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桥的故事》与《废墟的辉煌》异同点

2024-04-26

《索桥的故事》与《废墟的辉煌》异同点(通用6篇)

篇1:《索桥的故事》与《废墟的辉煌》异同点

Sf 都是写了现在也写了以前(或传说)Sf 都在题目中点出了要写的主要事物。Sf 都在题目中写出了些要写事物的方法。

Sf 都是写“我”到都江堰索桥或罗马废墟去参观时看到的和想到的(或者听到的),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叙述,更具有真实性。

Sf 都写的、了参观地方的不止一个景物。Sf 结尾点明中心。

Sf 都写了一件事,但是S不明显。Sf 都有“我”自己的感受。

F 结尾语开头呼应 S则没有。

F 重点描写罗马废墟的样子 S则重点描写“我”在索桥上所想到的故事。

S 的写作目的是突出都江堰地区人民的不怕困难的精神,而F则是罗马文明的废墟,感受这个千古的绝响、永恒的魅力、不灭的辉煌。一个突出人,一个突出物。F 有“我”对罗马废墟的情感变化,而S没有。F 有对环境的描写,S没有。

S 写了索桥几经毁坏的过程,而F写了罗马人保护废墟的做法。F 有比喻的修辞方法,S没有

篇2:对太极拳与气功异同点的比较研究

1 概念的异同点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1]要准确地理解一个事物,首先要做到牢牢地把握住它的概念。从字面意义来看,太极拳是“太极”和“拳”的合体,是把我国传统文化中“太极”理念运用到“拳”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太极拳”这个词中,“太极”是用来修饰“拳”的,所以太极拳依然要归类于我国众多的武术拳种之一。从其现在的推广普及程度来看,也是现在发展最成熟的武术拳派。给太极拳下比较完整的定义应为:综合融汇了我国诸多拳种之长,结合古代的导引术、吐纳术、吸取古代唯物哲学阴阳学说与中医基本理论的经络学说,成为一种内外兼修的拳术。[2] “气功”这个词虽然在很多古文献中都有提及,但是真正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被提出应该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刘桂珍编写了《气功疗法》,“气功”这一名词才流传开来,并得到认可。“气功”中的“气”在中医中指人体内使各器官正常发挥功能的原动力。而“功”则指技术和技术修养。[1] “气功”是人体在安静状态下,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的方法,开发人体生命潜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3]太极拳和气功都属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其自身悠久的发展过程中,都受到阴阳五行学说、脏腑与经络学说、精气神学说等中华传统文化影响。但太极拳作为一类拳术的总称,偏重的是攻防技击;而气功作为一类养生保健功法的总称,主要作用是通过修身养性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2 继承原则的异同点

气功与太极拳均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二者均多是以民间师徒传承为主,而且在传承过程中,大都带有一些封建迷信色彩。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非常重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气功和太极拳的发展都掀开了崭新的一页。1954年,原国家体委设立了民族形式体育委员会来负责武术的挖掘和整理。在国家的号召组织下,多位专家共同努力,对气功和太极拳进行修订,先后整理出了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拳、八十八式太极拳、三十二式太极剑、八段锦、十二段锦、六字诀等功法。专家们在对太极拳进行编撰的时候,主要是对复杂的动作进行简化,以适应大众习练的需求。其实这一点早在清朝就被太极拳宗师杨露禅意识到,他就曾经对太极拳进行过删繁就简的革新,促进了太极拳在一个时期内的发展。任何体育项目,将技术简化到普通群众可以参与,是这个项目能够在群众之中广泛传播的基础。上海体育学院曾经有一位研究生在论文中指出陈氏、杨式、吴式、孙氏、武氏太极拳流派的发展都是由复杂向简单的一个过程。[4]气功是一种思想意识活动占很重要地位的运动,由于气功的这种特性导致其在两千多年的传承过程中,除了受到中华优秀文化思想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沾染了一些不科学的理念。这就使得气功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污染社会环境甚至是引起社会动荡。这就要求我们今天的气功练习者必须以一种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气功。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根据这一时代需求,先后两次组织全国气功界的专家学者对一些优秀的传统功法进行编撰,将大量的现代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学、中医学、心理学等科学知识的因素植入其中,形成了健身气功·易筋经、健身气功·五禽戏、健身气功·六字诀、健身气功·八段锦、健身气功·十二段锦、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健身气功·大舞、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等九套健身气功功法。这九套功法形成后,由于其既具有传统气功简单易学、形式多样等特点,又兼具有大量的科研作为理论支撑,所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可以说,健身气功的出现是气功发展史上的一个新起点,从此我国传统的气功运动与西方科学开始了完美的结合。为气功运动“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现代人对太极拳的继承,基本上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而对气功的继承,则更多的是剔除其中传统文化糟粕,并将现代科学融入其中的过程。由于太极拳和气功在发展过程中有相似的地方,所以这两个继承原则对太极拳和气功虽各有侧重,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通用之处。3 作用的异同点冷兵器战争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现代战争中近身格斗的重要性也已经远不如前。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普遍提高,一些传统的技击术已经脱离其技击的原本功能,而逐渐地演变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体现出一段时期内某些文化发展的情况。在这种大背景下,根据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转变,太极拳的作用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太极拳在逐渐失去其技击的原本含义之后,主要的作用除表演之外也正在向大众的健身、养生方向靠拢。有学者进行过考证,太极拳在起源之初就受到中国养生文化的影响,养生价值是其原初价值结构的组成之一。[5]这就与气功的作用不谋而合。近年来有大量的研究证明,太极拳在健身养生方面的作中用极为显著,而研究太极拳技击功能的文章发表却十分少见。这也从侧面佐证了笔者的想法。即使如此,从概念也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出,太极拳作为一种优秀拳种的代表,其最主要的特点不言而喻还是技击性。气功从产生到现代,除少量的表演之外,其最主要的作用范畴从来都是健身和养生。如果抛开二者在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方面的作用程度,只考虑用途的大小,那么太极拳在作用方面的涵盖范围就比气功略微大一些。4 练习特点的异同点太极拳与气功的练习均是以“精”、“气”、“神”为对象的。尽管如此,在现代人实际的练习过程中,练习侧重点确有不同。现在的太极拳习练者,包括专业运动员、各大体育院校的专业学生以及业余爱好者等人,真正能做到把拳法与“导引术”、“吐纳术”相结合的较少。可以说大家更多练的是太极拳的“形”。太极拳作为一种竞技武术拳法,在规则方面已经比较成熟,规则中也主要是对“形”的界定。由于太极拳与气功在练习时都具有柔和缓慢、圆滑连贯等特点,所以在练习气功初期,进行一定时间的太极拳练习对气功练习的“正形”是有帮助的。北京体育大学著名的传统体育养生学专家杨柏龙教授也认为在练习气功的初期,应该以练习外形为主,达到“以外导内”的效果;随着练习的深入,当体内有感觉时,再逐渐地把练习重点转移到意念、呼吸、神态等方面。而气功的特点决定了气功练习更加注重“气”、“神”,所以当太极拳练习达到高级阶段,如果适当地进行气功练习,可以帮助练习者把习练的侧重点集中到神态、呼吸、意念等方面,使得外形的“拳术”真正与“导引术”、“吐纳术”相结合起来,让练习者的水平达到较高的境界。

5 结论与建议:

1.太极拳与气功同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其产生和发展均是在中华传统文化这片沃土上,所以其理论基础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太极拳是一种拳术,其核心含义在于技击;气功是一种健身术,其核心意义在于健身养生。

2.我们在继承太极拳时应该偏重于动作的简化;而对气功的继承则应该偏重于破除玄学、迷信思想,科学、理性的进行练习。这两个继承原则对太极拳和气功虽各有侧重,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通用之处。

3.随着社会的发展,太极拳的技击含义正在逐渐淡化,而其健身养生效果则更加被人们所重视。太极拳的社会功能已经与气功相类似,除去少量的表演需要外,人们练习这二者的本质目的大多都是为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和延长寿命。

4.由于太极拳和气功的特点所决定这二者的练习过程中可以相辅相成的,因为在不同的阶段二者的练习可以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在气功练习的初期进行太极拳练习,可以帮助练习者“正形”;在太极拳练习的高级阶段练习气功,可以帮助练习者调理呼吸、集中意念。

摘要:太极拳和气功都是被人们所广泛接受的健身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太极拳和气功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使人们加强对太极拳与气功的理解,明确二者的异同点,从而有利于在健身过程中选择对自己更加合适的方法,并且更快的提高练习水平。

关键词:太极拳,气功,健身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M].商务印书馆:438,475,1078.

[2]中国武术百科全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90.

[3]杨柏龙.气功标准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

[4]卫志强.太极拳流派演变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4,18(4):45-48.

篇3:废墟的辉煌

②到达意大利的第二天上午,我们乘车从一个叫美女城的小镇前往罗马。那天的天气特别好,秋阳灿灿,秋风习习,高速公路两旁的松树就像一把把张开的绿色巨伞,撑着蓝天白云,景色美丽极了。早就听说罗马是一件精致的建筑艺术作品,尤其是那规模宏伟、金碧辉煌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高耸云天、气势非凡的圣天使城堡;巍然屹立、威风凛凛的埃曼纽尔二世骑像纪念碑;充满神秘色彩的许愿喷泉,更是以它们独特的建筑艺术闻名于世。因此,在我的想象中,罗马一定很美,很繁华。然而,当汽车进入市区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有流光溢彩,没有生机盎然,一切都是旧的,街道是旧的,房屋是旧的,整个罗马就像一件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历史文物。

③我不禁有些失望,谁能料到举世闻名的罗马竟会是这般模样。就在我感到迷惑不解的时候,汽车在一座残破但却很雄伟的椭圆形建筑物前停了下来,我的眼睛顿然一亮,这不就是古罗马斗兽场的废墟吗?这座于公元72年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起来的巨大建筑,虽然毁坏严重,残破不堪,但不愧为人类建筑史上的杰作。它的形状很像今天的体育场,近50米高的外围墙是用砖石砌成的三层石柱拱廊,周围有80个出入口,里面的阶梯式座位能同时容纳5.5万名观众,其规模之宏大、设计之科学、建造之精巧,不要说在两千年前,就是现在,也令人惊叹不已。陪同的宋先生告诉我们,从斗兽场建成的第一天起,里面就浸满了野蛮与血腥。达官贵人们为了寻求刺激和欢乐,在这里上演了长达500多年的“人兽斗”。那是怎样一种残酷的场面啊,奴隶、囚犯同老虎、狮子在进行血淋淋的搏杀,统治者和权贵们却在看台上开怀大笑。最后,鲜血流尽了,兽性也满足了。望着这座体现了人类高度文明的建筑,我怎么也无法把它和野蛮、血腥联系在一起。在诅咒它的同时,我又暗暗为这座辉煌建筑的废墟历经漫长的风雨得以保存至今而庆幸。要不然我们只有从历史学家的笔下去寻找它的踪迹了,就像我们中国的阿房宫一样,只能从司马迁的《史记》和杜牧的诗文中去想象它的辉煌壮丽了。其实,岂止是阿房宫,漫漫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据说宋代以前的建筑哪怕是废墟也很难觅到一座了。

④离斗兽场不远,便是罗马广场废墟。这个古罗马的心脏地区,曾经殿堂高耸、神庙林立,如今却杂草丛生,成了一片断壁残垣。华丽的埃米利亚殿堂,只剩下了一堆零乱的石块;雄伟的马森齐奥殿堂,只剩下了几堵厚厚的破墙;高大的蒂奥斯库雷神庙,只剩下了孤零零的三根石柱;最为气派的萨图尔诺农神庙,只剩下了八根石柱支撑的大门;为了纪念贵族与平民之间修好的和平神庙,只剩下了光秃秃的庙墩基座。还有那维纳斯女神庙、罗莫洛神庙、凯撒神庙,也都化作了一堆堆的碎石和乱砖。徜徉在这罗马广场的废墟之中,仿佛就像在古罗马的历史中漫步。我们不能亲见古老的历史,但废墟却可以告诉我们它昔日的辉煌。残破的废墟正是完整历史的映照,而完整的历史也正是因为残破的废墟才得以顽强地展示着自己。倘若没有废墟,人类的历史就会变得苍白单调,就会变得残缺不全。

⑤从罗马广场出来,我以为再也看不到什么废墟了。谁知罗马城简直就是一个废墟的世界。一座座倾塌的城墙,一间间残破的宫殿,一根根斑驳脱榫的石梁,一个个缺手少臂的雕像,以及一条条被毁坏得不成形状的通道都随处可见,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竖立在草坪之上,或横亘在街边路旁,或紧靠着新建筑。尤其使人惊讶的是,绝大多数废墟都在罗马市区的中心,而且完好地保存在显眼醒目之处。凝视着这些废墟,我忽然发现罗马充满着一种残缺的美,一种古旧的美。是的,比起完整的建筑来,残缺的废墟更能给人以震撼,更能给人以深思,更能给人以力量,更能给人以启迪。

⑥于是,我不由得惊叹和钦佩起罗马人来。

⑦他们不愧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一族。面对罗马文明的废墟,他们没有用推土机去把它们推倒和铲平,也没有在废墟上去恢复和重现古罗马的壮丽辉煌,而是独具匠心地将废墟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废墟是历史的遗物和文明的见证,毁掉了废墟也就毁掉了历史的文明。这无异于是民族精神的自杀。只有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正因为废墟有着永恒的巨大的魅力,罗马也就成了全世界人民都向往的地方,每天从四面八方来废墟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摩肩接踵。罗马人把废墟变成了宝贝,变成了无与伦比的财富。

⑧罗马废墟,一个千古的绝唱,一个不灭的辉煌。

(选自《中国2001年度100篇精短美文》)

【阅读练习】

1.第②段列举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天使城堡和埃曼纽尔二世骑像纪念碑等众多罗马著名建筑有什么用意?

2.第③段画线句中“兽性”一语双关,这个词语有哪两重含义?

3.本文与杜牧的《阿房宫赋》都写到阿房宫,两者的写作意图有何不同?

4.简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篇4:《索桥的故事》与《废墟的辉煌》异同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34例胃癌患者, 根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 (年龄≥60岁) 75例和中青年组 (年龄<60岁) 59例。其中老年组年龄60~80岁, 平均年龄为 (67.24±2.53) 岁;中青年组年龄25~59岁, 平均年龄 (48.35±2.17) 岁。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病程、癌灶部位、病灶大小、分化程度及治疗方法等;并对老年组和中青年组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 探讨两组患者的特征及差异[4,5]。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分析

中青年组患者上腹痛不适、上腹饱胀、消瘦乏力、上腹部肿块发生率均高于老年组 (P<0.01) ;中青年组患者病变部位发生在胃窦、胃底贲门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 (P<0.05) ;老年组分化程度较中青年组明显严重 (P<0.01) ;中青年组多采用根治手术治疗,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Borrmann分型比较

青年组患者以Ⅲ、Ⅳ级居多,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5) , 结果见表2。

2.3 两组患者转移情况分析

青年组患者发生转移21例 (28.00%) , 老年组患者发生转移7 (11.86%) ,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近年来, 胃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为断上升, 尤其是青年胃癌患者逐渐增多, 据文献报道, 目前, 青年胃癌的发病率约为21%~4.5%[6];而胃癌的发病随着年龄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 胃癌患者中男性发病高于女性, 在对本组患者调查中发现, 80%的男性胃癌均有吸烟习惯, 这也可能是导致男性胃癌发病率高于女性的主要原因[7,8]。

中青年组患者上腹痛不适、上腹饱胀、消瘦乏力、上腹部肿块发生率均高于老年组 (P<0.01) ;其可能与老年患者疼痛感觉下降有关, 而老年组患者在上腹饱胀、消瘦等临床表现上较中青年组多见, 可能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 慢性疾病较多有关。同时, 中青年患者的病程均较短, 而老年组患者则病程较长, 通过调查分析其可能与身体机能下降, 对各种临床症状不重视, 且疼痛减退有关。

中青年组患者病变部位发生在胃窦、胃底贲门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 (P<0.05) ;研究表明, 胃癌好发于胃窦处,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胃底贲门部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这也是老年组患者胃底贲门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的主要原因。

老年组分化程度较中青年组明显严重 (P<0.01) ;同时, 中青年组多采用根治手术治疗, 。说明中青年胃癌浸润性强, 恶性程度高。

综上所述, 不同年龄的胃癌患者临床表明均不同, 详细了解各年龄段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 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患者的病情, 更好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患者与中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34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比较中青年胃癌患者与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结果 中青年组女性所占比例较老年组为高, 腹痛、上腹包块较老年组多见, 腹胀、消瘦等症状较老年组少见;中青年组病程短于3个月的患者所占比例高于老年组;中青年组胃窦部癌发生率高于老年组, 贲门胃底部癌发生率低于老年组;中青年组分化差的腺癌所占比例高于老年组, 而分化好的腺癌比例低于老年组;中青年人胃癌大病灶多见, 根治性切除率较老年组低。结论 中青年与老年胃癌在性别、临床表现、病程、癌肿的部位及大小、分化程度等方面有不同的临床特点。

关键词:胃癌,中青年,老年,临床特征

参考文献

[1]陈新文, 黄忠诚, 蒋才建, 等.中青年与老年胃癌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J].临床医学, 2009, 26 (12) :50-51.

[2]张全胜.青年与老年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 2009, 13 (11) :155-157.

[3]沈炜, 邵正才.老年人与中青年人胃癌临床特征比较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 2008, 22 (1) :145-146.

[4]李长锋, 张斌, 王芳.750例老年胃癌与青年胃癌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9, 33 (3) :192-193.

[5]胡加海, 黄厚章, 张桂梅.250例老年胃癌与中青年胃癌的对比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 2007, 11 (11) :996-997.

[6]杨玲, 唐合兰, 韩全利, 等.老年胃癌158例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 2008, 9 (1) :56-57.

[7]何立, 邹传胜, 夏天, 等.青年人与老年人胃癌的临床对比分析[J].腹部外科, 2010, 23 (3) :177-178.

篇5:《索桥的故事》与《废墟的辉煌》异同点

1.并列助词「に」

在并列助词中, 「に」不仅表示单纯的事物的列举, 还含有事物的累加, 特别是同类事物的累加的语气。经常在名词或准体助词“の”之后出现。如例 (1) 。

例 (1) ごはんに味噌汁にお新香だけの朝食だった。

例 (1) 中使用「に」将早餐的内容连接起来, 不仅单纯的表示“早餐有米饭和酱汤还有咸菜”, 更暗含三种食物可相互搭配之意。同样用法的还有「おせんにキャラメル」、「お茶に弁当」等句, 经常在推销产品时被商家使用。

2.并列助词「と」

将语句单纯并列的助词中, 「と」最具有代表性, 且被广泛使用。主要用于名词句的列举。接在名词或相当于名词词性的语句后。例如:

例 (2) 中学生と高校生と大学生を対象とする。

(3) 字を書くのと計算するのは大嫌いだ。

但根据以上所阐述的「に」与「と」的用法, 无法清楚的解释由于助词使用的不同, 「提灯に釣鐘」、「月と鼈」在意思方面所暗含的差异。下面笔者将以日语谚语为语料库, 探求并列助词「に」和「と」在使用上的差别。

二、从日语谚语探究并列助词「に」と「と」的异同点

谚语是人们从共同的生活经验、知识中总结提炼出来的, 经过了长时间的形成与发展, 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多数谚语都简短易记、言简意赅, 且表意传神往往一针见血。因为广为流传所以表达正确, 适合用做于语学研究的语料库。本文为分析并列助词「に」与「と」的异同, 借从《岩波谚语辞典》中提取了所有含有并列助词用法「に」与「と」的谚语。包含并列助词「に」的谚语共29条, 包含并列助词「と」的谚语共59条。笔者通过对两者的含义、用法、谚语的起源、使用程度等因素进行分析和对比, 得出以下用法。

1.「に」の用法

(1) 强调对事物进行累加, 多用「に」, 这里的「に」与「それに」或?そのうえに?的用法相通。例如:

例 (4) 盗人に追い銭;例 (5) おんぶに抱っこ;例 (6) 弱り目に祟り目;例 (7) 鬼に金棒;例 (8) 重荷に小付け。

例 (4) 的意思是先被别人偷了钱还要多付已经付清的账, 比喻雪上加霜, 用「に」将不好的事进行累加。例 (5) 将「おんぶ」 (背) 和「抱っこ」 (抱) 两个动作累加, 表示既让人背又让人抱, 得寸进尺的含义。例 (6) 的「弱り目」和「祟り目」都表示“倒霉的时候, 走背运的时候”, 将两者进行累加, 表示祸不单行的含义。例 (7) 中, 「鬼」与汉语的“鬼”的意思不同, 在日语里「鬼」可以作为接头词表示强悍的, 勇敢的意思。此谚语则表示让已经非常强悍的鬼再拿上狼牙棒, 与汉语中的“如虎添翼”意思相同。例 (8) 表示「重荷」 (重担) 再加上「小付け」 (小行李) , 负担重重的意思。

(2) 列举两个在性质或意思上有明显关联的事物, 从而通过列举进行对照和对比, 将两者进行统一。也就是说将具有协调性的两者进行搭配, 从而形成一个整体。例如:

例 (9) 梅に鶯;例 (10) 牡丹に唐獅子;例 (11) 桐に鳳凰;例 (12) 竹に虎;例 (13) 東男に京女。

上述例句都是通过将两者进行组合和搭配来寻求得到统一的美感。比如, 例 (9) (10) 将「梅」和「鶯」、「牡丹」和「唐獅子」这些吉祥美好的东西搭配在一起, 表示配合得当, 陪衬得体的意思。例 (11) (12) 是日本家徽的名字。这里用「に」将前后事物进行连接, 通过两者的搭配来体现家徽的整体特征。例 (13) 中「東男」指江户即关东男子, 「京女」指京都女子, 关东男子身材魁伟, 京都女子温柔美丽, 意为“男子数关东, 女子数京都”。也就是说前后事物的关联性很强, 提及前者, 自然联想到后者。且两者非常相配, 可以成为一个整体时用「に」连接最为合适。

例 (14) 提灯に釣鐘;例 (15) 霞に千鳥。

「提灯に釣鐘」有不搭对儿、无法相提并论以及单相思的诙谐表现等两个意思。从这条谚语的语源来说, 在日本人的思维认知中提灯与吊钟外形非常的相似, 所以想要将两者进行比较或搭配, 但又因为其重量相差悬殊, 所以非常遗憾无法进行搭配。也就是说「提灯に釣鐘」这条谚语暗含着想要将「提灯」和「釣鐘」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强烈愿望。此时, 用强调搭配感的并列助词「に」来连接非常恰到好处。

2.「と」の用法

(1) 并非仅表示单纯的并列, 表达事物乍一看毫无关联, 但彼此确实有某种相似点。但是, 「と」在二者搭配并统一的用法上远不及「に」。

例 (16) 月と鼈;例 (17) 女心と秋の空;例 (18) 医者と味噌は古いがよい;例 (19) 春の雪と叔母の杖は怖くない。例 (16) 比喻虽然有极小的相似点, 却相差悬殊。江户时代后期的随笔《嬉游笑览》中, 甲鱼的汉子表记是「団魚」, 因为甲鱼的壳是圆的, 江户时代更是有别名将其称作「マル」。另一方面, 虽然一轮圆月也是圆的, 但是一般人不会将两者联系起来, 也就是说两者的圆是有天壤之别, 完全不可相提并论。这里的月亮与甲鱼乍一看毫无关联, 实际上有“圆“这一微小的相似点。也就是说, 「と」不仅表示单纯事物的并列, 还暗含着两者存在着某种相似点。

(2) 强调事物极端的对立。也常使用「と」。例如:

例 (20) 鷺と烏;例 (21) 雪と墨;例 (22) 飴と鞭;例 (23) 聞くと見るとは大違い。例 (20) (21) 在颜色上形成反差和对立, 将“白鹭与乌鸦”, “白雪和墨汁”进行对比, 形容颠倒黑白, 截然相反。例 (22) 将吃糖时的幸福感和被鞭笞时的疼痛感进行对比, 比喻普鲁士政治家对社会主义者既有让步又有镇压的软硬兼施的政策。例 (23) 字面意思是“听见的与看见的有很大反差”, 用「と」将两者连接起来, 表示两者的对立恰到好处。也就是说, 通过列举两事物, 揭示两事物极端的对立情况, 以两者的差异为问题点的时候, 经常使用「と」来连接两事物。而「に」没有这样的用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当强调事物累加列举, 和将具有无法割舍的关联性很强的两者进行搭配时多用「に」。而与此相对, 「と」多用于表示列举的事物有微小的相似点, 或者表示列举的事物处于极端对立的情况。为了更加正确的掌握并列助词「に」与「と」的用法, 还需多理解日本文化以及日本人的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時田昌瑞.岩波ことわざ辞典.岩波書店,2003.

[2]刘金钊.日语助词、助动词.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

[3]松村明.日本文法大辞典.明治書院,1981.

[4]鈴木忍.教師用日本語教育ハンドブック助詞の諸問題1.凡人社, 1978.

篇6:《索桥的故事》与《废墟的辉煌》异同点

地籍调查是地籍测量的中心环节, 重点是搜集和查清每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类型、用途、数量和质量等地籍信息。地籍测量是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 研究、采集、处理和表现土地权属、位置、形状、数量、土地利用现状等地籍要素的定位信息, 并以图形形式加以表示的技术性工作。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地籍测量成果、资料的使用功能上, 地籍测量成果、资料在土地管理和土地科学利用方面具有法律性、经济性、社会性和地理性作用。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是一项以地表上的地物、地貌作为表示对象, 并以规定的点、线、图式符号、文字及数字注记来描述地物、地貌景观的技术性工作。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工作的目的是客观而又准确地通过所测地形图的三维空间来描述地物、地貌景观, 为经济建设服务。

1 地籍测量与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共同点

地籍测量与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都涉及图形的测绘, 因而在图形测绘的工作过程中, 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

1.1 依据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相同

地籍测量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都是依据测量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通过使用测量仪器量测角度、距离、高程来确定地面界址点或地物特征点的平面位置。

1.2 遵循的测图原则相同地籍图测量和大

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都遵循着“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从高精度到低精度”的测图基本原则。

1.3 采用的投影方式和坐标系统相同当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

5cm/km时, 地籍图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都是采用高斯———克吕格正形投影统一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当长度变形值大于2.5cm/km时, 一般采用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或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当面积小于25m2测区时, 一般不经投影而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在平面上直接进行计算。

1.4 采用的图幅分幅方法及编号相同地籍

测量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图幅分幅都是采用坐标格网的矩形或正方形分幅法。图幅编号按图廓西南角坐标 (整10m) 数编码, 纵坐标在前, 横坐标在后, 中间短线连接。

2 地籍测量与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不同点

2.1 测图目的不同。

地籍测量是以权属管理工作为目的, 专门用于地籍管理和土地登记, 应用范围狭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是以客观反映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景观为目的, 主要用于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等, 应用范围较广。

2.2 测图要素选择不同。

地籍测量的测图要素主要是地籍界址点、界址线、权属关系、地籍号、地类号、土地用途、土地面积等与土地管理有关的内容, 有很强的专业性和侧重点。地籍图上反映的地物较少, 不要求反映地貌。虽然地籍图上也有一些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 但它们是作为地籍要素的一些环境因素而表示的, 起定位和衬托作用, 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要表示的是地面上的所有地物、地貌要素, 如地面上的河流、山脉、道路、居民点、地面高低起伏等, 比较详尽。

2.3 图上表示的内容不同。

地籍测量的地籍图测绘首先应考虑表示权属、权属关系、土地用途等一系列内容。地籍图上所显示的现象往往是地表上看不到或无法直接量测的, 如地籍号、地类号、权属界线等, 因此地籍要素反映的比较充分、细腻。此外, 地籍测量要求地籍图上所表示的内容与地籍调查所搜集的信息内容必须完全吻合, 并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只强调客观地反映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景观, 具体的专业内容往往留给用户应用时自行填补。

2.4 测量点位精度要求不同。

地籍测量的精度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精度和地籍图测绘精度,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地籍图根控制点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在图上不得超过±0.1mm, 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地籍图根控制点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3mm。因界址点为地籍图的主要因素, 界址点的坐标精度代表了地籍资料的定位精度。

界址点的图上位置精度是影响地籍图面精度的主要因素。《规程》要求地籍原图上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的中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3mm, 宗地内部与界址边不相邻的地物点, 不论用何种方法勘丈, 其点位误差不得大于0.5mm, 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4mm。因此, 地籍界址点测量的精度要求与成图比例尺关系不大, 主要是指实地点位测定精度。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成图比例尺关系很大, 一般是指图上的点相对于实地同名点位的测定精度。地形测量规范要求:重要的地物与地物轮廓对于附近图根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6mm, 次要地物与地物轮廓位置中误差不大于0.8mm。因此, 在相同比例尺的情况下, 地籍测量对细部界址点的测定精度要求比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时一般地物点的点位测量精度的要求高。

2.5 依据的《规程》、《图式》不同。

地籍图测绘是以表示地籍调查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平面图, 作业依据是1993年国家土地管理局制定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在表现形式上还有专门的地籍图图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依据是国家测绘局制定的《1∶500、1∶1000、1∶2000比例尺 (地形测量规范) 》和相应的地形图图式符号。

2.6 测图程序不同。

地籍图测绘在程序上必须先进行土地权属调查, 这就是说, 地籍图测绘是以权属调查为先导, 以权属调查的结果为基础的, 未进行权属调查就不能进行地籍测图。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则不受其限制和约束。

2.7 测量方法不同。

地籍测量一般使用测距仪配合经纬仪或全站型速测仪测定界址点及地物特征点的数值坐标。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则通常采用视距测量、平板仪测图等方法确定地面上的地物、地貌特征点位置。

2.8 工作量不同。

地籍图测绘的核心是宗地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利用现状, 它是以反映宗地权属范围的界址点坐标来表达的, 另外, 地籍图较高的精度要求也相应导致了成图作业方法的高要求, 故地籍测量较之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工作量将成倍增加。

3 充分发挥地籍测量与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优势

3.1 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图编绘地籍图。

地籍图必须有众多的地物要素作衬托, 才能清楚地表现出地籍要素的位置特征。利用现势性好、精度高、相同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或像片影像图做底图, 并从其图上择取或套绘必要的地物信息, 经野外采集界址点坐标、修测与补测, 再依据校核后的宗地勘丈数据编绘地籍图, 既能保证成图精度, 缩短成图周期, 降低成本费用, 又能满足土地管理的需要, 因此, 它在建制镇、村庄地籍测量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2 利用地籍测量资料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图。

地籍测量是以坐标数据为主要表现形式的, 作为界标物的道路、水面界线、房屋、各类墙栅等地物都有较好精度的点位坐标。因此, 可利用地籍测量提供的房屋拐角点及地物特征点的点位坐标, 及时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图, 以保证成图的现势性。

结束语

地籍测量与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在诸多方面既有密切的联系, 也有内在的区别, 因此在实际作业中, 不能简单地把地籍测量工作与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工作等同看待, 更不能将它们截然分开。尤其现在, 土地、矿产、测绘等部门体制合一, 能优势互补, 相得益彰。通过点位图形库层面划分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 充分发挥“两图”优势, 从而避免重复测绘, 不断提高成图质量和作业效率, 以适应土地管理和城市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德麟.大比例尺测图的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1]杨德麟.大比例尺测图的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上一篇:徐光春在河南省委庆祝建党86周年座谈会讲话下一篇: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