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红色体验教育感想

2024-05-09

遵义红色体验教育感想(精选6篇)

篇1:遵义红色体验教育感想

3月15、16日,我参加了矿上组织的红色之旅,前往革命圣地遵义,以及娄山关。去了解遵义在整个长征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市老城会址路,是一座二层楼房。当年,就是在这里的遵义会议,毛泽东确立了自己在党的领导位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将红军引向胜利前进的道路。

离开会址主楼,我们进入展馆,看着陈列在“红军政治部旧址”内红军当年留下的物品:宣传红军政策主张的《红星报》;书写在老百姓门板上的宣传标语;记录战绩的《战功表》;红军作战用过的步枪、手雷、草鞋、草帽、还有那台十分珍贵的石印等等。当我看见这些原物原件的时候首先是感到新奇,但后来我慢慢的就联想到以前70余年的历史烟云,将我带回到决定中国革命前途的危急关头——在读初中历史的时候就学过遵义会议我还记得期末考试的题目就是遵义会议的起因和遵义会议有什么重要的意义: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为了实行战略上的转移,率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征途是艰难的,外有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内有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统治,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指挥却遭到排斥,红军屡遭失败,伤亡惨重,党和红军的前途十分危险,在这紧急关头,1935年元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遵义,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让世界都为之感叹。是红军的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撰写的赞歌,红军是铁血汉子,是钢铁战士。饥寒交迫中爬雪山过草地;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而四渡赤水;残阳如血的娄山关战斗,他们遇到的艰难和险阻是我们这一代人想象不到也体会不到的,但是,任何艰难困苦在红军面前都是渺小的,在这里我又想到了一首关于红军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些都体现了红军的革命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刚强意志。他们是祖国的长城和守护者,民族的灵魂,人民可以依靠的泰山。艰难岁月中磨练出的长征精神是我们永远的财富,他将在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中继续发挥巨大的作用。

通过参观学习和了解,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中国革命来之不易。无论今天我们遇到多大的困难和委屈,想一想,看一看,比一比,我们的革命老前辈,用鲜血换来的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我们还有什么可以抱怨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忘我工作、不去无私奉献?通过参观,我们还感悟到,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经济建设时期,实事求是、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不断改进自己和创新自己,是任何时期都必须坚持的原则。在市场经济不断成熟发展、市场风云变化无穷的情况下,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必须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实事求是,不断修正我们前进过程中的偏差,用自己的勤奋工作,去实现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

作为煤矿工人的一员,我们要以遵义会议体现出来的精神为动力,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不断创新,干标准活做放心事,让领导们放心,将长征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篇2:遵义红色体验教育感想

——记遵义红色教育活动心得

作为新一批的入党积极分子,我有幸参加了单位组织的红色教育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在中国革命的危机时刻起了关键作用的遵义会议旧址、国民党反动派关押革命志士的息烽集中营及具有“转折点前夜”之称的瓮安猴场会议会址。时间虽短,属走马观花,但通过总结提升,却也感慨良多,收获颇丰。一、一次深刻的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

当站在遵义会址前,细心聆听和用心感受,突然觉得身临其境,会址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庄严和神圣。肃立在简朴而狭小的会议室内,行走在当年红军司令部、政治部驻地的走廊,端详着一件件那么普通却凝固非凡历史密码的文物,让我感受到了中国革命历史上这段极不平凡的岁月。遥想革命先辈当年为了全中国人民在此山此水间的血火拼杀、金戈铁马;披肝沥胆、同生共死,不由得令人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和冒险主义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从而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我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越过娄山关,四渡赤水,建立革命根据地,直至最后取得革命胜

利,这是一段艰难曲折的光辉历程。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于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标志着我们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只能走自己的道路,而不能墨守教条和照搬外国的经验;始终坚定革命信念,发扬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这些经验仍然需要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借鉴。二、一次神圣的灵魂洗礼、精神的震撼。

息烽集中营——军统内部称之为“大学”的地方,曾是国民党反动派企图秘密摧毁共产党人意志的牢狱和“反省院”,从1938年11月建立到1946年7月撤销的7年8个月间,先后关押过一千多位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被秘密处决和折磨致死的就有600多人,失踪四百余人。虽然息烽集中营中满眼绿色、树木葱郁,但当时就是人间地狱。

在此静静地端详着一张张年轻甚至还是孩子的照片,有一些烈士连照片甚至连姓名都没留下啊,再去看那山洞里的刑讯室里一件件阴森可怖的刑具,仿佛看到一场场血肉之躯与老虎凳、“披麻戴孝”等等酷刑的较量。虽然共产党人的血肉之躯可以被摧残、被毁灭,但是他们的意志永远高扬。

虽然国民党军统当局采用无奇不有的刑具对被关押人杨虎城将军及罗世文同志等革命先烈们施以毒辣暴刑,但他们从不屈服,依旧怀揣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在这所“大学”里书写着可歌可泣的伟大

篇章:由罗世文、车耀光、许晓轩和韩子栋等策划成立的“中共狱中秘密支部”,在对付军统当局的斗争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小萝卜头”宋振中虽是个儿童,但却成了狱中支部的小小交通员,是共和国最年轻的烈士;许晓轩烈士写下了“走出大笼,赶进小笼,苦比笼中重,不如锁笼中。太阳真宝贵,每次廿分钟,革命不怕苦,宁死不出笼”诗篇。

当年蒋介石之所以把这个秘密监狱选在息峰,即有取息峰“熄灭烽火”之意。但是,革命的烽火是灭不了的!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努力向前,终于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三、一次革命立场的抉择、转折的前夜

1934 年 12 月下旬,中央红军进抵乌江南岸。31 日下午至次日凌晨,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猴场(今草塘)宋家湾召开扩大会议,史称“猴场会议”。

猴场会议是红军入黔后,政治局在黎平会议之后,遵义会议之前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作出了《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重申了黎平会议精神,坚持渡江北上建立新苏区,完成了红军战略方向的转移;强调加强政治局对作战方针的领导,基本上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的军事指挥权;确立转入反攻,消灭敌人主力的指导思想,使作战方针由消极防御、消极避战转为积极作战、积极防御;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赤化,积极开展政治宣传,武装群众,建立政权,扩大红军,瓦解白军,传播革命火种。猴场会议决定,红军

一举突破乌江,直捣遵义,实现了红军处境的根本好转,挽救了党和红军的命运,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会议通过激烈的争论,再次否定李德等人回头东进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错误主张,重申黎平会议决定,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基本结束了“三人团”对红军的军事指挥权,初步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中枢,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会后,红军遵照会议决定,把撤离苏区以来的消极避战变为积极作战,主动出击,恢复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的光荣传统。红军按照黎平会议决定的“应坚决消灭阻拦我之黔敌部队,对蒋、湘、桂诸敌应力争避免大的战斗,但在前进路线上与上述诸敌部队遭遇时,则应打击之,以保证我向指定地区前进”的方针,强渡乌江天险,攻占了遵义,掀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篇3:遵义红色体验教育感想

1体验与旅游

国内很多学者对于旅游与体验进行了研究, 谢彦君指出:旅游世界最核心的要素即旅游体验[1], 而邹统钎等认为:旅游的本质是一种体验活动[2]。从本质上讲, 旅游就是人们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去寻求某种体验的一种活动;旅游服务就是如何让游客获得一次完美体验。那么如何才能设计满足游客体验的旅游产品?厉新建认为体验是一个可能存在千差万别的私人产品, 从本质上看, 体验并不是企业提供给客人的, 而是客人与“那些筹划事件”互动的结果。[3]旅游企业应该注意设计好游客体验的整体氛围, 营造好整体意境, 形成包括景观、情境、游客的旅游场。[3]体验与旅游的关系密切, 旅游可以说是体验经济的重要内容。

2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2.1红色旅游产品设计问题

遵义红色旅游产品设计的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其一是红色旅游产品单一。红色旅游景点产品过于单一、并呈现出游览方式固定化, 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简单枯燥的特点。因此, 遵义红色旅游根本留不住游客, 这导致遵义红色旅游多为一日游。形成了游在遵义, 吃住在贵阳或者重庆的怪现象。其二是红色旅游以参观为主, 缺乏参与性。旅游项目以博物馆式的参观为主, 缺乏体验性、参与性的旅游活动项目。红色旅游仅停留在静态观光活动上, 游览活动乏味, 不能很好的吸引游客。让游客感觉单调乏味, 没有吸引力。其三是红色旅游缺乏主题, 产品缺少特色。与其他红色旅游目的地相似, 遵义红色旅游在设计时没有进行主题的挖掘, 红色旅游产品没有特色, 缺乏亮点。遵义虽然拥有一大批价值和品位都比较高的红色旅游资源, 但是因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深层次文化内涵的挖掘, 同时也没有与区域内的其他文化形式有机结合, 给游客的感觉是千篇一律, 没有特色。

2.2红色旅游营销问题

遵义红色旅游在市场营销上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旅游营销缺乏系统性。具体表现在缺乏统一的营销规划和营销目标, 对客源市场需求形势缺乏准确的把握, 营销整合不足, 效果难以保障。其次是营销的方式简单粗放, 缺乏创新, 缺乏体验营销。遵义红色旅游的营销方式还较多的停留在传统的模式, 没有和现代技术较好结合, 缺少创新。目前的主要营销方式还是以报纸、电视、户外广告等广告宣传为主, 缺乏和其他营销方式的有机组合, 公共关系、销售促进和人员推销等方式没有有效进行组合, 同时也缺少网络营销和手机营销等新型体验营销方式的创新。最后是营销的效果缺乏反馈评估。对于营销效果如何, 缺乏跟踪反馈和评估, 没有采取有效的方法对游客进行信息的调查反馈。

3遵义红色体验旅游设计的思路

体验经济时代的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商品或服务, 它提供最终体验, 并充满了感情的力量, 给顾客留下了难以忘却的愉悦记忆;消费者消费的也不再是实实在在的商品, 而是一种感觉, 一种情绪上、体力上、智力上甚至精神上的体验。其实质就是强调产品设计应该关注消费者的各种感官刺激和体验。游客的体验来自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感官, 如图1所示。遵义市红色旅游产品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增强游客体验为核心, 通过设计多重的感观刺激, 为游客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情境, 令游客留下难忘的深刻记忆。

3.1确定红色旅游的体验主题

鲜明的旅游主题是指引游客迈向良好体验的第一步。遵义红色旅游体验主题策划应该注重独特性和新颖性。要善于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环境的改变对主题做相应的调整, 使主题对游客永远具有新鲜感, 并借此迎合或者更加深入地开发游客的心理需求。主题要想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必须独特而新颖。独特就是挖掘旅游资源和文化的特色, 寻求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的差异, 而新颖则是独特中求新。遵义红色旅游虽然开发了一些浅层次上的参与性活动, 但主题不明确, 得不到旅游消费者的青睐, 而无法发挥其体验价值。因此, 我们应该站在游客的角度来重新定位旅游体验的主题, 在主题设计中融入遵义的红色文化内涵, 深入挖掘它的核心价值, 形成遵义地方特色产品。

3.2红色旅游体验项目的设计

在红色旅游项目设计上, 应该围绕如何有效展示红色文化及其深刻内涵展开, 体现参与和互动的原则。应该打破传统红色旅游博物馆式的简单展示, 既要有博物馆式的展示, 也要有形式多样的其他旅游项目来进行强化和补充。例如可以开展与游客互动的娱乐活动。在讲解员集中讲解后, 开展实景表演、现场有奖问答、听老红军讲故事等活动, 这样可以调动游客聆听讲解的积极性, 巩固游客对红色文化知识的记忆。开展实景表演, 让游客感觉自己身在电影或电视的拍摄现场, 这样可以提高游客的兴趣。现场有奖问答可以让游客对亲自参与的活动留下深刻的回忆。

红色旅游体验项目的设计应该考虑多感官器官刺激。体验所涉及的感官越多, 体验就越美妙。一种旅游项目的感官刺激越是支持和加强旅游的主题, 该项活动越能有效地刺激感官而令人难忘。任何一种体验越是充满感觉就越是值得记忆和回味。例如在红色旅游产品的视觉设计上, 应该以红色为基色。红色能激发游客的热情, 让人兴奋, 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可以配以红色主题演出、红色电影、红色书籍等增强视觉效果。在红色旅游产品的触觉设计上可以模拟红军训练, 让游客亲自穿红军服装, 体验当红军的感觉。在红色旅游产品味觉设计上, 可以设计专门的红色菜肴, 让游客品味红军生活的艰辛。可以以就地取材的野菜、树根为原材料, 红军野菜宴席不仅可以为游客调节口味, 也可以让他们充分体验红军当年的生活。红色旅游产品的听觉设计, 在各项旅游活动中以高科技手段再现红军的某些战争场面, 如枪声、炮声、火光、硝烟等。

3.3红色旅游体验情境的设计

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得以传承的一种方式, 在遵义红色旅游的体验环境策划上, 景区应该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场景, 让游客仿佛置身当年, 实现历史的再现。从景区的建筑物外观、形状、颜色和材质等, 到街道的布局, 店门的格调和风格, 甚至店家、商贩都可以虚拟当年的情形。可以设计抓土豪, 分土地, 红军征兵, 军民鱼水情深活动等等情境场面。

3.4红色体验型纪念品的设计

游客在旅游时会购买一些特别有纪念意义的旅游纪念品, 作为对难以忘怀的旅游体验的留恋。如到风景如画的旅游目的地的游客会购买风景明信片, 参加旅游节庆活动的人会购买绣有节庆标志的衬衫或帽子来做纪念, 游客也会购买当地土特产赠送亲人朋友。纪念品是游客把自身旅游体验与他人分享的重要媒介。通过纪念品, 可以帮助游客勾起对旅游目的地的回忆。遵义红色纪念品体验设计的原则是创造回味, 让游客即使返回了家中, 睹物思情, 留下无穷的回忆。遵义红军街是遵义纪念品的其中一个聚集地, 这里的纪念品除了极少数稍具特色的产品外, 绝大多数和其他红色旅游目的地相似, 缺乏新鲜感, 很难激起游客的购买欲望。遵义市旅游纪念品设计一方面应该把握红色资源的独特性, 以长征为主线, 结合遵义地方特产, 尽量就地取材, 来设计各种旅游纪念品。

3.5策划红色旅游体验营销

体验经济的到来, 对传统营销提出新的挑战。传统营销更多的是关注消费者的利益, 而体验营销则应重点关注消费者的切身感受。在这个消费者愿意花钱买感觉的时代, 遵义应该策划令游客耳目一新的红色旅游体验营销。首先应强调以品牌为核心。针对遵义红色旅游资源特色, 精心设计独特的“转折之城”旅游形象, 打造红色旅游体验品牌。其次要注重体验营销传播方式的创新。随着网络商务的发展, 遵义进行红色旅游体验营销时, 可以利用B2B、B2C、博客、3G手机、网络广告等平台来进行线上推广。如建立红色旅游的体验网, 将遵义会址、四渡赤水、娄山关等红色旅游景区虚拟进来, 让游客通过网络即可达到体验相关红色旅游地的效果, 激发游客出游的动机和需求。

总之, 遵义应该根据自身资源特点来构建红色旅游的体验模式。在体验设计的过程中, 应该始终以游客为中心, 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 来诱导、刺激、激发游客主动地参与到旅游体验中来。

参考文献

[1]谢彦君.旅游体验研究[M].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

[2]邹统钎, 吴丽云.旅游体验的本质、类型与塑造原则[J].旅游科学, 2003, 4:7-10.

篇4:遵义红色教育培训心得精选

——以贵州红教育学习经历遵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

从11月18日开始,直到11月22日,我参加了今年单位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红色教育活动。一个星期的学习,参观了中国革命危机发挥了关键作用在遵义会议地点和国民党反动派囚禁西峰集中营的革命者,浏览贵州的雄伟的河流和山脉,也联系了一些旅游和文化遗产。时间很短,收获不小,虽然匆匆浏览东西,但也感觉很多,你感觉收获。通过这个总结,我把贵州旅行经验完成它,做一个报告。

一个,一场深刻的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

遵义,遵义会议不是我们这些不熟悉的同志们,遵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但当我们看到了高山和崇高的山在贵州,吴江见证Jiangliu快,会听到研究者遵义会议遗址纪念馆讲述了中国革命历史的非凡的年,站在一个简单的和小会议室,走在红军指挥官部门政治部门的总部,走廊,看着很普通但是非凡的历史密码凝固文物,思维革命的祖先在这山上的水消防的血液,象征着中国古代战争,政治局势,唇枪舌剑,不能帮助每个人都充满了兴奋。,无数的想法。

听历史的回声,新的理解,新的举措不断产生,在交换。

甚至在1935年1月,遵义红军打击他累,不仅数量小,设备落后,遵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而不是国民党军队相比,和最资深的命令军队的党坚决执行错了线,困惑,困惑,甚至不满分散士兵;然而,没有后,党领导的军队击败了八百万正规军,夺取了全国政权。

奇迹是如何创建?

遵义同志说,如果遵义会议,今天的中国将是另一种。

篇5:遵义教育与红色文化

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代表的长征红色文化每年吸引近亿游客前来参观和游览。遵义已成为贵州的一块经济热土和文化圣地。 在有“遵义”这一名称的1300 多年里, 特别是本世纪30 年代以来, 遵义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伟大实践和伟大创造, 积淀了丰富而瑰丽的历史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现代文化, 最终升华为一种自强不息、代代相传、不断创新的遵义教育精神。

一、遵义教育的历史底蕴。

汉文化在遵义历史文化中居主导地位。在遵义, 汉有三贤:盛览、尹珍、舍人;清有三儒:郑子尹、莫友芝、黎庶昌。他们接纳贤士, 开办学校, 传播文化, 研究学术, 兴办实业, 促进了古播州 ( 遵义) 文教事业的发展。历史上留下了杨粲墓、黎庶昌故居、蜀汉石刻、望仙台石窟、袁锦道故居等历史文化遗址。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和改革开放新的时代孕育了一代新的教育文化名人, 如黔北作家群体中的蹇先艾、何士光、李宽定、石果、石定、石永言、李发模、赵剑平等人, 书画界的孟光涛、祝焘、叶景文等人, 外交界的文化人宦乡、韩念龙等人, 都在中国文化艺术界熠熠生辉。为遵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

二、遵义会议的特殊内涵。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是我们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长征之所以胜利, 就在于我们党在遵义会议后, 彻底脱离了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 根据中国的实际指导中国革命, 根据党的实际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事求是地处理中国革命的问题,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 遵义会议是开端。这些工作作风, 推动了遵义的教育和社会进步。遵义会议为遵义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了实质内涵。

三、浙大西迁的思想传递。

红军长征胜利后不久, 一支文化长征的队伍由浙江出发, 1940 年到达遵义, 这就是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在遵办学7 年, 为我国保护了老一代的知识分子, 如竺可桢、王淦昌、苏步青、陈建功等赫赫有名的科学家, 同时培育了一大批包括遵义籍青年在内的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队伍, 并把先进的科学文化引入西南地区, 把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科学思想与遵义历史文化传统相互交流, 相得益彰。英国科学家、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于1944 年两次到遵义, 对浙大科研水平学术空气给予高度评价, 称之为“东方的剑桥”。今天, 遵义开发利用的电力资源、锰矿资源、生物资源和至今仍在大面积栽种的蚕桑、茶叶、油菜, 就是当年浙大帮助引入的。浙大在贫困和苦难中, 培植和成长起来的科学思想、求是作风和创业精神, 使遵义人更加重视崇尚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 用科学的思想武装头脑, 战胜愚味无知,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遵义教育奠定基石。

四、改革开放的实践结晶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 遵义教育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把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遵义传统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 创造性地展开教育工作。1996 年, 遵义县就获得国家颁发的基础教育先进县。遵义教育在正确认识自身的基础上, 先后提出了既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又符合遵义教育客观实际的战略思路和政策原则。现代遵义教育工作者的朴实、牺牲、进取精神, 创造了遵义现代教育的辉煌。

五、红色文化的内涵及教育意义

红色文化包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遗址、遗物、纪念物等物质文化和在这一革命过程中孕育出来的革命历史、革命精神、革命文学艺术, 以及人民领袖、将军、烈士及老区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事迹等非物质文化两种形态。红色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 中华民族“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 贫贱不能移”的高尚气节和富有理想、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民族品格,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源头之一, 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遵义, 这座充斥着红色记忆的城市始终巍然矗立, 等候着每一个“寻根”的人前来叩问峥嵘历史, 同时感受时代发展为其带来的欣欣风貌。镶嵌在记忆中的红色符号时光飞逝, 记忆不褪。

遵义, 是一块神奇而炽热的土地, 这块土地创造了无数个中国革命里程碑的红色标记。目前, 遵义先后完善和开发了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苟坝会议纪念馆、红军烈士陵园、娄山关战役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红军街、红九军团司令部旧址、红军四渡赤水博物管、乌江渡等红色教育基地, 教育资源特别丰富。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意蕴着重要的育人功能, 它蕴涵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鲜明写照;蕴涵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改革创新精神, 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蕴涵的价值观念、价值目标和精神境界,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

六、红色文化教育基本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 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面临着挑战。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对学生产生着思想冲击, 我国社会转型中遇到的种种社会问题也常常引发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困惑。

红色文化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 遵义人民培育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遵义精神。青少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 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构筑起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 产生了良好的效益。学生在红色文化教育中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洗礼, 学生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 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

现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特定的社会环境中, 各种思潮、各种价值观并存, 青少年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 重温老一辈的红色岁月, 了解红色文化, 潜移默化地使青少年学生接受更多的革命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有利于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也必将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篇6:遵义红色体验教育感想

遵义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于2004年9月招收第一届美术学专业本科生。2011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文批准遵义师范学院为全国10所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之一,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美术学方向)设在该院美术学院。

美术学院现有美术学和艺术设计学两个专业,有基础绘画、油画、设计、中国画、中国书法、版画、美术理论7个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3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22.6%,讲师占48.4%,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41.9%。近几年来,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获国家级奖励7项,获省级奖励(论文和作品)一百余次、发表论文(作品)一百余篇,其中核心近50篇,出版专著5部,承办国家级展览1次。教师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奖励1 1项、省级奖励近百项。

上一篇:昌吉两免一补实施方案下一篇:“师恩难忘”教师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