理模式,不良反应

本文以60例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舒适护理模式在肺癌化疗患者中应用的效果, 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肺癌化疗患者, 其中男36例, 女24例;年龄52~72岁, 平均年龄 (64.3±4.5) 岁;肺癌分型如下:28例为腺癌, 26例为鳞癌, 6例为小细胞癌。其中40例为首次接受化疗, 20例为非首次化疗。病情分期如下:16例为Ⅰ期, 10例为Ⅱ期, 25例为Ⅲ期, 9例为Ⅳ期。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0例, 两组年龄、性别、肺癌类型以及病情分期等基线资料相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舒适护理模式, 分别从心理、生理以及社会三个方面结合患者个性化需求开展舒适护理, 内容如下: (1)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化疗前应耐心倾听患者倾诉, 同时重视做好患者家属思想工作, 将疾病相关知识以及化疗方案基础知识介绍给患者, 告知化疗的目的以及应注意事项, 将一些客观实际的有益信息提供给患者, 对于患者的各类需求应尽量予以满足,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彻底消除患者对于化疗的疑虑、恐惧与担忧心理, 增强其治疗信心, 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 (2) 生理护理。应注意调控病房内温湿度, 保持适宜的病房环境, 使患者感到愉悦。同时还应确保室内空气清新, 通风效果良好, 光线柔和;还应定期更换和清洗被褥以及衣物。此外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 帮助患者调整舒适的卧位。对于化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者也应加强预防和护理。应告知患者化疗前后1~2 h内不宜进食和饮水, 还应在化疗前经静脉给予止吐药, 并将呕吐物及时清理[1]。对于癌因性疲乏也应加强护理。指导患者在接受化疗前开展适度体育锻炼, 以增强机体耐受力。还应合理应用具有宣肺化痰、抗癌解毒及通络化瘀功效的中药, 如天竺黄、半夏、白花蛇舌草等中药。此外, 还需保证药物能够起到调补肺气之功效, 可选择百合、黄芪、半边莲、川贝母等药物保养肺部;发热患者需以温水擦浴, 口服清凉茶, 痰少不易咳出患者进行拍胸, 口服川贝枇把膏;胸痛患者以热毛巾外敷痛处, 并适当按摩,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 社会环境护理。应针对患者提供相应的医护支持, 着眼于不同方面引导患者恢复心理素质, 应对患者隐私权以及知情权予以充分尊重, 并为患者创造病友交流的环境和机会, 积极与患者亲朋好友以及家庭成员交流, 为患者提供充分的社会支持, 使患者精神、物质以及经济需求得以满足。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2]

统计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血小板计数降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 具体涉及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三个方面, 问卷总分为100分, 其中90~100分提示为很满意;80~89分提示为满意;70~79分提示为尚可;60~69分提示为不太满意;<60分提示为极为不满意。满意率= (很满意+满意)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a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

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0.0% (21/30) ,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3% (28/30) , 两组护理满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肺癌是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具有较高死亡率。国内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 且在恶性肿瘤中致死率居于首位。现阶段临床大多采取化疗手段治疗肺癌, 难以避免地导致各类不良反应, 对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 患者身心健康也受到较大损害[3]。因此, 化疗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对于巩固疗效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医学护理水平的不断进步, 人们对于医疗技术和健康的要求也随之提升, 现代护理模式已经不再单纯局限于技术层面, 而重视人本护理理念, 是人性化护理特有内涵的切实体现。舒适护理具有创造性、整体性以及个性化特点, 其作为一种有效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了心理、生理以及社会层面的护理服务[4]。在舒适护理实践过程中, 人文关怀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体现, 同时整体护理内涵也因此而得到进一步完善、补充乃至升华。在舒适护理工作过程中, 人文关怀理念始终渗透并贯穿于其中, 有效缓解了患者痛苦, 纠正了其恐惧、焦虑以及绝望等负性情绪, 从而帮助患者树立强大的治疗信心, 提高依从性, 强化其社会适应能力, 并帮助患者调节自控能力, 其生活质量也得到全方位改善。由本次研究结果来看, 观察组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而护理满意率更高, 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充分说明舒适护理对于肺癌化疗患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 从患者角度出发, 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开展舒适护理模式有利于缓解肺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及痛苦, 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申屠丽华, 罗玲珠.系统化全程健康教育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 (z1) :16-17.

[2]刘银芳, 张春玲, 牛瑞兰, 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4, 8 (2) :116-119.

[3]陈丽, 任小红, 黄伶智, 等.认知行为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 (2) :14-16.

上一篇:作文我的心爱之物下一篇:彼岸花开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