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课外活动总结

2024-05-06

英语学科课外活动总结(通用10篇)

篇1:英语学科课外活动总结

今年我们组制订的英语学科活动为:“小学生英语作文大赛”,主要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参赛。

开学初,我在我们组订的英语报纸上看到了“小学生英语作文大赛”的消息,免报名费,但是,又仔细一读,每个参赛选手要订阅全年的报纸,大约三十多元,这等于是有报名费的。在教研会上讨论时,大家认为订阅报纸钱数过多,订阅的报纸也没有时间组织学生学习,不如在五、六年级组织比赛作文,不收报名费,成为我们组的学科活动,这一共识达成之后,我们五、六年级的四位英语教师就把任务布置下去了:题目自拟,题材不限,字数达50个单词以上,语言流畅,书写美观。

我们给学生的写作时间是一个月。

十一月,我们的活动正式开展。经过统计,此次作文比赛共收上来英语文章240余篇,其中五年级110篇,六年级130篇。经过各位教师的评选,批改,共评出一等奖20人,二等奖50人,三等奖80人,鼓励参与奖90人。各奖项已经发了奖品作为奖励。

本次活动的举行,五、六年级的学生参与性强,经常有孩子来问老师怎么选题,用什么时态来写,这个句型这样写行不行,这句话中的这个词能不能用别的词来代替。他们写好以后,还请教师批改,再工工整整的重新誊抄一遍,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他们的词汇增多了,句型运用更灵活了,就连书写也美观了,许多学生有了收获。

本次活动的举行,体现了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对学生的写的能力的要求,并且高于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个锻炼,提高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要我背单词到我要积极的多背单词。学习态度发生了转变。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本次活动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学生的参与面再广一些就好了;

二.教师先给范文,再让学生摹写,对更多的学生是个锻炼;

三.好的英语小作文要收集好,制作出作文集锦,让学生互相学习;

篇2:英语学科课外活动总结

本届英语节围绕西方重大节日——圣诞节展开,让学生在庆祝圣诞节的过程中了解西方文化知识,体验西方节日的快乐,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最后的圣诞Party是本届英语节的重点。圣诞Party由知识介绍、节目表演、游戏互动等环节构成,穿插进行。三年级学生的歌舞串烧天真烂漫;四年级学生的歌谣说唱形式新颖,故事表演生动可爱,时装展示精彩纷呈;五年级学生的器乐演奏悠扬动听;六年级学生的课本剧表演惟妙惟肖,歌曲演唱令人激情澎湃……穿插其中的知识竞赛和游戏互动气氛热烈,学生热情高涨,踊跃参与,圣诞老人发放礼物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这些节目汇集了学生、家长、老师的智慧与汗水。舞台上的孩子们有的活泼可爱,有的优美动人,还有的潇洒奔放。优美的旋律,嘹亮的歌声,流利的英语,逼真的表演得到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孩子们真切地体会到了英语的美丽与快乐。

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我、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

二、精诚合作,体现教师奉献精神。

本届校园英语节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筹备期间,学校领导对英语节活动方案给予了指导和建议。英语节的整个流程是在全体英语教师开会商量的基础上定下来的,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精心策划。对所安排的任务,英语组的老师们都认真准备和实施,大家积极配合,献言献策,毫无怨言。值得一提的是,英语老师在没有影响正常英语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节目的创编并指导学生排练,让整个校园充满英语氛围。

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因为有如此多的乐于奉献的教师,英语节的各项工作才能如期完成。虽然是英语节,但为它作出奉献的不仅仅是英语教师,因为一个活动的完成不仅仅得力于指导教师,同时也少不了每一个学生的努力及其班主任、家长的配合,更少不了学校总务处的后勤保障。

三、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不足

虽然英语节已经结束,但其影响力和推动力将会是持久的。通过这次英语节的活动,我们深切感受到提高英语活动实效性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会把富有感染力、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英语活动,融会贯通到学生每天的生活和学习中,让他们在充满快乐和成就感的体会中获得进步。在总结好的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不忘吸取在组织过程及进行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不足,如:在活动前期准备工作及活动现场控制上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等等。

英语节是学生们英语发展的平台,是学生们英语进步的阶梯,是学生们英语展示的舞台。英语节是课外对课堂的延伸,更是课堂对课外的拓展。本届英语节,让我们体验了成功,让我们激情迸发,实现超越。相信我们未来的英语节会更加出色,异彩纷呈!

篇3:小学英语学科社会实践活动研究

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则

小学英语社会实践活动对于英语教育教学意义非凡, 但教师必须在相应的原则之下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最大化地发挥活动的功用, 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则有三点:

1.教育原则。小学英语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是手段, 英语教育才是目的。因此, 教师必须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性, 即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小学英语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教学目标, 其中“说”长期以来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难点, 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说英语的兴趣与能力, 是小学英语教育中的重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 用英文进行歌唱表演, 在愉悦老人的同时, 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2.趣味原则。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要注重实践性, 另一方面还要注重趣味性。实践性是为了提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而趣味性则是为了有效地吸引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小学生年龄尚幼, 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充满兴趣, 并且十分渴望表现自我, 因此,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 让他们自主设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与方案, 并在社会实践中引入游戏因素、竞争因素等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要素, 从而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趣味性。

3.综合原则。英语学科的社会实践虽然以英语教育为首要原则, 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实践仅有英语教育这一单一的作用, 它还能起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不同的社会实践对于提升学生素质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例如演讲比赛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与竞争意识, 而实地调查则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思维等。因此, 教师要从社会实践的具体形态入手, 从综合原则的角度出发, 最大化地发挥社会实践对于学生学习成长的积极作用。

二、社会实践活动的策略

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英语学习乃至健康成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 教师必须从提升实践活动效用的角度出发, 制定出完备的活动策略。

1.明确实践目标。实践目标是教师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提, 明确的实践目标有助于教师挑选最为合适的实践几乎, 以及制定合乎实际的实践规划。因此, 教师应该从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角度入手, 明确社会实践的目标。首先, 教师需要有一个总体的实践目标, 就小学英语而言, 那就是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 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必需以这个目标为基准来开展;其次, 教师需要明确好每一项具体的社会实践的分目标, 这些分目标是推动教学目标整体实现的必要环节, 教师可以从实际的教学需要出发来予以明确。

2.构建实践基地。小学英语的社会实践活动离不开必要的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能够保障实践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 降低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风险与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 教师要从英语社会实践的角度出发, 与其它校外单位合作, 构建好学生的实践基地。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 广泛地存在于中国的各个地方, 不仅如此, 很多家长也开始从幼儿阶段便培养孩子的英语能力。因此, 教师可以组织学校中那些英语基础好且乐于助人的高年级学生组成英语志愿者服务协会, 帮助那些需要用到英语的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不仅如此, 教师还可以借助其他单位, 为学生搭建英语使用的平台。比如教师可以与动物园等游玩场所达成协议, 让学生在动物园里帮助游人翻译动物的英文单词, 这种模式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单词记忆, 还能提升游人的游玩乐趣。

3.创新实践方式。社会实践离不开具体的实践方式与实践内容, 小学生作为实践主体, 对同样的事物缺乏持久的耐心与关注度, 实践方式也是如此。因此, 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 不断创新英语学科的实践方式, 通过新鲜、有趣的实践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兴趣度与实践效果。比如, 节日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常见现象, 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北京版英语一年级上有《 Happy Chinese New Year!》二年级上有《It's Christmas Day》等单元, 教师可以利用节日资源, 让学生在节日来临之际, 主动走出校园, 用英文向大家问候, 这不仅契合学生的天性, 还能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

三、结语

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英语教育, 其中实践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与综合素质。如今不少教师已经明确认知到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并在教学活动中引入了社会实践活动, 但由于教学原则与教学策略的失误, 效果并不明显。因此, 教师需要从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原则出发, 采取好相应的策略, 才能够真正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功用。

参考文献

[1]李芹.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开展[J].新教育理念, 2013 (09) :63.

篇4:英语学科课外活动总结

关键词: 英语;课外活动;意义;方法

关于英语课堂教学,广大教学法专家和外语教师早已围绕如何在课堂上培养能力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己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主要渠道。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和工具课,需要进行大量的听说训练。然而,课堂教学的时数有限,一门外语单靠几百个学时的课堂教学是难以掌握的,再加上现在的教学班班容量都比较大,学生人数多,致使在短短的50分钟内的课堂,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给每一位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逐渐体会到:开展英语学科课外活动刻不容缓,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一、开展课外活动的意义

(一) 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调动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非智力和智力因素是心理活动不可分割的两部分,离开了非智力因素,智力活动就失去了维系,更谈不上有效地进行学习。因此,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至关重要。英语学科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调动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爱好、愉快的情绪、自信心与好强心、远大的理想与目标等。

(二) 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语言氛围

学习英语首先要营造一个环境。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用英语组织活动,很立体地创造了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情境,增加了语言实践的机会。由结构、功能及情景有机结合所创设出的语言环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运用所学语言材料的场所,增加了语言实践量,使语言的使用更富于灵活性。

(三) 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

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可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指导下的各种活动中,学生会接触大量的课外知识,补充课堂知识的不足,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不同潜质会有不同层次的提高,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会很快脱颖而出。在提高英语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也会得到培养。

(四) 开展课外活动有助于增进师生感情,培养集体主义观念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多接触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和帮助学生搞好课外活动,促进和加深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正常教学的开展。同时,由于大部分活动是集体协作活动,所以学生热爱集体、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得到了培养,集体荣誉感、班级凝聚力均得到加强,也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开拓、交往、合作、民主、平等的意识。例如开展“英语角”活动,使班级中的几乎所有学生为本班办好英语角献计献策,并且积极主动地去获取老师的帮助,这样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了。

(五) 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增长知识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有着旺盛的精力,同时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易波动,因此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有意义的课外活动,有助于满足学生的多种心理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荣誉感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如英语游戏等,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受教育的主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和促进了学生的思维。

二、组织课外活动的形式

(一) 组织英语游戏

例1:英语猜谜游戏。把一个班级分成四小组,每一组派出一位同学按字意进行表演,而其他同学猜测。如教师给第一个学生一个字(词)“jump”,这个同学必须表演出这个动作,使其他同学便于理解,便于猜测。这样每个组进行轮流比赛,完成的时间越短,猜对的越多就算胜利者。

例2:英语传话游戏。把学生分成两排,教师给第一个同学耳语单词或句子,然后让他们依次将这个单词或句子传下去,不能让第三者听见,否则为犯规,传得快而准确的队为优胜。

例3:单词接龙游戏。把学生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一学生在黑板上写一个单词,乙组一学生以该词的结尾字母作为自己所写单词的开头字母,写出另一单词。两组依次轮流写单词,直到写不出为止。

(二) 举办英语竞赛

竞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因此,可以举办各种英语竞赛,如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谚语比赛等。

(三) 开办校园英语广播站

为营造良好的校园英语交流环境和推进英语素质教育,建议各校成立校内外广播电台,每天向全校师生播出丰富多彩的英语节目,甚至可以邀请英语播音员参与这项工作。

(四) 建立英语实验基地——英语角

每周六下午举办的英语角活动,吸引着立志学好英语的广大师生。主要活动形式有:1.英语会话,用英语谈论彼此都感兴趣的话题;2.学唱英语歌曲,不定期的举办英语歌曲演唱会;3.听、讲英语故事,英语故事的语言材料容易找到,但训练方式可多种多样,如讲故事、听故事后回答问题、判断正误以及用英语复述故事大意等;4.开展英语讲座,比如用英语举办历史讲座、节日讲座、风俗讲座、学法指导讲座等。

(五) 进行英语课本剧的表演

这是课外活动中较常见的一种形式,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学生在编、排、演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和锻炼,意义非凡。

三、开展英语课外活动需要注意的事项

为了让英语学科课外活动顺利开展且富有成效,在开展活动前要周密计划;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调整;在活动后认真总结。

(一) 课外活动前

1.在进行课外活动前,要有充分的计划,老师应组织学生成立课外活动小组,把课外活动列入教研工作计划,事先做好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时间、人员等方面的计划和安排。

2.在开展课外活动前,要多方征求意见,进行调查,论证其可行性。

(二) 课外活动时

1.灵活性:活动要少而精,不要求多求全,一次可以只搞一项活动。

2.兴趣性:课外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要能满足学生兴趣。

3.自主性:不能硬性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参加,参加哪一项活动要以学生自愿、自主为基础。

(三) 课外活动后

活动后,各组要进行总结,对学生做出的努力要给予评价和肯定,因为公平认真的评价往往可使学生的荣誉感得到满足,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篇5:下半年英语学科科研训活动总结

3.积极组织我校英语老师参加市、区、校各级各种培训。本学期,在区领导的引领下,我们积极参加区教师发展中心的课堂观摩活动,并且还参与了名师工作室的活动。

篇6:英语学科课外活动总结

随着英语学科专题教研的深入开展,为了进一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教师搭建一个切实有效的交流和研究的平台,口前协作区英语学科小课题研究专题教研活动于5月21日在永吉三十五中学召开,会议由课程主持人陈书萍老师主持,进修学校口前协作区专题教研负责人毕景芬老师、英语学科教研员王文功老师,永吉三十五中李秋和校长、王大平主任,永吉十中、永吉三十五中、永吉七中(永吉八中未参加)共30名英语教师参加会议,与会教师观摩了永吉三十五中宋雪秋老师讲授的《The Present Progressive Tense》复习课、永吉十中曹秀丽老师讲授的《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两位教师分别从自己的研究小课题“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营造词汇教学的闪光点”进行说课,其中曹秀丽老师的讲课和说课得到了与会教师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为今后的英语教学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引领作用,参会教师互动研讨并分别对两节观摩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出课的两所学校的英语组长陈书萍老师和范丽萍老师分别就小课题研究进行了经验交流。教研员王文功老师对两节研讨课进行了点评并对今后的专题研究提出了具体要求。协作区专题教研负责人毕景芬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今后的专题教研活动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希望未有效组织教师进行英语学科专题研究的学校的英语组长跟学校领导认真汇报并沟通,制定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并努力开展好本校的专题研究活动,克服消极应付的思想影响。从本次活动来看,永吉十中的领导和老师对专题教研活动高度重视,教师工作热情高、研究氛围浓,研究成果有实效,值得各学校借鉴和认真学习。

篇7:英语学科实践活动

随着课程改革和规范办学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步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为了推进学校特色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全面增强教育教学实力,我校英语组全体教师发扬“善于学习、精于教学、强于研究、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大力开展多姿多彩的学科特色实践活动。

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为先导,按照“高标准、高起点,重过程、重创新,实验性、示范性”的总体要求,立足县情、校情,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开展多元化多姿多彩的英语特色实践活动,给学生创设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搭建展示英语才能的舞台,发展学生联系英语与生活进行创新与实践能力。

实施原则: 1.配合教学

英语学科特色实践活动被列入课程计划,成为真正的英语第二课堂,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课内教学配合,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学以致用、用中提高 英语学科特色实践活动要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年龄特点出发,实施中努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语言教学规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从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3.活动内容要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 4.活动内容要突出优质性、适应性、功能性和发展性 5.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英语活动课要使英语爱好者和有英语特长的学生有用“武”之地。通过活动课使他们充实知识、发展能力、增长才干,把他们培养成学习、活动的骨干,去影响、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具体实施:

一、校园英语活动的开展 1.举办一次特色作业展览

要求全体学生参与,通过多种方式完成不同的特色作业。通过展评,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展示在学校宣传栏上。

2.英语口语大赛(利用校园英语广播时间)可由学生轮流主持,内容包括日常英语、魅力音乐、英语故事等,借此提高全校同学的英语听力水平,扩大信息量,开阔视野,提升英语素养。

3第一届英语书法大赛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养成正确的书写规范,在输入语音,训练标准的语音、语调的同时加强书写训练。组织学生进行英语书法大赛,评选出优秀作品并展出。让同学们有书写的标准,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形成正确、优美的书法。

评价机制:

篇8:英语学科课外活动总结

一、教研生态环境的涵义

1979年,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出版了《人类发展生态学》一书, 提出了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生态”是指个人这个正在经历着的、与之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环境, 个体发展的环境是由小到大、层层扩散的复杂生态系统, 每个生态系统及其系统的相互关系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以影响。[1]这个系统的中心是人, 是具有主观能动性、自然成长的个体。人的发展是与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基于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 笔者绘制出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生态环境框架, 以期直观展现小学英语教研活动的生态环境。教研生态系统包括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微系统环境是教师个体直接接触和体验的教研活动以及教师自身与不同活动参与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其他教研活动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被称之为中系统, 这些参与者的相互作用也会间接地影响到教师。外系统包括教师未直接参与, 但是对个人有影响的社会环境, 比如专家、教育局 (所) 、社区资源、国家外语教育政策等, 这些环境没有与教师发生直接联系, 但会影响到教师最接近的环境经验。宏系统是教师所处的一个更大社会环境, 其中包括相应的价值观、法律、习俗和传统。以上各系统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系统内各要素都没有价值霸权, 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

二、小学英语教研活动的生态环境

(一) 英语教研生态环境的回顾

1.2 0 0 0 年前的英语教研生态环境

在民国时期, 1912年、1915年、1916年, 我国在高等小学已经开设了小学英语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俄语代替了英语。1962年, 教育部在五年制的四年级和六年制的五年级再一次开设小学英语。[2]改革开放以来, 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 (试行草案) 》, 规定英语是小学应当开设的语种之一。也就在此时, 英语教研这一概念被运用于我国学校教育领域。由于受到教学大纲、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英语师资、教学设施等环境要素的极大影响, 当前英语教研处于初级阶段, 其主要特点是:教研主题主要围绕由单词和句型构成的语言知识目标, 探究课堂教学的开展;用于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理论局限于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教研方式单一, 主要停留在教研员通过“听课评课范式”指导基层教学工作, 并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教师与同行教师、教研员互动很少。

2.2 0 0 0 年后的英语教研生态环境

2001年实行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明确提出了从小学到高中各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要求。2004年, 全国70%以上的城镇小学已经开设了英语课, 农村小学也达到了30%。[3]在这一时期, 国家对教师培训的高度重视, 英语教研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例如, 2002年9月湖南省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了湖南省第二届小学英语教研课展评, 以检阅课堂教学效果、交流教学经验, 并进一步探究小学英语教学的方法。2006年2月全国小学英语教研工作会议在三亚举行, 参会的有教育部有关领导、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领导成员以及全国22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的省级小学英语教研员。在此阶段, 教研活动体现了“新”“多”的特点, 教研主题与方式出现了多样化与多元化。但是由于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巨大差异, 均衡的小学英语教研生态环境在我国尚未形成。

(二) 英语教研生态环境的现状

1. 微系统的环境影响

长期以来, 很多教研活动仍然存在形式化、功利化、简单化的现象, 从而导致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收获甚少。近年来, 这一现状受到了关注, 一线教师关心的问题逐渐成为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 同时教研活动的主题更明确, 参与性也更强。例如, 2001年以来, 浙江省义乌市教育局教研室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参与性强的教研活动, 活动主题也具有连续性与渐进性, 这促使了一批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 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能手, 有的教师还有了自己的课题。[4]在微系统中, 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进而促使各自的生态位不断扩大。例如, 2012年上海虹口区祁承辉研究团队在小学英语教研活动中采取互动探索式教学指导方法, 即教师之间、教师与教研员之间的互动, 开展“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有效教学实践研究。

2. 中系统的环境影响

中系统是微系统中校长、同事和学生这些人相互作用对教师的影响。生态系统内的主体处在共生的交互关系中, 与外界系统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源源不断地获取新的物质信息, 从而推动其自身的持续更新与发展。在教研活动中, 教师不仅直接受到与自身同伴互动的影响, 而且也会受到其他同伴互动的影响。例如, 在教研活动中, 其他合作小组的合作方式与态度、观点等也会影响到自己。目前关于中间系统环境影响的研究并不多见。

3. 外系统的环境影响

我国外语教育政策体现在课程标准的编制中, 它对教研活动有着重大影响。义务教育新课程全面实施, 全国各地的基础教育研究部门和教研部门以课程改革为轴心参与了国家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课题的研究活动。[5]为了促使教师从课程理念到教学设计发生转变, 整体改进教学设计, 各级教研部门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的知识、技能、情感、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指导教师, 进而提升其教学设计能力。作为外系统的重要环境要素之一, 互联网已逐渐成为小学英语教研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例如, 2015年奉化市的一次英语教研活动围绕“利用微课, 提高研修活动的有效性”。近年来, 国内引进了大量的关于二语习得、语言教学、心理学、生态学等理论书籍, 它们为教研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给养。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 浙江义乌市教育局教研室开展了“创设和谐课堂, 提高课堂实效”“大班额下合作学习的实践研讨”“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有效开展”等主题的教研活动。

4. 宏系统的环境影响

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是衡量教研活动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 教师是否主动参与或者参与程度会受到我国传统文化以及价值观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提倡“重视集体, 排斥个体”的价值观, “尊官贵长”的等级思想。这些价值观与等级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参与教研的意愿与行为。近年来构建教研文化的研究很多。2014年, 刘建等开展了教研组“互惠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教研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 一种民主、积极、合作的态度是一切平等对话、彼此共享的基础, 它影响着教研者的参与态度与行为策略。

三、优化英语教研生态环境的对策

(一) 构建多样化的教研范式

我国目前英语教研主要范式有听课评课范式、报告会范式、主题研讨范式、课题研究范式、学科培训范式等。无论哪一种范式都有自身的缺点。比如, 听课评课范式由于受到活动时间的限制, 教师往往是专家点评的听众;主题研讨会范式一般不够深入;课题研究范式往往与教师的日常繁忙教学任务相冲突;学科培训范式往往是为期几天的培训, 然而很多教师因无法抽出时间而拒绝参加。因此在教研中我们不能只采用某一种教研范式, 而是根据教师培训需求采取不同的范式或不同范式的结合, 如基于课题研究的主题研讨范式、基于报告会的听课评课范式等。

(二) 营造多元化的互动氛围

多元互动是英语教研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核心动力, 它的缺失将会降低整个生态系统的功能与作用。在多元互动的氛围中, 一线教师与教研员、校长、高校学科教学专家组成教研团队, 共同制定教研总体目标与分级目标, 团体成员各司其职:教研员是教研活动的组织与策划者, 校长是教研活动的监督者, 高等学校学科教学专家是教研活动的顾问, 而一线教师是教研活动的真正执行者。在教研活动过程中, 要尽可能多地提供多元互动的机会, 即使是报告会, 也要设法让与会者参与讨论, 引发一线教师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思考。

(三) 形成均衡的教研发展态势

均衡发展态势是教研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教研活动主题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段、不同年龄的教师需求。教研活动主题选择要均衡, 可供选择的范围以课程标准为指南, 比如外语教学理念、综合语言技能的培养、教学评价、教材使用、课程资源等。此外, 通过区域协作教研, 促使中西部与沿海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学校教研的均衡发展。在区域协作大背景下, 以几所学校英语教研组为单位, 共同制定教研制度、教研总体目标, 共同组织教研活动, 以做到强弱联合、优势互补。

(四) 建设开放的教研成果资源库

开放性是英语教研生态环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教师积极进取、所处环境、他人经验的分享三个要素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以教研文化为引领, 教师之间应该共同分享每一次教研活动的各种资源, ①文本资源:教研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反思、课题方案等;②视频资源:专家讲座、教学视频、微视频等;③外语教学理论方面的杂志、网络、书籍等。只有在相互鼓励、共同分享与探究的教研氛围下, 大家才能实现自身专业素质的超越。

依据人类发展生态学原理, 本文探讨了以“教研”为载体的教师发展生态环境。在这个互动过程中, 生物环境要素与非生物环境要素共同作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在设计教研活动时, 我们必须重视教研生态环境中的各个要素, 正确认识这些要素的功能与作用。只有当这些要素发挥积极作用时, 才能保证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获得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Woolfolk.A.Education Psychology[M].11版.伍新春,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外国语卷·英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3]包天仁.中国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反思[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4 (11) .

[4]吴建心.小学英语教研活动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 2008 (12) .

篇9:小学英语学科社会实践活动研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 社会实践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日益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实践教育作为英语教育的重要一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注意。然而,相比于理论知识教育而言,实践教育的比重仍然是远远不够的。英语学科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英语实践教育的重要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乃至综合素质都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因此,文章从小学英语学科的社会实践活动出发,做了相应的研究。

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则

小学英语社会实践活动对于英语教育教学意义非凡,但教师必须在相应的原则之下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最大化地发挥活动的功用,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则有三点:

1.教育原则。小学英语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是手段,英语教育才是目的。因此,教师必须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性,即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小学英语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教学目标,其中“说”长期以来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说英语的兴趣与能力,是小学英语教育中的重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用英文进行歌唱表演,在愉悦老人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2.趣味原则。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要注重实践性,另一方面还要注重趣味性。实践性是为了提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英语知识的能力,而趣味性则是为了有效地吸引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小学生年龄尚幼,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充满兴趣,并且十分渴望表现自我,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让他们自主设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与方案,并在社会实践中引入游戏因素、竞争因素等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要素,从而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趣味性。

3.综合原则。英语学科的社会实践虽然以英语教育为首要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实践仅有英语教育这一单一的作用,它还能起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不同的社会实践对于提升学生素质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例如演讲比赛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与竞争意识,而实地调查则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思维等。因此,教师要从社会实践的具体形态入手,从综合原则的角度出发,最大化地发挥社会实践对于学生学习成长的积极作用。

二、社会实践活动的策略

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英语学习乃至健康成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从提升实践活动效用的角度出发,制定出完备的活动策略。

1.明确实践目标。实践目标是教师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提,明确的实践目标有助于教师挑选最为合适的实践几乎,以及制定合乎实际的实践规划。因此,教师应该从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角度入手,明确社会实践的目标。首先,教师需要有一个总体的实践目标,就小学英语而言,那就是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必需以这个目标为基准来开展;其次,教师需要明确好每一项具体的社会实践的分目标,这些分目标是推动教学目标整体实现的必要环节,教师可以从实际的教学需要出发来予以明确。

2.构建实践基地。小学英语的社会实践活动离不开必要的实践基地,实践基地能够保障实践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降低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风险与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教师要从英语社会实践的角度出发,与其它校外单位合作,构建好学生的实践基地。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广泛地存在于中国的各个地方,不仅如此,很多家长也开始从幼儿阶段便培养孩子的英语能力。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校中那些英语基础好且乐于助人的高年级学生组成英语志愿者服务协会,帮助那些需要用到英语的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借助其他单位,为学生搭建英语使用的平台。比如教师可以与动物园等游玩场所达成协议,让学生在动物园里帮助游人翻译动物的英文单词,这种模式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单词记忆,还能提升游人的游玩乐趣。

3.创新实践方式。社会实践离不开具体的实践方式与实践内容,小学生作为实践主体,对同样的事物缺乏持久的耐心与关注度,实践方式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不断创新英语学科的实践方式,通过新鲜、有趣的实践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兴趣度与实践效果。比如,节日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常见现象,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北京版英语一年级上有《 Happy Chinese New Year!》二年级上有《It's Christmas Day》等单元,教师可以利用节日资源,让学生在节日来临之际,主动走出校园,用英文向大家问候,这不仅契合学生的天性,还能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

三、结语

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英语教育,其中实践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与综合素质。如今不少教师已经明确认知到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教学活动中引入了社会实践活动,但由于教学原则与教学策略的失误,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教师需要从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原则出发,采取好相应的策略,才能够真正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功用。

参考文献:

[1]李芹.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开展[J].新教育理念,2013(09):63.

篇10:课外学科实践活动总结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

现实生活中,电视、电视、录像等大众媒体的普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有很大冲击。学生们对动画片有浓厚的兴趣,对阅读课外书兴趣不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激发他们读书的热情和兴趣,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花。以下几种办法对低 学生非常适用。

1、大力表扬鼓励,激发读书兴趣

低年级学生最乐于接受老师的夸奖,同学的称赞。表扬和鼓励会使他们内心充满了愉悦感和成就感。老师要抓住这种心理特点,适时表扬鼓励,以期取得最好的效果。比如在语文课上,那个同学用了一个佳词妙句,哪些同学回答问题词汇丰富,知识面宽,我都大力表扬,并让他们介绍一下经验,请他说说这个词他怎么知道的,那个精彩的小故事是他从哪本书上看到的。说的同学得意洋洋,听的同学充满了羡慕,在不知不觉中,读书的优越感已悄悄在每个孩子心中萌芽了。低年级孩子是最爱模仿的,他们也会不知不觉地效仿那些爱读书的同学,以他们为榜样。

2、针对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运用故事激发读书兴趣。

低年级儿童最爱听童话故事,老师一说讲故事,他们使一个精神抖擞,竖起耳朵,瞪大眼睛,仔细听。每天上课前,我给他们讲一个内容曲折有趣的童话故事,有的故事长,需要两三天才能讲完。当学生意犹味尽时,上课铃响了,这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书的`名字,学生们急于知道故事的结果,就会自主地去寻找阅读。当然,还可以让学生讲自己看书看来的小故事,或者借用录音机、广播等多媒体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二、要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让每个学生都与书交朋友。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放弃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与书结缘,扑到书籍的海洋中遨游。所以,我们首先在学校班级中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利用小学生的模仿心理,尽快让学生与书交上朋友。

(一)布置教室墙面,贴上一些儿童化的标语。例如:书是我们的好朋友。让书来帮助你吧!今天,你读书了吗?让这些标语时时激励同学们读书的热情。

(二)建立班级图书角。从学校图书馆借一部分书,老师,同学再捐些书,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角就建成了。

(三)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借阅,交换图书看,达到资源共享。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都有他喜欢读的书。很快,班级中出现了人人乐读书,个个有书看的浓郁学习氛围,读书已成了同学们的一件乐事。

三、取得家长的帮助,使学生在家里乐看书。

1、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为了更好地完成阅读活动,取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们专门召开了家长会。在家长会上,我着重强调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我告诉家长,如果你只让自己的孩子读教科书,那他的知识将非常贫乏,不利于他智力的开发和今后可持续发展。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应该多读书,因此“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家长们很支持,但同时也提出疑问。有的家长提出不知道让孩子读什么书好,希望老师指点。我就拿起课本,边讲解边举例,我说课本上的课文就是最好的范例,这些课文就是给孩子买书的参照物,因为它们语言规范生动,内容健康向上,而且故事性强,非常适合让我们的孩子阅读。根据我们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以下内容的书:

(1)篇幅较短、内容完整、连续的故事。

(2)知识性儿童读物。

(3)寓言、童话、科幻题材的故事。

(4)简单的人物传记和历史故事。

(5)字句活泼、内容变化大、充满热闹、愉快气氛的读物。

(6)适合大声朗读的读物。

(7)介绍自然界动物界的儿童读物。

2、除了这些外,又提出几点具体要求:

① 设立孩子的图书柜,购一批适合孩子阅读的书,每月购书1—2册。

②每天陪孩子读一小会书。

③填写好学生阅读情况一览表。

此表为检查学生在家阅读情况的一种有效手段,学生阅读态度好的,家长可以在表格中画一面小红旗作为奖励,一般的画“√”,差的打“×”,每周一上交后,老师检查,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对好的同学提出表扬,给予奖励,对差的同学给予提醒,帮助。

四、做好阅读指导,反馈阅读效果,使阅读和积累知识紧密结合。

1、做好阅读评价。由于孩子年龄小,老师要做好阅读指导工作,着眼最基本的阅读方法,给予学生最有效的帮助。

利用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课,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方法。低年级孩子爱读童话故事,我就告诉他们,第一遍读童话要读准字音。第二遍读童话要了解大意,第三遍读童话要明白道理,第四遍读时,则要动笔做摘抄,把你喜欢的词语和一句话抄在摘录本上。每天坚持摘抄10个词和一句话,并写上日期、篇名,还可以配上彩色的图画。由于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摘抄要求不宜过高,只要学生感兴趣,形式多样活泼一些最好,慢慢地再向概括主要内容和写出心得体会这些更高的要求靠拢。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他想写什么写什么,想画什么画什么,老师要保护他们的兴趣,给他们以鼓励。可以定期检查学生的摘抄本,给他们盖上一个红红的大拇指或画上一张甜甜的笑脸,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赞赏和期待,他们的兴趣会更加浓厚,会乐此不疲地做下去。也可以让同伴之间互相检查,让同伴评价,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取长补短。

2、开展竞赛活动,反馈阅读效果。

竞赛活动可以分为书面口头两类。书面的指学生的摘抄笔记本的展览评比,选出优秀的摘抄笔记给予奖励。

口头的指“故事大王比赛”,“好书发布会”活动,“我最喜欢的角色”头饰表演会,或几人合作进行课本剧表演比赛等等,形式要活泼有趣,吸引人。例如“好书发布会”活动,是模仿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开展的,事先给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去做好准备,挑选自己阅读过的最喜欢的一本书,并准备好以下几个问题,这本书的名字、作者、出处是什么?朗诵其中一段最吸引人的情节,给大家介绍主要内容或讲讲你最喜欢的地方。介绍完毕后,下面的同学可以像小记者一样就这本书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读过这本书的同学还可以与台上的同学共谈感受。这样,台上台下相互交流探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见闻,而且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思考能力,应变能力和口语交际的水平。

上一篇:毕业生就业自荐信下一篇:城乡统筹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