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章程

2024-05-23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章程(精选6篇)

篇1: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章程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教育基金会对外宣传、资金募集及使用等工作,践行基金会服务学校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宗旨,提升学生参与和服务学校发展的意识,特此成立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

第二条

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由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和北京理工大学团委共同管理和指导,北京理工大学延河之星志愿者总队负责组建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条

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根据基金会的工作要求,参与基金会的各种公益活动,向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传递爱心,引导广大学生关注学校发展,共建和谐、文明校园。

第四条

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以基金会志愿者的身份参加活动,以项目化管理为主要运作模式,以学校志愿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为主要管理平台。

二、志愿者

第五条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成为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志愿者:

(一)具有北京理工大学正式学籍并按时注册的在读本专科生、研究生;

(二)北京理工大学在编教师或行政干部;

(三)北京理工大学校友。第六条

注册成为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志愿者的程序如下:

登陆北京理工大学延河之星志愿服务管理系统,下载相关志愿者注册表格,按照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并将志愿服务意向填写为“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志愿者”。

第七条

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必须履行以下义务:

(一)关注国内外志愿服务发展形势,认真学习志愿服务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了解北京理工大学志愿者行动有关制度、政策和发展状况;

(二)自觉学习并遵守教育基金会有关制度、政策,维护教育基金会形象;

(三)履行志愿服务承诺,及时、认真完成所参与志愿服务项目规定的服务内容;

(四)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自觉接受项目负责人的协调。第八条 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享有以下基本权利:

(一)就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的志愿服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了解北京理工大学志愿者活动信息;

(三)参加志愿者组织提供的各类志愿服务培训;

(四)参加北京理工大学校团委及北京理工大学延河之星志愿者总队的各项评优;

(五)申请参与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工作;

(六)享受基金会提供的工作补贴。

第九条

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不得以个人身份接受社会各界给予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活动的任何形式的捐赠或赞助。

三、服务项目

第十条

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在教育基金会的指导下,参与相关重大活动的前期准备和现场组织等工作,协助做好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仪式,开展受助学生的回访和反馈,及时在两校区宣传教育基金会的活动和重要工作,动员毕业生离校前小额捐赠。

第十一条

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可针对校内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民工子女、孤残老人自主设立公益活动项目,向基金会申请资助经费。

第十二条

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自主设立的服务项目需由队长、副队长拟定方案,确定项目负责人,填写《北京理工大学志愿服务项目申报、审批表》并认真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开展活动,活动经费由教育基金会和学校团委共同支持,视情况引入社会捐赠。

四、奖励与惩罚

第十四条 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每年组织评选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志愿者,授予“优秀志愿者”称号,表现特别突出的推荐参评学校和各级政府、相关组织设立的志愿服务个人奖项。

第十五条 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每年组织评选服务机制健全、活动富有特色、工作确有成效的项目,授予“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称号,表现特别突出的推荐参评学校和各级政府、相关组织设立的志愿服务集体奖项。

第十六条 志愿者无故中途退出志愿服务项目达2次的,在批准其参与其他志愿服务项目时要慎重考虑;志愿者无故中途退出志愿服务项目达3次的,原则上不再批准其参与相关志愿服务项目。

第十七条 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因违反志愿服务相关规定或项目要求、不接受项目负责人协调等原因,影响项目运行或有损教育基金会和志愿者形象的,该项目志愿服务时数记为0,且取消参与评优的资格。

第十八条 本章程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志愿者服务队

2013年5月22日

篇2: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章程

第一章总

第一条本基金会名称为: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简称为清华基金会。英文译名为Tsinghua University Education Foundation, 缩写为TUEF。

第二条本基金会属于非公募基金会。

第三条本基金会的宗旨是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争取国内外团体和个人的支持和捐助。本基金会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

第四条本基金会的原始基金数额为人民币 2000 万元,来源于国内外企业和个人的自愿捐赠。

第五条本基金会的登记管理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业务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第六条本基金会的住所为清华大学校内。第二章业务范围

第七条本基金会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

(一)面向社会各界募集资金,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内外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自愿捐款;

(二)设立基金资助项目,主要用于:

1.支持教学与研究设施的改善(包括建筑物、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 2.资助教学研究、科学与技术研究项目及专著出版; 3.吸引国际知名学者来华讲学及任教;

4.资助大学间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和国际学术会议; 5.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及奖教金;

6.资助有益于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各项活动; 7.按照捐赠者意愿设立的资助项目。

(三)接受国际组织、国内外团体的委托,组织专家对专项课题进行研究、调查及培训。

第三章组织机构、负责人

第八条本基金会由 25 名理事组成理事会。本基金会理事每届任期为五年,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

第九条理事的资格:

(一)拥护本基金会章程,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二)为本会捐款超过100万元人民币(含100万元)或在本基金会业务(行业、学科)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

(三)尽职尽责,廉洁自律;

(四)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第十条理事的产生和罢免:

(一)第一届理事由业务主管单位、主要捐赠人、发起人分别提名并共同协商确定。

(二)理事会换届改选时,由业务主管单位、理事会、主要捐赠人共同提名候选人并组织换届领导小组,组织全部候选人共同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

(三)罢免、增补理事应当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四)理事的选举和罢免结果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五)具有近亲属关系的不得同时在理事会任职。第十一条理事的权利和义务:

(一)享有本基金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享有对本基金会工作的监督权和指导权;

(三)执行理事会决议;

(四)履行职责,切实维护本基金会的合法权益;

(五)保证捐赠资金的合法使用和基金的保值增值。

第十二条本基金会的决策机构是理事会。理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制定、修改章程;

(二)选举、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三)决定重大业务活动计划,包括资金的募集、管理和使用计划;

(四)收支预算及决算审定;

(五)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

(七)决定由秘书长提名的副秘书长和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听取、审议秘书长的工作报告,检查秘书长的工作;

(九)决定基金会的分立、合并或终止;

(十)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三条理事会每年召开 2 次会议。理事会会议由理事长负责召集和主持。如有1/3理事提议,则必须召开理事会会议。如理事长不能召集,提议理事可推选召集人。

召开理事会会议,理事长或召集人需提前5日通知全体理事、监事。第十四条理事会会议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理事会决议须经出席理事过半数通过方为有效。

下列重要事项的决议,须经出席理事表决,2/3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一)章程的修改;

(二)选举或者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三)章程规定的重大投资活动;

(四)基金会的分立、合并。

第十五条理事会会议应当制作会议记录。形成决议的,应当当场制作会议纪要,并由出席理事审阅、签名。理事会决议违反法律、法规或章程规定,致使基金会遭受损失的,参与决议的理事应当承担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反对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该理事可免除责任。

第十六条常务理事会是理事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开展日常工作,对理事会负责。常务理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执行理事会的决议;

(二)筹备召开理事会。

第十七条常务理事会须有2/3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八条本基金会设监事 1 名。监事任期与理事任期相同,期满可以连任。第十九条理事、理事的近亲属和基金会财会人员不得任监事。第二十条监事的产生和罢免:

(一)监事由主要捐赠人、业务主管单位分别选派;

(二)登记管理机关根据工作需要选派;

(三)监事的变更依照有关程序办理。第二十一条监事的权利和义务:

监事依照章程规定的程序检查基金会财务和会计资料,监督理事会遵守法律和章程的情况。

监事列席理事会会议,有权向理事会提出质询和建议,并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以及税务、会计主管部门反映情况。

监事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基金会章程,忠实履行职责。

第二十二条在本基金会领取报酬的理事不得超过理事总人数的1/3。监事和未在基金会担任专职工作的理事不得从基金会获取报酬。

第二十三条本基金会理事遇有个人利益与基金会利益关联时,不得参与相关事宜的决策;基金会理事、监事及其近亲属不得与基金会有任何交易行为。

第二十四条理事会设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从理事中选举产生。第二十五条本基金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本基金会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二)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秘书长为专职;

(三)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四)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第二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能担任本基金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一)属于现职国家工作人员的;

(二)因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刑期执行完毕之日起未逾5年的;

(三)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正在执行期间或者曾经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

(四)曾在因违法被撤销登记的基金会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或者秘书长,且对该基金会的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自该基金会被撤销之日起未逾5年的。

第二十七条本基金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每届任期五年,连任不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超届连任的,须经理事会特殊程序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八条本基金会理事长为基金会法定代表人。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

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应当由中国内地居民担任。

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在任期间,基金会发生违反《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本章程的行为,法定代表人应当承担相关责任。因法定代表人失职,导致基金会发生违法行为或基金会财产损失的,法定代表人应当承担个人责任。

第二十九条本基金会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会议;

(二)检查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三)代表基金会签署重要文件;

(四)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本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在理事长领导下开展工作,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理事会决议;

(二)组织实施基金会公益活动计划;

(三)拟订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计划;

(四)提议聘任或解聘副秘书长以及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的主要负责人,由理事会决定;

(五)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

(六)决定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

(七)章程和理事会赋予的其他职权。第四章财产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十条本基金会为非公募基金会,本基金会的收入来源于:

(一)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自愿捐赠;

(二)政府资助;

(三)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提供服务的收入;

(四)投资收益;

(五)其他合法收入等。

第三十一条本基金会接受捐赠,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符合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

第三十二条本基金会的财产及其他收入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挪用。

第三十三条本基金会根据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使用财产;捐赠协议明确了具体使用方式的捐赠,根据捐赠协议的约定使用。

接受捐赠的物资无法用于符合本基金会宗旨的用途时,基金会可以依法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收入用于捐赠目的。

第三十四条本基金会财产主要用于:

(一)根据理事会决议,用于各类公益资助的款项;

(二)维持基金会正常运行的必要开支和相应的筹款经费;

(三)其他符合基金会章程的款项。

第三十五条本基金会的重大投资活动是指:为使基金会资金保值增值,在金融等领域进行的超过 500 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各项投资行为。

第三十六条本基金会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第三十七条本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本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第三十八条本基金会开展公益资助项目,应当向社会公开所开展的公益资助项目种类以及申请、评审程序。

第三十九条捐赠人有权向本基金会查询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捐赠人的查询,基金会应当及时如实答复。

本基金会违反捐赠协议使用捐赠财产的,捐赠人有权要求基金会遵守捐赠协议或者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捐赠行为、解除捐赠协议。

第四十条本基金会可以与受助人签订协议,约定资助方式、资助数额以及资金用途和使用方式。

本基金会有权对资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受助人未按协议约定使用资助或者有其他违反协议情形的,本基金会有权解除资助协议。

第四十一条本基金会应当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本基金会接受税务、会计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税务监督和会计监督。第四十二条本基金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出纳。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四十三条本基金会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业务及会计,每年3月31日前,理事会对下列事项进行审定:

(一)上业务报告及经费收支决算;

(二)本业务计划及经费收支预算;

(三)财产清册。

第四十四条本基金会进行年检、换届、更换法定代表人以及清算,应当进行财务审计。

第四十五条本基金会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组织的检查。

第四十六条本基金会通过登记管理机关的检查后,将工作报告在登记管理机关指定的媒体上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的查询、监督。

第五章终止和剩余财产处理

第四十七条本基金会有以下情形之一,应当终止:

(一)完成章程规定的宗旨的;

(二)无法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继续从事公益活动的;

(三)基金会发生分立、合并的;

(四)其他情形。

第四十八条本基金会终止,应在理事会表决通过后15日内,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第四十九条本基金会办理注销登记前,应当在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的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完成清算工作。

本基金会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在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五十条本基金会注销后的剩余财产,应当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通过以下方式用于公益目的:

(一)对指定捐赠用途的剩余财产,经与捐赠人(或其受益人)协商,用于捐赠人指定的其他公益目的;

(二)基金会的剩余财产,通过公开拍卖取得货币资金后,无偿赠与社会公益组织。

无法按照上述方式处理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组织捐赠给与本基金会性质、宗旨相同的社会公益组织,并向社会公告。

第六章章程修改

第五十一条本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15日内,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

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二条本章程经2004年7月13日理事会表决通过。第五十三条本章程的解释权属于理事会。

第五十四条本章程自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清华校友●中融互助基金会及新产品介绍

一、互助基金会简介

本互助基金会由清华大学校友总会与校友企业中融人寿共同发起成立,以互帮互助、超越商业保险价值为理念,以互助基金的形式,为遭遇突发事件的清华校友、教职工(含退休)及家属提供友情帮助。

本互助基金会,定期面向广大校友、教职工(含退休)推荐优质的理财产品。中融人寿,不仅提供保本高收益理财产品,而且定期向校友“互助基金池”捐赠,确保校友及教职员工得到满意的投资收益,同时推动互助基金健康可持续良性发展,为更多的校友提供友善帮助。详细情况请了解:

/alumni/infoSingleArticle.do?articleId=10077826

http:///outnet/zrinfo/act/12106.jsp

二、2012最新保险理财产品“聚宝盆”特点

1、一次性缴费,期限5年;

2、保证每年收益不低于5.5%,5年合计不低于27.5%(目前5年期国债每年收益5.32%,5年期定期存款每年收益4.75%); 3、10月29日开始认购,年龄不限,2万起售,额度有限。

三、校友企业—中融人寿保险公司简介

中融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3月18日经中国保监会批准成立的一家全国性人寿保险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公司秉持“应变、融和、创新、超越”的经营理念,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经营,专注于人寿保险市场的全面拓展,不断探索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通过自身的持续努力,为逐步富裕起来的中国民众提供周全的保险保障服务和专业的理财增值服务。

咨询电话:010-62796985 办公地址:清华大学照澜院12号

清华校友●中融互助基金会

——清华校友·中融互助基金计划

4月的京城,生机盎然,万物复苏,在这个春风曛暖的季节里,我们享受着清华大学校庆的喜悦。去年的清华百年校庆,受到了全校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广大校友纷纷来电来信表示希望能够为母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出一份力。

校友总会从既往为广大校友提供服务的经验来看,每年都会有校友因为遭受各种突发性的意外事件,给个人或者家庭造成损失和伤害,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都是由同班或者同年级的同学发起捐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些突发事件有些是属于传统意义上保险允许赔偿的范畴,而有些甚至是保险所无能为力的,基于此,经过与学校相关单位、各地校友会以及相关校友企业——中融人寿的沟通、协商,在2012年校庆来临之际,校友总会决定启动“清华校友·中融互助基金计划”,以互助基金的形式,帮助遭遇突发性事件而需要特别关心的清华学子及他们的家人,且该基金的使用规则不仅仅局限于传统保险公司产品条款所涉及的保障范围,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特点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助精神。本互助基金计划运作方式:

清华校友·中融互助基金理念——源自保险互助精神,超越商业保险价值。

校友加入互助基金计划的方式是:通过认购一定金额的中融人寿清华校友专属产品,再由中融人寿通过自身的经营,将一定比例的金额捐赠进入“互助基金池”。这样运作的好处是,在创建了互助基金,奉献了爱心的同时,确保校友资金不受损失,还能够有一笔可观的盈利,使得我们的校友在为母校奉献爱心的同时,能够合理高效地做好投资理财,这也是捐赠新模式的尝试;更为重要的是,对互助基金池有贡献的校友自身,可享受到来自中融人寿、校友总会、互助基金池的三重保障。具体运作方式如下图所示:

本互助基金计划具有如下益处:

1、一片爱心:随着互助基金的成立,使得校友总会有更强的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校友及其家庭,更重要的是,基金的使用规则不仅仅局限于传统保险公司产品条款所涉及的保障范围,从而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特点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助精神;

2、两份惊喜:通过中融人寿的资金运作,让校友所认购的款项金额不但可以保证本金的安全,更可以享受到资金增长带来的益处;

3、三重保障:对于加入互助基金计划的校友,首先能够享有所购保险产品自带的保障功能;其次,将获得由校友总会提供的额外的人身意外险保障,让校友所享受的保险保障更加全面升级;最后,在自己或家人需要援助的时候,将在互助基金的资助过程中享受“首先受偿权”。

综上所述,加入互助基金计划的校友将享受“一片爱心、两份惊喜、三重保障”如下图所示:

联系方式:

对该基金计划有意向进一步深入了解的校友,请致电 校友总会服务部(照澜院12号):010-62796985

篇3: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章程

关键词: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必然性,属性,实现途径

目前, 在众多志愿服务队伍中, 大学生志愿者的比例往往占志愿者总比例的绝大多数[1], 而有些志愿组织, 由于大学生是年轻人, 充满精神与活力, 知识水平层次较高, 综合素质也较强, 往往也会倾向于任用大学生作为志愿者。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 大学生志愿者不计工资报酬, 为完全陌生的人奉献时间与精力, 既不期待任何回报, 又没有任何感激, 志愿精神可嘉。但是, 正如一辆汽车的发动机马力再强劲, 它仍然需要不断的能源补充, 以维持汽车正常运行, 大学生志愿者在付出的同时, 也需要获得一定的精力补充与知识更新, 才能保证志愿服务工作长久持续。要恢复自身的精力与能力, 在志愿服务中的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的内涵定义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 实际上是在真实世界中的社会“实验”。这些“实验”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关于认知社会、认知他人和自我认知的真实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经验资料。自我认知, 包括对自我的知觉记忆和语言的学习, 这种语言学习, 不是指学习一种新的语言, 而是与人交流沟通的语言能力, 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适应能力的学习。个体所处的外在环境, 也往往对个体认知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个体的自我认知离不开社会、政治、教育等各种外在环境。

自我的认知, 需要将外在环境、外界反馈和外在的他人评价, 通过自我大脑进行信息加工, 从而真正转化为内在的智慧而被自身所利用。在对外界认知转化为个体内部信息的过程中, 实质上是通过个体的知、情、意、行各个角度层面, 对自我开展一种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内省观察方式, 以促进自己改善提高解决问题的手段方式和能力, 是从自我的角度探究人性的原理。

在志愿服务的环境和氛围中, 大学生志愿者的自我认知教育, 实际上是在志愿实践过程当中, 大学生个体不断力求了解自身的某种内省斗争和自我内省的过程, 以期对外在物质的“我”和内在精神的“我”达到某种程度的转变或改变教育。大学生志愿者借志愿行动, 在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等各种外在因素的作用下, 从群体、他人、组织或者机构等各方面汲取内容丰富的信息, 通过实践, 转识成智, 不断地督促与警醒自身, 以获得人生的新的经验, 以及某些不引入框架限制的感悟。这是每位大学生志愿者都会拥有的自我认知体验。

志愿服务这一实质性的实践活动, 将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志愿者个体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由真实世界中获得的社会感知, 通过他们的手、眼、耳等认知系统进入大脑, 经过大脑对各种信息的加工, 从而于无意识或者有意识当中, 对大学生志愿者起到自我认知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二、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的必然性

1. 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是人的主体能动性的现实反映。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 大学生志愿者既是志愿实践行动的参与者, 又是志愿事业的创造者与推动者;既是认知的主体, 又是被认知的客体;既是志愿组织中的成员之一, 具有受动性, 同时, 作为具有主体意识的个体, 又具有主动性。主体的参与志愿实践, 是大学生志愿者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催化剂, 也是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的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 实践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观能动性表现。恩格斯说:“人离开动物越远, 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就越带有经过事先思考的、有计划的、以事先知道的一定目标为取向的行为的特征。”[2]人之所以成为人, 就在于人类的主体能动性。志愿服务立足于现实社会,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 大学生志愿者要接触到现实, 他们不是被动地进行服务, 而是边服务、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叙, 在实践中受到锻炼与思考, 作出奉献, 通过个体的主动性思维, 受到启迪。在志愿服务中的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 正是人的主体能动性的现实反映;没有大学生志愿者的主体能动性, 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我认知教育。在志愿行动中, 大学生志愿者必然会不断地发挥出其个体的主体能动性, 把个体本体的思维优势、知识优势与实践认知、实际见识相结合, 产生思想的飞跃, 由此推动个体本体, 在实践中开展与检验自我认知教育, 实现其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不断地实现精神的解放与升华。

2. 大学生志愿者的自我认知教育是志愿行动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志愿行动的可持续性发展, 除了在于资金、管理模式、机制体制等外部环境与制度的客观保证之外, 它的内在动力存在于志愿者个体主体当中。

过去, 我们一味强调志愿者对他人的服务与帮助, 强调志愿者的奉献与牺牲精神, 而忽视了志愿者个人内在的精神需求和追求个体进步的意识。这样做的后果, 一方面导致一些志愿者感到自我比服务对象精神境界更高尚, 而产生出优越感, 以施与者的角色出发参加志愿行动, 以高高在上的态度来开展志愿服务, 从而导致志愿服务效果不佳。另一方面, 单纯强调志愿者的奉献与牺牲精神, 对于志愿者个体的自身发展与追求不利。实际上, 随着近年来我国志愿者人数与日俱增的同时, 部分志愿者组织队伍流失状况也较为严重[3]。

只有单方面的付出, 却不能获得回报, 容易导致个体精神动力系统的失衡。尤其是具有较高素质的大学生志愿者, 具有更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个体追求意识, 一旦发现在志愿行动中, 个体进行自我体力与精力的透支, 却又无法获得能量的及时补充与更新, 很有可能产生畏难情绪与挫折感, 进而造成志愿者队伍的大量流失。

事实上, 社会服务既是帮助他人, 又是帮助自己。只有在实践过程中, 通过大学生志愿者个体的自我认知教育, 发挥主体能动性, 转识成智, 才能提升个体各项实际应用与操作能力, 扩大视野, 社会见识也随之不断丰富, 真正转化进入个体内心深处, 建构成为个体内在的能量动力系统与社会适应动力系统, 才能真正激发个体内在的精神需求, 使其释放潜能。如此, 志愿行动才能真正深入人心, 才不会流于形式、昙花一现。

3. 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是个体追求自我实现的现实体现。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人类的需求是个体发展的基本动力, 他把人类需求分成五个层次, 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4]。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就是促进人的潜能得以实现的向往, 这种向往可以说成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 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在志愿服务中的大学生志愿者, 彼此间会成为共享某种志愿服务经验、感情和价值的志愿者群体成员, 大学生志愿者所从事志愿服务的自我认知教育也往往产生于他们共同参与的活动、交往、人与人互动的关系和委身的志愿事业当中。大学生志愿者的自我认知教育, 能升华志愿者个体的精神境界, 最终促进个人自我价值感的提升和自我的最终实现。在志愿服务过程中, 大学生志愿者为同一种休戚与共的志愿精神所充盈, 在其中就会产生精神与精神之间的交流、认知与认知的互汇, 从而于有形无形当中进一步催生出个体的自我价值与个体的社会价值感, 挖掘出自身所应具有的潜能, 扩展视野, 提升个体的综合素质能力, 勇于承担责任, 体验成功的喜悦, 充满自信, 排除各种干扰, 并进一步地忘我投入志愿行动与生活中去, 一步步自觉地朝着自己选择的目标奋斗。

三、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的属性

1. 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具有实践性。

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志愿服务扎根于社会实践, 它从实践中来, 要到实践中去。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 理论体系的研究与建立, 服务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往往都是为了更好地为志愿行动的实际而服务。并且, 借志愿行动, 大学生志愿者可以亲身经历和亲自接触社会, 从实践中获得丰富的信息与实际应用技能, 学习到社会适应与生存能力。在实践中, 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了丰富的自我认知教育。志愿服务实践活动, 是以物质形式为本源和基础的活动, 也是以精神追求为前提和指导的活动, 它既为社会创造了有形的物质财富, 节约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又为社会创造了无形的精神财富, 而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将会起到促进社会发展和谐与进步的明显作用。

2. 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我国的志愿服务, 与我国传统美德紧密结合, 具有中国特色。在志愿服务兴起以前, 学雷锋活动是人们助人为乐行为最重要的表现形式[6]。学雷锋活动一方面净化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营造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服务他人的整体欣欣向上的社会志愿服务氛围, 另一方面, 通过学习雷锋精神, 人们认识到自身的缺陷, 体会到与雷锋同志的差距, 借此对自我开展心灵上的内省审察, 从而向雷锋看齐, 追求他的精神高度。雷锋精神, 本质上就是无私奉献、为他人服务的志愿者精神。在志愿服务中的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 其实质是对雷锋精神的历史继承, 这是一种思想与高尚道德情操上的传承与延续。

3. 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具有时代现实性。

随着时代的变化, 理念与思维也在不断发生转换与创新, 当前, 注重社会和谐、社会与自然的和谐, 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 均是党和政府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的具有全国乃至全人类共识的理念精神。在志愿服务中的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符合社会和谐理念, 以人为本, 具有时代现实性。人类具有极其高超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教育能力, 每一个个体的潜能都是无穷大的, 外部的约束或者理念均需要通过自我认知教育, 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 才能真正深入人心, 成为内心的规范与纪律。他律的最终目的始终是督导个体的自我认知, 即内省的过程, 从而达到自我向善至美的自律, 这也是以人为本的最终体现。

4. 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具有美感属性。

志愿服务为大学生在未来的岁月里始终追求更善更美更真的人生境界做好了扎实的现实准备。在志愿服务中的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 将会指导与教育大学生积极对待人生, 热望美、善与真。在志愿服务中, 大学生志愿者不断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与自我实现, 力求了解自身, 发挥自身的能力, 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与感召力, 产生一种社会和谐美好的精神动力。随着大学生志愿者对志愿行动的逐渐深入了解与认知, 志愿服务这种对秩序的需要、对行动完美的需要、规律性的需要完善组织结构性的需要, 都将很好地阐释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中的美感属性。

四、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的实现途径

1. 群体教育。

大学生志愿者可以通过志愿机构等社会性群体组织, 参加与志愿服务相关的技能培训, 同时了解志愿者权益保障等各方面知识法案, 在维护与保持个人志愿精神支持系统良好的情况下, 尽可能地汲取各方面的知识技能, 为更好地完成志愿服务做好充分准备。在志愿服务过程中, 大学生志愿者们虽然有热情、有激情、有奉献精神, 但是同样需要注意及时地给予他们关心与支持, 避免他们出现个人精力与能量耗竭的情况。对大学生志愿者群体开展相关培训, 不断为他们输送与补充知识能量, 是避免志愿者个体在志愿过程中精力耗竭的有效方法。随着相关培训的开展, 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大学生志愿者们汲取知识, 转识成智, 有助于他们把志愿服务的过程当作一种新的生命体验, 当作一种创新, 这也有益于志愿活动的可持续进行。

2. 大学生志愿者可以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自我创造学习机会。

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的教育主、客体均是大学生志愿者, 这是大学生志愿者从自我的角度开展的指向个体内心的教育活动, 是从自我的角度来探究人性的原理。在志愿者团体中, 大学生志愿者还可以互相学习, 学习身边有一技之长的其他志愿者的能力与特长;向服务对象学习, 向身边的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和事学习。通过自我的主体能动性, 更深刻地感悟社会;通过自我认知系统对事物辨别, 获得对世界加以分析的能力;通过行动, 传递个体自我对社会与他者的真实有效的帮助作用;通过自我的认知思考, 传递给世界这样一个讯息———人类心中律动蕴藏的爱与奉献将永远不会消失, 社会将会因此而更加和谐美好。志愿服务中的自我认知教育, 是在实践行动中大学生志愿者们对自我思想的检验, 它存在于志愿行为的过程当中。

3. 社会教育。

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来更好地进行自我认知教育, 同时需要社会教育的力量参与, 需要党、国家和政府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表彰与鼓励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志愿者的代表, 并能够给予志愿活动以实际的政策、经费、组织管理、人员等各方面的支持。也需要全社会营造良好道德氛围, 促进大学生志愿者更好地投入志愿行动, 进行自我认知。

我们认为, 首先, 学校应与社会, 以及志愿组织机构有效沟通, 共同培养大学生们的志愿服务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学校要能够起到为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们给予实际支持与帮助的作用, 减少大学生志愿者们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与负荷。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要想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接班人, 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 教育应该少一些功利思想, 少一些外在的包装与华而不实的东西, 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 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综合素质, 培养他们爱祖国、爱社会、爱人民的道德情操, 以及辨别美丑、善恶的基本能力。志愿服务活动, 在实质上与教育的这一根本目的相符。学校可以与志愿组织机构形成快捷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 开展相关互动活动, 以实践行动与亲身体会来扩展大学生志愿活动。

其次, 政府也应该具有规划与督导社会志愿服务的职能。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参与其中, 重视志愿服务活动, 参与规划、督导社会上的志愿服务, 这会对社会关心与关怀志愿服务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最后, 社会的新闻媒体、报纸文学、互联网、多媒体宣传报导等宣传信息平台方面, 应加强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宣传报导工作, 宣扬正气与积极乐观的事物, 推动与促进和谐社会与道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完善, 从而在大的范围内为志愿服务提供社会保障,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构建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社会理解、尊重和关怀大学生志愿者们, 对个体自我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必定会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促进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积极开展自我认知教育。

参考文献

[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1/20/con tent_12840505.htm.

[2]列宁.列宁选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19.

[3]吴兴刚.70%的大学生村官流失的反思[J].乡音, 2008, 6:9.

[4]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9, (3) :18-41.

[5]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55-56.

篇4: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章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印发实施和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召开5年多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呈现出全面、深入、创造性发展的良好态势,迈入全面提升科学化水平的新阶段。在大学生中深入推进志愿服务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和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进一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志愿服务育人作用的重要举措。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意义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大学生作为我国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在扶贫开发、社区服务、大型活动、环境保护、抢险救灾等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多年的实践证明,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为大学生锻炼自我、提高自我,增强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搭建了有效平台。特别是北京奥运会期间,大学生志愿者展示出的精神风貌和服务水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以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被称为“鸟巢一代”。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中,大学生积极参与国庆游行、晚会等活动,再次赢得了广泛赞誉。现在,人们又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上海世博会的大学生志愿者,期望他们能够成为“海宝一代”。

应该说,在当前形势下深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深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引导人们把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与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利于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去年“五四”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与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座谈时提出,“希望同学们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只有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成为品德高尚、精神充实的人”。温家宝总理也指出,“志愿者身上体现了中国人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要通过深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青春热情,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示范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推动者。

2.深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广大学生紧紧围绕全国大局,贴近社会需求,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成为党和政府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城市,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蓬勃发展,为老年人、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社会困难群体和个人提供了精神上的关爱和实实在在的帮助,促进形成了互助友爱、和睦融洽的城市社区人际环境;在中西部农村,大学生志愿服务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当地的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发展状况,并在缩小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环境保护等领域,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行动,增强了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主动参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一大批大学生志愿者奔赴灾区,与一线军民团结一心、共度难关,用智慧和力量服务灾后重建,为抗震救灾作出了重要贡献。深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必将有利于凝聚力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

3.深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强化实践育人的必然要求。在社会实践中培养人是我党一贯坚持的优良传统和教育方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中央16号文件强调,要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志愿服务活动正是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接受锻炼、成长成才的重要方式。多年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也充分说明,志愿服务本身就是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从实践中优化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还有利于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更好地服务社会。深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必将成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成为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作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全面把握深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各项任务

去年,教育部根据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精神,结合教育战线实际,制定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各地各高校要认真学习贯彻文件精神,认真总结近年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做法和经验,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结合实际,因势利导,开拓创新,着力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1.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学校是志愿服务教育的主阵地。各地各高校要把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主渠道,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相关课程中,安排适当课时,讲授志愿服务的相关内容。要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大志愿服务的力度,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要不断丰富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等形式,积极传播志愿服务理念,激发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要积极选树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先进典型,并对先进典型进行广泛宣传。

目前,已有一些高校就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强化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清华大学提倡“全体学生在校期间参加20小时以上的志愿服务”;华中师范大学提倡在校生每人每学期至少要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并记录在毕业生的素质学分档案中。

2.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平台。要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建设,形成志愿服务系列品牌项目。鼓励大学生志愿者立足校园,走向社会,深入街道、社区、农村,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等各个领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北京大学形成了关爱弱势群体、社区共建、绿色环保等六大系列30个志愿服务项目;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基础教育、宣传讲解、爱心使者、绿色环保4个志愿者中心,并建立了一批志愿服务基地;南京大学创建了大学生法律援助、民工子弟学校支教等众多志愿服务品牌。这些做法和经验,都值得宣传和推广。

要支持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团开展活动,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团队。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研究和工作交流,推进信息和资源共享,为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成立志愿服务社团提供指导。华东师范大学依托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学科,建立了曙光志愿者服务队,为社会残障人士提供服务,就是一个很好的志愿服务品牌社团。

要继续深入实施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品牌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自2003年起已累计招募派遣了十几万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在全国22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100多个县从事志愿服务。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服务期满后选择了留在西部、扎根西部。这两年,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都组建了大学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团,其中部分成员就是扎根农村、扎根西部的优秀代表。实践证明,这些品牌活动都是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形式,有利于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创业观念,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大力推进。

3.构建长效机制,强化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保障。各地各高校要研究制定深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办法,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建设,不断提高他们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专项经费,加大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投入力度。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体系,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不断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素质和服务质量。要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为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交流共享平台。要将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作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实践环节,并对学生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提出明确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要制定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考评措施,定期对相关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并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

三、认真落实深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工作要求

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领导。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能不能深入推进,领导是关键。各地各高校要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成立相应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协调全校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校级共青团组织或学生工作部门要有专门机构和人员具体负责志愿服务工作。要对大学生成立志愿服务社团给予积极指导和帮助,为社团选聘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指导教师,在有条件的社团内要成立相应的党团组织。

另一方面,要大力营造志愿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深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既要做好规定动作,也要鼓励积极创新。各地各高校要不断创新志愿服务教育引导措施,推广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发动广大学生自觉参与志愿服务,努力形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进一步营造志愿服务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浓厚氛围。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就要开幕了。世博会是全世界文明的盛会,也是大学生志愿者展示风采的舞台,届时将有十几万名大学生参与世博志愿服务工作。世博志愿者是弘扬世博文化、传承世博精神、奉献世博事业的形象大使。广大世博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和无私奉献,是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充分利用世博会这一难得契机,深入挖掘志愿服务的精神内涵和有效举措,塑造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并在志愿服务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引导大学生志愿者成为世博文化和精神的传播者,大力宣传世博理念;要引导大学生志愿者成为志愿服务理念的践行者,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内化为自觉追求;要引导大学生志愿者成为和平发展国家形象和海纳百川城市形象的示范者,展示社会主义中国朝气蓬勃、日新月异的崭新形象,展示充满自信、乐于奉献的当代大学生风采。

同志们,深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意义重大。各地各高校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各项要求,积极开拓创新,不断创造新经验,取得新成绩,切实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蒸蒸日上,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5: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章程

青年志愿者服务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奉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促进我校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规范志愿服务活动,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以及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青年志愿者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各学院分会以及各种开展关于青年志愿者活动组织,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均适用本章程。

第三条 协会是由志愿从事社会公益与社会保障事业的我校学生组成的全校性团体,是由我校各院、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组成的非盈利性学生组织。本协会通过组织和指导全校志愿服务活动,为学校、社会提供志愿服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青年的整体素质,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作出贡献。

第四条 协会在我校党委监督和指导下开展工作和活动,由校团委具体指导进行协会的日常工作。

第二章 工作内容

第五条 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依据国务院社团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依法登记成立。协会根据需要可以设立分支机构,协会承担以下任务:(一)改善校园文化生活、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配合团中央关于推动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和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三)培养青年学生的公民意识、奉献精神和服务能力,促进青年健康成长。(四)为城市发展、社区服务、扶贫开发、抢险救灾以及大型社会活动等公益事业提供志愿服务。

(五)为具有特殊困难以及需要帮助的学生、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六)规划、组织全校各院、部青年志愿活动,协调、指导其开展活动。(七)与校外志愿组织和团体的交流、合作,共同开展有关活动。第六条 协会按照本章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并履行下列职责:(一)负责志愿者的招募、登记、培训、考核;

(二)组织实施审核协会及各院分会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三)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帮助,维护其合法权;(四)本章程所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 协会及各分会招募志愿者,应当以适当方式公告志愿服务项目和志愿者的条件,服务内容等。

第八条 建立完备的校内志愿者注册制度,鼓励我校大学生志愿者长期参加志愿服务。具体见“注册志愿者管理条例”。

第九条 协会向注册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证明,每在我校志愿者中评选优秀志愿者给予表彰。具体评选办法见“优秀志愿者评选条例”。

第十条 协会审议并通过各院分会或其他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并对全校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协会管理有关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财物。具体见“财务管理条例”。

第三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二条 青年志愿者代表大会

青年志愿者代表大会(简称青代会)是协会的最高权利机构,每一年召开一次,必要时可提前或延期举行。青年志愿者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听取、审议协会上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

(二)制定和修改章程;

(三)选举和罢免理事会理事;

(四)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财务报告和工作计划;

(五)决定终止事宜;

(六)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三条 青年志愿者代表大会须有2/3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需经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第十四条 协会理事会是青年志愿者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协会开展日常工作,对青年志愿者代表大会负责。

第十五条 理事会的职权是:(一)执行青年志愿者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常务理事;(三)筹备召开青年志愿者代表大会;

(四)向青年志愿者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五)决定会员的加入或除名;(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

(七)决定副秘书长、各院分会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主持协会日常工作,协调协会与各院分会的工作,使其保持紧密联系;

(九)听取、审议各院分会的工作报告;(十)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一)聘请协会顾问、名誉理事长、名誉理事;(十二)决定接纳有关人士为协会名誉会员;(十三)决定其他相关重大事宜。

第十六条 理事会需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七条 理事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特殊情况可提前或推迟召开。第十八条 协会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人数不超过理事人数1/3,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第十七条第(一)、(三)、(五)、(六)、(七)、(八)、(九)项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

第十九条 常务理事会需有2/3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需经到会常务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条 常务理事会至少一个月召开两次会议,特殊情况可提前或推迟召开。

第二十一条 协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过硬,热心为同学服务,有牺牲精神,不怕苦,不计名利;

(二)必须为在校青年志愿者;

(三)乐于奉献,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四)未受过学校处分;

(五)懂得科学管理方法,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能合理安排工作、学习、生活。

第二十二条 协会的法定代表人由共青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委员会书记担任。

第二十三条 协会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一)召集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

(二)检查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三)支持协会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工作计划,组织成员开展活动;

(四)处理其他日常事务。第二十四条 协会工作组

1.协会工作组是本协会的常设机构,下设两个部门:文宣组、活动组,具体负责协会日常工作的开展。2.协会工作组享有以下职权

⑴负责协会日常工作和活动的管理、协调,人力资源调配和志愿者培训工作; ⑵负责协会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志愿服务项目; ⑶负责协会的企划和宣传工作,扩大协会的影响力;

⑷负责对外联络、交流,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第二十五条 各学院分会部分

各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分会是协会的下级机构,在各学院团委或学生会、协会理事会的领导下,在协会的指导监督下自主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第二十六条 各学院青协分会要积极配合协会的工作,认真完成协会所交给的任务,同时各分会要立足于自身开展的各项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开拓创新。

第二十七条 各学院分会换届改选必须向理事会报告备案,并且各分会的工作情况要定期向理事会汇报,至少每月两次,每学期开始前各分会应将学期工作计划提交理事会审议通过。

第四章 注册志愿者

第二十八条 注册志愿者是本协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注册志愿者有权参加有关会议和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

第二十九条 注册志愿者的条件:

(一)有志于青年志愿者事业,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在校本专科学生、研究生,以及热心公益事业的在校教职工;

(二)具备经常性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技能要求;

(三)接受规定项目的培训并通过考核;

(四)每年至少参加规定时间的志愿服务;

(五)主动接受本协会的监督和管理。

第三十条 注册志愿者分为书面注册和网络注册,具体见“注册志愿者管理条例”

第五章 志愿者权利与义务

第三十一条 志愿者应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第三十二条 青年志愿者享有下列权利:(一)参与我协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二)参加我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三)获得参与本协会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的优先权;(四)对我校青年志愿者的工作进行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

(五)获得所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信息,向协会推荐会员的权利;(六)获得志愿服务活动必要的物质、安全保障权利;

(七)自身有志愿服务需求时优先获得志愿服务的权利;

(八)参与评选优秀志愿者的权利;(九)入会自由,退会自由的权利;

(十)法律、法规及志愿服务组织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第三十三条 志愿者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章程,执行协会的决议,宣传和推广青年志愿者活动;

(二)维护协会的合法权益、声誉和形象,不能以志愿者的身份从事营利性或者违背社会功德的活动;

(三)参加协会组织开展的活动,履行志愿服务承诺,完成本协会委托的任务,保守志愿服务对象的隐私;

(四)法律、法规及志愿服务组织章程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十四条 理事会可接纳对协会有杰出贡献的人士为荣誉会员。经理事会同意,荣誉会员可以担任荣誉理事。

第三十五条 会员如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协会章程或有损协会荣誉的行为,由协会依照有关规定撤消其会员资格。

第六章 志愿服务范围

第三十六条 志愿服务范围主要包括扶贫济困、扶弱助残、帮老助幼、支教助学、抢险救灾、环境保护、科技传播、医疗卫生、治安消防、社区服务、大型社会公益活动等社会公益服务。

第三十七条 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对象之间是自愿、平等的关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行指派志愿服务组织提供服务,不得利用志愿服务或者志愿者的名义、标识进行营利性活动或非法活动。

第三十八条 志愿者在从事志愿服务时应佩戴志愿者标识,或者其他可以证明身份的物品,完成志愿服务后,志愿服务组织应当如实为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证明,记录服务时间。具体见“志愿服务管理条例”。

第三十九条 需要志愿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提出申请,并告知需要志愿服务事项的完整信息和潜在风险。协会对志愿服务申请进行审议,及时答复,不能提供志愿服务的,应予以说明。

第四十条 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可以与接受志愿服务的单位和个人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解决争议的方法。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我校青年志愿者在协会组织的志愿服务中,因过错给志愿服务对象造成损失的,由协会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我协会承担民事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志愿者追偿。

第四十二条 在志愿服务中,志愿服务对象因自身过错给志愿者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在志愿服务中,志愿者因其他原因受到损害的,协会将会协助其依法获得补偿。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章程规定利用协会或志愿者名义、标识进行营利性活动的,协会和志愿者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予以制止,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八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四十四条 对协会章程的修改,需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青年志愿者代表大会审议。

第四十五条 协会修改的章程,需在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15日内,经校团委审议同意后生效。

第四十六条 本章程的最终解释权归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所有。

第四十七条 本章程自公布起生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篇6: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章程

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服务队全称为河南教育学院数学系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它是在河南教育学院数学系的领导下独立开展工作和活动的学生社团组织。英文名称为 Youth Volunteers Association of He Nan Graduation University.第二条 本服务队是由数学系本专业学生以及关注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同学自发组成的,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的、公益性的学生社团组织。

第三条 本服务队的宗旨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及规章制度,以助人自助为己任,崇尚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为提升数学系学生的专业教学技能和促进数学系公益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条 本服务队的任务是在不影响正常学习和教学计划的前提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支教、社会公益等活动。并积极配合学院开展的各项相关活动。

第五条 本服务队以积极健康的内容和活泼多样的形式,通过多层面组织、引导学生活动及专业能力的培养,以专业性质的活动来提高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

第二章 活动范围

第六条 活动内容:

(一)定期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包括支教、专业技能的培训以及教育教法的培训等活动;

(二)积极与学院公益组织合作和协调,促进数学系公益事业的发展,也同时增加本服务队成员的专业教学技能和经验;

(三)邀请专家学者做专场报告,组织参加社区实习、社会实践。

第七条 活动规范:

(一)活动依照学院和系里的相关规定以及本服务队的章程进行;

(二)活动内容健康、文明、积极向上。

第三章 队 员

第八条 本服务队队员为个人队员。

第九条 申请成为队员的条件:

(一)拥护本服务队的章程;

(二)自愿申请加入本服务队;

(三)对志愿者活动有强烈热情。

第十条 队员入队程序:

(一)服务队将定期组织纳新报名;

(二)报名结束后将对报名人员进行考核,按一定比例择优接纳,对接纳来的新成员愿意遵守本章程的,在签字入会后成为本服务队成员

(三);

考察期(1个月)结束后注册成为正式队员,并发放服务队相关证件;

(四)对队员接纳必须按规定进行。

第十一条 队员享有以下权利:

(一)在本服务队换届选举中有选举权、被选举权;

(二)参加本服务队组织的支教等其他社会公益活动;

(三)对本服务队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四)获得本服务队服务的优先权;

(五)对服务队各项活动的知情权;

(六)入队自愿、退队自由(但正式服务队成员的离会须向秘书处提出书面材料,交还队员证件)。

第十二条 队员应履行以下义务:

(一)遵守本服务队的章程,执行本服务队的决议;

(二)维护本服务队的合法权益;

(三)完成本服务队交办的工作;

(四)向本服务队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和信息;

(五)维护好本服务队的集体声誉,不做有损服务队的行为。

第十三条本服务队队员待遇

(一)服务队将向正式成员发放证件,并注册成为队员;

(二)参加服务队组织的各项对外交流和内部交流活动;

(三)有机会参加本服务队组织的各种培训和讲座。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四条 机构的设置有队员大会(团支书一名,队长一名)、理事会(各部部长)、秘书处(秘书长一名)、宣传部(委员若干)、外联部(委员若干)。团支书和队长负责服务队的全面工作。

第十五条 本服务队的最高权力机关是队员大会,队员大会的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会会长、秘书长、各部部长,聘请名誉会长、顾问、指导老师;

(三)审议各部的工作报告;

(四)决定终止事宜;

(五)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六条 队员大会须有2/3以上的队员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队员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七条 队员大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在特殊情况下可提前或延期召开。

第十八条 理事会是队员大会的执行机构,理事会实行民主集中制,每月或半月举行一次会议,服务队设理事若干,组成理事会,理事会有权制定本服务队职责范围内的一切工作条例。在队员大会闭会期间,领导本队开展日常工作,对队员大会负责。

第十九条 理事会的职权:

(一)筹备召开队员大会;

(二)执行队员大会的决议;(三)决定队员的接纳和退队;

(四)向队员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领导本服务队各机构开展工作;

(六)制定和修改内部管理制度;

(七)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二十条其他各部职权

(一)宣传部:主要负责宣传本服务队,并为各项活动等进行宣传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必要时还可举办一些公益募捐的文艺活动;

(二)秘书处:主要负责整理和保管本服务队队员的档案资料,并对相关活动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备案保存,进行服务队内部的联络及相关工作的协调;

(三)外联部:主要负责组织开展社会实践等相关工作,联系外部资源,与其他组织合作,为举办大型活动联络资金支持。负责及时收集和掌握各类信息,为服务队成员的就业及教学素质提高提供信息保障;以及进行公益性的爱心活动。

第五章 资源管理和使用原则

第二十一条 经费来源:

(一)队员队费;

(二)校内外赞助;

(三)筹集、捐赠或资助的资金;

(四)其他。

第二十二条 资金使用原则:

(一)接收的经费必须存入服务队专用账户;

(二)经费接收必须由队员大会成员签字

后方可接收,并报交理事会记账、备案

(三)经费支出必须由使用者以书面的形式报请队员大会,由队员大会签字后,方可报请理事会支出;(若出现财务问题由服务队相关责任人负全部责任)

(四)服务队每学期期末将财务情况报告公布。

第二十三条 除资金以外其他资源的使用前必须报秘书处备案,方可使用。

第二十四条 本服务队资源任何人不得侵占、私分或挪用,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第六章 日常管理

第二十五条 本服务队的一切日常工作由理事会负责。

第二十六条 本服务队对正式队员实行学期注册制度,逾期未注册的或由秘书处通知后仍为注册的将取消正式队员资格。

第二十七条 2次未缴纳队费的将取消其正式队员的资格(特殊情况必须说明)。

第二十八条 若有事不能参加协会活动,必须提前向秘书处请假,2次未请假或3次活动点名不到的将取消其正式队员资格。

第二十九条 对取消其正式会员资格的会员将没收发放的证件。

第三十条 本服务队各项事宜均由秘书处文档备案。

第七章 章程的修改

第三十一条 本服务队章程的修改,需经理事会议定后报队员大会审核通过。第三十二条 本队修改的章程需在队员大会通过后五日内对外公布。

第三十三条 本队由于内外原因需要注销时,由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

第三十四条 本队终止动议须经会员大会表决通过,报相关部门审查同意。

第三十五条 本队终止前学校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清算协会资产,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得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本队经相关部门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第三十六条 本队终止后剩余资源按队员大会决议进行处置。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章程经 2010 年10月18 日 队员大会表决通过。

上一篇:2022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下一篇:指挥和管理违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