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2024-04-19

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共6篇)

篇1: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17-9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

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 17-90

主编部门: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实行日期:1990年12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颁发《疏浚工程施工技 术规范》(SL 17-90)的通知

水建[1990]10号

为适应疏浚工程施工的需要,原水利电力部委托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为主编单位,对原部标准《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试行)SLJ202—82进行修订,现修订送审稿已通过审查,经部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其标准名称与编号为:《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17-90自1993年12月1日起执行,原部标准同时废止。

各地在执行中应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主编单位。本规范由水利部建设开发司负责解释,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0年7月25日

目 次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基本资料收集

第一节 水文、气象

第二节 地形

第三节 地质

第三章 施工设备调遣

第一节 水上调遣

第二节 陆上调遣 第四章 挖泥船施工

第一节 施工测量与标志设立

第二节 排泥管线架设

第三节 水下排泥管(潜管)

第四节 挖泥船及辅助船舶的选择

第五节 挖泥船定位与抛锚

第六节 挖泥船的施工方法 第五章 索铲施工

第六章 吹填施工及辅助工程

第一节 围堰

第二节 排泥区

第三节 泄水口

第四节 吹填施工

第七章 质量控制及竣工验收

第一节 挖槽宽度控制

第二节 挖槽深度控制

第三节 土方量计算

第四书 质量评定

第五节 施工记录和报表

第六节 竣工验收 附录一 疏浚土分级表 附录二 风力等级表 附录三 波浪等级表

附录四 雾的能见度分级表 附录五 降雨等级表 附录六 报表格式

第一章 总

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17-90 第1.0.1条 为保证疏浚及吹填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提高施工平,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水利水电系统开发和治理江河、沿海、湖泊、沟渠等用机械施工的疏浚及吹填工程。

第1.0.3条 疏浚及吹填工程施工中,如遇无法执行本规范某些条文的特殊情况时,应说明理由并提出相应执行措施,按隶属关系报批后实施。

第二章 基 本 资 料 收 集

第2.0.1条 施工单位接受工程任务时,应全面了解实施该项工程的目的、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并取得初步设计文件及有关技术资料。

第2.0.2条 施工前,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应向施工单位提供包括水文、气象、地形、地质等技术资料在内的工程设计文件和图纸,必要时应补充调查、勘测和提供有关基本资料。

第2.0.3条 施工条件的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船舶组装、停靠、避风、渡汛及维修等条件,如码头、避风锚地、修船厂、机械设备加工能力及水陆起重、运输设备等情况。

二、航道、桥闸及其他建筑的标准,以及通航对疏浚及吹填施工的影响。

三、施工作业区有无过江电力及通讯线路和水底电缆、管道、桥涵、闸坝、水下障碍物、水生植物、污染物、爆炸物等,并查明其所属单位和具体位置。

四、陆上排泥场及水下卸泥区、取土及吹填区的设置条件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五、排泥区的泄水通道、泄水对附近水域或设施可能产生的冲淤及污染情况。

六、有关水利矛盾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当地征占土地、移民、迁安的条件和标准。

七、当地燃料、材料、电力及淡水等供应条件。

八、交通、邮电、教育、医疗、生活设施及地方劳力使用条件和工资标准等。

第一节 水文、气象

第2.1.1条 应收集施工河段、水域历年逐月最高、最低和平均水位、流量,典型年、月的水位、流量过程线,各河段的最大、最小及平均流速,水质等资料。

第2.1.2条 沿海及感潮河段疏浚,应收集历年逐月和全年平均、最高、最低潮位,以及各种频率的潮位、潮差、涨落潮时的流向、最大流速、平均流速和水质等资料。

第2.1.3条 冬季封冻的疏浚河段,应收集历年封冻日期、冰冻厚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度、封冻持续时间及冰凌等资料。

第2.1.4条 自然淤积或冲刷比较严重的疏浚段,应收集有关流向、含砂量及冲淤变迁情况等资料。

第2.1.5条 沿海、湖泊及内河水面开阔的疏浚段,应收集该水域有关波浪资料。

第2.1.6条 对于水源不充足的疏浚河段,应调查其水源补给条件。

第2.1.7条 疏浚工程应收集以下气象资料:

一、风速、风向及其频率资料;

二、气温、最大冻土深度;

三、年、月平均降水量及暴雨日数和强度;

四、历年逐月雾日数、雾的能见度及持续时间等。

第二节 地 形

第2.2.1条 疏浚及吹填工程,必须有施工总平面图,挖槽。取土区及吹填区(包括排水系统)地形图、横断面和纵断面图。

一、施工总平面图的比例,根据工程规模,宜采用1/10000、1/5000或1/2000;图例、图幅应按国家标准绘制;图中除应绘制坐标及磁北方向外,应标明控制点,水准点,助航标志,过江架空电力、通讯线路,水底电缆,水上建筑物及水下障碍物等。

二、挖槽、取土区及吹填区地形图应包括水下地形。测绘比例宜采用 1/2000、1/1000或1/500。

三、横断面测量间距宜采用100m、50m、25m;横断面图的横向比例宜采用1/1000、1/500、l/200或1/100;纵向比例宜采用1/100或1/200。

四、纵断面图可按河道设计中心线测深点绘制,比例可参照挖槽地形图和横断面图选用。

第2.2.2条 横断面测量,河道疏浚工程应侧至堤脚外3~5m;湖泊、河口和沿海水域疏浚工程应测至设计上开口线以外30~50m;水深测量的测点间距、点位允许误差及测深允许误差等,按现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DJS9-85)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2.2.3条 施测前应向测绘部门收集测量控制点、水准点等资料。当施工地区无控制坐标和水准点时,可就近引设,精度应达到四等三角网和四等水准技术标准。

第2.2.4条 凡永久测量标志,必须布设在挖槽和排泥区、取土及吹填区以外易保护的地点,并便于引用。

第三节 地 质

第2.3.1条 疏浚及吹填工程,必须有工程地质报告书,包括钻孔平面布置图、钻孔柱状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和土工试验成果等资料。当工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17-90 程地质资料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补充勘探。

第2.3.2条 疏浚及吹填区勘探断面的布置宜与测量横断面一致,勘探断面间距宜为100~400m;勘探钻孔的布置间距直为50~300m,孔深应至措槽或取土区设计底高程以下2~3m。

第2.3.3条 疏浚及吹填工程土工试验项目,根据需要,在下列项目中选定,其中一至七项为必做的试验项目:

一、密度;

二、含水量;

三、颗粒分析;

四、界限含水量;

五、天然稠度;

六、相对密度(对砂性土);

七、标准贯入;

八、渗透;

九、压缩;

十、直接剪切;

十一、三轴剪切;

十二、无侧限抗压强度;

十三、十字板剪切;

十四、附着力;

十五、饱和度。

第2.3.4条 疏浚土的分级详见附录一。

第三章 施 工 设 备 调 遣

第一节 水 上 调 遣

第3.1.1条 施工船舶调遣前,应查勘调遣线路,制定调遣计划及安全措施,向当地港航监督部门提出申请,按照船舶设计使用说明书及有关部门规定进行封舱与船舶编队,落实调遣组织等准备工作。

第3.1.2条 施工船舶在海上调遣时,除应遵守港航监督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封舱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链斗式挖泥船:斗链不得自由下垂低于船底,且应牢固系在斗桥上;斗桥应升至最高位置,用保险绳系牢,并在其燕尾槽上搁置坚固枕木,将斗桥固定楔紧。

二、绞吸式挖泥船:应将定位桩倾放在甲板支架上,并加以固定;绞刀桥架应升至水面以上,并系牢、楔紧;吸排泥口应以铁板封堵。

三、自航耙吸式挖泥船:应将耙桥升至最高位置加保险绳,泥门应紧闭,并固定保险。

四、抓斗式、铲扬式挖泥船:应将抓斗、铲斗拆卸,并妥为置放;吊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架要搁牢,吊机应用钢索固定。

五、吸泥船应将吸泥管及排泥管系牢或拆卸;泥驳的泥门应关紧,并加保险销子固定。

六、小型辅助船、浮筒及排泥管等设备,应装在泥驳、货驳或其他船上调遣。

七、出海调遣中,非自航式挖泥船上的工作人员应离开本船,只留少数有经验的主要船员在主拖拖轮上,负责检查和联系,遇有险情,可及时回到本船采取应急措施。

八、在封舱的船上应备有灯光或其他通讯联络装置,供调遣途中应用。

九、拖航期间应定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航行情况及船舶方位。

第3.1.3条 施工船舶在内河长途调遣时,除应遵守港航监督部门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对调遣线路,事先应作详细调查,除必须具有足够的航行尺度外,对沿途桥闸,电力、通讯线路和水底电缆等跨河建筑物的净空及水位变化等尺寸,应取得可靠数据。

二、施工船舶上的游动及可拆卸部件,应参照第3.1.2条,妥善置放或系牢。

三、浮筒应分段组排,系牢后拖运。

四、在被拖船舶上,应派有经验的船员值班,负责检查和联系。挖泥船上应备有抛锚设备,并能随时抛锚。机舱排水系统要保持完好。

第3.1.4条 施工船舶拖带编队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船队的外围尺寸不得超过航道允许尺度,且应使航行的水流阻力最小。最大最坚固的船只应安排在队首,其余船只按大小顺序向后排列。当采用双排或多排一列式编队时,船队后面的宽度不得超过前面的宽度。船队内各船舶之间区联结牢固,横向缆绳必须拉紧,纵向缆绳应处于松弛状态。

二、海上调遣宜采用一列式吊拖方式。

三、内河调遣宜采用吊拖、傍拖、顶推等方式。

四、长距离拖带时,宜将挖泥船的绞刀桥架、泥斗桥放在与行驶方向相反的一面。

第二节 陆 上 调 遣

第3.2.1条 小型挖泥船、辅助工程船舶、拼装式挖泥船、浮筒、排泥管以及索铲、推土机、铲运机等设备,当不具备水上调遣条件或经济上不合理时,可采用陆上调遣。

第3.2.2条 设备调遣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一、根据可拆卸设备的部件尺寸、重量及运输条件,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和工具,落实运输组织,制定运输计划,申请运输车辆。

二、主要设备拆卸前,应按设计图纸绘制拆卸部件组装图。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17-90

三、设备拆卸后,应核定组装件的尺寸及重量,并编号、登记、造册。对精密部件、仪表及传动部件,应按设备使用说明书规定,清洗加油,包扎装箱。

四、采用公路运输时,应对运输线路进行查勘,查明公路的等级、弯道半径、坡度、路面情况、桥涵承载等级和结构状况,以及所穿越的桥梁、隧道及架空设施的净空尺寸等,对不能满足大件运输要求的路段和设施,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并报请有关部门核准。

第3.2.3条 疏浚设备组装场地应具备下列条件:

二、疏浚放样点相对于测站点的点位误差不应超过表4.1.2规定。

第4.1.3条 挖槽设计位置应以明显标志显示,标志可采用标杆、浮标或灯标。纵向标志应设在挖槽中心线和设计上开口边线上;槽向标志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应设在挖槽起讫点、施工分界线及弯道处。平直河段每隔50~100m设立一组横向标志,弯道处应适当加密。

第4.1.4条 在沿海、湖泊以及开阔水域施工时,各组标志应以不同形状的标牌相间设置。为便于夜间区分标志,同组标志上应安装颜色相同的单面发光灯,相邻组标志的灯光,应以不同的颜色区别。

第4.1.5条 水下卸泥区应设置浮标、灯标或岸标等标志,指示卸泥范围和卸泥顺序。

第4.1.6条 在挖泥区通往卸泥区、避风锚地的航道上,应设置临时性航标,指示航行路线。在水道狭窄、航行条件差、船舶转向特别困难时,应在转向区增设转向标志。

在施工船舶避风水域内,应设置泊位标,并在岸上埋设带缆桩或在水上设置系缆浮筒,以利船舶紧急停泊。

第4.1.7条 在施工作业区内必须设置水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水尺间距应视水面比降、地形条件、水位变化及开挖质量要求而定,当水面比降小于1/10000时,宜每公里设置一组;当水面比降不小于1/10000时,宜每0.5m设置一组。

二、水尺应设置在便于观测、水流平稳、波浪影响最小和不易被船艇碰撞的地方,必要时应加设保护桩和避浪设备。

三、水尺零点宜与挖槽设计底高程一致,施工水尺应满足五等水准精度要求。

四、施工区远离水尺所在地,当挖泥船操作人员不能清楚地观察水尺读数时,应在水尺附近设置水位读数标志,由专人负责,定时悬挂水位信号,或采用其他通讯方式通报水位。

第二节 排 泥 管 线 架 设

第4.2.1条 排泥管线应平坦顺直,弯度力求平缓,避免死弯;出泥管口伸出围堰坡脚以外的长度,不宜小于5m,并应高出排泥面0.5m以上。

第4.2.2条 排泥管接头应紧固严密,整个管线和接头不得漏泥漏水。发现泄漏,应及时修补或更换。

第4.2.3条 排泥管支架必须牢固可靠,不得倾斜和摇动;水陆排泥管连接应采用柔性接头,以适应水位的变化。

第4.2.4条 排泥管线尽量避免穿越公路、铁路或大堤。必须穿越时,应按有关部门规定实施。

第4.2.5条 水上浮筒排泥管线应力求平顺,为避免死弯,可视水流及风浪条件,每隔适当距离抛设一只浮筒锚。

当绞吸式挖泥船直接由浮筒排泥管卸泥时,其浮筒末端可采用打桩或抛锚等措施加以固定,但须防止锚缆埋死。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17-90 第三节 水下排泥管(潜管)

第4.3.1条 当排泥管线跨越通航河道或受气候、海况等条件限制不能使用水上浮筒管线进行疏浚或吹镇作业时,可采用潜管。潜管直在水流平稳、河槽稳定、河床横向变化平缓的水域内敷设。

第4.3.2条 潜管敷设前,必须对潜管进行加压检验,各处均达到无漏气、漏水要求时,方可用于敷设。

第4.3.3条 潜管的敷设和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敷设前,应对预定敷设潜管的水域进行水深、流速和地形测量,根据地形图布置潜管,确定端点站位置。

二、潜管节间的连接,宜采用柔性接头,即钢管与橡胶管沿管线方向相间设置并用法兰连接。

三、潜管的起止端宜设置端点(浮体)站,配备充排气、水设施、锚缆和管道封闭闸阀等,以操纵潜管下沉或上浮。

四、潜管沉放完毕,应在其两端设置明显标志,严禁过往船舶在潜管作业区抛锚或拖锚航行。

五、跨越航道的潜管,如因敷设潜管不能保证通航水深时,可采用挖槽设置,但必须同时满足潜管可以起浮的要求。

六、拆除潜管,应由端点站向管内充气,使其逐节缓缓起浮。待潜管全部起浮后,拖运至水流平稳的水域内妥为置放。

七、潜管在敷设、运用或拆除期间有碍通航时,应向当地港航监督部门提出临时性封航申请,经批准后实施。

第4.3.4条 潜管操作运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挖泥船开机前应先打开端点排气阀放气,以防潜管起浮。开机时必须先以低速吹清水,确认正常后,再开始吹泥。

二、排泥或吹填过程中,凡需停机时,必须先吹清水,冲去潜管中的泥砂,直到排泥管口出现清水时为止,以防潜管堵塞。

三、在潜管注水下沉或充气上浮时,均应缓慢进行。

第四节 挖泥船及辅助船舶的选择

第4.4.1条 挖泥船的选择应考虑下列因素:

一、施工作业区的地形、水深、水文、气象、土质等自然条件。

二、挖泥船类型及其性能,如吃水、挖深、挖宽、排水、排距、生产效率、卸泥方式及抗风浪能力等。

三、泥土处理方式。

四、船舶调遣方式及可能性。

五、工程量、工期、质量标准、土方单价及工程费用等。

第4.4.2条 辅助船舶的选择应考虑下列因素:

一、拖轮:拖轮的类型及功率,应根据被拖船舶的数量、船舶尺寸、编队方式、吨位和通过航道等级等条件选定。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二、供应船:油驳、淡水船的数量和供应能力应大于施工船舶的消耗量,并根据供应条件确定周转贮量。

三、泥驳:选配泥驳应考虑卸泥方式及土质等因素,其数量应与挖泥船的生产能力相适应。

四、吹泥船、抛锚船、生活船、测量船、起重船、修理船、交通船、架缆船等,按实际需要配备。

第五节 挖泥船定位与抛锚

第4.5.1条 采用定位桩施工的绞吸式挖泥船,在驶近挖槽起点 20~30m时,航速应减至极慢,待船停稳后,应先测量水深,然后放下一个定位桩,并在船首抛设二个边锚,逐步将船位调整到挖槽中心线起点上。船在行进中严禁落桩。

第4.5.2条 绞吸式挖泥船的横移地锚必须牢固。逆流向施工时,横移地锚的超前角不宜大于30°,落后角不宜大于15°。

第4.5.3条 抓斗、链斗、铲扬式挖泥船分别由锚缆、斗桥和定位桩定位。当挖泥船驶进挖槽时,其航速应减至极慢,顺流开挖时先抛尾锚,逆流开挖时先抛首锚,无强风强流时,可将斗桥、铲斗或抓斗下放至泥面,辅助船舶定位。

第4.5.4条 斗式挖泥船施工抛锚时,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主铺:应抛在挖槽中心线上。泥层厚薄不均匀时,宜偏于泥层较厚的一侧;水流方向不正时,宜偏于主流一边。锚缆应尽可能放长,必要时可设置架缆船。

二、尾铺:顺流施工时必须抛设;逆流施工时可不抛设。

三、边锚:逆流施工时,抛在挖泥船侧前方;顺流施工时,抛在挖泥船侧后方。

第4.5.5条 挖泥船抛锚时,宜先抛上风锚,后抛下风锚;收锚时,应先收下风锚,后收上风锚。

第4.5.6条 施工地段的所有水下锚位均应系上浮标。

第六节 挖泥船的施工方法

第4.6.1条 各类挖泥船开挖的方向宜按下列原则选择:

一、绞吸式挖泥船:当流速小于0.5m/s时,宜采用顺流开挖;当流速不小于0.5m/s时,宜采用逆流开挖。

二、链斗式挖泥船宜采用逆流开挖。

三、抓斗、铲扬式挖泥船宜采用顺流开挖。

第4.6.2条 挖泥船遇到下列情况,应按下列规定分层或分条开挖:

一、泥层厚度超过挖泥船一次最大挖泥厚度时,应分层开挖,上层宜厚,下层宜薄。

二、水面以上的土体高度不宜大于4m,否则应采取措施降低其高度,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17-90 以策安全。

三、当挖槽断面方量较大,又确有需要提前发挥工程效益时,可分层或分条开挖,即先挖子槽使河道先通后畅。

四、当高潮位水深大于挖泥船最大挖深,而低潮位水深又小于挖泥船吃水时,可通过预测潮位具体安排施工时间和程序,即利用高潮位先挖上层,利用低潮位再挖下层,以保证设计挖深,减少停工时间和防止船舶搁浅。

五、当设计挖槽宽度大于挖泥船的最大挖宽时,应分条开挖。绞吸式挖泥船分条开挖时,为保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排泥距离,宜从距排泥区远的一侧开始,依次由远到近分条开挖,条与条之间应重叠一个宽度,以免形成欠挖土埂。

第4.6.3条 绞吸式挖泥船应根据土质情况采用相应型式的绞刀,并结合其他施工条件,选择最佳挖泥厚度、绞刀转速、横移速度和前移距,以期达到最高工效和较好的工程质量。

绞吸式挖泥船一次切削厚度,对比较坚硬的粘性土,应按绞刀切削能力通过试验确定;对砂性土,宜取绞刀头直径的1.2~1.5倍;当土质比较松软时,可取绞刀直径的2倍。

第4.6.4条 绞吸式挖泥船在停产和施工期非换桩操作瞬间,严禁将两根定位极同时插入河床。

第4.6.5条 挖泥船的工作条件,应根据船舶使用说明书和设备状况确定,一般可参照表4.6.5规定执行。当实际工作条件指标大于表列数值之一时,应停止施工。

第4.6.6条 挖泥船在汛期施工时,应制定汛期施工和渡汛安全措施;在严寒封冻地区施工时,应制定船体及排泥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挖,一次成河。水上开挖弃土的土质和含水量适宜时,可直接用于筑堤。

第5.0.2条 索铲施工放样,对于索铲走行线,开挖上回线及挡淤堤中心线等,均应设置明显标志。

第5.0.3条 施工前,必须修筑索铲走行线(工作路面)。索铲走行线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高出水面1.5m左右。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17-90

二、宽度:1.0m 索铲不小于7m;4m索铲(步行式)不小于14m。

三、索铲履带外缘(或支座底盘外线)距开挖上口边线不小于2m。

四、走行线路面应力求平整,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走行线的承载力与土质和土的含水量密切相关,应通过试验确定。

五、索铲施工,特别是在雨季、汛期施工时,应经常检查走行线路面,当发现有塌陷迹象,应及时将索铲撤离工作面或采取防陷措施。

第5.0.4条 索铲开挖前,必须修筑挡淤堤或预挖弃土坑。挡淤堤的高度应与弃土量相适应。

挡淤堤中心线与索铲走行线间的距离,除满足弃土半径要求外,还应保证机身回转和卸泥时牵引绳不受影响。

第5.0.5条 索铲应采用顺水流方向开挖。扒杆轴线与索铲前进方向之夹角宜大于90°,控制在120°~150°之间。当走行线土质较差容易塌陷时,宜用大值控制。

第5.0.6条 在开挖河道时,索铲宜布置在河滩地上,汛期施工时,必须注意防洪和索铲及时安全转移。索铲走行线在汛期有可能被洪水淹没的地段,可沿河堤每隔一段距离填

3313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17-90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17-90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区的泥砂流失,排出水流的泥浆浓度应控制在挖泥船设计泥浆浓度的10%以内。

第6.3.6条 排水沟应通向临近的江、河、湖、海,并具有一定坡降,以利排泄。当吹填区附近无排水通道时,应开挖排水沟与临近的水域沟通。

泄水口和排水沟应按设计施工,确保质量。对泄水流量大、坡陡流急的排水沟渠,应有防冲消能设施。泄水口门两侧的围堰应护砌加固。运用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17-90 期间应加强巡视,以策安全。

第四节 吹 填 施 工

第6.4.1条 吹填粗粒土时,应防止少量细粒土在吹填区内聚积成淤泥囊。应尽量从陆域向水域吹填,避免在吹填区内形成洼坑水塘。吹填区的泥面宜高出水面2~3m,以利排水。

在超软地基上分层吹填时,第一层吹填高度宜高出最高水位0.5~1.0m左右,其后逐层加高,每层厚度宜控制在1.0m左右。

第6.4.2条 吹填细粒土时,应设置二个或二个以上排泥区,轮流交替吹填,必要时还应采取措施加速排水固结。

第6.4.3条 吹填粗粒土时,对吹填区平整度要求较高的工程,应不断变更排泥管出口的位置。排泥管出口之间的距离宜根据土料的粗细控制在20~80m,如仍不能满足平整度要求,可配备陆上土方机械加以平整。

第七章 质量控制及竣工验收

第一节 挖槽宽度控制

第7.1.1条 挖泥船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开挖标志进行定位和施工,并应经常校核和调整船位。

第7.1.2条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开挖的精度,掌握船舶的横移速度和摆动惯性,选择合理的对标位置和挖宽。

第7.1.3条 操作人员对开挖标志有疑问或发现有错误时,应及时向施工技术人员或测量人员反映,由测量人员进行复核或校正。

第7.1.4条 挖槽断面边坡宜按阶梯形开挖,并掌握下超上欠,超欠平衡的原则。

第二节 挖 槽 深 度 控 制

第7.2.1条 施工前必须正确记录测量人员所设置的水位标尺读数,并严格按照水位标尺进行挖槽深度控制。

第7.2.2条 施工前应检查、校正挖泥船上的挖深指示尺,使绞刀头或泥斗最低点至水面的垂直距离与挖深指示尺读数一致。

挖深指示尺的零点可定在挖泥船的实际吃水线上,当挖泥船上的荷载以及水位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计算出挖深改正值,并调正绞刀头或泥斗的下放深度。

第7.2.3条 对挖槽已挖部分要随即进行水深测量,发现欠挖超过允许值时,应及时退船处理。

第三节 土方量计算

第7.3.1条 采用平均断面积法计算土方量时,应根据挖槽的实测横断面图,求出断面面积,并计算相邻两断面面积平均值,乘以断面间距,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即得相邻两断面间的土方量。每一断面面积计算后均应校核计算一次,两次计算值的误差应在5%以内,否则应重新计算。

第7.3.2条 采用平均深度法计算土方量时,应根据开挖前后实测的地形图,计算挖槽内的平均开挖深度,乘以挖槽平面面积,即为挖槽土方量。用此法计算挖槽土方量时,应以不同分块进行复核,其误差值在5%以内时取两次平均值,否则应重新计算。

第7.3.3条 吹填工程的总吹填土方量应包括实测吹填土方量、施工期吹填土的沉陷方量、原地基因上部吹填荷载而产生的沉降方量和流失土方量。

第7.3.4条 施工期吹填区的沉陷量一般可按经验法(即参照同一地区条件相同的吹填工程施工沉陷值取用)、钻孔对比法和实测法求其平均沉陷深度,再乘以该区面积;流失土方量可由测量确定。

第7.3.5条 用产量计计算土方时,产量计使用前必须进行校正,输入的土壤饱和密度由土工试验确定。用产量计计算土方量,可与测量收方互校,其误差在5%以内时,应以产量计为准。

第四节 质 量 评 定

第7.4.1条 横断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挖槽宽度:开挖断面宽度,每边计算超宽及最大允许超宽值应符合7.4.1-1。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17-90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及工期等具体条件按甲、乙双方商定的质量标准进行评定。

四、吹填工程质量,可参考第7.4.3条按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共同商定的标准进行评定。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17-90

第五节 施工记录和报表

第7.5.1条 施工过程中,应认真做好原始记录和资料的整理、分析工作,按时填写报表。主要报表格式见附录六。

第六节 竣 工 验 收

第7.6.1条 疏浚及吹填工程竣工验收应按现行的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执行。

第7.6.2条 单项疏浚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对挖槽进行全面的水深测量,对欠挖部位应加密探测,对超过欠挖极限值的欠挖部位应进行返工处理,直到合格为止。

第7.6.3条 疏浚及吹填工程的竣工验收测量应按现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第7.6.4条 竣工验收土方量的结算,对河道疏浚工程,宜以水下控方量为准,但超过7.4.1条规定的计算超挖值的方量属无效方,不应计入完成方量;对吹填工程应按本规范第7.3.3条执行。

第7.6.5条 验收测量可在工程全部完工后一次进行,对于工期较长或自然回淤严重的河段,应分期、分段验收。

第7.6.6条 验收可采取下列方式进行:

一、施工单位在验收前通知建设单位及其他有关单位派员参加测量作业,共同进行验收;

二、施工单位将竣工报告、竣工图纸、工程量计算表等原始资料提交给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进行检查验收。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17-90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17-90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17-90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17-90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17-90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篇2: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运输行业在发展的同时利用科技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水路运输行业,但是因为航道的开挖建设有一定的阻碍,需要相应的施工技术才能保证航道的畅通。本文以某港口航道疏浚工程为例,首先浅要分析航道疏浚工程的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然后对后面航道疏浚工程的关健施工技术进行着重探讨分析。

关键词:疏浚工程;施工准备;绞吸船

航道疏浚工程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利用专业的机械设备以及水下作业技术,对河流航道进行工程挖掘整理,以达到泄洪防洪,保障饮水供应以及航运等目的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工程,而且通过航道疏浚工程的施工建设可以不断地提高城市面貌,改善周围的生态自然环境,同时对于提升城市的生活品味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1.工程概况

某港口航道疏浚工程全长15.1km,分为ABC三段,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在A航道和B航道的交界处开挖一个大约15万吨级的减载平台调头地和港池,其设计规格大约为:B与C航道设计低宽110m,A航道设计低宽大约135m,减载平台调头直径大约500m;BC航道与减载平台调头地设计底标高大约为水下9m,而A航道设计的底标高大约为水下11m。如下图1所示,为该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的现场图。

2.航道疏浚工程的施工准备工作

2.1工程放样与测量

在该港口航道疏浚工程中,放样与测量是施工前非常重要的准备工作,而通常情况下放样与测量所采样的设备主要是SDH-13D型号的测深仪和GPS定位系统等。(1)工程所需样品标准,如钢筋混凝土方块等就应提前设计,即预制块,在预制块上用钢缆系上红色浮进行标记,防止意外丢失;在开挖河道前测量人员应根据重复测量过的控制点对施工区域进行放样。(2)测量过程中避免不了会遭到自然天气的影响,当风速过大时会影响到测量船的稳定性,从而导致出现测量误差;若是碰到大雾等天气就会导致水面上的能见度较低也会影响到测量的精准度,因此在测量时应尽量选择无风且能见度较好的天气进行。

2.2施工设备的选择

航道疏浚工程作为一项水下作业项目工程,在进行具体施工时需要采用大量机械设备,比如在水上需要设置挖泥船及一些附属船舶,而且这些设备的性能是否良好也会影响到航道疏浚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在具体施工时还要选择一些其他相关的施工设备,如根据不同的排距选择相应的绞吸船,如排距在60~600m时应选择80m3/h的绞吸船,排距在600~2500m时应选择350m3/h的绞吸船等。

3.航道疏浚工程的关健施工技术

3.1围堰施工

在该港口航道疏浚工程中,围堰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施工技术,尤其是在进行内航道围堰施工时,要尽量选择地形较好的地区以便形成吹填区,比如低洼地等,而且针对土层的使用,也要尽量选择经人工方式开挖的填土层和粘土层,以便对其进行分层处理,随后参考文献:[1]骆志科.航道疏浚工程中的施工技术研究分析[J].江西建材,(03):123+128.[2]王冬凡.航道整治工程中疏浚施工技术的实例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08):259-260.经过碾压后才有利于形成围堰。

3.2挖槽施工

3.2.1挖槽尺寸选择

航道疏浚工程的挖槽施工,其挖槽尺寸必须符合工程设计要求,而且在挖槽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漏挖的情况发生,还要做好相邻挖槽间的重叠施工,同时其宽度还要控制在5m左右;挖槽施工要严格依照施工流程进行,避免出现槽梗的现象,而且还要连挖边测量,以便有效绘制出航道截面图,然后再根据航道截面图适当的调整挖船的位置,一旦发现漏挖情况,可依据截面图进行被挖施工。

3.2.2挖槽深度确定

航道疏浚工程在挖槽前期还要进行试挖工作,在试挖过程中根据其实际情况确定出挖槽的具体深度,这样才能保证挖槽施工符合工程设计的规范要求;在挖槽试挖过程中,可能会依然存在漏挖和回淤的情况,因此相关施工人员要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来仔细分析测绘图,在充分掌握和分析之后,就能确定挖槽施工是否要采取深挖的方式。作为施工单位还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以先易后难,先上后下的施工原则进行具体的工程施工。

3.3泥土处理

3.3.1吹填法

吹填法具体指的是利用泥泵将挖掘出来的泥土运输到填土区中,以便进行综合管理,在综合利用的同时还能够避免泥土回流到航道内,造成水源污染和航道阻塞。在采用吹填法处理泥土时首先要选择适合的泥土场地,在没有接力泵的情况下就近吹填时应按照排泥管线的具体长度和挖泥船的扬程长短来选择合适容量和数量的泥土场地,其次应尽量选择荒地和废坑等地方作为泥场在其四周构筑沟渠,并保持通畅,以便进行起到有效排水的作用。

3.3.2边抛法

①使用长悬臂架通过挖泥船将泥土有效排出,其与长悬臂架一起作业,将泥浆抛到内航道的一侧,对于其中颗粒较大的砂质土则回收进行利用。②通过溢流,即采用泥泵将泥浆吸入其中并运到泥舱内部,在泥舱内部的两侧则有溢流口,通过溢流口可以将其排入到水中,这种泥土处理方法不仅可将泥浆中较大颗粒的泥土挡在泥舱内部,而且在将其进行集中后可以一起进行处理,有效节省了处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3.4水下抛泥法

(1)要保证抛泥场内以及附近的水域所起的.风浪不会对抛泥造成影响,而且抛泥地点要尽量选择地点相邻的地方,可以有效缩减抛泥的距离。(2)在选择码头和挖槽时,要避开淤泥多等水域,要尽量选择容积小且流速快的水域。(3)对抛泥水域的水深和面积大小要适当选择,避免抛泥船转向或出入不方便,而且空间大的水域也能提高抛泥船的工作效率。

4.航道维护

4.1航道浅滩的维护

航道疏浚工程的航道维护非常重要,首先在进行航道浅滩维护时要应用到挖泥船,而当挖泥船在工作时一定要注意避让航道内过往的船只,在保证挖泥船施工安全的同时还要保证航道运行的安全;其次对于挖泥船产生的泥土要保证其能够有效处理,在不影响航道施工的情况下提高挖泥船自身的工作效率。

4.2航道筑坝施工

航道疏浚工程的航道维护还可以通过筑坝施工来实现,筑坝施工不仅可以对航道本身进行有效整治,而且还能扩充航道的尺寸大小,当前的航道维护中筑坝施工较为常见的筑坝类型有锁坝、丁坝以及导堤等,这些类型的堤坝可以单独施工建设,也可以联合起来一起使用,其对于航道都能起到非常好的维护效果。

4.3航道周围的生态防护

航道疏浚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尤其是疏浚处理对航道所起到的作用,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充航道面积大小,让航运更方便快捷,但相应地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同时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在进行具体施工前要对航道周围的生态环境做足相应的预防维护工作,首先针对疏浚工程可以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疏浚方案,最大程度的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其次要选择合适的疏浚时令和时间;最后要加强航道疏浚工程的管理和控制,合理处理污染的底泥,只有这样才能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某港口航道疏浚工程为例,首先浅要分析了航道疏浚工程的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然后对后面航道疏浚工程的关健施工技术进行着重探讨分析,其关健施工技术主要有围堰施工、挖槽施工、泥土处理以及航道维护。围堰施工需要注意的是吹填区域和土层质量的选择,而挖槽施工主要包括挖槽尺寸的选择和挖槽深度的确定,而泥土处理则有三种方法,分别为吹填法,边抛法以及水下抛泥法,而航道维护同样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即航道浅滩的维护,航道筑坝施工维护以及航道周围的生态环境防护,最后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探讨可以让我国的航道疏浚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更好的应用施工技术,既保证工程施工工质量,又能给施工人员以相应的启发。

参考文献:

[1]骆志科.航道疏浚工程中的施工技术研究分析[J].江西建材,2016(03):123+128.

篇3:内河航道疏浚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1.1 施工布置

本着“有利施工、方便管理、安全可靠、布局紧凑、运输畅通、减少干扰、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 并符合招标文件和文明施工要求的原则进行布置。同时, 必须确保与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综合规划相协调, 做好与流域、区域水利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湖泊保护规划等水利规划的衔接, 实施必要的河道布局上的调整。此外, 施工必须坚持慎之又慎的生态观, 在不破坏原有水系的基础上时进行施工作业。

1.2 施工设备

疏浚施工是一种特殊的工程产业, 必须依靠挖泥船及其附属船舶来完成。因此, 设备性能状态的优劣是疏浚施工正常进行的最关键的因素。在施工设备应遵循的选择原则是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所以要充分考虑机械设备技术性能和规格的适用性、生产性、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灵活性, 以及还要考虑设备的购置费、运转费和维修费等。

1.3 工程测量、放样

内河航道施工的测量放样难度较大, 目前主要采用先进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SDH一13D型测深仪进行疏浚测量、放样。选择风浪小没有雾的好天气进行。施工样标由工程项目部自行设计。出于测量精准度和施工成本的考虑, 通常采用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块, 在预制块上面用钢缆系红色浮标, 不易丢失, 又可以重复使用。GPS放出大样, 每个断面两个控制点, 左边为控制桩, 右边为方向桩, 然后根据大样进行加密, 每25 m测放一个断面, 并用钢管或竹竿放出平面分条开挖的边线及中心线。

2 施工方法

2.1 试挖

正式施工前安排经验丰富的挖泥能手上台操作, 选择挖泥船最佳的横移速度、切削厚度、前移 (进档) 距离、主机转速、泥浆浓度等各项挖泥技术参数, 以达到最好的挖泥工效和施工效果, 同时做好试挖的各种原始记录, 编写试验报告, 选择最优组合进行施工。

2.2 挖槽施工

(1) 挖槽深度。

在试挖数据的基础上, 最终确定绞刀和抓斗的下放深度, 保证施工挖深。疏浚施工根据挖泥泄漏和回淤情况增加施工超深。超深的厚度通过施工初期试挖确定, 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实测资料随时修正。由于疏浚工程工期都比较长, 采用先挖上层和回淤较小的地段, 最后一层和回淤最严重地段留在接近完工时开挖。开挖最下一层土时, 厚度宜薄一些, 并适当放慢横移速度。同时, 根据开挖时到竣工时的时间的长短不同, 预留不同的回淤超深, 并保证完工时挖槽符合设计的要求深度。

(2) 挖槽尺寸。

每条挖槽均与相邻挖槽重叠5m, 以防止漏挖。挖槽边坡分层分阶梯施工, 注意重叠部分, 以避免遗留浅埂。开挖施工过程中对开挖区域进行检测, 绘制开挖断面图, 如发现出现漏挖现象, 及时调整船位, 对漏挖区域进行补挖, 直到满足设计要求。

2.3 疏浚泥浆的输送

(1) 泥浆管路敷设。

为了保证通航, 避免来往船舶对施工的干扰, 管线通过老航道时, 需敷设水下潜管。水下潜管采用柔性连接, 以适应水下地形, 方便沉放起浮。在水面上连接成整体后分段下放, 敷设前需测量老航道的水下地形, 保证下设潜管后的航道水深不小于2.5 m, 敷设前在水深不足的地方重新挖槽。水上输泥管应确保水上浮筒密封无漏, 防止被风浪打沉, 橡胶软管与水上排泥管的接头要牢固;卡箍螺丝拧紧, 防止漏水和脱节。

(2) 输送方式。

疏浚泥浆的输送经泥泵方式完成。泥泵的工作由吸泥和排泥部分组成, 吸泥和排泥的工作过程是连续进行的。远程输泥主要由接力泵站完成。为了远程输泥, 把几台泥泵用输泥管线串联起来工作的输泥泵统称为接力泵站。它是由吹泥船、站池 (泥浆池) 、泵站和输泥管线等一系列设备装置所组成。接力泵站和吹泥船的联接主要有直接串联方式, 设中间站池贮存泥浆方式两种。直接串联方式是将吹泥船直接与接力泵串联。这种连接方式在吹泥船换驳时, 泵站要停顿而吸清水。设中间站池贮存泥浆方式是吹泥船和接力泵分别单独工作, 互不干扰。这种方式较为常用。

2.4 疏浚泥土的处理

2.4.1 水下抛泥法

在受土质、挖泥机具备设备条件和两岸地形条件等限制而不能利用泥土时, 选择地点进行水下抛泥时, 要考虑以下几点: (1) 选择在流速小、容积大及对挖槽、航道、码头、水工建筑物等不产生淤积的水域。 (2) 尽量靠近挖泥地点, 以缩短抛泥距离。 (3) 抛泥区要有一定的水域面积和水深, 以便于抛泥船出入和调头, 节省抛泥作业时间。考虑水深时, 不但要注意泥舱在泥门开启时的吃水, 还要注意泥堆的高度。此外, 在潮汐地区, 最好选在低潮时抛泥船也能自由进入抛泥, 否则就要待潮或减载作业, 降低生产率。水下抛泥法的泥土处理效率很高, 可以在许多情况下获得较低的回淤率。但是, 这是以牺牲挖泥船的工作时间为代价换来的, 因而疏浚效率较低。

2.4.2 边抛法

(1) 旁通。

现场实测和水槽试验都证明, 从旁通口排出的泥浆是立即潜入水底的。这是因为它具有较大的动能和位能。泥浆潜入水底后, 与河底及水体发生摩擦, 能量逐渐消失, 泥浆中的土块在潜入点附近首先沉积下来, 其他颗粒也由粗到细, 随着能量的消耗而逐步沉积, 变成河床的一部分, 而一些极细的颗粒则被紊动扩散于水体中。故水流流速愈大, 泥沙愈细愈易分散, 紊动扩散于水体中的泥沙数量也愈多, 泥沙沉积后离潜入点的距离也愈长, 说明旁通的效果也愈好。为了使更多的泥沙带往挖槽外沉积, 得到较好的疏浚效果, 除了要求有较大的水流流速外, 还要求水流方向与挖槽轴线具有一定的交角。交角愈大, 效果也愈好。

(2) 溢泥。

由泥泵吸上来的泥浆进入泥舱内, 而多余的泥舱两侧的溢流口连续排入水中。这种方法可使泥浆中的土块和粗颗粒泥沙拦截于泥舱内, 至泥土满舱再去抛泥, 这就减少了挖槽内的回淤; 同时, 因从溢流口排出的泥浆具有较小的功能位能, 使泥沙不潜入到河底, 这就有利于泥沙颗粒在较大的面流流速场内紊动扩散, 提高边抛施工效果。

2.4.3 吹填法

吹填法是将挖出的泥土利用泥泵输送到填土地点, 以使泥土综合利用。吹填法处理疏浚泥土, 不仅能使泥土综合利用, 为国民经济的多方面服务, 而且避免了疏浚泥土回淤航道的可能性 ( 特别是在某些河口地区) , 是一种较优的方案。以吹填法处理泥土, 需要认真选择泥场。

3 结语

内河航道疏浚工程是资金、技术密集行业。为了实现既定工程目的, 控制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必须加强施工技术分析。特别是对于疏浚工程量较大或较复杂的工程, 更应在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精心设计, 文明施工、强化监理, 严格验收, 确保疏浚工程目标的实现。

摘要:疏浚工程对提高航道通航或排洪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工程施工前应做好施工布置、设备选择和测量放样工作。着重对施工过程中的挖槽、泥浆的输送和处理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疏浚工程,施工,泥浆输送

参考文献

[1]侯保俊.规范项目管理提高水利建筑企业效益[J].山西水利, 2005, (3) :24-26.

[2]郭传达.河道整治工程布设浅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7, (12) :94-95.

篇4: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关键词】 航道疏浚整治;备淤深度;施工技术;工程计量

随着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船舶吨位不断上升,在降低大宗货物物流运输成本的同时,对如何提升现有港口通过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河口地区的港口开始迈出海港建设的步伐,而进港航道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制约着港口的通过能力。内河和河口地区航道的整治工程往往借助于两岸地形,通过人工的航道整治建筑物的建设,利用水流的自身动力刷深并维持航道的水深;而沿海港口因缺少依托,更多地采用人工疏浚的方式来整治航道水深。

1 人工疏浚整治工程前期工作需注意的问题

1.1 进港航道选线时与相关各方充分沟通

在前期进港航道选线时,可能涉及军事区域、海洋保护区等布置情况和对外开放的区域限制,需要充分与海洋主管部门、军事部门和口岸管理部门做好沟通工作,避免返工,尽量寻求合适航线,使水流方向与航道方向顺直,以降低未来的维护工程量。

1.2 充分考虑影响因素,论证可靠理论基面

因航道整治工程涉及海事、海洋渔业、环保、军事、口岸等多个部门,涉及管理部门多,时间跨度大。沿海地区近年来开展了填海造陆工程,造成近岸地区水下地形的改变,可能会影响潮波运动,使工程实施时的理论基面与原来前期研究时采用的理论基面发生变化。同时,航道工程因涉及直线距离较长,从起点到终点的理论基面是曲线而不是直线。因此,有必要利用起点处航标或附近设立潮位观测站,对航道进行长期潮位观察,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理论基面。同时,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建立关联关系,为优化设计提供基础数据,便于未来工程验收取得理论基面的一致性,消除对工程量计量认识上的异议。

2 设计阶段注意事项

2.1 疏浚作业方式选择

疏浚作业方式根据施工船舶和施工工艺的不同,针对疏浚量大的航道,采用绞吸式挖泥船或者耙吸式挖泥船进行施工;针对航道和码头前沿港池的小方量疏浚可采用抓斗挖泥船进行施工。因为耙吸式挖泥船具备自航能力,施工时不需要抛设锚链,避让方便,对过往船舶影响小,且容易进行分层施工控制,完成的断面规整,适合船舶航行,所以,航道疏浚宜采用耙吸式挖泥船进行施工作业。乐清湾10万吨级进港航道疏浚整治工程就采用这一施工方式,因部分方量的疏浚土根据环评要求需吹填上岸,二次抛投将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故两艘耙吸式挖泥船中须有一艘具备艏吹功能。

绞吸式挖泥船因其存在作业效率低、施工成本高的缺点,一般用于吹填造陆施工。也有部分航道疏浚采用绞吸式挖泥船施工,如海门港区的进港航道试挖工程,因其施工区域距离吹填区较近,故采用将疏浚土直接抛投上岸的方案,利用所在航道相对开阔的有利条件,临时移动航标,将航道向南偏移逾100 m,在不对进出港船舶造成重大影响的情况下大大降低工程的造价。

2.2 泥浆排放浓度、含沙量浓度控制

在抛泥点抛投泥浆时,一般要求均匀抛投,参考水体的泥沙背景浓度对船舶的溢流口泥沙排放浓度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就近落淤,直接回淤到航道上。根据环保要求对陆上吹填区排放的泥沙浓度进行控制,一般应加长尾水排放路径,使泥沙充分沉淀在吹填区;降低尾水排放浓度,避免超标排放。

2.3 抛泥区位置选择和监测

抛泥区的选择,除了考虑海洋环境和军事管理等需求外,从节约航道施工工程费用上来讲,应选择就近抛泥。然而,从未来维护和挖泥区域水深维持的角度出发,则应选择越远越好。针对相互矛盾的要求,需要在设计时充分对外业资料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历史资料和经验,利用高精度的数学模型模拟水动力情况和泥沙运移扩散情况,选择既减少泥沙重新回淤到航道上,又减少运距的折中方案。

3 工程施工管理

3.1 施工时间安排

施工应避开禁渔期,减少对海洋生物的影响;避开台风等灾害性天气。水深测量也应避开大风大浪天气,避免造成较大误差。[1]

3.2 施工工艺

在进行泥沙抛投和吹填上岸时,施工船应离开主航道,选择合适航线,同时应尽量避开渔业活动。在比选抛泥区方案时,抛泥区和施工时机选择应考虑季节性沿岸洋流影响,减少对航道的回淤影响。

3.3 备淤深度和超深超宽确定

施工期和营运期航道上的备淤深度在设计施工方案时已分别作了考虑。在分层分段疏浚施工工程完工后进行交工检测前会有一段时间可能造成淤积,通过数学模型计算所得的回淤强度与实际情况一般都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施工单位在施工时,还应根据回淤情况和工作经验确定合适的施工期备淤深度、超宽度和边坡坡度,并及时自检,以避免验收时出现浅点。[2]

3.4 工程计量方式

工程设计和监测时应采用单波束水深测量仪器进行工程数据测量,而交工验收和竣工检测时应采用多波束水深测量仪器进行水深测量和扫海。工程设计和工程计量一般采用断面测量或者水下地形图测量,用单波束水深测量仪器能较好地反映水下地形的变化情况,便于工程计量。多波束水深测量仪扫测的水深为全覆盖,在成图时往往由于水深凸出显示浅点,根据实际工程检测比较,与单波束水深测量仪测量出的平均水深存在30~50 cm的差值。多波束水深测量仪的使用,有助于确定航道上有无浅点的存在,有利于保障船舶通航安全。在计算实际挖泥量时之所以需要考虑开挖的超深超宽度,也是为了确保航道上无浅点的存在。因此,采用两种测量方法对工程进行设计计算和验收是不存在矛盾的,设计单位应在施工图等设计文件中加以明确,避免产生异议。

3.5 工程计量核算

航道断面尺度和断面方量是招投标和工程量计算所采用的计算值,实际的疏浚方量因考虑到超深超宽度和施工期回淤,一般都会比断面方量要大。因此,需要根据浓度对排放泥浆进行换算。将断面方量与实际挖泥方量进行比较,如果挖泥方量与计算的实际方量差值较大,则应查找原因,联系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对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进行推敲。

(1)折算实际挖泥方量,如果小于断面方量,有以下两种可能:①突变的自然条件,如台风、强降雨等造成海床的自然冲刷;②工程施工船舶溢流口泥沙浓度超标后,未及时进行抛泥或吹填上岸,造成泥沙直接排放在航道所在的附近区域。如果是第①种情况,属于不可抗力;如果是第②种情况,则应加强溢流口泥沙浓度的监测,并扩大航道两边的水下地形测量范围,便于为下一步解决方案的提出提供基础数据。

(2)如果实际挖泥方量过大,则有以下3种可能:①船舶定位等系统故障或方法有误差,如不同坐标系统间换算错误,引起挖泥区域发生改变;②周边是否有其他工程而可能引起海底地形或者水流动力发生改变;③有无特殊天气情况引起泥沙来源上的补充。

4 结 语

在人工疏浚整治工程施工时,除了应注意以上几方面外,还应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安全演练,尤其是消防应急演练工作,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制定;加强对气象的关注,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合理安排施工期。在工程竣工后,应及时对外进行公布投入使用,尽早发挥经济效益。航道整治工程具有长期性,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应不断地加以摸索和探讨,加强观测研究,及时掌握经验,根据实际情况的反馈,适时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

参考文献:

[1] 李志刚.航道疏浚工程中的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6):187.

篇5:疏浚与吹填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1、基本规定

1.1 在通航航道内从事疏浚、吹填作业,应在开工前与航政管理(海事)部门取得联系,及时申请并发布航道施工公告。

1.2 施工船舶应取得合法的船舶证书和适航证书,并获得安全签证。

1.3 所有船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和学习,熟悉安全操作规程、船舶设备操作与维护规程;熟悉船舶各类信号的意义并能正确发布各类信号;熟悉并掌握应急部署和应急工器具的使用。

1.4 船员应按规定取得相应的船员服务簿和任职资格证书。

1.5 施工前应对作业区内水上、水下地形及障碍物进行全面调查,包括电力线路、通信电缆、光缆、各类管道、构筑物、污染物、爆炸物、沉船等,查明位置和主管单位,并联系处理解决。

1.6 施工时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白天作业,在通航一侧悬挂黑色锚球一个,在不通航一侧悬挂黑色十字架一个;夜间作业,在通航一侧悬挂白光环照灯一盏,在不通航一侧悬挂红光环照灯一盏。

1.7 陆地排泥场围堰与退水口修筑必须稳固、不透水,并在整个施工期间设专人进行巡视、维护。水上抛泥区水深应满足船舶航行、卸泥、调头需要,防止船舶搁浅。

1.8 绞吸式挖泥船伸出的排泥管线(含潜管)的头、尾及每间隔50m位置应显示白色环照灯一盏。

1.9 自航式挖泥船作业时,除显示机动船在航号灯外,还应:白天悬挂圆球、菱形、圆球号型各一个,夜间设置红、白、红光环照灯各一盏。

1.10 拖轮拖带泥驳作业时,应分别在拖轮、泥驳规定位置显示号灯和在航标志。

1.11 施工船舶应配置消防、救生、防撞、堵漏等应急抢险器材和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使之处于适用状态;船队应编制消防、救生、防撞、堵漏等应急部署表,应定期组织应急抢险演练;并按不同区域、不同用途在船体适合部位明示张贴警示标志和放置位置分布图。

1.12 跨航道进行施工作业应得到航政管理部门同意,并采用水下潜管方式敷设排泥管线;施工中随时注意过往船只航行安全,需要时应请航政部门进行水上交通管制。

1.13 同一施工区内有两艘以上挖泥船同时作业时,船体、管线彼此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1.14 沿海或近海施工作业,应联系当地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随时掌握风浪、潮涌、暴雨、浓雾的动向,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风力大于6级或浪高大于1.Om时,非自航船应停止作业,就地避风;暴雨、浓雾天气应停止机动船作业。

1.15 施工船舶在施工期间还应遵守下列规定: 船上配置功率足够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并保持其技术状态良好。机舱内严禁带入火种,排气管等高温区域严禁放置易燃易爆物品。在无安全监护条件下,不应在船上进行任何形式的明火作业。施工船舶的工作平台、行走平台及台阶周围的护栏应完整;行走跳板要搭设牢固,并设有防滑条;各类缆绳应保持完好、清洁。备用发电机组、应急空压机、应急水泵、应急出口、应急电瓶等应处于完好状态,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并将检查结果记入船舶轮机日志;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处理。

冬季施工应注意设备保温,需要时柴油机应加注防冻液,或打开蒸汽管进出阀对循环油柜的润滑油进行加温;各工作平台、行走平台及台阶要增加防滑设施,及时清除表面霜、雪、冰凌;在水上进行作业时必须穿戴救生衣、防滑鞋,并配有辅助船舶协同作业。

夏季施工应注意防暑降温,保持机舱通风设施良好;高温天气在甲板作业时应穿厚底鞋,以防烫伤;应检查船上避雷装置使其保持有效状态,预防雷电突然袭击。台风季节应提前了解、察看、落实避风港或避风锚地,并保持机动船舶及锚具处于完好状态;所有水上管线必须用不小于¢22mm的钢丝绳串联固定。

严禁船员作业时间喝酒,同时禁止船员酒后水上作业。废弃物品(污油、棉纱、生活垃圾等)不应随意抛弃,应放入指定的容器

内,定期处置。

2、排泥管线架设

2.1 陆地排泥管线架设管基应稳固、平顺,管件连接应紧固、密闭,保证施工时不漏泥浆。

2.2 坡面架设排泥管线应做好管道固定墩,并不应在坡面自由滚动运输管线。

2.3 排泥管线跨(穿)越公路、铁路、桥梁等交通要道时,应事先与有关管理部门联系,取得施工许可证以后,才能进行管线架设;管线架设不应损坏原有设施的功能和耐久性。

2.4 水上管线宜采用陆上组装、分段下水连接或直接在船舷侧组装下水的连接方式。

2.5 水上管线与挖泥船连接时,机动船应根据流速、流向谨慎操作,避免紧急停车造成物体碰撞、人员落水等不良事故发生。

2.6 水陆接头连接应搭设固定排架或抛设固定锚缆或构筑固定地垅,固定排架坡度不宜大于30°,水上管与陆地管之间用大于¢22mm的钢丝绳连接锁定,以防风浪袭击或船舶碰撞时脱开。

2.7 船体与浮管、浮管与水陆接头及岸管的连接安装应牢固无泄漏,以免造成管线脱开、浮筒(体)窜位、翻转造成事故。

3、施工设备调遣

3.1 船舶封舱及甲板以上设备固定应遵守下列规定: 全船各舱室门窗应不变形、水密胶条完好,门窗把手、锁具灵活而不松动,舱内所有可移动物品应集中摆放并加以固定。甲板与舱室相通的孔眼、管道口应全部封堵,需要时用玻璃胶加固;外露的玻璃应用木板封固,舱室的通气孔、排气孔用防水布包裹并扎紧。所有通向船外的管系如海底阀、排水阀、各舱室贯通阀、吸泥管截止阀等应全部关闭。绞刀(链斗)桥架应用专用保险缆固定,桥架前端用工字钢横担并与船体焊接固定,抓(铲)斗船的抓(铲)斗应落架固定。甲板上所有可活动的机械、工器具、材料应按要求进行锁定和固定。

船上带有自动抛锚扒杆时,应将两抛锚扒杆收回用抱箍和钢丝绳固定在专用立柱上,并在两抛锚扒杆间用钢丝绳横向拉紧。

需要放倒定位桩时,放桩后应将两定位桩用抱箍固定在桩架上;如不需放倒定位桩,应将定位桩提升至规定高度后,穿好定位销,固定定位桩和提升油缸,如定位桩与其抱箍间隙较大,应用斜木塞牢。甲板吊吊钩应微力收紧,并用钢丝绳与甲板连接固定。两横移锚应收至桥架横移滑轮下方备用,其中一只应做好途中抛锚准备。

3.2 船舶管线编队应满足下列要求: 拖航时的阻力最小。船队编组长度和宽度,应小于航道允许的最大长度与宽度;高度不应超过跨河建筑物的净空高度。吊拖航行应将最大、最坚固的船舶放在前面,并使船舶之间具有一定距离;绑拖航行时,船舶之间应绑系牢固。单列浮筒(体)管线,应用大于¢22mm钢丝绳穿连系牢加固;两列或三列(最多三列)管线同时被拖时,应在单列纵向系牢加固的基础上,进行横向收拢联结,以增强被拖管线的整体性。被拖带的浮筒(体)管线应完好、无破损,迎水侧管口应用盲板封堵,以减少阻力。

被拖浮筒(体)管线的首尾两端应各设一盏环照白炽灯,在末端设一组菱形号型,号灯、号型的高度应高出管线1.5m。

3.3 施工船舶拖航调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船舶完成封舱后,应经过船舶检验部门的航行安全检验和取得港航监督部门的适航签证。启航前,要全面查验船舶悬挂的在航号型、号灯、通信设施和备用电源;熟悉沿途航道、码头、船闸、桥梁、过江电缆等调查资料,确认准备工作完成和航行线路选择无误时才能准予启航。启航后,应随时掌握沿途水文、气象、风力、风向、流速、潮汐等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航速、航向或采取停靠避险措施,航行期间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等法规的有关规定。自航船舶应在规定的适航区域和气象条件下进行航行;条件不具备时,应采用拖轮拖航或半潜驳、货轮运送方式实施水上调遣。拖航期间,内河被拖船只上除必须的值班人员外不应有其他船员;海上被拖船只上不应留有任何船员。航行期间,船队应定时与陆地指挥部保持密切联系,通报途中情况,以便随时取得指令与援助。

3.4 施工船舶使用半潜驳运输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l 待装驳船舶应按照近海航行要求,分别进行放桩、封舱、加固等作业准备。

随船管线应按照潜驳货物平面布置图进行拆分、编组、绑扎排放。装驳时,应按照装驳计划确定的进驳顺序,依次将设备拖带进驳,并将每次进驳的设备进行临时性固定。各设备进驳后,由半潜驳专业人员对所有船舶、管线进行支撑、绑扎、焊接等稳固工作。半潜驳卸驳时,应按照船舶、管线进驳顺序的反向进行。船舶出驳后,应组织拖轮将水上设备直接拖带到目的地或停靠码头泊系待命。

3.5 设备陆上转移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挖泥船或挖泥船的部件和重量应符合公路或铁路运输的规定,并考虑运输和起重设备的能力。陆上转移应考虑挖泥船到达现场后的组装和下水方法,并选择适当的场地。

挖泥船的拆卸和组装工作应按相应拆装规范进行,工作前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吊装和吊卸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疏浚施工

1、挖泥船进场就位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 挖泥船进场前,应了解沿途航道及水面、水下碍航物的分布情况,必要时安排熟悉水域情况的机动船引航。

⑵ 自航式挖泥船或由拖轮拖带挖泥船进场时,应缓慢行驶进入施工区域,拖轮的连接缆绳应牢固可靠;行进中做好船舶避让和采取防碰撞措施;就位时,应在船舶完全停稳后再抛定位锚或下定位桩。

⑶ 挖泥船在流速较大的水域就位时,宜采用逆水缓慢上行方式就位;下桩前应测量水深,若水深接近定位桩最大允许深度时,应采取分段缓降方式进行落桩定位。

2、挖泥船开工前应做下列安全检查:

⑴ 检查全船各部件的紧固情况,对机械运转部位进行全面润滑,保持各机械和部件运转灵活;锚缆、横移缆、提升缆、拖带缆应完好、无破损。

⑵ 检查各操纵杆是否都处在“空挡”位置,按钮是否处于停止工作位置,仪表显示是否处于起始位置。

⑶ 检查各柴油机及连接件紧固、转动情况,开车前盘车1~2圈无特别重感,才可启动操作。

⑷ 检查冷却系统、柴油机机油和日用油箱油位、齿轮箱与液压油箱油位、蓄电池电位、报警系统中位等是否处于正确和正常状态。

⑸ 检查水、陆排泥管线及接头部位的连接是否可靠、牢固,排泥场运行情况是否正常。

⑹ 从开挖区到卸泥区之间自航或拖航船舶应上、下水各试航一次,同时应测量水深,了解水情和过往船只情况及避让方式。

⑺ 检查抓(铲)斗船左右舷压载水舱是否按规定注入足够的压载水,以防止吊机(斗臂)旋转时造成船体过度倾斜。

⑻ 修船或停工时间较长,恢复生产时应安排整船及各机(含甲板机械)的空车试运行,试运行时间不应少于2h,保证整船各机械、各部件施工时运转正常。

3、绞吸式挖泥船常规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⑴ 开机时,当主机达到合泵转速要求时,方可按下合泵按钮进行合泵操作,合泵后应缓慢提高主机转速,直至达到泥泵正常工作压力;主机转速超过800r/min以上时,不应实施合(脱)泵操作。

⑵ 施工中如遇泥泵、绞刀等工作压力仪表显示不正常时,应立即降低主机转速至脱泵,检查分析原因并处置后,再重新进行合泵操作。

⑶ 横移锚缆位于通航航道内时,应加强对过往船只的观察,需要时应放松缆绳让航,防止缆绳对过往船只造成兜底或挂住推进器。

⑷ 挖泥船在窄河道采用岸边地垅固定左右横移缆作业时,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并有专人巡视。

⑸ 沿海地区需候潮作业时,施工间隙宜下单桩并收紧锚缆等候,禁止下双桩或绞刀头着地。

4、耙吸式挖泥船常规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⑴ 开机前,检查并清除耙吸管、绞车、吊架、波浪补偿器等活动部位的障碍物,开机后,听从操纵台驾驶员的指挥,准确无误地将耙头下到泥面,直至正常生产。

⑵ 施工中注意流速、流向,当挖槽与流向有交角时应尽量使用上游一舷的泥耙,下耙前应慢车下放,调正船位。

⑶发现船体失控有压耙危险时,应立即提升耙头钢缆,使之垂直水面或定耙平水,并注意与船舷的距离;待船体平稳后再“下耙”进行挖泥施工。

⑷ 卸泥时,在开启泥门前应测试水深,水深值应大于挖泥船卸泥后泥门能正常关闭时的水深值,否则应另选深槽卸泥。

5、抓斗(铲斗)式挖泥船常规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⑴ 必须在泥驳停稳、缆绳泊系完成后才能进行抓(铲)斗作业。

⑵ 抓(铲)斗作业回转区下禁止行人走动;船机收紧或放松各种缆绳要由专人指挥,任何人不应站立于钢缆或锚链之上或紧靠滚筒或缆桩;操作人员要集中注意力,松缆时不宜突然刹车,严防钢缆、链条崩断伤人。

⑶ 施工中因等驳、移锚等暂停作业时,抓(铲)斗不应长时间悬在半空,应将抓(铲)斗落地并锁住开合、升降、旋转等机构,需要时通知主机人员停车。

⑷ 空驳装载时,抓(铲)斗不宜过高,开斗不宜过大,防止因泥团石块下坠力过大损坏泥门、泥门链条或泥浆石块飞溅伤人。

⑸ 作业人员系缆、解缆时,严禁脚踏两船作业,防止突然失足落水。

⑹ 船、驳甲板上的泥浆应随时冲洗,以防人员滑倒。

6、链斗式挖泥船常规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⑴ 每天交接班时,应对斗链、斗销、桥机、锚机、钢缆及各种仪表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安全后才可开机启动。

⑵ 链斗运转中,应时刻注意斗桥运行状况,合理控制横移速度,以防止斗链出轨;听到异常声响时应立即放慢转速后停车、提起斗桥,待查明原因并处置后,再重新启动。

⑶ 松放卸泥槽要待泥驳停靠泊系完成后进行;收拢卸泥槽则应在泥驳解缆之前完成,以防卸泥槽触碰驳船或伤人。

⑷ 横移锚缆位于通航航道内时,应对过往船只加强观察,需要时应放松缆绳让航。

⑸ 前移或左右横移锚缆时,若发现绞锚机受力过大,应查看仪表所示负荷量,若拉力超过最大允许负荷量时,应停止继续绞锚,待查明原因并处置后,再继续运转;严禁超负荷运转。

⑹ 挖泥过程中如锚机发生故障,应立即停止挖泥,防止锚机倒运转引发事故。

7、机动作业船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⑴ 作业人员应穿戴救生衣、工作鞋。

⑵ 起吊或拖带用的钢丝绳必须完好,不应使用按规定应报废的钢丝绳。

⑶ 作业过程中应防止钢丝绳断丝头扎手、身体各部位被卷入起锚绞盘等事故发生。

⑷ 工作人员应与承重钢丝绳保持一定距离,防止钢丝绳崩断而导致人员受伤。

8、高岸土方疏浚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⑴ 水面以上土层高度超过3m时,不应直接用挖泥船进行开挖;应在上层土体剥离或松动爆破坍塌成一定坡度后,才可用挖泥船垂直岸坡进行开挖;开挖时宜实现边挖边塌,防止大块土方突然坍塌对挖泥船造成冲击或损坏。

⑵ 分层开挖时,在保证挖泥船施工水深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上层的开挖厚度;同时尽可能增加分条的开挖宽度,以减少高岸土体坍塌对挖泥船造成冲击。

⑶ 施工中当发现大块土体将要坍塌时,应立即松缆退船,待坍塌完成后再进船施工。

9、硬质土方疏浚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⑴ 采用绞吸式挖泥船开挖硬质土时,应随时观察绞刀或斗轮的切削压力和横移绞车的拉力,当实际压力、拉力超过设备最大允许值时,应及时调整(减小)开挖厚度和放慢横移速度。

⑵ 采用耙吸式挖泥船开挖硬质土时,应根据耙头(高压水枪)实际切削能力控制船舶航行速度。

⑶ 采取抓斗或铲斗式挖泥船开挖硬质土时,应根据设备挖掘力大小,控制抓斗或铲斗的挖掘速度和提升速度。

⑷ 采取链斗式挖泥船开挖硬质土时,应根据设备挖掘力大小,控制斗链的转动速度和船舶前移(横)速度。

10、采用潜管输泥施工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⑴ 潜管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压水试验,确保管线无泄漏现象。

⑵潜管在航道内敷设或拆除前应提前联系航政部门,及时发布禁航或通航公告;敷设或拆除时应由适航的拖轮与锚艇进行作业,并申请航政部门在航道上、下游进行水上交通管制。

⑶ 潜管端点站及管线固定锚应悬吊红、白色醒目锚飘,并加强对锚位的嘹望观察,发现锚位移动较大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恢复锚位。

⑷施工中应加强对潜管段水域过往船只的嘹望,发现险情时,应及时发出警报信号,同时提升绞刀开始吹清水准备停机,以防不测。

潜管在易淤区域作业时,应定期实施起浮作业,以避免潜管被淤埋无法起浮而造成财产损失。

11、长距离接力输泥施工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长距离接力输泥管线安装必须牢固、密封,穿行线路不影响水陆交通。

接力输泥施工应建立可靠的通信联络系统,前后泵之间应设专人随时监控泵前、泵后的真空度和压力值,防止设备超负荷运行造成重大事故。接力泵进、出口排泥管位置高于接力泵时,应在泵前、泵后适当位置安装止回阀,防止突然停机泥浆回流对泵造成冲击,引发事故。

5、吹填施工

1、吹填造地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 初始吹填,排泥管口离围堰内坡脚不应小于10m,并尽可能远离退水口。

吹填区内排泥管线延伸高程应高于设计吹填高程,延伸的排泥管线离原

始地面大于2m时应筑土堤管基或搭设管架,管架应稳定、牢固。

吹填区围堰应设专人昼夜巡视、维护,发现渗漏、溃塌等现象及时报告和处理;在人畜经常通行的区域,围堰的临水侧应设置安全防护栏。退水口外水域应设置拦污屏,减少和防治退水对下游关联水体的污染。

2、围堰内吹填筑堤(淤背)应遵守下列规定: 新堤吹填应确保围堰安全,一次吹填厚度根据不同土质控制在0.5~1.5m,并采用间隙吹填方式,间隙时间根据土质排水性能和固结情况确定。吹填时管线应顺堤布置,需要时可敷设吹填支管;对有防渗要求的围堰,应在堰体内侧铺设防渗土工膜,并在围堰外围开挖截渗沟,以防渗水外溢危及周围农田与房屋。排泥管口或喷口位置离围堰应有一定安全距离,以免危及围堰安全。

3、建筑物周围采用吹填方式回填土方,应制定相应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施工中发现有危及建筑物和人员安全迹象时,应立即停止吹填,并及时采取有效改进措施妥善处理。

6、水下爆破作业

1、水下爆破作业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承担。

2、在通航水域进行水下爆破作业时,应向当地港航监督部门和公安部门申报,并按时发布水下爆破施工通告。

3、爆破工作船及其辅助船舶,应按规定悬挂特殊信号(灯号)。

4、在黄昏和夜间等能见度差的条件下,不宜进行水下爆破的装药工作;如确需进行水下爆破作业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确保作业安全。

5、进行水下爆破作业前,除按GB 6722中的施工准备要求作相应准备工作外,还应做好下列各项工作:

准备救生设备。

检查爆破工作船技术性能。爆破器材的水上运输和贮存。

危险区的船舶、设备、管线及临水建筑物的安全防护措施。

水域危险边界上警示标志、禁航信号、警戒船舶和岗哨等的设置。检查水域中遗留的爆炸物和水体带电情况。

6、爆破作业船上的工作人员,作业时应穿好救生衣,无关人员不应登上爆破作业船。

7、爆破工作负责人应根据爆区的地质、地形、水位、流速、流态、风浪和环境安全等情况布置爆破作业。

8、水下爆破应使用防水的或经防水处理的爆破器材;用于深水区的爆破器材,应具有足够的抗压性能,或采取有效的抗压措施;用于流速较大区的起爆器材还应有足够的抗拉性能,或采用有效的抗拉措施;水下爆破使用的爆破器材应进行抗水和抗压试验,起爆器材还应进行抗拉试验。

9、水下爆破器材加工和运输应遵守下列规定:水下爆破的药包和起爆药包,应在专用的加工房内或加工船上制作。起爆药包,只可由爆破员搬运;搬运起爆药包上下船或跨船舷时,应有必要的防滑措施;用船只运送起爆药包时,航行中应避免剧烈的颠簸和碰撞。

3现场运输爆破器材和起爆药包,应专船装运;用机动船装运时,应采取严格的防电、防振、防火、防水、隔潮及隔热等措施。

10、水下爆破作业时应遵守以下基本规定: 水下爆破严禁采用火花起爆。装药及爆破时,潜水员及爆破工不应携带对讲电话机和手电筒上船,施工现场亦应切断一切电源。用电力和导爆管起爆网路时,每个起爆药包内安放的雷管数不宜少于2发,并宜连成两套网路或复式网路同时起爆。

水下电爆网路的导线(含主线连接线)应采用有足够强度且防水性和柔韧性良好的绝缘胶质线,爆破主线路呈松弛状态扎系在伸缩性小的主绳上,水中不应有接头。在水流较大、较深的爆破区放电炮连线时,应将连线接头架离水面,以免漏电造成电流不足而导致瞎炮。不宜用铝(或铁)芯线作水下起爆网路的导线。起爆药包使用非电导爆管雷管及导爆索起爆时,应做好端头防水工作,导爆索搭接长度应大于O.3m。导爆索起爆网路应在主爆线上加系浮标,使其悬吊;应避免导爆索网路沉入水底造成网路交叉,破坏起爆网路。起爆前,应将爆破施工船舶撤离至安全地点。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爆破安全警戒。盲炮应及时处理,遇有难以处理而又危及航行船舶安全的盲炮,应延长警戒时间,继续处理,直至完毕。

11、水下钻孔爆破时,除遵守第8条的规定外,还应遵守下列规定:

水下钻孔位置应准确测定,经常校核;孔口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用金属或塑料筒加工成防水药筒盛装非抗水的散装炸药时,应在药面采取隔热措施,才可用沥青和石蜡封口。水下钻孔爆破,应采取隔绝电源和防止错位等安全措施,才可边钻孔边装药。钻孔装药时应拉稳药包提绳,配合送药杆进行,不应从管口或孔口直接向孔内投掷药包,不应强行冲压卡塞的钻孔药包;用护孔管装药时,每装入一节药包,应提升一次护孔管,待该孔装药完毕,护孔管提离药包顶面后,才准填入填塞物。水下深孔采取分段装药时,各段均应装有起爆药包。各起爆药包的导线应标记清楚,防止错接。提升套管(含护孔管)应注意保护药包引出线,移船时应注意保护起爆网络,在急流区,对孔口段的导线应加以保护。

12、水下裸露药包爆破,除遵守第10.6.8条的规定外,还应遵守下列规定: 水下裸露药包(含加重物)应有足够的重量能顺利自沉,药包表面应包裹良好,防止与礁石(或被爆破物)碰撞、摩擦。捆扎药包和连接加重物,应在平整的地面或木质的船舱板上进行,并应捆扎牢实。在施工现场,已加工好的裸露药包,可临时存放在爆破危险区外的专用船上或陆地上,并派专人看守,但不应过夜存放。

投药船应用稳定性和质量好的船只,工作舱内和船壳外表不应有尖锐的突出物。

在投药船的作业舱内,不应存放任何带电物品。药包投放应使用绳、缆、杆牵引,不应直接牵引起爆网路。

7在急流河段爆破时,投药船应由定位船或有固定端的缆绳牵引,定位船的位置应设标控制,防止走锚移位。

篇6:航道疏浚工程中船舶施工工艺

航道疏浚工程中船舶施工工艺

对挖泥船的生产能力进行计算,可以充分发挥船舶的生产能力,保证施工进度.在航道疏浚工程中施工管理方面,针对施工条件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安排了施工船舶,利用了船舶的施工特点,适应了现场条件,充分了发挥船舶的生产能力.

作 者:陆立红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航道管理处,江苏,宿迁,223800刊 名:中国水运(下半月)英文刊名:CHINA WATER TRANSPORT年,卷(期):9(2)分类号:U616关键词:航道疏浚 船舶 技术 管理

上一篇:2015年中考满分作文集锦:写人篇下一篇:高速公路经济管理的必要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