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工作自查报告

2024-05-06

城乡统筹工作自查报告(共8篇)

篇1:城乡统筹工作自查报告

城乡统筹工作自查报告

为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工作,区供销联社按照《xxx 区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的通知》(x 统筹〔20xx〕34 号)文件要求,抓住关键环节,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现将城乡统筹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我社领导高度重视城乡统筹工作,专门组织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成立了由区供销联社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副主任为副组长,区供销联社各科室负责人和各企业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立公开电话,明确工作人员。

二、深化服务,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一是加强对房屋出租户的管理。对系统内出租房屋进行重点防控,并经常性开展安全检查,治安防范宣传教育,提高城市租住户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防止不法侵害。

二是系统内 7 个基层企业为城市人口提供就业岗位 100 余个,在两个农贸市场开辟 42 个蔬菜水果直销摊位以及面积 400 m2 的农民伏季水果直销摊区,免收摊位费 30 万元。

三是优化农资服务。以知名农资品牌为重点,向种植大户、合作社免费提供实验示范。通过买肥料送肥料、套餐化肥等形式开展

促销活动;开展农化服务活动月,下乡播放电影,邀请农技专家讲授农技知识;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监管服务到基层宣传活动;举办农资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宣传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知识,目前已开展各类农技培训 65 场,培训农民 1800 人次。

四是规范各类网点管理。加大对农资、再生资源回收、烟花爆竹等网点监管力度,实现网格化责任管理制,按照时间节点,加大对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的督查,目前已开展检查 300 次。

五是助力精准扶贫。为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针对项目扶贫对象永丰村,以农资帮扶为切入点,从生产角度进行产业帮扶;针对三村村的精准扶贫户,实行党组织结对,达到“两个覆盖”,在了解贫困户基本状况、致贫原因、帮扶需求、脱贫路径的基础上,通过“输血式”帮扶、“造血式”帮扶等,施行“一户一策”的精准扶贫措施。目前已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7 次,发放慰问资金 3 万元。

20xx 年我社城乡统筹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各项措施的落实,使我社的城乡统筹工作更上一层楼。

篇2:城乡统筹工作自查报告

关于上报我镇2012年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任务的报告

县统筹城乡发展办公室: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县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整体工作部署,瞄准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镇目标,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继续坚持统筹城乡的科学发展观,在指导思想、发展规划和资金投入上把城镇居民的利益与农民增收,工业发展与农业产业发展,小城镇建设和新村建设统筹规划,全面落实,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把太村建设成为统筹城乡综合示范镇,推动全镇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目标任务

一般预算收入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农民人均收入明显增长,民生社会事业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

(一)不断完善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构建科学发展和依法行政的基础。完善城乡一体的城镇体系;完善城乡一体的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生态空间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健全城乡规划的管理体制机制,确保科学制定规划,严格执行规划。

(二)做大做强产业支撑。按照“优果壮畜,发展特色,扩大劳务,活跃商贸”的思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夯实农民增收基础。在提升苹果主导产业水平的同时,突出特色、绿色、生态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生猪养殖、大棚蔬菜和以核桃为主的杂果生产的特色产业。2012年,全镇新建2个千头生猪养殖示范村,2个600头商品代种猪场和100个百头生猪育肥场;建成以太村街为中心的大棚蔬菜基地150座。同时,加强技能培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确保输得出、留得住,促进农民合理有序向城镇、城市流动,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按照“层次清晰、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发展联动、设施共享”的思路,不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促进城乡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建设上,以省级重点建设为契机,严格按照重点项目建设有关要求,着眼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投资4000万元,实施xxx镇农民安置小区一期建设项目,建设设计新颖、功能完善、经济适用的高标准安置房6幢、216户,吸引更多农民工落户镇

区,投资镇区,繁荣镇区;投资4000万元,实施xxx镇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建设融农资、农副产品、建筑材料、小商品交易为一体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服务镇区经济发展、服务产业结构调整;投资2000多万元,实施xxx镇良友百货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建设项目,建设占地15亩的良友百货交易配送中心。其中,建设良友购物广场1000㎡、良友物流配送中心2000㎡,服务城乡人民生活;投资950万元,实施xxx镇政府办公楼续建项目,建设18间5层主楼及21间4层辅楼,并配套院内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公条件;投资72万元,实施xxx镇区绿化建设项目,完成2.4万㎡的街道绿化,打造园林式城镇,改善发展条件,美化人居环境,活跃城镇经济,使镇区成为连接城乡的市场集散地和经济辐射源。新农村建设上,继续按照“小洋楼,新样式,宽街道,大广场,全绿化,多功能”的思路,坚持小村向大村集中,大村向中心村靠拢,中心村向城镇靠拢。投资780万元,建设**示范新农村,新建民宅50户,并配套建设村级活动场所、村内道路、排水渠等基础设施;投资260万元,建设**、**、**旧改示范村,新建村级活动场所、修筑排水渠、广场,更换门楼、改造土围墙。同时,切实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广播室、农家书屋、休闲广场等社会事业公共设施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活动有阵地、学习有载体、休闲有去处,过上殷实富裕、现代文明的新生活!

(四)促进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灾民救助、临时救助制度,切实解决农村贫困群体基本生活问题。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扩大参保面,提升保障水平,努力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完善职能技能培训制度和健全就业援助制度,促进实现城乡比较充分就业。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保障责任,深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合理配置城乡文化、卫生资源,完善文化、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目标。

(五)加快推进社会文明化步伐。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以镇农技服务中心为骨干的科技网络体系。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持续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信访稳定工作,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大力推行民主管理制度,提升农村民主水平。加大精神文明创建力度,努力促进文明新风的形成。

(六)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转变工作作风,简化办事程序,规范工作行为,加强事前服务和事中、事后监管,健全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深化机构改革,调整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积极探索简政放权的思路和途径,竭力便民、利民。

三、工作措施

1、提高认识,全力推进。全体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务必加强学习、开拓思路、分析差距,创新举措,用更加有力的工作力度,更加有效的工作举措,更加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全力推进我镇“十二五”统筹城乡科学发展。

2、细化方案,完善措施。机关各办、各村要对照各自的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方案,制订具体工作推进计划,落实具体负责人,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圆满完成。

3、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三种精神”。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全体干部必须把工作状态调整到服务城乡统筹、服务科学发展中来,以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开创新局面。一是要牢固树立钉子精神。对于任何一项工作,要充分发挥钉子精神的钻劲,一抓到底,对于难点工作始终坚持扭住不放、锲而不舍、迎难而上。二是要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精神。要对照各项工作要求,强化发展紧迫感、责任感,做到“下功夫、下深水”,全力抓好贯彻落实。同时,必须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三是要牢固树立突破创新精神。要对统筹城乡建设的相关政策进行认真学习,尤其是对户籍制度改革、旧城改造和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等文件的学习。要学懂用活政策资源,积极探索。深入研究,创新举措,特别是在农村“四大基础工程”的机制体制上,要去寻求突破创新。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篇3:小丘村统筹城乡发展调查报告

(1) 道路建设方面: 投资770 万完成移民搬迁35 户, 铺设砂石路2 km; 现已硬化一、三、五组巷道2. 6 km。 (2) 农田、农产品方面: 平整土地200 亩, 旧庄基复垦100 余亩; 投资15 万元新建果园200 亩, 老园间伐350 亩; 投资10 万元实施西河流域开发, 发展水产养殖20 亩。 (3)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启动实施小丘群众集中安置新型社区 ( 20 000 m2) 工程 ( 现已完成社区建设的前期工作) , 房屋预售200 余套, 前期投资共计330 万元; 三组居民小区40 户已完成主体建设; 投资86. 9 万元发展中心社区建设, 落成办公楼面积为440 m2, 文化广场2 000 m2;占地7. 2 亩的小丘中心幼儿园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投资3 万元实施农村环境卫生集中连片整治项目; 计划2014 年完成三组居民小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新建移民搬迁12 户, 新建沼气池40 户, 投资30 万解决一、二、三组260 户居民饮水问题; 建成标准化卫生室1 座, 新建幸福互助院1 个; 新建1 000 m2超市1个。 (4) 项目建设方面: 雅荷公司流转土地128. 8 亩用于现代农业项目建设; 成立了果业协会、农兴苹果专业合作社和高峰养殖专业合作社, 为农民提供一条龙服务; 计划2014 年新建标准化苹果示范园100 亩, 改造提升低产园200 亩, 实施果园渗灌工程300 亩。 (5) 环境治理方面: 加快实施小丘群众集中安置新型社区建设, 全力做好福安小区建设的环境保障工作; 投资300万元扎实开展镇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完成垃圾填埋场、垃圾台、公厕等配套设施。

2小丘村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小丘村优势产业规模不大, 产业水平还比较低。小丘村产业结构单一, 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业产业化经营处于初级阶段。农产品仍以农户小规模分散生产经营为主, 规模化程度较低。龙头企业规模不大, 带动能力不强。农业经营管理企业总体上综合素质不高, 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专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

2) 农民思想观念保守, 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大部分农户观念陈旧, 思想仍然停留在小富即安、小农经济的温饱型状态。过去那种“养猪为过年, 养牛为种田, 养鸡为换个油盐钱, 种田混个肚儿圆”的思想和做法, 在农村仍占较大的比重, 考虑吃饭过多, 考虑发展少, 导致发展跟不上, 家庭富不起来。

3)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增收渠道单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机械化程度较低,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 遇到自然灾害根本无法抵御, 在很大程度上农民仍然“靠天吃饭”。农业产品缺乏竞争力。由于小农经济意识还比较强, 缺乏市场意识制约, 一部分农民只注重农产品的产量, 不注重农产品的质量, 造成农业生产效益低下, 农产品价格长期处于低迷状态, 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 在市场上基本上没有竞争力, 严重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 产业建设资金投入不够, 发展后劲不足。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是基础, 但是由于政府财力有限, 协调银行贷款还没有完全落实, 加上民间资本薄弱、招商引资较少等因素, 小丘村产业发展所需资金缺口较大, 严重影响了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发展。

3 对策及建议

1) 因地制宜拓宽市场, 以人为本落实惠农政策。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目标要求, 合理利用当地资源, 找准产业定位, 培育和发展最具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 增加农民收入, 吸引外出劳动力回乡打造乡镇品牌, 让“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民优先发展, 进行产业规模扩大, 推动一方特色产业发展, 最终形成产业群体, 带动全村农民增收致富。

2) 城乡公共服务共享。加大农村投入倾斜力度, 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医疗卫生方面, 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 完善县乡村三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卫生院 ( 室) 标准化建设;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基本药物制度, 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低保管理制度, 提高农村低保标准, 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3) 切实提高农民素质。政府要增加对农民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 让更多的农民接受教育; 要重视对农民的培训工作, 迅速普及科技知识, 大幅增加农民收入。坚持治穷治愚思想, 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大力推行科教结合, 实行网上教育和农村远程教育, 应多开展“阳光工程”、“技能培训”、“农民工再就业培训”, 不断提高小丘村各类人才的内在素质。

4) 坚持“果业富民”的战略地位不动摇。按照“全面建档, 升级达标”的果园精细化管理模式, 狠抓果业生产, 促进以苹果为主的果业发展不断加快。按照“一户一个明人”的目标, 上上下下狠抓培训、传技术, 提高果农的素质, 达到示范引导的良好效果。充分发挥果业协会和农兴苹果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为果农提供营销渠道。

参考文献

篇4:城乡统筹工作自查报告

关键词:产业集群;城乡统筹;市场机制;协调发展

一、产业集群概述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的概念最早于1990年在迈克·波特的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出现,它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地区合作关系,集群和中小企业全球化》的声明中将产业集群正式解释为在一定区域内大量企业、政府机构、商会和相关组织集中的现象。并根据集群内企业的技术能力、集群变化的复杂性以及企业间分工与合作的程度,将其分为非正式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组织型产业集群、出口加工型产业集群、科技园区和孵化器五种类型。

产业集群对经济的发展具有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市场优势、技术创新优势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势等。基于资源共享的产业集群区域有利于形成区域品牌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通过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分工,形成了规模经济;基于地理上的临近以及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的合作,降低了获取信息、谈判、原材料运输等成本,获取了降低交易成本的效应;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了集群内企业创新的能力和员工的技能,同时也提高了人力资本的效应;当产业集群走向成熟之后,区域品牌便开始形成,此时,区域品牌效应也开始显现。正是这些效应的存在,提高了集群区域的竞争力,也推动了集群区域的经济增长。

我国从改革开放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到目前全国大多数省份都建立起了自己的产业集群。据统计,全国内地共有160多个城市拥有不同程度的产业集群,全国大大小小的产业集群约数千个。

二、重庆产业集群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一)重庆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重庆产业集群的数量虽不及东南沿海的一些省市,但部分产业集群的规模已经相当可观,并已形成一定经济规模。重庆是全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基地,汽车产量也名列前茅,两车核心部件产业群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以重庆红岩公司所在的双桥区为例,该地区形成了以重型汽车产业为主的制造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了重型汽车制造、改装、零部件生产和销售为主要支柱的产业链条。在其他领域,产业集群效应也逐渐展现,如以西南铝为龙头企业的铝制品集群是亚洲最大的铝加工厂,位于璧山县的皮鞋产业集群是全国三大鞋都之一,以及机电产品集群、生物医药集群等。

(二)重庆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发展思路

尽管重庆的产业集群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重庆直辖以来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总体而言尚处于形成阶段。由于发展时间短等原因,重庆的产业集群发展与国内外具有竞争优势的集群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重庆产业集群的发展。归结起来,重庆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对产业集群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重视,缺乏培育集群的政策市场环境,市场机制不健全,对集群形成发展缺乏应有的引导。这一点随着重庆城乡统筹工作的开展而有所好转,在国务院2009年1月颁发的《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了重庆城乡统筹工作中的战略任务,即:“一圈两翼”开发战略、扩大内陆开放战略、产业优化升级战略、科教兴渝支撑战略和资源环境保障战略。这为重庆产业集群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2.某些集群内缺乏大规模、带动力强的大企业, 产业配套不全,企业间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分工不够深。在城乡统筹工作中,尤其是2009年在314总体部署下,重庆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政策,包括培育本土龙头企业、引进外来优质企业(包括世界500强)等,为重庆产业集群的高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改善了投资环境,活跃了市场。

3.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模仿创新设计能力都较弱,产品附加值低,品牌竞争力不够强。重庆市科委、经信委(原信息产业局)、中小企业局等科技孵化机构都相应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措施来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企业专利申报、商标注册等行为都有较大改善。

三、产业集群对重庆城乡统筹工作的影响分析

结合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和重庆城乡统筹的具体工作来看,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模式对推进重庆城乡统筹工作有至少四个方面的影响:

(一)发展产业集群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新华网2009年1月有数据表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沿海部分企业出现停产、半停产状态,劳务重要输出地重庆已有47.2万农民工返乡。东方网在2009年3月有数据显示,重庆有418万外出农民工,50万人滞留农村。在2009年全国人大代表会上,重庆代表团向大会提交《关于解决返乡农民工问题的工作建议》,建议国家在西部布局重大项目和劳动密集型项目,增强西部地区产业吸纳就业能力,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

而产业集群的兴建除了增加更多的工作岗位外,有利于鼓励有能力的人员自主创业,形成多种经营主体共同构建完整产业链的局面。在一个产业集群的影响下,大型集团公司、普通工商企业、合伙企业、个体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均能得到全面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多种就业渠道。

(二)可以促进重庆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改善居民生活水平产业的集聚与集聚经济圈的形成不仅给国家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且由于产业集聚导致产业在地区分布的不均匀,也带来国家内部的地区收入差距。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经济经历了年均9%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同时中国沿海地区长三角、华南、环渤海三大集聚经济圈已然成为中国产业高度集聚的发达区域,其在中国GDP中的总量已经由1978年的47.65%至2008年已经接近70%。但是产业、产出和产能在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的相对集聚,并没有使其他区域的居民生活水平变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中国各地方省市都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共享了经济发展带来的繁荣。所以,科学发展国家集聚经济圈,不仅可以促进集聚经济圈内部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可以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在重庆发展产业集群,不仅可以缩小重庆与中东部地区的差距,还能够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真正起到内陆开放高地的带动作用。

(三)有利于重庆地区的持续发展与国内其他区域经济的开发

集聚经济圈的发展不是一个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发展调整的过程。这就需要政府根据集聚经济圈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空间特征、发展绩效与发展阶段进行合理地发展规划与积极干预。这包括集聚经济圈产业发展与产业集聚点轴增长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问题,在集聚经济圈内部空间是实施产业的错位发展,还是趋同化发展的问题,集聚经济圈产业转型与扩散的问题。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沿海集聚经济圈经过持续高速增长和产业集聚已经形成世界知名的城市群,成为世界产业集聚的典范区域。如何深刻认识掌握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不仅对于推动重庆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而且对于中国其他地区的发展战略也具有借鉴作用。

(四)发展产业集群可以有效解决统筹资金短缺的难题

在城乡统筹的战略之下,农村经济发展面临新的转机,而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也正在发生变化。农村的资金需求可能已经不是小额的资金需求,可能是一些大户,在一些地区甚至可能是农业产业化项目方面,在不同的地区、行业甚至在发生群体性的变化。单纯依靠政策和行政手段来发展农村金融,往往是事倍功半的,因为金融资本具有追逐利润的偏好,而农村地区风险高、收益低,风险和收益不能平衡。而在产业集群模式下,一方面产业资本会以各大工商机构自有资金会的形式大量流回;另一方面,金融资本也会随着金融机构的整体布局而流向农村市场。

四、促进重庆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产业集群的规划和引导,为集群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我国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迅速变化的时期,重庆的城乡统筹工作也紧紧围绕这个大背景展开。在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引导上,既要注重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更要注重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孵化。如对专利技术持有人的补助政策、对获得双高认证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税收优惠、对入驻高新技术孵化园区企业的公共技术平台服务等,都极大地促进了产业集群内科技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完善。政府相关部门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注意产业集群动态发展的特征,遵循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增强集群内部的分工、合作,以及信息、资金、技术的流动,从而带动相关支持性行业的发展,促进集群网络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增强产业竞争力。

(二)鼓励创新,并为科技创新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创意产业集群拉动传统集群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传统产业创新的内在源泉,创意产业是传统产业企业文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两者有机结合,可以促进重庆产业集群的提升和整合。如对专利申请的补助、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创新基金和电子发展基金申报资助等。这些政策和措施不但有利于鼓励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也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完善。

(三)建立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人才流动机制

目前,企业对产业网络和人脉(社会)网络共同发展,经济科技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建立人才引进机制,阻碍或限制专业技术人员(包括技术工人)流动,或者不愿意增加职业培训的投入。这实质上严重制约了集群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一个社会过程,是在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交流和互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作为隐含经验类知识的载体,知识型人员在地域内自由流动能否获得地方正式或非正式制度的支持成为提高集群创新能力的关键。因此,应该根据各产业集群的特点,建立起既有利于企业加强员工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又有利于技术人员流动的良性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

篇5:城乡统筹工作自查报告

题,对探索农村土地合法有序流转;保护耕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切实维护广大群众合法利益大有裨益。

一、存在问题

(一)土地纠纷颇多

“七种八养九行当,种粮是个亏行当。”这是前几年农民种田难以挣钱甚至赔本的真实写照。在粮价低迷,土地效益低下,税费过高情形下,许多农民忍痛放弃土地。如今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逐年减轻,国家惠农政策出台使农民种田积极性空前高涨。而与此同时,以土地上利益纠纷引发诸多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种:

1、管理上缺位。主要情形有

⑴昔日撂荒失地农民如今要地。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农民纷纷走南闯北,抛妻别子涌入都市“淘金”寻求致富路。举家外出打工农民或他因无力耕种,农田被撂荒未流入他人。这样撂荒农田被一些农民“拾田”耕种。如今种田划算。失地农民为要地三番五次向镇村反映,而占地农民也不愿意出田。同时,乡村干部认为,以前土地效益低下时农民选择打工不愿意种田,苦口婆心劝说耕种也无济于事,最终不得不找人耕种。现如今,眼见粮价上涨要地,哪有这样便宜的事呢?

(2)昔日外出打工农民返乡要地。外出务工农民将无力耕种的农田交给亲朋友邻代耕代种,也未办理任何手续,这为日后因土地的权、责、利而发生纠葛埋下“伏笔”。在种田效益低下,土地效益排徊不前情况下,农田多数是无偿流转,此前,农村土地流转往往不规范。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或因家庭缺乏劳动力致使农田弃耕,从而请人代耕,往往只是口头约定的“口头协议”、“君子协议”,未签订正式的土地流转合同。农民在农田收益低的情形下,将农田交给种粮大户及其它农户代耕,耕种双方权、责、利可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无偿的,用农民自己的话来说是“两不找”,转让方农民无须向代耕户付费用,而代耕户也不付任何报酬给转让方,而农业税由代耕户交纳。另一种情形是转让方农民倒贴一点钱给代耕方。在粮价低迷情况下,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即使签订土地流转合同也未经司法部门公证,合同往往失范。而如今,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国家对农业许多优惠政策,譬如减免农业税费、降低农业税率、发放粮补、早稻补贴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农民感受到现在种粮很划算,弃耕农民要求讨要农田复耕,取得农田意愿与日俱增,因而事后往往因土地流转合同失范发生纠葛。

(3)农村人多地少户口要地。前几年,由于种田效益不明显,甚至赔本。农民不愿意多种田。这样农村形成了“有田无人种”的窘境。现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家对农业反哺的政策出台,粮价上涨,让农民喜上眉梢,一些农民深感还是种田划算。农村土地承包改革后,土地承包政策是30年不变,村组人均耕地不均衡,加上前几年农村计划生育管理落后,超生人口在地改时未分到田。这样一些家庭就形成人多地少。人多地少少户要求调整农田和弃耕户要求复耕,取得农田意愿与日俱增,往往因土地利益与村委会及其它农户发生纠葛。

2、管理上越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委会管理、经营,可由村集体组织的承包经营。”同时《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条规定“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农业收益低下及农民对土地关爱程度偏听偏低情况下,一些企业和农民利用自己的优势,如资金、技术,租赁外出务工农民土地进行集中成片开发,发展规模经济,而村委会往往越俎代疱,将外出务工农民弃耕承包田全部或部分收回调整重新对外发包,在农民不知情下越位代替农民谈判、签订合同。农民要地,而企业和种田大户则认为,自己在税改前签订合同,是“合法”的。在越位土地流转过程中,农田大量向企业集中,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占用农田进行种花植草,使基本农田保护面临严峻考验;同时加剧了要地农民与其之间矛盾。在农村,当农田向种粮大户集中时,就产生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越俎代疱代替农民签订合同,履行发包方权利和义务时,必须尊重农民个人意愿。而在操作规程中,未经农民同意越位代签合同,很难保证农民自身利益。

3、管理上错位

篇6:城乡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一、完善城建工作领导小组

为更好的领导我局城建工作,我局党组经局班子会讨论研究决定,成立了由局长郝克宣为组长,副局长胡绍来、李雪为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城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办公室,由胡绍来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二、做好城建工作具体举措

20xx年,我局积极参与城建部门县城总规方案的制定,积极配合总规方案的报批、备案工作,同时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加大城建工作力度,很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1、配合做好公共设施与城市建设工作,认真落实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任务和XX县建设“现代生态宜居旅游城市”工作要求,对严道镇的街、路、楼、门牌缺失和损坏情况进行了摸底核查。对县城乡内所有路、街、巷、门牌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对县城损坏、漏缺的路牌、街牌以及新增的门牌和农村增补的`共计2478个门牌进行重新制作安装。

2、加大殡葬改革管理工作。规范我县群众丧葬行为,加强殡葬管理和执法力度;积极筹备运作小坪山公墓扩建工作,解决群众无地安葬问题;加大殡葬宣传工作力度,在清明节期间,通过各种媒介大力宣传文明节俭祭祀,做好节日期间群众安全祭祀活动应急预案和群众祭祀活动监察。全年完成修建墓台1117.5平方米,面积达3000平方米,完成新建墓台绿化面积1200平方米,安装公墓管理所院门两道,新建各式墓型236座,新销售墓穴90座,接收迁墓户20户。截止10月30日小坪山公墓累计修建墓穴855座,共计销售墓穴676座。

3、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契机,在做好办公区域的清洁卫生的同时,我局继续配合建设、城管部门和乡镇,积极开展城乡风貌整治活动,进一步提升我县对外的知名度。一年来,我局采取会议上强调,平时宣传的方式方法,提高全局职工意识。加强文明楼院创建力度,负责搞好牵工作。

4、配合县重建委、县城建局积极完成灾后重建工作,按时报送相关报表;并和县城建局联合督查各乡镇温暖过冬情况,切实抓好困难群众安全生活。

5、在职工大会和领导班子会议上,多次组织大家学习城市建设相关法律法规,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

20xx年,我局较好地完成了城建工作任务,落实了城建工作要求,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虽然我局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县委、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局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推动城建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XX县民政局

篇7: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工作自查报告

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组织对市直单位“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工作开展考评的通知》要求,将我局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我局自20XX年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始,联系区分乡镇大村,该村经济的主要来源是农业和外出打工,缺少资源,东风渠横穿全村,是我市饮用水的重点保护区,不允许有对环境污染的工业和养殖业项目。我局针对村实际,从开始,争取和拿出帮扶资金近40万元,帮助村发展柑桔种植、蔬菜种植、小龙虾养殖、开办砂石厂等,村集体经济从结对开始的年收入近万元,到今年村集体经济达6万多元。今年我局积极与分乡镇农业加工企业山里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联系,正在争取将大村纳入该公司现代化生产基地建设范围,解决农民蔬菜种植的技术和销售难题。

二、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20XX年,区启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我局立即帮扶该村资金4万元,用于党员服务中心的房屋建设,当年通过验收;20XX年我局帮助村建立起村图书室,目前图书室有各种图书近3000册;20XX年我局为该村购买电脑、开通宽带,党员群众可以上网了解各种信息,增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凝聚力;20XX年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发放用药安全宣传册份,兑换过期失效药品,普及农村安全用药知识,深受村民喜爱;20XX年“三万”活动中,开展“送政策、送医药、送大戏、送食品药品安全”的大型活动,一场贴近农民生活的演出,为全村老百姓送去精神食粮。10名知名专家到村义诊,解决部分农民疾病带来的痛苦。向全村老百姓赠送2万多元的.常用药品,规范村卫生室的服务,让全村老百姓用上安全放心的药品。我局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举办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丰富了群众服务中心的内涵,给全村老百姓带去实实在在的实惠,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

三、如何推进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工作

篇8:城乡统筹工作自查报告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三农”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调指出,要“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只有理解并落实了十七大精神,才能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才能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由于二元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的影响,我国城乡分割,城乡差距不断扩大。1985年~2007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从1.86:1扩大到3.33:1。如果考虑到城市居民在住房、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教育等方面享有国家的补贴,实际差距约为5:1~6:1;还要考虑到,平均数往往掩盖着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别。全国农村有近300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近6000万人处于低水平、不稳定的温饱状态。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在农村更为突出。就是在城乡差距最小的苏南,2007年,江苏省镇江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也为2.1:1。可以说,“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上,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努力发展、维护好农民的根本利益。只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才能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块内容,专门讲“三农”问题。这部分文字不多,但份量最重:更加突出了“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地位,更加明确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明确了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的要求。笔者认为,这块内容贯穿了三根红线:

一、第一根红线是打造“两心”:中心、核心

中心讲的是意义和地位。报告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一论断,充分表明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三农”问题摆上了空前重要的位置,显示了我们党在把握发展大局、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不断增强农村活力、繁荣农村经济、富裕农民的信心和决心,展示了我们党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消灭城乡差别的公平理念和伟大情怀。十七大报告指出这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还使用了“基础地位”、“首要任务”、“核心”等关键词,充分说明了“三农”工作在党中央心目中的地位。

核心讲的是促进农民增收。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国家的富裕,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江苏省镇江市大力发展基地型、加工型、合作型、观光型、生态型“五型”特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得到良好的统一;通过提高城镇化水平,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农村居民进入城市,让更多农村居民变市民,让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流向农村,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促进了农民增收。2007年,镇江市农民人均纯收入8007元,比上年增长19.2%,达到省定全面小康目标值,7个辖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均在15%以上,是5年来的最高增长值。

二、第二根红线是建设“两件”:硬件、软件

“硬件”讲的是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农村工业化等问题。农村占地域绝大多数,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历史上,贡献最大的是农业,欠帐最多的是农村,牺牲奉献最多的是农民。现实中,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是落后地区。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过去,我们讲增长方式转变,是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而言的,现在讲发展方式转变,内涵更加丰富。发展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软件”讲的是基层民主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农村市场的完善等。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还有“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这些,都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经济以及市场保障。

三、第三根红线是推行“两主”:主导、主体

建设新农村,政府是主导。没有政府的主导,建设新农村就是一句空话。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增加农业投入”。这就是讲政府主导。政府主导,首先要解决好城乡收入差距加大的问题。这几年,镇江市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增幅,但是,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相比,农民收入增长在速度上始终滞后,从2004年~2006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分别低1.4、0.6、1.8个百分点,2007年反超了2个百分点;总量上,从2004年~2007年,农民收入分别低5552元、6374元、7573元、8743元,总的差距是一年比一年大。政府的任务就是要采取措施,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就是加大投入的问题。镇江市各级财政要多安排支农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用于水利建设、农机补贴、农业保险等。

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没有农民的参与,是无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所以中央提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农民要成为主体,就必须解决好农民素质的提升问题,素质提升了,才能为收入增加提供智力支持,才能解决农村全民创业问题。而只有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发全民创业的激情,才能切实加快发展,富裕群众。从镇江实际情况看,凡是民营经济发达、非农产业繁荣的乡镇,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都比较快,农民富裕的程度就比较高,例丹阳市后巷镇,由于工业发达,骨干企业较多,个私经济繁荣,第三产业兴旺,文教水平较高,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2007年上半年,镇江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460元,其中直接从一产得到的收入为731元,占16.4%,而种田的收入更少,只有350元,占7.8%,农民收入绝大部分是非农收入。在全民创业方面,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就是要振奋精神,创新思路,狠抓落实,把镇江打造成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区。从经济发展情况来看,镇江市在总体上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增加农民收入的能力,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支撑体系。2007年,镇江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13亿元,人均5500美元,财政收入203.3亿元,城市化率达到6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7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7.2%和19.2%。镇江市以市为单位总体已达到江苏省定全面小康标准。统筹城乡发展,是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新的希望,真正落实要靠长期努力。

第一,抓住农民增收这个核心环节,实现更加全面的小康。2008年,镇江市要以县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农民收入是小康目标中最重要的指标。为此,要把全民创业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发展乡村工业作为带动农民增收的主要载体,加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和技术更新培训,提升农民就业技能,提高就业层次,通过市、县两级政府和各部门加大示范、帮扶力度,促进农民增收。

第二,抓住发展现代农业这个重要载体,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农富农”的思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坚持大规模、多品种、高品质、立体化的发展思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搞好土地流转,建设规模基地;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效益;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创建农业品牌,提升农业竞争力。

第三,抓住“双百”工程这个主要抓手,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2006年4月,镇江市、县四套班子的100位领导,分别带3个部门企业与一个示范村、一个帮扶村紧密挂钩,一挂三年、坚持不变。这个做法被简称为“双百工程”。现在要进一步扩大“双百”工程战果,使之成为各级各部门的重要工作和自觉行动,使帮扶工作走向常态化、规范化,成为各部门、各企业落实支农政策和加快农民致富的重要抓手。

第四,抓住建设“生态镇江”这一契机,优化美化农村环境。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我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为此镇江市叫响了建设“生态镇江”的口号,继续抓好以农村垃圾处置为重点的农村环境整治建设。要在前两年基础上巩固并扩大成果,保障资金投入,强化保洁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按要求尽快健全和完善农村保洁各项配套设施,多措并举,尽快真正建立“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并加强督查、检查和考核,促进工作到位,防止出现回潮,实现长效管理;进一步抓好农村河塘疏浚和水环境整治,治理农村污染,创造和保持良好的农村水土环境;大力抓好农村绿化,新增1 3万亩造林面积,提高全市农村森林覆盖率。

第五,抓住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这一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是基于’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这一认识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首先要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要奋力冲刺,新建、改建农村公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村村通”;继续对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收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全年完成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3万人;全面开展镇村卫生机构达标建设,力争达标率6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人均筹资保障水平提升到100元;大力推进“一池三改”工作;加大农村文化投入,用三年时间使全市各镇文化站平均面积超过500平方米;到2010年实现全市有线电视村村通,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以上。

上一篇:英语学科课外活动总结下一篇:李嘉诚经典财富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