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卫生方案

2024-04-17

基本公共卫生方案(共8篇)

篇1:基本公共卫生方案

2012村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资金分配以及奖惩制度

(试行)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公共卫生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我镇辖区范围内得到了普遍开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促进全镇各村室卫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结合我镇公共卫生工作实际情况,依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规范》及市、区《公共卫生资金分配方案》、《绩效考核办法》。经我院公卫办研究,制定了一套包括12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的《绩效考核办法》。对各村室全面工作每季度考核一次,年终进行总评。并依照本办法制定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发放标准如下:

资金补助=全镇补助总金额÷全镇总人口数×村服务人口数×考核得分百分比

奖惩如下:

一、每次考核评比后三名者罚款依次为200元、400元、600元

所罚资金依次奖励给前三名村室。

二、全年拿出总资金的10%作为年终优秀村室及先进个人奖励。

三、实施方案中扣除的部分补助资金直接计算到个人。

注:

1、考核满分为100分。

2、村服务人口数为实际体检数,只有个人信息的不计入其内。

3、每次考核暂扣资金,与再次考核满意后给予补发,否则纳入总资金统一管理。

xx中心卫生院

2012-2-2

篇2:基本公共卫生方案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管理部门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人员对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管理能力,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医“治未病”和团队服务的理念,提高其提供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

二、培训对象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负责人。

(二)基层中医药服务团队培训,包括从事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医师、预防保健人员、注册护士和乡村医生。

(三)师资培训,包括省级师资和县级师资。

三、培训内容和学时安排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培训

1.主要培训内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其有关中医药政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关中医药内容概述、公共卫生的概念及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老年人及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2.培训时间:12学时。

(二)基层中医药服务团队培训

1.主要培训内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其有关中医药政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设计思路及其有关中医药内容概述、公共卫生的概念及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老年人及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及技术规范,孕产妇、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2.培训时间:24学时。

(三)省级和县级师资培训

中医药行政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分别参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和基层中医药服务团队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与培训时间执行。

四、培训组织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由县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或委托有能力承担培训工作的中医药院校、中医医院、行业协会(学会)等机构承担。

基层中医药服务团队培训以市县级中医医院为主要培训基地。无市县级中医医院的地区,由有能力承担培训工作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省级师资培训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县级师资培训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

五、培训要求

(一)突出团队培训特色。以医师、预防保健人员和注册护士、乡村医生组成基层中医药服务团队形式进行培训,增强服务团队对中医药服务理解,促进合作,提高项目实施的团队效能。

(二)强化实践技能培训。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技能为核心,将相关政策、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等培训内容有机衔接。

(三)创新教学模式。采用互动式教学,包括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观摩见习等多种培训形式,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四)合理安排时间。根据学员实际工作时间,合理安排培训时间,灵活组织,分期分批培训,缓解工学矛盾。

(五)严格培训考核。每期培训后要对学员进行考核评价,通过问卷分析、与培训师资和学员座谈等多种方式开展效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完善下一期培训方案。

六、组织管理

(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负责制订培训指导方案、培训相关材料,负责培训省级师资,对各省(区、市)培训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订本地区培训实施方案;按照要求遴选省级师资,组织参加国家级培训;培训辖区内县级师资;对各县(区、市)培训进行督导检查。

(三)市(地)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县级师资参加省级培训;对各县(市、区)培训进行督导检查。

篇3:认真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来信说, 前不久表妹带着宝宝到村卫生室接种疫苗时, 发现卫生室的宣传栏上有“基本公共卫生妇幼服务项目”公示, 上面显示, 乡镇卫生院应为农村孕产妇提供5次孕前免费检查及两次产后免费随访, 可是“这些表妹都没有享受到。”来信指出, “像这种好政策不能落地的情况在基层相当普遍。”究其原因, 卫生院的说法是上面拨款少, 如果真做的话卫生院要亏本。但是在应付上面检查时, 镇卫生院提供的产前、产后随访服务记录表里, 表妹却已“做了5次产前免费检查和两次产后随访。”

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由政府买单, 惠及众人的一项民生工程, 至今已经达到人均40元的标准, 只要在规定的范围内, 农村居民无一例外都可以享受到应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如果上面拨款不到位, 卫生院就“偷工减料”, 服务打折, 这样受损的是群众, 这与改革的初衷相悖, 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如果上面拨款不足, 就应如实再次申报, 而决不能以此为由降低服务质量, 损害群众的基本健康权益。

面对上述“表妹没有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妇幼服务的现象, 人们自然要问, 上面拨款是否到位?究竟是上面拨款少, 还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被侵占或挪作他用?其中有无猫腻?有关部门有必要调查清楚并给以一个明确的说法。尤其让人难以接受的是, 在应付上级检查时, 卫生院提供的记录却是编造的, 一纸谎言掩盖了多少问题, 这种现象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公共卫生服务一个最鲜明的特点, 就是严肃认真, 脚踏实地。上世纪中叶, 一些消除了传染病的地方, 主要靠的就是乡、村基层卫生人员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精神。那种挨家挨户上门服务, “送药到手、看服入口”的较真劲头, 至今想起来依然叫人感动不已。这种认真负责、扎扎实实的工作态度是基层卫生工作的传家宝, 任何时候都不可丧失。

篇4:基本公共卫生资金使用探讨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看法

为正确有效利用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基层医疗单位年初应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分配计划,计划要合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计划的制定非常重要,就和行政事业单位做年初预算一样,要科学合理。测算的标准中不仅要有劳务费的测算标准,还要有材料费用等一系列公共卫生服务所必需的费用测算标准。但具体执行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稍许变动,存在一定的弹性,可根据工作完成质量进行标准上的浮动,完成质量好可给予高标准,完成质量差的可给予低标准,以此作为激励,在确保工作数量的同时质量有保障。

实行专账管理。2011年新的基层医疗单位会计制度开始执行,公共卫生支出已经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日常支出,但由于资金来源是国家专项补助,因而要实行专账管理。专账管理是指开设同一银行账户,但在账务处理时把银行存款科目设立为两户,一是基本医疗户,二是基本公共卫生户。公共卫生经费支出从基本公共卫生户中支出,往往公共卫生经费预拨不及时,使公共卫生户出现赤字,但这不影响银行存款余额,只是体现了公共卫生资金不足,临时占用了基本医疗户的资金。在涉及领用公共卫生服务材料时,可借:医疗卫生支出——公共卫生支出——卫材支出或其他材料支出,贷:库存物资——卫生材料或其他材料等相关科目,同时借:银行存款——基本医疗户,贷:银行存款——基本公共卫生户,这样就及时调整了公共卫生户资金,保证资金付出的准确性,做到公共卫生资金专项核算。设立专账管理,有利于及时了解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透支与结余情况,有利于增加资金账户的透明度。

实行项目管理。设立财政补助支出——公共卫生支出备查账,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十大类设置,备查账中可体现每个项目中人员经费支出、材料支出、劳务费支出等满足各种报表及财政、审计等各种专项检查的需要。这项工作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难度,这需要相关的财务软件按备查账的具体要求进行设置,需要强大的财务软件技术支持。

及时核算与发放资金。基层医疗单位每月5日前核算前一个月公共卫生所做的工作量,及时根据工作量发放公共卫生劳务费及其相关支出,以至使支出与工作量相匹配。涉及卫材支出的,应核对卫材支出是否与总工作量中所需要相匹配,例如:公共卫生服务60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用血糖试纸,所领用或消耗的血糖试纸是否与体检人员数相匹配。及时核算与发放基本公共卫生经费能够及时体现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开展情况,可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待以弥补,也有助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有效地使用。

按人员配备发放经费。对于公共卫生专职人员可按照人员配备的比例要求进行配备(每万人服务人口配备2名专职人员),人员经费均列入公共卫生支出。如化验室、心电图室等涉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科室,可按科室所做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进行绩效考核发放,发放的经费列入公共卫生支出——人员经费。对于村服务站,按国家规定工作量应不少于全镇工作量的40%,同时按工作量配备的经费考核发放,发放经费列入公共卫生支出、其他公用经费或劳务费。工作质量好与差应当在测算标准上有所区别,但总平均的发放总额不超过年初预定的分配计划总额。所有当月总支出应与当月总工作量测算的经费相匹配,体现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测算与发放的及时性,同时也体现了公共卫生工作有效开展的情况。

规范使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关于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的通知》财社[2010]311号文件规定,不得将补助资金用于基层医疗基本设施建设、设备配备和人员培训支出。笔者认为其中的设备配备可认定是大型设备配备,而小型、便携式专门为公共卫生服务的设备,应可以作为公共卫生支出,如血糖测定仪等。与公共卫生服务相关的基本设施建设、大型设备配备和人员支出培训支出则由财政根据年初预算给予特定的预算安排,而不再体现在基层医疗单位的公共卫生支出中。

合理支出信息网络维护费。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信息化管理是密不可分的,相关的信息网络维护必不可少。笔者认为,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直接相关的信息网络维护费也可作为公共卫生支出,如建立的妇幼信息平台、计划免疫平台等。

至于水电费、电话费等公用经费因缺乏摊销的依据,无法正确计量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的费用,可不列入公共卫生支出。笔者认为,如果有条件的单位能够正确计量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的水电费、电话费等公用经费,也可列入公共卫生支出。

参考文献:

[1]贾红英,宁博,周凤荣,路阳,李士雪.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资金的管理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2(10).

篇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

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卫生院(开发区卫服中心),县直卫生系统有关单位:

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项长期性工作。按照省市卫生部门2012年卫生工作安排,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订了《灵璧县201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请各单位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并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健全组织,持之以恒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各乡镇要组建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团队,每个乡镇打造3-5人精通综合性业务骨干,以指导村级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克服麻痹思想和厌战情绪,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常态化管理。创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示范乡镇和示范村,树立典型,狠抓样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实施健康档案审核员制度,审核员要对所有健康档案进行审核,并做好审核记录。对不合格的健康档案要一律返工重做。

二、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培训覆盖面

利用多种形式,通过电视、报纸、宣传栏、宣传材料、教育处方、家庭服务手册等,加强宣传,使城乡居民了解项目的服务内容和免费政策。各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纳入本单位信息公开范围,努力提高居民主动参与意识,扩大知晓率。上述宣传内容由县级三个技术指导机构按《规范》要求提供,也可统一印制和制作。

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特别是村级卫生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服务技能,提供规范服务,更好地开展工作。疾控、保健、卫监三个技术指导机构,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纳入现有培训计划,定期有针对性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工作。

三、合理分工,突出重点,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按照《安徽省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和安徽省卫生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卫妇社秘„2011‟411号)文件精神,各乡镇合理划分乡级和村级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范围。该村级承担的,要全部下沉到村卫生室;对重点人群健康体检和辅助检查等服务内容要由乡级承担,不能全部推给村级。原则上,村级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35%左右的工作量。妇幼保健服务和预防接种工作主要由乡镇卫生院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主要由县疾控中心具体负责。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工作。建档对象要以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重性精神病、0-6岁儿童和孕产妇等重点人群为主,重点人群建档比例占60%以上。及时录入电子健康档案,并经常性更新。

四、强化督导,严格绩效考核,及时拨付和规范项目经费使用

县卫生局将继续加大对各乡镇项目进展和质量的考核力度,每年综合性督导考核不少于2次,各服务项目单项督导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进行。乡镇每年督导考核不少于6次,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安排督导考核。督导考核要能发现问题并限期整改,有督导结果并定期通报。各乡镇卫生院也要按照县卫生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方案(试行)》要求,建立健全对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的绩效考核机制,完善考核方式与方法,切实加强对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的考核,考核结果要与资金拨付挂钩,发挥考核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促使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按照乡镇卫生院布臵、规定的职能和技术规范开展服务,保质保量地完成本辖区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任务。考核工作在每次县完成对乡镇考核并兑付资金后,即开展本乡镇内考核,不得未经考核下拨项目资金,更不准随意截留资金。

五、建立分片包保和落实责任及责任追究制度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所、卫生监督所要分别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明确科室职能、责任分解到人,认真做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执行实施、组织协调,技术培训、现场指导、质量监督、考核评估等工作。

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具体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建立相应组织,要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切实履行职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抽一定数量业务人员划片包村,一包到底,长期包保。

对不能完成目标任务、公共卫生项目执行不力的机构,要追究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项目责任人的责任,并与项目经费挂钩。对未完成任务并经考核结果排列末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全县作公开检讨并通报批评;同时对在项目实施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附件一:灵璧县201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附件二:乡村两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职责分工

附件三:各乡镇妇幼保健服务项目一览表

灵璧县卫生局

二○一二年四月十八日

附件一

灵璧县201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卫生厅制定的《2012年全省卫生工作要点》,根据《安徽省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了《灵璧县201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我县自2009年项目启动以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要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按照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内容要求,继续扎实推进工作,促进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确保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1、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到70%左右;

2、重点传染病防治知晓率达到80%左右;

3、高血压规范管理率达到45%以上、糖尿病规范管理率达到50%以上、65岁老年人规范管理率达到65%以上.发现的所有重性精神病人全部纳入管理;

4、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达到95%以上,重点传染病及时调查和规范处臵率达到100%;

5、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分剂次接种率达到90%以上,一类疫苗接种完成任务;

6、妇幼保健工作0-6岁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90%以上;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75%以上;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90%,系统管理率达到80%以上。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充分体现公益性和公平性,按项目方式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坚持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着眼解决居民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公共卫生问题,有针对性的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坚持优质服务、提高效率,强化考核、培训、督导、监管,保障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三、工作内容

按照《安徽省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统一规范实施十大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要深入家庭,全面掌握辖区内常住居民及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的主要健康问题,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主动采取健康干预措施,将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相结合,强化对居民的健康管理,有效控制主要健康危险因素的危害,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1、在2011年基础上为全体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电子档案累计建档率达70%左右。其中,2012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新建的健康档案建档比例占60%左右。

2、健康档案信息准确,栏目完整,正确率及完整率要达到90%以上,纸质、电子档案符合率100%

3、纸质档案按要求妥善保管,编码完整,便于查找,及时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一般人群与特殊人群分开存放。

4、纸质、电子档案及时同步更新,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等每年随访更新次数不少于国家规定的次数。

(二)健康教育

1、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候诊室、诊室、咨询台等处放臵健康教育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每年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并及时更新补充,保障使用。

2、在乡镇卫生院门诊候诊区、观察室、健教室等场所或宣传活动现场播放录像带、VCD、DVD等健康教育音像资料,每年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

3、乡镇卫生院宣传栏不少于2个,村卫生室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教育栏,并及时更新。

4、宣传栏设臵在单位的户外,健康教育室、候诊室、输液室或收费大厅的明显位臵,宣传栏中心位臵距地面1.5-1.6米高。

5、每两个月至少更换一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

6、根据各种卫生日活动主题或针对辖区重点健康问题,乡镇卫生院全年至少开展9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

7、乡镇卫生院每月举办至少一次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每两个月至少举办一次健康知识讲座。

8、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在提供门诊服务、上门访视等医疗卫生服务时,针对性开展个体化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教育。

(三)预防接种

1、实行预防接种计算机管理。

2、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

3、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短信、网络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

4、每季度对辖区内儿童预防接种证进行一次核查和整理。

5、做好疫苗冷链管理和安全管理。

6、做好预防接种门诊的规范接种及接种前、接种时、接种后相关工作。

7、为适龄儿童按规定及时规范接种Ⅰ类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90%。含麻类疫苗要提前2周预约,接种率达到95%,及时率达到90%。把一类疫苗查漏补种和接种证查验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

8、发生免疫规划相关疾病流行时,在县疾控中心组织指导下,迅速对重点人群进行相关疫苗接种,接种率≥95%。

9、能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协助完成现场调查及处理。

(四)0-6岁儿童健康管理

对辖区内所有0—6岁儿童进行系统管理。

1、新生儿家庭访视:有条件、有能力的村卫生室由村医负责管理服务;对于无条件、无能力的村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责任医生负责管理服务,同时建立儿童保健册。

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填写1岁以内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

3、婴幼儿健康管理:0—36月龄共提供9次服务,一月后的体检服务应在乡镇卫生院(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偏远地区可在村卫生室进行。如乡镇无专业医生,可由县妇幼保健所随同产后服务进行管理服务。

4、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体检服务。散居儿童的健康体检服务在乡镇卫生院进行,集体儿童可在托幼机构由县妇幼保健所进行健康体检服务并建档管理。对于在体检中发现问题的儿童应当分析原因、提出指导意见或转诊建议。

5、具体服务指标:

⑴、为辖区内0-6岁儿童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建册率≥70%。

⑵、新生儿出院后一周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新生儿访视,同时进行产后访视。访视包括询问、观察、体检、指导;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由卫生院儿保医生访视。

⑶、结合乙肝疫苗第二针接种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

⑷、结合儿童预防接种,开展8次随访并体检、评估、指导,时间分别安排在3、6、8、12、18、24、30、36月龄。在6-8个月龄、18月龄、30月龄时分别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测,在6、12、24、36月龄时分别进行一次听力筛查。

⑸、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询问、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血常规检测和视力筛查,进行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口腔和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系统管理率≥70%。

⑹、对健康管理中发现的有营养不良、贫血、单纯性肥胖等情况的儿童应当分析其原因,给出指导或转诊的建议。对口腔发育异常(唇腭裂、高鄂弓、衍生牙)、龋齿、视力低常或听力异常儿童应及时转诊,体弱儿专案管理率100%。

(五)孕产妇健康管理

1、孕早期管理:孕13周前为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进行一次产前检查服务,做出健康状况评估。由孕产妇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责任医生或县级专职妇产科医生负责管理建册,交由孕产妇保管手册。

2、孕中晚期管理:延续孕早期管理服务流程,纳入健康档案管理。

3、产后管理:包括产后访视及产后42-56天健康体检,对新生儿随同儿童系统做健康管理。

4、建卡建册率达90%以上,住院分娩率达90%以上,高危孕产妇管理率达100%,孕产妇全程系统管理率80%。孕前、孕早期叶酸服用率达95%以上。由乡镇级专业责任医生或县妇幼保健所专职人员负责管理服务。

5、具体服务指标:

⑴、在孕13周前为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早孕建册率≥80%。

⑵、进行孕妇健康状况评估和体检。体检项目见孕妇产前检查服务包。

⑶、开展孕早期个人卫生、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特别要强调避免致畸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同时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⑷、根据检查结果填写第1次产前检查服务记录表,对具有妊娠危险因素和可能有妊娠禁忌症或严重并发症的孕妇,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并在10天内随访转诊结果。

⑸、在孕16~24周、25~27周各进行1次产前检查,对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体检项目见孕妇产前检查服务包。

⑹、通过评估,识别需要产前检查和需要转诊的高危重点孕妇,及时转上级医疗卫生机构。

⑺、在孕28~36周、37~40周各进行1次产前检查,进行体格检查、评估和指导。体检项目见孕妇产前检查服务包。

⑻、开展孕产妇自我监护方法、促进自然分娩、母乳喂养以及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防治指导。

⑼、对产前检查中发现的高危孕妇应根据就诊医院的建议督促其酌情增加随访次数。产前检查中若发现有意外情况,建议其及时转诊。

⑽、在收到分娩医院转来的产妇分娩信息后,应于3~7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产后访视率≥70%以上。

(11)、产后42-56天健康检查。卫生院为正常产妇做产后健康检查(异常产妇到原分娩医疗卫生机构检查)。

(12)、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检和妇科检查,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对产妇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并对产妇应进行性保健、避孕、预防生殖道感染、母乳喂养、婴幼营养等方面的指导。

(六)老年人健康管理

1、摸底:掌握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并及时摸底登记建册。每年对65岁以上老年人通过问诊及老年人健康状态自评,了解其基本健康状况、体育锻炼、饮食、吸烟、饮酒、慢性疾病常见症状、既往所患疾病、治疗及目前用药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情况。

2、体检:每年对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

3、辅助检查:每年对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肾功能(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空腹血糖、血脂、心电图、B超(肝、脾、肾)检测。

4、随访:对65岁以上老年人告知健康体检结果并进行相应健康指导,告知或预约下一次健康管理服务的时间。

5、对发现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患者纳入相应的慢病健康管理。

6、对体检中发现有异常的老年人建议定期复查。

7、进行健康生活方式以及疫苗接种、骨质疏松预防、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预防和自救等健康指导。

(七)慢性病健康管理

①高血压管理

1、筛查:对辖区内35岁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并记录在门诊日志。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建立高血压高危人群管理制度,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高危人群包括父母有高血压者、长期饮酒者、肥胖者、喜肥肉味偏咸者)。

4、随访: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对存在危急情况者应立即转诊,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对转诊者应有明确转诊依据。

5、对不需转诊的,询问症状、疾病情况、生活方式和服药情况,测量体重、心率,计算BMI(体重Kg/身高m平方)。

6、对血压控制满意(收缩压<140且舒张压<90mmHg)、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要求控制满意率≥50%。

7、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内随访(在高血压随访记录中有对患者的针对性用药及生活方式的指导内容)。

8、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高血压随访记录表中应明确转诊原因,并记录随访转诊情况)。

9、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针对性健康教育内容记入随访记表的其他栏内)。

10、健康体检:对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健康体检,或与随访服务相结合进行。健康体检表归入高血压健康管理档案。

②糖尿病管理

1、筛查:在临床工作中对一些35岁以上肥胖人群、高血压等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空腹血糖化验。

2、健康体检:对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要进行一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体检与随访相结合,包括一般物理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并把体检表归入健康档案。

3、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发现危急情况,应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并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糖尿病随访记录表中应明确记录转诊依据及随后的随访转诊情况)。

4、对不需转诊的,询问症状、疾病情况、生活方式和服药情况,测量体重、心率,计算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5、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

6、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2周内随访(在糖尿病随访记录表中有对患者的针对性用药及生活方式的指导内容)。

7、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8、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针对性健康教育内容题纲记入随访记表的其他栏内)。

(八)重性精神疾病健康管理

1、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一般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2、对应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

3、对病情不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病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协助送院治疗。对于未住院的患者,在精神专科医师、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4、对病情基本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医生取得联系,或在精神专科医师指导下治疗,经初步处理后观察2周,若情况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若初步处理无效,则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5、对病情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

6、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7、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体检表归入重性精神疾病随访管理档案。

(九)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处臵

1、在疾控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医疗机构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订。

2、医疗机构应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3、发现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方式和时限向县疾控中心报告。

4、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进行订正;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进行补报。

5、病人医疗救治。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密切接触者。协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

8、流行病学调查。协助对本辖区病人、疑似病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

9、疫点疫区处理。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

10、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协助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应急药品和防护用品分发等工作,并提供指导。

11、宣传教育。根据辖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十)卫生监督协管

1、发现或怀疑有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线索和事件,及时报告卫生监督机构并协助调查。

2、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现从事接触或可能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服务对象,并对其开展针对性的职业病防治咨询、指导,对发现的可疑职业病患者向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

3、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城市二次供水和学校供水进行巡查,协助开展饮用水水质抽检服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供水单位从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

4、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定期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开展巡访,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报告;指导学校设立卫生宣传栏,协助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校医(保健教师)开展业务培训。

5、定期对辖区内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开展巡访,发现相关信息及时向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四、职能分工

县卫生局和财政局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协调、制定工作计划、业务培训、表格印刷、督导考核,其中财政局负责资金拨付和经费使用监管。公共卫生各专业机构是相关业务指导责任主体;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行政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是相关业务执行责任主体。

县疾控中心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业务指导单位。具体负责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老年人保健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病人管理等业务指导。

县疾控中心还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传染病疫情处臵、疫情审核、预防接种、冷链运转、异常反应处臵、健康教育宣传等具体服务工作。

县妇幼保健所具体负责0-6岁儿童保健管理、孕产妇保健管理和老年妇女保健管理等业务指导。

县卫生监督所具体负责卫生监督协管服务项目业务指导。

五、资料收集与上报

篇6: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绩效考核方案

(苏卫办社妇(2009)8号)

为及时准确地了解我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展情况,加强项目管理,根据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意见》(苏卫社妇〔2009〕9号)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有关要求,决定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情况报告制度。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报告内容

我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情况报表主要反映省定9大类2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展情况,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施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等。

二、报送要求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情况上报制度,认真做好项目开展情况的记录和有关资料的收集工作,按照报表及时整理汇总,如实上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情况。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报表以县(市、区)为单位填报,从2010年1月1日开始报送。各县(市、区)卫生局要高度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报告工作,指定专人,按要求及时准确填报报表(详见附表),确保上报数据准确性,并由县(市、区)卫生局负责人签字、盖公章后上报市卫生局,经市卫生局审核并加盖公章后统一报省卫生厅。

三、报送方式

《江苏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报表》为双月报表,于单月10日前分别以纸质和电子邮件形式报送我厅社妇处,同时,另按乡村人口统计口径填写一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情况报表报我厅农卫处,江苏省卫生厅

篇7: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为加强我镇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根据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江苏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武进区卫生局,武进区财政局,《武进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我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09年起,在全镇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政府职责,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至2011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普及,城乡和地区间公共卫生服务差距明显缩小。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充分体现公益性和公平性,按项目方式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和人群间的服务差距,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三)坚持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着眼解决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有针对性的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努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四)坚持资源整合和开发相结合,合理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基层卫生资源作用,以有限的资源争取最大的健康效益和健康公平。

(五)坚持注重质量,提高效率,强化监管,保障城乡居民充分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三、项目工作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组下设项目办,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协调管理,承担具体事务性工作。项目办成员: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技术指导和绩效考核组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项目小组

2、健康教育项目小组

3、儿童保健项目小组

4、孕产妇保健项目小组

5、老年人保健项目小组

6、免疫规划项目小组

7、传染病防治项目小组

8、慢性病管理项目小组

9、重性精神疾病管理项目小组

四、主要目标任务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基础上,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并逐步实现计算机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建档率大于80%,2012年其他人群建档率大于65%

2.健康教育

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

健康教育宣传栏每月更新一次,内容包括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烟草危害、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性疾病以及当时重点卫生服务项目,配合各种卫生节日开展妇女儿童保健、预防接种、血吸虫病、结核病、艾滋病防治等有关知识的宣传、咨询活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每年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不少于12次,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不少于6次,提供健康知识和健康咨询服务,健康知识入户每年不少于4次,每次入户率达100%。

3.预防接种

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不少于90%。强化免疫接种率和群体性接种率不少于95%,对于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疫苗接种。定期开展查漏补种工作,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

4.传染病防治

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传染病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人进行治疗管理率不少于95%

5.儿童保健

配备一儿科医生作为专职儿保医生。为本辖区内0—36个月婴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建册率不小于95%。掌握辖区儿童分布及数量。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漏报小于5%。对辖区内新生儿开展新生儿访视3次,包括新生儿检查、指导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等。

6.孕产妇保健

配备专职妇女保健人员,早发现孕妇,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掌握孕产妇数量及分布。对每个孕产妇开展至少5次孕产妇保健服务和3次产后访视。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产前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预防减少出生缺陷。

7.老年人保健

对辖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分社区建立名册,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每两年进行一次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8.慢性病管理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干预。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并做好相关记录。新生恶性肿瘤登记报告率95%以上。

9.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并做好相关记录。2010年,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城市60%,农村50%。

五.基层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职责

本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本院有关科室和村卫生室等基层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承担。

(1)本院有关科室和村卫生室等基层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是承担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体,要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将任务明确到具体岗位,责任到人,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10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各自的职责签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责任书,并在上级指导下,按期保质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

(2)我镇各村卫生室是落实本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助我院完成和落实10类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任务。

(3)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制定岗位规范,细化考核内容,将人员收入和工作绩效挂钩,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根据要求及工作实际制订具体实施计划,明确阶段性重点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4)主动邀请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业务技术支持机构对我镇实行和落实10类基本公共卫生任务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并逐步建立分工明确、功能互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实现防治结合。

六、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一)明确经费使用范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需费用,包括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力成本、医疗耗材、健康教育印刷资料、宣传、重点任务随访、教育培训以及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必需的其他开支。

(二)合理确定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任务及补充

1.乡村医生主要承担以下基本公共卫生任务:协助卫生院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有关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相关数据的收集、统计、填报;协助做好妇幼保健工作,及早发现孕妇,动员孕妇或追踪高位孕产妇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做好产后访视和母乳喂养随访,指导产褥期保健、新生儿保健;协助做好慢性病人管理。接受镇卫生院的指导和区卫生局的考核。

七、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一)建立考核制度。按照《江苏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标准》、《江苏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办法》要求组织考核工作。重点各科室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满意度等情况。

(二)计量和综合考核相结合。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3项服务采取计量考核方式,按服务工作质量和数量核定补偿,其他项目采取综合考评,根据考评结果核定经费。

(三)考核结果的利用。考核结果要与单位考核挂钩,作为工作人员奖惩及核定绩效工资的依据。考核情况应向社会公示,将政府考核与社会监督结合起来。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科室要按照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原则,明确分工,落实职责,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确保服务数量得到落实,服务质量得到保证。

(三)开展技术培训。要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基本医疗适宜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综合服务能力,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篇8:瑞典公共卫生体系的基本概念

1 国家卫生法 (Health Act) 的概念

Health Act是规定国家卫生医疗框架和卫生体系运做模式及基本服务宗旨的根本大法。在早期, 瑞典制订的国家卫生法详细陈列了很多条款, 过于繁杂详细的国家卫生法条例阻碍了人们的阅读和理解, 从而阻碍了卫生大法的贯彻落实。瑞典卫生部门意识到必须修改和精简国家卫生法, 使国家卫生法成为人人能够理解和牢记的医疗卫生服务准则。之后国家卫生法几经修改, 内容不再涉及细节问题, 篇幅大大缩减, 成为人们容易记忆、理解和实施的真正意义上的大法。目前瑞典的国家卫生法被高度概括为:为瑞典公民提供公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公平”和“高质量”成为瑞典卫生法的基本落脚点。不论医疗服务者和医疗服务管理者都可很好的理解卫生法的实质, 因而, 在考虑医疗服务网点布局、医疗资源分配、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等关键问题上, 人们可以很容易的以“公平和高质量”两个概念为基本参照来指导决策和实施。简洁易懂的卫生法不但在瑞典得到全面的贯彻实施, 同时也成为瑞典卫生体系的一个独特亮点。

2 公共卫生 (Public health) 的概念

Public health 一词在国内一般翻译为“公共卫生”。关于“Public health”的概念, 各个国家和各个方面还没有一个统一严格的定义。许多国家认同Acheson (1988) 的定义, 即“Public health” 是一门科学和艺术, 通过社会有组织的努力来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和延长寿命。国内一般理解的公共卫生包含Promotion (健康促进) , Prevention (疾病预防) 和Protection (健康保护) 三大内容。具体来讲, 在我国公共卫生的主要内容是指疾病的一级预防和控制, 如对职业人群, 妇女、儿童、青少年, 老年人等重点人群进行的疫苗接种和健康防护, 通过健康教育、健康政策干预等措施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等社会实践。因而在我国提到Public health, 人们更多的理解为预防医学这一领域。在瑞典, Public Health的概念却更加宽泛, 它更多的被理解为 “公共健康”或大众健康问题。 瑞典人普遍认为大众健康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最大财富, 一个国家或社会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大众的健康。因而Public Health所指内容应包括一切与全民健康问题有关的事业和工作。事实上在瑞典Public Health囊括了四大块内容:社会保障 (Social security) , 临床医疗服务 (Medical care) , 预防保健服务 (Health care) , 疾病康复服务 (Rehabilitation) 。瑞典人认为在一个人健康时需要社会提供预防服务, 生病时需要医疗服务, 功能障碍时需要康复服务, 无活动能力时需要社会保障服务, 只有将这四部分工作融为一体才能实现人的生命健康愿望, 才能保证大众健康。这才是Public Health的全部内容。基于这种理念, 瑞典的医疗体系与预防体系几乎是无法分开的, 没有在医疗机构之外设立单独的疾病预防机构。比如查体、保健、咨询、预防免疫和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在社区医疗中心完成, 由市级政府独立负责该部分的经费预算、财政税收、分配和管理协调。

3 病人安全 (Patient safety) 的概念

毫无疑问各国的医疗服务都是以救死扶伤为目的的。医生的主观愿望是治愈病人而不是残害病人。但由于各种原因, 或轻或重的医源性伤害总是不可避免, 医疗服务存在极大风险。在中国这一矛盾更突出的表现为医疗纠纷 (medical conflict) 。 而在瑞典则更强调用病人安全“Patient safety”一词来概括这一问题。 他们认为造成医源性伤害的更多原因是医疗服务系统的缺陷所致。虽然操作手册, 法规和条款可以有效警示医疗服务提供者时刻保持规范操作, 但并不是阻止错误的最好办法。有效阻止医疗伤害的发生, 必须注重从卫生系统运行层面分析错误出现的漏洞, 找到了这种漏洞就可避免下一次错误的出现。他们的理解是“病人安全问题的出现是一个本来不存在的事件的动态变化结局 (Safety is a dynamic of non-event) ”。因而事故的分析调查和处理不以追就个人责任为重点, 不以惩罚医务工作者为处理结局, 而是以预防下一个错误的出现为目的。责任心不是医疗事故追求的终点, 也不以此为事故发生的最终结论, 还必须要深入细致的进一步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责任事故, 只有这样才可能避免下一次事故的发生。如临床治疗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药物误用问题, 尽管每个医疗工作者在使用前都会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反复核查和校对, 但总会有误用问题出现。 最后的调查显示对一种药的不同剂型采用类似包装是误用药物问题出现的关键原因。 因此改良包装就大大降低了药品误用风险。 基于对医疗伤害的这种理解, 从病人安全的角度出发, 医疗事故的原因和分析结果在网上公开, 让大众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 既有助于增加医患沟通和理解, 又利于医疗服务系统的完善和提高。

4 医疗服务可及性 (Accessibility) 的概念

Accessibility是指公民接受医疗服务的便宜性和可能性。瑞典政府为提高大众对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不屑努力了近百年, 他们从消除影响人们接受医疗服务的三大障碍入手, 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医疗服务可及性: (1) 时间上的可及性:门诊时间, 住院等待时间是影响公众接受医疗服务的突出问题。瑞典政府采取增加医疗资源和加强服务管理两条腿走路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在强化社区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 规定医疗服务时间限制, 使每个公民在零时间内接受医疗服务帮助, 7天时间内接受专科医疗服务, 90天内接受专科手术治疗。 (2) 地理上的可及性:瑞典医疗服务网点布局建立在居民点布局基础上, 保证在瑞典国土上的每位公民与医疗服务网点的距离都不会太遥远 救护车在15分钟内可以到达3) 经济支付能力的可及性:支付医疗服务费用是许多国家公民接受医疗服务的最大障碍。瑞典采取全民公费医疗服务体制, 公民接受医疗服务时只需支付大约150~250元人民币的挂号费用和极少量的住院床位费用即可。 对于无力支付挂号费的公民, 年最高挂号费限价条例 (既年挂号费超过1 900元时将免挂号费) 和社会保障系统将帮助支付和解决这一问题。

5 医疗服务平等 (Equity) 的概念

为公民提供平等的医疗服务是瑞典卫生法的基本内容。事实上瑞典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也做到了这一点。 全体瑞典公民享受一律平等的医疗服务, 体现在医疗服务的各个方面, 比如瑞典公民享受统一的药品价格 (无论在多远的山区, 药品价格一样) ; 统一的医疗技术服务 (全国的大部分医院具有相同的医疗设备和水平相同的医疗技术人员) ;一致的医疗服务可及性 (任何偏僻的山村都具有相应的医疗服务机构存在) 等。对于外来移民在接受医疗服务时可能会因为语言障碍而影响医疗服务质量时, 瑞典政府专门为此拨款聘用语言相通、有共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医生为此类社区提供医疗服务。真正达到了每个公民都享受平等的医疗服务的目标。

6 医疗服务质量 (Quality) 的概念

医疗服务质量是瑞典卫生大法所强调的另一个重要概念。瑞典卫生法强调医疗卫生服务必须为瑞典公民提供最好质量的服务。 这不仅包括建立在循征医学基础上的最好的医疗技术、同时还要保证最人性化的医疗服务。瑞典的大型综合医院都有极度发达的急救中心、重症监护病房和专科手术病房。对于大部分非手术病人, 瑞典各大医院都提供一种叫做“白日住院 (Day care) ” 的服务, 即白天在医院接受住院治疗, 晚上回自己家中休息。 这样可使病人在感觉比较正常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所需要的住院医疗服务。

7 社区医疗服务和全科医生 (Health Centre and GP) 的概念

瑞典公民的大部分医疗服务是由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提供的, 而不是综合医院。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工作的医生通称为全科医生 (General Practitioner 简称GP) 。瑞典的全科医生除了不进行专门手术或特殊技能操作如器官移植, 骨关节置换, 大型心脏手术外, 基本提供了内、外、妇、产和儿科在内的各科医疗诊治服务。全科医生本身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 可以是儿科专家或妇科专家。瑞典的社区医疗服务相当发达, 不仅体现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几乎覆盖了所有居民区, 同时还体现在有极好的医疗器戒装备和技术精良的医生。每一个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就象我国现有的一个县级或城镇级的综合医院, 除提供综合性的社区医疗服务外, 他们还设有专科社区医疗服务, 比如“青年中心”主要为13~25岁青年人提供各种生殖医疗服务, “老年中心”主要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老年病诊疗服务和康复治疗服务等。因而瑞典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可以完成大部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任务。社区居民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医生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他们或者与某个医生建立长期医疗服务关系 (Patient listed) , 或者某医生根据疾病类型与社区居民建立长期医疗服务关系 (Diseases listed) , 因而每个医生都十分熟悉自己的病人情况, 每个病人也十分熟悉信赖自己的医生。 同时每个求医者还有一份完整的电子病历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计算机网络中, 可供任何医疗服务提供者在需要的时候使用。这种极度发达的社区医疗服务大大减少了大型综合医院的费用支出和医疗服务压力。由于较高水平的社区医疗服务, 没有居民会主动到大医院寻求服务, 他们更愿意在自己就近的地方接受医疗服务, 只有少部分确实需要专门住院治疗的病人才去大医院接受住院治疗服务

8 国家药房 (Apoteket) 的概念

瑞典药物的研制、生产、出售和使用是由国家绝对垄断的 (monopoly) 。在瑞典, 全国只有一家医药公司, 叫"瑞典国家大药房"即Apoteket。瑞典所有的药店都归于国家经营。每一个药房的设立都由国家统一布局。瑞典每个药店的药师都由药剂师和处方师组成。其中药剂师必须接受5年的专业教育, 处方师要求有2~3年的高等教育。药剂师参与药物使用咨询和指导, 因此成为Apoteket药房中十分重要的人物, 他们有义务向买药者提供药物使用指导服务, 并承担药品使用的咨询服务, 限制使用过度包装药物和药物滥用等。 Apoteket要满足对全国药店的供应, 拓展公众自我药疗的范围, 因此售卖健康知识是瑞典药店的一个显著特点。 表面上看来, 在这种经营模式下, 药店无法引入竞争机制, 无法通过竞争提高药店的营业额, 但是, 瑞典是高福利国家, 整个国家的氛围并不要求药店提高获利能力, 药店的职能只是体现在专业服务这个层面上。对于一个国家来说, 只要有健康的公民, 就是最大的财富, 所以赚钱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提供健康服务。其次Apoteket还承担废旧过期药品回收工作, 统一转运到指定部门处理废旧过期药品, 以保障药品使用安全和减少环境污染。

9 信息技术 (IT) 的概念

所有医疗服务机构 (包括大小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 和管理机构 (包括国家和地区的医疗管理政府部门) 都有连网的医疗数据库服务, 数据统计极其完善。其中包括基本医疗数据如每个就诊病人的病历, 政府统计报告数据如医疗费用支出等, 高度发达的IT保证了瑞典医疗服务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同时也为医疗服务管理提供了可靠保障。

10 集权与分权管理 (decentralized and centralized) 及医院分级的概念

瑞典的医疗服务机构管理除国家大药房是集权管理外, 基本都是分权管理。分权管理的根据是医疗服务机构的类别。 在瑞典医疗服务机构可分为医院和各类医疗服务中心两大类。 其中医院主要指医学院校附属医院 (University hospital) 和省立医院 (County council hospital) , 这类医院有省级政府共同负责运营和管理, 国家和省级政府共同提供经费支持;另一大类是社区卫生中心 (health centre) , 家庭医疗中心 (home care) , 诊所 (clinic) 等由市级政府 (municipality) 负责运营、管理和经费支持;但所有的医疗服务机构必须接受国家级有关机构的数据监督和测评管理。这种职责分工明确, 监督及时到位的管理体系保证了瑞典各级医疗服务机构的高效能, 高质量运行。大部分瑞典公民对这种医疗机构运行体制表示满意。

11 社会保障体系 (Social security) 的概念

上一篇:小楼一夜听雨时散文欣赏下一篇:二手房合同